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说创作基本技巧

小说创作基本技巧

小说创作基本技巧

小说创作基本技巧范文第1篇

论文关键词:白先勇;文学批评;风格特色;艺术技巧;“创作室批评”

白先勇以小说创作著名,但在小说创作之余,亦写有不少批评文章。尽管他声称其评论性的文章,只是对几位作家“作品所下的一个注解,不能算为深入研究……”“对文学的一些看法,全凭创作时的亲身体验,及阅读小说的一点心得”。

但在事实的层面上,这些并不能否定他的文学批评的价值所在。自1979年以来,大陆的白先勇研究不断取得突破,但成就主要局限在他的小说创作领域,而在某些方面还尚处在拓荒阶段(如对白先勇散文的研究),对于他的文学批评的考察更是少人问津。毫无疑问,白先勇作为海外华文文学作家的杰出代表,对其研究我们应呼唤整体性、全面性的研究视阈,这在中国现代文学作家研究上早巳成为司空见惯的事。鉴于此,本文试图以白先勇的文学批评文章作为考察对象,就它的批评对象、批评特点以及与作家文学创作的关系、意义等作出尝试性的论述。

白先勇的文学批评文章主要收录在他的散文集《蓦然回首》和《白先勇文集》第四卷的“文艺评论”辑中。这些批评文章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1)绝大多数是为一些作家作品所写的序和自己阅读作品的读后感;(2)在不同场合就小说艺术与别人的对谈;(3)一些学术性较强的论文如《社会意识与小说艺术》《流浪的中国人.——台湾小说的放逐主题》等。白先勇所评论的作家,多为台湾和海外华文文学作家,如施叔青、丛、欧阳子、琦君、马森、王祯和、杜国清、林幸谦、荆棘等,显示了他对某一特定地域作家群体的关注。与此同时,他的文学批评也表现出视野的广阔性,在一些文章中就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外国作家作品以及中国现代作家作品发表了深刻独到的见解就其所评论的作家作品来说,文体是多样化的,小说、诗歌、戏剧、散文无不涉及,当然评论最多的还是小说,这自然与他的文学创作本身情况有关。

与当下一些文学批评中颇为盛行的硬套理论的做法截然不同,白先勇的批评文章是建立在文本细读基础上的感性领悟,带鉴费l生,体式自成一格。这特别表现在他为一些作家作品所写的序及读后感之类的文章中。在这类文章中,他往往在开头或结尾以一种散文化的语言概括出某一作家作品的特色风貌。虽然白先勇对这种风格特色的把握还谈不上具有“历史定位”的性质,但也可成不移之论。例如他评说琦君,开门见山,把琦君笔下所特有的感伤气表达出来:“看琦君的文章就好像翻阅一本旧像(相)簿,一张张泛了黄的相片都承载着如许沉厚的记忆与怀念,时间是这个世纪的前半段,地点是作者魂牵梦萦的江南。琦君在为逝去的一个时代造像,那一幅幅幽幽的影像,都在诉说着基调相同的古老故事:温馨中透着怆痛。”这种总体风格特色的把握是白先勇文学批评的特点之一,它意在给予读者一开始阅读或阅读后都有一个非常鲜明的印象,而文章的其余篇幅则引领读者去体味和理解这种印象。这当然可以看成是批评的操作程序问题,但也不失为是一种有特色的批评思维方式。白先勇不乐于使用那些流行的批评概念,诸如内容、形式、主题、思想,等等,这在于他不愿意“把文学一座七宝楼台,拆得不成片断”纷拼。在他看来,小说是文学,是艺术,那么以浑然感悟的方式则更能接近艺术真谛。

对作家作品总体风格特色的把握,白先勇显然继承和借鉴了我国古典批评中感悟印象的方式。他把捉和传达某一部作品和某一位作家的风格特色时,所依赖的主要是直观感性的印象,甚至他在小说创作中的形象思维也渗入其中。他在为施叔青《约伯的末裔》所作的序中,对施叔青小说的主题“死亡、性、疯癫”的揭示就完全采用形象画面的方式。鹿港渔港的鱼、腐烂的蟹、猫的尸体、棺材;土娼寮门口肥大的土娼;老疯妇为渔郎儿子招魂。三组画面分别对应着施叔青小说的三大主题。这其中没有多少分析性的文字,全凭直观的艺术感悟力。我们如果要在白先勇的文学批评中寻找所谓的理论支撑的话,那是徒劳的,但他凭藉着小说家对艺术的灵敏,对所评论的作家作品总是能契人到他们的特质之中,并显得不甚有所偏颇。

