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骨折后康复治疗方案

骨折后康复治疗方案

骨折后康复治疗方案

骨折后康复治疗方案范文第1篇

[摘要] 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对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术后治疗依从性、肩关节功能恢复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3年4月浙江省上虞市人民医院骨科住院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患者72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康复护理组,每组各36例。两组患者均行肱骨外科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常规护理组予以围术期常规护理,康复护理组予以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两组患者术后随访12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患侧肩关节功能和护理满意度情况。 结果 随访12周后,康复护理组的治疗总依从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72.22%)(χ2=4.60,P < 0.05);康复护理组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4.44%,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77.78%)(χ2=4.18,P < 0.05);且康复护理组患者的服务态度、技术水平、健康宣教、关爱患者、心理支持等五项的护理满意度(97.22%、94.44%、97.22%、94.44%、91.67%)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75.00%、77.78%、72.22%、75.00%、69.44%)(P < 0.05或P < 0.01)。 结论 康复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肱骨外科颈骨折术后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手术的疗效,能最大程度上减轻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障碍,并能提高术后护理满意度,建立更紧密的护患关系。

[关键词] 肱骨外科颈骨折;康复护理;治疗依从性;肩关节功能;护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3(b)-0132-04

Influence of recovery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reatment compliance, postoperative shoulder joint recovery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fracture of humeral surgical neck

YU Xueli DU Miaojuan

Department of Surgical, Shangyu People′s Hospital, Zhejiang Province, Shangyu 3123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influence of recovery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reatment compliance, postoperative shoulder joint recovery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fracture of humeral surgical neck. Methods 72 cases of patients with fracture of humeral surgical neck, who were treated with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ORIF) in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of Shangyu People′s Hospital in Zhejiang Province, during the period from January 2009 to April 2013, were divided into routine nursing group (n=36) and recovery nursing group (n=36) at random. The patients in two groups were treated with ORIF of fracture of humeral neck. The patients in routine nursing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nursing in perioperative period, while the patients in recovery nursing group were given early recovery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patients in two groups were followed up for 12 weeks after the operation, treatment compliance, affected shoulder joint function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in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Results After 12 weeks′following-up, the total compliance efficiency of patients in recovery nursing group after the operation was 91.67%, which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in routine nursing group (72.22%) (χ2=4.60, P < 0.05); the recovery good and excellent rate of shoulder joint function of patients in recovery nursing group after the operation was 94.44%, which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in routine nursing group (77.78%) (χ2=4.18, P < 0.05). Further,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service attitude, technical level, health education, patients caring and mental support in recovery nursing group (97.22%, 94.44%, 97.22%, 94.44%, 91.67%),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in routine nursing group (75.00%, 77.78%, 72.22%, 75.00%, 69.44%) (P < 0.05 or P < 0.01). Conclusion Recovery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improve obviously treatment compliance of humeral surgical neck, is favorable for the recovery of shoulder joint function of fracture and improv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operation, which can reduce the recovery barrier of shoulder joint of patients, enhance the postoperative nursing satisfaction and build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nurses and patients.

[Key words] Fracture of humeral neck; Recovery nursing; Treatment compliance ; Shoulder joint function; Nursing satisfaction

肱骨外科颈骨折是临床较常见的骨折类型,以中老年患者多见,多为闭合性骨折[1]。由于肱骨外科颈为松、密质骨相邻部位,此类骨折靠近肩关节,术后常因疼痛、制动等原因,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降低患者治疗依从性和肩关节锻炼的积极性,引起肩关节纤维变性、僵硬,导致肩关节功能恢复障碍[2-3]。分析其原因除了与手术引起导致创伤及瘢痕挛缩有关外,术后缺乏系统性的康复护理干预训练也是主要原因[4]。近年来研究发现康复护理应用于肱骨外科颈骨折术后护理中取得了较满意疗效,也决定着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的优劣[5-6]。本研究观察了康复护理干预对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术后治疗依从性、肩关节功能恢复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3年4月浙江省上虞市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骨科住院治疗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患者72例。所有患者均有手术治疗的指征,且均为新鲜骨折。采用随机数字表将72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康复护理组,每组均36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致伤原因、骨折类型等方面基本相似,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方案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纳入研究前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肱骨外科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常规护理组予以围术期常规护理,康复护理组予以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包括:①术前心理干预:与患者沟通建立良好护患关系,赢得患者的信任,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予以支持、解释、疏导等针对性心理护理措施,消除其焦虑和恐惧等心理,鼓励患者树立对疾病治疗的信心,保持乐观健康的心理情绪;同时积极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讲解肱骨外科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的必要性和优点,治疗及护理的重要性以及术后康复计划的要点,增强患者主动功能锻炼的积极性。②术后康复锻炼干预:术后1~2周嘱患者可进行肩关节的制动,可进行简单的握拳、屈肘等主动活动,以促进上肢的血液循环,消除手部水肿;术后3~5周嘱患者可进行肩关节的前屈、后伸等运动,但禁止行外展、内收功能锻炼,锻炼时动作宜循序渐进,角度逐渐增大;术后6~10周嘱患者可进行肩关节全面练习活动,配合适当的爬墙和环形运动促进肩关节的活动正常化;术后11~12周,当患者上肢肌力达到>3级可进行肩关节的抗阻力运动,可用哑铃、沙袋等练习患者肩部的抗阻运动以及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训练,如用患肢拧干毛巾、洗脸、刷牙、梳头等动作。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观察12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患侧肩关节功能和护理满意度情况。

1.3 观察指标

1.3.1 治疗依从性评估[7] 根据患者依从性程度分为完全依从、不完全依从和完全不依从三类。完全依从:治疗中严格按照医遵执行治疗方案进行规范治疗的患者;不完全依从:治疗中基本按照医嘱执行治疗方案,偶有不进行规范治疗的患者;完全不依从:治疗中常不按照医嘱执行治疗方案或中断治疗患者。完全依从和不完全依从合计为总依从。

1.3.2 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8] 采用欧美肩关节评分系统Constant-Murley(C-M)进行评价。满分为100分,其中疼痛评分15分,日常活动能力评分20分,肩关节活动范围评分40分,三角肌肌力评分25分。优:评分85~100分,良:评分70~84分,一般:评分55~69分,差:评分0~54分。

1.3.3 护理满意度评估[9] 包括服务态度、技术水平、健康宣教、关爱患者和心理支持等五项内容,并计算各分项的满意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结果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治疗依从性的比较

随访12周后,康复护理组治疗总依从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72.22%(χ2 =4.60,P <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治疗依从性的比较(例)

注:与常规护理组比较,*P < 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的比较

随访12周后,康复护理组患者术后的肩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4.44%,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的77.78%(χ2=4.18,P < 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的比较(例)

