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骨折后患者的康复护理

骨折后患者的康复护理

骨折后患者的康复护理

骨折后患者的康复护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康复训练;护理

股骨颈骨折多发生于60岁以上老年人,是常见骨折之一,主要发病原因是青壮年多由于强大暴力所致,老年人多是由于骨质疏松,外伤后发生股骨颈骨折。股骨颈骨折患者特别是老年人多需要长期卧床,在卧床期间易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1]。现总结性回顾了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长春市中医院住院的42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的康复训练和护理情况,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42例,其中男15例,女27例。年龄36~85岁,平均年龄67.25岁。21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11例行动力髋内固定,7例行人髋关节置换,3例行三枚空心钉固定,住院时间13~62d,平均24d。

1.2方法

1.2.1运动康复措施

1.2.1.1早期:炎性反应期(0~1周)

早期练习的主要目的是减轻疼痛,消退肿胀,提高肌力,避免粘连及肌肉萎缩。以静力练习(关节不活动,保持某一姿势直至肌肉疲劳)为主,逐渐增加小负荷的耐力练习:①麻醉消退后即开始活动足趾及踝关节并开始踝泵练习,通过小腿肌肉挤压作用促进血液及淋巴的回流。这种练习可以促进患肢血液的流通,预防肿胀及深静脉血栓。②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做股四头肌及腘绳肌等长收缩练习,每日要大于300次。③术后3d应开始CPM练习(2次/d,30min/次),练习后即刻冰敷30min。

1.2.1.2初期:(2~4周)

初期练习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关节活动度及提高肌力。①开始直腿抬高练习(10~20次/组,1~2组/d)。②在无或微痛及骨折稳定的前提下,开始髋膝关节主动屈伸练习(10~20次/组,1~2组/d),动作要缓慢、用力,屈膝屈髋要达到最大限度,保持10s后缓慢伸直。③继续加大CPM练习角度,若骨折处愈合良好,力求在4周左右膝关节屈曲达120°,髋关节屈曲角度达90°。④在保护下,开始下地扶拐行走,患腿可部分负重(小于1/4体重)。

1.2.1.3中期:(5周~3个月)

中期练习的主要目的是继续强化关节活动度,提高肌力,改善关节稳定性。通过影像学检查,以确定是否可以逐步尝试增加患腿负重,改善步态。①负重及平衡练习:在骨折愈合程度允许的前提下,开始负重及平衡练习。根据骨折愈合的程度,可在平板称上让患腿负重,以明确部分体重负重的感觉。负重由1/4体重、1/3体重、1/2体重、2/3体重、4/5体重、100%体重逐渐过渡,至达到患侧单腿完全负重站立。②继续加强关节活动度练习,在抱膝屈髋位逐渐缩短足跟与臀部之间的距离,在髋关节感到疼痛处保持5~10分,至与健侧腿角度相同。③开始蹬车有氧练习,逐渐由轻负荷至大负荷,并逐渐减低座位的高度。④加强腿部肌力练习,包括后抬腿练习、俯卧位抗阻屈膝、抗阻伸膝练习。⑤提踵练习。

1.2.1.4后期:(4~6个月)

后期练习的主要目的是强化肌力及关节稳定。若骨折完全愈合,并足够牢固,即可开始全面恢复日常生活各项活动。①随着肌力的增加逐渐增加下蹲的角度。②跨步练习,包括前后、侧向跨步练习。③患侧单腿蹲起练习,动作要缓慢、用力、有控制(不打晃)。

