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野生动物保护总结

野生动物保护总结

野生动物保护总结

野生动物保护总结范文第1篇

一、工作完成情况

(一)森林防火工作取得优异成绩。

,我市森林防火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有关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部署要求,加强森林防火宣传教育,严格执行行政领导负责制,狠抓各项预防措施的落实,积极推进森林消防队伍建设和林火监控指挥系统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好成绩。据统计,全市发生一般森林火灾共14起,总过火面积为20.9亩,受害森林面积10.7亩,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了39%、89%和92%,全市森林火灾受害率为0.01‰,远低于省下达的1‰控制指标。全市没有发生较大、重特大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我们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1、领导高度重视,狠抓目标责任制的落实。市森林防火指挥部认真贯彻落实3月1日全国森林草原防火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积极部署抓好春季森林防火工作。10月14日,张文副市长主持召开了全市森林防火工作会议,总结了森林防火工作,对今冬明春的工作进行了部署。各级森林防火部门认真落实上级领导指示精神,积极采取措施,切实抓好森林防火行政首长目标责任制的落实,做到领导抓、抓领导,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把防火责任落实到人、落实到山头,确保各项措施落到了实处。今年全市新签订森林防火责任书共192份。

2、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森林防火意识。,全市加大了森林防火宣传力度,通过广播、电视及报纸等各种新闻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宣传森林防火知识,力争做到家喻户晓。元旦和春节期间,我处(办)在广播电台播放公益广告共30次;同时,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咨询日活动,活动中共派发各类安全手册、卡片、画册等宣传资料余份。各区也通过制作和树立广告牌或警示牌、悬挂宣传标语、印发和张贴各种宣传资料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市新设立宣传警示牌共486块,派发张贴新《森林防火条例》及宣传资料10万多份,悬挂宣传标语横幅、彩旗900多条(面),利用电视媒体播放宣传短片600多次。市森林防火办还制作了以中小学生为主要宣传对象的森林防火宣传动漫画册1万册,派发到各中小学校,加强对青少年的森林防火知识教育。

3、组织开展防火检查,落实各项预防措施。1月28日至29日,市森林防火指挥部、市城管局组织开展了一次全市森林防火检查,检查内容主要有森林防火责任制落实情况、森林消防队伍的建设和培训情况、野外火源管理及火险隐患排查情况、防火物资的储备情况、值班和火情报告制度落实情况、森林防火宣传情况等。“五一”节期间,市森林消防专业大队分组到各林区检查森林防火工作情况,进一步督促落实好各项预防措施。

4、加强野外火源管理,及时消除火灾隐患。一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广东省野外火源管理十项规定》以及省市关于开展森林火灾隐患排查的通知要求,抓好森林火灾隐患排查工作,有效遏制了山火的发生。据统计,市、区、街道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共出动巡逻10000多人次,排查出火灾隐患450多处。对发现的森林火灾隐患进行逐项登记造册,落实整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并由辖区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下达森林火灾隐患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消除隐患。各区在主要进山口和重点地段设置检查站或流动岗哨,收缴打火机、火柴6499个(盒),查处野外违章用火次数230次,有效遏制了山火的发生。

5、加强队伍建设和管理,提高火灾扑救综合实力。我处(办)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印发组建深圳市森林消防队伍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今年初从森林武警和部队择优招聘退伍官兵45名,组建完成了深圳市森林消防专业大队,并积极采取措施,切实抓好队伍培训和管理,加强“以水灭火”技战术的研发和演练,进一步提高森林火灾预防和扑救的科技水平和综合实力。今年来,市、区各级森林防火部门组织举办各类森林防火知识培训班共20多期,参加人员共1500多人次;组织举行各种森林防火实战演练活动18次,参加人数共900多人次。其中,市森林消防大队采取多种形式,先后组织举办各类培训班17次,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和“以水灭火”演练活动7次。同时,还结合实际抓好高压潜水泵、柱塞泵等“以水灭火”技术的研发更新工作,经多次试验,已完成潜水泵一次性供压输水达到3000m距离,扬程达到260m;利用高压柱塞泵灭火出水快、流量大、成本低,一次性供压输水可达到2520m距离,扬程达257m。通过抓好队伍的培训演练,有效提高了森林火灾扑救的专业技能和综合实力。

6、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抓好森林消防装备和基础设施建设。为进一步提高森林防火工作的科技含量,今年来,我市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抓紧抓好森林防火队伍装备和基础设施设备项目建设。一是继续抓好市林火监控监测预警指挥系统建设,目前已累计完成项目投资2465万元,完成项目总工程量90%。其中森林火灾扑救现场指挥子系统、超短波通信网子系统、林火信息网络共享平台开发建设已基本完成并投入试用。林火地理信息系统、防火视频会议子系统、数据存储中心建设子系统、赴火场装备子系统也已基本开发建成,将在近期进入试运行阶段。远程林火监控系统已完成凤凰山片区、羊台山片区、大鹏片区及三洲田片区共12个监控点的规划布设工作,其中凤凰山片区3个监控点的建设已完成,并实现了视频信号成功对接。二是抓紧开展森林消防专业队伍装备项目建设。已投入经费1600万元,完成招标采购森林消防专用车16部和基本装备一批。此外,我市还将计划投资2365多万元,开展森林、郊野公园和自然保护区森林消防装备项目建设,目前投入经费400万元,正在抓紧组织开展采购招标工作。三是及早安排部署,抓好生物防火林带建设。今年已完成深圳市生物防火林带工程项目投资500万元,工程各标段均已全面开展施工建设,全市已完成种植任务95%,预计年底前完成全部工程建设。

7、抓好市森林消防支队营区及训练基地项目建设工作。落实工程资金万元,完成了项目选址、地质勘探、地形图测绘等前期工作;办理完成临时用地规划许可证、临时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林地占用等行政审批手续;编制完成《市森林消防支队营区及训练基地建筑设计方案》并报市规划国土委审批;抓好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工作,将于年底前报送水务部门审查;项目用地范围内场地清理及地面基础已基本完成,预计该项目主体建筑工程工程可于明年初开工建设。

8、认真贯彻《森林防火条例》,及时修改完善应急预案。为贯彻落实1月1日国家新颁布施行的《森林防火条例》,及时修订完善《森林火灾应急预案》,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森林防火工作的实际需要,根据市森林防火指挥部领导的要求,我办在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征求有关专家的意见,组织召开了《深圳市处置森林火灾应急预案》修订工作研讨会,全面对原《深圳市处置重特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进行修改和完善,并以书面形式征求了市森林防火指挥部各成员单位、有关部门以及各区森林防火办的意见,根据各单位反馈的意见再次进行了修改,最后形成了送审稿,正上报市政府印发实施。

9、加强值班调度,及时处理火情信息。市森林防火办坚持24小时防火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及时处理各种火情信息,对省森林防火办通报的林火卫星热点,要求各区及时进行核查,并将情况及时反馈。同时要求各区森林防火办及有关单位严格执行林火报告制度,一旦发现火情,及时做好上传下达和指挥协调工作。

(二)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等项目建设全面推进。

1、抓好自然保护区规划建设工作。一是加强与市规划国土委等有关部门沟通协调,积极做好大鹏半岛自然保护区总规编制工作;完成了该项目综合科学考察报告和建设方案的修订完善工作,通过了专家评审,并按审批程序由人居委上报市政府审批。二是积极协调和征求市人居委、坪山新区管理委员等有关部门意见,做好《深圳市田头山自然保护区建设方案》和《深圳市铁岗-石岩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方案》的编制和修订工作;积极开展田头山和铁岗-石岩湿地自然保护区划线工作。三是按照市政府办公会议精神,加强与人居委等部门沟通协调,研究制订了市级自然保护区审批流程。

2、抓好羊台山森林公园一期工程建设。一是积极开展羊台山森林公园小羊台片区景观工程,已完成工程总量的50%;二是与大浪街道办、施工和监理单位、羊台山管理处沟通协调处理一期工程施工有关问题,完成大浪入口赖屋山水厂拆迁评估工作;三是完成羊台山森林公园大羊台片区景观工程的施工和监理招标工作。

3、抓好三洲田、清林径、松子坑、五指耙等森林公园规划建设。一是积极协调市规划国土委做好三洲田森林公园详细蓝图的修改和报批工作,完成地质详细勘察和边界测量工程的招标,并组织有关单位做好勘察、界桩埋设等工作;二是完成清林径环评、可研的编制工作,并积极沟通协调,做好项目总规修编报批以及环评、可研的评审等有关工作;三是完成观澜、光明和松子坑森林公园的生态资源调查、总体规划(征求意见稿)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四是完成五指耙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水保方案项目的招标工作,并抓紧开展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完成划线方案编制和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并报市规划国土委审批。

(三)切实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工作。

1、加强宣传教育。,我处大力开展各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活动。与红树林福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各教育机构、观鸟协会等有关单位及社团组织在海滨生态公园联合开展“爱鸟周”启动仪式和“野生动物宣传月”等专题宣传活动,以中小学生为主要宣传对象,全面加强中小学生和广大市民生态道德观教育;在深圳移动频道播放“保护野生动物、共创和谐生态家园”宣传片;深入各大型社区、广场和公园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宣传工作,现场派发宣传资料。据统计,全市共有3.5万多人(其中中小学生约有17000多人)参加了各种活动,悬挂保护鸟类横幅标语、宣传彩旗共1060多幅,设立专题展板80多块,在深圳100个大型社区了“保护野生动物、迎接亚运盛会”的公益广告,现场派发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和鸟类科普知识等宣传资料0多份。

2、协助做好野生动物行政执法和救护工作。我处协助森林公安分局、海关、工商等部门开展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犯罪活动50次,出具鉴定书30份,救护市民、海关和工商等个人或部门移交的野生动物588只(条),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9只(条),国家二级保护动物47只(条),“三有动物”522只(条),象牙11公斤,土沉香70.8公斤。

3、加快推进野生动植物救护中心项目建设。一是积极采取措施,抓好救护中心管理楼工程的施工建设。中心管理楼工程建设预计年底可基本完工,目前已完成管理楼主体建设施工和部分内饰工程。二是积极做好有关配套项目建设。已落实管理楼办公家具和设备等物资采购资金,将于年底前开展采购工作;开展了展厅布展、室外环境等配套工程的设计和概算编制工作,概算已基本通过市政府投资项目评审中心的评审;完成了管理楼周边边坡安全防护工程方案设计和概算报批和环境绿化工程施工图设计等工作。三是组织开展二期工程的施工和监理招标工作,目前监理招标工作已经完成,正在开展施工招标的标底编制工作;

4、积极开展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管理工作。一是积极组织开展全市古树名木的摸底调查,并草拟保护管理方案和有关工作意见报局审批;二是加强坝光古银叶树保护小区的保护管理工作;三是加强与科研机构中山大学合作,研究制定我市珍稀濒危植物仙湖苏铁和桫椤的保育方案。

(四)积极有效地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

1、加大野生植物保护和检疫工作的宣传力度。我处加强了对薇甘菊等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宣传,印制了薇甘菊防治宣传海报3000份,并派发到各区张贴;同时还组织拍摄制作薇甘菊防治宣传短片,计划通过深圳电视台《第一现场》节目和移动电视平台在地铁、公交及社区楼宇等处进行广泛宣传。另外,我处还委托动漫制作公司编辑制作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及植物检疫执法方面的宣传片,目前已基本完成脚本编写,即将进入动漫制作阶段。一年来,我处与各大宣传媒体保持良好合作,利用报刊、电台、电视等媒体,通过采访、报道、宣传广告以及横幅标语等形式,大力宣传松材线虫病、薇甘菊等林业有害生物的危害性和防治措施,提高广大市民的生态安全意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继续做好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和防治工作。一是做好松材线虫病防控和疫区改造工作。完成松材线虫病疫区改造工程的疫木砍伐、熏蒸灭害处理和苗木种植及抚育工作;开展全市松林及松材线虫病疫区分布情况调查,完成度松材线虫病疫区改造工程设计、招标和采伐指标的报批工作。据统计,,全市仅龙岗区发生了松材线虫病,发生面积0.4850万亩。市、区两级投入资金260万元,完成松材线虫病防治面积0.8565万亩,无公害防治率100%。其中,林分改造及清理消毒病枯死树0.8565万亩,熏蒸处理疫木0.1624万立方米,并全部作无害化处理,全面完成了省今年下达的各项指标任务。二是积极做好薇甘菊防治工作。按照省委、省政府和省林业局的部署要求,落实工作任务。联合市人居委开展了全市薇甘菊防治工作检查,并对检查情况进行了全市通报。据统计,我市共投入薇甘菊防治资金1300多万元,完成防治面积12.9万亩,取得了预期防治效果。同时,继续对全市薇甘菊的发生和防治情况进行监测调查,及时掌握薇甘菊在我市的动态发生和防治情况。三是抓好其它有害生物的防治。完成了刺桐姬小蜂的防治面积90亩共2700棵,完成椰心叶甲防治70亩4200棵。开展光明和观澜森林公园红火蚁防治准备工作,防治面积20平方公里。

3、严格行政审批执法,认真做好森林植物检疫工作。一年来,我处开展了木制品调运检疫共14次,其中检疫检查木制品生产厂家13家,苗木调运企业1家,签发检疫报检单14份。截至11月11日止,签发《植物检疫证书》共16000余份,检疫木材2130立方米,送检松木样品2次,木材制品334750件,收取检疫费51.1万元,比上年同期上升25%;开展林业植物产地检疫3次,检疫面积900亩,出具《产地检疫报告单》3份,签发《产地检疫合格证》2份,签发《检疫处理通知单》1份;签发《植物检疫要求书》5份,新办理《木材经营许可证》4份,办理出省木材运输证12894份。

4、积极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科研工作。继续与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合作开展薇甘菊生态防控研究,并取得了进展;继续与广东昆虫所开展刺桐姬小蜂防控技术应用,同时与该单位开展了埃及吹绵蚧的生物防控研究;组织开展深圳市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防控系统项目的设计概算编制工作,基本完成项目设计工作,督促中标单位做好项目设计概算工作,为明年的施工招投标工作做好准备。

5、开展薇甘菊防控xx规划及项目建议书编制。积极收集各园林与林业部门,包括森林公园、郊野公园、市政公园、地质公园、风景区、保护区等单位的基本情况和薇甘菊的发生防治情况,组织开展薇甘菊防控xx规划项目建议书的编制工作。目前编制工作进展顺利,年底前可完成项目建议书的上报工作。

