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骨折后的康复护理

骨折后的康复护理

骨折后的康复护理

骨折后的康复护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肱骨骨折;康复护理;临床效果

肱骨位于上臂,又叫上臂骨。上端有半球形的肱骨头与肩胛骨的关节组成肩关节,下端连接肘关节,对整个手臂的运动起关键作用。肱骨骨折之后,不仅会影响到肩关节的活动,也会影响肘关节的活动,对人的生产生活造成重大困扰[1]。为了探讨肱骨骨折术后的康复护理方法,文章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5月至2014年7月30例肱骨骨折术后患者,按照精心设计好的精细护理方案对患者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康复护理,三个月后查看患者的具体康复情况,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5月至2014年7月30例肱骨骨折术后患者,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大小不等,平均年龄50岁。

1.2护理方法

按照精心设计好的精细护理方案对患者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康复护理,三个月后查看患者的具体康复情况。具体内容如下:

1.2.1术前康复护理

(1)在术前同患者交谈,介绍肱骨骨折手术的一般情况和康复效果,对患者进行心理疏通,避免患者因缺乏相关知识而导致的紧张、焦虑和恐惧情绪,从而使患者更好地配合手术以及术后的康复治疗。

(2)向患者讲解术后康复护理的重要性,让患者了解康复护理的常识。同时,向患者详细介绍肱骨骨折的方法和细节,让患者清楚注意事项,以便在之后的术后康复护理中起到比较好的效果。

1.2.2术后康复护理

(1)在患者的术后1-10天,派医护人员随时关注患者状况,安置好患者,将床头抬高,将患臂用枕头垫起,放置好肘关节和肩关节的位置,具体标准为:肩关节置于前屈外展位,肘关节屈90度。严密观察患者的情况,观察患者是否有术后麻醉消失,患部异常疼痛的现象,对有此现象的患者使用止痛剂,缓解疼痛感。对患者进行力所能及的帮助,如患者起身应当帮忙扶起,患者如厕应当给予帮助。在患者身体有知觉之后,应对患者患部手臂进行手指和手心的按摩活动,保证患者手臂其他位置血液畅通。同时,指导患者进行患臂肩部肌肉等长收缩运动、腕关节和肘关节的运动,就具体操作方法为:患臂侧手握拳,伸指及肱二头肌的等长收缩,减轻手部水肿,握拳以8s左右为一次,10次为一组,每天坚持20组左右,情况好转,可增加练习量。

(2)在术后10-25天,开始练习肩部活动,如肩部前后屈伸活动。具体操作方法为:护理人员站在患者身后,一手固定患者肩部,一手托住肘关节,以一定幅度轻微活动,重复5-10次为一组,每天坚持5-8组。在这一过程中,禁止患者患臂外展,以造成二度骨折。也可以教患者健臂扶住床架,身体下弯进行自我锻炼,以辅助治疗。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要随时注意观察患者的情况。

(3)术后25-50天,在没有不良反应的前提下,指导患者进行全面关节练习。如身体向前弯曲,使患臂在重力作用下下垂;患臂前后摆动后左右摆动。值得注意的是,在此阶段,患者运动量仍不宜过大,以每次50-80下即可,运动的幅度以患者自身情况而定,以无不适感为佳。在这一阶段后期,患者可以用健全的手臂托住患臂,放松肩关节,还可进行缓慢的下蹲运动,让肩部跟随身体运动而得到活动。在无不适感之后,可由健全的手臂将患臂向外推送,以达到矫正之目的。此阶段是患者恢复的关键阶段,在此过程中,会有患者担心动作过大导致再次骨折的问题,因此医护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心理的疏导和动作的纠正,以帮助患者尽早康复。

