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智慧旅游的重要性

智慧旅游的重要性

智慧旅游的重要性

智慧旅游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随着信息交换、智能传感器、云计算等物联网技术和旅游业的迅猛发展, 以及各种“智慧”概念的兴起, 提高旅游行业竞争力、改善旅游产业结构的重点措施是旅游信息化。“智慧地球”的概念是2008年末IBM公司提起的,从此衍生“智慧城市”这个观点,全球开始关注并在各个城市兴起。例如:IBM 的智慧地球;无锡、太原、重庆等193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北京、厦门、温州等33个智慧旅游城市试点。作为推动智能化城市的创新概念和摸索途径, “智慧城市”把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等融合进“数字城市”中,以达到量的积累、质的飞跃,并结合自动识别、物联网、智能手段等方法打造科学持续、实现人与城市的完美融合。国内众多风景区开展智慧景区建设,各有各的方法,造成智慧景区概念与建设内容混乱的局面,不利于智慧旅游的发展。在智慧景区加强标准化建设,总结智慧景区的属性、特性,并规范建设发展的内容,有效的提升服务和管理质量。

一、智慧旅游背景及其标准化现状

我国最早提出“智慧旅游”理念的是江苏省镇江市,随之发展“智慧旅游”项目。在2011年,镇江正式被国家旅游局批准建立“国家智慧旅游服务中心”。之后,许多省市都提出发展智慧旅游的战略,智慧旅游理念渐渐家喻户晓。截至2013年底,已有北京、厦门、温州等33个城市开展智慧旅游城市试点工作,以更好的推进智慧旅游在各地的发展。积极发展智慧旅游是响应我国“十二五”规划中旅游信息化发展的措施,是调整旅游行业的结构,适应新形势下服务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智慧旅游标准体系是在智慧旅游范围内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有机整体,也可以说是一种由智慧旅游标准组成的系统。智慧旅游标准体系涵盖信息化类标准和旅游类标准。信息技术是智慧旅游的重要环节,包含的标准由GB/T 28448-2012《信息系统安全测评规范》、YD /T 2437-2012《物联W总体框架与技术要求》等。在旅游专业领域方面,国家旅游局对标准化的发展和研究都非常重视并有一定的成果,在各地都相继出台了有关旅游信息化的一系列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例如GB/T 26354-2010《旅游信息咨询中心设置与服务规范》、LB/T 021-2013《旅游企业信息化服务指南》、DB46/T 207-2011《旅游信息采集管理规范》等,这些标准都为智慧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指引。尽管如此,我国旅游业信息化建设的进度相对滞后,智慧旅游相关的标准化工作进程缓慢,专业性的标准并不多而且运作的模式不够合理化和完善。系统基础化的标准体系建设的缺失、信息交换的滞后、运营管理模式的混乱使发展智慧旅游面临重重障碍,综上所述,建立智慧旅游标准体系是发展智慧旅游不可欠缺的必要环节。

二、智慧旅游标准体系

健全战略性旅游标准体系,合理规划标准化体系布局,有效的提升旅游业的服务质量和行业水平。在我国,旅游标准化工作的推动主要是依据各地的管理方针和各级旅游行政部门执行。所以,两者需要相互配合,并从行政手段和商业形式互为补充。

在2009年出台的《旅游业标准体系表》从旅游业的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进行编制,然后根据基础标准、设施标准、服务标准、产品标准和方法标准5个方面来架起结构,产业结构系统化特点十分突出。而最近出台的国标系列《服务业组织标准化工作指南》中,规范了服务业建立标准体系是从服务通用基础标准、服务保障标准、服务提供标准构成,是组织服务业工作,实现服务业标准化,评价服务良好程度的重要资料。可根据遵这个规则,在通用基础标准的条件下,根据智慧旅游的特征和共性,从保障标准和提供标准这几个具体的领域构建智慧旅游的标准体系。

三、浅谈智慧旅游标准化建设的策略

建造智慧旅游标准化是依托不同城市的发展方向以及在体制、结构、重点领域方面的特点开展标准化工作。

首先应注重国内外智慧旅游标准化建立的运营研究。参考和对比国内外的发展经验,从而找到发展适合的智慧旅游标准化的现实路径。通过对国外发展深入研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积极关注和开拓更具领域特色的智慧旅游产业。

其次是全方位的深入调研并探讨标准制定的必要方向。智慧旅游标准化的建设离不开市场的需求,应时时刻刻关注发展的动向和现状,提出标准制定的方向以及发掘新的建设性领域,带动智慧产业的内需。与此同时,建设智慧旅游还需要借鉴运营和管理的标准,并结合信息技术的标准体系构建更全面、更丰富的标准体系。

智慧旅游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关键词:旅游产业;智能化;智慧旅游;信息化

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和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技术在旅游行业得到了创新运用,智能手机、个人掌上电脑的普及,促使人们对信息化旅游和个性化旅游的渴求程度在不断提高,作为现代服务行业的大头旅游业也在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加快自身发展。在2008年11月美国IBM公司首先提出了“智慧地球”概念,此后,我国学者在对“智慧”二字进行充分理解后,提出了“智慧城市”、“智慧旅游”的概念。“智慧地球”是对“智慧城市”的引导,“智慧城市”是“智慧地球”从理念到实际落地中国的举措。“智慧旅游”是对“智慧地球”和“智慧城市”的发展,是二者在旅游产业与旅游活动的具体运用。

