首页 > 文章中心 > 如何提升核心竞争力

如何提升核心竞争力

如何提升核心竞争力

如何提升核心竞争力范文第1篇

关键词:以人为本 品牌战略 科技创新 企业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11-228-02

什么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和基础。企业核心竞争力能为用户提供超过其他企业的更多的使用价值,能够更好地、更全面地满足用户需求,能使企业比竞争对手有更高的劳动效率、更低的产品成本,从而为企业获取更高的而且长期的经济效益,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为企业赢得良好社会信誉度,为企业发展壮大奠定坚实基础。如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当前企业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以人为本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符合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企业要发展必须搞好管理,企业管理的前提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因为企业所有发展战略、工作规划、工作思路、奋斗目标等都要靠人来制定并通过人的智慧和劳动去实现。为此,企业必须依靠员工、鼓励员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企业献计献策、尽心尽力、恪尽职守,同时应该让员工真正感觉到为企业奉献是有价值的,是有成就感的,是劳有所得的。如何将上述工作做好,首先是要建立一种以人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其次是在制度上创新。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不是细枝末节的修剪,而是对原有制度、体制的根本性变革,改革主要是改制度。根本性变革必然要求以制度创新作为最高形式,改革的过程归根结底是制度创新的过程。企业制度创新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是现代企业面对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市场的激烈竞争求生存发展的根本途径。因此,突出以人为本,建立激励科技人才创新机制,营造出一种鼓励创新文化的良好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永恒主题。

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这已成为当今企业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品牌战略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

品牌是一种产品,及至一个企业区别于其它产品和企业的标志。对企业而言,它代表一种潜在的竞争力与获利能力,是品牌名称成为某一产品特殊质量的基础。品牌名称和商标还为独有的产品特色提供法律保护。建立品牌能帮助消费者细分市场。对消费者而言,它是质量与信誉的保证,减少了消费者的购买成本和风险。因此,品牌为企业带来的利益是内在而持久的。品牌经营与品牌战略成为企业发展的根本任务。品牌战略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没有品牌战略,企业就很难形成持久的企业核心竞争力。

品牌战略是指企业通过创立市场良好品牌形象提升产品知名度,以知名度来拓展市场,吸引顾客,扩大市场占有率,取得丰厚利益回报。从品牌战略的功能来看,一个品牌不仅仅是一个产品的标志,更多的是产品的质量、性能满足消费者效用的可靠程度的综合体现。它凝结着企业的科学管理、社会信誉、追求完美的精神文化内涵。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和基础。核心竞争力能实现用户看重的核心价值。企业核心竞争力能为用户提供超过其他企业的更多的使用价值,能够更好地、更全面地满足用户需要,能使企业比竞争对手有更高的劳动效率,更低的产品成本,从而取得更高而且长期的经济效益,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品牌战略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都是一个不断积累、循序渐进的过程。一个品牌的树立往往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而保持品牌的信誉往往更艰难。同样,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也不是短期内就能实现的,它是一项长期的根本性的战略。需要企业构建和发展一个创新型学习组织在不断的学习积累过程中增强企业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形成竞争对手难以模仿和超越的竞争力,并不断地改进和发展这种竞争力。企业依靠核心竞争力技术先进品牌,就要必须重视产品的研发与营销。企业必须通过管理制度、科技创新,不断提高企业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从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效率、营销策略等方面,全方位提升品牌价值。总之,品牌战略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外在表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是品牌战略的目的。品牌经营需要企业综合实力做后盾,而企业综合实力的提升有赖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良好的品牌能带动企业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从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科技创新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动力

随着科技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和新科技革命的推进,企业的经营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而也进一步深化了竞争优势的来源与构成因素。目前在许多行业领域将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重点放在技术创新上,从而使科技创新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彰显,并且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动力。

所谓核心能力也称核心竞争力。一般来讲,核心能力是指企业素质或企业的资源能力与技术、知识的集合。企业核心能力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来讲,企业核心能力即为企业蕴涵于其内质中,能够使企业在竞争环境中长时间取得主动的核心作用能力。但企业的核心能力是通过长期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独特性与唯一性,起到支撑企业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竞争优势的作用。狭义上来讲,企业的核心能力,主要指企业的核心技术与技能,具有先进性、高附加值和不易模仿的特性。

企业的核心能力由以下三个要素构成:企业具有领先于部分对手的技术,以及体现自身技术的新产品与新服务方式;企业要有具备领先竞争对手的管理,文化氛围和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共同价值观;企业具有比竞争对手领先的新理论、新经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促使企业在各种环境中更强于对手,同竞争对手相比更具有市场吸引力。

21世纪以来,技术进步始终对经济发展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技术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可以试想,一个企业如何能够获得充足的市场份额?当然要靠高质量的产品。消费者永恒不变的消费准则是:购买技术先进、质量可靠、价格便宜的产品。具备生产这样产品能力的企业才具有竞争力。

四、以服务推动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的来源依托服务经济的特点越来越突出。因此,服务质量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优势的来源之一,其服务质量包括顾客满意度、企业服务质量以及持续改进服务。

1.顾客满意度。是指在完整的消费过程中,顾客追求对经济效益满意度的同时,也追求社会性与精神上的满足。顾客满意度的提升作用,在于顾客群的稳定可以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形成特定关系,有助于企业制定长期计划,同顾客建立诚信关系,有助于企业其它产品的发展。

