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任务型教学的定义

任务型教学的定义

任务型教学的定义

任务型教学的定义范文第1篇

摘 要: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TBLT)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是一种强调通过用目的语完成真实生活中的任务来学习语言的教学方法。即强调“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语言教学方法。中国的英语教育也越来越多地使用任务型教学法。本文简要地介绍了任务型教学法的定义,任务型教学法的设计原则,以求更好地认识了解和运用任务型教学法。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定义;设计原则

一、引言

20世纪80年代,第二语言研究者和语言教育研究者提出了任务型教学法。作为一种教学途径,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用语言完成任务的方式来学习语言。随后又有许多语言教学专家从任务型学习的认知理论和方法论以及社会文化观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丰富了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论。任务型教学法在我国一经提出,便成为了外语教学研究者和教师的关注焦点。近十几年来,国内外语言教育研究者对任务型语言教学进行了大量的介绍,并开展了广泛的实践研究。

与传统教学法相比,任务型教学使语言教学成为了一个学生主动思维、自主与合作学习的过程。并且,任务型教学平衡了语言形式与意义之间的冲突以及语言流利度p准确度和复杂度之间的矛盾。

二、任务型教学法的定义

任务型教学法就是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成就的一种教学方式。根据这一教学途径,设计语言教学大纲以及编写语言教材不是按一定的顺序罗列或介绍语言项目,而是设计一系列的任务。(Nunan,1999:24)

任务型教学法中最关键的概念就是“任务”。任务的定义关系着我们是否能正确的开展任务型语言教学。任务的定义很多。事实上,由于研究者的学术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的不同,任务的定义也不同。

著名语言学家David Nunan则从交际的角度出发认为:交际任务是指课堂上学习者理解、处理、输出目的语或用目的语进行交流的各种学习活动。在这些学习活动中,学习者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表达意义上而不是在操练语言形式上(Nunan,1989:10)。而且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定义中的“主要”二字,这体现了Numan在措词方面的严谨。他在多个场合强调“主要”,意在表明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者也可以适当地关注语言形式。Nunan认为:交际任务是指导学生在学习目标语言的过程中领悟使用产出和互动的课堂交际活动,然后根据任务的目标输入资料活动环境和作用进行分解和分类。Nunan将任务分为两大类型:学习性任务(Pedagogic tasks)和真实生活(real-life tasks)。该定义从学习的行为和语言的意义角度对任务进行了界定。

其他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对任务做了界定:如:Skehan (1998)在他的经典著作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对任务型教学有较为深入的探讨。他认为,只有满足下面的特征才能称之为一个“任务”,Skehan提出任务的五个特征,即:任务活动的意义是首要的;重视学生沟通信息,而不强调使用何种语言形式;任务与现实世界中类似的活动有一定关系;有某个交际问题要解决;完成任务是首要的考虑(Skehan,1998)。Bygate & Swain(2001)给任务的定义是,“任务是要求学习者使用语言、为达到某个目的而完成的一项活动,活动的过程中强调意义的表达。”Ellis (2003)认为:“任务是那些主要以表达意义为目的的语言运用活动。”最近几年的发展趋势学者们随着对任务型教学理念的深入了解和探究,对任务的定义也趋向简单化。虽然大家对任务的界定有争议,但有些基本要素还是认可的。任务是一种有非常明确目的的活动,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者是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参与一种有意义的交际过程,并在任务结束的时候以结果的形式呈现出来。

总之,任务型教学法的核心理念可以概括为“做中学,学中用”(learning by doing,learning in doing,learning for using)。

三、任务型教学法的设计原则及基本程序

要开展任务型的教学,教师首先要面临的挑战就是任务的设计。西南师范大学的贾志高教授(2005)对于任务型教学的任务的设计提出了一下几个原则:(一)真实性原则;(二)形式/功能原则;(三)连贯性原则;(四)可操作性原则;(五)实用性原则;(六)趣味性原则。华中师范大学的鲁子问教授(2002)从课堂教学的角度阐述任务型教学的基本程序:一、真实生活任务的选择与设计。二、知识与技能教学:为完成任务而进行知识与能力准备。三、任务完成。

任务型课堂的知识与技能教学的过程可以是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1.课堂导入。在任务型课堂教学的导入中,我们应该强调导入与任务的相关。2.任务呈现。3.语言知识学习这是我们通常的语言知识(语音、词汇、句型、语法等)教学,但任务型教学强调知识教学与任务相关,,也就是:知识本身应该是完成任务所必需而学生在此前所缺乏的(即属于知识差距),在知识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关照任务本身。4.文化、信息教学。若学生完成任务存在一定的文化、信息等差距,或教学内容本身包含了文化、信息内涵,则需要进行相关的文化、信息教学。5.语言技能训练。任务的完成是任务型教学程序的最后环节。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将在前一环节中学到的知识和形成的技能转化成在真实生活中运用英语的能力。

