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当前经济金融形势

当前经济金融形势

当前经济金融形势

当前经济金融形势范文第1篇

【摘要】

最近几年中,在我国的房地产、股票证券、汽车产业的带动下,再加上国家对于金融经济方面的调控政策的实施,我国的金融形势日趋稳定。但随着我国城市的人口越来越多,物价飞涨,人民对于工资和房价的要求也逐步增多。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经济与世界接轨,人民币的汇率也芝麻开花节节高,我们在看到希望的同时,我们也要知道这也同样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将会遇到更多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我们要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

经济金融形式;认识;思考

前言

我国的经济正在迅猛地发展,经济水平也在稳步提高,这与国家宏观调控的力度和人均消费水平的带动是分不开的。可我们在看到好的方面的同时也要看到金融形势下仍然存在很多不足。我们的目标就是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解决出现的问题,是我国的金融形势越来越好,经济水平发展更加稳定。

一、目前金融形势的分析

(一)目前金融形势积极方面分析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正在稳步提高,经济形势也比较乐观。这主要依托于我国的国家领导人对于经济形势做出了准确的判断,做出了在我国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指令,保证了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另外,国家还鼓励私营业主、中小型企业发展,给予政策上的支持,鼓励民间投资和各种消费。

我国的生产要素也十分充足,劳动力资源丰富,目前社会上还有很多闲置的劳动力,如果能将这些闲置劳动力转化为生产力的话,那么经济的发展就会更加有一个稳步的提升。同时,如果这些闲置的劳动资源都能转化成劳动力的话,那么也是促进了是国家的就业率,很好地扩大了内需。

(二)目前金融形势消极方面的分析

虽然我国金融形势总提成发展趋势,但我们也不能盲目乐观,还应该清楚认识到一些消极因素正在增加。比如:自2011年开始,我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就已经开始下降了,通货膨胀等问题也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物价仍然在飞涨,居民也有了许多怨言。受了之前金融危机的影响,居民对于投资的热情逐渐消退,人们更加愿意把钱存进银行中,这种做法使得消费增长速度变得缓慢了。金融危机对于我国的冲击力很大,几年过去了,虽然已经逐渐地走出了负面影响,但整体上的不利影响并没有完全消除。

(三)人均消费指数上扬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物价指数和人均消费指数都对经济的发展起着制约作用。随着物价的不断上涨,人们的消费指数PID也在不断上涨,在国家宏观调控的过程中,同时也对经济市场的单向可控物价、宏观可控物价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分析。但是人均消费指数虽然上扬了,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变得五花八门,对于经济市场的完善增加了一些阻碍,更好的在短时间解决这个问题,也是一个比较严重的客观问题。

二、在当前金融形势下,我国经济政策该如何调整

(一)金融政策的调整要以国家利益为主

就世界的经济形势来看,我国的经济总量已经位居前列,甚至说很多重要的经济指标都处于世界第一,我国的经济影响力在世界经济上来说也越来越有话语权。我们国家的金融政策应该首先考虑到国家的利益,这就要求了在制定金融政策上时要从国家的利益上出发,借鉴发达国家的经济理论经验,最终形成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金融政策,使我国不断提升经济实力。

(二)金融政策要松紧结合、长短搭配

在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金融政策时,一定要考虑到丰富性和合理性,长期政策和短期政策相搭配,短期的政策包括稳定人民币汇率,控制人民币进一步升值,而货币政策就需要同积极的经济政策相结合。同时,还要进一步地稳定房价,推行保障性住房建设。而长期的金融政策是指完善我国的金融管理制度,遏制通货膨胀,鼓励私营企业的产生和发展。

(三)加强房地产经纪的调控

在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下,房价有了明显回落的趋势,但随着政策的放宽,一些地区的房价又开始进一步上涨。这样的情况发生之后,国家还应该继续推行房地产政策,保证房地产行业的稳定运营,银行等金融机构也要完善信贷政策,协助政府加强对房地产经纪的调控。

