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常用化学品的急救措施

常用化学品的急救措施

常用化学品的急救措施

常用化学品的急救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小儿高热惊厥;急诊护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16例于2017年2月~2018年2月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小儿高热惊厥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手段分成各有108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有男57例,女51例,年龄0.5~6岁,平均(3.3±0.6)岁,发病时间8~50s,平均(27.2±1.5)s;观察组中男女均为54例,年龄0.5~6岁,平均(3.2±0.7)岁,发病时间在6~49s之间,平均(26.9±1.8)s。纳入标准:①临床症状符合小儿高热惊厥诊断标准[3];②年龄在0.6~6岁这一范围;③患者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排除标准:①重要脏器功能损伤严重者;②其他原因所致惊厥者;③沟通交流不便、配合度差者。组间基线数据均衡性良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式:对照组患者用常规手段进行护理,严格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做好退热处理,积极物理降温,必要时可予以防抽搐针;同时需保护脑细胞,改善缺氧缺血情况。在观察组患者急诊护理中应用集束化护理策略,具体措施如下:1.2.1物资集束化管理:患者出现高热惊厥时,即送入抢救室。我院将抢救室设在急诊候诊区与留观区之间,便于对患者进行抢救。抢救室内设专属儿科抢救床,护理人员能做到及时抢救与准确观察病情变化。抢救室拥有抢救车,在床旁摆放便捷急救箱,箱内存放高热惊厥急救药品和急救物品,所有物品摆放合理有序,提高物品存取的便捷性。1.2.2急救箱制作:急救箱应由半透明硬塑材质、耐磨损、封闭性长方体容器制成,为上开盖时,箱盖附有提手,便于携带。为及时准确地处理小儿高热惊厥发作,以减少患者脑功能受到损伤,科室人员应根据物品体积对急救所需用品进行总结。遵循存放安全、取用方便的原则,合理放置急救用品;不同类型的急救用品应分类放置。1.2.3急救技能培训:科室负责人应对护理人员进行小儿高热惊厥健康知识、临床表现、急救措施等相关知识进行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对急救流程的熟练程度;由参与急诊抢救工作的患者进行案例分享,总结归纳抢救经验,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促进护理人员症状识别能力和应急能力的提升。

1.3观察指标:参照我院自制问卷对两组护理满意程度进行判定,问卷由患者家属作答,采用百分制计分法,内容包括态度(25分)、技巧(25分)、安全(25分)和水平(25分)四项内容,分数越高,表明家属对护理工作越满意。两组急救时间、惊厥消退时间、高热消退时间和住院时间。

1.4统计学分析:在统计学软件SPSS22.0中置入216例小儿高热惊厥患者的研究数据,满意程度和急诊情况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满意程度对比:观察组护理满意程度得分为(90.7±1.9)分,与对照组的(75.2±2.4)分相比,所得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急救情况对比:观察组急救时间、惊厥消退时间、高热消退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所得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常用化学品的急救措施范文第2篇

食物中毒是指正常人在正常情况下经口摄入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物或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食物后发生的急性或亚急性非感染性疾病,以细菌性食物中毒最为常见[1]。群体性食物中毒的特点具有特发性、时间短、人数多且集中、社会影响大[2]。群体性食物中毒发病突然、来势凶猛,中毒者若得不到及时救治,毒物迅速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常常导致生命危险[3]。

1.群w性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

1.1 食物生产经营者疏于食品卫生管理。食品加工、运输、销售环节中的卫生安全问题注意不够。在各种食物中毒中,以细菌性食物中毒最为常见。据统计,每年发生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数量约占食物中毒60%左右,中毒人数占总数的70%~90%[4]。

1.2 滥用食品添加剂或使用非食品原料。制作食品为了改善食品外观,增强人们的食欲,往往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人为地加入各种色素等有害物质[5]。

1.3 其他。卫生安全知识贫乏,防范能力差;坏人投毒等[5][6]。

2.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措施和救治流程

2.1 启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7]。分诊护士接到“120”指挥中心成批食物中毒患者时,应启动应急预案,迅速派出院前急救小组3分钟内前往现场,同时上报科领导和院领导,随时与现场人员保持联系,根据中毒人员多少,由护理部通知护理应急队员,必要时启动医院大型应急抢救系统备好急救物品和药物。

2.2 做好人力资源调配[5]。科主任、护士长及时赶赴现场调配人员,组织协调指挥抢救工作。护士长立即报告护理部启动护理指挥系统。根据患者数量,由急诊科护士长调配科内人员,护理部统一调配各科护理人员。现场抢救中设立护理指挥员、分诊组、洗胃组、标本采集输液组、记录巡视组、护送分流组。具体人员根据急救护理程序实施抢救。充分利用医院各科资源设立临时抢救床,并腾出急诊抢救室、候诊室、输液室,同时根据患者数量联系病房,为洗胃、输液组快速有序的抢救提供基础保障。

