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节约低碳环保的理念

节约低碳环保的理念

节约低碳环保的理念

节约低碳环保的理念范文第1篇

(一)低碳施工理念

低碳施工,是指在工程项目施工阶段,以低碳设计为基础,严格执行工程建设节能标准,在材料采购、管理规划、项目实施、验收评价等环节,适度融合低碳标准,采取措施对整个施工过程实行最优低碳化控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这些措施分为技术和管理两方面,技术方面主要有对建筑过程中的废弃建筑材料进行循环再利用,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替代煤炭等传统资源;管理方面主要有尽量减少施工的中间环节、优化工作流程,通过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以及机械的使用效率。通过低碳施工,可有效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投资效益。

(二)低碳运营理念

运营阶段是建设项目发挥保障能力的关键阶段。低碳运营,是指对项目的使用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充分利用建成项目的低碳优势,最大限度发挥其效能。实现低碳运营既要靠使用单位的自觉性,也要靠制度的激励与制约。低碳运营不仅可以节省经费,也可以提高建筑物在各种复杂条件下的应急保障能力,实现后勤保障力的提升。

二、推行军队工程建设低碳式管理的必要性

十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指出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并明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方向。面对环境污染严重、资源约束趋紧的客观现实,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看,推行军队工程建设低碳式管理不仅是大势之所趋,而且是提升战斗力、保障力的应有之义。

(一)是提升军队战斗力、后勤保障力的需要

从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统计数据的比较分析来看,科技含量高的经济体碳排放量低,同一产业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碳排放量低。这充分说明了科技在低碳节能中的重要推动作用。当前,我军正处于深入推进军事斗争准备和新军事变革的关键时期,在军队工程建设中推行低碳式管理,建立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指标的“红线”,加强军队工程建设低碳创新能力以及低碳核心技术的研发应用,以低碳科技为支撑提高保障效能,实现节能、节材、环保、高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将对军队信息化建设起到重要牵引作用,能推动军队战斗力和保障力加速提升。

(二)是提高军队工程建设效益的需要

虽然目前我国军费持续快速增长,但是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军费供给不足与我国日益增长的国防和军队建设需求之间的矛盾依然显著。面对相对紧张的军费供给,我们应将军队建设理念由“资源投入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尽一切努力提高军费使用效率,避免资源闲置浪费。从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角度看,对军队工程建设实行低碳式管理,虽然短期内会增加项目的建设成本,但从长期看,会在低碳军事设施使用阶段大大降低运营成本,节省军费开支,有助于缓解军费紧张的矛盾,在保证工程建设军事效益的基础上提高经济效益。

(三)是推动军队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有研究表明,约有三分之一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来自于建筑行业,这一比例远高于其他行业,治理工程建设对环境的破坏刻不容缓。军队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是军营建设,军队工程建设的管理低碳化,会对生态保护发挥重要作用。贯彻落实党中央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强军队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从军营建设着手,注重引进、创新、运用节能减排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更加强调军营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本着低碳节约和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原则,建设“美丽军营”,全面发展“绿色后勤”“低碳后勤”。

三、军队工程建设推行低碳式管理的制约因素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低碳经济的日益重视,军队对低碳建设意识的逐步加强,军队工程建设虽然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推行低碳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

(一)对低碳管理认识模糊

低碳管理意识不够强是制约军队工程建设推行低碳式管理的首要因素。具体表现为: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论证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合理性时,有时会更多地侧重于项目的军事效能、技术指标,对环境影响考虑不足;在设计阶段,较多地侧重对工期及工程质量的控制,忽略与低碳技术及节能措施的结合,尚未形成对设计决策进行约束把关的科学有力的低碳减排标准;在施工阶段,一些承包商只看重眼前利益,缺乏低碳节约意识,忽视低碳材料的应用、建筑废料的循环使用及生态环境的维护,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在竣工验收阶段,侧重于对建成项目的质量及功能进行审查,对碳排放的环境影响审查不严,评审过程并未真正融入低碳减排这一软性指标。

(二)低碳技术应用不广

科学技术是将低碳式管理应用到军队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支撑。但由于低碳经济在我国起步较晚,军队对工程建设低碳式管理的方法研究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对低碳环保技术和能源节约技术掌握较少。而且,随着工程建设项目数量的急剧增长和建设资金的相对紧张,军队工程建设往往在资金方面受到限制。此外,军队有关低碳技术研究的人才匮乏,条件也达不到所需水平,导致工程建设低碳技术应用不够理想。目前,军队工程建设对风能、地热能等新型能源的利用,对废弃建材的无害处理、循环利用,以及对低碳建材的使用,只存在于小范围的试点工程中,还未进行大范围的推广。

(三)低碳减排激励不足

现阶段,军队在低碳减排和节能环保方面的制度建设不够完善,尚未真正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一些单位虽有意开展低碳建设,但由于缺乏经费来源和资金支持而最终放弃。而一些污染重、能耗高的单位,却没有受到应有的处罚。这导致军队进行低碳建设的积极性不高,低碳管理推行困难。