三、金融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改进人民群众关心的各项经济问题

作为百姓来说,最关心的是什么?房价、车价,和税收。国家改进了这些人民群众真正关心的问题,才能真正将经济大市场稳定下来。作为我国的政府和相关部门来说,把房价、车价和税收调控好,不仅是保证了消费者和经营者利益的完整,还能带动国家整体经济的新发展。目前来看,国家政策实施的非常好,税收也进行了很多次改革,房价也渐渐平稳,今后还需要继续推行稳定的经济政策。

(二)加强对创新企业的投资力度

创新是第一生产力,对于企业的创新技术,国家应该重视起来,积极完善创新产业链中的技术环节,建立健全的经济管理制度。要想加强对与创新技术的投资力度,国家政府就要对于一些国有企业和中小型企业进行有效的控制管理,拓宽贷款的渠道,加大企业的发展力度,将创新技术进行科学的运用。

(三)将内部和外部经济环境相互结合

要想使金融形势更加高效的发展,就要注意将企业的内部和外部经济环境结合起来,根据在经济市场中得出的经验和教训,不断进行新的创新,不断发挥自身的水平,在国家经济的大市场中吸收对自己有利的因素加以利用和融合。也许在金融改革发展的过程里会遇到些许难关,但只要国家和企业共同联手,就一定可以共度难关。

四、结论

现如今,我国的金融形势比较复杂,既有积极的因素,又有消极的因素。要想使金融形势有一个稳定的发展,就要求国家对于当前的经济形势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发现问题了,就马上对目前的金融政策做出有效调整,这样才能保证我国的经济建设有一个质的飞跃,保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徐诺金.关于当前经济金融形势的认识与思考[J].南方金融,2010,(08):3439

当前经济金融形势范文第2篇

摘要: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经济增长乏力,金融风险加大。我国为应对危机,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引发通胀隐患。在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我国面临金融与经济失衡的困境,一方面制造业等行业产能过剩造成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另一方面金融失衡导致了社会整个不良贷款率的上升。这些都对金融业的稳定发展产生了影响。本文通过对宏观经济形势和金融业风险的分析,得出了防范风险的几点措施。

关键词:宏观经济;金融危机;影子银行;金融风险

一、当前经济形势分析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金融衍生品违约等一些列事件引起雷曼兄弟大银行倒闭,并形成骨牌效应,形成世界金融危机。2009年,希腊债务问题爆发,欧债危机愈演愈烈,严重影响全球经济进程。2008年为应对危机,我国进行了四万亿救市计划,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影响不大,08年全年保持9.6%的高增长。但是大量资金流入市场埋下了通货膨胀的隐患,2009年M2全年增速达到了21.62%,比2008年全年增速高了6.6个百分点。然而,2009年全年CPI增速同比下降了0.7%,这说明大量的信贷没有进入实体经济而是进入资本市场或者在银行间拆借。另一方面,我国对于信贷资金利用效率并不高,这一点从M2/GDP的数值就可以看得出来。2009年以来M2/GDP保持在1.8左右,居于世界第一(见下图)。

2009年以来我国楼市价格猛涨,新能源产业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我国一些产能过剩的行业和在金融危机中深受打击的外贸出口行业错失产业转型升级的机会,将资金从实体经济中撤了出来,转而投入收益率高的楼市和新兴产业。2010年收到2009年信贷投放的影响,CPI破3%的警戒线,央行开始宏观调控,逐渐收紧流动性。银行提高审贷标准,中小企业面临资金短缺,而之前投入到新能源行业的资金短期无法实现盈利,因此产生了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以温州为例,民间借贷借此机会蓬勃发展。民间借贷团体比如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缺乏资金,在银行部门产生寻租行为,高的民间借贷收益率也导致一些银行从业人员主动到民间借贷市场寻求机会赚取高利息。2011年银行不良贷款率的提高就是这一系列因素的结果。2011年末,有八家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双提高。工农中建四大行虽然不良贷款额和不良贷款率下降,但不良贷款余额缩小幅度较小。

