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如何搞好水产养殖

如何搞好水产养殖

如何搞好水产养殖

如何搞好水产养殖范文第1篇

1.注意思想观念是否正确 养殖业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有许多关键的问题,解决好才可以获得成功,反之,就会导致失败。同时,更不能迷信暴富,天上掉不下来馅饼,如果有一口吃成胖子的思想,往往会欲速则不达。发展养殖业首先要树立脚踏实地、吃苦耐劳的思想。

2.注意环境是否适宜 动物养殖的环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自然环境;二是人文环境。在自然环境中,就是要看所养的动物是否适宜当地的气候条件,像毛皮动物(如小尾寒羊)不适合在南方饲养,如果在北纬30度以南的地区饲养,其皮质就无法保证。像牛蛙不能在北方饲养,如在黄河以北养殖,成本较高。在人文环境中就是看你所养的动物适不适宜当地群众的饮食习惯。如蜗牛虽然好养,成本低,但不少地方没有吃蜗牛的习惯,其销售渠道比较狭窄。

3.注意场地是否适合 场地是养殖动物的基本条件之一,要根据自己的场地条件来物色相应的养殖项目。如特种珍禽动物的场地应选择远离交通干线、居民区、屠宰场和污水池,选择供电有保障,水源充足,水质好,无污染,避风向阳的地方。

4.注意饲料来源是否有保障 牛、羊、猪、驴等家畜养殖大部分饲料来源比较容易解决,但有些特种动物饲料来源要提前准备。像牛、驴一类动物,它们的主要饲料是农作物秸秆和牧草,为此,就要提前把饲料问题解决,然后再考虑如何上项目的问题。

5.注意市场前景好不好 所选的项目在适合环境、场地、饲料的前提下,必须看其项目有没有市场。市场是确定养殖项目的关键,因为特种经济动物养殖成本较高,产销价格较贵,消费对象有限,产品需求弹性小。少数人从事很挣钱,从事的人多了必然亏本。因此,在选择项目前,不仅要了解该项目现在有没有市场,而且还要预测3~5年内有没有前景。当某一品种养殖的人少,市场又看好,就大胆地引进。当广告满天飞,四处都卖种时,就应谨慎行事,避免造成经济损失。

6.注意投入资金多与少 当确定了养殖目标之后,还须清楚地了解到自身的资金规模,其中,引种费用、流动资金、固定资产各是多少。要根据自己的资金多少来确定养殖规模。资金少的不能打肿脸充胖子,盲目扩大规模,造成资金运行困难,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资金多的,也要注意不要贪大图洋,财大气粗,忽视了成本预算。应做量力而行,滚动投入,不断发展,才能减少损失,增加成功率。

7.注意养殖技术有没有 搞养殖是一项技术性工作,养殖任何一种动物,首先要通过侧面或书本资料了解一些有关该动物栖息环境、繁殖情况、疾病防治和有关注意事项。规模较大地养殖一种或多种动物,应先派饲养员外出培训,待掌握了一定的技术再发展。如果你不想外出培训,仅想凭主观思想,通过看书本资料摸索,那么就应该小规模养殖,不断总结经验,等自己技术丰富后,再进行大规模养殖。

8.注意加强防骗意识 在养殖行业中,确实存在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农民致富心切的心理,虚假信息,提供劣质种或假种。这方面的案例时有发生,一定要引起注意。欲从事养殖的朋友,要有防骗意识,不要轻信那些超常规、高利润的夸张宣传。在引种时,应多参考有关专家的技术观点,到有一定信誉的单位去引种。对于常规动物引种时还要看该单位有没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

9.注意销售渠道有没有 养殖产品销售是一项十分重要而且必须解决的问题。不少欲从事养殖的人不是动脑筋找销路、开拓市场,而是过分依赖销种单位回收产品。在引进项目时,首先去问这个供种单位回不回收产品。有一点头脑的可以想一想,那些销种单位如果没有深加工项目,他们回收产品干什么?是把这些产品养大再出种销售吗?那么你现在所购种的质量有保证吗?也正是这种思想被贩种者利用,他们以签订合同、法律公证、保价回收等幌子将种卖给农民,再利用特养动物的生长时间差、价格差来行骗。或者签定一些无法达到质量要求的无效回收合同。以美国青蛙为例,种蛙产的卵3~5年也仅能长到200克,如果和购种者签定250克以上回收合同,请问,你怎样才能把产品按合同销出。因此,在选择项目之前,必须树立自己开拓销售市场的意识。

