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移动支付的优点

移动支付的优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移动支付的优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移动支付的优点

移动支付的优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移动支付 合作共赢 商业运营模式 创新 构建

[分类号]F270

1.引言

我国自进入3G时代之后,随着网络的优化、终端的丰富以及金融支付环境的完善,移动支付市场前景光明,商机无限。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的手机用户数达到7.47亿人,手机支付用户数为8200万,手机支付交易额为24.0亿元,同比2008年7.9亿元增长202.6%,处于高速增长态势。艾瑞预计在2010―2011年,手机支付将出现爆发式的增长,而2012年手机支付交易规模将有望超过1000亿元。为此,电信运营商、中国银联、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都纷纷加快在这一领域的布局,鏖战移动支付市场。例如,中国移动在2009―2010年推出了手机钱包、世博门票、手机一卡通三大移动支付业务,中国电信在2010年正式推出基于天翼3G业务的融合支付业务“翼支付”,中国联通在2009年推出基于NFC技术的移动支付业务;而在金融机构中,中国银联已积极联合各大银行加快推广其旗下合作支付品牌手付通,招商银行、光大银行、交通银行等也均推出手机银行类业务;第三方支付方面,支付宝、财付通、快钱、易宝、环迅等多家支付企业纷纷进入手机支付领域的规划。

移动支付的广泛应用和无限商机已经有目共睹。而移动支付产业要真正实现繁荣,跨行业合作是必然选择;移动支付运营商要获得竞争优势,建立合作共赢的商业运营模式是关键。因为商业运营模式决定产业链中各方利益的分配,而合理的利益分配才能把各个环节都积极调动起来。目前我国以电信运营商、中国银联、银行及以第三方支付机构为主体的4种移动支付商业运营模式都存在着以下问题:由于各自的局限和核心优势的不同,无法独立大规模开展移动支付业务。这也是自2006年起,一直被各方看好的移动支付发展并不顺利的一个主要原因。而从移动支付业务开展最早、发展最成熟的日本和韩国发展经验来看,移动支付发展的关键是产业链上各企业的合作,不但要打造完整的产业链,而且要建立和完善“双赢”合作机制。因此,进行移动支付商业运营模式创新,构建合作共赢的移动支付商业运营模式至关重要。

国内学者对我国移动支付商业运营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上4种模式的特点、优劣势及发展趋势方面,而对如何加强产业链合作,如何构建合作共赢的移动支付商业运营模式却鲜有提及。基于此,笔者通过对商业运营模式概念的文献分析界定,针对移动支付商业运营模式如何创新,如何构建合作共赢的移动支付商业运营模式进行研究。

2.移动支付及其产业链

移动支付(mobile payment,简称MPayment)是使用移动设备通过无线方式完成支付行为的一种新型的支付方式。移动支付所使用的移动终端可以是手机、PDA、移动PC等。而现实生活中,由于手机是最为人们所认知、最能体现“移动”特性的终端设备,因此通常也将“移动支付”称为“手机支付”。根据交易金额的不同,移动支付分为小额支付和大额支付(又称微支付和宏支付)两类;根据支付地点远近,移动支付分为远程支付和现场支付两种。

移动支付产业链包括电信运营商、支付服务商(中国银联、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等)、设备提供商(终端厂商、POS厂商、卡供应商、芯片提供商等)、系统方案提供商、商家(商场、公交、校园、公共事业、SP、CP等)和终端用户如图1所示:

移动支付产业链以移动支付平台为核心,业务围绕移动支付平台展开。移动支付(平台)运营商这个角色可以由电信运营商来担当,也可以由支付服务商(中国银联、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等)来担当。

3.商业运营模式概念的界定

说到商业运营模式,不得不提及商业模式。商业模式的定义有很多,它们之间有着不同程度的相似和差异。到2000年前后,人们逐步形成共识,认为商业模式的核心是价值创造。比如,Timmer(1998)、Rapper(2001)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价值创造的基本逻辑,即企业在一定的价值链或价值网络中如何向客户提品和服务,并获取利润。通俗地说,就足企业如何赚钱。而国内一些学者认为,商业模式是指企业集合组织内外部经营资源并有效地配置和利用,为市场提品和服务全过程的经营活动的方式或途径,是企业从生产到把产品和服务转移至顾客手中,实现为顾客创造价值及企业经营目标的一种商业安排,是企业开展商业活动的基本框架。商业模式的核心在于解决企业建立“做什么,怎么做”运作体系的问题,企业必须考虑谁是目标客户,将怎样满足目标客户和如何满足需求,以及企业期待获得怎样的回报等一系列问题。

