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如何开展体育教育

如何开展体育教育

如何开展体育教育

如何开展体育教育范文第1篇

一、教师自身素质是德育教育的关键

德育教育在体育学科的实施过程中,绝不能忽视教师的基本素质和教师在教育中的关键作用。“打铁先要自身硬”。教师应率先垂范,切不可不拘小节,把粗暴懒散等不良风气在同学们中展现开来,必须在体育教学中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严肃庄重,健康而有朝气。通过良好的仪表来感染学生,增强学生对美的认识和渲染,同时也获得学生的爱戴和尊重。

二、德育在体育班管理中的实施

其实对体育考生的管理和其他班级的管理是一样的,不同的是体育考生纪律松散、学习成绩不理想而已,他们是可以管理好的。体育班本来就是一个班集体。作为这个班的管理者必须让学生们懂得做事情一定要有目标、有信心,要坚定自己的信念。学生报考体育是想考大学或在相关事业上有所作为,我们组织管理、教学、训练也是为了这一目标。只要抓住这个共同的目标一切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队列训练是加强学生组织纪律观念的重要途径。在每个学期初的体育课中,教师要严格开展队列训练,要求学生在共同的口令下完成协调的动作,从而培养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朝气蓬勃的集体主义精神,发展反应迅速、动作准确和协调一致的应变能力。

三、德育在平时训练中的实施

体育生每天都要参加训练,训练的内容无非都是围绕速度、耐力、力量、柔韧这几个方面来开展。训练是苦的、是累的,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体育生吃苦耐劳的思想品质,这种品质是体育能力提高的基础。例如,在田径项目中的长跑1500米或3000米等耐力活动时,作为体育教师,不仅要讲清长跑的技术要点、呼吸频率与动作的协调配合,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当学生在运动中出现惰性极点时,应该教育学生如何正确对待困难,如何保持充沛的精力以及持久的忍耐力。又如,在球类项目的训练中,虽然个人技术重要,但均需要在同伴的良好配合下方能练出水平,教师要注意在学习和实践中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相互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以及敏捷的思维和快速的反应。

四、德育在学生发挥集体力量时的实施

体育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强调集体的力量和团队精神。因此,体育教师要采取有力的措施,努力使体育班成为一个健康的、团结的、坚强的集体,并通过这个集体对各个成员进行教育。在集体中进行教育,就是使学生生活在集体中,依靠集体,通过各种活动和交往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在一次田径测试赛中,我所带的体育班代表学校参加,班里大部分学生个人技术素质都要好于其他对手,但在比赛时却连连失误,摔倒、偷跑等。针对这一状况,我利用中午休息的时间及时提醒同学们要注意:第一,队员不能烦躁,能否得冠军不重要,发挥自己的水平就够了;第二,赶快组织好已经比赛完的队员为下午比赛的成员加油呐喊,场外的作用也不可小看;场内场外应该成为一个团结、坚强的集体。听我这一讲,大家立即行动起来,互相鼓励,同心协力,终于在下午的几个接力项目中大获全胜,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五、德育在室内理论课中的实施

室内理论课是体育课的又一种上课形式,它主要讲授的是跟技术课有关的技术理论及运动规则,是学生获得体育基础知识的重要形式,同时也是利用体育运动史上感人的事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绝好时机。从受尽别人的“东亚病夫”到腾空而起的东方巨龙,从在奥运史上零的羞辱到奥运赛场五星红旗频频升起的骄傲,在我们国家,体育运动历史可以说是一部写满艰辛血泪、浸透汗水的奋斗历史。体育教师应借助有关奥运赛场上升国旗的一些感人录像画面,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我国运动员在世界大赛中为国争光而奋力拼搏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培养正确的体育动机和良好的体育观,并引导他们为祖国富强、振兴而发奋学习。

如何开展体育教育范文第2篇

素质教育具有全体性、全面性、主体性和基础性的基本特征。而学校体育实现素质教育的关键是体育教学。因此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使我们的受教育者在走向社会前具备必要的身体素质,学校体育教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对体育教学中如何开展素质教育作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体育教育;素质教育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6-00-01

体育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人类文化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天,如何抓好体育教学,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及心理素质,培养好一代高素质新人,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因此体育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体育教学则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素质教育”即是通过科学的教育途径,充分发展人的天赋条件,提高人的各种素质水平,使其得到全面、充分、和谐的发展。现今我国已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育人。而体育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因此搞好体育素质教育不容小觑!

