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说教学反思

小说教学反思

小说教学反思

小说教学反思范文第1篇

一、说教材春天来了,她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悄悄地向我们走来。本课的课题就呼唤着我们去找春天!我们到校园里找一找,也许能在操场边发现刚探出头的小草;我们到野外去找一找,也许能在天空中发现飘飘摇摇的风筝;打开课本,我们还会在课文插图中发现春天的影子;读着课文,我们会感觉自己就是那几个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的孩子,体会到寻找春天的急切心情,感受到发现春天的欣喜。这篇课文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作者把春天比作一个小姑娘,她害羞,所以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美丽,有着嫩绿的秀眉和色彩斑斓的眼睛;她活泼,娴熟地弹奏着动人的音符,快乐地荡着秋千,兴奋地叫着、笑着……孩子们找到春天了吗?从哪里找到的?怎样找到的?激发学生朗读:“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吗?”……读着这些语句,领会其中的情与趣,我们会感到回味无穷。根据《课标》的要求及教材的编排意图和课文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会认9个字,会写9个字。2、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的情感,调动学生主动去观察、发现。教学重点:识记生字,积累词语,感情朗读教学难点:体会春光的美好,体验投身大自然的情趣,养成主动观察发现的习惯。二、说学生二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能说一段较完整的话,并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同时也较多地积累了不少与本课有关的生活素材,这也正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三、说教法1、自主识字法新课程的识字教学重在教给学生识字方法,教师不以零为起点,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打破以往传统的老师教读学生跟读的做法,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二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多的学习、积累,已掌握了不少识字方法,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并结合生活实际自主识字,在课件里直观的书写演示和设计精巧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识字任务。2、情景教学法美丽的春天多姿多彩,要让学生能感受到这春天的美好,在教学时,采用优美语言,为学生创设一个春天的场景,利用多媒体课件,充分体现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让学生欣赏各种春天美丽的画面,体会春光的美好,再用优美欢快的歌曲帮助学生体会课文内容,把音乐美与语言文字美图画美融合于一体,让学生在美景中赏读课文。四、说学法朗读感悟法阅读能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而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也是低年级教学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形成语感、在读中学会读书。因此,淡化教师的讲,让学生通过自由读、默读、合作读、赏读等多种形式来理解感悟课文是本课主要的学习方法。下面我就结合我用autowhere制作的课件来说说我的教学过程。五、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感悟春天。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学生如果对学习对象产生兴趣,他就能自觉的排除多种外界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干扰,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的学习,把学习当作一种愉快的享受。上课伊始,我是这样导入的:春天刚刚到来的时候,脚步轻轻,若隐若现,羞羞答答,躲躲藏藏,这时课件出示动画的图片,用美丽的图片,可爱的动画,引起学生的注意。(点击画面,出现动画)我们必须留心观察,才会发现春天的脚步。而我们,总会抑制不住内心的欢喜,睁大双眼,敞开心扉,去寻找春天。板书:找。课文中有几个孩子,冲出家门,让我们和他们一起去寻找春天吧!这时候的孩子们,已经被那精美的画面深深吸引,再加上教师语言的引导,个个跃跃欲试,也想一起去找春天,很顺利的把孩子们带入到课文的情境中。这时教师再把板书补充完整,让学生齐读课题:找春天。 (二)初读课文、认写生字。在这个环节,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觉得难读的字做个记号,在语言环境中识字,通过大屏幕出现生字,(点击出现生字画面),让学生边认读边交流识字方法,可以运用已掌握的方法识字,如加偏旁、去偏旁、换偏旁、熟字变形、找规律、分解字形等,也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如:猜谜语、编儿歌、比动作、引用同学或家人的姓名等方法进行识记。运用课件的演示,充分引起学生的注意,随着孩子们大声的朗读,一个个生字完整的出现,孩子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自主的寻找出各种不同的识字方法。在学完生字以后怎样能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巩固生字呢,这时我设计了一个小游戏来帮助学生轻松的解决这个问题。一只只忙碌可爱的小蜜蜂,要到花园去采蜜,可是今天的采蜜要聪明的小蜜蜂才会有收获,利用奥斯韦尔制作的这个游戏,可以让孩子们利用鼠标把一只只小蜜蜂拖到花上,如果找对了和小蜜蜂身上的词语相对应拼音的花朵,小蜜蜂就会快乐的开始采蜜。如果找错了,小蜜蜂只好又飞回到原处。这样不仅加强了演示的直观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完成识字任务。

