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云计算的主要特点

云计算的主要特点

云计算的主要特点

云计算的主要特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云计算;软件测试;研究进展;平台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2-0058-02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云计算服务形式已经悄然来临,在云计算环境下,软件的架构设计以及软件的生产与组织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同时也为架构设计以及软件的生产与组织的设计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云计算服务模式下,软件服务、基础设施服务、平台服务都成为云计算的主要服务模式,随着服务模式的变化也使得软件的消费方式与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变化,因此与之相关的软件测试的技术、方式、工具等都需要进行改变。在这种新的服务环境之下,将整个测试软件的进程都移动到了云中,因此也就产生了基于云计算平台的软件测试。

1 云计算环境下的软件测试

1)云计算软件测试内涵

目前学术界对于以云计算为基础的软件测设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与概念,不同的研究重点对于其内涵的定义也大有不同,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定义一:以云计算为基础的软件测试主要是指Web的应用程序通过应用计算功能来对真实的世界当中的用户流量进行模拟的一种软件性测试活动;定义二:以云计算为基础的软件测试主要是指以云计算环境以及其中的基础性设施为基础,同时应用云技术及其相关的解决方案而实施的测量与测试活动;定义三:云计算为基础的测试有两个层面含义:首先是利用现行的云环境中所提供的服务资源,比较真切的模拟用户的负载[1],从而实现高效、快速的压力测试与负载;其次是对云计算环境下的基础设施及其上层的以云计算为基础的应用程序实施的计算。

2)云计算软件测试的特点

由于云计算的软件测设中应用了不同的创新型服务以及创新型技术,因此相对于传统的计算机软件测试,云计算软件测试具有多个不同的特点。首先在基础服务设施方面,以云计算服务为基础的软件测试中其基础服务设施的提供来源不同,是由提供云服务的服务商在云计算服务平台中实施的,在这种提供模式下,用户可以方便的享受服务而无需自行购买;在付费方式上,用户可以更具自身的需求进行购买,同时依据软件测试的相关项目的测试目标、测试规模以及测试所花费的时间等来进行付费[2];对测设人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还可以利用众包等方式来对特殊领域中需要专家专业知识实施的测试进行服务。

2 云计算软件测试的功能范畴及分类

2.1 云计算软件测试的范围

云计算软件测试的范围主要能够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中主要集中在对于云计算服务平台本身的测试,也就是对于云计算服务平台中基础设施的服务功能与能力的测试;第二个层次主要集中在对于相关的软件开发商通过应用运计算服务平台中获取的资源而实施的多项软件测试活动,在该层中重点关注的问题是云计算平台的自动化测试的相关工具、与计算的测试技术以及云计算测试项目中的管理性技术等;第三个层次中主要集中在云计算软件测试中新兴的服务模式的研究,在该层中提供面向用户需求的软件测试的相关服务市场,这也是云计算软件测试范围内的研究重点与研究难点[3]。

2.2 云计算软件测试的分类

1)基于测试任务的分类

云计算软件的测试范围按照测试任务进行分类,主要能够分为功能测试、负载测试、兼容性测试、压力测试、延迟测试、浏览器性能测试、性能测试以及延迟测试八种主要类型。以云计算为基础的软件测试环境中的压力测试主要是借助云计算平台当中的超强的测试能力,对软件测试系统当中的性能性瓶颈进行确定,从而获取了系统中强大的服务级别[4]。功能性测试主要包括非SaaS软件中的各个模块以及测试的SaaS的系统功能。安全测试即验证SaaS以及非SaaS软件相关的系统性能[5]。

2)基于测试用户角色分类

根据云计算服务的用户不同、提供商不同以及系统开发人员的不同,同时依据云计算环境的不同能够将云计算的软件测试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种是在云中实施的测试SaaS,在该类型当中主要功能是保障SaaS的功能以其非功能性的服务要求的质量;第二种类型是云内实施的测试,该类型当中主要从云计算的内部中对云计算的相关基础设施以及特殊的云计算能力实施的质量和功能检测;第三种类型是云外实施的测试,主要从云计算的外部角度上对云计算当定的服务与功能性的特征实施的质量和功能检测;第四种类型是云上的测试,该类型中主要是利用云计算平台当中设置在云端的相关服务性应用进行测试[6]。

3 云计算软件功能测试平台

1)研究型云测试平台

构建以云计算为基础的测试平台,主要是利用了云计算服务当中的专门适用于测试软件的综合性大规模测试系统平台,同时研究型云测试平台也是当前云计算测试与研究当中重点研究的问题。目前日本、美国、瑞士、英国以及芬兰等多个国家中的大学已经开启了与之相关的研究性项目,试图建立一个研究型的云计算测试平台。

2)商业云测试平台

在商业产业界当中,已经有非常多的集团公司开始着手与研究可以支持商业性测试的云计算服务平台,并且也在不断地探索相关的解决方案,目前已经出现了诸多的商业性的云计算软件测试平台。