如何搞好水产养殖范文第2篇

他,专找有泉水的地方养鱼,还是个注重品牌的 “老鲫壳”。

这个名叫蒋英礼的“老鲫壳”最近却念起了新的“养鱼经”。

“老鲫壳”带出养鱼大镇

重庆市涪陵区江北街道北雁村六组村民蒋英礼早在1991年就开始养鱼,他对肥水养鱼、稻田养鱼、池塘养鱼、水库养鱼等养鱼方式了如指掌。最难得的是他还具有敏锐的商业眼光和品牌意识。

2001年冬季,蒋英礼到百胜镇双河场走亲戚,看到一条河沟里流淌着一股清水。经过打听,得知水是从水洞口水库流出来的,而且水库有泉水流入。正在谋求扩大规模和提升品质的他喜出望外。

不久,蒋英礼便请来专家化验水质、测量水温,最后得出结论:可以试养。他当机立断,承包了水洞口30亩的水库,开始用泉水养鱼。第一年投入6万元,赚了5万元。第二年他从银行贷款5万元继续投资,那年他养的泉水草鱼卖到一公斤13元,一年下来就赚了10多万元。后来,他又接手了32亩乌养池泉水地,建了6个精养池,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泉水养鱼大王和受人尊敬的“涪陵老鲫壳”。

2008年,蒋英礼又成立了养鱼专业合作社,入社会员超过1200户,连长寿等外区县的养鱼户也来加入,合作社会员的养殖水面达到7000亩。合作社成立以来,通过统一采购、统一管理、统一养殖模式、统一技术、统一销售,形成了规模化养殖,促进了百胜镇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

为了将泉水鱼打造成品牌,蒋英礼特地注册了“泉水鱼”商标,在泉水鱼嘴上打上环扣作标识,并将泉水鱼保持鲜活装进礼品盒,在涪陵闹市区开设了水洞口天然泉水鱼销售点。通过这些做法,拓展了市场,打开了销路,每天销量达17吨,大有供不应求之势。

泉水养出“品牌”鱼

按理说,蒋英礼目前所取得的成绩已足以让他骄傲。但天生“不安分”的他,总想寻求突破,却始终未找到突破点。

就在此时,重庆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涪陵区分校的负责人找到了他,向他介绍该校正在主办“2011年阳光工程创业培训”,表示愿为他及其专业合作社订单式举办一期培训,并希望了解大家对课程的需求。

一语点醒梦中人,蒋英礼突然意识到,如何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中,推出自己更独特的产品,取得更明显的竞争优势,获得更高市场利润,就是他寻求的突破点。他将这一想法告诉了农广校,学校很快根据他和其他社员的意见,为他们量身定制了极具针对性的课程。

蒋英礼他们50人参加了为期25天的“2011年阳光工程创业培训”。如何建立创业构想、如何开拓市场、如何搞好核算、成鱼养殖技术等课程让他受益匪浅。

培训期间,农广校还组织学员们去大足、璧山等区县考察了名优鱼养殖,蒋英礼从这次考察中了解到,自己以前虽然搞的是泉水养殖,但主要养的是草鱼、鲤鱼、花鲢、白鲢等常规家鱼,这些鱼种虽然产量高,但每公斤利润只有1~2元;如果将养殖品种换成翘壳鱼、青波鱼、胭脂鱼等名优品种,每公斤利润最高可达160元左右。养殖名优鱼对水质的要求很高,而自己最不缺的就是水质优良的泉水资源,泉水养鱼还有很大潜力可挖。

找到了问题所在,蒋英礼立即着手调整养殖品种。他对第一个养殖基地水洞口水库45亩的养殖水域进行了清池下苗,第一次下苗青波鱼3万尾,套养花鲢和白鲢,随后准备再下苗青波鱼5万尾;在第二个基地乌养池泉水地50亩的养殖水域中抽出一部分试养齐头鱼和武昌鱼。

如何搞好水产养殖范文第3篇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丁万明在种田之余,也搞些摸鱼捉虾赚小钱的营生,还做过水产生意,后来他转行开了一家鞋厂,一干就是5年。

长期的田间劳作和在市场上的摸爬滚打,使丁万明实现了资本的原始积累,练就了比较准确把握市场脉搏的本领。前几年,他看到养螃蟹能赚更多的钱,就毅然停办鞋厂,花40万元租下300多亩水面养殖螃蟹。自那时开始,不管市场如何变化,丁万明养蟹始终稳赚不赔,平均年收益超过30万元。

经营螃蟹,不但要会养,更要会卖,认真研究市场,密切关注螃蟹价格走向,以市场走向决定养殖行为,是丁万明获得成功的秘诀之一。

“卖螃蟹就像炒股票。”这是丁万明的体会。螃蟹大量上市季节,货涌价跌,他按兵不动,将螃蟹大量暂养,通过电话、互联网密切跟踪市场行情,待到螃蟹上市高潮过去,奇货可居再出手,卖出高价,实现收益最大化。