至于写字,通过一年多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写字要领,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放手让学生自主发现,独立完成写字任务,教师只作点拨、指导。通过课件出示难写的字:遥、摇。用形象直观的演示,加深学生的印象,正确书写生字。在不知不觉的教学中,就突出了教学的重点。(三)赏读感悟,体会感情。在这个环节中,重点指导学生自由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理解课文内容,如:齐读,自由读,小组讨论读等,让学生谈谈你感受到“我们几个孩子”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找春天的呢?从“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这个句子中又体会到什么?课文中的小朋友们找到的春天又是什么样的?在小组中把小朋友们找到的春天画下来或写下来。最后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自己最喜爱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听。带着欣喜的心情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找到春天的欣喜与激动,通过播放春天景色的录像,(点击出现视频画面),在悠扬的乐曲中,在美丽的画面中,出现找到春天的情景,配乐朗诵: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都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还眨呀眨的。这是怎样的一幅山花烂漫 ,百鸟争鸣的美景啊,春天悄悄来到了,小朋友们留心观察,发现了春天的踪迹,感受到了春天的美丽,春天其实就在小朋友们的眼睛里。(点击出现音乐画面)通过欢快优美的儿童歌曲《春天在哪里》让孩子们跟着唱,跟着跳,尽情展示自己快乐的心情。整个课堂的气氛达到了最热烈。(点击出现课文画面)在这种心情下,再让学生朗读全文,把朗读、理解、感悟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自由、充分的读,在读中感悟春光的美好,体验大自然的情趣,表达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整篇课文的教学,我尽量利用了多媒体课件的优势,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音乐的美,图画的美,让学生体会到春光的美好,陶冶了心情,帮助学生较好的感悟课文的内容。六、说板书、练习。本课的板书采用了简笔画的设计,把孩子们找到的春天一一展现,给学生描绘出一幅春天美丽的景色,充分给学生以美的体验。在读课文以后,让孩子们来进行补充、添画,这样的板书,既归纳本课的重点,同时起到引背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孩子在学习中得到展现自我的机会。 练习是让学生在“采蜜本”上选择本课里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段落进行摘抄,再写一两句赞美春天的句子。目的在于有意识的指导学生积累语言,发展思维。扩展课内学习的内容。《找春天》是二下第一课,本课教学时我采用多种方法指导朗读,我想进入了新的教材,将课堂的学习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感悟领会课文学习课文之前,我首先进行范读,使学生整体感知春天藏在哪里。这种听读也训练学生的听力,让学生受到教师朗读的熏陶。接着,我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让学生读通、读熟课文。在学生自由读前,提出要求:(1)借助拼音,仔细读课文,不丢字,不加字。(2)读的过程中遇上难读的句子可作记号或随时请教老师。(3)读通课文后,标出自然段序号和圈出生字。对于课文中出现的难读的字和较长的词组,要及时提醒学生注意。解决了字词,就要品读课文,这一步是以“情”贯穿的读。课文第一段我抓住两个它“!”第二段我让学生找出表示动作的词。“脱”、“冲”、“奔”、“找”这几个动词,描绘出孩子们急着到外面去找春天的心情。这时适时引导:这段该怎么读?为什么这样读?这两段应带着什么样的感情去读?使学生明白面对春天这美丽的景色,我们应用盼望、高兴的、急切的语气去读。课文第三至七段,可抓住文中的三个比喻句和反问句引导学生朗读。这三句话把春天生机勃勃的画面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为春天增添了不少生机。读这一部分时,要读得亲切活泼。最后理解了课文,还要进行朗读的反馈,这时,我安排学生分组比赛读,每组选出最好的同学再比。读完后师生共同评议,指出优点和不足,以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在读熟、读出感情后,再进行背诵的练习。

小说教学反思范文第2篇

反思型教学是指教学主体(教育者、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思考、探究、解决自身与各教学要素诸方面的关系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相统一,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促使教学最优化发展的过程。

