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药事管理知识培训

药事管理知识培训

药事管理知识培训

药事管理知识培训范文第1篇

【关键词】基层医疗机构 医务人员 中医药 培训

中图分类号:R1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266-02

为响应党和政府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方针政策,切实有效解决农村居民的看病问题,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吴江市从2006年开始,采取多种形式对全市基层医疗机构(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医务人员急性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覆盖了全市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以下简称基层医务人员)总数的95.6%。经过培训,基层医务人员整体素质和服务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中欧冠医药服务在农村得到了推广普及,满足了农村居民的中医药保健需求,深受群众欢迎,政府也很满意,同时基层医疗机构也得到了发展。我市也分别于2008年和2010年成功创建江苏省和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中医药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也得到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的高度评价。具体做法如下:

1 加强专项工作领导,建立健全培训组织机构

吴江市把加强基层医务人员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培训作为全市卫生事业发展的重点:把创建全国中医药工作先进市工作纳入市政府实事工程,成立了由分管局长任组长,医政中医科科长任副组长,市中医院、卫生进修学校和各卫生院负责人组成的“吴江市基层医务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在市卫生局设立办公室,配备专、兼职人员,在市中医院成立中医指导科,从业务上指导全市此项工作的开展,各镇卫生院也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院长亲自抓,分管院长具体抓,使全市形成了市卫生局牵头,各相关单位参与的全市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工作网络,为此项工作的具体落实提供了组织保障。

2 制定工作方案,确保培训系统进行

吴江市卫生局根据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有关基层医务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的要求,制订了《吴江市基层医务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培训工作的重要性、目的、意义、方法、步骤和工作要求等,同时在市卫生工作会议上将基层医务人员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培训工作提到重要位置,与各镇卫生院签定了目标责任书,各镇卫生院按照市卫生局要求,结合各地各单位实际,分别制定了符合实际,切实可行,有操作性的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的计划,纳入医院的中心工作。

3 加强基地建设,完善工作制度

为切实落实培训任务,市卫生局确定市卫生进修学校为理论教学基地,负责中医药基础理论的教学工作,在苏州市卫生局的支持下,确定苏州和吴江两级中医医院(以吴江为主)为实践技能培训基地,主要分为基本技能培训和中医适宜技术的临床实践,市卫生进修学校作为全市基层医务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的理论教学基地,充分发挥潜力,改善教学条件,添置了中医培训所需的教学设备,为 中医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市卫生局一方面从苏州市中医院聘请专家,另一方面从全市各医疗单位选拔了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并具备一定教学能力的中医药骨干,组成师资队伍,制定了详细周全的教学计划和严格的教学管理规定,对学员实行全封闭管理,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和培训大纲要求开展教学工作,确保了培训质量。

4 做好宣传发动,提高参与培训人员积极性

为尽快组织全市基层医务人员参加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市卫生局专门召开了全市基层医务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动员大会,下发了《关于加强基层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工作方案》等文件,布置各地培训工作的开展,各卫生院也召开了有乡村医生参加的动员会议,组织医务人员学校国家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有关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和要求,宣传中医“吴门医派”在吴江市的历史,不断增强医务人员接受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 实行动态管理,完善工作机制

根据吴江市实际情况,从2000年起我市全面启动了基层医务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工作,各镇卫生院对本单位医务人员和辖区内乡村医生调查摸底,登记造册,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对医务人员进行轮训,通过报计划,填写登记表,建立医务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档案,为基层医务人员继续教育提供了动态管理依据,完善了基层医务人员培训机制。

6 强化工作意识,加强监督管理

药事管理知识培训范文第2篇

缺乏有效的营销手段和高素质的营销人才是我国医药行业滞后于国际先进水平的重要原因之一。医药营销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良莠不齐,非“科班”出身的不在少数。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医药市场上营销人员的现状,研究医药营销人才应具备怎样的素质以及如何对这一群体加强培养,以期为医药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构建绿色营销环境提出有效建议。