2011年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提出用10年时间实现我国旅游产业智慧化发展的战略目标,为我国智慧旅游发展提出了方向,智慧旅游被正式提上发展日程。2012年5月,国家旅游局确定了北京、南京、镇江、无锡、武汉、苏州等18个城市作为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截止到2013年12月,我国已有62个省市提出智慧旅游发展计划,其中16个省市出台了相关规划。[1]2014年,国家旅游局将旅游业发展主题定为“智慧旅游”,要求各地旅游局以智慧旅游为主题,引导智慧旅游城市、景区等旅游目的地建设,以信息化技术带动旅游产业发展。我国不少省市正在如火如荼地构建自身的智慧旅游系统,发展旅游产业。

一、智慧旅游的概念

关于智慧旅游的概念国内不少学者提出了自己的定义,概括起来可分为三种定义:一是“新旅游形态论”,;二是“技术应用论”;三是“管理变革论”。笔者认为智慧旅游是基于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等技术,借助智能设备,实现旅游信息的广泛采集、挖掘分析、实时传输和自动感应,培养旅游者从旅游信息搜集、旅游决策、旅游购买、前往旅游地、在旅游目的地消费全过程的主动性、自主性、智能性和交互性,最终实现旅游体验的个性化、旅游服务的智能化与旅游管理的数字化。“智慧旅游”不能等同于“智能旅游”,“智慧旅游”是对“智能旅游”的升级。

二、发展智慧旅游的意义

(一)智慧旅游将开阔我国旅游市场空间,不断满足我国庞大的旅游需求

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大入境旅游接待国、第三大出境旅游消费国和全球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2013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达32.6亿人次,入境旅游人数达1.29亿人次,共计33.89亿人次,这庞大的人数规模带来了2.9万亿元的收入。根据艾瑞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2204.6亿元,同比增长29.0%;中国在线旅游OTA市场营收规模117.6亿元,同比增长26.2%。[2]这些数据说明了智慧旅游在具有无限的发展潜力的同时将会带来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

(二)智慧旅游是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是对旅游业的“二次革命”

智慧旅游是新技术浪潮下旅游业信息化发展的应时之举,被称为中国旅游业的“二次创业”,是旅游业从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重要手段,也是旅游信息化的进一步深化。旅游业是信息密集型产业,同时也是服务产业,可以说,旅游的发展就是服务的发展。而智慧旅游将通过政府集中的资金和技术投入,深入挖掘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中旅游资源,满足不同对象的个性化需求,以提供高品质、高满意度旅游服务为宗旨。

(三)智慧旅游是旅游城市发展的适合路径,可以促进城市的发展

未来十年,中国旅游城市的直接目的,是进一步优化城市旅游环境,完善城市旅游功能,提升城市旅游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智慧旅游是旅游业与信息技术产业融合发展的集中体现。借助发展智慧旅游,可以使城市的旅游条件和环境系统地提升与完善,可以促进城市基础设施条件的完善、城市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等,还可以促进城市居民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不断改善。

三、城市发展智慧旅游的建议

(一)提高对智慧旅游的认知度

从现实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势看,我国旅游产业已进入战略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黄金机遇期,发展以高度信息化为特征的智慧旅游势在必行。所以要高度重视智慧旅游的发展趋势,确立“智慧旅游”发展新理念,将其贯穿于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和项目建设之中。同时,注意避免对智慧旅游认知向过度智能化甚至机器化偏移,明确智慧旅游建设并不是忽视人工服务的环节,相反,对人工服务的需求在量和质上都要求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二)制定城市智慧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分布实施,逐步推进

孙子兵法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上兵伐谋,规划先行”。制定科学合理的智慧旅游发展规划,才能有条不紊地指导实践,促进智慧旅游的发展。“以游客为中心,满足游客在游前、游中、游后的各种需求”要作为智慧旅游总体规划的核心,智慧旅游建设范围除涵盖政府部门、景区、旅行社、酒店等相关旅游产业环节,还应将公安、交通、工商、卫生、质检安全等城市配套保障体系有机整合。

(三)整合资源,融合发展,加强各部门协作和协调

智慧旅游不能仅仅依靠政府部门,还需要统一各部门和企业的思想和行动。“智慧旅游”是一项系统工程,须在整体范围内有效整合和协调规划、建设、旅游、公安、工商等政府部门资源,以及网络、电信、数据处理、电子商务、金融、交通等要素资源和食、住、行、游、购、娱等必备条件,采取“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方式,政府统一规划、监督和指导,由企业进行项目建设,举全体之力共同实现“智慧旅游”建设目标。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旅游公共服务平台

智慧旅游的实现受制于城市各地旅游信息化的发展。城市要完成智慧旅游建设,必须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城市、景区、景点的软件和硬件条件,深化旅游信息化的程度,建立全市统一的智慧旅游中央管理平台和旅游资源数据库,将整个旅游目的地景区、景点、酒店、交通灯设施的物联网与互联网系统完全连接和融合,对景区地理事物、自然灾害、游客行为、社区居民、旅游工作人员行迹和相关基础设施、服务设施进行全面、透彻、及时的感知,将旅游数据中心建成为旅游资源公共云服务平台,通过数据整合和利用各种智能的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工具提供旅游决策支持。

参考文献:

智慧旅游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__年12月,太原市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智慧旅游第二批试点城市,这既为我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迎来新的挑战。为此,市政协把“加快我市智慧旅游建设、提升旅游信息化水平”列为今年常委会的重点调研课题。8月上旬,由市政协张政副主席带队,市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对我市智慧旅游建设情况进行专题视察调研。调研组吸纳长期从事旅游行业的专家学者和委员,组织他们认真学习智慧旅游的理论知识和方针政策,全面了解我市智慧旅游建设进展情况,并深入到新晋商联盟国际旅行社、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西公司太原分公司等单位视察,观看我市智慧>!总结提炼,形成了调研报告。