1.2.2专科护理①心理护理。保持良好的心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利于患者康复。要关心体贴患者,对急躁、发脾气或心灰意冷、抑郁的患者,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放松身心、分散注意力,在允许的范围内参加一些适当的文娱活动等。②饮食护理。患者受伤或手术后短时期内,食欲会受到影响,老年、体质弱或心理承受能力差的患者可能更明显。饮食应注重色、香、味,以刺激食欲。多吃一些辣椒、西红柿、青菜、包菜、萝卜等维生素C含量丰富的蔬菜,以促进纤维骨痂生长和伤口愈台。③二便护理。患者手术后,可能会卧床一段时间,要帮助患者应学用大小便盆排便。骨折早期因忧思少动、气机郁滞、无力推运,常有大便秘结,宜多食含纤维素多的蔬菜,吃些香蕉、蜂蜜等促进排便的食物。必要时服用通便药物,如麻仁丸、番泻叶等。长期卧床易发生尿路感染和尿路结石,可适当多饮水以利于利尿。④护理。患者体息时宜适当抬高患肢,超过心脏水平,踝关节高于膝关节,以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患肢置于外展中立位,避免外旋内收,仰卧时在两大腿之间置软枕。⑤个人卫生护理。卧床时,除每日冼脸、刷牙外,还应定期洗头,保持身体清洁舒适。洗澡不便,可改为擦浴。衬衣裤要经常更换,保持皮肤清洁。伤肢穿裤子不方便,脚趾血液供应差,寒冷季节可缝制棉脚套保护。⑥预防并发症护理。应练习深呼吸,用力咳嗽,痰咯不出时,可拍打背部进行协助防止坠积性肺炎;要经常翻身,防止骨骼突起处长期受压而发红、糜烂、形成褥疮,必要时,在骶尾部、脚后跟等处放置气垫或棉圈;如果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要把患腿垫高,严格卧床休息,避免出现脑栓塞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2结果

功能训练对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和促进患者康复至关重要,本组42例患者均给予适当的的康复训练,通过训练预防了卧床带来的并发症,功能不同程度的恢复,经电话或上门随访患者均能生活自理或部分生活自理。

3讨论

股骨颈骨折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女性患者,其发病机制多是以骨质疏松为基础的疾病,妇女绝经后由于雌激素分泌低下,肾脏合成活性维生素D减少,小肠吸收钙的能力减弱等原因,致使骨形成缓慢造成骨质疏松症[2]。老年股骨颈骨折后卧床时间3~12周,如果出现并发症,会给患者增加痛苦和经济负担,作者认为早期实施康复训练,可以有效预防并治疗褥疮、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同时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和加强功能锻炼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才能使患者早日康复[3,4]。

参考文献

[1]杜克,王守志.骨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284.

[2]耿丽华,金芳.骨科创伤患者的功能康复护理.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7,12(5):233.

骨折后患者的康复护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疼痛控制护理;创伤性骨折;术后疼痛;康复

据资料统计,我国的创伤性骨折的案例越来越多。在治疗上,主要是通过手术和功能锻炼者[1]。由于疼痛症状是影响患者术后康复锻炼的关键因素,为了降低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我院骨科成立疼痛控制小组,对120例创伤性骨折患者采取了疼痛控制护理,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9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创伤性骨折患者120例。均符合对创伤性骨折患者的治疗且均为股骨骨折,排除标准:①心、肝、肾功能严重障碍者;②神经根血管损坏者;③术前诊断不明确,术后意识不清楚且具有语言和行为障碍者[2]。其中,观察组中男35例,女25例,患者年龄20~50,平均(45±12.5)岁,致伤诱因:高空坠落伤25例,重物撞击伤35例;对照组中男38例,女22例,患者年龄20~48,平均(35±11),致伤诱因:高空坠落伤27例,重物撞击伤3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致伤诱因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所有患者家属均知悉本组研究目的,自愿参与本实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护理方法,包括观察病情、预防病房症、康复指导等[3]。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者采用了疼痛控制护理,主要是:① 成立疼痛控制小组。主要有骨科医师、麻醉师、专科责任护理等。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对比分析,并结合疼痛护理计划对患者有计划的进行护理工作,护理前向患者适当说明,争取其配合。②环境护理。病房要按时打扫和消毒,可适当摆放一些绿色植物。为了保证患者的休息,严禁闲杂人等在病房附近吵闹喧哗。护士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行为语言都要具有亲和力,以免影响患者的情绪,从而加剧疼痛。③ 饮食护理。在患者康复期间,应保证患者的饮食清淡而且营养均衡。食物主要以高热量、 高蛋白、 富含维生素和粗纤维为主,适当食用谷物类食品防止患者便秘。④ 物理镇痛。在康复期间,需要患者抬高患肢,结合疼痛部位进行适度的按摩。在按摩前,要先跟患者沟通,以免按摩过程中患者感到不适。⑤ 心理护理。在康复期间,护士除了采取药物止痛外,还要积极与患者交流,建议家属在陪伴患者期间可以多看看喜剧性的电影,分散患者的注意力。⑥ 松弛训练。针对患者的恢复情况,护士指导患者做一些特定动作,对全身肌肉进行收缩―放松练习。训练期间给患者营造一种舒适的环境。⑦ 质量监测。对于患者的疼痛和康复情况,护士长要及时跟进,并定期召开会议,总结整个疼痛控制的疗效和问题,在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基础上及时改进。

