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化学实验室消防安全常识

化学实验室消防安全常识

化学实验室消防安全常识

化学实验室消防安全常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等院校;实验室;消防安全

高等院校普遍设置了从事科学实验的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实验室内往往存放着价值贵重的仪器仪表和重要技术资料。尤为突出的是,化学实验室中化学药品种类繁多,多数为易燃易爆物品和剧毒物品,还有一些化学性质未明的未知物料。有些物品能够自燃,有些物品化学性质相抵触。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很多实验是在高温高压、高电压、高转速条件下进行,蒸馏、回流、萃取、电解等操作具有一定的火灾危险性。受高校扩招和实验室对外界开放等因素的影响,实验室较以往使用率更高、人员流动性更大。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贵重仪器设备、重要技术资料损毁和人员伤亡。剧毒化学品的泄漏,还有可能对水源和空气造成污染。鉴于高校实验室安全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有必要加强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一、高校实验室消防安全存在的问题

1.消防安全责任制不落实

高校现行的消防安全管理体制一般是由分管学校后勤或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校领导分管实验室的安全保卫工作,职能部门是学校保卫处。而人事、财务、质检、科研等相关部门又分别另有学校领导负责。由于学校领导分工过细,而火灾隐患整改往往涉及若干部门,导致火灾隐患整改责任长期纠缠不清。存在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学校没有依法建立法人是学校消防安全责任人的管理体制,其他校领导以无能力解决为由致使隐患迟迟不能解决。

2.归口管理部门人员配备不足

高校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教学科研、轻消防安全的思想。其中一个突出表现是消防归口部门人力配备不足。一是消防管理岗位编制少;二是管理人员缺乏消防专业知识,对实验室的安全管理简单等同于一般性的校园治安巡逻。日常的消防工作就是检查消防器材是否在位,自动消防设施常年得不到正常的维护保养。

3.师生消防安全意识不强

在平时经常发现部分高校在实验室疏散走道上放置办公设备,甚至设置实验台。有的学校为了治安管理方便,甚至将双向通道走廊封闭一头,改为单向通道走廊。对于一楼多用的实验楼,为防止精密仪器被盗,部门院系之间各自为政,疏散通道上层层设置铁栅栏。一旦夜间发生火灾,科研人员很难逃生。实验室内违章使用明火烧水、煮饭,部分场所吸烟等现象广为存在。相当一部分高校师生没有接受消防安全培训,不会报警、不会逃生。

4.消防安全资金投入不足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呈快速发展状态,高等学校大量扩招,学校校舍日新月异,但消防安全投入始终未得到足够重视。学校年度确定消防预算时仅考虑了正常的人力成本和基本的消防器材维护费用。一旦火灾隐患整改费用超出年度经费预算,学校通常是拖延隐患改造期限。

5.实验室缺乏专职安全员

随着学校的开放办学,实验室对外开展业务数量逐步增多,外来人员到高校实验室工作的情况很多。再者,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实验室工作人员明显不够,聘用临时工到实验室工作和让学生到实验室值班的情况已很普遍。仅由当班老师负责门窗水电安全管理,难以保障各项消防安全措施的落实,造成危险化学品管理不严。

6.消防控制室无人值守

高校内的实验楼多为分批建设,分属不同院系。在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统筹考虑,基建部门对每座楼均按规定设置了自动消防设施和火灾集中报警系统。但各个实验楼之间的控制中心报警系统没有实行统一控制,导致每座实验楼均需安排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大大增加了人力成本。部分院系为控制用人指标,仅工作时间安排值班,夜间消防控制室则处于无人值守状态。即使工作时间发生火情,由于值班人员未经过消防专门培训,也无法正确控制消防设施。

7.老式建筑先天隐患多

我国有相当部分院校兴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许多建筑物为砖木结构。由于历史原因,这些建筑物普遍存在耐火等级低、布局不合理、周边无消防通道、未设置消火栓系统、电气线路老化等先天性火灾隐患。不少高校的一些旧建筑的走廓和室内吊顶采用易燃的泡沫塑料板,此种材料遇火即燃,且易产生大量有毒气体。

8.化学危险品管理有待规范

各高校普遍对危险化学品实行集中储存,能够做到出库登记。但危险化学品领到实验室后,管理处于失控状态,日积月累,实验室储量越来越多。有的高校药品采购实行多元化管理,部分化学危险品由使用单位自行采购、自行存放。这种管理模式,很容易导致危险化学品超量储存、违规储存。

