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训练孩子逻辑思维的方法

训练孩子逻辑思维的方法

训练孩子逻辑思维的方法

训练孩子逻辑思维的方法范文第1篇

思维能力是一个人的核心能力。孩子的思维是后天形成的,水平不断提高。孩子思维处于直观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的发展过程中,抽象逻辑思维已经开始萌芽,具备了进行思维训练的基础。下面小编为你整理儿童思维发展,希望能帮到你。

小学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皮亚杰认为7~12岁儿童的思维是属于所谓具体运算阶段,实质上,也是同样的意思。

儿童在入学以后由于教学上向他们提出这些新的要求,就促使他们的思维水平开始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

小学儿童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不是立刻实现的,也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

第一,在整个小学时期内,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在逐步发展,但是仍然带有很大的具体性。低年级儿童所掌握的概念大部分是具体的、可以直接感知的,要求低年级儿童指出概念中最主要的本质的东西,常常是比较困难的。只有在中高年级,儿童才逐步学会分出概念中本质的东西和非本质的东西、主要的东西和次要的东西,学会掌握初步的科学定义,学会独立进行逻辑论证。

第二,在整个小学时期内,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的自觉性在开始发展,但是仍然带有很大的不自觉性。低年级儿童虽然已学会一些概念,并能进行判断、推理,但是还不能自觉地来调节、检查或论证自己的思维过程。他们常常能够解决某种问题或任务,却不能说出自己是如何思考、如何解决的。这是由于对思维本身进行分析综合是和内部言语的发展分不开的。只有在正确的教育下,教师指导儿童逐步从大声思维(讨论)不断向无声思维过渡的时候,儿童自觉地调节、检查或讨论自己的思维过程的能力才逐步发展起来。

第三,在整个小学时期内,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水平在不断提高,儿童思维中的具体形象成分和抽象逻辑成分的关系在不断发生变化,这是它的发展的一般趋势。但是具体到不同学科、不同教材的时候,这个一般的发展趋势又常常会表现出很大的不平衡性。例如,在算术教材的学习中,儿童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抽象水平,可以离开具体事物进行抽象的思考,但是在历史教材的学习中,仍旧停在比较具体的表象水平上,对于历史发展规律的理解还感到很大的困难。又如,儿童已能掌握整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而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可是,当他们开始学习分数概念和分数运算时,如果没有具体事物的支持,就会感到很大的困难。

第四,在整个小学时期内,儿童的思维发展是一个从具体形象性向抽象逻辑性逐步转化的过程,在这个转化过程中,存在着一个关键转变点,这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一个比较明显的“质变”或说“飞跃”,这个质变发生的时期,就是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关键年龄”。一般认为,这个关键年龄在小学四年级(约10~11岁)。当然,其中也有可变性。如果教育适当,关键年龄可能提前,有的教育性实验报告就指出,这个“关键年龄”可以发生在小学三年级;反之,如果没有适当的教育条件,这个“关键年龄”也可能推迟发生。

小学教师的任务在于有计划地发展儿童的言语,特别是书面言语和内部言语,丰富儿童的经验,特别是间接的经验,因为儿童的思维水平是在掌握言语和经验的过程中实现的。当然,教学和思维发展之间的关系不是直线的、简单的,从掌握言语和经验到思维发展是有一个量变质变过程的,而且这个量变质变过程又常常会由于学科的不同、教材内容的不同、儿童学习方法和个人特点的不同而不同。

孩子进行思维训练的好处中国有句古话,“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给孩子现成的知识和技能,不如让孩子学会自己获取这些的能力。思维训练就是要交给孩子正确的思维方法,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通过适当的思维训练,借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一些材料,可以帮助孩子学会如何思考、如何学习,例如:如何进行分析、分类,如何进行比较、判断,如何解决问题等。掌握了正确的思维方法,就如插上了一双翅膀,使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得到迅速的发展和提高,从而大大提高孩子的知识水平和智力水平。

1、科学研究表明后天的环境能够显著影响孩子大脑神经元细胞的相互铰链,从而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

