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碳中和未来趋势

碳中和未来趋势

碳中和未来趋势范文第1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节能减排;发展方式转型

随着气候和经济的不断变化,低碳经济逐渐被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出,并得到相当的发展进步。20世纪初期,由英国政府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并于2003年在其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具体解释了低碳经济概念。其认为低碳经济的经济模式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实质是高能源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的根本性转变。

一、我国企业对低碳经济发展的认识

1、我国企业应充分的把握低碳经济发展

首先,可以从战略上把握低碳经济。但由于中国企业并没有注重少数国内学术界的前期低碳经济的研究。致使在这战略上落后了国际上的许多知名企业、大型跨国公司。其次,从环境管理质量的集中体现来把握低碳经济。因低碳经济具有相当高的技术、市场和规制的不确定性,管理仍面临最复杂的挑战。最后,从责任的角度来把握低碳经济,低碳经济将迫使中国企业担起社会责任,使中国企业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2、我国企业应明确实施低碳经济发展的意义

中国国务院于2009年11月2日宣布了减少碳排放的具体目标。这给中国企业带来了巨大商机,同时也可能是生存危机。从其发展趋势看,低碳经济的生产方式将会是未来的经济发展趋势,适应低碳经济的企业也将会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并可以与国际高水平的企业抗衡。而消耗石油能源之路显然也要被低能源汽车的发展路径所取代。抓住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创新,才将能占领中国和国际市场的高峰。因此,中国企业应做好充分的准备跟随政策导向实施战略安排,即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实施将产业转移到其他国家或彻底转型,或继续产业和技术的升级来掌握市场,进而占领新市场。

二、我国企业发展低碳经济所面临的障碍

1、企业自身创新障碍

第一,科技强度不足。目前的研发支出仍与“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确定的占GDP比重2%的目标差了0.5%。第二,投入构成不当。企业只增加外商投资研发经费,而忽视了企业自身的投资研究。而外商投资研发成果不属于中国的科技创新,也增加不了中国企业的创新水平。第三,企业创新资金和时间分配不合理。中国大多数企业用于新产品的研发资金只有24%,基础研究费用更少还不到10%,且短期研发项目比长期性、有市场前瞻性的基础项目更得到青睐。

2、企业技术转让障碍

多年来,各国政府为有效应对气候变化,更加提高了对科技创新和科技转让的要求,希望通过科研和技术开发来达到控制气候变化的目的。而中国企业若作为技术提供方,企业存在缺乏全球公共视野,担心丧失其垄断地位,经济驱动力不足等问题;若作为技术接受方,又存在人才缺乏、产业结构分散、成本费用高、政策和法律不完善等问题。

3、企业低碳技术研发应用障碍

第一,资金问题使低碳技术研发受到局限。第二,市场不成熟使低碳技术未能正确运营发挥其作用效果。第三,科技成果质量低,使低碳技术没有达到预定的效用。第四,低碳科技体制长期与市场脱钩,使企业销没有迅速转换,导致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远比发达国家低50%-60%,严重阻碍我国企业应用技术成果的转化推广。

三、我国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调整对策

企业生产运营受气候和发展低碳经济背景的约束。一方面,将使企业面临能源资源和碳排放环境容量更为稀缺的要素市场;另一方面,将使企业立足于价格机制逐渐纳入外部性成本的更为可持续的产品市场。同时也将给企业一个由政策措施推动的回报丰厚的低碳产业机会。当然,这也需要企业能正确的识别明确、稳定和长期的政策信号和市场信号,并及时做出调整战略。企业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实施战略调整规划。