二、高校实验室消防安全管理对策

1.明确逐级消防安全责任

首先应以文件形式明确学校的法人为学校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在此基础上确定各级领导的消防安全责任,具体应落实到每一个实验室。实验室的日常消防管理可由所属院系负责,具体施工改造由基建部门负责,学校保卫部门(或实验室管理部门)定期抽查。对涉及消防安全的重大隐患或涉及若干部门的隐患,学校主要领导或经学校主要领导授权的分管领导应及时召开消防安全专题会议及时协调解决。

2.营造校园安全文化

实践证明,积极营造校园安全文化氛围是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和增强全员安全观念的有效途径。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是学校校园安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验室管理要突出“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思想,注重营造安全文化氛围、增强全员安全观念。学校的教职工要定期接受消防安全教育,新员工、新学生进入实验室前,新实验室投入运行前和新实验项目开始前均应开展例行消防安全教育。应做到操作人员人人懂得各类初起火灾扑救等基本消防常识。对火灾危险性大的实验室,应编制灭火疏散预案,安排坐班教职工参加灭火应急疏散小组,并定期组织师生共同参与的消防演练。

3.设立实验室安全管理员

高校应根据实验室火灾危险性特点,设立专职实验室安全管理员,规模大的高校可设立实验室安全管理科,专职负责实验室安全日常管理和检查督促工作。实验员职责应包括消防设施设备巡检、对实验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实验室日常用火用电检查、危险化学品回收管理、组织灭火疏散演练等必要内容。

4.强化安全基础性工作

高校实验室消防安全的关键在于做好实验室的相关基础性工作。一是要加大消防安全投入。高校应高度重视实验室火灾的危害性,对实验室消防安全状况认真调查摸底。对设置在木结构建筑物内的重点实验室优先搬迁,对暂时无力搬迁的实验室,应采取电力扩容、更换老化电线等措施确保用电安全。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在重要实验室内安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二是制订确保实验室安全运行的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对关键性设备要责任到人。要教育实验人员严格遵守,防止因违章操作或忘记关电源等原因引发火灾。三是健全消防设施设备和基础实验条件。新建、改建、扩建实验室应通过消防审核验收。保证实验室房屋及水、电、汽等管线设施敷设规范,实验室安全设备完好,实验室布局合理、疏散通道畅通、安全指示标志齐全、醒目,实验室安全防护设施与报警装置齐全。

三、高校实验室主要防火要求

1.一般实验室防火要求

(1)建筑防火设计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建筑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三级。耐火等级、建筑层数、面积、防火间距应符合具体规定,其中与甲、乙类物品仓库以及具有火灾危险性的场所防火间距不应少于25米。

(2)一般实验楼的疏散楼梯数量、位置和走道的宽度应按具体的指标计算确定。一般每层安全疏散出口不应少于两个。实验楼超过5层时,宜设置封闭楼梯间。建筑物内各实验室直接通向公共走道的房间门至封闭式楼梯间的最大距离为:位于两个封闭楼梯间的实验室,建筑物为一、二级建筑时为35米,三级为30米。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实验室,建筑物为一、二级建筑时为22米,三级为20米。

(3)实验室的配电线路应符合电气安装规程的要求,消防设备的配电线路需穿金属管保护,暗敷时非燃烧体的厚度不少于3厘米,明敷时金属管应采取防火保护措施。实验室的用电量应在建筑设计时充分考虑并保证额定负荷要求。

(4)实验室内使用的易燃物品、可燃气体以及氧化剂、腐蚀品等化学危险品,应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专人负责保管,应按性质分类、分柜存放。

2.化学实验室防火要求

(1)化学实验室应为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物。化学实验室内有易燃可燃液体蒸气和可燃气体散逸时,其中使用的电气设备包括照明灯具、通风设备应选用防爆隔爆安全型产品,配电电路和电器接线应符合防爆要求。