经过思维训练,孩子的思维能力有显著提升的空间。

2、“幼儿英语”、“音乐艺术”、“奥数”等知识技能型的训练不能替代思维训练。

思维训练的重点是“全面”和“均衡”。必须是精心设计的系统化的专门思维训练课程方可达到这个效果。

3、思维能力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学习能力,直接影响孩子在学校的表现。

因此,投资思维能力这个“万能钥匙”,具有很高的回报率。

4、思维训练和知识技能灌输不同,思维训练存在一个短暂的“机会窗口”。

这个机会窗口对应于儿童大脑迅速的发育的2-7岁。

训练孩子逻辑思维的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数学;实践教学;逻辑思维

一、数学教学

小学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学习数学的阶段,也是一个养成数学学习习惯的阶段,更是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基础的阶段。这就需要老师帮助学生把知识学得更加透彻,掌握得更加牢固,为以后的学习做知识储备。

数学学习要求学生具备两大特点:一是逻辑思维,二是细心耐心。逻辑思维是通过冷静的理解和分析,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使问题迎刃而解;细心耐心则是在解题过程中一定要耐心思考,不能慌乱急躁,细心计算,不能急于求成,粗心大意,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果,二者缺一不可。尤其是逻辑思维能力,若不能理解、明白解题思路,盲目运算是不可能得出正确结果的,因此老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逻辑能力强,思路清晰,才能很快得出问题的正确答案。

数学课堂逻辑思维习惯的培养,旨在培养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运用逻辑思维思考的习惯。逻辑思维习惯养成后,学生在遇到数学问题时就会直接采用逻辑思维来思考问题,使问题解决得更高效。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这一节课时,我首先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周长,然后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学生思考后可能会说:(1)长+宽+长+宽;(2)长×2+宽×2;(3)(长+宽)×2。这三种计算方法中第三种是最简单的,但学生可能会比较难理解。因此我向学生提问:你是如何理解(长+宽)×2的呢?让学生自由地说,既锻炼了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又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最后让学生画图理解(长+宽)×2是表示两个(长+宽)的和。这样也为以后学习乘法分配律做好了铺垫。

二、数学课堂思维训练

思维训练其实是一种实践教学方式,将实践教学与数学教学联系到一起,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再认为数学难懂、枯燥,让学生在征服难题的喜悦中喜欢数学,学习数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其实就是释放学生好奇的天性,使他们用各种方式去思考学习,老师可以对他们正确的思维给予鼓励,对不合适的思维加以引导,使学生可以通过多重角度看问题。逻辑思维能力不同,学生之间的数学学习水平和答题速度及正确率都相差很远,所以教师应该从学生自身出发,向学生灌输逻辑思维的重要性,让他们重视起来,使他们更主动地学习和训练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意思是直接给他鱼让他填饱肚子,不如教授他捕鱼的方法,让他自力更生。同理,老师告诉学生答题的方法,不如指导他们解题的思路,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将例题讲解换为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让学生运用逻辑思维能力去解决数学问题。思维能力训练意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通过思维训练、思维测试、老师辅导的方式进行培养,也可以通过答题思路对学习结果进行考核。例如,一道应用题,有两杯水,B杯中有100 ml水,A杯中的水比B杯中的两倍少40 ml,A中有多少水?第一步,设A中有x ml水;第二步,列出方程:x=(100×2)-40;第三步,得出结果:x=160 ml;第四步,答:A杯中有160 ml水。有一个清晰的解题思路,能够帮助学生更快而且更准确地得出问题的答案。

三、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数学学习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无论是解题方法的学习还是解题思路的练习都不能一蹴而就,一定要不断学习,总结经验,才能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快速想出解题思路,使难题迎刃而解。老师在进行思维训练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观察那些不善于思维训练的学生,对那些思维较慢的学生要加以辅导,对思维方式不合适的学生要加以引导,培养他们对思维训练和数学学习的兴趣。同一种思维方式并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学生,一定要及时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应并及时做出调整,确保引导学生找到适合他们的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是学习和生活中都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能力,只有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把事情处理得面面俱到,才能把生活整理得井井有条。逻辑思维能力也是学习数学必不可少的一项能力,只有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在看到数学问题的时候才能迅速调动思维找到合适的解题思路,从而得出正确的结果。

数学中逻辑思维的培养正是实践教学的一种表现,可见实践教学在学习中的应用对课程教学起到了较强的辅助作用,对学生的课程学习也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并且还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学生可以在乐趣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

训练孩子逻辑思维的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思维训练;创造性设计;数学魅力

有人曾这样说: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能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能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以改善物质生活,而数学能给予以上一切。可见,数学的学习蕴含着丰富的内容。而对于小学生来说,丰富的数学学习中,训练有逻辑的思维能力,特别是逆向思维能力的训练是有一定的难度。解决此类问题,往往要求学生牢固掌握逻辑性强的数学知识,清楚数量间的关系。但是,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解决逆向思维的问题,容易受到定性思维影响而存在困难,解答出错率很高,出现了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得费劲的结果。如何通过数学教学加强学生逆向思维的训练,展现数学学习的魅力?一次教学活动引发了我的思考。

