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公众号的盈利模式

公众号的盈利模式

公众号的盈利模式

公众号的盈利模式范文第1篇

【摘 要】传统媒体广泛建立新型媒体之一“微信公众号”,是受众需求和技术发展的合力结果。公众号的建立,将从盈利、内容生产和供应、组织三个模式,影响传统新闻媒体的发展,继而影响传统新闻媒体从业人员对技术、市场、内容的理解,从而推动传统新闻媒体的发展创造。

关键词 微信 公众号 传统媒体 业态

2013年下半年,微信使用量迅速攀升至4亿,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传统新闻媒体,相继推出“微信公共账号”,简称“公众号”。传统媒体广泛建立微信公众号,是受众需求和技术发展的合力结果。公众号将会对传统新闻媒体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本文试对此作分析。

一、趋势影响——基于产品特点的分析

传统媒体开发公众号是必然趋势。

微信公众号,就用户体验而言,目前呈现三个特点:

1、便携性

微信得以推广的基础,是适用于移动智能终端的技术。打开移动终端就可以使用,是产品的第一特点。

2、便于存阅

公众号内容更新频率固定,便于用户安排阅读时间,形成阅读习惯。感兴趣的文章可以存入云端,随时取阅。

3、内容精少、直观

根据用户“时间少、要求高”的阅读需求,通常设置几个精品栏目,推荐几条源自传统媒体的精华新闻和文章。如“人民日报”,设置了“社会热点”“微博精粹”“特色栏目”三个栏目板块,“特色栏目”下,收入了纸版“权威解读”“地方治理”“人民时评”“新青年”等几个《人民日报》纸版最有影响力的栏目,根据纸版内容每日更新。

因为这三个特点,微信公众号实现了信息快速、高效、准确的传播。其满足了受众需求。当前,新闻阅读人群呈现出生活节奏加快、优质信息需求旺盛、手机终端依赖加强的趋势。这一趋势决定了移动终端用户对信息介质快捷、直观、稳定性要求的提高。除非有更快捷、更直观、更稳定的介质出现,否则,微信公众号难以被替代。同时,微信公众号还满足了传者需求。尽管进入自媒体时代,传统新闻媒体依然掌握新闻采集、加工、制作的绝对优势,依然是新闻内容生产和价值输出的主导者,在社会分工中,继续承担“信息传递和价值输出”的主要职责。传统媒体开发的微信公众号,有着天然的内容优势,加上移动互联网技术使用门槛低,以及产品特点,公众号必然成为传统新闻媒体延续生命力,成为新型主流媒体的一种媒介形态。

二、模式影响——基于社会数字化趋势的分析

盈利模式、内容及供应模式、组织模式,基本能勾勒出一家新闻媒体机构的发展模式。信息技术革新,以及基于信息技术的内容生产、传播渠道改变,将对传统新闻媒体上述的三个模式产生如下影响:

1、基于数据挖掘的盈利模式

数字化社会的特点之一是:有效开发数据、应用数据,达成各项资源的合理化分配,数据挖掘成为社会的工作趋势。这一趋势将影响微信公众号的盈利模式。原因有二:1、传统盈利模式不适用于公众号。刊播广告是传统媒体的主要盈利模式,但这种模式不适用于微信公众号,因为公众号的产品特点是精、少、清晰,过多的广告植入将直接影响受众的阅读体验。2、公众号本身数据资源丰富。在未来,新闻内容供应的发展趋势之一是分众化,受众的划分将越来越细致。这一趋势将倒逼媒体掌握大量建立于客户需求之上的各类数据,并形成自己的数据库。事实上,传统媒体的核心资源之一就是客户信息,绝大多数产业在短期内无法和媒体媲美。这两个原因将催生公众号基于数据挖掘的盈利模式,主要分为三类:

(1)数据产品。即开发数据产品并贩卖。由于公众号在用户信息的收集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数据挖掘,将公众号的用户,依据内容、阅读时段等类别,进行各种分析归类,开发一系列数据产品,并贩卖给电商等依赖数据精准投放和制作的企业,实现盈利。

(2)营销平台。精准投放和定向生产,可以俭省中间环节的支出和人工成本。拥有大量用户并占有各种用户数据的公众号,既是信息传播平台,也是数据资源宝藏。有特定信息需求的受众群体必然有相似的产品需求,因此制作这一类产品的商家,将视其为产品的推销平台。

(3)内容收益。即付费订阅。当一部分用户形成阅读习惯后,开始收费。这一模式和数据挖掘的关系是:用精细的数据分析,确定何种内容吸引何类群体,并且让这类群体愿意为内容买单。

2、基于用户需求的内容开发

微信公众号首先是内容供应平台和渠道,内容制作恰是传统新闻媒体的优长。能否产生可盈利的数据产品,是公众号在选择内容时的主要参考依据。数据产品产生于用户需求,因此传统新闻媒体公众号的内容根据用户需求将分为两类:

(1)传统媒体内容的推送平台。此类公众号的主要用户是认可传统媒体品牌并愿意使用公众号的群体,如“人民日报”的公众号。内容生产相对简单,就是推送传统媒体的优质栏目和内容。其目的,从社会效益来说,是泛信息传递和价值输出;从经济效益来说,是最大限度收集各种类型用户的信息。

