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现在生物技术的核心

现在生物技术的核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现在生物技术的核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现在生物技术的核心

现在生物技术的核心范文第1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生产性校企合作;物流信息技术;职业核心能力

当前,职业教育正逐步从传统的“工具性”、谋生型教育,向着“发展性”、适应型教育转变,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为社会培养实用型的专业技能人才,其成功与否,唯一评判的标准就是看所培养的学生是否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是否符合各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职场对人才的要求也日益发生着变化,从重学历到重能力,人才的内涵不断变化,用人单位越来越注重员工的各项职业核心能力,尤其是自学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与人合作能力以及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已经成为企业用人的基本要求,因此探索职业核心能力在教育阶段的培养已经成为热点问题。

本文通过彰显高职实践教学的鲜明特色的生产性实训教学模式的探索,重点研究“物流信息技术专业”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构成以及生产性校企合作对物流信息技术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提高该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有助于引导和帮助学生朝着实用型、技能型职业人才的目标成长,同时,为高职院校其它专业提高解决问题等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经验。

1物流信息技术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分析

1.1职业核心能力内涵

职业核心能力(如图1所示),又称“关键能力”

或“核心技能”,它是职业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一种普通的、可迁移的、对劳动者的未来发展起关键性作用的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具有相通性,职业核心能力并不针对某种具体的职业、岗位,不论人们从事哪一种职业都离不开的一种通用的职业能力(如图2所示)[1]。

图1职业核心能力位置示意图

图2职业核心能力组成结构图

职业核心能力的首要特点是可转移性,职业核心能力是指具有转移价值的认知的、情感的、动作技能等方面的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可以划分为可转移的技能和使这种转移成为可能的技能或使能技能,可转移的技能是指可应用于不同的情境里的知识和技能,使能技能是指促使将这些技能应用于新的情境的能力,从学习的角度看,会学比学会更重要、更高层次的技能。

在职业教育中,职业核心能力是指劳动者从事任何一种职业都必不可少的跨职业的基本能力。依据职业核心能力的活动指向的不同,我们可以将职业核心能力分为学会学习的能力、工作能力、创新能力等几种能力。

1.2职业核心能力特点与分析

物流信息技术专业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不能忽视其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以提高他们的社会竞争能力、市场适应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这是物流信息技术专业职业的特点所决定的,它有助于学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并能在其职业生涯中稳定发展,如图3所示。

图3物流信息技术专业核心职业能力分析

物流信息技术专业面向职业的特点:

1) 物流信息技术专业是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在2008年申报成功的一个目录外新专业,是物流管理专业与计算机信息技术专业的交叉学科,即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如条码技术、RFID技术、GIS、GPS、物联网技术等)来进行物流的仓储、运输、跟踪管理。是一种技术新、复合型强、智能化程度高,工作的完成依靠员工善于学习、会解决实际问题,具有改革创新精神。

2) 在基于供应链的现代物流应用中,信息流是从供应链的源头(供应商)到供应链的终点(客户)的,从事现代物流信息技术专业岗的位职员,不仅需要过硬现代物流信息采集、处理、管理技能,还需要一定的管理素质,这就要有靠员工的团队合作和与人沟通的能力。

3) 物流信息技术专业面向岗位有很多,就业人员岗位变动较频繁,工作流动快,需要具备基本的职业能力,职业核心能力是各项职业能力的基础。

由此可见,在物流信息技术专业的学习中,学会学习的能力、工作能力、创新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与人合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比较高的要求。

2物流信息技术专业生产性校企合作模式

高职院校应与企业联合,建立相对稳定的实习、实训关系,学生在生产性实习的过程中,将上岗实习与专业教育、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有效结合起来。

2.1生产性实训的基本内涵

生产性实训是近年来高职院校普遍采用的实训模式,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把学校的日常实训融入企业的生产中,充分发挥学校的人才和教育资源优势,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使学生与企业“零距离”接触,实现双方的互利双赢,这是生产性实训的基本内涵和实质所在。

2.2生产性校企合作主要模式

校企合作开展生产性实训的基本模式要有两种模式[2]:一是“校外实训基地内置式”,即学校提供场地和一定的资金,企业提供设备、技术支持和相应的管理培训人员,以企业的现实运作为基础,生产和培训同步进行;二是“校内实训基地外置式”,即学校在企业建立实训基地,完全按照企业的运营方式,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锻炼自己的适应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这两种模式都能有效地使企业减少生产成本,同时挑选到所需的高技能人才;而学院教师通过直接参与企业的管理、生产、技术改造和产品研发,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及时调整人才的培养方向,更好地发挥服务地方的高职教育特色。