2.企业服务质量。主要是根据顾客的心理感受来决定服务质量的好坏。企业要做到以顾客为中心提供个性化服务,了解顾客的需求,尽量满足顾客的要求。这样企业就能获得大量顾客,增加市场占有率。

3.完善服务质量。根据顾客反映的各种问题加以改进,提高服务水准,在目标顾客服务水准与服务的连贯性上下功夫,持续改进服务质量,以高品质的服务推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总之,培育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和企业家永远追求的目标和研究的课题。但是培育企业新的核心竞争力需要做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成功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这就要求企业全员对培育新的核心竞争力有统一认识,并将其列入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中,还要在企业内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作保证,方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李刚,伍静.品牌战略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经济师,2007(1)

2.冉净斐.基于品牌经营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价值工程,2003(5)

3.彭传新,刘建清.论我国企业品牌经营与核心竞争力研究.中国软科学,2002(3)

4.刘孝龙.品牌效应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经济论坛,2004(1)

5.张雯虹.企业竞争优势形成分析.经济师,2010(1)

6.赵传功.企业竞争优势形成分析.商业时代,2010(8)

如何提升核心竞争力范文第2篇

【关键词】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对策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肩负着重大历史使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随着我国市场的逐步开放,国有企业不仅面临着与国内非国有经济组织的竞争,同时还面临着同国外跨国公司的激励竞争。如何提高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国有企业做强做大具有重要意义,是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更好发展的重要问题。

一、影响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原因分析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总体上比较偏低,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国有企业组织管理制度不健全,企业法人治理效率较低,处事应变能力较差。

国有企业产权主体存在“虚化”现象,经营者主人翁意识不强。企业资产的所有者是全体人民,而全体人民是作为一个整体实施产权的,只能通过其所有权代表对国有企业行使和维护作为所有者的重大决策权、收益分配权和监督权,而由于所有权代表尚未落实具体,国有企业产权主体呈现“虚化”状态。这样,国有产权只有通过较多的层次,最终委托给政府的有关职能部门或者其他代表进行管理,形成较长的委托-链条。在复杂的链条中,究竟谁是产权主体,不同主体具有哪种职能,各产权主体之间的关系如何等等,并没有明确的界定。产权主体及其权责不明,法人治理机制不健全,必然会导致分权制衡关系不规范与激励约束机制失衡,治理效率比较低下,影响了企业的创新发展和业绩改善。

2.企业内部还未形成创新机制。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还有赖于在企业内部建立一整套创新机制,包括企业价值观的更新、企业文化的培育、人才获取和使用机制、激励机制、企业创新环境、内部民主及沟通渠道、知识管理机制等。由于受传统经济体制和思维模式的影响,不少国有企业经营者观念落后,墨守成规,惧怕风险,排斥创新,以致企业不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和自身发展的需要,企业成员对企业变革的信心和支持降低,甚至抵制,从而使企业的竞争力和凝聚力弱化,国有企业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

3.国有企业知识技能的学习与积累不足。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必须重视知识等无形资源的学习和积累,而在我国国有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经营者文化程度偏低,高级技术人才、高级管理人才、市场营销及技术与管理等复合型人才普遍缺乏,多数企业忽视市场信息、商标、品牌、专利等无形资产的积累与维护,忽视知识结构的重组与知识技能的提高,制约了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4.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水平差异较大。一是从不同国民经济部门来看,国有农业企业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而国有工业和服务业企业相对不足。国有农业企业数量较少,由于我国自然资源比较丰富,劳动力成本低,在特定产品领域内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部分农产品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比较竞争优势。二是从企业规模总体上看,国有大型企业具有相对较强的竞争能力,但中小企业的竞争力较弱。国有大型企业相对更重视技术创新,拥有一些核心技术和拳头产品,因而在日益激烈的国内外竞争中具有一定的竞争能力,具有较大的发展潜能。

二、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

面对众多的国际经济强手,国有企业只有站在全球的战略高度上,以世界上本行业最强大的竞争者作为假想敌人,着力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可能在未来的竞争中争取主动地位。

1.加大核心技术创新力度,提高科研创新能力。

国有企业的竞争表面上看是产品的竞争,实际上是技术的竞争。谁掌握了最新技术,谁就掌握了经济增长源。国有企业要想从根本上建立自身竞争优势,实现超越先进企业的目的,只有大力进行自主创新。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必须以核心技术创新为重点。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应着眼于世界市场,以该行业国际生产领先者为参照系,着力建立国际范围的技术优势。应通过突出重点,力争在一些优势技术领域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既能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又能带动其他各类企业在国际竞争中掌握技术主动权,从而创造出整个民族工业的竞争优势。企业的研究与开发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国有企业还应大力加强研究与开发的投入,提高模仿创新和自主创新的能力,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有助于获得长期的竞争优势。