注:与常规护理组比较,P < 0.05

2.3 两组患者术后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随访12周后,康复护理组患者的服务态度、技术水平、健康宣教、关爱患者、心理支持等五项的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 < 0.05或P < 0.01)。见表4。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口的老龄化、交通事故、高空作业等因素增多,肱骨外科颈骨折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大部分肱骨外科颈骨折采用保守治疗可取得不错的疗效,功能恢复满意[10-11]。少部分患者肱骨外科颈骨折采用手术治疗,但部分患者术后由于疼痛、长期制动以及患者承受疾病的折磨、精神和经济负担和日常活动能力的下降等因素的影响,往往产生极为复杂的心理活动,部分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不良情绪,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导致患者肩关节锻炼的积极性下降,引起肩关节周围肌肉的进行性萎缩,不利于关节功能康复出现肩关节功能恢复不良,术后出现切口感染、创伤性关节炎、肩周炎和骨折畸形或不愈合、肩关节功能丧失等并发症,从而加重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影响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及生活质量[12-13]。因此,对肱骨外科颈骨折手术治疗的患者如何尽快促进其早日康复,提高患者术后功能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14]。

近十年来有关护理干预对肱骨外科颈骨折手术治疗患者治疗依从性、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和护理满意度改善作用进行了不少的研究探讨[15-16]。李惠玲[5]研究发现护理干预能促进肱骨外科颈骨折术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有利于提高术后疗效,提高患者对治疗及护理的满意度。吴鸿燕[17]研究发现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后患者治疗期间的遵医行为,提高患者肩关节锻炼的积极性,促进患者肩关节功能的恢复,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术后住院时间,提高治疗的满意度,有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本研究结果发现随访12周后,康复护理组患者术后治疗依从性及肩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提示康复护理干预可提高肱骨外科颈骨折术后治疗依从性,有利于促进患者肩关节功能的恢复,提高手术的疗效,能最大程度上减轻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障碍。同时研究还发现随访12周后,康复护理组患者的服务态度、技术水平、健康宣教、关爱患者、心理支持等五项的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提示康复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肱骨外科颈骨折提高术后护理满意度,建立更紧密的护患关系。

总之,康复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肱骨外科颈骨折术后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手术的疗效,能最大程度上减轻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障碍,并能提高术后护理满意度,建立更紧密的护患关系,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占国.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治疗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7):197-198.

[2] Gierer P, Simon C, Grad IG, et al. Complex proximalhumerus fracturesm anagement with a humeral head prosthesis Clinical and radiological results of a prospective study[J]. Orth opade,2006,35(8):834-840.

[3] 张季恺,宋成,李伟阳.老年骨质疏松性肤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方法[J].中国实用医药,2009,4(17):68-69.

[4] 张敏.肱骨外科颈骨折手术后的临床护理策略分析[J].中外医疗,2008,27(10):60-61.

[5] 李惠玲.护理干预对肱骨外科颈骨折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J].广西医学,2013,35(3):370-372.

[6] 庄妹,王雪华.肱骨外科颈骨折术后肩关节功能康复护理进展[J].护理研究,2013,27(5):1153-1155.

[7] 段清萍,朱琳,陈捷,等.从激励理论谈骨折患者的康复锻炼依从性[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36):142-143.

[8] 齐万里.两种方法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1,19(7):112-113.

[9] 何秀云.舒适护理对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满意度的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26(7):116-117.

[10] Mihara K, Tsutsui H, Suzuki K, et al. New intrameduaallary nail forthe surgical neck fracture of the proximal hum-erus in elderly patients[J]. Orthop,2008,13(1):56-61.

[11] 谢楚海,史群伟,郭剑鸿,等.35例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临床治疗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3):164-165.

[12] Hasenboehler E, Rikli D, Babst R.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 with minimally invasive plate osteosynthesis in diaphyseal and distal tibial fracture: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32 patients[J]. Injury,2007,38(3):365-367.

[13] 徐威,成锋,董黎强.老年性肱骨近端骨折的外科治疗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9,15(19):2975-2978.

[14] 古波.老年性脓骨外科颈骨折的治疗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4):85-86.

[15] 于泉,崔明宇,李新钢.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手术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9):67-68.

[16] 周璐.肱骨外科颈骨折29例手术后的早期康复护理[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7,10(9):135-136.

骨折后康复治疗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髋臼骨折;3D打印;康复

中图分类号:R445.3;R68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409(2016)05-0027-05

髋臼骨折为高能量损伤所致的关节内骨折,髋臼解剖复杂性使髋臼骨折诊断分型及治疗较为困难,成为创伤骨科医生的一个挑战,也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由于髋臼解剖位置深、形态复杂,复位与固定极为困难,手术过程中易出现螺钉进入关节、骨折块移位等并发症。传统的手术方案设计,术者对骨折线的判断以及重建钢板的植入位置、螺钉的选择没有三维空间的判断,完全依赖于医生的临床经验与技能,手术创伤大、术中出血多、患者康复周期长。因此,完善的术前方案制定与术后康复密切相关,可以决定手术成败。随着数字医学与3D打印技术的发展,2006年我国首先提出了“精准外科”的概念,得到了国内、国际医学界的认可,实现了虚拟到现实的转变,医生可直接根据3D打印模型对骨折线进行分析分型,术前虚拟复位手术方案设计,确定个体化、最优化的手术方案及模拟操作,以确保手术的成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手术时间。我院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使用3D打印技术辅助治疗髋臼骨折,并与传统手术方法术后采用相同康复锻炼计划,对两种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髋臼骨折患者共63例,按照患者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组31例和3D打印数字化技术辅助手术组32例。其中男36例,女27例;左侧髋臼29例,右侧髋臼34例;新鲜骨折38例,陈旧性骨折25例;年龄22~56岁,平均43.2岁;按照AO分型进行分类,A型27例、B型21例、C型1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受伤情况、分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63例患者均获得超过6个月随访。

1.2手术方法

1.2.1术前准备 术前对所有患者髋关节疼痛(VAS评分)和Harris评分进行记录评估。所有患者均采取全身麻醉,由同一组医生进行手术。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髂腹股沟入路、K-L入路及联合入路的精准修改及相互配合。

1.2.2 3D打印组 将64排螺旋CT薄层扫描数据以DICOM格式导入到医学3D图像辑处理Mimics14.0软件中,对髋臼骨折进行三维重建,根据三维重建图像观察骨折块的相对空间位置确认分型,并虚拟手术复位。利用复位骨折模型,以骨折的AO治疗原则为准,选择合适手术入路,在复位骨折模型上划线确定预设钢板位置及每个钉孔位置。利用创建圆柱体功能创建直径为2.5 mm圆柱体进行虚拟钉道模拟,按照实际术中情况调整每颗虚拟螺钉方向及长度并测量每颗螺钉长度。同时,运用“创建曲线”(Create Spline)在模型上布置一条红色曲线即最佳钢板植入位置,三维切割(Cut)预设钢板位置骨折模型,切割模块大小等于现实重建钢板的长度和宽度,得到预设钢板位置骨面模型,文件以STL格式导入3D打印软件markware中调整打印方位,3D打印出实物模块。根据3D打印模型进行术前重建钢板的折弯,选择合适孔数的钢板,先折弯大的弧度,再折弯小弧度,争取一次到位,避免反复折弯,折弯标准为离骨面平均距离