2012年收到欧债危机反复恶化影响,全球经济增速明显放缓,中国政府出于调节经济结构,缓解金融风险考虑提出了“稳增长”的策略,经济运行逐步企稳,全年GDP增速为7.8%。同时,“十二五”计划提出了加强金融改革,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国内企业因全球经济疲软面临出口增长缓慢,国内投资因房地产调控和政府融资平台资金紧张而减少,通胀隐患仍然存在,扩大内需需要长期努力,中小企业经营环境需要改善,垄断行业和企业压缩中小企业利润空间,这些因素对2012年的经济发展均产生了很大影响。

2013年中国经济依然处于2008以来的下滑周期当中。由于人口红利消失,我国劳动力成本逐渐上升,加工制造产业的成本优势逐渐减弱;环境恶化严重,可持续发展面临难题,我国经济发展动力不足。与此同时,我国金融领域面临调整。2013年6月20日,上海银行间隔夜拆放利率(SHIBOR)大幅上升到13.44%,隔夜拆借利率最高达到30%,7天质押式回购利率最高成交于28%。利率飙升反映当前金融市场缺乏流动性的困境。2013年6月24日,上证指数连跌一周跌破2000点,资金在股票市场的缺乏可见一斑。2013年6月,建设银行的一款期限为33天的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高达7.39%,而同期银行活期利率仅为0.35%,1年定期的利率也仅为3%。而招商银行的一款期限为3个月的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也达到了7%。资金市场与股票市场的恐慌情绪蔓延。回顾2013年6月19日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更有力的支持经济转型升级,反映了其对当前资本市场缺乏流动性的态度。通过市场的资源配置优势让资金流向该去的地方,恢复经济结构平衡,实现中国经济的升级。

二、当前中国金融业风险管理分析

(一)社会融资总规模结构变化显示中国正在经历金融脱媒

货币政策是调节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这一点在中国过去十年高速发展的经济中得以体现,同时货币扩张成了必然。观察货币结构我们不难发现社会融资结构的巨大变化。2002年人民币贷款总额占社会融资总规模的91.86%,体现了我国金融体系以银行为主的特点。但从2010年开始,这一比重逐年下降到50%左右(见图1、图2)。这意味着以往主要通过银行配置资金供求的情况发生巨大变化,股票、债券、基金、理财、民间借贷正在成为资金循环的重要途径,中国正在经历金融脱媒。

从微观层面看,家庭金融资产构成也在发生变化,银行存款占比下降,股票、保险、基金、理财等投资品占比上升,造成银行的贷方脱媒。根据《中国金融家庭调查报告》,2004年居民资产中储蓄存款占比为71.8%,证券基金占比10.2%;而到了2011年,储蓄存款和证券基金占比分别变为57.75%和20.62%。除此以外,根据我国《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到“十二五”末,非金融企业融资占比应提高到 15%以上,非银行融资方式占比具有更高提升空间。

(二)金融脱媒对中国金融业的影响与挑战

1. 对中国银行业利益产生冲击。以美国的金融脱媒为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金融创新不断发展,证券市场成为欧美经济主要融资方式,银行的作用日益萎缩,失去其主导地位,表现为利差收入减少,银行难以继续依靠传统业务保持收益。中国银行业现在非利息收入占比仅为19%左右,而欧美银行这一比例达到了35%以上。中国银行业现在的资产结构难以应对金融脱媒,金融脱媒必定会使银行业利益受损。

2. 对银行资产结构产生影响。

由于金融脱媒,储户投机性动机加强,存款趋向短期化,转向活期存款和银行理财产品。这会使得银行资产负债期限不匹配问题加重,给银行管理带来更大挑战。

3. 对于社会融资方式而言,直接融资将占更大比重。相应地,居民的金融资产中将包括更多的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更少的银行存款。以美国为例,居民持有的金融资产中存款占比从20世纪80年代的25%下降到15%左右,股票基金和保险资产占比大幅上升。