国际著名咨询公司埃森哲把商业模式分为两种:运营性商业模式和策略性商业模式。企业商业运营模式指的是一个企业持续达到其主要目标的内在联系。企业以盈利为目的,它的运营机制能够解释这个企业怎样持续不断地获取利润。既然商业组织之间为争取顾客和获得资源而展开竞争,那么一个好的运营机制必然突出确保其成功的独特能力和手段――吸引客户、雇员和投资者,在保证盈利的前提下向市场提品和服务。在运营性商业模式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表现一个企业在动态的环境中怎样改变自身以达到持续盈利的目的,我们称其为策略性商业模式。

在此基础上,匡佩远进一步对运营性商业模式和策略性商业模式的功能和构成要素进行了定义。其中,运营性商业模式重点解决企业与环境的互动关系,包括与产业价值链环节的互动关系。运营性商业模式创造企业的核心优势、能力、关系和知识,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产业链定位:企业处于什么样的产业链条中,在这个链条中处于何种地位,企业结合自身的资源条件和发展战略应如何定位。

・赢利模式设计:企业从哪里获得收入,获得收入的形式有哪几种,这些收入以何种形式和比例在产业链中分配,企业是否对这种分配有话语权。

4.移动支付商业运营模式创新框架和机理

4.1创新框架

本文在参考埃森哲公司和匡佩远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移动支付商业运营模式创新的框架,如图2所示:

4.2创新机理

由图2可以看出,要实现合作共赢、获取竞争优势(创新目的),关键在于构建合作共赢的移动支付商业运营模式(创新任务);而依据商业运营模式的定义,构建合作共赢的移动支付商业运营模式,要依赖于产

业链合作设计和盈利模式设计(创新要素);而创新的重点内容则包括企业产业链定位、产业链整合、收入来源设计及收入分配设计。

由此可知,移动支付商业运营模式要创新,构建合作共赢的移动支付商业运营模式,最终的落脚点在于企业产业链定位、产业链整合、收入来源设计及收入分配设计这4个环节。具体如下:

移动支付运营商首先要明确自己的优劣势,对自己在产业链中的位置进行准确定位,通过定位确定哪些环节可以自己做,哪些环节必须合作;其次,通过对产业链的有效整合,确定与产业链成员的合作深度和方式,以有效发挥各个环节的优势。通过这两个环节,实现有效合作;再次,通过收入来源设计,获取收益;最后,通过收入分配设计,使整个产业链中各个环节都获得不同份额的收益,以维持长期合作关系。通过这两个环节,实现共赢。只有这样,合作共赢的移动支付商业运营模式才能建立起来,产业链各方才能取得共同发展,移动支付运营商才能获得竞争优势。

5.合作共赢的移动支付商业运营模式的构建

5.1企业产业链定位

移动支付作为一种新兴的支付方式,跨越电信、金融、移动互联网几大行业。移动支付运营商必须具备强大的产业链整合能力,必须基于自身核心能力开展产业链内外的战略协同运作,必须系统思考在完整的移动支付价值创造活动中,哪些是自己的专长,哪些是产业链上其他成员的专长,还需要综合考虑业务性质、目标客户特征、竞争对手等情况来确定与哪些成员合作,以及合作的深度和方式。比如,电信运营商虽然在移动支付业务上拥有较强的优势,但是其不具备金融结算资质,不具备完善的结算体系,所以电信运营商作为移动支付运营商,必须与金融机构进行深度合作。

5.2产业链整合

移动支付运营商可以借鉴NTT DoCoMo(移动支付品牌:Osaifu-Keitai)和SK(移动支付品牌:Moneta)的经验,灵活应用技术(统一技术标准、终端定制等)和经济(价格补贴、战略联盟、合资、收购等)这两大手段对移动支付产业链进行整合。以电信运营商作为移动支付运营商为例,其可以采用的产业链整合策略如表1所示。

5.3收入来源设计移动支付业务收入来源如表2所示:

移动支付业务收入来源应主要围绕显性收入(使用费+通信费+交易租金商家的返点收益+提供移动支付解决方案)进行设计。

5.4收入分配设计

在韩国,信用卡公司通常收取交易金额的2.5%。但其运营移动支付业务时,在2.5%的商户折扣中,1%用来补贴消费者购买手机的成本,0.3%归电信运营商。这样,信用卡公司只剩下1.2%。通过这样的收入分配,产业链各方都比较满意。在中国,“移动梦网”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中国移动与ISP/ICP之间确立了透明合理的收益分成比例,有效调动了各成员的积极性。

因此,移动支付运营商要想与合作各方维持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必须建立一个透明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保证合作各方的合理收益。交易佣金这块收入不仅仅为移动支付运营商(以电信运营商为例)独享,产业链的相关环节如中国银联、发卡行、POS机厂家都应该有合理的分成。这样才能调动合作成员的积极性,促进合作成员的发展,维持合作关系的稳定。另外,移动支付运营与设备提供商可以通过收益共享机制,使得双方共担风险、共享一部分收益,以避免设备商竭力向运营商推销设备的问题。

