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范文第1篇

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是企业文化。企业的价值观念决定着企业的发展脉络,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基。企业文化中企业本身的背景、发展历程,员工的成长学习经历,企业的开拓创新无疑都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一个企业的产品可以复制,设备可以更新,人才可以再招聘,但是企业文化的发展只能靠企业自身,模仿不来,要结合企业情况制定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通过独特的企业文化从各方面推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对外表现形式是企业文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及其创新能力,从而对企业的管理、制度和技术有导向作用。企业文化主要包括企业资源、企业制度、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等,它们同时对终端产品和服务起决定性作用。

企业核心竞争力有效地推进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可以组织经营管理创新、技术研发能力创新、产品服务等创新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良好的企业文化建设影响并激励企业领导和员工的工作热情,影响他们的行为习惯与生活习惯,并通过改变其行为与思维习惯来推动企业的文化建设,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创新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

企业文化创新要与企业自身相适应。企业要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因为那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企业文化创新必须结合实际发展情况,企业的成长历程,企业的运营状况等。企业文化是不可复制的,他只有具备自己的独特性,才能使员工形成独特的自豪感与认同感,才能对公司有着特殊的感情。一个好的企业文化应该是积极向上的,富有积极意义的,能够感染与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使他们将自身与公司融为一体,与企业共同成长与进步,企业的荣耀也是他们的骄傲。

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在我国,有许多企业缺乏自己的核心技术,靠引进技术来维持企业运营,这样的恶性循环使其难以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立足,很容易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因此,我国企业应加强技术的研发和投入,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而不是一味地复制与引进,在此基础上不加以创新;应重视学习相关新技术与新技能,不断改进与创新核心技术,使企业更具活力与生命力,从而形成更强的核心竞争力,促使企业可持续发展。

注重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创新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企业必须真正重视人才的培养,让人才为企业获得最大的效益。当然这必然需要企业给员工搭建良好的激励平台,充分发挥他们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企业可采取浮动的工资福利方案、精神激励等措施,来激发员工的创新行为。对员工教育、培训的投入力度必不可少,一个好的企业一定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企业,因而对员工实行终身教育,使员工不断获取知识,挖掘潜能,从而使企业也具有持续创新能力。

营造良好的企业环境。企业创新环境的建设包含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两方面。硬件环境建设是改善企业基本的工作环境。软件环境建设是建设企业内部的创新和谐氛围。大多数员工愿意在轻松、活泼、富有朝气的环境中工作。因此,良好的环境氛围会吸引大批优秀人才,为企业创新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领导要注重个人的素质与修养。一个好的领导是一个团队乃至一个公司的核心与灵魂,可以有效地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从言行上影响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习惯等。一个爱学习,善于总结的领导会带领团队去学习经验,分析工作的优势与不足,能够更好地为工作服务,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企业家精神 核心竞争力 价值观

著名管理学大师彼得F德鲁克认为:“企业家就是赋予资源以生产财富的能力的人。”换句话说,因为有了企业家的存在,才使得企业生产、创造财富成为可能。那么,企业家的这种能力是从哪里来?企业家的这种能力既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学来的,而是在企业家精神的激励下通过实践积累的。在所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成功企业中,无不显示出卓越的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机制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企业核心竞争力源于文化价值观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本质在于资源、能力和制度的综合运用,核心竞争力的产生始于企业创新, 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只有创新才能使企业具有与众不同的市场竞争力。日本的经济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模仿能使企业迅速缩短同竞争对手的差距,但是,企业在模仿阶段还是不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因为简单的模仿不能产生企业的独有专长,必须在模仿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吸收、消化、综合、创新,才能使企业能力质跃到核心竞争力。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最重要的形成机制。

企业形成自身核心竞争能力的过程是漫长的,对于核心竞争能力的积累过程,可以这样来描述:企业的共同价值观作为企业文化的精神层,指明了企业存在的意义和根本目的,决定了企业努力的大方向。在这个前提下,企业要根据环境条件和自身的努力确定自己的经营范围和短期目标。企业必须探索符合自己价值观的行为方式来实现短期目标。由于企业所处内外环境及自身势力的动态变化性和不确定性,企业要不断的调整经营范围、经验策略和短期目标,不断的用符合自己价值观的行为方式来实现短期目标,周而复始,在这个无限循环的过程中,企业的不断创新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核心能力。这种能力是对应于企业的先进理念和核心价值观的,是企业实现理想的手段。