2.3物流信息技术专业生产性校企合作主要形式

1)“订单培养”、“工学结合”的校内外生产性实训模式[3]。

近几年,学院物流信息技术专业大力开展生产性实训,积极利用多家校外实训基地探索“订单培养”和“工学结合”的生产性实训教学,与企业进行了多层次类型的合作。企业主动到高职院校开设“订单班”,校企双方签订人才培养订单协议。企业参与学校的教学过程,制订教学和实训计划,由学校负责理论教学,企业负责生产性实训。采用“1+0.5”模式,如物流信息技术专业开展的“天骄班”、“希赛班”校内生产性实训1年,校外顶岗实习半年,学生在校期间就是企业的准员工,一毕业就能适应工作岗位。

2) 以技术推广为主的共建共享型“产学研”一体化生产性实训模式。

以技术推广为主的共建共享型“产学研”一体化生产性实训模式是我院物流信息技术专业新尝试的一种新模式。物流信息技术专业一种技术新、复合型强、智能化程度高的专业,需要对最新的知识及时的跟踪,这就需要有新技术新产品研发中心、研究所或重点实验室、创新平台作支撑。我院为了加强物流信息技术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需求的对接,成立了“物流信息技术研究所”,并与企业联系成立相应的公司,投入资金购置专用设备,主要开展对物流新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和开发,并让参与共建的公司进行生产实训,这样不仅使学生对物流信息技术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更重要的是在研究和开发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效果分析与发展对策

3.1效果分析

近年来,学院物流信息技术专业通过校企结合充分利用企业的真实案例,把实训课程放到企业进行实训教学,使教学直接融于生产环境之中学生可以尽早接触生产实际,物流信息技术专业在与企业生产性合作中,将核心技能的提升整合到生产实训包中,主要应用企业生产角色定位、生产情境实训、生产问题研究、产品项目研发等多种形式来提升物流信息技术专业所对应的职业核心能力。

在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中,应用企业生产角色定位是一种提升学生核心技能中合作能力、交际能力的有效训练手段。通过不同职业角色的定位或比较分析,让学生接受“现实角色”的人格特征,对不种角色进行分析,通过这个方法学生能了解和学会评价现实社会中各种角色的社会作用和自身位置,在与湖南实泰物流有限公司进行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学生进入仓库进行仓储系统管理,不同学生定位不同岗位,从一般的仓储信息采集到仓储信息处理员,进而到信息处理部门的主管,提升了学生的团队合作与人沟通的能力,同时也有在不同岗位进行岗位转换能力,效果明显。

在生产性实训中应用生产问题研究法可以提升学生核心职业能力中的发现问题,解决算问题的能力以及具有改革创新精神的自主学习能力(如图4所示)。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教师要为学生设计真实性任务和问题,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学生必须要有对他们自己学习任务的责任心,学习者要全身投入于问题中,鼓励自主探究,在自主学习中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必须能够用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核心技能中交流合作技能、创新技能、组织协调技能等。

图4物流信息技术专业核心职业能力培养

在产性实训中,尝试生产产品项目“产学研”一体化生产性实训模式,物流信息技术专业是我院开办的全国唯一的高职高专目录外专业,课程新颖,构建了专业的“专业+公司+研究所”的专业建设产学研模式,与湖南一力股份公司开展项目研究,其生产性的系统软件由学院教师科研团队研发,部分学生参与,这样对提升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职业核心能力起到非常好的基础。

在生产性实训中,应用生产情境实训法来提升学生对物流信息技术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热情。紧密对接物流企业对物流信息技术的知识能力与素质要求,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营造企业化的教学场景,引用真实的企业案例,我们与湖南天骄物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湖南星沙物流投资有限公司、湖南一力股份有限公司等20多家物流企业进行合作,采取了这些企业真实的物流信息技术应用案例作为教学的案例材料,再到合作企业的生产实践中在企业兼职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工作任务,这样既紧密对接物流企业对物流信息技术人才的知识能力与素质要求,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

3.2发展对策

对于生产性实训的校企合作,学校应建立相应的配套管理和监督评价机制,避免学生放任自流的现象;也避免企业将实习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使用;同时校方应有更高的主动权,这种生产性实训模式要以学校为主,“引企入校”走“专业+公司+企业”产学研一体化的生产实训基地建设之路,创建“校企同行、产学融通”的模式是最好的发展对策。“引企人校”是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必须按照物流信息技术专业的需要来建设,按照专业特点结合企业创办“公司”,发挥校方的主导作用,让学生成为生产性实训的主体,融入企业化管理,情境实训,最大程度的培养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4],如图5所示。

图5生产性校企合作发展对策

1) 学生是生产性实训“教学做一体化”的主体。

培养学生是我们的共同目的,在生产实训中探索

出具有鲜明高职特色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培训学生的实际能力。按照教、学、做三位一体的模式进行生产性实训,物流信息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的实践性很强,为此,在生产实训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仿真实训跟生产性实训的不同,他们将生产性实训获得的经验知识与其他同学共享,极大地刺激了学生参与生产性实训的热情,积极性很高。

