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全民健身的特点

全民健身的特点

全民健身的特点

全民健身的特点范文第1篇

论文关键词:后奥运时代,全民健身,特点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选手不畏艰难,最终以51块金牌,21块银牌,28块铜牌,位居奖牌榜之首,体现出了中国体育健儿的刚强本色,这证明了我国竞技体育的整体水平,对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是一个极大的促进机会。经过多年的发展,群众健身意识、人数、健身场地等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1.研究对象

以渭南市临渭区所有居民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走访调查、问卷调查、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通过比较、推理等方法进行分析,走访调查200人,问卷调查800人(收回有效问卷783份)。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居民健身场所多样化

通过调查得知,居民健身场所成多样化趋势,在广场健身的居民最多,活动的人数为占健身总人数的32%;其次是公园,活动人数为30%,小区健身路径为18%,去运动场健身的人数占8%,在临街空地健身的人数为6%,到俱乐部健身的居民有5%,其他地方健身的人占1%。公园、广场和小区健身的居民共有80%,由于公园、广场有人组织集体健身操,并且有一定数量的健身器械,吸引大量的人参加,小区内的健身场所近,方便群众锻炼,所以这两个地方的人多;生活条件的改善,去俱乐部健身的人有所增加;临街的商铺及饭店组织员工在店前进行体育锻炼,极大的增加了临街空地健身的人数。

3.2健身内容

调查显示,渭南市居民健身的方式由多到少以此为健身操或秧歌、健身走或跑步、太极拳、篮球和足球、乒乓球和羽毛球、轮滑和自行车、踢毽子等。健身操和秧歌是老年人健身的首选方式,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时青少年和上班族的首选健身方式,轮滑和自行车等新兴体育项目也成为部分少年儿童和老年人的首选,整体来看,居民健身首选娱乐性内容。

3.3居民健身的时间和频率

把一天的时间分成早上、上午、下午、晚上四个时间段。调查显示早上健身的人数为20%,上午健身的人数为8%,下午健身的人数为15%,晚上健身的人数为57%。早上健身的主要人群是老年朋友和在校的大、中、小学生,下午主要是上班族和在校的学生,晚上主要是上班族和中老年人。

健身的频率每周7次以上的占26%,每周5~7次的占20%,每周3~4次的占16%,每周2次以下的占38%,其中每周健身5次以上的主要是老年人和在校学生。学生和老年人有充足的时间和场地及共同的爱好人群进行活动,上班族上班忙,时间精力有限,健身较少。

3.4健身人群年龄分布

通过调查得知,健身人群年龄结构成两头多中间小的“V”字形。24岁以下的人群健身人数多,这类人群主要是在校学生,时间充足、精力旺盛、有良好场地和器材,这些人是以后健身的主力军;中间是25~55岁的上班人群,由于时间精力有限,这些人健身较少;55岁以上的老年人注重健康,重视健身,有时间和共同的需求进行健身,所以这类人群健身人数多。24岁以下和55岁以上的健身人群男女性别比例相当,25~55岁人群男性明显多于女性,这是由于社会分工和女性家务劳动较多且照顾子女造成的。

3.5健身的目的

健身的目的有强身健体、预防疾病、娱乐、提高技术、社交等。从调查结果看,渭南市居民参与锻炼的主要目的是预防疾病和强身健体。这是因为身体锻炼是预防疾病和强身健体的最好方法。只有身体健康才能很好的生活和工作。但是不同年龄段参加体育活动的目的有所区别,24岁以下的年轻人以提高技术和增强体质为主要目的;25~54岁的人以娱乐和健身及社交为只要目的;55岁以上人群以预防疾病为主要目的。

3.6居民健身消费情况

居民健身消费包括健身的器材、服装、场地培训费用及相关的费用支出。调查结果显示,53%的居民健身消费主要在运动服装上,32%的居民健身消费主要在体育器材上,15%的居民健身消费主要是场地、培训、体育信息方面。健身消费受经济收入、健康价值观、时间等方面影响。调查数据表明:26%的居民健身消费每年在100元以下;26%居民在101~300元之间;24%的居民在301~500元之间;18%的居民在501~1000元之;7%的居民年健身消费超过1000元。从数据可以看出,68%的居民健身消费在301~1000元,健身消费随着经济的发展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也说明人民群众越来越注意健身和娱乐。

4.结论与建议

4.1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有了健身意识,并积极地参与健身活动。活动场地分布较广,室内外结合,器械和空地合理利用,基本满足了居民健身的需要。但是临街的场地和不平整及光线不好的场地,存在安全隐患;大的健身场地和公园健身器械好,但是较少,不方便居民就近健身的需要。因此,应该多修建和开发一些小的健身场地和小区健身路径,方便群众就近、安全的进行健身活动。

4.2城镇居民进行健身活动的主要内容为健身操、健身走和跑步、太极拳、秧歌等。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参与的人也较多。新兴项目轮滑、滑板、自行车等在街头巷尾随处可见,这都是生活条件的改善和提高使得年轻人有机会进行这些娱乐活动。

4.3健身人群分布于所有年龄段,但是老年人和青少年较多,中年人较少,应该多做宣传,促使中年人多进行健身。健身主要受时间和精力的限制,全民健身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健身观念的增强,健身场所的增加,健身内容的多元化,越来越多的人会加入到全民健身的行动中去。