4. 对货币政策产生影响。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提出“单一货币规则”,前提是货币流动速度不变,因此可以通过货币供应量调控物价和经济增长。而金融脱媒和金融创新使得货币统计口径面临调整压力,货币流通速度不再稳定。以美国为例,1993年7月美联储由数量型货币性政策目标转为价格型政策目标,即以利率政策调控宏观经济运行。应此,央行货币政策工具应以公开市场操作为主,同时调控市场流动性和市场利率。

5. 金融脱媒促进利率市场化进程。金融脱媒丰富了资金供求来源,使得社会各个机构和个人参与市场利率的决定过程。金融脱媒使得资金供给方从过去的银行机构为主转变为个人、公司、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等共同参与;资金中介包括银行也包括信托、保险等。

6. 金融脱媒对监管部门提出更高要求。金融脱媒使得资金从银行表内转移到表外,从银行转移到非银行机构。银行面临的期限错配风险上升,银行以外的金融系统不良贷款面临监管空白。

三、当前经济金融形势下金融业风险管理措施

(一)加强银行业风险监管,重点整顿影子银行带来的风险

在金融业调整过程中,银行业的调整是重点。而近年来贷款结构的变化反应了影子银行风险的加大。防范影子银行带来的系统性风险,除加强监管外,还需强化金融机构内部自身风险管理。具体措施有:建立商业银行和影子银行的风险防火墙,将两者之间的风险防范渠道切断。例如,防范商业银行表内资金流向私募基金等影子银行,加强银行表外业务监管,控制银行资金流向。二是加强金融机构的操作风险管理,防控金融业从业者利用银行资金参与民间借贷,避免金融风险从民间借贷市场传递到银行当中。三是明确对冲基金等影子银行机构的资本金和流动性要求,建立严格的非现场监管与现场监管相结合的检查制度。

(二)肃清债市灰色地带,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

与美国金融市场相比,我国债券市场发展规模小,对经济促进作用有限。制度缺失和监管缺乏导致了债券市场规范化规模化发展困难。应该坚持审计和业内自查,重点消除代持养券和丙类账户带来的利益输送等不法行为。为完善债券市场建设,一是监管部门将债券市场的监管部门进行整合和统一,形成统一的监管负责机构,在降低债券市场监管成本的同时提高监管效率。二是建立评级机构监管体系。强制要求评级机构向监管当局做出解释,并且对于监管当局调查出的评级机构违规行为应当予以严惩,以规范评级体系的秩序。三是建立做市商细分审批制度,通过对市场上符合资格的企业颁布债券做市商资格的方式来保证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同时债券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对债券做市商进行细分管理,对于报价数量较多、报价频率较高、报价能力较强的做市商授予更高的市场做市资格,从而促进做市商制度的发展。(作者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当前经济金融形势范文第3篇

中国金融经济压力指数分类的说明。按用途分类,FEPI分为FEPI长期月度跟踪监测值、近期月度跟踪监测值、月度预测预警值三个种类。FEPI指数具有理论综合性、因素集成性、统计显著性、实践检验有效性、应用图形分析简明性等特点。FEPI指数的基本功能有两个:一是定量地跟踪监测中国金融经济整体势,二是预警中国金融经济整体风险。借助于FEPI这个指数化工具,有助于境内外投资者把握其变化周期性、趋势方向性与拐点,有助于对基本面风险进行综合判断,提高抗风险能力。

中国近期FEPI月度跟踪监测值报表

近期FEPI指数的跟踪监测与预警分析

(一)中国金融经济变化趋势分析

从中国金融经济变化趋势分析角度看,可以得出如下分析评价结论。一是FEPI指数的监测数据显示,中国金融经济正在面临方向性选择。从FEPI指数近期走势来看,FEPI观察发现,9月份的FEPI指数为0.005735(见附表),FEPI指数逼近0点(见附图),表明当前处于方向变化的临界状态。保守估计其未来可能上行,也可能会进一步下降,拐点需要等待进一步FEPI信号确认。二是2012年1月以来的FEPI指数走势表明,FEPI指数整体趋势下行,虽然下降幅度逐渐减小,但目前尚未出现筑底企稳的征兆。

