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说的语言艺术

小说的语言艺术

小说的语言艺术

小说的语言艺术范文第1篇

一、池莉小说的语言特征

1.女性语言。女性语言,所谓女性语言指的是以西方女性主义理论为参照,从女性的视角,审视人类社会、历史和文化,重塑女性社会形象的叙事话语,尤其是女性作家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就池莉而言,尽管她在很多场合反复强调自己不是一个女性主义者,但从其小说文本来看,则不时流露出明显的女性语言色彩。例如,1998年发表的《小姐你早》就通过女主人公戚润物与丈夫王自力之间的一场婚姻危机,将另外两个女性李开玲和艾月的故事珠串起来,并合演了一曲现代女性向负心男人复仇的浪漫故事。应该说,在这部作品中池莉表现了比较强烈的女性意识,“女人原本是不认识女人的,逐渐逐渐地,她们认识了自己。因而,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池莉小说中的女性话语同启蒙话语具有某种通约性。类似的情形在《少妇的沙滩》中的立雪,《不谈爱情》中的吉玲,《来来往往》中的段莉娜和林珠等人物身上都有较为充分的展现,从而使池莉小说中女性话语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具有令广大女性读者感同身受的艺术亲和力。

2.现代语言。现代语言,池莉小说主要是以对生活现实的呈现,她很少有先锋小说家那样张扬的现代主义气息,但这并不意味着池莉作品没有吸纳现代派文学的合理内核。例如中篇小说《看麦娘》就明显地表现了这种倾向。小说是以“我”为叙事焦点来展开一则“虽显犹隐”的故事的。正是在这一点上,池莉小说叙事话语同现代派文学交融起来,也使她的小说在思想境界上跃上一个新的台阶。令人惊异的是,池莉小说不仅具有现代派话语,同时更兼具浓厚的反传统、反本质、反理性的语言特点。它与西方哲学渲染的后现代主义虽有精神渊源但并不完全一致。

3.民间语言。民间语言,民间语言是古往今来一切文学艺术中最富于创造活力的草根智慧,对于小说作家而言,能否吸纳民间话语往往成为制约作家创作成败的艺术瓶颈。就此而言,池莉小说中的民间话语可以说运用的很贴切位。首先,她巧妙地借鉴了民间叙事方式来演绎自己的故事。特别是对民间故事传奇性的吸纳,在增强小说趣味性和可读性。如《小姐你早》在讲述三个女人与一个负心汉的故事时,情节曲折离奇,结尾出人意表;其次,她善于在讲述小说故事时展示民间风俗,使作品具有鲜明的风俗画特色。“(《烦恼人生》)在这里,作家寥寥几笔就把武汉人吃热干面早点的风俗描绘出来了。将民间话语融入叙事之中,使池莉小说获得了更为广阔的艺术空间。

4.流行语言。流行语言,阅读池莉小说,我们常常觉得写的就像身边刚发生的事情一样,新鲜、时尚。这当然离不开作家对时代的特殊敏感,但从小说文本来看,却也与其中流行语的频频出现密切相关。(《小姐你早》)这一关于“吃”时尚的描绘,这自然会勾起他们无限的想象。当然,池莉小说的流行语是很多的,大致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选材时尚化。池莉小说不仅善于融入的日常生活,而且善于将时下如下海经商,包养二奶,贪污腐败,情感失落等描绘的淋漓尽致。 (2)语言时尚化。读池莉小说,你常会发现一些时髦语汇不经意之间蹦跳出来,“陆武桥说:什么叫两不靠?陆掌珠说:你呀,现在工人都知道什么是两不靠。就是工人保留厂籍和工龄,但不上班,厂里也不给工人钱,互相不依靠,这就叫两不靠。”

小说的语言艺术范文第2篇

[摘要]戏剧化的艺术风格是《家》创作语言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所谓戏剧化,就是说小说的语言具有了某些戏剧这一文学艺术体裁的表达风格和创作特点,从而显现出某些戏剧创作独特的表达效果和艺术感染力。本文从人物语言的戏剧化、人物动作行为的戏剧化和描写叙述语言的戏剧化三个方面,结合丰富的文本分析,探讨了《家》语言的戏剧化艺术风格的主要表现,并浅析了造成巴金小说语言戏剧化风格的原因。