(四)低碳政策实施过程中缺少沟通协调

当前,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低碳建设的政策措施,但由于沟通协调不够,军队争取到的政策扶持及资金支持相对较少,同时在低碳管理过程中本该减免的费用没有得到减免,导致一些单位在低碳工作上力不从心。比如,军队日常用水所缴纳的水费中已包含排污费,增加了各单位将污水净化后排出的成本,导致一些单位干脆直接将污水排入农田,给周边环境及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负面的影响。

四、推行军队工程建设低碳式管理的对策

根据我军低碳发展现状,军队工程建设应从理念、技术、制度和协作方面着手,加强低碳式管理。

(一)树立低碳管理意识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军队要提高工程建设低碳管理水平,就必须从转变观念着手,广泛组织宣传教育,提高低碳管理意识。一是树立低碳决策意识。即工程建设要加强请示汇报,争取首长的理解支持,使各级首长充分认识推行低碳管理的必要性。尤其是在新的营区规划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环保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努力把营区建设成百年营区、生态营区。二是搞好低碳理念教育。即要组织各级工程建设管理人员学习相关规章制度、方针政策、低碳技术,加强开展低碳节能、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使他们真正了解、关心和重视低碳式管理。三是重视施工低碳管理。即要引导承包单位对所属人员进行有关低碳管理和施工理念的教育,强化低碳意识,从而提高施工效率和节能环保效果。

(二)推广低碳技术的应用

低碳材料、低碳技术对节能环保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在工程施工阶段,我们应逐渐将低碳材料、低碳技术应用到工程建设当中。例如,采用粉煤灰烧结空心砖、页岩烧结空心砖、加气混凝土砌块等性价比高、保温隔热性能好的建材;在不影响日照、通风、采光等基本要求的基础上,窗体应尽可能减小面积,并采用低辐射玻璃、热反射玻璃、双层真空玻璃、充氮玻璃等新技术产品,降低窗体传热,增强隔热效果;采用植被屋顶来增强保温隔热效果;加强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通过地源热泵技术为建筑提供暖气和热水,同时在屋内安装温度传感器,使供暖系统可以随时感知室内外温度变化,自动调整热泵供热效率,达到节约能源的效果;在照明上通过安装太阳能路灯、LED节能灯,以节约能源,降低碳排放。

(三)健全低碳管理制度

军队工程建设低碳式管理的有序进行,需要科学完善的制度体系作保障。一是确保经费来源。根据低碳建设的要求提高概算定额基价,或者考虑在工程建设其他费中增设类似“环境保护费”的经费项目和概算。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应考虑在《军队工程建设管理条例》中设立低碳建设、资源节约的相关条款;出队工程建设低碳管理办法,对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等各阶段制定明确的低碳目标、要求;出队工程建设低碳评价标准,确定科学适用的低碳评价指标,对各单位工程建设实行“碳追踪”。三是落实低碳管理责任。应将低碳管理落实情况纳入单位评优评先体系,切实提高各单位低碳管理的自觉性。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应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而对高能耗、高污染的单位,应处以相应惩罚。

(四)加强低碳交流合作

节约低碳环保的理念范文第2篇

内容摘要:低碳生活作为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被大力提倡,这种生活与之前倡导的作为循环经济一部分的“循环消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提出时的背景及所针对的问题有所不同,其涵盖内容、特点与实施路径也不尽相同,但是低碳生活与循环消费又互相促进、属于殊途同归的环保生活。

关键词:低碳生活 循环消费 异同

伴随着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大会的余温,“低碳经济”已经成为热点。“低碳生活”作为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也被大力提倡。这种“低碳生活”与作为循环经济一部分的“循环消费”有什么联系,二者的区别何在,这是本文研究的内容。笔者认为:二者是存在交集的两个圆,各有侧重又有不同,属于殊途同归的环保生活。

低碳生活与循环消费的提出

(一)低碳生活的提出与内涵释义

“低碳生活”是在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严峻挑战的背景下提出的,它强调的是通过多种途径节约化石能源的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不断加剧,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全球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峻挑战。为谋求可持续发展、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

“低碳生活方式”的最早提出,据笔者对现有可查的资料分析:应为2004年日本发起的“面向2050年的日本低碳社会情景”研究计划。该计划是为在2050年实现低碳社会提出具体的对策,其中包括制度上的变革、技术的发展以及生活方式的转变等,这一计划首次将实行低碳生活方式纳入建设低碳社会的视野中,超越了以往更关注减少能源消耗的取向。2008年6月5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表了一份报告,对个人采取“低碳生活方式”提出了多项建议,倡导个人“低碳生活”。在我国, 2007年,国家主席在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时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但“低碳生活”作为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进入公众的视野,则是在2009年11月,我国政府提出2020年碳排放目标和12月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召开出现的。河北省保定市作为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低碳城市发展项目”的首批试点城市之一,还印制了低碳城市家庭行为手册,告诉普通公民生活中应该注意什么,怎样减少碳的排放。“低碳生活”正走近普通百姓家庭,并悄然改变着人们的消费理念。