与应试教育相比较,素质教育更符合教育规律,我们知道应试教育是以应考为目的的教育模式,分数与升学率是衡量教育质量高低的唯一标准,很明显它忽视了学生全面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缺乏鲜明的个性以及创造性;而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它注重学生能力与个性的培养,具有全面性、发展性、主体性和开放性等特点。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二十一世纪的建设人才,如果没有很强壮的身体,就不能担当起如此重任,伟人说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因此,搞好中小学体育课教学是一个事关重大的问题。

下面本人就体育教学中如何开展素质教育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注重基础性教育

素质教育不能完全等同于基础教育,但基础教育必定是素质教育。中小学教育就是基础教育,它必须为学生的成长打好三个方面的基础:一是打好身体与心理健康成长的基础;二是打好进一步学习或终身学习的基础;三是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打好基础[1]。因此,中小学体育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要做到:第一、培养学生身体基础的同时,还得从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打好基础;第二,不仅要使学生认识和了解体育与健康的关系,还要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从事体育锻炼的社会责任感;第三,要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科学健身,为其终生体育打好基础。

二、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素质教育的提出面向的是全体学生,它要求每个学生在原有体质的基础上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使每个学生在社会所要求的基本体质方面达到规定标准。但是,传统的体育教学基本上都采用:“齐步走、一把抓”的模式,出现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吃不饱”,身体素质差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1],这就导致一部分学生害怕并远离体育课及体育锻炼。要改变这一现状,体育教育就必须面向全体学生,重视个性发展,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

因此,教学中要切实做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提倡分层教学,不同步达标。教学目标上,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上,对不同的学生,要求掌握不同数量的教学内容。同时要改革那些压抑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思想、借助体育运动的形式和内容,置情感交流于情境之中,反复感受成功与愉悦,在不断完善自我和鉴赏他人能力的过程中,使个人的气质、能力、需求和自我意识等具有社会意义的个性特征得到充分发展。

总之,各个层次的目标应该是相应水平的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这样才能给各类学生带来体育学习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全体学生的锻炼积极性,使所有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和发展。

三、加强小群体自主活动教学

体育教学是在学生集体行为的前提下进行的,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各自发挥着自己的作用。现阶段体育教学受着器材、场地条件的制约、技能组合复杂以及学生群体心理的社会导向作用的影响,因此,以兴趣、爱好为基础的学习小群体,将会越来越普遍,这是中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2]。

培养和造就 21世纪高素质的新一代,要求我们用素质教育的思想对体育教学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大胆的探索,真正落实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实践功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其身体效益和社会效益,促使学生具有“健康的体魄、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品味、改造社会的精神”。

四、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一)重视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身体活动的主要特征是运动实践,以健康为目的的学校体育应努力满足学生的身体活动实践,上课提倡教师精讲学生多练。例如 用启发诱导的方法教学,教师提出任务,启发学生去探求完成任务的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再如学生练习跳高,除了教师教的方法之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让学生创造性地尝试其它方法过杆。球类教学多用竞赛法、游戏法等多种形式组织练习,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对动作技术的感性认识,又能让学生在对动作的体会中创造性地掌握动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达到发展学生的个性的目的。