参考文献

全民健身的特点范文第2篇

一、坚持做优品牌,提高全民健身活动的影响力

全民健身活动是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县不仅有在全省具有影响力的健身气功,广场舞等体育品牌活动,而且还有10多项群众喜闻乐见的健身活动。为有效实施《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切实发挥体育公共职能,将区域优势资源转化为全民健身发展的动力,充分利用政府指导,以及社会力量来共同推进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2013年初,我局因地制宜制定了《县“一乡一品”群众体育品牌活动评选标准及办法》。

1、明确品牌定位:“一乡一品”是指多年来充分利用本乡镇资源优势,在广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传统活动,是居民参与率较高,在全县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力,能够代表本乡镇形象、特色,提升本乡镇知名度的品牌活动;

2、制定评选标准和办法:要求各乡镇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整合资源,加大投入。要求申报的活动特点突出,设施完善,管理规范,宣传有力,持续发展,参与广泛;

3、各级政府提供经费保障。县体育局根据县政府的安排,投入一定资金,对被评为“一乡一品”的群众体育品牌活动予以一次性扶持,各乡镇政府对创建“一乡一品”的活动在经费上也给予了一定的扶助,为创建工作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政策保障。

二、实施网络建设,提升体育公共服务水平

我县在坚持“一县一品”群众体育品牌活动创建基础上,再创“一乡一品”的品牌建设,通过这一方式认真履行体育公共服务职能,提升体育公共服务水平。通过广泛开展“一乡一品”活动以达到关注民生、服务民生,使全民健身发展成果更好的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在创建“一乡一品”群众体育品牌活动中,把社会管理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各方支持、群众踊跃参与的活动运行机制。大力倡导群众体育生活化理念,提高群众体育活动的质量,加强科学健身指导,努力提高全民体质。以围绕“白云深处、人家”幸福工程建设,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及上级相关文件精神,增强全民身体素质,作为发展群众体育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创造性地开展了健身公共服务网络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全县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网络。截止年底,11个乡镇,75个行政村、3个社区,共建立了全民健身指导站、点89个,覆盖率达到了100%。

1、我县现有55个行政村新建了农宿文化体育广场,为此,县财政为每个广场投入了8万元,2013年,我局从体彩公益金中也拿出了50万元,近年来,全县各级共投入了近1000多万元。目前,基本做到了村村有体育活动场所,有广场舞队伍、秧歌队、篮球队等,截止2013年底,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网络全部覆盖。全县共有89个指导站、点,而且均配备了1-2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均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健身活动场地。为此,我局还投入资金18万余元,为每个站、点配备了各种体育器材如:拔河绳、羽毛球拍,篮球、乒乓球拍等,有效推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健身运动,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健身热情,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2、为了配合网络建设工作的开展,以全民健身指导站、点为互动平台,我局连续举办了两期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各乡、镇、村先后共派出170余人次参加了培训。

3、推进居民体育活动生活化。以社区全民健身指导站为阵地,依托县老年体协、健身气功协会、排舞协会、自行车协会、青少年俱乐部等体育协会,以创建体育特色社区为抓手,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体育健身活动。

三、重点抓好普及、彰显群众体育品牌活动的魅力

在实施群众体育品牌活动过程中,我们努力让体育文化元素融入城镇乡村。围绕城乡稳定、区域经济、文化、旅游休闲等方面的发展,整合社会资源,打造有特点、点面结合,极大地满足了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归纳起来主要特点体现了“五个结合”:一是与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特色相结合。为了推出地方特色,打造品牌,发展体育文化,我县高湖镇在西头村接连举办了“吕阳洞溯溪帐篷节”,活动紧扣“清凉一夏”的主题,有西头古道穿越、吕阳洞溯溪、神仙谷漂流、观音岩登山、北河园赏花、中部梦幻城游乐等,共吸引了2000余人报名参加。同时还举办了“美丽乡村、幸福生活”文体活动。还设立了文明健康高湖人宣传展示、享受农家风情等群众互动活动,促进活动的开展和普及。二是与文化、旅游等相关产业相结合。宝峰镇连年举办“农宿文化节”运动会。项目有篮球、拔河、田径、骑自行车载重、播种、肩稻谷赛跑、摘棉花比赛、广场舞、太极拳、太极扇、柔力球、顶棍、秧歌腰鼓,传统诗词、书法比赛等在内的20余个具有地方代表性的民俗体育项目,弘扬民俗体育文化。三是与传统群众文化教育相结合。为丰富人民群众的节日文化生活,根据各地特色、春节期间在全县组织了元宵舞龙、舞狮、马灯、船灯、茶花灯会。并专门推出了水口乡桃源村的城门灯、仁首镇象务村草龙灯在全县各地表演和县城集中汇演。尤其仁首草龙灯,以其独特的传统艺术魅力和文化底蕴,除了在央视春节特别节目展现龙的元素以外,并已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端午节还举行了龙舟比赛,并于今年10月成功举行全县乡镇腰鼓队表演大赛。全国第五个“全民健身日”,在县清华文化广场隆重举行了全民健身广场舞展示活动,800多名队员参加。此项活动已荣获了“舞动赣鄱健康”2013年省全民健身广场舞活动“县区优秀组织奖”。四是与低碳绿色休闲理念相结合。2013年9月24日,省首届海峡两岸自行车联谊赛暨第六届泛长珠闽国际自行车三爪仑挑战赛在我县落下帷幕。本次大赛旨在倡导“绿色、低碳、环保、健康”的生活理念,其主题为“白云深处、人家,百里画廊、骑景最佳”。我局作为执行单位,全程负责组织了此次赛事的进行,并受到了赛事组委会的高度评价。五是与公共体育设施免费开放相结合。我县积极整合体育资源,维护维修了县城的体育场馆,根据群众的健身需求,以“服务群众、大众参与”为主题,每天晚上体育广场为全民免费开放,并提供羽毛球、乒乓球、门球、网球、篮球等相关活动场地,而且提供便捷、优质的体育健身服务,促进了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满足了全民多元化的健身需求,极大的推进了全民健身长效化、健身方式科学化、健身形式大众化机制的形成。