3)云测试平台技术构架

基于云计算服务的软件测试平台是一个综合性的并且非常复杂的系统,其中包含了硬件、软件以及服务等多项功能[7]。目前由日本筑波大学研究的D-Cloud平台能够应用在规模较大的并行分配的体统测试当中,同时该测试系统中还引进了虚拟性的故障插入技术。由瑞士洛桑理工大学研究的Cloud9平台能够通过云计算的平台服务建立与亚马逊EC2平台相类似的公共云计算平台,同时也能建立于Eucalyptus等相关软件中私有的云环境中。英国的约克大学在YETI项目当中通过在云计算服务平台中部署的相关实践性活动,构建了关于YETI的云测试系统构架,同时该大学也探究和分析了云测试当中安全与性能的相关性问题,同时YETI的建立以亚马孙的EC2平台作为基础,能够有效的支持Java的相关程序的随机性的自动化测试[8]。这些不同类型的云测试平台大众所利用的技术重点有所不同,在D-Cloud平台当中重点探究了对分布式的系统进行测试的方式以及虚拟化的故障插入,在Cloud9平台当中重点探究了云计算测试的服务以及集成开发的环境,在YETI项目当中重点探究了云计算环境中的自动化测试工具的相关性能与质量。

4 云计算软件功能测试服务

云计算的软件测试服务中主要研究了价格模型、服务模型以及服务质量的评价模型,现阶段对以上三项内容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服务模型

相关专家和学者探究了关于云计算软件测试中服务的相关理论性课题,借助图论等相关研究工具建立了与服务模型相关的理论模型。例如,通过应用图论建立了云计算的模型,将服务性的资源当做图论中的重点内容和节点,将与资源相关的以及使用资源的内容当做图的边界[9]。在以云计算为基础的云计算图模型当中,构建了应用型的测试算法以及标准。另有专家通过研究云计算服务环境中的企业内部的自建型软件,验证了云计算服务的差异与外部消费当中的内在联系,同时也构建了初始的模型。

2)价格模型

当前环境下的云计算平台当中,例如亚马孙的EC2平台等都是通过对资源的相关租用的时间为依据来实施收费,然而以云计算为基础的测试当中的收费方式并不一定能完全地适应这种收费方式。有学者认为以云计算为基础的软件测试当中更强调关注长尾用户,进而通过规模效应来取得收益[10]。另有部分学者站在Cloud9平台项目的角度上,认为基于云计算的软件测试平台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在收费方式的确定上应该考虑用户的测试目标,进而确定收费方式。

3)服务质量的评价模型

以云计算为基础的软件测试活动能够看成软件的测试人员为软件的开发方以及终端用户提供的失误最小化、软件验证以及软件确认等方面的服务。高质量的服务对于提升软件测试的效率和水平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测试人员提供的软件测试服务对终端用户以及软件的开发者提供着双向的服务,有学者对这两种服务进行了定义,确定为服务Ⅰ与服务Ⅱ,同时还构造了局域云计算服务平台的软件测试的服务质量的评价模型。

5 结论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云计算服务使得传统的商业行运作模式与产业结构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同时商业行运作模式与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地完善和成熟,以云计算为基础的软件测试都需要通过不断地对自身的业务进行精准的定位,并且在此基础上从不同层次推进云计算的完善与发展,然而就目前的运行状况来看,以云计算为基础的软件测试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亟待解决。因此在未来的云计算软件测试研究工作中仍然需要不断地进行努力,深入研究面向云计算的软件测试系统的测试用例集以及自动化测试工具的构建等,从而促进云计算软件测试领域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参考文献:

[1] 史习阳.基于云计算环境下的软件测试探讨[J].硅谷,2014,8(9):58+66.

[2] 乔冰琴.云计算在软件测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14,3(2):72-74.

[3] 王昕,沈明磊.基于云计算环境下的软件测试探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8(15):72.

[4] 王意洁,孙伟东,李小勇.云计算环境下的分布存储关键技术[J].软件学报,2012,6(4):962-986.

[5] 林德根,梁勤欧.云GIS的内涵与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2,2(11):1519-1528.

[6] 李乔,柯栋梁,王小林.云测试研究现状综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2,8(12):4401-4406,4425.

[7] 陈阳.云计算环境下的软件测试服务研究[J].信息通信,2015,10(12):190.

[8] 周显明,李建军,王莉华,等.基于云计算的测试公共服务平台设计技术[J].微型机与应用,2015,11(4):14-16.

云计算的主要特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云计算网格计算 云存储

1 引言

计算机网络发展至今天,我们已深刻体会到其为日常的信息交流和共享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和快捷。随着Google提出了新名词――云计算,其立即在互联网界掀起一股浪潮。许多跨国信息技术行业的公司如IBM、Yahoo和Google等都开始使用云计算的概念来兜售自己的产品和服务。

于是,人们对于很多传统信息资源的提供者在其服务方式和内容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大众化性质非常强的售票点应如何利用尽可能少的、合理的投资建设起一个个性化、多元化的现代化车站已迫在眉睫。此时,“云”的出现和发展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

2 基本概念

云计算主要是基于资源虚拟和分布式并行架构两大核心技术,可以说是二者的进一步整合,其核心是向用户提供以租用计算资源为形式的服务。随着网络技术的融合,一切信息、通信和视频应用也都整合在了统一的平台之上。进而,此类“计算”可泛指一切ICT的融合应用。所以说云计算术语的关键特征不在于“计算”,而在于“云”。