2.努力整合竞争力要素,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由不同的竞争力要素有机联系而成的整体竞争力。国有企业必须通过多种手段,努力整合构建核心竞争力所需的各种要素,这涉及到企业内部管理的许多方面。首先是完善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技术创新体系是由一系列配套的技术专利、技术诀窍、技术规范、设施装备和风险投资等组成,既包括硬件的相互联系,又包括软件的相互联系。企业的技术优势往往就体现在这些核心技术上,并围绕它形成独具一格的技术体系和核心产品。其次是构建组织管理体系,通过企业的组织体制和管理系统,把各种分散的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集中起来,协调工作,形成整体竞争优势。再次是建立完善的信息体系,充分利用电子商务等信息技术,通过因特网的互动关系,了解消费者的需求特点,使企业能够及时调整经营战略,向消费者提供差异产品和差异服务,形成互补产品和服务竞争优势。

3.实行专业化集团化经营战略,获取规模经济效益。

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建立适应新型国际市场竞争要求的企业集团,是国有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有效措施。国有企业应当站在全球的战略高度上,遵循专业化分工的规律,在世界大市场背景下开展分工与协作,实施专业化集团化经营战略,扩大企业规模,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增强国际竞争能力。在市场竞争比较充分、规模经济效益明显的产业领域,集中进行专业化生产,可以带动运营成本的大量节约,创造出低成本竞争优势。组建专业化企业集团,可以提高企业垄断竞争优势,获得稳定的超额垄断利润。国有企业可以通过战略调整和结构重组,建立适应国际大市场竞争要求的现代企业集团,推动企业做大做强,获取规模经济效益。

4.加强市场体制改革,完善企业竞争环境。

完善市场体系,营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是国有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条件。一个市场化水平高、市场体系健全、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社会,有利于国有企业优化配置资源,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提高国际竞争力。只有在公平市场竞争环境中,利润才能成为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充分信息指标,从而对国有企业经营者形成客观真实的外在压力和内在动力,促使企业努力提高国际竞争能力。我们应加快培育和完善商品和生产要素市场,为国有企业衡量经营绩效提供硬性的评价指标,以便于正确评价企业的经营状况。积极培育和完善产权交易市场,增大国有产权的流动,提高国有产权的配置效率。公平的市场竞争机制,可以迫使国有企业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集中精力改善经营,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5.形成团结的学习型组织。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与组织学习方式有重要关系,学习型组织的形成对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和提升十分重要。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市场因素更加复杂多变,知识资本已成为第一资本,决定着企业未来竞争(下转第102页)(上接第99页)优势。企业能否对市场变化作出快速的反应,能否及时调整自己适应新的环境和市场、及时熟悉和解决新问题,都要靠企业组织的学习能力,造就学习型组织已经成为当今企业管理者最关心的问题。

6.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价值观和企业精神,对于提升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先进的企业文化对内具有凝聚人心、激发潜能、营造员工忠诚度、提高企业凝聚力和亲和力等作用,对外具有宣传、导向、提升企业品牌等无形资产价值等功能,因此,企业文化被许多人认为是新时期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确立企业正确的价值观,形成企业精神、树立企业形象、增强企业凝聚力。第二、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为员工创造公平、宽松的工作和成长环境,营造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文化氛围,培养合作进取的团队精神。第三、创造富有生命力的文化创新机制,鼓励有利于企业文化创新的思想、行动、方案和建议,使文化创新变成一种风气,形成良好的文化创新机制。

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不是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战略的高度进行资源配置和能力整合,需要创建合理的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能够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各种能力,如学习能力、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核心竞争力是国有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根源,是国有企业发展壮大的基石。因此,必须建立起长期的、独特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源泉。

参考文献:

[1]郭洪仙.国有企业竞争力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0 (5).

[2]兰国庆.论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问题和对策[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08(4).

[3]梁红凤.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J].企业研究,2009(2).

如何提升核心竞争力范文第3篇

关键词:连锁超市 核心竞争力 提升

我国的连锁超市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掀起到现在,在短短的十几年内已走过了从萌芽到成熟的过程,并逐渐成为中国零售业的主流业态。然而,在为中国连锁超市快速发展兴奋之余,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在成为wto成员以后,我国的超级市场在应对国内竞争的同时,将面临来自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等国际零售巨头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国连锁超市要与外资洋超市相抗衡,仅有规模是不够的,还需努力培养和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连锁超市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

核心竞争力是指连锁超市所拥有的超越其它零售业态或其它企业能使自己保持长期竞争优势并获得稳定发展的能力。在零售领域,企业规模固然能成为竞争优势的一个来源,但不是最根本的来源。

超级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以下方面:

生鲜食品经营能力

超级市场的核心竞争力首先体现在其主力商品的经营能力上,而在连锁超市经营的商品中,一项最主要的品种即是生鲜食品。生鲜食品的经营鲜明地区分了超级市场与其它零售业态的特点,真正支撑着中国超市未来的发展,将为连锁超市赢得坚实的市场基础和广泛的发展空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购物环境的要求日益苛刻,潮湿拥挤的菜市场将日渐失宠,被明亮干净的超市取代只是时间上的问题,因而未来中国超市的发展无疑大有作为。然而,生鲜食品不同于其它商品,其经营难度较大,诸如难以寻找稳定可靠的货源,运输配送和销售过程中对保鲜要求高,损耗较大,清理加工工序繁杂,需要大量人手等,这些问题不能妥善解决,势必造成经营成本过高,无法与传统菜市场竞争,使生鲜食品经营不仅不能成为连锁超市的利润点,反而容易成为连锁超市的亏损点。