(五)积极开展“三项教育”和创先争优活动,切实抓好队伍建设、行政管理和党风廉政建设。

一年来,我处在抓好各项业务工作任务落实的同时,积极采取措施,进一步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内部管理,加强队伍建设。同时,按照局党委的部署,积极组织开展加强“党性、纪律、职业道德”教育 深化作风建设提高执行力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转变机关作风,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提高行政执行力,取得了明显效果。

1、加强学习教育,提高行政执行力。根据《市城管局加强“党性、纪律、职业道德”教育 深化作风建设提高执行力活动实施方案》和《市城管局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实施方案》的部署要求,我处积极组织开展加强“党性、纪律、职业道德”教育 深化作风建设提高执行力活动和在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并取得了明显成效。通过加强学习教育,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学习贯彻市委第五次党代会和市“两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蒙敬杭局长在全系统干部大会上发表的《以加快建设现代化先进城市为目标,全面推进深圳城市管理工作大发展大提升》和《把激情燃烧起来 全面推进城管工作提效提质》的讲话精神,使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提高了思想认识,明确了工作目标和思路,增强了党性和工作责任意识,转变了工作作风,在实际工作中大力弘扬“想干、敢干、快干、巧干、实干、净干”的作风,为提高干部队伍执行力,促进各项工作有效开展,全面推动创先争优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加强财务管理,做好部门预算经费和项目资金的使用管理工作。严格贯彻执行财务管理有关规章制度,加强和规范财务管理,抓好年度部门预算的执行和工程项目资金的管理使用。目前已完成今年部门预算经费支付累计共5,517,708元,仍结余2,975,284元;协助完成各森林公园前期工作、林火监控监测预警指挥系统、森林消防支队装备等项目的招投标事项,并按规定及时拨付项目资金;按工作实际需要,新增申请采购项目5项共190.50万元,其中包括:光明和观澜森林公园红火蚁防治20万元,薇甘菊防治科研82万元,生物防火林带抚育28万元,森林消防物资采购34.5万元,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松林清理26万元,目前正在抓紧开展招投标工作;协助申请落实7个项目前期经费共6764万;按要求完成了固定资产清查和数据上报工作,积极做好林业统计、绩效评价、预算执行情况、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数据维护和工资统计等工作。

3、加强干部培训,抓好人事劳资管理工作。按要求做好干部自选培训组织安排工作,组织干部自选培训43人次。在人事劳资工作方面,按时做好人员工资套改晋升和人员信息维护工作;按规定办理市内调任公务员1名,选聘专业技术高级雇员2名,公开招聘辅助管理雇员1名,新录用公务员转正定级任职1人,公务员退休1人,副科级领导岗位职务任职2人;规范和理顺本单位临聘人员聘用工作,办理劳动派遣15人,招聘签订森林消防队员劳动合同45人;办理临聘人员辞职解除合同5人。同时,组织完成干部职工年度体检工作,积极做好老干部管理等工作。

4、加强制度建设和法制工作,积极抓好行政审批工作。组织修订财务管理、人事管理和车辆管理等规章制度,完善《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处工作规范》,加强内部管理和监督;认真开展普法工作,组织参加林业普法考试38人;在行政审批工作方面,按照市、局的要求,研究提出《关于简化优化审批环节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的具体改进措施;积极参加市法制办组织的关于行政服务事项论证会,认真做好国家、省有关行政审批事项下放后的衔接工作;积极配合做好新一轮行政审批事项清理、行政服务事项清理、为大企业提供便利直通车服务和政府信息公开等有关工作。

5、组织开展各项活动,做好党建和工青妇工作。

按照市委和局党委的统一部署安排,积极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认真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以下简称《廉政准则》),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按时完成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按要求组织召开了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同时,认真做好工会、团组织和计划生育达标等工作,组织开展拓展训练活动2次, 组织干部职工为青海玉树地震灾区捐款8370元,组织观看电影《潘作良》,参加人员27人。按要求签订了计划生育责任书。

二、存在问题

,我处各项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自然保护区项目建设任务重、程序多、涉及面广,在规划建设中亟需协调解决的问题较为复杂,且由于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未成立,人手少、技术力量不足等因素,影响了项目建设的有效推进。

(二) 由于个别部门对自然保护区建设认识不到位,不同意将水源保护区纳入自然保护区规划建设范围,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田头山和铁岗等项目的规划建设进度。

(三)森林消防队伍训练基地项目建设涉及部门较多,审批程序复杂,项目建设进度缓慢。

三、XX年工作计划

(一)切实抓好森林防火工作,进一步提高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的科技水平和综合实力。

XX年我市将举办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做好森林防火工作意义十分重大。为此,我们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认真抓好森林防火责任制的落实。进一步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制,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分管领导具体抓,全面掌握工作情况和动态,并部署落实各项措施,切实抓好森林防火责任制建设,确保责任到人头到地头,不留盲区死角。

2、积极抓好森林防火培训和预案演练工作。建立和完善森林防火知识分级培训制度,按照以人为本、科学指挥、安全扑救的要求,突出培训重点,保证每个前线指挥员、扑火队员每年有2—3次培训演练机会。重点抓好基层扑火队伍的安全扑救知识培训和演练工作,坚决杜绝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

3、广泛深入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活动。安排落实专项经费,积极开展各种形式多样、内容新颖的宣传活动,务求取得实效。尤其是元旦、春节、清明、五一、中秋、国庆、重阳等重要节假日期间的森林防火宣传工作。通过加大宣传,切实提高广大群众护林防火观念和安全防火意识。

4、全面提升森林火灾防控能力。继续抓好森林消队伍、扑火装备和消防物资建设。抓好林火监控监测预警指挥系统和生物防火林带工程等项目建设,积极探索和推广应用“以水灭火”技战术,全力推进森林消防队伍专业化、规范化建设,有效提高我市森林防火整体科技水平,全面提升我市森林火灾防控实力。

5、建立和完善森林防火联动机制。森林防火工作点多、面广、线长,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将加快建立包括深港在内的森林防火互动机制,实行齐抓共管、通力合作。一旦发生火灾,启动《处置森林火灾应急预案》时,各有关单位要积极响应、各负其责,确保预案快速、有效实施。

6、加快推进市森林消防支队营区及训练基地项目建设。尽快补充完善项目概算,积极争取发改部门支持,调整项目总概算;积极做好项目施工图设计、审图以及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等工作,力争项目主体工程顺利开工,年底前完成主体建筑建设。

7、加强和做好值班调度指挥工作。在森林特别防火期,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确保值班到位、信息畅通、调度有序,确保发生森林火灾后快速反应,快速处置。严格执行逐级上报和归口报告制度,及时准确上报火情,不迟报、瞒报和漏报火情。

(二)下大力气,加快推进自然保护区规划建设进度。

1、加快推进大鹏半岛自然保护区项目建设。抓紧申报建立大鹏半岛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完成总体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编制工作,并报规土委、发改委和人居委审批;加强与保护区内各街道的沟通联系,顺利推进保护区的规划建设工作。

2、协调做好田头山和铁岗-石岩湿地自然保护区项目规划工作。协调坪山新区管委会和水务部门,争取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对保护区建设工作的支持,完成保护区建设方案并报市政府审批。

(三)继续做好野生动物保护工作。

1、进一步加强野生动物宣传执法工作。一是抓好“爱鸟周”、“野生动物宣传月”、“保护野生动物、迎接大运盛会”专题宣传活动组织工作。二是与森林公安、海关、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等单位联合执法,对野生动物栖息繁衍地、迁徙停歇地、迁徙通道等区域,集贸市场和宾馆、饭店、餐馆、酒楼等餐饮场所,野生动物制品生产厂家以及车站、机场、港口、边境线、边贸口岸等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重点运输路线和交通要道进行执法检查。为大运会的顺利举办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三是完成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教育动漫设计、制作、发行工作。

2、切实加强野生动物救护工作。一是抓好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工程的建设管理工作。完成救护中心管理楼工程的竣工验收工作,争取尽早投入使用;抓好展厅布展、环境改造等项目的深化设计和资金落实等工作,争取完成施工招投标工作;争取年底前完成二期工程的施工。二是完善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救护体系建设;三是争取有关部门支持,完善成立野生动物救护中心管理机构,落实编制人员,加强救护工作。

3、加强濒危物种管理。积极与广州办事处等上级部门和海关、动植物检疫等相关部门联系,发挥濒管办深圳检查站进出口监管职能,加强对口岸巡查宣传力度。

4、做好物种鉴定和动物移交工作,按要求配合做好鸟类禽流感监测工作。

(四)以保障我市生态安全为目标,进一步加强对薇甘菊、刺桐姬小蜂和红火蚁等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和森林植物检疫执法工作。

1、协调做好全市薇甘菊防控工作。继续抓好市属森林公园薇甘菊防治工程的管理工作;完成市城管系统薇甘菊防治xx规划和项目建议书的评审,并上报市发改委,争取市政府资金投入,建立长效防治机制;继续联合市人居委开展全市薇甘菊防控工作检查,督促全市各责任单位有效开展薇甘菊防治。

2、继续抓好松材线虫病疫区改造。完成4850亩的松材线虫病疫区改造任务,确保《深圳市—松材线虫病防治目标责任书》工作任务完成,在全市范围将松材线虫病寄主树种马尾松清除,消除松材线虫病在我市的发生。

3、继续开展刺桐姬小蜂和红火蚁防治工作。推广刺桐姬小蜂防治新技术,完成3000棵防治任务;完成市属森林公园内红火蚁防治任务面积20平方公里。

4、继续开展林业有害生物的科研工作。与相关科研院所合作,开展林业有害生物的科研工作,为森防工作打下坚实的科学基础,提供更先进的技术指导;继续开展埃及吹绵蚧的生态防治方法、薇甘菊无公害防控技术等课题的研究;新开展红火蚁生物防控技术研究项目。

5、抓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完成项目设计和概算的申报评审工作,完成项目施工招投标,并开展项目施工。

6、加强林业检疫执法工作。开展全市范围的林业检疫执法培训,保证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开展全市范围的林业检疫执法宣传,印制相关宣传资料,派发给相关行业经营者;开展1-2次林业检疫执法行动。

(五)按照局党委的部署要求,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1、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提高领导力和执行力建设,努力建设一个“想干、敢干、快干”、开拓创新、廉洁高效的强有力班子。

野生动物保护总结范文第2篇

野生植物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要素,是生物多样性的核心部分,蕴藏着难以估量的生态、经济、文化和科学价值,对于维持全球生态平衡和发展社会经济具有重要作用。世界现存的高等植物近30万种,绝大多数处于野生状态,为人类利用的仅占1%~2%,尚有巨大的开发潜力。随着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现有的栽培植物已无法满足人们生活与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开发利用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是不断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需要的必由之路。同时,野生植物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系统第一性生产力的“创造者”,是人类和其它生物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人类所面临的环境、粮食、能源等危机无不与之密切相关。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植物资源,对于维护生态平衡、改善自然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发展国民经济及保障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国内外野生植物保护与管理学科发展现状

1.1国际现状

近代以来,人口迅速增长、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滥用和环境变化已使生物绝灭速率比其自然绝灭率高1000倍,而一种植物的绝灭常导致另外10―30种生物的生存危机。目前,全球植物种类正以空前速度消失,生物多样性维系面临巨大挑战。2009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更新的《红色名录》中收录了47677个生物物种,其中有约36.3%的物种受到威胁。

物种绝灭和野生植物资源匮乏对人类生存和社会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威胁,已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上个世纪以来,有关国际组织和各国在野生植物保护与管理方面陆续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1948年,在瑞士格兰德成立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这是一个专职于世界自然环境保护的国际组织,共有181个成员国,由全球81个国家、120个政府组织、超过800个非政府组织、10000个专家及科学家组成,主要工作是拯救濒危动植物种、建立国家公园和保护区、评估物种及生态系统的保护并帮助其恢复。1971年,在伊朗拉姆萨尔签订《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确保全球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得到良好保护和合理利用。1972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大会决定建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各国政府签署了若干地区性和国际协议以处理如保护湿地、管理国际濒危物种贸易等议题。1973年,在美国华盛顿签署《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IUCN和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WWF)在上世纪80年代初制订“世界植物保护计划”,提出“抢救植物就是拯救人类”的行动纲领。世界上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也从70年代所侧重的动物,到80年代逐步转到植物方面。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由各国首脑参加的最大规模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签署了一系列有历史意义的协议,包括《生物多样性公约》,这是第一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全球协议,《公约》重申各国对本国生物多样性资源拥有权利,同时有责任保护生物多样性。150多个国家在大会上签署该文件,此后共有175个国家批准了该协议。

自然保护区和植物园是野生植物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的主要形式。据IUCN统计,至2003年,全世界拥有的部级保护区63478处,占陆地总面积的11.3%,其中:亚洲(中亚除外)3655处、欧洲39432处、中亚和北非561处、撒哈拉以南非洲1486处、北美洲7412处、中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1476处、南美洲1697处、大洋洲7759处;发达国家为55408处、发展中国家8070处。此外,各国也建立了数量繁多的植物园,总计达1000余处,其中著名的如英国爱丁堡植物园、丘园植物园、牛津大学植物园、美国纽约植物园、密苏里植物园、加拿大皇家植物园、日本广岛植物园、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植物园、德国柏林大莱植物园、巴西里约热内卢植物园等。大量植物在这些自然保护区和植物园中得以保存和繁衍,为野生植物资源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出巨大贡献。

1.2国内现状

中国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有高等植物约3万种,居世界第三位,具有物种丰富度高、特有种属多、区系起源古老和栽培植物种质资源丰富等特点。近30多年来,对植物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使植物资源消耗速度加快,濒危物种数量急剧上升。据初步统计,中国有4000。5000种植物处于濒危或受威胁状态,占植物总数15%~20%,其中近100种面临灭绝。《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出的827种世界性濒危物种中,中国有189种,占总数的25%。1997年一2001年对全国189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调查表明,目前有53.97%的调查物种处于“严重面临灭绝”和“濒临灭绝”的境地,153种调查物种在群体结构上出现各式不合理状态,影响其生存和可持续发展。面对许多植物濒临灭绝的严峻现实,加强植物种质资源保护。维持植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于濒危植物的保护更是刻不容缓。