如前所述,白先勇善于对作家作品的总体风格特色进行把握,意在使读者获得一个较鲜明的印象,其余篇幅则旨在去做引领大家体味和理解这种印象的工作,但在具体如何“引领”的问题上,白先勇在文学批评中却是有所侧重的。一个很值得注意的现象是:白先勇十分重视对作家作品的艺术技巧和艺术表现进行分析。这种分析在他的很多文学批评文章中,是占了相当大的篇幅的。在为欧阳子的《秋叶》所作的序中,他开宗明义,将欧阳子小说的特质表达出来,认为“欧阳子的小说有两种中国小说传统罕有的特质:一种是古典主义的艺术形式之控制,一种是成熟精微的人类心理之分析。前者表诸于她创作的技巧,后者决定她题材的选择。”斟接下来他详细分析了欧阳子是如何做到对小说“形式之控制”的。认为“严简,冷峻的语言”、“单一观点的运用”及“反讽”手法的采用使欧阳子小说的艺术形式造成了奇妙的效果,“欧阳子小说中严谨的形式控制,使她的小说免除了我们中国小说的两种通病:一种是感伤主义,一种是过火的戏剧性。”圈懈从而高度肯定了欧阳子小说的艺术成就。又如为丛小说《秋雾》所作的序,同样以大量笔墨着重丛娃小说艺术表现特点上的分析与概括,从而认为“对小说中的细节有效的控制与巧妙的安排”和“小说文字中比喻的塑造”是丛娃小说的最大艺术特色。可以说,这种偏重于对作品艺术技巧和艺术表现进行分析的文字在他的文学批评文章中是非常常见的,而白先勇文学批评的这一特点,正显示出他对文学艺术本体特征的重视。

白先勇如此重视艺术技巧、艺术表现的分析,与他自己的文学观(小说观)和文学批评观是完全契合的。他对文学所持的一贯看法是:“小说可以描写政治、哲学、心理种种人生万象,但万变不离其宗,小说既然是文学,其永恒价值仍应以文学标准衡之。”这样,他便首先就确立了“文学首先是文学自身”这一对文学本体特性的认识。由此他论小说艺术,就不惮其烦地讲小说技巧与内容的关系、“观点”的运用、人物的出场和场景、对话的描写等,原因在于他“个人认为小说是,是种艺术,绝对要以艺术形式、技巧来判断是否完整。这个比较靠得住,比较客观的批评方法”。而在《谈小说批评的标准》一文中,他为成功小说批评所归纳的三条标准中,更是将艺术标准列在第一条的位置,认为“作品的文字技巧及形式结构是否成功的表达出作品的内容题材:这大概是小说批评的第一块试金石。”研明乎此,再回头来看他的文学批评文章,其之所以花大力气来做艺术技巧、艺术表现的分析,就显得非常自然和让人理解了。

但是,白先勇重视对艺术技巧和艺术表现进行分析,并不意味着他流于技巧“趣味主义”,实际上他也是很注重作品思想成就的。在前面举例到的他对欧阳子小说和丛小说的评论中,就高度肯定了两位作者作品的思想力量。认为欧阳子对人类心理特别是爱情心理的抽丝剥茧则让人获得了“真正的爱情,是永远的痛苦”圈的深刻体认,而丛娃的作品则充溢着“一股对生命渴求的力量”。这表明在小说艺术与思想关系的看法上,白先勇并不趋于极端,他所反对的是将两者割裂开来的做法。在《社会意识与小说艺术》这一对中国现代文学和中国现代作家品评的文章中,他就很显明地表达了这一主张。在这篇文章中,他着重比较分析了鲁迅、茅盾和巴金的创作,高度肯定鲁迅的《呐喊》《彷徨》,对茅盾的《子夜》和巴金的《家》则持批评态度。原因在于鲁迅作品“冷静客观,不带夹评”的艺术表现使作品“激进叛逆的社会意识”得到了很好的节制;而茅盾《子夜》的人物描写“止于浮面”,巴金《家》的对话是“一种非常不自然,矫揉造作的语言”,虽然社会意识强烈,但艺术描写失败。虽然这种品评仍着重对作品艺术技巧和艺术表现进行分析,但其中很明确地体现出了白先勇追求社会意识与小说艺术两相平衡的批评观念,反对那种以“小说中的社会意识是否合于某种社会政治的教条主张作为小说批评的标准的做法”。