[关键词]医药营销;复合型人才;需求;培养

[中图分类号]F426.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9-0047-04

1 前 言

全球经济日新月异,医药行业也随之迅猛发展。随着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对于医药行业的需求不再仅仅局限于治病诊疗方面,保健、养生等活动已经越来越普遍的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热衷。医药卫生行业服务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因此与其他行业相比,医药行业从业人员往往受到更大的关注,被提出更多的要求。营销人员作为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桥梁,是医药供销环节中至关重要的因素,对其加强素质和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意义重大。目前我国医药行业营销人员素质与能力良莠不齐,很多医药企业对营销人员要求松散,非科班出身的营销人员不在少数。药品销售不同于其他商品,无论是营销人员只懂销售不懂药理,还是只懂药理不懂销售,对消费者来说都是很不负责任的,也会严重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探讨医药营销人员应该具备哪些素质与能力,怎样对其进行有效培训,使其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医疗卫生服务要求,对于构建绿色医药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2 我国医药行业营销人员现状

人口老龄化、城市化、健康意识的增强以及疾病谱的不断扩大促使人们对医疗保健的需求不断增加,我国医药行业及相关领域日渐走入人们的视野,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医药制造业生产总值一直保持上升态势,2012年医药商业销售总值达到1.11万亿元,比2011年高出18%,高于全国工业平均值9.1个百分点,利润率也高出全国均值4.1个百分点。尤其是在2008年至2009年,在全球经济增长普遍放缓的背景下,我国医药制造业依然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显示出了巨大的行业发展潜力。

目前我国医药企业的营销人员按照知识背景可分为三类:一是医药专业型,这类营销人员所学专业为医学或药学,医药学知识丰富,优势是具备较强的学术推广能力;二是营销专业型,这类营销人员具备一定的营销专业知识,并能在药品销售中灵活使用一定的营销技巧;三是纯粹经验型,这类营销人员既没有医药学知识背景,又缺乏市场营销学技能,营销手段较为简单,效率不高。

2.1 药品营销人才现状分析

2.1.1 基层人员适应工作要求的能力较差

随着医药产业的迅猛发展,各医药企业竞争日益激烈,因此对基层的药品营销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在实际工作中,基层药品营销人员要负责完成各种具体的销售工作,例如市场开发、市场推广、药品推介、售后服务等。这样的工作内容决定了他们不仅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但对于医药知识型的营销人员来说,知识结构中欠缺营销知识,因此导致营销手段简单粗放,缺乏实战能力;营销专业型的人员对医学和药学知识知之甚少,对于完成营销策划类的工作可能比较适合,但完成学术推广工作难度相对较大;而完全依靠经验,不具备医药和营销知识的营销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最难胜任药品营销工作的,无论在学术推广方面,还是在营销手段的使用上都无法领会医药营销的重点和难点,不利于医药企业销售工作的开展。

2.1.2 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很多资料表明,营销管理人员的学历普遍不高,甚至在很多人的传统观念中,营销工作片面的等同于“卖东西”,他们并不了解“营销”的真正含义,因此觉得营销并不需要专门花大气力来学习。因此,在很多企业中营销管理人员的素质偏低。要增加就业就应该提高营销人员的素质与学历。

2.2 医药营销人员需求分析

医药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营销人才?在对多家企业的营销人才招聘要求进行分析后发现,医药企业一般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选择营销人才:一是最好首先具备一定的医药行业背景,因为药品不同于一般商品,在销售时需要对药品的适应证、不良反应、禁忌证、药理反应等问题有准确的把握,属于“专家型”产品;二是必须具备一定的营销专业知识和销售实践经验;三是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销售人员要做到详细讲解、积极倾听,有效回答几点,另外还包括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四是营销人员要具备一些基本的素质,例如:①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一名营销人员,要随时做好可能碰壁的心理准备,尤其对于新药,很多消费者不敢贸然尝试,因此营销人员要具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心态良好。②良好的个人素质。个人素质大致包括个人的品德素质和人文素质两方面。鉴于医药商品的特殊性以及不可替代性,药品营销人员的道德品质更显得尤为重要。人文素质则是指个人知识方面的累积。例如营销知识、医药知识、管理知识以及对消费者心理研究的能力等。

3 医药营销人才的培养

3.1 相关院校人才培养

3.1.1 我国医药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现状

目前我国约有75所高等医学类院校,其中开办市场营销专业的有31所,培养本科生的院校有27所,如中国医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陕西中医学院等,部分院校还具有研究生学位的授予权。

医学院校开设市场营销专业,目标是培养既有医药学知识,能够进行学术推广,又有营销基础知识,能够从事市场预测调查、营销策划等工作的新式复合型人才。这类院校开办市场营销专业,在传授市场营销知识的同时突出医药方面的特色,具有明显的医药特征。但由于我国医药院校对营销人才的培养起步较晚,教学质量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3.1.2 我国医药院校营销人才培养的优势与劣势分析