教学片段:

在教学小学三年级长方形周长计算后,我设计了这样的情境问题:王奶奶要给一块长10米,宽5米的长方形菜地围上栅栏,需要买多长的栅栏?这个问题学生迎刃而解。接着出现第二个情境:张叔叔买了50米长的栅栏,正好给宽10米的长方形菜地围上,这块菜地长多少米?,我发现学生尝试解答这个问题时很多学生觉得很难,不会做。于是,设计了 “画数学”的教学活动。

师:该怎样计算长方形菜地的长呢?

生1:“用50米减去10米!”话音刚落就听到有异议。

生2:“应该用50减去10乘2!”

师:“到底谁对呢?大家讨论一下吧!”

经过同桌讨论,很多学生认为应该从用50先减去2个10,可还有一些学生很茫然。课堂上开始了一次小小辩论会。

师:“为什么从50中减去2个10 ?”

生3解释说:“因为长方形有2条宽,用50中减去10乘2就是减去2条宽,得到的30米就是长。” 有的同学点头同意。

生4:“30米不是长”

师:“30米不是长,是什么?”

生4急忙说:“30米是两条长,除以2才是一条长。”

听了几个同学的发言,一些孩子们明白了,但我发现仍有一部分学生的眼神迷茫,完全没有搞清楚刚刚思考的过程。

师:同学们,前面在学习长方形周长计算时,大家用“画”周长的方法理解公式,老师发现你们非常喜欢这种方法。我建议大家试着再用“画”的方法来思考这个问题。

学生流露出好奇的表情,有的同学已经掩盖不住想要当小老师的喜悦,高高举起小手要进行板演了。

我请了一位同学上台,他在黑板上画了一个长方形,把数据写在图上。然后说:“从周长50米里减去10乘2,就是减去两条宽,30米就是剩下的两条长,。”我引导她擦除掉,让大家一目了然看到剩下的就晒两条长。只见她用板擦轻轻擦去长方形的两条宽。接着说:“30除以2就是一条长。”只见她又擦掉一条长。

师:“长方形怎么只剩下一条长了,你看明白了吗?想想也像这样一边画一边算呢?

音刚落,很多同学已经打开本子开心的画画了。同桌交流的时候,每个人都那么自信的比划着、讲解着,所有的孩子都明白了计算的道理。

这时,一个小男孩举手了,他说自己能“画”出另一种方法。我请他上黑板讲解。他先画好一个长方形,竟然用红粉笔把一条长和一条宽描成红色,把剩下的一组描成了黄色。接着,轻轻地擦掉红色一组,说:“我先用50除以2等于25,算的是一条长与一条宽的和是15米,再用15米减去宽10米,就是一条长了。”我看到很多同学都点头称赞,理解了便开始动手边画边算了。

两次“画”数学之后,每个孩子 “画”出了逆向思维问题的解答过程,能够总结出两道题相同与不同之处,这道逆向思维的问题变得简单而有趣。之后,我布置的作业是根据今天学习的内容,自己编一道同类的题目,用“画”的方法表示思考的过程并计算。作业交上来后,我欣喜的看到了每一份作业解答中的思维过程,全班38个学生掌握的很好!

教学反思:

回想教学过程,学生对逆向思维的问题从开始觉得困难到最后爱学、会学、善于表达,创造性的理解让我不觉赞叹,真是别样的教学,有趣的数学!

一、依据儿童的身心特点,变式设计逆向思维的题目。

教学中,教师要准确把握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对课本练习创造性的再设计,适时改变题目进行逆向思维的训练。如改变长、宽、周长的已知条件,让学生清楚逆向思维的题目的数量关系,帮助孩子对周长的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引导学生善于动脑,学会思考,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积累逆向思维的学习经验,引导学生善于动脑,学会思考,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二、妙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加强逆向逻辑思维的训练。

本节课我改变了传统教学的讲授法,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采用“画图”呈现出周长与长、宽的关系,让逆向思维的过程动态化外显,让学生一目了然。这样借助“形”表示数量间的关系,易于学生逆向思维的连贯性,帮助学生克服了理解中的难点问题,激发学习兴趣,课堂上留下了解决数学问题别样的思考和有趣的方法。

