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膝关节损伤的康复方法

膝关节损伤的康复方法

膝关节损伤的康复方法

膝关节损伤的康复方法范文第1篇

【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周围损伤后膝关节功能康复的措施。[方法]针对膝关节周围不同的损伤程度、不同的手术方式、不同的内固定器材及不同的个体,制定个体化的锻炼方法。[结果]随访108例经该方法锻炼的膝关节周围损伤手术患者12~28个月,平均20个月,按HSS膝关节评分标准:优良率占92.6%。[结论]对膝关节周围损伤手术后早期实施综合性康复措施可有效促进膝关节功能康复。

【关键词】膝关节;周围损伤;康复

膝关节是人体中负重最大、运动量大的重要关节,结构复杂。因此,膝关节周围骨折及损伤后选择好的治疗方法及康复手段,是骨科一项重要的探索内容。回顾本科2005年3月~2006年8月收治不同程度膝关节周围损伤患者108例,经相应治疗及功能康复锻炼,膝关节功能康复疗效满意。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08例,男67例,女41例,年龄18~50岁;致伤原因:交通伤85例,摔伤15例,砸伤8例;股骨下段骨折34例,髌骨骨折32例,胫骨平台骨折17例;其中多发性骨折15例,粉碎性骨折11例,开放粉碎性骨折7例,膝关节损伤3例。

2膝关节周围损伤后功能康复措施

2.1固定期间的锻炼

固定期间预防膝关节僵硬的有效锻炼是患膝肌肉等长收缩[1]。目的是消除疼痛,防止或减轻肌肉萎缩及炎性反应,保持肌张力,利于膝关节功能康复,此期可适当应用非甾体抗炎药物,如扶他林片剂、双氯氛酸钠栓剂等。固定当天疼痛减轻后或手术即日麻醉反应消失后即可进行康复锻炼。特别是早期股四头肌有效的等长收缩锻炼,是防止肌肉萎缩,增加肌力早期康复的手段。股四头肌是伸膝装置的动力部分,股外侧肌和股内侧肌的扩张部有着重要稳定和平衡的作用[2]。其观察护理要点:熟悉病情,了解内固定器性能,观察股四头肌有无萎缩,下肢外固定物是否牢固,有无石膏、夹板及牵引压迫并发症;做好生活护理及心理疏导;制定膝关节功能康复计划及目标,组织实施、评定疗效。

2.1.1屈膝肌的锻炼仰卧,患肢下放软枕、大腿后群肌收缩,足跟向下压,先轻压再逐渐加大压力,然后再减轻压力,即轻重轻,反复训练,20次/组,每日3~4组。

2.1.2伸膝肌的锻炼仰卧两腿放枕上,收紧股四头肌,使膝部向下压,轻重轻,反复训练,20次/组,每日3~4组。

2.1.3膝关节以外的肌肉关节运动踝、趾关节屈伸防小腿前、后肌群的萎缩,也是长期卧床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措施。经常抬臀防压疮;上肢支撑躯体或借助拉环抬起上身,练深呼吸等预防其它部位肌肉的萎缩、关节僵硬及呼吸道并发症。

2.1.4CPM运用骨折手术固定牢固无外固定者、关节软骨损伤切除术后、关节松解术后,可早期行CPM训练,痛苦小、消肿快,是防治关节疾病,促进关节软骨再生和修复、避免关节软骨僵硬、粘连致活动度受限的良好方法,使损伤的关节迅速愈合。CPM训练实施方法,可根据病情,调节不同的活动范围、运动速度、持续时间,以关节活动在无痛范围内运动为原则[2]。一般术后早期CPM应用宜缓慢、小范围、长时间持续被动活动关节;恢复以后和炎症缓解以后,可酌情增大关节活动范围,缩短持续时间,加快运动速度,直至过渡到主动训练。(1)CPM运动角度:开始角度控制在20°~30°,逐渐加大角度,2周后在CPM机上活动范围伸达0°,屈达100°~120°[3];(2)速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3)CPM持续时间:一般术后1~3d开始,持续时间2~4周,术后第1周,宜24h连续进行,仪器工作1~2h后停10min;以后根据情况缩短为每日持续12、8、4h或Bid,每次1~2h。

2.2外固定解除后的锻炼

外固定解除后可进行关节活动度、增强肌力训练[1]。目的是获得正常关节活动范围,逐渐获得最大肌力,并能提高耐力,强度以患者每次不感到过度的疲劳和损伤为宜。

2.2.1增加膝关节屈曲度方法:(1)足沿墙下滑训练:患者于墙垂直仰卧,屈髋90°,足底垫毛巾放在墙上,在重力作用下足缓缓下滑,患膝被动屈曲,至有牵张感为止。可双叉,健足在上,将患足下推,也可将健足置患足下支托患足,下滑到一定程度将其托起;(2)仰卧,健足前交叉,将患侧足轻轻向臀部拉靠,至有牵张感为止;(3)俯卧,健踝前交叉,将患侧足轻轻向臀部拉靠;(4)股四头肌牵张训练:健腿站立,伸直躯干,屈患膝同侧手握患侧足,并轻轻向臀部提拉,增加股四头肌柔软度使髋关节能屈曲达0°,膝关节能屈曲达135°[1]。

2.2.2增加膝关节伸展度训练由于膝关节经固定后常挛缩于基本伸直位,也由于生活与劳动中常要求能充分下蹲,因此在功能锻炼时,患者往往注意膝关节屈曲度的活动范围练习,而忽视伸膝活动范围的练习,更容易忽视伸膝肌的练习,致膝关节不稳定,增加步行困难,且易引起膝关节炎、骨关节炎改变[2]。锻炼方法:(1)仰卧,健肢伸直,患肢髋屈90°,双手环抱于患肢股后方,慢慢伸膝使足指向天花板,目的是增加大腿后群肌的柔软度,使屈髋达90°,伸膝达0°[2]。每个动作维持5~10s后放松,重复20次/组,每天3~4组;(2)俯卧,健踝后交叉,轻轻推直患膝,至膝部有牵张感,维持5~10s后放松,重复做20次/组,每天3~4组。

2.2.3患肢下地负重三步走[4],根据患者的情况决定初次负重量。第一步:以双拐、健肢“三点”支撑身体重量下地活动,患肢不负重;第二步:在“三点”支撑的同时,让患侧的足尖轻触地面进行半负重;第三步:患肢以全脚掌着地进行完全负重。

