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移动互联网接入方式

移动互联网接入方式

移动互联网接入方式

移动互联网接入方式范文第1篇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 业务; 用户

中图分类号:TN92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1-0341-01

一、移动互联网的概念

所谓移动互联网是是指互联网与移动通信这两者在基于各自长期的独立发展后进行互相融合的所产生的新型网路信息技术。移动互联网是以宽带IP为核心技术,在此基础上能够同时提供语音、数据和多媒体业务等多项开放式的电信网络.

二、 移动互联网的特点

(一)移动终端的便携性。

移动互联网的基础结构是一张立体的网络结构。GPRS、EDGE、3G、4G、WLAN和WIFI将这种立体结构物进行无缝覆盖,使得移动终端具有通过上述任何形式联通网络的特性;再加上移动终端便于用户随身携带和随时使用,所以这样就使得用户可以在移动状态下能够使用移动终端随时随地的接入和使用互联网服务并利用互联网上各种的资源。

(二)业务使用的安全性。

用户在使用移动互联网业务时,尤其利用移动互联网进行网上交易时,能够更具备安全性。如今不少的移动终端,如:手机、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等,都具备各种网上支付方式,其中不少的支付功能需要用户使用短信验证码进行验证,甚至有的业务需要专门的APP验证软件进行联网验证,这无疑使得人们在进行业务交易时变得更加安全,个人的隐私也得到了更好的保护。

(三) 终端和网络的局限性。

移动互联网业务在具备便携性的同时,也受到了来自网络能力和终端能力的各种限制:在网络能力方面,尤其是处在无线网络传输环境,人们经常会发现发网络数据的传输速度忽快忽慢,这便是因为技术能力与环境条件等因素限制了无线网络传输网络数据的能力;在终端能力这一方面,移动互联网传输网络数据的能力会因为受到终端的大小、处理能力和电池容量等因素的限制而变弱。此外,无线资源的稀少性决定了移动互联网必须遵循按流量计费的商业模式,这也就限制了一大部分用户在使用移动终端连接互联网时,不能享受网络数据容量较大的网络业务[1]。

(四)精确的定位性。

移动终端因为能够连接互联网,这使得移动终端具备了定位性,例如:人们可以使用移动终端里的地图功能来确定自己所处的地理位置,甚至人们还能够定位自己的目的地。此外,无论是什么样的移动终端,其个性化程度都相当高,尤其是智能手机,我们可以通过任何一个智能手机的号码能够精确的找到其主人是谁。而如今移动互联网的业务种类越来越丰富,这也就使得移动互联网能够针对不同的个体,提供更为精准的个性化服务。

三、移动互联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移动互联网的现状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可谓非常的迅猛,移动互联网先后经历了大型机时代(上世纪60年代),小型机时代(上世纪70年代)、桌面互联网发展时代(上世纪90年代)再进入移动互联网发展时代(本世纪初发展到现在)。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下也促进了移动终端的发展,尤其是手机终端,现在全球手机市场也呈现出一种不断快速增长的趋势。以娱乐类的业务为例,当前基于手机的娱乐型的业务已经创造了一个价值达到数百亿元的商业市场,也由此成为运营商集中火力发展的领域。

此外,移动互联网业也在推动着社交平台成为移动互联网的重要配置。例如:Google推出后两周,用户数量就突破1000万,在三周之后其独立访问用户总数已经增加到2000万人;Facebook的用户数量增长达到7.5亿,每天的分享次数高达40亿,而现在它的移动用户数已经超过了2.5亿;随着人人网在2011年5月份上市,现在人人网已经拥有了8000万用户同时还拥有2000万活跃用户[2]。

(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

1、技术逐渐趋向于多元化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创新与发展,移动互联网会逐渐将电信、互联网、媒体和娱乐等产业进行融合,并让各种宽带无线通信和移动通信都在移动互联网业务上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从长远来看,移动互联网的实现技术多样化是目前移动互联网在追求创新前提下的一个重要趋势。

(1)网络接入技术逐渐多元化

移动互联网的接入技术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无线局域网接入技术Wi-Fi,无线城域网接入技术WiMAX和传统3G加强版的技术。不同的接入技术适用于不同的场所,使用户在可以在不同的场合和环境下选择合适的接入技术进入相应的网络,这样就要求移动终端要具备多种接入能力,也就是所谓的多模终端。

(2)移动终端的多样化

随着移动互联网各种新型业务的出现,移动终端设备也呈现出多样化,移动互联网设备中最为人们熟悉的就是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等移动终端产品。例如:Intel推出的MID,是利用蜂窝网络、wlan和Wi-Fi等接入技术,并充分发挥Intel在多媒体计算方面的能力,支撑移动互联网的服务。2007年11月初美国亚马逊公司了电子书阅读终端――Kindle,使得用户可以通过无线网络从亚马逊网站下载电子书、订阅报纸及博客。

