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绿色设计的内涵

绿色设计的内涵

绿色设计的内涵

绿色设计的内涵范文第1篇

关键词:环保;生态环境;绿色经济

引言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获得了迅速发展,这是我国建筑业获得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据统计,2015年我国建筑业总产值达180757亿元,足以见得建筑业在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2016年2月初,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住房城乡建设部两部委联合印发了《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到2020年,我国将建设30个适应气候变化试点城市,绿色建筑推广比例达到50%。这意味着,绿色建筑等环保产业将进入新一轮政策期。所以我们必须要探讨绿色建筑与绿色节能建筑的关系,从而为建筑业提供更为科学、环保的设计理念。

1绿色建筑设计概述

1.1内涵

绿色建筑设计是生态建筑设计,它是绿色节能建筑的基础和关键。是在当前绿色经济、生态经济等经济发展理念下所形成的建筑设计风格。总之,绿色建筑设计主要是基于无污染的建筑材料、施工过程所设计的环保、绿色的建筑设计蓝图,所以绿色建筑设计涵盖了环保的设计理念[1]。

1.2特点

(1)绿色建筑设计是一种环保、绿色的建筑设计,它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预测性,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所以说绿色建筑设计具有环保、绿色的特征。(2)绿色建筑设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使绿色节能建筑的形成,从而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例如:现阶段的小区公园会栽种一些花木,这些花木起着净化空气的作用,为人们营造适宜的环境。最后,绿色建筑设计是一种设计理念、设计方案,它属于建筑的事前工作。

1.3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专业里的思路及合理运用

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要减少资源的使用,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绿色建筑外部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例如荷兰的房屋建筑在设计时考虑到房屋的能源使用以及生态性,所以荷兰的房屋建筑以风能为主要能源,同时屋顶的材料选择草料,这便是绿色建筑设计思路的完美再现。

2绿色节能建筑

2.1内涵

绿色节能建筑正成为世界潮流,也是对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发展理念的严格遵循,对于生态环境、资源、能源利用产生重要影响。总之,绿色节能建筑是一种不同于绿色建筑设计的既节能又环保的设计理念,有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

2.2特点

(1)从建筑能耗各个环节上严格控制及对建筑各个环节最大允许能耗标准的控制,是减少建筑能耗提高节能效益的前提。(2)针对中国人居资源禀赋和目前住房消费存在的问题,必须选择资源节约型发展模式。这是有与绿色节能建筑在使用过程中低消耗、少排放、低污染、可再生资源利用所绝对的。

2.3绿色节能建筑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

绿色节能建筑要求应用智能技术为支撑的系统与产品,提高绿色建筑性能。如发展节能与节水控制系统与产品、利用可再生资源的智能系统与产品。室内环境综合控制系统与产品等。可采用综合性智能采光控制、地热与协同控制、外遮阳自动控制、中水雨水利用综合控制等技术。

3绿色建筑设计与绿色节能建筑的关系

通过对于绿色建筑设计与绿色节能建筑内涵、特点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绿色建筑设计与绿色节能建筑的重要联系与区别。而我们对于绿色建筑设计的身材深层次把握有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也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1联系

(1)绿色建筑设计与绿色节能建筑都是对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发展模式与发展理念的严格遵循,它们都具有绿色、环保的特征,所以从这一方面来说它们具有一致性。(2)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推动绿色节能建筑的发展;绿色节能建筑的发展也是对于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遵循,它需要绿色建筑设计来指导,从而有力地促使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深入人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3.2区别

(1)绿色建筑设计具有绿色、环保的特征,但是它并没有明确提到节约资源、能源,而绿色节能建筑不仅具有绿色、环保的特征,还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避免资源的浪费。(2)绿色建筑设计主要指的是从设计图纸方面来体现绿色、环保的设计理念,而绿色节能建筑主要指的是从具体施工过程和功能来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与资源、能源的节约与利用。

4结束语

本文主要基于绿色建筑设计与绿色节能建筑的内涵与特点探讨两者的联系与区别,纵然绿色建筑设计与绿色节能建筑有着一定的区别,但是在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方面都具有一致性。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和能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达到与自然环境亲和,做到人、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永续发展,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董云.绿色建筑设计与绿色节能建筑地关系[J].低碳世界,2016,2(18):119~120.

