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淡水资源的未来

淡水资源的未来

淡水资源的未来

淡水资源的未来范文第1篇

2016年7月以来,一连串国内企业主导的并购案打破了海水淡化行业的平静。

先是巴安水务宣布将收购瑞士水务股权,以获得源自国际巨头IDE公司的海水淡化核心技术。而后,天壕环境全资收购了拥有5个海水淡化项目,以及十多项脱盐技术的赛诺水务。8月初,巴安水务宣布将再次出手,以96.7万欧元收购德国上市公司ItN的64%股权,ItN的核心产品陶瓷平板膜可以用于海水淡化反渗透工艺的前端处理。最后,也是最令人瞩目的,外媒曝出国资背景的上市公司中交股份(即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参与全球海水淡化巨头IDE Technologies的竞价收购,收购金额可能高达43亿元人民币。

之前在环保领域中受关注度并不高的海水淡化行业,为何突然火了?这些收购的目的何在?

尴尬的“风口猪”

海水淡化行业并非没有火过。

2012年,为促进这一行业发展,国务院了海水淡化领域的第一份重要文件《关于加快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随后国家海洋局的下发文件中,开发利用海水是解决我国沿海、海岛乃至内陆近海地区淡水资源紧缺问题的重要途径,海水淡化产业被视为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海洋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在随之而来的行业内外广泛的分析、讨论以及预测中,海水淡化产业将成为环保领域“风口猪”,美好图景跃然纸上。《意见》提出了具体的量化目标:到2015年,海水淡化能力达到220万~260万吨每天,也即是当年规模的3倍。这被认为是重大政策利好。

然而,随后几年里,海水淡化工程的发展数据却让所有人大跌眼镜:据国家海洋局披露,截至2015年,中国海水淡化工程处理能力仅为102.7万吨每天,三年仅增长了38%。

毫无疑问,这只“猪”的飞翔梦并没有实现。

那么,问题出在哪?海水淡化行业有一个天然的痛点:即使用上了更新、更加前沿的处理工艺和技术,但产品――水却与传统的纯水或市政水的生产工艺并没有太大区别。相反,高耗能的脱盐流程带来高成本,这成了行业的最大桎梏。

目前,国内最好的海水淡化项目吨水成本也要4~5元。而即使是水价较高的工业用户,除天津等极少数地区以外,我国各地工业水价几乎都在4元以下,就更别说民用水了。因此在中国绝大部分省份,海水淡化的高成本决定了这是一桩亏本生意。

除了成本之外,政策的低执行力也是重要原因。在论述我国海水淡化行业发展历程时,不少人会用上“政策大力支持”等字眼,但事实是,上述《意见》政策本身就缺乏执行落地的细节文字,此后针对海水淡化领域的全国性法规或政策也少有出台,远未有其他环保领域一项接一项重磅政策的盛况。

破局的“钥匙”

在这种困境之下,主要有两种思路可让这一门生意摆脱成本束缚。一个是增加收益:要么提高水价,要么政府给予补贴。但提高水价,会让本来就已经营艰难的工业企业负担增加,很难实现,民用水价上涨更是阻力重重;而政府补贴的举措,不是不行,但综观各行各业,依赖政府补贴却能发展好的重资产(意味着高风险)行业简直凤毛麟角。因此,希望就落在了另一条路上:进一步降低成本。

和成本的战争似乎是海水淡化行业的宿命。但事实上,海水淡化的成本并非没有压缩的空间,其中关键在于,提高核心设备的技术水平和国产化率,以及提升项目运营的能力。在这两点上,我们总算可以对海水淡化行业的未来感到乐观:收购,尤其是海外收购成了国内相关企业实现破局的关键“钥匙”。

技术及资源的重构与整合往往是一个行业进步的动力,前面提到的这类对专业型公司标的收购和投资,毫无疑问将促进先进技术间的整合,从而推动行业水平的提升。对于设备公司,海外先进技术的吸收和本土化将促进国产产品的更新迭代和国产化率提升;对于工程企业,海外标的的项目经验无疑有助于提升其系统集成能力和工程实力;对于海水淡化项目运营商,凭借更多国产化的设备和从国际先进项目学来的管理运营经验以及专业管理方法,海水淡化项目的吨水成本压缩潜力将进一步被挖掘出来。