所谓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减少所耗用能量,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其方法除了种树发挥碳汇功能外,还提倡购买运输里程很短的商品、坚持爬楼梯等,在不改变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从节电、节油、节气和回收等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减少碳的排放。这意味着引导公众反思那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认识到原有的消费和生活方式浪费能源、增排污染,从而充分发掘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低碳生活的实质是把人们的观念从消费主义的过度消费,重新引回到节约的传统美德,并赋予了节约更新鲜的内涵。

(二)循环消费提出的背景与概念解析

“循环消费”是在人类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消费模式导致了严峻的环境问题背景下提出的。它的侧重点则是通过减少资源消耗、消费品的循环利用及有效回收实现资源化的方式,最有效地利用消费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随着人口的持续增加,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带来了严重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迫使人类开始反思自然资源供给和环境容量的有限性。1962年,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从经济的角度首次提出了循环经济的概念,他将人类生活的地球比做太空中的宇宙飞船,提出如果不合理地开发自然资源,当超过地球承载能力时就会走向毁灭,只有循环利用资源,才能持续发展下去。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开始提出发展循环经济,提倡循环消费。

所谓循环消费是指走出“拼命消费、过度消费”的误区,提倡适度消费、层次消费,在消费过程中尽量延长消费品服务的时间强度,消费结束时考虑是否还有实用价值,最后做好废弃物的资源化。循环消费是现代国际社会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一种实践模式。它强调人们在消费活动中要按照消费经济规律、社会规律、生态规律和技术规律的客观要求,最有效地利用消费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凸显出“消费品――消费――废弃物――再生资源――再生消费品”的物质消费增长方式,以实现消费资源的最优消耗和循环利用,保证废弃物的最小排放和对环境的最少污染,从而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消费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促进循环经济的运行与发展。

低碳生活与循环消费的内容、特点与实施路径比较分析

从涵盖内容来说,低碳生活与循环消费有所交叉,但循环消费的内容更广泛。从实施的路径来说,低碳生活的实施更丰富具体,强调全民参与;而循环消费除了积极采取措施调动全民参与外,还包括了政府的政策引导、经济杠杆的驱动、法律的约束与规范以及技术的支撑等宏观的内容。

(一)低碳生活与循环消费的内容、特点比较

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低碳生活尚未在学界形成约定俗成的内容,且由于涉及很多生活细节,其内容具体而丰富。比如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倡导个人“低碳生活方式”的建议就包括:每天使用传统的发条闹钟,取代电子闹钟;在午休和下班后关掉电脑和平板显示器;一旦不用电灯、空调,随手关掉;手机一旦充电完成,立即拔掉充电插头;选择晾晒衣物,避免使用滚筒式干衣机;用在附近公园中的慢跑取代在跑步机上的45分钟锻炼;用节能灯替换60瓦的灯泡;不开汽车改骑自行车等等。

在我国还有热心网友对冰箱、空调、微波炉、计算机、燃气的节能使用和出行等方面提供了具体可行的方法,倡导低碳生活。此外,低碳生活还因不同国家人们的文化传统及生活习惯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人们的碳消耗量、消费结构不同,具体到减碳、低碳生活的方法上就会有很大不同。例如以中国传统文化来解释这一理念的主要内涵,可将其简化为“勤、俭”二字。而对于崇尚过度消费的国家来说,就应该是戒除那些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嗜好。

同样地,作为一个经济概念,循环消费也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一种新的价值观和美德。它的内容包括提倡消费者在消费选择时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优先选购简约包装和包装废弃物易于环保处理的商品;在消费过程中鼓励自带购物袋,对于可重复使用的包装和商品,多次利用,尽量不用一次性塑料袋、塑料盒、筷子、纸杯等;在消费过程结束后,自觉将包装废弃物、生活垃圾进行分类,不造成环境污染。其特点是通过资源利用的合理化、消费品的再利用、废弃物的再循环,达到人口、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和谐统一,使人们在优美适宜的消费环境中生存与发展,全面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循环消费不仅包括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还包括通过延长消费资源服务时间和强度,促进资源重复利用和回收,实现再循环,改善消费环境和生态环境,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可见,低碳生活和循环消费在内容上虽有交叉,但循环消费涵盖的内容更广。

(二)低碳生活与循环消费的实施路径比较

倡导低碳生活,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产生的担忧。从现在的高碳生活转向低碳生活,首先要求每个消费者和政府部门身体力行,不断创新挖潜,从生活细节中降低碳排放。如改变以高能耗为代价的便利消费嗜好,尽量使用节能、节电、节气的家用电器和交通工具;不使用一次性消费品;还包括改变饮食习惯、倡导低碳饮食。其次,作为耗能大户的商场、酒店、宾馆等,改变通过“便利”实现“盈利”的营销模式,实施低碳运营模式,尽量选用节能、减碳的产品,降低能耗,实现经济利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据制冷技术专家估算,超市电耗70%用于冷柜,而敞开式冷柜电耗比玻璃门冰柜高出20%。由此推算,一家中型超市敞开式冷柜一年多耗约4.8万度电,相当于多耗约19吨标煤,多排放约48吨二氧化碳,多耗约19万升净水。当然,推行低碳生活,也需要政府营造一个助推的制度环境。如提供一些实现低碳生活的信息服务,通过减免税费、提供财政补贴和建立刚性制度等措施引导消费者节能减排,抑制消费主体的高碳消费方式,推进节能措施在政府、企业、社会层面的有效落实,使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可以说,低碳生活的实施,主角是每一个能源使用单位和每个消费者,提供服务与保障的是政府。

