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野生菱分布与保护举措

野生菱分布与保护举措

本文作者:王云作者单位:宣城市农业环保站

1基本概况

宣城市现辖宣州区、宁国市、郎溪、广德、泾县、绩溪、旌德5县1市1区,面积12340km2,占全省总面积的8.9%,人口275万。位于东经117°58''''~119°40''''、北纬29°57''''~31°19'''',地处皖南山区和长江下游平原的结合部,受地质构造控制,地势南高北低,地貌复杂多样,大致可分为山地、丘陵、盆(谷)地、岗地、平原5大类型,全市森林覆盖率55%,林业总面积44万多hm2,宣城地区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

2调查内容

在郎溪县和宣州区组织开展野菱植物调查,获取野菱的分布范围、生态环境、种群数量、种类和面积等基本信息;采集野菱标本,拍摄相关影像,提供GPS定位分布点等数据信息。调查对象是菱科(Trapaceae)菱属(TrapaL.)的所有种。考虑到野生菱种类繁多,且8月份一般花果同期,有助于确定种类,故7月底开始走访调查,8月份开始全面调查,共实地调查了21个点。

3种类、分布情况

调查人员深入野生菱生长地,实地记录了野生菱种群数量、种类、面积、分布范围、物候相等情况,基本掌握了我市野生菱的种类及分布情况,并对威胁其生存的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及利用和保护现状有了初步了解。

3.1种类

通过查阅资料及咨询相关专家等,基本确定了21点中分布了6个种类菱角,2角的有二角菱、丘角菱、乌菱,4角的有细果野菱、四角菱、八瘤菱,还有一种不能识别的无角菱,当地人称为癞子菱。其中四角菱和二角菱分布较普遍,更多的是无人问津;丘角菱和乌菱也经常可见,而细果野菱数量少,分布面积小;未发现四角刻叶菱,可能是水流搬运作用等原因;在南漪湖的内湖发现有江西的八瘤菱分布,长势良好。各种菱少数是单种丛生,多数是复合群丛。

3.1.1二角菱

叶二型,沉水叶细裂,裂片丝状,漂浮叶聚生于茎顶,呈莲座状,叶片三角状宽卵型,先端钝尖,基部宽楔形,全缘,中上部边缘具齿,上面绿色,无毛,下面脉隆起,被长软毛,花白色,果实具2个刺角,三角形,两角间距4cm,平伸,先端具倒刺。

3.1.2丘角菱

浮水叶菱形,长3.6cm,宽4cm,上部边缘有浅而钝的细齿,齿端有1~2个骨质小棘刺,下部全缘,上面绿色,无毛,下面密被绒毛,羽状脉突起,其上毛更密,基部宽楔形。坚果菱形,具2个刺角,平伸,先端具倒刺,腰角不存在,其位置通常具小丘状突起,果冠不明显。

3.1.3乌菱

浮水叶片宽卵形,较大,顶端圆钝,基部宽楔形,上部边缘有不整齐钝齿,齿端有骨质小棘刺,齿尖成浅凹波状,上面深绿,有光泽,下面紫红色,有短柔毛。果实倒三角状元宝型,紫红色,具2刺角,向左右水平展开,先端向下弯曲,刺角形似水牛角状,无腰角,果体光滑,无明显果颈。

3.1.4四角菱

茎细长,叶二型,叶片菱状三角形,基部宽楔形而全缘,中上部边缘具牙齿,叶表面亮绿,无毛,背面脉上被毛,叶柄中部以上膨胀成海绵状气囊。坚果菱形,具4个较短的刺状角,角端极尖,二肩角宽5.3cm,平伸,果冠发达。

3.1.5细果野菱

叶片宽三角形,较小,长2.3cm,宽2cm,叶表面绿色,无毛,背面淡绿色,脉上被柔毛,叶柄长3~10cm。坚果三角形,果型很小,高1.2cm,表面光滑,具4个刺角,肩角向上,纤细,刺状,先端具倒刺,腰角锥刺状,较短,下倾,平滑,先端锐尖,无倒刺,果颈圆锥状,无果冠。

3.1.6八瘤菱

叶菱圆形,长3cm,宽5cm,表面深亮绿色,背面绿色,叶边缘中上部具不整齐的锯齿,边缘中下部全缘,基部阔楔形。花小白色、4花瓣。果菱形,具4刺角,肩角平伸,刺角间有8个瘤状物,果喙发达,果冠顶四方形,并向外反卷。另外在郎溪发现了当地人称为癞子菱的一种菱角,无角,肩角基本位置宽大,腰角位置有丘状突起,果冠非常明显,果喙圆锥体,叶片近圆形表面亮绿色,背面脉上有毛,花白色,估计是变异种,有待进一步探寻。

3.2分布

通过文献查阅、走访调查、野外调查、全面调查,初步了解了我市野生菱分布的种类及分布情况。山区如宁国等地几乎没有分布,郎溪和宣州区分布较多,尤其是南漪湖内外水域野生菱多种多样。