2.2.4增加肌力,续行股四头肌、大腿后群肌的等长收缩。增加训练膝伸与屈肌的肌力,各20次/组,每天3~4组。方法:(1)背靠墙站,双足分开与肩同宽,足尖向前,胫骨与地面垂直,慢慢下蹲至膝屈曲45°~60°后返回站立,此训练目的是使膝伸、屈肌肌力增加;(2)双手叉腰,双足分开与肩同宽,足尖向外分膝蹲,使双膝均向前外侧屈曲,半蹲后返回站立,目的也是练习屈伸膝肌力;(3)直腿抬高增强股四头肌肌力锻炼,平躺床上,伸直膝关节并抬腿,臀部不离床,足跟离床面25cm左右,坚持1min,然后慢慢放下,坚持时间越长越好。当每次重复20次练习很轻松且每次坚持1min以上,可在踝关节上加沙袋,继续练习负重下的直腿抬高,进一步加强股四头肌的力量,重量可从1kg开始逐渐增加到5kg。

2.3肢体负重适应性训练,此期为恢复阶段,由于膝关节是承重的主要关节,关节活动度及肌力基本恢复正常后,可定时、定地点练骑自行车、慢跑等以适应将来正常运动。

3功能康复锻炼的注意事项

3.1详细评估病人,了解病人的心理状况、文化程度等,向病人反复讲解康复锻炼的目的,具体措施,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

3.2康复锻炼必须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以主动为主,被动为辅为原则。

3.3康复锻炼运动量以由小到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为原则。

3.4应高度重视、严格控制不利于骨折端稳定的活动,指导病人先练健肢,能正确掌握方法后再练患肢,确保安全及疗效,避免损伤。如:股骨下1/3骨折的下肢内收活动及胫腓骨骨折后小腿内、外旋活动[6]。又如髌骨骨折有暴力直接致伤,也可能由股四头肌强烈收缩牵拉所致。在治疗中均需固定膝关节,不能过早地收缩股四头肌,难免出现膝关节僵硬[2],解除固定后应严格制定膝关节康复计划并实施。主动、被动结合,同时配以中草药薰洗,舒筋活血,促进关节功能康复。

3.5功能锻炼以恢复肢体的生理功能为主,如下肢主要是负重,步行能力。

3.6任何锻炼都不应引起剧痛,有时有轻微的疼痛,但停止活动后疼痛应消失。

3.7锻炼不应让患者感到过度疲劳,不能在骨折部位发生疼痛;如运动后剧痛,局部浮肿,提示运动过量。

3.8锻炼应制定个体化计划、措施,并实施、检查,多与医生沟通,确保医护观点、措施一致;详细指导、检查,动作是否正确,有无不良反应,功能康复有无进展等,随时评估并记录。

4结果

对2005年3月~2006年8月收治不同程度膝关节周围损伤手术患者108例,按HSS膝关节评分标准[5],经12~28个月,平均20个月的随防,优82例,约占75.9%;良18例,约占16.7%;可5例,约占4.6%;差3例,约占2.8%;总优良率占92.6%。

5讨论

膝关节周围骨折关键在于术后膝关节的稳定性和最大限度的膝关节功能恢复[6]。下肢的损伤:如股骨干骨折、股骨髁上、股骨髁骨折、髌骨骨折、胫骨平台骨折、膝半月板及韧带损伤等,需要长时间固定膝关节。若固定时间过长,固定期间未进行有效的锻炼,拆除外固定后锻炼不充分,必致膝关节僵硬[2]。治疗是用于逆转原始的疾病程序,而康复护理则集中于功能锻炼与恢复。它的宗旨是减少和防止残疾的发生[1]。有效的康复手段是预防膝关节功能障碍的关键,心理护理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康复的疗效。功能恢复优劣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工作中应医护密切配合,针对每个患者不同的心理给予有效的心理康复,特别是早期多数病人怕痛和怕影响伤口愈合而不敢活动,通过耐心的解释,患者全部积极配合。

早期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保持膝关节软骨面的生理机能,因为关节软骨营养依靠滑液运送,同时还要受到压力才能吸收,以减少关节积液,促进消肿,防止粘连,促进膝关节功能康复。早活动、早下床能增强病人的信心和自理生活能力。恢复期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粘连、促进骨折愈合。医护人员协助、指导康复锻炼,加深了医护患间的关系,而良好的医护患关系有积极促进康复的作用。

早期CPM锻炼加强了关节诸肌群的收缩,增加动力肌对关节的稳定作用,改善了膝关节伸屈活动范围,防止了静脉血栓形成。林亚君报道术后3d内CPM锻炼终止角度<40°对膝部伤口皮肤缺血缺氧及伤口引流无影响[7]。所以采取术后24h进行锻炼,术后1~3d终止角度<40°。

锻炼应以病人能耐受,而不影响下一次锻炼为主。根据患者的运动能力、损伤程度、骨折部位和类型、年龄及身体素质等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制定个体化的运动方法及运动量,按要达到的目标来设计运动处方。根据个体化锻炼的情况积极、科学地进行有效指导,讲清原理,先易后难,循序渐进,随时修订康复护理措施及运动处方,达到设定的目标—让患者最大限度的康复。

【参考文献】

[1]廖瑛.骨科患者康复指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11:47-5

0.

[2]宁宁.骨科康复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2:5-87.

[3]战民庆,高振湖,牟宁科,等.股骨髁支持钢板治疗股骨髁上A1型骨折[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14:1103-1104.

[4]金芳.骨科临床实用护理[M].第一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55-57.

[5]刘志雄.骨科常用诊断分类和功能结果评定标准[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7:275.