医药院校培养医药营销人才具备明显的优势:①医药方面师资力量强大。与其他院校相比,医药院校在医药知识的传授方面有一支高水平、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所以这类院校具备复合型医药营销人才的理论教学条件。②医药院校品牌效应显著。医学院校通常都有自己的附属医院,可以凭借自身以及附属医院的品牌效应使医药院校培养出的营销人才更容易被社会、企业以及消费者认同和接受。

但是院校培养人才存在的最大弊端莫过于实践教育的缺乏。医药院校培养出的营销人才普遍缺乏实战经验。教师授课仍主要以传统教学手段为主,采用“填鸭式”灌输营销知识,实践课时安排很少,甚至没有,很多学生对毕业实习也仅是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这些都导致学生对营销缺乏实际的操作和切身的体会。另外,目前大多数高校教师缺乏实际工作经历,知识专而不全,对实践教学把握有限,也导致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3.1.3 如何加强对医药营销人才的培养

加强课程教学改革,夯实人才培养基础。

①根据医药营销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重新设置原有课程体系。医药营销专业的课程体系既要突出医药特色,又要传授营销基本知识技能。基于复合型医药营销人才培养目标设置的课程体系大体应涵盖围绕营销内容展开的管理学知识和医药学知识两大方面,具体来说应安排以下几个模块:

一是公共基础课程模块:包括数学、外语、计算机、体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等,这部分课程是为培养学生所必须具备的除专业知识外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基本素养而开设的。二是以营销内容为核心的管理学课程模块,这部分课程由专业基础课程和营销专业课程共同构成:专业基础课程应包括西方经济学、管理学原理、基础会计学、财务管理、医药企业管理、医药国际贸易等,开设这些课程主要是为完善学生所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管理学科知识;营销专业课程包括医药市场营销学、推销与谈判、公共关系学、医药广告学、医药市场调查与预测等内容,这部分课程向学生传授将来从业所必备的专业知识技能。三是医药课程模块,这部分课程主要是为了突出医药专业特色:包括中医基础、中药学、方剂学、现代基础医学概论等,这部分课程是为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医药知识背景而开设的。另外,还应开设一些具有工具性质的课程,例如统计学、运筹学等。这样基本可以保证复合型医药营销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该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完整。综合运用多种现代教学方法,丰富单一理论教学手段,提高培养质量。根据对复合型医药营销人才的需求分析,可以看到医药市场营销专门人才的培养是建立在行为科学、医学、药学、现代管理理论基础之上的综合性、系统性工程。因此,高校在教学中,在理论讲授的基础上,还应通过综合应用案例教学、模拟教学、PBL教学、实验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全面掌握市场营销理论的同时,为学生打造最贴近真实营销环境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切身体会到营销实践过程。四是案例教学以学生为主,在教学过程中打破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方法,一方面,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让学生分析、讨论各种具有代表性的医药营销案例,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在教学中实施模拟教学也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可以根据需要,让学生分别扮演营销过程中的不同角色,进行营销现场模拟,提高学生的营销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此外,多数高校都配备了实训室,可以通过在实训室中安装营销课程配套仿真操作系统,让每个学生都建立自己的模拟公司,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和对市场的理解作出经营决策,因而能够更好地完成理论知识和实践环节的有机融合。

②以课外实习及实践活动为抓手,将实践教学内容真正落到实处。实践教学除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实践环节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课外实习及实践活动中。积极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使学生在毕业前尽可能多地接触实际,进行锻炼,可以更好地实现从书本到实际、从学校到社会的转型。

在学生培养过程中,为保证课外实习及实践教学的效果,选择一些规模较大、具备发展潜力和声誉良好的医药企业,做好校企双方的紧密合作至关重要。做好校企合作,成立实习基地,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定期到企业参观学习;另一方面还可以邀请这些企业的成功人士在学校挂职,定期给学生举办讲座,针对医药营销领域的前沿和热点问题以及学生关心的问题给予指导、解答。此外,与某些医药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还可以为教师提供深入企业进行实践的机会,以弥补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缺乏实际工作经历的弊端。这种以学校为主体,校企共同培养学生的模式可以帮助学生进入企业进行专业实践,提高技能,能够让学生以员工的身份融入企业,实现由理论知识到专业技能、从业素质方面的飞跃,提前达到企业的用工标准。“订单式”人才培养也是校企合作的一种有效方式,学校根据用人单位对所需人才的要求定向培养学生,学生毕业后按照合同规定到用人单位就业。