(二)重视发展学生的应用能力

应用能力是指如何把学到的体育知识、运动技能应用到身体活动中去,例如有氧运动能提高人的心肺功能,其中长跑就是很有效的一种练习方法,但如果让学生反复绕着操场的跑道跑学生是不大乐意的。那么这样一种具有良好健身价值的教学内容,应该怎么样让学生愉悦地接受呢?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学生喜爱的游戏、比赛等形式同样可以达到锻炼目的,与其强迫学生长时间进行枯燥无味的跑步,不如让学生多参加自己有兴趣的又同样有健身价值的有趣运动。当然即便是进行长跑教学,也可以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越野跑、定时跑、让距离跑等形式进行。让学生多练自己感兴趣的能经常坚持的运动项目,同样可以达到提高心肺功能的目的。这既提高了学生应用能力,又有利于学生的个性的发展。

(三)重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变“应试”教学为全面素质教学的根本方法就是要创新,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现代体育课堂教学就是要体现创新。所谓创新教育,就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造就创造性人才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3]。

体育运动本身就是在不断地探索、创新中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因此我们要十分重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为了充分挖掘这些潜力,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他们的正当好奇心、学习需求和爱好,充分发挥他们的探索精神。要让学生自己去重新掌握、重新建立和重新发现真理。现代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智慧产生于行动[4]。让学生主动学会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重要途径。例如,在准备活动中让学生设计徒手操或游戏内容,上课时分组做准备活动,可以发现学生们设计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大家练习的兴趣也很浓厚,有的组做游戏、有的组花样跑、有的组还跳起街舞来,学生们的积极性高涨、上课的气氛热烈,教学效果也很好。再如复习课教学时,让学生主动探索更好更快地达成学习目标的最佳途径,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想象力,以及不甘落后勇于创新的精神都得到培养。同时个性也得到了发展。

五、教师注意组织教法的改进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主体性,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多变,如分组练习可按水平、按兴趣、按性别分组,还可按合作、友情、随机、同质等形式分组[5]。教师的教学也应更多的采用引导式、启发式、协商式等等的形式。尊重学生的意愿,尽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一个民主平等、轻松和谐、宽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得到尊重,主体性得到体现,想象力、创造力得到开发,个性得到发展。

另外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转变角色,变主讲为主导,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教师只有真正认识到自己所处的地位和角色,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够实现,课堂教学活动的质量才能够提高。

综上所述,育体是学校体育的主体功能,随着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当前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素质教育的发展成为教育改革中的主旋律,以前的学校体育不足以适应当前教育的发展的需要,学校体育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生存教育、生活教育、道德教育、个性教育等方面的功能才能跟上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才能在推进素质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曹厚军.试论素质教育与学校体育[C].回顾与展望,南方出版社.

[2]金钦昌.学校体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6).

[3]素质教育的重点: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J].中国教育学刊 2000(02).

如何开展体育教育范文第3篇

一、体育中渗透着道德品质教育

体育是一种行动的教育。通过体育过程中的行为表现,有利于培养组织性、纪律性、集体主义等道德品质。在体育活动中,常常要求克服困难,勇敢奋斗,有利于培养勇敢、坚毅、果断、机智等意志。这些道德品质和意志,在体育的实际活动中,比在教室里的学习中更容易表现出来,教师针对学生的种种表现及时向学生进行教育,其效果比其他课程更实际。因此,许多国家在制定学校体育目的任务中,都提到注意发挥体育的教育作用,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体育不仅有助于孩子们的健康,而且在更广泛更全面的教育过程中占有一定位置”。尽管各个国家的社会情况不尽相同,带有不同阶级的政治色彩和意识形态,但都一致确认体育的教育因素,重视通过体育培养年轻一代的道德品质。

通过体育能卓有成效地育人,这是已被实践多次证实了的。体育具有通过各种活动培养一个人的优秀品质和优良道德作风的功能,这种特殊功能,是其他学科和活动所不可比拟的。人在从事体育活动,尤其参加运动竞赛时,情绪往往兴奋高涨,其潜在的品质和思想作风最易真实地表现出来,而规则、裁判、道德、精神文明规范等都是有效的教育措施。而且这种教育过程是在极为自然,生动活泼的活动中进行的,所以一般都会收到较好的效果。运动场上不仅可以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和顽强的意志品质,而且可以培养遵守纪律,服从裁判、礼貌待人、顾全大局等好作风,这些,对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起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是塑造“四有”人才的重要方面。

