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运动生物力学的学科任务

运动生物力学的学科任务

运动生物力学的学科任务

运动生物力学的学科任务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物流企业 社会责任

一、研究的意义

目前,国际上普遍认同的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在赚取利润的同时,必须主动承担对环境.社会和利益相关者的责任,最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我国物流业的不断发展,其社会责任的重要性越显突出并引起人们重视,笔者认为,物流业的社会责任:为生产和流通服务获取利润的同时,必须主动承担对利益相关者的责任,遵守社会道德、减少社会物质资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及可持续发展。

欧美发达国家在资本积累阶段,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只顾赚钱,没有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造成环境污染、生态资源受到破坏。在经过50多年的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对企业的社会责任提出更高的要求,从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角度进行实际指标分析,使企业在提供产品服务、自身生存和承担利益相关者的责任三者之间保持和谐发展。

与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不同的是,我国物流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相对较晚,尽管我国学者在20世纪90年代从企业角度也作过一些研究,但对物流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是近几年实现的。物流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动脉,是联系生产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重要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流动性、社会性及服务性,决定了物流业较一般制造业和流通业具有更广泛、更重大的社会影响,这就要求物流业必须更好地履行多样化、重大的社会责任,实现物流业与社会的和谐及可持续发展。

二、物流业承担社会责任存在的问题

1.单纯追求利润最大化

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部分经营者将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唯一追求的目标,对物质利益疯狂追逐,使一些人忽视精神和信念的价值,导致伦理道德的退化甚至错位。经济发展的价值理念增强社会活力和创造力,但其理念过分膨胀又造成社会责任感的淡化甚至消失,导致本位主义和极端利己主义的滋生,给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等方面造成严重危害。在上述不良因素影响下, 部分物流企业没有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缺乏社会责任意识,没有改善员工的工作条件和安全保障当作企业的社会责任,一味地压低劳动力价格,延长劳动时间,降低物流成本。在老板眼力利润高于一切,老板“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都在追求客户满意、客户至上的目标。这种损害员工权益的行为,必然使员工不满意,导致服务水平降低经济效益下滑。另外,我国物流货运市场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行业准入机制、运价体系混乱、诚信机制缺失,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超载超限的恶性竞争使得物流基础设施遭到破坏。

2.国内物流理论研究存在不足

2006年我国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8.3%,美国物流成本占GDP的10%以下,两者有很大差距。我国如何降低物流成本?有的采取生产企业经营模式拼设备、拼人力降低物流成本,中国人吃苦耐劳,但如今每个行业的发展是靠科学技术。我国物流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主要是科学技术、经营环境和综合能力。以生产制造业为例,其物流主要包括供应物流、生产、销售和废弃与回收物流,美国的生产企业有多少?绝大部分生活用品依靠进口,其供应物流、生产、销售和回收物流的费用有多少?正是发展中国家在制造产品中承担巨大的物流费用,如果美国跟我国一样生产制造产品,其物流费用保守估算至少超过GDP的13%。另外,部分外商利用我国的仓储和物流设施,按订单组装产品在集装箱内,到了国外直接将集装箱运到超市销售,节省仓储和分拣等工序,降低物流费用,这些值得思考和研究。

3.管理手段落后

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经历了艰难曲折,2003年前国内只有10%的物流企业采用计算网络管理,现如今已有80%以上的物流企业采用了计算网络管理,提高了管理和服务水平。但没有形成全国运输信息网络,经营过程中仍然存在空车往返、迂回和过远运输等,造成社会物质资源的浪费。一些国有物流企业铁路、海运和航空采用GPS定位系统和高新技术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但高新技术在公路运输普及率低,导致物流管理和服务水平整体不高,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一定差距。

三、物流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对策

1.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物流整体水平提高

(1)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现代物流的发展必须依靠科学技术降低资源消耗,提高服务水平,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目前我国物流制造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和高科技开发能力,导致物流设施和运行设备动力系统落后,造成管理水平、服务水平和经济效益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距离,没有很好地承担社会责任。在物流业的发展进程中,物流关键技术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物流技术包括硬技术和软技术,涉及诸多方面,如条形码技术、电子数据交换、卫星定位系统、高速快捷的运输方式和运输规划等。科学技术提供了对物流中大量的、多变的数据进行快速、准确、及时采集并迅速分析处理的能力,大大提高了信息反馈功能,进而提高了控制管理能力和客户服务水平,提高了物流运营的效率,物流坚持科学发展才能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才能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