第一,应及时抓住低碳经济的发展机遇和加快战略规划。

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会给企业带来重大约束和风险。但与此同时,也能使企业获取重大机遇。即使企业认清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实现生产运营方式和产品服务市场战略的转型,以及使企业能更好的顺应未来低碳产业经济发展趋势,获取巨大商业利润。因此,企业要及时抓住低碳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将气候变化和发展低碳经济问题战略性化,并正确合理的与运营管理的决策相融合,来降低相关的气候、法规和市场风险及能源和碳的强度,进而提高企业资源环境的利用效率,满足消费者和市场的需求,最终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和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的低碳经济转型。在此同时,企业应恰时合理的加快构建和形成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规划。一方面要结合企业当前形势和未来趋势作出长远的战略,来提升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应分析气候变化和低碳经济转型,对于企业自身和所处行业经营环境的变革和国内政策法规的变动影响,以及国外游戏规则对企业海外资产运作、进出口贸易产生的影响。企业应对这些影响分布实施战略性化,促使其顺应低碳经济的发展。

碳中和未来趋势范文第2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房地产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2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6-0-01

目前,全球经济主要以低碳经济为主,而低碳经济的核心环节又是低碳消费。低碳消费即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逐渐养成低污染、低消耗的一种科学、合理的消费习惯,它是消费者对子孙后代一种负责任的表现,是低碳经济迅速发展的必然产物。然而,对于我国房地产来说,其开发量大、耗能高,节能减排意识却很淡薄。因此,为了对社会和后代负责,建筑业实现低碳发展势在必行。随着全世界都在寻觅绿色健康发展道路的同时,房地产业也不甘落后,正在积极努力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一、我国房地产企业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突飞猛进,逐渐跻身于世界发达国家行列,建筑面积与年俱增,但我国也为此付出了代价,能源耗费越来越多,房地产业的节能问题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强烈呼吁房地产业要实行低碳发展,我国房地产企业不能对此充耳不闻,必须认清形势,走低碳可持续发展之路,同时,“绿色家园”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全民族的支持与努力,我国房地产企业应顺势而上,积极发展低碳经济,为社会经济发展添砖加瓦。

二、我国房地产低碳发展存在的问题

1.我国房屋的设计不够合理。在西方发达国家,绝大多数房屋建筑面积在70~80m2,而我国建筑面积超过100m2的住宅楼数不胜数,虽然西方发达国家的住宅面积不是很大,但其房屋结构、布局相当合理,并且周边环境优美雅致,居住条件十分优越,虽然我国早在2006年就出台政策,要求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新开发商品房总建筑面积要低于90m2,不过据相关统计结果显示,仍有一部分城市未达到这一规定,同时在已达到这一规定的城市中,部分房屋仍存在采光不足或通风较差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国内低碳房地产发展的步伐[1]。

2.我国小区的绿化美化不够合理。居民小区绿化不合理也是制约我国房地产低碳发展的主要问题。居民小区内大部分地面都被水泥或者柏油所覆盖,在外的土地微乎其微,而仅有的绿化区域内,大部分都被草坪所占据,树木的栽植量屈指可数,这些不合理之处会严重影响二氧化碳的吸收率,同时在树木的栽植方面也存在缺陷,为了强调美观,大部分居民小区所栽植的树木的叶子都比较稀疏,这种树木既起不到遮阳的效用,又无法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

3.我国建筑业使用的建筑材料不科学。当前,我国建筑业所选用的建筑材料大多达不到环保规定,并且在实际使用时也无法达到最佳效果。当下,水泥被大量地应用到房屋建设中,这不但会造成粉尘污染,还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同时我国建筑业对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重视不够,煤炭和石油依然是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这不但会造成环境污染,还会产生浪费能源的现象。

三、在低碳经济背景下房地产经济的发展

打造绿色建筑,发展低碳经济是地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作为发展低碳经济的支柱产业,房地产行业在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不但能够有效地减少能源消耗,还能够增强房地产企业保护环境的责任心,并为其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对于广大消费群体而言,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提高,对低碳房屋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购房的主流趋势。

1.住宅产业化发展。随着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住宅实现产业化是房地产业未来发展的大势所趋,住宅形成产业化既能提高建筑质量,又能节能降耗。因此,通过工业化生产的方式建造住宅,一方面有利于消费者与房地产企业的相互沟通,企业可轻而易举地掌握消费者的需求,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整合;另一方面可大大降低能耗,为社会节约效益,使消费者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