我国政府对野生植物的保护管理极为重视。全国人大先后颁布了《森林法》(1984)、《环境保护法》(1989)、《草原法》(2002);国务院先后颁布了《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1987)、《自然保护区条例》(1994)、《野生植物保护条例》(1997)等,并了第一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1999)。此外,原农林部了《关于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珍贵树种的通知》(1975),列出保护树种24种;国家环境保护委员会公布了第一批《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1984),共计389种;国家中医药管理总局公布了《药用动植物资源保护名录》(1987),其中植物168种;此后,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国家环保局分别出版专著《中国珍稀濒危植物》(1989)、《中国植物红皮书》(1991);林业部了第一批《国家珍贵树种名录》(1992),收录132种保护树种。这些法律、法规对野生植物的保护管理都作了明确规定。与此同时,我国积极参与野生植物保护与管理国际交流与合作,自1979年以来,先后加入了《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湿地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等,与多国签署了双边或多边保护协定,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自然基金会等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交流与合作。

此外,我国在不同植被地理区域和珍稀濒危物种的主要繁殖地和栖息场所建立自然保护区或国家公园,就地保护珍稀濒危植物。截止2010年底,我国已建立329个部级自然保护区。林业系统管理的自然保护区达2035处,总面积1.24亿hm2。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2.89%,其中,部级自然保护区247处,面积7597.42万hm2。截至2009年底,我国共建立各级森林公园2458处,总规划面积达1652.5万hm2。其中,部级森林公园达730处,部级森林旅游区1处,规划面积1151.9万hm2。全国已建的140多个植物园和树木园共引种高等植物23000余种,其中属于中国野生分布的有13000种。在广州华南植物园建立了木兰科、姜科、苏铁科植物保存园;在昆明植物园建立了杜鹃花科、山茶科植物保存园;在西双版纳植物园建立了龙脑香科、肉豆寇科植物保存园等。建立珍稀植物繁育基地和种质资源库400余处,多种珍稀濒危植物繁育成功,有些种类已拥有较大的人工种群,并广泛引种栽培。

开展资源调查,建立资源档案,是做好野生植物保护管理的基础性工作。1997年~2001年,国家林业局组织各省区开展全国189种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工作,为野生植物制定保护管理的方针、政策,为进出口审批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从2012年开始,我国计划在5年内调查313种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调查范围包括除港、澳、台外的中国大陆各行政区。

我国开展野生植物保护与管理工作,促进了野生植物资源的有效保护。然而,目前仍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如乱砍滥伐、乱采滥挖、非法收购和进出口野生植物等违法活动仍普遍存在,保护与管理措施和力度有待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尚有待完善与健全,各级政府部门也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社会与公众的保护意识还较为淡薄。同时,由于野生植物种类繁多、识别困难、容易携带,也加大了保护管理难度,各项工作亟待开展和完善。

3 福建省野生植物保护与管理现状

3.1学科研究进展情况

解放以来,省内陆续开展了几次较大规模的植物资源科学考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包括研究论文和专著。但多侧重于资源调查与利用方面的研究,特别是《福建植物志》(1~6卷)(1982-1995)的出版基本上摸清了我省野生植物资源种类。有关野生植物资源保护与管理的研究成果则相对较为贫乏。主要研究专著,如《福建植被》、《福建森林》、《中国自然资源丛书24―福建卷》中都阐述了福建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现状,并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研究论文中,除了少数研究全省珍稀植物和野生植物资源外,更多的是对武夷山、青云山、梁野山、天宝岩、永安市和泉州市等区域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及对策进行的研究。研究对象以珍稀、药用和观赏植物较多;研究区域主要针对自然保护区;研究内容基本上仍限于描述保护现状、提出保护措施等,详细的保护技术则很少涉及;研究方法和手段仍以普通生态学调查研究为主,个别珍稀物种已深入到分子生态学层面研究其濒危机制与保护技术。

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的建设成就斐然。迄今为止,我省已建立县级以上自然保护区85个,其中部级11个、省级21个,保护面积达83万hm2,占陆域总面积的6.8%。至2011年5月,我省森林公园总数达106处,经营面积达15.4万hm2。其中部级森林公园达28处,保护面积达7.3万hm2。目前另有31个省级森林公园已批复建立。

野生植物保护与管理学科建设和教育也取得长足进步。目前,省内厦门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高校及其它许多大中专院校都设有相关学科专业,培养了许多高层次的专门人才。相关博士学位授予点有厦门大学植物学、生态学,福建农林大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植物学、生态学,福建师范大学植物学、生态学。已建立了一批专门的研究机构,如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福建省中医药研究院等,在这方面也作了许多研究工作,取得不少成果。

3.2省内学科发展历程回顾

3.2.1建国初期至上世纪70年代中期的研究状况

这一时期尚未开展全省范围的植物调查与研究。省内统一依据厦门大学生物系何景教授的分类系统进行植物调查与分类,以局部调查与学生实习为主,采集植物标本,鉴定确认其名称。1958年7月,福建省林业厅联合省卫生厅、省药材公司和省林科所,邀请复旦大学、华东师大、厦门大学、福建师大和福建林学院的生物系(林学系)师生,对福建省18个县级林区开展野生经济植物资源调查,共计1200种,分别为糖涌淀粉类、油脂类、药用类、纤维类、香料类植物,并提取分析各类植物所含物质成份。但该次调查很少牵涉到我省野生植物中珍稀濒危种类。

3.2.2改革开放时期至20世纪末期的研究状况

这一时期,是我省野生植物保护和开发利用的重要时期,提出了我省野生植物重点保护种类名录,对于重点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全面进行野生植物资源本底调查与科学考察活动,基本摸清我省野生植物状况,获得不少优秀成果:(1)1980年5月开始,在林业部林业区划办统一部署下,全省以县(市)、场(圃)和自然保护区为单位,全面开展植被调查(第一次),调查方法与植被分类统一按照《中国植被》分类系统进行。全省共调查植被样方20234个,采集各类植物标本10.34万份。并按照植被分类落实到植被类型区、群系、群丛。以县(市)、场、区为单位,写出县(场、区)森林植被调查报告,据此由厦门大学生物系林鹏教授主编撰写《福建植被》一书,1990年8月由福建科技出版社出版。(2)部级重点保护区开展了珍稀濒危野生植物资源调查与科学考察活动:1979年,在林业部支持下,南中国科学院组织,省科委牵头,厦门大学、福建师大、福建省林科所等有关教授专家组成调查队伍,开展珍稀濒危植物本底调查和科学考察活动。上世纪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中期,在武夷山和梅花山部级自然保护区内,采用路线调查(概查)、样地调查、补充调查或全面调查(评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野生植物种类、分布、生境、种群数量及珍稀植物资源调查,基本摸清珍稀植物野生分布情况,撰写了部级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报告,获得福建省重大科学考察成果。福建师大生物系林来官教授主编的《福建植物志》(1―6卷)由福建省科技出版社(1982年~1995年)出版,收录全省高等植物种类4700多种,其中蕨类植物382种,裸子植物70种,被子植物4251种,木本植物1943种。全省国家重点保护植物调查结果(第一批):Ⅰ级保护的有7种,Ⅱ级保护的有57种,省重点保护的有28种,还有野生兰科植物所有种。(3)开展了野生植物资源专项调查:该项调查大部分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进行,由省林业厅部署,对我省重点保护对象的野生植物种类进行调查,基本摸清我省珍稀保护植物种类、数量与分布情况;出版秃杉、南方红豆杉等珍稀物种相关专著;对长叶榧、南方红豆杉、福建柏、长序榆、红豆树等树种的专项研究被评为省级科技成果奖。(4)对省内一些重点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开展了濒危原因分析和人工繁育技术研究。根据植物分类专家长期深入林区现场勘察,认为我省野生植物珍稀濒危及出现灭绝原因,主要是自然原因、生物原因、自身原因和人为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一段时期内,人为原因起主导作用,自身原因主要是物种分布区域狭窄、生物学特性和生理结构原因、休眠期、长期近亲子代繁殖的结果,引起物种退化。人工繁育技术研究方面,主要针对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结实量少、种源单一、自然繁育更替能力差的特点,由省级或设区市的林业科研、推广部门与营林机构,开展植物人工繁育技术研究试验。我省研究成功的项目有:秃杉、福建柏、南方红豆杉、长叶榧、长序榆、红豆树的人工繁育与栽培技术研究等,而且都在林业保护与生产实践上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

3.2.3跨世纪后至今时期的研究状况

这一阶段,省内野生植物保护与利用的学科发展,进入稳定发展和科学管理阶段。学科发展主要表现在:(1)珍稀濒危野生植物保护管理工作向纵深方向发展,以建立自然保护区进行有效的就地保护,使珍稀濒危植物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得到有效提升。在数量上,全省进行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后,部级自然保护区发展到11个,其中属于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和野生植物保护类型的有10个,面积17.26万hm2。省级自然保护区21个,属于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和野生植物保护类型的有18个,面积6.73万hm2;在保护质量方面,部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普遍开展总体规划,在区域内科学划分不同功能区,并采用等级保护措施。在自然保护区内,开始建立部级和地方级的野生植物定位监测站,开展珍稀濒危植物定期动态观察,逐渐积累基础资料,建立就地保护数据库。(2)迁地保护方面,主要方式为植物园、树木园和一些国有林场,是我省部分珍稀濒危植物少数种群迁移、人工繁殖和引种措施适宜地域,成为就地保护的补充形式。其中福州树木园、厦门植物园、漳州植物园、南平莱舟林业试验场、三明莘口国有林场、德化葛坑国有林场、华安金III国有林场、尤溪国有经营林场、安溪半林国有林场,省林业科技试验中心等,在我省珍稀野生植物迁地保护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3)极小种群、栽培野生边缘种群和我省特有种群的濒危性野生植物种类,将是我省珍稀濒危野生植物保护的重中之重,全省正制定出一整套规划,纳入重点保护日程。(4)在科学培育保护基础上,选择了一些产品市场好、经济价值高、人工培育技术成熟度大的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合理开发利用,并大力推动野生植物的人工栽培化,重点扶持一些上规模、高效益的开发项目,打造为当地名牌企业,如南方红豆杉提取紫杉醇具重要药用价值等。

3.3保护模式

福建地处泛北极植物区的边缘地带,是泛北极植物区向古热带植物区的过渡地带,植被类型丰富,植物种类以亚热带区系成分为主,区系成分较复杂,种类繁多。据统计,全省有高等植物4703种,占全国高等植物种类的15.7%;全省木本植物共有1943种(含变种153种),分属142科、543属,约占全国木本植物科的81%、属的55%、种的39%。其中,裸子植物有9科、31属、61种和2变种,以我国特有的马尾松为主,海拔1000m以上出现黄山松;还有杉木、柳杉、福建柏、油杉等,是构成常绿针叶林的主要部分。被子植物以壳斗科和樟科种类最多,其中许多种类是省内森林植被的建群种、优势种或主要树种,金缕梅科、山茶科、茜草科、木兰科、蝶形花科、苏木科、含羞草科、桑科、大戟科、紫金牛科、山矾科、五加科、蔷薇科、桃金娘科、芸香科、野牡丹科、杜英科、安息香科、山龙眼科、夹竹桃科、石楠科等与森林植被的组成关系较为密切;壳斗科在福建有6属、60种,樟科有12属、66种、9变种和1变型;术兰科有9属、35种,金缕梅科有11属、20种、6变种;桑科有8属、40种;蝶形花科、苏术科和含羞草科也有一定种类。1999年9月9日国务院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中,福建有24科36属46种,其中一级保护的7种,二级保护的57种。2001年8月16日,福建省人民政府颁布的《福建省第一批地方重点保护珍贵树木名录》有28种。此外,福建省还有野生兰科植物67属163种及2变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贸易公约》附录Ⅰ、Ⅱ保护,野生兰科植物的种类数量在全国排第8位:罗汉松科木本植物百日青列入附录Ⅲ保护。另有6种植物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名录》Ⅲ级保护,5种列入《福建省重点保护野生药材名录》保护。

3.3.1就地保护

野生植物就地保护是指以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包括风景名胜区的方式,对原生地天然生长的珍贵植物和原生地天然生长并具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文化价值的濒危、稀有植物进行保护,以保持生态系统内野生植物的繁衍与进化,维持系统内的物质能量流动与生态过程。就地保护的对象,主要包括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动植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区等。建立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各种类型的风景名胜区是实现这种保护目标的重要措施,是生物多样性保护中最为有效的一项措施,是拯救野生植物多样性的必要手段。其主要方法是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

首先,上世纪50年代至改革开放前,我省划定了武夷山、三明格氏栲、南靖乐土、建瓯万木林等4处禁伐区;1979年,批建了我省武夷山部级自然保护区;1993年开始,我省编制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规划;1995年,省人大通过了《福建省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截至目前,林业系统建立自然保护区、小区3385处,包括部级自然保护区11处、省级自然保护区21处、市县级自然保护区53处,面积83万h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6.8%。其中,森林和野生动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有部级10个,省级27个。野生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有部级1个,省级4个。粱野山部级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主要对象为国家一级保护树种南方红豆杉,三明格氏栲、三明罗卜岩楠木林、闽清黄楮林、福安瓜溪桫椤4个省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以国家二级保护树种闽楠、桫椤及福建的一些区域特有植物种群为保护对象。初步形成了武夷山脉、鹫峰山―戴云山―博平岭森林和野生植物自然保护区群体系。有300科3028种野生植物在主要的保护区内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4科31属36种,占我省部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种类的72%;其中:一级保护的有6种,占全省一级保护植物种类的85.7%;二级保护的有30种,占全省二级保护植物种类68.2%。另外,全省保护区中,还查明有2科61属149种列入《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Ⅲ。根据福建8个部级、17个省级、2个县级自然保护区的调查和科考报告整理分析,保护区内保存兰科植物60属148种,分别占全省总数的92.2%和91.1%;有11个分布类型,占全省12个类型的91.7%;其区系成分以热带成分为主,达41属、82种,分别占全省保护区属、种总数的69.5%和57.7%。

其次,全省建立森林公园总数达106处,经营面积达15.4万hm2。其中部级森林公园达28处、省级78处,约占国土面积的1.27%。

第三,我省建立了58处省级以上风景名胜区,其中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1处、世界文化遗产1处、世界自然遗产1处、国家遗产4处、部级风景名胜区16处、省级风景名胜区35处,总面积2300多km2,,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9%。

综上所述,我省野生植物栖息地的保护面积已达100.7万hm2,占全省国土面积的8.3%。

3.3.2迁地保护

建国以来,我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野生植物迁地保护:3.3.2.1依托厦门园林植物园、福州植物园、省林科院莱舟林

