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量子力学重要概念

量子力学重要概念

量子力学重要概念

量子力学重要概念范文第1篇

一、概念的引入,注重直观生动,能激发学生兴趣

在概念教学中,引入概念环节是至关重要的,做好引入,不仅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理解概念也起到促进作用.结合学生学习概念的规律看,在引入环节中,一是要能结合学生的实际以直观的实验、情境等让学生形成感性认知,为理解概念奠定基础;二是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在引导学生复习原有概念的基础上引出新的概念,形成迁移,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对新概念进行剖析.

首先,要注重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直观引入.以“物体是大量分子所组成的”的概念引入为例,现以故事“留基波和他的学生的争论”和“一尺之椎,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而引出问题“物体是由什么组成的?”然后利用幻灯播放一张树叶被不断放大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其细胞,初步感知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在此基础上追问“既然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那么,我们怎么知道分子的大小,如何测量?”从而引导学生进入“分子大小”的探究环节.又如“分子的热运动”的教学,学生已经知道物体是大量微小分子组成的,那么,这些构成物质的分子是否会存在运动,教学中以引导学生闻香薰而引入概念.教学中结合生活选取和教学内容相贴近的素材来引入概念,可更好地促进学生直观感知,激发学生对概念的探究兴趣.

其次,要注重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在引导学生复习的基础上引入新的概念.知识间是相互联系的,尤其是概念之间,前概念是新概念的基础,是学生理解新概念的链接.但从以往的高中物理概念教学实践来看,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却容易忽视这一点,在进行新概念教学时不注重引导学生复习,从而形成了“空中楼阁”式的概念教学,学生对新概念虽然当时记住了,但却没有理解,应用中也就容易出现错误.以“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为例,要正确理解“速度”的概念,“质点”“直线运动”“位移”等概念是基础,教学中可采用课堂问题、课前检测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复习这些概念,然后再引入“速度”概念.

二、概念的剖析,注重合作探究,能促进学生理解

概念是意义的载体,在概念学习中,不仅要理解概念本身的意义,其表达形式也是至关重要的.从以往的高中物理概念教学实践看,更多教师认为把概念告诉给学生,让学生记住即可.其实不然,要理解概念就要深入到概念的内部去,充分的分析其内涵和外延.要在教学中做到这一点,须转变以往讲授的方式,引导学生展开探究,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而丰富学生对概念内涵的把握.

首先,要注重以问题引导学生对概念的内涵进行交流.以“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探究为例,先以问题“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有哪些?”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猜想可能和空气阻力有关,再追问“如果忽略空气阻力而物体的轻重又不同(只受重力作用),物体下落快慢又会如何?”教师演示牛顿管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并交流,交流后发言总结出物体下落和空气阻力无关,由此引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引导学生猜想“自由落体运动”可能是匀加速直线运动,问“自由下落很快,怎样抓住它运动的轨迹?”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测量数据,师生互动而引导学生得到“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结论.

其次,要注重结合概念引导学生对概念中的关键词、概念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如“合力”的概念中关键词是“产生的作用效果”要相同,才能把“那几个力”叫作“这个力”的合力,在辨析中就要引导学生明确“那几个力”和“这个力”分别是哪些力.而“力的合成”指“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的过程,当出现“共点”时,合力的范围必须在|F1-F2|≤F≤F1+F2之内.相应的,力的分解是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教学中如果单纯地凭教师讲解让学生理解概念之间的差异较难,教师应多引导学生进行分享和交流.如小组间对“合力”的概念说出自己的体会,或以相互提问的方式进行巩固.

三、概念的应用,注重练用结合,能培养学生技能

通过课堂探究让学生对概念有初步理解,但此时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尚不够深入,为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概念,教学中还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应用.从以往的高中物理概念教学实践看,大多数教师都采用练习方式来进行,且在练习中忽视学生差异性,练习强度较大,从而导致一些学生无法完成练习任务,练习机械而单调,学生的兴趣不高.要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概念,练习是不可缺少的,同时也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应用.