(2)实验过程中,利用可燃气体作燃料时,设备的安装和使用都应符合防爆安全的有关规定,对可燃气体储罐、减压装置、分流装置要定期检查。室内应安装可燃气体报警装置。

(3)实验室安全疏散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不得设置门槛。

(4)严格控制试验规模。在化学实验进程中,对实验性质未明或未知的物料,应先做小试验,从最小量开始,同时采取安全措施,做好灭火准备,人员应采取防爆保护,建筑物应具有泄压措施。对危险大的试验,应在确保试验安全的情况下进行。在实验台范围内,不应放置任何与实验工作无关的化学物品。

(5)加强剩余和常用少量易燃化学危险品的管理。高等院校无论化学品采购途径如何,均应实行统一保管,按需领取。对剩余或常用少量易燃化学危险品,总量不超过5公斤时,应由专人保管,存放在金属柜中;超过5公斤时,不得在实验室存放。实验室所用的各种气源或气体钢瓶要远离火源,放置在室外阴凉和空气流通的地方,用管道通入室内。

化学实验室消防安全常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实验室 安全管理 生物化学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生物化学是生命类专业如生物工程、生物教育、科教教育等专业必修的专业课,是一门需要通过实验教学来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的学科。随着近几年高校扩招,学生数俱增,必然加大了生物化学实验室仪器和试剂的使用率及废气废液废渣的产生。一直以来各院校实验室安全隐患众多,①②③安全事故频发,④⑤如何预防事故发生,确保师生生命和财务的安全,成为生物化学实验室管理的重要内容。

现基于本人多年的生物化学实验准备和教学经验,就如何预防生化实验室安全事故提出以下四点看法。

1 提高师生的实验安全意识

规章制度的建设,每个实验室都很重视,而且已经趋于成熟,但是规章制度的实际效用却很少,更多时候是形同虚设。教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在实验前若未对实验室进行彻底的安全隐患排查,或者未对学生进行实验室仪器、药品等使用的安全教育,就会造成安全事故。师生对于实验室规章制度了解甚少,有些师生虽然知道但是对于具体条列却不清楚。因此,提高学生对实验安全意识必先提高任课教师的实验安全意识。只有教师自身安全意识足够高才能在实验过程中引导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应在实验过程中把好安全关,规范实验操作,特别是发现学生仪器操作不规范的时候,要注意多次演示并时常提醒。如发现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相互嬉闹时,应及时阻止,进行安全教育,分析此类行为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只有在不安全行为发生时进行教育,学生才能有深刻体会,这比单一地组织学生集体学习规章制度和实验规范操作要有效得多。

2 加强仪器设备的安全检查,确保仪器设备的安全

仪器设备是生物化学实验中涉及比较多的,这也是引发生化实验室安全事故的主要环境因素。对于实验室安全隐患排查来说,仪器设备隐患排查更直观,也是最容易预防的。但容易的事情,往往又是最易被人忽视的。实验室管理人员应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及时维护。对于冰箱、培养箱这类常年开机的设备,若仪器比较老旧的,要做好仪器报废和重新申购工作。学院也应加快仪器的报废和重新采购的工作,对于实验项目利用率高易损耗的仪器如电炉、恒温水浴锅、分光光度计等应多备几套,以防因仪器问题而影响实验教学。

3 确保试剂的安全使用

生物化学实验涉及很多危险试剂。如丙烯酰胺等神经毒素类试剂;浓硫酸、浓盐酸、硝酸、氢氧化钠等有腐蚀性易发生灼烧、烫伤的强酸强碱类试剂;乙醇、乙醚等易发生火灾、爆炸类试剂。如使用和后期废物处理不当都会危及到师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及周围的环境。制定化学试剂的保管和使用制度并严格执行。危险试剂的配制和使用要在通风橱里进行,操作人员要带上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学生对于危险试剂的概念比较模糊,任课教师要跟学生说明本次实验用到的是哪类危险试剂及其防护措施。为学生准备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要提醒学生做好自身的安全防护。

4 配备必要的消防设施

实验室应配备必要的消防设施,从而尽可能的降低火灾发生时的财产损失。对于火灾,各院校都很重视,一般每个实验室都配备了二氧化碳灭火器,但单一的消防设施无法达到真正有效的消防效果。如果条件许可,应在实验室配备更多的消防设备,如喷洒、烟感、温感、手爆按钮等。另外,要制定详细的安全预案,在实验室配备一般治疗伤害的药品,并对相关实验室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急救训练,以便在实验室发生突发事故时能够及时、合理地处置。

5 结语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对于生物化学实验室的安全问题,学校和师生都应重视并以一种积极的方式去思考,考虑实验室现实因素,采用适合本实验室的方法来预防、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确保生物化学实验室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注释

① 冷圣伟.谈生物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J].卫生管理,2011.22(18):134,142.