业试验场、省林业试验中心等单位,开展迁地保护

厦门植物园作为引种驯化和园林建设示范基地,植物园充分发挥了应有作用。引种了48科103种珍稀濒危植物,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54种,包括叉叶苏铁、攀枝花苏铁、蓖齿苏铁、云南苏铁、台湾苏铁、水松、水杉、银杏、伯乐树、水韭、银杉、狭叶坡垒、坡垒、望天树等,14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和董棕、扇蕨、岘木等,30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并对其中10多种进行了播种或扦插繁殖试验,成功繁殖出一批苗木推广应用,至今已引种、收集6300多种(含品种)植物,并已拥有相对优势的植物种类――棕榈科、仙人掌科、苏铁科、多肉(多浆)植物和藤本植物等。根据规划,已建成裸子植物区、棕榈岛、蔷薇园、多肉植物展区、雨林世界、花卉园等特色专类园10多个。

福州树木园引种了1703种木本植物,福州树木园珍稀植物园占地面积9亩,采取模拟自然方式种植,乔灌、中草药、常绿、落叶等相结合,引种国内珍稀植物70多种。园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苏铁、宽叶苏铁、德保苏铁、绣毛苏铁、水松、水杉、银杏、南方红豆杉、伯乐树、珙桐、望天树、长蕊木兰等12种;有长叶榧树、桫椤、连香树、普陀鹅耳枥、杜仲、海南粗榧、香木莲、云南拟单性木兰、秃杉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9种。其中木本蕨类植物桫椤在园中有近百株,已形成群落。

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莱州林业试验场从建场开始,就收集了1900多种野生植物,建立了200多亩的标本同,其中珍稀濒危树木园有110亩,实施迁地保护的国家和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90种。

福建省林业科技试验中心自1963年创建以来,大力开展兰花系列、南方红豆杉等无性繁殖技术(组培和扦插)、种苗繁育试验。建立了种植资源圃,收集了樟科、木兰科、楝科、豆科和红豆杉科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种质资源1000多株。

3.3.2.2南方红豆杉、福建柏、秃杉、红豆树、苏铁类、兰科野生种等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野生植物人工培植形成一定规模,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迁地保护的一种形式

根据调查,福建省人工栽培的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现有苏铁、南方红豆杉、福建柏、银杏、水松、普陀樟、闽楠、香樟、凹叶厚朴、观光木、巴戟天、长序榆等和石斛、金线莲、春兰等兰科植物。其中人工培植南方红豆杉的企业有20多家,人工林总面积约4200hm2,栽培株数约6000万株,栽培面积在全国位居前列。全省地方兰属植物栽培面积在150hm2以上,其中龙岩市90多hm2、漳州市50多hm2、厦门市6hm2左右。

3.4古树名木管理

目前,全省共有古树名木49458株(含群状分布的古树群21412株)。其中,一级古树2954株,二级古树6485株,三级古树39993株,名木26株,树种达300多种。其中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8科24属26种,有很高的科研价值、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我省在1 994年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规划时,就已把名木古树列入其中,进行了资源调查,并编号钉牌,分门别类进行管理。农村的名木古树由林业部门林政资源处管理。对已死亡或无法成活名术古树的处理,一般由林政管理部门决定。城市的名木古树由城建部门统一管理。

3.5《福建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工程规划》编制与实施

根据《国家林业局保护司关于编制(全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工程规划)有关问题的通知》(护动函[2007]59号),在咨询专家的基础上,通过调查,福建省目前符合野生种群数量为“个十百千”、分布区极度狭窄,或因经济价值极高、受威胁和破坏情况十分严重的物种,主要有水松、观光木等8种,其中6种已列入《全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工程规划》物种初拟名单,另有5种为我省建议列入其中的物种。2007年10月,我省完成了《福建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工程规划》的编制和上报工作。“十一五”期间,我省实施了水松、观光木、长序榆、笔筒树、苏铁类、石斛属、桫椤科7种(类)极小种群或濒危野生植物的救护项目,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长序榆已成功回植原生地,造林存活100多株;成功培育珍稀植物观光木苗木310株。全省共设立保护性围栏、标志牌等87块(处)。为保护极度濒危的珍稀植物笔筒树,福清市林业局与当地村委会等签署了管护协议,建立了保护小区,设置了围栏和保护宣传碑,落实了管护责任,并对管护工作实施补助。

3.6保护管理机构与队伍

我省已经初步建立起一支野生植物保护管理队伍。截至2011年底,全省已有6个设区市、22个县建立了专职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机构,专职管理人员达62人以上;926个乡(镇)林业站均增挂了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站的牌子。全省27个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都已建立了管理机构,人员编制达587人,从业人数达949人,其中高级职称50人、中级职称226人;正式在编人数392人,聘用管护人员625人,支援管护人员43人;拥有硕士7人,大学本科149人,专科134人,中专70人,高中312人,高中以下356人。

4 存在问题与面临机遇

4.1存在问题

当前,珍稀濒危野生植物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人口增长和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导致地带性阔叶林面积缩减,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如:地带内的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原生植物群落,除个别地方保存较为完好外,大多已破坏殆尽,仅残存一些次生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也呈小块状零星分布,分布于海拔400~1200m间以下深山大岭。

(2)市场需求过大,导致资源过度利用及不科学的利用方式威胁物种生存,造成濒危物种不断增多,使一些观赏和药用植物资源濒临枯竭,甚至已经灭绝。一些群众出于赢利的目的掠夺性地乱采滥挖,采光采尽,使许多野生植物种群数量越来越少,植株变小,质量变差,好品种也越来越少。如:兰科植物中供观赏的春兰、蕙兰现已很稀少,供药用的金线莲等现在野外也已是可遇不可求。或者是培育、种植措施方法不当,对野生植物造成培植性破坏,如采挖大树进城,把大树在原生地与其共生的植物群落破坏殆尽,又难以在城市环境中建立新的植物生态群落。

(3)人工栽培资源发展滞后,产业规模太小。我省列入第一批国家重点保护名录的野生植物有50种,列入省重点保护珍贵树木名录的有25个树种,列入CITES三个附录的物种有2科6l属149种,但能形成人工栽培产业的物种只有南方红豆杉、福建柏、苏铁类、香樟、地方兰属植物、金线莲、铁皮石斛等少数物种。

(4)科学研究严重滞后。在保护管理方面急需解决的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种群人工修复技术、受威胁物种的繁殖生物学特性、各物种种群结构和动态、生活史、物候学及生存环境等基础研究方面,科研经费、科技力量投入不足,成果少,难以适应保护事业的发展要求。而在基因库、种子库建立和组织培养等现代活体保存技术和精深加工及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与研究应用方面,也仅处于初级阶段,手段较为原始,资源综合利用率低,初级产品比重大,附加值低,与保护事业和产业发展的要求差距很大。同时,实用性技术研究和推广工作滞后,除少数药用植物外,许多物种的人工引种驯化、繁育栽培技术、模式栽培或标准化生产等方面研究几乎是空白。

(5)社会公众和各级领导的野生植物保护意识非常淡薄。相对于野生动物保护宣传而言,野生植物保护宣传缺乏载体和平台,宣传的广度和深度也较差。因而各级领导和公众对野生植物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保护意识不强。

(6)野生植物资源的本底不清,无法制定科学的保护管理政策。虽然我省于1997年一2001年组织开展了“全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但由于资金限制等原因,也只调查了26种植物,与实际存在的濒危物种相比,显然偏少。

(7)法律法规不健全。目前我国尚无一部专门的野生植物保护法律,只有1996年颁布的《野生植物保护条例》和2001年8月16日的《福建省人民政府批转省林业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珍贵树术保护实施意见的通知》(闽政[2001]文198号)执行,导致一些地方特有植物保护没有法规依据,无法进行保护。

(8>部门之间缺少沟通协作。涉及野生植物保护的林业、农业、医药、环保、科技等部门,平时很少联系沟通,各自为政。即便是高校和科研部门,也很少主动与保护管理部门和单位联系,了解现实中的保护管理与产业发展需求,而是关起门来搞研究,所产生的成果适用性差、难推广、转化率低。

4.2野生植物保护与管理面临的机遇

(1)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建设,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时使我国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作出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确立了以生态建设为主体的林业发展战略,有力推动了生态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为野生植物保护提供良好的机遇。

(2)国家林业局制订了《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2010~2020年)规划》及《全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实施工程(2011~2015年)规划》,为我省实施野生植物保护提供了机遇。

(3)通过采取就地保护、近地保护、迁地保护、种质资源保存、野外回归、能力建设等措施,对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进行保护。为我省实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工程提供机遇。

(4)野生植物本底资源调查不断深入,全国即将开展第二次野生植物资源调查,自然分布区域与数量更加明朗化,为科技研究提供了支撑,为珍稀濒危野生植物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机遇。

(5)相关高等院校教学和科技力量相对比较雄厚,对加强野生植物科学研究提供基础保证和机遇。

5 野生植物保护与管理学科发展的基本思路、目标和对策

新世纪以来,福建林业改革与发展取得了新的成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生物多样性保护、林业生态建设、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发展、林业产业建设,在全国各省(区)中,处于领先的水平,有力推动了我省社会、经济和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省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比较脆弱,林业体制机制、自然保护区建设布局、野生植物的保护和管理还不能完全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当前,正处于全面建设,科学管理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需要进一步增强我省野生植物保护与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相应管理机构、人员队伍的建设拓展,提升业务水平。

5.1学科发辰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5.1.1指导思想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新时期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坚持严格保护、绿色发展、合理利用的总体要求,综合实施就地保护、近地保护、迁地保护、野外回归和人工繁育等综合措施;濒危珍稀植物与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同当地的地带性天然林保护、生态公益林建设紧密结合;野生植物物种、群落保护与其生存地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

(2)构建以就地保护为主的科学管理和保护体系,完善迁地保护的整体布局,着力健全濒危珍稀野生植物保护的政策法规体系,推动野生植物人工繁育利用产业的健康发展。

(3)坚持科技支撑、强化科学保护的原则。以科技为先导,以保护生物学、生态学、生殖生物学、植物地理学、遗传学等理论为基础,采用新技术和新方法,提高保护的科学性。

(4)在各级党政领导对野生植物保护工作的重视下,将濒危珍稀植物保护作为维护人类生存、国家生态安全,纳入地方政府的议事日程。

5.1.2基本原则

(1)要坚持因地制宜、突出保护当地特色的原则。不同区域、不同森林类型,要根据生物多样性保护、地带性天然林保护和全省生态公益林建设的总体要求,保护好部级和省级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这些保护种类就是区域保护的特色。

(2)要实现严格保护、科学管理与合理开发利用三者统筹协调原则。严格保护是指对濒危灭绝物种的法制保护,禁止野外挖掘采伐这些物种。科学管理是指对此类物种的保护手段措施。合理利用是指发挥通过人工繁育的、进入产业发展物种的作用。

(3)坚持统筹协调、合理布局和突出重点保护原则。要在我省全面保护部级和省级保护的野生植物种类的同时,集中力量解决野生植物极小种群。

(4)要坚持以政府主导,发挥社会团体组织、人民群众参与共同保护的原则。省级人民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要在当地的野生植物保护与管理工作中,发挥主导作用。社会团体、国际组织等多元辅助、社区民众要积极参与保护。国家与省级保护的野生植物,特别是极小种群的植物,散落在集体林地和国有林场中的,要由当地政府协同基层经济组织,签订保护责任书,形成共同管护协定。

(5)要坚持以省情、林情实际。立足改革开发,借鉴各地先进经验和做法,促进我省野生植物保护事业发展。

5.2学科发展目标与总体布局

5.2.1发展目标

(1)要进一步建立完善我省野生植物保护与管理的行政机构、组织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对国家重点和省级保护的野生植物有效规范的工作机制,促进保护与管理工作沿着依法行政,科学管理轨道进行。

(2)要进一步重视野生植物保护管理协作和监管能力,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防范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种群退化、数量减少,逐渐走向灭绝的态势。

(3)继续落实野生植物与各项有效的保护与管理措施,就地保护、迁地保护、野外回归、人工繁殖、种质保存收集工作都要具体落实。

(4)要进一步摸清本底,搞清我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种类、分布区域和数量,编制全省野生植物保护管理规划。

(5)适度调整我省野生植物保护发展目标。在国家即将公布第二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的情况下,规划全省保护极小种群植物10种(含兰科植物),其它部级重点保护种类70种,省级重点保护植物40种,全省部级自然保护区发展15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发展至40个,县级保护区和各地的保护小区、保护点,要根据我省野生植物保护对象的数量,结合全国第二次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后,作出调整。全省自然保护区面积规模、发展到占全省林地面积的10%。

5.2.2总体布局

福建省森林资源在全国各省(区)中名列前茅,森林覆盖率占全国首位,活立木总蓄积量占全国第七位,全省野生植物种类(维管束植物)居全国第七位。根据顶层设计原则和方法,全省野生植物保护与管理,要自上而下、从整体和全局考虑,应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综合集成法,确定分区施策与分类指导的方法。我省野生植物保护与管理采用“四区一线”网络布局。

四区:第一区:武夷山、戴云山间闽江、敖江流域区;第二区:鹫峰山脉以东交溪、霍童溪流域区;第三区:武夷山南部、博平岭、韩江上游、汀江流域区。第四区:戴云山脉东坡、晋江、九龙江、木兰溪流域区。

一线:沿海海岸线一条线,这一条是我省沿海基干林带线和重点湿地区域线。

全国国家重点保护对象的野生植物,大部分分布四区范围,只有1种Ⅰ级保护野生植物和20种n级保护野生植物分布在沿海与湿地一条线范围内。四区范围的重点野生植物种类,又以武夷山戴云山脉间这一区种类最多。极小种群沿海区域以苏铁类为主,内山区以水松、伯乐树、长序榆、四川苏铁为主,数量极少,趋向灭绝。

5.3学科发展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开展保护

(1)全省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64种、省级保护的野生植物28种,以及经过专家推荐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第二批名录尚未的野生植物名录(特别是兰科的野生植物),待由省级与地方林业、环保等行政管理部门共同研究确定,形成我省野生植物学科发展和保护的对象名单。要结合全国开展的野生植物资源第二次调查工作,将我省全部野生植物保护对象,分种类,调查其种群、个体,分布(地点)GPS、范围、数量,并建立档案,设置保护点,落实管护人员和职责等。