绿色设计的内涵范文第2篇

【关键词】绿色;智能;建筑;特性

The Analysis of Green and Intelligent Building's Basic Characteristics

Tang Shao-wei,Yang Yuan-hua

(Chongqing Cit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enterChongqing400015)

【Abstract】It is in favour of green and intelligent buildings development by analysis of which basic characteristics to clear key characteristics.This paper cleared key characteristics of green and intelligent building by aummarize which basic characteristics and analysis of which self-correlation.

【Key words】Green;Intelligent;Building;Characteristics

1.前言

智能建筑的出现,极大的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然而,单纯依靠智能系统并不能解决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1]。为达到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节约资源能源,建设健康舒适的居住、工作环境这一目标,发展绿色建筑已经成为全球的共识。于此同时,为实现绿色建筑的建设目标,在工程中涉及的建筑设备、资源利用、管理信息、生态等领域,有大量需要解决的智能控制与信息管理的课题,如果不能有效的实现各类设备系统的智能控制,不能完备的进行建筑物建设、运行与更新过程的信息管理,绿色建筑的主要目标是不可能达到的[2]。可见,绿色是目的、方向、总纲,智能化是手段、措施与技术[3]。绿色建筑与智能建筑的关系正如建设部仇保兴副部长在《中国的能源战略与绿色建筑前景》中所概括:“以智能化推进绿色建筑,节约能源,降低资源消耗和浪费,减少污染,是建筑智能化发展的方向和目的,也是绿色建筑发展的必由之路。”

2.绿色智能建筑概念

绿色建筑与智能建筑的充分融合,产生了绿色智能建筑。英国De Montfort大学的Derek Clements-Croome教授认为绿色建筑是高效运行,具有高效绩效反馈和响应系统、灵活的自适应设计、主动环境控制、多重使用空间、高效运行管理,能够独立控制通风、空调、自然采光、噪声和隐私性的建筑,智能建筑是自动运行,非格式化的智能空间管理,具有主动智能、组织智能、使用者智能等特性的建筑,综合起来绿色智能建筑就是智能的、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建筑[4]。南京工业大学的陆伟良教授认为现代绿色智能建筑除须具备传统住宅遮风避雨、通风采光等基本功能外,还要具备协调环境、保护生态的特殊功能[3]。有的专家认为绿色智能建筑即是以“可持续”为核心,通过智能化手段与绿色理念的融合来实现人、资源、环境三者的最优化发展[5]。也有专家认为,绿色智能建筑是智能建筑与绿色建筑的有机结合,是运用计算机、通信、自控、建筑、物理、生物、生化、生态等高科技手段来建设低耗节能,与环境和谐相存的建筑物,是智能系统融入绿色建筑的完美结晶[1]。建设部科技司司长赖明把绿色智能建筑概括为: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空间,同时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资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

3.绿色智能建筑内涵

所谓内涵,维基百科解释为:称呼给定的词所包含的意义或特征;汉语百科解释为:内涵是一种抽象的感觉,是某个人对一个人或某件事的一种认知感觉,内涵不是广义的,是局限在某一特定人对待某一人或某一事的看法;其基本解释为: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也就是概念的内容。根据前文所述绿色智能建筑的概念,结合文献[1],总结出绿色智能建筑的内涵:

(1) 智能化与绿色生态。绿色智能建筑首先应该是充分运用智能控制手段,服务于绿色生态建设的建筑。绿色建筑的建设活动污染防治、节水、能耗监测、节能管理、室内环境控制等方面都需要运用智能控制技术进行优化,做到现代高科技与大自然的高度和谐统一。

(2) 智能化与健康环保。绿色智能建筑号召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用新的思路来建设健康舒适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3) 智能化与低碳节能。绿色智能建筑必须是低碳节能的,并由此带给用户或业主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