在种种促进因素的共同作用之下,如果国内海水淡化项目成本下降至每吨4元以下,并配合一些当地政府的税收优惠或者电费减免,一大批海滨城市的收益临界点将被突破,不少城市的海水淡化项目都将具有盈利空间,届时海水淡化将正式告别发展的慢车道。这一行业的未来正在于此,而这也正是越来越多已经逐渐掌握收购战术的环保企业,纷纷开始关注这一行业的主要原因。

更远的未来

淡水资源的未来范文第2篇

对决策者而言,2010年是重要的一年。中国两千万城市居民面临水资源短缺,而被寄予厚望的重大补偿项目,南水北调项目还远未被提上议程。该项目的东线预计在2010年之前从华中的长江口引水入京,但过度污染和其他并发症使项目至少延迟到2014年。

中国环境专家、非营利组织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说,在过去数十年中,中国的经济与污染同时爆涨,人均水资源从1949年的约1000立方米萎缩到如今的约100立方米。“这样的低水平是很危险的。”他表示。

在南水北调项目举步维艰之际,管理层将注意力转移到了海水淡化技术,一种通过脱去盐分和固体杂质,将海水转化为淡水的过程。中央在“十二五规划”中宣布了雄心勃勃的目标:在2015年之前使海水淡化产能大致翻四倍。自那时起,新工厂如雨后春笋,在天津、大连和青岛等东北部沿海城市涌现。

由于海水占地球水源的98%,淡化技术看来似乎是中国水资源短缺诱人的解决方案。该技术已经满足一些严重缺乏淡水的地区,如岛屿、航天飞行器以及中东干旱城市等地的大部分用水要求需。然而,一些因素需引起警惕。由于海水淡化是能源密集型产业,广泛应用仍不经济,尤其是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

兴建设施

中国水资源短缺在西部平原尤其严重,这里是很多工厂与大片农田所在地。据研究公司IHS环球透视的数据,这里的水资源不到南方的四分之一,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十一分之一。这种情况由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与生活方式趋向于挥霍浪费,只会更加恶化。

中国决策层清楚地认识到水资源短缺对经济与社会的威胁。“事实是,水资源短缺对于城市和国家的发展将构成巨大的约束。”凯发集团执行副总裁兼中国区首席执行官温仁德表示。凯发集团是一家新加坡海水淡化工程公司。

中国公司早已上马了一系列大型基础设施项目以帮助满足需求,通过水坝、水库和河流改道改变中国乡村的面貌。如今,依靠凯发、美国的能量回收公司ERI和挪威阿科凌(Aqualyng)等海外承包商,中国公司正在建设一些全球最大的海水淡化工厂。

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在以色列IDE技术有限公司的帮助下,在靠近天津的地方建成北京工厂,这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淡化与燃煤电厂。在其附近,则是由凯发集团帮助建造的中国最大的反渗透工厂天津大港新泉海水淡化厂。而西班牙的Abengoa水处理公司也于去年6月签订协议,将在渤海沿海城市大连以外的长兴岛建设更大型的海水淡化设施。

有两种主要类型的海水淡化工厂。在热电厂,海水被加热生成水蒸汽,然后凝结成淡水,模仿自然界的水循环。还可利用在这种能量密集型的过程中电厂的生产的副产品热能,这在中东等能源充足且价格低廉的地区尤其受欢迎。另一种主要形式是通过反渗透,用膜过滤水中盐分和固体颗粒。反渗透膜使用较少的能源,但其制作更困难。

根据全球水资源研究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中国的海水淡化产能在全球排名第六,位列沙特阿拉伯、美国、阿联酋和科威特之后。但它已计划到2015年,使日处理海水能力提高4倍左右,达到220~260万立方米的水平,这将帮助中国在国际排名中大幅向前。

这项努力不仅是为了缓和水资源短缺,同时也是为了打造另一个制作清洁技术设备的出口行业。据国家数据显示,约有40家中国机构参与了脱盐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还有近600家公司生产设备。为了支持新生产业,国务院已经设定目标,到2015年,中国使用的海水淡化设备必须达到70%的本土化。