一、“智慧旅游”的概念及其重大战略意义

智慧旅游是一种以物联网、云计算、下一代通信网络、高性能信息处理、智能数据挖掘等技术在旅游体验、产业发展、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应用,使旅游物理资源和信息资源得到高度系统化整合和深度开发激活,并服务于公众、企业、政府等面向未来的全新的旅游形态。它是推进旅游消费便利化、旅游管理精细化、旅游经营科学化的主要手段,是实现建设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战略目标的重要内容。

进入“十二五”以来,我国旅游产业和旅游信息化建设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推动传统旅游业向现化服务业转型,建设“智慧旅游”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

(一)发展“智慧旅游”是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20__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确立了以信息化带动旅游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的基本途径。20__年国家旅游局制定了《中国旅游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将旅游信息化纳入区域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对旅游信息化建设的资源投放力度,加大对具有应用实效的旅游新技术产品的宣传推广力度,开展智慧旅游创建工程,对各类旅游信息化的新应用、新服务、新模式开展试点示范。20__年5月,国家旅游局批准北京、武汉、成都、南京等18个城市为首批国家智慧旅游试点;12月,又批准天津、广州、杭州和太原等15个城市为第二批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各试点城市解放思想,大胆试验,改革创新,摸索经验,取得了积极成果。

(二)发展“智慧旅游”是旅游市场的重要需求

从全球看,在线旅游因其方便快捷的优势,已在旅游市场交易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越是发达国家在线旅游市场所占的比例越大。20__年全球旅游市场交易额为9100亿美元,其中线下交易额为6260亿美元,线上交易额为2840亿美元,已占到全球旅游市场交易额的31.4%,而且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在我国随着人们旅游出行需求频次的增加,在线旅游的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今后对智慧旅游的需求空间巨大。可以说,智慧旅游已成为当今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发展“智慧旅游”是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目前看,传统的旅游产业经营方式、管理手段和发展模式,已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和市场的需要。只有借助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便携式上网设备等现代信息技术,才能做强做大旅游产业,提升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首批开展“智慧旅游”试点城市的实践证明,通过开展“智慧旅游”建设,进一步提升了旅游信息化水平,完善了旅游服务功能,提升了在线旅游人数,改进了旅游经营模式和管理手段,增加了旅游收入,凸显了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战略性支柱产业的重要地位。

二、太原市“智慧旅游”建设发展现状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信息化建设,特别是去年经国家批准我市为第二批“智慧旅游”试点城市以来,更加激发了我市旅游管理者和广大旅游从业人员创新发展的动力和责任,迈出了积极的探索步伐。先后建立了太原旅游信息网、整合了旅行社、星级酒店、旅游景区等资源,使旅游信息得到有效链接和充分延伸;自主研发了旅游电子合同,已在全市旅行社推广使用,得到国家旅游局和省旅游局的肯定和赞同;在48家星级酒店安装了旅游触摸屏,将全市所有旅游信息延伸到酒店,向游客提供了方便;策划拍摄了以反映太原市

文化特色的微电影《太原印象》。与此同时,市旅游局还组织专人赴杭州、武汉、南京等地学习考察,结合我市实际起草了《太原市智慧旅游建设行动计划》,总体目标是通过三年努力建成具有一个中心、五大平台、四大功能的智慧旅游信息化系统,为游客提供一站式智慧旅游服务,实现“尝并州美食,住清凉圣境,行汾河两岸,游锦绣龙城,购三晋特色,享唐风晋韵”的美好愿望。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看到,我市作为“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与其他试点先进城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宣传不够深入,思想认识有差距

我市被确定为国家第二批智慧旅游试点城市,这既是一项光荣的任务,也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应当唤起各级领导、相关业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认同和支持。然而调研中我们感到,有部分领导、旅游行业职工和群众,对智慧旅游的基本内涵,对建设智慧旅游城市的重大意义以及实现路径等问题,认识还不够统一,在领导层还没有引起高度重视,摆上重要位置,在企业层面、社会组织与个体的认知上,还没有实现很好的普及,缺乏深入的理解和认识,思想观念比较陈旧。

(二)管理体制不顺,资源共享有差距

多年来我市的旅游景区、景点存在着多头管理、职权交叉等现象,虽然在旅游景区的条块管理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面对旅游产业做强做大和智慧旅游的新要求,原有的体制壁垒和障碍逐渐显现出来,不仅影响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和旅游产业的科学管理,更不利于旅游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三)资金投入不足,基础条件有差距

据了解,近年来我市每年用于旅游事业的预算经费仅400万元。相对于郑州市每年6000万、武汉市每年5000万,长沙市每年3500万和南昌市每年2500万元旅游经费,差距比较大。因此,我市的旅游信息化建设历史欠帐较多,基础条件比较薄弱。到目前为止,信息化建设仍没有专用机房,没有防火墙和安保认定,不具备软件研发的条件。与同为全国智慧旅游试点城市的南京、武汉、杭州等相比,基础条件相差甚远。

(四)启动相对缓慢,整体推进有差距

我市既是全国“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同时也是全国“智慧城市”建设试点。作为“智慧太原”重要组成部分的“智慧旅游”,已滞后于“智慧太原”的规划与建设。目前“智慧太原”的规划方案已通过专家论证,核心项目已启动,特别是“数字太原”建设已取得可喜成果,在电子政务、智慧城管、智慧公交、智慧医疗、智慧社区等方面有了实质性进展,而“智慧旅游”的规划方案目前仍未经专家评审和政府批准,核心项目也未启动,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短板。