[关键词] 家语言戏剧化艺术风格

《激流三部曲》是巴金的代表作品,特别是第一部《家》,有着永恒的艺术价值。作品描述了一方面随着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垂死的封建统治力量疯狂地吞噬着年轻的生命,另一方面深为革命潮流所吸引的青年一代开始了觉醒、挣扎与斗争的悲壮历程的这样一股生活的激流。小说所展示的如火如泉的创作热情,喷涌而出的真诚热烈,以及酣畅流利的艺术风格,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群体。

戏剧化的艺术风格是《家》创作语言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所谓戏剧化,就是说小说的语言具有了某些戏剧这一文学艺术体裁的表达风格和创作特点,从而显现出某些戏剧创作独特的表达效果和艺术感染力。在《家》这部小说中,语言的戏剧化艺术风格主要表现在人物语言的戏剧化、人物动作行为的戏剧化和描写叙述语言的戏剧化三个方面。

首先,小说中人物的语言带有突出的戏剧化的特点。戏剧这种文学形式是为了集中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又因为受篇幅和演出时间的限制,剧情中反映的现实生活必须凝缩在适合舞台演出的矛盾冲突中,因此人物的语言往往带有夸张、深刻、激情、凝练、尖锐的特点。在小说的开头觉民和觉慧兄弟有这样的一段对白:

他醒悟似地欢叫起来:“二哥,我懂得了!”觉民惊讶地看他一眼,问道:“什么事情?你这样高兴!”

“二哥,我现在才晓得演戏的奥妙了,”觉慧带着幼稚的得意的笑容说。“我想着,仿佛我自己就是‘黑狗’一样,于是话自然地流露了出来,并不要我费力思索。”

“对的,演戏正是要这样,”觉民微笑地说。“你既然明白了这一层,你一定会成功的。”

两人的对话较日常口语更书面、更正式,又更适合于舞台演出的表达,有一种深层的热情和戏剧的效果。

其次,人物动作行为的描述也有着戏剧化的特点。戏剧将动作作为了表现人物的基本手段,把人物的动作在舞台上直接再现,而动作又是表演的基础,因此戏剧需要演员的动作丰富而猛烈,来推动剧情的发展。鸣凤死后,作家对觉慧在湖边的一段动作行为进行了细致地描述:

他不能够再说下去。他急促地呼吸着,他觉得全身发热,热得快要燃烧了,他的心里似乎还有更多的话要倾吐出来,可是他的咽喉被什么东西堵塞了。他觉得他的心也颤抖起来。他挣脱了觉民的手,接连用拳头打自己的胸膛。觉民把他的手紧紧地捏住。他疯狂地跟觉民挣扎,他简直不明白自己在做些什么。他的脑子里什么都不存在了。他被一种激情支配着,在跟一种压迫他的力量斗争。他已经不再记得站在他面前的是他所爱的哥哥了。他的力气这个时候增加了许多,觉民几乎对付不了他,但是最后觉民终于把他推在路旁一株梅树旁边。他颓丧地靠着树干,张开口喘气。

这一段描述了一个情感失控、不能自制、悲痛欲绝的人物形象,动作丰富而激烈,虽然必不可少地有着自身处于情感制高点导致情绪宣泄爆发的因素的影响,但还是让人感觉过于激情和猛烈,有着一种夸张尖锐的艺术效果。

最后,作家的叙述描写性语言也有着戏剧化的特点。下面一段是对觉民对情绪激动的觉慧进行开导安抚后觉慧表现的描述:

觉慧不作声了。他脸上的表情变化得很快,这表现出来他的内心的斗争是怎样地激烈。他皱紧眉头,然后微微地张开口加重语气地自语道:“我是青年。”他又愤愤地说:“我是青年!”过后他又怀疑似地慢声说:“我是青年?”又领悟似地说:“我是青年,”最后用坚决的声音说:“我是青年,不错,我是青年!”他一把抓住觉民的右手,注视着哥哥的脸。从这友爱的握手中,从这坚定的眼光中,觉民知道了弟弟心里想说的话。他也翻过手来还答觉慧的紧握。他们现在又互相了解了。