(2)加强科学管理。高新技术为物流发展提供了基础,但管理仍是物流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尤其是在经济、社会与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实施物流的组织管理和经营管理的任务更为复杂和繁重,不仅需要高度的科学性,而且需要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物流要承担社会责任,首先要保证内部的和谐,教育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自觉履行法律和法规制度,遵守职业道德和岗位责任制,加强学习掌握高新技术,不断提高物流作业水平,通过科学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3)提高服务水平。建国以来由于我国交通运输建设投资少、基础薄弱,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全面发展,交通运输成为经济发展的瓶径,铁路运输紧张,港口压港、压船,外资企业原材料供应和产成品运输困难,制约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此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建设高速公路,扩建港口,铁路运输建成电气化,提高运输效率,加快粮食、煤炭、矿石和各种物资运输、为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优质服务。高新技术和科学管理相结合,提高物流服务的高效率和高效益,其重要性已不容置疑,随着物流行业的不断成熟,市场对物流服务需求的不断提高,物流产业的分工已更加细化和专业化,并逐步向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物流业的服务要以为客户节约成本为目标,以方便、快捷为特点的专业化服务。

2.经济利润与承担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同等重要

(1)经济利益是企业生存的物质基础,物流业在服务过程中获取经济利润,安排职工就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使人们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物流业只有发展强大参与市场竞争,才能更好地为客户服务,同时获取经济利益,企业才能生存和发展。物流运输有公路货运、铁路货运、航空货运和水运货运,这四种运输方式都有各自的技术经济特性,因此有各自适宜的货物种类和运输距离。但随着物流运输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而引发的运费上涨,导致物流运输业重新洗牌,按市场规律进行货物流向调整,这是市场竞争机制自发决定的。物流业要围绕核心企业,与制造业和流通业组建战略联盟,争取更多的客户和货源,另外,物流业之间也要形成战略合作,发挥各自优势,组成立体交叉运输网络,使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2)物流企业在获取利润的同时必须承担利益相关者责任,如员工利益、社区环境和社会资源等。一个企业只要履行了经济和法律责任,就算履行了社会义务,而社会责任则在社会义务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道德责任。物流业必须在法律、经济效益和社会道德的基础上生存发展,那种损人利己不承担社会责任的经营,只顾GDP增长不承担利益相关者责任的行为,是违背社会主义的道德观和责任感,必定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物流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关心员工的福利待遇,改善工作和休息环境,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为企业和社会服务。 转贴于

3.政府要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

物流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没有经济效益要退出,有经济效益不承担社会责任要监督和制裁,物流企业不能以破坏社会资源、环境和超载而生存,要让那些有经济效益同时能承担社会责任的物流企业生存和发展。政府要发挥监督管理作用,保护企业公平竞争与公正交易的应有秩序,积极为物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创造良好的环境并提供服务。行政管理部门必须利用高科技手段加强管理,增强行政执法力度,加大对损坏社会利益行为的处罚力度,打击超载、超速和疲劳运输,保护物流运输基础设施和空气环境,监督物流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使社会经济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运动生物力学的学科任务范文第2篇

任务的有效性是指在教师的帮助下,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学生通过对学习资源积极主动的应用,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在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的过程。如何设计有效的任务,让仿真机器人教学焕发出强大的生命活力,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连续情境,突出趣味性

我认为,学生对机器人充满着好奇心,对学习仿真机器人抱有很高的热情,但如果在教学中没有符合趣味性的情境任务,对延续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是极大的伤害。为此,要设计有效的任务,就要创设有效的任务情境:一方面,任务情境要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基点,生动具体,形象逼真,在开始的教学环节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探索知识的欲望,在后续操作探究教学环节中能让学生兴趣持续下去,激发思维的积极性,持续情绪的活跃性,从而有利于学生有效完成任务;另一方面,任务情境要以积淀学生信息素养为重点目标,与具体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相关联,切不可喧宾夺主。