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岗位要求,按照课程进度设计贴合企业实践的实训项目,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销售技能竞赛,帮助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就能够逐步达到企业对岗位的要求。

学校应该尽可能地与企业保持密切的联系与合作关系,吸引企业参与到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来,从而使企业实践能够主动引导教学过程,组织教学内容,使学校能够达到企业对销售人员的要求,为企业培养大批复合型医药营销人才。

3.2 相关职业培训

职业培训为在职员工进行后续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使其能结合自身未来的发展目标,明确自身不足,自主地学习有关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素质,促进个人职业发展目标的实现。培训工作本身就是职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企业未来的长远发展和员工个人职业规划的实现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医药市场产品种类繁多,国内外医药公司竞争激烈;为在市场上占领一席之地,各公司不断加大宣传和销售力度,纷纷开展销售业务竞赛。因此医药营销人员为实现业务指标压力沉重,导致他们仅仅关注业绩是否完成,大大冲淡了医药营销人员接受培训的学习热情,久而久之的结果就是缺乏对职业生涯完整的规划,完全忽视了培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虽然教育培训可以有效提高营销人员的技能和素质,使他们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但这也会产生“道德风险”,即某些员工会随着能力的提高,追求较高的物质回报,精神层面也有了新的要求,再加上某些竞争企业“挖墙脚”,这些都有可能导致他们在对当前任职公司提供的待遇条件进行权衡比较后选择离开。该情况的发生将会引发企业整体的人力资源规划和配置失误,某些受训员工流失,导致企业人力资源投资的浪费。此外,多数医药公司目前并没有形成完善的培训制度,对培训的内容、分工等问题并没有明确规定,各级别管理人员对自己在培训中的职责比较模糊,缺乏各层次管理者的有力支持,培训效果自然大打折扣;同时,多数企业没有设计有效的培训效果评估办法,对培训效果考核往往只停留在简单的考试上,而事后又不注重反馈调查,使培训与实际需求脱节,培训难以达到预定的目的。

营销人员培训意识淡薄,主观上不重视,部分受训员工流失,企业人力资源投资浪费,各层次管理者对培训的支持力度不足以及对培训过程的监督和培训效果的评估严重缺失,这些都是当前各医药企业在对营销人员进行培训时面临的主要问题。

新形势下要提高医药营销人员的技能与素质,就有必要实现营销人员的转型,即从医药专业型、营销专业型、纯粹经验型向复合型营销人才转化。加强对现有医药营销人员的素质培养,使之适应市场瞬息万变的形势,适应医药改革的需要是当务之急。根据医药企业的实际情况,要解决上述问题,营销人员的在岗职业培训至少应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①实现观念的转变;②建立培训制度,尤其重视培训效果评估;③学习并运用先进的营销理念进行实务培训。

3.2.1 基于公司长远发展的战略眼光,树立培训新理念

立足长远,以人为本,医药企业的发展必须确立培训优先的战略思想。为此,企业应树立人才资本、终身教育、竞争发展的培训新观念。

3.2.2 建立完善的、系统的培训管理体系,形成有效的培训机制

建立一套完善、系统的培训管理体系并形成机制,对培训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培训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需求分析阶段、实施阶段以及效果评估阶段。这三个阶段实际上是一个连续的有机整体,不可分割,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会造成培训的低效或无效。实施培训时,企业应首先进行调研,对培训的需求进行分析,即从企业整体、各部门和员工个体等角度考虑,安排培训内容;而且在培训期间不能随意变更培训内容,因为营销人员将时间与精力投入到培训中,当然希望培训的目标、内容与自身的需求或发展计划相吻合,通过培训可以使其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有更好的发展;培训的考核和评估工作应得到企业的高度重视,这两项工作应紧紧围绕培训的目的和要求展开,对培训的考核和评估至少应涵盖以下内容:

(1)评估营销人员的反应。最常用的方法是让受训人员填写有关问卷,另外也可以对受训员工进行面谈或电话调查。

(2)考核和评估营销人员的学习情况。对于某些知识和技能,可以在培训前和培训后分别对受训者进行考核测试,通过成绩比较客观地评价培训效果。

(3)对营销人员的行为进行考核与评估。这个层次上的考核和评估比较复杂,实施起来难度也比较高,因为行为发生改变往往要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在实际操作中,可以观察培训后营销人员在工作上产生哪些变化以及变化的程度。通过此项评估可以使管理层对某个培训项目有深入地了解,也可以使营销人员通过评估看到自己的变化,从而增强对培训的信心并更有效地进行工作。