对于语文这一学科,反思型教学更加必不可少。高尔基说过:“文学就是人学。”语文学科充分渗透了人文性与思想性,在引领学生思考的同时,作为教师自己则更应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反思。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学同样需要每日“三省吾身”,这里的“三省”即为语文课前的思考、课上的思考以及课后的思考。以下我想结合苏教版语文《鲜花和星星》一课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思考,谈谈个人的一些理解。

一、语文课前的思考

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每上一节课之前,我认为都应该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具体学情,合理地制订出重、难点,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加以突出,凭借有效的教学设计强调重点、突破难点,最终达成教学目标。

我在课前细读了《鲜花和星星》一课的教学目标,制订了教学重点:让学生走进课文,与诗人一起欣赏夏天满地的鲜花,满天的星星,入情入境地朗读,从而感受语言的韵律美和大自然的清新美。于是我开始思考,这一重点若要得到体现,就需要创设情境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通过感悟品味、美读吟诵来移情怡性。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首先要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于是我思考创设一个充满活力的生活化、童趣化的语文课堂教学环境:一方面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孩子展示多彩的自然世界,配以教师童趣而富有激励性的语言;另一方面引导孩子把直观感受通过自己的朗读体现出来,并且以课文为例,给学生提供几个大自然的画面,引导学生进行迁移,编创诗歌。实践证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明显地被调动起来了,也较顺利地达到了我制定的教学目标,优化了教学过程。

二、语文课堂的思考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充满变数,因为学生不可能完全按照教师所预先设计的模式进行,所以“一切皆有可能”,这就需要教师具备“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当然,你可以回避学生的问题,忽视他们的设想,但这样的操作同时,也扼制了学生的好奇心,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学生是学习任务的接受者,是发现问题的探索者,是知识信息的反馈者,是学习目标的实现者,他们理应是课堂教学的主人。我们首先要转变观念,从不可挑战的权威圣坛上走下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探索者和指导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即必须“以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教学根本。只有给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空间和时 间,指导学生有发表独立见解的机会和质疑的勇气,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学得更主动、更活泼。因此,以教师为主导来合理引导,以学生为主体来促进思考是关键。

在本节课上,我与孩子们一起学习这首充满童趣的诗歌。孩子们眉飞色舞地朗读着,一张张笑脸沉浸在诗歌美丽的意境中,还有的情不自禁伸出小手比划。忽然一个小手举了起来,她说:“老师,第一小节的最后一句是说鲜花真比天上的星星还多,第二小节的最后一句是说星星真比地上的鲜花还多。那到底是地上的鲜花多,还是天上的星星多?”这个问题我确实在课前没有思考过,想到这儿,我抑制住内心的焦急,微笑着望了望同学们说:“到底是鲜花多还是星星多呢?现在你们来讨论讨论吧!说说你的见解。”还没有等我把话说完,同学们就急不可待地举手说:“应该是天上的星星多,因为沙漠和海洋上没有鲜花,但它们的上空却有数不尽的星星……”“我觉得是一样多!”又有孩子迫不及待地说,“白天看到的是鲜花,到了晚上,星星就出来了……”另一个孩子“噌”地从椅子上跳了起来:“老师,我知道,白天,鲜花比星星多;晚上,星星就比鲜花多!”同学们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

面对孩子们的独到见解,我认为都说得很有道理。我很高兴,都给予他们鼓励。在孩子们放飞思维、张扬个性、充分体验、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之时,我引导他们:“小朋友们,这是一首美丽的小诗。鲜花多还是星星多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鲜花多很漂亮,星星多也很美,所以作者就把它们写到了一起。现在能不能把这首诗读好了?”孩子们一个个洋溢着笑脸,响亮地回答:“能!”孩子在课堂上精彩的表现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推动。

三、语文课后的思考

俗话说得好:“玉不琢,不成器。”那么,上完一节课后,如果不去打磨、推敲,不去进行课后的反思,教师就不可能在专业上得到提高与发展。我觉得作为一名会思考的教师,在每节课后都应当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思得,更应思失。只有存在不足,才有进步的空间。不足改得越多,进步才能越大;不足改得越及时,进步才能越迅速。