1.2.3传统手术组 术者术前根据患者X线片及CT扫描结果对骨折分型进行判断,根据骨折分型及自己的经验进行术前手术方案设计并进行手术。

1.2.4术后康复计划 术后伤口放置引流管,持续引流24~48 h。效过后检查患侧下肢的感觉、运动、血运情况。术后复查X线片及64排三维重建CT。针对不同的骨折类型和复位效果,根据术后X线片或CT检查判断骨折愈合情况,进行康复锻炼,以获得髋关节更好功能。出院后对两组病例进行随访。康复治疗步骤:第一阶段(术后2周内):目的:促进患肢血液循环,消除肿胀;方法:患侧髋关节置于屈曲30°、外展15°,术后首日行臀大肌、髋外展肌、股四头肌、胭绳肌等长收缩及踝关节屈伸活动,100~150次/d,分3组完成,早、中、晚各训练1组,每组于1 h内完成。去引流管后,CPM机治疗,自30°开始,2次/d,50~60 min/次,隔日关节活动度增加5°。鼓励髋关节适度后伸及外展运动(≤30°),3~4次/d,30 min/次。髋、膝关节主动屈伸运动,避免过度内收、内旋活动,循序渐进,配合借力运动及理疗。第二阶段(术后2周至骨折临床愈合):目的:逐步恢复患肢功能;方法:健肢与躯干维持正常活动范围,主动髋关节后伸、外展、下肢屈伸、股四头肌锻炼和床边站立,做床上保健操。术后5~6周扩大活动范围及力量。术后8~12周依骨折愈合情况,行扶拐不负重及适度负重行走练习。配合理疗及按摩等治疗。第三阶段(骨折临床愈合期):目的:逐步恢复日常活动能力及工作能力;方法:加强患肢关节主动活动和负重练习,最大限度恢复关节活动范围及肌力,通过主动运动、助力及被动运动恢复髋、膝关节的活动范围,以不引起明显疼痛为度,循序渐进,每日练习数次。逐步增加肌肉的工作量,引起肌肉适度疲劳,配合理疗及按摩等治疗。

1.3临床随访及疗效评价标准

患者出院后3个月内每周随访1次,3~6个月每1个月随访1次,6个月至1年后每3个月随访1次,1年以后每6个月随访1次。随访内容:患者一般情况,包括术后有无神经血管损伤、切口愈合情况、髋关节活动度和肌力恢复情况。采用VSA评分、Harris评分对患髋恢复情况进行评价。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

2结果

两组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等严重并发症发生。63例患者术后均获得6~12个月随访,平均9.7个月。在术后2周和3个月两组髋关节VAS、Harris评分3D打印手术组优于传统手术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3讨论

髓关节是人体重要的活动关节和负重关节,髋臼解剖结构复杂、位置较深。Judet等将髋臼临近结构划分为前柱、后柱,前柱(即髂耻柱)由髂嵴前上方斜向前内下方,经耻骨支止于耻骨联合,由髂嵴、髂棘、髋臼前半部和耻骨组成。后柱(即髂坐柱1由坐骨大切迹经髋臼中心至坐骨结节,包括坐骨、坐骨棘、髋臼后半和形成坐骨切迹的密质骨组成。髋臼后壁和髂骨下部是髋臼主要负重区。髋臼骨折的治疗目的是通过恢复解剖结构、加强内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等积极治疗来恢复髋关节功能。随着内固定技术更新,手术治疗髋臼后壁骨折已是大多数创伤骨科医生的共识,而个性化、最优化的术前设计是临床手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3D打印技术又称“快速成型技术”,是一种与传统“减材制造”技术相反、在三维数字模型的基础上采用逐层制造方式将材料堆积起来的新型“增材制造”技术。1986年,Chuck Hull发明了光固化立w印刷技术(SLA),并产生第一台3D打印机。

本研究32例患者采用数字化结合3D打印技术设计个性化的髋臼后壁修复方案,术中解剖复位,固定牢靠,无并发症,效果理想。此方案和传统方法相比,具有以下优势:①术前可按1:1比例3D打印出骨盆模型,有助于骨科医生了解局部解剖与骨折情况,还能进行现实手术模拟。这有助于手术医生术前熟悉手术操作,发现术中潜在风险并提前预防,使手术更加精准、安全。提高了手术效率,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出血。②在医学教育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对年轻医生而言,3D打印技术可以弥补解剖标本缺乏的空白,帮助医生更好地理解解剖结构。年轻医生通过3D打印模型得到了反复训练手术机会,快速提高青年医生的手术技能。③3D打印技术辅助传统医疗技术,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治疗模式变成术前预演、术中实践、术后复查治疗模式,降低治疗盲目性,保证了治疗效果,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创伤程度。④通过3D打印实物模型可以更好地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解释和交流病情。三维模型可以很好地显示复杂病变的解剖形态,提高疾病诊断率,同时使医生对病情有更直观、清楚的了解,并且在临床上还可用于与患者沟通谈话,使患者及其家属更易于理解病情、手术方式、并发症,有利于减少医疗纠纷。

骨折后康复治疗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掌指(足跖)骨骨折;微型钢板;克氏针

[中图分类号] R683.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1(a)-0104-03

掌指(足跖)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手足部骨折,由于手足部是人体常用功能部位,因此如何做好骨折复位、加速手足功能恢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1]。掌指(足跖)骨骨折除了管状骨折所具有的特点外,同时还具有骨体短小、参与关节多、组织结构复杂、功能要求高的特点,牢固的内固定方案才能促进骨折愈合,改善术后功能的恢复[2-3]。笔者近年来应用微型钢板和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指(足跖)骨骨折,对疗效进行统计、对比。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9月来我院就诊的100例掌指(足跖)骨骨折患者,入院后根据患者的住院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男性42例,女性8例,年龄19~66岁,平均(43.2±11.9)岁,重物砸伤28例,挤压伤15例,绞伤5例,刀砍伤2例,开放性骨折22例,闭合性骨折28例;对照组:男性44例,女性6例,年龄18~66岁,平均(43.0±11.7)岁,重物砸伤24例,挤压伤21例,绞伤4例,刀砍伤1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骨折类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1.2.1 微型钢板内固定 观察组采用微型钢板内固定方案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将患肢外展,行臂丛麻醉或硬膜外麻醉,气囊止血。闭合性骨折患者在手背或足背作弧形切口,钝性分离伸肌腱旁筋膜,适当剥离骨膜但注意不要伤及腱鞘及侧副韧带,清除周围血肿;开放性骨折患者可根据创伤情况适当延长或另作切口,充分暴露骨折处,清理断端间的血凝块和软组织,复位后放置微型钢板,选用直钢板或L型钢板,一般放在骨折部位的背内侧和背外侧。肌腱损伤一期修复。

