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国际航空运输的优缺点

国际航空运输的优缺点

国际航空运输的优缺点

国际航空运输的优缺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郑州航空港;多式联运

郑州是河南省会中原腹地,郑州航空港区的建设也得到了中央的重视以及支持,使航空港区建设上升到国家高度,郑州在面向国际化方面又上升了一个台阶。便利的交通为国际多式联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是多式联运的发展与完善需要的不仅仅是交通方面的优势,也需要其他方面的协调发展,文中对多式联运的优点以及郑州航空港区发展多式联运的有利条件与缺陷分析以及解决的对策。

1 国际贸易多式联运

国际多式联运(Multimodal Transport),是指多式联运经营人以多种运输方式将货物运往目的国的行为,随着海运,铁路,公路,航空,大陆桥运输的发展,多式联运顺应国际贸易发展趋势应运而生,并在国际贸易中起着重要的纽带作用。

(一)多式联运的自身优势

国际多式联运是一种新型运输方式。打破了过去单一的海运,铁路,公路,航空运输,通过海,陆,空大陆桥等两种或以上的运输手段,完成国际的连贯货物运输。其优势如下:

(1)简化手续,节省费用。

托运人无只需与一个承运人办理一次托运,订立一份运输合同,支付一次费用,办理一次保险,从而省去许多不便。同时,由于多式联运采用一份货运单证,统一计费,因而也可简化制单和结算手续,节省人力财力。

(2)节省运输时间,降低库存,减少货损货差事故提高货运质量。

运输环节和运输工具之间配合密切,货物中转速度快,减少了货物在途停留的时间,从而在根本上保证了货物安全,迅速准确,及时地运抵目的地,降低了货物的库存量和库存成本。同时,多式联运是通过集装箱为运输单元进行直接运输,由于使用专业机械装卸,且不涉及箱内货物,因而货损货差事故大为减少,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货物的运输质量。

(3)降低成本,节省费用

对货主来说,在货物交由第一承运人以后即可获取货运单证,并据以结汇,从而提前了结汇时间。这不仅有利于加快货物占用资金的周转,而且可以减少利息的支出。

(4)提高运输管理水平,实现运输合理化

对于区段运输而言,由于各种运输方式的经营人各自为政,自成体系,因而其经营业务范围受到限制,货运量相应也有限。而一旦由不同的运输经营人共同参与多式联运,经营范围可以大大扩展,同时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现有设备的作用,选择最佳运输线路组织合理化运输。

2 郑州的区位优势

郑州航空港区的区位优势对发展港区的国际多式联运有着重要影响,我们从郑州航空港区的位置优势,交通优势和产业优势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位置优势

河南省地处中国中东部,东接安徽、山东,北界河北、山西,西接陕西,南临湖北。随着全国四大区域发展战略格局的形成,我国提出了“西部提速,东北攻坚,东部保持,东西互动,拉动中部”的发展目标,郑州位于重要的中部地区,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加快郑州经济建设走向国际化就越发的得到重视。

(二)交通优势

郑州交通发达,处于中国交通大十字架的中心位置,铁路,公路,航空大陆桥发展态势良好为国际多式联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基础条件。

(1)铁路交通

郑州铁路交通尤为发达,陇海铁路,京广铁路的交汇地,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郑州是北京上海广州之后位列第四的中国铁路枢纽建设核心城市之一,是华中区域交通核心城市。郑州已成为中国少有的线路最高时速达350公里的高铁干线枢纽之一。郑欧国际班列的开通使得货源覆盖率大大提升,中原国际陆港辐射效应凸显。

(2)公路交通

郑州公路交通发达,107国道,310国道,京港澳高速公路和连霍高速公路穿境而过。

(3)航空运输

郑州航空运输发展速度较快,拥有中国民航局确定的中国地域性机场之一的4E级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中国南方航空和深圳航空在郑州设有基地。航空公司纷纷在郑州开通货运航线,目前,我国中部六省共开通了14条国际全货机航线,郑州占13条。

(4)大陆桥

郑州处于新亚欧大陆桥东段,是中国境内重要的铁路枢纽。郑州是京广铁路与新亚欧大陆桥的交汇地,新亚欧大陆桥将中国许多著名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中心北京、石家庄、郑州、武汉、长沙、广州等连在一起,形成了中国最重要的经济走廊之一。郑州不仅是中国铁路的重要枢纽,也是新亚欧大陆桥东段规模最大、最重要的十字铁路枢纽,这为国际多式联运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三)产业优势