四、2014年工作打算:

1、进一步完善农宿文化体育广场建设,争取一至两年内,村村都有农宿文化体育广场;

全民健身的特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健身气功 机理 作用

中图分类号:G85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1-0000-02

1.前言

从古时候开始,人们就有了延年益寿的欲望与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点始终没有改变。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始,大众体育逐渐受到政府的重视。从1995年6月国务院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到《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增强群众体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始终都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不断地加快,健康的体魄已经成为现代化进程中所不可缺少的要素。在这一基础上,广泛性就成为了全民健身计划的一个重要特征。然而,在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较大差异,发展现代竞技体育又离不开经济和技术等各方面的支持,所以,在边远地区,全民健身计划的广泛展开受到了严重的制约,而且随着人们知识水平地不断提高,锻炼身体的方式也越来越“绿色化”。此时,具有灵活多样、对场地要求不高等特点的传统养生运动就成为了全民健身计划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及科技期刊网查阅近年来关于研究中国传统养生运动相关方面的文章及其在全民健身计划中开展的相关文献资料,旨在为传统养生运动在全民健身中开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借鉴。

3.分析健身气功的健身机理

3.1传统医学在健身气功健身机理上的研究

3.1.1培补元气

中医认为,气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均可以用气的运动变化来解释。健身气功的锻炼,非常重视培补人体的元气,练功的意守丹田,运动过程中的腰脊运动,都围绕腰部运动。由于先天之精藏于肾,肾位于腰部,腰部运动、意守丹田和呼吸锻炼,使肾中元精益固,“精化为气”,元气自充。

3.1.2平衡阴阳

动作有阴阳之分:静为阴,动为阳;起势和收功要求分脚站立,意守丹田,保持安慰姿势;而运动过程则要求绵绵不断,势势相连。动作方位的上下阴阳之分:动作向上为阳,动作向下为阴;动作的前后有阴阳之分:动作向前为阳,动作向后为阴;劲力有阴阳之分:蓄力为阴,发力为阳。运用阴阳平衡规律指导练功,体会健身气功调整姿势、呼吸锻炼、意念运用的和谐统一,可以有效的提高练功效果。

3.1.3疏通经络

健身气功的功法中有不少动作要求意想膻中、命门、劳宫、涌泉等穴,就是为了加强经气的流注和畅通。以意引气,多见循经络运行,这种经气传感现象,通过锻炼可以获得。

健身气功的肢体活动或按摩拍打,可以出动气血循经络互流。百脉皆通,气血充盈,在医疗、保健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3.1.4调和气血

正常情况下,气血之间维持着一种“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的相辅相成的动态平衡,称谓“气血调和”,而“气血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健身气功静养时,以意领气,意守丹田,培育元气,可以加强身体的营养和滋润。

运动时,调动内气在全身周流运行,起到活血化瘀,打通阻塞,推动调整,促进全身气血循环作用。同时起到灵活关节,强健筋骨的作用。

3.1.5调理脏腑

练习健身气功,动作以腰为主宰,腰部命门是其主要锻炼之处,命门相火旺盛,肾气则充溢。肾阳相火是其他脏腑生理活动的原动力。命门元阳之火充足,则脾阳得资,脾气充足健运,后天水谷得以消化,精微物质得以运化,从而为人体脏腑、经络乃至四肢百骸的正常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这也是健身气功得以全面增强体质的道理。

3.2现代医学在健身气功健身机理上的研究

3.2.1增强生理机能

健身气功的锻炼能够提高反应速度,增强肌肉的力量,提高身体的柔韧性,改善平衡能力以及健美体形、改善身体机能。

3.2.2增进心理健康

健身气功在增进心理健康上面具有提高心里健康水平和提高注意力集中的作用。

3.2.3改善血液生化指标

健身气功的练习能都改善体内的自由基,调节免疫能力,改善血脂代谢和性激素。

4.分析健身气功在全民健身计划中的优势特点

4.1传统养生运动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在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健身气功一直贯穿在其中。从尧舜时代的“阴康舞”到三国时期的“五禽戏”直至当今产生的第八套广播体操,它随着中华民族历史的变迁而发展。它源于我国古代的养生学,融合了我国古代哲学和养生理论,是古老的锻炼方法与养生方法相交融的结果。它独特的理论体系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特征。以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运动项目武术为例,强调“内外兼修,修艺统一”,它要求练武者不只是要具有厉害的武功,而且还要拥有崇高的品德修养。[1]因此,健身气功无论是理念还是思想都蕴含着浓郁的传统文化特点,在全民健身计划中广泛开展有利于继承和宣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4.2健身气功具有的保健功效