2.2 具体抢救。我们可将抢救过程分为四个阶段[7];

2.2.1 准备阶段;各组工作区域内的准备。接到通知后立即召集人员进行分工分组,与有关部门协调。尽快为患者准备好床单元,备充足的药品迎接患者入院。

2.2.2 预检分诊处理阶段;由有临床经验的急诊科护士负责分诊工作,确保分诊的快速准确通过“问、闻、看、查”尽快进行分诊:“问”即问病史,有无进食变质食物、误食毒物史,有何不适症状,如腹痛、腹泻、呕吐、头晕、心悸等。“闻”即闻患者身上的气味。“看”即看患者瞳孔的变化。“查”即查患者血压、脉搏、呼吸、面色、指端有无发绀、两小腿有无皮下出血等。按照重、中、轻作出相应标记。重度患者用红色标记,中度患者用蓝色标记,轻度患者可不用标记。根据分诊级别,快速实施抢救护理措施。在医务部门的统一协调下,分诊组负责将急危重患者留在急诊科抢救,其他患者按病情程度有计划分配到相关科室抢救。

2.2.3 安置疏散阶段;根据预检分诊的情况各组协调,快速的将病人平稳转送到相应的区域或专业科室。

2.2.4 总结阶段;抢救结束后,急诊科护士长负责落实抢救物品,抢救设备的整理清洗消毒工作,以保证急救物品、设备处于正常备用状态,及时补充抢救药品物品,护理抢救小组组长及时总结本次抢救工作情况,找出存在问题,组织护理抢救领导小组成员分析、讨论、提出改进措施,以便下一次抢救时克服存在问题,以不断总结经验,保证食物中毒患者抢救及时有效。

3.讨论

对群体性食物中毒抢救成功的关键是要有严格的医院管理体系,包括组织管理、有效通讯[8]。医疗机构采取紧急救治措施是否恰当,应急预案能否顺利启动是决定抢救能否成功的关键环节[5]。

3.1 组织管理健全组织机构。成立医院、科室应急抢救小组。形成制度化、常规化,一旦有突发事件发生,值班者有章可循。明确职责,及时汇报、通知,以便组织抢救,形成有医院领导现场指挥,医护人员有条不紊落实抢救措施的紧张而有秩序的场面。

3.2 加强通讯工作;指令性要求救治小组成员及相关科主任、护士长、医生、护士的手机24h开机,做到随叫随到,在10分钟内到位。

3.3 加强团队合作精神;在急诊护理管理中,护理团队精神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培养一支充满团队精神的高素质的护理队伍是全面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保证,突发事件常需要护理人员及时快速做出反应,共同协作和密切配合,因此急诊护理的团队精神显得十分重要。

突发群体性食物中毒时,快速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科学合理的急救医疗护理流程,做好院前院内急救,是成功救治患者、降低病死率和伤残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董天国,王筑丽,杨富国.安顺市32起食物中毒结果分析[J].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O5,2(8):17~18.

[2] 张海燕.突发群体伤急救的护理管理[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3(17):263 ―264.

[3] 张红兵,高天素.群体性小儿食物中毒的救治与护理管理[J].护理管理杂志。 2003.3(4):49―50.

[4] 刘君.群体性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的急救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8,23 (7): 41-42.

[5] 梁海军,于金秋,王智多等.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措施和救治流程 的探讨[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0,8(6):431-432.

[6] 龚启慧,胡跃芬. 突发亚硝酸盐群体性食物中毒病人的急救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3):1231-1232.

常用化学品的急救措施范文第3篇

1.1编制目的

按照依法、科学、规范、有序的原则,构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危险化学品应急处理机制,进一步增强应对和防范危险化学品事故风险和事故灾难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市的安全和稳定。

1.2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最大限度地减少危险化学品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应急工作由市危险化学品事故灾难应急指挥部总负责,各相关部门在其业务范围内分工负责。

1.3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危险化学品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预案。

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2.1组织体系

*市危险化学品事故灾难应急体系由*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市危险化学品事故灾难应急救援指挥部(以下简称市危化应急指挥部)和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组成。

*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为全市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管理的领导机构,市危化应急指挥部是*市在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时的应急指挥部。