首先,就练习而言,定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性,要注重采用分层方式进行,尤其是在练习形式上要多样化.如通过课堂提问、小组互问互答、课堂知识竞赛等方式进行.在练习中,针对学生的差异性,在题量和难易程度上要控制好.如针对基础稍差的学生,练习题量就应少一些,且要注重在引导学生在完成基本的概念记忆基础上应用概念进行初步分析.

量子力学重要概念范文第2篇

关键词:概念图;物质的量教学;知识迁移能力

文章编号:1005-6629(2010)01-0021-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1 传统“物质的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物质的量是高中化学理论的一个知识点,是整个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江苏教育出版社)中该单元教材是以“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物质的量”、“物质的聚集状态”、“物质的量的浓度”、“用物质的量进行计算”为主线编写的。在传统教学中,学生表现的具体问题有:

1.1概念的内涵混淆不清

对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浓度、摩尔质量和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混淆不清,对应的单位也搞不清。如物质的量浓度的单位为mol・L-1,气体摩尔体积的单位为L・mol-1;摩尔质量是指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单位为g・mol-1;相对原子质量的指原子的质量与0.012 kg C-12的1/12的比值,没有单位。但两者在数值上是相等的。

1.2外延把握不准

物质的量表示含有一定数量粒子的集体。是计量原子、分子、电子、中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的一种基本物理量。但初学者往往会把宏观物质用物质的量来表示:如1摩尔大米,5摩尔大肥猪等错误概念;22.4 L・mol-1是特指在标准状况下的气体的摩尔体积。气体摩尔体积的定义是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只能应用于气体。学生常认为标准状况下1 mol水的体积为22.4 L,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1.3在概念之间无法建立有意义的联系

阿伏加德罗常数指的是1 mol任何粒子的微粒数,符号为NA。即指0.012 kg C-12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近似值为6.02×1023。不能把相对原子的质量、阿伏加德罗常数和物质的量的概念相联系。

1.4在问题解决中不能调用相关概念

在有关方程式和一些基本计算中,运用物质的量进行计算,既方便又快捷。许多高一学生尽管对有关物质的量的公式早已滚瓜烂熟,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却不能正确应用相应的公式和原理来解题。例如,先把物质的量转化为质量,再换算成物质的量或气体的体积的同学也大有人在。

在物质的量的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综合程度的要求提高,在能力上要求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飞跃。 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由于接触化学时间不长,学生很难将化学中的概念、事实、理论进行有机结合,他们头脑中的化学知识往往是彼此孤立的、零散的,不易形成较完整的化学知识网络结构。这就要求教师在物质的量的教学中,采取一定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形成较为完整的认知结构,实现意义学习。

2 概念图在物质的量教学中的优势

心理学表明,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是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对各种各样的具体事例进行分析、概括,从而把握同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的过程[1]。 物质的量的概念贯穿于整个高中化学教学的始终,特别是在化学计算中它更处于核心的地位。概念图作为一种能够有效促进概念间知识联系、加强概念间理解的教学工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发展一种理解化学概念和现象的整体性知识框架。可以避免学生对知识的死记硬背,实现知识点之间的贯通理解和转换, 有利于认识事件的本质和规律,构建知识网络结构, 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概念图在支持物质的量的教学方面具有以下优势:

(1)形象性:概念图能够以简洁明了的图形形式,表现物质的量理论复杂的知识结构,从而形象地呈现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等各概念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2)整体性:物质的量的教学是抽象的,对高一的初学者来说是易混淆、难理解的。利用概念图能将该知识以整体的、一目了然的方式呈现出来,有利于学生全面理解相关的概念。

(3)综合性:“物质的量”的知识理论性较强,抽象程度高,经常有很多学生面对综合性问题束手无策,即使经过大量训练,效果仍然不理想。历来被认为是造成学生成绩分化、学习困难的重点知识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概念图作为围绕主要概念来组织综合信息的工具,进行知识拓展,有独特的优点。

(4)层次性:概念图可以通过确定物质的量与其他各概念之间的因果联系,区分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和气体摩尔体积,形成概念的层级次序,建立各概念之间的关系,提高对各概念的理解。

