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物知识体系

生物知识体系

生物知识体系

生物知识体系范文第1篇

在笔者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存在不少问题,大多数学生认为生物学很难,很多学生的学习处于云里雾里的状态,也有部分学生已经逐渐对生物学失去兴趣,个别学生甚至放弃学习生物学。总之,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普遍存在困难,认为高中生物较难、较复杂、不易理解。鉴于此,教师必须去思考如何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学习,使之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不是被动的接受信息,而是在主动改造和重组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建筑新信息的意义。生物学本身具有前沿性和复杂性,再者,学生能力有限,往往并不能够很好的找到新信息与原有信息直接的契合点。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作好引导,帮助学生联系新旧知识,理解、明白学习新知识的意义。要做好知识和学习的引导和梳理,教师首先要从态度上充分认识到问题的本质和严重程度,并能对课程标准和教材有充分的学习和思考,建立起完整的知识框架、知识体系;能够明白编者的意图并能把握每一章每一节所处的地位和价值。然后,在此基础上,掌握足够的教学、学习理论,结合丰富的实践、生活经验,运用多种手段,帮助学生联系、总结、整合知识,并逐步建立知识体系;最终,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联系前后,构建知识体系。便可以实现轻松快乐的学习,实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我校进行新课改,实行“271”高效课堂模式,该模式主要由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上通过学生合作探究解决疑难问题,突破学习重点和难点;课堂流程主要是教师导入、学生讨论、展示、点评和教师总结。然这种情况本身导致了知识的零散化、片段化。实际教学中,学生自学、归纳能力有限,教师为了达到学习目标,主要将自我发挥时间用在了突破重难点上,虽有导入环节和总结环节,但很多情况,教师忽视导入,甚至没有导入,总结也以完成教学目标情况为主。所以这进一步导致了知识之间的脱节,学生只是在学习知识点,并不理解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学习停留在了表面层次,缺乏深层次的贯通、理解,这显然不利于知识的掌握和记忆,也不符合教学和学习理论。所以学习起来难度很大。

笔者认为,在教学引导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帮助学生建构知识,进而构建知识体系。

一、导入环节必不可少、极其重要

奥苏贝尔说过:“如果我不得不将所有的教育心理学原理还原为一句话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那么,教师首先必须通过一定的方法了解学生的“现有发展区”,然后再基于“现有发展区”,找到新旧知识的衔接点、联系点,通过课堂导入,去接近“最近发展区”。一个丰富多彩、联系前后、逻辑严密、体现知识价值的导入不仅可以吸引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更能帮助学生学习知识、构建知识体系。所以导入环节必不可少,并且至关重要,教师要用心思考,认真设计导入。联系生活、联系常识、联系初中生物,将导入作为学习的第一扇大门。

二、教学中贯穿先“林”后“树”的思想

在实际的课本编排和教学中,多是先“树”后“树”,“树”到“林”是一个由从小到大的过程,“树”是“林”的基础,符合逻辑过程。但是,首先呈现“树”,往往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视野,在没有看到“林”的美景的情况下,学生往往缺乏兴趣,找不到学习“树”的意义。故而,在组织和引导过程中,有意识地先给学生“林”,激起学生兴趣,构建起大局观,整体感,然后再深入“林”中探个究竟。更有利于知识的学习、衔接、完善和网络体系构建。

三、抓住核心概念教学

核心概念是生物学的主干,是对同一类生物学问题的本质特征的概括,具有统领具体概念和事实概念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握核心概念,明确核心概念的地位。联系本学科甚至其他学科相关概念进行辨析、归类、分析主次,纠正前概念。在核心概念掌握的基础上,综合建立本学科甚至各学科统一的认识和知识体系。

四、巧妙利用概念图、系谱图、流程图、表格、曲线、模型

图形、图像、模型具有直观、具体、清晰的特点,可以将复杂、抽象的知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也利于知识的对比、归纳、整合。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重有意挖掘和绘制相关图形、图像、图表,运用自己的知识积累,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帮助理解,理清脉络,构建知识体系。其中,构建知识树是主动对知识进行归纳和整合的有效方法;在教学中,可以构建《课时知识树》、《章节知识树》、《学期知识树》,教师应指导学生以个人、学习小组、科研小组为单位构建知识树。这样学生不仅逐渐的学会了知识、构建起了知识体系,更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提高了整合归纳能力。