这一段的描写尤为夸张和富有戏剧性,更突出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和内心挣扎的痛苦,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

除此之外,小说语言的其他方面也有着戏剧化表达的痕迹,在此不一一列举。那么,小说语言的这种戏剧化的艺术风格是如何形成的呢?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作家自身的因素。巴金自己曾说:“我的生活里,我的作品里都充满了矛盾。”这种矛盾是那样的剧烈,以致变成生与死的考验和出走与毁灭的人生抉择。而戏剧就总是由一个冲突的提出、发展和解决而得到完成的。戏剧冲突的成功与否是戏剧的关键,所谓戏剧性正是由于戏剧冲突解决得独特、新颖、有丰富内涵而形成的。戏剧正是为了集中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所以说,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我对大家庭怀有一种无法克服的又爱又恨的心情。”这是巴金创作《家》时的心态,体现在作品中,就变成人物的焦虑不安和矢志反抗。这种心态贯穿始终,是因为:“我的生活是充满矛盾的。感情与理智的冲突、思想与行为的冲突、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爱与恨的冲突,这些组成了一个网,把我盖在里面……我始终不能冲破矛盾的网。”面对这些矛盾,他的人生态度是:“我知道我不过是一个过渡时代的牺牲者……因为忠实:忠实地探索、忠实地体验,就产生了种种矛盾。”所以,于作家这种矛盾的创作心态支配下的创作成果具有戏剧化的特点的原因,也就不言而喻了。只有用这种激烈的、冲突的、夸张的语言去记述,才是作家矛盾心理与情绪的最好释放。

其次,作家所受到的深刻的西方文学的影响也是造成其语言戏剧化特点的原因之一。巴金曾自述:“在中国作家中,我可能是最受西方文学影响的一个。”在巴金创作成熟期的代表作――《家》中,托尔斯泰、屠格涅夫的影响依然可辨。屠格涅夫擅长塑造一些哈姆雷特式的优柔寡断的“多余的人”的性格。而高觉新与阿Q、哈姆雷特、唐?吉可德一样,是“世界级的不朽悲剧典型”,充满了现实和理想的尖锐冲突,造就了人物性格两重性,这对于巴金小说语言的戏剧化有一定影响。

最后,小说语言的戏剧化特点也是塑造典型性格和典型人物形象的必要和要求。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戏剧化的语言动作以及叙述描写大都作用在一个人身上,那就是小说的主人公之一的觉慧。觉慧的形象是活生生的,具有真实感的,他身上的那些长处和短处都是那个时代的先进青年所特有的。觉慧这一形象,大胆叛逆而又满怀热情,追求自由而又天真幼稚。尽管他对于反抗封建、解放个性的立场十分坚定,但内心还是充满着矛盾和冲突。这就集中体现在他对鸣凤的爱情上,他一直犹豫不决,最后在关键时刻恰恰忘掉了自己先前的承诺,反而在痛苦之余决定“把那个少女放弃了”。此外,虽然离开意志坚决,他的内心仍存在着对于家人的温情和眷恋。这些都是造成其性格的冲动果敢、行为的激情夸张的原因。作家以此种形式的刻画更突出了人物的典型性格。

总之,巴金小说《家》语言的戏剧化特点有其形成的深刻主客观原因,而其造就的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达效果,更为《家》这部经典在思想内涵之外增添了耐人寻味、感人至深的审美价值,奠定了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地位。

参考文献:

[1] 王瑞华.焦虑:巴金作品的人物心态和写作心态[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

[2] 谭霈生.论戏剧性[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

[3] 肖明翰.大家族的没落:福克纳和巴金家庭小说比较研究[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小说的语言艺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语言艺术

引言: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和教育者,对学生健康的成长和学习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具有其独特的性格特点,小学生年龄较小,在学习中往往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就要求班主任在管理的过程中,针对小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开展教育管理工作。