2009年春节期间,丁万明看到市场上蟹少价高,将大量暂养的螃蟹卖出,狠赚了一笔。丁万明知道人们有“跟风”心理,在这一年下半年螃蟹上市季节,很多养殖户手中有蟹不销,都准备春节时也大赚一把。丁万明却反其道而行之,提前大量出手,结果不出所料,很多指望春节期间能卖个好价钱的养殖户,因螃蟹都挤在一起出售,上市量大,如意算盘落了空。

2010年,螃蟹大丰收,形成市场上大规格的螃蟹和小规格螃蟹的价格相差无几的现象。许多尝到苦头的养殖户吸取教训,2011年转而追求产量,而丁万明却“反弹琵琶”,这一年大面积养殖大规格蟹。结果当年大蟹的价格比上一年同规格蟹成倍提高,价格优势使他已经扩大养殖面积达500亩的水面净赚了100多万元,单产效益大大高于只追求数量的养殖户。

在多年的养蟹实践中,丁万明摸索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养蟹高招。

环境污染是螃蟹养殖面临的最大问题,优化养殖环境是搞好螃蟹养殖的关键。在这方面,丁万明像说“绕口令”一样道出了自己的独到经验:“要想养好蟹,先要养好草;草好水就好,水好草就好。”他种植的水草一定要挑选优质水草,以金鱼藻为主。丁万明介绍说,这一品种水草如同松柏树四季常绿不死,不畏寒暑不腐烂,不污染水质,既起到为水体增氧、净化水质的作用,也是螃蟹的适口饵料和良好的休息载体,为螃蟹的健康生长提供了条件。丁万明告诉笔者,种草也有讲究,不可过密,过密则根系不发达,成活率低,造成水体缺氧,不利于水质净化。

在蟹苗投放上,丁万明强调大面积养蟹以生态养殖为要旨,放苗宜稀不宜密,不可过于追求产量,而要以大个体、小群体为养殖原则。不少养殖户追求高密度和高产量,结果导致螃蟹个体小,易生病,效益上不去,这方面的教训很多。

在饵料选择上,丁万明不主张选用全价饲料,而坚持以投喂玉米、小麦、螺狮等未经加工的“原饲料”为主。他说,这样养出的螃蟹品质好,无公害。他还说,如果水草好甚至可以不喂食,“看草喂饵料”是他在养蟹实践中坚持的一条原则。

在投喂方式上,他讲究均匀投放,越均匀越好,“因为螃蟹不像鱼类那样游得快,饵科投放均匀不但有利于螃蟹采食,而且能节省成本。”

如何搞好水产养殖范文第4篇

>> 迷津 徐弘:中产迷津 迷津中的智慧 撩人的迷津 2010美国迷津 情场点迷津

">情场点迷津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政治 > “种海”迷津 “种海”迷津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石破")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去年6月三沙市在西沙永兴岛上揭牌,今年4月从博鳌赶来潭门登船慰问渔民,都让渔民对政府提供海上医疗救助等保障有了憧憬。

“我们没有地,日子过得还不如农民。”山东日照的老渔民孔祥家语带自嘲。他说,自己年轻时出海捕鱼,驾驶的是帆船,跑10来海里就能捕到鱼,一天可捕8000到1万斤鱼。现在近海没鱼了,渔民们要跑七八十海里,一天只捕到200多斤鱼。

近海无鱼,原因或是填海开发、沿海污染,或是过度捕捞,总之一个后果是将中国渔民往深海赶。而由于1994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后各国纷纷将经济海域扩大至200海里,能够自由捕捞的公海范围非常有限,且许多鱼群同样呈现枯竭现象,故涉险捕捞和越界盗猎屡见不鲜。面对荷枪实弹的外国海警,中国渔民还得有随时驾船开溜和躲避子弹的技巧。以往曾夸口的“种海”生计,在传统渔区逐渐丧失后变得难以为继。 渔村兴衰

“我从17岁下海,干到53岁不干了。”64岁的孔祥家说,“上了年纪的人,掌握不了船上的新式仪器了。”

孔祥家和他的老伴,如今住在日照市山海天区张家台村的一个小码头上。他回忆说:“大集体时全村10来条船,现在有200多条。本地人都不愿意下海了,船上的雇工都是从外面招的。生意好的船老大雇得起人,生意不好的自己就不干了。”

老孔有一子一女。女婿10几年前买了一条船,当着船老大。去年毛利挣上10几万,除掉费用,净利只有四五万元。“年轻人出去打工,也能赚这么多钱,还没有风险,所以本地的年轻人连船长也不愿意当了。”老孔说。