可以说语文教学中的“三省”,实质上就是布鲁巴赫等人从时间的角度来认识反思型教学的一个模型。他们认为反思型教学实践可分为三类:一是“对实践的反思”,二是“实践中反思”,三是“为实践反思”。“对实践的反思”是指反思发生在实践之后,即语文课后的思考;“实践中反思”指的是反思发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即语文课上的思考;而“为实践反思”则是前两种反思的预期结果,也就是“实践后反思”与“实践中反思”的目的最终形成的超前反思,即语文课前的思考。

不但如此,我认为这样的“三思而行”还应该是一个不断循环,并螺旋上升的过程。这一次课后的思考即是下一次课前的思考,而下一次又会迎来新的课后思考。其实,课堂教学的确需要如此的多思、多磨,只有这样方能精益求精。

小说教学反思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反思 引导 平台

人类从古时候就有反思意识,在我国古代有“吾日三省吾身”,“扪心自问”,“反求诸己”,“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也曾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由此可见,反思是我们学习的基本能力。那么,究竟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反思呢?笔者总结几点论述如下。

一、为学生搭建反思的平台

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教师精心规划、精心组织实施,把反思的指导落在实处。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反思,我们的数学教师需要给学生搭建一个反思的平台,给学生反思的时间和空间。

例如,在讲授“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学生对“单位1”的理解就非常不好,在课堂上我摆了两堆小棒。一堆小棒是6根,另一堆是4根,问学生他们的二分之一相等吗?学生有的说相等有的说不相等,学生们开始在教室里辩论开了…说不相等的同学说:“6根的一半是3根,4根的一半是2根怎么能一样呢?原因在现在“单位1”变了由6变成了4,所以它的二分之一也变了。”由于有了开放的交流,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而且学生在交流中还能通过比较不断反思、调整自己的思维。

二、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本身进行的反思

在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本身进行反思的时候,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新知识的学习是以现有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为基础的,我们的任务就是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要解决的问题之间架设一座桥梁。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的反思是指向当前知识的学习,是对学习过程本身进行的反思。如“20以内有借位的减法”教学片段:

师:16减去8到底等于多少?请同学们摆一摆小棒,看看到底有多少种?

生1:16减去8等于8,因为个位上的6减8不够减,所以我把1捆中的10根与6根合在一起就是16根,然后拿起8根就剩下8根。

生2:计算退位减法时,如果个位不够减可以向十位借1再减,得到的结果再与个位上的数相加就可以了。

生3:一捆16根的小棒,拿走其中的8根还剩下8根,这8根与另外的8根合起来就等于16,所以16-8=8

生N:…

教师没有把16减去8等于多少的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营造了充裕的反思空间让学生通过动手摆一摆,从摆中找出知识规律。

三、引导学生对探究结果进行反思

教师要作为有心人,在教学实践中应积极为学生创设反思的机会,逐渐唤醒他们反思的意识,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让反思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爱好,一种动力。比如,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探究结果进行反思,下面是在“认识物体和图形”一课时的教学片段:

师:先引导学生看图,初步认识三角形、正方形、圆柱、球等图形的特点,然后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说你认识的图形,同学们争先恐后的回答:

生1:木桩是圆柱。

生2:不是,因为她上大下小,所以不是圆柱。

生3:木桩不是圆柱,因为木桩中间有凹凸,不够规则。

师:同学们,木桩到底是不是圆柱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看成圆柱,在什么情况下不能看成圆柱,为了弄清楚这个概念,教师在黑板上用多媒体出示了圆柱的圆形,并说明: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大小,两头平平的,请同学们对照,木桩究竟是不是圆柱。

众生:通过对照,大家一致认为:“只有上下一样粗或一样细的,才是圆柱。”上面这个疑问终于解决了。

在小学生成功的解决了一些数学问题之后,一般都会十分兴奋,此时也是引导学生进行反思的绝佳时机。我们的数学教师每当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都应该及时的抓住时机,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和反思意识,让学生戒骄戒躁。

四、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

对自己的思考过程反思,就是在一个教学活动以后,尽力去回忆自己从开始到结束的每一步的心理活动,一开始自己是怎么想的,走过哪些弯路,碰过哪些钉子;为什么会走这些弯路,会碰这些钉子,有什么规律性的知识可以吸取,我的思考与老师和同学的有什么不同,其中的差距是什么,原因是什么;自己在思考的中途能否做某些调整,为什么当时不能作出这些调节;自己在思考的过程中有没有出现过某些预测,这些预测对自己的思考是否起到了作用,自己的预测估计有没有带普及性意义的东西可以归纳;等等。

五、结语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肩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全面素质的重任。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培养中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教学方法的提炼,才能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习惯、学习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对培养小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教学方法的研究,改变了现实教学中认为反思是教师的专利,整个教学只需按教师预设的问题一个个解决,学生就可以理解知识、牢固地掌握所规定的知识内容。另外还提高了学生的反思能力,改善了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 谢鹏. 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1,(12).