市危化应急指挥部总指挥由分管副市长担任,副总指挥由市安监局局长担任。成员由市政府应急办、市委宣传部、市总工会、监察局、安监局、公安局(含消防、交警,下同)、建管局、交通局、发改局、卫生局、质监局、环保局、人防办、教育局、财政局、劳动保障局、民政局、气象局、供电公司、自来水公司等有关部门组成。

市危化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市安监局,办公室主任由市安监局局长兼任。

市危化应急指挥部下设9个工作小组,具体承担事故救援和处置工作。

2.2职责

2.2.1市危化应急指挥部主要职责

(1)组织领导全市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工作,应急救援命令;

(2)根据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情况,统一部署有关应急的实施工作,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并对应急救援工作发生的意外情况,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3)在全市范围内紧急调用各类应急力量、物资和设备;

(4)及时总结应急工作的经验和教训,不断改进;

(5)承担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交办的其他工作;

(6)上级预案启动时,按照上级指挥部的指示开展救援工作。

2.2.2市危化应急指挥部成员职责

制定本部门的危险化学品事故预案;建立应急组织机构;协助总指挥和副总指挥工作;完成各项救援任务;建立相关信息资源库,提供救援资源和决策依据。

2.2.3市危化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职责

负责指导和协调危险化学品事故的预防、应急准备、应急处置和恢复重建等工作;及时向市政府报告重要情况和建议;负责事故的接报工作;协助市危化应急指挥部总指挥进行紧急状态下各应急组织间的协调工作;负责市危化应急指挥部的日常工作。

2.2.4市危化应急指挥部工作小组及职责

(1)综合协调组:以市政府应急办、市安监局为主,组长由市应急办负责人担任。负责重特大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事故的报告、通知,协调各专业处置组抢险救援工作,及时向沈阳市政府(沈阳市应急办)报告事故抢险救援工作进展情况,组织召开事故应急救援现场会议。

(2)安全保卫组:以市公安局为主,负责现场警戒、维护秩序、疏导交通、疏散群众及伤亡人员身份确认等工作。

(3)事故救援组:以市消防大队、安监局和事发所在地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为主,组长由市消防大队负责人担任。根据事故性质,组织协调消防等警力以及其他专业抢险队伍进行抢险救援。

(4)专家技术组:由市安监局、消防大队等有关部门牵头负责,组长由市安监局负责人担任。组织有关专家为抢险救援等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建议。

(5)医疗救护组:以市卫生局为主,组织有关医疗单位和专家对伤亡人员实施救治和处置。

(6)后勤保障组:以市交通局、经济局、财政局为主,组长由市交通局负责人担任。组织协调有关部门,落实运输保障和物资保障等工作。

(7)新闻报道组:由市委宣传部、市政府办牵头,市公安局、安监局等部门配合,组长由市委宣传部负责人担任。组织事故应急处置和抢险救援的信息工作。

(8)事故调查组:由市安监局牵头,市监察、公安、工会、检察等有关部门配合,组长由市安监局负责人担任。对事故进行调查处理或配合上级调查组进行调查处理。

(9)善后处理组:由事发地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为主,市民政、劳动保障、工会等部门和事故单位配合,及时、妥善处理事故的各项善后工作。

2.2.5现场应急指挥部职责

现场应急指挥部由市应急指挥部相关成员、事发地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人、参与救援单位的负责人及事故单位主要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组成。其主要职责是:负责救援方案的确定和实施;指挥、调动所有参与应急救援的队伍和人员;及时向市危化应急指挥部报告安全生产事故事态发展及救援情况,完成市危化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各项任务。

2.2.6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职责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依据单位自救和政府救援相结合的原则,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行业安全管理规定,编制应急预案,采取预防和预警措施,建立应急机制,储备应急物资,保证应急投入,做好应急准备。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后,在做好自救的同时,为现场应急指挥部提供事故现场及周边情况,按照现场应急指挥部的指令,全力配合救援工作。

3预警和预防机制

3.1信息监控与报告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和有关企业要对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进行监控和信息分析,可能造成事故的信息,要及时上报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

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110公安指挥中心、119消防指挥中心及单位负责人;单位负责人要立即报告市安监局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

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单位名称、地址;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事故的类别(火灾、爆炸、泄漏等)、危险化学品名称、初步认定的事故涉及的危险化学品种类(固体、液体、气体)、数量、危害的形式;事故的简要经过;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可能波及影响范围(厂矿企业、居民区、重要设施等);已经采取的措施、事故能否控制;需要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助抢救和处理的有关事宜;联系人、联系电话等。

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应当及时补报。

3.2预警预防行动

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时,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做好应急准备;并根据事态进展,通报其他有关地区、部门、救援队伍和专家,做好相应的应急准备工作。