② 林荣锋,文惠玲,陈秀娟,谢路凤,张景佳.浅谈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8(30):429-431;15-217.

③ 杨威.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探析.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1(30):215-217.

化学实验室消防安全常识范文第3篇

中图分类号 R446.6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75-2156(2009)04-0109-01

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通常意义上指检验科)是医院运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是医院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人员不仅是与患者直接接触,而且还要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组织和排泄物等接触。这些因素可能造成检验科工作人员自身感染,医院病人的医源性感染和环境污染,所以检验科是生物安全和医院感染管理科重点监控的科室,如2003年香港、台湾的医学实验室和2004年北京、安徽两地由CDC医学实验室工作人员感染SARS的有关报道。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基层医院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存在一些突出的共性问题,主要是领导重视不够,规章制度不健全,工作人员知识欠缺、观念陈旧、防护意识淡薄,防护设施不全等。医学实验室能否做到生物安全防护已成为其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的关键;同时,检验科作为医院的重大传染源,是防止医院交叉感染的重要环节。医院检验科由于其工作特殊性,存在较多问题,我们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原因,旨在提高检验科预防医院感染效能,严防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

1 生物安全管理现状

1.1 领导重视不够,人员认识不到位 长期以来部分医院领导存在重诊疗、轻预防的思想。特别是医疗卫生改革的深入,医院进行成本核算后,往往认为实验室生物安全这项工作只有投入而没有产出而不予重视。尽管随着医学科学的迅猛发展,医院领导对实验室生物安全有了新的认识和重视,加强了对医院实验室生物安全感染监测和管理工作。但还是在对检验科医疗废物进行无害化处理、购买控制实验室生物安全的仪器和设备等方面投入很小,例如:县、乡两级医疗机构经常可能接触结核病人,结核菌的检查按国家相关规定应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操作,但很多基层医院没有生物安全柜,据不完全统计,在遵义市县、乡两级医疗机构近百余家在开展结核菌的检测工作,其中有生物安全柜者只有极少数,存在严重不足。在有关实验室生物安全方面的培训方面,科室人员很少有机会参加的相关学习班和会议,许多人员并没有得到与本科业务相适应的消毒隔离和无菌技术的岗前培训教育。

近几年来,尤其在SARS大流行后,国家各级疾控中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人员的相关培训,但大多数认为,生物安全是微生物检验专业的事情,培训时重点是临床微生物检验的工作人员,而目前大多数医院检验科的工作人员是轮换工作,结果造成整体工作人员的认识还是不到位,正如某些技师所说“在学校和教科书上从来没有教我们采一个患者的血要洗一次手或消毒”,而多年养成的习惯使某些技师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有关规定无法适应,在工作中经常不戴手套、口罩、帽子、防护眼镜;接触感染性标本时不戴防护手套;清洗处理废弃标本时消毒处理不严格;在实验中途用污染的手接听电话;工作人员穿污染的工作服进休息间,或在实验室内进食、饮水或吸烟等。刚毕业的医学生中对实验室生物安全方面认识不足更是一种普通现象。

1.2 规章制度不健全,存在制度漏洞 科室控制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措施和规章制度不健全,缺乏预防感染的安全管理措施和规范、安全的标本管理制度、消毒及清洗制度、感染后检测制度等没有具体规定,对突发事件如血液或体液的飞溅污染、细菌分离鉴定时的污染、强酸强碱配制时的损伤、玻璃器皿破碎误伤等没有明确的消毒和监测等处理制度。有的把科室消毒剂的保存和配备完全交由临时工管理;没有制定科室内大扫除的制度或制定了却没有很好地落实。另外,标本的接收、分离、处置存放等制度亟待完善。

1.3 防护意识落后,防护设施不全 有的人员只重视本科检验业务,轻视实验室生物安全;只重视自身保护,轻视对患者的隔离;有的人员甚至以操作方便为理由,既不保护自己,也不保护患者。另外还存在隔离衣、防护眼镜、洗手设备、通风设备不足;由于基层医院检验科用房比较紧张,有的工作间在建筑设计方面存在卫生学上的缺陷,这也间接地增加了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和医院感染的机会。