贯彻落实循环消费,使这种观念和生活方式深入人心,需要利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多种手段,多管齐下,各方联动,才能普遍实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首先,加强宣传,使消费者转变观念,自觉节约资源、回收利用废弃物、保护环境,使“循环消费”从专业群体走出来,成为寻常百姓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其次,建立完善的绿色消费、资源循环再生利用方面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各类废物回收制度。明确消费者在垃圾分类、废弃物处理方面的责任和义务,规定消费者应尽量购买绿色产品。在法律的强制约束下,改变人们的非持续性消费行为。第三,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制订鼓励循环消费的经济政策,以税收等经济杠杆激励和约束消费者的行为。此外,政府还应发挥桥梁纽带的作用,搭建废旧物资交流的平台。如建立社区“跳蚤市场”,利用网络、报纸等开办闲置生活物品交流平台,建立城乡之间废旧物资交易市场等。最后,加强科学研究,建立技术创新体系和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尽快找到减少垃圾排放和对各种有害物质无害化处理的新工艺、新技术,同时加强对关系循环消费发展的信息技术、资源重复利用技术、能源综合利用技术、替代技术、环境监测技术以及运输技术等的研究。同时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包括经济增长、资源消耗、环境质量、废弃物回收利用率、无害化处理率、新技术应用程度等,为循环消费提供度量衡。在实施循环消费方面政府起主导作用,而参与者除了全体消费者外也包括政府,同时技术部门的保障也是必不可少的。

低碳生活与循环消费的共性分析

人类践行低碳生活,改变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生活消费方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种植碳汇林,可以缓解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变暖状况。而循环消费所谋求的消费资源与环境有限性之间的矛盾也会大大缓解,二者相互促进。另一方面,不管是低碳生活还是循环消费,作为一种新的环保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其出发点均为倡导全社会关注环境问题,形成合理的消费方式,目的和归宿都是改善环境状况,达到人、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

(一)低碳生活与循环消费互相促进

低碳生活是循环消费的必然要求。发展循环消费是在更大、更广范围内解决消费模式中存在的能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等问题,要实现消费资源的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必然要求节约能源资源,这无形中达到了低碳生活所谋求的减少碳排放的目的,可以有效缓解CO2排放大幅度增长对地球和人类社会造成的灾难和严重影响。据统计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全国开始实施“限塑令”一年间,全国超市塑料袋用量减少400亿只。而据中国科技部《全民节能减排手册》计算,全国减少10%的塑料袋,可节省生产塑料袋的能耗约1.2万吨标煤,减排31万吨二氧化碳。

低碳生活促进循环消费。导致气候变化的过量碳排放是在人类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要减少碳排放就要相应优化和约束某些消费和生产活动。这与循环消费要解决资源有限和需求无限的矛盾、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矛盾的目标是一致的。推行低碳生活,采取有效措施,引导消费者主动或被动地从高碳生活转向低碳生活,既是发展低碳生活的关键所在,也解决了循环消费的突出难题。而发展低碳生活所提倡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消费模式,既能达到节能减排的要求,也对推进完善能源资源节约和环境污染治理的循环消费模式有重要的启示和促进作用。因此,低碳生活的顺利推行,会有效促进循环消费向纵深发展。

(二)低碳生活与循环消费都可促进环保生活方式实现

作为一种全新的环保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不管是低碳生活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视角,还是循环消费倡导的消费品资源化、减量化、再利用,二者的出发点均为改变不注意节约、过度消费、奢侈消费的习惯,倡导全社会形成合理的消费方式,目的和归宿都是为了改善环境状况,还人类一个空气清新、气候适宜、碧水蓝天的生活环境,达到人、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

当然,还应该充分认识到,通过几年的努力,我国循环消费已经逐步展开,循环消费政策法规正在逐步完善,各地实施循环消费也取得了初步成效。如为配合2008年6月1日起《塑料购物袋国家强制性标准》的执行,河北省工商部门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限制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查处生产非法塑料购物袋的小作坊、黑窝点,从源头上限制了塑料袋的生产,促进了消费者循环消费。上海市已免费为市民改造老式抽水马桶5万套,三年已节水210万m3。另据新华社报道:为满足群众梯次消费、引导循环消费,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了天津市商务委《关于加快天津市旧货市场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根据该意见,天津开办便民利民周末“跳蚤”市场。2009 年,天津开展1-2 家“跳蚤”市场试点,探索运营管理经验,2010年逐步推广。低碳生活作为一个刚刚进入公众视野的时尚词汇,还不被大多数消费者所了解,因此不能把低碳生活和循环消费对立起来,更不能把循环消费发展半途而废,只提低碳生活,因为两者都可以实现环保。