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分析事故灾难预警信息,必要时建议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安全生产事故灾难预警信息。

4应急响应

4.1事故响应

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时,市危化应急指挥部执行如下应急响应程序:

(1)立即向总指挥、副总指挥报告事故情况;收集事故有关信息,采集事故相关化学品基本数据与信息;

(2)开通与现场应急指挥部的通信联系,密切关注、及时掌握事态发展和现场救援情况,及时向总指挥、副总指挥报告。

4.2应急响应的基本处置要求

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后,发生事故的从业单位要立即启动本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迅速组织人员开展自救;事发地政府在接到报警后,要立即启动本级应急预案,对事故进行先期应急处置和控制。

市各有关部门接到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的通知后,负责人应迅速作出安排,组织有关人员赶赴市应急指挥部和事故现场,参加相关工作小组开展工作。

事故发生单位应指派专人,负责引导各部门人员及各专业队伍进入事故救援现场。

指挥人员到达现场后,立即了解现场及事故的性质,确定警戒区域和事故控制具体实施方案,布置各专业救援队伍任务。

专家到达现场后,迅速对事故情况作出判断,提出处置的实施办法和防范措施。

各专业救援队伍到达现场后,要服从指挥人员指挥,采取必要的个人防护,按各自分工展开处置和救援工作。

事故现场各小组应按照职责要求开展事故抢救及相关工作,并做好救援准备。各小组应将现场工作开展情况及时报告市应急指挥部,保证事故抢险工作协调、有序、有效地实施。

事故得到控制后,要进行现场洗消工作。

4.3现场处置注意事项

(1)现场指挥和各专业救援队伍之间应保持良好的通讯联系,在非正常情况下,能够通过人力保证通信。

(2)对易燃、易爆危险物质大量泄漏的救援,应使用防爆型器材和工具,应急救援人员不得穿带钉的鞋和化纤衣物,手机应关闭。

(3)对有毒物质泄漏的救援,必须使用正压自给式防毒面具。对于对皮肤有危害的物质,必须穿全封闭化学防护服、戴防护手套。

(4)事故区域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警戒范围,并有明显的警戒标志。

(5)按照国家规定保护事故现场,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应做出标志、进行记录、拍照和绘制现场图,并妥善保管现场重要物件。

4.4抢险中重大事项的决策

当事故危害危及周边居民需要疏散时,经现场应急指挥部研究做出决定,同时报告市危化应急指挥部总指挥批准后,由事发地政府组织力量实施。市交通、民政等部门负责解决运输车辆、疏散人员安置地点及相关物资。

事故抢救需要有关人员、设备、器材时,由现场应急指挥部报告市应急指挥部,由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督促有关部门予以调集解决。

当事故现场需要部队支援时,由现场应急指挥部报告市危化应急指挥部,市危化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迅速联系求援。

作出事故抢救的重大决策措施时,现场应急指挥部必须迅速报告市应急指挥部总指挥同意后方可实施。特殊紧急情况下,经现场应急指挥部领导共同研究决定,可以在报告的同时采取相关紧急措施。

4.5事故救援的善后处理

经现场应急指挥部组织有关部门、专家及事故单位确认事故危险消除后,方可停止现场抢险,根据事故现场情况,留下少量人员予以监护。

经环保部门监测周边环境危险化学品的浓度已降至标准规定值以下,由现场应急指挥部向市应急指挥部建议结束本预案实施。市应急指挥部向各有关部门发出指令,组织疏散居民返回居住地。

现场清理及设备的检查、生产的恢复,由事故单位按照预案确定的程序及生产工艺的要求进行。

事故中伤亡人员的善后及治疗,由善后处理组负责,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抚恤和治疗。

4.6扩大应急响应

现场应急指挥部应随时跟踪事故抢险工作和事态的发展,一旦发现实施应急处置仍未能控制紧急情况,事态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可能波及更大范围造成严重危害的,必须立即报告市危化应急指挥部总指挥,建议启动*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当事故发展到市政府难以控制和处置时,由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或市政府向沈阳市安委会办公室或沈阳市政府报告,请求支援或提请启动相应的上一级应急预案。

在启动上级预案之前,本预案各机构仍按职责实施应急救援。启动上级应急预案之后,本预案各机构按照上级应急指挥部的要求实施救援。

4.7现场紧急处置

根据事态发展变化情况,出现急剧恶化的特殊险情时,现场应急指挥部在充分考虑专家和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依法采取紧急处置措施。

根据危险化学品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将危险化学品事故分为:火灾事故,爆炸事故,易燃、易爆或有毒物质泄漏事故。针对上述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特点,其一般处置方案和处置方案要点分别如下:

4.7.1危险化学品事故一般处置方案

(1)接警。接警时应明确发生事故的单位名称、地址、危险化学品种类、事故简要情况、人员伤亡情况、事故现场负责人的联系电话等。

(2)隔离事故现场,建立警戒区。事故发生后,启动应急预案,根据化学品泄漏的扩散情况、火焰辐射热、爆炸所涉及的范围建立警戒区,并在通往事故现场的主干道上实行交通管制。

(3)人员疏散。在有足够的时间向群众报警、进行准备的情况下,应将所有可能受到威胁的人员从危险区域撤离到安全区域,一般是向上风侧撤离。当撤离比就地保护更危险或撤离无法进行时,应组织人员进入较为安全的建筑物或其他设施内,并关闭所有门窗、通风、加热、冷却系统。直至危险过去。

(4)现场控制。针对不同事故,开展现场控制工作。应急人员应根据事故特点和引发事故物质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

4.7.2事故处置方案要点

(1)火灾事故

确定火灾发生位置、引起火灾的物质类别(压缩气体、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物品、自燃物品等)。

明确火灾发生区域的周围环境及周围区域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分布情况。

确定火灾可能导致的后果(含火灾与爆炸伴随发生的可能性)及对周围区域的可能影响规模和程度。

确定所需的火灾应急救援处置技术、控制措施和专家;可能需要调动的应急救援力量(公安消防队伍、企业消防队伍等)。

(2)爆炸事故

确定爆炸地点、爆炸类型(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引起爆炸的物质类别(气体、液体、固体)。

明确爆炸地点的周围环境及周围区域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分布情况。

确定爆炸可能导致的后果(如火灾、二次爆炸等)。

确定所需的爆炸应急救援处置技术、控制措施和专家,可能需要调动的应急救援力量(公安消防队伍、企业消防队伍等)。

(3)易燃、易爆或有毒物质泄漏事故

确定泄漏源的位置、泄漏的化学品种类(易燃、易爆或有毒物质);

确定泄漏源的周围环境(环境功能区、人口密度等)、周围区域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分布情况。

确定泄漏时间或预计持续时间,泄漏量,是否已有泄漏物质进入大气、附近水源、下水道等场所。

预测泄漏扩散趋势以及可能导致的后果(泄漏是否可能引起火灾、爆炸、中毒等后果)、危及周围环境的可能性。

确定所需的泄漏应急救援处置技术、控制措施和专家,可能需要调动的应急救援力量(消防特勤部队、企业救援队伍、防化兵部队等)。

4.8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

现场应急指挥部应当对事发地现场的安全情况进行科学评估,保障现场应急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必要时,要对应急工作人员进行现场短暂培训后,再开展救援行动。

根据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特点及其引发物质的不同以及应急人员的职责,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应急救援指挥人员、医务人员和其他不进入污染区域的应急人员,一般配备过滤式防毒面罩、防护服、防毒手套、防毒靴等;工程抢险、消防和侦检等进入污染区域的应急人员,应配备密闭型防毒面罩、防酸碱型防护服和空气呼吸器等;同时做好现场毒物的洗消工作。

现场应急指挥部根据需要,具体协调、调集相应的安全防护装备。

4.9群众的安全防护

现场应急指挥部、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组织群众的安全疏散和防护工作,指定有关部门负责实施疏散和转移。根据不同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特点,组织和指导群众就地取材(如毛巾、湿布、口罩等),采取简易有效的防护措施自我防护。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疏散程序,包括疏散组织、指挥机构、疏散范围、疏散方式、疏散路线、疏散集合点、疏散人员的照顾等。组织群众撤离危险区域时,应选择安全的撤离路线,避免横穿危险区域。进入安全区域后,应尽快去除受污染的衣物,防止继发性伤害。

4.10事故分析、检测与后果评估

根据需要,现场应急指挥部组织技术力量对现场事故规模、影响边界及气象条件,水体、空气、土壤中爆炸性物质或毒物的种类和浓度,受损建筑等进行监测,查找事故原因,综合分析和评价检测数据,评估事故发展趋势,预测事故后果,为制订现场抢救方案和事故调查提供参考。

4.11现场应急结束

事故现场得以控制,环境符合有关标准,导致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后,经现场应急指挥部确认,报请市应急指挥部总指挥批准,现场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应急救援队伍撤离现场。危险化学品事故灾难善后处置工作完成后,现场应急指挥部组织完成应急救援总结报告。