四、小结

任务型教学法是在批判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创建起来的,与以前的教学模式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它倡导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为指导者,它倡导一个有趣的,可以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自由的课堂。这与当前所倡导的素质教育改革的思想是相符的。它注重语言的交际功能,强调语言就是用来与人交流,获取信息这一重要的功能。而且任务型教学法注重“做中学”以及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 Bygate,M.,Swain,M.(2001) Researching Pedagogic Tasks:Second Language Learning,Teaching and Test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 Ellis,R.(2003) Task-base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Oxford:Oxford

[3] Nunan,D.(1999).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M].Boston,Mass:Heinle & Heinle Publishers.

[4] Nunan,D.(1989).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5] Skehan,P (1998).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任务型教学的定义范文第2篇

关于任务的定义很多,因不同的学者、专家角度不同,所以定义也有所不同。任务所关注的焦点不是语言的外在形式,而是他本身所表达的内容。任务是“一种课堂中的活动,学习者在活动中去学习、理解、掌握,学习者的注意力应该放在活动中的意义上而不是外在形式上。任务还应该具有作为交流沟通的行为而独立存在的功能”。

任务型学习(task?based learning)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教学方法,它是以任务为中心,在真实的情境或模拟真实世界的情境下让学生在完成任务(即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来学习知识和技能,是把语言应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具体时间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参与和完成真实的生活任务。任务型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能够和人有所交流,它打破了课堂上英语的语法讲解与实际运用相背离的传统教学模式,它要求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要有所改变,教师在任务型学习课堂中将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

二、 任务型学习原则

任务型学习以交际为核心,意义为灵魂,有以下几个主要原则:

(1) 情景真实性原则:教材的内容要能提供学生明确、真实的语言信息。学生可以清楚地掌握语言的形式和功能之间的关系,使学习者在实际生活中得以更加熟练地掌握和运用。

(2) 阶梯型原则:教材内容应是由浅入深,难度适中,这样可以激起学生更浓厚的兴趣。

(3) 学中练原则:教材的内容应能引导学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练习来达到最终的学习目的,真正做到学中练。Long和Crookes等著名学者都曾提到过这一原则。

任务型教学法主张学习者通过有意义地使用语言来发展自己的语言系统。除此之外,任务型学习还要考虑到实用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等。

三、 任务型学习评价

任务型学习是在发展交际教学法的基础上,结合二语习得研究的成果而提出的新型教学模式。任务型学习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知识意义建构的合作者、帮促者和组织者。任务型学习既关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也关注其完成任务的最终情况,既有过程性评价,也有终结性评价。

很长时间以来我国英语教学过于强调知识教学,而忽略了运用能力教学。以培养运用能力为目的的任务型学习对我国英语教学无疑是非常有意义的,而且是非常必要的。任务型学习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用语言模拟生活中、学习中所出现的真实场景练习来达到学习的目的,显然,真实生活任务的关键在于任务要有真实生活的特征。

任务型学习在实施过程中,稍有不慎也可能会进入误区。在制定“任务”时不能用机械的语言训练代替自我完成任务的能力,也不能将任务流于形式,偏离任务型学习的真正轨道。任务型学习也有局限性: ① 任务型学习自身的局限性。如,输入的任务的真实性及设计的难度和排序比较困难,其系统性和延续性也难以控制,控制学习过程中的可变性也比较困难; ② 未变的教师角色、知识结构及“任务”设计的不足也会影响任务型学习; ③ 基础知识不足,也是影响任务型学习的因素之一; ④ 有效评估存在缺损。评价的标准和尺度一时很难达到统一。

由此可见,任务型学习中我们必须重视“任务”设计理念和重塑教师知识结构,克服实施困难。在设计任务的时候,要进行校本研究,设计出适合学生需要的真实任务,同时要求老师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加强中外文化修养,拓宽知识面;不断地进行反思,努力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学者。

四、 任务型学习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型学习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就是采用任务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learning)进行教学,即直接通过课堂中让学生用英语完成各种生活中出现的真实场景,将课堂教学的目标真实化,任务化,从而培养他们运用英语的能力,也就是说,学生通过英语学习来做事情,解决问题。