2、商业模式呈现多元化

业务想要成功,就需要成功的商业模式来进行支持。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为商业模式创新提供新的空间。目前,广告商业模式仍然是主题的盈利模式,它是指免费向用户提供各种信息和服务,而盈利则是要通过收取广告费来实现,例如:如门户网站和移动搜索。此外内容商业模式与服务商业模式也逐渐发展起来,内容类商业模式是指通过对用户收取信息和音视频等内容费用实现盈利,比较典型例子有:付费的信息类、手机流媒体、移动网络游戏和UGC类应用;服务类商业模式是指基本信息和内容对用户免费开放,但是用户要为相关增值服务付费,通过这样的方式来盈利,例如:即时通信、移动导航和移动电子商务均属于此类[3]。三种商业模式就构成了商业模式的多元化。

3、 APP应用的多元化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APP应用逐渐变得火爆起来,在未来的10年中,APP应用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现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发展速度相当惊人,几乎是半年一个变化,特别是随着苹果公司的iphone5S和三星公司的GalaxyS5两款高端智能手机相继问世,把智能手机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此外移动互联网技术越来越成熟,在这些条件的带动下,用户对于APP应用需求增大,无论是社交、饮食或则旅游,用户都越来越趋向于使用移动终端来进行搜索,这也就促使APP应用的发展加开脚步。就相关数据统计苹果公司的APP Store上的应用以达到百万之上,拥有注册用户账号5000万以上。为了把握住机遇,不少APP应用开发者都在积极创新,他们充分利用自己的技术,开发新的APP应用,争夺更多的,以图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参考文献

[1] 实战新闻:《移动互联网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2012年12月21日

[2] 石现升:《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2011年08月25日 中广互联

移动互联网接入方式范文第2篇

移动互联网;网络优化;能耗优化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Internet and mobile Internet in terms of technologies, optimization techniques, and energy consumption. In light of current developments in mobile Internet, IPv6 transition and integration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appear to b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s in mobile Internet.

mobile Internet; networking design; energy optimization

互联网的出现对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方方面面产生了深刻影响。然而传统互联网难以满足人们移动、实时接入网络的需求。移动互联网的诞生实现了人们随时随地接入互联网的梦想。

在起步的最初5年,全球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的增长速度是传统互联网相同发展阶段的2倍,目前已经超过了传统互联网,达到了15亿之巨。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更是创造了产业迭代周期由PC时代的18个月(摩尔定律)缩减至互联网的6个月的奇迹[1]。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人们工作、生活的每个角落,但移动互联网的概念却始终缺乏一个统一的定义。

广义上来说,移动互联网是以无线方式接入互联网并提供移动网络访问服务的各种网络的总称。移动互联网继承了互联网的网络体系架构,具有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等清晰的网络层次结构。但由于移动互联网网络环境复杂多变,又强调移动实时接入,传统互联网的组网方式以及终端接入技术已经无法完全适用于移动互联网。此外,互联网网络节点有持续电量供应,而移动互联网的网络终端多采用电池供电,有限的电量直接影响到用户的网络体验。以上这些差异导致移动互联网与传统互联网在网络技术、能耗技术等方面具有较大差异。

1 移动互联网的网络技术

为满足网络节点移动实时接入网络的需求,移动互联网在终端接入、组网技术等方面都与互联网有着巨大差别。为适应新的网络环境,网络终端更注重多接口多连接管理与移动性管理。

1.1 网络接入技术

互联网的接入方式主要为有线接入,而为实现各应用场景的移动性支持,移动互联网则主要为无线接入,并有多种网络接入方式。

(1)移动通信网

移动通信网络是移动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采取集中控制、层次化路由的体系架构,通过核心网分组域的GPRS业务支持节点(SGSN)和GPRS网关支持节点(GGSN)为接入端提供分组数据服务。

移动通信网络具有很强的移动性支持,使终端可以在很大地域范围内,在高速移动的同时保持移动通信网络的连接。为适应移动互联网用户高速传输的需求,移动通信网又推出了LTE技术,在无线接入时采用正交频分复用多址编码技术来达到高速传输,通过有空间复用特性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使得无线传输时数据可以在多重天线之间并行收发,同时取消无线控制器(RNC),简化网络设计,实现全IP路由,朝着扁平化全IP网络结构演进。高速数据服务的支持使得移动通信网宽带化,必将为移动互联网提供更强有力的网络支持。

(2)无线局域网

无线局域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其网络速度几乎与以太网相当,并允许终端在一定范围内移动接入。同以太网不同的是,以IEEE 802.11系列标准为基础的无线局域网在媒体访问控制子层中采用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避免(CSMA/CA)控制传输媒介,在数据传输前必须检测媒介空闲状态,避免冲突,而不是同时进行传输和冲突监听,并采用两次握手模式的确认机制来确保数据传输[2]。最新的802.11ad利用开放的60 GHz频段,大幅度提升了码元传输速率。60 GHz频段的短波长使天线尺寸更小,易实现智能天线阵列,高增益接收信号。该频段的优良定向性使传输波束更窄,有利于减少接入点(AP)间干扰,实现波束空间复用,使得最大传输速率可达到6.76 Gb/s[3]。

高速发展的无线局域网是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相互交叉的网络形式,为宽带业务移动化的实现提供了有力支持。

(3)其他接入网络

除了以上两种主要的接入技术外,移动互联网还具有多种网络接入方式,以满足不同场景移动用户的无线接入需求。

针对小范围无线传输的无线个域网(WPAN)包括Bluetooth、Zigbee、NFC、UWB、IrDA、6LoWPAN等技术,实现了短距离、低功耗、低成本的无线通信。