(二)对金融投资者的建议

从投资者角度来看,提出以下投资建议。一是金融投资可能有短期机会。FEPI指数趋势显示,有短期横向波动可能,投资者当前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做短期投资,控制仓位,作少量操作。二是目前不宜布局中期投资。考虑到FEPI指数走势,当前金融经济并未企稳上行,未来中国金融经济走势不明朗,如果冒然出手进行中期投资做多或做空,将面临较大风险。如果选择做空,则可能会由于政策面加大调控或新的数据变得比预期好而使做空者将面临较大损失;如果做多,无法避免经济继续下行而带来的风险。因此,中期投资仍须等待进一步确认,目前可持观望态度。

(三)研究的实际意义展望

不久前,总理指出:“今年还剩一季度(指2012年第四季度)面临困难还不小。”“国际金融危机进入第5个年头,深层次影响还在不断显现,经济增长的外部环境仍十分严峻,扩大外需难度仍很大,弥补外需萎缩的难度不小。当前,企业效益下降和政府收入增速减缓比较明显。经济趋于稳定的基础不牢固。对此,我们要有清醒认识,未雨绸缪,沉着应对。”

当前经济金融形势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人民币 国际化 问题分析 优化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其中不仅包括国内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包括国际贸易的飞速发展。在这样的金融环境之下,人民币在货币流通和交易结算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民币国际化已经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在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过程中,存在汇率兑换、市场开放、货币流通以及国内经济发展等多方面的问题,影响人民币国际化。要想有利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就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有效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优化人民币国际化发展。

一、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问题

(一)汇率形成机制缺乏弹性,完全自由兑换货币难

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提是要建立完善的汇率形成机制,这样才能够实现完全自由的货币兑换。但是在当前的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过程中,却存在汇率形成机制缺乏弹性,完全自由兑换货币难的问题。从当前人民币汇率机制来看,由于人们低估了人民币的失效汇率,使得实际汇率与名义汇率存在差异,导致人民币预期的单边升值,影响了汇率的稳定性。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就造成了人民币跨界贸易阶段的“跛脚”现象,最终有可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阻碍人民币的国际化发展趋势。同时,我国当前的汇率形成机制缺乏弹性,不能有效实现充分的货币汇流,在国际贸易的过程中就很有可能造成外汇储备堆积的现象,从而加剧央行的持续压力,造成国内流动过程,导致通货膨胀,再加上外汇的限制,也会影响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二)货币市场监管效率低下,金融市场开放程度低

当前,人民币的货币流通量逐渐增加,我国的资本项目兑换也逐渐开放,在这样的情况之下,金融市场的资本流动性逐渐增强,与之相对应的货币冲击风险也明显增大。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进行货币市场的监控管理,就会造成巨大的影响,甚至导致传导性的经济危机。而当前存在的问题就是货币市场的监管效率低下,中央银行没有加大对货币市场的实时监管力度,从而对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趋势造成影响。另外,要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应当保证开放、发达的金融市场。但是实际的国内金融市场开放程度较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民殴际化的发展趋势。

(三)人民币国际流通量不足,区域经济贸易层次浅

我国经济总量发展迅速,人民币流通总量规模巨大,但是从人民币的国际流通量来看,其占人民币总量的比例只有10%,还需进一步提升发展。同时结合区域经济贸易情况来看,中国当前的区域经济发展普遍存在产品边缘化,贸易层次浅的情况,使得经济发展受到更多的外部冲击,最终就有可能导致人民币被市场驱逐的情况出现,限制区域贸易量。