4.12应急恢复

市应急指挥部总指挥或上级应急指挥部宣布应急结束后,各参与应急救援的机构、组织、部门、队伍及有关人员,投入救援的车辆、装备、设施、设备,消耗的救援物品、药剂及损坏物品等,要尽快恢复、补充、维修,在48小时之内恢复正常应急状态。

5应急保障

5.1应急救援与装备保障

有关企业应根据本企业危险化学品事故救援的需要和特点,建立特种专业队伍,储备有关特种装备(泡沫车、药剂车、联用车、气防车、化学抢险救灾专用设备等)。依托现有资源,合理布局并补充完善应急救援力量;统一清理、登记可供应急响应单位使用的应急装备类型、数量、性能和存放位置,建立完善的保障措施。

各有关部门应建立下属大型企业包括地址、联系人、联系电话及应急救援组织人员、物资、设备、车辆、器材装备的资料档案,报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备案,抄送市安监局、公安局。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队伍以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为基础,以相关大中型企业的应急救援队伍为重点,按照有关规定配备人员、装备,开展培训、演习。公安、武警消防部队是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的重要支援力量。其他兼职消防力量及社区群众性应急队伍是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的重要补充力量。

事故初发阶段现场抢救以事故单位救援人员及所在地政府调动的救援力量为主;在各有关部门赶赴现场,建立现场抢险指挥组后,现场抢救以市消防局为主,事故单位应急救援队伍协助。

必要时,市政府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时征用社会物资和调动社会救援力量。

市气象局为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应急救援决策和响应行动提供所需要的气象资料和气象技术支持。

5.2交通运输保障

市交通局等部门要保证紧急情况下应急交通工具的优先安排、优先调度、优先放行,确保运输安全畅通。依法建立紧急情况社会交通工具的征用程序,确保抢险救灾物资和人员能够及时、安全送达。事发地政府组织对事故现场进行交通管制,开设应急救援特别通道,最大限度地赢得救援时间。

5.3医疗卫生保障

市卫生局负责组建危险化学品医疗卫生应急专业技术队伍,根据需要及时赶赴现场开展医疗救治等应急工作,并根据危险化学品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的特点,组织落实专用药品和器材。根据本市危险化学品种类和可能造成的伤害后果,准确掌握本市急救资源状况,建立动态数据库,明确医疗救治机构的资源分布、救治能力和专长等。

5.4治安保障

由市公安局会同事发地政府组织事故现场治安警戒和治安管理,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要物资设备的防范保护,维持现场秩序,及时疏散群众。发动和组织群众,开展群防联防,协助做好治安工作。

5.5事故单位的现场抢救保障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应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和不断完善事故应急预案,并报市安监局及主管部门备案;设置应急救援指挥机构、专业或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并定期演练;定点配备事故抢救所必需的物资、器材,并指定专人负责定期检查、检验,保证其完好;根据事故应急救援的需要,积极与周边有关单位签订事故应急救援协议。

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单位应按规定建立监控管理系统,准确地反映重大危险源的实际情况,对非正常情况及时判断、处置和报警。

5.6技术储备与保障

市安监局要建立危险化学品应急处置专家库档案,专家数量和专业能力应能满足本市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应急救援的需要。

市安监局根据重大危险源的普查情况,利用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隐患分布和基本情况台帐,建立重大危险源和化学品基础数据库,为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提供基本信息。根据危险化学品登记的有关内容,利用已建立的危险化学品数据库,逐步建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为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保障。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要依托有关科研单位开展化学应急救援技术、装备等应急研究,加强化学应急救援技术储备,为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提供技术支持。

5.7通信与信息保障

中国移动*分公司、中国网通*分公司等相关通信运营企业,负责完善公用通信网功能,建立有线和无线相结合、基础电信网络与机动通信系统相配套的应急通信系统,必要时可征用其他部门和社会通信设施,通过有线电话、移动电话、卫星、微波等手段,保证各方面的通信联系畅通。

有关人员应保证能够随时取得联系,有关单位的调度值班电话保证24小时有人值守。

事故单位负责完成非正常情况下人力通信的需要。

5.8宣传、培训和演习

(1)公众信息交流。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按规定向公众和员工说明本企业生产、储运或使用的危险化学品的危险性及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政府要广泛宣传应急救援有关法律法规和危险化学品事故预防、避险、避灾、自救、互救的常识。

(2)培训。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队伍按照规定参加业务培训;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按照规定对员工进行应急培训;各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负责对应急救援培训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各级应急救援管理机构要加强对应急管理、救援人员的上岗前培训和常规性培训。