世界代工之王富士康进驻郑州,友嘉精密机械产业园的建立、天宇公司的进驻,河南省政府与中国移动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这些产业的良性发展以及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和交通网络、互联网和信息消费、金融结算等新兴业态的发展,围绕国际货运中心布局中原,对全省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带动作用。也带动了物流业的发展。

3 郑州航空港区多式联运面临的问题

多式联运是现代国际贸易与运输业发展的产物,郑州航空港区在为其提供发展条件的同时某些方面也在限制着国际多式联运的发展,我们从郑州航空港区和国际多式联运自身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郑州航空港区的问题

郑州航空港自2013年获中央批准建设以来获得了较快速度的发展但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阻碍了物流的发展从而影响了国际多式联运的发展。

(1)缺乏合理布局的临空产业

临空经济是一个依托特殊要素、具有特定的产业结构和空间形态并与经济发展阶段相联系的概念。郑州航空港的发展需要中原城市群发展需要发挥产业集群的带动作用。临空产业布局不合理,对郑州航空港区产业集聚的优势效果不明显,不能充分发挥产业集聚带来的优势。

(2)产业结构不合理

郑州航空港区产业仍然以传统产业居多,同时一些临空偏好型企业如电子信息、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型企业也在航空港区集聚,不同类型企业对基础设施,政策需求差异性使得难以统筹、有序规划港区的发展,土地稀缺性和产业结构低端性的矛盾开始凸现。

(二)多少联运立法不完善

我国现行的涉及国际多式联运的法律法规相互之间缺乏统一性。主要表现在:没有形成一整套我国自身的调整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的法律规范体系:有的法律条文的规定规定,弹性较大,导致实际应用中产生歧义;由于法律的不明确、不完善等原因,导致环节增加,环节增加,费用增加,影响箱货周转率,阻碍国际多式联运的发展等。

4 解决航空港区国际多式联运问题的对策

郑州航空港国际多式联运的问题解决对策要从其出现的问题出发,从郑州航空港和国际多式联运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航空港区方面建议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设施

加强机场基础设施建设,保证机场的预留用地,满足机场未来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完善货运配套设施,做好机场货站、货运仓库的改建和扩建工程;引入先进的货运设施,提高机场货站服务质量和效率。

(2)建设灵活的交通环境

加强区域内各功能节点之间的联通,提高区际交通灵活性。目前,航空港区与其他园区、中原城市群等之间的交通较为顺畅,应注重不同交通方式交汇节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完善机场空地快速转乘交换中心的建设。由于航空港区内部各同区之间是互为依托,打通各节点之间的交通发展瓶颈,构建区内快畅的交通系统。

(3)吸引航空公司进驻

枢纽机场的建设离不开基地航空公司,郑州应加强对基地航空公司的吸引力度。可采取财政预算安排、土地划拨、税收返还等优惠补贴政策吸引基地航空公司进驻,扩大航空公司数量,开辟新航线,增加新班次,不断提高机场货运量。积极配合基地航空公司网络建设,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与航空公司的战略协同,进行枢纽联盟化运行。

(4)财政支持,财政扶持

政府可以考虑设立航线补贴专项资金,用于新增国际航线、国内干线和支线航空市场开拓。通过航线补贴,鼓励更多的航空公司开辟新航线。

(5)利用保税区优势吸引优秀企业

利用保税区“免证、免税、保税”政策优势吸引高新技术产业在此集聚,改善航空港区内部经济结构不平衡的现状。

(二)完善国际多式联运方面的立法,规范国际多式联运行业

(1)采用统一责任体制

我国目前多式联运立法所采用的修正网状责任体制对经营人赔偿法制和赔偿限额不具有预见性和确定性。采纳修正的统一责任体制,一方面协调了多式运输法制与其他强制性法律制度在责任限制方面产生的对立与冲突。另一方面又确保多式运输法制的统一性和可预见性。

(2)构建多式联运专门立法,对损害定域问题予以详尽规定

我国《海商法》已不适应国际多式联运,因此应当参考其他国家法律和国际公约的先进经验,创立一部关于多式联运的专门立法,对国际货物多式联运中的各个相关法律问题例如对货物损害程度的标准、方法、举证责任制以及在责任分摊方面应予以详细规定给予详尽的规定。

5 结语

郑州航空港于2013年由中央批准建设,目前处于建设的初期阶段,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产业结构方面依然有着一定的局限性,随着郑州航空港区建设的不断成熟与完善,将为国际多式联运打下良好的基础条件,法律上由于多式联运的复杂性与特殊性,对多式联运责任界定模糊在多式联运发生理赔时出现一定的困难,随着我国法律对这方面的不断完善,郑州航空港区的多式联运会发展的越来越好,从而推动郑州国际贸易的发展进而使郑州经济与国际接轨,实现郑州的国际化。

参考文献:

[1]张华飞.国际化背景下加快郑州航空港区建设的几点思考[N].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0,(3).