三、加快太原“智慧旅游”建设的建议

我市作为国家第二批智慧旅游试点城市,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机遇难得,必须紧跟全国试点城市的步伐,学习兄弟城市的先进经验,进一步提升我市智慧旅游建设速度和质量。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思想共识

发展“智慧旅游”在当下是一个全新的命题,建设“智慧旅游”城市也是一项开拓性的工作。目前人们对它的认识还比较模糊,理解也比较肤浅,行动还不够自觉。因此,我市应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单位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宣传教育工作。要宣传“智慧旅游”的基本内涵,使人们明确“智慧旅游”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服务智慧,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实现管理智慧,为政府主管部门提供政策依据,提高办事效率;实现营销智慧,为旅游企业的市场营销和线路设计提供技术上的支持。要宣传全国“智慧旅游”建设的发展形势,明确国家推动智慧旅游的方针政策和基本原则、各试点城市的发展态势及经验成果,增强我市完成试点任务的光荣感、责任感和紧迫感。要宣传创建“智慧旅游”城市的重要意义,明确“智慧旅游”是我市做强做大旅游产业,进一步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是提升我市对外形象,扩大我市影响力的重要途径,是打造“智慧太原”的重要组织部分。从而在全市形成人人关心“智慧旅游”,积极支持“智慧旅游”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理顺管理体制,加强组织领导

建设“智慧旅游”城市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旅游、交通、金融、气象、通信等多个部门,因此,工作中必须强化大局意识,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入调查研究,对我市多年来形成的旅游产业管理体制进行重新审势,坚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积极探索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符合科学发展,有利于做强做大旅游产业的管理体制和模式。市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对智慧旅游建设的组织领导,明确一名分管副市长负责,由旅游部门牵头,吸纳有关县区、市直部门等组成智慧旅游建设领导组。明确工作任务,健全工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推进太原智慧旅游建设顺利实施。

(三)拓宽融资渠道,强化资金保障

加强旅游信息化建设,科技含量高,构建智慧旅游数据中心等服务平台,资金需求量大。因此,要广开渠道,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首先,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加大投资力度,用于智慧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其次,要充分利用国家和省对“智慧旅游”试点城市的优惠政策,积极申请项目扶持经费。三要重点通过市场化运作,吸引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向旅游业集聚。以“三网整合”、云计算和应用系统开发为依托,组建太原市信息发展投资公司及智慧应用专业运营公司,构建起适应旅游业发展需要的投融资平台。要积极推进金融机构与旅游企业的广泛/!/合作,探索开发新型的旅游金融产品,增强 银行的旅游服务功能。四要建立政策性专项扶持资金,以奖代补,鼓励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和电子商务应用。给予智慧旅游建设企业相关优惠政策,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旅游信息化建设,激活企业的创新活力和竞争意识。

(四)纳入整体规划,把握建设原则

要把“智慧旅游”建设纳入“智慧太原”建设的总体规划,通盘考虑,同步推进。这样可以有效整合利用资源,降低建设成本。要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方参与、协作共赢”的理念,指导推进“智慧旅游”建设工作。实践中要把握四个原则:一是坚持规划先行,形成合力的原则。要针对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和特点,整合各类资源,对旅游信息化建设进行顶层设计规划。尽快组织有关专家对《太原市智慧旅游建设行动方案》进行论证评估,提出修改意见,力求做到起点高、实用性强。二是坚持准确定位、突出特色的原则。要深入分析我市旅游资源的优劣势,先重组资源,再定位市场群体,以大手笔、强分贝打响我市“唐风晋韵、锦绣龙城、清凉胜境”的旅游品牌形象,着眼于建设华夏文明看山西的旅游中心,充分发挥黄河中游经济区中心城市的优势,彰显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三晋文化特色,力争在全省率先实现旅游产业信息化,当好全省旅游产业的排头兵和先行者。三是坚持突出重点,循序渐进的原则。要不断探索总结,智慧旅游发展的内在规律,减少盲目性,提高试点的科学有效性。坚持试点先行、分类指导、有序推进。要把服务游客、服务企业、服务管理作为信息化建设的出发点,着力推进智慧景区、智慧企业和智慧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构建起我市特有的智慧旅游发展模式,这就是建设“一个中心”,即智慧旅游数据中心(旅游云),打造“五大平台”,即“游客服务平台、宣传服务平台、电子商务平台、管理服务平台和统计服务平台。”四是坚持融合服务,提升体验的原则。要贯彻以人为本,以游客为中心的理念,打造整合服务体系,提升游客友好体验,着力满足游客在“吃、住、行、游、购、娱”中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智慧旅游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关键词:智慧旅游;应用型本科;课程设置;优化研究

一智慧旅游概述

智慧旅游,也被称为智能旅游。就是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借助便携的终端上网设备,主动感知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活动、旅游者等方面的信息,及时,让人们能够及时了解这些信息,及时安排和调整工作与旅游计划,从而达到对各类旅游信息的智能感知、方便利用的效果。它融合了通信与信息技术,以游客体验为中心,以一体化的行业信息管理为保障,以激励产业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为特色。在旅游活动开始前,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获取信息,制定计划,进行预订和支付,降低旅游活动的盲目性和不确定性;在旅游过程中,可以及时通过移动终端对相关信息进行纠正;在旅游活动完成后,可以就产品的质量和效果进行评价,为其他游客提供参考意见。整体来说,智慧旅游的发展是使游客的旅游行程更加顺畅,旅游体验更加充实,提升旅游舒适度和满意度,同时为游客带来更加安全、经济、高效的旅游体验。智慧旅游时代对旅游从业人员的要求非常高,针对智慧旅游建设人才所需的精通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高新技术的专业队伍相对匮乏,可以依托高校的教育资源与国内智慧旅游行业企业合作,同时也鼓励智慧旅游行业和企业以多种方式与高校建立合作关系。通过课程建设等以培养智慧旅游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而课程建设是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改进和拓宽原有的课程建设适应智慧旅游的发展趋势显得尤其重要。为此,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应以智慧旅游为契机,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适应性,优化课程设置,使得学生具备更强的就业能力和长久的职业适应性。