白先勇在文学批评中重视艺术技巧和艺术表现的分析与他的文学观(小说观)和文学批评观是完全契合的,这其中实际上已显示出他的文学批评带有艾略特“诗人批评家”的“创作室批评”的特点。因为这一批评观念实质上是白先勇创作经验的归纳与推广,换句话说,即这一批评观念是其创作观念的反映与延伸。

艾略特经常被人看作是现代文学批评的一位开山祖师,但艾略特却清楚地表明自己的文学批评纯粹是属于“诗人批评家”的批评文学,只是一个诗人在从事创作时的一种副产品,因此他又称这种文学批评为“创作室批评”。在《完美的批评家》中,艾略特自报家门,公开承认他是一个诗人批评家。“本文的作者就曾极力主张‘诗人批评家批评诗歌的目的是创作诗歌’。……如果说批评是为了‘创作’或创作为了批评,我现在认为那是愚昧的……但是我还是期望批评家也是作家,作家也是批评家。”因此他只讨论与他自己创作有关的理论,或评论影响过他的作家和作品。这样他所道出的只是一个有创作经验的艺术家的经验之谈,是其创作经验的总结。“当他谈创作理论时,他只把一种经验归纳和推广,当他探讨美学问题时,他就比不上哲学家那样有本事了。……所以简单地说,当诗人批评家论诗时,他的理论见解,应该从他所写的作品来考察。”带着这样的观点来看白先勇的文学批评,我们可以发现白先勇的文学批评和他的文学创作是有着密切联系的。

就艺术技巧和艺术表现来说,白先勇本身就是一位非常讲究小说技巧的作家。在谈到自己小说创作程序时说,“多是先有人物。我觉得人物在小说里占非常重要的地位,人物比故事还要重要。就算有好的故事,却没有一个真实的人物,故事再好也没有用。因为人物推动故事,我是先想人物,然后编故事。编故事时,我想主题。有了人物,我常在脑海里转,这个人物有什么意义呢?……”罔这种重视人物的小说观念必然会造成他对茅盾《子夜》中吴荪甫的多次“狞笑”表示不满。至于对话描写,他认为是“小说里很重要的技巧”“写对话绝对是真实生活里面的话”,“不是这样讲的话,你就不要写”。这样,他自然也会对巴金《家》中人物对话的“新文艺腔”加以指责。因此,他在文学批评中注重对艺术技巧的品评完全可以视作工作经验的一种总结和文学见解的一种反映。另外,在他所评论的作家作品中,我们似乎总能发现这些作家作品所渗透的创作情怀在白先勇的创作中都有着某种程度的回响,这也可以归于“创作室批评”的只讨论与自己创作有关的理论的批评状态。

在《天天天蓝》这篇散文中,白先勇追忆了自己上世纪80年代与沈从文在美国的会见。在这篇非评论文章中,他认为沈从文最好的几篇小说比鲁迅的《呐喊》《彷徨》“更能超越时空,更具有人类的共性”,他特别提到沈从文小说《生》中玩木偶戏的天桥艺人的丧子之痛是“人类一种亘古以来的悲哀”。联系白先勇的创作,这评人之语实在亦是评己之语,因为白先勇作品中弥漫的那种历史沧桑和人生无常之感正是人类的一种亘古以来的悲哀。所以,他评林幸谦的散文,对作者叙写两位残障弟弟的作品倍加推崇。“手足的遭遇,使得林幸谦深切的体验到人世的悲苦,而他对大弟、小弟以及所有弱者的同情,正是构成一个优秀作家的基本赋性。”评杜国清的《心云集》,认为“《心云集》中的爱隋是一种绝望后的激情。……因此,在《心云集》中,我们深深感到的是一种地老天荒无可奈何的万古怅恨”。评奚淞的创作,特别指出奚淞创作对中国神话,尤其是有关生命之谜,之争这个主题的巨大兴趣。评马森的长篇小说《夜游》,特别关注小说将人类关系,异性、同性、双性的爱情观做了各种不同的比较与剖析。评田纳西·威廉斯,认为“他写的却是一些人类最基本的感情,爱情幻灭的痛苦,人生俱来的寂寞,对过去光荣之追念”。如此等等,若与白先勇的文学创作两相对照起来,我们可以发现:凡是白先勇在自己创作中有兴趣表现的主题以及自己创作中渗透着的精神情怀,他在评论他人与此相关的作品时往往很快地加以捕捉并作充分的评述,原因即在于作家们的这些主题表现和创作情怀正是白先勇自己所高度认同的。在此意义上,白先勇的文学批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视作是其创作的一种延续。