(4) 智能化与可持续发展。运用智能化手段,实现节地、节水、节能、节材的目标,产生最少或不产生废弃物,强调可持续发展的长期策略。

4.绿色智能建筑的基本特性

特性是指某事物所特有的性质,特殊的品性、品质,是事物内涵的外在体现。根据前文所述绿色智能建筑的概念、内涵,在相关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3][5],总结出绿色智能建筑具有如下的基本特性:

(1)开放性。绿色智能建筑在生态方面有广泛的开放性,留给研究者和有关从业人员广泛的空间,去思考、拓展,以达到更深入的理解和阐释。

(2)环保性。采用的是无害、无污、可以自然降解的环保型建筑材料。

(3)生态性。按生态经济开放式闭合循环的原理作无废无污的生态工程设计、建造和维护。

(4)清洁性。充分利用清洁能源,降低建筑运转的能耗,提高自养水平。

(5)文化性。富有生态及艺术内涵,倡导环保、节能、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注重居住者、使用者精神需求的满足。

(6)舒适性。具有良好的室内空气环境,日照、通风和采光。

(7)健康性。能够营造健康的学习、生活、工作环境,同时要求一切从使用者出发,不仅追求自然要素,还要注意使用者生理、心理、性格、喜好等人文要素,使之生活在健康的环境中。

(8)安全性。具有预防外来入侵和自然灾害的能力。

5.绿色智能建筑基本特性的自相关分析

绿色智能建筑基本特性是内涵的外在表现,若建筑具有绿色智能建筑的各类基本特性,那么就可以认为这个建筑是绿色智能建筑。

通过分析绿色智能建筑基本特性之间的自相关性发现:健康性是绿色智能建筑最关键特性,其次是生态性。其中环保性、生态性、清洁性、舒适性等基本特性的体现有利于健康性目标的实现,而开放性、环保性、清洁性等基本特性的体现有利于实现生态性目标(表1)。

表1 绿色智能建筑基本特性自相关分析

基本特征 开放性 环保性 生态性 清洁性 文化性 舒适性 健康性 安全性 统计

开放性 2

环保性 2

生态性 3

清洁性 2

文化性 1

舒适性 2

健康性 4

安全性 1

注:表示强相关性,表示弱相关性。统计栏中数字表示从横向看除自相关的基本特性外,与该项基本特性强相关的其他基本特性数量。

6.小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促进我国绿色智能建筑的发展,任重而道远。通过前文分析,总结出了绿色智能建筑的基本特性,明确了健康性和生态性是最重要的基本特性。因此,在绿色智能建筑建设过程中,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要首先满足健康性和生态性要求。目前的智能工程技术比较好的体现了健康性基本特性,但是对生态性的技术支撑还不够,需要进一步加强有关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陶根根 环境与绿色智能建筑 集团经济研究 2007年 第102期.

[2]陈大章 刘刚 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 2005年 第10期.

[3]陆伟良 丁玉林 杨军志 对我国现阶段以绿色智能建筑为综合发展方向的探讨 城市建筑 2007年4期.

[4]D.J.Clements-croome,2006,Challenge and Opportunities for Intelligent Buildings for the 21st Century,Proceedings of Xi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on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Architecture in Harmony,ISBN 884-897,978-7-112-00507-9.

[5]王平 绿色智能建筑一体化发展探讨 第五届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 2009年3月27日.

绿色设计的内涵范文第3篇

关键词:绿色生态;住宅小区;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4-00282-01

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物质条件,为人类的基本生存提供了必要的资源,哺育人类,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持续恶化的自然环境时刻警示着我们,要足够重视自然环境的价值才能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绿色生态住宅小区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有利于满足人们的绿色环保需求,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要足够重视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

一、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内涵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是时展的必然产物,是人类需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最理想的居住空间。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具有节约能源、节约水资源、延长建筑物寿命、减少污染、改善生态环境、通风顺畅等诸多优点。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内涵具体体现在它的绿色环保、高效节能、健康舒适以及适宜居住的美好环境,并且室内的气候调节能力强,通风效果好,使人、社会和自然形成一个完美良好的循环。