移动支付的优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移动支付 商业银行 第三方支付 策略

从2014年春节兴起的微信抢红包开始,移动支付就开始在打车、购物、就餐等众多线下支付场景中攻城掠地。如果说2014年是移动支付爆发的元年,那么2016年则是移动支付快速扩张的一年。你会发现菜市场、煎饼摊都开始采用移动支付的时候,移动支付方式已经由高端科技飞入寻常百姓家了,全民移动支付的时代来了。随着2016年股市的收盘,腾讯公司以363亿元人民币的市值优势成功超越工行排名第一,另外一家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名列第三。这两家互联网公司的关键业务都是移动支付,商业银行的基础支付业务面临着重大的挑战。

1、我国移动支付市场发展情况

1.1 我国移动支付发展现状

移动支付是指通过移动终端设备完成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目前移动支付终端主要是智能手机。移动支付属于金融支付范畴,其核心是通过数字化的货币来实现商品价值的交换,完成支付。

随着电子商务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以及智能手机的不断普及,使移动支付迅速增长。根据CNNIC2016年第38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6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占我国网民数量的92.5%,在手机网民中,使用手机支付用户的规模达4.54亿,占网民使用率的64.1%,手机支付已经是大多数网民使用支付的一种方式。据央行支付报告显示,2013―2015年,移动支付笔数从16.74亿笔增长达到138.37亿笔,增长了7.27倍;支付金额从9.64万亿元增长到108.22万亿元,增长了10.2倍。而第三方支付机构主导的移动支付快速增长,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2016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前三季度已达24万亿元,同比增长125%。

1.2 我国移动支付发展格局

目前在中国的移动支付市场上,目前主要有三大模式:

以第三方支付机构为主体的模式,是第三方支付服务商通过构建移动支付平台,并与各家银行相连,提供支付账户,充当信用中介,资金通过第三方提供的移动支付账号进行划转。这种第三方支付代表如支付宝、微信支付( 财付通) ,目前已从发展之初的线上走向线下,支付方式采用扫码支付,是目前国内移动支付的主流方式,开始侵蚀传统线下收单市场。

以金融机构为主体的模式,主要包括中国银联和商业银行主导的移动支付模式。特点是通过用户自己的银行账户进行交易支付,不另设账户沉淀资金,优势是线下支付。2015年底银联“云闪付”产品,其移动支付方式被称为闪付派,主要由银联、银行、手机厂家合作采用NFC支付,较扫码付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使用便利性。

以移动运营商为主体的模式,是以移动运营商代收费业务为主,在进行移动支付时,一般是将话费账户作为支付账户。目前移动运营商也发展支持话费之外独立账户形式,如中国移动 “和包”业务,中国电信翼支付业务等,支持扫码与闪付。

目前移动支付处于支付宝、财付通两强相争的格局,截至2016年三季度,据易观智库的研究显示,支付宝、财付通占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份额88.54%,中国移动和银联联合发起的联动优势占1.21%,银联旗下银联商务中仅占1.08%。

2、第三方支付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2.1 降低银行客户获客和访客能力

获客能力是商业银行发展的核心能力,只有不断发展优质客群才能使银行不断发掘新商机。移动支付及应用本身代表互联网金融的科技性与先进性,天然过滤掉了大量的较低价值客群,而筛选出的一般多为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的年轻客户,这部分客户消费需求旺盛、成长性好等特点,而被过滤掉的那部分客户往往继续依赖于银行物理网点与人工服务。第三方移动支付的高速发展,不仅使商业银行流失了大量潜力客户,还加重了网点对于较低价值客户的服务工作,造成了一种此消彼长的“零和博弈”局面。

第三方支付的存在,从客户关系来看,出现了直接与间接客户的差别。在第三方支付体系中,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直接客户是买方、卖方,银行的直接客户却只有第三方支付机构一家,买方、卖方俨然成了银行的间接客户。银行极难看到客户的交易信息,银行账户只是客户用来向支付账户充值的渠道。招商银行原行长马蔚华曾说过,互联网金融对银行更实质性的挑战应该是商业模式和思维方式的冲击,银行和客户之间的联系被互联网这种场景化隔断了,如果银行的客户渐行渐远,银行就完全失去了对市场需求的判断成为一个简单的划账工具,银行被边缘化了。

2.2 分流银行存款,提高银行资金成本

第三方支付机构在银行账户体系之外设置了账户体系,即支付账户体系,商业银行仅是作为支付资金的提供者存在着,支付账户成了一道第三方支付机构设置的“防火墙”,它有效地阻断了银行和客户之间的通路,资金潴留形成了特殊的“三角地带”。这使得客户的部分资金由银行存款变为支付平台的备付金,支付平台的备付金又以较高的协议存款的形式存在银行,提高了银行资金成本。