小说创作基本技巧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级钳工 创新能力 口语表达能力

一、七巧板工作页的优势

七巧板适合于具有初级钳工专业技能基础的学生来完成。在工作页的编写中,笔者注意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学生自主选择――学生必选;从各自拼单幅七巧板――合作拼多幅七巧板;从单一的拼一种动物――组合地拼一个故事情节。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被激发,学生的激情由始至终,学生的创作明显提升,在组装中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得到的更深层次的锻炼,在总结描述中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得到更高层次的发展;通过这一课题培养了学生创造美、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欲望和创新兴趣,在七巧板工作页的编写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合作互助的精神。

该工作页的可操作性强,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使学生能自觉培养团队合作的能力,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对钳工的划线、锯削、锉削、钻孔等实操能力的提升,增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操作水平,完全适合于一体化课程教学。

二、七巧板工作页在教学中的应用

钳工基本技能实训七巧板工作页完全符合一体化教学的模式,并且能调动中职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和团队的合作能力。下图是学生的学习过程。

该工作页体现了钳工基本训练中的划线、锯割、锉削、钻孔等实训任务,并且在实训中也要求做到6S甚至7S的管理,是按照企业的工作要求而设计的。本工作页在实施过程中对每个人分派不同的加工任务,强调团队之间的协作意识。老师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丰富的信息资源来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成就感,锻炼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启迪他们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力,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内容,有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强化与提高。

三、七巧板工作页的主体流程

钳工基本技能实训七巧板工作页的主体流程。

学习活动一:收集资料、设计七巧板的结构、绘制图样;

学习活动二:制订计划、确定加工工艺、领取毛坯和工、量、刃具;

学习活动三:七巧板的各零件制作及检验;

学习活动四:组装七巧板及检验装配质量;

学习活动五:工作总结、成果展示、经验交流。

在编写中笔者遵循了“激趣―探究―实践―创造”的教学环节,结合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有效地指导学生边拼边说。共有五个活动,在每个活动中,每个同学的角色是互换的,不可以一个角色从头到尾。这样也是在活动中照顾到每位同学都在不同角色中得到不同的锻炼。

在每个活动的最后都会有小结,在小结中每组选出代表来总结本组的展示成果,要说出该组的设计初衷在哪、为什么展示如此的成果、在此次活动中你认为你学到了什么等问题。在每个学习活动中都以表格的形式来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这样很清晰明了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七巧板工作页的教学效果

通过在2014~2015第二学期的授课试用阶段中,该工作页确实很实用,达到了教学目的。

一是通过学习七巧板工作页使学生初步掌握正确使用钳工的工具、量具的方法。

二是通过操作使学生具备了钳工基本技能的能力。

三是通过用七巧板拼图竞赛来激发学生,不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及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四是通过相互交流、分享,培养学生的分析鉴赏和口语表达能力。

五是感受用七巧板拼图可以传承祖国传统的文化。

以上是笔者对钳工基本技能实训七巧板工作页的介绍,如有不当之处请读者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李向东,卢双盈.职业教育学新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小说创作基本技巧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提琴 揉弦技术 经验

揉弦是弦乐演奏所掌握的众多演奏技巧当中最具有表现力的演奏技巧之一,在乐句适当的地方加上合适的揉弦技巧,会比没有加上揉弦技巧的乐句无论在声音上还是表现力上都有优美生动得多,揉弦是小提琴演奏很有表现力的技巧之一,用揉弦可以表现出不同风格以及特征的每一个乐段和每一个音,揉弦的要点之一是要求演奏者如何准确的找到手的最佳动作,然后用速度的快慢和揉弦的宽窄来演奏出每一个乐句、乐段所具有的独特的风格特征以及演奏者的情感。小提琴的揉弦技术以及如何掌握揉弦的技巧,关系着演奏的水平。

一、揉弦技术

毫不夸张的说,揉弦技术几乎是所有像小提琴一样的弦乐器演奏必须熟练掌握和运用的演奏方法与技巧,小提琴之所以能够演奏出如此美妙绝伦的乐曲,和揉弦技术的使用时分不开的,如何比较好的掌握揉弦技术,在初学小提琴的时候都与揉弦技术掌握到哪种程度,对以后演奏时候的表现力能够到达的技术层次具有很大的影响,揉弦是小提琴演奏者表现乐曲中的情感以及自己的情感的有力的技巧,它能够有助于演奏者演奏出完美的乐章,揉弦作为一种演奏时的技巧,它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1、揉弦的种类