二、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特点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不单单注重健康舒适环保,更加注重体现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和谐发展,它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建设将城市和小区的环境学、环境规划、地理学、美学、建筑学等学科有效结合使用,达到高效使用绿色建筑和保护生态平衡的目标。第二、绿色材料是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提倡的材料,并提倡合理使用土地,节约土地资源,更好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第三、我国是地理大国,有着丰富的水资源,但是由于水资源的分布严重不均匀,所以导致很多地区水资源缺乏。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建设能够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实现有效节约水资源。第四、绿色生态住宅小区能够将能量循环和物质循环稳定地引入到住宅小区的整体设计中,能大大降低生态住宅小区的开发和建设的成本,并有利于有效保持生态住宅小区的生态平衡,大大提高生态效益。

三、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功能

(一)能够保证城市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一般指诸多的生物与环境相结合形成的生态复合体的总称以及各自的生态过程。只有在保持生物多样性的前提下,才能有效发展新型的绿色住宅小区。它的内容涵盖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物种的多样性、遗传的多样性。同时,绿色生态住宅小区还可以确保城市自然生态的连续性和整体性,减少和避免了城市生物生存、分布和移动的阻力,改善当前的生存环境,并且能为生物提供合适的生存和繁衍的环境。

(二)改善地区气候,减少污染。绿色住宅小区应该充分利用阳台、窗台、走廊和墙面等空间,来种植一些蔬菜、树木、花草等绿色作物。既可以实现净化空气、改善区域气候、调节湿度,还可以有效减少城市的噪音,吸纳灰尘,还能美化环境,好看的建筑造型置于树木和花草中,不仅能产生良好的视觉效果,还能净化室内外空气,营造出舒适健康的居住和生活环境。换句话说,住宅小区的绿化程度高,不但能有效降低空气污染,保持水土,提供氧气,还能提高住宅美感。

四、绿色生态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的建议

通过上文的讲述,我们对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特点、内涵以及功能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下面对规划设计提出几点建议。

(一)关注当地的人文环境。绿色生态住宅小区是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规划应该融合当地的居民生活方式以及历史人文环境,来做到因地制宜,让小区具有自身的特色并能适应城市环境。例如,在保留原有树木、街巷、城墙及传统建筑的前提下,依照当地特有的人文环境,将小区建设成具有传统韵味的建筑,那样新建成的小区就会融合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环境,就会符合人们对小区的各种需求。

(二)重点保护生态环境。居住条件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住宅小区的生态环境,所以,在绿色生态小区的规划设计时,要全方位考虑地理环境,在保护原有草地、山坡、湖泊、树木等条件的前提下,实现充分利用,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协调,来建设具有当地特色的居住环境。

(三)强调住宅小区的功能组合。住宅小区的空间主要划分为私用空间和公用区间,它们都包括半私用空间和半公用空间。私用空间主要指楼盘底层的庭院,以及各个楼层的室外漏台和阳台。楼层阳台可以用来休息、观景以及眺望,也可以用来种植一些花草。对于楼宇底层,居民可以用来种植蔬菜、花卉等。半私用空间是指楼盘之间的院落空地,为居民提供活动、健身和活动,在规划设计时,要注重设施的齐全性和多样化,把它设计成最能吸引居民眼球的空间。公共空间追求的是优雅舒适,在规划方面要充分考虑文化建筑、住宅的景观和周边公园。半公共空间主要是用来小区居民的熟悉交流、休闲娱乐,是居民的共同区域,在规划方面要严格考虑不同形式的居民组织活动,保证设备齐全和交通足够方便。