(4)术后50-90天,在第三阶段活动顺利完成之后,可让患者进行刷牙、洗脸等日常生活训练。

1.2.3出院指导

(1)运动指导

鉴于患者的住院时间不长,患臂并没有完全康复,不宜进行负荷较大的运动,在出院后,患者应坚持康复训练,巩固治疗效果。

(2)饮食指导

在饮食方面,应当注意相关营养元素的摄入,在骨头愈合期,需要大量钙质,适时补充钙元素。不宜饮酒、抽烟等。

(3)生活指导

注意休息,保持生活的规律性。

2.结果

经过为期3个月的护理,本次治疗30例患者中,肩部、肘部关节能正常活动的有28人,恢复了正常的身体机能。康复率达到95%。

3.讨论

在临床医学中,骨科手术的治疗效果跟康复密切相关,骨科治疗中,恢复功能是永恒主题,也是手术成功的标志。因而,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情况,做出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法。现有的医疗手段中,骨折手术前期一般是打石膏进行固定处理,在这一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局部按摩十分重要。由于患者患部进行了石膏固定,无法得到有效的活动,血液流速缓慢,身体中的废弃物不能有效排出,严重者,会造成血管拥堵从而造成肌体坏死[2]。所以康复过程中的局部按摩是康复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从功能恢复来讲,患者想要实现比较理想的功能恢复,在康复治疗中进行功能训练必不可少,在训练中听从护理人员的建议,积极配合治疗,争取完美恢复。

在进行肱骨骨折手术后,患部经常会出现僵硬的状况,在咨询护理人员的前提下进行适量的活动,有益于患者的康复。在护理过程中,注意早期的不良反应症状观察和中期的功能恢复,对于患者的身体功能恢复有着重大意义。总之,在肱骨骨折术后,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护理,能达到很好的康复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骨折后的康复护理范文第2篇

下肢骨折是骨科常见的骨折之一,手术方法很多。以前只强调手术方法的改进,对康复护理重视不足,因而有许多病人出现关节粘连、股四头肌挛缩、关节囊挛缩至关节僵直而影响工作生活。为了让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到最大程度。我科于2011年8月~2013年6月,对200例下肢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术,术后早期使用持续被动运动器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防止膝关节粘连、股四头肌挛缩、关节囊挛缩至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发生,促使骨折愈合,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00例中,男128例,女72例;年龄3―89岁,股骨干骨折36例,股骨劲骨折29例,髌骨骨折9例,胫腓骨骨折121例,内外踝骨折5例,所有病例均实行了手术切开复位加内固定术。

2 护理与康复训练

2.1 术前护理

2.1.1 病人入院后,由护士应向患者及家属主动介绍病区基本情况,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询问症状,同医生一起检查全身体征,看有无开放性伤口及其他脏器损伤及合并症。对于危及生命的损伤立即处理,留好静脉通道、吸氧、监测生命体征等。做好入院评估。手术前向病人及家属示范并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胫前肌、小腿三头肌和趾背伸肌的主动收缩,以及关节、足趾关节的主动运动,教会患者使用拐杖,为术后扶拐行走做准备。

2.1.2 术前心理准备很重要,骨折往往是由于突然意外造成,心理上未能完全接受,极度紧张和恐惧心理存在,加上剧烈的疼痛和患肢的功能障碍,加剧担心手术效果的心理焦虑及恐惧感,惧怕残疾。特别是老年患者,因为文化程度低,对疾病了解少,经济收入少,缺少家庭关爱,焦虑、抑郁明显,心理因素的积极与否将直接影响患者术后骨折的愈合情况,所以护士必须要做好有效的心理沟通护理[1]。

2.1.3 完善手术前各项检查,备皮,输液,皮试,手术前肌肉针,必要时留置导尿管等。

2.2 术后护理

2.2.1 护理:患者手术完毕回病房后,护士主动接病人,将患者轻放于硬板床上,头偏向一侧,去枕平卧,不同麻醉方式采用相应的护理,监测生命体征,观察切开情况、皮肤色泽温度及足背搏动情况。患肢保持功能位置,垫高15-30cm,以利淋巴、静脉回流,预防患肢肿胀及预防褥疮护理[2]。

2.2.2 密切观察患者有无术后并发症手术本身可引起创面浅表感染、深部感染、神经损伤等,故术后护理应密切观察患肢末端血运、皮肤颜色、温度、感觉、运动及疼痛等情况,发现异常现象及时报告医生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2.3 术后康复训练