1.2.2 克氏针内固定 对照组采用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患者取仰卧位,麻醉及止血方案同观察组。切开并暴露骨折部位后将骨折部位用克氏针贯穿并固定,选用1.0~1.2 mm克氏针放入骨钻,从远端经髓腔向近端穿入,注意治疗时应当避开伸肌腱,直视下作适当牵引,纠正骨折断端的侧方移位,调整进针角度,留3.0 mm针尾并弯折固定。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术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随访12个月,观察骨折愈合情况。疗效判定参照FAFS评分标准[4]。优:指(趾)掌关节至指(趾)关节主动屈曲度>220°;良:指(趾)掌关节至指(趾)关节主动屈曲度在180°~220°;差:指(趾)掌关节至指(趾)关节主动屈曲度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愈合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术后出现1例延迟愈合,发生率为2.0%,愈合时间为(5.1±0.9)周,对照组延迟愈合4例,骨折不愈合1例,发生率为10.0%,愈合时间为(8.2±1.3)周,两组的不良愈合发生率及愈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掌指(足跖)骨骨折是常见的手足部骨折,除了肢体管状骨共有特点外,还具有骨体短小、参与关节多、组织结构复杂、功能要求高的特点,给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5]。近年来的研究显示[6-8],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是改善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而以往的非手术治疗和单纯内固定治疗往往需要较长的固定时间,不利于早期进行康复锻炼,而这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9],因此能够解剖复位、固定牢固且不通过关节的内固定方案是确保早期进行康复锻炼的必要保障。

Bryant等[10]的研究中将常用的5种内固定方法治疗掌指(足跖)骨骨折进行比较,在生物力学对比研究中发现,抗弯、抗扭转力及抗压缩测试中骨干侧方的微型钢板强度最高,其次则是交叉克氏针。Resch等[11]的研究中显示微型钢板治疗掌指(足跖)骨骨折的效果优于克氏针及保守治疗。Coughlin等[12]的研究中应用AO型微型钢板治疗掌指(足跖)骨骨折,固定效果好,且术后3 d内即可恢复锻炼,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短,并发症也较少。

总体而言,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指(足跖)骨骨折的优点在于切口相对较小且操作简单,不会对骨折部位的血运造成影响,这也是确保术后创伤部位迅速恢复的重点[13],此外费用低廉、取出简单也是克氏针独有的特点,但克氏针内固定术后容易出现松动滑脱,且难以满足术后早期康复锻炼的需求[14]。从本文研究数据来看,对照组术后出现延迟愈合4例,骨折不愈合1例,说明克氏针固定牢固性一般,且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也仅为72.0%,考虑原因与术后未能早期进行康复锻炼有关。微型钢板具有薄、小、坚固的特点,用于掌指(足跖)骨骨折内固定满足了国际内固定研究会提出的治疗三原则[15],即解剖复位、轻便牢固固定、满足早期功能锻炼。从本次研究数据来看,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达到96.0%,且术后仅有1例出现骨折延迟愈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指(足跖)骨骨折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克氏针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Morgan JP,Gordon DA,Klug MS,et al.Dynamic digital traction for unstable comminuted intra-articalar fracture- dislocation of the proximal interphalangeal joint[J].J Hand Surg Am,1995,20(4):565-573.

[2] Roure P,Ip WY,Lu W,et al.Intramedullary fixation by resorbable rods in a comminuted phalangeal fracture model.A biomechanical study[J].J Hand Surg Br,1999,24(4):476-481.

[3] 唐琪,朱付平.3种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掌指骨骨折的疗效比较[J].南华大学学报,2007,35(6):840- 842.

[4] 黄粹业,陆茂德,马世前,等.AO 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6,28(5):733- 735.

[5] 劳杰,顾玉东,徐建光,等.应用AO 微型不锈钢板内固定治疗手部骨折[J].中华手外科杂志,2002,18(2):66- 68.

[6] Menz HB,Roddy E,Thomas E,et al.Impact of hallux valgus severity on general and foot-specific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J].Arthritis Care Res(Hoboken),2011,63(3):396-404.

[7] Daly PJ,Johnson KA.Treatment of painful subluxation or dislocation at the second and third metatarsophalangeal joints by partial proximal phalanx excision and subtotal webbing[J].Clin Orthop Relat Res,1992,(278):164-170.

[8] Schuh R,Hofstaetter SG,Adams SB Jr,et al.Rehabilitation after hallux valgus surgery:importance of physical therapy to restore weight bearing of the first ray during the stance phase[J].Phys Ther,2009,89(9):934-945.

[9] Glasoe WM,Allen MK,Saltzman CL.First ray dorsal monility in relation to hallux vlagus deformity and first intermetatarsal angle[J].Foot Ankle Int,2001,22(2):98-101.

[10] Bryant A,Tinley P,Singer K.A comparison of radiographic measurements in normal,hallux valgus,and hallux limitus feet[J].J Foot Ankle Surg,2010,39(1):39-43.

[11] Resch S,Ryd L,Stenstrm A,et al.Measuring hallux valgus:a comparison of conventional radiography and clinical parameters with regard to measurement accuracy[J].Foot Ankle Int,1995,16(5):267-270.

[12] Coughlin MJ,Saltzman CL,Nunley JA2nd.Angular measurements in the evaluation of hallux valgus deformities: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 Ankle Society on angular measurements[J].Foot Ankle Int,2002,23(1):68-74.

[13] 温建民,胡海威,孙永生,等.拇外翻合并第二跖骨头下疼痛的生物力学定量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2006, 26(2):95-99.

[14] Lipscombe S,Molloy A,Sirikonda S,et al.Scarf osteotomy for the correction of hallux valgus:midterm clinical outcome[J].J Foot Ankle Surg,2008,47(4):273-277.

骨折后康复治疗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骨折;临床特点;内固定

近年来随着交通事业及重工业的发展,意外伤害、交通事故、工伤等导致的口腔颌面部骨折发生率逐年上升。本文回顾性分析89例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89例患者均为从2009年2月-2011年12月本院收治的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邱蔚六、张震康主编的《口腔颌面外科》中有关口腔颌面部骨折的诊断标准[1],且均病史主述、X线片、CT检查确诊。89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咬牙合紊乱、张口受限及面型不对称等表现。

1.2 研究方法 详细记录并统计89例口腔颌面部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骨折原因,采用CT、X线、MRI等影像学手段检查骨折部位、骨折范围、合并损伤情况,总结骨折特点,对采用不同治疗方案治疗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积极抢救,保持呼吸道畅通,及时建立静脉通道,并补充充足血容量及液体,纠正休克,全程严密监测呼吸、意识、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待患者病情稳定后,根据X线片、CT检查所确定的骨折部位、骨折线、骨折移位程度及牙与骨折线的关系等选择合理治疗方案。复位方法:经口内切口复位、半冠状切口复位、局部小切口复位、手法复位;固定方法:选择微型钛板固定、口外颅颌绷带固定、颌间牵引固定。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行x2检验,P