2.提高开发水准,合理规划户型布局。粗放式管理是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主要管理模式,开发商为了加速资金周转率,往往以毛坯房的形式出售给消费者,从房屋装修角度看,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因此在全世界都在倡导低碳环保的环境下,房地产行业应该以建设低碳、节能、环保的房屋为发展目标[2]。为了房地产企业能够长远发展,房地产商应树立全局意识,大力开发结构科学合理的房屋,要紧跟时代步伐,满足消费者日新月异的购房需求。

3.推进环保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目前,我国低碳房地产尚处于起步阶段,一些技术尚未成熟,许多问题需要在发展中探索研究,保温问题和水资源问题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在目前的房地产行业中,绝大部分开发商都会采取安装大面积玻璃的方法来增加房屋的采光度,如果用低辐射玻璃取代普通玻璃,不光能提高房屋的采光度,而且最大的益处就是具有较强的隔热保温功能,可降低空调的利用率,从而做到节能、环保和低碳。在可再生能源利用上,我国应用的最多的就是太阳能,主要是应用在照明,和为住户提供热水,这些新型能源的应用为国家节约不少能源,也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3]。

4.立足实际,长远发展。我国还处在发展的阶段,我国还有很多人民群众没有达到基本的住房要求,所以,我们应该首先满足人民群众基本住房要求,尽量做到低碳发展,多开发小户型的房屋,在房屋建设和后期使用过程中大力推广节能、节水设备,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节能观念和习惯。房地产开发企业应该主动探索行业低碳发展模式,积累发展经验,进而带领全行业在低碳发展上取得突破。

四、结语

在低碳经济时代,房地产业发展的趋势是降低能源的消耗,减少排放量,这也是我国房地产业发展的趋势。房地产企业作为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面临的问题很多,需要做的事情也很多,我们希望企业坚持先进的理念,坚持超前的意识,积极探索研究,带头使用绿色环保的材料,造福于社会,造福于未来。

参考文献:

[1]董哲.房地产业如何应对低碳模式[J].城市开发,2010(02):89-92.

碳中和未来趋势范文第3篇

【关键词】低碳 贸易 发展 建议

一、发展低碳贸易的客观性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而低碳贸易,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贸易增长模式。发展低碳贸易不仅是世界潮流国家的现实需求,更对于我国的各项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一)国际贸易发展趋势

低碳经济逐渐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之后流行起来,从而渗透到人们的方方面面,乃至人们的生存理念。基于此,使得各个国家都重视低碳经济的发展,贸易作为经济的组成部分,自认要考虑在内。因此,国际贸易格局有了新的改变。首先,在原有的劳动力、资本、技术、自然资源等要素之外,又多出了一个碳要素,各国在参与国际分工过程中所拥有的比较优势会发生转化。发达国家在新能源技术上占有领先地位,希望通过发展低碳经济占据未来国际市场竞争制高点,而尚未完成工业化进程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由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粗加工比重大,耗能多,污染大,要在短时间内一下子大幅度削减碳排放量,无异于令其退出国际分工。其次,各国对碳关税的理解也不尽相同。许多国家特别是近些年来已然丧失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发达国家,以限制碳排放为名征收碳关税则有可能成为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一个好借口。美国众议院在2009年6月26日通过的《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就包含了有关碳关税的条款。随后,法国也提出,从2010年开始对在环保立法方面不及欧盟严格国家的进口产品,将征收碳关税。这些贸易标准往往都是发达国家率先制定,对发展中国家十分不利。再次,随着未来碳排放权交易的日益扩大,碳排放权有可能像劳动力、资本、技术、自然资源等其他要素一样跨国流动,甚至还会更加自由地流动,很可能替代一部分货物贸易。总体而言,国际贸易发展将呈现出一系列新趋势。一方面,国际贸易规模扩张将会受到抑制,国际贸易应当发挥低碳的而非高碳的世界经济增长发动机的作用。另一方面,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将趋于下降,而低耗能、低污染产品比重将趋于上升。在如此的国际贸易格局中,哪个国家能够率先引领世界低碳经济革命,就能在未来的国际贸易格局中处于主导地位。因此,发展低碳贸易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就突显了出来。