膝关节损伤的康复方法范文第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共收治48例膝关 节脱位患者,排除胭血管损伤,均为单侧膝关节脱 位。男38例,女10例;年龄20~59岁,平均35.6岁; 左膝22例,右膝26例。伤后至手术时间2d~2周。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38例,运动损伤4例,高处坠落伤 6 例。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 内侧副韧带(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MCL)及后外 侧复合体(posterolateal complex,PLC)损伤 2 例,A- CL、PCL 及 MCL 损伤 36 例,ACL、PCL 及 PLC 损伤 10例。合并腓总神经损伤4例。

1.2 治疗方法

    1.2.1术前评估及检査膝关节脱位均为高能量 损伤,就诊时对患者需先排除危及生命的颅脑及胸 腹部合并伤。入院常规行下肢血管彩超检査,必要时 行血管造影,排除胭窝血管损伤可能。对于膝关节脱 位的患者容易行手法复位,却不容易维持复位状态, 易发生再脱位。术前均行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及 MRI检査。X线片可见膝关节脱位;MRI可见膝关节 脱位,多发韧带损伤,半月板及关节软骨损伤。对怀 疑神经损伤患者行下肢肌电图检査。

膝关节体格检査包括Mcmurry征,前后抽屉试 验,Lachman试验,内外翻试验,外旋试验等。因急性 膝关节脱位,膝关节肿胀明显、局部疼痛,影响检查 结果,且体格检査容易加重胭血管、神经及膝关节韧 带损伤,推荐无创性检査如膝关节磁共振。

1.2.2 合并伤的处理常规硬膜外或全身麻醉后, 仰卧位,术野常规消毒、铺巾。关节镜探査后,优先处 理膝关节后内侧韧带结构严重撕裂或PLC损伤,后 行半月板成形或缝合术,软骨清理或微骨折。关节镜 再次探査证实ACL和PCL损伤后,即行髁间窝外侧 壁及平台前后侧清理,尽量保存残余的韧带及增生 的滑膜,全部病例采用单束单隧道重建,先PCL后 ACL重建。

1.2.3 移植物来源及准备利用Arthrex重建平台 修整移植物,同种异体肌腱应用山西骨组织库提供 的超低温冷藏同种异体肌腱移植物行前交叉韧带、 后交叉韧带重建。采用直径不小于4.5 mm、长 260 mm的异体胫前肌腱,使用前先解冻,然后置于 加入含(16x104) U庆大霉素的250 ml等渗盐水中 充分浸泡,锁边、对折后制成预制前后交叉韧带,测 量预制韧带的直径。

1.2.4 ACL 和 PCL 重建(1)骨隧道的建立。首先重建PCL骨隧道,经前 内侧入路口进入专用的PCL导引器,尖端定位在胫 骨后缘PCL胫骨附着点的中心(离胫骨平台后缘8~ 10mm),在胫骨结节旁内侧1 cm向定位点钻导引 针,沿导引针,根据测量预制韧带的直径完成骨隧 道。再用PCL股骨定位器自股骨髁内上方至髁间窝 内侧壁PCL附着点前缘中点钻取股骨隧道,然后重 建ACL骨隧道,从前内侧入路进胫骨隧道定位器, 钻胫骨隧道。隧道内口位于外侧半月板前角延长线 上、胫骨髁间棘之间,后交叉韧带前7 mm处,隧道 外口位于胫骨隆起的内侧2 cm,隧道与胫骨轴成 55°,沿导引针,根据测量预制韧带的直径完成骨隧 道。通过胫骨隧道进股骨定位器,钻股骨隧道,隧道 内口位髁间窝外侧导针从大腿前外穿出,沿导引针, 根据测量预制韧带的直径完成骨隧道。

(2)移植物的植入和固定。将移植物牵引线穿入 钢丝和导针尾端,先后将PCL和ACL各自拉入骨隧 道。悬吊钢板固定ACL、PCL股骨端,于屈膝70°位 并胫骨前后移动中立位拉紧PCL移植物并固定胫 骨端,屈膝30°位拉紧ACL移植物并行胫骨固定。胫 骨端固定均采取界面螺钉或在骨道外口皮质下 10 mm处带齿螺钉钉固定方式。

1.2.5 术后处理术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3d,低 分子肝素钙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患肢弹力绷 带全长均匀加压包扎2d,并戴膝关节支具保护,支 具穿戴时间为8周。术后第2天开始股四头肌等长 收缩功能锻炼及直腿抬高功能锻炼,术后5~7d开 始行膝关节被动屈伸锻炼,术后2周屈曲度达90°, 术后2个月活动度达到正常。术后2周支具保护下 患肢部分负重,术后3个月完全负重,术后6个月内 以肌肉力量训练为主,6个月后逐渐恢复一般性运 动,1年后可恢复体育运动。

    1.3疗效评价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进行Lysholm评分[1], 评价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检査膝关节活动度及稳 定性。

1.4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7. 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 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手术前及术后末 次随访Lysholm评分,采用配对设计资料t检验。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48例均手术成功,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12~ 30个月,平均18个月。所有患者未发生血管神经损 伤、感染、免疫排斥反应等并发症。术后均无伸膝受 限,屈膝活动度均达120°。屈膝45°位检査,膝关节 前向松弛度差异< 2 mm 39例,>3 mm 2例;屈膝75° 位检査,胫骨结节后坠差异< 2 mm 42例,>3 mm 6例。本组患者末次随访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较 术前提高(表1)。典型病例见图1。

3讨论

    膝关节脱位常发生在车祸伤、高处坠落伤及运 动损伤等,多伴其他重要结构损伤,如前后交叉韧带,后内侧韧带结构、半月板、后外侧复合体及胭血 管、神经损伤,致残率高。正确合理处理膝关节脱位 合并多韧带损伤是减少后遗症的关键。

3.1 手术方案目前,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脱位合并多韧带损 伤成为主流的治疗方法。但对膝关节脱位采用丨期 手术还是分期手术,早期手术还是延期手术目前尚 有争议。对膝关节脱位合并的所有韧带损伤是否都 应进行手术治疗,也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Haner 等[2]通过对早期手术(3周以内)和延期手术(3周以 上)的膝关节脱位患者的随访,建议膝关节脱位应早 期手术修复和重建。而多数学者[34]主张2~3周内对 膝关节脱位伴多发韧带损伤进行早期手术治疗。