我国传统健身气功的观点是“动则不衰”。传统健身气功是根据中医养生保健理论发展而来的,它是以套路形式来锻炼身体达到疏通经络、调理脏腑、调和气血、调节人体阴阳的功能,最终产生祛病强身、改善身体机体、延年益寿等功效的一项运动。

4.3传统健身气功具有易普及的特点

传统健身气功来源于生活之中,这为它的广泛开展提供了很大的优势,在未实行全民健身计划的时期,它就已经作为一种养生文化渗透到了我国的各个地区,随着改革开放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国民体质建设工程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从生活生产中发展而来的传统养生运动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各个年龄层的人。

4.4传统健身气功的经济实用性

目前,我国的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一半左右,因此,在我国全民素质的提高中农民的身体状况和健康水平成为了相当重要的内容。目前,我国的城市社区建设已经日益完善,但是在偏远的农村,公共体育设施严重匮乏,体育场地、器材与经费远不能满足农民锻炼身体的需求,严重地约束了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的展开。就现阶段而言,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状况相对城市落后了很多,此时,不需要特殊场地、所需器材简单、对经费和组织要求都不高的传统养生运动能大大缓解农村体育发展中经济方面的压力,在农村普及开展保健气功、五禽戏、太极拳等传统养生运动项目,农民可以不花钱或者花很少的钱就能锻炼身体,既经济又实效。

5.传统健身气功在全民健身中起到的作用

5.1传统健身气功的大众化推动全民健身

传统健身气功是一种老少皆宜的健身方式,不论是70多岁的高龄老人,还是6、7岁的幼龄儿童,这种运动形式都能适应于他们锻炼身体的需求。它不但可以自由地调节运动的强度,而且对于一些患病的人群也不需要特别的监督。这在全民健身的广泛开展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由于它本身产生于生产、生活之中,所以人们能很自然地接受它,它取得的健身功效不需要很长地周期就能表现出来,这种大众化地特性与我国现阶段人民的身体基本水平和经济水平的衔接很紧密,不会导致“尾大不掉”等现象的发生。能很好地推动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的发展。

5.2传统健身气功的灵活性推动全民健身

虽然从建国以来到现在我国人民人均占有的体育场地提高了很多,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依然很大。由于器材的严重短缺和场地的匮乏,我国的全民体质建设工程受到了极大的阻力。相比现代的利用竞技体育运动来锻炼身体的方式而言,我国传统健身气功在器材与场地的需求上就体现出了显著的优势,它的锻炼方式更加灵活,对场地的需求也很简单,无论是田间、公园都可以进行相应的功法锻炼。而且对于时间的要求也很松,不会要求你必须锻炼多长时间,也不需要办理健身俱乐部的会员卡,随时都可以进行。因此,在全民健身规划的过程中,我们要将现代竞技体育的锻炼方式与传统健身气功锻炼的方法相结合,创造出一种更适合我国现阶段国情和人们身体素质的运动方式,更大程度地利用传统健身气功的灵活性,使其进入到农民兄弟的身体假设中来,不断地扩大我们国家的体育人口,推进全民健身计划的有效实施。

5.3传统健身气功的精神文化推动全民健身的发展

传统健身气功将精神文化寓于运动之中,如“五禽戏”是将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形态和他们的精神表征融合而成的一种运动健身方式。“太极拳”中则蕴含了中华民族从古至今一直倡导的“中正平和”的精神意境。它们作为锻炼身体的运动方式的同时对精神上产生的影响也是重大的。因此,在全民健身计划中广泛开展传统养生运动能让我国人民更好地了解我们国家历史文明地结晶。在这一方面,西方的人们已经认识到了它的风采,不断有外国的友人来我国进行传统养生功法的学习。作为华夏儿女,我们在改善身体机能的同时,应该更多地了解认知我们国家的传统精神文化,传统养生运动在弘扬民族文化和促进全民健身等方面都有着积极而不可忽视的作用。

6.传统健身气功在全民健身计划中开展的一些建议

传统健身气功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发挥其功能是其他类型的运动项目所不能替代的。因此,在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过程中推广传统养生运动项目,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6.1从学校体育抓起

6.1.1课程的设立

在全国各大高校开设有关传统养生运动的课程,从文化学习方面开始让学生能更深刻地认知和了解它的发展历史及它所代表的精神意义。

6.1.2高等院校功法交流会

在高等院校之间组织一些功法项目的比赛,如二十四式太极拳,在这个过程中能使同学们更好地认识和宣传传统养生运动。

6.1.3开展志愿者下乡活动

每年高等院校都有一些志愿者的带队活动,可以组织一些有这方面相关能力的学生组队深入农村、社区进行养生运动功法的教授。

6.2 引导大众健身

在社会上应该多多举行传统健身气功功法的交流会,很多民间的功法师傅可以相互交流经验,不但能取长补短还能更好的宣传传统养生运动。而且政府也应该做一些鼓励措施,多开展一些全国性地知识竞赛和功法比赛等。从“第一届全国优秀健身项目进社区开展交流活动”到现在的“第四届全国优秀健身项目进社区开展交流活动”都得到了全国人民的热烈响应。