(4)培训整体效果的评估。此项评估是站在部门和组织的角度,了解培训活动给公司业务带来的影响和回报如何,例如业绩是否增长,客户满意度是否提高等。

3.2.3 基于先进的营销理念进行营销实务培训

(1)基本理论方面的培训。这是营销培训的基础内容。理论上应包括:药品营销的本质及特殊性、企业战略计划、医药企业管理知识、消费者市场细分及市场定位、医药商品学等。目的是让接受培训的营销人员先从理论层面上掌握如何创造市场需求,开拓新市场,扩大市场份额,推广新产品的市场营销理论和技巧,为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去树立坚实的理论基础。因为医药产品的特殊性,培训时尤其要注意强调营销应围绕消费者的利益,从消费者的视角来展开。

(2)基于销售技巧的销售实务培训。相比之下,实务培训更强调针对性与实用性。这是营销实务培训的关键所在,营销人员要亲身参与。培训时应针对销售过程各个环节、信用管理、客户管理、各种社会公共关系等方面建立模拟仿真场景,提高培训的仿真度、加强角色间的对抗性。

(3)案例培训。搜集案例进行开放式的讨论也是一种有效的营销实务培训方式,这种方法可以引导营销人员展开头脑风暴,锻炼创新性思维,激发参与讨论的热情。案例选择应尽可能贴合本土实际,并保持与时俱进,体现最新的营销动态。案例分析法的中心环节是自由讨论,让营销人员在讨论中学习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建立团队合作精神是此项培训的重点。可以让营销人员根据自己的从业经验,彼此分享各自成功或失败的例子,将这种现身说法结合到案例培训中,更加能够强化参考和借鉴的效果。实务型营销培训,应注意培训对象的类别,有区别地安排阶梯式培训,不同层次的营销人员要采用不同的方法例如现身说教、现场演示、角色扮演、视频培训、网络培训、商战模拟等,不断提高医药营销人员运用营销知识和技巧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程友斌,薛强,陈春.医药营销专业人才必备素质和能力探究[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36).

[2]吴海峡.医药营销人才现状分析及培养建议[J].中国药业,2009(2).

[3]雷蕾,向铮,叶建.浅谈医药营销应用型人才的培养[J].商场现代化,2009(10).

[4]史兰香,张宝华,张星辰.地方院校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药事管理知识培训范文第3篇

关键词:模拟药房;人才培养;应用研究

1GSP模拟药房建设的必要性

药学专业要注重学生实践动手与具体应用能力培养,要积极适应高校重质量,重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加强实践环节建设.模拟仿真资源最大化节能环保加强模拟仿真实验平台建设,提高实验的案例性、仿真性、交互性、创新性、综合性势在必行.利用虚拟仿真软件设备进行虚拟实验,取得类似或优于真实环境实验效果.可促进创新提高实验效率,提高实践教学质量.随着医药行业快速发展,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很难适应人才培养需要.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形式显得十分枯燥、抽象.不利于学生职业技能,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学习效率低下很难适应时代要求,不能满足行业企业之需.模拟药房的建设应用可提升岗位技能和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可增强服务意识,可结合社会需求合理开展实习实训项目,锻炼学生人际交往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缩短就业适应期,通过模拟仿真训练丰富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可提升教师专业指导技能,提高药学相关课程实践教学活动.改革教学环境,改变学生的培养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觉性.模拟仿真药房校企共建可紧密联系行业需要和人才培养目标,充分发挥模拟仿真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特点.更好地服务于药学实践,培养更多的药学专业应用型人才.

1.1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学习兴趣的需要

随着医药市场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医药行业快速发展.要求高校药学专业培养过程要结合医患服务新变化建立新的服务模式,要求高校以应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培养为核心,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及实践模式改革创新.依托模拟药房,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培养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升,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转化,在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体现,让学生利用模拟人机对话扮演问病荐药的角色,开展案例互动,设计模拟实践项目,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的,制定设计好实验方案,让学生体验模拟环境,分析问题,提出思考,反复实践,解决实践问题.激发学习兴趣.适应职场和专业应用型人才需求.