(5)经济性:由于在人的信息加工系统中,短时记忆容量有限,因此,人们必须具备表征知识的各种各样的经济方式,以适应这一系统结构的有限性需求。

3概念图的制作步骤和教学分析

以限定型概念图制作为例,概念图的制作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确定关键概念和概念等级。

选定某一知识领域后,找出该主题的关键概念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概念,并一一列出。然后,对这些概念进行排序,从最一般、最概括的概念到最特殊、最具体的概念依次排列。

第二步,初步拟定概念图的分层和分支。

把所有的概念写在活动卡片上,移动卡片讨论概念可能的连接, 按照概念的纵向分层和横向分支, 在工作平台上排列卡片,初步拟定概念图分布。

第三步,建立相关概念的连接。

把每一对相关的概念用短线连接,并在连线上用适当的连接词标明两者的关系。这样,同一领域及不同领域中的知识通过某一相关概念相连接,再经过修改后各概念及其关系就清晰可见,所绘的概念图就基本确定了。此外,还可把说明概念的具体事例写在节点旁。

第四步,反思完善概念图。

对各人绘制的概念图初稿分组进行讨论及补充,构建小组图;然后全班再讨论,综合成一个概念图。随着学习的深入,学习者对原有知识的理解会加深和拓宽,所以要对概念图不断修改和完善,使概念图真正成为知识建构的有力工具。

以“物质的聚集状态”作为教学案例。物质的聚集状态的变化实质是分子等微观粒子间相互作用的变化所致。以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情况的微观和宏观性质的比较以及分子间距离的变化,很自然能引出了“气体摩尔体积”的基本概念。

对全班学生教学前后制作的概念图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由上表可以看出:

(1)从节点情况看,学生在教学前制作的概念图中的正确节点(即概念),大多数都列出了三种聚集状态的微粒特征、宏观性质、以及影响体积的因素等,同时,还将影响体积的三种因素列了出来。还有一些同学列出了固体和液体相对应的例子,说明大部分学生已基本掌握了概念图的制作要点。由于教材的内容容易让学生接受,通过自学,学生已基本掌握了教学内容。

统计表明,对影响不同聚集状态的粒子数目、粒子大小、粒子间的距离的节点,尤其是气体摩尔体积这一节点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缺失,甚至出现了错误,其中能举出正确例子的同学很少。说明这一部分内容,学生自学后的掌握情况不好,对影响气体体积的因素没有完全理解,而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和公式的应用是教学需解决的重点和难点。

(2)从教学前概念图中的命题来看,大多数学生能从物质的微粒特征的结构和运动方式以及宏观性质的形状和能否被压缩的角度进行分析,并用合适的连接词连接,构成正确的命题。正确命题数目的差异主要在影响气体的气体以及气体摩尔体积的公式。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分析一些学生的错误命题,发现在粒子数目、粒子大小、粒子间的距离节点上出现了错误连接。由此可以看出,少数同学在自学过程中没有理解这三种影响因素对不同聚集状态物质体积的影响。

本案例让学生自学、展开讨论,并分析其他同学制作的概念图,学生就易发现自己制作的概念图中的层级结构是否合理;节点和命题是否正确的;所举例子是否正确,还有哪些知识没有理解。教学后学生制作的概念图的正确节点和命题明显增多。主要增加了影响气体体积的外界条件―温度和压强,而且能举出正确的例子。尤其突出的是,许多同学不同程度地标出了三种不同聚集状态影响体积的关系,还有约18.6 %的学生标出了阿伏加德罗定律和气体摩尔体积的关系,这些都是创新性命题。这说明一方面教师的概念图教学策略是有效的;另一方面说明这些学生在尝试着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但有少数学生未能从这方面作出出尝试,原因可能是学生在画概念图时也许更关注的是不同层交或同一层次内部节点和节点之间的命题,而对于交叉层次间存在的命题缺乏思考;还有可能是学生缺乏将概念体系进行整合的意识和能力。

4 研究结论

(1)在学习中使用概念图的学生,所识记的概念数量多,知识点数量大,知识面明显拓宽,使学生既重视基本概念的学习、深刻地掌握知识的内涵,又扩大知识的外延,将概念内涵与外延及分散的概念组成了有机的概念体系,对概念的把握更为准确和深刻。