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加速。现在客户资金又流向第三方支付衍生的“宝宝类”产品,这类产品又向银行要协议存款,直接又导致资金成本的提高,存贷利差就变小了,银行最重要的利息收入也就变少了。另外,一部分第三方支付平台已开放了理财产品的申购,这也使得理财产品募集资金这一商业银行最后的资金堡垒也出F松动的迹象。

2.3 影响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发展

第三方支付公司大力发展支付业务的目标不仅仅是赚取微薄的结算手续费,他们的目标是更广阔的互联网金融,其触角已经伸到传统的金融业务领域。在互联网的生态环境中,移动支付除了作为工具之外,还能实现业务延伸,通过提供自有服务或者向第三方开发者开放构造更加庞大的移动生态环境。移动支付的典型衍生应用包括供应链金融、线上线下收单、消费金融、征信、财富管理等。看一下阿里巴巴和腾讯旗下的金融机构,我们就会发现,两家互联网金融巨头均涵盖了支付、理财、征信、信贷等金融业务。特别是阿里巴巴,其金融业务可直接服务于旗下淘宝商家、消费者,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生态系统,这种竞争优势传统商业银行很难模仿。

2.4 改变银行卡市场传统格局与利益分配机制

传统银行卡支付的体系是基于卡组织的四方模式,它认同支付的专业分工,兼顾发卡、收单、卡组织和商户的各方利益。第三方支付机构采用客户、商户、平台的“三方模式”不仅卡组织缺位,而且发卡机构主体银行则因支付账户,逐步被边缘化。

商业模式上,第三方支付机构通过移动端的创新将线上应用于线下场景以获得支付收益,二维码被动扫码模式改变了传统“刷卡”环节,本质上是把线上支付模式运用到线下商业环境中,不通过银联跨行交易清算系统,线下的产业链将被动摇,打破了线下银行卡收单的利益分配格局,以网络支付替代线下银行卡收单,直接侵蚀了传统银行、银联的利益,线下银行卡收单的几百亿元手续费因此受到影响。

3、商业银行发展移动支付的策略

移动支付和实体经济的高契合度,让银行有机会进入这个行业,但商业银行要以开放的心态去拥抱市场变化,拥抱新技术。商业银行要努力树立用户体验、平台战略、共享经济、跨界合作等互联网思维,勇于变革,敢于创新,才能迎头赶上。

3.1紧盯用户体验,加大银行产品创新

互联网经济是一种体验经济,紧盯用户体验应针对不同的客群提供其需要的移动支付产品。针对城市客群,商业银行在满足远程支付需求外,重点打造便捷的近场支付产品,并尊重其选择性,推出扫码付与闪付并存的支付端产品。针对线上应用的支付客户,商业银行应主要推动远程支付服务,改善用户体、拓展产品功能。针对电子商务支付结算客户,如当大型企业需要结算和对账服务时,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建立便捷的银企结算接口,加强远程支付功能。银行不能再满足于渠道端的网络化和移动化,更要注重产品端的互联网化,把渠道思维升级到产品思维,从产品思维角度来看,建设银行龙支付产品,创新支付收单产品,中信银行推出了异度支付、探索虚拟信用卡业务等成为金融产品创新的亮点。产品创新支付创新将打开客户的入口,深刻改变银行未来在零售业务上的竞争格局。

3.2 建立移动支付生态,搭建综合金融服务平台

构建更完善的支付生态,才是移动支付的未来。零售方面,银行应推动支付业务便利连接后续个人综合金融服务(包括理财、信贷、财富管理等),大力推动网点由交易型转向营销服务型,由传统网点向社区和直销银行转变,从支付便利性到零售金融综合服务的情景代入。银行可以通过自建或合作电商平台,引入交易场景,获取客户海量交易信息,结合传统金融业务信息,开展多项线上线下的金融服务。企业方面,依托银联“云闪付”支付平台,商业银行应和企业客户所处行业进行对接,扩大成员机构和合作伙伴,拓展建设内容,建立移动安全支付生态圈,向用户提供方便安全的一致性体验。银行可以通过自建或外接电商平台和企业ERP 系统获取企业订单和支付交易信息,同时参考物流企业的货物运输和流转情况对交易信息进行监管。银行通过整合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来延展和巩固传统公司业务,提供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同时,商业银行也可以以金融服务为支点,提供包括产业整合、交易平台、大数据、云计算等服务,帮助客户向互联网迁移,实现银行与客户共赢。