云计算是并行计算(Parallel Computing)、分布式计算(Distributed Computing)和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的发展,换句话说,云计算是传统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它以服务的方式提供给用户IT相关的能力,使得用户在对提供服务的技术和相关知识,以及设备操作能力不了解的情况下,能够通过Internet获得需要的服务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其中,它包含硬件、开发平台以及I/O服务等大量能根据不同的负载动态地重新配置,从而达到更高的资源利用率的可用虚拟资源。从另一角度理解,云计算是虚拟化(Virtualization)、效用计算(Utility Computing)、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平台即服务)、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等概念混合演进并跃升的结果。实质上,云计算技术就是软件即服务SaaS、网格计算、虚拟化三个概念的结合体。其思想即透过网络将庞大的计算机处理程序自动分拆成无数个较小的子程序,再交给由多部服务器所组成的庞大系统,经计算分析后将处理结果回传给用户。

云计算还处于萌芽阶段,人们还在研发着各种各样的云计算服务。云计算的表现形式也各不相同,简单的云计算在网络服务中已经随处可见,例如,腾讯QQ空间提供的在线制作Flash图片,Google Apps等,其主要服务形式有SaaS、PaaS、IaaS等。

3 基本原理

其基本原理为在进行数据计算时,使其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而非本地计算机或远程服务器中,这样就能够将资源切换到需要的应用上,根据各自的需求访问计算机和存储系统。

云计算发展的整个过程就像是从先前的单台发电机模式转向了现在的电厂集中供电的模式。这是一种革命性的举措。打个比方,这就好比是从古老的单台发电机模式转向了电厂集中供电的模式。它意味着计算能力可以像煤气、水电等商品一样进行流通,取用方便,费用低廉。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是以互联网为传输媒介。形象地描述云计算的蓝图即:通过互联网用一台笔记本或者一个手机即可实现用户需要的一切,而中间的计算都在异地的设备中完成,这个过程用户不必关心。

4 与网格计算的比较

云计算主要是以服务的方式将互联网中某些节点强大的计算资源变成可被用户使用的动态、可伸缩的虚拟资源,而用户无需了解底层的IT基础设施架构。云计算强调用户主导、按需服务、即用即付、服务完即散。其一般都是为了通用应用而设计的,并没有专门的以某种应用命名。

网格计算则主要是通过专网或者互联网,将分布在跨地域或领域的多个闲散计算机资源组织起来,以形成更为强大的计算能力,通过统一调度来组成一台虚拟的“超级计算机”,共同完成一个特定的、较为复杂的任务。例如,像生物网格、地理网格、国家教育网格等要求大量计算处理周期和成批数据的科学计算问题。

概括地讲,二者典型的区别是:网格计算是“多为一”,即多台计算机构成网络,为一个特定的大型计算机计算任务服务。整个过程中将一个庞大的项目分解为若干个相互独立的子任务,由各计算节点进行计算。从这个角度说,作业调度是网格计算的核心价值;而云计算则是“一为多”,即通过互联网将数据中心的各种资源打包成服务向外提供,而向外提供的每个资源都是为了完成某一个特定的任务。

简言之,云计算和网格没有任何内在联系。网格计算一直在发展,其作为一种面向特殊应用的解决方案将会继续在某些领域存在,而云计算可以说是网格计算的一个商业演化版,作为IT产业的第三次变革,则会深刻影响整个IT产业和人类社会。

5 云存储

云存储是一个系统,主要指在集群应用、网格技术或分布式文件系统的作用下,通过应用软件将网络中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集合起来协同工作,共同对外提供数据存储和业务访问功能。其核心是应用软件与存储设备相结合,通过前者来实现后者向存储服务的转变,是一个以数据存储和治理为核心的云计算系统。云存储以广域网为基础,跨域/路由来实现数据无所不在,无需下载,无需安装即可直接运行,实现另外一种云计算架构。

云存储与云计算相似但也有区别。盖茨认为必须权衡云计算,因为延迟和带宽可能会影响性能。由于相对来说云存储只是文件的一种大范围的“低级”存储,是“不用权衡”的,所以他相信云存储比云计算采用的更快。

6 基本特征

6.1 超强的计算和存储能力

云计算的云端是由成千上万台甚至更多服务器组成的集群,它具有无限空间和无限速度。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采用任何设备登录到云计算系统,进行所需的任何计算服务。

6.2 虚拟化技术

现在的云计算平台的最大特点是利用软件和一系列接口或协议来实现软硬件资源的虚拟化管理、调度及应用。用户可通过虚拟平台使用网络、数据库、硬件等资源实现自己需要的一切,而无需了解程序应用运行的方式和情况,同时还可大大降低维护成本并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6.3 以用户为核心

云计算集成的各类资源和服务,不仅满足用户的各类业务承载按需部署,提供高可靠、高性能服务和多层次控制,而且在业务运行过程中,按照业务突发需求,提供弹性的资源配置,在技术上对用户无过多要求。

6.4 动态可扩展性

首先,整个资源集成管理是动态可扩展的,包括硬软件系统的增加、升级等;其次,根据用户的业务需求可动态调用和管理“云”中的资源,即“云”的规模可以动态伸缩,以提高“云”处理能力,满足应用和用户规模增长的需要等。“云”中的服务器上千万,若某服务节点出现故障,则可动态调度别的节点接替该节点的任务,在节点恢复后再实时加入云中。

6.5 按需服务和高性价比

云计算对用户端的硬件设备要求比较低,使用起来也很方便。“云”是一个庞大的资源池,可以按照需要购买,并且服务定制即可,就像自来水、电、煤气那样计费,费用按照资源实际使用情况计算。“云”中也可以用价格低廉的PC 提供环境支撑,而计算能力却可超过大型主机,同时对用户的技术要求也比较低,投入也相对较低。