国际航空运输的优缺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营改增 航空运输业 税收政策

一、营业税改增值税的概述

营改增的内容实质是在劳务与商品的流转环节全面实施增值税制,从而打破了原有按行业划分的增值税与营业税并行的格局。在增值税与营业税并行的时期税制较为复杂、税收管理成本较大、税收的管理效率也难以提高。另外,我国营业税的税目繁多、各地方税收管理水平不均衡、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需求等因素,也在外部环境上给予了营业税改增值税一定的推动力。

二、航空运输业与税收的相关性分析

(一)促进航空运输业发展的意义

我国的航空运输业与国际相比发展水平还较为落后,2009年航空客运总量也仅占世界总量的10%,这和我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及产业结构都是密切相关的。截止2011年我国航空客运总量达到公路、铁路、航空总周转量的15%,航空客运量虽然也在增长,但增长速度较公路、铁路的增长还显缓慢,需要较快发展速度。随着我国经济转型的深入及产业优化的推进,航空运输业的发展实际上也面临着机遇。

针对我国航空事业发展的特点,国务院制定了《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中指出要大力推动航空经济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完善相关税收扶持政策,加大对民航建设和发展的投入。

(二)对航空运输业的税收分析

1.税种方面。航空运输业所覆盖的企业包括了:交通运输劳务、航空油料、飞行安全、航空技术、空中管制、地面服务、航空服务等。航空运输服务主要涉及税种包括:营业税、增值税、进口环节税收、所得税等。

2.税负方面。关税、营业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是税改前对我国航空运输业影响较大的税种,流转税中的营业税及增值税的税负相对于一些发达国家也较高。航空运输业税收抵扣链条不完整、租赁业务流转税处理重叠、税收政策零散缺乏统一性等问题是使税负加重的主要原因。

3.税制改革方面。营改增在税种、税率等方面的变动都比较大,航空运输业的整个产业链都将受到较大的影响。航空运输业主要的税种、税率变动包括:航空运输服务由征收3%税率的营业税改为11%的增值税、物流辅助由征收3%税率的营业税改为6%的增值税、有型动产融资租赁由征收5%税率的营业税改为17%的增值税、有型动产经营租赁由征收5%税率的营业税改为17%的增值税。

三、营改增对航空运输业的税负影响分析

(一)航空运输业上下游产业的税负转嫁分析

首先,交通行业的整体发展,尤其是高铁、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使航空服务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在这种竞争下税负转嫁必将被削弱。其次,航空公司的发展目标通常具有长期性和整体性,在实际经营中通过税负的转嫁来保证利润率显然不是最优决策。最后,航空运输业的服务价格受到政府的监管,相应的运营管理及价格策略一般不会轻易的改动。综上所述,航空公司的税负向消费环节转嫁的程度较低,税负的减少也不会直接减少航空服务的价格标准。

航空公司作为市场需求方时,其市场的供给方的垄断性较强,所以营改增如果增加了航空公司供应商的税负,那么税负向航空公司转嫁的可能性就会很大;营改增如果减少了航空公司的税负,那么航空公司供应商也极有可能提高价格来侵占本来属于航空公司所增加的利润空间。

(二)航空公司上游行业营改增税负变动分析

以飞机租赁与机场服务两个航空公司上游有代表性的行业为例,按租赁营改增试点的税收政策,有型动产适用17%的增值税率、地面服务适用6%增值税率,可以抵扣进项税,但进项税来源十分有限,销项、进项税时间上不能完全配比,也缺少更为细致的税收政策,这些原因有可能导致航空公司上游行业税负增加。最终航空公司有可能处在税负转嫁的不利地位。