一、管理语言艺术的含义

语言艺术是艺术的范畴之一,是通过语言创造审美形象的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一句话往往可以有多种含义,语言艺术就是可以把是说成不是,把美的说成丑的,把各种事物通过不同的说法说出来,达到某种特定的效果。语言艺术在小学班主任的管理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班主任在对小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运用语言艺术对学生进行管理教学,使学生行为规范,达到教育的目的又能让学生接受,就是管理语言艺术。

二、管理语言艺术的具体方法

语言是人类敞开心扉的交流的方式,是搭建心灵沟通的桥梁,小学班主任在管理小学生的过程中,要学会使用不同的语言艺术对学习进行管理教育,具体管理语言艺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批评语言艺术。小学生年龄较小,心理不成熟,在对小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度,不能太过严厉,也不能太过于温柔慈祥。例如当班主任发现学生没有完成家庭作业的时候,对学生说:“你怎么这么不自觉啊,连作业都完不成”,这样的方法过于严厉,让学生在班级学生面前感到窘迫,其实老师完全可以换个方法说:“你平时作业都有按时完成,今天这么没做完呢”。这样的说法带有较深的情感,在肯定学生平时表现良好的同时,也指出了学生的错误,学生在得到这样的批评后,下次一定会引起重视。

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批评的时候,一定要掌握事实,不能不分青红皂白的就把学生狠批一顿,这样的批评教育会让学生感到厌烦,不易接受,从而对班主任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反其道而为之。在遇到学生犯错时,班主任应该找学生好好的谈话,给他讲道理,对于学生犯的错要进行深入了解。

班主任在进行批评教育的时候还要把握好时机,针对学生的特点在合适的时间指出学生的错误。在批评学生的时候,要在学生心境平和,能听得进去班主任意见的时候给他讲道理,对学生的错误行为进行批评和指正。如果学生的情绪比较激动,根本听不进去任何话,班主任的批评教育说了也等于白说,还会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老师批评了不但不改,还对老师的话进行反驳。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学生绝对不是好时机,此时,班主任可以缓一步,等学生情绪稳定的时候再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有的学生在老师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时,往往会被老师的气场所吓到,因此,在老师批评的时候,会低头默不作声,让班主任以为学生是知道自己错了,其实只是被老师的其实所震慑到了,只是口服心不服。这样的批评不会让学生真正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后还是会再犯。因此,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时机。

(二)切入话题语言艺术。心理学上讲,两者之间的相同点越多就越能拉近两者之间的距离,找到共同的话题,相互理解和包容,因此老师在管理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切入话题的语言艺术。

以学生关系近的人为话题。班主任在找学生谈话的时候,为了让学生不反感,所以一定也要从学生身边的人切入话题,如:“你爸爸是做医生的是吧,平时一定很忙吧,有没有带你出去玩呀”,这些很平常的话语会让学生感到亲切,消除班主任和学生的隔阂,使学生愿意和班主任交流。

从学生本人切入话题,例如,最近一学生出现上课常常迟到的情况,老师找学生谈话的时候,就要注意学生的心理感受,可以这样说:“你平时表现都很好,上课也很准时的,我最近观察到你好像不对劲,最近是怎么的呢”,这样就会让学生觉得老师很关心自己,感觉老师很亲切,学生听了也会很感动,给老师讲明原因,并表示以后再也不迟到了的决心。

(三)说服语言艺术。通过说服教育,让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是班主任管理和教育学生的有效方法之一。班主任应该努力做到用情感动学生,即“动之以情”。班主任应该和学生多沟通,成为学生的朋友,用深情的语言和学生进行沟通,让学生打开自己的心扉,和学生的思想产生共鸣,从而更好的引导学生,让学生产生积极健康的思想,只有学生和老师的关系融洽了,老师在管理的过程中,才能让学生折服。班主任要让学生服,还得“即“晓之以理”,班主任在给学生讲道理的时候,要注意小学生的心理,要让他们听的懂,尽量的简单明了。除此之外,班主任还要学会语言的艺术,巧妙的说。

(四)评价语言艺术。班主任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是非常频繁的。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表扬时,一定要有根据,首先举出例子,阐明表扬学生的原因,组织好表扬的语言,要在班级学生中产生共鸣,激励其他的同学像该同学学习,这会让学生产生自豪感,得到心理上的满足,更加的奋发向上。