但一些分析人士预测,未来几年,中国的设备制造商将继续落后于海外竞争者。虽然国内制造商能够制造淡化过程中使用的多数部件,但总体而言还缺乏生产高质量反渗透膜的能力。

天津大学脱盐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王世昌说:“我们的技术落后于发达国家10年,尤其是膜技术。政府正努力改进技术,所以也许在未来5年中,我们将大量拥有自主开发的设备。”

价格昂贵

对于脱盐行业而言,价格方面的问题甚至比技术方面的问题还要难以解决。淡化水价格比传统淡水高很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对能源的消耗更大。天津大学的王世昌说,在天津,与每立方米3.9元人民币的自来水相比,淡化水价格大约是每立方米5~7元人民币。

当然,获得水源还有更昂贵的方式,中国正致力于研究其中的一些。虽然没有官方的统计数据,不过分析人士估计,通过南水北调向北方引水的成本将是海水淡化的两倍。

但尽管淡化水在资金方面是仅次于南水北调所能承受的方式,但这并没有什么说服力。在中国的一些淡化厂里,淡化水的生产成本是其销售价格的2~4倍。“目前,淡化水较之传统水源价格要贵很多。”国际水务情报局亚洲版的编辑奥利维亚·简森(Olivia Jensen)表示,“支持淡化水的经济理由不是非常有力。”

但是这一点在未来几年中可能有所改变,随着水资源匮乏的加剧,传统水源价格一路上升,而不断进步的反渗透膜技术则使淡化水价格下降。但脱盐过程似乎仍将是能源密集的生产过程,这意味着它对于中国这样水资源贫乏的国家而言,可能并不是万灵药。

这一点在水源与能源成本关联度越来越高的世界中尤其如此,即将出版其新书《中国狂飙突进:技术、绿色产业与创新推动的未来大陆》的作者,能源分析师比尔·陶德森(Bill Dodson)说,随着水资源越来越稀缺,它的能源密集度随之增加。需要使用更多的能源将水从深井中抽取上来,运输到更远的地方,或进行过滤和脱盐。然而,产生能源也需要大量的水,因为,几乎所有能源生产手段都是水源密集型的。煤矿开采,“水压碎裂”页岩气,制作太阳能电池与核反应堆冷却,全都需要大量的水。

研究显示,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从能源和水源到农业和工业产品,各种资源的价格,比任何时候都更具关联性。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2011年的报告中显示,在农作物生产中,能源占成本的15%~30%,钢产量中占25%~40%,而通过脱盐制作淡水的生产过程中其成本占50%~75%。

这些关联性暗示了价格以外的其他问题。在华北地区,供给脱盐过程的电力多来自煤炭,使得脱盐过程成为污染源,并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环保人士还担心工厂如何储存水处理过程中累积的卤水:弃置于水厂周围将增加水的盐度,摧毁海洋生态系统。

最后,淡化水可能受到中国陈旧的水管网络的再污染。陶德森说:“我们知道,天津拒绝南水北调项目分流的水源是因为它受到了严重污染。即使你对水源进行脱盐,在远距离的运输过程中,如何保持清洁?”

节约至上

脱盐技术的经济性使得这项技术只对中国某些地方的消费者具有实用性,当前,主要是位于天津、大连和青岛等沿海缺水城市的亟待需要的产业,如钢铁厂、化工厂和电厂。“这些基本因素更符合华北沿海地区的大环境,在这些地方,工业发展仍将快速持续。”世界水资讯机构的简森说道。

淡化技术显然是一项令人兴奋的技术,对中国的未来可能意义重大。然而,政府应当仅仅把淡化技术作为水资源与能源管理总体战略的一部分,凯发集团的温仁德表示:“简言之,我们不会对每一个省份都推广淡化技术。在设计水资源解决方案之前,我们观察系统,试图去了解当地的动态。”他指出,淡水极度短缺的新加坡采用的是水循环与淡化手段的综合处理的做法。

在东北部这样的发展地区,淡化技术极具可行性。但如果是内陆地区缺水,政府或许应该转向开发水循环的机遇,目前这一手段为新加坡制造了大部分淡水。“这项技术对我们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但在中国还没有普及开来。在各个省份都有足够的水处理工厂,但很少有工厂进行进一步水循环。”温仁德说道。

淡水资源的未来范文第3篇

Abstract: The paper introduced the using methodsa of sea water. The current technology development level and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are introduced and the using methods and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are described.