任务型英语教学摒弃了传统教学长期使用的PPP教学步骤(presentation?practice?production), 它突出表达和活动,提出了PTP步骤。

(1) 前任务(pre?task)——教师引入任务。

(2) 任务环(task cycle)

A. 任务(task)——学生执行任务; B. 计划(planning)——各组学生准备汇报完成任务情况; C. 报告(reporting)——学生报告完成情况。

(3) 后任务(post?task)

任务型教学的定义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教学环节

任务型教学实际上就是通过先进的教学方法,培养小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英语知识的能力。使小学生在任务型课堂上能够自主获取所需的英语知识,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言技能等,从而使学生体验到成功获取知识的成就感,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欲望,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一、具有艺术性的任务型教学活动应具备四大因素

(一)教师在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学内容的设置要结合小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小学生认识到英语和生活的联系,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教师在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学生之间、班级之间的差异性,设计的任务型教学活动不能每个班级都一样,要有所改变,体现出不同班级的不同特点。

(三)教师在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到本节课除了要求小学生学习英语知识以外,还要具有教育意义。

(四)教师在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的时候,要考虑到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小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有所表现,还要重视小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贡献。

二、根据四大因素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效果

(一)任务型教学活动的设置要贴近小学生的实际生活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以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为题材设计教学活动,教学内容要具有真实性。首先,教师要充分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根据小学生爱玩、好动、喜欢表现、爱唱、喜欢游戏、善于模仿等一系列特点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其次,教师要把英语课本中的语言自然而然地融合到任务型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有趣的任务活动中学习和运用英语这种语言,使小学生的英语课堂不再枯燥,使小学生不用再机械地死记硬背那些英语单词和课文。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猜测性的任务,这样的任务所用事件比较短,可以应用到英语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上,并使小学生的语言能力充分发挥出来。在这里我们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实际生活举一个例子:比如教师在讲解“I have...”句型时拓展到了She has... He has... It has...句型。教师设计了一个让小学生自己介绍喜欢的小动物的教学情景,让学生猜(教师要先示范),学生通过模仿教师所说的句子,说出自己喜欢的动物的特点,让其他学生进行猜测。这一任务设计很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这一教学过程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所学句型、巩固了已学英语知识,还让学生把英语运用到了实际生活中,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成就感。

(二)任务型教学活动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进行设计,发挥其实际作用

很多小学英语教师为了达到《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注重课堂上的教学形式,只要课堂上应用了任务型教学活动,场面比较热闹就行,根本没有注意到任务型教学活动带来的效果。这样运用任务型教学活动会适得其反,达不到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

(三)任务型教学活动的设计要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不能单纯地停留在让学生学习英语的表面上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我国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具有较强专业素质和较高的道德品质的人才。所以,在教学中应该从小学就开始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使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高尚的思想品质的培养是每个教师的责任,因此,教师在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的同时也要使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四)任务型教学活动的设计要人性化,给小学生留出充分的时间思考、表现

课堂教学是双边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设置任务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小学生的接受能力,使小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有充分的时间运用所学英语去做事情,使小学生通过语言的交流,提高小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小学生在这样宽松、有趣的课堂上一次次地感受到成功,增强了小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提高了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结束语:总之,在教师运用任务型课堂教学方法时,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科学地设计教学环节,将任务型教学方法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参考文献:

[1]李继兰,何声钟.浅谈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的实施[J].江西教育,2004(7).

任务型教学的定义范文第4篇

关键词:概念 绝对化 程式化 灵活性

任务型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活动方式逐渐被我国英语教学工作者认识和接受。这一教学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提倡“意义至上,使用至上”的教学原则,它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参与教师或教材精心设计的任务型学习活动中认识语言,运用语言,发现问题,找出规律,归纳知识和感受成功。对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影响。

然而任务型教学在我国的英语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很多误区,总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主面的误区:

一、对任务型教学的概念认识模糊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earning,简称tbl)是在 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研究者经过大量研究和实践提出的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语言教学模式,是20年来交际教学思想的最新发展成果。任务型教学“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而不是测试的分数)来体现教学的成就”。

任务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活动至少应具备以下的特点:

1.以意义为中心,而不是以操练某种意义不大、甚至是无意义的语言形式为目的。

2.任务的焦点是解决某一交际问题,这一交际问题必须与现实世界有着某种联系。这种联系不应是笼统的或是现实世界中某种活动的翻版,而应是具体的,贴近学生生活、学习经历和社实际,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