2.3.1 术后第1周:患者手术后第1天保持关节功能位,抬高患肢15°-30°;术后第2天,开始做股四头肌收缩练习,4次/d,每次2-3 min;术后第3-7天,可以行CPM机康复治疗,开始前需与病人及家属交流,或让病人及家属与病区内其他病人交流,以解除心理顾忌,担心伤口裂开或骨折加重,主动与医生及护士配合行CPM被动康复治疗,康复过程中可以听音乐转移注意力,放松心情,护士对CMP机的操作一定要熟悉,角度要调整准确,动作要轻,稳定,准确。开始后询问患者情况,观察患者面色及患肢皮肤颜色,先开始做术肢踝关节的背伸、趾屈运动,并切口情况,有活动性出血,向医生反映。

2.3.2 术后第2周: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术肢关节无痛范围内的主被动运动。用医生或护士用手托住患者术肢踝关节,嘱咐患者自己控制,尽量抬术肢,并保持高度,自己通过助力完成直腿抬高运动。要求患者应用CPM机给予术肢在无痛状态下的持续被动运动,起始角度为35°,终止角度以关节无痛为原则。

2.3.3 术后第3周:在医护人员帮助下加强术肢直腿抬高运动,逐渐减少手的扶托。CPM机增加屈曲度数至90-100度,逐渐加快来回速度。在运用CPM机是注意脚与关节的距离与夹角,增加角度要循序渐进。

2.3.4 术后第4周:嘱咐患者直腿抬高运动慢慢由助力向主动运动的过渡,鼓励在医护人员指导下的主动运动,患者在侧卧位上,将术肢放在上方,踝关节弯曲呈90度,行下肢肢体的内收、外展运动,及前后摆动练习。

2.3.5 术后第5-6周:术前已经向患者及家属示范,现在更容易帮助患者下床,学会使用拐杖练习行走。鼓励患者尽量独立完成简单的日常活动,如穿衣、穿鞋、袜等。

2.4 出院指导的有关内容

2.4.1 饮食宜高钙、高热量、高维生素等营养丰富的食物,注意色香味的调节,使病人有良好的食欲,增强体质。

2.4.2 功能锻炼按骨折部位不同,继续按在医院内规定的功能锻炼方法锻炼,以最大限度的恢复下肢功能。

2.4.3 按规定期限,定期复查,如有不适,及时就诊。有特殊情况时,及时与医生联系。

3 结果

本组200例均获随访6-12个月,除5例延迟愈合,2例患者在术后60 d造成二次骨折重新手术固定外,其余193例骨折均正常愈合,功能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

4 讨论

下肢骨折术后,强调早期肌肉的主动舒缩与关节被动活动相结合十分重要,在康复训练过程中,我们应根据患者术肢部位的实际情况,随时调整训练的时间和内容,避免过早过度的锻炼对肌肉起点与骨折的愈合。下肢骨折术后护理是综合性的,包括常规护理比如抬高术肢、监测皮肤颜色、足背搏动等,还需要一些特殊护理干预如有效医患沟通,运用幽默等,可以干预患者术后疼痛及护理满意度等。应用CPM机康复治疗在术后康复治疗中起到重要辅助作用。CPM机通过对患者下肢进行持续、被动及反复屈伸关节活动,有利于帮助患肢肌肉收缩,加速组织损伤的修复,促进细胞转化,缓解疼痛,减轻水肿,达到加快恢复功能活动的目的。早期活动及CPM康复训练有利于损伤的修复,防止制动所致的肌肉骨骼系统并发症。不同阶段有各自的目的和训练重点,心理护理在下肢骨折围手术期及运用CPM及康复训练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老年患者,有效地沟通,可以减少患者的焦虑、抵触情绪,更有利于手术治疗及术后康复。

参考文献

骨折后的康复护理范文第3篇

【摘要】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患者术后功能重建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在2009年2月-2010年8月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38例股骨干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38例患者均于术后进行功能重建,统计其治愈率,总结其护理方法。结果:本研究38例患者中恢复时间为3-12个月,所有患者均达到骨折愈合标准,其中36例患者达到功能恢复,2例患者为骨性愈合。治愈率为94.73%。结论:对股骨干骨折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有效减少和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达到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日后生活质量。