(2)集结特定群体的信息平台。此类公众号的主要用户是有特定信息和观点需求的群体,相对小众。内容生产要求较高,内容特点是专业化、深度化,如东方网新闻产品“澎湃新闻”的公众号。开发这类公众号的主要目的,从社会效益来说,是为了满足特定群体对专业性内容和观点的需求;从经济效益来说,是主动培养并固定特定需求的用户,主动掌握某类群体的数据,最终达到数据盈利的目的。

3、基于产品的组织架构

传统新闻媒体的微信公众号,是传统新闻媒体为适应市场需求,开发出的产品,既是内容产品,也能转化成数据产品。为了更好的适应市场,传统媒体的组织架构的发展,也将围绕产品,由传统垂直架构向扁平结构发展,围绕产品制造、产品维护、产品研发、产品推广和销售重新搭建组织架构,实现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构想如下:

(1)产品制造团队。进行数据挖掘和内容生产,一方面形成各类数据产品,另一方面进行日常的内容制作和供应。

(2)产品维护团队。数据产品线:跟踪数据使用,接受用户反馈,教授用户最大化利用数据产品,调查产品的实用价值。内容产品线:跟踪用户的阅读感受,负责评价内容,提升内容质量和与用户需求的吻合度。

(3)产品研发团队。观察新的社会需求、学习新的技术,开发适合新需求、新技术的内容产品和数据产品。

(4)产品推广和销售团队。提升产品品牌的知名度,吸引更多数据产品和内容产品的用户。

三、观念影响——基于认知规律的分析

人创造产品,产品影响使用者和制造者对世界的理解,这是认知发展的规律。微信公众号的出现同样推动传统媒体从业人员观点的改变,体现在三个方面:

1、从业观念

在我国传统媒体鼎盛时期,有志于从事信息传播的专业人员,必须依附于一家媒体机构,才能实现职业诉求。“新型媒体”,特别是微信公众号的产品和技术特点,加速了实现“自办媒体”的可能。信息传播从业人员与媒体机构的关系,从绝对依附变为合作共生或者完全脱离的数量,将大大增加,让传统媒体的资源、运营优势与公众号所有人的内容创作优势,联手实现赢利。

2、新闻制作

传统媒体的新闻生产,其制作方式、流程等因素,决定了新闻从业人员,对生产过程精细化、产品类型系统化、信息广泛化的高度追求,也决定了速度和表现手段上的局限性。微信公众号在上的技术优势,凸显了传统媒体速度慢、表现手段单调的比较劣势,也改变了从业人员对新闻产品的理解:传统媒体的新闻产品,在量上无法满足大多数人需求,突出信息的权威和深度,才是传统新闻媒体的发展方向。

3、体制、机制改变

当信息生产的垄断优势不在,传统媒体的市场化趋势不可避免,传统媒体需要更科学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刺激从业人员和机构提高生产能力。

麦克卢汉说:“媒介即讯息。”微信公众号作为一种媒介,本身传递了技术观念、市场观念、内容观点的变化发展。传统媒体在发展公众号的过程中,随着盈利模式、内容生产和供应模式、组织模式的变化,必将感受到技术、市场、内容观念的变化发展;随着外部世界的变化,发展自己的认知,使技术理念更加超前,内容理念更加专业,市场理念更加成熟,继而从主观上推动自身适应外部世界,并通过创造产品,改变世界。

公众号的盈利模式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独立科技媒体;盈利模式;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7)182-0003-02

随着“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口号的提出,独立科技媒体作为报道创业、投资以及互联网资讯,为创业者和投资人提供服务的平台,在近五年来得到飞速的发展。盈利模式是推动互联网产业变革的核心,对独立科技媒体的盈利模式及其核心竞争力进行探讨具有现实意义。近年来,许多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对互联网产业和新媒体的发展进行了研究。

2006年,学者钟瑛从门户网站的竞争、垂直网站的定位、电信运营商的转型、媒体网站的回归4个方面对互联网竞争格局进行剖析。2013年,郭涛对当下科技博客用户飞涨的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科技媒体凭借快速精准的行业消息和产品信息的,以及为创业者提供相关资讯和平台服务等功能积累了大量用户的结论。2015年,曹继东提出“互联网+科技”自媒体创新与盈利模式是文化、科技、创意、资本、技术、版权或知识产权融合汇聚形成的新兴经济模式。上述研究系统地分析了现阶段我国独立科技媒体公司发展进程。

1 独立科技媒体现有盈利模式分析

独立科技媒体公司的盈利根本而言利用的是信息的传播,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独立科技媒体发挥平台优势,连接用户与企业,从而实现资源互通。

1.1 广告投放

新闻传播媒介的盈利方式主要是:内容吸引流量、流量吸引广告商、广告商投放广告带来广告费收入。科技媒体公司的主站、微信平台、App均设有专门的广告报道板块,提供新科技产品以及企业介绍,进行软件、高科技产品的推广,公司从中收取广告费用。