二、体育中包含着终身体育思想教育

由于体育已逐步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成为人们度过余暇时间的重要内容。因此,人们对于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赋予新的意义,提出更高的要求,即不仅在体育课上学习和运用,而且强调进行课余时间的体育活动。这样就要求学生更好的掌握锻炼身体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具有参加体育运动的能力和正确的态度。体育的终身受益的任务,还要强调对学生掌握实用能力的教育,要重视多种能力的培养。比如:指挥队列的能力、组织小型体育活动的能力、体育竞赛的基本裁判能力、处置简单的运动损伤的能力以及指导他人参加体育实践的能力等等。

学校体育是社会体育的基础,学生在学校所受到的体育教育,将会延续到社会。学生步人社会后将从事各种职业。健康的体魄将为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贡献于社会打下物质基础,而他们所掌握的体育知识,也为事业的成功和开展社会交往创造了条件。

三、体育中渗透着美育教育

美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观点和美好姿态的教育过程。由于体育运动本身的特点,可以在体育教学和其他体育活动中进行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美育。各国正是从这一观点出发,从不同角度将美育列入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之中。芬兰明确提出“体育可以为美育提供可能性”。新西兰提出学校体育目的之一就是“帮助学生能轻快,优美地进行运动”。英国关于学校体育的目标中列有“美的理解”的内容。原苏联提出培养学生“正确的身体姿势,外表整洁,举止端庄”。并且强调身体发展在美学方面的重要性,“从古代人体美的形象开始,就列入了人类美学概念中,不懂得协调发展的肌体和健康,就不能理解人的内在美”。不少国家愈来愈重视利用体育中的美育因素培养学生理解美、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

美育在人的正常发展中是不可缺少的。美育是辅助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方法。学校要塑造全面发展的人,美育教育当是不可缺的部分。美育与体育相互联结,有一定比例的交叉重叠关系。体育中渗透着大量的美育因素。学生在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中可以感受和意识到三方面的美的现象。从身体角度可以意识到身体线条美、匀称美、姿势美、健康美、肤色美等、从运动角度可以感受和意识到形态美、跃动美、韵律美、和谐美、敏捷美、柔韧美、力量美等;从行为角度可以感受和意识到协作美、结构美、道德美、忍耐美、热情美、纯朴美、机智美等。更重要的是,运动者在运动中可以在身体和精神上得到满足和充实,感受到享受美。

当然,美的教育应是有意识的,潜移默化的。首先,体育教育工作者应该培养自己对现实中美的感受、判断和评价的能力,研究美感的生理、心理基础和社会根源,从科学的意义上懂得美,懂得审美常识。这样才能以高尚健康的美育贯穿于体育之中,帮助我们的下一代具有美的情感,更好的认识世界和认识生活。

四、体育中推进素质教育,让全体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

所谓“全面”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面向全体,二是各方面的而非特指某一方面。在学校工作中只有课堂教学具备这种的“全面”功能,它是素质教育的基石。就体育教学而言,其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身心发展,使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对发展学生身体各方面素质、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锻炼学生克服困难,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实大部分学生不论自身的体育成绩如何,他们对体育运动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培养和利用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欢快和愉悦,对我们的体育教学工作会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是每一位体育教学工作者必须考虑的问题。

如何开展体育教育范文第4篇

一、研究性学习不仅仅是一门具体的课程,还应该是一种新的教学指导思想。

在传统的体育教育思想指导下,过去的高中体育教学一般偏重于强调学生的机械练习、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学生往往被动地接受教师的体育知识与技术传输。而研究性体育教学则是通过对体育教学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的调整,强调教师帮助学生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开展有效接受学习的同时,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学习方式。体育教学过程中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将为学生构建一种开放的体育学习环境,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体育知识,并将学到的体育知识加以综合并应用于体育实践的机会。