4生境状况

野生菱通常生活在最高水位不超过3m的浅水湖泊、河道、池塘等水面,适应性强,农村的不少塘、渠中都有分布,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不耐霜冻,适应性强,结果期长1~2个月,开花结果期要求白天温度20~30℃、夜温15℃。周围的伴生植物有:芡实、芦苇、荷叶、荇菜、水鳖、虾子草、浮萍等。

5濒危状况和保护价值评价

菱角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它不仅是佳蔬美果,而且是一味良药,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葡萄糖、脂肪及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B1、B2、C、胡萝卜素及钙、磷、铁等元素。古人认为多吃菱角可以补五脏、除百病,且可轻身。所谓轻身,就是有减肥健美作用,因为菱角不含使人发胖的脂肪。《齐民要术》中载:“菱能养神强志,除百病,益精气。食之能安中补脏耳目聪明,轻身耐老”。《本草纲目》中说:菱角能补脾胃,强股膝,健力益气,菱粉粥有益胃肠,可解内热,老年人常食有益。《食疗本草》记载,“菱角入药,能消渴,解酒毒,利尿通乳”。另据记载,菱角若与各种动物肉类共炖食,则有补元气、强筋健骨、益髓添精的作用。从古至今,菱角的药用和保健功能表现为:一是消暑解热,常用于夏季中暑,烦躁口渴,伤寒积热疟疾;二是除湿去风,用于风湿弊痛,腰腿疼痛,四肢麻木,全身泛发性湿疹、风疹等;三是益气健脾,用于脾胃虚弱,脘腹胀满,消化不良,声音低弱,甚至脱肛等;四是解酒毒等等。

根据安徽省植物志第五卷,我们可以了解到我市的野生菱种类有6~7种,从实地调查结果来看,种类基本保持稳定,分布的数量却又有很大改变,像细果野菱和四角刻叶菱数量缩减程度大,在南漪湖那样物种多样性高的水域才有零星分布。当地人都反映,这种菱角小时候经常见,且这种野菱长势也不如其他菱角好,它们的生长环境容易遭到人为破坏。就其原因:一是菱角大多复合群丛,形成了一种竞争机制,不利于纯野生菱生长;二是菱都是水生植物,随着水产养殖产业的发展和壮大,菱成了影响养殖的物种,菱大面积覆盖阻止了蟹、虾塘水体氧的交换,即使面积不大,野菱的同化根吸附着褐色的物质,对蟹虾的成色造成了不好的影响,所以经常会被捞除,有时也妨碍渔船的前行,渔民也会经常将其捞上岸来,生长环境经常得不到保障;三是易受自然因素影响,菱角只能生长在浅水区,对于南漪湖这样的大水面,降雨量充沛的时候,风浪大,它们就会被淹没,或者被风浪拍打,不复存在;它们经常在塘、河、池等分布,这些水体也经常被用来灌溉,所以在少雨的时候,水体干涸,它们的生长也得不到保障;四是农业面源污染日趋严重,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在一些河叉及池塘内布满了浮萍和水花生等危害性水草,野生菱也不复存在。

6保护措施

6.1开发水生蔬菜,保护野生菱

菱角因其富含淀粉、蛋白质及多种维生素,可作水果。把新鲜菱角菜去叶,加入调料凉拌,或腌制咸菜,均有独特的天然美味。水生植物遭受的污染相对要少,同时宣城市农业产业化“十二五”规划发展中也提到,加大力度开发水生蔬菜,故可以对分布较多的非濒危物种加以开发利用。像郎溪县毕桥镇团结圩有数十公顷菱角,可以加强管理,加以开发利用,注重菱产品的保健功能,挖掘菱乃至野生菱的开发潜力,大力发展菱角加工,对于充分发挥我市菱角资源,扩大其产品用途,改善人们膳食结构和提高农民收入有着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现实意义。

6.2加大财政投入,保护野生菱

建议在近年内不断加强对野生菱资源的调查,四角刻叶菱更是刻不容缓,建设野菱自然资源数据库,完成细果野菱和四角刻叶菱种质资源的抢救考察和收集保存,并进行下一步的鉴定评价和标准化研究。加大投入,实施原生地保护,由于环境条件的变化,野生菱种质资源损失严重,急待选择野生种属类型丰富的地方,建立保护区,对分布范围较小的,建立保护点。

6.3探索生态模式,保护野生菱

菱角生长期间可大量吸收富营养物质。据测算,每1hm2菱角可吸收水体中50kg磷、250~400kg氮。目前,江苏太湖、云南玉溪湖采用人工种植菱角的方法治理湖泊,但菱角在冬季需及时打捞出湖,否则会烂在湖中恶化水质。可以结合开发野菱治理部分水产养殖污染,开展生态养殖,实行鱼菱共生,使野生菱既得到保护又得到利用。

6.4加大宣传力度,保护野生菱

重点在圩区乡镇和南漪湖渔村,加强宣传野生菱资源的价值,使广大群众真正认识到保护野生菱资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