四、营改增进程中航空运输业的税收优化建议

(一)航空运输业税收政策上的优化

1.航油税收政策优化。首先,应该结合营改增继续深化航油价格市场化的改革。具体包括:优化航油价格计算模式、加大航油指导价格更新频率、选择区域和企业进行价格市场化试点、与相关部门配合提高航油市场效率、打破航油供给方垄断等。其次,推广保税油料政策、税收优惠前置。具体包括:税收优惠在增值税始端进行实施、符合条件的机场大力推行保税油料优惠政策等。

2.飞机购进税收政策优化。飞机进口流转税环节存在很多的问题,特别是飞机进口环节税负已经高达5%~20%,我国对进口飞机依赖程度较高,高税负必将影响行业发展。实行营改增后流转税直接进入了抵扣链条,流转税税负和企业税负的关联更加直接,这也正是飞机购进税收政策优化的契机,国家应降低飞机进口环节的关税和增值税,对飞机购进制定明确的总体税收优惠政策,实行税收精细化管理。

3.航空维修税收政策优化。营改增对航空维修企业本身影响不大,但其维修劳务的接受方被纳入到了增值税链条中,这就要求维修供求双方能够规范劳务、税务的核算,当地的税务机关也应该加强监督指导。

(二)营改增试点推进进程中航空运输业税收优化建议

1.合理选择作用点,落实税改效果。营改增在政策设定方面应该注意作用点的选择,让税改效果落实到真正的主体。增值税易于转嫁,视线完全集中在增值税链条上难有突破,应该尝试直接税与间接税相结合。

2.整合航空运输业流转税优惠政策。营改增将航空运输业纳入到了增值税抵扣的大链条中,税负流转情况明显,税务机关制定综合性的税收政策更加容易,应该以此为契机来整合航空运输业流转税优惠。税务机关在制定税收政策时应该注意平衡,不能把视线集中在一个环节。

3.具体税收政策的承接过渡。具体的税收政策承接过渡应该关注:燃油附加费应该承接、地方性税收应该进行清理或整合、试点推进措施应该细化。

(三)税收管理体制过渡

1.宏观视角下税收体制过渡。营改增涉及到征收机关的变更和税收收入划分等问题,在营改增推进过程中应该注意:注重税收征管机构的协调和过渡、注重税款划分的准备工作、中央一级政府要充分分析营改增的推进效果,对共性问题制定对策。

2.微观视角下税收征管过渡的启示。首先,税务机关和纳税人之间应该建立完善的凭证信息传递系统并试点运行,为试点总机构纳税人制度积累经验。其次,纳税人应该调整自身财务、税务核算工作,以便于适应新的核算体系。

参考文献

[1]严才明.增值税的效率分析[D].上海财经大学.2007.

国际航空运输的优缺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物流企业;航空物流;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259.27 文献标识码:A

郑州市是河南省省会城市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节点城市,伴随着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和东部产业转移的持续,郑州市物流行业发展迅速,尤其是航空物流业务,在原有基础上呈现井喷式发展。

1 郑州航空物流发展现状

1.1 产业转移加速,航空吞吐量持续攀升

“十一五”以来,尤其是“十二五”以来,郑州市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速度不断加快,仅2012年一年政府引进的东部产业转移企业就有987个,吸引资金5 156亿元,这些项目成长性高,带动性强,极大地促进了郑州市经济的发展,促使郑州市产业业态由“偏商业型”向“偏工业型”过渡。大量的制造业西移也极大地带动了物流业的发展,以郑州市富士康为代表的转移企业极大地促进了郑州市航空物流的发展,近年来,郑州市航空物流持续升温,货物吞吐量持续增高。

根据郑州市的发展规划,预计到达2020年,郑州机场及其周边地区用地面积将达到1 088.86公顷,形成

2 700万人次/年旅客吞吐量、58万吨/年货物吞吐量的规模。

1.2 航空经济升温,大量航空公司入驻

航空经济就是速度经济,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和客户对快速送达的要求,航空产业发展持续升温,对航空产业的投资也不断加大。郑州市历来重视航空经济的发展,在《中原经济区发展规划》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年)》中着重强调航空经济对郑州乃至中原经济区的重要性,提出20项支持航空经济发展的政策。

良好的政策优势和强劲的流通需求也带动大量的航空公司到郑州入驻,南方航空、深圳航空、翡翠航空等企业纷纷在郑州设立分公司或者是基地,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之前在郑州开通航班的航空公司只有4家,现在达到了9家。从航班量来看,2010年郑州国际航班每周26班,全部为客运航班;现在达到了每周63班,其中,货运21班。