综上,正确认识低碳生活和循环消费的关系,既要看到它们在涵盖内容与实施路径上的不同,又要认识到它们之间相互促进、殊途同归的密切联系。因此,应该从基本国情出发,认真总结经验,坚定不移地在全社会积极倡导和发展循环生产和循环消费,包括推广可再生能源,倡导低碳生活,这是现实而又可行的选择,也是发展低碳生活的基本路径。

参考文献:

1.余颂.试论循环消费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消费经济,2009(1)

节约低碳环保的理念范文第3篇

一、大学生低碳生活理念养成的重要性

低碳生活是一种自然而然节俭我们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通过自愿、自主的约束而倡导的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生活态度,也体现一个人的社会责任。它体现人的一种心境、一种价值和一种行为,代表着人与自然、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低碳生活理念的主旨可以概括为“适度吃、住、行、用,不浪费,多运动”。

培养大学生低碳生活理念,践行低碳生活势在必行。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理念已成为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指出:中国将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重要理念。高等院校是培养和造就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大学生的言行举止、观念意识对国家的未来和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肩负着未来建设的重任,是对社会发展有着极大影响的群体。他们勇于开拓创新、大胆前卫,作为传播和实践低碳生活理念的主力军和先锋力量,发挥由“蝴蝶效应”而产生的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改变所起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从而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是低碳生活理念最好的践行者、宣传者。

高等院校应将低碳环保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中,对大学生进行低碳生活理念养成和低碳生活方法指导,让他们的低碳环保意识和低碳行为对未来环境问题、气候变化问题的预防和解决产生重要影响,是实现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开展大学生低碳生活理念养成教育,将低碳生活理念在校园中普及,进而在全社会的普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大学生低碳生活理念的养成策略

低碳生活理念是一种生活习惯,也是大学生履行社会责任的一种方式。大学生低碳生活理念养成要求大学生在倡导享受现代生活的同时,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做到多节约、不浪费,尽可能地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旨在更好地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和条件。低碳生活理念的养成是大学生真正实践低碳生活的关键。只有养成低碳生活理念,才有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低碳生活践行者和倡导者。大学生低碳生活理念的养成教育是项长期的艰巨任务,需要施行以下多项养成策略。

(一)融入学校素质教育、营造低碳校园氛围

大学生低碳生活理念的养成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融入高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高校需要从思想认识上,进而在行动实践上重视大学生低碳生活理念的养成教育,开展低碳生活各种宣传教育活动,营造浓郁的低碳校园氛围。

首先,将低碳生活理念教育融入高校的教学过程。开设低碳理念教育相关的必修和选修课程,把环境教育、节约教育与低碳教育紧密联系起来,对大学生进行低碳生活的认知教育、情感教育、意志教育和行为教育。通过系统、有序的教育过程,让大学生对低碳生活理念和知识有深刻的理解和全面的把握。通过社会调查、现场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大学生在自然情景中感受低碳生活理念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高低碳生活意识,养成低碳生活理念。

其次,低碳生活理念教育融入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高校需要充分利用校园网、校园广播、校报、宣传栏、倡议书等形式以及社团、班会、团会等平台,深入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营造“低碳生活为荣、高碳浪费为耻”的浓郁校园文化氛围。在全校范围内大力宣传低碳意识,传播低碳生活理念,让低碳生活理念切实融入到校园工作、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让大学生真正认识到低碳生活的重要性以及自己所肩负的时代责任,自觉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养成并践行低碳生活理念。

(二)开展系列教育活动 养成低碳生活理念

当代大学生承担着建设低碳社会的历史使命,他们在环境问题上的意识和行为直接影响建设低碳社会的进度。因而,高校应当将低碳生活理念教育融入学校的日常活动及教学管理中,让大学生在养成低碳生活理念的同时将之转化为习惯性的低碳行为,从而实现低碳生活理念教育的终极目标: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开设低碳生活理念专题讲座。聘请本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企业相关人士定期开展低碳生活理念系列专题讲座,就能源与环境、环境保护、低碳生活等人们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解读宣讲,让大学生学习低碳生活理念相关知识,增强低碳生活意识,逐渐深化对低碳生活的理解,树立低碳生活理念,并对低碳生活的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开展“低碳生活,从我做起”校园养成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大学生环保社团、学生会和青年志愿者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低碳教育第二课堂活动。首先,大力宣传低碳生活意识,让大学生懂得低碳生活理念是一种环保意识,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一种态度和责任。其次,教师的言传身教带动学生的低碳行为。教师除了将低碳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之外,他们的言行会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教师自身率先垂范低碳行为必将引导学生低碳生活实践,真正践行为人师表,言传身教。最后,积极引导大学生做校园低碳生活的实践者,倡导低碳生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在师生中大力倡导节省水电、不使用一次性筷子、无纸化办公等低碳行为,用实际行动自觉减少资源索取,践行低碳生活方式。

开展以低碳生活为主题的系列竞赛活动。举办“低碳生活知识竞赛”、“低碳生活消费月”、“低碳生活设计大赛”、“低碳寝室竞赛”、“低碳教室竞赛”等竞赛活动,培养大学生环保、节能、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生活理念,让他们感受到践行低碳生活并不难,只要改善自己的生活习惯,做到多节约、不浪费,低碳生活就在我们身边。让大学生在竞争中进步,使他们能在具体的行动中提高认识水平,提升低碳实践能力。