1.2 创新投融资方式

大多数独立科技媒体公司的业务核心聚焦在创业服务领域,通过自身资源与平台,与其他投资机构进行合作,为处于发展初期的项目进行众筹,同时向融资成功的项目收取平台服务费。36氪股权投资平台自上线以来,已帮助超过50家创业公司成功进行了融资。对于成功通过筛选的公司,36氪采用“领投+跟投”的融资模式。由专业的投资人、投资团队作为“领投人”进行项目股权认购,其他投资者作为“跟投人”进行跟投,36氪对融资公司收取平台费用。极客公园开展“极客加速计划”,投资者在平台注册为投资人后进行投资。股权融资项目融资成功且目标投资人被选择为股权融资项目的投资人后,指定专业人士或机构与目标投资人共同成立有限合伙企业,做为持有创业公司股权的直接股东,以目标投资人从项目方获得的投资收益的15%作为平台服务费用。

1.3 开展相关延展服务

独立科技媒体公司在注重线上内容报道的同时,也积极开展相关延活动,并从中收取费用。常见的延展服务多为开通VIP用户服务,为VIP用户提供更专业、更前沿的咨询报道。科技媒体公司也举办在线课程、线下活动,通过收取课程费、门票费的方式获得收益。

目前,36氪已开启收费服务项目“开氪”;极客公园除每年举办GIF极客公园创新大会、奇点创新者峰会等线下活动并收取门票费用外,还参与其他企业活动策划,收取相关费用;钛媒体在微信、客户端平台创立“钛空仓”板块,提供购物服务。

2 独立科技媒体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信息时代,进入新市场的障碍逐渐减少。科技媒体必须在与科技爱好者以及创业者的不断交互中证明自身价值,否则就会被市场抛弃。

1)面临竞争者的威胁,由于创新力不足,众多竞争者为了抢占风口,借助知识溢出效应争相模仿,从而面临因产品同质化而赚不到利润的困难。高质量的内容可以成为科技媒体发展的助力,但并不能成为其取胜的核心竞争力。提高自身创新力(比如管理模式的创新),建立技术壁垒是目前构建独立科技媒体盈利模式时需要关注的问题。

2)满足创业者的需求,在创业资源整合方面,科技媒体向创业者提供孵化器、投融资平台、线下活动、付费网课、产品报道和产品开发这六类资源。在场地资源的提供上,政府扶持的孵化平台更有优势;在科技资源的提供上,科技媒体难以与科技公司提供的资源相抗衡;在管理资源的提供上,科技媒体的知识积累不足;提供给创业者的资源限于交流平台和品牌宣传服务。

3)投资人的视角,当科技媒体出现对项目信息报道不实或是审核不严格的情况时,若投资人根据“虚假信息”决策投资,科技媒体公司就会面临信誉危机。由于网络股权众筹平台相对于传统经济市场入门门槛低,具有快速获利的潜力,也可能会因一些投机取巧、盲目趋利者的行为引发市场秩序混乱。

3 完善独立科技媒体盈利模式政策建议

独立科技媒体要想打破资源的制约,避免信誉危机,应当注重人才和知识管理,与其他企业战略联盟以及明确公司定位。

1)资源整合,积累“智慧资本”。科技媒体可以与高校或研究所合作,帮助新创企业搭建产学研合作的平台,提供给新创企业与企业产品相关的科技成果或者提供丰富的管理经验。科技媒体在搭建产学研科技资源平台上取得先占优势,可以提高科技媒体的知名度以及对初创企业入驻的吸引力。当科技媒体积累足够多的企业信息,可将这些信息整合管理形成“智慧资本”。

2)战略联盟,竞争与合作。科技媒体战略联盟与否,要考虑联盟后对自身竞争力(新的产品/服眨┑挠跋欤自身是否有足够的时间和财力来支撑自己发展这些竞争力,以及达成联盟对市场风险是否起到规避作用。科技媒体公司选择合适的联盟伙伴达成良好的合作关系,使其在专业化和协作分工上得以深化,从而在现有市场/产品上处于有利位置,成为领导市场发展的前沿,最终使企业能够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回报。

3)明确定位,言出要必行。科技媒体公司应当明确公司定位,建立以客户价值为导向的业务流程。科技媒体公司多大程度上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也将在多大程度上决定公司的道德准则,决定公司的声誉,决定对其受众的尊重。科技媒体都会提出自己企业的概念以获得人们认可,不过,每一个价值观的目标可能对其他价值观的实现产生影响,科技媒体公司需要一个公正的评判标准来平衡各个价值取向从而持正直公立。因此,科技媒体公司明确的自我定位,采用主动、自觉的方法将这些冲突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小。

参考文献

[1]钟瑛.我国互联网发展现状及其竞争格局[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6(4):38-42,94.

[2]麻晓蓉.从公众理解科学看媒体科技传播的社会责任[J].科技传播,2009(1):7-8,10.

[4]曲宝玉.TMT时代的新媒体策略――中国日报新媒体实践与思考[J].中国传媒科技,2011(7):84-87.

[5]郭涛.科技博客走热 盈利前景待观望[N].中国文化报,2013-11-15(006).