由此可见,企业文化在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价值观是企业的精神支柱,企业的一切经营行为本质上都是受价值观的指导。企业努力的方向也就是核心能力积累的方向,企业行为方式是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也是积累核心能力的具体实施,影响到核心能力的强弱和具体内容。先进的价值观或企业理念能使企业乘胜前进,借助于已有的核心竞争力,扩大战果,并为培育新的核心竞争力积极准备,注入新的资源。

企业家精神决定企业价值观体系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家,尤其是私营企业家,是企业的决策者,社会财富的所有者和支配者,他的行为决定着一个企业及其员工的命运,而无数企业家的群体行为决定着一个地区、一个行业的经济命运。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企业家占有突出的地位,在某种程度上说,企业家的素质决定着经济运行的质量。

企业家精神在本质上是一种创造、冒险精神

有一位哲学家说,人类历史的本质是创造的历史,同样可以说,经济发展的本质是创造性的发展。市场机制的核心是价格机制,价格机制的决定性因素是物品的稀缺性,只有稀缺的东西才具备交换价值,才可以用来交换,生产者或经营者才能从中获取利润。稀缺性原则要求创造性,要求与众不同的产品或服务,这与企业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因此,创造精神是企业家的必备素质。市场是最喜新厌旧的,市场需要的是不断的变化,不断的更新,新产品每天都有大量上市,如果没有自己的创造和特色,最后终究摆脱不了被淘汰的命运。只有创造性的东西才有价值,才能为消费者所接受。因此,创造精神是一个不断努力的过程。只有不断创新(包括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价值创新等),才能在竞争中获取优势,不断扩大市场份额,才能提高经济效益。而创新是需要承担风险的,只有那种具有大无畏精神的企业家才敢于承担这种巨大的压力,不断变革创新。

企业家精神是一种合作精神

竞争与合作是一对不可分割的矛盾统一体,都是利益关系的调节方式。竞争是动力,合作才是方向。现代经济既是竞争的经济,也是一种分工合作的经济。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哈耶克论述道:市场经济是“人类合作的扩展秩序”。我国企业缺乏这种合作精神,其具体表现在于:个人能力强,但一合作就毫无战斗力,不能与客户合作,拿假冒伪劣欺他;不能与同行合作,是同行就相互拆台;不能与对手合手,是对手就必拼个鱼死网破;甚至也不能与同事合作,一有空子就易出花枪。这些年来,正是同事之间的分工合作,使企业攻城掠地,快速扩张,但其不合作又使我们服务受限制、质量受影响、信誉不佳;正是同行之间的合作和互助使行业的规模迅速扩张,但其不合作又使我们成为一盘散沙,竞争出现疲软。因此,在学会竞争之前,首先需要学会合作。

企业家精神是一种进取精神

企业家精神不是鼠目寸光,唯利是图,而是一种志存高远、勇于攀登的精神;企业家精神不是朝三暮四,得过且过,而是一种坚定敏锐、孜孜以求的精神。当前,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技术进步日新月异,如果不迎头赶上,只是一味求稳,原地踏步,不需要多长时间就会掉队,一个家庭如此,一个企业如此,一个地区、一个行业也是如此。著名的“马可效应”指出,你有的,要给你更多,你没有的,连手中的也要夺去。这是财富转移的天则。市场竞争就是这样残酷,决不会对谁有意眷顾,就象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几乎没有调和的余地。

企业家精神直接影响着企业价值观体系,特别是创业领袖的精神是世界上所有优秀公司文化中的核心组成部分,企业家精神,决定了企业的核心价值,以及由核心价值观决定的行为、制度的企业文化。而企业核心竞争力源于核心价值观,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企业家精神直接影响着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家精神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