总而言之,我国传统养生运动项目,在强身健体的同时还含有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它在全民健身计划的开展中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在运动的同时能将锻炼身体寓于生活之中,对各个年龄层都很适合,这是近现代竞技体育无法比拟的。传统养生运动的弘扬和发展,既符合我国目前社会发展的特点,又能宣扬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在全民健身计划中应把其作为重点发展内容。

参考文献:

[1] 龚群.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之研究.[J].武汉科技学院报.2006年11期

[2] 贾磊,史绮兰.发展全民健身运动应以传统体育为主[J].兰州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9(增刊):4-5

全民健身的特点范文第4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体育事业公益性,逐步完善符合市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保障公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权益,促进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扩大竞技体育群众基础,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和文明进步,全面提升我市健康市民、健康环境、健康社会的城市品牌,为加快“一区两城一中心”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二、目标任务

到年,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进一步增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显著增加,身体素质明显提高,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覆盖城乡、比较健全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一)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进一步增加。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和科学健身素养普遍增强,体育健身成为更多人的基本生活方式。每周参加体育锻炼活动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锻炼强度中等以上的人数比例达到36%以上,其中16岁以上(不含在校学生)的城市居民达到21%以上、农村居民达到7%以上。学生在校期间每天至少参加1小时的体育锻炼活动。提高老年人、残疾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

(二)城乡居民身体素质明显提高。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明显提高。在校学生普遍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基本要求,其中达到优秀标准的人数比例超过20%,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明显提高。

(三)体育健身设施明显改善。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以上。50%以上的县(区)建有“全民健身活动中心”。60%以上的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建有便捷、实用的体育健身设施。有条件的公园、绿地、广场建有体育健身设施。规划建设15所青少年体育俱乐部、10个城市社区体育俱乐部、30条健身路径和900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改善各类公共体育设施的无障碍条件,各类体育设施的开放率和利用率有较大提高。形成各级各类体育设施布局合理、互为补充、覆盖面广、普惠性强的网络化格局。

(四)全民健身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大力开展田径、游泳、乒乓球、羽毛球、足球、篮球、排球、网球、台球等竞技性强、普及面广的体育运动项目,广泛组织传统武术、健身气功、太极拳(剑)、健身操(舞)、抖空竹、骑车、登山、跳绳、踢毽、门球等群众喜闻乐见、简便易行的健身活动。

(五)全民健身组织网络更加健全。县(区)普遍建有体育总会、单项体育协会及老年体协等体育协会。社区体育俱乐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妇女健身站(点)有较大发展。80%以上的城市街道、60%以上的农村乡镇建有体育组织。城市社区普遍建有体育健身站(点),50%以上的农村社区建有体育健身站(点)。形成遍布城乡、规范有序、富有活力的社会化全民健身组织网络。

(六)全民健身指导和志愿服务队伍加快发展。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证书的人数达到3600人以上,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达到100人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广泛组织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学校体育教师开展义务健身辅导,培育全民健身骨干,形成组织完善、结构合理、覆盖城乡、服务到位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

(七)科学健身指导服务不断完善。大力宣传推广科学健身方法,积极开展体质测定、运动能力评估。通过对公民进行日常体质检测,依据个人体质状况提供有针对性的科学健身指导服务,增强全民健身的吸引力,提高全民健身质量和水平。

(八)全民健身服务业发展壮大。形成适应我市经济发展、满足大众需求、规范有序的体育健身休闲市场,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消费意愿明显增强,体育健身服务从业人员较大增加。培育和形成我市的体育健身服务企业和品牌。研发推广适宜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健身的便于进入家庭的健身设备器材。

三、工作重点

(一)大力发展城市社区体育。各级政府要将城市社区体育工作作为社区建设的基本内容,统筹规划,加大投入,以城市街道和居民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为重点,不断改善社区体育健身环境和条件,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街道办事处要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建立体育健身指导站、体育俱乐部等体育组织,培育发展基层体育社团、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社区体育类社会组织;推进社区体育健身站(点)规范化建设,扶持社区居民委员会提高体育服务能力,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区体育健身活动。社区体育要实现“五个一”,即每个街道至少有一处公共体育健身设施、一个体育健身指导站、一个社区体育俱乐部、一支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一项特色体育健身项目。整合街道辖区单位、学校的体育设施、体育人才资源,做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推动社区体育与单位职工体育、学校体育共同发展。

(二)加快发展农村体育。各级政府要把发展农村体育纳入当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统筹城乡全民健身事业发展,促进城乡公共体育资源均衡配置,逐步建成城乡一体化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增强农村基层体育公共服务能力。要建立以农民体育协会为纽带、乡镇为重点、村民委员会为基础的组织网络,充分发挥包括乡镇文化服务中心在内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的作用,利用农村学校、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和体育人才资源,在传统节日和农闲季节广泛组织农民体育活动,开展“体育下乡”活动,办好基层农民运动会。