3.3 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在竞争中合作

目前,银行和银联是我国银行卡产业的核心和跨行清算枢纽,占有线下收单市场90%的份额,在传统支付市场具有优势地位。而互联网公司则在线上与线下结合,定位于众多小微客户,金融服务个性化需求强,并能覆盖长尾市场。从目前来看,两者错位竞争,双方向各自的优势支付市场渗透。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进行有效的合作,达到共赢的目的,合作模式包括:一是作为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备付金存管和清算银行。根据央行最新备付金存管监管要求和设立网联的政策要求,支付机构应将客户备付金按照一定比例交存至指定机构专用存款账户。二是征信合作,采取输出信用模型的纯中介模式,根据外部银行的目标授信群体的特征、模型参数进行筛选,或直接提供客户的信用评分报告。三是联合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科技优势来提高商业银行的产品创新水平,快速推动支付领域的技术和商业创新。

3.4 深度挖掘农村市场的移动支付潜力

截至2015年12月,三到五线城市和农村人口达到9亿人,农村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规模为1.70亿,年增长率为16.3%,而随着物流业的发展,这些人群逐渐成为电商消费的新力量。在一二线城市的主流市场经过多年的厮杀,格局也基本确定,未来的方向应该在农村,农村的移动支付市场是一片蓝海。 对于广大边远地区的农民而言,移动互联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金融服务的便捷性,手机终端的使用则使居民在不受地点和时间限制的情况下完成交易。以农村移动便捷支付为核心,逐步延伸至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农民生产生活服务、农业信息资讯服务等领域,将全面覆盖支付、结算、融资、理财、信息咨询,最终打造完整农村移动支付生态。

3.5 大力发展银行卡跨境业务

线下传统的实体卡支付对于整个支付产业依然至关重要,传统卡基支付仍然有较大创新发展的潜力与空间。据报道,2015年全球卡基支付规模约为22.4万亿美元,同比增长仍达13.3%。可见从全球来看,卡基支付市场仍然在快速发展。2015年中国居民出境游突破1.2亿人次,出境消费达1.1万亿元,2015年中国海淘大军全球消费高达2400亿元。商业银行应一是加大与VISA、万事达等国际卡组织的合作发展国际银行卡业务,一方面要加强产品研发,打造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另一方面要根据自身境外服务水平,与其他出国金融服务交叉营销,以增加客户粘性,二是发展出国消费金融业务,加大出国金融业务的受理种类,除传统的旅行支票、结售汇业务之外,可考虑发展银行卡出国金融业务,如开展出国金融账单分期、大额分期等业务,积极挖掘新的业务增长点。

参考文献:

[1]黄慧,我国移动支付商业模式的比较研究[J].金融经济,2015(10)

[2]张爱军,移动支付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J].经营管理,2016(11)

[3]赵彦雯,移动支付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J].现代金融,2016(7)

移动支付的优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手机支付;RFID

1 手机支付的概念

手机支付也称为移动支付,是指允许移动用户使用其手机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是将RFID技术与移动通信技术相结合的方案,以更好地实现移动支付业务。

2 基于RFID的手机支付三大主流技术

2.1 NFC技术

NFC,又称近距离无线通信,是一种短距离的高频无线通信技术,允许电子设备之间进行非接触式点对点数据传输(在十厘米内)交换数据。其工作频率在13.65M。NFC设备可以用作非接触式智能卡、智能卡的读写器终端以及设备对设备的数据传输链路。目前较为典型的应用场景有:无接触支付、交通运输、医疗健康、方便易用、智能目标、社交媒体。

2.2 SIMPASS技术

SIMpass技术融合了DI卡技术和SIM卡技术,或者称为双界面SIM卡,其工作频率在13.65M。SIMpass卡非接触面可以支持非接触移动支付、电子存折、PBOC借记/贷记以及其他各种非电信应用。接触界面可实现电信应用,完成手机卡的正常功能。目前较为典型的应用场景有:公共交通、电子入场券等城市一卡通应用、小额支付、安全控制(身份认证、门禁等)。

2.3 RF-SIM技术

RF是无线射频技术,把RF与普通SIM相结合组成的卡,就是RFSIM卡。使用RFSIM卡,无需更换手机,其工作频率在2.4G。RF-SIM卡的用户能够通过空中下载的方式实时更新手机中的应用程序或者给帐户充值,从而使手机真正成为随用随充的智能化电子钱包。RFSIM既具备手机的全部功能,又可以应用在门禁识别系统,物流管理系统,广告信息系统,小额支付系统,电子票务系统,以及酒店预订系统等等领域均可应用。目前较为典型的应用场景主要有:校园一卡通、企业一卡通、社区一卡通、消费一卡通等。