(二)国内严峻的现实

我国在经济发展受到世界瞩目同时,在环境方面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这些源于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必须大力发展经济,只能将环境放在稍后的位置。这表现在:第一,我国大力着手发展城市建设、工业建设,带动了能源需求不断增加,碳排放量也随之增加;再加上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政府致力于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全面摆脱贫困、温饱的现状,真正迈进小康水平的同时,能源消费也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而持续增长。

第二,由于我国能源资源的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相对于天然气和石油来说,煤炭在我国的储量占具优势,这就决定了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结构。再加之我国国民经济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像电力、化工、水泥、钢铁等行业的迅速发展带动着以煤炭为主的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因此,解决环境污染,开发新型环保的新能源,实现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刻不容缓。第三,我国产业结构非常不合理,比重偏高的是重化工业,而服务业和能耗较低的第三产业比重偏低,发展比较落后,因此决定了工业是我国的经济主体,能源的消费也主要是工业。根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从2005~2010年能源消费水平呈上升趋势,全国百分之八十的省市自治区都未完成年度单位GDP能耗下降百分之二十的目标。第四,目前为止我国整体科技水平还比较落后,技术研发的能力还不够高,中国经济由/高碳0向/低碳0的转变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只有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很好地发展低碳经济。例如收集储存二氧化碳、分解氧化亚氮、回收利用甲烷等技术。由于科技水平、技术研发能力的制约,我国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不得不投入高成本向发达国家引进技术,这样对我们还不算发达的中国负担沉重。

二、发展低碳贸易的重要性

发展低碳贸易不仅有来自世界的潮流、压力,国家现实的环境恶化,更是因为低碳贸易对于经济的发展有重要贡献,不会因为讲求低碳环保,经济发展的脚步就停顿下来。我们有发展低碳贸易的潜在优势,比如减排空间大。中国目前的能耗强度和能源效率明显偏低,通过结构调整、技术革新和改善管理等途径,实现节能减排的余地较大。此外,减排成本低。从国际上看,框架公约规定每吨减排成本超过 30 美元,中国的成本大体在 15 美元。中国能源需求增长、符合减排条件的项目多、规模经济效应明显的特点,也有利于开展国际碳排放交易,吸引国际资金进入减排项目。

碳中和未来趋势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低碳经济;低碳餐饮;内蒙古;发展

[中图分类号] F71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07- 0043- 02

1 前 言

随着全球气候逐渐变暖,“低碳经济” 概念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和重视,亦将成为人类社会一个长期的发展战略。2003 年,英国政府提出低碳经济概念;美国参议院于2007 年7月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同年日本政府倡导建立低碳社会,希望依靠社会整体的创新来推动温室气体的减排,实现富裕的可持续发展社会;同年9 月,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上,提出了发展低碳经济的理念。2010 年5月在中国上海举办的世博会展示了低碳科技应用新成果。

“低碳餐饮”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其付诸实施的重要环节。餐饮业作为大众消费场所,每天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同时会排放不少的大气污染物,并不断产生大量餐厨垃圾,成为高碳排放源。因此,根据国家发展新战略,餐饮业不仅要文明服务、满足消费,提供安全健康、营养美味的特色菜点;而且还要积极发展“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低碳餐饮,这必将成为餐饮业发展的未来新趋势[1]。上海世博会的展示已经说明:餐饮业的低碳经济大有可为,我们应该尽快行动起来,为发展低碳餐饮,倡导生态节能环保的健康生活方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而做出积极贡献。所以,对于内蒙古餐饮业来说,节能减排不仅能凸显企业的社会责任,为企业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而且更能降低经营成本,大幅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因此,积极发展“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低碳餐饮,无论对于行业的现在还是将来,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 低碳经济与低碳餐饮的概念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2]。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在发展“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人们相继提出了“低碳生活”、“低碳城市”、“低碳技术”以及“低碳餐饮”等一系列新概念。