五、课堂上要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课程标准要求有明确的三维教学目标,很多教师仅仅注重的是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觉得其没有实际作用,考试不会考到,也不是老师要教的内容,所以其往往形同虚设或者没有。其实,每节课相关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都是对知识的深化和升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不仅利于学生科学思维,健康成长,更利于学生建构知识网络。

六、平时注意有意识培养学生联系前后知识、总结和归纳知识的能力

在一线教学活动中,教师组织教学、进行提问、拓展延伸、总结归纳等环节中应有意加强对学生联系前后、归纳整合,综合思考能力的培养。例如:指导学生读书中,要教会学生看目录和绪论;提问中尽量联系新旧知识,使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共性和连接点。再者,在训练和命题时,也应适量选择和创设一些综合题目,亦可以渗透一些高考题。有的教师觉得高考题太综合,太难,学生还没有能力解决。然而,等到学生把知识都学完,临近高考时,再构建知识体系,培养解综合题目的能力,未免太过匆忙,为时过晚了。

七、注重科学史教学和联系实际、实践教学

生物知识体系范文第2篇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知识体系的构建

初中物理作为建立在自然(实验)现象基础上的一门学科,其主要是通过对物质运动变化的现象,以力、能、光、磁、热学、压强等角度进行观察与研究,进而了解物质结构、状态、运动变化及规律的一种过程。初中物理知识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且物理原理变化多端,这也使学生在学习中会感到一定的难度。因此,为帮助学生在学习中理清思路,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通过知识结构体系的构建,将知识重点以浅显易懂的形式总结出来,形成树状结构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以树状结构图形式将知识重点整体地概括出来,不仅有利于教师教学,也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时更利于理解。初中物理既形象具体又抽象模糊,因此教学方法也应该将感性与理性相结合。而初中物理知识要点的构建,主要体现在现象、概念、规律及应用四个方面。

二、多媒体知识体系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1.多媒体物理学习与认知体系的构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把握规律、抓住重点,科学、合理地构建初中物理知识体系,对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都有着很大的帮助。在新课改背景下,可充分利用知识构建体系,结合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多媒体知识体系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建构多媒体初中物理学习资料。多媒体知识体系为初中物理知识总图、各章节单元知识图、课时知识图等。其中,初中物理知识总图主要体现在物理知识树状结构图方面;各章节单元知识图包括各单元知识结构图、知识链接、标注等;课时知识图包括课时课件、课时教案、课时练习、检测题、文本、数据、视频、网页等。

(2)建构多媒体初中物理认知结构。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为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物理现象、概念、规律、方法等,多媒体认知结构的建构也十分重要。多媒体认知结构体系为:①通过实验的方式,对初中物理教材中各种物理现象进行分析,并结合数学推理等方法,来揭示物理现象、物理量之间的定量或定性关系,并对物理实验结果通过一系列的分析、概括、推理等思维活动,总结、归纳出物理的概念与规律等。②通过知识构建地图软件,将与初中物理教材有关的概念、现象、实验演示视频、问题、习题等与地图软件建立链接,以知识结构图与多媒体技术结合的方式,形成先进、直观的初中物理知识结构与网络链接,从而为学生对初中物理知识的探究提供有利的支持,进而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2.多媒体知识体系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例应用。例如,教师在讲解“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这一课时,可充分利用多媒体知识构建体系进行教学。首先,教师可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直观的看到运动电荷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洛仑兹力),并引导学生发现洛仑兹力的方向与带电粒子运动方向、磁感应强度方向的关系,使学生对这个现象有个宏观的了解。

其次,利用多媒体技术显示动画课件,教师结合动画的内容对《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这一现象进行详细阐述,使学生能够根据多媒体动画由宏观领域的安培力过渡到微观领域的洛仑兹力,并逐渐领悟安培力方向与洛仑兹力方向判断的相同点――两者均运用左手定则。