例如,在讲授灰度传感器的作用时,若按以往方法,我会将任务设计成小车走轨迹,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也能够掌握部分知识,但任务情境为教学需要而有意杜撰,比较单一,缺乏真实感、趣味性,也没考虑后续阶段如何维持学生兴趣,学生就感到没有意思。后来,由于杭州萝卜圈公司的3D仿真软件突出了基于物理引擎的设计,能模拟真实的刚体运动以及物体的密度、质量、速度、加速度等各种现实物理动力学属性,在发生碰撞、受力、摩擦的运动时,能模拟出因不同属性而发生的不同运动效果,于是我用这款软件设计了生动具体的《环游金字塔》情境(如图1)。

完成任务伊始,逼真的隧道、高高耸立的金字塔等场景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需要让机器人走在规定的路线上,避免掉下车道,这样的情境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而后设计了机器人穿越隧道时惊险纷呈的情境,一些程序不够完善的机器人就会被旋转的木头打下车道……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必须利用灰度传感器的作用来编写程序,结合使用前几节课所学的传感器知识,才能让自己的小车顺利通过一道道关卡。这个精彩迭起的任务,既能持续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更主动参与完成任务的操作,又能从始至终贯穿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在有效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机器人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提升了自身的创作能力,最终有效地提升了信息素养。

回归现实 突出科学性

仿真机器人教学可以帮助学生通过编制程序控制机器人在虚拟环境的运动来学习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以往受仿真软件限制,教师教学中设计的任务常常脱离现实生活,导致机器人运动过于理想化、虚拟化,如仿真机器人上坡与下坡速度一样,运动时不用考虑摩擦力和动力等。学生与这种远离现实的仿真机器人频繁接触,容易忽视真实环境中的因素,这样就容易割断仿真世界与客观世界的联系,导致学生感受不到来自自然与自我的挑战,容易忽视科学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机器人的运动本身就是综合了多门学科知识的运动,因此,在仿真机器人教学中,设计教学任务时不能理想化、虚拟化,应回归现实突出任务的科学性,引导学生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在探索中掌握其他学科和信息技术的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科学、综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设计任务《驾驶员考驾照》时,我将任务回归现实,如设计有起伏、弯道、上坡、下坡的道路等。学生在完成任务时会发现:汽车速度过快,在启动时会颠簸,导致行驶方向改变,甚至于冲下道路。于是我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来思考小车的变速运动,学生最终提出方案:在启动时,先慢速起步,等速度上去了再加速至高速就不会颠簸。学生很快又产生了新问题:在走弯道时,高速行驶的小车很容易冲下道路;由于道路有起伏,高速行驶的小车会颠簸,也容易冲下道路。于是我引导学生分析走弯道时汽车速度不能过快的原因,引导学生分析某个瞬间汽车的受力方向,将相关科学知识迁移过来,以完善学生的知识。这样,通过模拟逼真的现实物理运动来促使任务回归现实,强化了现实生活中很多不可忽视的因素,突出了科学性,大大加强了机器人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有效促了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以生为本 突出操作性

不少比赛任务非常新颖,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但这些任务作为课堂教学任务却没有可操作性,如比赛任务《野外生存》非常有趣,可在一个课时内大多数学生因时间限制和自身能力问题无法完成。因此,设计仿真机器人教学任务,应秉持一切从学生出发的原则,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结构、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设计出贴近学生操作能力和思维水平的任务。

例如,在讲授伺服电机时,我考虑到学生对比赛项目《野外生存》感兴趣,于是从其中分解出适宜学生学习的《飞渡天险》任务(如图2):基本任务是机器人沿着弯曲的道路来到铁索下,伸出手臂抓住铁索越过峡谷滑至另一端的山顶,最后放开手臂落到山顶平地;提高任务则是在此基础上调整机器人方向,继续沿着山路前进至终点。分析该任务,首先,任务的设计考虑到了学生的特点、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容易被学生接受;其次,考虑了任务的大小、知识点的含量、前后的联系等多方面的因素;再次,任务中涉及许多学生能理解的科学原理,如惯性、重心等,符合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结构,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师生可以适时地加以总结,概括出其规律性的知识,实现从现象到本质、由感性到理性的过渡。