(2)采用概念图教学策略,学生对知识的保持和提取更为有效,提取的途径增多,在问题情境中能够对知识产生积极、有效的迁移,能够熟练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对学生整体学习能力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显著增强。

(3)概念图使师生的思路更开阔和清晰,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上更积极活跃地参与学习;教师的教案更加灵活而篇幅大大减少;学生的笔记更加简明、清晰,更利于学习。

总之,概念图不论是对学生的学习还是对教师的教学,都有着不可低估的教学意义,对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习负担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广洲.化学教育统计与测量导论[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2](美)John.Best认知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3]袁维新.概念图:一种促进知识建构的学习策略[J].学科教育,2003(4).

[4]王磊.科学学习与教学心理学基础[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蔡其勇.化学教学中学生科学素质培养研究[J].重庆教育学报学院,2004(5).

[6]张英锋,张永安.新《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理念[J].学科教育,2004(11).

[7]吴中英.品味“物质的量”教学[J].化学教育,2004(8).

[8]胡喜丽.中学化学中引入概念图策略的实验研究.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硕士论文,2005.

[9]张冬梅.中学化学教学测量与评估中的概念图研究.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10]张军.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策略的研究.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2004.

量子力学重要概念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基本概念;阅读指导;突出重点

化学基本概念的内容较多,面广量大,分散在各册教材的有关章节中,这就给学生的复习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将分散在各册中的基本概念归类整理,揭示各部分概念的内在联系,对所学知识进一步系统化,一边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把握重点和难点,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一、重视课本阅读,加强学法指导

化学基本概念的知识分散于各册化学教材中,在复习时应该发挥教材的作用.在复习内容之前,要求学生进行预习,把课本内容全部看通,且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明确看书的目的和要求,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例如,在复习溶液时,要求学生带着溶液的定义、溶解过程、结晶过程、溶解性、溶解度、浓度概念(质量百分比、物质的量浓度、体积比浓度)等问题去课本中寻找答案.再如,复习氧化-还原反应时,指导学生带着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等问题去看书.当学生把课本上的知识掌握以后,在授课时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知识掌握的快而且牢固.

在指导学生读书时,要对学生提出明确的目的要求,并要求学生在看书复习时提出新的问题,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对个别问题进行单独辅导,对普遍的问题在课堂上集中解决.例如,有些学生对反应(注,氯酸钾和浓盐酸反应)电子转移数目不清,我们在课堂上就着重讲解了同种元素氧化反应的规律,再举出浓硫酸和硫化氢、单质铁和三价铁等有关反应供学生判断.再如,在复习中有些学生提出过氧化氢在有些反应中有氧气放出,而在有的反应中无氧气放出.这些问题的提出反映了部分学生对概念虽有所了解,但在实际应用中还缺乏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我们在课堂上又提出了Fe2+、SO2等参加反应的实例供学生分析判断,这样举一反三,使学生模糊的概念得到澄清,让学生能切实掌握并会运用有关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另外,在要求学生读书的过程中,我们还根据化学学科特点,对某些重要的概念进行必要的记忆.例如,原子、分子、有色金属、黑色金属、溶液中部分离子的颜色、燃烧条件、相对原子质量、物质的量等化学用语,我们都要求进行必要的记忆.为了提高记忆效果,把一些抽象且难以理解的概念或规律编成形象生动的口诀.如,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可以编成:“氧生还,还生氧,强强生弱”;“失、氧(羊)、高(羔),得、还、降(账)等.

实践证明,在复习中,教师通过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阅读课本的引导,可以调动学生复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把握和运用概念的能力.