(2)加强全省野生植物重点保护,要突出濒临灭绝和濒危级的种类,尤其是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是指野外种群数量极小,极度濒危到随时都有灭绝危险的野生植物,或者是生境要求特别,生态幅狭窄和潜在基因价值不清楚,其灭绝将引起基因流失、社会经济损失巨大的野生植物种类。目前我省的极小种群暂定:苏铁、台湾苏铁、四川苏铁、水松、长序榆、伯乐树、观光术等七种。

5.4学科发展的措施和对策

5.4.1加强野生植物保护与管理的法制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野生植物保护与管理的法制建设得到重视。根据全国《森林法》、《森林法实施办法》、《野生植物保护条例》和《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要求,省人大常委会出台了《福建省森林保护条例》,为保护野生植物和森林生态系统提供法律依据。即将酝酿出台的《福建省野生植物保护管理条例实施意见》,为贯彻落实野生植物保护与管理具体办法,统筹处理好保护、发展和利用的关系提供法律保障。

5.4.2进一步建立健全野生植物保护与管理的行政机构体系

省人民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都要将原来列为事业建设单位的管理体系,逐步转入依法与监督管理的行政管理体系。各级政府的野生植物保护管理机构,要以主管部门制定野生植物保护管理规划以及涉及的就地保护、迁地保护等建设事业项目,纳入地方政府工作计划,制定目标责任制,定期进行检查考核;野生植物学科保护与发展,要全面纳入政府管理的议事日程。

5.4.3加强对珍稀野生植物产品经营利用的管理

严格控制利用我省珍贵野生植物加工家具及其它产品。正确处理生态与产业、保护与利用关系,做到严格保护、加强管理、科学利用、持续发展。

5.4.4进一步加强学科发展与保护的能力建设

(1)加强野生植物本底调查与基础研究。建国后,福建省陆续进行了多次植物调查与珍贵物种调查,但多是局限性、间断性地进行。植物物种的鉴定主要记载地点(县、乡),没有进行定量的本底调查。许多野生植物本底调查工作,在自然保护区筹建过程中,大多是罗列历史资料,缺乏系统的野生植物种类数量化资料。因此,首先建议以县(市)和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为单位,全面开展一次野生植物资源本底调查。调查方法以国家规定要求,以路线调查与典型调查相结合方法;路线调查要对于天然林小班,穿越观察调查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植物分布区域;典型调查,对于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相对集中分布区域或者代表性群落类型,调查样地(或样方),调查野生植物重点保护对象的物种数量,测量高、径因子(指乔木层树种)、分布范围生态状况、保护管理与经营开发利用状况;本底调查结果,要详尽提供当地珍稀濒危植物分布与数量情况。其次,要加强野生植物资源基础研究;要根据国家、省级重点野生植物宏观布局状况,在我省西北部重点林区县(市)和部级、省级自然保护区内,采用自上而下部署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的定位观察样地,定期进行现场勘察工作。基础研究内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种群生态学研究,包括树种群落特征,群落区系组成,群落结构与物种多样性,主要树种群的生态位与种群联结关系,种群演替方向动态,濒危原因与保护对策。

(2)加强科技投入,提高保护效益。对我省濒危珍稀植物的保护与发展,要提高科研保障措施能力。近期内,全省要集中一批植物分类、森林保护和造林培育方面的教育、科研和生产实验部门的科技力量,联合对我省濒危珍稀植物,特别是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植物、极小种群的植物种类、省级保护植物的地方特有种群,尤其是目前人工繁殖难度比较大的项目要立项研究,联合攻关,尽快在重点领域取得突破。要充分利用现有科研设备和先进的保护管理模式,在实践中推广应用,以提升拯救、保护和发展利用措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要联合对我省濒危珍稀植物、特别是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极小种群植物和省级保护植物有种,在保护区和植物园内,研究物种致濒原因,生境恢复与改造技术;研究人工繁殖、种质资源保存、野外回归和定位监测其生物学特性,种群结构变化规律等课题。国有林场应当成为濒危珍稀植物与人工繁育种质资源保存的重要试验地。全省应当组织有关专家、学者成立省级野生植物保护与利用学科专家委员会,充分发挥专家委员会的作用,定期开展对野生植物保护利用现状的评价,以及深化论证与鉴定工作,提高我省野生植物保护利用的成效和水平。与此同时,要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制定培训计划,建立分级培训制度,不断提高科研人员能力和素质。

(3)加大野生植物保护发展的资金投入,搞好野生植物保护学科基础设施建设。拯救和保护野生植物,是维护人类生存,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物质基础,也是我国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资源。因此,各级政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要统筹考虑,将野生植物保护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公益性投入。要按照事权划分原则,野生植物保护与发展事业投入管理运行经费编入各级财政预算系列,确保野生植物保护学科发展管理工作正常和高效开展。

野生动物保护总结范文第3篇

今日中国:有观点认为,当今世界正在经历地球42亿年历史中的第六次物种大灭绝,统计显示每天有大约4万种生物离我们而去。有专家认为,目前物种和物种栖息地的丧失在地球过去6500万年的历史上前所未有。您对此有何看法?

赵树丛:根据科学家研究,地球生物多样性在大约3万年前达到最丰富状况。从那以后,人类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工业革命的兴起,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全世界原有森林76亿公顷,现已不足34亿公顷,并且以每年1%的速度递减,其中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热带雨林每年消失18万公顷。全球湿地生态系统面积也在持续锐减,功能严重退化。人类生产生活造成的环境污染不断加剧。近些年来,全球范围的非法盗猎和走私贩卖野生动物及产品贸易活动日益猖獗,每年非法的野生动物贸易额达上百亿美元,成为排在、军火交易之后的世界第三大走私活动。

以上种种原因,都严重威胁到全球各地野生动物种群的生存繁衍和安全。有数据表明,仅自1600年以来,就有83种哺乳动物及113种鸟灭绝,全世界目前仍近800种野生动物濒临灭绝,备受关注的野生虎已由1900年约10万头急剧下降到目前不足3500头。

自然法则是客观、公平的。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经过亿万年进化的结果。一个物种一旦消失,就不会再生,同时还会通过生物链引起连锁反应,影响其他物种的生存,对整个生物多样性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作为自然万物的一分子,人类必须遵守自然法则。野生动物面临的生存危机,同样也是人类面临的生存危机。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包括野生动物在内的自然资源,并非无穷无尽、取之不竭,如果再不约束对自然的无序破坏和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利用,人类的子孙后代将只能面对荒芜、孤独的家园,从而最终失去生存发展的空间。

正是由于认识到了我们目前所面临的严峻局面,人类才真正开始了保护自然和自然资源的努力,本着加强合作、推进共同保护、实现全人类共同受益的精神,先后诞生了《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1973年)、《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1975年)、《生物多样性公约》(1992年)等一系列国际文件。从此,保护自然及保护自然资源上升到国际重大合作事务的高度,成为人类调整自身发展方向的又一历史性选择,保护野生动物作为保护自然及保护自然资源的核心内容之一,也随之成为全人类为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共同责任和义务。

珍稀野生动物种群稳中有升

今日中国:中国目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在经济发展、民生建设等方面都十分需要资金,但中国政府依旧每年拨付大量资金用于野生动物保护事业,请问这样做的意义何在?请您介绍一下目前中国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总体情况,以及保护现状。

赵树丛:生态无国界,虽然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会认真履行相应的生态保护方面的国际义务。中国政府十分重视野生动物保护。早在19 50年,中央人民政府就了《稀有生物保护办法》。1956年,国务院批准建立中国第一批自然保护区。改革开放后,中国加快了工作步伐,野生动物保护事业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长期以来,中国人民以极大的热情和付出投入到野生动物保护事业。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等一大批民间团体开展各类公益活动,社会精英、公众人物发出合理倡议,各类企业捐款捐物,广大志愿者积极行动,新闻媒体大力宣传科普知识和法律法规,生活在自然保护区、林区、野生动物分布区的群众扮演着守护者的重要角色。正是这些民间力量的累积,为中国野生动物保护事业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中国是世界上野生动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已记录到的脊椎动物约6500多种,约占世界脊椎动物种类总数的10%。其中,大熊猫、金丝猴、华南虎、朱、扬子鳄等470多种陆栖脊椎动物是仅分布于中国的特有物种。

在政府和民众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珍稀濒危陆生野生动物种群已基本扭转了持续下降的态势,总体上稳中有升,并且一批极度濒危的陆生野生动物正逐步摆脱灭绝的风险,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其栖息环境也不断优化。目前,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达到1596只、人工繁育种群数量达到268只;朱从1981年发现时仅存7只发展到野外种群和人工繁育种群总数超过1700只;东北虎野外种群从2000年12-16头增长到18-22头;扬子鳄从上世纪80年代约300条发展到1万多条;藏羚羊从2000年约六七万头增长到目前近20万头;已在野外灭绝的野马、麋鹿又重新建立起野外种群。

国内重保护 国际促合作

今日中国:中国在野生动物保护方面的成绩也引起了国外专家和学者的关注。有学者称,中国在野生动物保护方面展现出的巨大的决心和勇气,使得中国在全球生态保护领域担当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政府主要采取哪些有效措施来保护野生动物?

赵树丛:中国目前所采取的保护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形成了以《野生动物保护法》、《森林法》、《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濒危野生动植物进出口条例》为核心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明确了“加强资源保护、积极驯养繁殖、合理开发利用”的保护管理方针。

第二,构建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体系。从中央到省、市、县的四级政府,都建立了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在大部分野生动物重点分布区还建立了乡镇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站。同时,建立了由林业、公安、海关、工商等多部门组成的野生动物综合执法监管队伍。

第三,保护和扩大野生动物栖息地。加强以自然保护区为主体的野外保护,中国现有林业自然保护区2150处,占国土面积的13%,同时建成41处国际重要湿地、483处湿地公园、2850处森林公园,使85%以上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得到有效保护。投入4000多亿资金保护天然林、退耕还林,促进了栖息地的恢复、扩大。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中,严格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比如,青藏铁路专门为藏羚羊迁徙开辟了33条“通道”,云南思小高速公路西双版纳野象谷段成为全世界“以自然为本”的典范。

第四,实施野生动物拯救繁育和放归自然。建立包括专门基地、动物园、野生动物园等在内的拯救、繁育体系,对23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建立了稳定的人工繁育种群,对朱、野马、麋鹿、扬子鳄等14种人工繁育种群成功放归自然。每年还救护三四十万只野生动物。

第五,中国政府认真履行野生动物保护国际义务。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先后加入了《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湿地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俄罗斯、印度、韩国等签署了有关野生动物保护合作的国家间协议。加入了有关国际组织并开展良好合作。实施了一系列国际项目,支持其他国家保护活动。中国对有关野生动物保护国际事务的立场、主张,正赢得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认同。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中国政府重视切实提高野生动物福利。加强对野生动物人工繁育利用的规范管理,制定严格的技术标准,建立专用标识管理制度,强化对资源消耗的总量控制。经常性开展监督检查和清理整顿,严厉查处和惩治各种恶劣对待野生动物的行为,促使中国的野生动物园、动物园、救护中心、繁育基地的场所条件、技术手段和野生动物生活状态得到极大改善,基本达到相关标准,有的还超过发达国家水平。

野生动物保护任重道远

今日中国:作为主管部门的领导,请您介绍下今后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重点是什么?

赵树丛:中国的野生动物保护对于全球生物多样性具有着重要影响,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期望也越来越高,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中国野生动物保护现状还远不能适应时代和形势的要求,还有许多野生动物仍处于濒危状况,部分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资源仍在下降,滥捕滥猎滥食野生动物和走私、非法经营野生动物产品的案件时有发生,野生动物栖息地还面临着蚕食、污染、割裂等威胁,保护与利用的矛盾日益尖锐,人与野生动物的冲突呈多发态势。应对这些挑战,解决这些难题,任重而道远。

今后一个时期,中国政府将按照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要求,坚持改善生态与改善民生并举,妥善处理好保护、繁育和合理利用的关系,不断开创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新局面。

一是大力抢救并保护极度濒危物种。研究制定专项规划,将其野外种群及栖息地全面纳入保护范围,落实监管责任,消除保护盲区,严防物种灭绝及其基因资源的流失。加强救护性繁育,推进放归自然,促进其野外种群的逐步扩大。

二是强化对其他物种野外种群的普遍性保护。将野生动物保护与实施重大生态工程有机结合,严格限制和规范猎捕活动,坚决打击乱捕滥猎行为,促进资源总体增长和栖息地生境不断改善。

三是坚持生态优先、合理利用。在不损害野生动物种群发展、确保生态安全的前提下,从兼顾社会经济科研文化合理需求出发,鼓励和促进野生动物人工繁育利用,不断提升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水平,进一步提高野生动物福利。

四是加强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加强国家、省、地县各级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建设,形成综合防控体系,完善机制,充实队伍,提高能力,实现对野生动物疫情的有效预防和快速处置。

野生动物保护总结范文第4篇

这次会议是在林业工作的地位已经得到全面提升,为实现我国林业跨越式发展而实施的六大生态建设工程已全面启动,并初战告捷的大好形势下召开的。其中,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正在扎扎实实地推进,与此密切相关的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工作也在健康地向前发展。在这种形势下召开这样一次会议,是非常及时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这次秘书长工作会议,是今年林业保护系统召开的第一个全国性会议。之所以首先要召开这个会议,是因为协会的工作社会性强、影响面大,至关重要,非抢先抓好不可——需要先部署,先落实。会上,将对20*年野生动物保护协会、野生植物保护协会工作进行部署。召开这次会议的目的,就是要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和周生贤局长在今年党组扩大会议和直属机关“两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这就需要我们充分认识坚持科学发展观对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的意义。坚持科学发展观是促进我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发展的必然选择。坚持科学发展观,要充分认识社会各界广大群众是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的主体和动力,六大工程是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生态工程、社会工程。坚持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把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放在全国林业的全局中来考虑。在林业工作中认真落实五个“统筹”,正确处理好林业“六大关系”。通过学习、讨论,我们要进一步认清当前形势,认清各级协会在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在实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强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下面我讲三个方面问题。