2) 生产性实训教学情境职业化。

“引企入校”后,管理模式的企业化和实训工作的情境化。按照生产的工序流程来布置实训室,采用企业管理模式,设置生产部、技术部等部门,教师与学生兼具企业管理人员和员工的身份,承揽实际生产任务,营造真实的生产环境,广泛开展生产性实训,由企业负责生产管理、安全管理,考核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按照对员工的考核方法,参考学生实习日志、总结、操作熟练程度、态度等,对学生顶岗实习作出评价。

3) “引企入校”共建生产性实训生产化。

生产车间与教室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合一;教学用具与生产工具合一;作业与产品合一;“学校即工厂,老师即师傅,学生即徒弟”、 建设生产型教学车间,紧跟技术发展进步,选用先进的生产型设备, 只有这样多方合一,才能有效的改变以往的“参观式”生产性实训,才能真正的把生产性实训落到实处。

4) “引企入校”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运作市场化。

对接市场,生产性实训基地运作市场化,生产性实训就是要开发出实际的产品或从事实际的营运性业务,使工学结合市场化、经济化、校内化,并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管理运行机制。

4结语

通过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就业必备的技能和可持发展的能力;对企业来说,培训员工的职业核心能力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的基础;对学校来说,培养职业核心能力是为了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通过生产性校企合作来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是可取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编. 职业概论[M]. 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254-255.

[2] 石令明. 校企合作框架下的高职生产性实训研究[EB/OL]. [2010-04-15]. /content.aspx?id= 115483494680.

[3] 丁金昌.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R]. 北京: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2008.

[4] 马广. “引企入校”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实践[J]. 职业技术教育,2008(32):60-61.

Training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Productive Logistic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Core Competencies of Students in Vocational

MI Zhi-qiang, DENG Zi-yun, JIAN Xiang-hui

(Hun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Modern Logistics, Changsha 410131, China)

现在生物技术的核心范文第2篇

新一代核心信息技术

蓬勃发展

随着ICT技术的发展,以特征尺寸等比例微缩为核心的摩尔定律不断逼近物理极限,传统信息系统技术迭代周期减缓,超越摩尔定律开启了多领域的集成创新,使得信息产品与服务具备万物互联、泛在感知的智慧能力。传统操作系统加速向网络操作系统发展,促使信息产业加快多种接入技术融合步伐,赋予智能产品万物感知的数据获取能力。

而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智能感知、智能分析、人机协同、智能应用等环节能力综合提升,将打造真正的智慧能力。国际领先企业积极围绕传感互联、人工智能展开布局,争先在VR/AR、智能汽车和智能制造等细分领域形成垂直优势,在云端协同的人机交互、虚拟现实等通用技术环节形成综合能力。

同时,核心信息技术创新发展的应用引擎正在扩大,生产市场与消费市场同时由信息化后期向智能化早期过渡,即由信息技术与传统行业加速融合,创新生产方式。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新一轮智能化升级同步到来,工控信息技术的范畴迅速扩大。

核心技术创新发展的条件与制约。我国核心技术起步较晚,基础薄弱,现有积累源自三条主线。一是在全球分工体系中积累上升。二是抓住桌面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两次产业转型机遇。三是在特有领域和核心学科中开展长期自研与应用实践。

核心技术体系化创新的关键

我国在“跟跑并跑”中意图超车,必须加强统筹,促使技术创新链与产业链共同作用,创建前所未有的产业生态系统或产业集群。

在核心技术w系化创新中,需把握三个关键。

一是逐步补齐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软硬件技术,此类共性关键技术大多被少数发达国家垄断,全球体系化再加工的阶段,必须集中力量办大事。以我国信息安全特殊需求为切入点,加强高性能计算与存储系统综合能力的提升,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个性化应用产品和生态体系。

现在生物技术的核心范文第3篇

关键词:LTE 虚拟化 技术VLAN

中图分类号:TN92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5-0011-02

一、LTE技术发展现状

随着TD.LTE试验网大规模测试工作的展开,各种相关产品不断涌现。在LTE核心网系统设计上,根据不同的设计理念和应用范围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设计方法,分别为组合式核心网Combo EPC和分布式核心网Distribute EPC。其中组合式核心网广泛应用于现场测试与LTE系统演示中,是一款模拟的核心网设备。组合式核心网的这一应用特点就要求其运维方便,能够在不同的测试现场快速的搭建核心网系统环境,并且需要具有操作简单、运行稳定的特点。与3G网络相比,LTE不论是在系统性能方面,还是在网络部署与网络架构方面,都有明显的提升,其业务支持能力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LTE中关键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层传输技术和网络结构两部分:

1.物理层传输技术

OFDM传输,为了充分利用信道资源,我们在同一信道中进行多路传输,称之为共享信道,而在共享信道中需要采用信道复用技术来解决信号干扰。多路复用和多址技术,是对信道资源的一种分割复用和对接受信号的寻址分离技术,即在通信系统的发送端对信道资源进行划分分割,分配给多路或多用户,在同一信道中进行传输;在接收端,需要把接收到的信号分离开来,恢复出发送端发送的多路或多用户信号。作为一种频分复用技术,OFDM是基于正交多载波的,其基本设计思路是: 高速串行数据流通过进行串/并转换,把其分割成大量的低速数据流,对各路数据分别采用独立的载波调制,叠加后进行发送,接收端再根据正交载波的特性对各路信号进行分离。

2.网络结构

LTE网络节点主要由演进型Node B和接入网关(MME/SAE GW)组成,演进型Node B简写为eNodeB或eNB,与传统的3G和2G相比,LTE网元减少了RNC节点,接入网仅由若干eNodeB构成,RNC的功能由eNodeB和核心网共同完成,这样就不用再对接入节点进行汇集,有效减少网元数目,使网络架构更趋向于扁平化,不但能够简化部署,还能方便维护,有效减少设备成本。LTE这一扁平化网络结构能够有效降低整体系统时延,从而可以开展更多业务,改善用户体验。LTE网络架构分为两部分,包括演进后的接入网E.UTRAN和演进后的核心网EPC(Evolved Packet Core), E.UTRAN和EPC共同构成了演进分组系统(Evolved Packet System,EPS)。演进后的网络不再支持电路交换域,完全基于分组交换,传统语音通信制式网络只是给终端用户提供的服务。

二、LTE核心网组网研究

1.LTE组合式核心网分析

1.1核心网发展现状。在运营商的大力支持及推动下,TD.LTE技术得到了迅速地发展,国内各大设备商分别在试点城市进行着大规模外场试验。在TD.LTE网络试商用阶段,对核心网EPC的设计上,根据不同的设计理念和应用范围,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设计方法,分别为组合式核心网Combo EPC和分布式核心网Distribute EPC,本课题通过对组合式核心网的研究,针对其设计的思想以及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对其进行优化设计,提高组合式核心网的性能及稳定性。

1.2组合式核心网系统介绍。在前面章节中,我们对核心网网络架构及各网元功能进行了系统的介绍,组合式核心网则是在对各网元的功能划分基础上,通过软件来模拟各个网元,实现相应的功能。在硬件设备上,根据系统的性能要求,组合式核心网采用四台戴尔公司生产的PowerEdge R300服务器用来模拟TD.LTE核心网的各个网元,包括移动管理实体MME、服务网关Severing Gateway和PDN Gateway以及归属用户服务器HSS,使用三层交换机Omni Switch685 来连通这四台服务器;在软件设计上,以Red Hat Linux服务器CentOS 5.3作为开发平台。在逻辑结构上,我们把四台PowerEdge R300服务器分别标记为Station A、Station C、Station E和Station G,用以区分各个服务器在逻辑上所起的功能。

1.3 组合式核心网功能实现及逻辑结构。在组合式核心网系统中,定义的StationA、Station C、Station E、Station G分别起到不同的作用,其中,StationA作为整个核心网系统的引导控制作用利用设备的处理器来处理系统的交互信息,设备硬盘则用来承载实现StationA及Station C、Station E、Station G功能模块的软件系统。Station C作为移动管理实体MME网元的物理映射,实现其相关功能,与Station C相对应的网卡Eth2 实现S1.MME的功能。Station E为归属用户服务器HSS网元的物理映射。Station G为服务网关Serving Gateway和PDN网关PDN Gateway的物理映射,与Station G相对应的网卡Ethl实现sGi的相关功能,Eth2实现S1一U的相关功能。在Station C、Station E和Station G中,系统并未使用设备的硬盘,而是把各网元依附的系统通过网络安装在Station A所在的硬盘上,在这三台设备上只使用了设备的处理器来处理信息。

2. LTE组合式核心网系统优化

2.1 LTE组合式核心网系统缺陷。组合式核心网作为LTE核心网系统的一种实现方法,不论是在实验室环境下,还是在大规模试验网中,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为TD.LTE试验网的发展 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随之而来也产生了一些问题,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2.1.1组合式核心网系统性能不够稳定,在实际测试与应用中,有时会出现系统突然崩溃,给实际的测试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变。

2.1.2由于我们采用的是四台相同的服务器,根据组合式核心网系统的实现方法我们可以看出,系统的资源并未得到充分利用,Station C、Station E和Station G三台服务器仅仅使用了其上的处理器,浪费了设备的硬盘资源。