二、弄清模糊概念,突破难点概念

中学化学中基本概念较多,有的概念相差一个字,意思则完全不同.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对易混淆的概念要抓住本质,加以区别;而对于一些难理解难掌握的概念,我们则多举实例,举一反三.例如,在以下有关问题中,我们让学生紧紧扣牢本质加以区别和掌握:①加热、高温、点燃、燃烧;②火焰、火星;③雾、烟、气;④化学式、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⑤溶液、溶胶;⑥溶解性、溶解度;⑦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同分异构体;⑧重金属、轻金属、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等.在复习中,我们把以上问题以问答形式让学生自己区别,教师再辅导讲解,一个一个过关,让学生能正确分清不同的概念.在难点概念中,我们把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练习有机结合,进行重点突破.例如,化合价概念学生难以从定义上深刻理解.我们从最基本的概念出发,首先,让学生明白化合价是元素的性质,再从一定数目的原子相互化合上下功夫,最后,总结出化合价是元素在化合时表现的性质,所以单质中元素没有化合价,这样既掌握了理论,又把理论应用到具体的问题中.再如,物质的量是中学化学中难以掌握的概念,在复习中我们要求学生首先看书,把书本上的知识全部理解,然后教师加以总结归纳,适当的加深拓宽,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的加以练习.多加训练,对个别学生单独加以辅导,这样对所学知识能掌握好.

三、运用概念知识,解决计算问题

在基本概念的复习中,我们克服了纯讨论概念的弊端,把有关的计算问题穿插其中,使学生在复习概念的过程中提高了计算能力.在复习概念的同时,要求学生逐步适应计算题类型,掌握解题方法,解题技巧.要求学生掌握解计算题的模式,即认真审题,找出已知条件与所求结果的关系,弄清有关的定律、定理或列出有关的化学反应(必须注意配平)关系式,然后根据题意和给出的条件,确定解题的关键点,并正确地假设未知量,根据题中要求,运用学过的方法,列出算式,计算并验证答案.当学生掌握了解题方法后,我们在平时的作业中,及时布置一定数量的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例如,在讲到原子量分子量概念时,我们及时把求原子量类型的计算题归纳成几大类供学生练习,这其中包括利用定义求原子量,利用质量求原子量,利用浓度求原子量,利用化学反应求原子量等.在复习化学分子式和结构式时我们又让学生复习有机计算中的练习题,强调先求最简式,然后通过分子量求得分子式,根据物质在反应中表现的性质确定其结构式.在讨论溶解度概念时,我们首先选择简单的单步计算让学生完成,当学生掌握后,再扩展到较复杂多变化的结晶和溶解问题,最后拓展到带有结晶水的计算.在复习浓度概念时,我们选编了质量百分比浓度、体积比浓度、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供学生平时练习,并且要求学生注意理清这三者中间的相互关系.

量子力学重要概念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高中新课程 物理概念 教学

引言

高中物理新课程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培养和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来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但是基础的东西往往很重要, 1979年,李政道博士在北京大学讲学时,特别强调:“最重要的东西往往是最简单的”,“学习中一定要把基本的概念搞清、记牢”。这说明,我们教师怎样教好高中物理概念是非常之重要的。

1. 物理概念的定义及其特点

1.1 什么是物理概念

概念是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抽象和概括。一切概念都要通过词语来表现。定义是对概念内涵(物理意义)的揭示,条件是对概念外延(适用范围)的限制。任何学科,如果没有一些概念作为分析、判断、综合、推理等逻辑思维的出发点,就不可能揭示这门学科的全部内容,也就失去这门学科存在的价值。

物理概念是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的概括化和抽象化的思维形式,又是物理学习或物理思维的基本单位。它反映的不再是个别的物理现象和具体的物理过程,而是物理世界中具有相同本质属性的一类物理现象、物理过程。

1.2 物理概念的特点

1.2.1 物理概念源于科学实践。例如,人们观察天体的运行、人的行走等等,形成了“机械运动”的概念,再如,“功”的概念是从大量机械的工作总结概括出来的。

1.2.2 物理概念的形成须经过科学抽象。例如,力的概念的形成,就曾经历从现象到本质这样一个认识过程。亚里士多德从“用力推车,车子才前进,停止用力,车子就要停下来”这些现象中得出结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一直到17世纪,伽利略通过一系列科学实验,并对实验现象进行科学分析,才指出了亚里士多德观点的错误,抽象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这一正确的概念。

1.2.3 物理概念经常可用数学形式来表达。自从伽利略开创了把物理实验同数学方法相结合的研究途径以后,物理学就迅速发展为一门“精密的定量科学”。反映在物理概念上即为大多数物理概念都是定量的,可以用数学形式来表达,例如电流、速度、加速度等等。