关注问题 突出生活性

与学生的生活相去甚远的课堂任务是很难吸引学生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机器人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因此,在仿真机器人教学中要关注生活中的问题,突出任务的生活性,如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探究愿望、解决问题的热情与责任感,促使学生尝试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应用机器人基本知识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设计任务时,教师既要根据教学实际,又要联系学生实际,关注问题,突出任务的生活性。例如,为了讲授测障传感器和测距传感器的作用,我提出一个现实问题:假如你是汽车设计师,你会如何从技术上避免汽车追尾事故的发生?问题提出后,不少学生建议:在汽车前方加上某种设施帮助驾驶员预防追尾事故。从而引出在汽车前方加上测障传感器作为检测装置,当检测到汽车前方有物体将要发生追尾时,汽车在机器人控制下自动刹车。待学生完成这一任务,我又提出新的质疑:汽车突然刹车,对乘客会产生很大的安全隐患,那么我们如何改进设置以减少安全隐患?引导学生了解测距传感器的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最后,师生利用提问与讨论等方式,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提出新的方案:在汽车前方加上测距传感器作为检测装置,当测距传感器检测到汽车与前方有物体的距离小于一定值时,汽车在机器人控制下自动给驾驶员发出警报或控制汽车减速,当汽车与前方有物体的距离小于危险临界值易发生追尾事故时,汽车在机器人控制下自动刹车,此时由于汽车速度不快,急刹车产生的安全隐患对乘客影响比较小。这样设计任务,学生容易在探索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实践内容或学习目标,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达到预先教学的效果,有效地将信息技术的学习与生活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

倡导成功 突出层次性

运动生物力学的学科任务范文第3篇

本文是以我校电商务专业“基于互联网的网实一体化”和物流专业“模拟公司仿真教学”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优化课程结构与课程内容、全面地提高师资科研能力、提高学生电商物流综合职业素质,提高电商与物流专业间的交叉教学能力等为目标,对中职商务物流综合实践的教学进行探讨。网店运营与物流服务的综合实践课程拟以网店运营为内容主线,并以围绕网店线上与线下运营业务活动展开一系列的项目任务的训练及其评价。

【关键词】

电子商务;网店运营;物流;综合实践

1 研究背景

1.1 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关系

电子商务专业作为新兴的专业,它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不断调整专业培养目标,更新专业内涵建设。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给我国的物流行业带来新的机遇,它高效迅速的特点推动了物流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如今,物流中心、物流装备等组织物流系统运行的基础条件逐步完备。由于其不需要更多地域上的优势,它也能够帮助物流企业拓展国内、国外两个物流市场。此外,对于物流信息技术的改进,完善企业的运作方式,电子商务都起到了很好的助推作用。

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物流对电子商务的实现起到重要作用,同时,电子商务对物流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在未来的发展中,物流与电子商务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物流本身的矛盾促使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而电子商务恰恰提供了解决这种矛盾的手段,反之,电子商务本身矛盾的解决,也需要物流来提供手段,新模式要求新物流模式。

1.2 我校电子商务专业与物流专业的教学现状

在实际教学中,我校的电子商务专业与物流专业是各自独立的专业,没有相结合的综合课程。现在的电子商务与物流的教材内容也没有融合在一起,相关实训室也没有进行专业整合使用,教学资源无进行共享,往往造成一定程度的浪费。

按照多元整合的思路来完善模块化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与课程内容,全面地提高师资科研能力,提高学生电商物流综合职业素质,提高电商与物流专业间的交叉教学能力,以达到专业能力互补。本人认为,教学上需进一步深入渗透电商专业“基于互联网的网实一体化”和物流专业“模拟公司仿真教学”的教学理念。

2 研究目标

搭建《网店运营与物流服务综合实践》课程势在必行。它是属于项目综合实践课程,是根据电子商务专业与物流管理专业典型职业活动必备的知识和能力分析整合的专业核心课程,具有较强的实操性。课程拟以网店的线上线下经营为实训背景,以网购业务活动与物流活动为实训平台,以各个模块下的任务活动为实训载体,通过各个单项技能或综合技能的训练,学生应用相应的技能、知识去完成某种指定的工作任务,以此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面对社会、面对未来职业岗位的实战能力。该课程可以满足开设电子商务专业与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校拓展和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而开展的专业课程实训和综合实践。