(五)拒绝语言艺术。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往往有的学生会向班主任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那么班主任该如何拒绝。一般情况下学生向老师征求意见的时候,老师不必采用立刻回绝学生的话,说:“不行”、“不可以”等,老师可以采用体态语,盯着学生的目光,微笑着摇摇头,这样的做法既简单明了,又达到了拒绝的目的。还有一种是拖延时间,当学生向班主任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时,老师在学生提要求的过程中,要静静的倾听,等学生讲述完要求之后,可以对学生说,“对于这个问题我还要再仔细的考虑一下”,这样可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冷静思考,有时间想想自己的要求是不是合理的。

总结:

语言的艺术博大精深,小学班主任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要善于利用语言的艺术,对于不同的情况使用不同的语言和说法来管理学生,让学生接受管理,用真情打动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与学生成为朋友,从而更好的管理学生,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冯丽娟.专业化角度探索小学班主任管理艺术[J].中国校外教育,2013,S2:303.

[2] 姚小芹.浅析小学班主任工作的管理与实践[J].新课程学习(上),2012,10:142.

[3] 解庭蓉,解庭秀.浅谈小学班主任的语言艺术[J].新课程(中),2011,03:120.

小说的语言艺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艺术语言;科学语言;活法;定法

中图法分类号:H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09)30-0013-02

“艺术语言,也叫变异语言。从语言的组合和结构形式上来看,艺术语言是对常规语言的超脱和违背,所以,有的也把它叫做对语法偏离的语言,或者把它叫做破格语言。” 从这个定义看,艺术语言是与普通语言即科学语言相对而言的,科学语言是指遵循特定的语法规范、按照逻辑的思辨规律陈述客观世界、表达思想认识的语言,它是人们理性思维的结果。而艺术语言则是对常规语言的超越和违背,它并不遵循语法的定法,而是根据发话主体情感表达的需要而创造的变异的语言。它的组合并不是固定的,而是随情多变的。科学语言的语法规则却是一定的,它适用于语言表达的任何时候。艺术语言与科学语言是语言学的两翼,共同组成语言学的整体,它们在言语组合方式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科学语言遵循的是语言运用的定法,而艺术语言创造的是语言的“活法”。“活法”就是心法,“艺术语言从‘心’之活,产生句法之活。它往往破语言的常规,从而中得心源(师心),且外师造化(师自然)。” 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分析艺术语言的“活法”与科学语言之定法。

一、 描写对象性质不同

艺术语言遵循心之“活法”,而科学语言遵循语法之定法,这是由于它们表述或描写的对象性质不同造成的。科学语言要说明的是客观物理世界中的客观事实、规律以及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因而,表述事物时要求实事求是,准确科学地记录事物的性质、状态等。而艺术语言描写的是人的心理活动与情感体验,是一种流动变化的物质,是捉摸不定而又瞬息万变的,因而在使用语言时,完全是随情而造语,它没有也无法经过理性的思考,创造出来的语言不遵循语法的定规,而是师心造语,灵活多变。由于人的各种感觉器官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某种感觉感受器的刺激,也能在不同感觉领域产生经验,所以有时会造成多种感觉的相通,从而产生变异的语言形式。通感、移就等修辞格就是由于发话主体无法分清各个感觉器官的不同体验而产生的多种感觉交融一体的审美感受。

(1)依然是灰色的鞭炮声,依然是红绿白亮的响器声,依然是红彤彤的哭笑声。日光在这一片喧闹中被震得哆哆嗦嗦。(阎连科《日光流年》)

(2)顿时,崭新的毛巾和香皂就散出香气来。是十分醒神的一股香气,竹笛的小曲一样婉转清脆,唤醒了萍子生命深处的自尊。(严歌苓《梨花疫》)

例(1)中“灰色的鞭炮声”、“红绿白亮的响器声”、“红彤彤的哭笑声”是移就辞格,表颜色的词本不能和各种声音相搭配,但由于作者特殊的心理体验,视觉与听觉相融合,使各种声音给人的感觉更具体可感。例(2)中说香气像“竹笛的小曲一样婉转清脆”是通感,由嗅觉转为听觉,这样也是由于发话主体在忘我的境界中达到感觉的相通,整个人清爽宜人的审美体验使各种感觉融为一体,难分彼此,从而创造出艺术语言。