2 管理对策

2.1 更新观念,健全规章制度 科室领导挂帅,坚决改正检验科“重检轻防”的思想。让全科人员十分清楚地认识到实验室生物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工作。近年来我国先后颁布了《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安全通用准则》、《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生物安全实验室技术规范》及《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它规定了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中保护实验人员和公众健康的宗旨,使我国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管理工作真正步入法制化轨道。它的颁布和实施将有利于促进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标志着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和实验室生物安全认可工作步入了科学、规范发展的新阶段。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全科人员认真学习贯彻执行相关文件及管理办法,根据科室的性质和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相关制度,落实到人,定期监测、检查、杜绝工作中的随意性。

2.2 强化知识培训,提高专业水平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其内容涉及到实际医疗工作的方方面面。医疗机构应当对临床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上岗前安全教育,并每年进行生物安全防护知识的培训。检验人员应不断吸取新知识,而不能仅仅局限在旧的知识层次上。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归根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只有人的认识得到提高,才能保证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提高认识首先是提高领导的认识,领导应带头学习和遵守废物处理和消毒隔离制度以及无菌技术等;其次是科室要提供必要的防护条件,人的健康权是第一人权。而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听到“多用一副手套多花冤枉钱”的说法,这种认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是提高医疗成本、降低收入利润的认识是对患者和工作人员自身健康极端不负责任的表现,是对医院感染工作的不了解和曲解。另外医学继续教育在我国已形成制度化,有必要借助这一平台,确保检验工作者日常实用知识点的不断更新。

2.3 增加资金投入,购置防护设备 实验室工作人员所处理的实验对象含有致病的微生物及其毒素时,通过在实验室设计建造、使用个体防护装置、严格遵从标准化的工作及操作程序和规程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不受实验对象侵染,确保周围环境不受其污染。适当加大资金投入添置一些设备,如购置生物安全柜、安装免提电话机,安装自动洗手装置等设备是非常必要的。

2.4 加强对勤杂人员的管理 对卫生勤杂人员进行岗前培训,讲解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基础知识,如医院规章制度、清洁区、污染区、半污染区、医用垃圾、生垃圾、正确先手方法、消毒隔离观念、消毒液的配制和使用、感染性疾病的预防等。使他(她)们认识到保洁工作质量与科室环境和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密切关系及重要性。做到地面无垃圾,墙壁、门窗、玻璃无灰尘,厕所清洁无异味,废品垃圾及时处理,减少污染源,做好保洁工作,使环境整洁优美。

2.5 规范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和医用废弃物处理 检验人员工作时,应衣帽整洁,严格遵守消毒来菌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静肪采血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微量采血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对每位患者操作前洗手或手消毒,对使用过的注射器、采血针、吸管、加样器吸头等医疗废弃物放入消毒桶内,经高温消毒高压消毒后,再做废弃物处理。

2.6 检验器具的消毒处理 各种器具应及时清洗和用高效环保消毒剂消毒。

化学实验室消防安全常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生物安全;医学检验;实验教学

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在实验课中会不可避免地接触到活的病原微生物或者具有传染性的病人标本。因此,作为一名实验教师,在教授学生实验理论、实验方法的基础上,向学生讲解生物安全防护知识,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减少因操作意外导致的疾病传播和环境污染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生物安全的概念

生物安全:指对病原微生物、基因修饰生物、外来有害生物等生物体通过直接感染或间接破坏环境而导致对人类、动物或者植物的潜在风险或现实危害的防范和控制。其目的是防止实验室相关工作人员与病原微生物接触感染或意外泄漏导致疫病传播和环境污染。

实验室生物安全(Laboratory Bio-safety,LBS):指在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实验室中用以防止发生病原体或毒素无意中暴露及意外释放,避免对工作人员和相关人员的危害的防护原则、技术以及实践。其目的是为了避免危险生物因子造成实验室人员暴露、向实验室外扩散并导致危害[1]。

二、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中生物安全管理的国内外现状

1974年,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国家卫生研究院(CDC/NIH)首次出版了《基于危害程度的病原微生物分类》一书;198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出版了《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第一版;随后,CDC/NIH又制定了《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对实验室的生物安全作了系统全面的规定。