1.3 外资物流企业涌入,航空物流竞争加剧

UPS、联邦快递等传统航空物流巨头都看到了郑州市航空物流的发展潜力,纷纷要求入驻。2012年联邦快递获得国家邮政局批复,可以在郑州开展除邮件以外的国内快件业务,业内纷纷惊呼“狼来了”,如何与外资巨头开展竞争成为本土物流企业关注的焦点。

因为产业形态的原因郑州市存在众多的服务于商贸和农资的零担物流企业和快递企业,缺乏领先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而且大部分物流企业采用公路或者是铁路运输,航空运输比例相对较小。鉴于时间因素和客户体验因素,原来的零担市场和快递市场会因为外资航空物流企业的涌入而丧失一部分的市场份额,本土物流企业也想在新的航空物流市场占有一定份额,这种交错复杂的局势必将引起行业竞争,优胜劣汰,新的物流格局必将成形。

1.4 本土物流企业先天不足,航空物流业务发展缓慢

航空物流具有运输速度快、航程远、跨越地理障碍、安全、舒适等特点,还具有破损率小、节省包装、保险、储存费用低的优点,能够节省供应链的总体成本,是本土物流企业的发展方向,但是本土物流企业以前普遍采用粗放式的发展策略,注重零担货运与快递运输,缺乏供应链服务意识,缺少航空物流业务的开发经验,成功开展航空物流业务的企业较少。本土物流企业除了顺飞等物流企业开展部分航空物流业务外,其他物流公司基本上没有涉及航空物流业务,这种形势会严重影响本土物流企业航空物流业务的开展。继续保留原有业务,树立航空经济的意识,逐步发展航空物流业务成为本土物流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2 郑州物流企业航空物流业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1 郑州物流企业航空物流业务面临的机遇

2.1.1 航空整合货源,物流流通量加大。物流是经济发展的纽带,对经济发展和企业集聚具有良好的带动作用,航空物流作为郑州市发展的引擎力量,在带动企业集聚和货源整合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1年之前,众多先进的电子制造企业落户郑州存在着货物运输困难的问题,大量的对运输时间敏感的产品无法通过快速运输通道送达目的地,严重限制了企业的落户热情。随着郑州保税物流园区、出口加工区和航空港综合实验区的建设,航空运输问题得到缓解,这必然带动企业的落户热情,航空物流流通量将不断增长。以2012年为例,郑州新郑国际机场货邮吞吐量达到151 193.5吨,增速接近50%,增速在前20名机场中排名第一。通过航空来整合货源,包括航空物流在内,各种运输方式承接的物流流通量必将加大,这无疑是郑州市物流业发展的良好机遇。

2.1.2 综合运输体系构建,区位优势更加明显。在2000年以前,郑州的物流运输基本上是靠铁路和公路,而今天,这个“火车拉来的城市”因航空港区的发展非常迅速,除了传统的陆路交通枢纽之外,一个新兴的空中枢纽正在形成。以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为依托,航空枢纽、高速铁路、城际铁路、高速公路无缝衔接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正在形成,现代航空城雏形正逐步显现。

国际航空运输的优缺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临空经济;发展;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

临空经济,也叫空港经济,是指以空港为中心所带动的周边一定地区的经济发展,这种发展主要体现在机场周边地区投资、消费、劳务等方面。临空工业、临空服务业和临空仓储业等临空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形式。

美国旧金山大学的H.Weihrich教授于20世纪八十年代初首先提出利用SWOT分析方法进行战略分析。该方法的原理是通过调查分析,将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按照一定的次序以矩阵的形式一一列举,并将系统分析的思想与排列的矩阵因素相结合,系统分析各种因素的匹配组合,从而找出发挥优势、利用机遇、改善劣势和应对威胁的战略方案。本文将利用SWOT分析方法系统分析大连市临空经济的发展,从而为大连市临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定的战略思路。