关键词:海水;海水直接利用;海水淡化

Key words: sea water; sea water direct utilization; sea water desalinization

中图分类号:TK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2-0269-01

0 引言

水是生命的源泉,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命脉,是人类宝贵的、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地球淡水资源量只占全部水量的3%,而其中能被人类利用的不到1%。向大海要水――工业和生活直接利用海水、海水淡化是人类目前和未来应当考虑的选择。

1 海水的组成

海水是一种具有复杂组成的液体。已知海水中含有80多种化学元素,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

2 海水直接利用

海水经灭菌、杀生及除藻处理后,可替代淡水,直接作为工业生产用水、城市生活用水、农业灌溉用水、环境用水及其它用水。用海水代替淡水的技术和过程就是常讲的海水直接利用。目前,工业冷却水是海水在工业上直接利用的主要用水,约占海水总利用量90%,广泛用于电力、钢铁、化工、机械、纺织、食品、建材、印染等行业。利用海水做工业冷却用水,成本低廉,只有淡水成本的5%~10%,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海水用作工业冷却水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国内外的许多沿海企业都在使用海水,目前国内外都仍以直流冷却为主,且主要用于沿海火电、核电、化工和冶金等企业。海水直流冷却技术具有深海取水温度低、冷却效果好和系统运行管理简单等优点,但也存在取水量大、工程一次性投资大、排污量大和海体污染明显等问题。

3 海水淡化

海水淡化的发展是从1950~1985年的35年间,海水淡化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发现阶段,开发阶段和商业化阶段。目前海水淡化技术已成熟,生产能力不断增加,研究开发的精力主要集中在蒸馏、冷冻、电渗析和反渗透,而蒸馏法和反渗透法发挥了更大作用,形成了当代海水淡化技术与市场的主体。

3.1 蒸馏(蒸发)法 原理显而易见,即加热-蒸发-冷凝。但设备型式有多种,可分为三大类。

一是多效蒸发(ME)、浸没管单效和多效蒸发(STE或ST)等,早期多用。竖管多效蒸发(VTE),水平管多效蒸发(HTE),当前称作高温和低温多效蒸馏(MED)的也属此类。二是闪蒸(FLASH)、低温单级闪蒸(SSF)、多级闪蒸(MSF)等,目前世界上特别是中东使用最多、规模最大的一种。三是压汽蒸馏(VC)、机械压汽蒸馏(MVC)、热力压汽蒸馏(TVC)等。

3.2 膜法 用于海水淡化的膜法,从过程原理上分,主要有三种:一是反渗透(RO),以压力差为推动力的淡化过程。这是目前发展最快使用最多的淡化技术,由于膜的种类不同,有卷式膜组件,中空纤维膜组件之分。二是膜蒸馏(MD),多以温度差为推动力的脱盐过程(蒸汽通过疏水微孔膜的蒸发过程),但也有浓度差的设计。规模小,使用很少。三是纳滤(NF或膜软化MS),以低压差驱动的反渗透过程。目前主要用于截留二价离子(除硬),但也有一定程度的除盐(除一价离子)的效果。近年发展也很快。

3.3 电渗析法 电渗析(ED)以电位差微推动力,利用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过性而脱除水中离子的淡化过程。

电去离子(EDI) 将电渗析与离子交换结合,在电渗析器的淡水室中填充离子交换剂,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即实现电渗析过程、离子交换除盐和离子交换连续电再生的过程。这可以说是ED过程的一种发展,但除盐的原理和操作特性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

3.4 冷冻法 由于纯水结冰的相变热远低于蒸发的相变热,因而冷冻结冰法是一个节能的淡化方法。人工冷冻法已研究多年,但由于其过程单元较多,至今未实现工业应用。

海冰淡化则是冷冻法中的一门新技术,也是一种节能的淡化方法。我国北方渤海湾沿海,拥有巨大的天然海冰资源,采集的冰经融化后便可获得含盐量远低于海水的苦咸水。此浓度的苦咸水可以有两种用法:一是对某些农作物,可以直接灌溉;二是融水脱盐,达到饮用水要求。