(四)强化小区绿化设计。绿化设计是绿色生态住宅小区规划设计中最重要的版块,它主要包括合理布局、室内绿化、地面绿化以及空中绿化四个方面。首先是合理布局,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化率要达到百分之三十五,其中绿地本身的绿化率要高于百分之七十。绿地位置应在建筑物的南面,这样可以保证植物和花卉得到足够的阳光。绿化地和园林要尽量做到成块成片,尽可能减少细长的绿地和园林。为了尽可能避免过多的灰尘和过大的噪音影响小区的生态环境,应该留出比较宽的绿地,来营造厚实、浓密的防护景观园林。其次是室内绿化,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室内绿化既能净化室内空气还能美化环境,但值得注意的是,因为人们在室内的时间较长,所以要尽量选择对人体有益的植被。接着是地面绿化,地面绿化在绿色生态住宅小区规划设计中是极其重要的,它既能降低噪音、净化空气、减少辐射,还能吸收放射性的有害物质,有利于居民健康。最后是空中绿化,主要是指建筑的立体绿化,一般的做法是种植葡萄藤、常春藤等攀岩类植物在外墙,这样可以保持室内凉爽、保护墙面不发生变形。在阳台上种植绿色植物,能净化空气,节省绿化用地面积,节约能源。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绿色生态住宅在新时期应运而生,绿色生态住宅小区是以绿色经济做基石,绿色环境为标志,绿色技术为支撑,并结合人们对中国建筑美学的审美意识,来实现人与社会、自然和谐发展的新型的住宅小区,所以,我们应当予以高度重视,强化规划设计工作,以此更好的满足人们日趋提高的居住要求。

参考文献:

【1】 张红.对绿色生态住宅小区设计规划设计的探索[J].城市建设理论,2013,(14):56-57.

绿色设计的内涵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绿色设计;室内环境;装饰材料

1 室内环境绿色设计的内涵

人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因此,人们设计创造的室内环境,必然会直接关系到室内生活、生产活动的质量,关系到人们的安全、健康、效率、舒适等。在设计领域中出现的“绿色设计”也称生态设计。绿色设计指设计出的产品可以拆卸、分解,零部件可以翻新、重复使用,这样既保护了环境,也避免了资源的浪费。使用绿色标志的产品,标明该商品的生产、使用及处理全过程符合环保要求,不危害环境或危害程度极小,有利于资源的再生回收利用。我国从1994年开始实施“绿色标志”。在室内环境设计中,绿色不仅是局部的生态环保设计,其核心是创造符合生态环境良性循环规律的整个设计系统,也是室内环境的绿色设计的内涵。

2 室内环境“绿色设计”的设计原则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人们的审美意识逐渐由早期喜欢烦琐复杂的装饰转为欣赏简洁明快的风格。在现有自然资源逐渐匮乏的情况下,在设计中要争取对自然资源的最优利用和有节制地开发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保护自然生态的平衡与和谐。设计中最重要一点就是:绿色设计要着眼于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关系,要遵守科学、实用、节约、回归自然、建立生态环境的设计原则。

在室内设计中要强调自然色彩和自然材质的应用,让居住者可以放松紧张的工作状态,在安全、健康、效率、舒适的室内环境中,使其感知自然,回归自然,与绿色自然环境同在,实现居住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从中我们可看出室内“绿色设计”的目标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类与地球的可持续发展。

3 “绿色设计”在室内环境设计的构思和实施

绿色设计在设计中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以人、建筑、自然和社会协调发展为目标,争取对自然资源的最优利用和有节制地开发,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寻求创造出适宜于人类生存空间与可持续发展的最佳设计途径和方法。绿色设计的设计宗旨在很大程度上是让居住者感知自然,回归自然,最终实现居住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3.1 绿色装饰材料的选择

“绿色装饰材料”是指在满足设计的一般功能要求的前提下,以环境保护为宗旨,具有良好的兼容性。按“绿色”的要求,室内设计选材上应充分注重建材的原生态,选择无毒无害、防火防尘、防蛀防污染、可降解的建材,加大室内空间设计中自然要素的比重,使室内装饰更贴近自然。世界各地使用生态材料的建筑及建筑室内空间不胜枚举,如印尼巴厘岛的一个学校,主要建筑材料为当地盛产的竹子,使用竹子作为主要的建材,体现出设计师对绿色装饰材料的钟爱和永续生存的设计理念。