2.4三大主流技术优劣势对比

NFC优势:技术成熟、功能全面、有商用案例是其最大的优势。

NFC劣势:需要定制手机终端,SIM/UIM卡不能控制业务逻辑,对于运营商控制产业链十分不利。NFC的专利掌握在国外厂商的手中。

SIM-Pass优势:工作在13.56MHz下,将应用信息和RFID模块都集成到SIM/UIM卡中,对运营商十分有利,用户也无需更换手机终端。

SIM-Pass劣势:不同手机终端SIM/UIM卡的放置位置不同,因此需要进行适配,目前,手机适配率只能达到20%左右。

RF-SIM优势:一种新型的RFID产品,采用了2.4GHz的通信频率。用户只需要更换UIM卡即可使用,从手机成本、业务控制角度来说是运营商的最佳选择。

RF-SIM劣势:工作频点与银行、公交等主要行业的POS机不一致,因此重心布放POS终端,需要大量的成本。

3 手机支付的商业模式分析

移动支付的商业模式未来会有四种商业模式存在:以移动运营商为主体的模式,以银行为主体的模式,以第三方服务提供商为主体的模式以及银行与移动运营商合作的模式。

(1)以运营商为主导,电信运营商拥有靠近手机用户的优势。

(2)以金融机构为主导,银行拥有靠近银行卡用户的优势。

(3)以第三方支付平台为主导,这种模式是指独立于银行和移动电信运营商的第三方运营商,利用移动电信的通信网络资源和金融组织的各种支付卡,进行支付的身份认证和支付确认。

(4)银行与移动运营商合作的模式。这种模式能整合移动及银行的资源,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强强联手之势。

移动支付产业链参与者众多,合作模式多元化趋势明显,目前还各类厂商的主导地位还未形成。长期发展来看,国内移动支付市场发展将呈现三个阶段。

快速发展期:由于手机支付市场前景得到业界普遍认同,电信运营商、银联和第三方支付厂商通过在细分市场进行资源整合,将逐渐取得差异化市场的领先地位,在竞合发展过程中形成三足鼎立的态势。

平台整合期:多样化支付平台在普及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整合,在移动互联网整体开放的趋势下,具备较强用户服务能力的电信运营商、一体化支付服务提供商在品牌效应和终端支持下逐渐占据市场主动。

商业融合期。跨平台融合后,产业界限被打破,手机支付环境完全开放,新的商业模式开始出现,更多的力量涌入移动支付市场,合作模式趋于成熟,各类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进入全面产业链协作竞争时代。

4 结论

2011年8月31日,央行公布了第二批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13家企业名单,国内三大运营商均不在列。移动运营商想要单独发展手机支付业务,显然不能成为上策。手机支付业务产业链主体涉及多个环节,最难的不是技术,而是利益平衡。其目前的竞争关系主要存在于以中国移动为代表的运营商、以银联为代表的金融机构,以及其他第三方支付平台。几方巨头都想获得主导权,这导致我国手机支付这块“蛋糕”还在发展初期就被混乱瓜分,各推各的。手机支付产业这些年一直在带着镣铐摸索,产业链上下游各方开放不够,合作不多,是过去没出现成功案例的重要原因。故提出以下两点发展建议。

(1)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手机支付产业链需要各环节的配合,每一家都应该有发展的机会。

(2)立足消费者,为消费提供了一个新的、便捷的、省时的、及时的支付渠道必定是手机支付未来发展趋势。结合国内手机支付标准不统一的现状,是否可以考虑13.56M与2.4G并存发展,手机支付与一卡通充分融合。13.56M与2.4G有各自的优劣,移动支付需要两种标准互补。

参考文献:

[1]陈晓勤等.移动支付改变生活:电信运营商的移动支付探索与实践.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5

[2]何培源.移动支付产业在中国及世界的发展前景.E-BUSINESS, 2008(10)

[3]丁蕾.移动支付在我国的发展. E-BUSINESS, 2009 (07)

移动支付的优点范文第4篇

12月15日,中国移动与中国银联的合资公司联动优势与多家合作伙伴启动了“手机钱包”新业务平台。

“手机钱包取得了初步的市场成功。”联动优势副总经理李贲表示,“从2007年底在北京开通手机钱包业务以来,在短短的一年里,北京的银行卡支付用户已经达到150万用户,活跃用户超过50万人。”

目前,联动优势已在全国20多个省市开通了手机银行服务,而此次推出的“手机钱包”新平台,将通过开通K-Java客户端、USSD短号码、WAP页面等新使用方法,使业务变得更加便捷、简单。

5年学步

业务逐渐成型

李贲认为,在2007年市场规模达1000亿元的第三方支付市场,互联网支付同质化、竞争激烈,而移动支付作为更便捷、更安全的支付通道,更具前景。

“但路必须一步一步地走。” 李贲坦言,“这有国家政策的指引、导向问题,也有技术不断发展、完善的问题。同时,还有社会大环境认同的问题。”

据了解,当2003年8月中国移动、中国银联发起成立联动优势科技有限公司时,中国银联刚刚成立1年多。当时,使用POS机、刷卡消费尚属新鲜事物,更何况使用手机、PDA等移动设备来实现交易。