三、逻辑性概念知识结构体系的应用

逻辑性概念知识结构体系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主要通过三点来体现:

1.在每一单元教学完毕后,教师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制作所学单元物理知识的概念、规律间的逻辑体系图。通过学生制作的逻辑体系图,结合单元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使学生制作的逻辑体系图能与教学内容相接近。

2.学生在充分理解自己所制作逻辑体系图的基础上,教师再通过合理的引导,使其有能力将逻辑体系、物理观念、物理方法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加深对整个单元小节物理知识结构的了解,并弄清楚物理知识的基本结构与内在规律。通过将零散物理知识整体化、系统化的构建,可以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并开发其智力潜能,提高创新能力与记忆能力。

生物知识体系范文第3篇

一、常规体系法

常规体系法主要是指将一个物质根据其组成部分概念的不同对其进行拆分,再将相同性质的部分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新的知识体系。将此方法运用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可以将一个个杂乱的知识点进行拆分再重新进行分类记忆,既方便记忆,又利于学生进行理解。例如:在学习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或克隆技术时,对于其基础知识的教学,教师可以将其分为基本概念、原理、过程、意x四个方面,使者四个方面构成一个新的知识体系,这样,可以让学生根据这一体系进行知识的归纳总结,不仅方便学生理解记忆,也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压力,进而达到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效率的目的。

二、比较法

高中生物知识网络构建中的比较法主要是指,根据某一大的概念中许多小的知识点的不同之处,将其进行划分,形成知识对比,这种方法可以将较难的知识点简单化,使复杂的知识点一目了然。在使用该方法构建知识网络时,通常要求构建者利用表格对知识点进行对比划分,例如:在学习细胞分裂的知识时,就可以构建一个表格对细胞分裂的类型进行对比并列举出来,首先将分裂分为减数分裂及有丝分裂两大类(作为表格横栏),再通过复制次数、分裂次数、同源染色体行为、子细胞数目及类型、细胞周期等主要概念(作为表格纵栏),根据这些概念的不同区别其属于减数分裂还是有丝分裂。这种构建知识网络的方法对杂乱的知识进行了有序整理及统计,方便学生进行理解记忆,对提高学生生物成绩及高中生物的教学效率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概念图法

概念图法主要是指将一个大的概念系统拆分为多个子系统,再根据子系统某方面性质的不同对其进行细分。在高中生物知识中,具有较多的专用名词,某些名词名字相近,这给学生进行知识点记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构建概念图的知识网络,可以对相近的知识点进行拆分,例如:在学习细胞膜的知识时,就可以构建一个概念图的知识网络,首先,先将该知识中大的概念系统,即细胞生物膜系统拆分为三个子系统,分别为:细胞膜、细胞器膜、核膜,之后,再根据膜是否为单层膜将细胞器膜划分为双层膜及单层膜两个小系统,其中,叶绿体膜、线粒体膜为双层膜,液泡膜、高尔基体膜、内质网膜及溶酶体为单层膜。这样,就将复杂的生物细胞膜系统划分为多个小的知识点,并且每个知识点之间相互关联,不会造成学生发生遗漏的情况。不难看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构建概念图的知识网络,不仅可以减小教师的教学难度,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点进行理解记忆的概率,进而达到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效率的目的。

四、核心辐射法

生物知识体系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初中生物教学;实验教学

一、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过量使用多媒体技术

现阶段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已经将多媒体作为主要的课堂教学手段,很多初中生物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制作课堂教学课件,几乎将全部的心思都花费到制作课件视频上,而忽视了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精心钻研,忽视了教学重难点与疑点的分析,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2]。同时,过度使用多媒体,也会造成学生审美疲劳,使学生分不清主次,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效。

(二)多媒体教学功能未被充分挖掘

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虽然经常使用,但是其教学功能仍然没有得到深入挖掘,这降低了多媒体教学的效用[3]。从大量的教学实践来看,当前生物课堂使用多媒体应用表面化,教学功能未被充分挖掘。主要表现为,在视频播放、音频播放、文本呈现、动画效果展现等方面应用不到位,以致初中生物的新课导入、知识解读、知识体系构建等方面未达到理想的效果。