一、大连临空经济发展优势分析

近年来,随着大连经济的快速发展,大连发展临空经济的优势越发明显,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区位优势。大连机场是首都国际机场指定的国际航班备降机场,位于我国东北的老工业基地大连,为大连及邻近东北腹地提供航空运输业务。大连是东北地区主要的港口,也是货流集散的中心。20年的改革开放,使大连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和外商投资环境。目前,大连已形成了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大连保税区、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七贤岭高新产业园区、大连双D港等具有相当规模、多层次的全面开放的格局。大连市是不仅拥有东北地区的航空枢纽,也拥有水、陆、空立体交通体系,区位条件优越,加上良好的投资环境、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适宜的气候条件,具备了发展总部经济和临空经济的基本条件。这些都为大连市发展临空经济、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打造世界级临空经济区提供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二)经济优势。大连市是辽宁省经济发展迅速、经济实力雄厚的地区。2009年全市实现GDP1,968.8亿元,仅比省会城市沈阳的2,054.2亿元低,连续多年位居辽宁省前列。大连周水子机场所在的甘井子区2009年度GDP增速为18%,高于大连市整体15%的平均水平,位于大连主城区榜首(表1)。大连市充分依托国际空特优势,加强国际国内经贸合作,大力发展外向型产业、都市会展业、服务外包业、现代物流业等,逐步建成“临空经济区”;不断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建设完善各类高科技产业园区,加快建成“高科技经济区”。大连市的这些经济优势,为临空经济的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三)交通优势。大连交通便捷,海陆空交通四通八达,已形成具有较强运输能力的现代化立体交通运输网络。大连港现有泊位70多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40个,与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有贸易运输往来。承担了中国东北地区70%以上的海运货物和90%以上的集装箱运输,海上运输网络密集,不仅有通往上海、天津、烟台、威海和韩国仁川等城市的客运航线,还有通往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的40多条国际货运航线;大连至烟台的烟大铁路轮渡项目已经开始运营。大连陆路交通十分便捷,铁路与华北、东北铁路网相联;公路线四通八达;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开通了上百条国际国内航线,是中国东北地区最大的货物空运基地。目前大连已经形成水、陆、空齐备的立体交通体系。

(四)机场客货源市场潜力巨大。2003年以来,大连机场旅客吞吐量以每年100万的速度递增,7年间累计实现增长192%。2010年大连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1,000万人次。预计到2015年,大连机场旅客吞吐量将达到2,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到25万吨;到2020年,大连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3,000~3,2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到35~40万吨;到2030年,大连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5,800~6,8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到80~100万吨。因此,围绕航空运输的跃升而发展的临空产业,将是增长最快的产业。

二、大连临空经济发展劣势分析

(一)临空指向性产业发展缓慢。如今,大连的优势产业主要集中在四大领域:石油化工、机械制造、造船和软件。如果将机械制造和造船合并为装备制造业,该行业将成为大连市第一大产业,其次是石油化工产业。大连作为一个环境优美的城市,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并不适合城市整体的发展,包括装备制造业在内的重化工业同样不符合成为未来发展的重点。

(二)临空经济区开发利用规模尚小。国际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非常重视大型国际机场周边地区的开发建设,包括工业区、物流园区、自由区和商务区等,如奥兰多国际机场、法国戴高乐国际机场等。与这些国际机场对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力相比,大连周水子机场周边的临空经济区开发利用规模尚小,功能还有待完善,对大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也有待进一步挖掘。

(三)临空经济区内现有的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不尽合理。大连临空经济区内产业关联不强,一些大型跨国企业在临空经济核心区以及临空经济辐射区内没有原材料、零部件的配套企业,对区内其他企业缺乏应有的带动作用。从整体上看,合理的产业群落和产业链尚未形成,临空经济区内的产业布局也不尽合理。由于机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能力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弱,机场周边的临空产业应该是圈层结构模式。大连在临空经济发展过程中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不突出,开发区的规模优势未能充分发挥。

(四)临空经济区内缺乏合理的交通规划。临空经济依赖于机场特有的快速通达性,因此,地面交通的完善快捷是临空经济区发展的基本条件,只有具备良好的地面交通网络,才能保证临空经济区与外界的物流畅通。虽然周水子机场紧邻周水子火车站和一些公交线路,但对于高新技术产业来讲,能否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小的成本将产品运往机场,进而运往世界各地才是竞争的关键因素。大连临空经济区就这方面而言仍有待完善。

三、大连临空经济发展机遇分析

(一)国际产业转移有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国际化工业向中国转移、国内发达地区资本向北方扩张的进程日益加快,为大连承接产业转移、吸引外来投资提供了现实机遇,而且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日益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重点。大连临空经济可以充分利用国际产业转移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发展新兴产业,例如服务外包,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提升城市国际竞争力。