1.3 评价指标

①疼痛:1级(无痛);2级(轻度疼痛):对疼痛的感知度较弱,不妨碍日常生活;可以忍受,不影响睡眠和正常生活;3级(中度疼痛):疼痛感较明显,需要药物控制;不能忍受,要求服用止痛药,影响睡眠和正常生活;4级(重度疼痛):极度疼痛,无法正常作息,且影响自主神经功能,出现部分肌肉抽搐现象。②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调查问卷。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应用平均值±标准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1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

观察组术的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康复及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比对照组少,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详见表2。

3. 讨论

创伤性骨折的康复过程较为漫长,患者在康复期间,术后疼痛使身体状况和情绪都不稳定。为了帮患者早日康复,减轻痛苦,采取疼痛控制护理是很有必要的。

本研究对观察组采用了常规护理,对照组在其基础上增加了疼痛控制护理,两组对比结果显示,对照组在疼痛程度、骨折愈合时间和护理满意度上都比观察组的情况好很多,说明采取疼痛控制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具有促进作用,提示医院在以后的相关病例中应积极采用疼痛控制护理,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综上所述,采用疼痛控制护理后,疼痛程度明显减轻,骨折愈合时间较短,护理满意度也较高。所以,疼痛控制护理能够有效减少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帮助患者快速康复,制度推广。

参考文献:

[1]赵艳梅.分析探讨疼痛控制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应用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5,15(6):237-238.

骨折后患者的康复护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疼痛控制护理;创伤性骨折;视觉模拟评分法;护理满意度

DOI:10.14163/ki.11-5547/r.2017.01.076

Evaluation on curative effect of pain control nursing on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fracture ZENG Xi-hua, DENG Er-yi, LIANG Li-ping, et al. Department Three of Orthopaedics, Guangdong Province Zhanjiang Central People’s Hospital, Zhanjiang 524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effect of pain control nursing on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fracture. Methods A total of 76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fractur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38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pain control nursing. Comparison were made on postoperative pain degree, fracture healing time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lower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score at 6, 12, 24 and 48 h postoperation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t=23.277, 9.960, 19.565, 33.827, P

【Key words】 Pain control nursing; Traumatic fracture; Visual analogue scale; Nursing satisfaction