畅销商品开发能力

任何一家商场,其经营面积都是有限的,面对市场上几十甚至上千万种商品,不可能也不必要全部经营,寸土寸金决定着零售企业只能选择盈利水平高、周转快的畅销商品进行经营。因此,畅销商品的开发是每一个零售企业要面临的问题,而企业开发畅销商品的能力强,即意味着以有限的资金和卖场面积实现更多的销售和盈利。连锁超市开发畅销商品是在其定位的商品经营范围内选择和推广畅销商品的整个过程。因此,畅销商品的开发能力无疑是构成超市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整体营销能力

连锁超市核心竞争力还体现在其强大的商品分销能力上,这种分销能力不仅仅是“圈地能力”——不断开设新的店铺,拓展新的市场;而且还取决于每一店铺的营销能力,即每一店铺提升在自己商圈内的市场占有率。由于多数顾客在超市中属于冲动性购买,受超市促销活动的影响显而易见,因此,连锁超市必须具有强大的营销能力,包括会娴熟运用价格促销、陈列促销、广告促销、服务促销等各种营销手段的能力,尤其是各种促销手段有机结合起来的综合营销能力。国外洋超市的竞争实力之一就在于其综合运用各种促销手段的整体营销能力强于我们。

成本控制能力

连锁超市经营的商品主要是食品和日用品,这些都是消费者天天需要,用量大、购买频繁的商品,对价格十分敏感。这就决定了连锁超市必须采取“低成本、低毛利、低价格”的经营方针,因而在经营商品大同小异的情况下,成本控制能力便成为连锁超市吸引消费者赢得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成本控制是指连锁超市经营全过程的成本控制,包括超市采购过程的成本控制、物流配送过程的成本控制和销售过程中的费用控制等。信息时代的企业成本控制不仅意味着尽可能地节省企业内部经营的各项费用,还意味着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重组,注重利用外部资源,实施有效的供应链管理,建立顾客快速反应系统,实现零库存管理。这些需要连锁超市建立一整套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掌握现代化的管理手段。

连锁超市核心竞争力提升途径

建立较稳固的农产品货源基地,提升生鲜食品经营能力

与超市经营的一般商品相比较,生鲜商品存在着经营上的特殊性。从超市外部来看,生鲜商品的经营条件和环境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生鲜商品从生产、加工到运销的规范性较低,因此复杂性和风险性较大,保鲜问题也使生鲜商品经营存在着很大的地域限制;从超市内部管理来看,又要求对商品进行高度精细化管理,许多生鲜食品的分类、加工和包装需要在进入超市卖场前完成,这就需要生鲜食品供应商的配合。因此,加强对生鲜食品供应商的管理,建立稳定的肉类、鱼类、家禽、蛋类、各类蔬菜的供货基地,形成完整的生鲜食品供应链,是提升超市生鲜食品经营能力的基础。而要提升生鲜食品的经营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鲜食品的供应链管理。

从连锁超市生鲜食品的经营现状和发展趋势看,要提升其经营能力,必须建立比较稳固的生鲜食品货源渠道。在深入了解顾客需求的情况下,确定超市所经营的生鲜商品结构、商品分类宽度和深度、生鲜商品组合方式后,与超市(特别是大型综合超市)所在的城市附近的各种蔬菜、水产养殖和肉联厂等生产基地协作,建立起长期的产销合作供应链,作为连锁超市生鲜食品货源的主渠道,既能保持生鲜食品在品种、质量、新鲜度和价格方面的优势,又能使超市在生鲜食品的经营上具有自己的特色;大中城市农产品批发集散市场作为超市生鲜商品货源的次渠道或补充渠道(农产品批发集散市场是当地农产品价格与品种变动的晴雨表),从当地农产品批发集散市场采购部分生鲜商品,一是可随时了解农产品品种价格变动的行情信息,二是调剂超市生鲜经营中的花色品种,以不断充实生鲜区商品丰富感,保持对顾客的吸引力,为生鲜食品的经营树立起物美价廉的超市形象。

整合优化供应链,提升畅销品开发能力

连锁超市的畅销品,一般是指质量好、式样新、价格实在的日常生活用品。由于超市的优势在于商品的经营和对目标顾客需求信息的了解与掌握,而不在于产品的设计与生产。因此,连锁超市畅销品开发能力的提升,首先要取得供应商的支持,与有新产品设计开发能力的生产厂家合作,由超市根据日常经营中对顾客购买商品信息的分析了解及顾客需求期望的预测,为生产厂家提供畅销品开发所需的产品信息,让供货商负责产品的开发、质量的保证及生产成本的控制。在畅销品的开发上连锁超市与有潜力的供应商一起成长,使畅销商品既为供货商提供合理的生产利润,也为超市带来较大的经营利润,并逐步改变现有的连锁超市主要依赖于通道费用的赢利模式。连锁超市在畅销品的开发上,重点在于培育自己研究市场,把握消费者需求的能力,通过对商品结构的不断调整,形成适合目标市场需要的、与竞争对手不同的差异化商品组合,始终保持能充分显现企业经营竞争力的核心商品。我国的连锁超市目前普遍欠缺与供应商合作共同开发商品的长远目光,主要靠收取通道费用赚取利润的做法只能赢得一时利润,却很难获得长久的效益。因此,连锁超市要扮演供应链核心企业的角色,与供应商结成策略联盟,整合优化供应链,实现对供应链的掌控。连锁超市的供应链包括内部供应链和外部供应链两方面。外部供应链主要解决核心企业与其可依赖的固定供应商及客户之间的交易流程和业务信息管理。内部供应链,解决企业总部与分支机构下属门店、分公司、商之间的业务管理问题。以信息系统为核心的供应链整合的过程实际上是打造“采购竞争力”和“内部管理能力”,获取采购成本优势和降低运营成本的过程。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提升整体营销能力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是知识的载体,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快人力资源开发,是提升连锁超市整体营销能力的根本。对于连锁超市来说,“以人为本”就是要充分依靠自己的员工和顾客,在管理与开发自己员工的同时,把顾客也作为自己的人力资源来管理。没有顾客,超市的成本将无法弥补,更谈不上利润;有了顾客,而没有能把商品推销给顾客的员工,也是无济于事的。因此,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能动作用,对超市整体营销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连锁超市应通过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来提升整体营销能力。