二智慧旅游对从业人员素质需求的特点

智慧旅游就是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网络,借助便携的终端设备,实现各类旅游信息的自动感知、及时传送、分析、研究,提升游客在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活动中的自主性、互动性,为游客带来超出预期的旅游体验和无处不在的旅游服务。对旅游业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信息收集、分析及预测能力

在游客对旅游通过各种网络沟通工具进行咨询或交流时,后台将会收集到海量的游客访问信息,这些数据就会自动生成新的数据或者链接,包括浏览的网站、顾客来源、顾客数量、顾客需求、咨询的内容、特殊的要求、提交的订单、顾客评论和投诉等,这些信息非常大,往往会让旅游业者毫无头绪,但仔细整理出来会找到旅游者的消费倾向、消费习惯和消费水平,从而分析顾客喜好,有针对性地推荐和设计、重组产品。

(二)网络应用和网络服务能力

旅游服务工作者大多数时间是面对面的服务,需要较好沟通协调能力,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BTC、OTO、OTA模式的出现,使得越来越多的旅游者不出家门一个鼠标就落实旅游活动的各个环节,网络或移动终端的预订已经成为服务主流形式,因此,良好的网络沟通能力和服务能力已经不容小觑。

(三)移动终端及互联设备的操作能力

移动互联设备作为高科技的一种形式,已经在旅游服务的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海底游、南北极游、太空游、邮轮旅游、以及最近大火的热气球旅游、玻璃栈道、高空索道、高空观光等新型旅游方式作为现实的存在,越来越趋向高科技化和移动控制,如:旅游目的地信息系统、计算机预订系统、景区实时监控系统、自助导览系统、饭店管理系统、自住入住系统、视听监听系统、app和微信公众号、在线评价系统、自动推送、智能引导、自助导览等信息网络技术能够极大地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让游客体验更智慧、更高效、更便利的旅游生活,同时也拓展了旅游业服务内容,优化了服务的形式。

(四)个性化服务和创新服务能力

当今旅游业已经进入产业化、大众化、个性化和移动化的休闲旅游时代,旅游者更加注重追求自我、释放身心、融入当地生活的深度体验旅游。随着智能终端的应用,使得旅游业的服务更加个性化,接收图片、视频、音频、AR导览等互联网资源功能的运用,使得旅游服务的完善和创新成为可能并发挥重大作用,旅游服务因此也变得越来越人性化和个性化,服务创新能力凸显。

三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与问题

(一)课程目标定位不清晰,未能体现智慧旅游需求

课程目标是课程设置的具体体现,应当与智慧旅游对人才的需求一致,更好地服务与智慧旅游,而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本身,大多是对原有课程目标的修补,目标定位不清晰,过于宽泛,未能从根本上对课程目标进行调整,不能满足应用型的特点,不能很好的就当前行业需要做出判断。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目标设置与智慧旅游对从业人员素质的以要求相差甚远,不能从根本上满足智慧旅游发展的需要,更加不能对未来的旅游业发展做出正确的、合理的预测,与智慧旅游对人才素养和职业素养的要求不符,甚至严重脱离了行业企业实际。未能有具体的课程内容与之相对应,课程设置整体目标出现偏差,缺乏有效的调研及行业数据支撑。

(二)课程内容交叉重叠现象严重,创新性不足,忽视职业素养的培养

课程设置的根本环节,现有的本科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内容交叉重复现象严重。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课程设置中呈现“大而全、小而全”的特点,涉及经济类、管理类、旅游学类、心理学、文化学、营销学、美学、法学课程,跨学科的性质突出,未能形成自身的核心课程体系和核心素养体系。比如《旅游资源开发》、《旅游景观规划与开发》和《旅游线路设计与开发》三门课程,从大的范围说,资源开发是一个更大的范畴,应当包含旅游景观开发、旅游线路设计的内容,而旅游景观规划与开发、旅游线路设计则是旅游资源开发的细分化和具体化,而三门课程在本质上是培养学生对资源的认知和整合及综合应用能力。同时课程内容中又缺少相应的职业能力素养方面的课程,比如服务营销能力和服务意识、态度培养等方面的课程,不能结合智慧旅游时代的特点进行合理化的设计,未能满足智慧旅游对人才全面素养的需求。

(三)课程结构比例不合理,忽视智慧旅游对人才的需求特点

通过研究比较发现大部分院校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分别占总学时的41%-43%、37%、20%。而欧美国家的课程一般为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语言课分别为33%、50%、8%、8%(以上比例均为包含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课程中的专业理论课程的比重较大,技能型、实践类课程比重较少,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忽视对技能的培养和对技术应用的培训。专业课比例较重,个性化的选修课比重较轻,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提供服务的个性化趋势,智慧旅游需要的服务创新型人才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满足。另一方面,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比例不协调,我国大部分旅游管理专业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是60%:40%,而国外这个比例为45%:55%,甚至有些学校是40%:60%。由此可见,去理论化课程已经成为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优化的一个必然选择,以满足智慧旅游需要的技能性、个性化服务及全素养人才的需求。