彼得F德鲁克认为:“所谓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指能干别人根本不能做的事,能在逆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能将市场、客户的价值与制造商、供应商融为一体的特殊能力。”可见,企业核心竞争力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企业家精神的一个反映或扩展,它体现的正是企业的创造与冒险,体现的正是企业的合作与进取。企业家精神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巨大作用在一些具有远见卓识和非凡的魄力与能力的企业家那里得到集中体现。美国微软公司的软件技术及其开发能力和辉煌业绩令世人瞩目,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总裁比尔盖茨卓越的组织领导,盖茨也理所当然地成为美国青年心目中崇拜的时代英雄。

企业家在企业中的独特地位,决定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必然受其重要影响,决定了企业的组织创新、管理创新、价值创新等冒险活动只能由企业家自身承担。它同时也决定了企业的经营发展的兴衰成败,从而也就决定了企业核心竞争力能否形成。因此可以说,企业家在其精神的鼓励下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起着关键性保障作用,企业家精神通过企业家自身保障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提升。

资源、能力和制度的综合运用,再加上学习和创新,产生核心竞争力,但是当一个企业在资源、能力和制度方面都没有任何优势的情况下,能够不依靠尖端技术、不依靠国际人才、不依靠国际资金实力,如何在虎狼成群的国际国内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如何战胜数倍于自己的敌人?无数企业以亲身实践论证了企业家精神对企业的重大意义。证实了企业家精神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唯一真实来源。最典型的例子日本,这个曾经的经济强国、美国曾经最大的竞争对手,他们依靠大和民族无与伦比的钢铁意志和坚忍不拔的精神,培育出核心竞争力,成为世界的经济巨人。在步入经济低谷的逆境中,韬光养晦,等待转机。受其启发,2002年不具备技术优势的华为,在进入周期性的衰退后,总裁任正非提出“在危机重重中,活着就是最大的成功”,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在产业结构的调整后,又进行内部组织的调整,终于度过冬天迎来春天。

靠精神凝聚起来的企业人,才可能不折不扣、坚定不移的执行企业的每一个决策。依靠企业理念与企业家精神,不但构成企业的内在发展动力,更成为企业的外部发展机遇。企业家的执着事业心、不停息的创新精神和模范合作精神通过其传递机制,发扬光大,最终缔造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保护企业家精神对企业竞争力提升的作用

企业家精神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唯一真实来源,一个活跃的市场,土地、劳动者、资本等要素只有在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手中,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中发展壮大起来,才会真正成为财富的源泉。企业家精神产生巨大作用在我们身上随处可见:一个企业带动了一个城市的发展,一个经理人员的更换使得企业避免倒闭的命运。在我国,浙商的成功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称道:浙江是一个具有炽烈企业家精神的地方。浙商的创业欲望和创业能力,就是一种资源和竞争力。他们每到一地,带去的是实干聪明的企业家精神,留下的是为当地创造的就业和税收,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观念和思路,是一颗启蒙的种子,这是浙商对全国人民的贡献。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优秀文化 提升 企业 核心竞争力

一、以优秀文化培育人,实现企业共同愿景

学习是获得知识的基本途径,是创新的前提,是进步的基础。在人们日益关注企业的发展环境、文明素质和综合实力增长的同时,学习这一重要的发展因素越来越被重视,创建学习型企业自然成为在当前发展条件下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按照创建学习型组织的要求,公司以建设学习型团队,培养学习型员工为突破口,不断改善员工的心智模式,提高员工的辩证思维能力,培育企业学习力和创新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着力创建学习型团队,侧重在四方面下功夫:一是以“共同愿景”为指引,培养组织的团队意识,形成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双向认同感,促进员工与企业的和谐统一发展;二是按照改善心智模式的修炼要求,改变旧的思维定势,培养良好的工作风格,不断增强员工的辨证思维创新能力;三是坚持学习与思考并重,不断拓展创造的空间;四是创新与发展并举,不断提高综合竞争能力。围绕这四方面重点和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核心理念,通过一日一题教育、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多种形式的学习训练,激发员工的潜能和“创造张力”,在求新求变中,实现员工的自我超越,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超越。