2 结 果

2.1 性别比例及年龄构成 89例患者中,男65例,女24例,男女比例为2.71:1。其中60岁3例(3.37%)。

2.2 骨折类型 89例患者中,下颌骨骨折43例(48.31%);颧骨复合体骨折20例(22.47%);上下颌骨联合骨折9例(10.11%);鼻眶筛区骨折8例(8.99%);上颌骨骨折6例(6.74%);牙槽突骨折3例(3.37%)。

2.3 骨折原因 89例患者中,交通事故骨折46例(51.69%);拳击骨折20例(22.47%);高空坠落骨折12例(13.48%);摔伤骨折8例(8.99%);外物撞击骨折3例(3.37%)。

2.4 治疗方案及治疗效果 89例患者中72例行切开复位,17例行闭合复位。89例患者治疗情况见表1。

3 讨 论

口腔颌面部是人脸部的重要组成部位,其对牙齿正常咬合关系及面部正常形态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外力压迫容易使口腔颌面部骨组织损伤而发生缺损、移位及骨折。曾勇[2]研究显示,口腔颌面部男女患病比例为3.17:1。本组中男女比例为2.71:1,略低于文献报道数据,这可能与病例数据不足有关。口腔颌面部骨折好发于青壮年男性,主要是因为青壮年男性情绪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而波动,易怒、易激动、好奇、冲动,而且安全、保护意识较为薄弱,容易发生事故而导致口腔颌面部骨折[3]。本组中口腔颌面部骨折主要发生于20-40岁年龄段人群,占59.55%。

口腔颌面部位于人脸部的中心,骨折部位会随着骨折原因及外力大小的影响。下颌骨位于面部的下1/3出,面积较大,容易受到不同方向外力的撞击而骨折,因此下颌骨骨折在口腔颌面部骨折中所占的比例较高。颧骨复合于人脸的中间位置,较为突出,因此也是骨折高发部位。本组中下颌骨骨折占48.31%,颧骨复合体骨折占22.47%。

郭广霞[4]研究发现口腔颌面部骨折以交通事故为主要原因,约占70.00%,其次为工伤、斗殴伤。本组中因交通事故骨折占51.69%,其次为拳击伤、高空坠落伤,与文献报道基本相符。笔者认为交通事故成为口腔颌面部骨折的主要原因为:交通事业的发展使人们出行呈高速化发展,而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却未跟上交通事业的发展,加之骨折好发人群具有易激动、易冲动、好斗的特点,使得交通事故发生率居高不下,口腔颌面部骨折发生率随之上升。

口腔颌面部骨折治疗的基本原则是积极抢救、骨折复位、固定、早期功能锻炼,其治疗的目的是恢复咬合关系及两侧面型对称关系。口腔颌面部骨折复位情况及固定效果决定着治疗是否成功。骨折复位方法包括闭合复位及切开复位,切开复位对局部损伤较大,但是其能将骨折部位的碎骨清除干净,对于骨折缺损的修补效果更佳。内固定术的应用稳固了颌面部骨折断端,增加了骨折愈合的速度,使得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大大缩短,形态恢复及功能康复效果均令人满意[5]。本组中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闭合复位固定术患者(P

参考文献

[1] 邱蔚六,张震康.口腔颌面外科[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61-216.

[2] 曾勇.口腔颌面部骨折30例临床探讨[J].亚太传统医药,2011,7(08):128-129.

[3] 孙晓功.口腔颔面部骨折80例临床治疗分析[J].吉林医学,2012,33(09):1945-1946.

骨折后康复治疗方案范文第5篇

2010年度骨伤科优势病种临床疗效年度总结

桡骨远端骨折

我院骨伤科采用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法对各种新鲜、陈旧性骨折与脱位、运动创伤及急性软组织损伤进行诊疗;并对骨伤科合并症、并发症进行紧急救治,根据病人病情安排住院诊疗。年平均诊治?、??、余人次,手法整复骨折、脱位??余人。急诊处置以“?、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使用本院内服外敷的特效中药,伤后个体化功能训练等规范且具有中医优势与特色、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使病员得到优质的服务并获得最佳的疗效。桡骨远端骨折作为我科室的优势病种,对此我科有专门的诊疗方案,充分体现我院的优良中医传承,开展了一整套中西医互补,优势治疗,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结合的治疗模式。

在2010年度,优势病种的诊治均取得了较好成绩和疗效,经济与社会效益双丰收的业绩。

(一)病例诊治情况总结:

在2010年度诊治???人次,其中??人次,整复病例??人次,整复成功率75﹪。

(二)诊疗项目情况:

1、我科在对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上采用麻醉下行手法整复、小夹板、中立板外固定,并指导伤肢进行早期功能锻炼。

2、在药物治疗上,体现中医药方药的优势,早期给予口服??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中期口服??以续筋接骨,晚期口服??以补益气血,补肝肾,强筋骨。

3、定期复查,拍摄X线片,以了解骨位及骨折愈合情况。

(三)疗效评估

桡骨远端骨折是关节部位的骨折,需尽量解剖复位,以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在我院就诊的病人主要是受伤后即来我院就诊的病人,对我们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过长期临床验证和观察,我们总结出了一套比较合理和安全的诊疗模式,把我院特色的正骨手法、伤科方药、临床的康复训练结合起来形成优化后的诊疗方案,综合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四)难点评析与整改措施:

在桡骨远端骨折的诊治中,在2010年度,难点体现在:1、患者行小夹板、中立板外固定后,远端肿胀明显。2、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经手法复位后,骨位较好,但是3天后来院复查时,可见骨折移位,影响骨折复位效果。3、行小夹板、中立板外固定后,束带的松紧度合适,但是随着肿胀加重,束带也就显得太紧,有些病人会出现张力性水泡,严重时会出现缺血性肌挛缩。4、行小夹板、中立板固定后,患者有时会出现皮肤瘙痒,不能耐受的患者会自行去除外固定,从而引起骨折移位。5、当骨折稳定后,去除小夹板、中立板外固定,发现患者患侧腕、肘、肩关节功能较差。针对这些难点,通过指导患者早期正确地进行肩、肘、腕关节的功能锻炼,在复位的过程中,重视理筋手法的运用,也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疼痛,减轻肿胀程度,早期进行掌指关节的主动运动也有助于骨折远端肿胀的减轻。

2011年度骨伤科优势病种临床疗效年度总结

桡骨远端骨折

我院骨伤科采用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法对各种新鲜、陈旧性骨折与脱位、运动创伤及急性软组织损伤进行诊疗;并对骨伤科合并症、并发症进行紧急救治,根据病人病情安排住院诊疗。年平均诊治??、余人次,手法整复骨折、脱位500余人。急诊处置以“骨伤科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使用本院内服外敷的特效中药,伤后个体化功能训练等规范且具有中医优势与特色、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使病员得到优质的服务并获得最佳的疗效。桡骨远端骨折作为我科室的优势病种,对此我科有专门的诊疗方案,充分体现我院的优良中医传承,开展了一整套中西医互补,优势治疗,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结合的治疗模式。