【关键词】股骨干骨折;功能重建;康复护理

股骨干骨折(fracture of shaft of femur)是指股骨转子下至股骨髁上部位骨折,以局部压痛、疼痛、肿胀,出现旋转、成角、缩短畸形,异常活动、可扪及骨擦音为主要表现。股骨干骨折的治疗原则是:复位、固定、功能锻炼。本文对我院38例股骨干骨折患者进行术后功能重建康复护理,具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2月-2010年8月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38例股骨干骨折患者,其中男23例,女15例,年龄3-74岁。其中13例中下段骨折,15例中段骨折,10例中上段骨折。21例左侧股骨干骨折,17例右股骨干骨折。

1.2 护理方法:对所有患者于牵引前进行皮肤护理,牵引时注意绷带、牵引肢体情况、预防并发症,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解除牵引后护理等综合护理。

1.3 疗效判定:参照欧长代[1]疗效评定标准。差:旋转畸形大于15°,成角畸形大于25°,重叠移位大于2.0cm,膝、髋关节活动较健侧减少大于20°;可:旋转畸形在10-15°之间,成角畸形在15-25°之间,重叠移位在1.5-2.0cm之间,膝、髋关节活动较健侧减少10-15°之间;优:旋转畸形在5-10°之间,成角畸形在10-15°之间,重叠移位在1.0-1.5cm之间,膝、髋关节活动较健侧减少10°以内。

2 结果

本研究38例患者中恢复时间为3-12个月,所有患者均达到骨折愈合标准,其中36例患者达到功能恢复,2例患者为骨性愈合。治愈率为94.73%。

3 讨论

股骨干是人体中最长的管状骨,包括股骨髁上2-5cm至粗隆下2-5cm的骨干。由于大腿的肌肉发达,骨折后多有错位或重叠,另由于内收肌的作用,骨折远端常有向内收移位的倾向。对股骨干骨折患者应加强术后功能重建护理,使患者达到功能恢复。

综合护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牵引前护理:牵引前应避开伤口处,剃尽毛发,擦净皮肤油污,涂上滑石粉或安息香酸酊,增加胶布粘度,保护皮肤。(2)牵引时护理:保持床整、干燥、清洁,观察牵引绷带及胶布有无脱落或松散,抬高床尾利于体重作反牵引,确认牵引方向与近端肢体成直线,观察牵引肢体趾活动,温度,皮肤色泽,肢体远端血运及感觉,评估毛细血管充盈情况及足背动脉的搏动情况,鼓励患者多摄取含有纤维的食物,多饮水,预防便秘,开展功能锻炼,预防关节活动障碍[2],注意保暖,多做深呼吸,预防淤积性肺炎。(3)心理护理:对患者态度和蔼,针对患者不同教育程度和不同性格特点,进行心理开导,使患者能心情愉悦,配合治疗。(4)饮食护理:避免患者食用酸辣、油腻的食物,鼓励患者多食蔬菜、水果,多摄入维生素D,多吃用清补肝肾的食品。(5)牵引后护理:为防关节僵硬,减轻肿胀,患肢下垫气垫以适当屈曲,关节僵硬者应用下肢关节康复器进行下肢关节锻炼[3]。

初期每次锻炼1小时,每天锻炼2次,从0-10°开始,后可循序渐进,每日递增5-10°,增加训练幅度,直至90°时可停止训练,进行主动功能训练。为防止损伤和意外,个别感觉疼痛无法忍受的患者应减少训练时间和活动幅度。(6)健康教育:对患者及其家属讲解股骨干骨折的治疗及护理要点,取得患者配合,利于临床工作的开展,使患者坚持锻炼,整复固定后,鼓励患者进行股四头肌收缩活动,踝关节背屈活动和脚趾自主活动。牵引结束后增加活动次数、强度和范围,关节功能基本恢复应逐步增加旋转摇膝、起立、蹲下、提腿等动作,恢复正常功能,增强肌肉力量。出院后嘱患者坚持锻炼,直至功能完全恢复。

综上所述,对股骨干骨折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有效减少和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达到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日后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欧长代.桥式石膏悬吊牵引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J].中国骨伤,2003,16(3):169-170.