2.1.3组合式核心网使用四台服务器来实现核心网的功能,在现场测试过程 中,需要对核心网进行现场部署,四台服务器的搬运与安装给测试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2.2 LTE组合式核心网系统优化。为了提高组合式核心网的系统性能及稳定性,节约产品成本,方便现场测试过程中搬运与安装系统,结合组合式核心网的实现原理,我们对组合式核心网系统进行优化,使其在实际测试中得到更为广泛的运用。优化后的组合式核心网我们称之为紧凑式核心网Compact EPC,它在硬件上只需要一台PowerEdge R300服务器和一台三层交换机Omni Switch 6850,软件平台依然采用Red Hat Linux服务器CentOS 5.3,采用虚拟化技术,利用VMware公司生产的一款ESXi服务器,对核心网系统进行移植,在ESXi服务器上进行再开发。

3.虚拟化技术和VLAN应用

3.1 虚拟化技术。虚拟化技术是一种对资源的重新配置方法,其设计思想是对物理资源从逻辑角度进行配置而非传统的物理角度的配置方法。虚拟化技术允许具有不同操作系统的多个虚拟机在同一物理机上独立并行运行。比如说,我们可以把一台PC机,利用虚拟化技术,对硬件资源进行逻辑配置,使得在用户看来,就像是有多台PC机,并且每台都有自己的CPU、硬盘、内存等硬件资源,可以在这些硬件中加载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无论实际采用了什么物理硬件组件, 操作系统都将它们视为一组一致、标准化的硬件。对于用户来说,虚拟化技术实现了软件与硬件的分离,用户只需要在虚拟层环境上运行自己的系统和软件, 而不需要考虑后台的硬件实现方法。这就使得硬件资源变得透明,让人感觉硬件与系统和软件的运行分离了。这些虚拟的服务器工作的时候是通过模拟的指令集,但实际执行处理任务的则是服务器的实际的指令集,那么虚拟化系统所起的作用就是完成把虚拟的指令集映射到实际的指令集,完成一个类似于翻译和任务分配的工作。

3.2 服务器虚拟化技术。服务器虚拟化技术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其中一种方式相当于分区,是把一台物理服务器虚拟成若干立的逻辑服务器,另一种方式则利用整合技术,把若干个独立的物理服务器通过虚拟化技术,虚拟为一个逻辑服务器。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可以对资源进行动态分配,系统将所有的虚拟服务器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一管理,按需进行资源分配,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可以通过可视化界面对物理服务器和虚拟机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实现对资源的管理、部署和维护等操作。

三、VLAN技术分析

1.局域网(LⅢ)

局域网(LAN)通常是一个单独的广播域,主要由Hub、网桥或交换机等网络设备连接同一网段内的所有节点形成。处于同一个局域网之内的网络节点之间可以直接通信,而处于不同局域网段的设备之间的通信则必须经过路由器才能通信。随着网络的不断扩展,接入设备逐渐增多,网络结构也日趋复杂,必须使用更多的路由器才能将不同的用户划分到各自的广播域中,在不同的局域网之间提供网络互联。但这样做存在两个缺陷: 首先,随着网络中路由器数量的增多,网络时延逐渐加长,从而导致网络数据传输速度的下降。这主要是因为数据在从一个局域网传递到另一个局域网时,必须经过路由器的路由操作:路由器根据数据包中的相应信息确定数据包的目标地址,然后再选择合适的路径转发出去。其次,用户是按照它们的物理连接被自然地划分到不同的用户组(广播域)中。这种分割方式并不是根据工作组中所有用户的共同需要和带宽的需求来进行的。因此,尽管不同的工作组或部门对带宽的需求有很大的差异,但它们却被机械地划分到同一个广播域中争用相同的带宽。

2.虚拟局域网(VLAN)

虚拟局域网VLAN是一组逻辑上的设备和用户,这些设备和用户并不受物理网段的限制,可以根据功能、部门及应用等因素将它们组织起来,相互之间的通信就好像它们在同一个网段中一样,由此得名虚拟局域网。VLAN是一种比较新的技术,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的第2层和第3层,一个VLAN就是一个广播域,VLAN之间的通信是通过第3层的路由器来完成的。与传统的局域网技术相比较,VLAN技术更加灵活,它具有以下优势:

2.1网络设备的移动、添加和修改的管理开销减少;

2.2可以控制广播活动;

2.3可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四、总结

本文阐述了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现状及LTE网络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时下LTE技术的发展规划,介绍了我国在TD.LTE标准制定中做出的贡献以及我国的TD.LTE部署现状。介绍了LTE网络的技术要求及所采用的关键技术,分析了LTE扁平化的网络结构,对LTE无线接口协议作了简要的介绍。描述了核心网的发展现状,对组合式核心网系统的原理进行分析。对虚拟化技术作了详尽的分析,包括实现的原理及类型,并对服务器虚拟化技术的实现原理及技术优势作了简要介绍。通过对核心网网络架构及网络接口的研究,