1.2GSP模拟药房的建设是培养适应医改人才培养的需要

应用型高校药学人才培养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应用于行业专业的实践创新能力,模拟药房是以GSP管理规范要求为基础,应用人机对话的信息技术,模拟药房工作环境,强调能力与知识并重.注重学生分析解决处理实践问题能力,培养学生适应工作环境能力.培养学生以岗位需求,行业发展要求为目标,以自主学习模拟仿真,将教与学,学与练,产学研用,理论与实践融合的教学形式.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服务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能较好地提高学生适应医药行业改革需要,更好地符合应用型药学人才培养需要,为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实习实训平台.模拟仿真可与行业紧密结合实时更换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实验项目自主设计,可使学生自主思考,团结互助,利于知识积累储备,便于学生角色转变,尽快适应岗位需求,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积极作用.

2模拟药房在药学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2.1模拟药房在药学专业知识强化训练中的应用

模拟药房在《药理学》《药剂学》《药事管理学》《常见中药识别》《生药学》等课程中的应用效果良好.《药理学》通过模拟可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的结合,提高教学效果,药理学课程主要学临床用药的适应症、不良反应、治疗效果等内容,枯燥乏味,学生学习难以掌握.利用模拟仿真可把书本上理论知识融入实践,灵活生动,更具实际需要模拟创设情景,学生模拟临床用药,掌握最新的临床用药和最新的药品商品名,模拟识别,教师可根据临床医师所开处方进行模拟设计实验项目,学生模拟药师发药,对药物不良反应、禁忌、搭配是否合理等进行模拟实验,进行分析,评价.把书本上知识融入实践.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在《药剂学》课程学习中可利用模拟药房观察药物剂型的制备过程、制备条件环境要求与注意事项,制备剂型质量标准控制.对同类药物不同剂型制备的通过模拟仿真训练,对比分析,讨论.可解决实践中的耗时耗材的浪费,节能环保.学生模拟仿真训练,直接观察药物制剂.加深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掌握.《药事管理学》中应用,GSP模拟药房是按照药品经营管理规范组建的.该课程主要讲授药品管理规范法律文件.但法规抽象枯燥.通过模拟仿真可将这些法律文件变成可操作性实训项目,如:区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药品分类制度;药品储存于养护;模拟药房集中体现药事管理中许多具体规定.模拟学习生动有趣,印象深刻.在《常见中药识别》《生药学》课程中模拟仿真药房以生动形象场景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心理和情感共鸣.引导学生从中药饮片陈列、调剂、识别真假、处方配伍处理,开展模拟临证用药训练实验,让学生亲自感受与操作,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学习生动有趣,引导理论用于实践训练.

2.2模拟药房在药学技能培养训练中的应用

模拟药房在问药荐药方面锻炼学生复习药学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能力.实验教师可以设计模拟处方,根据疾病临床,分析病因,进行药物治疗方案诊治.分组设计问病荐药情境演练.模拟医院药房学习诊室血压测定,学习人体生理、病理特征,利用综合模拟药物识别系统观察在不同生理病理情况下给药的药理作用特征,观察静脉给药人体各种反应.学生复习相关理论知识,给出治疗方案,互评;教师点评总结.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药品经营陈列摆放是药学专业的一项基本技能,模拟药房中实验教师指导学生按照GSP规定要求,将处方与非处方;按消化、循环、心脑、妇科、儿科等进行分类摆放;模拟中学生了解药品功能,药品分类,药品性质,药品规格,等级,剂型等专业知识,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模拟药房可锻炼学生中药识别调剂能力训练.模拟设计中药处方训练学生审方发药能力,合理用药检测训练能力.审核药物处方合理性,药物的真假识别,药物用法用量是否符合规定要求,训练调配药房进行药物称量调配.模拟药房发药.将药物使用中注意事项通过人机对话告诉患者.模拟药房利用模拟仿真软件训练学生进行模拟推销药品演练.将药品的身份信息如型号规格注意事项,药品价格、产地等信息通过扫码录入系统,利用模拟仿真训练学生POS和GSP软件操作培练习.按GSP要求做好药品采购、销售,药品养护与验收记录.培养学生审方技能,锻炼学生到真实药房工作能力.模拟药房是增强学生职业技能培训的有效途径.