首先,建立有效的选人、用人、留人机制 。其次,建立务实的员工培训制度。我国的连锁超市中,人员素质普遍偏低,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匮乏。因此,加大对员工培训的投入,对我国连锁超市而言,或许比其他投入显得更为重要。再次,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系统 和合理的薪酬体系。薪酬管理是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合理的薪酬体系应能实现内外均衡。内部均衡是指内部员工之间的薪酬水平应与他们的工作业绩成比例,即内部公平;外部均衡是指员工的薪酬应与同地或同行业的水平基本保持一致。

加快超市的信息化建设,提升成本控制能力

在连锁规模扩大,市场范围广泛,采购的商品品种和数量众多,消费者会员日益增加,配送服务不断加强的前提下,管理技术的提升开始成为行业竞争的核心内容。而管理技术的重点在于信息管理方面。我国的连锁超市通过引入大型计算机管理系统,来加快信息化建设,从调研、采购、订单、收货、库存、销售到回款等各个环节实施全程计算机控制,以实现少库存、快周转、高资金使用率的现代化管理,从而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连锁超市的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第一是pos(point of sales)销售时点管理系统和各种数据库分析软件。pos系统的构成要件是商品条形码和电子收款机、扫描器、后台电脑和总部信息中心。通过建立pos系统使各店铺前台收款机与后台的pc机进行联网,并与总部信息中心的微机或小型机联网,总部对各店铺汇总上来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根据不同内容分转到各专业子系统,最终为决策系统提供服务。

第二是eos(electronic ordering system)电子订货系统。eos是信息管理的重要环节,配合pos系统加以使用,可提高企业的自动化水平。利用eos系统,分店订货人员手持掌上型终端机,每天在规定的时间内绕卖场一周,边巡货边输入商品条码订货数量、品种等信息,巡视完毕信息也收集好了,然后将终端机接上数据机即可将资料传输至总部或厂商,订货业务就完成了,既简单又准确快捷。

连锁超市越过百货商店成为中国第一主流零售业态,标志中国超市时代的来临,但并不意味着所有连锁超市都将成为赢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连锁超市本身只有积极创新,努力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不断超越自己,超越竞争者,才能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居长志,操阳.构筑连锁超市经营的“五链”基石.华东经济管理,2005

2.李勇,李业昆.人力资源管理与连锁超市核心竞争力.商场现代化,2002

如何提升核心竞争力范文第4篇

关键词:网络广告 广告策划 核心竞争力

网络化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特征,其发展势头已使人们看出,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这一市场主体在网络中商品信息、广告,商品消费者则在网络中有选择地看广告,了解商品市场、信息,网络的普及,使网上销售和购买成为现实。无形的网络市场正毫不留情地切入有形的商品市场争夺消费者,网络市场的巨大潜力一旦得以发挥,原有的商品营销方式将会有较大的变化。如何在这场席卷全球的网络革命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已经成为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需要考虑的问题了。

企业竞争力的形成来自三方面力量:商品力、销售力和形象力。利用网络技术优势提升销售力与形象力成为必然之选。从1997年至今的七年中,网络广告从无到有,历经几年发展,网络广告极其行业逐渐走向成熟。据统计,2004年中国内地网络广告市场增速达67%,而全球市场则有可能实现91%的增幅,全年全球市场支出将达到220亿美元。和传统媒体比较,中国网络广告很不发达。尽管中国互联网用户数量已经排名全球第二,但是中国的互联网经济却远未达到发达的程度。

从另一个角度看,网络门户赖以盈利的短信,因发展时间短存在许多不规范,而网络游戏则受国家政策主导,所以网络广告也成为网络门户发展的重点。

对现代企业而言,广告的最终目的就是销售或建立品牌资产。这一点,传统媒体广告和网络广告都是如此。网络广告传播除能像传统广告一样推销品牌外,还可以获得受众的直接反应(如:让受众来访问站点、访问站点的受众认识你的产品、填写一份调查表,配合你进行市场调查、使消费者购买产品,下定购单等)。这是网络广告与传统媒体广告所能达到目标的最大不同。企业(广告主)和商必须充分了解网络媒体的特点,提升网络广告的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网络广告的效果。