伤性骨折患者存在剧烈的疼痛感, 进而又会导致生理心理应激反应, 影响到患者的康复[1]。患者术后需要长时间卧床休养和系统的康复锻炼, 疼痛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运动功能[2]。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十分必要。本院对38例患者采用疼痛控制护理, 取得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在本院骨科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创伤性骨折患者中随机选出76例作为研究对象, 全部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 排除合并心肝肾脏器功能障碍、意识障碍、认知障碍、精神疾病、神经根血管损伤的患者, 排除中途退出研究的患者, 全部患者均知情同意参与本研究, 签署知情同意书。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8例。观察组中, 男22例, 女16例, 年龄24~47岁, 平均年龄(34.2±4.4)岁, 左侧骨折18例, 右侧骨折20例。对照组中, 男25例, 女13例, 年龄23~51岁, 平均年龄(34.8±5.5)岁, 左侧骨折20例, 右侧骨折1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给予患者常规护理措施, 即主要为术前准备、术后生命体征监测、健康教育、并发症处理等。

1. 2. 2 观察组 给予患者疼痛控制护理, 术前护理措施与对照组一致, 术后除开展常规的护理措施, 同时由疼痛控制小组进行疼痛护理, 具体措施如下:①成立疼痛控制小组。成立由骨科医生、麻醉师、专科责任护士组成的疼痛控制小组, 术后定时给患者进行疼痛程度的评估, 并制定疼痛控制方案, 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开展护理工作, 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②镇痛护理。术后根据患者的病情, 给患者使用镇痛药物, 并调整镇痛药物的使用时机、剂量等, 确保出现疼痛前预防性使用镇痛药物。术后给患者详细讲解出现疼痛感的原因, 告知患者多种自我镇痛方法, 减轻疼痛感, 尽量减少镇痛药物的使用。例如:通过意念、转移注意力、听音乐、聊天等方式来减轻疼痛感;又如:疼痛控制小组成员指导患者做放松运动, 进行腹式呼吸等, 减轻疼痛感。③护理。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需要卧床休息, 不少患者还采取外固定方法, 如:石膏固定、夹板固定等, 在不影响治疗的情况下, 帮助患者找到舒适的, 同时定时更换, 减轻相关部位受压, 对受压部位垫软枕, 同时对受压部位进行按摩、热敷等, 预防压疮的发生。④物理镇痛。术后定时给患者翻身, 并在术后24 h内使用冰袋冰敷患者的手术切口, 预防局部出血、肿胀症状。抬高患肢进行适度按摩, 按摩时避开切口, 减轻患者的肢体麻木感和血液循环, 减轻疼痛感。

1. 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骨折愈合时间、护理满意度。

1. 4 评价标准 疼痛程度:于术后即刻及术后6、12、24、48 h采用VAS评分进行疼痛程度的评估, 让患者在0~10这11个数字中任意选择一个代表其疼痛程度, 0为无痛, 10为剧烈疼痛。护理满意度:于患者出院前使用调查问卷进行评估, 共设有20个条目, 采用1~5分记分制, 得分越高满意度越高。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对比 两组患者术后即刻的VAS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11, P>0.05) ;观察组术后6、12、24、48 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t=23.277、9.960、19.565、33.827, P

2. 2 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14.8±2.3)周短于对照组(16.5±2.6)周, 护理满意度(94.3±6.2)分高于对照组(88.7±7.4)分,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t=3.019、3.576, P

3 讨论

疼痛是机体对于疾病以及手术创伤所产生的一种非常复杂的生理反应, 其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较大不良影[3]。疼痛既是患者的一种主观体验, 同时也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现象, 而在相同的损伤下, 不同的患者也会产生不同的疼痛体验[4-8]。对于创伤性骨折患者而言, 疼痛是患者术后最为常见且难以忍受的一种症状, 在术后1~3 d的发病率非常高, 不少患者因难以耐受的疼痛而出现肌肉、血管收缩现象, 进而导致切口出现缺血情况, 影响到切口的愈合[6]。疼痛会使得机体的免疫球蛋白水平降低, 使得机体的免疫力降低, 从而导致术后恢复慢。而且疼痛延长了患者卧床休息时间, 这样容易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压疮等并发症。从心理角度来说, 疼痛还会对患者造成心理刺激, 使患者出现抑郁、焦虑等情绪, 甚至有少数患者出现易怒、恐惧等心理问题, 严重影响到病情的康复[7, 9-11]。