努力培养学习型员工。学习改善了心智促进了思考,增强了工作的悟性,推进了工作的创新。一方面不断强化“学习为本”、“终身学习”、“自主学习”、“团队学习”、“创新性学习”和“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理念,促使员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进一步增强员工自学成才的动力;第二全面抓好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操作员工业务技能和岗位素养的学习,健全完善管理人员、技术员工和普通岗位员工三个学习培训格局,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技术人才断档问题;第三积极实施“学习型员工”、“学习型班组”、“学习型区队”、“学习型党组织”工程建设,充分利用局域网络教育、业务学习交流、业务技术交流等有效载体,积极构建各种系统教育平台;第四依法保障广大员工的学习权利,执行好相应的政策,努力为员工提供学习机会。尤其注重引导员工选择学习专业对口、能具体实践运用的专业知识,为其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和学习环境,使其学以致用。

二、 以人为本,激发人的潜能和活力

“人才是企业第一战略资源”,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就是要充分开发人力资源。在企业中人人都是人才,关键在于怎样去引导,如何去开发。为使广大干部员工的思想认识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和定位,要结合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和企业所面临的迫切问题,立足以人为本,从宣传思想工作的走势把握上,从做好各项工作的思想保证、舆论保证、素质保证上提出目标和要求。始终以企业文化为导向,保持思想政治工作工作的创新力和学习力,保持管理干部的思维活跃,意识超前,保持员工蓬勃的工作激情和创造热情,不断创造竞争发展的常势,不断迎接改革发展的挑战,不断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员工是企业的主体,主体的发展必然带来企业的兴盛。为了造就一支一流的员工队伍,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大力实施提强员工素质工程,不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素养,激发员工的创新创造热情,培养员工与企业的共同愿景,增近员工对企业的感情,努力唤起广大员工的主人翁精神,促使员工尽主人责,管主人事,自觉维护企业的利益和形象。与此同时,围绕改革发展的中心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网络媒体等新兴技术的优势,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员工的责任意识,促使广大员工与企业荣辱与共,利益共享,积极为企业的发展献计出力。

三、以凝聚人心为出发点和落实,实现干事创业的目标

尊重创造和谐,尊重强化责任,尊重激发活力。实施人本文化管理的根本立足点就是在尊重理解,相互认同的基础上,以真情感化人,以形象塑造人,以制度约束人,在员工与员工之间,员工与企业之间建立一种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的关系,促进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紧紧围绕改革、稳定、发展大局,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积极塑造廉政、勤政、优政的形象,努力去赢得员工的认同,取得员工的信任,团结和带领广大员工干事创业,加快发展。

尤其在党员领导干部和机关作风建设上,要坚持以“十精神”为指导,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按照“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要求,争创高效、务实的形象,争创学习、创新的形象,争创廉洁、自律的形象,争创团结、尊重的形象,争创整洁、文明的形象,争创效绩、成就的形象,努力为广大员工树立榜样,积极营造风正气顺人和的干事创业环境,努力建设“高效、务实、精干、服务、文明”型机关队伍,进一步做大做强做长煤炭主业,实现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国有企业 核心竞争力 策略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肩负着重大历史使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随着我国市场的逐步开放,国有企业不仅面临着与国内非国有经济组织的竞争,同时还面临着同国外跨国公司的激励竞争。如何提高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国有企业做强做大具有重要意义,是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更好发展的重要问题。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

美国经济学家普拉哈拉德(Prahalad)和哈默(Hamel)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公司核心竞争力》一文,提出了公司竞争优势的核心是公司拥有自己独特的核心竞争力这一重要观点,并把核心竞争力定义为“能够使公司为客户带来特别利益的一类独有的技能和技术”,引起了理论界和学术界的巨大影响。之后,大量学者在这一领域开展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总体而言,对于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可以归为以下几类:

1.基于整合观的核心竞争力。该观点认为,核心竞争力是组织中的共有性学识,尤其是如何协调各种生产技能和整合多种技术流的学识。它不是属于某个人或战略业务单元专有的资源,而是整个公司的资源。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在于“协调”和“整合”,它的形成不是企业内技能或技术的简单堆砌,而是需要有机协调和整合。