(3)演习。由市危化应急指挥部决定并组织每年一次的定期演练。演练时,市危化应急指挥部及各小组负责单位应做好演练过程的记录,演练后要及时召开会议进行总结,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及时对预案进行修改完善。

6附则

6.1名词术语定义

危险化学品事故是指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和废弃危险化学品处置过程中由危险化学品造成的人员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事故(矿山开采过程中发生的有毒、有害气体中毒、爆炸事故、放炮事故除外)。

6.2预案管理与更新

本预案所依据的法律法规、所涉及的机构和人员发生重大改变,或在执行中发现存在重大缺陷以及外地发生危险化学品重特大事故,需根据事故教训对本预案进行修订时,由市安监局组织修订。

修订后的预案应按照预案程序重新。

6.3本预案与其他预案的关系

本预案为《*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市级专项预案。

常用化学品的急救措施范文第4篇

1培训内容

1.1院内急救技能的培训:包括专科急救仪器及专科操作的培训;科内常见急重症抢救程序;抢救病人时的医护配合;院内危重患者的安全转运;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演练。

1.2院前急救技能的培训:包括准确接听出诊电话;保持出诊箱、插管箱及救护车的物品和药品的完好并熟练使用;现场处理危重患者医护1对1时的抢救配合;院前危重患者安全转运。

1.3急救理论知识的培训:包括抢救车内的急救药品的剂量、作用及用途;各种应急预案、其它与急救相关的知识培训。

2培训方法

2.1评选科内培训员及护理小组长:由护士投票评选出来的有高度责任心,业务能力较强的护士担任,专门负责科内护理人员业务技术的培训,并定期参加护理部的培训及考核。

2.2院内急救技能的培训

2.2.1总结近年的抢救病例、常用急救仪器、专科操作和医生的建议,制定各级各类护士急救技术操作培训表,要求掌握的急救技术操作首先集中由培训员示范讲解要点、难点,分组由护理小组长负责指导完成练习,对一些不规范、不合格操作及时指出并讲解。

2.2.2抢救时医护配合很重要,护长总结抢救病例时医护间存在的薄弱环节,针对该薄弱环节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行培训,使下次不再犯相同的错误。对院内转运时曾出现的问题(氧管未固定脱落、尿管脱出、输液管接头脱离未发现、改变后至病情变化等)集中学习,大家共同探讨改进措施,提高院内患者的安全转运。

2.2.3为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每月进行1次模拟突发事件的演练,制定演练方案,计划性指派高年资护师进行急救护理应急预案的演示,力求将语言记忆上升到形象记忆,突破了在理论学习中的局限性。演练结束后进行总结,对存在问题及时指出,使护士加深印象,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2.2.4对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洗胃机,呼吸机,除颤机,电动吸引器每年举行2次以小组为单位的急救技能比赛。由小组长负责小组成员的培训,并设立奖励。这样大大提高了护士的积极性,同时又鼓励和培养了护士间的团队协作精神。

2.2.5新护士包括见习期护士实行一对一的带教:由年资高的护士跟班带教,进行有意识、有针对性、理论联系实际式的讲解,让新护士带着问题看书、看示教。

2.3院前急救技能的培训

2.3.1出诊电话接听很重要,地址及病情清楚明了可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如模糊不清导致时间花在找地点上,医疗纠纷就会发生.护长专门为如何接听出诊电话设立课题培训,使护士接听出诊电话时更有条理。

2.3.2保证出诊箱、气管插管箱及救护车的物品及药品的齐全是院前急救成功的前题,护长对出诊箱、气管插管箱及救护车上的氧气瓶实行封条管理,并实行小组负责制,小组长负责组员的培训并共同完成物品的管理,保证物品齐全无过期,并记录在册,护士长不定期抽查物品的完好率、护士对救护车上的仪器掌握的程度。

2.3.3现场危重患者抢救时医护1对1的情况下,对护士的要求更高,根据医生的反馈及翻阅出诊单对存在的不足进行抓重点地培训,例如抢救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需要注意的是,应以立即进行基本生命支持(BLS)、适当的气道管理为主,而非先使用药物[1]。通过培训使护士懂得如何与医生进行沟通配合以形成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流程,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对需长时间转运的患者特别是山区道路转运危重病人时更要做好转运前、转动中对策的培训[2],使患者安全转运,减少医疗纠纷。