[2] 顾沛.外科护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58-259.

骨折后的康复护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下肢骨折;并发症;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207-01

随着我国交通业、机械工业与建筑业的发展,我国下肢骨折患者越来越多【1】。而骨折病人护理的好坏,对骨折的愈合至关重要。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医学技术的发展,当前我国我国骨科医疗水平已全面与国际接轨,已对临床护理提出不同的要求,亟需建立优质的护理模式,比如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从而为医疗护理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撑【2-3】。在护理内容中,比如在骨折初期为防止再移位要减少活动,但可做一些以肌肉收缩为主的活动。采用石膏固定的患者一定要把患肢抬高,这样可以帮助血液循环,减轻疼痛和肿胀【4】。本文具体探讨了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预后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1年2月到2013年2月选择我院骨科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180例,入选标准:符合下肢骨折的诊断标准;刚完成了手术治疗;精神正常、神智清醒;无其他严重合并症,知情同意。其中男101例,女79例。最小年龄31岁,最大年龄为70岁,平均年龄为46.52±6.11岁;受伤原因:车祸伤68例,堕落伤42例,打击伤20例,其他50例;骨折部位:胫部70例,腓部50例,足部20例,其他4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方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90例,两组一般资料总体均数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在手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包括一般护理、饮食干预、知识教育等。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流程化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术后早期术后在无痛前提下应开始早期功能锻炼,遵循循序渐进、被动加主动、等长和等张的原则。比如术后当日即可进行患肢自足背开始的向心性按摩,足趾、足踝关节主动、被动伸屈练习。术后中期可逐步开始由卧到坐、由坐到站、由站到行走的训练,训练的主要目的是恢复关节活动度,进一步提高肌力,练习独立坐起和扶拐行走。术后晚期应注意加强患髋外展、外旋和内收功能锻炼。方法是让患者坐在椅子上,伸直健侧下肢,在双上肢的帮助下,屈膝、屈髋,将患肢小腿置于健侧肢体膝前,一手握住患肢足底,一手放于患膝内侧轻轻向下按压,并逐渐屈曲健侧肢体膝关节。两组的护理干预周期都为1个月。

1.3 观察指标

(1)对两组术后的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与对比,主要包括褥疮、跌倒、营养不良等。(2)采用简化的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进行护理后心理状况评价,包含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恐惧等5个方面。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并发症对比采用卡方分析,生活质量评分对比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并发症对比

经过观察,治疗组术后褥疮、跌倒、营养不良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

3 讨论

下肢骨折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最为常见的外科疾病,在当前的发病率高,而且并发症多,严重影响患者预后【5】。在治疗中,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当前微创手术治疗的术中切口小、出血少,有利于患者及早开展功能训练【6】。

在护理中,要完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实现护理质量和安全的持续改进;实施临床护士对患者的责任制整体护理,以护理质量、数量、技术风险和患者满意度为重点,不断完善考核细则,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定期进行满意度调查,及时听取病人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护理工作,提供人性化服务【7】。患者在接受了良好的手术治疗之后,有助于及早地开展一系列的功能锻炼,减少卧床情况下的各种并发症出现。在具体护理内容中,骨折患者因为运动受到限制会有便秘的现象,因此饮食上,可以吃些富含纤维的食物,帮助胃肠蠕动;患者要呼吸新鲜空气。强调保持平卧硬板床,尽量减少变动非常重要;要保持患侧下肢中立位,避免髋关节内收。要为病人轻轻拍胸部,从胸部下方开始向上拍,拍出振动感,嘱咐病人配合深呼吸,咳出痰液,防止坠积性肺炎的发生。在骨折2周后,患者可以根据骨折的稳定程度,在医生的指导下,做一些防止肌肉萎缩或关节僵硬的简单活动。而在骨折后期,当石膏拆除后,可以做一些促进关节活动和肌力的恢复的运动【8】。本文治疗组术后褥疮、跌倒、营养不良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

总之,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应用于下肢骨折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辉,刘波,张鑫 ,等. 关节粘连传统松解术联合运动疗法治疗下肢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J].中医正骨,2013,25(9):47-48.