在2011年度,优势病种的诊治较2010年度取得了较好成绩和疗效,经济与社会效益双丰收的业绩。

(一)病例诊治情况总结:

在2010年度急诊??人次,整复?、人次,一次整复成功率82.5%。较2010年度有所提高。

(二)诊疗项目情况:

1、我科在对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上采用麻醉下行手法整复、小夹板、中立板外固定,并指导伤肢进行早期功能锻炼,通过我们复位手法的改进及早期功能锻炼理念的建立,患者出现骨折后期患侧肩、肘、腕关节功能活动的病例明显减少,骨折远端的肿胀程度也减轻。

2、在药物治疗上,体现骨伤科伤科方药的优势,早期给予口服???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中期口服???以续筋接骨,晚期口服???以补益气血,补肝肾,强筋骨。

3、定期复查,拍摄X线片,以了解骨位及骨折愈合情况。

(三)疗效评估

桡骨远端骨折是关节部位的骨折,需尽量解剖复位,以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通过我们复位手法的改进,及临床路径的建立。运用一套比较合理和安全的诊疗模式,把我院特色的正骨手法、伤科方药、临床的康复训练结合起来,综合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四)难点评析与整改措施:

在桡骨远端骨折的诊治中,通过指导患者早期正确地进行肩、肘、腕关节的功能锻炼,在复位的过程中,重视理筋手法的运用,也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疼痛,减轻肿胀程度,早期进行掌指关节的主动运动也有助于骨折远端肿胀的减轻。在2010年度,通过我们复位手法的改进及早期功能锻炼理念的建立,患者出现骨折后期患侧肩、肘、腕关节功能活动的病例明显减少,骨折远端的肿胀程度也减轻。但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病人出现骨折再移位的情况时有发生。

2012年度骨伤科优势病种临床疗效年度总结

桡骨远端骨折

我院骨伤科采用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法对各种新鲜、陈旧性骨折与脱位、运动创伤及急性软组织损伤进行诊疗;并对骨伤科合并症、并发症进行紧急救治,根据病人病情安排住院诊疗。年平均诊治??、余人次,手法整复骨折、脱位500余人。急诊处置以“中医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使用本院外敷的特效中药,伤后个体化功能训练等规范且具有中医优势与特色、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使病员得到优质的服务并获得最佳的疗效。桡骨远端骨折作为我科室的优势病种,对此我科有专门的诊疗方案,充分体现我院的优良中医传承,开展了一整套中西医互补,优势治疗,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结合的治疗模式。

在2012年度,优势病种的诊治较2011年度取得了较好成绩和疗效,经济与社会效益双丰收的业绩。

(一)病例诊治情况总结:

2012年度急诊???人次,其中初诊???人次,复诊14137人次。整复??、人次,整复成功率84%。各个指标较上年均不同程度增加。

(二)诊疗项目情况:

1、我科在对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上采用麻醉下行手法整复、小夹板、中立板外固定,并指导伤肢进行早期功能锻炼。通过我们复位手法的改进及早期功能锻炼理念的建立,患者出现骨折后期患侧肩、肘、腕关节功能活动的病例明显减少,骨折远端的肿胀程度也减轻

2、在药物治疗上,体现骨伤科伤科方药的优势,早期给予??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中期口服???以续筋接骨,晚期口服???以补益气血,补肝肾,强筋骨。

3、定期复查,拍摄X线片,以了解骨位及骨折愈合情况。针对目前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病人容易出现骨折再移位的情况,我们科室已设计出一种带牵引功能的改良中立板,其科学的设计理念及方法也得到专家的认可,不久将会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三)疗效评估

桡骨远端骨折是关节部位的骨折,需尽量解剖复位,以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通过我们复位手法的改进及早期功能锻炼理念的建立,改良中立板的临床运用,结合我院特色的骨伤科正骨手法、骨伤科伤科方药、临床的康复训练,在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四)难点评析与整改措施:

在桡骨远端骨折的诊治中,在2012年度,难点体现在:1、患者行小夹板、中立板外固定后,远端肿胀明显。2、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经手法复位后,骨位较好,但是3天后来院复查时,可见骨折移位,影响骨折复位效果。3、行小夹板、中立板外固定后,束带的松紧度合适,但是随着肿胀加重,束带也就显得太紧,有些病人会出现张力性水泡,严重时会出现缺血性肌挛缩。4、行小夹板、中立板固定后,患者有时会出现皮肤瘙痒,不能耐受的患者会自行去除外固定,从而引起骨折移位。5、当骨折稳定后,去除小夹板、中立板外固定,发现患者患侧腕、肘、肩关节功能较差。针对这些难点,通过指导患者早期正确地进行肩、肘、腕关节的功能锻炼,在复位的过程中,重视理筋手法的运用,也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疼痛,减轻肿胀程度,早期进行掌指关节的主动运动也有助于骨折远端肿胀的减轻。在2012年度,通过我们复位手法的改进及早期功能锻炼理念的建立,患者出现骨折后期患侧肩、肘、腕关节功能活动的病例明显减少,骨折远端的肿胀程度也减轻。但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病人出现骨折再移位的情况时有发生。在201

2年度,针对目前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病人容易出现骨折再移位的情况,我们科室已设计出一种带牵引功能的改良中立板,其科学的设计理念及方法也得到专家的认可,不久将会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现在在临床工作中针对外固定后出现皮肤瘙痒及因继续肿胀出现束带过紧的难点还在解决中,通过转移注意力以缓解局部瘙痒,密切观察指端的循环、感觉,若出现指端发麻、疼痛持续加重需及时调整外固定。

2009年度骨伤科优势病种临床疗效年度总结

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

我院骨伤科采用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法对各种新鲜、陈旧性骨折与脱位、运动创伤及急性软组织损伤进行诊疗;并对骨伤科合并症、并发症进行紧急救治,根据病人病情安排住院诊疗。年平均诊治30000余人次,手法整复骨折、脱位5000余人。急诊处置以“骨伤科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使用本院内服外敷的特效中药,伤后个体化功能训练等规范且具有中医优势与特色、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使病员得到优质的服务并获得最佳的疗效。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作为我科室的优势病种,对此我科有专门的诊疗方案,充分体现我院的优良中医传承,开展了一整套中西医互补,优势治疗,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结合的治疗模式。

在2009年度,优势病种的诊治均取得了较好成绩和疗效,经济与社会效益双丰收的业绩。

(一)病例诊治情况总结:

在2009年度急诊33926人次,其中初诊20423人次,复诊13503人次,整复病例2785人次,整复成功率75﹪。

(二)诊疗项目情况:

1、我科在对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的治疗上采用麻醉下行手法整复、小夹板、钢丝托板外固定,并指导伤肢进行早期功能锻炼。

2、在药物治疗上,体现骨伤科伤科方药的优势,早期给予口服七味三七口服液、创伤消肿片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中期口服归香正骨丸以续筋接骨,晚期口服血藤当归胶囊、双龙接骨丸以补益气血,补肝肾,强筋骨。