药事管理知识培训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新形势;避孕药具;管理

在新时期、新形势下,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对药具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赋予了艰巨的任务,药具工作新的思路、新的对策势在必行。避孕药具工作必须坚持把避孕药具作为政府提供给育龄群众的计划生育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重要内容,深化药具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切实把药具免费发放供应落到实处,确保广大育龄群众使用安全、有效、价廉、便捷的药具产品,不断提高育龄群众对避孕药具的易得性和服务的满意度,从而推进计划生育工作可持续发展[1]。

1 加强制度建设以及明确管理目标

避孕药具管理工作是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口目标的物质保障,健全药具工作各项制度是确保药具工作是否顺利进行的有效保证。目前,我国现行的“计划供应、免费发放”的计划生育药具管理供应体制问题凸现,“三十年一贯制”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难以适应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健全制度同时,要强化药具管理目标。医护人员在健全避孕药具管理制度中,应做到“五个加强”、“一个确保”。

1.1 加强药具管理目标责任制[2] 各级政府要将避孕药具管理纳入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责任制考核,并占考核权重的一定比例。为引起乡镇领导的重视,应该实行药具管理加减分考核制度,各县(市)计生委在对乡镇计划生育服务站年终目标责任制考核中应要求服务站有药具专柜,村有药箱(包),确保无药具质量变质,考核结果直接与服务站人员工资、奖金挂钩,做到奖优罚劣。

1.2 加强药具制度创新 在原有的计划编报、调拨责任、财务管理、仓储、目标考核、统计报表、宣传培训、质量管理、检查评比等制度外,还要建立避孕药具进出口管理制度、避孕药具管理达标及奖惩制度等。

1.3 加强药具队伍建设和廉洁自律,增强管理与服务的能力 要合理配备医药、财务、统计、信息等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建设一支作风正、工作实、业务精的高素质药具工作队伍,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药具经费分配、计划采购、调拨发放等重点环节的监督,从源头上制止行业不正之风。

1.4 加强信息化管理 加强仓储信息化管理是提高仓储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医护人员要积极引进电脑技术,引入先进的药具电脑管理软件,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与帮助,将各种药具品名、单位、数量、价格、药具代码等信息输入电脑,利用育龄妇女信息卡、共享计划生育信息资源,提高药具管理工作水平。

1.5 加强药具经费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供应,减少浪费,要建立药具账物专人负责,单独建账,利用财政经费以及药具站事业经费用于仓储改造,增添必须的仓储设备,落实专款专用的财物制度,确保避孕药具供应渠道畅通,安全、可靠、便捷、经济,满足群众对计划生育公共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为稳定低生育水平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2 加强对计生人员素质培养力度

在药具队伍建设上,要坚持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廉洁奉公,服务于民的要求,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结构合理、作风过硬的高素质、专业化的计划生育药具干部队伍。

一是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各类岗位准入机制。按照岗位职责、准入条件和标准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择优聘用,全面推行全员聘用制。建立干部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的有效激励机制,实行资质准入、持证上岗,充分发挥药具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二是实行目标责任制。明确岗位职责、工作目标和考核标准,要把责、权、利与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挂起钩来,将考评与工资奖金、选拔聘用等挂钩,对成绩突出的予以奖励,对不称职或不胜任的进行调整或予以辞退。三是要加强药具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药具人员素质和能力。各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每年都要对药具人员进行分类培训和业务指导,把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培训紧密的结合起来,强化责任意识,提高人口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法律法规知识、现代管理知识、避孕节育/生殖健康和药具管理相关知识,以及药具计划、统计、仓储、物流管理等知识。培训形式灵活多样,重在实用,采取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理论培训与技能传授相结合,进行多渠道全方位培训指导,提高培训效率,提升管理水平。

3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知情选择能力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知情选择能力。要充分发挥科普知识和社区文化氛围的导向作用,紧密结合各地实际,充分利用文件、信息、广播、板报、咨询指导、授课培训、图片展览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药具管理和药具知识的宣传教育,探索群众易接受和掌握的宣传教育方式,使群众充分了解药具管理政策,熟悉常用药具知识,做到会选择、会使用。进一步加强药具发放站内外宣传环境建设,利用知识图板、温馨的语言标语等,使之成为育龄群众服务的窗口;积极利用节假日和“三下乡”活动深入集市和乡村送知识、送药具,开展咨询服务、知情选择及生殖健康知识宣传,不断提高群众知情选择能力。