[6]李玮.加强互动,互惠双赢――浅谈科技媒体与创新企业深度合作模式[J].科技传播,2014(2):35,7.

公众号的盈利模式范文第3篇

现状分析

一、公众平台问世,媒体人尝鲜微信自媒体。2011年,腾讯公司推出了微信这一跨平台的通讯工具。一年之后,一个名为公众平台,主要面向名人、政府、媒体、企业等机构推出的合作推广业务的应用问世。微信公众平台凭借其精准到达的特性和用户的广泛性,吸引了很多企业的关注。诸多媒体人从微博等其他平台迁移,在微信上做起了自媒体。

2012年年底,罗振宇放弃央视《对话》《中国房产报道》《商务电视》《经济与法》等节目制片人的职务,与申音合作,推出《罗辑思维》这档知识型视频脱口秀节目,同时启动同名微信公共账号,每天早晨推送一条60秒的语音,用户输入关键词后便可获得图文并茂的推送文章。罗振宇以“死磕自己,愉悦大家”的精神用轻松的话语探讨严肃的话题,仅仅用了19期,《罗辑思维》视频就在优酷上获得累计超过1000万次的点击,并赢得了超过10万的微信粉丝。

许多媒体人见状纷纷加入到微信自媒体运营队伍中。“80后”概念制造者程苓峰和《21世纪经济报道》资深记者曾航,分别开设了诸如“云科技”(2013年6月更名为“孕峰”)、“移动观察”之类的账号,一时间,仅是财经媒体圈的账号就已达到30多个。此外,“鬼脚七”和“小道消息”一类的互联网产品经理和创业者也开设了自己的公众平台账号。他们善于表达,以自己对行业的独特见解和特有的写作风格,吸引了大批粉丝的持续围观。

二、公众平台升级,订阅号折叠,微信自媒体信息传播受威胁。腾讯于2013 年 8 月 ,对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升级,将微信公众平台分成订阅号和服务号两种类型。订阅号为用户提供信息和资讯,每天可以推送一条消息,信息存放于订阅号文件夹中;服务号三个月内仅可以发送一条群发消息,用户将收到即时的消息提醒。由之前的每天三条消息推送变成每天一条甚至每月一条,微信自媒体的信息传播量大打折扣。

2013年12月31日,腾讯公司推出微信5.0 for Windows Phone,并且兑现了之前的承诺:订阅账号折叠,统一收藏在订阅目录内。对于用户而言,订阅号的折叠避免了被订阅信息刷屏的烦恼,减少了不必要的打扰,并且查看订阅内容也变得更加方便。但对公众账号来讲,则是一次不小的震动。公众账号被置于二级菜单后,订阅者的开启次数明显下降,有的公众账号即使推送到上百条也无人问津,这在自媒体中形成了恐慌,微信自媒体信息传播受到了威胁。

三、内容管理加强,诸多公众号被封,自媒体发展趋于有序化。自2013年年底,微信团队公布《微信公众平台关于诱导分享行为的公告》,并在公告中声明“微信公众平台一直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健康、绿色的生态平台环境,我们坚决打击各类违反《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协议》的内容和行为。”

在继2014年3月13日“旁观中国”“罗昌平”“雪夜闭门”“荐读”等30多个公众账号被封,4月16日102位自媒体人的两百余账号被封之后,2014年8月7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了被网民称为“微信十条”的《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其中要求通信服务提供者从事公众信息服务活动应当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通信服务提供者从事公众信息服务活动,应当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后台实名、前台自愿”的原则等规定,在微信服务商、媒体公众号者、自媒体内容生产者,以及广大用户中间引起强烈的反响。这标志着加强对微信的管理已经进入国家管理层的关注视野,微信等即时通信工具的发展乱相将得以遏制,呈现出有序化的趋势。

通过对微信自媒体发展历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微信自媒体虽然上升势头迅猛,受众依赖程度在不断提高,但问题颇多,影响着其今后的发展突破。

一、同质化严重,用户关注度下降。对于媒介产品来说,突出个性、进行市场细分、寻求差异化经营无疑是致胜的必由之路。但是现在公众账号面临着低水平的同质化问题。内容上,复制别人的文章后稍加修改再或者直接转载原文成为了公众账号推送的普遍方式;形式上,单一的图文组合的推送方式为大多数公众账号所采纳,而微信平台特有的语音功能没有被很好地利用起来。再小的品牌也应该有自己的风格,缺乏独到的见解,毫无个性可言,久而久之,用户自然会减少关注。

二、内容制作不精良,缺乏标签和分类。“往期回顾”“历史消息”“更多阅读”是在微信公众账号推送中比较常见的几项内容,微信公众账号在建立了一段时间之后,维持内容的质量会变得相当困难,因此公众账号拥有者会采取这一类的折中手段。高度重合的内容不仅是对网络资源的浪费,而且是对订阅用户的不尊重。①微信仅有“生产――发送”这一单一模式,没有内容就不会有受众的反应。无内容,不互动,一旦缺乏新鲜的、有个性的内容,用户粘性就会降低。此外,公众账号推送的内容大多以时间为顺序,纷繁复杂,没有统一进行归类,更没有设置恰当的标签,当用户查找内容时,往往不知从何下手。