6.6 通用性强

云计算不针对特定的应用,在“云”的支撑下可以构造出千变万化的应用,同一个“云”可以同时支撑不同的应用运行。用户只要有一台安装有浏览器且可上网的电脑,就能在终端获取“云”所提供的各式各样的服务。

7 云计算与售票系统

7.1云计算提供的有利条件

(1)降低经济成本

现在几乎所有的售票窗和检票口都是采用PC机,单单用来售票和检票的PC机的投入就需要很大的资金。其实,整个程序的界面和操作很简单,云计算的应用将使得硬件不再受限制,不久的将来可能单依靠浏览器就能够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其他事情将由云计算服务提供商代为解决,这将极大限度地降低了售票厅的经济成本。

(2)提高服务质量

“云”强大的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等优势可以为用户提供即时通讯的在线帮助。同时,利用“云售票厅”开放、用户参与的特性及多种Web3.0 的信息服务方式能够实现“人脑联网”的交互,增强售票厅信息交流中心的功能,从而更好地为用户提供了现代化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3)促进资源共享

售票厅将电子资源存储在“云”里的成千上万台服务器中,而不是某台计算机中。在“云售票厅”这个资源池中,用户可以通过云计算技术在任意一个售票点实时地获得互联网中所有售票点的详细资料,且可异地存取,从而免去了相关售票厅之间文献传递的延迟,进而也提高了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7.2 如何运用云计算

(1)正确理解云计算的含义

Google公司是云计算的领跑者,也是最大的实践者。Google搜索引擎算得上是最早的云计算应用之一了,它的数据和计算都在数据中心。云计算的实现将带来更强的计算能力、更低的费用和以人为本的服务。云计算的价值不仅在于其先进的技术本身,更体现在其技术应用理念方面。目前,云计算概念方兴未艾,人们理解极易出错,因此,每次运用云计算时都需先正确理解云计算。

(2)寻求创新平台

像售票系统、超市等它们的大众性和协作性极其强,运用云计算时应该有自己的统一行业标准。管理者应该对于应用云计算所需的标准和相关协议进行深化研究并力求创新,并加强云计算管理服务,充分利用云计算在资源的组织、检索与共享等方面所具有的强大优势,增强新业务功能,寻求新的创新平台。

(3)以用户需求为指导方向

对于售票系统来说,云计算最大的价值在于让售票员专注于自己的业务,发挥IT的最大效益,降低管理成本,减少风险,并进行全球性的更大范围的合作,以提供更优化的服务。售票系统应借助各类云计算解决方案,将本点的资源和来自其他区域的数字化售票厅整合在一起,组成更大规模的云,实现分布式、合作和智能化的信息处理。这样,通过虚拟服务器用户随意通过一个入口就能检索售票系统所有节点的信息资源。

8 结束语

虽然云计算还处于起步阶段,不能完美地解决所有的问题,但其已成为下一代IT 的发展趋势。目前,云计算的广泛普及和深入应用已经变得呼之欲出。时代的需要为云计算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其前景从IT巨头们,例如Google、微软、IBM等的动作就可以看出来。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云计算系统投入使用,国内IT行业应该加强对云计算的研发,力争尽快将其推上一个新的阶层。

参考文献:

[1]张为民,唐剑锋,罗治国等.云计算:深刻改变未来[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李开复.云中漫步――迎接云计算时代的到来[EB/OL].Google黑板报,(2008-05-09)[2009-05-11].

[3]王昊鹏,刘旺盛.虚拟化技术在云计算中的应用初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3):1554-1565.

[4]孟静.云计算[J].中国信息化,2008.

[5]刘鹏.云计算[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云计算的主要特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移动互联网 云计算 安全

1 概述

云计算的发展并不局限于PC,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基于手机等移动终端的云计算服务已经出现。根据云计算的定义,移动互联网云计算是指通过移动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基础设施、平台、软件(或应用)等的一种IT资源(或信息)服务的交付与使用模式。当移动互联网产业与云计算技术结合,移动云计算成为ICT行业炙手可热的新业务发展模式。2009年7月ABI Research一份关于移动云计算的研究报告提到,云计算不久将成为移动世界中的一股爆破力量,并最终成为移动应用的主导运行方式。由于拥有开放的技术接口、分布式的计算理念、超强而又灵活的处理能力,云计算正在被人们所接受。经过了一年多的市场培育期,人们将注意力逐渐从对云计算技术特点和业务模式的分析转向对其业务所提供的可用性与响应速度的关注上来。借助于移动云计算,Google的手机导航系统、手机语音搜索系统以及Android平台上各种服务的表现已经让人赞叹不已。2011年3月,美国苹果公司的市值和利润都超越了微软,其被世界上公认为最有创意的最有价值的IT公司,这也证明了移动云计算的重要性。

2009年中国各大运营商获得3G牌照,标志着移动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我国3G网络投入了过万亿,其成功应该且必须借鉴于类同苹果AppStore方式的移动云计算。利用移动云计算的各种移动互联网服务正逐步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而人们对移动互联网各类服务的大量使用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着“移动云计算”市场与技术的发展。