(四)课程实施条件有限,缺乏智慧旅游实践交流平台

教师的教学手段落后,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由于校内实训实验条件的限制,许多学校的实践性环节的课程开设基本流于形式,虽然有条件进行相关训练,但设施设备落后,未能及时更新,更没有相关的网络实验条件,相对智慧旅游的发展实际相差甚远。有些院校开设一些校外社会实践课程,利用周内固定时间和寒暑假期进行调研,但学校的监督机制几乎为零,不能保证调研过程、调研结果的真实有效,更不能保证与旅游行业实际一致。

(五)课程设置的适应性较差,未能跟上智慧旅游

新业态,产学脱节目前旅游管理专业本身应用特点较强,特别是近年来发展尤为迅速,课程设置落后于行业发展,并未随着旅游行业的发展不断更新课程及课程内容,课程的设计者对未来发展趋势及行业前沿问题的研究不到位,导致课程设置的课程及课程内容不能与智慧旅游行业发展一致,产学严重脱节。

四智慧旅游背景下的课程设置优化研究

(一)明确课程目标,使之与智慧旅游对人才的要求相一致

课程设置主体由企业专家、学校教师、课程编制专家共同构成,要让旅游企业专家和教师参与其中。企旅游业专家的参与可以“静态知识传授为主”的问题,他们最了解旅游行业企业一线的情况和行业需求,能够就现实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合理化的建议,指出未来的方向。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且最了解学生认知规律及特点。课程编制专家更懂得教学规律,能够从更高的层次进行把握,因此,三方面的人员共同制定的课程目标应当是最科学、最合理的。课程设置的目标应该是着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专业综合素养,具体来说应当包括学生的基础能力、行业服务技能、综合职业素养、发展潜力及实力,而现实中,针对这些目标设置相应的课程,而课程的设置和总体指向应当与课程目标的设置一致。

(二)整合课程内容,优化课程结构,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面对智慧旅游对人才需求的高端、综合性趋势,学校在课程设置时应该考虑课程的应用性,整合课程内容,优化课程结构,既满足智慧旅游人才技能的需求,又能满足对综合素养、职业素养的需求,选取触及智慧旅游发展核心素养的内容,进行课程的模块化整合和模块化教学。比如,针对智慧旅游需要的信息化素养,增加信息整理收集、信息技术应用、云计算技术、互联网应用技术、移动终端应用技术、多媒体导播系统、视频影像系统应用等模块;针对智慧旅游需要的网络沟通与服务能力,增加旅游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网络沟通、网页及网络产品排版与设计、BTB服务技巧等模块。应该加强对语言类,特别是外语类课程的比重,游客是来自世界各地,在课程设置时应当考虑语言的针对性,满足不同国家游客的需求。针对客源地的情况除了开设《大学英语》、《旅游英语》外,适当开设了《德语》、《法语》、《俄语》、《韩语》《日语》等外语类的课程。同时开设独具地方特色的选修课程,一方面增强学生对地方文化的了解,提高综合能力,另外一方面有利于发掘地方文化内涵和魅力,展现地方旅游的独特吸引力和旅游个性,提升顾客的体现值。

(三)调整课程结构比例,重视技能的培养,满足智慧旅游对技能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智慧旅游时代要求的不仅仅是知识的掌握,更为重要的是技能的掌握和对技术的应用。因此,在课时比例的分配上增加实践课程的比例,降低理论课,特别是纯理论课程的比重,较多地分配在技能的培养和对技术的掌握类别的课程,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适当调整为50%、50%。调整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的比重,适当调整为30%、30%、40%,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爱好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满足旅游者对个性化服务和个性定制等多方面的需求。

(四)拓展课程实施的渠道,强化与智慧旅游行业联系

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鼓励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采用先进的教学设施和教学设备,更新实验和实训器材,比如网络与电化教学、企业人员的远程教学、物联网教学、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等多种教学手段;在教学模式上可以采用模拟体验课的形式进行,可以在学校的实验室进行,以企业调研、实习实训的形式进行,借助多媒体手段,创设真实有效的情景。这样就把行业需要和课程学习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学以致用的观点。加强与企业深层次的合作,充分利用企业行业现有的资源和条件,可以是短期的见习,也可以是月份、季度的短期实习实训,强化课程设置与旅游行业实际的关系,体现课程的实用性。同时加强学校在实习实训过程中的监督和实习质量方面的额监督。这样,既让学生了解智慧旅游的实施情况又能了解旅游行业最新动态、了解行业企业对人才的最新需求现状,以便于在今后的学习和发展中更有针对性,更能满足智慧旅游对人才多样性发展的需求。

(五)适时调整课程设置,增强课程的适应性,适应智慧旅游发展需要

课程设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业发展和行业需要。旅游业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行业,特别是智慧旅游时代的到来,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发展变化,既要求拥有较高的综合素养和职业技能,又要求具备较强的职业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而对于学生来说这些能力的取得依然靠学校的课程来获得,随着智慧旅游的到来,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设计者,应该及时发现课程设置中的不足,认真研究行业前沿领域问题,洞察学科发展的新趋势、新动向,适时调整课程及教学内容,适应行业和企业发展成为必然选择。比如开设《网络营销》课程,而非《市场营销》,开设《智慧旅游》而非《休闲旅游》,开设《导游英语日常口语》而非《旅游英语》,开设《信息管理与应用》,而非《旅游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增强职业能力定位,以适应智慧旅游发展的需要,为智慧旅游培养德才兼备的适应性人才。

智慧旅游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一、引言

2009年11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决定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这为我国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2012年,大连市入选首批“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在2014年“美丽中国”十佳智慧旅游城市评选中,大连市仅在北京之后,成为十佳智慧旅游城市第二位。大连森林动物园作为大连市重要的旅游景点,在建设“智慧动物园”的过程中不断强化自身的科技信息,提升科技竞争优势、创新旅游管理平台、满足旅游者个性化体验需求。