二、 言语组合方式不同

艺术语言的“活法”通过变异的言语组合形式表现出来的。“变异的言语组合是指在特定的语境中,言语的组合在形式上偏离语法的规定性,在语义上打破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的约定俗成性,在语用上符合题旨情境的需要,具有特殊修辞效果的言语现象。”

(3)她未及说话,嘴唇就哆嗦得叮叮当当,满地都是从她唇上抖落的青紫色的愤恨。(阎连科《日光流年》)

(4)他的话轻飘飘地在她的麦苗间跳来跳去,她锄地的吱嚓不时地把那声音埋盖下去,又锄将出来。(阎连科《日光流年》)

例(3)中“青紫色的愤恨”是变异的言语组合,本是表具体事物的“青紫色”用来修饰抽象的“愤恨”,使抽象词具象化。同时,发话者还将“愤恨”这种情绪体验写得像一个实物,说“满地都是”,且能够被“抖落”,这样的情感表达能强烈地触发受话人的情感体验,增加语言的曲折、顿挫。例(4)中作者通过言语的变异组合造成了搭配义上的对立,声音不是实体,并不能被“埋盖下去”,也不能“锄将出来”,将描写彼类事物的词用来描写此类事物,打破了词语本身的组合关系的约定俗成性,产生了特殊的修辞效果。

科学语言要求遵循特定的语法规范,在语义上要求清楚明白,不能使人产生歧义,达到陈述事实、说明道理、论证事理等目的。如果科学语言在说明问题时不能准确严谨,就可能造成读者理解上的偏误。例如:

(5)……一位曾担任蒙自医院院长的退休专家说,“但是蒙自医院却用克扣工资的办法来打击我们‘老有所为’的积极性。” (2007年12月21日《云南法制报》)

上面这段文字中“退休专家”很容易让人产生歧义,它可以理解成“退休了的专家”,也可以认为是“退休方面的专家”。虽然从词语搭配组合上看它没有违反语法规定性,但从语义上看却不够清楚明晰。根据上下文,“退休专家”应该作前一种理解,因此最好将原句改为“一位曾担任蒙自县医院院长现已退休的专家说”,语义更加明确。所以科学语言应力求准确严密、确切不含糊。

三、 心理之真与物理之真

艺术语言“活法”的创造追求的是心理之真,而科学语言遵循语法的定法要求符合物理的真实性。艺术语言通过变异的言语组合方式真实地描写内心的审美体验,从言语形式上看,它不符合语法规范,甚至也不符合逻辑规律,它所描写的不是客观的物理世界,而是主观的情感世界,因而它不追求对客观世界逼真地描摹,而是真实再现发话主体真切的审美体验。艺术化的语言虽然违背常规,但却不是发话主体有意为之,而是情感强烈时,为了表达某种情感自然而然创造的,而且是非如此不足以传情而必须为之的行为。它追求的是心理之真,只要求语言符合审美主体的真实体验。

(6)小穗子早跑神了。她脑子里轰轰一片,想着她点灯熬油,呕心沥血写的信,一字没得跑,全落了网。那些不该被看的字们,痛苦而羞辱地着,让人翻过来调过去的看;在绝对缺乏尊重的眼睛面前,它们,窘得曲扭了。她的那些失去了保护,近乎失了的字们。(严歌苓《灰舞鞋》)

发话主体用“痛苦而羞辱地着”、“窘得曲扭了”、“”等语言来描写无知觉的文字符号,这有悖于科学的语法规范和常识,但是从发话主体所要表达的小穗子对自己的信件曝露于众人面前的痛苦心情来看,却贴切新颖。写着自己心底处秘密的信件公之于众,于小穗子幼小而害羞的心灵而言,就仿佛是自己在众人的面前,难堪而羞辱。这是发话主体的审美体验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而产生的审美直觉,分不清何为我,何为物。直接将个体的审美体验投射于物,从而创造一个客观世界不存在的审美意象。但是这一意象并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发话主体内心的直觉感受,不是理性思维的结果,而是原初经验的呈现。