网络广告优势分析

网络广告是从模仿和简单移植开始的,其最初的表现形式与传统媒体广告没有什么区别,所不同的只是从传统媒体——报纸、广播和电视——移植到网上,但是,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决不仅是交易或者交流媒介的变化,互联网变革的真正意义恰恰体现在对交易或者交流模式的变革上。

虽然网络广告的发展仍然处于一个初级阶段,由于上网人数、受众人群、技术环境等诸多原因的限制,其广告效果与传统广告相比还有一段距离,但也拥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覆盖面广。网络广告的传播范围广泛,可以通过国际互联网络把广告信息全天候、24小时不间断地传播到世界各地,不受地域限制,也不受时间限制。

自主性强。传统媒体广告都具有强迫性,千方百计吸引你的视觉和听觉,强行灌输到你的脑中。而网络广告则属按需广告,具有报纸分类广告的性质却不需要你彻底浏览,你可以自由查询,将要找的信息集中呈现给你,既节省了时间又避免无效的被动的注意力集中。

统计准确性。在传统媒体上做广告,有人说,“我明明知道我做广告的钱有一半被浪费了,可问题在于我不知道浪费掉的是哪一半。”在网络上做广告,不会产生这种问题,并且可以帮助客户正确评估广告效果,审定广告投放策略。

更改灵活、调整实时性。在传统媒体上做广告发版后很难更改,即使可改动也须付出一定的资金和浪费不少时间。而在Internet上投放的广告能按照需要及时变更广告内容,因而,经营策略可以及时调整和实施。

交互性和感官性。网络广告的载体基本上是多媒体、超文本格式文件,只要受众对某种产品感兴趣,仅需轻按鼠标就能进一步了解更多、更为详细、生动的信息,从而使消费者能亲身"体验"产品、服务与品牌。如能将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应用到网络广告,让顾客如身临其境般感受商品或服务,并能在网上预订、交易与结算,将大大增强网络广告的实效。

以4C为指导原则提升网络广告核心竞争力

广告是企业众多营销要素之一,网络广告只是企业众多广告形式中的一种。企业提升网络广告核心竞争力,也正是为处于激烈竞争环境中的自己提升企业竞争力,他们已意识到:如果放弃网络广告,等于自动放弃数量不菲的目标顾客群。4C理念本质上是一种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新型营销管理思想,将其应用于网络广告营销。

模式创新挑战传统媒体。多媒体、双向互动、搜索引擎、邮件列表等不断的模式创新让传统广告难望其项背。

“多媒体”简而言之是拥有多种媒体的优势,即在空间、色彩、音响表现等方面既有广播电视媒体的声像效果,又具平面媒体的各种特性。随着电脑的快速普及,网民的日益增多,多媒体对网络广告的推动是显而易见的。

发挥网络广告的“双向互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仅可以广告信息,也可以通过网民点击搜集和统计客户的信息,不断改善网络广告的;二是可以采用趣味、娱乐的方式吸引网民,网民点击行为可以影响和改变网络广告的内容或形式,在网络广告和网民之间形成相互影响的机制和效果。

“搜索引擎”已是人们在互联网上最常用到的工具,成为了网民生活的必需品。其与广告的结合将网络广告带入了真正不可限量的天地,开始向市场营销人员和广告人梦寐以求的“微观营销”方向迈进了一大步。将搜索行为所隐含和揭示的网民偏好与广告行为有机结合,非常完美地体现了互联网所具有的强大优势,使网络广告的目标更准、效率更高、成本更低。这种定向广告,大大提高了广告的效率,顺应了4C营销的潮流,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营销思想,标志着网络广告进入个性化定制时代。定向广告使网络营销应用走向深入。

“邮件列表”基于E-mail是比传统邮件营销更加高效、反馈率更高、与客户沟通更加方便的一个媒体,国内各大电子邮箱运营商大都提供针对自己用户群体的E-mail广告营销。

顺应网络广告发展趋势,即网络广告形式多样化和复杂化。随着网络用户的日渐成熟和欣赏口味的提高,传统主力的“旗帜”广告已失去了原有的吸引力,为了最有效地让消费者注意到广告所要传达的信息,各种形式新奇的网络广告应运而生。新形式的变革,将使网络广告效果越来越好。

网络广告客户趋向多元化。以前在网上做广告的广告主主要来自电脑和电信两大行业,而现在房地产、汽车、医药、教育、家电等行业客户也纷纷看好网络广告的传播能力,加大在网络广告上的投入力度。连最大众化的普通消费类产品也开始介入网络广告,希望通过网络推广品牌和形象。

网上分类广告异军突起。分类广告主要针对小型企业广告客户,小型商业信息。分类广告占传统平面媒体的广告份额的20%到30%,但网络上的分类广告才刚刚开始。网上分类广告充分体现了网络广告固有的优势,如可搜索、具数据库功能、更新较快、字间距与行间距比印刷广告更为灵活多样。

短信营销前途无限。目前,“拇指一族”已经成为年轻人的一种时尚。相信手机会越来越成为人们的最常使用信息终端,广告商的营销活动也会越来越多地在这个平台上展开,短信营销前途无限。

制定完整、科学的网络广告策划。传统广告策划指对于广告的整体战略与策略的运筹规划,即对广告决策、实施广告决策、检验广告决策的全过程作预先的考虑与设想。它涉及广告市场调查、广告定位及广告主题确定、广告创意、广告媒介安排及广告、广告效果测定等整个广告运动过程。