室内空间的装饰要尽量简化,不要重复装修。室内空间装修单纯靠装饰材料的堆积是不能够体现出空间的品位与特色,所以在选择装饰材料时,一定要选择适合室内空间特点,根据使用功能进行选择。如家庭装修中墙体涂料要尽量选择环保乳胶漆,像多乐士二代净味五合一,特别采用创新环保净味配方;多乐士金装全效,具有高效覆盖细微裂纹、耐擦洗等功能,令产品更环保,气味更清新。另外,喜欢墙面装饰复杂的房主,可使用能拆卸、清洗的耐用墙布,从而避免含有化学成分、有毒复合胶漆对环境的影响。

家居室内装饰材料的主要材料——地板,是需要慎重考虑的,由于装饰面积大,质量差的地板甲醛含量超标,会对人体造成很大的伤害。选用时以环保为主,环保复合实木地板其硬度、强度、耐磨度、抗变形、阻燃、防水等指标虽然均超过原木地板,与实木地板相比有许多缺欠,但比较经济实惠。

装饰板材要选择环保无毒,国家认定企业的产品。目前,环保材料不仅局限于装修主材中,随着人们对绿色环保装饰材料的需要和追求,企业也不断新开发出新型绿色环保石材、瓷砖,黏结剂、填缝剂、地板胶、免钉胶等,国家环保部门也严格规范使用绿色环保装饰材料产品标识的监管工作。

绿色设计的内涵范文第5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节能;经济;环保

1 绿色建筑的内涵

1.1 绿色建筑的内涵

绿色建筑的概念有不同表述,但其基本内涵是表示人、建筑与环境三者之间的和谐关系。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对绿色建筑的定义为: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约能源、土地、水资源、材料),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1.2 绿色建筑的特征

与一般建筑相比,绿色建筑主要有以下几点特征:其一,一般建筑能耗非常大,并由此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绿色建筑可将能耗降低70%-80%,在德国甚至出现了零能耗的示范建筑。其二,一般建筑采用商品化生产技术,建造过程的标准化、产业化造成建筑风貌大同小异;而绿色建筑具有地域性特征,强调采用本地的原材料,尊重本地的人文、自然和气候条件。其三,一般建筑是封闭的,室内环境往往不利于健康;而绿色建筑有合理的结构布局,适宜的朝向、型体,良好的自然采光和通风系统,宜人的周围环境,其内外部采取有效连通,能对气候变化自动调节,可提供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其四,一般建筑往往忽略对环境的影响与破坏;而绿色建筑则强调建筑从规划设计、建筑施工、运行维护、废弃拆除,甚至再利用的全生命过程中对环境负责。

1.3 发展绿色建筑的意义

开展绿色建筑行动,以绿色、循环、低碳理念指导城乡建设,集约节约利用资源,对转变城乡建设模式,破解能源资源瓶颈约束,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培育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东营作为山东省唯一全部纳入国家两大战略的城市,把开展绿色建筑行动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切实推动城乡建设走上绿色、循环、低碳的科学发展轨道,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2 东营市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1 东营市绿色建筑发展实施现状