低碳餐饮积极探索“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发展思路,开拓低污染、低能耗、高收益的低碳餐饮发展模式,依靠科技创新的力量,积极应用新技术、新设备等,使传统的餐饮行业更加符合绿色环保要求,成功走上可持续健康发展之路。低碳餐饮是餐饮业未来发展的新趋势。低碳餐饮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实践的重要环节。在当前我国大力提倡发展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探寻餐饮业在采购、生产、销售、服务甚至废物处理等环节如何践行低碳发展理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 内蒙古餐饮业现状

随着内蒙古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业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结合内蒙古特有的民族地域风情形成的内蒙古特色餐饮,丰富了消费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经营模式实现多元化,环境布局更加人性化,文化品位得到进一步提升,在内蒙古餐饮市场大放光彩。

内蒙古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餐饮业与餐饮文化,内蒙古作为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居多数,包括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回、满等50多个民族组成的少数民族自治区,由于自然环境和生活方式的不同,逐渐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饮食文化。独特的地理环境、物产、气候为内蒙古特色餐饮业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食物来源;受经济社会、、风俗习惯及自然、社会、历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内蒙古形成了独特的餐饮文化。内蒙古各地的餐饮既有地方特色又表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从地域的角度划分,可以把内蒙古特色餐饮大体上分为以东部四盟市为代表的东北风味饮食文化、以中西部河套地区及黄河流域为代表的西部饮食文化、以蒙古族餐饮为代表的蒙餐、以呼和浩特旧城为代表的伊斯兰风味的面点和菜肴等[3]。这种多元化背景下形成的餐饮业,在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下,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内蒙古餐饮业的发展拉动了内需,促进了就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作用显著,然而也暴露出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与全球低碳餐饮的发展趋势严重不符,餐饮业的低碳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4 影响内蒙古低碳餐饮发展的因素

4.1 地区性、气候性

由于内蒙古属典型的中温带季风气候,具有降水量少而不匀、寒暑变化剧烈的显著特点。一年四季分明,冬季漫长而寒冷,气温变化剧烈,冷暖悬殊甚大。在饮食上偏重于食用一些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比如牛肉、羊肉、奶类等,在加工时以长时间加热的烹调方法为主,所以在天然气、煤气、水、电等能源的损耗方面也相应增加。这必将增加碳排放量,与当前提倡的发展低碳经济的主题相矛盾。

4.2 饮食文化

内蒙古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的地方,饮食文化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烹饪材料多以肉食为主, 制作讲究浓、重、鲜, 多采取烤、煮、烩、焖等长时间加热的烹饪方法,这与当前倡导的低碳经济理念相违背。

4.3 传统的加工方式造成的非低碳现象

传统的加工方式所造成的非低碳现象表现在很多方面,如:因没有净菜供应而造成厨房的用水过多; 烹调菜肴时食用油使用过多;为加工一道特殊菜、特色菜投入过多,造成燃料、水、电等资源浪费。

5 内蒙古低碳餐饮发展的措施及建议

5.1 广泛宣传发展低碳餐饮的重要意义

首先要认识低碳餐饮的意义。低碳餐饮决不是口头上的宣传,要让它成为人们生活的一种态度,一种积极响应,人人参与并形成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倡导绿色低碳餐饮新风尚,需要社会和市民同步,需要政府宣传、餐馆参与、市民认同才能发挥效果。政府应加大这方面的宣传工作,使市民知道什么是绿色低碳餐饮,好处是什么。搞一些活动或比赛,使绿色低碳餐饮深入到基层,人人以低碳餐饮习惯为荣。

5.2 制定行业规范[2]

餐饮企业制定严格的行业规范,在采购绿色食品及原料时,要严格控制质量关。第一,要摒弃刁精尖的用料陋习,尽可能地减少浪费,使原料物尽其用;第二,对餐饮废弃垃圾处理应分类存放,及时清运, 最大限度地减少对饭店及城市环境的污染;第三,冷冻、冷藏、厨具、消毒等设备采购要符合有关规定,注重节能、环保以符合低碳经济模式要求。

5.3 积极推广使用节能减排新技术和新设备[4]