而科学语言反映的对象是客观世界中确实存在的,它通过其指称功能在符号与符号之外的现实世界之间建立起一种一成不变的关系。科学语言为了能准确真实地反映客观物理世界,一个能指只能表示一个所指,一个所指也只能被一个能指所表示,它们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违背了这一规则,科学语言就不能准确无误地反映物理之真。

四、 形象的创造与理性的思辨

艺术语言的“活法”创造的是“活”的形象,科学语言用规范的语言进行的是抽象的思辨。科学语言的主要功能就是运用语言的抽象性与概括性来说明问题、分析事理、推演规律等,将人类理性认识的结果呈现出来。所以它具有抽象性,一般不塑造具体的形象。而艺术语言则不同,它正是通过塑造一个个鲜活可感的形象来表现审美主体的审美体验。形象是艺术语言表情的一个重要载体,它往往“立象以尽意”。发话主体通过塑造具体的形象或创造各种意象将自己的审美体验具象化,从而为受话者提供一个可供想象与联想的基点,受话人再联系自身积累的审美经验与发话者达成审美体验的统一。

(7)只有办公处的大钟的针儿,偷偷的移动,好似唯恐怕叫光阴知道了似的,那么偷偷的动,从树隙里偶尔看见一个小女孩,花衣裳特别花哨,突然把这一片静的景物全刺激了一下;花儿也更红,叶儿也更绿了似的;好像她的花衣裳要带这一群颜色跳舞起来。(老舍《一些印象》)

(8)玫瑰开,吃粽子,下雨,晴天,枫树底下,白石凳上,小蓝蝴蝶,绿槐树虫,哈,梦!再温习温习那个梦吧。(老舍《一些印象》)

上面这两段文字作者都是通过塑造一个个鲜活可感的形象和意象呈现给读者一个个祥和安宁而惬意的画面,反映了发话者满足愉快的心理体验。读者通过这些画面,借助联想和想象,感受到发话者得那份安宁与愉悦。

艺术语言遵循的不是语法规范之定法,而是超越和违背常规语言的言语组合规律,遵从“心”之活法。它随“心”而变,随“心”而造语,通过变异的语言反映心灵世界的特殊体验。在言语形式上不合逻辑(理性逻辑),却是与“心”之契合。艺术语言创造了一个与科学语言完全不同的世界,它让人体验到了一个澄净空明、真诚忘我的情感世界,它是人们对美与真诚精神追求的表现形式。

注释:

①骆小所.艺术语言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页.

②骆小所.艺术语言:“活法”的创造[J] .云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报.1995(02).

③骆小所.艺术语言再探索[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69页.

参考文献:

[1]骆小所.艺术语言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2]骆小所.艺术语言再探索[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3]骆小所.现代修辞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4]骆小所.艺术语言:“活法”的创造[J] .云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报.1995(02).

小说的语言艺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英语 教学教学 艺术 探讨

教学是一门艺术,英语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所谓的教学艺术就是教师有意识地通过声音、图片、形象、表演和活动等一系列能使学生感受到美和体会到满足的教学手段去设计教学的全过程,去诱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学艺术是一门较复杂、难于把握的综合艺术。与其他形式的艺术相比,它注重于对艺术创造性这一本质特征的理解和把握,因此英语教师除了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懂得艺术,必须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这样他才能创设艺术的教学环境、使用艺术的教学手段和采取艺术的教学态度。

一、充分把握英语的学科特点

1.注重语言的学习规律。人们已总结出关于语言学习的成功秘诀是“只有在游泳中才能学会游泳”。也有教师通过长期的语言教学实践得出“语言是习得的,而不是学得的”。这就是说只有让学生多讲、多练,学生才能较快、较好地掌握这门语言。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创设轻松愉快的语言情境,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如由大到小,由集体到个人的操练顺序,让学生学习新知,敢说;设计真实的语言情境,让学生“学以致用”,想说;组织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玩中练习,乐说等。同时,我们还应提倡开放式教学,将课堂向课外延伸,由校内向校外拓展,让学生在社会大课堂里进行实践,提升语言能力。