东营绿色建筑工作的推广,是生态文明理念在建设领域的延伸,体现了东营对于资源节约和舒适宜居理念融合的探索和追求。一是,大力推进绿色建筑项目建设。2012年以来城乡建设管理部门加大对节能设计审查和备案管理,共办理建筑节能审查备案1500余项,建筑面积700余万平方米,居住建筑执行65%、公共建筑执行50%的节能设计标准。大力推进绿色建筑项目建设,石油大学科技园“生态谷”12号楼项目被国家住建部评为二星级绿色建筑,成为全省第二栋取得住建部绿色标识的公共建筑;格林星城小区、金辰富海广场、农业示范区保障住房等项目先后被省住建厅立项为绿色建筑项目,绿色建筑总面积达到60万平方米。二是,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市建设,2012年确定示范项目23个,建筑面积256.3万平方米;全市应用浅层地热能供暖制冷项目达280万平方米,利用深层地热供暖项目80多万平方米;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装机容量达3.1兆瓦。全年完成太阳能光热建筑一体化项目18个合计115万平方米。以上项目的投入使用,每年可节约标煤12.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8.6万吨。三是,有效提升公共建筑能耗监测水平。2012年完成了9栋9.55万平方米公共建筑的护结构、采暖通风空调及生活热水供应、供配电与照明系统、监测与控制系统等改造。四是,强力促进建筑技术产品开发使用。全市新墙材及建筑产品生产企业达到125家,产品涵盖墙体材料、外墙保温系统、节能门窗等类60个品种。2012年全市新墙材产能达到24亿标砖,实际生产21.5亿标砖,实现节约土地1970亩,节约能源11.2万吨标煤,利用废渣350万吨,减少CO2、SO2排放量28.5万吨。

2.2 东营市绿色建筑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绿色建筑认知缺乏。市民没有充分认识到绿色建筑的内涵,缺乏绿色建筑的基本知识。部分开发商对豪华和所谓的高科技建筑打出绿色招牌,使“绿色=绿色”、“绿色=昂贵”的理解日益深入人心。这种“绿色”误区大大降低了绿色建筑的市场需求,阻碍着我市绿色建筑的发展。二是,绿色建筑成本初期投入大,而在市场经济为主导的当前社会,投资人出于投资风险考虑,往往追逐短期利润和资金的快速回笼,对绿色建筑的积极性不高。三是,绿色建筑专业人才和机构缺乏。四是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不完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是发展绿色建筑的技术支撑,涉及到多个领域,是一个跨学科多专业研究课题。然而,东营市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虽然现在也出台了一些标准和技术导则,但体系并不完善。

3 大力发展绿色建筑的路径探讨

3.1 大力推进建筑节能

新建建筑严格执行节能设计标准,进一步完善建筑节能闭合管理模式。加快可再生能源建筑一体化应用,突出抓好太阳能光热技术、地源热泵技术在建筑上的应用。加快推进公共建筑节能工作,积极开展能耗统计、能源审计、能效公示和节能监管体系建设,推进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开展节能住宅示范小区建设。继续抓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作,积极开展低碳社区建设试点。

3.2 深入推进建筑集约用地

科学划定城镇空间增长边界,充分考虑土地、水资源、生态基础等承载条件,引导紧凑型城市布局。科学规划和布局城市功能,促进城市居住、就业和公共服务等就近配套,降低城市交通能耗。提升城市用地尤其是工业园区的土地利用效能,继续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因地制宜进行城市建设。倡导建设地面基础设施公用走廊,引导城市高压线、铁路、公路及河道两岸绿地空间的复合利用。

3.3 不断深化建筑节水

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项目应当制定节水措施方案,开展节水评估,配套建设节水设施。城市所有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民用建筑,应采用符合节水标准的用水器具。大力推广管网检漏防渗技术,降低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积极推广耐旱耐碱性树种、节水型植物群落和微灌、滴灌、渗灌等技术,大力发展节水型绿化。开展废水综合利用,推进中水利用系统建设。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中水回用和再生水利用价格机制,鼓励引导再生水、雨水、河湖水在园林绿化、洗车、环卫等行业的使用。

3.4 大力推动建筑节材

加大墙体材料革新力度,加强新型墙体材料、技术、产品管理,提高产品质量,维护市场秩序。积极推广墙体自保温等新型结构体系,加快发展和应用新型墙体材料,努力降低建筑材料消耗。加快推进建筑施工工厂化,积极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

3.5 加强环境安全管理

加强建筑材料进场检验,加强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竣工验收检测。积极推进绿色施工,加强施工现场噪声和光污染、水污染等控制。积极推广应用建筑热环境和通风环境模拟评估技术,提高建筑群体特别是住宅小区规划设计水平。在满足城市绿化指标的前提下积极鼓励新建建筑发展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丰富建筑绿化形式,提高建筑环境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