三、盈利模式有限,可推广性不强。目前微信公众账号的盈利模式主要有四种:第一种是广告模式,即通过自媒体微信公众账号渠道有偿广告信息的盈利方式;第二种是以内容付费模式,也就是通过自媒体微信公众账号渠道数字内容产品并收取费用的盈利方式;第三种是用户赞助模式,通过自媒体微信公众账号来信息、发展用户,并从用户方获取赞助收入;最后一种是会员服务模式,通过自媒体微信公众账号来开展会员运营,提供会员权益相关产品并通过销售获取收入。②

现在的广告模式和会员模式在博客兴起的时候就出现过,但基本都以失败而告终。广告模式的运营需要公众账号进行明确的受众定位。“孕峰”是运营广告模式比较成功的一个代表,基于互联网的人脉和文化,“孕峰”的订阅用户主要是互联网领域中的中高层管理者和相关人员,订阅用户的精准性和高质量性吸引了电子商务、APP推广、游戏等领域的广告商,以“孕峰”为代表的广告模式是普通的微信公众账号难以复制和模仿的。内容付费模式对推送内容和服务有较苛刻的要求,只有对内容的品质和服务的质量做出一番考量之后,用户才会做出订阅的决定。此外,国内用户的付费观念尚不成熟,付费模式为用户接受的程度不会很高。至于用户赞助模式,就需要安全、便捷的支付系统来支撑了。微信的支付安全系统由获得互联网支付牌照的第三方支付平台财付通联提供支持,这为用户赞助模式的推广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会员服务模式使用者一般以明星等公众人物居多,明星光环效应是会员模式运营成功的一大法宝,对于普通的公众账号来讲,适用性不强。

四、后台管理系统薄弱,搜集分析数据的能力不强。微信公众账号的后台管理系统不仅功能薄弱,而且很不稳定。一条信息从制作完成到在订户手机端上出现,有时会有长达数个小时的时滞。③此外,虽然历经几次改版后,目前的微信平台已能获得一些基本的用户个人信息,但对于哪些内容被二次转发,转发高峰期和低谷期等这些关键的数据,微信平台依然没法搜集到并进行分析处理。

五、版权无法得到保障。通常,有的作者花两三个小时写的文章推送出去后不久,就可以在其他公众账号中找到,内容大同小异,只是名字更换了一下。如此一来,不仅让用户产生了审美疲劳,而且打击了原创作者的积极性。保护版权,不仅是对作者的尊重,也是对社会经济的促进。

应对策略

一、深耕细作,内容为王。独家、新奇、全面有深度是公众平台内容制作应该追求的目标。业界有句老话: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专,能够提供独创的内容,拥有独到、专业的见解,无形之中也就赢得了一大批用户的芳心。好奇心是人类的天性,满足了用户的好奇心,就有机会将用户的眼球吸引到你的平台中去。身处这个信息爆棚的时代,用户每天一打开微信,成千上万的推送内容就奔涌而来,但是对用户有用的,让用户感兴趣的内容依然稀缺。截至2013年底,微信的公众账号已达200多万,要想在如此之多的公众号中脱颖而出,就得严把质量关,全面且有深度的信息是碎片化时代的用户所渴求的。

二、用户本位,提升社交互动效果。无论在业界还是在学界,都有不少人把微信划归为“新媒体”,但就其本质而言,微信的社交属性远远大于媒体属性,因此,社交关系中产生的情感联系是微信自媒体的核心价值所在,一切平台运营活动的开展,都是建立在维系公众账号与用户情感联系基础上的。

以用户为中心,提升平台的社交互动效果是加强公众号拥有者和用户情感联系的重要途径。首先,充分考虑用户在平台使用中的舒适度,提升用户体验。比如,对推送内容进行分类,设置标签,为方便用户在进行内容查询时提供便利;微信公众平台需要通过一定的广告商提供资金,广告商希望获得更多的关注,而用户则希望躲开广告商的狂轰滥炸,当公众号拥有者遇到诸如此类的矛盾时,要以用户为重,协调好商业利益和用户体验的关系。

其次,策划并开展有代表性的线上、线下活动,加强与用户的交流和沟通。“罗辑思维”通过整合包括网易“云笔记”在内的品牌合作,开展一些如“乐视超级电视”的策划活动,同时也邀请粉丝参加线下的节目录制活动,与用户进行了有效地互动,从而获得了用户对其在经济上的支持。

三、细分用户,找准定位,实现差异化经营。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越来越丰富,同一化的产品和服务已经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追求差异、彰显个性,是新一代用户的特点。每位用户都希望能够享受到一对一的产品和服务体验。

用户虽然各有不同,但不同的用户也有相似性,微信公众账号在经营过程中,要进行用户细分,找到有相似价值的目标用户。一方面,可以据此向用户推出有针对性的异质产品,并通过设置标签的方式,为用户查找内容提供便利;另一方面,精准的用户定位也可为微信公众号赢得广告商的青睐,从而开拓经济来源。