2.基于组合观的核心竞争力。该观点认为,核心竞争力就是能给组织在某一特定领域带来持续竞争优势的一组差异化技术、互补资产和惯例,同时也是组织中主要创造价值并被多个产品或多种业务共享的技能和能力。这个定义除了指出创造价值和能被多个产品或业务共享这两个核心竞争力的特征外,也把核心竞争力定义在技能上。

3.基于知识观的核心竞争力。该观点认为,应该从企业所拥有的知识能否为外部获得或模仿的角度来定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巴顿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具有企业特性的、不易交易的并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企业专有的知识信息,是企业所拥有的提供竞争优势的知识体系。芮明杰等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种隐性知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过程就是隐性知识创新的过程。

4.基于文化观的核心竞争力。该观点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不仅存在于企业的业务操作系统中,而且存在于企业的文化系统中,根植于复杂的人与人,以及人与环境的关系中。核心竞争力的积累蕴藏于企业文化中,渗透在整个组织中,而恰恰是在组织内达成共识并为组织成员深刻理解并指导行动的企业文化,为一个综合的、不可模仿的核心竞争力提供了基础。

芮明杰、陈晓静、王国荣(2008)将公司核心竞争力的特征概括为以下5点:(1)公司核心竞争力应当是有价值的,即应当能够提高公司的绩效;(2)公司核心竞争力应当是异质的;(3)公司核心竞争力应当是完全不能复制的;(4)公司核心竞争力应当是互补的;(5)从企业未来成长的维度看,公司核心竞争力应具有延展性。

二、影响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原因分析

当前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总体上比较偏低,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和现代企业制度不规范。目前,国有企业处在由传统政企不分的企业制度向较为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过度时期,企业核心竞争力机制赖以建立的制度基础还十分薄弱。“所有者缺位”的制度令众多国有企业缺乏效率;政企不分的“婆媳关系”仍然存在,使国有企业市场化行为扭曲,使一批企业害上了“软骨病”;国有企业冗员多,社会负担重,活力不足,法制不够健全,对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高造成极大障碍。

2.国有企业原有管理体制模式中漠视企业核心竞争力。尽管体制改革已经30多年了,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发展和完善,但国有企业关于核心竞争力理论和实践的认识仍然很浅显,国有企业的决策者还未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放到关系企业生死存亡的战略高度,缺乏对企业发展的长远考虑。许多企业往往迫于应付当前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对短期经济利益过分注重,而对企业的持续竞争力的发展缺乏关注。

3.国有企业知识技能的学习与积累不足。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必须重视知识等无形资源的学习和积累,而在我国国有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经营者文化程度偏低,高级技术人才、高级管理人才、市场营销及技术与管理等复合型人才普遍缺乏,多数企业忽视市场信息、商标、品牌、专利等无形资产的积累与维护,忽视知识结构的重组与知识技能的提高,制约了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4.企业内部还未形成创新机制。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还有赖于在企业内部建立一整套创新机制。包括企业价值观的更新、企业文化的培育、人才获取和使用机制、激励机制、企业创新环境、内部民主及沟通渠道、知识管理机制等。由于受传统经济体制和思维模式的影响,不少国有企业经营者观念落后,墨守成规,惧怕风险,排斥创新,以致企业不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和自身发展的需要,企业成员对企业变革的信心和支持降低,甚至抵制,从而使企业的竞争力和凝聚力弱化,国有企业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

三、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策略

通过上述对于影响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因素分析,本文将从树立核心竞争力意识、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加大核心技术创新力度、形成团结的学习型组织和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5个方面阐述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策略。

1.树立核心竞争力意识。国有企业同其他企业一样是平等的市场主体,企业之间竞争的实质,就是企业为其存在和发展而进行的对企业所需资源的争夺战,企业竞争力是企业争夺社会资源的能力。为确保企业可持续生存和发展,企业必须要有比其他对手更强的长期性优化配置资源的能力,也就是要有很强的核心竞争力。国有企业要树立核心竞争力的思想,制定和研究以核心竞争力为基础的企业发展战略,并着眼于核心竞争力的提高,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发展,着眼于在国际市场上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