(四)国内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经济结构性矛盾凸显

结合当前国经济的发展情况来看,国内经济改革已经进入发展时期,实际的发展速度有所放缓。同时,从我国各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工业产能过剩,农业发展不均,造成了诸多严重的结构性矛盾,使得工农产业发展失衡,造成巨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在这样的国内经济情况之下,要想有效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趋势的发展,就存在较大困难,难以实现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

二、优化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的措施

(一)改革完善汇率制度,推进人民币自由兑换进程

从我国当前的人民币汇率机制形成及人民币兑换情况来看,存在较多的问题,要想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趋势发展,就应当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完善当前的汇率度,推进人民币自由兑换的进程。在实际的资本项目兑换过程中,要适当提高存款的利率,从而保证汇率体制改革的有效进行。要注意保证人民币总量的稳定性发展,注重发展实体经济,同时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减轻地方政府对土地收入的依赖程度,实现地方政府跨年度预算平衡。除此之外,还要完善经济的监管协调机制,实施经济贷款责任制度,从而化解区域性金融风险,打击非法金融活动。

(二)加强金融监管力度,提升金融市场的开放水平

在金融市场发展的过程中,应当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加强对金融的监管力度,提升金融市场的开放水平。首先,要实现金融产品的创新,发展多种金融产业,进而有效扩大金融市场。其次,应当建立完善的自由贸易区,增大人民币的境外流通,完善人民币的回流机制。再次,要深化金融行业的改革开放,完善金融体制改革,增强我国金融体系的抗风险能力。最后,政府应当加强对经济市场的宏观调控力度,保证金融发展的有序推进,减小金融风险。

(三)开展亚洲货币合作,巩固发展国内实体经济

要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趋势发展,就应当有效推进国际贸易的全面发展。所以,在金融发展的过程中,要注重开展亚洲货币合作,增强与周边国家的国币交流与合作,促进周边区域贸易纵深化。与此同时,也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巩固发展国内的实体经济,加大国内经济结构性的改革力度,从而保证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的同步发展,进而有效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趋势的全面发展。

三、结语

在世界金融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下,人民币国际化则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样的金融环境之下,就应当致力于推进国际贸易发展,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趋势发展。但是在实际的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阻碍着人民币的国际化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就应当采取适当的措施,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从而优化人民币国际化趋势发展,全面推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扩展金融市场,提高国内经济发展速度。

(作者单位为四川大学锦江学院)

参考文献

[1] 露口洋介,吴冰.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和展望[J].国际经济评论,2011(03).

[2] 苏俊霞,贺军,陈佳倩.人民币国际化可行性分析――基于风险视角[J].中国市场,2012(40).

[3] 刘政永,孙娜.国际金融危机下人民币国际化成本收益的理论与实证分析[J].商业时代,2013(6).

当前经济金融形势范文第5篇

关键词:金融产业;集聚;金融中心

一、我国金融行业集聚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最具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潜力的城市莫过于北京、上海以及金融业已相当发达的香港,此三地也是我国金融产业集聚现象最为突出的样本。

据统计,2007年北京金融资产总量已经达到34.8万亿,占北京市资产总额的2/3以上,占全国金融资产总量的40%多。2008年上半年,金融业在北京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14%,此指标已接近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的水平。同时,北京集中了国内大量金融机构。2009年在北京发展的各类金融机构突破了1000家。

上海则拥有国内最完整的金融市场体系,包括证券市场、货币市场、外汇市场、黄金交易市场、商品期货市场等全国性金融市场,且各个金融市场之间相互补充,并不断优化市场结构体系。上海金融市场交易活跃,是全国金融交易中心。截至2009年底,上海浦东新区有各类金融机构675家,其中外资金融机构占60%以上,呈现出明显的国际化格局发展趋势。

香港目前是世界重要的国际银行中心、亚洲第二大基金管理中心、世界第五大外汇交易中心、世界主要黄金交易市场和金融衍生品交易市场。2004年有金融机构208家,银行机构数目排在世界前列。香港股市市值2009年超过14万亿港币,基金公司所管理的资产高达2亿港元。

我国金融行业的集聚已经形成一定规模,金融中心形成的基础已经初步建立,那么,我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金融行业应当如何发展?哪个城市会在金融产业集聚的过程中发展成为成熟的金融业中心?