在进行概念教学特别是一些十分抽象或比较深奥的概念教学时,一些老师对概念的文字诠释非常精辟,讲得津津有味、面面俱到。但学生只是漠然而视,他们认为物理概念的学习,只要死记硬背就可以了,不需要去理解,茫

然而听。真是讲者欣欣然、听者昏昏然。

2. 影响学生物理概念学习的主要因素

2.1 先入为主的日常生活经验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从大量的物理现象中获得了不少物理方面的感性知识,积累了许多生活经验,但这些凭直观感觉学习到的东西不一定都是正确的.例如,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在初中物理就已经学过,可还是有很多同学认为“人照镜子,镜子里的人像会近大,远小。

2. 2 顽固的思维定势。例如,许多同学往往根据经过的某一特殊情况,顺势得出普遍的结论.由“合外力为零”顺势得出了“合外力作功之和也就为零”的情况还普遍存在.

2.3 不正确的课外渠道。学生在物理教学以外,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渠道,可以获取大量的物理知识,但其中不少是错误的.例如,重量、重力、质量不分;路程和距离混淆;电容器概念与描述电容器容纳电荷本领的电容概念不分,等等.

3. 新课程物理概念教学的策略

3.1 以学生错误的前科学概念引入概念

由于每个学生原有经验和思维方式不同,所以在物理学习中,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会有不同,甚至会出现一些理解错误,教师在教学中应创设问题情景,制造认知冲突,通过交流讨论,让学生有机会表述自己的思想和见解,以便发现错误纠正错误,拨乱反正进行物理概念教学。恰如打蛇要引蛇出洞,清除记忆深处的错误也要先诱导学生暴露错误,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在所有学生的观点都充分展示后,再揭示矛盾,以免错误暴露不全面,解决不彻底。

3.2 用实验现象引入概念

一个物理实验就是一个完整的物理情境,让学生亲自看一些物理现象(演示实验),做一些物理实验(学生实验)来与理论学习相互对照、验证,加深理解,以便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中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较差,却有动手动脑的积极性,这是该年龄段学生的思维与心理特征。具有这种特征的学生对一味地讲授会产生疲倦情绪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适合他们特点的方法组织教

学是一个关键的环节。如高中力学中讲共点力的合成,学生很难理解,不妨让两个学生拉一条中间挂有重物的绳子,当二人用尽全力绳子也拉不直时,学生们才明白二力合成的道理。

3.3 通过物理故事和物理学史引入概念

综观物理学发展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实际就是一部人类不断设疑、解疑的历史。这里面包括了人类感知物理现象,揭示物理本质,纠正错误概念,形成正确认识的过程。在引入某个物理概念时,若能向学生介绍该概念形成的历史,不仅使学生懂得了为什么要学习这个概念、有什么重要意义,而且这些科学家的事迹会在学生心中激发起探究的愿望,调动起学生主动掌握概念的积极性。

3.4 以现代前沿物理知识或热门话题引入概念

为了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增强学物理的时代感,可在每一章节学习之前,插入一些现代前沿的物理知识或热门话题为切入点,并说明这一章节的概念、规律可用于解决其中的一些问题,然后再组织教学.

3.5 由逻辑推理引人概念

如“电场”和“磁场”这两个概念是由逻辑推理的方法引入的。由力的概念可知: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通常物体问发生作用时都是直接接触的,而电荷对电荷的作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没有直接接触。那么电荷问、磁体间是怎样发生相互作用的呢?由逻辑推理可知,电荷周围和磁体周围的空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物质―― 电场和磁场。这样引入电场和磁场的概念,便于学生理解。

3.6 用类比法引入概念

类比是根据两个(或两类)不同对象的一些相同或相似属性,而推出这两个(或两类)对象的其他属性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推理方法,学生学习物理常把物理公式数学化,在物理量的比值法定义式的理解中学生常有这些错误观念,这是教学中的难点,若为该类新知识的理解寻找相同或相近的可以类比的依托的“熟点”,常可以实现错误观念的转化.如对电容器的电容的理解中,把两个不同的电容器与两个圆柱形的量筒类比。两个量筒的水位同时升高1 cm,横截面积大的需水多,因为其容纳水的本领大;若使甲、乙两个电容器的电压同时升高1 V,甲需电荷多,则甲电容器容纳电荷的本领大.