因此在成立的最初两、三年中,联动优势主要是联合中国移动、中国银联做用户市场教育工作,包括做市场调研和行业应用的企业、事业单位沟通,进行资源整合。

由于移动运营商和银行业都有各自的产品设计和营销思路,两方都力图取得主导地位,都想掌握用户和渠道,作为两方的合资公司,联动优势扮演了“黏合剂”和“剂”的角色,推动移动运营商、银行系统的有效连接。

早期,联动优势投入了很高的成本,在各地做业务培训和营销推广,但当地的移动公司并不十分理解这些业务的重要性; 而银行方面,主要是跟一些小银行合作,大银行很少涉及。

随着近两年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深化,在国务院、发改委、国信办、人民银行、银监会政策的鼓励和推动之下, 联动优势的业务发展加速。5年来,联动优势已经建立了以北京为核心,涵盖北京、上海、广东、广西、河南、湖南、四川、天津、湖北、辽宁、吉林、内蒙等近20个省市的二级移动支付平台架构,与各地移动、银联分公司一起发展了超过5000万的移动支付和金融信息服务用户,推出了“手机钱包”在内的多种服务。

步入童年

指引移动商务未来

与日本、韩国等移动支付起步早的国家相比,我国移动支付市场尚处初级阶段。日韩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用户规模,并能进行一些非接触性的现场移动支付应用,如公交、地铁、超市购物等; 但中国的移动支付偏重于公共事业缴费、缴话费等与民生相关的业务。

不过,记者也观察到,除了缴费以外,中国已有部分用户开始使用手机钱包购买互联网游戏点卡、付费下载杀毒软件等互联网数字商品; 而国内的电信运营商也在其他机构如公交公司,进行非接触性的现场移动支付应用尝试。

一些业界人士分析认为,联动优势这次的“手机钱包”的新的使用方式如果能够很快得到手机用户的认可,将大大推动我国电子商务、尤其是移动动商务产业的发展。

事实上,近几年记者与一些移动商务公司进行沟通时,他们就曾表示,用户理念和移动支付手段是制约移动商务发展的两大瓶颈,这也是眼下中国大多数“移动商务”公司只做“营销”类商务的重要原因之一。

李贲对此也表示: “发展移动商务就好比是在经营一个商场,移动支付类似于收银员,如果没有移动支付,整个交易就无法正常进行。”在半年多前的一次公开场合,他表示,目前移动支付最应该解决的是方便性与安全性的问题,这两个方面本身是矛盾的,但只有提供既方便又安全的服务,移动支付才能得以广泛普及。

现今,“手机钱包”新业务平台的推出,意味着基本上解决了移动支付的便捷性问题,至于安全性问题,则需要时间和业务量的检验。不过,李贲对此很自信,他的理由是: “在我们已经发生的200亿元的支付交易过程中,还没有出现过安全问题。

采访手记

“手机钱包”使用方法

K-Java客户端: 这是由摩托罗拉提供的技术。K-Java客户端是安装在用户手机终端上的“手机钱包”应用程序,用户发送“K”到“10658008”,就可根据回复安装该软件,进行缴费、查询、转账、购买彩票等多种操作。

移动支付的优点范文第5篇

7月18日,中国银联在京东商城首发一款手机刷卡器“卡乐付”,这是一个将智能终端与银行卡相连接的移动支付硬件产品,售价188元。依据中国银联方面的介绍,“卡乐付”相当于一个便携式POS机。在使用时,需要先在手机上安装指定的客户端,再通过手机的耳机接口插入该硬件产品,待客户端选择相应的功能后,在刷卡槽上刷银行卡即完成支付。

业内人士指出,在创新型支付方式日渐广泛应用的今天,银联正在从幕后走到台前,从传统的后台数据中心和技术平台的搭建,向直接面向公众的终端支付产品转型。

易观智库报告称,2012年,中国多家支付企业相继在移动支付领域布局,其中手机刷卡器成为市场的焦点产品,拉卡拉、快钱、钱袋宝、盒子支付和乐刷等第三方支付机构均已推出类似产品。因而从时间点上看,银联挤进了手机刷卡器的“末班车”。

互联网唯快不破的定律对于移动支付领域同样适用,那么,银联作为手机刷卡器领域的“后来者”,能将在传统银行卡支付中的“垄断”地位复制过来吗?