针对室外大范围宽带无线接入的无线城域网(WMAN)以IEEE 802.16标准为基础,其中基于802.16e 的WiMax是国际电信联盟批准的全球3G标准之一。

针对边远地区的无线区域网(WRAN)由IEEE 802.22推动,利用认知无线电技术自动检测空闲的电视频段并加以利用,对低人口密度区域提供无线宽带服务。WMAN和WRAN的出现极大推动了宽带业务移动化,使得更多区域能够高速接入移动互联网。

1.2 组网技术

互联网的组网思想主张分布式和无层次的组网结构,局部则采用以太网网络的星形拓扑结构。移动互联网组网技术源于互联网,但又衍生出一些新的组网方式,以满足节点的移动需求,适应网络拓扑动态变化,使得移动互联网能够适应各类特殊应用场景。

无线局域网延续了以太网的星形结构,移动通信网络则采用集中式控制、严格的层次结构[4],这两种网络为集中式无线网络,均有中心节点,而移动自组织网络则是无中心节点的分布式无线网络,无线Mesh网络则是多中心的自组织网络。

移动自组织网络是无需基础设施支持、自组织、无线多跳连接、高度动态、对等式、支持移动通信的网络。该网络是由一组处于移动状态的节点组成,无需基站等基础设施集中控制,其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移动自组织网络的各个节点具有对等性,均充当主机和路由器角色,不需要管理控制中心。

移动自组织网络面临的主要挑战是网络拓扑结构变化太快、网络节点资源严重受限,而无线Mesh网络则是由固定且有电源供应的Mesh路由器采用点到多点无线互联组成,由路由器负责组织维护Mesh连接,具有相对稳定的拓扑结构,可提供高带宽传输服务。

1.3 网络终端管理技术

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网络终端往往需要同时管理多个网络接口以对应不同的接入网络,有多接口多连接的特性。当多接口(MIF)终端接入网络时,各接口均能获取域名服务器(DNS)、默认路由等网络参数。如果DNS解析(如私有DNS请求)没有选择相应接口的DNS服务器,这将会导致DNS解析失败。由于各种接入网络性能差异大,分组数据传输时默认接口默认路由的选取将直接影响网络性能。终端移动时,不同接入网之间的切换将会导致终端已连接至网络的会话中断,严重影响用户网络体验。RFC6418[5]和RFC6419[6]中采用集中式管理多接口,单应用设置网络连接参数,并在协议栈处理DNS解析、路由、地址选择等特殊问题。

具有多接口的设备往往具有多连接特性,可在源节点与目的节点间建立多条路径。多径传输控制协议(TCP)即为利用该网络特性来提高网络吞吐量发展而来的新技术。多径TCP需处理传输时流内干扰、流间并行干扰、流间交汇干扰等问题。基于喷泉码的FMTCP[7]通过对数据进行码率无关的随机编码,令传输可忽略数据包的丢包、抖动、到达顺序,只须有足够冗余度就可将数据还原,有效地提高多径TCP性能。

当终端节点在不同网络间漫游,节点移动性管理应当允许节点保持IP地址不变,保证节点在漫游过程中与网络的连通性。移动IP(MIP)协议中,在外地网络的移动节点(MN)进行发现获取转交地址后,向家乡进行注册,建立数据转发服务。家乡完成MN注册,使用IP隧道技术将原数据包封装后发往MN的转交地址。MN却可以向远端响应节点(CN)直接发送数据,导致MIP路由不是最优路径,也不对称,产生了“三角路由问题”。移动IPv6同MIP相似,需发现、节点注册、数据传输等流程。但家乡在转发数据包时,采用绑定更新(BU),向CN通告移动节点当前的转交地址,后续传输中CN可向MN直接传输数据,避免了“三角路由”。移动IP三角路由优化示意图如图2所示。移动IP和移动IPv6是在网络侧实现MIP和MIPv6中移动节点需要处理的移动性管理工作,使得节点对移动完全无感知。

同互联网相比,移动互联网网络环境复杂多变,网络终端管理注重终端多接口多连接的特性,加强对终端节点移动性的管理,提升网络性能。

2 移动互联网的能耗优化

技术

移动终端的计算、存储、电量等资源严重受限,移动云计算的兴起使得终端可便捷地使用移动云强大的计算、存储能力,但同时也提高了移动节点对传输质量和能耗的要求。移动云的定位、传输、计算等任务占用终端能耗的很大比例。因此相对于互联网来说,移动互联网能耗优化更侧重于终端能耗优化。

2.1 终端定位能耗优化

基于位置服务(LBS)是移动互联网最典型服务之一。在定位中,移动节点需要获取当前精确时间T,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可见卫星星历表,并通过多普勒频率和码相位(CP)计算T时刻节点到各卫星的距离(伪距)。获取星历表及其解码、伪距计算等过程电能消耗巨大,在长时间持续更新位置信息时,能耗问题尤为严重。

终端定位能耗优化基本策略是通过增大位置信息更新时间间隔来降低能耗。利用节点本地资源的动态跟踪策略分为动态预测和动态选择。在一次精确定位后,动态预测利用陀螺仪、加速度计等能耗较低传感器进行轨迹预测,当预测漂移超过阈值精度时,重新开启GPS进行精确定位。动态选择根据定位需求精度不同而选择不同的定位方式进行辅助定位,如基站定位、Wi-Fi定位、GPS定位。