(三)切实加强青少年体育。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和重要评价内容。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和督导制度,提高体育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广泛深入开展“省千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天至少参加1小时的体育锻炼活动,每周参加2次以上课外体育活动,中学阶段每名学生掌握2项以上体育运动项目技能。通过开展课余体育训练,倡导科学、健康的体育健身和生活理念。办好各级各类体育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加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和营地建设。建立和完善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网络和联动机制。

(四)重视发展老年人体育。建立老年人体育协会、体育健身团队。广泛开展经常性的体育健身活动。不断创新适合老年人特点的体育健身项目和方法。公共体育设施对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提供便利和优惠。老年人教育机构要开设体育课程,老年人活动中心要设置适合老年人体育活动的设施,社区服务要兼顾老年人体育健身服务。鼓励、支持社会组织和个人兴办老年人体育服务机构和建设体育健身设施。

(五)大力推进残疾人体育。建立健全残疾人体育组织,培养为残疾人服务的体育教师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组织开展残疾人体育健身活动。公共体育设施进行必要的无障碍改造,为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提供便利。研究开发适合残疾人身心特点的体育健身康复手段。特殊教育机构和普通学校要重视做好残疾学生体育工作,提供适合残疾学生特点的体育健身与体育康复项目。

(六)着力推动职工体育。充分发挥行业体育协会、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会、职工体育协会作用,广泛建立职工体育俱乐部和体育健身团队,开展符合单位特点和职工喜闻乐见的体育健身和竞赛活动。鼓励企业制订针对职工的体育健身指导方案,为职工参与体育健身提供必要的时间保障。坚持工间(前)操制度,开展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验和体质测试活动。有条件的单位可每年举办全民健身运动会。积极开展进城务工人员体育活动。创新职工体育发展模式和基层职工体育组织形式、活动方式,完善社区体育与职工体育互补机制。

(七)积极发展民族民间体育。建立健全基层少数民族体育协会。重视培养少数民族体育教师、社会体育指导员和高水平体育人才。做好心意六合拳等传统体育项目的发掘整理和传播推广工作,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将优秀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加以传承和保护。举办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展示和竞赛活动,提高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的影响力。

四、保障措施

(一)加大市县两级财政对全民健身事业的投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按照《全民健身条例》(国务院令第560号)规定,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全民健身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由体育主管部门安排使用的公益金,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主要用于全民健身事业,并加强监督管理。加大对基础建设和重大全民健身活动的经费投入,对公益性全民健身事业单位和服务机构给予必要的经费保障。不断扩大公共体育服务覆盖范围,提高公共体育服务水平。

(二)鼓励社会兴办全民健身事业。充分调动全社会兴办全民健身事业的积极性,扩大社会资本进入全民健身事业的途径,多渠道增加全民健身投入。完善财政、税收、金融和土地等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捐资、出资兴办全民健身事业。体育部门要会同有关方面加强对经营性体育健身场所的监管。对社会力量兴办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要在注册登记、工作指导等方面提供支持和保障。鼓励对全民健身事业提供捐赠和赞助,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对全民健身事业提供捐赠的,依法享受税收优惠。

(三)加快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地区和城市社区等基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特别大力加强农村基础体育设施建设。按照国家有关公共体育设施用地定额指标规定,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保证城乡公共体育设施的用地需求。新建居住区要按照国家有关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标准,设计建设公共体育设施。设计和建设公共体育设施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无障碍设计建设规范标准。基层政府要监督落实。充分利用公园、绿地、广场等公共场所和河流等自然条件,建设公共体育设施以及健身步道等户外运动设施。着力打造沙澧河滨河风光景观带“休闲健身长廊”,争创部级体育公园。实施全市农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覆盖,加快“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全民健身路径”建设。

(四)提高体育设施利用率。公共体育设施应当根据其功能、特点向公众开放,并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对学生、老年人和残疾人优惠或者免费开放。学校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要向学生开放体育设施,并在保证校园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创造条件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县级以上政府对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的学校给予经费补贴,为学校办理有关责任保险。新建和改建学校体育设施,要便于向公众开放。维修改造各类体校体育设施,使其成为全民健身活动场所。机关、企事业单位要积极创造条件将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公园每天要安排固定时段向健身公众开放,露天体育场要创造条件免费开放。公共体育设施管理单位要加强对体育设施的管理和维护更新,完善综合服务功能,提高使用效率。防止公共体育设施闲置浪费或被挤占、挪用。

(五)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体育指导员组织体系。做好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管理和服务工作。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建立投入和激励机制,不断发展壮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优化结构、增强活力。体育部门要设立社会体育指导员专项费用,用于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业务交流、表彰奖励和必要的工作补贴。切实做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和各项管理服务工作,全市每年发展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不低于200人。积极推行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从事高危险性体育项目健身指导职业的人员,必须取得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资格证书并持证上岗。鼓励和支持退役运动员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拓宽就业渠道,为全民健身服务。