网络广告的科学管理如同传统广告那样依赖于完整、科学的网络广告策划:在网络广告目标指导下,精准的确定网络广告目标对象——因为网络媒体和网络广告与传统媒体和传统媒体广告相比,其最大优势除在技术上外,更在心理上。广告的目标对象是由产品消费对象来决定的,所以透析产品特性是准确定位广告目标对象的关键。根据网络广告的目标对象决定网络广告的表现形式、网络广告的内容、网络广告具体站点的选择,也就影响着最终的广告效果。网络广告效果的测定。此结果要与先前设计的网络广告目标相对照,以便完成网络广告的科学管理。测定的内容主要包括对技术的测定和广告内容的测定。

需资金、技术支持。资金费用主要包括广告制作费用和网站投放费用两大块;网络广告技术问题则涉及到制作与设计技术、网络传输技术、终端接受技术等。

发挥协同作用,走整合行销之路。不同的媒体有不同的特色及功能,网络广告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电视或平面媒体。真正的网络广告,是善用这个新的媒体与传统媒体结合所产生的惊人效力即协同作用。

发展网络广告存在的问题

监管滞后。我国2003年7月1日开始实施《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还缺乏对网络广告进行从制作到的全程透彻地跟踪和监控。而对虚假广告的处罚金额主要是参照广告费用的多少,对虚假广告造成的社会危害则没有考虑。

支持网络广告发展的环境还不成熟。支持网络广告发展的相关机构,如网络广告调研机构,第三方的网络广告监测机构等还不完善,网络广告的可信度和说服力就大大降低。没有科学、完整的广告效果测评体系。从理论上讲,网络广告效果测评比传统媒体测评更易操作,但现在对网络广告效果进行测评主要是基于网站自身提供的数据,缺乏第3方的审计和认证,无法给广告主和广告商提供综合、准确和公正的调研数据,公正性大打折扣。

缺乏专业的网络广告及网络行销公司。目前的网络广告大多是由网络技术人员来完成,受本身专业的限制,使得网络广告缺乏与行销、传播、美术设计等专业广告要素的契合,从而让网络广告的效果大打折扣。网站在协助广告主改进广告效果方面显得力不从心,还不能为广告主提出行之有效的广告方案,对广告计划的执行也缺少足够的经验。

相对于其它媒介而言,网络广告在准确选择目标受众上可以达到很高的标准,因而在这方面投入的成本也是最高的。网络广告同其它任何广告一样,对目标受众的选择越精确,花费的成本也就越高。

下载速度慢这一问题仍在妨碍许多互联网用户的在线活动。只有当数据传输时间大幅缩短、电脑处理速度进一步加快的情况下,网络广告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力。此外,与广播、电视不同,网络技术本身仍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

如何提升核心竞争力范文第5篇

关键词:机械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企业文化、制度体系、核心竞争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跨国市场的不断扩大,以及科技创新的日新月异,在国际上一股公司兼并和改革的热潮席卷开来。企业如何在激烈残酷的竞争中发挥核心竞争力以确保自身生存发展下去,成为摆在众多企业管理者面前的一大难题。系统论的观点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为企业制度、企业观念、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多方面的综合创新能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保障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法则。

一、机械制造行业的生产特点

按照传统行业划分,机械制造属于比较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机械制造是工业领域的重点行业。进入21世纪,西方发达国家逐渐开始转移传统工业产业布局,中国和东南亚等国因具有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致使在机械制造业领域得以快速发展。然而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这些国家在精密仪器、机床、基础设备等产品方面的研发是落后的。常见的机械制造产品或大多机器设备一般是离散的装配型产品,并且大多说零部件均以实现标准化。据业内调查分析显示,国内机械制造业在以往的经营模式和经营理念的影响下,一个零部件从原材料到成品的过程,几乎全部工艺阶段的生产都能在一个企业车间内完成,生产周期相对较长,尽而市场对产品需求的影响比较缓慢。传统的机械制造行业主要是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在一个企业内车间通用设备比较多,产品的生产工艺变更频繁,导致车间生产作业时整体的调度和控制难度加大。因此在管理层面上进行周到精细的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管理系统解决突发问题应以“生产制造管理”为核心理念、以“用户需求”为导向。

二、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是由不同的要素按照一定联结方式构成的企业创新能力体系。按照创新过程的不同角度,这些要素主要有管理能力、资源投入能力、实施能力、现能力、产出能力等几方面。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正是由以上几个要素构成的有机整合体,自主创新能力在自主创新过程中能否发挥出整体功效以及功能的大小,与任何一个要素都紧密相关联。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前提是尽快形成人才与资金投入的保障机制。整个社会应逐渐形成政府倡导、企业主导、科技服务相关体系联合协作的技术创新结构,保证技术创新组织体系朝着有机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尽快建立“国家财政引导、相关企业主体、金融政策支持、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机制,认真落实国家促进企业科技进步的相关优惠措施和政策,摆好银企厉害关系,确立风险投资制约机制,更好的发挥有形资本市场和无形资本市场的融资能力,国家层面不断增加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为相关企业打造优良的创新环境,增强国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⑴完善企业资本经营,加强企业资本运作管理,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和手段,尽而缓解财务方面的风险;⑵尽快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倡导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打造较为宽松的人才环境,尽快推行全面的人才激励机制;⑶在不同企业间形成动态联盟体系,促进社会化合作,以抵御市场风险。这三点是解决自主创新资源投入中研发资金不足、自主创新管理能力中的抗风险能力较弱等阻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共性问题的良策。