随着医学护理模式的转变, 临床工作者开始将疼痛作为第五生命体征, 更加重视对患者疼痛的控制[8, 9]。疼痛控制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 其强调以患者为中心, 通过对患者的关怀、各项护理措施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最大限度的促进患者早日康复[12-15]。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护理中应用疼痛控制护理, 成立疼痛控制小组, 在骨科医师、麻醉师以及专科责任护士的协同下为患者开展各项护理措施, 从生理、心理等角度着手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将多种镇痛方法有机结合起来, 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预防并发症发生。如本研究中将转移注意力、物理镇痛、镇痛药物预防性使用、放松训练等结合起来, 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感。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后即刻的VAS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11, P>0.05) ;观察组术后6、12、24、48 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t=23.277、9.960、19.565、33.827, P

综上所述, 疼痛控制护理用于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促进患者术后的早日康复, 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曲美岩.疾病管理护理模式在提高骨科患者疼痛控制和舒适度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4, 33(4):871-873.

[2] 刘梅, 刘林, 许勤, 等.持续质量改进在骨创伤患者疼痛管理中的应用.中华护理杂志, 2012, 47(10):872-875.

[3] 梁朝玲.探讨疼痛控制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应用.中国伤残医学, 2016, 24(14):63-64.

[4] 王庚启, 王黎明, 谢林, 等.损害控制外科技术治疗严重多发骨折的疗效观察.创伤外科杂志, 2013, 15(3):205-208.

[5] 范雪梅, 吉爱萍, 王永, 等.术后疼痛控制护理在创伤性骨折病人中的应用价值.光明中医, 2016, 31(5):723-725.

[6] 何丹, 胡三莲, 周玲, 等.围手术期疼痛教育对跟骨骨折患者疼痛认知及疼痛控制的影响.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2, 18(30): 3653-3656.

[7] 林珊珊. 护理干预对创伤性骨折病人术后疼痛的影响. 全科护理, 2011, 9(19):1731-1732.

[8] 曾丽. 疼痛控制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4, 14(7):1674-1676.

[9] 谭淑清.疼痛控制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研究.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5, 36(21):3261-3262.

[10] 蒲小兰.疼痛控制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干预价值.中国医药指南, 2015, 13(29):2, 4.

[11] 胡明慧. 疼痛控制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应用效果.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4, 1(9):1613.

[12] 赵艳梅. 分析探讨疼痛控制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应用效果. 中国实用医药, 2015, 10(6):237-238.

[13] 桑田, 王欢, 王桂华, 等. 疼痛控制护理在促进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效果分析. 中外医疗, 2015(11):126-128.

骨折后患者的康复护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康复护理;常规护理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速,我国的老年人口飞速增长,临床上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逐年增多。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患病后,生活往往不能自理。本研究对患者出现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病因进行临床随访,分析患者接受康复护理后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29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45例患者。实验组中男性患者77例,女性患者68例。年龄58~89岁,平均年龄(62.83±8.35)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81例,女性患者64例。年龄55~87岁,平均年龄(62.35±8.56)岁。所有患者均在我院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诊为骨折患者,其中股骨颈骨骨折68例,粗隆间骨折56例,腰椎压缩性骨折86例,其他部位骨折患者80例。患者均通过X线骨密度仪检测为骨质疏松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原因 ①与患者年龄增长导致的骨质疏松症有关,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其骨密度会有所下降,这使患者骨骼的承受能力降低,导致患者在正常冲击下出现骨折情况。②老年患者在行走过程中的跌倒率增加,并且该几率会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升高,使患者出现意外跌倒的情况增加,进而使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增加。

1.2.2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护理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主要有换药护理、用药指导。实验组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其主要内容包括心理护理、功能性锻炼护理、卧床护理以及健康教育。