海冰淡化有海冰固体淡化技术与海冰融水淡化技术。固体淡化是根据海冰微结构特点,粉碎海冰,即打破海冰“盐胞”,将夹杂于海冰中的卤液排出,海冰融化后进行的淡化即可实现海冰融水淡化。

3.4.1 离心淡化。这是一种固体淡化技术,离心淡化后海冰融水水质基本上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3.4.2 微通道排盐。海冰是温度变化的产物,海冰微通道排盐脱盐机理与温度变化有关。在温度变化的影响下,冰晶边界发生微量融化,形成通道,使海冰中盐胞相互连通,经形成的通道排出冰体,完成海冰的淡化过程。

3.4.3 海冰融水脱盐。采用传统苦咸水处理技术能够实现海冰融水脱盐的目的。采用反渗透进行海冰融水淡化处理,可以使海冰脱盐到含盐量小于300mg/l的水平,达到城市自来水水质要求。

海冰淡化最显著特点就是利用自然能,省去成冰的能量消耗。但其过程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如环境温度,沿岸水库离采冰点的距离,成冰时间长短等都将影响海冰淡化的成本,目前未进行大规模工业试验,技术上处于研究向产业化发展阶段。

4 结语

淡水危机是目前困扰世界各国发展的重要因素,相对于各种有实效的开发水资源的方案,海水的有效利用则是最佳的解决方案和有效途径。随着海水利用技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海水的直接利用和结合新能源技术的新的海水淡化的方法及各种传统的海水淡化技术的优化组合是未来海水利用技术的发展趋势,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将会另有影响更大的淡化技术或新的技术集成出现,从而对人类的生存、发展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谭永文,谭斌,王琪.中国海水淡化工程进展[J].水处理技术,2007,33(1):1-3.

[2]高从 ,陈国华.海水淡化技术与工程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9-27.

淡水资源的未来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再利用率、淡水比例、浪费。

一、问题提出:

这个课题是我在生活中发现的,对于我们平时使用的淡水资源,我们有很多不了解的地方,水是我们人类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淡水更为珍贵,所以我想出来关于淡水利用率这个我们身边的话题。

二、课题研究意义

淡水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但是由于诸多因素,淡水财富在以很快的速度减少,为了人类的将来,我们就要放眼于现在,把淡水资源在各个方面中各环节的浪费有所减少,或是提高淡水的利用率,从而减少淡水的流失,达到淡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以此来引导人类及人类社会的发展。

三、课题研究方法

首先在网上查找淡水的利率能达到的百分点,浪费能达到多少,查找一些节水,再利用水率高的城市作为例子,借鉴一些好的方法,由于节水日就要到来,所以可以趁此多宣传一下节水知识。

四、课题研究具体内容及研究过程

淡水利用率

之所以取题名为“关于淡水资源利用率的研究”重点其实并不在于研究“利用率”而在于提高“利用率”,“利用率”这一词只为提醒人们要注意用水的作用效果,不要浪费。

以下是黑龙江省“水资源利用率”的提高实例。

黑龙江省是一个水资源总量偏少的省份,人均占水资源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而根据水利部预测,从现在(06年)到2040年,我省份年均用水量将以每年4.27%的速度逐年增加。显然,在水资源总量不变的前提下,降低水消耗,提高水资源有效利用是满足社会发展最为有效的方法。21日(06年3月),省水利厅副厅长胥信平在接受采访时说,未来几年,我省将在保障经建设的前提下,大力开展农业、工业和城市节水,尽快转变以大量消耗水资源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方式,并形成有利于建设水型社会的用水体制和机制,农业:潜力巨大的节水大户。

“我省是农业大省,农田灌溉用水占社会用水量的70%”,而且前全省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仅为0.47,因此开展农业节水包括基础设施的建设,改造和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

由于黑龙江省推广了节水灌溉水稻的模式,因此由水稻年均用水量为160~170亿立米,占全省农业用水量93%,在不需花什么钱的情况下减少30%~40%。

此外,以经济手段来促进农业节水也是行之有效的措施,目前,黑龙江省除少数试点地区外,绝大部分地区农业用水仍沿袭按亩收费的老办法。由于用多用少都要纳税同样的水费,导致水资源浪费现象十分惊人,按照日前0.47的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计算,全省农业生产中每年被浪费掉的水资源就接近100亿立方米。因此开展农业水价改革,变按亩收费为按方收费,在农村实行计量供水,以经济手段促进节水就十分必要而紧迫。