三、构建企业文化提出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常被看做企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企业文化的构成、企业文化的特征、企业文化的作用等因素决定了其必然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行业竞争程度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不断增强。构建有效合适的企业文化已经成为保证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企业核心竞争力包括管理、技术、产品、文化等几个构成要素。分析几个构成要素的性质不难发现,技术、产品、管理均可以通过学习仿制得到,而不同企业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所特有的,是无法复制的。它包括了一个企业独特的发展文化,企业文化拥有的公众关系、资源、声誉等竞争优势是其它企业或个人无法对等的。合适的企业文化不但可以增加企业员工和客户的满意度、归属感与忠诚度还可以为企业创造高额的利润,它可以通过减弱或消除外部的威胁或利用外部的机会创造价值,尽而实现产品、客户、员工三方面的共赢。企业文化也可以让本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逐步渗透到企业其它产品和服务当中,为企业实现多样化经营和多元化发展创造先决条件。总之企业文化具有核心竞争力其他构成要素的难以模仿替代的特征。

建立健全企业文化建设标准、奖惩体制和保障制度,企业文化理念应该以规范化、制度化方式融入到经营与决策、信息整理与、组织构建等企业日常运作的各个方面,让企业员工时刻感受践行企业文化,形成健全的企业文化长效机制。鉴于目前企业文化整体缺乏特色,从顾客需求、员工诉求、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等几个方面构建特色化机制。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企业核心价值观是企业得以传承、发展与创新的内在动力,也是企业员工的共同价值追求和价值认同。企业决策层应在保障旗下产品、服务与市场的同时,具有超前意识,思考未来的产品、未来的服务、未来的社会需求,时刻准备开拓新领域,新的产品和服务。企业应发掘新思维,宽容失败,敢于迎接新挑战,为创新营造宽松的环境,应改变传统的营销模式,在创造消费者新的需求上尤其是新的生活方式上探索,塑造创新型价值观。增强企业的内在与外在竞争力。企业内在竞争力包括发展能力和生存能力,企业的发展能力一般是指相关企业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技术变革尽而实现经营范围扩张和拓展经营领域的能力,企业的生存能力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企业作为行业生产单位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得以维持企业正常运作的基本能力;企业外在竞争力主要体现是一般性消费者所直接感受到的产品价格、产品质量、产品售后服务等几方面。

四、完善机械制造企业的制度体系

在一个企业正常运作中,行业作业标准非常重要,它不但影响企业成本,而且作业标准还会影响到一个企业的业务量更有甚者会影响企业的生产和发展。企业在设计工作流程时,一定要根据自身的需求来设计实际可行的方案,完善高效和标准化的工作流程不但可以降低各部门人员之间的沟通成本,而且也能降低人员的培训成本。新的产品设计要按照“设计标准化、功能模组化、零件共用化”的要求进行检查,避免车间经常停工、零件报废和返工的大量出现。一个企业的作业标准十分重要,建立一整套现实可行、高效合理的作业标准体系、制度体系,将机械制造企业的日常管理流程化、制度化,把依赖人的管理转变为制度化的管理模式。

五、核心竞争力的外部获取和内部提升

战略联盟是外部获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战略联盟的方式,不同的企业间可以相互学习,有利于企业强化彼此的核心竞争力。还有助于提高实现经济范围和扩大规模经济效益,尽而扩展核心竞争力。战略联盟可使企业获取互补资源,增强核心竞争力。还有利于共同占领技术高地,降低投资风险,巩固、更新和维护核心竞争力。由于技术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变化,企业只有不断对技术和管理等进行创新和重组,才有可能长久的保持企业活力。对企业创新的重点应始终围绕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只有这样才可以解决制约企业竞争力水平和效益的问题,加快企业创新步伐实质上是企业提升的一个途径。要合理研究供需关系,尤其在研制新产品阶段,将供应链决策纳入供需关系考虑范围显得格外重要。企业的价值链不仅包含怎样降低成本、创造价值,也包括企业文化与价值观念,创造独特的企业价值链就成为必然。逐步形成企业的忠诚顾客群体,从品牌认知到价格认同的顾客群体能够促使得公司产出和销售。集中优势资源,实施专业化经营方式,同样能够提升企业内部的核心竞争力。

结语: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企业尤其是机械制造企业只有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够从容不迫的应对更加开放的市场、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机械制造业竞争力提升的前提和基础,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只有当机械制造业内不断涌现出大批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将“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中国机械制造业才有可能真正具有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宗军,张静,赵丹等.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设和实证研究―以机械制造行业为例[J].技术经济,2010,(07).

[2]孛晓燕,兰国庆.基于企业竞争力的财务指标体系构建[J].财会研究,2008,(11).

[3]尤斌,刘瑞瑞.企业文化与心理契约的关系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5).

[4]白璐.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5]张英华,张建宇.制造型企业现场管理执行力的形成机理及提升模式研究[J].经济管理, 20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