3.7 利用古典诗词引入概念

例如,讲授分子动理论的概念时,引用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学生问为什么会有“暗香来”,稍作讨论后可顺水推舟引入分子动理论,可谓水到渠成,通过古诗词引入物理概念进行讲解,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物理概念的巩固

所谓物理概念的巩固是指学生对所学概念的持久保持。我们知道,学生对所学的新概念首先进行感觉登记,然后进入短时记忆,而短时记忆只能将信息保持非常短的时间,要使学生长久地保持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学生必须对其信息通过编码进行组织,以便从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进行转化。尽管这一过程是由学生自己来完成的,但教师可采取一定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完成这种转换。一方面,教师可采用提问、举例等方式对概念补充细节,使学生明确该物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明确其单位,明确其是标量还是矢量等等,特别是概念中的关键地方尤其是一些容易混淆忽略的要点要加以反复强调。

4.1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辨析,进一步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有比较才有鉴别,将易混淆的概念加以对比、辨析,明确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是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概念,理解、巩固、深化概念最有力的措施。如:静电场与重力场,电场线与磁场线,库仑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质量与重量、动量与动能,电场强度与电场力,电压与电动势等等,这些概念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是他们有时候在实质上却是完全不一样的。只有当学生弄清了这些易混概念的区别与联系,才能正确理解概念,防止错用概念,提高运用概念的能力。

4.2 通过练习形成运用概念的技能。

学生在形成概念的初期,对概念的掌握往往是不巩固、不完全、不深刻的。并且常和已学过的旧概念发生混淆。这就需要在练习过程中通过有关的练习,利用概念解决问题来巩固和加深概念。

例如:学过电场强度的概念后,学生对电场强度的定义式E: 容易记住,而对电场强度的真正物理意义、本质并不能很好的掌握。为了巩固“电场强度”这一概念,教学中要求学生完成下列练习:

① 电场中A点放入一电量为6.0 X 10-5库的正电荷时,此电荷受到的电场力为1.2 X 10 牛。求A点的场强。

② 上题中若在A点放一电量为3.0 X 10-5 库的正电荷,A点的电场强度多大?若此处放入电量为-0.6X 10-5库的负电荷,该处的电场强度是多少?若电场A点不放电荷,该处电场强度为零吗?此时电场强度多大呢?

再有,学过“弹力”和“摩擦力”这两个概念后,可以设疑:物体相互接触一定有弹力吗?两物体间存在摩擦力时一定有弹力吗?摩擦力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吗?然后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进行分析,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弹力产生的条件是“两物体相互接触发生挤压而产生弹性形变时产生弹力”。而摩擦力必须是两物体间产生弹力后有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才会产生。并且摩擦力也可以是使物体运动的动力,如传送带传送货物。

量子力学重要概念范文第5篇

     一、从实验事实引出概念

     课堂演示实验可以很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由教师对演示实验的现象分析引导学生正确地推理,来形成化学基本概念。

    例如,在讲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两个概念时,除了镁燃烧和加热碱式碳酸铜两个实验外,还可以补充一个对比实验,即用剪刀将纸剪碎和将纸点燃的两个小实验。边演示边提问,让学生思考:在两个对比实验中变与不变的是什么?这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看起来这是一个极为简单的实验,学生在观察变与不变的现象时能回答出以下两点:剪纸的过程中纸的形状变了,但纸还是纸,没有变;纸燃烧过程中,纸由白色变成灰黑色灰,灰不是纸。引导学生讨论这两种变化又有什么不同,然后指出第一种变化纸没有生成其他物质是物理变化,第二种变化纸燃烧生成了不同于纸的灰是化学变化,这样从这两个对比实验中引出了两种不同“变化”的概念。通过总结、举例练习,明确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的意义,了解二者的区别和联系。