I期修复MCL和重建十字韧带可能增加膝关节僵 硬的风险[5]。I期修复所有韧带,手术涉及韧带多, 耗时长,更易出现伤口并发症,进而影响韧带愈合及 功能康复。王少杰等[«主张对KD- I型急性脱位采 用关节镜下I期手术及对KD-丨丨丨型急性膝关节脱位 多韧带损伤患者进行分期手术,以降低术后关节僵 硬的风险。皇甫小桥等m对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患 者伤后2~3周内进行丨期修复重建膝关节交叉韧带 及内外侧结构,取得满意疗效。笔者主张对强大暴力 所致的膝关节脱位合并多发韧带损伤采用早期手 术,待局部肿胀消退,损伤的亚急性期进行关节镜下 I期单束重建,此时膝关节韧带残束保留较多,有利 于更多的本体感觉得到恢复[8]。对于非强大暴力损 伤所致,膝关节周围肿胀不明显,或部分特殊的膝关 节脱位,如后外侧型脱位,由于关节囊嵌顿,无法复 位者,推荐急性期手术。丨期重建膝关节韧带损伤结 构,保证了所有结构完整性,有利于术后早期功能康 复,减少丨丨期手术前因功能康复所致的半月板及软 骨的再损伤,甚至重建韧带的松弛或断裂,同时避免 二次手术创伤,降低医疗费用。

膝关节脱位最常见的形式是ACL、PCL和MCL 联合损伤及ACL、PCL、PLC损伤[9]。I期重建膝关节 韧带损伤时,要做到不漏诊、不侥幸,其中后外侧复 合体损伤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后外侧复合体损伤 的发生率较高,误诊、漏诊会导致重建前后交叉韧带 移植物失效™。胭肌腱和胭腓韧带重建不仅能够限 制膝关节的过度外旋,而且能够降低PCL移植物的 张力。陈志伟等[11]主张优先重建PLC,然后II期重建 关节内韧带。笔者主张,对于膝关节脱位多发韧带损 伤中合并PLC损伤,先重建PLC,同时丨期重建关节 内韧带(PCL、ACL);对于膝关节脱位多发韧带损伤 中合并PCL、ACL、MC:L,先重建PCL、ACL,最后修复 MCL;对于术前、术中明确内侧结构严重撕裂或内侧 结构嵌顿时,优先修复内侧结构,再重建PCL、ACL。

对于膝关节脱位MCL损伤的患者,MCL的处理 不应被忽视,MCL股骨止点的损伤将带来更多的粘 连。夏春等[12]报道对伴有MCI损伤在II度的多韧带 损伤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效果良好。笔者建议II度、 甚至丨丨丨度的MCL损伤都可以通过适当的外固定使 其愈合,没有必要切开手术导致更严重的粘连。但有 3种情况例外:一种是伴有关节囊的广泛撕裂,这种 情况在膝关节脱位中并不少见,有时关节囊的撕裂 口会从关节内侧一直延伸至后侧,同时伴有内侧支 持带和股四头肌内侧头的撕裂,此时需先予锚钉修 补,后重建关节内韧带;一种是MCL胫骨止点的损 伤,此种损伤难以自己愈合,需要手术重建其胫骨止 点,或MCL股骨止点骨折,预防后期MCL松弛,建 议I期螺钉固定;再一种是重建完ACL及PCL后, 仍有丨度后内侧韧带结构或MCL损伤表现,予锚钉 修补,保证膝关节整体韧带平衡。

对于膝关节脱位,重建PCL及ACL时,术中应 注意维持重建韧带的适当张力,ACL移植物固定过 紧会对PCL移植物造成过度应力。赵金忠[13]主张完 全伸膝位进行移植物最后的固定。笔者通过屈膝70° 时,触及外侧平台相对于股骨外髁的位置,适当维持 胫骨前移位置固定PCL,并于屈膝30°时,拉紧并固 定ACL移植物。

3.2 韧带选择目前常用的自体移植物包括骨-髌腱一骨移植 (BTB)、胭绳肌腱(HT)、股四头肌腱等。对于膝关节 脱位合并多韧带损伤,自体肌腱不但来源有限,但其 供区并发症较多,包括BTB移植的膝部麻木,髌骨 骨折或软化,髌股关节疼痛,尤其是跪地疼痛和膝行 疼痛以及自体HT的隐神经损伤和屈膝无力,关节 松弛等[1«5],这些均限制了自体腱的应用。LARs人 工韧带可诱发滑膜炎及后期松动,且价格昂贵及后 期愈合的不确定性,使它的适应证明显缩小。Fanelli 等[1«对于 Schenck KD-丨型及IV型损伤,尽量使用 同种异体肌腱。笔者也推荐使用同种异体肌腱,其取 材方便,较好地解决了重建膝关节多韧带移植物来 源的问题,并且手术损伤小,时间短,瘢痕小,供区并 发症较少,这是最大的优点,移植物数量及大小不受 限,适合于膝关节脱位并多发性韧带损伤,术后康复 时间早,膝关节粘连少。

膝关节损伤的康复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运动损伤 水中康复 实践练习

1学员运动损伤的基本情况

运动损伤在军队院校里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军校本科生长干部学员在校四年期间需要进行军事基础素质的多项训练,其中包括各种军事体育训练。不同的军事体育项目会造成学员不同位置、不同程序的运动损伤,所需要的恢复时间以及复元状况也不尽相同,运动损伤会影响到学员正常的生活和学习。

学员在进行军事体育训练过程中,尤其是400米障碍中,尤其是翻越高墙和跳下高板及跳下壕沟时,最易发生膝关节和踝关节的损伤,主要是前、后交叉韧带及内侧副韧带损伤或者膝关节结缔组织损伤。

2水中康复运动的基本原理

运动损伤后不久,人体关节的活动能力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损伤的影响。动作的生物力学特征会随着能力的受损发生变化,技术动作会变形,运动成绩也无法达到受损前的水平。借助水对关节活动能力进行恢复,不失为一种较为理想的康复手段与措施。

人体浸入水中,在自然的状态下可使肌肉松驰,使肌肉的紧张度发生变化,疼痛感下降。人们可以借助水的浮力、压力、阻力等物理特性,提高肌肉的力量与耐力,增加动作的活动范围,恢复动作的控制能力、平衡性和协调性,这样会有力地改善肌体的灵活性,促进受损肌体的恢复。

深水区域的恢复性练习主要是用来针对下肢部位损伤进行机能改善。运动员在深水区域,可借助漂浮工具,头部离开水面,以保证顺畅呼吸,躯干保持正直,用以做好各项专门练习的预备姿势。