正如任何新技术或新业务模式的发展一样,云计算在创造新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风险。云计算的发展使移动互联网网络资源、业务资源、用户资源在应用模式上发生重大变化。多租户、资源共享、数据存储的非本地化、承载业务类型的多元化以及网络带宽的快速增长,不仅要求进一步强化应对传统的安全问题,同时也要求应对移动互联网应用引入的新安全问题。因此,在云计算快速推进、广泛普及的同时,有必要重点对移动环境下的云安全技术进行研究,在云计算中采取更强大的安全措施;否则,云中的特性以及云提供的服务不仅无法控制,还将对国家、企业、用户带来严重的安全威胁。

2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云计算安全问题

2.1云安全的含义

云安全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

(1)云计算技术在安全领域的应用

云计算技术在安全领域的具体应用,属于云计算应用的一个分支,即通过采用云计算技术来提升安全系统的服务效能,比如基于云计算的防病毒技术、挂马检测技术等。

(2)安全技术在云环境下的应用

利用常规安全技术,解决云环境下的安全问题,提升云计算自身的安全性,保障云计算服务的可用性、数据机密性和完整性、隐私的安全性等,这是云计算技术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传统安全厂商多立足于第一层面,利用云计算技术解决常规安全问题;云厂商多位于第二层面,构建云平台的安全保障体系。

2.2云计算技术面临的安全问题

从总体来说,云计算技术主要面临如下安全问题:

(1)虚拟化安全问题

利用虚拟化带来的经济上的可扩展特性,有利于加强在基础设施、平台、软件层面提供多租户云服务的能力,然而虚拟化技术也会带来如下安全问题;

如果主机受到破坏,那么主要的主机所管理的客户端服务器有可能被攻克;

如果虚拟网络受到破坏,那么客户端也会受到损害;

需要保障客户端共享和主机共享的安全,因为这些共享有可能被不法之徒利用其漏洞加以攻击;

如果主机有问题,那么所有的虚拟机都会产生问题。

(2)数据集中后安全问题

用户的数据存储、处理、网络传输等都与云计算系统有关。如果发生关键或私隐的信息丢失和窃取,对用户来说无疑是致命的。如何保证云服务提供商内部的安全管理和访问控制机制符合客户的安全需求?如何实施有效的安全审计,对数据操作进行安全监控?如何避免云计算环境中多用户共存带来的潜在风险……都已成为云计算环境下所面临的安全挑战。

(3)云平台可用性问题

用户的数据和业务应用处于云计算系统中,其业务流程将依赖于云计算服务提供商所提供的服务,这对服务商的云平台服务连续性、SLA和IT流程、安全策略、事件处理和分析等提出了挑战。另外当发生系统故障时,如何保证用户数据的快速恢复也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4)云平台遭受攻击的问题

云平台由于其用户、信息资源的高度集中,容易成为黑客攻击的目标,拒绝服务攻击造成的后果和破坏性将会明显超过对传统的企业网应用环境的影响。

(5)法律风险

云计算应用地域性弱、信息流动性大,信息服务或用户数据可能分布在不同的地区甚至不同的国家,因而在政府信息安全监管等方面可能存在法律差异与纠纷;同时由于虚拟化等技术引起的用户间物理界限模糊,可能导致的司法取证问题也不容忽视。

2.3区别于传统互联网环境下的安全问题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云计算安全涉及移动终端、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整个架构的安全,移动互联网毕竟是在固定互联网的基础上发展的,安全问题两者必然存在着相似性,但在每个环节上却又有所区别。这些区别具体体现在其终端、网络、业务和应用几个环节,既包括上面分析的云计算安全问题,如租户的接入控制、认证、虚拟化安全、数据隔离、业务隔离、云服务滥用等,也包括移动终端使用云服务时的安全问题。

(1)终端安全

作为移动互联网“无所不在”的服务、个人信息和业务创新的载体,终端是移动互联网区别于固定互联网的最重要环节,其安全问题贯穿并影响了移动互联网安全的各个环节。由于移动互联网终端软、硬件技术存在的局限,从总体来说安全性比固定互联网终端好。但是在移动云计算环境下,终端也有其安全问题的特殊性,即浏览器已经普遍成为云服务应用的客户端,目前互联网浏览器毫无例外地存在软件漏洞,这些软件漏洞加大了终端用户被攻击的风险,从而影响云计算应用的安全。另一方面,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Always-on的特性会招致更多的窃听和监视问题;其“个性化”容易引发涉及隐私等的恶意代码攻击;同时,较PC用户,移动互联网用户在使用云服务时缺乏安全意识,病毒传播途径呈现多样化,如短信、彩信、蓝牙等。

(2)网络安全

移动互联网建立在固定互联网基础之上,其网络节点和相应的协议由于引入了“移动性”需求进行扩展。移动互联网的接入方式多种多样,因此网络安全也 将呈现不同的特点。相比较固定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网络结构封闭,便于管理和控制。网络安全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网络结构、协议及其网络标识几个方面。互联网主张开放、平等,网络中没有控制点,而移动通信网多主张封闭性更强的“围墙花园”模型和有差别的服务。网络中可以部署关键控制点,便于实现可管、可控;移动互联网的网络标识是其最重要的特点之一,除了可以像固定互联网一样使用IP地址作为位置和身份标识,在移动互联网中也可以采用SIM卡信息作为用户标识,精确定位终端及位置。因此,从这个方面来讲,移动互联网的溯源性要优于固定互联网。但在移动网络环境下使用云服务时,对于传输中数据的最大威胁是不采用加密算法。通过移动网络传输数据,采用的传输协议也要能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3)应用和云平台安全