(二)外向型经济带来更好的发展机遇。大连外向型经济突出,国际货运市场需求潜力巨大。通过对产业结构的分析以及按照进出口贸易总值的粗略推算,“十二五”期间,每年的国际航空货运需求应在30万吨以上,大连机场将通过采取引进有实力的货运航空公司,构建货运网络;拓展航空货运中转市场;加强货运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等措施加以协调和改进。

(三)南航、海航和国航共同推进大连临空经济。十二五期间,大连机场将做强做大基地航空公司,强化枢纽运行,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打造“3+1+1+1”航空基地格局,即形成南航、海航大连分公司、国航大连公司3家主要航空基地、1个支线基地、1个货运基地和1个公务机基地的“3+1+1+1”格局。引进支线航空公司,构建航空支线基地,重点辐射东北、内蒙古及环渤海湾地区,做好支线和干线衔接。引进货运航空公司,构建航空货运基地,形成完善的货运航线网络。吸引公务机服务运营商、公务机公司在大连机场设立公务机运营基地,大力开发大连公务机市场。

四、大连临空经济发展威胁分析

(一)辽宁支线航班抢夺市场。从整个民航的发展来看,目前一些大型航空枢纽和干线机场已经饱和。民航总局也已开始积极推进支线航空的发展,并引导航空企业飞往国内二线城市或中、西部地区。

辽宁省支线机场的运行状态并不规范,虽然是支线机场,但是这些机场飞行的却是干线航班,不但航行距离较远,而且途经和飞抵的都是一些大城市。

(二)面临周边机场和港口的竞争。大连与沈阳机场相距不远,并且与周边城市特别是沈阳与大连两地区域壁垒严重,竞争大于合作,导致两地的产业关联度小,旅游和航空运输资源缺乏有效整合,没有形成彼此互相带动的产业链,这已成为制约大连临空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

环渤海湾的青岛港、天津港在东北亚港口中竞争力不亚于大连。而日本横滨、韩国的釜山和正在建设中的光阳港,都是大连的天敌。大连必须面对的问题还来自“大沈阳”规划中的丹东与营口港口,由于缺乏明确的分工,各港口之间难免会争夺资源,形成重复建设,难以形成辽宁港口发展的合力。

五、大连临空经济发展SWOT分析与战略选择

结合上述对内部优势和劣势、外部机遇和威胁的分析,选择四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大连的优势和机遇,并使劣势和威胁的影响减到最小的有效策略,具体如表2所示。(表2)

总之,要推进大连临空经济的发展,政府就必须抓紧时间规划临空经济,并积极整合资源、发挥优势、错位发展。大连临空经济的发展应该依托国际产业转移契机,发展航空制造与物流业,并建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构和机制。大连的临空经济在上述策略的实施带动下,必将得到充分的发展。

(作者单位: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姜斌远.广州临空经济区发展的基本思路[J].广东培正学院学报,2006.3.

[2]曹允春,席艳荣.临空经济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的借鉴[J].商场现代化,2009.2.

[3]金忠民.空港城研究[J].规划师,2004.

国际航空运输的优缺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民航交通管理;人为因素;管制改革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航空运输业不断增长,中国已经成为全国第二大航空市场,航空安全问题被提升为国际关注问题。良好的航空交通管理是确保航空安全飞行的重要前提,可以使飞行员按照管理规范要求飞行,使地面系统与空中人员取得联系,安全有效使用空域,确保每一次的飞行效率和安全。但从目前航空业的空中交通管理来看,空中交管发展面临新时期的重大机遇和挑战,必须解决当前空中交管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才有利于我国航空事业的国际化发展。

1民航空中交通管理现状

民航交通管理是通过借助科技力量对飞机的全程飞行状态进行掌控,规范飞行路程、遵守空中交规,确保航班良好安全飞行,使管理体制与国际标准相符。随着综合国力不断上涨,地方航空业发展加快了步伐,空中交管制度的实施可有效促进了民航事业的发展。当前民航交管部门主要采取三点措施实施航空管制。首先通过采购国外先进、完善的交通管理设备,协助我国航空业更好进步发展;然后学习国外先进交管制度措施,利用国外成功管制经验和成果,来完善当前我国民航的不足,提高我国民航的实际空中管理能力;最后依靠国家技术力量,由政府各方面大力扶持,提高民航自身管理技术水平,成立科研小组,组建优质管理团队,对交管所需的管理技术进行研发和应用。