现在生物技术的核心范文第4篇

中图分类号:F27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09)12-016-02

如果将企业视做一个生命体,那么就像生物体拥有自身的DNA一样,企业也应该拥有一个可以控制自身性状、决定特征差异的DNA。1953年,当现代分子生物学诞生的标志―DNA双螺旋(Double. Helix)结构模式由James Watson和Francis Crick提出之后,生物界遗传性得以世代相传的分子奥秘被揭示了。蛋白质和核酸为主的生物大分子构成了一个生命体,其中蛋白质占了生命体的近一半,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分子的基本单位,蛋白质在实现生命功能中担任着催化和调控作用,而核酸担负着携带及传递遗传信息的功能。DNA是由核酸的单体聚合而成的聚合体,每个核酸由磷酸、核糖和碱基构成,核酸的含氮碱基又可分为4类:鸟嘌呤(G)、胸腺嘧啶(T)、腺嘌呤(A)、胞嘧啶(C),核苷酸之间连成一条链,核苷酸链之间通过一定的顺序排列,形成双螺旋结构,构成DNA的分子结构。这四类碱基的不同排列方式决定了生物的不同遗传特性,形成生物体的遗传密码,一个DNA上拥有碱基达几百万之多,所以碱基之间不同的排列组合造成了生物体个体性状的多样性。企业也具有自己的遗传因子和基因,而基因的生物学定义是指具有遗传效应的DN段。因此,从企业DNA的角度出发,可以诊断企业的“病源”,找到企业疾病的根本问题。

一、企业DNA的结构新思考

生物DNA的双链是DNA上碱基排列所蕴含的生物信息以及遗传信息的载体。企业DNA也具有相似特性,企业DNA中的双链必须是企业必不可少,又相互互补的两条,本文假定为一条链为经营链,一条链为管理链,企业DNA的碱基我们可以假定为经营理念、运行机制、核心技术、创业精神,它们排列在内侧。以上企业DNA的四个碱基对通过“经营”链和“管理”链连接起来。

(一)企业DNA的双链

1.企业DNA双链的构成条件

首先,生物DNA大多数由互补的双链组成,少数DNA型生物是单链。企业DNA是双链还是单链呢?周晖等人认为:“生物学家用实验技术发现和证实了生物的基因是由双螺旋结构构成。从生物化学的角度看,双螺旋结构在空间的千差万别的排列中有可能具有生物活性,即表现出生命特征,这就是双螺旋结构区别于其他有机化学的根本所在。”这样我们完全合理的做出这样的映射,即企业也具有双螺旋结构。

2.企业DNA双螺旋模板的假设

本文认为企业DNA的双螺旋模板即双链为“经营”和“管理”,在理论界常说“经营管理”这一词,但实际上,经营与管理是企业在市场上生存和发展的两个基本条件和活动内容。他们两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统一体。从表面上看经营是对外的,追求从企业外部获取资本,获取利润;管理是对内而言的,强调对内部资源的整合和建立良好的工作秩序,但从内部看经营与管理是相互互补的,忽视管理的经营是不能长久,不能持续的,忽视经营的管理是没有活力的。管理为经营服务,企业要做大做强,必须首先关注经营,研究市场和客户,并为目标客户提供有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然后基础管理必须跟进,只有管理跟上了,经营才可能继续往前进,经营前进后,又会对管理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企业DNA的遗传物质

1.构成企业DNA碱基对的条件

生物DNA由脱氧核苷酸组成,脱氧核苷酸由磷酸、脱氧核糖、含氮碱基组成。组成脱氧核苷酸的含氮碱基有四种,他们是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胸腺嘧啶(T)。四种碱基两两通过氢键配对,A与T配对,G与C配对。每个生物基因中可以含有成百上千个碱基,四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代表了生物遗传信息。假设企业DNA由类似生物碱基对的单位组成,成为企业碱基对。那么每个企业基因中则可能含有成百上千个碱基对,按照生物碱基对的特征,根据学者们的总结,本文认为企业碱基对必须满足以下条件,才能成为企业碱基对:

(1)企业碱基对是遗传物质最小的功能单位,它能反应生命体最根本的性状,带有普遍性。

(2)企业碱基对必须由两个相互互补的碱基构成,而且有固定的互补对象,就像生物碱基A与T配对,G与C配对一样。

(3)企业碱基的任意组合可以组成数量巨大的碱基对,形成成百上千种不同的企业性状。

2.企业DNA碱基对的假设

(1)经营理念

经营理念从本质上来讲是企业经营过程中所持有的指导思想和所遵从的行动纲领。特定的经营理念必然决定着企业特定的经营目标和模式。经营理念体现于企业制度和企业行为模式之中,理念更为抽象,并具有先导性,即企业往往是先确定自身理念或在修正理念之后,才引发企业文化相关部分的调整。可以说,企业经营理念是企业文化的根基。