[2] 郑云. 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方法[J]. 华章(教学探索), 2007,(Z1) .

小说教学反思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教研实效 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要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之路上来。”这段朴实的话语蕴含着深刻的见解:教师的劳动天天与孩子打交道,日复一日地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不免会产生机械重复、被动应付和“单调乏味”的职业倦怠,解决问题的出路在哪里?就是教师的科研,只有教师把教学和研究结合起来,对教学实践不断进行反思、探索、创新,才能为“天天上课”注入丰富的情感和智慧,使得有所改进、有所提高、常上常新。所以教师的研究不仅是提升职业能力、提高上课质量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改变自身劳动状态、释放教学智慧。因此从教育科研的实际出发,积极引导教师进行教学科研,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一、教学科研实在化

反思现实中的中小学教育科研,在许多基层学校和一线教师中,把科研看成是一种额外的负担,被动地应付,究其原因与教师研究的理念错位和研究结果的低效甚至无效不无关系。有些教师的研究走过场、形式化、功利化、短视化现象十分突出,往往造成研不对路、研不得法、研而无果的结局。有人曾不无诙谐地总结说:“现在的教学科研太务虚,培养了教师不良的习惯。即七拼八凑成了搞教学科研的基本功,东抄西袭成了搞教学科研的代名词,空中楼阁成了教学科研的象征物,一夜而就成了搞教学科研的新速度。”这些问题的存在削弱了教学科研的魅力,也使教学科研走上了“为研究而研究”的歧途。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难题,首先要从端正认识转变观念入手,在教师中积极倡导和坚持教学科研实实在在的理念,每一位教师结合自身实际和教学实践,抓住真问题,进行真研究,获取真成果。教师的研究要关注以下问题。

1.要立足于解决实际问题,以应用性研究为主

中小学教育需要研究的领域和问题很多,但一般的研究路径有两条,一是学术导向的研究,侧重理论,其目的主要是求真;二是实践导向的研究,重在应用,其目的主要是求善。中小学教师不是教学科研专业人员,需要解决的显然不是理论问题,而主要是实践层面的问题,即“做”中存在的问题,所以教师遵循的研究不应是前者而是后者,研究的问题不能太大、太空、太远,而应关注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实实在在的具体问题,否则就难以下手。

2.要立足于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智慧

中小学教师研究的目的是和自身的使命紧密相连的。新课程改革把教师的角色从“知识传授者”转移到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以及课程的开发者、研究者,但无论如何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第一要素是改变不了的。因此,中小学的教育科研就是要引导教师对照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尤其是课堂教学的新变化,查找问题和差距,然后对自己的教学行为、策略作出改进、调整和完善,从教学的组织行为到师生的交往行为以及每一个课堂细节的呈现,都存在许多值得反思和改进的地方,如果我们能够引导教师对这些“背后的故事”经常地进行反思,进行“为什么”会这样而不是那样的追问,并在行为上作出应该“怎么做”的实实在在改进,日复一日,逐步累积,必然会使自己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智慧得到提升。当然教师研究也要提倡写论文,把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但教师的论文仍要以实践为基础,体现自我的思考和感悟,这样才能有自己的声音和个人化表达。

3.在具体操作上要根据教师实际确定研究计划和任务

研究固然重要,但教学更是教师的硬任务,是不能讲条件、打折扣的。在繁重的教学任务和巨大的质量压力面前,中小学的教育科研必须从教师的工作实际、生活实际和科研能力实际出发,合理确定教师的科研计划、任务、时间和条件,帮助他们正确处理教学与研究的关系,做到适度、适量,量力而行,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样的研究才有可能是有效的。

二、教学科研校本化

课题是基层学校教师做研究的重要平台,而“为什么研究、研究什么和怎样研究”是研究者必须思考和回答的基本问题。一般说来教师的研究多是自己工作中的事,是基于教学实际、教师实际、学校实际的校本化的研究,因此校本化研究是教师研究的主要方向。