2.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必须有制度保证,所以,提高企业的制度创新能力,实现企业制度的不断创新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基础。企业制度创新就是要根据市场配置资源和企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不断地革新和完善以企业财产制度为核心的各项基本制度。规范股份制改革,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同时,要推进分配制度改革,重点探索企业经营者分配制度和工资总额管理制度改革的途径,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3.加大核心技术创新力度,提高科研创新能力。企业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是技术的竞争,国有企业要完善以企业自身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加强研发投入,以核心技术创新为重点,围绕行业共性和关键技术组织好技术攻关,力争在一些优势技术领域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既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又能带动其他各类企业在国际竞争中掌握技术主动权,从而创造出整个民族工业的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4.形成团结的学习型组织。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与组织学习方式有重要关系,学习型组织的形成对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和提升十分重要。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市场因素更加复杂多变,知识资本已成为第一资本,决定着企业未来竞争优势。企业能否对市场变化作出快速的反应,能否及时调整自己适应新的环境和市场、及时熟悉和解决新问题,都要靠企业组织的学习能力,造就学习型组织已经成为当今企业管理者最关心的问题。

5.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形成的并为全体员工所认同与遵循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的总和。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价值观和企业精神,对于提升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先进的企业文化对内具有凝聚人心、激发潜能、营造员工忠诚度、提高企业凝聚力和亲和力等作用,对外具有宣传、导向、提升企业品牌等无形资产价值等功能。因此,企业文化被许多人认为是新时期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确立企业正确的价值观,形成企业精神、树立企业形象、增强企业凝聚力。第二,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为员工创造公平、宽松的工作和成长环境,营造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文化氛围,培养合作进取的团队精神。第三,创造富有生命力的文化创新机制,鼓励有利于企业文化创新的思想、行动、方案和建议,使文化创新变成一种风气,形成良好的文化创新机制。

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不是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战略的高度进行资源配置和能力整合,需要创建合理的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能够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各种能力如学习能力、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参考文献:

[1]芮明杰 陈晓静 王国荣:公司核心竞争力培育[M].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2]王东民:论培育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J].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4(1)

[3]兰国庆 姚昌义:论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4)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提升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09)08-0042-02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众多的中小企业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竞争和更加强大的压力。中小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只有不断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才能在风云变幻的商海中击败对手,求得企业长久持续的发展。

一、中小企业必须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长期形成的、蕴涵于企业内质中的、独具的、使企业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并使企业长期取得竞争主动权的核心能力,是建立在企业核心资源的基础之上,企业的智力、技术、产品、管理、文化的综合优势在市场上的反映。其本质内涵是让消费者得到真正好于、高于竞争对手的不可替代的价值、产品、服务和文化。可以说,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所有能力中最重要、最关键、最根本的能力,核心竞争力的强弱,决定了一个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命运。

1 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是中小企业应对当前激烈国际竞争新形势的需要。当前内需不足的客观现实,使得国内市场上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非常激烈,同时,在WTO框架下,国外的商品也正在长驱直入我国的消费市场,以质优价廉赢得国内的消费者,这无疑会给我国当前激烈的买方市场火上浇油,使一些发展水平低的产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受到更大的冲击。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中小企业迟早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淘汰。因此,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就成为中小企业赢得生存空间的必由之路。

2 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是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我国众多的中小企业中,为什么有些企业能长盛不衰,发展壮大,而有些企业只能昙花一现?究其原因,关键在于企业是否拥有长期的竞争优势。中小企业在某个特定时期取得竞争优势并不是太难,难的是长期保持竞争优势。经济全球化时代,由于产品寿命周期的日渐缩短,竞争成功的关键在于企业是否拥有不断开发新产品和开拓市场的特殊竞争能力。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来源于优于竞争对手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只有培育和提升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带动企业方方面面工作的开展,把企业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战略资源优化配置到有利于企业长期生存和发展的轨道上来,使企业长期保持超过同行业平均水平的投资回报率,进而创造出持续的竞争优势。