在现实中,同时进行投入产出活动的企业经营业绩迥异,有的在市场竞争中占据着优势地位、攫取了高额利润;有的却举步维艰、濒临破产。经营理念是造成企业经营绩效差异的一个重要根源。从本质上来看,经营理念是企业在长期经营实践中形成的对于协调自身发展、满足顾客需要以及社会进步之间关系的思维方式和态度。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企业要具有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而核心竞争力一方面是在内部竞争和外部竞争中产生的,另一方面企业经营理念是核心竞争力的源泉,企业经营理念培育和强化了核心竞争力,经营理念是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构成要素,当一个企业凝练了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并为员工所接受,同时这个企业构建了经营理念的传承功能,就会不断地提升核心竞争力,就会有活力和旺盛的生命力,因而也就具备持续成长的动力。

由此可见,企业的经营理念反应企业的最基本性状,属于企业文化范畴,具有不可分解的条件,因此满足企业DNA碱基的构成条件。

(2)运行机制

良好的企业运行机制是企业创造业绩的根本保证,业绩仅仅是企业的外在表现,而机制才是企业内在的原动力。运行机制的有序程度以及维持运行机制的有序的能力,是评价企业的唯一标准。一个科学合理的企业运行机制是决定产品或服务成功的基础。

柯林斯和波勒斯在《基业长青》中将选取的18家长寿公司直接与他们一个突出地竞争对手进行对照研究。其中在对沃尔玛与美利坚百货的对比研究中,发现沃尔玛的成功与其创始人沃尔顿坚持不懈地建立规则并使其长期的发挥作用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沃尔顿不仅宣扬企业的经营理念,而且还制定稳定的企业运行机制,并不断的刺激变革和优化。

机制本义是指一个系统中,各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和功能。引申到企业的运行机制则是指企业有机体中各构成要素之间、企业与其他各相关组织间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关系及其整体功能。企业运行机制的本质说到底是企业内部构成要素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关系的总和。所以,对企业运行机制的框架可以描述,但具体细节往往难以表达。如:两个同行业的企业,在有形资产等方面可以是相同的,但在企业机制方面则不可能一样。企业运行机制的具体细节往往同与之相联的要素的特点密切相关。

另外,企业运行机制的子机制包括产权机制、决策机制、竞争机制、动力机制和风险机制等组成部分,这是运行机制为了落实工作与顺利完成而依靠的一种手段,凭借上述的子机制来进行战略决策、执行管理以及监督企业运行。这也符合企业DNA碱基对的构成条件,企业运行机制是不可以分解的,它可以借助其他子机制来更好的运营企业。

(3)核心技术

所谓核心技术指的是企业关键技术的改进、创新与再生的能力。也可以定义为企业在技术知识、设备、信息及管理层面的积累与表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重要的组成部分。核心技术是企业的重要资源,是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之一。核心技术使企业拥有相同产业上的技术领导地位,是企业的研究开发、生产制造等技术性活动的根本,而且与企业的市场开拓、组织机构计等辅的技术性活动也是息息相关的。

企业要想培育出具有自己特色的核心能力,在竞争中占据技术优势,就必须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地投入到关键性核心技术的自主性研究开发之中。企业通过核心技术的发展能够带动技术的整体发展,提高企业产品的技术优势。对于那些性辅助技术则可以采取委托开发、合作开发和技术购买等多种形式。由上述可以得出,企业核心技术是企业能够持续发展的根源之一,如可口可乐公司拥有可乐的配方,一直处于碳酸饮料行业的领军位置,无论企业战略变革与否、企业外部环境影响与否,总能立于行业的不败之地,最主要的原因也就是因为它有核心技术。并且核心技术这一概念不能再次划分,综上,核心技术符合企业DNA碱基对的条件。

(4)创业精神

企业缘于创业精神而兴起,因创业精神消失而衰亡。爱迪斯认为,创业精神带来企业成长,而缺乏创业精神又会导致企业老化。企业生命体类似生物生命体,但又不同于生物生命体。生物的生命是有限的,以“人”为例,一个人用在工作上的时间一般只占生命中的三四十年,但企业可以延续发展,成为百年的老店,“基业常青”的公司。将企业的创业精神世代相传丰富和发展下去,是企业赖以持久的源泉。