对固定互联网的业务复制是目前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的特点,而融合“移动”特征的业务创新则是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的方向。因此,其业务系统环节会更多,应用涉及到的用户及服务器的信息也会更多。由于云计算技术中的数据是存储在云中,一方面为用户提供了较大的数据存储空间;另一方面为用户提供便捷的存取机制,方便不同用户之间进行数据分享。但是,服务关闭的事件近年来在云服务提供商中时有发生,包括亚马逊,谷歌和微软等大企业也不例外。因此,对一个移动云服务提供商服务的过分依赖会导致服务发生故障时受到致命的打击,因为用户将自己的数据全部托付给移动云服务提供商,同时又没有选择价格昂贵的备份和容灾服务,一旦发生事故,将导致一些关键数据不能恢复。

(4)信息和内容安全

在移动互联网业务中,不同客户的需求是不同的,个性化和定制化服务虽然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但是往往会造成服务负载过大。移动云服务使各个服务之间的资源得到共享,有效地降低了服务成本,但同时也造成了更多信息内容的暴露,涉及大量的私密信息和位置信息。因此,有可能引发大规模的攻击和信息发掘,包括拒绝服务攻击及其对于特定群组的敏感信息搜集等。

3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云计算安全建议

本文针对上述安全问题,借鉴互联网和云计算安全保障措施,根据移动互联网的特点,从如下几个方面对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云计算安全提出建议:

(1)加强对于云终端的控制,发现漏洞,弥补漏洞;较固定终端而言,移动终端对用户的重要性越发明显,已经如身份证一样不可或缺,而且用户使用云业务,大量的信息存储云端,因此必须加强云端的安全性。

(2)加强移动网络接入和传输的安全性。避免身份假冒、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非法篡改、遭受拒绝服务攻击等。对用户隐藏网络拓扑,使得用户无法对网络节点发起攻击。

(3)加强移动云服务业务系统之间访问控制,制定统一的安全策略管理,防止业务流程被非法修改、业务被非法控制、业务流程被中断等。

(4)加强移动互联网云应用的统一认证技术研究,可以避免用户在登录多个业务系统时用户信息泄露。

(5)对于负载变化较大的应用,采用智能负载均衡技术弹性地为用户提供资源,有效地利用多个应用之间周期的变化,智能均衡应用负载,提高资源利用率,从而保证每个应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6)运营商加强对移动互联网运营的优化,包括对不良内容过滤、网络流量清洗、在关键节点部署DPI/DFI的策略。

(7)加强统一身份管理(IDM)及IP地址的溯源机制的部署,降低各种安全威胁,提高网络的整体安全强度。

云计算的主要特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云计算;大数据;人才培养;课程设置;项目化教学

作为沿海发达地区广东省在“十三五”规划中,对广东地区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发展专题规划,提出了适合本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规划设计,提出在十三五区间将广东建设成为全国的云计算大数据创业创新高低,成为世界领先全国一流的云基础设备和云终端核心制造基地。为此,广东制定了珠三角“联云计划”人才支撑计划,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人才和智力支持[1]。根据不完全的统计,2016年广东的云服务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云终端制造产业规模达到3000亿元,预计到2020年整个广东云计算的产业规模将达到6000亿元,在社会的各个领域的应用更加广泛,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基本实现产业规模化。图1珠三角地区云计算产业概况与此同时,在人才培养方面,与产业快速发展不相适应,目前的培养供给无法很好满足产业需求。特别是对人才结构出现严重的倒挂现象,一方面产业所需要的大部分是属于产业下游的技能型的人才,人才的需求结构类似于“金字塔”结构,处于金字塔下方的技能人才占据六七成;另外一方面目前在培养人才上面主要是本科院校,其所培养主要是研究性信息技术人才,云计算人才的供给多集中于产业链的中上游,而下游产业链人才的供给相对偏弱。下游人才主要集中在操作类岗位,主要是技能型岗位,从事重复操作的维护、服务类工作,以虚拟化工程师为主[2]。珠三角地区产业概况如图1所示。根据招聘网站2016年12月的统计,云计算领域人才需求量56%为大专以上,与金字塔结构对应。

1云计算应用型人才需求现状

云计算技术应用是研究描述大数据分析和处理、分布式应用、并行化应用、虚拟化应用的理论与技术,它把当前各行各业所产生的呈爆炸式增长的海量数据进行分布式并行分析和处理,发掘出海量信息中的数据价值。同时,云计算也具有虚拟化的特征,它把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等领域里面的一些基础设施、硬件资源、软件资源等作为一项服务提供给用户,就像用户使用电力设施或水资源一样,实行按需付费使用。根据云计算技术的特色及高职高专学生培养目标要求。从所需人才类型上划分,云计算产业所需人才结构主要呈现“金字塔”型。据监测结果显示,应用产业作为云计算发展的重点领域,面对未来云计算产业的飞速发展,企业人才急缺的问题日益显现。以云计算产业应用领域相关的IT人才需求为例,截至2016年下半年,IT人才的需求量已突破30万人,其中一线城市IT人才需求最为明显,上海IT人才缺口将近7万人,其次分别为北京、深圳和广州,分别突破6万人、3万人和2.5万人。目前云计算类岗位的薪酬已居行业前列。应届生工资在4500-5900之间,整体工资水平在10000-15000元,远胜行业类似岗位。国家“十三五”规划将云计算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云计算产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云计算专业根据市场人才需求,为广东地区培养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人才[3]。