1.要在教师自己熟悉的环境中选择问题

当前教育研究的课题来源很多,最权威和最丰富的就是各级各类科研管理部门的课题研究指南,这些指南固然重要,对中小学教师而言,最适合中小学教师研究的课题存在于自己学校真实的教育教学的环境中,是源于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师天天与学生在一起,天天生活在课堂中,可以说教师的生活是一部活的教育生活,教师遇到的教育问题是真实的、鲜活的、具体的问题,也是最能引起教师心智共鸣的问题。所以要引导教师摆脱指南之类的依赖,更多地走向实践反思,通过反思查找问题,通过查找问题提出课题,通过反思总结经验,通过经验的分析建立课题,尽可能避免人云亦云、一般化的选题研究。

2.加强课题研究设计,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

中小学教师的课题研究主要是为了解决问题、寻找方法,因此课题的研究内容和设计必须注重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并根据研究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方法、找准研究的切入点。课题研究内容的设计和方法选择,对提高教师研究的兴趣以及针对性至关重要。通常要引导教师抓好几个关键点:一是调查研究。摸清现状,通过现状分析,找出问题症结,以便对症下药。二是突出行动研究。教师研究的方法多种多样,比较而言行动研究是以教师自己实施、在实践中进行、旨在改进实践为取向的研究,教师可以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能力并改进工作和生存环境。行动研究不仅易于操作,而且容易取得实在的效果,是最适合教师研究的方法。三是注重案例研究。这种研究本质上是“反思型”的,基本特征就是注重教师的教学反思,通过反思改进课堂教学的行为方式。它的好处是可以避免空洞的理论说教,让案例成为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念的载体,同时案例聚焦的是学科内容的课堂教学,是一线教师熟悉的东西,教师不会感到陌生和高不可攀,另外教师可以一边从事日常教学一边从事研究,实现工作研究两不误、两促进的双赢目标。

三、教学科研评价合理化

评价对教师科研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导向和促进作用。多年来人们对教师科研的评价一般只讲课题研究,非常重视课题的级别、类型和显性的学术性成果,而对研究过程和隐性成果关注较少,这不仅不利于教师的科研进步,反而助长了一些不良风气,使得不少的学校和教师重立项轻研究、重结果轻过程;申报时想方设法、立项后放在一边;课题立项等于研究结束;申报评审书稍作充实,就是结题研究报告,凑几篇文章就代表了研究成果,更谈不上研究成果的价值和转化;即使是专家参加的成果鉴定会,也是好话多说问题少讲,真正不予结题的难见一二;有的研究实际就是为了拿个证书而来,因此教育科研难免会经常遭遇无用论的尴尬。

中小学教师教学科研评价应当更多地体现中小学科研的特点和实际,充分体现全面性、激励性、指导性的精神,既重结果,也重过程;既要看文本的显性成果,也要看非文本的隐性成果;既要看研究目标的达成度,也要看教师的参与度。在评价的实际操作中,要注意:(1)开题论证。通过开题论证,可以敦促研究者在课题立项后尽快开展研究,并在起步阶段就能找准方向,不走或少走弯路。(2)常态化活动。主要是查看研究计划的落实,如调研分析、阶段性小结、目标反思、交流研讨、课堂实践等活动记录。(3)参与度。以课题研究为平台,吸引教师广泛参与,让他们在研究的实际活动中增强体验,通过对某个课题研究过程的完整参与,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科研意识和研究水平。(4)主要成果。成果鉴定要兼顾到具有教师特征的实践性、隐性成果的评价,如案例、研究课等,以便客观地确定教师研究成果的价值和意义。

四、教学科研微格化

由于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任务都比较繁重,一般都没有多少时间和精力来参加教育科研工作,这样就造成中小学教师不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已成为较普遍的现象。如何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呢?针对以上的情况,特别是中小学教师一般都没有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或没有多少兴趣来参加教育科研工作这种情况,我认为最实用的、最方便的教研活动的方法是――微格化的教研。