研究表明,金融产业集聚以至于形成金融中心有两条有效途径:一种是借助历史和特殊事件等偶然性因素所形成的路径依赖,依托所在实体经济的发展积累,自发吸引金融企业迁移而形成集聚。早期的区位优势一旦形成,必然通过前向和后向产业关联的乘数效应形成锁定,从而进一步巩固集聚的稳固性,扩大集聚地的辐射效应和吸引力。另一种则是主要依赖国家的相关扶持性产业政策,由政府根据经济发展战略进行空间布局,按照相关标准对城市进行评估,比较选择出具有金融产业集聚潜力的城市,并给予相当宽松灵活的产业政策进行发展配套,引导企业选择投资的方向。

从以上两条有效途径来看,香港作为区域金融中心秘史于历史原因下的自发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摧毁了上海的远东金融中心地位,香港则抓住此机遇,利用内外两方面有利因素,逐渐开始了金融集聚的过程。从香港本地因素来分析,香港经济结构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多元化发展,向新兴工业化地区的行列迈进,经济的起飞对金融业提出了更多的需求。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香港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健全的银行业体系,股票市场也初具规模并为资本的大规模流动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香港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推行金融自由化的措施,更直接推动了香港金融业的国际化进程,加上香港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为吸引国际资本的流入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从国际因素来分析,20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发达国家出现滞涨局面,促使大量国际资本(主要是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涌入东南亚,从而为香港金融市场的发展注入活力。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体系崩溃后,各国纷纷解除外汇管制,又进一步促进了国际资本跨国的流动。此外,欧洲美元的亚洲市场的创立和发展,带动了亚洲其他金融市场的发展,也为香港金融市场的国际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上海作为国际上重要的区域金融中心,实现功能回归的可能性主要在于国家的政策支持。一直以来,上海建设金融中心的呼声都非常高。20世纪90年代初,中央决定开发浦东,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上海出台了各种优惠政策,吸引中外资金融机构入驻上海,尤其重视引入外资金融机构,开始了上海打造成国际金融中心的努力。同时,上海还大力建设金融市场,以上海证券交易所建立为标志,货币市场、外汇市场、黄金交易市场、商品期货市场、金融期货市场等全国性金融市场先后成立,完善了市场结构,进一步增强了上海对于金融机构的吸引力。为了能够更好的管理金融市场,缩短监管决策的周期,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也落户上海,方便了金融机构与监管机构之间的沟通,推动上海金融产业集群的健康、有序发展。2009年,国务院公布《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基本形成国内外投资者共同参与、国际化程度较高,交易、定价和信息功能齐备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基本形成以具有国际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的金融机构为主体、各类金融机构共同发展的金融机构体系等。围绕着这些目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将致力于加强金融市场体系建设、加强金融机构和业务体系建设、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改善金融发展环境。应当说,政策支持对于上海金融中心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北京作为我国的政治中心,既有历史形成的金融集聚惯性,又有国家及相关部门政策支持,属于两条有效途径中的综合体。由于计划经济时期的惯性,北京作为我国的政治中心,聚集了全国金融资源中相当大的部分,集中了全国大部分信用活动,这种情况在未来仍然会继续存在。因此,北京对全国有着雄厚的金融辐射能力,释放着资本聚合效应。同时,北京集中了所有宏观调控部门、金融监管部门及国内大型金融机构的总部,是全国的金融决策和宏观调控中心、资金清算中心、金融研发中心及信息中心。国家负责金融决策和监管的“一行三会”,有工农中建邮五大国有银行,有中国人保、人寿、再保险等一批有影响力的保险机构,有中信证券、银河证券等一批国内领先的证券公司,这些金融机构聚集在北京,构成了非常雄厚的金融地域优势资源。而近期,北京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促进首都金融业发展的意见》,明确了首都金融业定位和工作目标,提出了进一步推动首都金融业持续、安全、健康发展,发挥金融对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作用的多项重要举措。政策支持对于北京建设金融中心的前景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

二、我国金融中心建设可行性分析

结合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北京、上海以及香港在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上各具潜力。那么,它们各自适合怎样的发展路径,发展前景又如何呢?