随着移动云发展,定位能耗也不局限于本地优化,还可利用云端丰富的存储和计算资源。基于历史地图的方法是通过存储大量与精确的GPS方位、其他标记关联的历史位置和轨迹信息,终端提交其移动时切换的基站序列号、无线网络信号强度等标记,实现查询定位,降低定位能耗。

2.2 网络传输能耗优化

无线网络节能主要是针对蜂窝数据传输节能和Wi-Fi传输节能。无线资源控制(RRC)机制是在蜂窝系统中所使用的传输功率管理机制。图3为两种常见RRC状态转移方式。蜂窝网络接口分为高性能高功耗状态DCH、低功耗低速率状态FACH、空闲状态IDLE。高功耗状态向低功耗状态转移存在空闲等待浪费能量,即图4所示的尾能耗[8]。而在一次网络传输中,几乎60%的能耗为尾能耗[9]。缩短DCH和FACH状态的尾部空闲门限时间,或进行集中调度传输、流量整形,预测传输结束时间,直接跳转到空闲状态,可显著降低尾能耗。

蜂窝数据传输和信号强弱也有很大关系,Bartendr[10]指出信号弱时,每比特消耗能量是信号强时的6倍。基于信号的优化策略在信号弱时,延迟同步通信。信号强时,预读取网络数据,利用信号跟踪来预测信号强度。

Wi-Fi占用移动节点大部分能量消耗,其固有CSMA机制导致能量效率低下。而消耗能量主要是空闲监听机制[11-12]。Wi-Fi的功耗控制机制为节能模式(PSM)。PSM通过周期性空闲监听(IL)实现提高能量效率。Xinyu等人研究表明即使PSM启动,网络繁忙时IL消耗约占总消耗60%,网络空闲时IL消耗约80%[13]。因此在PSM基础上进行优化时,可以通过减少花费在IL上的等待时间来提高能量效率。

2.3 基于移动云计算的能耗优化

移动云计算的强劲计算能力以及低延时网络使得利用计算卸载来降低终端能耗成为可能。计算卸载是将原本在资源受限的移动节点上执行的计算任务迁移到远程服务器上执行,降低终端CPU和内存的能量消耗,以此提高能量效率和应用性能。计算卸载原理如图5。

计算卸载技术可分为细粒度和粗粒度两大类。细粒度计算卸载是对应用程序进行详细分解,分离出网络传输数据少而计算量繁重的CPU密集型任务,将其迁移至远端服务器。在任务迁移前,计算卸载需要细致得检查运行环境,衡量终端当前网络状况,再将其迁移。细粒度卸载的任务分离算法加大应用开发复杂度,其好坏也直接影响了卸载效率。而粗粒度任务卸载不需要程序员预先对应用任务进行划分,只需要将所有进程或整个虚拟机迁移到远程服务器上运行,利用移动云统计应用执行时间去寻找统计学上的最佳时间限制,当应用在本地运行时间超过了该限制后就被整体迁移到云端。粗粒度卸载的最大弊端是部分任务(如用户交互部分)可能无法从云端迁移中获益。另外,整个程序迁移可能会导致额外传输消耗。

3 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

3.1 移动互联网向IPv6过渡

目前由于IPv4地址短缺,移动节点一般只能获取私有地址。移动互联网网络服务提升之后,将有大量高速网络访问需求,从而会面临很多问题。运营商为爆炸式增长的移动设备提供网络服务时,需要对有限公网IP地址进行多级网络地址转换(NAT),为CGN服务器带来繁重负载。私有地址破坏了移动互联网的端到端特性,直接影响网络服务质量。而IPv6巨大的地址空间为移动终端成为互联网上的独立节点提供了支撑,在减轻网络负载的同时又可为用户提供更好服务。

3.2 移动互联网与物联网融合

随着移动互联网络发展,具有智能感知、便捷传输、高效计算、绿色节能等特性的移动互联网将会是物联网的基础。在感知方面,拥有众多传感器以及最新传感技术的移动互联网终端将成为物联网的重要节点,成为物联网识别物体、采集信息的源节点。在网络传输方面,移动互联网的网络接入方式、组网方式是物联网所需的重要网络技术,移动高速实时连接的网络使得物联网节点更好地进行数据传输,具有自组织、自管理特性的网络令物联网有更强鲁棒性、稳定性。在信息处理方面,移动云计算令物联网拥有更高效的处理能力,摆脱节点电量受限、计算能力受限等局面。在能耗方面,移动互联网的定位、传输、能耗优化等技术均适用于物联网,可降低物联网网络与节点能耗。移动互联网与物联网的融合势在必行。

4 结束语

移动互联网基于互联网技术但更注重移动特性与节点能耗,新的网络技术、能耗优化技术使其终端移动性支持更加完善。在后续发展中,IPv6过渡、与物联网的融合将会令移动互联网迎来新一轮的快速发展,产生更大社会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许志远, 李婷, 王跃. 移动互联网白皮书 [R]. 北京: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2013.

[2] 崔勇, 张鹏. 无线移动互联网:原理、技术、应用 [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2.