二、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将多媒体与实验教学结合,重点分析实验步骤

初中生物虽然是学生学习生物的初阶知识,但其仍具备生物学科本身的实践性、操作性及逻辑性,初中生物教材中也包含着许多实验课程[4]。在传统初中生物实验课教学中,往往是教师直接讲解实验步骤,学生既无法亲自体验实验操作,也无法直观看到实际操作过程,对实验的步骤与现象始终停留在一知半解的程度。针对此,初中生物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在网络平台中寻找相应的实验操作教学视频,或者是教师自己进行实验操作、自己讲解、自己录制视频,教师可以在实验视频中重点强调实验步骤的分解部分,细化实验细节,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与理解相关实验内容[5]。以初中生物教材中“血液”方面的学习内容为例,教师可以以本章节教学内容为课堂核心内容,进行“观察血细胞、血浆”的实验。首先,教师要在课前准备教学视频,并且在视频中重点强调操作手法与注意事项,说明做此实验的教学原因与目的;其次,在课堂上播放此视频,让学生观察视频中的实验操作,遇到重点部分,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暂停”“重放”等功能,让学生重复观看重点操作部分,加深学生印象,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生物实验。

(二)转化生物抽象知识,强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初中生物知识较为复杂,很多知识点都是抽象的,教师在讲解时,学生只能够被动地接受、理解那些看不见、摸不到的抽象化的知识,从而导致很多学生认为生物的学习难度较大。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讲解一个生物知识仅仅需要利用教材、黑板就可以开展教学,学生无法从片面、不立体的讲解中真正理解生物知识、掌握生物原理。针对这种情况,初中生物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技术引进课堂教学,将较为复杂的知识通过简单的逻辑结构图或视频呈现出来,简化学生的思维,将抽象的生物现象通过视频及图像的方式表现出来,让学生产生直观印象。以人教版初中生物学教材八年级上册中“细菌与真菌在自然界的作用”课堂教学为例,首先,教师要准备一些关于真菌与细菌作用于物质的视频短片及图片,让学生对真菌和细菌的作用产生直观的印象,避免学生对真菌及细菌对物质的作用产生认知混淆;其次,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观察视频中“腐乳的制作过程”,教师可以将视频中制作腐乳的等待的时间部分剪除,直接让学生观看制作之后5天、10天、15天之后的变化,让学生能够明显地看到腐乳原料的变化,从而对细菌与真菌的作用形成正确的认知与理解。

(三)利用多媒体讲解疑难知识点,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

初中生物知识较为复杂,对初中生来说具有一定的理解难度,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善于利用多媒体讲解课程中的疑难知识点,将疑难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以便学生学习,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6]。对于初中生物教学中一些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的文字、图片、视频和声音等功能进行呈现,帮助学生理解。同时,配合多媒体重复播放、慢放、快放、放大等功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长此以往,学生自然能够理清知识脉络,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以人教版初中生物学教材八年级上册中的“染色体”一课为例,教师讲课时,不少学生反映对染色体变异部分的知识点难以理解,无法形成系统的知识认识,更不能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对此,教师可以设计染色体变异教学视频,合理设计教学过程,借助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首先,教师带领学生回忆上节课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等知识点,引出染色体变异概念,导入新课;其次,通过多媒体图片功能展示染色体结构图及其变异图,并提供实例,如有子西瓜和无子西瓜等,学生通过观看有子西瓜细胞染色体组成图,以及无子西瓜的染色体变异图,真切地看到染色体结构及其变异的具体过程、结果,知道了什么是染色体结构变异及变异的基本类型。在多媒体教学下,教师从上节课内容的回忆导入染色体变异概念,到讲解染色体结构,再到讲解染色体变异及基本,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建立了关于染色体变异的知识体系。而传统教学中,教师通常利用口语讲述染色体结构变异的过程、结果,学生对染色体变异的理解停留在书本和想象上,自然难以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采用多媒体教学后,知识通过图片、视频等载体形象地展示出来,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则易于建立知识体系。