3 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3.1优化师资队伍。继续加大培养青年教师,优化师资队伍,提高师资跨学科综合能力。确保教师队伍具有合理、稳定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和优良的教学效果,并努力创造条件,提高课程组教师的教研水平。

3.2填补电商与物流专业间隙,提高学生电商与物流的综合能力,加强电子商务物流人才的培养。电子商务物流人才是一种复合型的高级人才,这种人才既懂电子商务,又懂物流,既懂技术,又懂管理。同时,提高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的对接,课程与岗位对接能力。

3.3按照多元整合的思路完善课程模块,优化课程结构与课程内容,融通现有电商与物流专业实验室。以职业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为依据,开发适应经济发展需求的课程与精品教材,加强课程教学的资源建设。

3.4完善教学内容,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原则,以学生有效地接受知识、强化能力为中心来组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全面实施以学生和实践活动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大力推行项目教学,并充分运用网实一体化和项目法进行教学。

4 研究过程设计

本课程以网店运营为内容主线,并以围绕网店线上与线下运营业务活动展开一系列的项目任务的训练及其评价。课程以真实的网店业务经营运作过程为逻辑主线,综合网店经营与产生的物流活动,以系列的典型工作任务为教学活动内容,采取项目的教学组织形式,学生在网店经营中,综合运用电子商务与物流专业知识、技能及职业素养,解决经营活动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课程采用的课程模式为“多元整合课程模式”。课程的结构设计项目的形式组合,并在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设计出各任务及其相应的工作事项等,即以“模块----项目----任务”组合成该课程的实训模块。课程任务以学生未来职业活动为导向设计,学生从接受项目任务开始,通过“确定项目任务、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检查评估、转移”五个阶段来完成工作过程,直接网店仿真环境中模拟各个工作岗位的运营业务活动,从中获取经验或教训。

5 课程设计及开发的技术路线

5.1建立网店,营造一个与真实网店尽可能相似的仿真职业环境。

5.2设计一个仿真职业情境下的“网店线上线下经营工作链”。

5.3设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模块-项目-任务书”为体系的项目综合实践课程的解决方案。

5.4引进“设障”、“激励”、“竞争”、“评价”、“反思”等要素贯穿于实训过程的始终。

6 课程内容具体模块及其任务

6.1模块一:搭建网店

任务:开通网店、店铺装修、商品拍摄

6.2模块二:寻找货源

任务:寻找供应商、洽谈价格、达成协议

6.3模块三:商品管理

任务:商品入库、库存管理、商品包装、商品快递

6.4模块四:财务结算与数据统计

任务:财务结算、数据统计

6.5模块五:客户服务

任务:售前服务、售中服务、售后服务

7 结语

本文针对我校在开设电子商务与物流相关课程时,所出现的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开设电子商务和物流服务综合实践的建议,以提高商务物流的教学效果,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商务物流人才。但是,更加具体的电商物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进,仍有待于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希望在探索研究过程中可以与兄弟学校、相关企业进行交流合作,不断充实与整改内容,以达到本研究的初衷。

【参考文献】

运动生物力学的学科任务范文第4篇

一般的科学研究主要以寻找问题的答案为主要目标,而任务驱动式的探究学习并没有把完成任务作为唯一目标,而是关注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它通常包括四个阶段,首先是确定任务,再根据任务制订计划并实施计划,然后是分析研究过程和搜集到的信息,给出合理的解释,判断任务是否取得了预期的结果,最后还得回顾探究过程,反思成败得失,总结经验教训。

一、锁定目标,明确任务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前提是有明确的任务,任务既是整个学习过程的目标,也是探究活动的初始动力。探究式教学的过程首先就要创设一种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环境,任务情境能够吸引并维持他们的兴趣,因此,采用这种教学模式时,要提前为学生创设真实或仿真的情境,以便确定本次活动的任务,并以完成任务为载体,激励学生寻找任务的完成路径,如此看来,任务就是这种探究形式的核心。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构建适当的问题情境,促进学生发现和建立任务,并促使学生积极寻找完成任务的方法。对于科学教学来说,这些任务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相关性,即任务不能天马行空,而是要与课程本身所规定的教学目标相对应;二是新颖性,即学生要面对的是没有完成过的、新奇的任务;三是困难度,任务的难度应略微高于学生的探究基础,即刚好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之上,所谓“跳一跳,摘得到”。