1.2.2.1心理护理 主要内容是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护理,患者由于长期卧床,会出现绝望心理。为此,应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护理,通过积极的态度引导患者正面配合治疗。

1.2.2.2卧床护理 主要内容是对卧床休息患者的护理,患者长期卧床会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坠积性肺炎、压疮、泌尿系统感染、便秘等并发症,此时要对患者进行系统的卧床护理,对患者进行病房内温度湿度的监控,做好室内清洁,并在患者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对患者进行擦身、翻身护理,鼓励患者多喝水、多排便,并将患者排便量进行记录。

1.2.2.3功能性训练指导 患者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护理人员应积极的鼓励患者进行下床活动,从而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患者在进行功能性锻炼时,护理人员应从旁监督和协助,确保患者功能性训练的正确性与强度。

患者在住院期间,应对患者或家属进行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相关医学知识的指导,使患者家属能够更为了解患者的病情,使患者能够从家属身上得到更多的鼓励。

1.3疗效判定 分为痊愈、显效以及无效。①痊愈:患者得到康复且未出现后遗症或残疾;②显效:患者骨折得到康复,但出现后遗症;③无效:患者骨折症状未见好转,或出现严重残疾后遗症。对两组患者骨折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的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中,跌倒性骨折患者为120例,其他原因骨折患者为25例,对照组患者中,跌倒性骨折患者为118例,其他原因骨折患者为27例,两组患者跌倒原因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是严重威胁患者身体健康以及生存质量的疾病,其主要发病原因与患者年龄增长后骨质疏松症以及跌倒有直接关系[1]。患有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者治疗缓慢、效果不佳且致残与致死率高[2]。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护理有效率为95.17%,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93.10%。接受康复护理的患者,其护理有效率远高于接受常规护理的患者。患者接受康复护理,有效的避免了心理问题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特别是在预防压疮、泌尿系统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严重并发症效果显著[3]。

综上所述,通过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实施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有效率。

参考文献:

[1]王丽姣,宋彩萍,肖莉.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影响因素分析及康复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4):2250-2252.

骨折后患者的康复护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髋骨折;老年人;康复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老年髋部骨折的治疗越来越倾向于手术治疗,相较于保守治疗,手术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同时,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术后康复护理也引起国内外护理界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

1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现状

调查显示,手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可有效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如能顺利度过围手术期,则能早期活动,显著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但25%~75%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在术后4~12个月髋关节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不能恢复到骨折前水平[1]。有研究者[2]采用自制问卷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功能锻炼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对术后防脱位知识的知晓率为62%,正确掌握功能锻炼方法者仅为56%,能做到主动功能锻炼者仅为26%。因此,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功能恢复不理想与术后康复锻炼效果不佳密切相关。

2 影响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康复的因素

2.1年龄 老年人记忆力下降,领悟能力差,且文化水平较低,对疾病知识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均较差。加之身体系统功能退化,全身各脏器机能下降,这些均对术后康复造成影响。有研究者[3]调查了12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评估患者术后3个月的手术疗效,发现年龄较轻患者的术后恢复较快。

2.2手术方式 目前临床多主张手术治疗,而近年来伴随着内固定物和置换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内固定术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成为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主要手术方式。

国内研究[4]发现,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老年髋部骨折上可有效缩短术后卧床时间,使患者尽早进行负重行走,且其近期疗效也明显优于内固定术,因此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可作为老年髋部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案。目前大多数医师认为在患者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择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患者的康复可起到促进作用[5]。

2.3基础疾病 有研究者[6]统计了321例60岁以上髋部骨折患者基础疾病的数量、病种和分布,分析并发症与健康状况、功能康复、生命留存的关系。结果显示,80%患者存在基础疾病,心、肺、脑、糖尿病等共计469例,发生率最高为心血管系统疾病;49例因术后并发症而无法下地,52例患者在1年内死亡,肺炎是高龄患者的首位死因。