一般来说,揉弦有滚揉、压揉、搂揉、滑揉、垫指滑揉(秦腔风格)等等许多类型的揉弦,在不同的乐器里有不同的揉弦方法。小提琴的揉弦主要分为三种方式,第一种是手指的揉弦。手指的揉弦主要是指依靠手指关节的颤动来达到的,比较适合短小音符上使用,第二种方式是手腕揉弦,主要是依靠手腕的颤动,这种揉弦适合音乐上较为抒情的段落。对于初学者来说,应该脱离乐器进行一些简单的基本的东动作的练习,在掌握了最基础的要领之后再进行乐器的时间练习,还有一种揉弦是手臂的揉弦,主要是依靠小臂颤动,适合情绪较为激动的乐曲段落。

不同的揉弦方式有不同的特点,有自己使用的要点和使用的地方。作为小提琴演奏中十分必要的演奏技巧,掌握各种不同的揉弦方式,并且数量的运用到演奏当中是十分必要的。无论是哪种揉弦方式,对于小提琴的演奏来说,没有速成与捷径,只有一步一步的把三种最基本的揉弦方式都掌握了以后,才能使小提琴演奏出更加优美的曲子。

2、揉弦在小提琴演奏中的作用

揉弦作为小提琴的演奏技巧,其本质上的作用是为小提琴的演奏服务的,为音乐服务的,演奏者作为乐器的使用者和乐曲的演奏者,要如何表现乐曲中蕴含的感情,并且完美的展现在观众面前,除了其他的,技巧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没有技巧,没有技巧的雕琢,任何音乐都难以达到完美的程度,难以有无限创造的可能。

演奏者演奏乐曲的目的除了尽量再现作者作曲时的那种独一无二的心境之外,还要把那种心境里的情感表现出来,展现给观众,还要赋予乐曲新的活力与创造。所以,音乐演奏时一件困难的事情,尤其是大家名曲的演奏,要演奏好更是不容易。由于演奏者不同,每个人的人生经历不同,经验不同,观念不同,导致了在演奏的时候对相关乐曲的表现形式与表达方式的不同。音乐作品难以计数,不同的作者风格不同,不同的时期的作品也打不相同,如何把这些极富变化性与创造性的乐曲完美的表现出来,离不开揉弦的技巧。小提琴揉弦的技巧在小提琴演奏的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揉弦技术的技巧

揉弦既然作为小提琴演奏的一种技术,那它就是有规律可言的,揉弦技术的技巧一直是音乐界演奏者和理论家不断探讨的内容。关于小提琴揉弦的技巧出现了很多的看法,主要有三种,每一种技巧都有关于它的不同的演奏要点和方式,但是关于揉弦在小提琴演奏当中的重要性还是一致认同的,关于不同的演奏者,不同技术程度的演奏者、演奏习惯和技巧还是要由乐曲来决定也是意见一致的,根据揉弦动力的不同,把揉弦分为三类,下面对每一类的演奏技巧加以说明。

1、手指揉弦的技巧

顾名思义,手指揉弦就是动力依靠手指来实现的揉弦方式,主要是指在演奏的时候依靠手指的轻微的活动来带动手掌的活动,同时要注意手指的活动变化,迅速而且灵活的调整手指的状态,因为手指在小提琴演奏中,活动的范围比较小,所以要达到很好的揉弦效果是比较困难的,并且它的训练比其他方式的揉弦技术的训练要更加的困难一些。

虽然手指揉弦不如其他揉弦技巧常用,但却是小提琴演奏中必不可少的,它比较适用于短小的音符,在初学的时候不要急于在实际乐器上练习,要脱离乐器做一些最基本的练习。使手指关节放松,练习基本动作,对手指关节的柔韧性的练习达到一定的程度以后再进行乐器上的实际演练,揉弦作为一种技巧是为乐曲而服务的,所以在练习的过程中,不要一味的关注揉弦的动作的技术性,还应该关注揉弦达到的乐音方面的效果,注意音准,这样,两面并重才能使揉弦在演奏中发挥得更好。

2、手腕揉弦的技巧

相较于手指揉弦来说,手腕揉弦可能是一种比较容易掌握的揉弦技巧,也是揉弦技巧初学者最先接触到的,应用得最广泛的揉弦技巧,手腕揉弦在中国比较流行,手腕揉弦的动力是手腕,是依靠手腕的活动来带动手指关节的活动来达到揉弦的效果,手腕揉弦并不是只有手腕活动,它的特点是手腕联合关节的弯曲与伸直来表现幅度不大却有节奏的动作,所以手腕揉弦比较适合于那种乐曲舒缓的叙事性或者抒情性的段落。