爱迪斯认为,导致企业衰老的重要因素有两个,一是灵活性,二是控制力。高度的创业精神和CAP(职权、权利、影响力的结合体)可以使企业既灵活又可预测,使企业行为处于可控状态。而保持企业生命力和灵活力的就是创业精神(PAEI中的E)。“要弄懂生命周期曲线,注意力一定要放在创业精神(E)上”。若要延长企业寿命,就要保持创业精神“旺盛”,并且通过不断创新,使企业的创业精神“常青”。因而创业精神成为企业生命的重要源泉。

企业要一直保持创业精神,才能持续健康发展,是企业存在与成长的因素之一,并且创业精神这一概念不能再次分解,因此,满足构成企业DNA碱基对的条件。

二、企业DNA碱基对的互补关系论述

企业DNA中的经营理念(J)碱基与运行机制(Y)碱基相配对,核心技术(H)碱基与创业精神(C)碱基相配对。

(1)经营理念与运行机制的互补关系

经营理念是企业内部一切活动遵循的根本原则,运行机制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运行方式,经营理念是企业运行机制的精神口号,运行机制是经营理念的具体体现。成熟的企业,只要企业的经营理念不变,其基本运行机制也是不会改变的。

经营理念不是通过宣传和弘扬就会被员工所接受的,需要运行机制的培养和牵引。企业一方面依照自身的企业理念创立有活力的运行机制,使企业经营理念得以落实和做实;另一方面,企业内在的运行机制将企业经营理念进一步强化,化作员工自觉的行为。许多企业不是没有经营理念,而是其经营理念得不到运行机制的支持,甚至两者背道而驰。运行机制要发挥预期的作用,要求企业拥有企业理念,并且企业家本人更应忠诚企业经营理念,所以企业应该制定经营理念相互应的运行机制。

(2)核心技术与创新精神的互补关系

企业的核心技术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而企业和企业家的创业精神又对企业核心技术的创造与创新发挥着关键性作用。长期以来,企业科技开发人才少,即使有专门技术开发机构,也存在着缺乏高水平的技术人才,没有稳定的研究课题,基本设施不健全等问题。这些情况,严重制约了企业的核心技术的创造与创新,影响企业发展。而解决这些矛盾,在某种意义上说,关键在企业领导与内部员工的重视,企业内部的创业精神。

核心技术是企业持久发展,做大做强的必备要素,核心技术的不断创造与创新是与企业家及企业内部的创业精神不可分割的,创业精神的持续发扬,增加企业的竞争优势,可以有效的推动企业的持续成长,在发展过程中进一步完善企业的运行机制,促使企业不断变革、创新理念,使企业保持良性发展。

三、结语

相对于现有的企业DNA模型,此模型所建立的双链为“经营”、“管理”,遗传物质为“经营理念”、“运行机制”、“核心技术”、“创业精神”的概括,较为确切的满足了构成企业DNA的条件,并且碱基对均为一个统一分类体内,不存在交叉重叠现象,通过参照这个模型,企业可以根据模型框架判断企业存在的问题,辨别企业健康发展与否,找出自身DNA的问题所在,使企业寿命得以延长。

参考文献:

[1]李钢.基于企业基因视角的企业演化机制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9

现在生物技术的核心范文第5篇

成都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提出了“产业倍增”的目标,明确指出要重点发展高端种业。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良种创制中心西南分中心及产业转化基地的落户,将为彭州蔬菜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进一步提升成都市种业国际竞争力,实现主要作物由“经验育种“向“精确育种”的战略性转变,创新生物物种产业化发展模式,培育农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该市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步伐。

投资12亿元建西南产学研种业基地

种业是战略性和基础性核心产业,是保障农业长期稳定发展和粮食及菜篮子安全的根本。“将把西南分中心和产业转化基地建设成为西南最重要的农业生物技术研发、作物新品种培育和产业化基地。”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良种创制中心西南分中心及产业转化基地相关负责人王志坚告诉笔者,西南分中心及产业转化基地预计总投资12亿元,分三期,用3~5年时间全部建成,主要由中心园区、辅助园区、种子种苗生产基地和种子加工物流中心组成。

根据规划,中心园区占地6.7万平方米,主要用于种苗培育、基因筛选试验、生物技术试验圃、生物技术释放基地、作物原种研究基地、基本分子生物学分析、组织培养、植物培养和考种分析等;占地60.3万平方米的辅助园区用于新品种(组合)表证示范、作物原原种生产、新品种原种生产等。同时,力争用2~5年时间,在彭州及周边地区,以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制种大户等形式建立0.67亿~2.68亿平方米种子种苗生产基地,建立具备年生产加工及储备种子10万~20万吨的加工物流中心、质量控制与培训中心。

依托新制种技术开辟蔬菜高端市场

种苗若是农业的塔顶,种子研发就是塔尖。据了解,国家作物分子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目前国内一家已经掌握了新一代分子育种技术的机构,并且已经在作物育种中获得成功。良种创制中心西南分中心的建立正是为相关核心技术转化和产业化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