微格教研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利用各种手段,帮助教师训练某一技能技巧的教研方法。它是一个可控制的实践系统,利用这个系统可使新教师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它是建筑在教育理论、视听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系统训练教师教学技能的一种较为先进的方法。教师独自或几个开展灵活多样的微型的教研活动有做教学札记、编写案例、撰写教学反思、相互说课。这些教研活动基本不受时间的限制、不受地点的约束,灵活性很大,独自一人也行,如做教学札记、编写案例、撰写教学反思;二三人也行,如相互说课。

总起来说,教师的研究并非是平坦之路,只有采取合理有效的策略,让更多的中小学教师在研究之路上不断挑战自我、提高自我、增长智慧,从而不断丰富和充实自己的教学人生,提升教师的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

附:

最实用方便的教研――微格教研

在1963年出现了微格教学,微格教学意为微型化教学,又被称为“微型教学”、“微观教学”、“小型教学”,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利用各种手段,帮助被培训者训练某一技能技巧的教研方法。它是一个可控制的实践系统,利用这个系统可使新教师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它是建筑在教育理论、视听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系统训练教师教学技能的一种较为先进的教学方法。根据微格教学的理念,可以把这个理念运用于我们的教研活动中,笔者称之为微格教研。微型的教研活动有做教学札记、编写案例、撰写教学反思、相互说课。

1.做教学札记

教学札记是课堂的延伸,是教学过程的必要环节。它既是一种特殊的备课形式,又是对课堂教学过程的全面反思过程。它不但有利于改进、优化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水平,还有利于强化教师的教研意识。教学札记就是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后,对该节课的教学情况的反馈以及对教学效果等各方面做出的评价性小结。教师在教完一节课后,对自己原来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进行回顾、总结和反思,将经验和教训记录下来,作为改进教学、总结经验和科学研究的依据,这对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会起到很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特别是新教师)必须重视并及时做好教学札记。总之,教学札记对于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乃至教学业务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做好教学札记,完全可以使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迅速走向成熟和成功。

2.编写案例

教师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实践者,他们最了解学生、熟悉教材,每天都在与学生经历着不同的学习过程,创造着新的学习生活。这些常被熟视无睹的教学情境、学习场景以及学习背景生活,往往蕴含和昭示着教育理论的真谛和教育变革的“秘密”。教师的专业成长依赖教师自身的反思和研讨合作平台的成功搭建,而反思、研讨、提升的最好材料之一是案例,教学案例研究是架设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阶梯。让案例研究成为教师教研的“绿色通道”,让教师在忙碌中更加充实、在教学中快速奔向专业化成长之路。教学案例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偶发事件、有意义的教学事例、典型的教学事例处理的过程、方法和具体的教学行为与艺术的记叙,以及对该个案记录的剖析、反思、总结。案例不仅记叙教学行为,还记录伴随行为而产生的思想、情感及灵感,反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困惑,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想法、思路、对策等。它既有具体的情节、过程,真实感人,又从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的高度进行归纳、总结,悟出其中的育人真谛,予人以启迪。可以说,教学案例就是关于某个具体教学情境的故事,既有故事发生的背景,又有故事发展的情节。在叙述这个故事的同时,人们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点评。所以,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真实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

3.撰写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对教师的成长极为重要,只有对教学反思有明晰而正确的认识,才能在情感上真正接受反思思想,从而激发起反思的内在动力,进而产生具体的反思行为。教师只有以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所出现的问题为前提,反思才有力量和效果。反思意识强的教师会经常发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通过不断地解决问题,使自己不断完善,在长期反思实践过程中,自己的反思习惯也就会慢慢养成,这样自然会提高反思行为的自觉性。因此,正确的反思认识、强烈的反思意识和反思习惯的形成是教师反思能力培养的前提和基础。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另外,反思不是简单的教学经验的总结,而是伴随整个教学过程的监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可以进一步地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不断的反思会不断地发现困惑――教然后而知困,不断发现一个个陌生的我,从而促使自己拜师求教、书海寻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表达方式。

4.相互说课

近年来在各种教学活动中,都增加了说课这项新内容。实践证明,说课活动不受时间、空间、人数的限制,简便易行,具有较强的参与性与合作性,能很好地解决教学与研究、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矛盾。目前这种形式已成为大面积提高教师素质、优化课堂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说课既有教学程序的展示,又有理论根据,说课之后,再由听者进行评议,指出不足及改进之处,既为上好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也达到了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实为一种很好的教研形式,是对教学蓝图的分析、论证。可见说课是教师之间的相互切磋琢磨,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