二、制订计划,全面考虑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不管做什么事,如果是先有了合理的规划,往往能取得好的效果,否则就很有可能失败。在确定了目标任务后,学生需要制订具体的计划。一份优秀的计划离不开前期酝酿、碰撞讨论、征求意见等过程,学生在制定计划时,要主动地进行思考,全面衡量任务、资源与能力等因素的关系,在反复的沟通下,在计划里,学生除了要明确提出任务外,还要全面考虑自身的条件与外界的影响因素,在观察、阅读、实验、考察等方法中,筛选恰当的研究方法,逐步确定探究步骤、职责分工、预期成果等,描绘出大致的路径,等等。有了计划,可以使探究活动的方法更明确、思路更清晰、过程更科学。

三、搜集信息,得出结论

同学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要围绕目标,利用多种途径发现、搜集信息,其途径大致分成两类:一是获取直接信息,即学生从观察与实验中获取的信息;二是获取间接信息,即学生通过学习和阅读从他人那里获取的信息。在搜集过程中,学生要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知道通过图书馆、互联网、调查访问、参观考察等渠道获取资料,运用文字、图画、影音等形式记录信息,运用统计图、概念图、表格等方法有效整理信息,并根据信息形成自己的观点,最后归纳总结,形成结论。在整个过程中要教育学生尊重证据,不随意编造信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四、善于反思,不断创新

有专家认为,学习的过程,不光体现为概念上的从疑惑到释然,也不光是经历了一个印象深刻的过程,还在于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渐孕育并制定更新的的任务。这恐怕是在当今世界发展情况下,对科学学习的较为贴切的认识。因此,教师鼓励学生在探究中及时发现、善于提炼出更多的新任务。每一个计划执行结束或执行到一个阶段,就应当检查一下效果如何。如果效果不好,就要找找原因,进行必要的调整。有人认为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过程是线性的――从任务到计划,然后是实施和结论。事实上,任务驱动并不完全按照这种顺序发展,每一阶段实际上都可能相互影响,观察往往会引出新的任务,结果也可能激发新的探究。研究过程更多地表现为循环上升,而把这种循环上升的探究活动运用于小学科学学习之中,将意味着学习的非线性结构,它更接近科学家们从事的真实的科学探究。因此,在学习过程的始终,都要帮助和启发学生提出更高层次、更复杂的任务,要把学生确定新任务的多少、任务的可达成度等,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的评价标准。

在四年级下学期的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中,有一个活动是《食物中的营养》。如果按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会告诉学生食物中有哪六大类常见营养,以及不同营养的检测方法,然后让学生照着去做实验,验证已有的结论。但是在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入到课堂教学后,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出示任务:“检测食物中的营养”,再实事求是地告诉学生,他们目前所能拥有的资源――比如土豆、肥肉、米饭等几种食物,能使用的仪器和设备,不同营养的检测方法,课堂上能阅读的书籍和网络,等等。然后让学生讨论行动计划,并按计划实施,利用现有资源来检测食品里的常见营养成分。学生们是带着明确的目标来展开活动的,把一个验证性实验变成了探究性实验,这种自主、真实的活动能使学生深刻地理解、记忆科学概念,也会大大地提升他们的探究能力,特别是人际交往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分析思考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有助于学生们在生活和学习的其他领域获得成功。

运动生物力学的学科任务范文第5篇

关键词:物流法律法规;课程改革;教学模式

目前我国的高等职业院校在教学改革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从整体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改革方面来看,教学方法还普遍以传统式的教学手段为主,即课堂讲授结合实验教学,没有形成国家教委对高职教学“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局面。本文以探讨《物流法律法规》课程教学模式开发为主要目的,探究高职院校《物流法律法规》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并开展教学反思和总结。以期尽快实现高职高专《物流法律法规》课程的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物流法律法规》课程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方法是一种以引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为出发点的一种教学方法,就是通过教师的启发让学生自主思考怎样做和如何去做,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现成观点和课程理论传授。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是实践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协作中增长知识、在主动中发展、在探索中创新,把自己在理论课程中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在实际任务中。我们以《物流法律法规》课程教学为例,选择探索式的教学模式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二、《物流法律法规》课程的探究式教学设计