追求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低碳经济是十分适合餐饮企业的一种新型经济增长方式。据统计,目前餐饮企业水电燃气费用占企业营业收入的2%~5%,如果能耗下降10%~20%,那么在极大提高餐饮企业盈利水平的同时,也可以为国家的节能减排做出贡献。

在当前人力成本、原料成本、能源价格不断上涨、不可逆转的形势下,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开源节流势在必行,发展低碳餐饮是大势所趋,抓住这一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对于餐饮产业而言至关重要。

5.4 拒绝或逐步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用具

一次性餐具不易分解,污染环境,而且对人体有害,同时还会消耗大量木材资源。拒绝或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用具可减少能耗和环境污染。

5.5 杜绝购买、储存、制作、出售野生动物及其制品

野生动物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野生动物,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关系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如果餐饮企业都能自觉地拒绝烹制出售野生动物,那就可以起到保护野生动物、从而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

5.6 减少浪费,引导顾客理性消费、适度消费

客人合理点菜,适量点菜,不仅是给自己的荷包“减负”,还可同时降低酒店的垃圾处理费用,并且减轻环卫部门的压力,可谓一举三得。最关键的是,希望能通过提倡“绿色餐饮”,促进陈旧消费观念的转变。

5.7 倡导低碳烹饪方法

煎、炸、炒、烤会产生许多油烟以及各种致癌物质,不仅污染空气、破坏环境,而且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特别是在家中,有害物质无法扩散,无形中提高了癌症等疾病发生的概率,是极不可取的烹饪方法,更不符合“低碳”要求。烹饪时应多采用煮、煲、烫、清蒸、凉拌、白灼等简单加工方式。一方面减少污染物和废气的排放,对空气和环境有益,另一方面也是保证人体健康的“低碳”烹饪方式[5] 。

5.8 加强中央厨房建设,提高餐饮原料利用率

建设中央厨房,减少单店厨房用工数量,大幅降低厨房人力资源费用。同时,还能减少单店厨房的设备投入,增加门店的环保指数,减少了餐厨垃圾和油烟扰民,便于利用先进的环保处理工艺集中处理废料与废弃油脂,降低能源消耗。同时还可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5.9 提倡文化消费,减少饮食浪费

文化消费意识淡薄是目前我国各地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内蒙古地区也不例外,由于公民文化消费意识淡薄,往往容易把注意力放在吃喝玩乐上,这是造成非餐饮低碳的重要原因之一。建议文化部门和媒体大力宣传文化消费, 把公民的消费意识逐步从吃喝玩乐转移到物质消费与文化消费并行的轨道上来, 努力将公民的消费注意力从过分重视餐饮消费转移到文化消费上来。

6 展 望

在当前大力提倡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下,餐饮业未来发展的新趋势,就是低碳餐饮,我们必须积极探索发展“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低碳餐饮经济,依靠科技创新的力量,积极应用新技术、新设备等,让内蒙古传统的餐饮行业更加符合绿色环保要求,努力开拓低污染、低能耗、高效益的餐饮业可持续发展新模式。同时,发展低碳餐饮对于改善人们的饮食结构,提高绿色健康、营养均衡的饮食意识有促进作用。因此,积极发展“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低碳餐饮,无论对于行业的现在还是将来,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1]苏志平.我国餐饮业低碳经济发展思路的探讨[C]//第四届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2010.

[2]唐秀丽,辜应康.低碳经济:我国绿色餐饮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江苏商论,2011(2).

[3]张丽珉.发展内蒙古特色餐饮业对策研究[J].内蒙古统计,2011(6).