[3] PERAHIA E, GONG M X. Gigabit wireless LANs: an overview of IEEE 802.11 ac and 802.11 ad [J]. ACM SIGMOBILE Mobile Computing and Communications Review, 2011,15(3), 23-33.

[4] 何宝宏. 移动互联网是第三代互联网 [J]. 中兴通讯技术, 2009,15(4):35-38.

[5] BLANCHET M, PIERRICK S. Multiple Interfaces and Provisioning Domains Problem Statement [S]. RFC 6418. 2011.

[6] WASSERMAN M, PIERRICK S. Current practices for multiple-interface hosts [S]. RFC 6419. 2011.

[7] CUI Yong, WANG Xin, WANG Hongyi, et al. FMTCP: A fountain code-based multipath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C]//Proceedings of 2012 IEEE 3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Macau. IEEE, 2012:366-375. DOI: 10.1109/ICDCS.2012.23.

[8] QIAN F, WANG Z., GERBER A, MAO Z, et al. Profiling resource usage for mobile applications: a cross-layer approach [C]//Proceedings of the 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obile systems, applications, and services, ACM, 2011: 321-334.

[9] BALASUBRAMANIAN N, BALASUBRAMANIAN A, VENKATARAMANI A. Energy consumption in mobile phones: a measurement study and implications for network applications [C]//Proceedings of the 9th ACM SIGCOMM conference on Internet measurement conference, New York, NY, USA. ACM, 2009:280-293. DOI: 10.1145/1644893.1644927.

[10] SCHULMAN A, NAVDA V, RAMJEE R, et al. Bartend: a practical approach to energy-aware cellular data scheduling [C]//Proceedings of the sixteenth annua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obile computing and networking, New York, NY, USA. ACM, 2010:85-96. DOI: 10.1145/1859995.1860006.

[11] AGARWAL Y, CHANDRA R, WOLMAN A, et al. Wireless wakeups revisited: energy management for voip over Wi-Fi smartphones [C]//Proceedings of the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obile systems, applications and services, New York, NY, USA. ACM, 2007:179-191. DOI: 10.1145/1247660.1247682.

移动互联网接入方式范文第3篇

移动互联网拥有三大特性

随着智能机的普及,大众似乎都融入到移动互联网的浪潮之中。不过移动互联网并非就是用手机上网,它的本质是互联网以自然的方式融入生活的时时刻刻、方方面面,因此其具有了以下特性:

一是便捷性

移动互联网的随意性体现在它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让人们可以在任何完整或零碎的时间使用,移动用户可随时随地方便接入无线网络,诸多应用可以同时进行。此外,随时随地均可使用的移动应用还可以把很多消费的研究和决策往后推。例如出行之前不用再去查找路线,上车后打开GPS便可以了。

二是智能感知

移动互联网的设备可以定位自己所处的方位,采集附近事物及声音的信息。而现在更新的设备还可以感受到温度、嗅觉、触碰感,这显然要比传统的设备“聪明”很多。

三是个性化

移动互联网的个性化表现为终端、网络和内容与应用的个性化。

首先,终端个性化表现在消费移动终端与个人绑定,个性化呈现能力非常强。

其次,网络个性化表现为移动网络对用户需求、行为信息的精确反映和提取能力,并可与Mashup等互联网应用技术、电子地图等相结合。

最后,互联网内容与应用的个性化表现在采用社会化网络服务、博客、聚合内容(RSS)、Widget等Web2.0技术与终端个性化和网络个性化相互结合,使个性化效应极大释放。

技术引擎支持移动业务

移动互联网之所以能具有上述特性的原因,在于其各个方面的技术引擎支持。

第一,在互联网访问和下载方面,移动用户利用移动终端的WAP(无线应用协议)就可以方便地享受互联网的服务,毕竟移动浏览技术是移动互联网最基本的业务能力;

移动下载技术是通过移动通信系统的空中接口对媒体对象进行远程下载的技术。应用服务商及内容提供商可不断开发更具个性化,更贴近用户需求的服务应用及媒体内容,如移动游戏、位置服务以及移动商务等。手机用户可以方便地按照个人喜好把网络所提供的各种媒体对象及业务应用下载到手机中安装使用。

第二,在用于提供移动用户和移动终端状态的技术引擎方面,呈现业务使得用户可以通过网络实时和修改自己的个性化信息;无线定位业务则通过一组定位技术获得移动台的位置信息,提供给移动用户本人或他人以及通信系统,实现各种与位置相关的业务。

第三,用户社区中的即时状态和即时消息存在着两种标准:一种是基于无线的即时消息和出席服务;另外一种是基于SIMPLE/SIP的即时状态和即时消息。其中后者是业务发展的主要趋势,它能够充分利用IP多媒体子系统提供的会话控制机制。而即时通信类业务的基本能力实体是组和列表管理。若要完成这项管理,需要经过授权的PoC、IM等对列表文档进行获取、添加、删除和修改。

第四,移动搜索业务是一种典型的移动互联网服务,它是基于移动网络的搜索技术的总称,是指用户通过移动终端,采用短消息业务(SMS)、WAP、交互式语音回应(IVR)等多种接入方式进行搜索,获取WAP站点及互联网信息内容、移动增值服务内容及本地信息等用户需要的信息及服务。