2人才培养定位

云计算的产业链是由云计算服务提供商、软硬件与网络基础设施服务商、云计算业务集成服务商、终端设备厂商等构成,是一个完整的产业生态链,专业定位非常明确面向国民经济各行业和领域云计算建设的需要,根据高职高专学生特色注重培养学生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和基本云计算核心理论基础知识,具备使用先进云计算技术和工具进行云计算应用等能力。目前广东部分职业技术学院已经开设了云计算专业,培养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维护、运营的人才;外省的重庆正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山东科技职业学院、成都学院、山西职业技术学院等也开设了云计算专业;很多高职高专开设了云计算课程,20多所高职院校已开设云计算专业。以上可看出,高职高专院校的领导及教师都意识云计算技术的重要性和专业的必开性,但由于云计算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大部分高职院校对云计算这门课程如何定位、如何讲、讲什么还不清楚,相关课程的教师迫切的需要有系统地讲述云计算专业基础知识的教材。市面上的云计算相关图书大多为店销书,偏重产业和技术介绍,没有适合高职高专作为教材的书籍,这一现状大大的制约了高职院校云计算专业的开设和发展,影响了高职层次云计算人才的培养。因此针对高职高专院校的云计算专业的培养目标、核心课程体系应如何建设,经过深入的调研,在云计算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上需要非常明确就是以就业为导向,学生能力为目标,以平台产品为载体,项目化教学为模式,重点培养具有云计算平台搭建和云计算应用设计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的云计算人才。

3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思路

3.1培养模式

按照基于新型工程教育模式的培养理念培养具有应用技能和创新思维的新型人才,在专业课教学中培育职业素养的意识和手段。在培养模式上采取项目为载体,通过项目作为引领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实现校内校外实训,通过与教学企业的合作,将企业真实案例引入到课堂中,完成实训内容后进行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企业化教学,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在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中重点培养具有熟练掌握至少一个国际知名云计算平台技术的云计算系统工程师及云计算系统运维人才,学生通过大量实践操作,熟练掌握设计、开发、规划、安装和管理云计算系统所需的专业知识,可以按照实际需求对云计算平台进行配置、优化以及局部改进的能力,能够为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引进云计算系统进行设计、规划、安装和管理。主要可从事云服务提供商、软件开发公司、互联网企业、学校、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的云计算系统的规划、设计、开发、搭建和运维。

3.2产业融合,就业导向

首先人才的培养是以就业为目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专业规划需要体现紧跟市场、一线定位的原则,需要在国内的产业背景为依托,跟产业发展相配套,培养的人才需要满足企业的需求和要求,因此,在专业规划、课程体系等各个环节需要做到“学有所教、教有所能、能有所用”。此外,在专业校企合作方面,需要与真实企业进行合作,实现共同办学、构建课程体系,保证学生在毕业后可以符合企业需求,打造“入学有就业保障、毕业即可就业”校企合作新格局。校企合作,师资“互聘共培”。通过学校聘任企业工程师承担专业教学任务,企业聘任教师参加项目研发,提高专任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

3.3不同层次培养

坚持教学改革,把提高教学质量放在首位,逐步改善教学条件;按照“不同层次”学生具有不同特点进行结合岗位需求的人才分类培养,提高整体专业教学效果,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对于应用创新型云计算大数据技术人才来说,其岗位包括了云计算维护工程师、云计算售后服务工程、云计算测试工程师,可以按照学生对于专业特长和兴趣,设计相应的专业能力,配套相应的教学知识,,根据高职高专学生特色注重培养学生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和基本云计算核心理论基础知识,具备使用先进云计算技术和工具进行云计算应用等能力。

3.4引入工程项目

新型工程教育模式的核心就是把工程项目引入教学过程,以项目设计为主线完整地、有衔接地贯穿于整个本科教学阶段。目前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还不是特别成熟。为此,根据本专业(方向)人才培养要求,专业实践教学主要包括专业基础能力实训、专业核心技能训练、专业综合实践,专业实践教学实训设备主要包括主流的PC机、服务器、网络互联设备和网络安全等设备等。根据本专业(方向)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实践教学基地主要以“教学企业”、校内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构成。其中“教学企业”主要承担综合实践和企业真实项目实训,校内实训室主要开展专业基础能力和核心能力训练、校外实训基地主要开展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训练。其中“教学企业”按照企业应用实际环境建设、校内实训室按照校企共建模式建设专业技能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按照企业实际岗位要求建设。

3.5课程体系创新

高职院校云计算应用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上需要按照采用“平台+方向”的思路,这个思路是符合高职院校课程特点和要求的。“平台课”需要大部分的学生都具备基础知识和技能,这是以后学生发展的后劲所在“专业课”。此外,在课程体系上需要进一步的创新,在课程的开发上,可以让企业参与进来,共同来开发课程,将企业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工作场景带入到课程中,更加符合一线定位的理念,真正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打造“校企双主体”的课程体系。遵循“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的理念,构建由基本素质、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综合性实践能力、专业拓展能力、综合素质等六个模块构成的基于职业岗位(群)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实行工学结合课程资源库建设项目,加强专业核心课程和核心课程群的建设。整理专业相关材料和成果,建精品课程建设团队。