三、善用师生合作交流,加强语言外化思维的训练。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有时出现困惑、有时出现思维的间断,这时,师生、生生间的对话沟通是答疑解惑的好方法。语言的交流就是思维的碰撞,思维穿上了语言的外衣,在加上数形结合的外在呈现,逆向思维的过程就生动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问题的解答也就变的简单了。

数学学习的重要任务就是思维的训练,其中,逆向思维的训练日渐被老师们所重视。爱动、爱说的小学生的逆向思维训练,需要教师依据其身心特点,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设计有趣的变式题目,借助数形结合的思想,引导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理解逆向思维的过程,让逆向思维的逻辑过程犹如涓涓细流从孩子的手中画出,从口中缓缓流淌,让枯燥的数学知识变成连贯,焕发童话般有趣的色彩,只有这样,不但能使孩子们数学逆向思维得到训练,而且能感受到的数学学习的乐趣,让别样的教学展现数学的魅力,真是一举多得。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李伯玲,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逆向思维训练 [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11期.

训练孩子逻辑思维的方法范文第4篇

什么是婴幼儿的思维力

在婴幼儿个体思维的发展过程中,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是三种不同发展水平的思维力,也是孩子所经历的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1. 直觉行动思维

直觉行动思维是一种依靠直接感知和实际动作来进行的思维,也就是说思维的问题是直观的,以具体形式呈现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也是实际动作,思维受动作的支配,二三岁的孩子的思维是直觉行动性思维,他们只有在摆弄和操作具体物体时才进行思维,离开了动作,当动作一旦停止后,孩子的思维也停止了。

2. 具体形象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是一种依靠事物的表象来进行的思维,当孩子在头脑中进行2+2=4的加法演算时,他头脑中出现的不是抽象的数字概念,在他头脑中出现的往往是两个苹果加上两个苹果,1、2、3、4,一边数,最后得出结果是等于4,这时孩子的思维离不开具体的形象事物,否则他就无法思维了。

3. 抽象逻辑思维

到了六七岁后,孩子的思维力开始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但是此时孩子的思维的内容还是比较贫乏的,而且概括的多是事物外部的、非本质的特征,掌握的概念也比较有限,判断推理往往不合乎逻辑,常从事物的表面联系出发,受到自身生活经验的局限。如年龄较小的孩子认为“儿子”就是小孩子,对自己的爸爸是爷爷的儿子很难理解;还有孩子认为老师都是女的,因为幼儿园的老师几乎都是女性,所以对男的也能当教师表现出很大的困惑。0~6岁的孩子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总体来说水平较低,但我们可以通过一定的训练来培养孩子的抽象逻辑思维力。

怎样培养孩子的思维力

思维是智力活动的核心,增强思维力对于婴幼儿的发展非常重要。那么,如何更好地培养孩子的思维力呢?

1. 丰富孩子的感性知识

思维是在感知的基础上产生并发展的。感性知识越丰富,思维就越深刻。要利用多种感觉器官的参与活动,丰富孩子的感性知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感性知识经验是否丰富,制约着孩子思维力发展水平的高低,家长应利用一切机会,让孩子多看,多听,多动,以此来丰富充实孩子的感性认识。

2. 丰富孩子的词汇

语言,作为信息的信号,不仅是人们进行交往和思维的工具,也是帮助幼儿认识世界的工具。而作为智力核心要素的思维,则跟语言的关系非常密切。语言的准确性,来源于思维的清晰性;语言的条理性,体现了思维的周密性;语言的连贯性,体现了思维的逻辑性;语言的流畅性,体现了思维的敏捷性;而语言的多样性,则体现了思维的丰富性。语言训练本身就促进了思维的发展,当然思维的不断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了语言的发展。语言作为思维的物质外壳,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孩子思维发展的主要前提。而词汇是语言的基础,丰富的词汇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语言能力。在孩子学习语言阶段,家长一定要鼓励孩子多听,多说,不断丰富孩子的词汇,这对培养孩子的思维力意义重大。

3. 让孩子在游戏中积极思考

游戏是促进孩子智力发展的重要方式。孩子的思维往往离不开具体的事物,游戏是孩子最喜爱的活动,在游戏中孩子的情绪是愉快的,其思维活动也是最为积极的。家长应善于利用游戏这一孩子特别喜欢的形式,在游戏中激发孩子积极地思考,以发展孩子的思维。

4. 鼓励孩子大胆实践

训练孩子逻辑思维的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强化提升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7-116-01