二、智慧旅游的起源和概念

(一)智慧旅游的起源

智慧旅游的兴起来源于“智慧地球”的提出,以及后来在中国不断实践的“智慧城市”项目。2008年,IBM公司总裁彭明盛先生在一次演讲中,首次提出了“智慧地球”概念,他指出智慧地球的核心是“以一种更智慧的方法通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改变政府公司和人们交互的方式,以便提高交互的明确性、效率、灵活性和响应速度” 。此后IBM相继推出了各种智慧方案,包括将“智慧地球”从理念到落地的“智慧城市”策略。旅游业是“智慧城市”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旅游业智慧化转型升级势在必行。2011年7月,时任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表示:“要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战略部署,走在中国现代服务业信息化进程的前沿,争取用10年时间,在中国初步实现智慧旅游。”

(二)智慧旅游的概念及其依托

智慧旅游,是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借助便携的终端上网设备,诸如电脑、智能手机、触摸屏等,主动感知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活动、旅游者等方面的信息,通过及时,让人们能够及时了解这些信息,及时安排和调整工作与旅游计划,从而达到对各类旅游信息的智能感知、方便利用的效果。智慧旅游的建设与发展最终将体现在旅游管理、旅游服务和旅游营销的三个层面,通过改善旅游服务、创新旅游管理、提升旅游资源利用、增强旅游体验,在提高旅游企业竞争力、增强行业管理水平、扩大行业规模的同时,也为公众、旅游企业、旅游管理部门提供了一个了解当地旅游资讯信息的平台。

得益于信息全球化,旅游业和信息产业融合速度大大提高,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日趋成熟,以及智能手机的应用和普及,都为智慧旅游提供了技术支撑。此外,旅游者对信息服务需求的增加,获取信息能力的增强,都为智慧旅游提供了强大市场,也是智慧旅游发展的动力依托。

三、智慧旅游在国内外发展情况及其发展趋势

与国内情况一样,国外也并没有“智慧旅游”这一专业术语。但早在10几年前,国外旅游行业即开始广泛应用信息技术。2001年,欧盟将建立消费者友好的个性移动旅游服务项目作为旅游发展的目标。基于3G网络通信系统的基础,伦敦率先推出面向游客的智能导游系统。2005年,美国Steamboat 滑雪场为游客提供了RFID定位装置反馈系统,通过该系统,可以实时监测游客动态,并根据游客实际情况,推荐合适的滑雪路线,为游客提供了更便捷的服务。韩国也针对自助游客群体推出“I Tour Seoul”智慧旅游系统,并提供手机租赁服务。游客通过登录固定的网络或者是手机网站,即可获取相关的旅游信息,并可进行网上预约及网上购物,还可以根据个人需求,订制私人旅游路线,最大化利用旅游时间。

在国内, “智慧旅游”被写入了“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当中,同时国家旅游局确定江苏省镇江市为我国国家智慧旅游服务中心,并对“智慧旅游城市”工作进行了一系列的部署。2010年伊始,北京、武汉、福州、厦门、成都等城市也相继了智慧旅游城市建设战略。大连于2009年正式启动智慧旅游建设工作,并成为国家首批、东北三省唯一的智慧旅游建设试点城市。大连市旅游局通过“大连智慧旅游网”面向公众及时旅游动态,2015年国庆期间,大连智慧旅游网通过与去哪儿网、携程网等主要旅游网站合作,旅游企业信息,访问量达200多万人次,将近2014年同期访问量的3倍。智慧旅游推出的电子票业务覆盖大连市30多家主要景区,国庆期间销售电子票近4万张,将近2014年同期销售量的2倍。智慧旅游的广泛应用有效减少了游客在景区现场咨询,节省现金购票的排队等待时间,和减轻景区售票窗口的压力。

四、大连森林动物园智慧动物园建立研究

现代动物园是城市中重要的旅游景区,承担着四大社会功能:野生动物移地保护基地、科学研究基地、科普宣传教育基地、为游人提供休闲娱乐场所。随着动物园行业的发展,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园区管理水平,变经验管理为科学管理,变粗放管理为精细管理,同时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提高游客满意度,势在必行。

(一)大连森林动物园简介

大连森林动物园坐落于大连市南部海滨白云山风景区内,占地面积约7.2平方公里。负责景区内200余种、3000多头(只)动物的饲养展示、科学研究、保护教育和园区内绿地、风景林及其它公共设施的养护管理。2000年成为国家首批AAAA级景区,2001年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被国家、省、市各级部门认定为科普教育基地。

(二)大连森林动物园建立智慧动物园的保障对策

1、完善技术平台搭建

智慧景区应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向游客提供多元化全方位的服务信息, 引导游客制订个性化游览计划。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利用发达的通讯网络,游客可以随时随地上网浏览,并获取相关的景区信息和周边配套设施信息,并用手机完成全部电子化消费方式。新时代的游客的旅游模式已经改变,智慧景区应打造完善的信息系统,通过智慧管理、智慧营销和智慧服务等手段,全程协助游客实现游览计划,并起到导引、导览、导游的伴侣作用,为游客提供不同于从前的智慧旅游体验。

2、建设高素质员工队伍

人才是智慧景区建设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提高景区工作人员的素质对智慧景区管理、服务工作的开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王露瑶等,2014)。在智慧景区建设的过程中,应建立完善的人才引进制度,以优厚的条件吸引具备管理能力的人才。加强对景区内全体员工的在岗培训,使之能熟练掌握智慧旅游系统的操作和服务流程,胜任智慧旅游服务工作,从而提升服务水准,更好地为游客提供服务。