当然,用户细分是基于平台对数据的搜集、分析和处理能力的基础上。大数据时代,对有价值信息的深挖是取胜的关键,只有获得用户的信息,了解用户的偏好,才能有针对性地生产内容、进行推送。

结语

微信公众平台曾给媒体人带来了短暂的自媒体的春天,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微信自媒体在发展中遇到困境也是无法避免的。以用户为中心,对内容精耕细作,进行用户细分和差异化经营,相信微信自媒体的明天会更美好。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栏目责编:陈道生

注释:①姜 月:《微信――口袋里的社交阅读聚合平台》,《传媒》,2014(3)。

公众号的盈利模式范文第4篇

摘 要:从2011年12月腾讯微博首先在新用户注册过程中要求用户提交真实信息身份开始,直至2012年3月北京市下发《北京市微博客发展管理若干规定》,国内微博实名制的进程不断加速。在实名制背景下,微博平台的运营商必须进一步明确旗下微博平台的服务特色,进一步加强媒体自律意识,同时积极寻求在盈利模式上实现新突破,才能真正为微博平台打造全新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微博;媒体自律;盈利模式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5-0088-02

根据2012年2月7日在京召开的贯彻《北京市微博客发展管理若干规定》座谈会的会议精神要求,新浪、网易等隶属于北京市网管办管理的数十家网站微博将在3月16日后必须以“前台自愿,后台实名”的方式实施实名注册,否则所有未实名认证的老用户将被强制拦截,不能再言、评论和转发。而早在2011年12月,广州和深圳对包括腾讯微博在内的七家微博企业已经实行微博实名制试点工作,但是按照广州的规定内容,对微博客用户实行真实身份信息注册目前只在新用户中进行,对老用户暂无强制性要求。

一、国内微博发展历程简介

微博是基于Web3.0平台的开放互联网社交服务。对比Web2.0时代的互联网社交服务,微博并不能被定义为一种革命性的创新媒介,而是网络博客的一种衍生形态产品。然而,相较于普通网络博客而言,微博的的生命力体现在其开放性上。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即时通讯软件(如QQ、MSN等)、Email、web等方式向个人微博短消息[1]。从2009年开始,微博(Micro―blogging)这个由国外的“Twitter”中国化之后的新兴媒介平台,由领军人物“饭否”一炮打响,在历经“饭否”、“叽歪”、“滔滔”之后,终于由后起之秀“新浪”将微博平台在中国发展壮大,成为了中国互联网用户的全新兴趣点。而腾讯微博也是紧随其后和“新浪微博”两分天下,目前国内微薄注册用户数量已超3亿,“全民微薄”的大潮正不断袭来。

二、微薄传播模式分析

(一)多级传播与“氩原子模型”

“氩原子模型”是根据原永涛《“氩原子模型”――网络传播模式的模型化建构》[2]提出的,用于网络传播模式的分析模型对微博传播模式进行的分析研究。通过套用模型对微博传播活动之中的传播模式以及作用因素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氩原子模型由三个不同半径的同心球组成,其形似氩原子的电子层轨道分布图,因而称为网络传播模式的“氩原子模型”。

图1 氩原子模型 图2 氩原子模型剖面图

1.初级分众传播模式。半径最小的球体OP1代表微博的初级传播过程。在这个球体中,全体微博用户微博信息,与其他微博用户互动,形成“个人――个人”“个人――群体”的传播过程。

2.次级分众传播模式。二级的大众传播模式。半径稍大的球体OP2代表了微博传播中的二级传播过程。二级传播中被融合加工的信息由球体OP1的初级微博传播向球体OP2的整个互联网平台全方位的扩散。在传播实践中,网络的活动范围受到网络传输技术、网络物理覆盖范围、网络使用人数及其分布、网络服务应用等因素的制约,OP2的边界即是网络物理范围总体的边界。

3.多级传播模式。半径最大的球体OP3代表了广大信息受众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主流媒介,包括报纸媒介、电视媒介、互联网媒介等。

(二)“氩原子模型”微博传播结构分析

1.球面结构。在传统传播模式中,一家报纸、一个广播电台或一个电视台的传播模型的拓扑结构为星型,即由该报纸、电台、电视台为中心呈放射状传播,而整个报纸行业媒体、广播行业媒体、电视行业媒体则分别构成了总线型传播结构,线上每一个点均呈放射状传播。对于微博传播结构而言,由于传播主体的准入门槛极低,因此其传播主体种类、数量巨大,单个传播者形成面上的单个“点”而所有“点”通过互联网分散、均质的连接,没有边、角之分,构成了无断片的球体“面”式传播模式。

2.传输通道。尽管在网络传播中“受众”的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但是仍然客观的存在着传播者与接收者的区别,网络受众存在于P2和P3之间,以A表示。受众A与受众传播平台P2、大众传播平台P1之间存在密集的信息传输通道,这种通道全部具有双向传输特性。而在微博上,通过评论和转发等功能,使得传输通道的双向传输性能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同时,微博的“@好友“功能能够让这种传输通道在固定群体内多向传输,形成传输通道“网”,并且最终形成一个球面结构。