有教学经验的老师常常会发现如下两类学生:一类是发应灵敏、脑子灵活的孩子,但是他们不会分析;另一类平时表现比较平和、迟钝,但是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强于前者。这就造成了一些尴尬的局面,会运算的不会分析解决问题;会解题的往往最终得数是不正确的。我们今天要着重解决的,就是第二个问题,要让会解题的孩子尽量得出正确的结论和得数,也就是要做到思维平稳缜密、运算迅速精准。

一、计算能力的科学体系概论

运算能力是指对记忆能力、计算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联想能力、表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数学能力的统称。所以说,从计算力的科学内涵来看,计算力不是一个单独的能力标准。大脑在进行计算的过程中,包括逻辑计算和数字计算,必然的要牵涉到临时调取数据、存储数据、解析数据、归类数据、分析数据、联想能力、输出能力、系统构架能力等等。比如,我们在面临一个庞大数据的计算式时,如果能够将其中各项数据牢牢记住,就会很快发现其中能够凑成整数10、100、1000的项目,从而加速算式的解答。同时,对数的拆分能力也是很重要的一环,数的拆分不仅包括对一个问题的数据拆分,还应包括对一串数据或者某个数字的拆分。

1、计数能力是一切运算前提条件

根据有关研究,小学生的技术能力有其自己的发展规律。3岁左右的儿能够数出五个以内的实物,并且能够做到口手协调,但是总数的概念很模糊。到了9~12岁,小学三年级到六年级,小学生已经可以根据自己所学进行推演掌握万以外的数。所以,提升运算能力,还应看到学生自己的思维发展规律,不能蛮干不分对象一刀切。

2、运算公式是提升运算速度的捷径

到了小学的中高级阶段,就会涉及到一些公式。在这些公式中,有逻辑性的,也有涉及运算的。同时还有一些计算常用的但是教材没有明确给出的公式。如果不注重对这些法则、公式的运用,就不能把学生的运算能力提升一个台阶。所以,在进行计算力培训的过程中,既要做到熟能生巧,还要注重“投机取巧”。

3、应用题的解答能力是运算能力的重要检验标志

运算力形成和发展的最重要标志是应用题的解答准确度和效率。有很多学生在进行大量的训练之后能够大幅度提高算式的解答效率,但是一遇到应用题,往往就束手无策了。这种问题的原因在于平时的训练只注重数据的据算训练,没有涉及到逻辑运算的训练。实际上,这两种运算要相互协调进行才能够顺利完成应用题的解答。

二、计算能力的提升技巧

计算能力有好有坏,但是总的来讲,运算能力主要要靠后天的训练提高。即便有先天运算天赋的孩子,不进行系统的运算能力训练,也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我们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提升孩子们的运算能力:

1、注重训练的方式和训练的频度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我们应当主要采取形象化的教学方法。多用比拟、对比、引导、类比的教学方法。也就是说,要针对年级阶段不同的特点来进行针对性地训练。低年级的孩子,主要是运算思维的树立,简单数据运算速度的提高。对于中等阶段的孩子,应当主要进行数据运算的训练,强化今后解答应用题的基础。对于中高年级的孩子,在进行丰富的题型训练时,还要强化运算公式和法则的应用,力争在数据运算准确的基础之上做到效率。比如我们常用的“凑十法”、“抵消法”、“就近法”、“拆分法”等等,只有这样,孩子在生活和考试中才能够有适用的运算方法,使得他们更胜一筹。

2、注重教师的经验总结和方法传授

我们的教材出于“减负”、“素质教育”的原因往往会删去所谓繁难偏旧的内容。这样做无疑会减轻孩子们记忆和理解的负担,但同时,在考试制度依然没有改变的客观事实下,这样做也有教得少、考得多的嫌疑。也就是说,平时避开的繁难偏旧,总是换汤不换药的出现在各类试题当中,最终这样的局面也影响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所以,对于某些常用的,能够被小学生理解和接受的速算方法和某些诀窍,不妨传授他们并进行针对性地强化训练。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减轻学生的负担,让他们在考试、生活中能够有一些比较适合、实用的技巧。

3、注重训练的连续性和角度问题

运算能力的训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不仅涵盖小学的各年级阶段,而且也要涵盖自然科学的一些科目。所以,我们的训练也不能一曝十寒或者片面高强度、低强度等等。而要做到针对年纪特点因材施教,注重训练的延续。同时,还应该鼓励同学们多投入生活,生活中有很多计算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与数学联系紧密而富有趣味性。

参考文献

[1] 钟启权 现代教学论发展》.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