(三)完善日常监管制度 构建考评激励机制

高校需要完善低碳校园的日常监管制度,构建考评激励机制,为低碳校园建设提供制度保障。首先,制定并完善大学生低碳生活准则,让大学生低碳行为有章可循。通过认真分析梳理学校的条件和资源优势,从低碳的目的出发,结合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需求特点及心理特征,制定一套符合学校实际、适应大学生特点的低碳生活准则,为大学生践行低碳生活方式提供行为标准。可以依据准则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力求将低碳生活具体化、低碳行为详细化、低碳表现数量化,让学生低碳操作便利化、易行化。其次,积极改革高校水电管理体制,利用经济杠杆调节水电的合理使用,逐步建立“谁使用、谁管理”的自我约束用水用电机制,增强师生的办学成本意识和节能低碳意识。再次,学校构建考评奖励机制,将低碳生活行为纳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考核评价体系,进行常规考核。在考核学生操行等第及各种评奖评优过程中,增加大学生低碳生活行为的考核权重。同时,对那些铺张浪费、不随手关灯等非低碳现象以义工的形式进行惩罚性教育。这样的奖励约束机制能够加强大学生低碳生活行为的自我约束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自我调控能力、自我监督能力,养成自觉践行低碳生活行为的良好习惯。

(四)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宣传低碳生活理念

节约低碳环保的理念范文第4篇

【关键词】楚州中学 低碳 必要性 误区 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4)02-0036-02

一、低碳理念

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的很多行为都会排放二氧化碳,比如学习用的多媒体设备、照明日光灯、电风扇,如果不及时关闭就会浪费电能,而电能的生产是要消耗大量的煤炭,煤炭的消耗就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那么为了控制二氧化碳的产生,近几年就产生了一个新鲜词“低碳”。“低碳,英文为 low carbon 意指较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的排放。”低碳是一种生活习惯,是一种自然而然地去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只要我们能从身边小事的点点滴滴做到多节约、不浪费,就是 “低碳生活”。因此了解和理解低碳理念是引导学生实践低碳生活的关键。

二、校园低碳减排的必要性

鲁教版地理必修一课本第四单元第三节的内容是“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从中学生了解到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及危害。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的一个热门话题,那些化石能源企业整天整月的向空气中排放一团团黑烟,它们是罪魁祸首吗?有谁想过这些企业最终把生产出来的能量输送到了哪里?谁又是他们的消费者?学校里的空调,电扇,电灯,教室里的电脑,学生老师用的手机.....哪一样不需要消耗能量?那些升入空中的二氧化碳,学生“贡献”了多少?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选择“低碳生活”是每一位学生必需参与的行动。为了倡导全校师生积极参与绿色低碳生活行动,树立节能低碳环保的意识,学习和寻找节能低碳小窍门,养成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在全校倡导低碳减排,让学生学会低碳生活,为绿色校园的创建贡献自己的力量是非常必要的。

三、学生对低碳生活,绿色校园认识的误区分析

学生对低碳校园建设了解到什么程度呢?我们通过学校“绿之光”低碳生活社团向全校学生发放问卷做了一个详细的了解。社团共发放了100张问卷,回收100张,有效问卷95张。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学生都知道“低碳生活”,对这方面知识也有一定的了解。但在生活实践上,做得还不够,对低碳生活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

(一)认为低碳生活就是环保

实际上环保的概念是十分广泛的,任何直接和间接涉及到保持和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质量的措施都可以称作是环保。而低碳生活是环保的一部分,是我们通过自身的生活习惯来控制个人的碳排放,减少能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低碳生活”理念可以概括为“适度吃、住、行、用,不浪费,多运动”。

(二)认为低碳生活离自己很遥远,现有的条件无法实现低碳生活

北京大学教授吕植曾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气候变化,不仅仅和南极的冰、北极的熊有关,更是你身边的事儿,你怎么出行,怎么吃饭,都有关。”开车、用电、吃肉、装修等都会增加碳排放。因此,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每一个人践行“低碳生活”来减少碳排放。

(三)言行不一是目前学生践行低碳生活的现状

如今学生通过媒体可以快速地了解很多前沿的科学知识和理念,也能够对其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分析。但真正地把这些科学理念贯穿于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并作为良好习惯坚持下来的学生很少。我们知道水、电、衣、食、住、行构成每个人每天的碳足迹,学生也不例外,但在这些方面对于部分学生而言说是一回事,做又是另外一回事了,这种行为值得每一位教育者深思。

四、对校园低碳行动调查建议

低碳生活虽然被广大师生认可,但真正实施的人却不多。这样怎么才能创建绿色校园?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地球,校园更是我们学生长期学习生活的场所,我们应该坚持养成一种低碳习惯,这样才能创建一个时时刻刻都非常“绿色”并且让人感觉温馨舒适的校园。因此,我们希望广大师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应注意以下细节:

(一)倡导节俭理性的低碳生活方式

让节能、节水、资源回收利用逐步成为师生的自觉行动,不断提升校园文明程度。节约用电:如光线明亮时不开灯,离开时随手关灯;手机充电器在充电后及时拔掉,手机屏幕亮度调到省电模式;学校所有的教室做到人走灯灭,人走扇停,空调开时门窗风扇关闭。节约用水,洗手后及时关闭水龙头;现在供水还是需要电力系统的支持,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节水就是节电。废物和垃圾分类回收,对于有回收价值的用品如旧的报刊,不用的书籍建议集中回收或捐献给图书馆。

(二)爱护花草树木,多多植树种草,少攀折花木

花草树木不仅通过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制造出氧气,起到净化环境的效果。还能装饰校园,给我们带来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每年的植树节是植树的绝佳机会,学校可以乘此机会组织师生到郊外种树。或许大多时候学生没有条件去户外植树,但至少我们能够做到少攀折花木,践踏草坪,让身边的花草树木因为我们的爱护而变得更加茁壮成长,从而为低碳贡献一份力。

(三)举办一系列以校园为空间的低碳宣传活动

节约低碳环保的理念范文第5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成本;收益;核算

[中图分类号]F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3)10-0131-03

[作者简介]孙运涛(1973-),男,辽宁本溪人,中级会计师,研究方向:成本管理、预算管理;赵芳(1973-),女,辽宁本溪人,中级会计师,研究方向:财务会计。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发展低碳经济已势在必行。然而,低碳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引起企业成本和收益的变化,并对其造成重大的影响,如何正视这些影响,并建立相应的核算体系,已经成为当下探讨的焦点问题。

一、低碳经济对企业成本和收益的影响

(一)对企业成本的影响

在低碳经济下,绿色环保的经营模式会导致企业的短期成本增加,然而,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低碳生产模式不仅顺应了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而且可以使企业可持续发展。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不仅要对个人和企业负责,还要对环境和社会负责,必须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兼顾环境保护,在经济活动中逐步渗入对环境信息的快速反映,准确捕捉和确认与环境有关的收入和成本,及时为企业生存和发展起到监督和约束作用。

发展低碳经济会对企业传统的成本结构产生影响:一是直接影响,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各国纷纷出台限制含碳原料使用的政策,如对碳排放征收高额的碳税,这显然会增加企业的额外运营成本。二是间接影响,为了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企业就必须尽一切可能从技术和原料上,或从更新设备上达到低碳环保的新要求,这也必然会增加企业成本。

(二)对企业收益的影响

实施低碳生产的企业,成本的投入较传统的生产方式必定会增加,之后的产品成本核算数额也会大于传统方法核算下的产品成本,这些成本的增量可以通过建立商誉、削减或有负债或者出让“碳信用额度”等方式获得的收入进行弥补,进而赚取更多的利润。

总之,在低碳经济下,企业成本和收入的发生时间在会计核算上有了改变,虽增加了企业的前期成本,但是却可以带来后期的收入。传统的成本核算低估了前期的生产成本,导致了后期的收入下降,这些变化都将影响企业年末的利润和企业的价值。

二、企业实施低碳成本和收益计量的必要性

(一)低碳经济下企业传统成本和收益核算的弊端

1.传统成本核算观念

目前大多数企业依然保持着传统的成本核算观念,认为企业的成本核算范围只限于生产过程,往往在产品设计阶段缺乏环保理念,销售阶段缺乏节能减排的宣传,产品使用阶段和最终废弃阶段的环境成本更欠考虑。传统成本核算观念谋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忽视低碳成本的存在,无法达到企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结合。传统成本核算观念采用末端治理思想,缺乏有效的预防措施来控制在原材料的投入、生产和消费等生产经营活动中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传统成本核算方法

传统的企业成本核算建立在财务会计系统的基础上,但是现行的会计准侧和相关法律法规并没有单独列示与环境有关的收入、成本等的计量方法。特别是与环境相关的成本经常掩盖在企业的制造费用中,期末再按照生产工时、产量和机器消耗量等标准进行分配,并计入成本计算对象。如果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和形成的资源浪费等不确认在成本中,就会虚增企业利润。

低碳经济要求成本核算能合理确定各个生产环节的资源有效利用成本与废弃物损失成本,而现行的成本会计却不能明确划分。原因在于成本会计的逐步结转法仅以半成品为标准确定流转成本,无法单独划分和核算各流程点上废弃物的资源价值损失,不能为企业提供有效的信息。

低碳经济追求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要求成本的核算能同时提供企业内部资源消耗、损失与外部环境损害成本,以确定整改的优先顺序,而现行的成本核算方式无法提供废弃物排放的外部损害价值。

3.传统成本核算期间

传统成本核算观念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成本核算期间仅仅以产品的生产加工时间为核算期间,而忽视了产品在其他阶段也可能产生环境成本,也需要进行有效的确认和计量,缺乏对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的整个阶段进行成本核算和分析。