3.6校内外一体的“云实训”

全面规划、合理设置和布局校内外实训基地,突出实训基地共享平台建设,建立一批以专业群为基础的跨专业的实训基地。在实训基地建设中,需要校内实习公司和校外真实企业共同参与,参与到人才培养过程中,重点构建校内实习公司,通过企业真实的案例来让学生做项目,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过程,将课堂搬到企业来利用项目作为载体实现实训目标。对于企业来说,可以全程参与到人才培养中,利用一线企业市场、资金、场地、设备、项目、人员等的优势,充分利用企业方的资源,在教学中使得学生对实际工作任务、工作场景等有直接认知,实现基于新型工程教育模式的培养理念。同时,规范创新实践教学管理,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切实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4总结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才需求不断增长,对高职院校来说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按照新型工程教育模式的培养理念培养产业所需要的技能人才。

作者:郑海清 廖大强 单位: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喻晓,胡成松.面向云计算人才培养的应用技术型计算机专业课程群建设[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5(3).

云计算的主要特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云架构;冗余度

中图分类号:TB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1-0291-01

1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IT行业所在的环境复杂性与日俱增,更多的IT预算被用于维护基础架构和维持应用程序的正常运行,而不是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要。云的出现似乎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希望,于是有人做出这样的预测――未来云时代。

2 云架构体系设计

2.1 云架构的概念及特点

云架构这一概念是Google在2006年首次提出的,它是为满足按需分配的服务而设计的软件架构。云架构与我们所熟悉的传统计算机体系不同,云架构是一个层结构,整个云架构层分为显示层、中间层、基础设施层和管理层四个层次。显示层主要用于向用户显示所需的内容,并且利用HTML、JavaScript、CSS和Flash等云技术中间件层为用户提供更多的服务。中间层起着过渡作用,它不但为显示层提供支撑,也可以为基础设施层提供资源上的便利,还可以为用户直接使用。中间层主要通过5种云技术实现:REST、多租户、并行处理、应用服务器和分布式缓存。管理层则是为上面三个层服务的,它提供账号管理、SLA监控、安全管理等技术,目的在于更全面地管理和维护三个横向层的稳定。通过上述分析,整个云架构层可用如下框架来表示(见图1):

图1 云架构层云架构的特点是建立在云架构层的基础上的,它具有如下特点:(1)规模大。“云”系统涵盖大规模的容量,例如IBM、微软、苹果等的“云”具有成千上万台服务器运行,“云”的计算能力和数据容量是一般计算机技术不能媲美的。(2)数据安全性强。云架构层中的管理层对数据、帐号等资源监控和保护,使其免受不必要的侵害;而且管理层可以凭借自身的服务功能应对横向3个层的突况,因此云架构中储存的数据是相当安全的。(3)普适性强。云架构受“云”的支撑,可以对变幻莫测的应用加以控制,一个“云”就可以掌控多种不同的应用程序。(4)伸缩性强。云架构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随时改变其最佳容量,达到最优状态。

2.2 云架构的设计

要实现“云”的强大功能,前提是必须要有完整的云架构体系。云架构是一种计算模式架构,它通过“云”把资源、数据和应用等以服务形式提供到用户端。基于前人的研究,云架构主要包括服务控制机群、存储节点机群、计算节点机群、应用节点机群、输入和输出设备这六大部分。前面分析了云架构层的结构,于是可以根据云架构层进行拓展,对整个云架构体系具体设计(见图2)。

冗余度就是指数据的重复度,计算机系统中数据的重复存贮称为数据冗余。数据冗余不但对数据库的完整带来影响,还会浪费存储系统资源。尽可能地降低数据冗余度,是云架构设计的主要目标之一。与关系模式的规范化理论一样,计算机系统处理冗余问题的主要思想就是最小冗余原则。

云计算框架可以更好的管理存储空间,利用云计算的数据冗余处理机制,把数据资料分成若干文件片,分别存储在云层中不同的数据存储设备上,如果有存储设备出现异常,也不会影响到存储资料的完整性。云层中采用节点提取文件特征值,减少数据的重复性,在云层中创建了数据冗余的信息库。

如图2所示,云架构中存在冗余策略,表明在云架构存储中可能存在大量的数据冗余。由于有些关联数据可能需要重复存储,而降低相同数据的储存量,使关联范式达到最优化,是未来云架构所走的毕竟之路。关联数据的局限性体现在数据重复存储,从而产生冗余,加大了云架构的计算量,不仅浪费了存储空间,也减慢了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处理能力的受限性表现在对简单信息搜索、对复杂信息屏蔽以及动态信息混乱等。由于产生了数据冗余,使得计算机系统运行速度慢、维护难,达不到顾客的要求,满足不了客户的需要。

由于云存储服务都采用了分布式数据存储方式,通过将冗余数据分散存储在连入云系统的大量存储设备中去,以提高系统的抗摧毁性。在云架构中主要存在副本备份冗余,对于其备份可使用存储文件的不同之处,减少其存储量,处理好云架构中的数据冗余,节省资源,达到系统最优存储。

4 结语

处理好云架构的冗余度,能够通过最少的投入得到最多的回报。未来将是云的一个时代,云架构的搭建和运行逐渐兴起,它提高了计算的效率,最大限度的减少了数据的重复性,并能够有效及时的处理信息,从而能够未雨绸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