这样,研究性学习就不同于以往的体育兴趣小组。以前我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也常常成立体育兴趣小组,如:篮球兴趣小组、排球兴趣小组、乒乓球兴趣小组等,但那往往是已经设定了学习对象和学习方式,只有少数有能力、有兴趣的学生才能参与到规定的体育活动中去。而研究性学习则是教师通过有效的引导和组织,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自行决定探索方向和解决问题的途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求知识的能力,建立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模式。

二、研究性学习的课题要有选择性、针对性,并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体育研究性课题大都采用解决问题的形式,让学生在不同的背景之中去经历发现问题、确定对问题求解的策略、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检验、论证及交流自己所获得的结论。因此要考虑针对不同层次对象,选择能够引起全体学生的主动思考,引发他们相互之间(或与教师)的交流的研究类型。一是理论研讨型。如:背越式跳高为什么比俯卧式跳高先进;良好的心理品质对最终取得胜利的作用讨论;从CBA到NBA,姚明的价值在哪里,等等。二是实践体验型。如:篮球运球急停跳投技术在综合技术中如何运用的实践;对学生自编健美操的指导;速度耐力练习对促进100米成绩提高实践及分析,等等。三是调查实践型。如:本校学生体质状况与其他学校同年龄体质状况的调查;本县传统体育的特点的调查分析报告;目前社会全民健身活动中最普遍采用的方法的调查报告,等等。

在实际生活中发生或运用的体育功能,往往是一种或几种手段的连续运用的结果,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用运动与变化的观点去分析和处理体育运动中的运动与生理、心理之间的相依关系,对体育运动的理解也就可能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三、体育研究性学习应该注重学习的过程。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即确定课题;完成体验阶段,即证实收集资料、进行分析;表达交流阶段,即初步交流、得到结果。

在研究性课题学习过程中,体育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学会从多方面、多渠道获取知识技术来源,即除了学习书本中涉及的间接技术知识以外,还要广泛获取未经加工处理的第一手资料――直接知识,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有关理论知识和运动技术分析及解决实际问题,如何与他人交流与合作,如何表述或展示研究的成果,等等。

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是情感活动的过程,需要培养学生发展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的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分析资料和得出结论的能力,以及表述思想和交流的能力,并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激发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欲望。

四、研究性学习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如何开展体育教育范文第5篇

摘 要 通过文献资料法,对小学体育课中如何开展游戏教学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出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特点和意义。体育游戏已成为体育教学、运动训练活动的重要方式。让快乐走进体育课堂,让体育课充满乐趣,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手段是巧妙运用体育游戏,充分发挥体育游戏的教学功能。

关键词 小学体育教学 体育游戏

一、前言

游戏,对于每个人的成长过程有着积极作用,它不仅能全面发展学生的体能和基本活动能力,同时也是运动技术教学不可以缺少的教学环节和手段,更重要的是能通过游戏教学发展少年儿童的体育兴趣,体验运动的乐趣,促进学生智力和个性发展。

二、体育游戏概念的理解

体育游戏是发展进程中派生出来的一个分支,它融体力发展、智力发展、身心娱乐为一体,既是游戏的组成部分,又与体育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体育游戏的特点

(一)娱乐性和趣味性:体育游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深受参与者喜爱。人们在娱乐竞争中体验着愉悦,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在增强体质的同时发现自我,这些都体现了体育游戏特有的魅力。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应在体育教学中适当采取游戏方法,并根据教学内容以体育游戏的方式进行,这样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教育性:大部分体育游戏都包涵教育因素,它要求参与者既要克服自然环境的障碍,又要求参与者克服身心障碍。对培养集体观念,顽强意志,团结协作等品格有积极的作用。体育游戏中的群体活动,角色的扮演,转化互动,都可以促使少年儿童掌握人际交往技能,形成健康的人格。