生物知识体系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多媒体 生物教学 整合 提高效率 培养能力

教学媒体的应用,不但充实和沟通了各学科知识的传送和相互渗透,而且实现了学科知识内涵的丰富与外延的扩展。生物学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遗传和变异、进化、生态的科学。生物学科的教学注重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强调实验能力和科学素质的培养。而多媒体可以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能够拓宽课本知识体系,拓宽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拓宽和加深课堂学习的内涵和外延,使生物学的抽象概念变得生动具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看得见、摸得着,更加激发和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并有效地提高了他们的理解和分析问题能力。

一、多媒体教学能大大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率

多媒体教学使课堂上教学的信息量增大,加上生动的语言表达,理论联系实际,讲练结合,便能使直观性、趣味性和知识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注意力也容易集中,这样学生就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知识,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一)能有效解决生物课的教学信息量问题。

多媒体教学的独特优势在于它能大量地节约板书时间,从而为其它教学内容的实施提供了更大的时间和空间,也为提高教学量充足提供了条件。例如:在“生物与环境”专题中介绍以下几方面的内容:a.西部开发相关内容的简介;b.西部开发相关的题例(含7个小题目);c.西部开发破坏生态的因素和改良环境的相关措施;d.与西部开发相关的知识点。如果教师按传统的常规教学那样把这些内容都板书出来,那么,教师除了写板书外,就根本没有了讲的时间,而学生也没了练习的时间,更不要说通过讲练来总结、归纳和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的时间了。这样的教学效果显而易见是不会好的。但是,如果利用多媒体,这些内容就可以通过大屏幕的投影展现出来,从而省出了大量的用于人工板书的时间,用来讲练结合或进行其它内容的教学,使教学量得到充实。多媒体具有高度集成的能力,可以使学生在极有限的时间内获取较多的知识,因此也就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二)能很好地浓缩教学内容,强化重难点。

生物教学应加强对“双基”的强化训练,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将所学知识先串成链,再织成网,加以浓缩,强化重难点。

1. 抓住生物学科的内在联系,构建学科内综合知识网络。任何学科都有自身的知识体系,在复习时把有关的知识依据其内在联系加以综合,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体系,使学生逐步建立一个点实、线清、面广、体全的生物知识网络联系,学生的理解就会很深刻。高中生物分为三大板块,四大知识系统。这四大系统又是紧密相连、相互作用的,体现生命不同于非生命物质的基本特征。每个大的系统下,又可分为若干相互联系的子系统。如借助于多媒体技术,构建这些知识的体系则能事半功倍。如:有关染色体的知识,课本分别在一、三、五章中作了介绍,甚至还可以通过变异与生物进化的内容进行联系。如果用传统的常规教学,教师只能拿着书让学生这里勾勾那里画画(如在黑板上板书,时间方面又不允许),结果很容易使学生的知识点更混乱。但如果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动态技术把相关综合知识清晰地展现给学生,能使其初步形成以生殖细胞产生为核心的染色体知识体系,同时也为复习遗传的基本规律和生物的进化打下了基础。

2. 运用多媒体技术,更有利于进行对比复习,突出重难点。具对比性的知识点多也是高中化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常有对比法的运用。但是,在传统的常规教学中,知识点的对比复习无非是通过列表来进行,由于要板书或在上课前准备小黑板等因素,既缺乏直观又浪费时间。而在多媒体环境下的对比复习效果则是传统的常规教学所无法比拟的。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助于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一)教育改革的目的是更加适用化,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弄清知识间的联系,是学科能力向综合能力转化的知识基础。生物的综合复习中知识点间的联系多而广是一个显著特点。总复习备考阶段,注意对知识的整理加工,形成有序高效的知识体系,可以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把知识内化为能力素质。这才是一种新的、科学的、有效的复习策略。因此,要充分利用一切有利于、有助于学生形成知识体系的因素,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如遗传和变异一章,联系性的知识点就有:①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之间的关系;②遗传信息的复制、转录、翻译、表达之间的关系;③基因的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和连锁互换规律之间的关系;④核遗传三大规律与减数分裂的关系;⑤核遗传三大规律与伴性遗传的关系;⑥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发病根本原因与中心法则的关系;⑦遗传和变异与生物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关系等。对于其中的一些知识点的联系可通过多媒体技术使之直观化,帮助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