试水硬件

“卡乐付”是银联首次试水推出独立品牌的移动支付硬件产品,也是继6月与中国移动联手推出NFC手机支付平台后进一步完善移动支付市场的举措。

据银联内部人员向《IT时代周刊》介绍,卡乐付支持iOS和Android操作系统,采用的是音频口,市面上90%以上的主流手机、智能手机均能使用。

而据本刊记者了解,与市场上的同类产品相比,除了跨行转账、信用卡还款、公用事业缴费、手机充值等常见功能外,银联“卡乐付”提供了覆盖三十多个省市的全国缴纳交通罚款功能,车主可以即时查询交通违法记录并缴纳罚金,这在同类产品中属首创。

与其他产品需要绑定卡片和注册用户的使用方法不同,卡乐付可以直接跳过这个环节。“产品设计更加人性化。”银联移动支付部首席产品架构师蔡学镛说。

此外,卡乐付另一个吸引消费者之处还在于低于同行业的手续费。由于背靠中国银联——中国唯一的跨行信息转接机构,卡乐付的超级转账功能支持所有带有银联标识银行卡,并且做到了实时到账(最迟不超过1小时),手续费每笔2‰,10元封顶,而其他类似产品跨行转账的手续费通常是3‰,30元封顶。

除了上述三大特点,卡乐付与同类产品在功能上几乎没有差异,188元的售价与199元的拉卡拉手机刷卡器相比,价格优势微乎其微。而作为“后来者”,卡乐付面对的是一个先行者抢得先机的市场环境。

2012年6月,国内最大线下支付公司拉卡拉率先推出手机刷卡器“考拉”,全面进军个人移动支付市场。根据卡拉卡官方数据,截至2012年12月,“考拉”售出200万台,手机刷卡器的客户安装量超过了500万次。当年9月,专注于移动支付的钱袋宝也推出手机刷卡器。近期,乐刷加大了其硬件设备的推广力度,推出了0元购机活动。

对于新竞争者的入局,钱袋宝执行董事孙江涛认为卡乐付介入市场较晚,能否在相对饱和的市场里取得更多份额,将取决于中国银联的资金补贴额度。

“手机刷卡器更像一个U盾(银行卡的支付硬件设备)。”数码发烧友小苏对本刊记者说道,“银联推出卡乐付,无非是想增加自己的市场份额,但用户使用习惯才是重点。”艾瑞数据显示,2013年第一季度,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中,中国银联的市场份额约为6.4%,排在国内第三位,支付宝和联动优势分别以67.6%和8.3%位列行业冠、亚军。因此,银联借手机刷卡器抢份额之路势必艰辛。

借电商之力

现在,摆在银联面前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取悦用户。有观点认为,一方面银联借助自身优势展开优惠促销,形成聚合效应;另一方面,银联必须努力发掘能为其迅速提升交易额的合作伙伴。此时,拥有巨大交易量的电商企业进入银联的视野。

近两年来,中国银联与国内各大电商合作频繁,京东、凡客、唯品会、1号店、酒仙网等在近期接连推出多种形式的激励活动,比如赠送话费、礼品卡、代金券、返还现金等,其目的是借用电商渠道,提升银联在线支付的普及率与品牌认知度,加速自身在移动支付方面的布局。2011年8月底,中国银联与京东商城启动战略合作,当时,银联手机支付加载了京东商城手机客户端,并在成都启动试点,此后,双方合作不断。

据京东首席营销官蓝烨的介绍,截至今年6月24日,京东移动客户端用户激活量已经突破6000万,6月京东无线业务每日活跃用户数环比增长超过50%,与去年同期相比用户激活量增长近400%。另外,京东方面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银联手机支付在京东移动客户端月均交易量较2012年年初增长了一倍。

电商巨大的交易量,足以吸引任何一家支付企业与之联盟。中国电子研究中心的数据称,截至2012年12月,中国移动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到965亿元,同比增加135%,依然保持较快速度的增长趋势,预计到2013年这一数字有望达到1300亿元。

易观智库分析师张萌认为,京东交易规模较大,银联与之合作有利于扩大卡乐付业务的交易规模。而电商价格战也成为银联与电商们携手争夺移动用户的契机。6月初,京东、天猫、苏宁易购等电商掀起新一轮价格战时,都在不同程度地推广自有移动客户端。银联与苏宁易购合作,借其推广自有APP的契机培养用户的移动支付习惯。

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银联想要抓住的并非只有电商,移动运营商、手机厂商和银行等都可能是合作盟友。

6月9日,中国银联和中国移动共同推出一个开放的NFC平台,银行、商户可以自由接入,用户通过移动的无接触式移动支付产品“手机钱包”,就可以刷手机进行小额现金支付。此前,中国移动与中国银联曾在移动支付标准的竞争上大打出手,如今二者捐弃前嫌,这让不少业内人士看出两家机构“各取所需,合作共赢”的产业心态。

而对于移动支付的众多参与者的关系也是如此。分析指出,银行是发卡机构,手机厂商是不可或缺的硬件设备制造商,移动运营商卡住了渠道,银联则是将各方联系在一起的纽带。即使各方竞争激烈,但市场的属性决定了产业链中的任何一方都不能一家独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