老孔不在船上干以后,领儿子搞过一段时间海货收购批发,码头上的小房子,以前是他们存放海货用的。前几年儿子结婚,老孔把村里的老宅腾给儿子住,把这间小屋收拾一下,老两口搬过来住了。

“我们能生活就不错了。”老孔说。儿子跟老孔贩了五六年海货,没挣到钱,开了3年多面包出租车,也不赚钱,现在外出打工了。去年秋天,63岁的老孔又去海上打短工,当了22天船员,赚了9000多元。他上的是小船,每天出海当天回来。秋天的鱼获量不大,但品种多,有螃蟹、八带鱼(章鱼)和其他杂鱼。

老孔家乡的船员工资,已经涨到每人每天400元左右。虽有政府燃油补贴,但扣除船员工资、渔船维修、加冰、加水、饮食及其他费用,大多数渔船保本经营或略有盈余;遇上渔业资源不景气的年份,大多数渔船亏损,不得不停港歇业。

比起“斜阳西去”的张家台村,名头响得多的海南琼海市潭门镇,由于专营珍稀鱼类和贝类,渔业仍旧兴旺。

潭门镇渔业人口超四成,500多条渔船中,四成专赴远海尤其是黄岩岛和南沙,都装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潭门距南沙1000多海里,出海动辄上月,花费10多万元。由于男人常出海,镇上100多辆三轮车几乎全是女司机。去年6月三沙市在西沙永兴岛上揭牌,今年4月从博鳌赶来潭门登船慰问渔民,都让渔民对政府提供海上医疗救助等保障有了憧憬。

5月16日南海中北部进入伏季休渔期后,少数海南渔民组队远赴南沙永暑礁一带作业,顺带宣示国家。像潭门渔民去南沙作业,能拿到政府3万元以上的专项补贴。也有渔民试验在西沙用深海网箱养殖名贵鱼,以打发这两个半月的休渔时间。

尽管在南沙要面对菲律宾和越南的蛮横执法,海南渔民还是争取到受国家保护的“种海”权利,这一点甚至令黄海边的同胞有点羡慕。

“中韩渔业协定谈判,我们一开始还占上手,一直拖着不签。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不是划不清吗?划不清就拖着,拖一年是一年,历史上它占我们便宜多少年了?先是‘倭寇侵海’,后来是韩国渔民侵海……”一位中国海洋学者说,“但最后我们还是签了。”

历经7年零6个月的马拉松式协商后,《中韩渔业协定》于2001年6月30日起正式生效。由于韩方依照协定逐年减少对中国渔船的准入配额,我国渔民铤而走险进入韩方区域捕捞的现象不断发生,韩方恶性执法事件也时有耳闻。

“韩国海警开枪打死我国渔民,真是岂有此理!《中韩渔业协定》不是有一条规定吗?缔约任何一方在最初5年期满时或在其后,可提前一年以书面形式通知缔约另一方,随时终止本协定。”上述那位要求匿名的学者说,“现在韩方一再挑起事端,如果我们提出异议,要求终止该协定,他们就不敢那么嚣张了。” “红岛蛤蜊”转亏背后

2013年5月13日,上午9时,青岛市红岛经济区东大洋村的一座码头,10几艘去滩涂收蛤蜊的船只陆续返回,码头吊车将装在大网袋里的蛤蜊清洗过秤后,几十辆货车迅速将它们运到城阳水产品批发市场及其他销售地。“红岛蛤蜊”是青岛最有名的蛤蜊,个大、肉肥、味美,在码头上的售价是每公斤3到5元不等。红岛镇3.5万人,渔民70%以上以养殖蛤蜊为主。

红岛镇西大洋村的赵扬步,是第一批下海搞养殖的渔民,从1991年政策规定个人可以承包滩涂后,他就搞起了蛤蜊养殖。他的朋友赵扬雷笑称他是村里最先富起来的“暴发户”。

胶州湾本来有很多野生蛤蜊。个人可以承包滩涂养殖后,一开始是把野生的蛤蜊幼苗放到滩涂里养。1994年后,由于承包养殖的滩涂面积越来越大,挤占了野生蛤蜊的生存空间,野生幼苗没有了,要到莱州去买。从2000年起,胶州湾的养殖户要到福建或广西去买蛤蜊幼苗,放在滩涂里养。

红岛蛤蜊从1980年代出口日本时开始有名。当时国内其他沿海地区也有野生蛤蜊,但当地渔民大都以捕鱼为主,不识蛤蜊为何物。1991年红岛渔民开始养殖蛤蜊后发展很快,辽宁、江苏等沿海地区的养殖户也开始养。现在那里也没有野生的蛤蜊了,只能买苗养。