Tarazona-Santabalbina等[7]对1363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提示:性别、Barthel指数、心脏衰竭及认知损害与死亡风险增加相关。功能恢复不良的相关因素为认知损害、体力状态、年龄、脑卒中、Charlson合并症指数以及在住院期间发生谵妄。

老年患者因其自身的生理特点,且术前常伴有较多的内科系统疾病,使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影响疾病的康复。

2.4疼痛管理 髋部骨折患者在受伤至创伤愈合的整个过程中,均会伴随着不同程度的疼痛。对于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如果术后疼痛不能有效缓解,将严重制约患者的康复锻炼、延长康复时间、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8]。

有研究显示,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采用多模式镇痛方法,不仅能有效地缓解术后疼痛,还可促进患者尽早下床活动,提高早期康复训练效果[9]。

2.5抑郁情绪 国外报道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抑郁发生率为9%~47%,平均29%[10]。研究发现,抑郁症状评分高的老年患者行走功能、生活自理和移动功能的评分较低,说明抑郁是影响老年患者康复的主要因素[11]。文献表明,存在抑郁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因长期卧床、缺乏功能锻炼,易导致关节僵硬、肌无力、无法行走,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12]。

有研究者[13]通过对照研究发现,经过适当的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后,心理抑郁程度得到缓解,可提升患者康复锻炼的依从性,帮助其更快恢复健康。

3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功能恢复的康复护理干预

3.1干预模式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以及治疗理念的更新,康复干预的重点已由单一的肢体功能训练转向全面康复,强调康复的整体性、系统性和连续性。通过多学科的康复团队协作不断提高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治疗、护理和康复的效果,降低死亡率和再住院率,恢复功能的独立性,增强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加强社会支持,提高生活质量。

老年髋部骨折的康复干预模式有多学科协作模式、老年骨科医疗模式、综合护理模式、连续康复护理模式。连续护理是以护士为核心,使患者在住院期间至出院后得到经过精心设计的、多方团队支持的、连续性护理活动。

3.2干预内容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个性化的制定基础疾病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疼痛护理、康复宣教、术后随访内容。多因素干预治疗,例如准确监测基础疾病、对症治疗、增加营养、完善术前治疗、选择正确的手术方案和时机、多模式镇痛、早期功能锻炼等。

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恢复有良好的作用,优于常规护理。康复护理贯彻整个疾病过程,包括术前、术后的功能锻炼。由于关节结构异常和疼痛,术前功能锻炼主要围绕关节周围肌来展开,包括肌力训练、关节活动锻炼。有研究者[14]对60例老年髋部手术进行个性化护理干预研究,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结果表明,通过科学的个性化护理干预,有利于老年患者平安度过围手术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患者家庭经济负担,术后正确的功能康复锻炼指导,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关键作用。

术后功能锻炼应遵循早期主动、因人施教、循序渐进和全面锻炼四大原则。对于髋部骨折内固定术后的患者可在术后第1 d开始鼓励患者做小腿、踝部的自主活动,锻炼股四头肌、腓肠肌等长收缩活动,遵医嘱3 d左右在床上活动(如膝关节伸屈),4~6 w后试做伸屈髋、膝关节、抬腿活动。为了防止术后过早负重导致骨断端移位,于术后至术后1个月内其主要的锻炼方式是在床上进行肌力和关节活动度训练,术后1~3个月的访视中才开始部分负重锻炼直至行走锻炼。对于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可于手术当天行踝泵运动、股四头肌肌肉舒缩运动;术后1~2 d可主动屈髋、直腿抬高、伸髋;术后3~5 d进一步主动屈髋、屈膝。遵医嘱于术后第6 d、第7 d开始站立训练,术后第7 d~第9 d开始步行训练。

有研究表明[15],术后立即开始关节运动可使胶原纤维沿应力沉积,从而将瘢痕对关节活动的限制降到最低。规律的功能锻炼可增加患者下肢的血液循环,预防血栓的形成,保持髋部正常的肌力和关节活动度,并逐渐恢复日常活动能力,这对于老年患者的完全康复非常重要。