3学员进行水中康复的实践练习

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使我们掌握了一定的水中康复训练的技术方法和要领步骤,接下来我们从各个学员营调查了解,对确实存在膝关节、踝关节损伤的学员进行筛选。门诊部外科医生首先对学员的受损程度进行诊断并记录,符合水中康复训练要求的学员进行登记,把此时的身体状态作为未接受康复训练前的初始状态,以便同康复训练结束时进行对比。

将患此类伤病的学员作为研究对象,人数控制在10~12人,选取损伤类型、受伤时间及年龄等方面均相似的膝关节受伤学员,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接受水中步行康复训练,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物理康复训练。观察学员水中康复训练对膝关节损伤的康复促进效果。同时,将对患肢肌肉萎缩的预防、肌力的恢复、患肢负重、平衡稳定性也作为研究的问题之一。

设施包括恒温游泳池,以及物理康复器械。康复训练中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康复训练,训练内容包括被动关节活动练习、肌肉强化练习及站立练习等,每天训练1次,35min/次,每周练习5次,连续治疗30次为1个疗程;实验组学员实行水中步行康复训练项目。水中步行训练选用相关仪器,当进行水中步行治疗时,首先让患者浸入水中并站立。步行速度就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节,水面一般与患者腰部或下胸平面保持同一水平。刚开始训练时,患者步行速度宜慢,对治疗时间也不设定硬性要求,以患者能耐受为宜,并随着患者功能的日渐改善,逐步提高步行速度并延长练习时间,直至每天训练1次,35min/次,每周练习5次,连续治疗30次为1个疗程。在整个练习过程中,如患者出现不适则立即停止练习。

3.1实验方法

(1)水中步行,速度保持每分钟60米左右。开始可以借助扶手,待熟悉后自行完成。

(2)双脚水中站立,没有受伤腿过度到受伤腿单脚水中站立,训练平衡能力。

(3)增加下肢力量训练。(臀大肌、肌肉、股内侧肌、股四肌)

(4)身体横向移动练习,达到速度每分钟60米左右。

(5)利用脚尖在水中行走练习,达到速度保持每分钟60米左右。

3.2评定方法

4分析与总结

膝关节损伤康复训练的目的,是恢复患肢负重、行走、平衡能力,改善生活自理能力。膝关节在人体关节中处于一个特殊的位置,也是人体结构最复杂的关节。对膝关节周围的软骨、韧带和肌肉进行锻炼,可以增加关节的稳定性,减少关节的损伤。研究发现增加肌肉肌力在改善关节炎症、提高关节功能上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证明水中运动治疗在提高肌肉力量方面与其他方法相比更有效,因为水中运动治疗在保证膝关节损伤情况稳定的前提下,通过肌肉力量的增加来提高膝关节的稳定,加快膝关节损伤的康复。

运动损伤在水中运动治疗,是目前在很多国家流行的康复手段。水中运动训练的优势在于:人体在水中运动,由于水的浮力,可以大大减少关节附近肌肉和韧带结缔组织的负担和承受力;通过水流对身体的按摩,可以放松人体神经,改善心情,在心理上为损伤康复打下良好的基础;水中训练没有冲击力,可以防止损伤关节的伤情加重;水中康复,可以改善关节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损伤的关节新陈代谢,使炎症、水肿、积液快速吸收。水中步行是一种有氧运动,膝关节损伤的学员在水中康复,不仅可以锻炼肌肉、改善膝关节血液循环、促使膝关节炎症及水肿消失,而且还有提高心、肺功能、提高损伤疾病患者的身体协调性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

膝关节损伤的康复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半月板损伤;半月板缝合术;早期康复护理;膝关节功能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7)10-124-03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value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after arthroscopic meniscus suture

LI Shuang YIN Meijuan

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Baoan District Centre Hospital,Shenzhen 518102,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after arthroscopic meniscus suture. Methods 74 cases of patients with knee arthroscopic meniscal suture treatment of meniscus injury cur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5 to September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s.According yo random digital table method,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37 cases in each.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nursing after operation,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n the basis of control group.Knee function,pain degree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preoperative knee function and pain degree(P>0.05).The Lysholm score and VAS score of 1 months after oper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Meniscus injury;Meniscal suture;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Knee function

半月板p伤在临床中具有较高发生率,膝关节镜下关节半月板缝合术是常用治疗手段,其具有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疗效确切等优势[1]。如何有效促进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缓解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是膝关节镜下关节半月板缝合术护理配合的重点[2]。本研究通过比较,探讨了术后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运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我院2015年3月~2016年9月接受膝关节镜下关节半月板缝合术治疗的半月板损伤患者中,选取74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37例,男22例,女15例;年龄19~68岁,平均(46.32±3.57)岁;左侧19例,右侧18例。对照组37例,男23例,女14例;年龄20~69岁,平均(46.19±3.52)岁;左侧20例,右侧17例。两组患者年龄、患侧、性别等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年龄≥18岁;单侧损伤;无手术禁忌症;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对本研究知情且同意。排除标准:肢体残缺者;重要脏器严重功能不全者;有膝关节手术史者;意识不清或沟通障碍者;精神疾病患者;病历资料不全者。

1.2 方法

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心理疏导、术后制动、用药指导、健康宣教等,观察组在以上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具体方法:(1)术后1d对患者踝关节进行缓慢按摩,并嘱患者伸屈踝关节、活动足趾,3~5s/次,以患者疼痛可耐受为度,10次/组,3~5组/d。同时指导患者进行N绳肌、股四头肌等长练习。(2)术后2d,指导患者进行侧抬腿、直抬腿练习,患肢伸直抬至离床面5cm,若患者无法主动将腿抬高,护理人员可予以协助,若患者疼痛明显,可推迟抬腿练习,30次/组,2~4组/d。(3)术后3d指导患者进行膝关节屈曲训练,取坐位,用力、缓慢屈膝,保持5s,再缓慢伸直,10次/组,1~2组/d,由被动屈曲向主动屈曲过度,从30°开始逐渐增加屈曲度。(4)术后4d,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选择下地行走或单腿站立平衡练习,首次行走与站立时间

1.3 观察指标

分别在手术前与手术后1个月对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及疼痛程度予以观察,膝关节功能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系统[3]予以评估,共包含8各维度,满分100分,分值与膝关节功能成正相关性;疼痛程度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4]予以评估,满分10分,分值同疼痛程度呈正相关性。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20.0软件处理本研究所有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膝关节功能及疼痛程度比较