在我国,由于对生物安全防护知识的研究起步较晚,于2002年卫生部首次颁布了《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但没引起足够重视;直到2003年SARS 爆发后,我国才意识到生物安全防护的重要性,相关部门加强了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监管力度,于2004年10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该法规的颁布使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和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逐渐走向科学、规范、系统、全面的崭新阶段。

三、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中生物安全存在的问题

(1)北华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医学检验实验课涉及医学检验、口腔、药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预防医学等多个不同专业、不同班级,因此实验室使用频率较高,对于不同群体的实验教师管理难度也较大。

(2)个人生物安全防护意识淡薄。针对我校医学生,大多数学生对个人防护措施仅限于了解,少数学生进入实验室不佩戴口罩、帽子、手套,一部分学生缺少无菌操作意识,偶尔会有学生在实验室吃东西,实验结束后没有彻底消毒洗手,实验废弃物随意丢弃等一系列不良的个人习惯折射出学生自我防护意识的匮乏。

(3)由于我校实验条件以及实验教师人数的限制,不能对学生逐一辅导,以至于学生对实验技术操作不熟练,现学现用,易导致实验事故的发生。

四、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管理措施

1.强化生物安全防护教育,使生物安全防护知识达到普及化

(1)实验教师要对卫生部颁布的《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文件的主要内容做详细讲解,使学生熟悉和掌握生物安全知识,提高生物安全防护意识,加强无菌操作观念,纠正不良实验习惯。

(2)实验教师要从根本上高度重视生物安全防护。在实验室管理中,由于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有些实验教师往往只注重实验教学理论及实验教学技术环节,但忽略了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和生物安全防护,忽视了本应该承担的安全防护责任。因此,在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中强化生物安全防护的知识非常必要。

2.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针对各医学院校自身的特点,结合各医学检验实验室实际情况,以国家实验室安全法律法规为基础,制定和完善相应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严格地落实和执行,不能流于形式。每位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均采取人员登记制度;实验室应制定生物安全手册以及安全防护流程操作手册;要实行危险标识制度,在实验室醒目位置张贴生物危害标志,起到警示提醒的作用;制定实验室消毒灭菌制度,建立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记录本,严格进行消毒记录;实验室要建立各种使用记录,使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个人;建立个人防护制度以及提供必需的急救设施;为了应对实验室里的突发事件,要建立实验室应急处理预案。

3.加强培训

(1)加强学生操作技术培训。实验室主要生物危害包括:微生物气溶胶吸入、刺伤割伤、皮肤黏膜污染、食入、感染的实验动物咬伤等;感染的途径主要包括:皮肤接触或黏膜接触、吸入、食入、接触动物等;产生气溶胶的实验室操作主要包括:倾倒毒液、离心、抽取培养液、玻片凝集实验、打开培养容器的螺旋瓶盖、刷衣服拍打衣服等。要让学生明白实验室内发生感染的途径,强调个人物理防护[2],反复强调规范学生的操作技术,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

(2)加强急救知识的培训。在实验室中可能会出现有害飞溅物不慎进入眼睛或皮肤,这时我们就要学会紧急喷淋和洗眼器等冲洗设备的使用;对于实验室的有毒化学药品如二甲苯、甲醛、EB、苯酚等,以及放射物的泄漏采取有效的防护知识培训。

(3)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在实验室内会出现学生在实验室不穿白大衣,不戴手套、口罩;实验完毕不用消毒液彻底洗手;不摘手套触摸生活用品;医用垃圾和生活垃圾混放,这些不良的实验习惯,说明师生从根本上忽视了生物安全防护的重要性,由此导致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对于进入实验室的学生,我们要进行生物安全培训,强化安全意识,使其养成良好的个人实验室习惯,加强自我保护和防护。为此,学生们不要在实验室内进食、饮水、储藏食物、涂抹化妆品、摘戴隐形眼镜或吸烟。进入实验室一定要穿好工作衣,实验结束后正确处理实验废弃物,自觉做好手的清洗和消毒。

4.医疗垃圾的处理

作为医疗垃圾的实验室废弃物应该严格地与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显微镜、试管、滴管等回收的实验器材要由实验教师统一收回,严格消毒清洗;应配备专用包装物或容器以及相应的标识、标签及封口,将实验废弃物按类别分置于专用包装物或者容器,不可回收的废弃物如纱布、棉签、棉球、标本等直接丢入专用污物袋并且每个包装物或者容器上应系中文标签,损伤性废物如采血针等应丢入利器盒中。