最后,OMA是基于分类的内容过滤,用于明确一种基于分类的内容过滤框架。它规范了基于相关规则的内容过滤应用中,各功能实体之间的接口,即可对所有来自或到达用户的任何信息应用内容进行过滤。因此在移动互联网应用环境中,它可以保护用户避免接收到他们所不想接收或未被同意接触到的内容。例如:未成年人接触成人内容(如性、暴力等)应该被控制并限制,公司在上班时间控制其雇员能接触的内容,不让他们接触到与工作无关的内容等等。

多样化是技术发展趋势

如今,各种宽带无线通信、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技术都在移动互联网业务上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从长远来看,移动互联网实现技术多样化是一个重要趋势。而这种多样化主要体现在网络接入技术和移动终端解决方案两个方面。

对于网络接入技术而言,目前能够支撑移动互联网的无线接入技术大致分成三类:无线局域网接入技术Wi-Fi,无线城域网接入技术WiMAX和传统3G加强版的技术,如HSDPA等。不同的接入技术适用于不同的场所,使用户在不同的场合和环境下接入相应的网络,这势必要求终端具有多种接入能力,也就是多模终端。

移动互联网接入方式范文第4篇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无线网络;安全策略

目前,各种企业、社会组织,甚至政府部门都开始建设内部的无线局域网,为企业经营、组织活动、政府管理提供便利。各大高校也不例外,纷纷开始建设内部的无线网络,方便教学工作和师生的日常生活。但是,高校无线网络的安全问题一直困扰着各大高校。这些安全问题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管理上的制度存在缺陷或者落实不到位,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技术水平所产生的。高校必须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应对无线网络面临的各种安全威胁,采取各种安全策略,确保学生和教师能够正常、规范、科学地使用高校内部的无线网络。

1移动互联网的内涵特性

由于移动互联网产生的时间不长,所以在移动通信领域对移动互联网并没有形成统一认可的概念。具体的代表说法有以下几种:在百度百科当中,移动互联网的定义是指用户通过智能的移动终端来获取通信业务和通信服务的一种新型通信形式。而中心通讯则是从设备制造商的角度出发,对移动互联网的定义更看重移动互联网是如何接入的,从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阐述移动互联网的定义。广义上的移动互联网是指用户通过手机、PDA或者其他的手持终端以各种无线连接的方式(比如WLAN、GSM、CDMA)接入互联网;狭义上的移动互联网是指用户通过手机,以无线通信的方式接入互联网。在这种情况下,直属于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电信研究院综合了各种组织的意见,对移动互联网的概念进行重新定义。这一定义是在2011年的《移动互联网白皮书》中提出的,具体内容如下:移动互联网就是通过移动网络接入互联网的服务模式,主要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首先是移动终端,包括手机、专用的移动互联网接入终端和数据卡方式的便携电脑等。然后是移动通信网络的接入方式,包括以往的2G、3G,目前普及的4G以及正在研发当中的5G等。最后是公众互联网的服务方式,比如Web、Wap方式等等。移动互联网与传统互联网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是终端上,传统互联网多数运用大型终端接入,比如台式电脑,而移动互联网的终端一般都是手机、平台电脑等小型终端,用户可以在走路、乘车等移动状态下使用这些终端。第二是通过移动互联网获取信息,对用户不存在时间和空间的束缚,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连接到移动互联网当中。第三是移动互联网的各项服务比较便捷,用户获取服务不需要经过太复杂的操作和花费太长的时间。第四是在移动互联网当中,移动终端、接入网络和运营服务具有强大的关联性[2],缺少任何一种都导致用户无法享受移动互联网的服务。移动互联网具有极为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潜在市场。据调查统计显示,在2014年,全球的移动互联网产业总产值高达八千亿美元,全球接近百分之八十五的人都在运用移动互联网的各项业务,各国智能手机的产量也出现了大大增长。由此可见,移动互联网具有美好的应用前景,必将主导未来的信息行业。我国如果想要在未来信息行业中保持优势,就必须加大对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和研究力度。目前,我国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已经成立了专门的项目研究小组,着手开发新一代的无线移动通信网络。

2高校无线网络简述

移动互联网技术产生于20世纪末,发展迅速,已经逐渐出现了取代固定通信的趋势。由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我国各大高校也开始着手校园内部无线网络的建设。在校园内部构建无线网络,不仅能够方面教学工作的进行,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也能够大大提高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效率。学生可以在线缴纳学费、确定选修课程、查询成绩、进行教学咨询,享受到各种网络所带来的便利。目前,我国高校的无线局域网主要采取WLAN的组网方式,通过802.11a、802.11b、802.11ac等网络协议接入互联网[3]。但是,由于WLAN组网方式的主要信息传播媒介是电磁波,极其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和破坏,给高校无线网络的安全带来了一定的威胁,校园无线网络的信息容易发生泄漏。另外,相比有线网络,无线网络技术更为复杂,面临的攻击和威胁也更加多样。这也是高校构建内部无线网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3高校无线网络安全面临的威胁