两组患者术前膝关节功能及疼痛程度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的Lysholm评分与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70%,同对照组19.35%比较,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45,P

3 讨论

膝关节镜下关节半月板缝合术是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有效方法,研究指出[4-5],该方法可最大限度对半月板结构与功能予以保存,同时创伤较小,具有较高安全性,患者接受度高。但也有报道显示[6-7],接受膝关节镜下关节半月板缝合术治疗患者由于膝关节局部炎症、循环代谢、瘢痕纤维等因素影响,可能出现膝关节组织抗力与机械应力失衡,导致肌肉萎缩,活动受限等并发症发生。另有学者认为[8-9],手术治疗效果同规范的术后康复训练有密切相关性。因此为增强膝关节镜下关节半月板缝合术后效果,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发生,实施早期康复护理至关重要。

护理人员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在术后不同阶段指导患者进行针对性练习,能促进患肢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从而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Lyshol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对于接受膝关节镜下关节半月板缝合术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能明显改善膝关节功能,减少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瞿邱炜.关节镜下半月板损伤缝合术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围术期护理[J].护理杂志,2016,33(10):49-52.

[2] 夏回容.强化股四头肌锻炼在半月板损伤关节镜术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20):67-69.

[3] 郑晓燕,尚少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功能测评工具的研究进展[J].护理管理杂志,2014,14(10):726-728.

[4]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成人术后疼痛处理专家共识[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0,26(3):190-196.

[5] 张晓婕,鲁楠,张爽,等.膝关节镜术后本体感觉功能减退病人的康复护理[J].护理研究,2013,27(11):1013.

[6] 谢志,朱娟丽,韦映娟,等.膝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护理探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7):777-778.

[7] 张亚鹏,沈权,司今,等.个体化护理在膝关节镜术后康复中的应用[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4,9(5):559-560.

[8] Nair A,Gan J,Bush JC,et al.Synovial chemokine expression and relationship with knee symptoms in patients with meniscal tears[J].Osteoarthritis and cartilage,2015,23(7):1158-1164.

[9] Megan Doherth, Rebecca Hoskins.Diagnosing meniscal tears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J].Emergency nurse:the journal of the RCN Accident and Emergency Nursing Association,2015,23(3):31-36.

[10] 罹樟,陈利明,唐国琼,等.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护理效果观察[J].西部医学,2014,26(8):1082-1083,1086.

[11] 沈自力,官建.膝部骨折早期康复中功能锻炼临床价值探讨[J].中国医药导刊,2014,16(5):914-914,916.

[12] 刘萍,乔瑞云.CPM锻炼结合护理康复对膝部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13,30(2): 379-380.

[13] 郑丽娇,林凤英,李佩霞,等.临床护理路径在膝关节置换术后病人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2014,28(29):3613-3615.

[14] 罗颖丽,何晓红,成江容,等.膝关节多韧带损伤关节镜下重建术的康复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11):1049-1050.

[15] 李经红,朱玲.持续性被动运动锻炼结合康复护理对膝部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的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14,36(6):950-952.

膝关节损伤的康复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内侧副韧带;膝关节;康复

[中图分类号] R68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6(c)-0066-04

急性前交叉韧带(ACL)损伤合并内侧副韧带(MCL)损伤是在膝关节韧带损伤发生率中占20%~38%。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是目前改善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后关节不稳定的标准治疗方法[1],合并内侧副韧带Ⅰ、Ⅱ度损伤采取保守治疗[2-3],而术后进行康复训练是确保手术效果、获得良好临床功能的保证。近几年,术后康复训练变得越来越激进,但对于激进训练的应用仍存在较多的争议。本研究通过对ACL损伤合并MCL损伤治疗后1年膝关节功能及稳定性的评价,比较了保守康复训练与激进康复训练的康复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11月~2010年10月在总医院骨科接诊急性ACL损伤合并MCL损伤患者32例,采取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和内侧副韧带保守治疗,术后行康复训练。纳入标准:①单侧膝关节损伤,术前MRI均显示为前交叉韧带断裂。②合并内侧副韧带Ⅰ、Ⅱ度损伤。③明确存在膝关节不稳症状、体征。④患者对所采取的措施知情并同意。排除标准:①伴有骨折、半月板等膝关节结构的并发损伤。②内侧副韧带Ⅲ度损伤。③骨骺未闭患者。入选患者男17例,女15例,左膝19例,右膝13例。由相同医务人员在关节镜下行自体腘绳肌腱移植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术后随机分为激进训练组和保守训练组进行康复训练,其中,激进训练组16例,保守训练组16例。激进训练组年龄19~33岁,平均(25.25±3.87)岁,保守训练组年龄19~34岁,平均(26.25±4.06)岁,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对采取的措施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激进训练组

1.2.1.1 术后第1周 术后立即使用支具,送回病床,患肢下放置三角垫,抬高15°~30°,可行冰块降温,平躺6 h,待麻醉作用消退,即刻开始进行康复训练。肌力训练:①勾脚-绷脚:用力、缓慢、全范围屈伸踝关节,在勾脚和绷脚的极限位置保持3~5 s,每组30~50个,每日10组。此练习能够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②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大腿肌肉用力绷紧,保持3~5 s后放松,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做,每日至少500个。③腘绳肌等长收缩:患腿膝盖用力向下压,使大腿后侧肌肉绷紧,保持3~5 s后放松,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做,每日至少500个。在患者身体耐受和康复师的专业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