加强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是医学检验专业师生所共同面临的问题,同时也是实验教师的职责。因此,要加大对学生生物安全知识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学生的自我防护意识,给学生提供一个安全有序的教学环境这是我们不懈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化学实验室消防安全常识范文第5篇

【摘要】检验科是医院主要的医技科室,也是医院对载有各种病原体的患者标本进行检验的主要场所,由于检验科在日常的工作中所面对的体液、血液、分泌物以及排泄物等需要检验的标本均具有潜在的高度传染性,存在很大的生物安全问题。尤其是各种类别的肝炎病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等传染源常常成为医院交叉感染的源头。关于检验科的实验工作人员不慎感染病原菌的情况已有报道。因此,加强检验科的生物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检验科 生物 安全 管理 措施

一 检验科生物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1.1 客观因素: 多数医院检验科业务面积不足,工作室布局不够合理,有的医院检验科尚未独立成单元,还是半开放的工作环境,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划分不明确,各区域之间缺乏明显的隔离屏障。有时甚至出现生活区与工作区不分的现象,而且有些检验科室布局不合理,通风不良,更增加了感染的发生几率。

1.2 主观原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习培训不足,虽然国家卫生行政部门专门成立了医院控制感染办公室,加大对医院生物安全管理的力度,但是各级医院将感染防治重心放在了对临床一线科室医护人员和患者的管理上,对于医院检验科等科室的监管力度却不够,较少组织医院控制感染管理方面的学习。从而导致一些医院的检验科不能定期对实验室进行全面消毒处理;不能对受污染的试验台和地面进行及时的消毒;检测后的废弃标本随意放置;一次性检验用品用后随意丢弃;在对含标本的试管或容器进行离心或振荡操作前未予以严格封盖,导致标本外溢污染机器;检验人员在操作前未按要求对手部进行消毒或彻底清洗手部等。二是对其危害的严重性认识不够,有的医院由于经费有限,为了减少成本,对医疗废弃物、废水、医疗垃圾处理设施投入不足,或工作人员缺乏感染知识,存在着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分不清,使得有的检验科的医疗废弃物未能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妥善处理。

二 加强检验科生物安全管理的对策

2.1 加强环境建设: 要争取医院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根据检验科生物安全的需要,改善实验室的工作环境,建立合理的实验室功能区和服务流程,使其设计布局更加合理。购入必需的安全防护设施、消毒设备,如:生物安全柜、高压灭菌器、移动紫外线消毒器、熏箱等,同时配备喷淋设备和洗眼设备,遇到职业暴露时可以及时进行应急处理。洗手池安装感应水龙头或脚踏式水龙头,可减少工作人员交叉感染。

2.2 加强对检验科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及培训:组织科室人员学习《生物安全防护措施》、《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以及《消毒技术规范》等;对新职工、进修生或实习生进行全面的培训学习,强化生物安全防范意识;同时在日常的工作中务必严格落实上述规章制度。对检验室用紫外线灯进行空气照射消毒,1h/d,对检验室地面进行每日常规消毒;各种物体表面在每日工作开始前及结束后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检验室的显微镜、微量加样器、电子移液器等物品以及计算机、电话灯办公用品均须定期进行消毒液的擦拭消毒。

2.3 严格医疗废弃物的处理:严格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处理,使其无害化。做到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分类存放,分别用防渗漏的黄色有标志的垃圾袋和黑色垃圾袋收集后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采血针头、刀片等锐器放入利器盒存放,当达到其容量的3/4时予以更换。检验后的废弃标本在出检验科前必须进行化学消毒剂消毒或高压灭菌处理才能交由有关人员带离科室,按感染性废物处理。

三 结束语

加强检验科的生物安全管理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健康和家庭的幸福,也直接影响到科室的工作实力,甚至整个医院的医疗安全。因此,加强检验科生物安全管理及防护工作,制订行之有效的防护措施,建立标准化的生物安全操作规程。加强生物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检验人员的防护意识已成为检验人员的首要任务。

参考文献

[1] 樊笑霞.检验科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J].医院管理杂志,2009,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