1、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是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核心,使学生要有问题意识,现代教学研究,“问题”是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激发学习的原动力,没有感觉就没有学习的动力,不深入思考就不会有深入的学习。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以及学生敢于探索,勇于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以教师本人角度来讲任务驱动应该构建在教学理论基础上,教师的教学魅力可以充分的体现其中,教师的一堂课就像一块磁石一样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这样才能够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教学随文入冠,教师掌控全局。我们在《物流法律法规》课程的教学中将课程体系模块化,模块下增设任务,这样就可以设计每一个任务能够达到的目标,最终达到模块规定的任务目标。如针对《合同法》教学模块,提出不同的任务,让学生制订货物运输合同和仓储合同等,由学生来扮演不同角色,这样就能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任务内容。2、分析问题并执行课堂任务对学生在课堂上执行任务做出准确的引导和评价,使学生明确任务的意义与执行任务的基本步骤以及任务的最终目标。教师在引导识别这些问题上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的教学水平达到一定层次就可以带领学生更为深入地走进学习任务中,如《货物运输合同》模块的学习,合同的实质要件与形式要件、合同效力、当事人权利义务与责任等都可以在执行任务时顺带解决,规定5min,学生表述本次任务难点,教师综合学生们的提问,对共性的问题作出解答,提出1-2个问题组织学生探究式学习即可。3、强化实践探究,评价任务成果。对实践教学任务成果的正确评价是对学生在实践学习中最后的总结,学生在实践课任务基础上遵循逻辑关系和科学方法最终形成自己对任务内容的理解,如在《物流法律法规》课程的教学中,学生通过谈判、讨论等手段,掌握承运人的物流运输企业的责任、权利与义务,对货物的损毁和灭失在法律规定中免责条款,最后小组讨论得知承运人的提存权、留置权等。在这种探究式学习模式中教师首先要熟知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并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任务等,然后再去引领学生利用在讨论探究中获得知识。4、营造激励式的课堂氛围。学生最关心的还是自己的分数,激励式的教学评价是十分必要的,这个环节不仅给予学生本段学习的肯定与鼓励还是激发其更大学习积极性的诱因,比如在《物流法律法规》的学习过程中,判断自己签订的合同是否存在漏洞,怎样最大限度地作为承运人的物流公司或托运人,最后获取最大的利益。学生就会积极参与讨论,教师应给予正确引导和鼓励,并为其做出评价,使学生获得肯定,尽管学生的发言不够严谨、全面也应该鼓励学生思考。

三、教学反思与总结

教学活动的实施效果最终还是要看学生的受益情况,如参与情况、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能力的提高。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实效是探究式教学模式最忌讳的,只有真正的使学生在本门课的教学过程中得到能力的提升才是教学的主旨。探究式课堂教学就是传统“学徒制”教育方式,“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老师放开手中的权利,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和体会学习的乐趣,最后真正的达到学生可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索问题。作为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树立服务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要促使学生课堂保持融洽、轻松的氛围,尊重学生、允许他们“犯错”,鼓励学生创新,教师还应时刻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定位,什么时候主导课堂、什么时候规范课堂,要张弛有度。总之,探究式教学强调的是学生主动学习,但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在学习的整体过程中都对教师提出较高的要求,做为教师不仅要关注一些有突出表现的学生还应该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效果,要有计划、有方法地引导学生来学习,时刻警醒自己教学的公平性。以期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使更多的学生受益。

参考文献:

[1]武立栋,张迪,李超等.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物流法律法规》课程教学设计[J].科技风,2015.

[2]邹娟平,刘立波.浅谈高职“物流法律法规”的第一堂课[J].科教导刊,2016.

[3]蒋世坤,詹彩霞.模拟公司在物流专业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思路[J].广东教育:职教版,2015.

[4]谭秀丽,于丽静,刘敏等.案例教学法在物流法律法规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基于核心技能培养[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