1)信息泄露信息泄露的情况又分为窃听、监听和欺骗几种[4]。由于高校的无线网络属于开放性的环境,作为主要传播媒介的电磁波很容易被截取,结果转化过程获得双方交流的信息。不法分子通过这种窃听的手段获取信息,进行一些非法行为,谋取利益。而监听则是不法分子利用特定的工具监听设备进行通信的全过程,能够对设备发出和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分析,获取有效的用户信息。有一些高校在无线网络的构建过程中缺乏身份认证体系,或者是身份认证体系存在漏洞,就给了不法分子运用欺骗手段进入校园无线网络的机会。欺骗手段,就是校园外部设备的MAC地址进行伪装,伪装成校园内部的合法MAC地址,让网络系统授予访问网络的权利。这种手段的出现是因为无线网络具有开放性,无线接入点覆盖范围内的任何无线终端设备都能够连入互联网。如果不对接入设备的数量和位置进行限制,就会有大批的无线终端设备接入校园无线网络,对校园无线网络的安全造成威胁。2)病毒和网络攻击校园无线网络的无线接入点一般都没有防御病毒和防御网络攻击的功能。如果不法分子利用病毒入侵校园无线网络,或者通过网络对校园无线网络发起攻击,就容易造成校园无线网络信息被篡改、删除,甚至导致校园无线网络整体瘫痪。不法分子还能够盗用用户的身份信息,利用合法身份进去校园无线网络,造成窃取考试试题、盗用科研成果、修改考试成绩等严重后果。

4高校无线网络的安全策略

1)SSID访问控制SSID是服务集标识的缩写[5]。高效的无线网络可以划分为不同身份验证的子网络,各个子网络之间的相互认证是独立的,只有具有相应的SSID才能够访问相应的子网络,不具备SSID的用户是无法访问当前子网络的。对于学校无线网来讲,一般划分为教师、学生、访客等用户群体。校园无线网络要根据用户群体身份的不同给予用户不同的权限,杜绝用户群体区分不明造成的任意访问。这样不仅减少了随意访问所带来的风险隐患,也能够方便学校对校园无线网络进行管理。2)扩展认证协议我国高效的无线网络应用的网络协议主要有802.11a、802.11b、802.11ac几种,其中802.11ac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这种网络协议的通信频带为5GHz,在进行多站式的无线网络通信时的最大理论带宽能够达到1Gbps,在进行单一连接的无线网络通信时,最大理论带宽也有500Mbps。另外,802.11ac协议还进行了内容上的扩展,与伽洛瓦/反模式协议相结合,在目前通用的CCMP标准上更进一步,不仅能够提高无线网络的安全性,还能够大大增加无线网络通信的传输速度。3)绑定物理地址每一个无线客户端的网卡都有自己的物理标识,这个物理标识对应着无线接入点当中的MAC地址列表。在用户通过无线网卡访问无线网络时,无线网络首先会对物理标识进行识别,在识别通过之后从允许访问的MAC地址列表当中选择一个地址分配给用户。但是,这种物理标识的过滤属于对硬件的认证,而不是对用户的网络地址进行认证。目前的校园无线网络,都是通过手工方式来对MAC地址列表进行更新,而且只能运用在小型网络当中。如果MAC地址更新不及时,就容易在识别过程中发生错误,影响用户的正常使用。另外,MAC地址很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网络窃听和监听手段获取,进而对设备进行伪装,盗用MAC地址非法访问校园无线网络。所以,校园无线网络要将物理标识与、MAC地址、IP地址绑定在一起,严格控制校园无线设备的接入数量和位置,杜绝非法用户的访问。4)加强安全管理校园无线网的主要用户是学生,学生在使用无线网络当中的一些不恰当行为也会对无线网络的安全造成威胁,比如访问不合法网站、下载非法程序、发表不当言论等。这些问题的改善就要从改善学校无线网的安全管理入手。各大高校要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加大对校园无线网络的监测力度,定期检查无线网络核心交换机和各个服务器的运行日志,及早发现无线网络的安全隐患。一些有条件的院校,可以利用无线入侵监测系统来防御无线网络入侵和网络攻击。无线入侵检测系统能够在无线网络遭受非法访问和攻击时发出预警信号,提醒管理人员,及早采取措施,对非法访问的设备进行屏蔽和封杀,确保校园无线网络的安全。另外,学校还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在学生当中树立起“科学用网”的观念,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不要毫无节制地利用网络进行娱乐行为。

5结论

高校无线网络的构建,大大方便了教学工作的进行和师生的日常生活,同时也提高了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效率。但是,由于移动互联网技术出现的时间不长,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安全问题表现得最为严重。对此,高校要利用SSID访问控制、认证协议扩展、物理地址绑定和加强安全管理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无线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1]翟永旭.图书馆无线网络的部署及服务创新研究[J].科技视界,2016(12):240.

[2]钱肇钧,杨淼,李伟.工业互联网概念研究及频率规划研究建议[J].中国无线电,2016(4):40-43.

[3]郭秀伟.“互联网+”视角下远程教育人才培养战略[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66-69.

[4]张顺利.高校信息化与智慧校园建设[J].信息与电脑,2016(6):242-243.