2.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学习语言有一个重要的过程,那就是模仿。他们正是在反复地模仿,不断地听、说训练中,逐渐习得语言。因此,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教师要注意语言示范到位,同时也应让学生多听录音、多看录相,尽可能地让学生感受到原汁原味的英语语言。据研究,孩子在听、说、模仿的过程中,常常要经历一个特殊时期――“沉默语言期”,即学生能听懂教师的意思,但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这个时期,教师不必担心,要相信学生能学好、会学好,还应尽可能地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大量地输入英语语言,让学生通过各种感官去感受、学习语言。

3.合理运用中介语言。提到学习语言,就有中介语言之说。在小学英语课堂上,有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那就是课堂上能用中介语言吗?或者说提倡用中介语言吗?这里的中介语言主要指身体语言(Body Language)和母语(Chinese)。我们应该明确的是中介语言作为辅助语言,在英语课堂上是能够存在的,或者说是必须的,但课堂的主体语言应该是英语,而且辅助语言建议以身体语言为主,避免出现“中式英语”(Chinglish)现象。

4.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儿童学习语言,还有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那就是犯错。对于孩子的错误,教师应采取宽容的态度,对他们的评价多以表扬、鼓励为主,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语言情境,让他们始终在一种乐观向上的心态中学习语言,在不断的犯错中沉淀语言。记得一个印象很深的故事:一位教师让全班学生列出班上一位“调皮大王”的缺点,最后教师汇总成了“十八条罪状”在全班公布,这件事让这位学生的自尊心受到深深的伤害。有专家在评议时说了一句发人深省的话:“这是看不见的灾难。”而另一个故事却是这样的:在一次战役结束后清理死者遗物时,人们发现,其中一个士兵,只在他的贴身衣兜里找到一张用层层透明胶布包裹的卡片。原来那是读小学时,他的班主任让他们在一张卡片上写下各自的优点,然后老师把它们制成精美的明信片送给学生……。这位士兵一直将它带在身上。有人感叹:“这就是成功的教育。”由此可见,教师一个小小的举动,一句平常的话语,常会给学生带来深刻的影响,甚至影响他(她)的终生。在日常的听评课中,在自己的课堂上,我也多次感受到学生因一个小小的语音错误遭遇教师冷眼时的落寞情绪;因教师一句平常的表扬或鼓励而欢呼雀跃的激动心情。因此,笔者诚恳地告诫大家:要正确地对待学生犯错,慎重地运用教师评价。

5.突出语言的交际功能。语言的首要功能就是交际。在课堂上,教师还应注意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达到交际、沟通的目的,在一位教授的报告中,笔者了解到一个现象,即教师在教学中将语言格式化、固定化了,使之失去了交际的意义。如教“How are you?”的问候语时,只告诉学生常用回答“Fine,thank you.And you?”“I’m fine,too.”试想一位学生恰巧感冒了,或刚扭伤了脚,他(她)也回答“Fine,thank you.”吗?这难道是这位学生此时真实的感受吗?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正是因为我们忽略了语言的交际这一首要功能。要让语言的交际功能充分体现,教师在课堂上就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鼓励学生得出不同的答案或结论,保护学生的“求异”心理。

二、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那么,怎样突出自己的主导作用呢?

1.把握教师的角色定位。首先,教师须保持一颗童心,要蹲下来,从孩子的眼光看世界。我们现使用的英语教材的中方副主编吴悦心说:“在英语课堂上,我就是一只monkey queen,带领孩子们一起耍。”一语道破天机,教师既要做引领者,同时也是参与者,扮演的是“平等中的首席”角色,课堂的活动主体是学生。

2.选择任务式教学法的艺术。教师怎样做,才能在课堂上既参与,又不喧宾夺主呢?要把握好这个度,我们不妨多采用任务式教学法。所谓任务式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习得语言知识,学生每进行一项活动时都带着教师给定的某项任务,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活动的一种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将任务式教学法与五步式教学法(听、说、玩、唱、演)相结合,多采用“五小”活动,即小制作、小介绍、小竞赛、小调查、小统计等。当然这些活动需紧密联系书本、联系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