手腕揉弦的小提琴技巧使得演奏出来的音乐具有十分柔和和优美的特点,乐曲如缓缓流动的皎洁月光,给人美的享受。手腕揉弦的技术要点是手腕在摆动的时候手指要伸展,手指的第一关节要拉平,而当手腕向回摆动的时候,手指要及时的回复到原来的状态,手腕揉弦不像手指揉弦那样需要很多机能上的很好的协调性,学习起来也比较的简单,只要掌握正确的方式,多加练习就可以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

3、手臂揉弦的技巧

手臂揉弦是依靠手臂肘部的摆动,形成较大幅度的动作来达到效果,在某些方面和手腕揉弦两者之间具有一些相似的地方,但也存在实质的不同,手腕揉弦中手指也仍然处于被动的地位。手臂揉弦要求手臂与手指之间的灵活配合,手指既保持一定的固定动作,又要有足够的灵活性。

手臂揉弦的技术要点是手臂摆动到琴头时手指要及时的配合松开、伸展开来,当手臂向回运动的时候,手指要回到原来的动作,和手腕揉弦比较像。随着手臂的摆动,肩部也会产生一些小幅度的动作,这种揉弦方式比较适合演奏那种粗犷的、刚强的以及充满激情的情绪,可以使得演奏效果激情澎湃,跌宕起伏,高潮迭起,极富感染力。

还有一种混合揉弦的揉弦技巧,混合揉弦不是一种按动力分出的揉弦方式,它是指在小提琴的演奏中,极富创造性的将以上三种揉弦方式交叉混合来使用的方式。手指揉弦、手腕揉弦以及手臂揉弦的不同的揉弦技巧表达的内容是不同的,把这三种揉弦方式结合起来,可以表现更加复杂的内容和情绪,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三种揉弦方式的混合使用使得乐曲极富情感表现力,演奏者也能把乐曲更好的展现出来,把创作者当时的心境完美的表现出来,这是一种具有自身形态的揉弦方式,是顺应音乐演奏的需要而产生的,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没有绝对的规则方面的要求。其实在实践中也一样,在实际演奏乐曲的过程中,单一的揉弦方式是难以满足演奏乐曲的需要的,必须多种揉弦方式的综合运用才能达到乐曲应有的效果,演奏者在揉弦技巧的选择上是具有主动性的,只要是适合乐曲的技巧,能把乐曲完美再现出来的技巧都应该被采用。

小说创作基本技巧范文第4篇

关键词:钢琴演奏;技巧;技术

在钢琴教学和演奏中,往往很重视演奏的各种技术和技巧,但技术和技巧有着很大差别的概念。钢琴的演奏技巧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足够的技巧是不可能更有激情的去表达音乐。下面就谈谈对钢琴演奏技巧的认识。

一、钢琴演奏技术与技巧的区别

很多钢琴家都很重视钢琴演奏的技术方法及其训练途径。技术是指通过节奏、拍子、重音、分句、力度、缓急法、触键等的控制,使手具有能力能弹奏各种因指法或各个调在键盘上的特殊排列而极为困难的经过句。侧重的是不涉及艺术性的能力。比如手指运动的速度、力量、灵敏度等。而技巧不同于技能,他和智力有关而不是体力方面的问题,它是脑力方面的学习而不是手指或体力方面的学习。技巧则是将技术运用于乐曲艺术内容表现的能力。比如在乐曲的演奏中,恰当、巧妙的运用技术,弹出音乐需要的轻、重、缓、急等等。所以,有了技术不一定具有技巧。但没有技术则肯定谈不上技巧。

技术和技巧同时存在于钢琴演奏的能力中,相辅相成、互为条件、缺一不可。在某种情况下它们又可以混用,因为他们都融入了同一个概念即演奏的能力中。在钢琴弹奏的训练就要重视二者的完美结合,不可偏颇。

二、技巧对钢琴演奏的意义

1.钢琴演奏技巧是音乐表现的直接手段

钢琴的表现技巧是指能够根据思想情绪的需要通过灵巧、有力的手指动作而制造出各种的音响能力。比如:一段优美的旋律需要内心的歌唱感和手指的连贯动作再加上手臂重量的合理运用,才能体现内在的气息的流动和语句的抑扬顿挫;一道亮丽的音响色彩的塑造需要敏捷细腻的指触和多层声部的合理融合;一段铿锵的节奏的展示需要指力、重力与节拍在激情下的持续迸发;小桥流水、风花月夜、空山鸟语、温馨甜美的想象等等都可以技巧的途径展现出来。把这些音乐的素材按照一定的思想或情绪的发展逻辑有机的组织起来就构成了综合音乐形象,它体现了人的精神和意志,成为音乐表演活动的根本目的。从这个意义,技巧也逐步的靠近了音乐的本身。因此,技巧是以音乐素材的积累为前提,以智慧为手段,以情感的体验为特征的精神产物,是演奏者巧妙的运用弹奏技术、表现一定音乐情绪的能力。