一、二十年协会工作的简要回顾

中动协和大多数省、区、市的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已经成立20年了。20年来,在党和国家保护野生动物的方针指导下,在中国科协和国家林业局的领导下,全国各级协会团结一致,努力开拓,始终坚持以提高全民保护意识为中心,以“爱鸟周”、“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活动为载体,面向全社会普及野生动物知识,持续、深入地开展爱护野生动物、爱护大自然的宣传教育活动;组织专家学者到生态脆弱区、保护区和鸟类栖息地考察;组织环保志愿者对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专题调研;积极主动地为政府主管部门出谋划策;并通过新闻媒体表扬爱护野生动物的好人好事,批判滥食野生动物的社会陋习,努力为保护野生动物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与此同时,还做了大量的国内外科技交流与合作,促进了科技进步与发展,募集了大量的资金,为我国的野生动物保护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0年来,各级协会得到了党和国家的深切关怀,得到了社会公众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年,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动协“梁希宣传组织奖”;2002年,科技部、和中国科协联合授予中动协“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20*年,中动协先后被中国科协和民政部评为“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先进学会”、“抗击非典先进全国性社会团体”;20*年底,荣获“第四届中国科协科学技术普及先进学会奖”。

从总体来看,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已成为了一个广泛受到人们尊重的民间组织,树起了一块很好的“牌子”。我看,最主要的原因有三点:一是20年来我们各级协会确实扎扎实实地做了大量的工作,协会及其广大会员对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积极、热诚和无私奉献精神切实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二是野生动物保护事业是一项公益事业。三是协会不代表哪一个具体的部门,是一个各行各业的人都可以参加的群众性组织,她从在社会上出现的第一天起就给人们一种亲近感。由此来看,这20年的工作是很值得总结和回顾的,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加强组织建设,协会队伍逐渐壮大。中动协和各省级协会成立之前,中国几乎没有一个民间的自然保护组织,普通公众对保护野生动物的认识几乎是一片空白,野生动物也几乎处于被人漠视和任人宰割的境地,协会成立后,高举起保护野生动物、保护大自然的旗帜,率先成为野生动物的护卫者。经过20年的努力,在全国范围内(除台湾省外),已有31个省级协会,591个地、县级协会;由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者、专家、学者、科技人员、大专院校学生和广大保护野生动物爱好者组成的个人会员达6万多名。随着协会队伍的发展壮大,协会在国内外的影响也越来越大,逐渐成为我国民间自然保护事业的中坚力量。由于广泛、深入、持久地宣传,感染和教育了公众,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公众自然保护意识的觉醒。20年过去了,中国社会保护野生动物已蔚然成风,好人好事层出不穷,而且出现了一批可歌可泣的先进模范人物。在这种巨大的社会进步中,我们全国各地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确实功不可没!

积极举办协会活动,切实为广大会员服务,是各级协会一贯坚持的工作宗旨。20年来,中动协和各级协会多次为广大会员举办野生动物保护专题讲座;组织会员参加近距离野外考察、观鸟活动;邀请专家同会员面对面直接交流;举办绿色“沙龙”以及自由式演讲等活动,极大地增强了协会的凝聚力。为了让广大会员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去了解野生动物,了解保护野生动物的工作,一些协会主动与一些保护区、动物园以及科研单位联系,组织会员考察。更值得肯定的是,中动协近年来一贯重视发挥大学生会员在保护野生动物当中的积极作用,使他们成为各级协会当中最有朝气的、特别能战斗的力量。中动协经常在高等院校邀请专家给大学生们开办野生动物保护专题讲座,举办“保护野生动物大家谈”活动,并以“野生动物保护和保护工程介绍”为题召开研讨交流会等,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到保护野生动物的队伍中来,为保护事业增添了新生力量。

(二)持续深入地开展保护野生动物的科普宣传活动。20年来,全国各级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始终坚持“以活动促发展、以发展带活动”的工作方针,坚持面向全社会开展保护野生动物的宣传教育和普及科学知识的活动。举办各类保护野生动物展览,广泛开展社会调查、专业培训、科技咨询等。每年春季的“爱鸟周”和秋冬季节的“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已经是协会的两个标志性活动,20年来从未间断过,内容一年比一年丰富多彩,规模、声势一年比一年浩大,影响也越来越深远,并且创出了“品牌”。近几年来,中动协已在全国27个省、区、市举办了“爱鸟周”联合行动,直接参加人数达上百万人。同时,“爱鸟周”活动也得到了新闻界的广泛关注和积极支持,在国内新闻媒体上进行了贯穿全程的深入报道,使“爱鸟周”活动更加深入人心。

为了加强保护野生动物的宣传,中动协先后编辑出版了有关中国的鸟、兽、两栖、爬行及珍稀昆虫等五大类野生动物的《图鉴》,出版了《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图谱》、《野生动物和自然保护区》、《世界各国国鸟》等一大批科普读物,印制各种宣传画册、挂历、集邮册等宣传品数十种、10多万册;每年都要与广播电台、电视台制作几次专题节目,在报纸和杂志上开辟专栏近百次。同时,中动协还与有关单位共同举办“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各种宣传纪念活动。中动协在组织开展科普教育活动中,始终把青少年作为宣传教育的重点,开展了“野生动物小卫士”评选活动,注意从青少年的特点出发,把普及科学知识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保护野生动物法制教育结合起来,坚持每年组织趣味性很强的知识竞赛,组织中小学生观鸟、挂鸟巢,或开展鸟类放飞,或在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园组织开展“冬令营”、“夏令营”活动等,都取得了具有长远影响的积极效果。

20年来,协会在开展科普与教育宣传活动方面创造了许多好的形式,积累了许多很好的经验。这既是我们各级协会的工作之本,又是我们各级协会的生命之源。总之,如果没有了这些富有成效的大众化的活动,协会的存在也就失去了价值和意义。以深入、持久、声势浩大的群众性的宣传教育活动为载体推动协会的工作,这是一条很重要的经验,值得普遍推广。

(三)多方筹集资金,支持保护事业。中动协充分发挥民间组织的优势,先后与有关国家的野生动物保护组织开展了合作研究项目。为促进国际间的科技文化交流,组织中国的珍稀动物大熊猫、金丝猴先后到美国、加拿大、西班牙、爱尔兰、比利时、新加坡、日本等国家展出,开展合作研究,既加强了国际间的友好往来,又为保护大熊猫工程,拯救朱鹮、东北虎等濒危珍稀动物,支援自然保护区建设募集了大量资金。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国内涌现了一大批知名企业,这些企业的领导者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他们在实现了经济上的目标之后,他们或出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或出于报效国家,或出于一种自发的现代意识,愿意出钱做一些社会公益事业。中动协善于发现和引导他们,为保护野生动物募集了大量的资金,有力地支持了我国的野生动物保护事业。

(四)广泛开展科技交流与合作,为野生动物保护事业培养人才。20年来,中动协同国内外许多自然保护组织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在进行业务交流和友好往来的同时,不断拓展着新的合作领域。1984年协会即成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非政府组织成员。20年来,同国际自然基金会、湿地国际以及美国、德国、日本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自然保护组织进行了友好交往并不断加强工作联系,有力地推动了我国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发展。中动协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第19次会员代表大会上,针对当时国际上某些人对我国在野生动物产品使用方面的情况,充分阐述了我国政府在禁止犀牛角、虎骨和熊胆粉的国际贸易以及生产、使用问题上的严正立场,介绍了我国坚决采取的封禁措施,得到了联盟组织和有关国家的理解与支持,成功地维护了我国的形象。

20年来,中动协主办或参与主办国内、国际研讨会达30余次,其中仅大中型国际会议就有10余次。比如,1999年成功地举办了“国际朱鹮保护研讨会”,交流了朱鹮的研究成果,探讨了朱鹮保护的问题,向国际社会展示了朱鹮保护的成就;*年,举办了“第四届海峡两岸鸟类学术研讨会”;举办了“大熊猫*国际研讨会”,交流了近年来大熊猫研究取得的成果,与会专家还共同探讨了保护大熊猫的优先领域;20*年还召开了“蛇类资源保护研讨会”,促进了科技进步,推动了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发展。此外,中动协每年都要安排一定的资金,支持野生动物保护第一线科技工作者开展野生动物科学研究。共组织研究课题100多项,取得了一大批具有针对性和很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为提高基层保护人员的专业素质,中动协还面向基层不定期地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接受培训的人员达*多人次。此外,连续4年与美国史密桑宁研究院合作,已举办了4期“国际野生动物的自然保护管理培训班”,为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培训了一批技术骨干。

(五)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在多年来的工作中,协会十分重视以自己作为民间组织的地位和优势,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积极引导舆论,架起政府与社会广大公众相互沟通的桥梁,拓宽了与世界其他国家的民间交流渠道,既增进彼此的理解,相互支持,又竭尽全力当好政府主管部门的助手。20世纪90年代以来,物种、资源与环境问题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也正是此时,我国青藏高原的藏羚羊惨遭猎杀,致使我国政府承受着国内外舆论的极大压力。为此,中动协积极配合政府主管部门开展工作:一方面发动打击盗猎藏羚羊的宣传攻势,在北京召开“保护藏羚羊行动报告会”,讲述保护藏羚羊的生态意义,通报打击盗猎活动的情况,动员社会各界支援保护藏羚羊的正义行动;同时,加紧同有关国际组织联系,呼吁立即制止藏羚羊绒制品的非法贸易活动,并在有关的国际会议上首次提出:虽然盗猎事件发生在中国,但根源却是境外的非法加工、贸易,中国是这次藏羚羊事件的受害国。中动协的言论和行动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由疑惑、指责转变为对中国政府的理解和支持,并在第二届国际自然保护大会上通过了中动协提出的保护藏羚羊提案。20*年初,由于非典病毒猖獗,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一向盛行于中国社会的滥吃野生动物陋习的空前关注,一时间众说纷纭。中动协抓住这一时机,积极引导舆论,组织专家展开评论,并提出了保护野生动物的对策和建议,呼吁人们摒弃陋习,提倡饮食文明,通过中国科协,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予以反映。与此同时,中动协还印制了科普宣传材料,向全社会散发。中动协的行动受到社会公众的赞扬,也得到了政府的好评。

关注社会热点,积极引导社会舆论,这是协会的一项带有综合性的高水平的工作。从策划到实施都需要协会成员具有敏锐的洞察力,找准启动工作的切入点,并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还要有大智大勇,随时能够应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和局面。这是协会搞好工作必须要做到的,我们一定要有勇气做好这项工作,把政府与广大社会公众需要沟通的桥梁架起来。

对过去20年的工作,我们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还要看到不足。从全国来看,各地协会发展得很不平衡,协会的组织机构不健全,会员队伍还不够庞大,特别是基层协会面向社会公众的活动还没有开展起来,社会影响还十分有限,与我们肩负的重任相比,力量还显得太单薄,在全国还有许许多多的空白点,我们保护野生动植物的影响力还远远没有触及到那些地方;特别是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成立还不到一年,各项工作也刚刚起步,省级协会几乎处于空白。另外,各地协会普遍缺少经费,制约着协会工作的开展。

保护野生动植物的伟大事业任重道远,20年只是弹指一挥间,成绩只能留给过去,积累的经验却需要全部继承下来,形成的优良传统一定要发扬光大,任何发现了的缺陷和不足都要认真地加以弥补,要竭尽全力把我们目前和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

二、把握机遇,充分发挥协会的重要作用

(一)认清当前林业大好形势,认识保护工作的重要作用。当前,我国林业建设正处在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党的十六大提出了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的目标,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五个统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国债和新增财政资金要重点向“三农”和生态建设倾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颁布实施,全国林业工作会议圆满召开,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全面完成,所有这些都给林业跨越式发展和历史性转变注入了新的活力,创造了更好的条件,林业真正迎来了一个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目前,我国林业正处在良好的发展势头上,全国人工造林保存面积超过了7亿亩,居世界首位,森林覆盖率达到了16.55%。在全球森林资源呈下降趋势的情况下,我国从1992年开始出现了森林面积和蓄积“双增长”。2002年、20*年造林面积连续两年超过了1亿亩大关,20*年达到了1.6亿亩。面对这种大好形势,我们要进一步认清大好形势,发展大好形势,延长林业进入高峰后的发展期,在今后若干年内始终保持一个良好的发展态势。

20*年林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按照“抓住一个重点、办好两件大事、强化三项工作、推进四项改革、搞好五大建设”的总体工作部署,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定》、全国林业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央的各项工作要求,以新的发展观指导林业建设,重点突出林业工作与国家建设、保护与发展、生态与产业、东部中部与西部、内部改革与对外开放、人与事业六个协调发展。具体地讲,一是抓一个重点,即抓好六大工程建设(六大工程覆盖了全国97.2%的县);二是办好两件大事,即依法治林和科教兴林;三是强化三项工作,即“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这是林业发展永恒的主题);四是推进四项改革,即林业产权制度改革、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林业分类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林业综合执法改革;五是搞好五大建设,即机关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业务建设;六是正确处理好六个关系,即林业发展与国家建设的关系,培育与保护的关系,生态与产业的关系,东部、中部与西部林业发展的关系,深化内部改革与扩大对外开放的关系,人的发展与事业前进的关系。这六个关系,体现了林业的科学发展观。

全国林业工作会议之后,国家林业局主要抓了五件大事:一是指导各省区市召开了林业工作会议,目前已有13个省召开了会议,依据省情和本省的林情做出了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并下发了文件,加大了对林业的支持力度;二是正在认真谋划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的林业发展问题;三是积极探索东南沿海率先实现林业现代化的问题;四是主动为大江大河治理和农田基本建设搞好配套服务;五是对退耕还林进行了结构性和适应性调整。

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经过多年的努力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列入六大工程以来。更以超常的速度飞快地向前发展。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截至20*年底,林业系统已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1538处,面积1.18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2.3%(其中,部级自然保护区164处,面积0.71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7.4%)。

——野生动植物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自20*年启动实施以来,3年新建自然保护区629处,新增保护面积2.4亿亩。

——截至20*年底,我国有23处自然保护区加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网络,21处自然保护区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3处自然保护区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

——20*年办理野生动植物进出口监管和非监管证书31487份,其中,监管证书7127份,非监管证书24360份;进出口产品总价值46.0278亿元,其中,进口20.7511亿元,出口16.6813亿元,再出口8.5952亿元。