移动互联网接入方式范文第5篇

2008年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成为通信业关注的焦点,而中国移动的动作更是被广泛关注。从开放移动互联网接人、将独立WAP和其他媒体渠道列为合作伙伴,到与iPhone的谈判;从入股凤凰卫视到与卓望控股共同投入3000万美元成立互联网业务的子公司卓望互联;从开展WIISE研究到DSN白皮书;中移动已经释放出越来越积极的信号,显示了其推动移动互联网的雄心。

合作共赢

10年来电信业在互联网的冲击下经历了IP化的重大变革之后,致力于发展可管理的IP网在其上建立IMS/NGN平台。形成一个“带围墙的花园”。建立一个以运营商为核心的产业链,在“移动梦网”中,中国移动是整个产业链的龙头老大。但是随着免费WAP网站,开放的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面对习惯于在互联网开放环境中自由驰骋的广大消费者用户,这种“带围墙的花园”的体制不断碰壁。目前移动互联网上正在形成以消费者为核心的价值网,终端制造商和内容提供商可以直接面对客户。在移动互联网上正在上演诺基亚、谷歌和苹果的新三国演义。包括中国移动在内的运营商不甘心“沦为通道供应商”,面向移动互联网谋“变”。这就是中国移动“新政”的推动力。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在不同场合指出:“中国移动如果不创新,不进入Google的地盘,迟早会被对方吃掉的”。“中移动可以学习苹果,提供平台,内容商可以利用平台销售自己的产品与服务。”

所谓“新政”核心就是“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电信转型”中国移动要成为“移动信息服务商”。这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产业链、运营模式和网络体系结构。产业链问题涉及与SP、CP、免费WAP网站以及终端制造商的关系,也是大家谈“新政”最关心的问题。

首先是与独立移动互联网站的关系,两年前王建宙就表示免费WAP的接人通道是打开的,“移动梦网”和免费WAP应该是一种共存的关系。正是在这种政策的支持下,近两年我国移动互联网得到快速发展,一些独立WAP网站已经形成忠实的消费群体,在访问量,流量方面已经超过了“移动梦网”。“移动梦网”的围墙已经被打开,移动互联网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对“移动梦网”产生巨大冲击。2008年上半年中国移动WAP业务流量与2007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40%,而收入只增加了20%。突破专网束缚,移动互联网将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易观国际预测我国WAP市场规模2011年将达到508.9亿。WAP用户规模2011年将达到1.85亿。

在基本服务免费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梦网”如何定位发展?2008年上半年中国移动WAP业务收入53亿(其中包括流量费和内容及服务费)。中国移动“移动梦网”拥有习惯于付费的客户群以及畅通的收费和分成渠道、成熟的产业链。在这方面拥有独立移动互联网站不可比的优势。今后“移动梦网”作为移动互联网上的“具有品牌的收费服务平台”仍然有发展空间。2008年11月中国移动提出加强与独立WAP在内的外部伙伴的合作。收入将按30(产品):45(渠道):25(移动)的比例。相比于2007年,渠道方(包括独立WAP)的分成比例得到提高。包括独立WAP、电视台、广播台等具有媒体属性的渠道被正式纳入移动的合作伙伴队伍。这一平台被称为DO。对中国移动而言发挥更多营销渠道的作用去推广其数据业务,比单纯依靠sP要更有效率和更有针对性。有人说中移动对待新的合作伙伴的态度已经开始转变――从产业链中说一不二的霸主转变为谋求产业链共赢的盟主。多种渠道

中国移动已经开展多种互联网业务,还将进一步进入上游领域。但电信公司与互联网公司在管理和企业文化上有很多差距。以资本为纽带建立子公司运营是较好的方法。中国移动已经和即将开始提供的四大移动互联网类产品,包括即时通信产品飞信、SNS社区、有线无线广告以及139邮箱,将由中移动下属,互联网业务的独立子公司“卓望互联”(中移动联合卓望控股共同投入3000万美元组建“卓望互联”,目前已经完成注册。卓望控股是由中移动联同美林、沃达丰等合股成立的唯一有外资背景的子公司)运营。

中国移动有雄厚的资金,通过收购、控股成功的互联网和媒体公司是快速进入上游的最有效方法。本次金融危机也可能会提供一些机会。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电信运营商提供基础传输业务仍然是有利可图的。到2011年中国移动的移动互联网用户如果达到2亿人,每人每月接入费以50元计,年收入可达1200亿元。

实践证明,互联网用户能够接受的主要收费模式是包月。固网宽带业务是在提供包月不封顶业务后才得到快速发展。移动互联网也是一样,2006年底和黄在英国率先提供包月接入业务,一年后包月业务席卷欧美,移动互联网流量激增。面前电信运营商对于skype对话音业务的冲击已经不甚介意,欧美运营商允许数据包月用户使用skype电话。随着3GHSPA的部署,容量大幅度提高,带宽成本降低使得实行包月制成为可能。我国手机上网主要是WAP窄带移动互联网,若能将资费调整到50元包月(2Gbyte封顶),或与话音打包必能推动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面向移动互联网

3G蜂窝移动通信网络的体系结构是按照话音为主面向连接的业务设计的,以后经历了IP化的演进,形成了如今的3GPPR6。在可管理的IP网上,通过IMS平台提供各种业务。这种体系结构不能很好满足移动互联网业务的需求。需要在两方面进行改进:一是采用I-HSPA实现网络结构扁平化。二是平行于可管理IP网上的IMS,在公共移动互联网上建立分布业务网DS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