2.艺术表现的共性原则是钢琴技巧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一切艺术表现手法象对比、对称、平衡等都是技巧形成和发展所应遵从的共性原则,但都不能成为技巧的本身。艺术来源于生活,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创造着多变而细腻的人类情感。在不同情感想象作用下创造出的音乐作品,必然需要富于创造性的技巧去展现。在这些共性表现原则的启发下,钢琴表现的技巧向着无限丰富和细腻的空间开拓、发展着。

三、钢琴演奏技巧的运用

钢琴演奏者要面对这样一个问题:自己此时此刻正在弹奏的这首乐曲,应该以什么样的技巧来处理。因此,手指技术的发展提高必须以技巧的需要为准绳,技巧的发展也必须以技术的精湛为保证,二者的主从关系是明确的。

1.以技巧来带动技术的提高。在创造性的技巧训练中感受到音乐的乐趣,感受到钢琴弹奏的快乐,以技巧来带动技术的提高,使学生在有限的技术上运用无限的音乐表现技巧、创造出丰富的音响世界,达到钢琴表现的目的主要的一些问题:钢琴演奏中,乐感、手感、气感这三方面相辅相成,应融为一体。所谓乐感,是指演奏者对音高,节奏,调式,调性,和弦,曲式,旋律的感觉或者说是反应的灵敏程度。对于作品来说是指演奏者,对演奏的曲目,是否能激起满腔的感情从而创造性地再现乐曲,并通过演奏者的演奏传达给听者,使听者通过声音的媒介去领会作曲者所要表达的一种情绪,而最终达到共鸣。因此,乐感即是对音乐乐曲本身的包含的思想感情的一种准确深刻的表现。

2.以技巧来培养乐感。如果不具备良好的乐感,单凭高超的演奏技术,是很难真正感动人的。那么"乐感"究竟如何产生呢?这里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天赋,即“灵气”;比如象王晓东,肖邦等,而大多数人是经过后天的勤奋努力逐步培养而成的。其间即包含者本身的音乐修养与个人的生活经历。学生多读书,特别是人文科学方面的书,比如:世界名著,哲学,心理学等,由于综合素质的提高,必然会在乐曲的演奏中充分体现出音乐的感情特征。人一般都具有音乐的某种天赋与灵气,只是这些潜意识未经后天的挖掘而没有展现罢了。因此,后天的训练与培养尤为重要。所以开发音乐的智慧与后天的艰苦训练相结合,方能培养出具有良好乐感的钢琴演奏人才。

3.以技巧来培养手感。手感,是演奏者在演奏中所表现出的对触键、轻重强弱,大小幅度以及灵活程度等的控制能力。那么如何对待手感问题呢?首先,要加强基本功的训练,让手指灵活起来,功夫长上去才行。俗话说:“熟能生巧”。这个“巧”便是能力,有了这个能力,便能心到手到,心到意到,得心应手,只有加强了手指训练,手指触觉我想也是会敏感起来的,并具有了较强的控制能力。其二,要加强听觉的训练。我这里所说的听觉是指对音色的辨别能力,我在教学中就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手指部位,不同的力度,不同的演奏方法来弹琴,要求用心去辨别由此产生的不同的音色,在心键的手感,并将其运用到实际演奏中去,最重要的是在平时的练习过程,要有心去体会,认真的对待每一小节,每一个节拍,甚至每一个音符。不论是练习曲还是乐曲都要弹的鲜活动人。

【参考文献】

[1]杨丰荣.谈钢琴演奏中的技巧训练[J].青年文学家.2009,(23).

[2]陈婷.简述钢琴演奏中的技巧练习[J].黄河之声.2010,(06).