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是林业六大工程之一。这项工程的实施,为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事业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国家林业局党组高度重视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党组书记、局长周生贤同志在党组会上多次强调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并赋予了这项工程在林业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去年,党组专题召开扩大会议,专门研究野生动植物进出口工作,又专题研究了湿地工作。会上,周生贤局长又把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作为新时期林业工作的新亮点来强调。这给了我们极大信心。应当说,野生动植物保护事业同样处在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下。当前,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林业各级主管部门以及社会公众中的有识之士都已经认识到,如果缺少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生态系统就不完整,生态文明就不会鲜活,生态安全就得不到保障。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也可以说:在保护事业中,如果缺少了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那么整个保护事业也不能算完整,保护工程建设就必然会缺乏活力,尤其会缺乏对全社会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二)协会是保护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认识协会在野生动植物保护中的地位和作用。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是党和国家为了保护事业的发展而建立的,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的社团组织,可以起到政府部门难以起到的作用。中动协和许多省级协会20多年的工作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比如为保护野生动物向国内外募集资金,组织青少年开展“爱鸟周”、“夏令营”活动等。还有一些受到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再如去年以来的非典、禽流感问题,在很多情况下协会出面做工作,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协会不是政府部门,没有行政管理职能,是从不同的角度,采取不同的方式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这些不同之处就是协会的优势所在。我认为至少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协会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的群众团体,既可以摆脱部门之见,也不代表部门利益,在生态问题日趋国际化、社会化的今天,协会可以具有更大的号召力;二是可以直接面向社会开展工作,协会可以根据需要向社会各界进行保护野生动植物的宣传教育,组织科技交流活动,开展募捐等各种公益活动,并且便于吸收群众广泛参与;三是协会是一个广聚人才的组织,具有功能齐备,工作范围广、形式多样、方便灵活的优势;四是协会具有便于发扬民主,便于进行工作协调的组织形式。协会的理事会、常务理事会既有各个主管部门的,也有各行各业的代表及从事保护、生产经营活动的人士参加,对于一些涉及面广的社会敏感问题,便于吸收各方面意见;五是便于开展对外交流。总而言之,我们要充分认识协会作为群团组织所具有的特点和优势,并在工作中注意发挥这种优势,动员社会力量,支持、参与、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活动,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协会是党和政府的重要助手,是政府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政府职能的延伸和补充。中动协、中植协和各级协会要把各种社会力量集合在野生动植物保护的大旗下,组织好会员,发动群众,配合国家野生动植物政府主管部门的主导工作,地方协会也要配合地方行政主管部门中心工作,让公众保护野生动植物的能量和热情释放出来、焕发出来,让政府主管部门的野生动植物保护政策和措施及时地为群众所理解,并主动地落实、执行,真正架起政府和公众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

综上所述,协会与政府部门做的是同一件事情,只是从不同的角度、采取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去实现。所以协会的工作开展起来、活跃起来,不会削弱政府主管部门作用,更不会损害政府部门的威望。相反的是,会有力地支援各级野生动植物主管部门的工作。政府部门要从思想上、认识上,高度重视协会的作用,敢于给协会下任务,指导、支持他们大胆地开展工作,在人员、资金、办公条件等方面提供支持,解决他们的困难。同时,我们各级协会的同志一定要认清协会的地位和作用,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自己的工作,配合政府主管部门的主导工作,互相支持,共同推进我国野生动植物保护事业的发展。有为才能有位。

(三)协会必须经常性地开展活动,增强自身的生命力。活动是协会生命力的源泉,只有开展好活动,才能充分实现协会的宗旨和目标;协会只有开展活动,才会有人参加,协会的工作才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如果一个协会常年没有活动,或很少有活动,那么,这个协会是没有用的,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我们的各级协会也是一样。全国有591个地县级协会,加上省、区、市的,就有600多个了。这些协会有没有常年都不开展活动,不发挥任何作用的?据说,有这样的协会。如果600多个协会都在搞活动,那就不得了了。如果一个协会一年搞上两三项活动,全国的协会加起来就是1000多项,如果这些活动创意新颖,策划得好,加上野生动植物本身就具有的生动鲜活的内容,肯定会受到社会的欢迎,新闻媒体肯定也愿意报道,这样的影响还会小吗?据我所知,中动协、各省、区、市协会,包括地县级协会都策划和开展过很好的活动,有的已成为品牌,受到公众的欢迎,受到了社会的关注,这就充分表现了协会旺盛的生命力。因此,我们要看到,办协会不是摆设,不是为了好看,是为了让她实实在在为林业生态建设,为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发挥作用。

我们的协会同社会上的其他一些协会相比较还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公益性;二是鲜活性。保护野生动植物人人关心,社会关注。不论男女老少,不论职位高低,不论职业上有什么差别,也不论是哪个地方的人,一说起野生动植物的事情,报纸呀、电视呀,人们都爱看,都想知道。我们就是要抓住这些特点,积极地开展活动,充分展示协会的生命力。同时,搞活动一定要精心策划、精心组织,要注重活动的实效性和延续性;不能一拍脑门就是一个活动,这样盲目搞活动,长期下去,人们就会失去兴趣。所以一定要精心策划,搞一些形式新颖、社会公众参与性强的活动,做到真正能够吸引人、教育人。因此,要真正做到展现协会的生命力,就必须认真履行协会的职能,我认为协会职能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1、加强组织建设,为保护事业组建一支强大的生力军。

第一,要认真加强协会的基层组织建设,推动地、县建立协会,尤其是要大力推进野生植物保护协会的建立。目前,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在全国各省、区、市都建立了省、区、市协会,但是,却只有591个地县级协会,而且发展也不平衡,有的省、区、市至今一个地、县级协会也没有。要充分重视基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的建设,特别是野生动植物资源比较丰富、保护任务相当繁重的地方,更要尽快把基层协会建立起来,把野生动植物保护的科普宣传教育、科技交流与服务工作落实到基层。

第二,要大力发展协会会员。协会既然是一个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群众组织,就要广泛吸收社会各界人士参加。要尽快改变目前的会员队伍与协会的地位极不适应的状况,把发展会员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来抓。各级协会要确定、落实今年和今后一段时期协会会员的发展目标,积极发展会员,壮大会员队伍。协会不是学会,不是纯学术组织,既要发展本行业的会员,又要跨行业发展会员;既要注意发展个人会员,又要加大团体会员的发展力度。各地要把加强组织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来抓。一是要把中、小学校作为团体会员吸收到协会的组织中来,组织青少年学生参与保护野生动植物的宣传活动。二是要大力发展大学生会员,在高校开展活动,并支持一些会员较多的高校开展社会调查、小型课题研究等工作。三是要注意吸收从事野生动植物科研工作以及新闻单位的人员入会,发挥其在科技开发、科普宣传教育上的作用,使协会真正成为全国最大的自然保护组织。四是把热心野生动植物保护事业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它社会团体,尤其是开发利用野生动植物及其衍生物的企事业单位作为我们协会的团体会员。

第三,要加强协会办事机构建设。协会秘书处是协会的办事机构,负责协会工作的组织实施、协调和为会员服务的工作。当前协会工作人员与协会所承担的工作很不适应,各地应下决心在较短时间内解决这一问题,以确保协会工作的正常运转,使协会的职能得到充分发挥。要在野生动植物保护重点地区建立协会的专职机构,其它地区也应有2—3名专职(或聘用)人员负责日常工作。要把具有开拓奉献精神、有较强组织能力、懂业务、善于管理、热心协会工作的同志,吸收到协会秘书处来,使协会各项工作都能搞得有声有色,充满生机和活力。

第四,加强协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建设。理事会是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的执行机构,常务理事会在理事会闭会期间,行使理事会的权利,对理事会负责。协会的重大事项,都应通过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研究做出决定。各级协会要按照《章程》规定,定期召开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发挥理事会的集体领导作用,坚持实行民主办会;要按期进行换届选举,保持理事会的活力。

第五,要做好会员的服务工作并加强档案管理。要使协会具有凝聚力,团结广大会员做好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协会就要增强为会员服务的意识。因此,协会要经常组织会员参加协会组织的有关活动,为会员提供学术交流、科技咨询、业务培训的机会;要充分发扬民主,切实尊重会员的合法权益;要通过建立会员小组和会员通讯网络的方式,与会员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并定期进行交流和沟通;要经过努力,争取把协会办成会员之家,科技工作者之家。总之,协会要经常开展活动,请会员参与,同时要尊重他们的合法权益,树立为会员服务的意识,调动广大会员的积极性,使他们能自觉地为保护野生动植物贡献力量。

2、加大科普宣传力度。林业是一项没有围墙的社会公益事业,其中的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更具有广泛的社会性,而要搞好这项工程建设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大力宣传。因此,要树立保护工程也是宣传工程的观念,并把保护野生动植物的宣传工作与科学知识普及相结合,与执法、监督相结合,与文化、教育相结合,最终达到提高全民保护意识的目的。我们协会在实施这项工程中肩负有特殊重要的使命,一定要在政府部门的领导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经常不断地开展保护野生动植物的科普知识宣传、野生动物保护法的普法教育宣传,并采取广大公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全方位地宣传保护工程内容,在这项至关重要的工作中发挥好协会的优势。

去年12月,我曾召集保护司、濒管办、中动协还有局宣传中心,专门研究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工作,大家认识很统一,认为很有必要认真抓一下保护系统的宣传工作。会上确定了几项工作是涉及全国的,有这么几项:第一,建立一个宣传网络。做好宣传工作,首先要建立一支宣传保护工作的骨干队伍。各省、区、市保护处、站、濒管办办事处、协会、自然保护区都要确定专人抓宣传工作,并指定一名领导同志为这项工作的负责人。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宣传工作。你不讲,不能挡住别人讲;你正面宣传了,反面宣传和小道消息也就不攻自破了。第二,制定一个宣传工作计划。制定宣传工作计划一定要注重实效,不要一味地追求轰动效应。保护司、保护协会要制定一个全年的宣传工作计划,省、区、市协会也应该有个全面的计划。第三,要搞一部动植物或湿地保护的宣传片,在电视台播放。做好这件事关键是要有资金。保护司、协会要做,省级协会也可以争取做。第四,办好一个刊物,可以把动植物放在一起宣传,正式刊物更好,如果受经费、人员限制,办一个简报也好,有一个反映情况的窗口。比如云南的野生植物保护刊物就很好。第五,办好一个主导网站,加大网络宣传的力度。我们要善于不断创造宣传工作的新形式,网络形式新颖、快捷、社会影响面大,因此抓好这项工作很重要。第六,中动协通过中国科协有一个《科技工作者建议》的渠道,可以把问题一直反映到党中央、国务院、全国人大、全国政协。我看各省、区、市协会也可以通过省、区、市科协向上反映情况。总之,我们要通过多种渠道,反映野生动植物保护的成就、问题和建议。

3、开展科技交流,推动科技进步。各级协会聚集了一批专家、教授,是我们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工程建设的一支很重要的科技力量,一定要很好地发挥这个优势。各级协会应该在以下几方面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一是开展国内外科技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的科技水平;二是请他们对协会组织的科研课题进行指导,帮助基层和青年科技人员提高业务水平,促进科技进步,推动保护工作的开展;三是组织他们进行科学考察和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研究,利用他们的知识、经验和影响,提出科学管理建议,为政府主管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四是从保护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邀请他们帮助组织专业技术培训,提高自然保护区和基层保护部门人员的素质和管理水平;五是利用这一优势组织面向社会的专业技术咨询,开展科技下乡活动,为野生动植物园、养殖场、加工厂及狩猎场等提供科技服务,提高我国野生动植物产业的科技水平。

4、多渠道募集资金。建设好保护工程仅靠国家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要争取更多的资金来源。募集资金是协会的一项重要工作,一项经常性的工作,也是一项比较困难的工作。募集资金不仅为我国野生动植物保护事业的发展增加后劲,而且对扩大协会的社会影响,宣传保护野生动植物起到积极作用,因此,协会要解放思想,通过开展各种有利提高企业知名度的活动广泛募集资金,开辟多条募集资金渠道;要制定募集资金办法,认真制定相关政策,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对于那些积极帮助协会募集资金的个人,要给予适当的奖励。

5、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今后协会要更广泛地与国际组织及友好人士多交往,多沟通,走出去,请进来,尤其是在一些重要的国际生态、环境保护国际会议上,要听到协会的声音,扩大我们的影响。组织开展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交流与合作是协会的一项重要任务。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是当今世界的热门话题。让世界人民了解我国六大林业生态建设工程;拯救濒危物种取得的成就;在促进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增进互相了解等方面协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协会组织开展的大熊猫国际合作,不但使美国、日本、奥地利、泰国国家的人民进一步了解中国,认识了中国,而且也为我国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今后协会应进一步争取政府的支持,解放思想,大胆探索,扩大物种交流,拓宽交往渠道,为我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做出更大贡献。

6、推动产业发展,积极参与野生动植物产业活动。野生动植物是一项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曾经是维系人类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目前,全国超过1000万元产值的养殖加工的企业有111家,他们每年野生动植物产值都在120亿元以上,从业人员达9万多人。在现代社会里,野生动植物与人的关系更加密切,人们对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的需求不仅没有减少,而且随着科学技术和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野生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深度和广度都在向前推进。最近,总理讲的科学发展观,其核心是发展,方式是科学地发展。我国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可持续利用前景广阔,但利用开发存在着不科学之处。这就要求我们利用高科技知识,加大科技交流,搞好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科学利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保护野生动植物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不断丰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因此,保护野生动植物不仅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也是一项重要的产业,而且是一项具有广阔前景的产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这项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当前,一些地方的野生动植物产品市场十分活跃;许多野生动物养殖业遍布全国,产品琳琅满目;一些靠改革开放政策发了财的人,不去炒股票、不去搞房地产,却把资金投向野生动物的饲养和加工,有的甚至敢冒风险贷款几亿元,建起了野生动物园、野生植物园;不少旅游单位也在利用野生动植物项目作为招徕顾客的手段。凡此种种,说明野生动植物可持续利用大有可为。我们各级协会要依靠自身优势,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增强活力,壮大自己,推动这项产业的发展。

(四)20*年协会的主要任务。20*年,是林业行业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决定》和全国林业工作会议精神的关键一年,也是以新的发展观全面指导林业建设的关键一年,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正在稳步推进。中动协要发挥自身优势,完成好以下几项主要任务。

1、完成中动协换届的工作。根据协会《章程》规定,协会要定期换届。中动协要在今年第三季度召开换届会议,这是新形势下协会的一次重要会议,各级协会要积极配合,尤其是要把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分管野生动植物保护的厅(局)级领导推荐成为中动协的理事。没有换届的省级协会,要按协会《章程》做好本省、区、市协会的换届工作。

2、建立健全协会组织,不断壮大会员队伍。中动协会同省、区、市协会要进一步抓好地、县级协会建立及会员发展工作,今年会员数量要从6名万发展到10万名以上。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于去年年底在北京成立,目前只有云南省成立了野生植物保护协会,今年各省、区、市要加快工作步伐,把省级野生植物保护协会建立起来,三分之二的省要在今年完成省级野生植物保护协会组建工作,有条件的要建立地、县级协会,同时也要大力发展会员,组织会员开展活动。争取在2005年召开第一次全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秘书长工作会议。