“我们胶州湾这里是天然的滩涂,水浅,阳光能照射到,微生物丰富,水比较肥,别的地方是在远海养殖蛤蜊,我们就在湾里面养。”赵扬雷说。他也跟人合伙,承包了几百亩滩涂养殖蛤蜊。以前放下蛤蜊苗,一年就可以出来了。现在养殖密度大了,蛤蜊生长得慢,要养两年才能卖。

去年,西大洋村60%的滩涂不赚钱,因为养殖密度大,蛤蜊死亡多。有的放下苗,没等长大就找不到了,连壳也没有了。“滩涂养殖”,本来规定是在涨潮时盖上,退潮后露出来的地方,现在往海里去得越来越深。西大洋村的养殖滩涂,都到了胶州湾大桥的外面了。这几年,养殖户们主要是用地笼网捕一捕所承包滩涂里的章鱼、海螺、螃蟹等,一是能卖钱,二是清除掉蛤蜊的天敌。“放上蛤蜊苗,就是放上钱了,我们要除掉它的敌害。但是渔政看见我们用地笼网捕鱼,就要罚款,他们怕伤害自然生长的鱼苗。”东大洋村的养殖户王泽京说。

“1980年代末到1990年代初,是我们最好的一段时光。”赵扬步和赵扬雷喝着啤酒说,“我们怀念那时候的生活方式,没有压力,自给自足。后来干养殖的多了,资源占用完了,就走下坡路了……下海非常辛苦。养蛤蜊是靠天吃饭。海龙王不让你发财,你就发不了财。”

近10几年来,鉴于海洋渔业资源严重衰退的现实,我国把发展水产养殖业作为优先战略。“中国对虾”养殖始于20世纪初期,因其利润空间和出口换汇潜力较大,很快就发展成一个遍布全国沿海地区的产业,直至1993年崩溃。随后,海湾扇贝、栉孔扇贝以及其他一些种类,都发生过局部海区过度养殖致大规模死亡的情况。

国家贝类产业技术研发中心的专家们指出:单物种大面积养殖,易造成生态系统不稳定,无序的管理加上“膨胀式”发展,导致实际养殖量大大超出了海域的生态承载力。

“得而复失比原本就没有更令人痛苦。”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教授慕永通说,他曾到辽宁长海县调研过广鹿岛虾夷扇贝养殖两次大规模死亡事件。据他了解,经历过2007年虾夷扇贝大规模死亡后,当地养殖户前10几年赚来的钱都赔进去了;再经2009年的大规模死亡后,用于养殖虾夷扇贝的投资也都搭进去了。“也就是说,当地养殖户辛辛苦苦地养了10几年扇贝,不仅分文未赚,反而连投资都打水漂了,最终结果是赔钱赚吆喝。”

国内水产养殖业的盛衰循环,地方政府难辞其咎。当许多种类的养殖技术趋于成熟,苗种供应相对充足,市场需求旺盛,行业尚未形成有效的自律机制时,“过度养殖”就已初露端倪。这时,地方政府本应扮演“刹车者”的角色,但却发挥了“加速器”的作用——为追求政绩而扩大养殖面积,或“为收费而发证”,积极推动“过度养殖”驶上了快车道,开到了悬崖边。 红岛镇蛤蜊养殖渔民。 图/石破 给“蓝海战略”敲敲警钟

“一方面国家要振兴海洋经济,另一方面,传统靠海、吃海的一些人却没饭吃了,这是不是一个悖论?”慕永通笑问。

慕永通把建国后中国的渔业史概括为一部“发展过度发展衰退或崩溃”循环史。他认为,中国实施“蓝海战略”应该引渔业之覆辙为鉴,坚守“宁可失之于保守,不可失之于冒进”这一预防原则,而不应重蹈此覆辙。

目前中国的渔业问题,“过度捕捞”源自于产权不明;“过度养殖”源自于只知“加油”,不知“刹车”,它们的背后有一个共同问题,即制度的缺失。长期以来,我们在技术研发上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历史地看,每一项被广泛采用的新技术,几乎都会带来新一轮“盛衰循环”,这是因为诱发其发生的制度环境始终没有改变。换言之,“制度短板”使然。

从捕捞业来看,我国“四大家产”中的大、小黄花鱼和墨鱼早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就遭过度捕捞,至今未有恢复的迹象。随后,渤海“中国对虾”、多年生底栖鱼类和原先并不作为目标鱼种的鳀鱼先后遭到了过度利用,大部分种类目前都处于“商业灭绝”状态。黄海和东海渔业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近年来,沿岸排污以及石油平台、海上运输等陆上过度活动对海洋渔业亦产生“雪上加霜”式的影响,彻底摧毁了近海鱼类的生存空间。