[2] 蔡晓霞,赵景云,黄彦英. 个性化功能康复护理在下肢骨折患者中的效果评价[J].中外医学研究,2013,14(2):81-82.

[3] 温辉林,鲍玲.封闭负压吸引在下肢骨折术后钢板外露并感染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1):2619-2621.

[4] 钟秀凤,陈伟莲,曹秀芬,等. 连续被动运动对下肢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3,21(2):214-214

[5] 欧阳丽云,赵松.健康教育路径在腰椎骨折内固定术患者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09,7(3):89-90

[6] 龚春兰.临床路径在颈髓损伤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华西医学,2009,24(8):2194-2195

骨折后的康复护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康复护理

股骨颈骨折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老年性疾病,部分患者伤前即有可能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伤后卧床容易出现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等多种并发症。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和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主要方法之一[1],可有效地减轻病人的疼痛,保持髋关节稳定,恢复了髋关节的功能和活动。术后可较早进行床上活动,缩短卧床时间,明显减少各种并发症发生并得到广泛应用。而术前术后早期对病人进行康复训练尤为重要,我科对32例人工股骨头置换的病人,进行了系统护理,取得了较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2001年1月—2005年12月我科共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32例,男26例,女6例;年龄56~82岁,平均64.2岁。骨折类型:头下型骨折20例,经颈型8例,基底部骨折4例。其中4例合并糖尿病,5例合并高血压病,7例合并程度不等的心肌缺血及早搏二联律史,2例合并肺部感染。上述病人均顺利接受置换术,全部采用骨水泥固定。结果32例病人康复锻炼期间1例发生应激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由于经济原因不治出院后死亡,1例发生再脱位后行二次手术修补加强无再脱位发生,其余患者无并发症发生,均能按期愈合,术后3周下地活动。

2术前康复护理

2.1术前准备首先要详细询问患者既往病史及用药情况,近期有无咳嗽、咳痰、气促、昏迷,有无严重心律失常史。其次要做好术前的各项常规检查及重要脏器功能检查,如心电图、胸部x线、血、尿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有关检查,全面掌握病人情况,以评估手术耐受力。一是要积极控制并治疗原发病请有关科室协同诊治,尽可能将机体的各重要脏器功能调整在能适应手术的最佳状态。如高血压患者将收缩压控制在18.6kpa(140mmhg)以下,舒张压控制在12kpa(90mmhg)以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控制在7.8mmol/l以下[2]。术前三日应用广谱抗生素,积极治疗肺部感染;二是要做好基础护理,老年人皮肤变薄,皮下脂肪少,应做好皮肤护理,保持床整、干燥,每4h翻身拍背1次,翻身时要注意向健侧卧位,保持患肢成一直线,术前1天备皮,备皮应注意老年人皮肤皱褶多,要防止刮破皮肤,彻底清洗手术部位,预防术后切口感染。

2.2心理护理老年患者由于长期慢性病的困扰,加上骨折所造成的疼痛、躯体移动障碍,自理能力下降以及害怕手术,担心预后常会出现焦虑、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反应。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积极健康的情绪对病人的手术治疗和术后康复有重要作用[3]。因此,护士应加强巡视,根据病人文化程度,结合病情,耐心细致地讲解有关疾病知识、手术经过、麻醉效果,介绍手术医生的技术及以往手术成功率,也可通过来访的同例患者讲解自己亲身经过,观看x线片效果,使其树立自信心,积极配合手术治疗。

2.3健康教育指导(1)指导患者床上使用大小便器,放置便器应从健侧放入。(2)指导患者做深呼吸运动,劝导戒烟,鼓励患者咳嗽、咳痰,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预防肺部感染。(3)指导功能锻炼,术前应教会患者进行下肢肌肉收缩锻炼,以提高患肢肌力,对术后康复至关重要。股四头肌舒缩功能锻炼,即肢体在静止不动的状态下,持续收缩股四头肌5秒左右,放松稍作停顿,如此反复进行。