3、“爱鸟周"、“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的科普宣传活动要在深度和广度上有新的突破。一是今年“爱鸟周”活动期间,各级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应根据当前防治禽流感工作的需要和自身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二是“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活动要继续深入开展“提倡不吃野生动物树立饮食新风尚”活动。各级协会要加强对“一周,一月”活动的领导,提高认识,在广泛性和生动性上下功夫。把协会的这两个标志性活动搞好,进一步扩大协会在社会上的影响。

4、要进一步做好科技交流工作。中动协将在6月份召开全国湿地专家研讨会,研讨湿地保护的研究成果和交流湿地保护的工作的经验,要通过这次会议把专家对湿地保护的建议集中起来,总结我国湿地保护工作成就,分析存在的问题,形成书面建议,通过协会特有的渠道,向有关部门反映意见,推动湿地保护立法。11月份,中动协将与有关单位在四川成都联合举办大熊猫国际研讨会,研讨大熊猫近年来的研究成果,推进大熊猫的保护工作。

5、要策划一些大的品牌活动。一是要开展“鸟类之乡”的命名评选活动。近年来,随着全社会对生态环境的重视,保护鸟类及其栖息地成为许多人的共识,一些县、市的有关部门和人民群众为保护鸟类及其栖息地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中动协决定今年以县、市为单位,开展“鸟类之乡”的命名评选活动。通过“鸟类之乡”命名活动,推动地方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二是要开展“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申报工作。为了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发挥现有社会科普资源的作用,向公众开展野生动物科普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和野生动物保护意识,推进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发展,中动协决定开展在全国“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申报、评定、授牌工作。

6、抓好宣传培训工作。宣传培训是协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尤其是针对某一时期的重要工作而开展的培训,对工作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中动协计划组织中央媒体记者进行培训,培训内容有野生动物基础知识,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介绍,野生动物法及修改情况介绍,如何报道野生动植物保护当中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各省、区、市协会也可开展对记者的培训。中动协还要培训100个高校会员小组,以配合组织建设,特别是配合在高校发展会员的计划。各省、区、市协会要积极配合。

7、表彰全国协会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多年来,各级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充分发挥自身和广大会员的力量,为保护野生动物作了大量工作,涌现出一大批先进集体和个人,推动了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发展。为了充分肯定他们多年来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激励更多的人参与野生动物保护事业,中动协将表彰一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8、在吸引人才方面,要有新的发展思路。中动协、中植协要进一步吸纳科技界、教育界、新闻界、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加入到协会中来,增加协会的社会性、广泛性和公众的关注性,使协会真正成为联系政府的桥梁和纽带,政府的得力助手,为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三、加强领导,顺应形势,开创协会工作新局面

(一)要围绕局里中心工作,具体就是各级协会要围绕保护工程开展工作。国家林业局确定的20*年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的重点是: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要合理扩大保护范围,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一是在野生动植物重要栖息地、重要湿地及生态系统典型地域,抢救性地划建一批保护区,进一步形成栖息地和典型生态系统保护体系。二是抓好大熊猫、朱鹮、虎及苏铁、兰科植物等十五大物种的保护拯救,发挥其旗帜性作用,同时要做好其他极度濒危物种的拯救工作。三是完善政策,创新机制,规范管理,进一步促进野生动植物繁育利用业发展,禁止以食用为目的的猎捕,严格控制其他经营利用性猎捕、采集活动,促进由利用野外资源向繁育利用人工资源的转变。四是加强野外野生动物疫病监测预警体系和人工拯救繁育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工作。五是进一步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尽快组织制定《湿地保护条例》,并按照《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的要求,做好实施规划的编制工作。六是采取多种形式,加大野生动植物和湿地资源的宣传教育力度。七是继续组织开展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执法检查和专项行动。八是组织召开保护工程建设工作会议,总结经验,进一步加强保护工程建设,以此带动整个保护工作的发展。上述这些内容,就是我们今年的中心工作,各级协会全部工作必须服从服务于这个中心,依照这个中心来策划活动和安排全年的工作。

(二)各级协会要广泛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开展活动。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和去年刚成立的野生植物保护协会不同于其他的社团组织,不能办成贵族式的,只有少数人有资格或乐意参加的协会,而要办成具有广泛社会性的、能够让全社会各界人士都来参加的协会。之所以如此,是由野生动植物保护事业的特点决定的。野生动植物广泛地分布在自然界,如果没有外界势力的伤害,它们可以自由自在地生长。而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它们又与人们的生活休戚相关——它们是生物多样性的载体,是天然的基因库,它们维系着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同时在它们的基础上通过人工繁育又可以造就人类的衣食之源——因此,说野生动植物保护事业是一项社会性非常强的事业,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是一项社会工程一点也不为过。从我国的国情看,广大人民群众早已融入我们的保护事业当中了。因此,广泛发动群众,引导、启发、教育他们支持参与野生动植物保护事业,这是当前各级协会的重要任务和职责。这项工程,各级政府主管部门要做,各级协会也要做,而且要力争做好,做出成绩来,要使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是关系到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大事,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是一件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

广泛发动群众开展保护工作,既要有教育意义的宣传活动,又要注意开展一些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能解决人民生产、生活当中实际问题的活动,以获得他们对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的认同、理解和支持;对于那些迫切需要解决,而协会一时又没有能力解决的问题,要积极向主管部门反映,促成问题的解决。

(三)要创品牌活动,增强协会工作的社会影响力。活动要少而精,要创品牌。活动多了、滥了,人们也就烦了,所以要少而精。各级协会要力争开展声势浩大的、有相当影响力的品牌活动。一定要下功夫、花气力,精心策划,一搞就能搞得很成功。中动协搞的“提倡不吃野生动物,树立饮食新风尚”活动,影响就很大,全国许多协会都参与了,效果也很好。因此,协会活动既生动活泼,又富有创造性。如果你在协会的工作上肯投入,切实看到了野生动植物所蕴涵着鲜活的内容,还看到了这项事业受欢迎的程度,你就一定会激发起创造的热情,肯定会策划出影响力大、实效性好、可延续性强的品牌活动。

(四)广泛团结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协会工作,在网络人才上狠抓落实。协会一定要广泛联系社会各界,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力量帮助我们做好工作,特别是要充分利用各级领导、方方面面的专家、社会名人、新闻记者、以及协会会员与志愿者当中的热心人士的力量。他们身份特殊,有良好的形象和感召力。实践证明,发挥好他们的作用,利用好他们的影响力,宣传保护事业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广纳贤才,以各种方式吸引高水平的人才参与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这几年我们有一个共同的体会,野生动植物和自然的保护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上几乎每天都可以见到或听到有关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自然环境的报道;群众性的环保活动搞得越来越频繁,参与的人数也越来越多;近几年,还出现了一批自然保护志愿者和自然保护组织,而且活动搞的十分活跃。我们的各级协会一定要注意发挥面向社会、广聚人才的优势,更多地团结各界人士,来参与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保护活动。这里,我特别要强调的是,要广泛团结、依靠文化宣传与科技界的同志,力求建立一支密切联系的记者、作家队伍,在保护野生动植物的工作中积极发挥他们的作用。协会要同他们常年保持联系,并落实联络人,经常向他们通报情况,经常组织记者到基层去采访,在重大信息时,一定要请主要新闻媒体的记者参加;同时,要适时组织作家有目标地开展采风活动,不定期地举办笔会,充分利用他们的创作才能为我们的野生动植物保护事业服务。

野生动物保护总结范文第5篇

1脊椎动物在望东洋高山湿地的分布情况 望东洋高山湿地是省级自然保护区。为了摸清该保护区的脊椎动物资源,我县林业部门从1983年5月开始,邀请杭州大学诸葛阳、北京师范大学郑光美、华东师范大学陆健健、浙江林学院朱曦、浙江自然博物馆陈水华等教授及研究员,配合我县有关技术人员,先后7次到望东洋,对当地的脊椎动物资源进行了详细的调查。通过野外调查,访问猎户和护林员,收集标本和有关资料,现已查明:望东洋共有脊椎动物5纲31目90科335种。其中兽类8目20科56种,鸟类15目50科199种,爬行类3目9科38种,两栖类2目7科27种,鱼类3目4科15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6种,二级保护动物39种,省级保护动物46种。与周边泰顺县的乌岩岭部级自然保护区和龙泉市凤阳山部级自然保护区的脊椎动物资源相比并不逊色。从调查结果来看,望东洋高山湿地的脊椎动物分布明显存在3个方面的特点: 1.1湿地面积小,但物种丰富,拥有众多部级保护动物 望东洋总面积为636.5hm2,其中缓冲区为290.2hm2,实验区为268.1hm2。海拔1300多m,是华东地区最大的一块高山湿地。保护区内有鸟类动物199种,而凤阳山部级自然保护区只有鸟类121种。望东洋有两栖类、鱼类动物42种,而乌岩岭部级自然保护区只有两栖类动物26种。保护区内有维管植物178科691属1472种。其中有很多种脊椎动物和维管植物均是周边自然保护区没有发现过的。 1.2在物种组成上,脊椎动物均以东洋界种类为主,存在向古北界过渡的倾向,华南区特色很明显 从中国动物地理区划来看,望东洋保护区位于东洋界中印亚界华中区的东部丘陵平原亚区,因此在物种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华南区特色,华南区物种较多。如温州厚唇鱼、南草晰、渔游蛇、白眶翁莺、黑眶蟾蜍、红胸啄花鸟等。 1.3湿地动物丰富,高山湿地特色明显 与凤阳山和乌岩岭两个部级自然保护区相比,望东洋自然保护区的山地动物和湿地动物更为丰富,具有明显的高山湿地的特色。如鸬鹚、苍鹭、白鹭、大麻鸭、白琵鹭、绿翅鸭、普通秧鸡、骨顶鸡、白腰草鹬、扇尾沙锥和普通翠鸟等。 2望东洋自然保护区脊椎动物减少的原因 望东洋省级自然保护区的脊椎动物虽然很多,但从整体上来看,由于“期间”和前几年的“开发农业热潮”的影响,望东洋脊椎动物的数量也曾一度出现了下降的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1破坏了生态平衡 森林遭受破坏,使野生动物减少了取食、休养生息和繁衍后代的栖息地,造成了水土流失,破坏了生态平衡,因此使脊椎动物种类有所减少。有人曾说过,消灭一种植物就有10~13种依靠这种植物而生存的动物不能再生存,因此有林就有动物,毁林就是消灭动物。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于有关部门对望东洋进行开山造田、放火烧山,因此造成了多种脊椎动物被消灭。 2.2过度猎捕 “期间”,望东洋保护区曾发生了过度猎捕的现象,不仅当地捕猎户进山捕捉野生动物,而且外地也有很多捕猎户到望东洋进行捕猎,因此使脊椎动物资源一度遭受了破坏。 2.3认识错误 在望东洋自然保护区未成立以前,当地有些乡村干部认为虎、豹等凶猛兽类均是害兽,因此经常组织猎户进山捕捉,有时还对“为民除害”的猎户进行表彰。这样做既违背了科学,又使野生动物遭受了破坏。加上10多年以前的过度开发,过多应用化学农药,也使望东洋的水土和大气受到了污染,对野生动物生存带来了危害,因此使望东洋的脊椎动物曾一度减少。 3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重大意义 地球上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所有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和称为生物圈。这个生物圈是由许多生态系统组成的。生态系统有森林、草原、湖泊和海洋等等,既有自然和半自然的生态系统,也有人工的生态系统。所谓生态系统就是由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所构成的一个稳定系统,其间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进行着连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移,因此它可以保持自然生态平衡。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有四个基本组成部分:一是生产者,即是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的绿色植物;二是消费者,即是指动物。因营养的差异可分为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两种;三是分解者,即是指细菌、真菌和部分动物;四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包括水、土、空气、阳光和无机盐等。因此可看出构成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物。生物之间关系的基本形式是食物联系,各种生态处于不同营养层次而构成了食物链。各种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纵横交错而形成了食物网。鸟、兽等动物在森林生态中,一般都处于较高的营养层次,因此如果大量减少这些食肉性鸟兽就会使一些小型动物泛滥成灾而造成危害,使生态平衡受到破坏。所以说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就是维持人类生存的环境,就是保护人们能长期生存下去的自然环境,因此保护野生动物资源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 4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主要对策 从目前有关情况来看,要保护好望东洋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物资源,维持自然生态的平衡就必须采取如下对策和措施。 4.1提高思想认识 地球上产生生物已有35亿年的历史,而人类的出现只有200万年。因此我们切不能违背历史,对孕育人类诞生和成长的摇篮(大自然),不能采取无情掠夺的手段,不能盲目放火烧山、成片砍伐和开荒造田,并要大规模开展封山育林和植树造林工作,多造针阔叶混交林,以利为野生动物提供更多良好的休养生息、繁衍后代的基地,进一步抓好野生动物的保护工作。 #p#分页标题#e# 4.2制定保护措施 为了加强野生动物的保护工作,当前各地要广泛宣传保护森林和野生动物的重大意义,及时制定一些保护野生动物的措施。有条件的地方对野生动物要进行人工驯养,并结合自然保护区的扩建和开发山区经济的工作,积极抓好野生动物的保护和利用工作,以利保护生态平衡。 4.3切实加强领导 为了及时抓好野生动物的保护工作,我们必须根据国务院和有关部门的要求,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指导,加强宣传,使广大群众都认识到保护野生动物,尤其是珍稀动物的重要性。不任意猎捕野生动物,将野生动物切实地管理起来。这样,野生动物就会越来越多,生态环境也会越来越好。 5切实加强望东洋生态环境的保护 所谓的生态林业就是将生态学原理应用到林业生产中去,把保护生态环境与发展农村经济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在高水平线上协调发展的林业新体系。它是应用生态学原理把传统林业与现代林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应用系统工程方法指导、管理林业,使林业资源和环境得到综合利用,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又能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高效林业。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保护望东洋高山湿地的脊椎动物就是保护湿地的生态环境,就是保护飞云江源头的水资源,维持望东洋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平衡。保护望东洋的野生动物不仅仅是为了多一种或少一种动物资源的问题,而是关系到人类自身生存环境保护,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大问题。因此我们对这项工作决不能麻痹大意,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并要认真地抓好湿地保护这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