碳中和未来趋势范文第5篇

关键词:低碳物流 融资管理

随着全球经济变暖和生态环境的恶化,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低碳化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各国政府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转型方向。作为能源消耗大户,物流业在运营过程中往往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因而目前,国内外企业和政府均十分重视对物流的低碳化改造,并将低碳化发展模式作为物流业发展的重点,通过各种研发投入和政策安排来鼓励和促进物流企业的低碳化升级。

同样地,在我国,物流业作为十大新兴产业之一,在未来低碳化经济发展模式的要求下,其低碳化改造将是该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在物流业的低碳化升级进程中,如何在财务管理、尤其是融资管理领域给物流企业以支持是我国低碳化物流变革必须研究的重要问题。

我国传统物流发展现状及低碳化改造进程

低碳物流的本质和传统物流一样,是通过有组织的物资流动、仓储、控制、分配来实现将其客户端的物资和服务经由自身的网络和节点传送到目标市场和物资接收方从而从中获取服务增值的一种现代流转商业模式。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仅2010年我国全社会物流总额达125400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5%,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为7100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了16.7%,占该年度GDP比率达17.8%,显示出我国物流行业发展的稳健性和物流总效率的持续提高(见表1)。

在政策方面,随着2009年国务院为了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而实施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并颁布《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009-2011年)》以来,我国物流业一直受到国家政策的关注和支持。

就目前物流业的低碳化改造进程来看,虽然我国物流企业的运营绩效、操作水平、技术创新、盈利能力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在低碳化升级方面我国的物流企业普遍处在一个非常初始的状态,大多数物流企业并未进行低碳化的任何规划和改进,甚至连低碳化升级意识都比较薄弱。面对未来国民经济低碳化转型的需求,改进自身管理模式,实现低碳式的物流和物流管理从而减少碳气体排放是我国物流业未来必然得实施的改革。

2009年以来,我国物流业相关监管部门和企业组织加大了物流行业节能减排的力度,其中交通运输部为了改善公路水路交通运输物流业的节能状况,全力推进了建立“节能减排统计监测考核体系”,转变交通运输方式等一系列减排政策。

同时,交通运输部还进行了一系列节能减排专项工作,例如交通运输部通过要求加快以长江黄金水道为重点的内河航运建设和推进长江干线船型标准化的政策安排,充分发挥内河航运能耗低、污染小、占地少、运能大的比较优势,降低水路运输领域的碳排放量。2009年3月,交通运输部水运局、科技司召开了“港口节能减排联合攻关科技项目工作会议”,研究确定了集装箱码头装卸工艺系统优化、节能技术、电能的合理利用等7个研究方向的20个联合攻关项目,为物流企业的低碳化改造提供了借鉴技术。

我国民航物流业也正通过实际行动,积极落实《民航业节能减排规划》,全年共缩短航班飞行距离1580万公里,节约燃油8.8万吨,节省燃油成本4.4亿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7.5万吨。此外,我国铁路交通运输行业的低碳化改造已经有了初步的进展,单位运输工作量综合能耗、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同比分别下降了4.8%、2.0%和5.2%。

通过以上分析,我国低碳物流的升级依然停留在政府为引导者和先驱者,并且政府为主导而非自主自愿地进行升级过程相关操作,物流行业企业对于低碳化改革的重视程度明显落后于国家的要求与未来发展的需要。

低碳约束下物流融资管理创新途径设计

物流企业的低碳化改造是未来物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而虽然目前我国物流企业对于低碳化改造的接受和重视程度依然处在较为初级的阶段,但是在未来物流企业的长期规划中,对低碳约束下的物流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从而满足外部低碳约束要求是物流业长期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目前我国大量物流企业由于可抵押固定资产较少,企业规模不大,信用等级不高往往存在一定的融资难问题。而在未来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借助我国低碳化经济发展诉求引致的监管部门对低碳式、环保型企业的鼓励和支持,利用国家相关的低碳化发展鼓励支持政策,以自身的低碳化升级为资本为自身的融资活动提供支撑将会是物流企业在低碳式发展过程中可以考虑的融资管理创新模式。通过借助低碳化改造活动的声誉提升作用,利用低碳化的改造活动将传统高碳式的物流企业升级为低碳型物流企业,进而获取更多的融资资金和信用级别以支撑自身的扩张和发展是我国物流企业破解融资难题的一个有效的可行途径。

低碳约束下物流融资管理特点分析

相关期刊更多

中国煤炭地质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州煤炭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中国煤炭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