3 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是中小企业有效配置资源的需要。中小企业相对于大企业来讲,在资源的拥有上有很多劣势,因此中小企业只有把有限的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整合,才能获得竞争的优势。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过程,同时也是企业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在外部竞争压力的作用下,企业以反应能力为基础,不断地就企业内部各种资源进行匹配和调整,尽量使人、财、物合理配置,逐渐形成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异质于其他企业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因此,培育和提升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要形成有利于培养比竞争对手更强的长期优化配置资源的能力,并通过有效的资源整合,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决定企业成败的特定要素上,形成综合效应。

二、中小企业如何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

1 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中小企业要重视企业发展战略的正确定位。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在有限的市场上运作,提供有限的产品或服务,相对大企业而言,战略定位尤其重要。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中小企业应从环境和企业拥有的组织资源进行客观分析,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企业战略,从而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中小企业可选择以下三种发展战略。一是专精战略。“小”并不代表“弱”,“大”并不代表“强”,只有“专”才能“强”。中小企业就是要发挥其“小”的特长,专注于某一两个方面,形成核心竞争力,做成“强”企业、有竞争力的企业。中小企业应该彻底抛弃“小而全”的经营思想,围绕自己的核心能力进行经营,将非核心业务和非核心专长的部分,通过“外包”等形式,交给其他厂家去做,自己则专心致志地做最专长的业务。专精战略既可以使中小企业提高规模经济效益,又可以使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得到提高。二是联盟战略。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为了实现自己的某个时期的战略目标,通过合作协议方式所结成的松散的联合体,以达到资源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任何企业,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总会在一定的时间或一定的区域受到自身资源有限的束缚,而组建战略联盟可以拓展企业可配置资源的范围,实现优势互补,产生更大的综合优势。因而战略联盟成为众多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有效选择。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劣势,战略联盟就更为必要。中小企业不仅要与国内大企业组建国内战略联盟,更要重视与国外跨国公司的战略联盟,参与国际分工体系,学习跨国公司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知识,从而提高自己的国际竞争力。三是地域集群战略。所谓地域集群,是指以地域为中心,大量同业中小企业有机集中所形成的集合。地域集群,不仅仅是中小企业的简单聚合,而且形成了大量相互联系的中小企业有机体,是通过地域集中成百倍地对中小企业专业能力的扩大,通过地域集中弥补中小企业的劣势。我国浙江中小企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就是对这种战略的最好注解。所谓衬衣之乡,鞋袜之乡,都是采用这种战略。地域集群战略,可以让中小企业实行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的共享,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扩大群体效应,增强地区性中小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

2 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中小企业要重视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现代企业制度体现的是企业资源配置的高效性,而这种高效率能否充分发挥,主要依靠核心技术和技术创新,一个企业要形成和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可以说核心技术是核心竞争力的核心。核心技术应该是独特的,竞争对手无法对其加以复制或复制起来难度很大。中小企业在打造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首先必须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核心技术是什么,即哪些是自己专有的、关键的,然后再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专有技术和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攻关、开发、改造,并进一步提高和巩固,以形成自己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同时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还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以市场为导向。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目的是为了通过技术创新来形成自身的核心技术、创

新核心产品,从而占领和创新市场。因此,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必须围绕市场来进行。只有根据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变化,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国内外市场竞争态势进行的技术创新,才是有价值的,有生命力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开发的技术和产品能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缩短技术创新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优势的时间。二是要以“合作”为突破口。中小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时,由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不可能独自建立自己的研发系统。更没有能力承受研发活动的市场风险。所以。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把“合作”作为培育核心竞争力的突破口,也就是说,企业可以向外界获取新技术和能力,通过市场手段获得企业需要的核心技术源或掌握核心技术源的人才,也可以通过与拥有互补优势的另一企业建立战略联盟,或兼并收购拥有某种所需要的专长的企业,为己所用,将外来的不同知识技术有效地沉淀在企业内部,形成存在于企业内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成就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