2制约民航空中交通管理安全运行因素

2.1人为因素对交管的影响

交通管理的制定和制定者主体是人,人的心理变化、技术能力和其他因素都会影响到交管的性质。若飞行中管理人员受外界或自身影响发生不安、紧张等心理变化,此时管理人员只能依靠工作经验对问题进行处理,从而缺乏对当前问题的有效判断和分析,以至于出现恐慌状态。我国航空业的进步,其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使大多员工短时间无法从理论或实践上得到较好掌握,由于技术不足,对设备运行中的问题难以察觉,对突发事件没有应对能力。另外航空业的发展,业务量不断增多,工作人员除了白天工作还需要晚上加班,过量的任务量使身体产生疲劳,不能全心投入工作,从而影响到工作情绪,可能产生焦躁等负面情绪影响正常工作。以上种种人为因素都时刻影响着交管的有序、规范及安全性。

2.2设备因素对交管的影响

大部分航空公司的设备管理制度较落后,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民航业发展有上涨趋势,随着电子技术的应用,新设备管理缺乏适用的管理细则;在设备设施使用上,重要是技术基础设施严重缺乏,关键技术掌握仍在国外,部分设备陈旧,存在潜在危险;民航管理人员结构分布中年轻人占有比例大、知识层次高,而自身具有的艰苦创业、积极奉献、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还有待培养提升;另外民航空管对突发故障的应急能力有限,来自民航系统外的非设备因素对设备安全管理能力影响严重,周边环境恶化,对管理设备使用的干扰现象普遍存在。民航交管设备自改革开放以来,使用的通信、导航、雷达等多种设备都引进国外,通过我国航空业几十年的发展,其整体技术水平得到完善和改进,但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导致部分设备没有充足的冗余配置,对交管的运营带来风险。因此根据航空设备配置资源量大、科技含量高、设备投入资金大、设备更新换代快等特点,对航空交管设备实现“一主、二备、三应急”的配置要求还需一段路程。另外不同民航企业的特殊性,设备使用需要计算机网络技术,对技术要求也有新的标准。

2.3管理因素对交管的影响

在当前民航管理体制中,并没有一套完善和健全的安全组织体系,难以保障系统运营的安全性。在空中管理体系中,安全的技术和高稳定设备是保障运行安全性的前提关键,也是实现民航管理系统运营控制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但实现其技术和设备功能,并保障其安全性,还需要有一套相辅的管理制度,将安全管理深入落实到管理体系建设中,实现民航管理的稳定性和高效性。而目前我国民航在空中管理的安全管理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管理出现实效性差、反馈程度低等不利因素,还有待制定与自身相符的高效、安全管理机制,从而更好协助交管安全管理。

3新时期民航空中交管面临的挑战和发展

3.1民航交通管理面临的挑战

目前我国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实施统一管制、分别指挥的体制,空军和民航在各自划分的管制区内行驶管制权,这种管制体系存在自身弊端,区域划分不统一、结构不合理,民航区域划分较少,使得我国丰富的空域资源得不到合理、有效利用,不利于当前快速发展的民航经济效益;飞行指挥的不统一,可能导致在同一空域由多个指挥,需要临时改变飞行状态的需要请示多层指挥,容易误事,出现事故。而根据我国民航运输业的发展趋势,已远远超出了民航运输业增长的速度,在空中交通量和飞行运力上,中国航空运输业位居前列,预计2020年在册飞机运输增至4360架。因此,以目前的情况看,仅20%的民航空域远远不足以满足我国民航事业的发展,必须重新合理配置空域资源,促进民航业未来发展。

3.2民航交通管理新时期发展

伴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航空业务覆盖范围逐步扩大,航空运输业将面临庞大的市场需求,预计未来20年,我国民航旅客运输量将保持10%以上的增速,航空运输载运人均年乘机次数为0.57次。另外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航空市场面临着巨大的发展空间,航空运输业地位越来越重要,为国际航空市场带来巨大需求。落后的航空管制导致空中交通拥堵,空域制度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应抓住当前形势和机遇,进行合理空改制,进一步优化空域资源,实施相对集中管理,统一规划,优化飞行路线,推广区域导航技术应用,提高航空运输保障力。确保出行畅通,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确保空中交通安全。

作者简介:周田,1982年生,男,汉族,浙江杭州江干区人,大学本科学历,助理工程师,从事空中交通机场塔台管制工作。

[参考文献]

[1]朱霄羽.有关民航空中交通管理运行中的不安全因素探讨TD327.3(A).建筑工程,2014.

[2]朱雅峰.我国民航空中交通管理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