3、定期复查,拍摄X线片,以了解骨位及骨折愈合情况。

(三)疗效评估

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是关节部位的骨折,需尽量解剖复位,以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在我院就诊的病人主要是受伤后即来我院就诊的病人,也有在多家综合医院整治疗效果欠佳的情况存在,作为省级骨伤科专科医院,对我们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过长期临床验证和观察,我们总结出了一套比较合理和安全的诊疗模式,把我院特色的骨伤科正骨手法、骨伤科伤科方药、临床的康复训练结合起来形成优化后的诊疗方案,综合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四)难点评析与整改措施:

在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骨折的诊治中,难点体现在复位困难、固定不稳,肱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预防,复查主要情况及处理:夹板松紧度、张力性水泡、移位情况、疼痛、肿胀、患肢感觉。在2009年度,我科室采用手法整复小夹板、钢丝托板外固定治疗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的难点主要体现在这三点,通过在临床上的不断实践,严格掌握适应症,外固定不稳的现象基本解决,早期指导患者正确的功能锻炼,预防肱骨头缺血性坏死,嘱患者定期复查以了解骨位及骨折愈合情况。

2010年度骨伤科优势病种临床疗效年度总结

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

我院骨伤科采用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法对各种新鲜、陈旧性骨折与脱位、运动创伤及急性软组织损伤进行诊疗;并对骨伤科合并症、并发症进行紧急救治,根据病人病情安排住院诊疗。年平均诊治30000余人次,手法整复骨折、脱位5000余人。急诊处置以“骨伤科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使用本院内服外敷的特效中药,伤后个体化功能训练等规范且具有中医优势与特色、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使病员得到优质的服务并获得最佳的疗效。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作为我科室的优势病种,对此我科有专门的诊疗方案,充分体现我院的优良中医传承,开展了一整套中西医互补,优势治疗,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结合的治疗模式。

在2010年度,对比优势病种的诊治均取得了较好成绩和疗效,经济与社会效益双丰收的业绩。

(一)病例诊治情况总结:

在2010年度急诊35443人次,整复3358人次,一次整复成功率82.5%,较2009年度均有所增加。

(二)诊疗项目情况:

1、我科在对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的治疗上采用麻醉下行手法整复、小夹板、钢丝托板外固定,并指导伤肢进行早期功能锻炼。

2、在药物治疗上,体现骨伤科伤科方药的优势,早期给予口服七味三七口服液、创伤消肿片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中期口服归香正骨丸以续筋接骨,晚期口服血藤当归胶囊、双龙接骨丸以补益气血,补肝肾,强筋骨。

3、定期复查,拍摄X线片,以了解骨位及骨折愈合情况。

(三)疗效评估

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是关节部位的骨折,需尽量解剖复位,以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通过严格掌握适应症,早期指导患者正确的功能锻炼,正确、合理地运用我院特色的骨伤科正骨手法、骨伤科伤科方药及临床的康复训练,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四)难点评析与整改措施:

在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骨折的诊治中,难点体现在复位困难、固定不稳,肱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预防,复查主要情况及处理:夹板松紧度、张力性水泡、移位情况、疼痛、肿胀、患肢感觉。严格掌握适应症,外固定不稳的现象基本解决,早期指导患者正确的功能锻炼,预防肱骨头缺血性坏死,在2010年度,全科室参与新鲜闭合性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的中医临床路径研究,客观评价中医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本病种疗效,完善我们的诊疗常规与流程,从而改进医疗质量,降低并发症,节约医疗时间,控制医疗成本,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

2011年度骨伤科优势病种临床疗效年度总结

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

我院骨伤科采用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法对各种新鲜、陈旧性骨折与脱位、运动创伤及急性软组织损伤进行诊疗;并对骨伤科合并症、并发症进行紧急救治,根据病人病情安排住院诊疗。年平均诊治30000余人次,手法整复骨折、脱位5000余人。急诊处置以

“骨伤科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使用本院内服外敷的特效中药,伤后个体化功能训练等规范且具有中医优势与特色、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使病员得到优质的服务并获得最佳的疗效。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作为我科室的优势病种,对此我科有专门的诊疗方案,充分体现我院的优良中医传承,开展了一整套中西医互补,优势治疗,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结合的治疗模式。

在2011年度,优势病种的诊治较2010年度取得了较好成绩和疗效,经济与社会效益双丰收的业绩。

(一)病例诊治情况总结:

在2011年度急诊37395人次,其中初诊23258人次,复诊14137人次。整复4243人次,整复成功率84%。各个指标均有所提高。

(二)诊疗项目情况:

1、我科在对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桡骨远端骨折、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的治疗上采用麻醉下行手法整复、小夹板/钢丝托板外固定,并指导伤肢进行早期功能锻炼。

2、在药物治疗上,体现骨伤科伤科方药的优势,早期给予口服七味三七口服液、创伤消肿片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中期口服归香正骨丸以续筋接骨,晚期口服血藤当归胶囊、双龙接骨丸以补益气血,补肝肾,强筋骨。

3、定期复查,拍摄X线片,以了解骨位及骨折愈合情况。

(三)疗效评估

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是关节部位的骨折,需尽量解剖复位,以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在参与新鲜闭合性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的中医临床路径研究,客观评价中医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本病种疗效,完善我们的诊疗常规与流程,从而改进医疗质量,降低并发症,节约医疗时间,控制医疗成本,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的同时,严格掌握掌握适应症、熟悉解剖、钻研骨伤科正骨12法,解决复位困难的难题。经过一套比较合理和安全的诊疗模式,在综合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四)难点评析与整改措施:

在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骨折的诊治中,难点体现在复位困难、固定不稳,肱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预防,复查主要情况及处理:夹板松紧度、张力性水泡、移位情况、疼痛、肿胀、患肢感觉。在2009年度,我科室采用手法整复小夹板、钢丝托板外固定治疗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的难点主要体现在这三点,通过在临床上的不断实践,严格掌握适应症,外固定不稳的现象基本解决,早期指导患者正确的功能锻炼,预防肱骨头缺血性坏死,嘱患者定期复查以了解骨位及骨折愈合情况。在2010年度,全科室参与新鲜闭合性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的中医临床路径研究,客观评价中医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本病种疗效,完善我们的诊疗常规与流程,从而改进医疗质量,降低并发症,节约医疗时间,控制医疗成本,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在2011年度,外固定不牢固、肱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预防已基本解决,手法复位仍是难点,这就需要我们掌握适应症、熟悉解剖、钻研骨伤科正骨12法。今后的工作中继续解决这一难题。

2009年度骨伤科优势病种临床疗效年度总结

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

我院骨伤科采用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法对各种新鲜、陈旧性骨折与脱位、运动创伤及急性软组织损伤进行诊疗;并对骨伤科合并症、并发症进行紧急救治,根据病人病情安排住院诊疗。年平均诊治30000余人次,手法整复骨折、脱位5000余人。急诊处置以