对于北京来说,未来北京金融业的发展,应当以北京的城市功能、经济发展和总部经济为依托,发展国际金融服务。《关于促进首都金融业发展的意见》中首次明确将北京定位为国家金融决策、管理、信息、服务中心,通过建立全方位政策支持体系、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多样化金融组织体系以及金融服务体系,不断提升首都金融圈的集聚力、辐射力等,最终将北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根据该意见,北京金融业发展总体布局可以概括为“一主一副三新四后台”,同时从优化金融发展环境、优化金融功能区规划建设等10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实施方案。此方案既符合北京目前金融行业主要集聚于金融街与CBD的现状,同时充分调动了各城区的积极性,使得北京金融业的规划呈现出很强的层次性和专业性。由于北京在经济和金融决策、金融监管、经济和金融信息等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北京金融中心的建立特色在于将北京独特的地缘优势转化为强大的金融产业优势,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升其金融业的集聚力和影响力,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服务民生。从发展前景来看,北京应当努力发展成为金融配套机构最为完备的金融中心,并通过推动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信用担保机构规范有序创新发展,最终形成以创业投资为核心、产权交易所、信用担保机构、商业银行和信托公司共同参与,以政府投资为必要引导,创业投资、证券融资和银行贷款、信托投资等多种方式相互协同,链条完整的高新技术产业投融资支持和促进体系。

上海相比北京而言最大的劣势在于缺乏高端信息优势。上海缺少国家的核心决策机构、监管机构以及大型企业与金融机构总部。这些国家的决策机构、监管机构和大企业每天产生大量不对称信息。因此,上海在建设金融中心方面要有明确定位,避免跨越式建设。要看到当前我国金融业还处在地域分割和相对落后的状态,所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同时,要充分认识上海的优势。上海最大的优势在于自身的经济中心地位以及长三角和长江流域作为经济腹地,此外亚洲一流的制造业基地和较高的人均经济水平等综合经济优势。在人民币市场上,由于监管和制度的原因,上海相对香港有明显的优势。上海金融中心建设的合理目标是生产业金融中心。目前,上海在金融服务上与国内其他城市相比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由于国际化程度较镐,上海依靠吸引外资银行进入可以有效的弥补银行业的劣势,同时,外资投资银行的进入将使上海证券业中心地位进一步巩固。

由于港币在世界货币体系中地位下降,受到了来自人民币的明显影响,香港想要维持目前亚太金融中心地位,并进一步扩大其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影响,难度颇大。香港需要关注的问题是,一方面如何扩大人民币的基数;另一方面在人民币基数不大的情况下扩充业务量。这就要求香港在我国金融市场尚未完全开放的环境下,为内地与海外投资者之间的交易提供交易平台,这也是香港最适合的金融中心定位。争取内地庞大的金融资源,提供适当的投资对象,按照投资者的要求推出有公信力和多元化(包括多币种、多风险层次、有足够流动性)的产品,以迎合基金或个人投资形式出来的内地资金需求,是香港未来发展的较优路径。同时,内地的金融改革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需要在可控制的环境下进行试验,以求了解在市场化条件下的金融运作。在香港与内地的经济金融联系越来越紧密的情况下,香港可以成为我国金融改革的试验场。

综上,京沪港三地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其实是相容的,三者的优势分别在于信息、需求与制度。可以预计,未来我国金融行业的集聚会进一步加快,形成一北一南一东的三中心格局,三者有着不同侧重,这对我国经济发展是适合的和有效的。

参考文献:

1、程书芹,王春艳.金融产业集聚研究综述[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8(4).

2、郭佳.北京金融产业聚集模式选择[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