3.3出院后康复指导 髋部骨折术后肢体功能恢复是一个长期过程,系统的康复训练长达1年之久。在英美国家,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出院之后,医院会为其提供服务,转向康复机构和护理院进行康复;或是联合医院、各专业人员及患者家属,共同解决持续性照顾问题。

我国康复机构的发展尚不成熟,面对减少住院时间和费用的需求大等问题,髋部骨折术后主要通过居家康复完成,家庭护理仍存在较多问题,因此对患者要加强出院健康指导如下。

3.3.1嘱患者及家属坚持正确的功能锻炼,循序渐进地增加活动量、活动时间和活动范围,防止关节肿胀和疼痛;术后康复应遵循个体化、渐进性、全面性三大原则,由弱至强。因患者个体差异,需根据医嘱,确定扶拐下床时间、完全负重行走时间。

3.3.2术后注意事项 ①正确使用助行器及拐杖,预防在家时意外跌倒;②避免摔倒、剧烈跳跃和急转急停;③扶单拐时需置于健侧;④避免快速行走、避免进行剧烈的竞技体育运动;⑤避免过多负重;⑥控制体重;⑦预防骨质疏松。

3.3.3术后注意预防和控制全身部位炎症的发生,防止造成人工关节感染;拔牙、发热、出血或有局部炎症时要使用抗生素;术后功能恢复期间,需要服用消炎止痛药,减少功能锻炼期间关节的肿胀疼痛。

3.3.4预防关节脱位 ①根据医嘱避免坐小板凳及蹲便;②避免跷二郎腿或两叉;③不侧身弯腰或过度向前屈曲;④避免术侧髋关节内收、内旋位等不良姿势。

3.3.5上下楼梯练习 上楼时健肢在前,患肢跟上;下楼时则患肢在前,健肢跟上。

综上所述,老年髋部骨折的康复护理是一个长期的、连续性的过程,有效的康复护理,不仅能帮助恢复肢体的功能,而且可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冯晓兰,邹叶芳,陈利勤,等.预见性护理在透析合并髋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J].江苏医药,2014,40(13):1611-1612.

[2]王玲,郭礼涛.针对性术前访视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4,43(2)246-247

[3]卢柳霞,刘卓红.持续性护理干预对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后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2,33(23):3672-3673.

[4]陈述祥,陈彦东,刘红光,等.老年人髋部骨折内固定与人工关节置换术危险性的比较[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18:1737-1739.

[5]张秀果,丁俊琴,井永敏,等.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呼吸系统并发症危险评估表及护理计划单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0):875-877.

[6]Tarazona-Santabalbina FJ,Belenguer-Varea A,Eduardo Rovira-Daudi E,et al.Early interdisciplinary hospital for elderly patients withhip fractures-functional outcome and mortality[J].Clinics,2012,67(6):547-556.

[7]王晓伟,孙天胜,刘树清,等.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时机选择与术后疗效分析[J].中华骨科杂志,2010,30(12):1171-1174.

[8]何丽红,魏素兰.高龄髋部骨折伴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5):29-30.

[9]Holmes JD,House AO.Psychiatric illness in hip fracture[J].Age and ageing,2000,29(6):537-546.

[10]Kamholz B,Arbor A.Depression after hip fracture[J].JAGS,2007,55(1):126-127.

[11]Tarazona-Santabalbina FJ,Belenguer-Varea,Rovira Daudi E,et al.Severity of cognitive impairment as aprognostic factor for mortality and recovery of geriatric patients with hip fracture[J].Geriatr Gerontol Int.2015,15(3):289-95.

[12]刘冰,白颖.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57例的护理体会[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2,18(1):48-50.

[13]曹虹,赵岳.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康复干预模式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3,27(7-上旬):1929-1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