3.控制核心。以同心球的球心O代表网络传播的控制核心。网络传播的控制核心,从实践中看,该控制核心的主体通常是以政府为主导的权力机构、组织,控制的手段有行政、技术、法律、道德等。在微薄中,这种控制核心不仅仅包含政府监管和微薄媒体的自律等途径,也通过“意见领袖”发声和微薄用户的公众舆论监督,保障控制核心持续发挥作用。

三、微博发展现状分析

在微博平台中最大的作用不是直接做生意,而是跟消费者建立情感的互动[3]。在网络社交服务突飞猛进的今天,微博平台在同类产品中并不算高枕无忧,因此,如何保障微博平台的使用度和话题度,如何挖掘微博平台新的盈利模式和渠道,如何为微博受众提供更加满足其需求的服务,是微博平台在新时期需要去努力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一)竞争格局分析

“新浪”“腾讯”两家独大。目前新浪微博占据着绝对的用户数量,而腾讯微博因为腾讯QQ所积累的用户忠诚度和黏度也获得了不少的用户量,两家背后都有各自强大的公司实力作为支撑,未来的发展形势继续被看好。搜狐微博因为一直缺少公众关注度和用户黏性,“饭否”在微博发展的黄金时期被封长达一年,发展前景都不,明朗。而“豆瓣说”已经下线,“点点”等轻博客空间在服务项目上与传统的微博平台尚有一定的区分度,保有各自生存空间的局面在短期内不会存在巨大的变动。因此在未来的微博市场,新浪和腾讯继续领跑的局面不会改变,其他的微博平台如果没有更加明确的市场战略,前景值得堪忧。

(二)盈利模式分析

虽然目前微博平台在使用率、话题度等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目前微博平台的盈利模式尚未完全显现。目前国内微博平台基本都是依托大型网络公司进行运营,尚未具备独立的盈利能力。国内微博大多还是一个与用户沟通交流的平台,像戴尔利用其Twitter账号@delloutlet进行营销并获得相关收入近700万美元的案例在国内毕竟还是少数[4]。特别是微博平台广告收入较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微博的持续运营能力。因此,无论是定位为新媒体还是社交服务提供商吗,微博平台都必须进一步开拓盈利模式,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增长;否则,微博只能成为下一个如今已衰败的“博客”。

四、未来发展趋势

(一)携手电商打造全新盈利模式

电子商务已经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微博平台极高的互动性和受众数量具备成为电子商务集团新的合作对象的潜力。因此,如何能够进一步挖掘微博平台的电子商务潜力,将微博的受众转化成为电子商务的客户群体,这将是微博寻求新兴利益点,在未来能否实现又一次革命性的创新和发展的关键。就目前实际情况而言,微博平台可以借鉴“一号店”的模式,参考手机系统刷“二维码”的购买方式,通过开发一种帮助客户在微博平台实现“线上购买”环节的功能,然后通过线下企业或者仓储配送实现全部交易,然后通过和线下企业进行分红实现收益。

(二)舆论监督作用日益凸显

微博技术的普及与发展,使得现代公民更广泛的拥有知晓权、传播权和媒介接近权。公民在使用微博的过程中,也逐渐认识到自身所拥有的话语权的力量。诸如,由人民网、中青在线和天涯社区联合颁发的“2010年度微博人物评选维护权益奖”的获奖者钟如九,为了维护自己和家人的权益,于2010年9月17日在微博上披露“自焚抗诉事件”过程,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10月10日,事件的主要责任人宜黄县委书记邱建国和县长苏建国被免职。这些事实证实了尼古拉・尼葛洛庞帝所说的“以往只有权势阶层和知识精英拥有话语权,而网络论坛这类互联网功能,则使普通公众包括弱势群体、边缘群体也拥有了某种话语权”[5]。

(三)政府监管效用日益凸显

现在开始进入一个旗帜鲜明的社会化媒体时代,以微博为代表的新锐传播形态开始成为信息集散的重要力量[6]。经由微博账号虚假信息,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甚至是利用微博平台实施诈骗行为等等的事件也是屡见不鲜。但是以往只能由微薄媒体实施“辟谣”、“禁言”、“销号”等措施进行处理,很难实现杜绝此类问题的目标。我们看到央视几次就“微博诚信”问题进行了报道。而从2011年底,“微博实名制”就以试点的方式开始进行了探索式的推进过程,我们期待着通过政府的监管力度加强,微博在面对文中所提到的问题时,能够相对应实施更具效力的处理措施,进一步净化微博风气,打造健康良好的发展平台。

微博平台作为新媒体对我们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及其深远的影响,但从目前而言,微博平台还未形成清晰盈利模式,因此如何能够让一个富有活力的新媒体快速成长为一个能够实现经济效益,同时又能规范运营,并肩负社会责任的企业甚至是形成产业,这是政府和微博的运营商在未来需要研究的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 沈鹏.重新点燃的web2.0激情一Twitter类网络应用的传播形态研究田[J].东南传播,2009(1).

[2] 原永涛.“氩原子模型”网络传播模式的模型化建构[J/OL].中华传媒网,2005-08-29.