    在应用实验引出概念的教学中更要重视学生实验的直接体验。例如,在实验室制氧气的过程中引入催化剂这一概念时,将教师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合并一起进行。实验前先叫学生预习课本内容,实验时教师板书实验步骤和问题:①给氯酸钾加热并检查是否有氧气产生(要求学生记录加热产生氧气的时间);②给二氧化锰加热并检查是否有氧气产生;③把一定量的氯酸钾和5g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并检查是否有氧气产生(记录加热产生氧气的时间);④把③加热的剩余物溶解于水、过滤得黑色粉末即二氧化锰,干燥、称量(记录数据);⑤把过滤出的二氧化锰全部加入另一份氯酸钾内加热检查是否迅速产生氧气,再溶解、过滤、称量。前后对比,然后讨论得出结论: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质量没有改变,化学性质没有改变,但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教师引入概念:具有上述特点的物质叫催化剂。这样学生对催化剂概念的认识就很深入。

    二、从理解问题的过程中引出概念

    例如,讲解化合价概念时,注重引导学生对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加深理解,并板书形成过程,在理解过程的基础上,观察未得失电子时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指出(结构决定性质)该元素有得失几个电子的性质,各元素的原子只有按一定数目比作用(化合)时才表现出得失几个电子的性质。同理,分析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对照结构示意图及电子式,指出每个原子有共用几对电子的性质,交代各种元素的原子只有按一定数目比作用(化合)才表现出各自共用几对电子对的性质。顺势引导,无论是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都是不同元素的原子按一定数目比化合表现出的性质,此性质叫元素的化合价。又如,在分析固体物质在一定温度下达到饱和所溶解的质量不同,反映出各种物质溶解能力不同,怎样衡量物质的溶解能力?当然要用溶解的质量,老师分析引导,让学生认识到只有在“三个前提条件”一定的情况下,溶解溶质的质量才能衡量物质的溶解能力,此时的质量叫该物质在此温度下的溶解度。

    三、注意概念的系统归类,找出概念间的从属关系和内在联系

    化学概念虽多,也是一个个地形成,要善于引导学生将概念逐步系统归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例如,在学习了原子、分子、元素、单质、化合物这几个概念后,总结这几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突出元素在这几个概念中的主导地位,揭示这几个概念的从属关系、组成与构成关系、宏观与微观的关系。

    四、注意概念的及时巩固

    在讲授每一个概念后,注意整理一些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思考回答。例如,学习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后,为使学生能根据实验得出概念的意义,正确的区分这三种混合物,列出下列混合物,让学生区分:①石灰乳,②牛奶,③敌敌畏乳油,④敌敌畏与水的混合液,⑤敌敌畏的酒精溶液,⑥把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后的液体,⑦白磷与二硫化碳溶液,⑧食醋,⑨石灰沙浆,⑩爆鸣气,⑾尘土飞扬的空气,⑿清新的空气,⒀液氧。学生回答后,根据掌握程度进行讲评、分析、纠正错误。还有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等概念,都可以适当安排这样的巩固性习题,对学生掌握、深化基本概念是行之有效的。

    五、注意概念的深入和发展

    学生在形成化学概念时,虽然经历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但有些概念受知识面的局限,一开始认识得可能不全面。比如,燃烧的概念突出“通常讲的燃烧”及“空气中的氧气”这两点,提出了燃烧不是非得有氧气参加的悬念,指出的这个要点将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深化。再如,讲氧化还原反应概念时,初中仅要求从物质得失氧的角度予以分析,为了照顾知识的连贯性,在分析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中,即指出氢气得到氧化铜中的氧被氧化,又指出氢气中氢元素组成了水以后,化合价升高,氧化铜中氧元素被夺去后,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从+2价降到了零价,最后总结出凡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一定会有改变的这一结论,同时进一步指出这个概念在高中学习时将进一步深化。

    六、通过综合复习及对习题的讲解、分析、改编来巩固概念

    综合复习对化学基本概念的检查巩固很重要,一定要形成概念网络系统,学生是否形成网络系统,应用概念题组检查。例如,元素的种类是由(  )决定的,元素间本质差别是由(  )决定的,原子量的大小是由(  )决定的,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  )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