1.2.1.2 术后第2~5周 对症治疗过多的渗出,术后2周拆线,继续康复训练。肌力训练:①继续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和腘绳肌等长收缩。②直抬腿:仰卧,向上勾脚尖,膝关节绷直,缓慢向上抬腿至30°~45°处保持10 s,每组15~20个,组间休息30 s,4~6组连续,每日3次。若能够轻松完成,可在踝关节处加沙袋继续练习,从1 kg开始,逐渐增至4~5 kg。可双替进行。③坐位伸膝练习:坐在床边,双小腿自然下垂,缓慢伸直患侧膝关节,保持5 s,缓慢、有控制地落下,每组10~15个,组间休息30 s,连续2~4组,每日2次,当能够轻松地将膝关节伸直并保持一定时间后,可以在踝关节处稍加重量。膝关节活动度练习:①膝关节被动伸直:仰卧或坐位,踝关节下垫高,使患腿抬离床面,肌肉放松自然伸直,放置20~30 min,每天2~3次,必要时在膝关节上方放一重物,或由他人辅助向下压腿。②坐位垂腿:去除支具,坐在床边,用健腿托住患腿缓慢往下放,直至双小腿自然下垂,并可在健腿辅助下屈曲患膝(把健腿搭在患腿上面),每次15~20 min,每日2次。③主动屈膝练习:练习完坐位垂腿后,用健腿将患腿托住回到床上,仰卧位,足跟不离开床面,主动、缓慢屈髋屈膝,到微痛角度保持住,待疼痛缓解后进一步屈曲,直至最大限度,然后缓慢伸直,每组8~10个,每日2组。④被动屈膝练习:若初期主动屈膝困难时,使用“滑板”练习,半坐半卧位,用宽带子勾住足底,双手拉动带子使足跟沿床面缓慢屈髋屈膝,到微痛角度保持住,待疼痛缓解后进一步屈曲,直至最大限度,保持10 s后缓慢伸直,每次15 min,每日2次。⑤髌骨松动术:用手指推住髌骨边缘,分别向内侧、上及下三个方向缓慢、水平用力推动髌骨,至极限位置,每方向15~20次,每日2~3组。在5周时争取膝关节屈曲角度接近120°。膝关节活动度练习后即刻给予冰敷15~20 min,若平时感到关节肿、痛、发热明显,可增加冰敷次数。

1.2.1.3 术后第6~12周 肌力训练:①继续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腘绳肌等长收缩、直抬腿和坐位伸膝练习。②腰背肌锻炼:患肢伸直放松,健腿屈曲撑床,腰骶部肌肉收缩,用头部、双肘和健腿辅助撑床,挺肚子、抬臀部,保持3~5 s,每组5个,4组连续,每日2~4次。③静蹲练习后背靠墙,双腿分开与肩同宽,缓慢屈膝至30°~40°,呈马步姿势,保持30 s~2 min,然后站起放松30 s,反复5~6次,每天2组。④腹肌锻炼:仰卧,腹肌绷紧,腰部向下压床,头部抬起看脚尖,但注意肩背部不能离床,保持3~5 s,每组5个,4组连续,每日2~4次。膝关节活动度练习:①继续膝关节伸直、屈曲练习和髌骨松动术。②下蹲练习:双手扶固定物体支撑,双腿同时屈曲下蹲,注意重心不要偏向一侧,在疼痛的角度保持1~2 min后放松。每次5 min,每日1~3次。膝关节活动度练习后即刻给予冰敷15~20 min,若平时感到关节肿、痛、发热明显,可增加冰敷次数。争取膝关节屈曲角度接近130°。功能性练习:①负重及平衡:扶固定物体站立,健腿负全重,双足分开与肩同宽,在微痛范围内分别左右、前后交替重心,每次5 min,每日1~2次,术后6~8周完全负重。②双拐的使用:下地时健腿负全部体重,双拐与患腿同时向前迈,体重放在双拐上,患腿不负重(脚可以足尖点地),但4周内负重不得超过体重的1/5,然后再向前迈健腿。③单拐的使用:行走时单拐扶在手,与患腿同时向前迈,然后向前迈健腿,双侧交替进行接近正常行走姿势。

1.2.1.4 术后第4~8个月 继续肌力和膝关节活动度的训练,逐渐摆脱拐杖,自主站立行走,开始参加适宜、适度、轻松的体育活动,如游泳、自行车短骑、短程慢跑等,避免参加超过膝关节承受能力的活动,如过重的体力活、长时间下蹲、对抗性比赛等,术后8个月恢复正常生活。

1.2.2 保守训练组

1.2.2.1 术后4周 术毕立即使用合适的支具,冰敷,麻醉消退后,进行训练。①勾脚-绷脚:用力、缓慢、全范围屈伸踝关节,在勾脚和绷脚的极限位置保持3~5 s,每组15~25个,每日5组。此练习能够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1 d后拔除引流管。②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大腿肌肉用力绷紧,保持3~5 s后放松,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每日最多200个。③腘绳肌等长收缩:患腿膝盖用力向下压,使大腿后侧肌肉绷紧,保持3~5 s后放松,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每日最多200个。④直抬腿:仰卧,向上勾脚尖,膝关节绷直,缓慢向上抬腿至30°~45°处保持10 s,每组5~10个,组间休息30 s,2~3组连续,每日2次。

1.2.2.2 术后5周~4个月 肌力练习:①坐位伸膝练习:坐在床边,双小腿自然下垂,缓慢伸直患侧膝关节,保持5 s,缓慢、有控制地落下,每组5~10个,组间休息30 s,每日2次。②腰背肌锻炼:患肢伸直放松,健腿屈曲撑床,腰骶部肌肉收缩,用头部、双肘和健腿辅助撑床,挺肚子、抬臀部,保持3~5 s,每组5个,2组连续,每日2次。③静蹲练习后背靠墙,双腿分开与肩同宽,缓慢屈膝至30°~40°,呈马步姿势,保持30 s~2 min,然后站起放松30 s,反复2~3次,每天1组。④腹肌锻炼:仰卧,腹肌绷紧,腰部向下压床,头部抬起看脚尖,但注意肩背部不能离床,保持3~5 s,每组5个,2组连续,每日2次。膝关节活动度练习:①膝关节被动伸直:仰卧或坐位,踝关节下垫高,使患腿抬离床面,肌肉放松自然伸直,放置10~20 min,每天2次,必要时在膝关节上方放一重物,或由他人辅助向下压腿。②坐位垂腿:去除支具,坐在床边,用健腿托住患腿缓慢往下放,直至双小腿自然下垂,并可在健腿辅助下屈曲患膝(把健腿搭在患腿上面),每次10~15 min,每日2次。③主动屈膝练习:练习完坐位垂腿后,用健腿将患腿托住回到床上,仰卧位,足跟不离开床面,主动、缓慢屈髋屈膝,到微痛角度保持住,待疼痛缓解后进一步屈曲,直至最大限度,然后缓慢伸直,每组4~5个,每日2组。④髌骨松动术:用手指推住髌骨边缘,分别向内侧、上及下三个方向缓慢、水平用力推动髌骨,至极限位置。每方向5~10次,每日1~2组。⑤下蹲练习:双手扶固定物体支撑,双腿同时屈曲下蹲,注意重心不要偏向一侧,在疼痛的角度保持1~2 min后放松,每次5 min,每日1次。膝关节活动度练习后即刻给予冰敷15~20 min,若平时感到关节肿、痛、发热明显,可增加冰敷次数。在开始进行膝关节活动度训练,分被动屈伸练习和主动屈伸练习,争取达120°。