慕永通说:“历史上,我们的哲学是‘先干起来再说’,这个方法论是有问题的。你干起来了还如何规范?在广东、福建,一说搞‘水产养殖’,密密麻麻的,把水道都占了。一开始控制不严,到了想规范的时候,渔民两手拿刀对着自己的胸口,你上来我就自杀!政府也不敢强行阻止了。”

如何搞好水产养殖范文第5篇

发生在元阳梯田的“小龙虾事件”引发了国内专家学者的不同意见。云南大学教授石鹏飞建议,保护梯田现状及成功申遗工作的确很重要,但是应该兼顾考虑当地老百姓的经济发展,政府可以考虑在保护好梯田核心区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小龙虾养殖业。

北京大学教授吕植则认为,此次元阳梯田引入小龙虾是一个惨痛的教训,应借此机会对村民进行教育,也对公众宣传外来入侵物种的危害。从生态保护的角度,养殖小龙虾根本不宜提倡,从保护文化与自然遗产的角度,也不建议将梯田改作他途。

本报记者 尹鸿伟 发自云南元阳

准备申遗的云南红河梯田突然遇到了漏水、坍塌的挑战,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竟是一种桌上美食:小龙虾。

来自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农业局的统计数字:2006年以来,该县的多个乡镇已有21560亩梯田受到小龙虾不同程度的危害。

“看着水稻田里小龙虾无法控制地生长,我们吃不完,也卖不掉,只好向政府求援,政府告诉我们的方法是放农药消灭它们。”元阳县水卜龙村村民何万说,当地以前并没有小龙虾,农民也不知道这种东西很适合在水稻田里生长,而在梯田里种水稻是当地人祖祖辈辈唯一的生产方式。

面对不断前来探访小龙虾的记者,何万表示很困惑:“有些记者希望我们按照政府的方法赶快消灭所有的小龙虾,但也有人问我们能不能扩大养殖小龙虾的规模。”当然,他又认为,“只要有销路,能够赚更多的钱,在自家的田里做什么,我们可以自己决定。”

当地官方对小龙虾的态度是:由于元阳县地理环境特殊,均为山区且无平坝,海拔落差大,无论是稻田还是池塘都为梯形排布,如果引入小龙虾养殖,其危害性很难控制,因此禁止在该县境内任何水域中养殖小龙虾。

对于当地哈尼族、彝族等自古以来就耕种梯田的少数民族而言,梯田就是他们的代表文化,而梯田中栽种的稻米则是他们的命根。

生态灾难

绵延整个红河两岸,海拔2500米的红河梯田,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最漂亮的景色之一。春天,它是一片片绿色的奇迹;秋天,它是当地群众生活的希望。

云南省红河州共约有100万亩水稻梯田,已经被承认了特殊的历史价值与文化地位。近十几年来,红河梯田成为世界各地游客流连忘返的风景胜地。当地政府对梯田文化积极宣传,希望将其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项目。

红河州早在1999年就开始了梯田的第一次申遗工作,曾进入中国申遗预备名单的第一梯队,位列前三。此前,红河梯田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同时被国家文物局列入2012-2013年正式申遗候选名单之一。

然而,一个无意的行为,却给红河梯田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麻烦。

大约在2006年,一名经常外出的元阳县水卜龙村村民从邻近的建水县买了一些小龙虾回到村里,放到自家的一个小池子里饲养。这些小龙虾不但顺利地活了下来,而且繁殖得越来越多。由于是外来物种,没有天敌,短短几年间,小龙虾迅速扩散到元阳县6个乡镇35个村的3万多亩梯田里。

关于元阳梯田小龙虾的来源,还有另一种说法:小龙虾是由在梯田附近开矿的建水老板从市场上买回供民工食用,民工顺手抓几只放在梯田内,想不到几年时间便繁殖到了许多梯田里。

“根本不需要人管,也不需要喂什么东西,小龙虾就自己越来越多,越来越大。我们也抓来吃,但由于不会做,总觉得不好吃。”村民何万说,“尤其前两年,小龙虾多到无法形容。人往田埂上走,被惊动的小龙虾跑起来把水完全弄浑,什么都看不清楚。一块宽3米、长8米的水田里至少有1000只虾,而且一年到头都有虾可抓。”

数量庞大的小龙虾破坏了当地的原有生态。除了与原来的鱼类、泥鳅等争夺生存空间,小龙虾还会啃食水稻作物,影响后期的粮食产量。

最大的危害在于,小龙虾喜欢打洞。于是很多田埂上出现了不计其数深达1米、直径数厘米的洞。这些虾洞不但此起彼伏难以填补,而且会使田里的水漏掉影响水稻种植,甚至会引起田埂松软,严重的会造成塌陷。