2.4急救知识的培训:科室每月组织业务学习2次和护理查房1次;由护士长或高年资护士进行讲课,内容要求与工作密切相关,平时容易犯错及要注意的问题,常见急病知识和相关保健知识。所学内容要求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复习,并作为次月的晨会提问内容。这样可加深记忆。对常见急危重病人的抢救程序贴于抢救室,护士随时可学,并定期集中护士进行培训学习。对抢救车内的急救药品的剂量、作用及用途要求熟练掌握。小组长督促本组护士学习,护长利用晨会提问的形式来提高护士的记忆。积极参加护理部举办的急救知识学习班,为做好专科护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2.5培训后考核:抽查护土抢救车、出诊箱、气管插管箱内物品的取物时间要求在5-10s内完成。急救知识的考核:护士长利用晨会提问的形式进行考核,当月制定好次月提问的内容,包括急救药品知识、急救知识和相关保健知识、应急预案,合格分>90分。每2月进行一次笔试考核,合格分>90分。见习期护士每月急救护理常规理论考试1次,合格分>90分。急救技术操作的考核:徒手心肺复苏术每年考核2次,要求合格率100%。护士长每个月指定抽考1-2项急救技术操作,每半年对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洗胃机,呼吸机,除颤机,电动吸引器等考核一次,合格分>90分。成绩列入护士考评表。考试不合格与质控挂钩,并补考至达标。超级秘书网

3体会

3.1规范的专业培训计划有助于护士又快又安全地获得专业训练,但在实施中计划不是一成不变的,可PCDA循环动态调整,以保证培训计划工作圆满完成。例如在培训的操作及业务学习可根据实际工作中出现的不足进行选题;当月的学习内容制定为次月的提问及考核的内容,以加深护士的记忆。

常用化学品的急救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中小城市 院前急救 安全隐患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6.001

急诊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医学边缘学科,是与内、外、妇、儿等临床学科相并列的二级学科[1]。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院前急救是伤员未到达医院前实施的现场救治和途中监护的医疗活动。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对于维持患者的生命,防止再损伤,减轻患者痛苦,为进一步诊治创造条件,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致残率,均具有极其重要意义[2]。

资料与方法

笔者走访广西区内、外,了解中小城市院前急救情况,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对2008年3月~2010年3年我科出诊人次6882例病人中实施院前急救的4378例病人进行院前急救质量评估,对常见的隐患的进行分析总结,同时针对性提出防范措施。

服务质量评估包括病人及家属的满意度,急诊病人疾病的转归及常见的隐患的原因分析,包括出诊是否及时、设备药品是否能满足、医护人员急救操作是否规范熟练等进行列表调查评估。

认定存在安全隐患病例:创造条件可以避免死亡的病例,到达院前生命未得到支持的病例,病人家属对急救过程不满意或投诉的病例。

认定不存在安全隐患病例:创造条件不可以避免死亡的病例,到达院前生命已经得到支持的病例,病人家属对急救过程满意的病例。

医患沟通不到位:接听出诊电话时沟通不到位:未详细询问地址、联系方式,出诊地点的标记性物体或特征性建筑物,导致出诊时司机因方位不明走弯路、走错路,出诊过程无法有效联系患者及家属及时纠正错误的行驶路线,使救护车空跑或延时到达。到达现场未能充分告知使病人或家属的知情同意权,未能详细而快速地了解病情,评估疗效,特别是危重病人、重症病人、生命征不平稳的病人未能预见性地交代病情。各种院前急救原始资料记录、院前急救医疗、护理文书书写、保存缺陷,部分病人只履行口头告知义务而没能书面签字。个别医护人员态度差,导致沟通困难。客观上,急诊病人及家属心情急躁,导致医患沟通困难。中小城市市民综合素质偏低,依从性差、暴力倾向严重。

急救技术不够熟练:个别低年资医护人员平时三基基础不扎实,在紧急情况下心理素质差,导致手忙脚乱,未能快速、有效地建立静脉通道,未能快速有效建立人工气道,未能及时、正确地使用各种急救仪器设备。

转运途中观察病人不仔细,未能对病人的病情进行准确性的评估,致使病情加重或者恶化时抢救效果欠佳。

中小城市急诊医护人员接触的危重病例相对较少,接受的院前急救培训相对较少,这也是技术不够成熟的客观原因之一。

医疗设备药品准备不足:中小城市急救设备装备相对落后,因为病例较少,设备利用率较低,给设备维护增加难度造成出诊时设备容易出现故障。急诊病人涉及到内、外、妇、儿等学科,范围广,学科交叉较多,药品准备常常难以满足专科的要求。由于出诊前对病情估计不足,导致所准备急救药品、仪器不能满足需要。

对 策

加强沟通:规范接听急救电话用语,制定各种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平时到学校、社区进行急救知识的普及。切实贯彻落实各种医疗、护理核心制度,很多安全隐患因素都与各种制度落实不到位有关,有些制度只上墙,没得到真正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