[3] 李忠美.利用微博营销增进客户关系的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6).

[4] 胡渺.企业微博营销七项注意[J].广告主市场观察,2010(9).

公众号的盈利模式范文第5篇

【关健词】 传统媒体 现状分析 生态环境

这几年,曾经风光无限的传统媒体大多致力于转型,但在PC端少有令人耳目一新的建树,不过移动互联为传统媒体提供了更好的机会。本文关注的就是其中的一个切入点――微信公众账号。“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与运用,都宣告我们进入了一个新时代”[1]。截至2014年末,诞生仅4年的微信月活跃账户同比增长41%至5亿。其中,具有革命性意义的产品――微信公众平台更为传统媒体提供了转型的契机。这一平台巨大的想象空间和商业价值吸引着敏锐的媒体和媒体人。本文关注的就是这一现象。

一、传统媒体微信公号的现状分析

1、内容简移: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世界,能吸引大众的不只是资讯本身,更是与自己思想契合的媒体性格。如果仅仅把微信公共号当做自己的新闻客户端,把内容做简单的平移,甚至只是把刊发的稿件或播出的节目直接放进去,显然无法吸引受众订阅。2、维护力度不够,缺乏互联网思维:从实际情况来看,公共号的维护大多是由媒体从业者兼职来做,难免会因为运营者本身精力不足或对互联网思维理解不深刻而导致账号失去生机。3、互动性差:“网络要能持续地发展,必须要有一种超越人与内容关系的新动力。[2]”习惯于进行“一对多”大众传播的传统媒体,如果没有与订阅者产生“一对一”的私密交流,就势必门庭冷落。4、没有成熟的商业模式,后劲不足:缺乏成熟的盈利能力是微信公众账号可持续发展的又一瓶颈。如果无法突破商业化困境,仅靠热情和毅力把这个事情坚持下去显然可行性不大。因此,很多传统媒体的微信公共号出现新瓶装老酒的味道。

二、传统媒体发展微信公号需营造的生态环境

1、正确看待微信公共号对传统媒体的意义。“微信是自愿聚合的群体成员之间的窃窃私语之地”[3],相比于微博,需要订阅的微信公共号还是有较强的密闭性,所以,一个微信号的运营,绝对只是媒体转型的一小部分,但这个小的切入点试错成本更低,培养团队的周期更短。传统媒体对待微信公共号既要看到它的重要性,又不能急功近利,要鼓励员工大胆实践。2、要有产品意识。微信是一个平台,但运营公共号需要将其视为产品,而不是宣传渠道,这方面传统媒体可以借鉴小米公司在研发MIUI操作系统时的产品开发模式。只有了解和把握了用户的需求,及时了解用户对公共号体验的意见和感受,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对内容进行调整,公共号才能有长久的生命力。3、为公共号的运营提供资源和支持。传统媒体的微信公共号应该组建专门的团队来维护,定期对员工进行相关的业务培训,就公共号内容筛选与编辑、推广与吸粉、后台数据分析等内容展开介绍与研讨,让大家掌握更多的运营技巧。

三、传统媒体发展微信公号的相关策略

1、多号联动,各领域细分化。每一个蚕茧形成一个中心,从而使互联形成了多个中心、多元中心[4]这一观点也适合传统媒体微信公共号的整体布局。定位自身的母号和各个部门、线下活动及员工个人公号,组建“公号集团”,互相借力推广,多方积累经验。这样能最大限度的动员媒体上下加入到转型实践中,同时,各领域细分的新媒体产品会使管理更加容易,一个轻团队即可推动,而且每个新媒体产品都非常垂直,受众粘度更高。2、精选内容,提升阅读。微信限制每天只能1-3个消息,并支持语音、视频、图片和文字,所以,选什么内容、用什么样的表现形式十分关键。总之,只有让自己的受众觉得爽,才能吸引主动订阅、朋友圈推荐和长期活跃。3、活动引领,探索盈利模式。通过活动增加粉丝数量,这对传统媒体来说并不陌生,像有奖答题、有奖征文、真人秀等等都是传统媒体熟悉的项目。“基于互动的关系嵌入比单向度的影响力更有解释力”[5]所以,利用微信多维互动行性,策划更有吸引力的活动,增加平台粉丝量,促使用户从接收者转变为传播者,并合理地嵌入商业元素,以服务性和趣味性来探索新的盈利模式。4、数据分析,公号长变常新。微信公众账号具有“深社交、精传播、强关系”的传播特性,一个公号不可能人见人爱,只有深度满足某一特定群体,公号才有价值。除了定位要设计好,在运营过程中通过后台的数据分析,清晰地了解用户的数量、年龄、学历、收入、价值取向等信息,根据他们喜好调整策略、培养信任和忠诚度,这些都会增加微信公号的市场价值。

以微信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与传统媒体最大的差别是一个以用户为中心,一个以领导或者广告主为中心。只有打破这个思维局限,传统媒体在运营微信公共号的时候才不会新瓶装老酒,才能在手机端与用户亲密接触。

参 考 文 献

[1]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何道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