1.2.2.3 术后5~12个月 继续肌力和膝关节活动度的练习,增加功能性练习:①负重及平衡:扶固定物体站立,健腿负全重,双足分开与肩同宽,在微痛范围内分别左右、前后交替重心,每次5 min,每日1次。②双拐过渡到单拐,逐渐脱离拐站立负重行走,开始慢跑、游泳等轻松的体育活动,避免剧烈活动,术后1年恢复正常生活。

1.3 观察指标及测定方法

①术后早期观察患膝肿胀、渗液等一般情况,穿刺抽液;②肢体围度:测量大腿围度时,使用专用围度测量尺于髌骨上缘10 cm处测量大腿围, 取健侧-患侧的差值;③膝关节稳定性检查: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及轴移试验检查;④膝关节活动度:用量角器测量患者的关节屈伸角度;⑤Lysholm膝关节评分: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表测定。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2例患者分两组接受手术、康复治疗,无失访者。

2.1 渗液

与保守训练组比较,激进训练组早期肿胀明显、渗液较多。激进训练组行关节穿刺抽液15例,关节穿刺抽液量平均(49.87±18.96)mL;保守训练组行关节穿刺抽液8例,关节穿刺抽液量平均(18.13±5.72)mL,两组关节穿刺抽液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2 肌力

1年后随访,两训练组患者都有患肢的肌肉萎缩,程度不同,激进训练组程度轻,激进训练组大腿围度差平均(1.41±0.61)cm;保守训练组大腿围度差平均(3.28±0.79)cm,两组肌肉萎缩程度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3 稳定性

术后1年随访两组患者,行Lachman试验、前抽屉试验、轴移试验检查均阴性。

2.4 活动度

术后1年随访,未发现患膝主动伸直受限者,激进训练组屈膝范围平均为(127.19±7.06)°,保守训练组屈膝范围平均为(128.93±8.20)°,两组屈膝范围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2.5 功能

术后1年随访两组患者,激进训练组Lysholm评分平均(72.25±17.43)分,保守训练组Lysholm评分平均(68.93±16.86)分,两组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论

ACL损伤合并MCL损伤是膝关节复合韧带损伤常见的一种类型,发生率为20%~38%[4-6]。该研究的损伤原因多为军事训练损伤,跨越障碍物时支撑腿踩滑,致使膝关节受到外翻外旋应力所致。对于这种损伤,在关节镜下行自体腘绳肌腱移植前交叉韧带重建术[7-8]和Ⅰ、Ⅱ度内侧副韧带损伤采取保守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其后康复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可获得较好的恢复膝关节的功能[9-10]。

保守康复训练早期采取保护性制动,一般需要4~6周时间,较长的制动会导致患者失去配合性、关节粘连、肌肉的废用性萎缩和骨关节退行性病变,延长了膝关节的功能恢复时间[11]。Shelbourne等[12]最早提出激进康复训练方法,有利于防止关节粘连和减少退行性变,比保守训练训练更有效。但仍存在保守和激进的分歧。

采取激进的康复训练,早期膝关节肿胀明显,渗出多,两组渗液量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但在冰袋降温、患肢抬高和抽除关节腔积液等操作下,症状、体征缓解。术后1年随访,激进训练组和保守训练组在膝关节稳定性、活动度、功能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间患肢肌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激进的康复训练在术后即开始康复训练,训练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在患者能够接受的情况下,膝关节开始全范围的活动,整个康复训练缩短至8个月,明显提前了膝关节功能恢复的时间,改善血液循环,减轻患肢肌肉萎缩,避免关节粘连,让患者及早恢复关节的活动度、肌力和关节稳定性,不必要长期处于恢复状态,及早生活完全自理,增强恢复健康的信心,提高生命质量,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

[参考文献]

[1] Halinen J,Lindahl J,Hirvensalo E,et al. Operative and nonoperative treatments of 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 rupture with early ant 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study [J]. Am J Sports Med,2006,34(7):1134-1140.

[2] Phisitkul P,James SL,Wolf BR,et al. MCL injuries of the knee:current concepts review [J]. Iowa Orthop,2006,26:77-90.

[3] Quarles JD,Hosey RG. Medial and lateral collateral injuries:prognosis and treatment [J]. Prim Care,2004,31:957-975.

[4] Zaffagnini S,Bignozzi S,Martelli S,et al. Does ACL reconstruction restore knee stability in combined lesions?:an in vivo study [J]. Clin Orthop Relat Res,2007,454(1):95-99.

[5] Peltola EK,Lindahl J,Hietaranta H,et al. Knee dislocation in overweight patients [J]. Am J Roentgenol,2009,192:101-106.

[6] Laprade RF,Bernhardson AS,Griffith CJ,et al. Correlation of valgus stress radiographs with medial knee ligament injuries:an in vitro biomechanical study [J]. Am J Sports Med,2010,38:330-338.

[7] Ding Y,Wang YC,Lu K,et al. Reconstruction of anterior and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s through uniting a variety of grafts under arthroscopy [J]. Progress in Modern Biomedicine,2011,11(13):2458-2460.

[8] Fanelli GC,Stannard JP,Stuart MJ,et al. Management of complex knee ligament injuries [J]. J Bone Joint Surg Am,2010,92:2235-2246.

[9] Melegati G,Tornese D,Bandi M,et al. The role of the rehabilitation brace in restoring knee extension after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aprospective controlled study [J]. Knee Surd Sports Traumatol Arthrosc,2003,11(5):322-326.

[10] Merritt AL,Wahl CJ. Rationale and treatment of multiple-ligament injured knees:the seattle perspective [J]. Operative Techniques in Sports Medicine,2011,19(1):51-72.

[11] Ito Y,Deie M,Adachi N,et al. A prospective study of 3-day versus 2-week immobilization period after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J]. Am J Sports Med,1995,23(6):706-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