小说创作基本技巧范文第5篇

关键词:钢琴表演;技巧;艺术表现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7-0062-01

钢琴表演是钢琴作品创作与钢琴作品欣赏的中介环节,是钢琴作品的第二度创造,或再创造。那么作为钢琴演奏者来说,就要对作曲家将意象、乐思用符号记录下来的乐谱进行表演,可是在表演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要把一个没有生命的乐谱变成一个有血有肉的活的音乐的话,表演者不但要有出色的钢琴表演技巧,同时也应该具备较好的音乐表现力,只有这两者协调统一的进行,一首好的钢琴作品才能活灵活现的展现在欣赏者的面前。所以,接下来我就以《莫扎特G大调奏鸣曲》为例,谈谈在这首钢琴作品中怎样做好技巧与表现的协调统一。

一、技巧层面

钢琴演奏技巧在钢琴表演中的重要作用是不容质疑的。所以说对于每个钢琴演奏者来说,要从旋律、节奏、和声等这些最基本的因素出发,充分掌握这些技巧的练习后,才能更好地去理解和演奏某一钢琴作品。例如,在《莫扎特G大调奏鸣曲》的第一乐章中出现在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里的十六分音符的跑动,它的练习不仅仅是把音弹得均匀连贯就好,它更注重的是音触键的练习,在莫扎特奏鸣曲中注重声音的灵巧,透明的音色以均匀清晰的音粒,生动活泼的节奏,流畅悠扬的气息,圆润优美的歌唱性,表现出古典主义特有的典雅与高贵气质。因此,在练习过程中要更好地去把握音的颗粒感。从整体上看,莫扎特的这首G大调奏鸣曲技巧难点不是很多,所以练习起来也是比较容易的。

二、艺术表现层面

钢琴演奏技巧是钢琴表演的手段,是为艺术表现的目的服务的,两者的完美统一才能实现其钢琴作品的自身价值。如果对一个只掌握了超高的表演技术,但却缺乏艺术表现的钢琴表演者来说,这样的表演者能说是一些音乐匠人。所以说要想使钢琴作品更好地表达其音乐情感和内容,就必须把表演技术完全的融合于深刻的艺术表现之中,真正做到二者的完美统一。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表现其钢琴作品的情感呢?首先,我觉得要从演奏该作品的创作背景出发,然后从对其创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内容出发,待这些背景知识了解的差不多的时候,再融入表演者自身对整首钢琴作品的风格和情感把握。

例如,在刚开始演奏《莫扎特G大调奏鸣曲》时,必须先对莫扎特创作这首奏鸣曲的背景和情感意图出发,然后在进行这首奏鸣曲的二度创作过程中才会有自己情感的融入。整部作品都充满着生机、热情、纯洁、朴实而又真挚的感情。在这首作品中,不仅有他故乡音乐的色彩,还有法国音乐的余韵、德国民谣的音调以及意大利洛可可音乐的风格与技巧。这首奏鸣曲在作曲手法上沿用了海顿的风格,在风格上又接近于巴赫,但相比较与他们又有所创新,显示出了莫扎特特有的即兴味技艺。莫扎特G大调钢琴奏鸣曲共三个乐章。第一乐章快板,奏鸣曲式。旋律优美流畅,抒情温和。第二乐章行板,奏鸣曲式,本乐章比较忧柔,右手的旋律与左手相间,有种巴赫复调的韵味。第三乐章急板,奏鸣曲式,有一丝甜美的幽默在里面。

通过以上两方面的了解以后,表演者就会大致了解这首奏鸣曲的演奏风格,从而根据每个表演者的个人音乐文化修养的不同,对乐曲进行二度创作,显示表演者独特的演奏风格。例如,在该奏鸣曲的第一乐章的呈示部,这里的旋律走动就好像母亲和顽皮的孩子在对话一样。在连接部里仿佛是母亲在给孩子讲述着什么,需要有渐强直到最后果断的颤音。在第二乐章里。左手几乎都是阿尔贝第低音伴奏型,所以要弹得十分轻柔。而且1、2小节的力度要与3、4小节造成鲜明对比,力度的强弱对比是这个呈示部的主要特点,所以在这一慢板乐章里要带着时而平静时而忧伤的一种情绪去演奏,并富于旋律的歌唱性。那第三乐章是快板乐章,所以在演奏上就必须做出那种振奋人心高亢激昂的感觉,所以这一乐章带着这样的情感进行演奏。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在表演者演奏钢琴作品时,不但要对钢琴作品的基本技巧进行反复的练习和精细的练习外,还要对钢琴作品的情感表现作以充分的准备,所以说一首能吸引欣赏者眼球的钢琴作品就必须做到表演技巧与艺术表现完美的结合统一,才能更好地演奏其钢琴作品,使钢琴表演者在综合音乐素养上得到更好地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前,王次炤.音乐美学分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

[2]吴祖强.曲式与作品分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

[3]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上海:世界图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