小说教学反思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教学 反思 师生冲突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能否得到学生积极主动的“学”,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是否配合融洽,我们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到底怎样,这些都是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也是一直在解决的问题。

一、教师要不断反思、自我完善

实例一:在回归公正的同时……

王老师主持知识抢答游戏。小刚在抢答“许海峰在何时何地为我国赢得第一枚金牌”时答错了日期,王老师没听出来,给了他一个奖品。同学们当即对此议论纷纷,王老师才明白过来。他又问小刚,小刚承认自己回答错了,王老师考虑到“执法”公正,当即要求小刚把奖品退还。他注意到小刚在退还奖品的时候脸都红了,就在这短短的瞬间,王老师隐隐感到了一种不安,他感到有一种“内在的声音”在提示自己,刚才的做法虽然回归了公正,却使自尊心很强的小刚当众失了面子,稚嫩的心可能已经受到挫伤。没想到纠正自己的一次小疏忽居然也引起了新的问题,难道能够做到既回归公正又不挫伤小刚吗?……就在小刚转身回座位的那一刻,王老师宣布:“老师还是想把奖品给小刚。”面对小刚和全班同学茫然不解的神情,王老师说:“这次不是因为他的抢答,而是因为他第二次回答时表现出的诚实品质。大家同意吗?”在热烈的掌声中,小刚和同学们一起欢快地笑了。

波斯纳说:“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教师的反思在教学活动中产生的作用是不容小视的,反思不仅仅是对已经过去的事件的回顾反思,就是对突发事件和特定情境中的具体问题更不可忽视。对于在头脑中突然闪现的怀疑点,一个具有责任心和反思能力的老师是能够在瞬间捕捉到的;对已经形成的经验、观点,不止要积累、借鉴,更要反思。实例中王老师的做法,开始时是赢得了班内同学的认可,可对小刚却造成了伤害;而在反思后的做法不仅赢得了每一个同学的掌声和笑容,而且鼓舞了小刚,使每一个同学都从心灵上得到了感化和教育。一个好的老师要在不断反思中积累经验,也要在以经验指导下的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完善。

二、怎样对待并缓解“师生冲突”

实例二:办公室里,几个老师一提到某些学生就愤愤不平。李老师说:“我好几次上课都没人擦黑板。”王老师说:“在路上碰到,有很多同学都不跟我打招呼。”张老师尤为气愤:“那天我在雪地里滑倒了,几个学生见到也不帮忙,竟偷着笑!”大家越说越有气,最后一起感叹:现在的学生真是越来越不象话了! 转贴于

而在学生中间呢,他们又怎样评价他们的老师呢?他们对老师的讲课、穿着打扮,甚至对老师的声音、走路的姿势都要评头论足,对老师的隐私津津乐道,有的还给老师起绰号!

越来越多的例子给人造成的印象是,现在的学生胆子越来越大,“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早已为学生所不齿,有些表面上的尊敬,也只是形式而已。

“师生冲突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绪对立或公开的对抗。”师生冲突的根源是多方面的。

沃勒说:“教师与学生之间常有希望和欲求的冲突,无论这种冲突的程度如何隐而不显,它总是存在。教师代表成人社会,与儿童自发性的生活欲望是相对的。”

在中国的教学体制中,教师往往以学习和纪律对学生进行评价,教师有一种权力主义。而学生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独立、自由、平等、民主的思想意识在不断增强,所以在教师眼中,学生越来越难教,教师眼中的“乖学生”也越来越少。受教师权威主义的压制,学生的逆反心理也越来越强烈,由此也就引发了更多的师生冲突。长期以来形成的教师与学生各自的对教学的认识、想法、观念的不同还只是造成师生冲突的一个方面,师生年龄、性格以及中国的教育制度等对师生冲突的产生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提高教学质量,处理好师生关系,需要教育者、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

有些教师主张用师爱的力量来改善师生关系,有学生说:“我可以接受老师布置的一天五套试卷的作业,却不能一天看不见老师的微笑……”

家长面对老师时客客气气,背后却对老师颇有微词,甚至当着孩子的面说些瞧不上教师职业的话,影响了孩子对老师的崇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