参 考 文 献

药事管理知识培训范文第5篇

建立两套病人识别方法病人登记号、姓名是病人的识别系统。姓名有重名,登记号是惟一的号码。因此,我院门诊病人识别采用ID号+姓名,住院病人识别采用住院号+姓名,将病人信息打印到腕带上;手术眼别采用在术眼眉弓上1cm处用红色“Δ”标注;医护人员在手术、治疗前严格执行上述的查对,正确识别病人及手术部位,杜绝了各类差错事故的发生。

重视交流沟通加强医护技之间的沟通,建立有效的交流沟通本,除常规护理工作交接班本外,建立特殊交班本,记录各类需特殊交班的内容,要求接班护士阅读处理后签名,做到事事有人交、有人管;建立口头医嘱登记本,确保正确执行口头医嘱;建立危急值的报告登记本,使实验室危急值的报告能及时处理,责任到人;科室间转科交接单的使用。

开展持续质量改进保证病人安全持续质量改进是JCI标准的核心理念。我科制定了六项护理品质指标,强调全员参与质量改进活动;应用PDCA模式改进护理品质;PDCA是质量管理的科学工作程序,避免了改进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且当不同部门的员工组合到一个改进小组时,小组成员能按照统一的步骤和方法实施改进,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改进过程的规范性和改进结果的可靠性。在模式化的运作下,我科护理质量管理形成了持续向上的良性循环[2],促进护理工作质量不断提高。

加强病区药品管理提高高危药品的安全性,病房里不存放高风险类药品,如高浓度电解质溶液(包括10%氯化钾、10%氯化钠注射液)。毒麻药品放置在保险柜内,双人开锁,一人管密码,一人管钥匙;严格交接班制度,若一次使用不完,要将剩余药液弃掉,必须有两人签名。病房除抢救药品外,严格控制基数药品的品种及数量,建立基数药品登记本。低温药品的管理:低温药品储存在冰箱冷藏室内,按药品的储存要求调节冰箱温度,冰箱内药品分类摆放整齐、有序,建立专人冰箱管理制度,设立冰箱日检表,每日检查冰箱温度并清洁;对冰箱内药品上锁,建立药品帐目管理并每班交接。

注重安全消防演练JCI非常关注过程管理,其主要体现在风险的预测与预防,为此我院特别邀请消防人员进行消防知识培训,我科进行消防疏散演练,要求人人过关,包括清洁工人。我科制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小组,制订突发事件疏散线路及疏散方案。

减少医源性感染风险每个治疗车、每台检查仪器旁、病房门口等配备快速洗手液;每个洗手池旁粘贴一张“六部洗手法”示意图、配备擦手纸,更换全科垃圾桶为有盖脚踏式。

加强护理教育护理教育包括岗前教育、在职培训两大部分。岗前教育的对象是:新员工的培训,由医院人力资源和护理部共同完成。在职培训:为了保证员工的知识水平跟上技术、学术的迅猛发展,更新观念,学会新知识、新技术,我科制定了各级人员的岗位培训计划,有计划分层次进行在职培训。建立分阶段培训体系是基于Benner[3]从新手到专家的教育理论并结合眼科护理专业特点,制订并予以实施。分阶段培训的优势在于:能与各级护士的岗位职责相联系,根据不同工作目标来制订并完成学习任务;能使低年资护士明确其日后努力的方向,顺利完成本阶段培训并向后一阶段发展,使高年资护士拥有专科工作能力[4];把培训与考核记入员工培训档案。

保证了病人的安全病人身份辨识:护士执行三查七对制度的同时增加门诊ID号和住院号核对并实施腕带双核对,明确规定床号不能作为病人辨识的主要要素。护士进行治疗、护理时实行新的辨识政策执行率上升至100%。有效沟通:在检查过程中一旦发现达到危急标准的检查、检验结果,一定及时、准确、全面、清晰地告知临床医护人员,其达标率为100%。手术安全:执行新的规程既保证了病人安全,又降低了自身的职业风险。药品管理:提高了护理用药安全。

提升了护理质量采用PDCA方法,每天进行数据统计,每月对制定的品质指标进行评估、分析、讨论、总结,制定改进措施,实施改进;达到提高护理质量,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提高病人满意率。

密切了医护技之间的沟通JCI强调团队协作,无论是文件的准备、病人的医疗护理过程、安全防范等系列的准备过程中,医疗、护理、医技及总务等部门共同讨论、共同现场协调、共同出谋划策,相互鼓励、相互推动、相互学习,凸显出跨团队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