“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我们自己不爱吃,辛苦抓了一背箩去街上也只能卖到二三十块钱。”村民许美琼苦恼地说。对于当地靠种田为生的人来说,小龙虾只带来了坏处,而没有好处。

按照当地农业技术人员的介绍,小龙虾具有不需要人工孵化、适应性及繁殖力强、建立种群速度快、易于扩散等特点,其仅需逃逸个体在堤坝或田埂中筑穴便可生存下来,并具有能够在临时性水体中生长等特性。不过,元阳县的官员认为目前受小龙虾影响的梯田只有3万多亩,在数十万亩梯田中只占很小的一小部分。

水卜龙村数公里之外,就是当地政府一直在悉心保护和大力宣传的“元阳梯田风景核心区”。何万表示,自从梯田风景出名后,外面的人来得越来越多,的确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变化,比如开小饭店、开旅游车赚钱。自家有一辆小面包车的何万就在跑客运。

但并非所有人都喜欢这种变化。“这里是我们的故乡,梯田是我们祖宗创造的财产,但现在通过搞旅游得到最大利益的却是外来的旅游公司和政府。很多农民不但得到的利益不多,还被各种各样的旅游活动影响了农业生产。”何万抱怨。

许美琼说,村民并不反对政府搞梯田文化旅游,以及将梯田申遗:“我们更关心自己能够从中得到多少好处,能不能让生活过得更好。”

何万称,如果能靠小龙虾赚到更多钱,当地人肯定愿意养殖,会千方百计扩大规模,并且希望得到政府的支持。至于小龙虾对梯田的破坏,并不是很大的难题,“田是我们自家的,我们更会保护好它,方法会有很多种,比如在田埂旁打木桩、砌墙等,关键看有没有必要”。

喷药灭虾

“政府对小龙虾的情况很重视,从去年就发放过农药给我们杀小龙虾,今年3月下旬又开始发农药。”正在水田里劳动的村民何大妈说,“喷药的方法很简单,效果也很好,昨天刚喷的药,今天满田里都看见死虾了。”

在水卜龙村的梯田里,时代周报记者见到了大量死亡的小龙虾,而周围的小鱼、泥鳅等小动物似乎没有什么影响。

小龙虾在梯田里泛滥成灾,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重视。元阳县农业局在其官方网站上介绍灭虾工作:从发现小龙虾的危害,到对付小龙虾的实验,再到杀灭小龙虾的成果。

据元阳县农业局调查统计,2006年以来,短短几年时间,该县的新街、攀枝花、牛角寨、沙拉托等乡镇已有21560亩梯田受到小龙虾不同程度的危害,其中新街镇的箐口、水卜龙、坝达、龙树坝等一带最严重,有的每亩梯田虾穴达上百个,最深的洞穴有1.5米,直接造成灌溉用水流失及田埂坍塌,影响到了梯田的保护和申遗工作。

红河州一名官员透露,2011年以来,虽然小龙虾只在元阳出现,但红河州县两级党委政府对此问题很重视。为确保小龙虾不在更大范围内出现,经过多次实验后,决定采用投放一定剂量的溴氰菊酯杀虫剂(又名“敌杀死”)进行杀灭。

按照元阳县农业局公布的情况,科学的投放方法可以使设定范围内小龙虾的个体死亡数量达90%以上,而田里的鲤科鱼类、泥鳅、鳝鱼及水生昆虫等都不会出现昏迷或死亡现象,有效保护了梯田的生态平衡。

2012年4月,红河州在元阳县召开了红河州南部六县梯田小龙虾统防统治工作会议。随后红河州水产站站长朱自仁到元阳县四个受害严重的乡镇督查指导梯田小龙虾统防统治工作,要求各乡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认识到这场“人虾土地争夺战”关系到红河州梯田粮食安全问题和申遗工作,要千方百计发动人民群众打赢这场歼灭战。

从2012年开始,红河州、元阳县两级政府决定每年出资110万元购买农药清剿小龙虾。元阳县各乡镇采取了设立站点与流动宣传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赶集天人流较大的时机开展防治小龙虾街头宣传活动,并使用了哈尼族、彝族、瑶族、傣族和汉族五种语言进行宣讲与解释。截至2012年5月,元阳县农业局公布“已消灭小龙虾2000余万只”,涉及114个自然村,10441户农户。

何万说,经过2012年杀灭行动后,小龙虾大量死亡,今年明显比去年少多了。但他认为要彻底消灭小龙虾还是很难,“它们数量太多了,其中一些可以随便躲到哪里,过段时间又出来活动了。”

有意思的是,对于灭虾,当地官方的态度前后截然不同。云南媒体的一名记者透露:“起先政府都是大力宣传小龙虾的危害,以及积极进行消灭的工作;其后突然不再接受采访,甚至省里还专门了禁止报道小龙虾情况的命令。”