3术后护理

3.1与制动术后患肢应保持外展30°中立位,穿“丁”字鞋,防止髋关节内收、内旋。平卧时两下肢间放置软枕,侧卧于健侧时软枕垫高术肢。

3.2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据文献报道[4],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40%。术后应抬高术肢30°,保持外展中立位,并主动做腿部肌肉舒缩活动,促进静脉与淋巴回流。我们不主张应用止血药,如凝血功能正常,可酌情运用一些抗凝药及活血化瘀药,如口服肠溶阿司匹林、静滴丹参等,密切观察术肢有无疼痛、肿胀、皮肤发绀,如有异常,报告医师。

3.3康复护理加强康复期的功能锻炼是手术成功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既可防止肢体肌肉废用性萎缩、关节僵硬,并能防止老年患者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5]。具体方法如下:(1)术后6h可做踝关节主动屈伸练习,促进下肢静脉回流。(2)术后1天可行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练习,保持肌肉张力。 (3)待拔除引流管后,可在床上使用cpm,行髋、膝关节屈曲练习,活动角度由小到大。(4)髋关节伸直练习,屈曲对侧髋、膝关节,做术侧髋关节主动伸直动作,充分伸展屈髋肌及关节囊前部。(5)根据病人情况可制定步行计划,骨水泥固定的患者,若病人情况良好,术后3周可行步行练习,下地站立时,可用双手扶住双拐,先用健肢负重着地,患足点地,以后患肢逐渐负重,循序渐进,要注意安全,防止滑倒。

4 结果

32例病人康复锻炼期间除1例发生应激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由于经济原因不治出院后死亡,1例由于不当发生再脱位后行二次手术修补加强未再次脱位,经术后3个月及6个月随访,无髋关节脱位发生,根据髋关节功能评价merle d'aubigne评分标准见表1,疼痛、运动幅度、步行三项所得分相加,17或18分为优,13~16分为良,9~12分为中,8分以下为差,术前病人评分全为差,31例病人术后3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优18例,良7例,中3例,差3例。术后6个月病人髋关节功能评分优22例,良9例。表1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

5讨论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患者的常见外科疾患,常发生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不少病人常伴有高血压、心脏病及糖尿病史,且不少病人本身就是因为中风偏瘫、行动不便,身体协调功能差而引发的外伤,而骨折后,由于老年人骨质疏松,骨折愈合相对缓慢,卧床时间长,易引发其基础疾病的发生、加重。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术后病人能早期负重,较快恢复到伤前活动水平,从而避免了因长期卧床引起的褥疮、肺炎、泌尿系感染及dvt等并发症和内科合并症的加重[6]。本组病例我们重视了术前、术后的康复训练指导,获得了满意效果。首先,使病人及家属认识并重视了康复锻炼对决定手术是否成功的重要性,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按计划实施训练,保证了康复锻炼成功。并且经过术前积极精心准备和护理,避免了内科合并症的加重发生。为患者争取了手术时机较早顺利地施行了手术,避免了病人因骨折后体质进一步衰败、恶化,甚至失去置换的机会。其次,康复期间早期施行功能锻炼,并给予指导和督检其执行情况,病人由被动到主动加辅助至完全主动锻炼的过渡,使肌肉保持了一定的张力,无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直发生,并能早期离床活动,且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患者自理能力得到了改善。结果所示,32例患者中除1例由于手术创伤引发应激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由于经济原因不治出院后死亡。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优22例,良9例。综上所述,老年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强调并早期实施康复锻炼,减轻了病人痛苦和经济负担,提高了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赖冬华,黄爱玲.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的出院健康指导.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2002,15(1):104.

2马桂玲.高龄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护理.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7):770-771.

3李梦樱.外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63.

4张亚爱,黄秀清,梁玲.糖尿病股骨颈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护理.护理实践与研究杂志,2005,2(5):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