随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我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工业用水也逐年增加,据了解,目前我省(黑龙江)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只有55%,而在节水措施发达的国家,已经达到90%,此外,我省城市输水配水管网和用水器具的漏失率高达20%,这一低一高两个指标说明我省工业节水空间十分巨大。

以上是黑龙江对“淡水的利用率”,从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如下几点方法

1结合实际:就是要因地制宜,黑龙江省因为是农业大省,所以在农业浪费水上做出了合理的方案,才有了如年的成绩,因此在提高“水资源利率”的首要方面就是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情况。

2利用各种手段:从黑龙江省队提高“淡水资源利用率”中我们可以看出很常见的收费,用经济来控制淡水浪费,这不仅能控制住水的浪费,而且提高经济效应,同时也带动了人民的节水意识。

3引进器材:在这个科技发达的时代,我们可以引进先进的器材或是合理节能器材,这样就可以减少淡水的浪费或是再利用。

4树立正确节水意识:怎样做取决人的主观意识,只有树立正确的节水意识,才能积极与“淡水利用率”提高的活动中来。

以上几点是我自爱黑龙江省“淡水资源利用率”中得出的几点结论,下面,我将提供一些从网络中查找出的方案。

Ⅰ要提高用水率和效益,就要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降低单位产生的用水量,通过优化配量水资源,合理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来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Ⅱ要建立促进全社会节水的机制,必须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来规范水资源供需关系变化时的经济利益关系变化,使这种经济利益的变化有利于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通过经济利益的驱动形成节水激励机制,使节水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简单的说,就是要明确水权,培育和发展市场。

A:首先要明晰水权,在市场经济中,水交易实质上是水权的交易,通过市场配置水资源,必须要明晰水权。其次,要加强水权管理,自爱水资源紧缺状态下,取得水权要付出代价,需交纳水资源费并保护水权拥有者的权益,再次,要允许水权交易,培训和发展水市场,必须允许水权拥有者让出水渠并获益。

B:要形成节水机制,就要改革水资源管理体制,推进生产关系的变革。水权管理制度是一种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水资源权属管理制度,通过明晰水权确立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水资源决策上平的经济和法律地位,形成政府宏观调控过的决策机制、以价格为主的信息机制、以利益关系为驱动的动力机制和通过市场交易配置资源的机制。

C:除了建立水权制度,改革水资源管理体制、实行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基本管理制度,还须制定一系列经济政策,以经济手段促进节水,通过用水行为产生的利润,引导消费者和生产者调整用水行为,从而引导水资源的重新配制。

通过上述的一些建议,“淡水资源利用率”会有一个新的突破,这不仅能够造福于现在,还可以造福于未来。

水是生命的源头,没有水就是没有生命,珍惜淡水,就是在延长人类的寿命。

淡水资源的未来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再利用率、淡水比例、浪费。

一、 问题提出:

这个课题是我在生活中发现的,对于我们平时使用的淡水资源,我们有很多不了解的地方,水是我们人类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淡水更为珍贵,所以我想出来关于淡水利用率这个我们身边的话题。

二、 课题研究意义

淡水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但是由于诸多因素,淡水财富在以很快的速度减少,为了人类的将来,我们就要放眼于现在,把淡水资源在各个方面中各环节的浪费有所减少,或是提高淡水的利用率,从而减少淡水的流失,达到淡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以此来引导人类及人类社会的发展。

三、 课题研究方法

首先在网上查找淡水的利率能达到的百分点,浪费能达到多少,查找一些节水,再利用水率高的城市作为例子,借鉴一些好的方法,由于节水日就要到来,所以可以趁此多宣传一下节水知识。