(六)大力开展全民健身和志愿服务活动。遵循“因地制宜、业余自愿、小型多样、就近就便”的原则,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逐步形成一县(区)一特色、一乡镇(街道)一亮点的全民健身活动格局。定期举办全市运动会、职工运动会、市直机关运动会、中学生运动会等综合性运动会,充分调动全民参与健身竞赛的积极性。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形成以社会体育指导员为主体,优秀运动员、教练员、体育工作者、体育教师、体育专业学生和社会热心人士广泛参与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丰富全民健身的内容,扩大竞技体育的群众基础。建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工作体系和组织体系,健全注册管理和培训制度,普及相关知识,提高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和服务质量,形成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七)不断加大科学健身指导力度。健全体质测定服务机构,开展城乡居民日常体质测定和科学健身指导。进一步完善市、县级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网络,为群众进行体质测定、运动能力评定,提供运动健身指导。引导城乡居民经常参加体育健身活动,不断提高体质健康水平。

(八)做好信息、科研和宣传教育工作。加快全民健身公共信息服务网络建设,提高全民健身公共信息服务能力。建立全民健身基础数据统计体系,做好国民体质监测和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工作。充分发挥院校的作用,加强全民健身科研工作,研制推广体育健身新项目、新方法,提高全民健身科学化水平。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平面媒体和互联网等新兴媒体,通过开办专栏、举办讲座,播发公益广告、宣传片、宣传画,出版科普图书、音像制品,普及科学健身知识,提高公民健身素养。借助重大体育赛事及各种体育活动,加强对全民健身的宣传,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开展“终身体育”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和参加体育健身的社会风气。

五、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本实施计划在市政府领导下,由市体育局会同有关部门、群众组织和社会团体共同实施。各县(区)政府要结合当地实际,制定本地的《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并责成体育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和组织共同组织实施。

全民健身的特点范文第5篇

全民健身工作的组织形式要活,群众参与要多,宣传声势要大。做好全民健身工作,认识到位是前提,领导重视是关键,场地设施是基础,群众参与是核心,促进健康是目的;形式在于组织,影响在于宣传,群众在于引导,效果在于身心健康。要引导群众依法锻炼、科学锻炼、全面锻炼、终身锻炼。

一、科学分析形势,切实增强发展信心

是我全民健身工作出新、出色、出彩的一年。全民健身工作委员会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加强统筹协调,各成员单位尽职履责、合力推进,各地广泛发动群众,创新工作模式,全面完成了全民健身工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丰硕成果。一是主题十分鲜明。全民健身工作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奥运特色。我们紧紧围绕“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这一主题,科学筹划、有效组织了贯穿全年的全民健身活动,掀起了全民健身的高潮。奥运圣火在安徽传递活动,群众参与热情之高涨,活动组织之严密,传递效果之圆满,都是空前的。既让我群众共同分享了奥运激情,又充分展示了安徽的良好形象。长发来感谢电,对我火炬传递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二是大型活动非常多。我们成功举办了全第二届体育大会和第二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出色完成了北京残奥会和第六届全国农运会的参赛工作,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的承办和备战工作进入倒计时阶段。三是参与群众特别广泛。据体育局统计,,参加人数在1000人以上的活动就达337次,参与全民健身的群众近1000万人次,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四是保障能力大幅度提高。《安徽全民健身条例》于去年10月1日正式颁布施行,新一轮“雪炭工程”项目全面启动,多个市、县全民健身场馆相继开工,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和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我全民健身工作的法制保障和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得到很大提升。做好全民健身工作,意义非同寻常。今年是建国60周年,大事喜事多,敏感时段也不少。尤其是受金融危机影响,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十分繁重。但综合分析形势,我对于做好全民健身工作充满信心。这种信心来源于科学发展观的深入人心。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而人们从事一切活动最基本的条件就是健康。从政府角度来看,教育是民生之基,健康是民生之本,文化是民生之魂。所以,搞好群众健康是最具体的以人为本。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是关注民生、服务群众、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总书记总书记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提出了促进我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奋斗目标。我理解,体育强国的标志至少有两个,一是竞技体育水平世界领先,二是全民健康素质大幅提升。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落实,包括全民健身在内的社会事业将会被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得到更大力度的支持。这种信心来源于体育地位的不断提升。体育工作历来具有拉动内需、保障民生、烘托气氛、凝聚人心的综合效用。全民健身运动对场馆、器材的需求巨大,是拉动内需的重要力量;为群众提供基本公共健身服务,是关注民生的重要领域;体育天然具有积聚人气、鼓舞士气的作用,在喜庆时可以烘托气氛,在敏感时段时可以占领阵地、争取群众。随着党和政府对体育工作认识的不断深化,体育工作在党和政府工作全局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政府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列入了政府实施的28项民生工程,将“全民健身、健康安徽”主题活动列入了政府重点工作,这在全国也是不多见的,充分说明了说明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民健身工作的重要地位。这种信心来源于我们的现实基础。1995年,国务院就颁布了《全民健身纲要》去年10月1日,,《安徽全民健身条例》正式实施,今年我们还将迎来首个全国全民健身日和我首个全民健身日。国家还将全国全民健身条例的制定工作列入了今年的立法计划,这些都为我们做好今年的全民健身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随着我加速崛起,群众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体育健身的需求日趋旺盛,这是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不竭源泉和群众基础。特别是我全民健身事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了经验、锻炼了队伍、打造了机制,为全民健身事业科学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突出工作重点,推动全民健身工作科学发展