“骨伤科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使用本院内服外敷的特效中药,伤后个体化功能训练等规范且具有中医优势与特色、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使病员得到优质的服务并获得最佳的疗效。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作为我科室的优势病种,对此我科有专门的诊疗方案,充分体现我院的优良中医传承,开展了一整套中西医互补,优势治疗,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结合的治疗模式。

在2009年度,优势病种的诊治取得了较好成绩和疗效,经济与社会效益双丰收的业绩。

(一)病例诊治情况总结:

在2009年度急诊33926人次,其中初诊20423人次,复诊13503人次,整复病例2785人次,整复成功率75﹪。

(二)诊疗项目情况:

1、我科在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的治疗上采用麻醉下行手法整复、拇指外展板外固定,并指导伤肢进行早期功能锻炼。

2、在药物治疗上,体现骨伤科伤科方药的优势,早期给予口服七味三七口服液、创伤消肿片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中期口服归香正骨丸以续筋接骨,晚期口服血藤当归胶囊、双龙接骨丸以补益气血,补肝肾,强筋骨。

3、定期复查,拍摄X线片,以了解骨位及骨折愈合情况。

(三)疗效评估

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均是关节部位的骨折,需尽量解剖复位,以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在我院就诊的病人主要是受伤后即来我院就诊的病人,也有在多家综合医院整治疗效果欠佳的情况存在,作为省级骨伤科专科医院,对我们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过长期临床验证和观察,我们总结出了一套比较合理和安全的诊疗模式,把我院特色的骨伤科正骨手法、骨伤科伤科方药、临床的康复训练结合起来形成优化后的诊疗方案,综合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四)难点评析与整改措施:

针对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难点主要是固定困难,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复位容易,但固定困难,如果处理不当,可造成远折端内收,折端向桡、背侧成角畸形,最后致虎口变窄,拇指外展。背伸功能受阻,力量减弱。固定不稳定时,可与手法复位后采用短臂石膏管固定,第一掌骨皮牵引或者拇指远节指骨骨牵引,以防止再移位。在2009年度,针对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我们选用拇指外展板固定,桡、背侧放置压垫,可以减少远折端内收后引起的虎口变窄。为减少拇指外展板对皮肤的直接压迫,内侧可垫棉垫。第一掌骨基底部背、桡侧放置压垫,若骨折移位大时,会出现压迫性溃疡。

2010年度骨伤科优势病种临床疗效年度总结

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

我院骨伤科采用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法对各种新鲜、陈旧性骨折与脱位、运动创伤及急性软组织损伤进行诊疗;并对骨伤科合并症、并发症进行紧急救治,根据病人病情安排住院诊疗。年平均诊治30000余人次,手法整复骨折、脱位5000余人。急诊处置以“骨伤科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使用本院内服外敷的特效中药,伤后个体化功能训练等规范且具有中医优势与特色、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使病员得到优质的服务并获得最佳的疗效。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作为我科室的优势病种,对此我科有专门的诊疗方案,充分体现我院的优良中医传承,开展了一整套中西医互补,优势治疗,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结合的治疗模式。

在2010年度,优势病种的诊治较2009年度取得了较好成绩和疗效,经济与社会效益双丰收的业绩。

(一)病例诊治情况总结:

在2010年度急诊35443人次,整复3358人次,一次整复成功率82.5%,较2009年度各指标有增加。

(二)诊疗项目情况:

1、我科在对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的治疗上采用麻醉下行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并指导伤肢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密切观察伤肢循环,减少并发症。

2、在药物治疗上,体现骨伤科伤科方药的优势,早期给予口服七味三七口服液、创伤消肿片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中期口服归香正骨丸以续筋接骨,晚期口服血藤当归胶囊、双龙接骨丸以补益气血,补肝肾,强筋骨。

3、定期复查,拍摄X线片,以了解骨位及骨折愈合情况。

(三)疗效评估

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均是关节部位的骨折,需尽量解剖复位,以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密切观察伤肢循环,减少并发症,通过一套比较合理和安全的诊疗模式,把我院特色的骨伤科正骨手法、骨伤科伤科方药、临床的康复训练结合起来综合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四)难点评析与整改措施:

针对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难点主要是固定困难,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复位容易,但固定困难,如果处理不当,可造成远折端内收,折端向桡、背侧成角畸形,最后致虎口变窄,拇指外展。背伸功能受阻,力量减弱。固定不稳定时,可与手法复位后采用短臂石膏管固定,第一掌骨皮牵引或者拇指远节指骨骨牵引,以防止再移位。在2009年度,针对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我们选用拇指外展板固定,桡、背侧放置压垫,可以减少远折端内收后引起的虎口变窄。为减少拇指外展板对皮肤的直接压迫,内侧可垫棉垫。第一掌骨基底部背、桡侧放置压垫,若骨折移位大时,会出现压迫性溃疡。在2010年度,我们选用拇指外展板固定,密切观察伤肢的肿胀、疼痛、循环及皮肤情况,减少并发症。

2011年度骨伤科优势病种临床疗效年度总结

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

我院骨伤科采用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法对各种新鲜、陈旧性骨折与脱位、运动创伤及急性软组织损伤进行诊疗;并对骨伤科合并症、并发症进行紧急救治,根据病人病情安排住院诊疗。年平均诊治30000余人次,手法整复骨折、脱位5000余人。急诊处置以“骨伤科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使用本院内服外敷的特效中药,伤后个体化功能训练等规范且具有中医优势与特色、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使病员得到优质的服务并获得最佳的疗效。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作为我科室的优势病种,对此我科有专门的诊疗方案,充分体现我院的优良中医传承,开展了一整套中西医互补,优势治疗,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结合的治疗模式。

在2011年度,优势病种的诊治较上年较好成绩和疗效,经济与社会效益双丰收的业绩。

(一)病例诊治情况总结:

在2011年度急诊37395人次,其中初诊23258人次,复诊14137人次。整复4243人次,整复成功率84%。各个指标均有所增加。

(二)诊疗项目情况:

1、我科在对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的治疗上采用麻醉下行手法整复、拇指外展板外固定,并指导伤肢进行早期功能锻炼。

2、在药物治疗上,体现骨伤科伤科方药的优势,早期给予口服七味三七口服液、创伤消肿片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中期口服归香正骨丸以续筋接骨,晚期口服血藤当归胶囊、双龙接骨丸以补益气血,补肝肾,强筋骨。

3、定期复查,拍摄X线片,以了解骨位及骨折愈合情况。

(三)疗效评估

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均是关节部位的骨折,需尽量解剖复位,以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西医对该类骨折的治疗方法多为手术治疗,该类治疗又增加了患者新的创伤,骨折愈合后需再次手术取除内固定,且多后遗有创伤性骨关节炎;治疗时间长且费用高。我们更需要探索能避免手术改善功能提高治愈率降低合并症的有效中医治疗方法。为解决这一难题,整个科室参与中医治疗新鲜闭合性第一掌骨基底关节内骨折的研究运用比较合理和安全的诊疗模式,把我院特色的骨伤科正骨手法、骨伤科伤科方药、临床的康复训练结合起来,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