四、小学体育游戏的实施要点和作用

(一)体育游戏的实施要点

1.要把组织性、纪律性思想教育贯穿于游戏的全过程中。特别是跑动中进行的游戏和投掷项目。

2.注意调控参与者在游戏中的情绪。参与者在游戏中情绪好坏,是衡量游戏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组织者要善于观察参与者的体力情况并能及时调整比赛各方的力量,使双方维持平衡,调节参与者的情绪使参与者自始至终情绪高涨。

3.注意安全。必须从思想高度上重视并相应地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如:使用的场地要平坦、器材 要牢固,发现问题要立即停止使用。游戏的难度要根据年龄、性别等特点来确定,不能超越对象的体质、素质、技术水平等客观条件,在从事活动性较大和运动负荷大的游戏前,应做好准备活动,以免发生关节扭伤和肌肉拉伤。

4.组织者要全面关心参与者,特别关心体质较差或有残疾的参与者。让他们进行简单易行、力所能及的游戏活动,使他们在体质上得到锻炼,在精神上享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平等的待遇。、体育组织者要不断深入地研究教材、教法,把游戏教学教好、教活,充分发挥其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使游戏教学在课堂上生动活泼,适应参与者身体、心理、情感的需求,让参与者主动地、愉快地、有效地学习。

(二)体育游戏的作用

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作用;使枯燥的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在枯燥乏味的体育训练中,体育游戏可以起到调节和提高参与者兴趣的作用;激发调动参与者在练习中的积极性;促进参与者的智力发展。在体育游戏教学过程中,为了取胜,在规则范围内参与者表现了各自独特的思维方式,这有助于参与者智力因素发展,而且智力因素的发展为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全面发展参与者的身体素质;丰富活动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参与者对体育课的认识,使参与者更有兴趣上好体育课;激发参与者团结上进的精神,培养参与者的良好道德品质;适应社会,改善人际关系。

五、分析在小学课中如何开展游戏教学

(一)常规教学的游戏:以队列和集体形式进行。如“叫号分组报数”给每人编上号,通过报数了解自己的站位并通过“找找火车头”“找找小伙伴”和“快快集合”的游戏,帮助学生很快记住自己在队伍里所处的位置,迅速站好队。还可以通过“摸四位”“开火车”“规定动作的报数”等游戏,激发学生上课的兴趣。

(二)教材部分的游戏:小学体育教材包括走、跑、跳、投、巧、攀爬等技术性项目。长时间的进行正规化的教学,片面让学生强调整齐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教师要有选择的进行教材的选择。如“各种方式的走”教材:“模仿人物走、模仿动物走、“两人三足走”、“穿大板鞋走”等。学生显而易见,又有兴趣去学习尝试和模仿。

(三)放松部分的游戏:放松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其目的都是一样,都是使身心放松、愉悦。游戏方法较其它方法更加简便易行。如游戏“泼冷水”、“太空旅行”“给球打气”、“模仿各种小动物”、“风吹雪花飘”等,这些游戏具有简单、有趣,运动量小的特点,能够起到很好的放松作用。

(四)过渡性游戏:游戏不仅可以作为主要教材出现,它还可以作为过渡性教材出现。其目的是使课中所有教材衔接紧凑,过渡自然。

六、结论和建议

体育教学在小学这个阶段,要因势利导,寓趣味于教学,寓游戏于教学。在教学中结合体育游戏的特点和作用、运用原则和实施要点开展游戏教学,既能保证学生智力的发展,又能帮助学生培养手脑并用能力,实现教学目标,完成学习任务。一旦溶进游戏活动中,能帮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课堂活动中,逐渐从适应活动开始,到学会活动,热爱活动,锻炼他们的身心,纠正人为造成的智育和体育发展的不平衡,并为高年级体育乃至今后体育教学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现代体育准备活动[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 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选择与运用[J].哈尔滨休育学院学报.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