今年是《安徽全民健身条例》颁布施行的第一年,要紧紧围绕《条例》的宣传、贯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健康安徽”主题活动,坚持“活动与建设并举”重在“建设”的原则,坚持抓基层、打基础、增后劲、上台阶,进一步完善全民健身体系,努力推动全民健身工作科学发展、全面发展。我认为,今年全民健身工作要突出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要重法制,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安徽全民健身条例》《条例》是我们依法开展全民健身工作的法制保障。要以。学习、宣传《条例》为主线,广泛宣传,贯穿全年,努力使人人皆知。要制定宣传计划,创新宣传形式,完善宣传网络,抓住重要时间节点,广泛利用媒体、网络和基层组织,推动《条例》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掀起学《条例》的高潮。要狠抓《条例》落实,要让相关主体充分认知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抓好执法工作,推动《条例》落实。要做好政配套,研究出台相关实施意见。各有关单位要结合本系统、本行业的工作实际,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借鉴先进市经验,制定城镇居民小区配套体育健身设施建设管理意见、加强新时期农村体育工作意见、体育社团发展意见、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意见等配套实施意见,逐步完善我全民健身法规体系。

第二,要抓载体,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健康安徽”主题活动。今年全民健身工作的主题是“全民健身、健康安徽”,抓住了全民健身工作的实质,就是要让群众积极参加体育运动,追求健康生活方式,让热爱健身、崇尚健康

成为安徽的时尚。要围绕主题,精心策划,开展系列活动,制定好实施方案,努力形成覆盖面广、形式多样、层次多种、吸引力强的活动体系。要以迎接建国60周年为新的契机,围绕全运会、全国全民健身日、全健身周、建国60周年庆典、《条例》实施一周年等重大时间节点,充分发挥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各行业体协、全性单项体育协会的优势,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打造具有安徽特色的群众体育品牌赛事,通过品牌赛事,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广泛、深入开展。第三,要抓品牌,围绕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等重点工作凝炼特色。我是农业大,抓好农民健身工作是全民健身工作面向大众的主战场。在这方面,我们有一定基础、有很大潜力,一定要出经验、出品牌。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已被列入政府的民生工程。要重点实施好以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为重点的“万千百健康行动计划”。在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方面,体育局作为牵头单位,要主动会同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加强指导,落实资金,强化管理,提高效率。各市县要整合资源,精心实施,确保这项民生工程真正让广大农民群众受益。在“万千百健康行动计划”方面,县一级要以全民健身工作委员会为主导,以建设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为重点;乡镇一级要与文化结合,建立文体站,以全民健身示范乡镇建设为重点;村一级要与教育结合,依托学校,建立组织,建设场地,开展活动,培养人才,建立村级体育俱乐部。我们通过农村体育“万千百健康行动计划”,建立覆盖面广、包容面宽、在全国有影响的具有安徽特色的农村全民健身服务体系。要积极推动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切实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委、政府《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实施意见》,切实保障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广泛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大力推进“体教结合”,拓展青少年体育锻炼的内容和途径。积极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工作。加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青少年体育活动营地建设和管理。要全力以赴做好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的筹备和备战工作。全民健身工作委员会各成员单位要积极主动参与各项有关工作,推动我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力争在“四体会”上取得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的双丰收。

三、健全工作机制,努力开创全民健身工作新局面

全民健身事业是关注民生,面向大众,造福全民的崇高事业。我们要着眼于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体育服务,让群众共享受社会进步和体育发展的成果,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全民健身体系的建设,切实提高全民健身的科学化、法制化、生活化水平。

第一,机制要健全。全民健身工作委员会是领导、协调全全民健身工作的机构,要切实加强自身建设,着力健全三项机制,即:会议机制、信息交流机制和工作调度机制。会议机制层面,要健全委员会全体会议以及委员会联络员会议机制,全体会议主要研究重大事项、协调各方立场、部署全年工作,日常工作由全民健身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承担,充分发挥联络员会议机制,做好基础工作。全民健身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很多,全体会议每年一般只开一次,加强作息交流、反馈十分重要,体育局要切实履行办公室工作职能,定期编印工作简报,加强各成员单位之间、市之间的信息交流。各地、各部门也要主动加强沟通,互相支持,密切配合。工作重在落实,我们每年都要对全年工作进行部署,但这些工作究竟落实得怎么样,却没有个说法。今年要健全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做到年初有部置,年中有调度,年末有检查。

第二,任务要细化。全民健身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在多次征求意见建议、不断修改完善的基础上,制定了《成员单位工作职责》。这些职责就是我们各成员单位的开展工作的基本依据。推动我全民健身事业又好又快发展,需要各成员单位协调配合,各成员单位不仅要抓好本机关的全民健身工作,更重要的是指导本系统的全民健身工作。今年的工作安排已经会议审议通过,要抓好任务细化分解,体育局要牵头将今年的各项工作细化分解到各成员单位,希望各成员单位切实履行职责,积极整合资源,狠抓工作落实,合力推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