四、 课题研究具体内容及研究过程

淡水利用率

之所以取题名为“关于淡水资源利用率的研究”重点其实并不在于研究“利用率”而在于提高“利用率”,“利用率”这一词只为提醒人们要注意用水的作用效果,不要浪费。

以下是黑龙江省“水资源利用率”的提高实例。

黑龙江省是一个水资源总量偏少的省份,人均占水资源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而根据水利部预测,从现在(06年)到2040年,我省份年均用水量将以每年4.27%的速度逐年增加。显然,在水资源总量不变的前提下,降低水消耗,提高水资源有效利用是满足社会发展最为有效的方法。21日(06年3月),省水利厅副厅长胥信平在接受采访时说,未来几年,我省将在保障经建设的前提下,大力开展农业、工业和城市节水,尽快转变以大量消耗水资源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方式,并形成有利于建设水型社会的用水体制和机制,农业:潜力巨大的节水大户。

“我省是农业大省,农田灌溉用水占社会用水量的70%”,而且前全省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仅为0.47,因此开展农业节水包括基础设施的建设,改造和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

由于黑龙江省推广了节水灌溉水稻的模式,因此由水稻年均用水量为160~170亿立米,占全省农业用水量93%,在不需花什么钱的情况下减少30%~40%。

此外,以经济手段来促进农业节水也是行之有效的措施,目前,黑龙江省除少数试点地区外,绝大部分地区农业用水仍沿袭按亩收费的老办法。由于用多用少都要纳税同样的水费,导致水资源浪费现象十分惊人,按照日前0.47的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计算,全省农业生产中每年被浪费掉的水资源就接近100亿立方米。因此开展农业水价改革,变按亩收费为按方收费,在农村实行计量供水,以经济手段促进节水就十分必要而紧迫。

随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我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工业用水也逐年增加,据了解,目前我省(黑龙江)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只有55%,而在节水措施发达的国家,已经达到90%,此外,我省城市输水配水管网和用水器具的漏失率高达20%,这一低一高两个指标说明我省工业节水空间十分巨大。

以上是黑龙江对“淡水的利用率”,从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如下几点方法

1结合实际:就是要因地制宜,黑龙江省因为是农业大省,所以在农业浪费水上做出了合理的方案,才有了如年的成绩,因此在提高“水资源利率”的首要方面就是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情况。

2利用各种手段:从黑龙江省队提高“淡水资源利用率”中我们可以看出很常见的收费,用经济来控制淡水浪费,这不仅能控制住水的浪费,而且提高经济效应,同时也带动了人民的节水意识。

3引进器材:在这个科技发达的时代,我们可以引进先进的器材或是合理节能器材,这样就可以减少淡水的浪费或是再利用。

4树立正确节水意识:怎样做取决人的主观意识,只有树立正确的节水意识,才能积极与“淡水利用率”提高的活动中来。

以上几点是我自爱黑龙江省“淡水资源利用率”中得出的几点结论,下面,我将提供一些从网络中查找出的方案。

ⅰ要提高用水率和效益,就要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降低单位产生的用水量,通过优化配量水资源,合理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来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ⅱ要建立促进全社会节水的机制,必须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来规范水资源供需关系变化时的经济利益关系变化,使这种经济利益的变化有利于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通过经济利益的驱动形成节水激励机制,使节水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简单的说,就是要明确水权,培育和发展市场。

a:首先要明晰水权,在市场经济中,水交易实质上是水权的交易,通过市场配置水资源,必须要明晰水权。其次,要加强水权管理,自爱水资源紧缺

状态下,取得水权要付出代价,需交纳水资源费并保护水权拥有者的权益,再次,要允许水权交易,培训和发展水市场,必须允许水权拥有者让出水渠并获益。

b:要形成节水机制,就要改革水资源管理体制,推进生产关系的变革。水权管理制度是一种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水资源权属管理制度,通过明晰水权确立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水资源决策上平的经济和法律地位,形成政府宏观调控过的决策机制、以价格为主的信息机制、以利益关系为驱动的动力机制和通过市场交易配置资源的机制。

c:除了建立水权制度,改革水资源管理体制、实行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基本管理制度,还须制定一系列经济政策,以经济手段促进节水,通过用水行为产生的利润,引导消费者和生产者调整用水行为,从而引导水资源的重新配制。

通过上述的一些建议,“淡水资源利用率”会有一个新的突破,这不仅能够造福于现在,还可以造福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