3、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

在建立智慧动物园的过程中,会增加新的工作内容,产生新的工作岗位。针对新的工作和新的岗位,必须制定相应的岗位操作规程和管理规程。强化园区制度管理理念,提高园区制度管理水平,明确人员岗位职责,方能促进良好的工作秩序的建立,切实落实各项工作标准。只有严格的制度保障,才能保证企业有序发展,保证智慧动物园得以顺利实施。

五、大连森林动物园建立智慧动物园的具体措施

(一)基于游客视角的智慧化

黄超,李云鹏(2011)认为智慧景区建设的发展,要站在旅游者的视角来审视,要把旅游者作为智慧旅游的终点。林若飞(2013)也指出目前智慧旅游的中心任务是利用智慧旅游资源为游客服务。

1、园区基础服务设施

笪忠敏等(2015)通过对300名黄山旅游者调查问卷显示,95%的旅游者认为智慧景区应该为旅游者提供更周到的基础服务,解决旅游者衣食住行各方面问题。景区的基础服务涵盖票务、餐饮、停车、购物、卫生等五个方面。

动物园应具备一套智慧化票务系统,应用此系统,能满足游客一切的票务活动,并保证服务质量。要为游客在动物园内的餐饮活动、购物活动提供更加周到的服务,重视游客感受度,增强游客的体验感,以此体现餐饮服务功能、购物服务功能的宗旨。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多,对园区的停车服务功要求更为提高,除要求园区具备大容量停车场,能满足节假日期间停车需求外,更要求景区拥有智慧化停车服务系统,最大限度地为游客便捷化停车提供服务。园区的卫生好坏直接影响游客对景区的印象,若要保证景区内24小时卫生清洁,必须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建立一套完备的园区卫生状况定时监测系统。

2、园区自主导览系统

动物园自助导览系统包括自助标识指示功能、电子地图功能、电子解说功能、动植物信息自助查询等服务功能。动物园内自助标识指示功能,除了要做到标识的清晰化和人性化,更具有动物园特色,将动物、植物及动物栖息地环境巧妙地融入导视系统内,让游客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动物园内的电子地图,要具备简单、易操作的特点,可以方便低年龄段儿童使用。在满足所有游客自助查询的同时,又可增强青少年儿童的动手能力。动物园内环境嘈杂,游客以青少年儿童为主,电子解说功能更适合于室内场馆展出需求,同样要求具备其易于操作,内容可理解性强,内置多国语言,能够为游客详细介绍动物习性,并将保护动物、爱护环境理念传递给游客。动物园内集中展出动物、植物,简单的动物、植物说明牌不能满足游客的知识需求,将动、植物二维码印在说明牌上,对该物种感兴趣的游客可以通过扫码,直接从网络上获取更多的信息,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

3、园区信息服务系统

智慧动物园要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动物园要利用门户网站、官方微信平台、官方微博等平台,园区整体信息及相关信息情况,包括园区内实时游客数量、园区内餐饮、购物、停车等辅助信息,以及景区当日天气、周边交通状况等,让游客在入园之前,就可以获得对园区及周边的整体了解,可以合理安排出行。还要给游客提供可以反馈意见、投诉,或随时游览感想、感受的信息共享平台。

4、园区通讯网络建立

动物园内通讯网络是智慧动物园运营模式的基础,分为无线通讯功能、无线宽带功能(WLAN )。无线通讯功能能够保证游客接收移动电话信号,线路通畅,移动通信方便,卫星定位服务精准而有效。无线宽带功能(WLAN)能够保证旅游者在游览过程中可以方便地将手机、电脑等终端以无线方式连接上网,覆盖整个园区的WiFi热点是旅游者能够体验智慧动物园各项功能的前提保证。

5、园区公共安全保障

动物园内的安全保障包括常规安全功能和应急安全功能。常规安全功能包括视频监控网络。全面覆盖景区的视频监控可以保障景区正常运营、最大限度降低事故发生率,在旅游旺季,对特殊地段实时监控,可以实现人多拥挤时引流、分流。

应急安全功能要求对突发事件能够做出快速反应。动物园性质特殊,园区内饲养多种野生动物,有别于普通景区,因此必须制定完备的紧急疏散措施并建立应急救援系统,随时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在园区内设置电话报警点和公示救援电话,可以保证旅游者遇险时第一时间报警求助。此外,能够覆盖整个园区的广播,突遇紧急情况时,可消息。

(二)基于内部管理的智慧化

1、内部管理智慧化

智慧动物园要求变传统的旅游管理方式为现代管理方式,从传统的事后管理向过程管理、实时管理转变,由被动处理变主动掌握游客信息和园区信息转变。智慧动物园将与旅游、公安、交通、工商、卫生、质检等部门形成联动机制,共享旅游信息数据,提高预警能力,保障旅游安全。及时处理旅欧投诉,提高游客满意度。依托信息技术,通过分析游客信息,全面了解游客的需求、意见和建议,实现科学决策和管理。鼓励和支持园区经营场所广泛运用信息技术,提高管理水平,提升产品和服务竞争力,推动园区整体发展。

2、旅游营销智慧化

智慧动物园凭借旅游实时情监控和专业数据分析,深挖旅游热点,针对旅游者喜好,采取不同的营销方式,推动园区营销手段不断创新。筛选宣传效果明显、可以长期合作的营销渠道,同时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特性,吸引更多游客参与园区的营销活动,通过积累资源,形成并完善自媒体营销平台。

六、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