官方“变脸”的玄机在于:小龙虾进入梯田是意外,问题在于如果梯田被破坏,将影响到申遗工作的成败。

当地一名官员私下说:“云南省和红河州的领导对元阳个别干部的‘不识大局’很生气,认为只应该低调处理好小龙虾的负面影响,而不应该公开宣扬。如果外界误以为梯田被小龙虾严重破坏,后果不堪设想。”

而元阳梯田的小龙虾事件被媒体披露后,立即在网络上引起巨大讨论,很多热心网友则出主意:“小龙虾最大的天敌不是青蛙或牛蛙,而是好美食的人类,如果请我们过去就可以很快吃光它们,让当地人不再发愁。”

事实上,目前小龙虾虽然对元阳梯田产生了一些影响,但是范围很小,只限于局部地区。何万证实,小龙虾的生存还是需要一定的地理条件,并非所有地方都能存活,而是集中在某些地区,“那些比我们村海拔高、天气凉一些的水田里没有,比我们村海拔低、天气热一些的水田里也很少。”

“梯田龙虾”

元阳梯田小龙虾事件引起了国内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与思考,出现了各种意见。

“发生在元阳梯田的小龙虾事件很有意思,值得方方面面的人认真研究,以及多角度思考,尤其是如何变害为宝。”云南大学教授石鹏飞说,“首先这的确是一个意外事件,属于典型的外来物种入侵;其次当地在应对方式上有点草率,不应该施以简单的杀灭方法,而应该考虑综合效应。”

石鹏飞承认,保护梯田现状及成功申遗工作的确很重要,但是应该兼顾考虑当地老百姓的经济发展因素。申遗保护和搞旅游开发固然是一种思路,但搞小龙虾养殖也不失为另外一种途径,“搞旅游不一定能让老百姓人人受益,但家家户户养殖小龙虾却有这样的效果。不需要厚此薄彼,而可以齐头并进”。

“整个红河地区的梯田范围很广,不仅仅是元阳县的那些,因此当地政府在界定保护范围时应该灵活,并非每一块梯田都不改变现状。尤其在一些边远和偏僻地区可以考虑开辟成养殖小龙虾的场所,或者新开辟一些专门的养殖场。”石鹏飞建议,当地政府可以考虑在保护好梯田核心区的前提下,引进更优良的品种大力发展小龙虾养殖业,甚至可以打造“梯田小龙虾”这样的地区品牌。

石鹏飞表示,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万里长城以前是用来打战的,现在却用来搞旅游赚钱;昆明市呈贡的农民早已不种粮食蔬菜,改种的鲜花却销售到了世界各地。这些变化都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也给当地老百姓带来了经济上的好处,没有人会跳出来反对。

上海尚滋味小龙虾加盟连锁的招商经理施英谋很赞同石鹏飞的观点:“我觉得当地政府采用灭杀的方法有点不妥,因为这里面其实蕴藏着巨大的商机,也可以成为带动当地少数民族群众致富的历史机遇。”

作为专业做小龙虾生意的餐饮企业,“尚滋味”目前已经开发了十多种菜品,每个加盟店每天可以销售200斤小龙虾,全国100多个店每天就是几万斤;再加上全国各种大小饭店、地摊烧烤,数字是非常惊人的。施英谋深知其中的商业潜值,“所以我看到梯田里的小龙虾被杀灭,就觉得非常可惜。”

施英谋提出,在保护好梯田的前提下,元阳当地可以考虑与“尚滋味”合作,在养殖、销售上形成配套,肯定会有巨大的经济收益。目前“尚滋味”在江苏、湖北等许多地方有大规模养殖基地,如果云南区域能够加入进来,将是一种非常好的产业布局。

施英谋说:“无论云南方面是否愿意与我们进行合作,我仍然建议他们可以考虑养殖小龙虾的尝试,也许可以打造成为真正的‘富民工程’。”

事实上,小龙虾在一些国家已有200余年的食用历史,目前在我国,吃小龙虾已经成为不少城市的街头餐饮风景。近年来我国每年都会出口小龙虾,仅2011年,湖北省就出口8686吨,江苏省出口2457吨。

据人民网介绍,江苏省是我国最大的小龙虾消费地区,全年消费量15万吨左右。南京市餐饮协会统计,2009年南京餐饮企业营业额为210亿元,小龙虾占23%,达48亿元。

在湖北省潜江市,小龙虾已经以稻田养殖为主。稻子收割完以后,从9月份开始投虾苗,4月份龙虾上市后开始种中稻,一季小龙虾一季水稻,被称为虾稻连作模式。此外,潜江还推广了虾稻共生模式,即稻田旁边有一圈围沟,水稻和龙虾可以共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