(二)实施低碳成本和收益计量的意义

第一,可以使企业认识到“实施环保活动属于非增值活动,只有成本没有收益”这一观点是错误的,有助于企业树立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第二,对环保政策的积极响应为企业节约了大量的社会成本,同时也享受到更多的优惠政策,使环保政策真正起到了引领绿色产业发展壮大的作用。第三,在绩效评价方面,有了低碳成本和收益方面的具体核算方法,就可以建立起一套低碳会计实务体系,将发生的与企业碳排放相关的权益或债务成本独立核算起来,将成本和与之相应的收益折现作为企业价值的判断依据。

三、企业低碳成本和收益的确认

(一)企业低碳成本项目

广义的成本概念,既包括产品的制造成本,还包括产品的开发设计成本,同时也包括使用成本、维护保养成本和废弃成本等一系列与产品有关的所有资源耗费。在低碳经济下,企业的成本内容不在局限于广义的成本项目,还应考虑环境和碳减排为营运指标的成本项目。

低碳成本项目是指在某一项产品生产活动中,从资源开采、生产、运输、使用、回收到处理过程中,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需的全部费用,主要的低碳成本项目有:

1.资源损失成本

资源损失成本是指企业由于受技术水平、技术能力等方面的限制,使得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大于行业平均消耗量,而形成的资源过量消耗成本。对于企业来说,每损失一单位资源和能源,碳排放又多增加一单位,而这些本可以节省下来的资源及能源因无谓的损失浪费而形成了一定的隐形成本,这些成本也应计入产品成本中,以严格控制和掌握节能减排的实施情况。

2.环境破坏成本

环境破坏成本是由于三废排放、重大事故、资源耗费失控使社会环境质量下降,从而造成环境损害而实际发生的社会成本。对尚不能明确计量,并由于各种原因而未由本企业承担的不良环境后果,即企业并未由此产生实际的支付行为或义务,但社会环境质量确实已经受到了影响甚至破坏,其事实上已经发生了破坏成本。

3.环境保护成本

环境保护成本是指企业在保护环境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支出。由环境治理费用、环境预防费用、环境补偿费用、环境发展费用和环保事业费五部分组成。同上述环境破坏成本一样,企业在大多数情况下在环保方面的支出会列作企业的费用支出,而不计入成本中。但实际上从低碳经济的角度来看,环保费用等必须计入成本中,进行统一计量核算,以提高企业整体的节能环保意识。

(二)企业低碳收益项目

环境保护的收益相当广泛,低碳价值链的每个环节都可能产生大量的具体或潜在的收益,这些收益包括外部收益和内部收益两个部分,外部收益有财政贴息、社会认可度增加等,相应的实施绿色经营的企业也会获得政府税收、政策方面的优惠。内部收益有员工的工作环境改善,从而降低误工费、医药费等人工成本的支出。此外,建立废旧材料的回收利用体系,变废为宝,将循环再造作为收入的附加产业,也可节约原材料的购置成本;采用环保节能的交通工具以节约燃油费用,降低企业成本;投资低碳型项目会获得政策上的支持从而节约大量的投资成本,还会给企业带来长期可观收益;获得对保护环境的绿色生产企业的补偿,利用“三废”生产产品的减免税收入;因低碳生产而取得无息或低息贷款,节约的利息支出构成的隐形收益;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向资本市场传递积极向上的信息,也为企业带来超额收益。

四、企业低碳成本和收益的核算

(一)企业低碳成本项目的核算

基于上述的低碳成本项目,笔者认为,对环境成本有效计量的前提是对成本支出进行合理性确认,由于环境支出对企业的影响是深远而长久的,所以首先要划分资本性支出和费用性支出。资本性支出是企业为环保事业进行的长期投资,如对原有设备进行改造和重置,投资新项目的环保设施支出等。费用性支出则是企业的短期费

用支出,一般变现为期间费用,在期末进行结转,没有余额,如绿化费、排污费以及其他临时性的环保支出。

对于企业发生的各项成本支出,应考虑采用适合的计量模式和计算方法。企业对于环境成本的计算方法可以按照管理费用来处理,通常采用历史成本法,用货币进行计量。如,当企业购进环保资产时,会计处理计入固定资产,在“固定资产”科目下,另设“环境资产”二级科目,计入其中,每期计提折旧,计入相应的环境费用中。

(二)企业低碳收益项目的核算

对于环境收益的计量,一般采用全额计量法。对产品收入增加而产生的环境收益的计量,在有可靠保障的基础上,可合理选择一定的标准,按一定的比例或差额将产品收入中的一部分划分为环境收益。笔者认为,收益的计量可以按照来源分别进行计量,如企业内部的剩余排污权销售收入、环保产品销售收入等,由于产生的动因比较明确,可以直接利用该项收入进行环境收入的计量;因企业环境保护而减少的费用,比如节约的材料费、水电费,可以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来确认收入。

五、结论

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推进,企业面临发展低碳经济的机遇与挑战,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成为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的低碳成本在产品生产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从自身经济利益考量,只有将低碳环境成本纳入到会计核算的范畴,完善传统会计的核算模式,才能反映产品的真实成本,也只有将低碳环境效益的考核有效量化,才能使企业真正落实节能减排和环保理念,才能使低碳经济真正落到实处,切实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亚光.成本收益分析视角的低碳经济简单模型研究[J].中国证券期货,2010(5):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