3.任务的设计和执行应注意任务的完成,即交际问题的解决。任务完成的结果是评估任务是否成功的标志。

二、把任务等同于练习

任务与练习的区分一直以来就是任务型教学中颇有争议的话题,对任务的界定也众说纷纭。总结起来有三种观点:(1)宽泛的定义。如把任务定义为人们在每天的工作和生活中不断重复的各种活动,包括刷墙、买鞋、订票、借书、打印、订房间等。(2)严格的定义。有些研究者排除了那些注重正规知识学习的活动,只有那些有意义的交流活动才能称为任务。willis(1996)指出任务是指学习者为了交际目的而使用目的语,以期获得成果的活动。(3)折中的定义。具有代表性的是davidnunan(1989)。他把任务分为教学性任务和现实性任务。教学性任务就是我们在课堂上旨在学习语言知识的活动,和我们所讲的练习相似;现实性任务,即long所指的任务。笔者比较赞同的观点,在我国英语的学习环境不同于西方国家语言的学习环境。学习者学习英语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通过设计学习者感兴趣的活动可以促进他们语言知识的获得;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交流,在课堂上模拟现实世界的活动可以培养他们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因此,任务不等于练习,应该是任务超出练习。

三、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实际,将任务绝对化

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在要求学生完成任务之前,缺乏必要的准备环节。即在没有给学生呈现完成任务所需的语言知识的情况下,便让学生仓促接受“任务”,致使学生从一开始就难以开口或无话可说,心有余而力不足。或者,在分配“任务”前,教师没有介绍任务的具体要求或对“任务”说明不够清楚,导致学生一头雾水,不明就里,使课堂教学经常出现“断线”现象。究其原因在于,不少教师错把任务型教学夸大理解为完全以学生自我为中心,任其随意发展,而忽略了对学生进行一些必要的知识传授、语言训练及任务交代等一些进行任务型教学的必要准备工作。

四、教学环节机械化,任务环节程式化

在进行任务型教学时,不少教师为了追求任务环节的完整性,常常会出现简单机械的按部就班,缺乏有针对性和灵活性的错误。例如:在汇报任务结果时,不管大班多组的实际困难,也不管课堂节奏和效率如何,机械地要求十几个小组轮流过“堂”,而当某个小组在汇报任务完成的情况时,其他小组却在漫长的听汇报的过程中无事可做,或开小差或做其它事情,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都非常令人质疑。

五、生搬硬套课本上的材料,没有注重语言的生活化和灵活性

任务型教学的定义范文第5篇

【关键词】任务型语言教学;拿来主义;任务型语言教学本土化

国家先后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 普通高级中学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这两个《课标》明确提出,应用任务型教学途径[即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 learning,TBL),也称任务型教学模式,任务型教学,任务型(语言)学习,以下同。]的建议,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式,尽量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使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目标,在做事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从而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由此可见,应用任务型教学实为实现两个《课标》的必然,是贯彻落实两个《课标》精神的关键。但任务型语言教学毕竟是舶来品,如果一名英语教育工作者教育教学观念陈旧,或过于偏激,对任务型语言教学生搬硬套或全盘否定,那么学生就成了最大的牺牲品和实验品,简直是对两个《课标》最大的摧残。那么作为一名英语教学者或英语教学研究人员应该如何对待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呢?

一、应该知道“拿”什么

看一下任务型语言教学的进步性,就可以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它体现了新的语言学习观和教学观。学习是一个自主的过程,学习者的创造性思维和积极的认知参与是学习过程最有效,最活跃的因素。在任务型语言教学中,由于学生的语言和想法都是不受控制的,他们提出的问题可能五花八门。这对于教师的目的语水平,应变能力、驾驭课堂的能力无疑提出了极高的要求。由此看来,教学的目的不在于使学习者达到预先设定的学习目标,而应是为学习者提供有利于语言学习的条件和环境。教师的作用不是传授、或解释语言知识,或指望一步到位教会学习者什么。教师的作用应该是学习环境的创设者,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支持者。正是这种全新的学习观和教学观导致了教学范式的转换,使课堂上的师生角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其次,拉近了课堂与生活的距离。传统课堂受到的最严厉批评是教学与生活脱节。任务型教学则缩短课堂与生活的距离。这首先体现在学习材料的真实性和任务与现实生活的相关性。完成课堂交际任务的目的是使学习者有能力去完成课堂外的类似交际任务。这种真实和相关使课堂学习与实际生活建立了直接联系。其次,任务型教学所倡导的合作学习和师生、生生间的交互作用,意义协商,若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来思考的话,即是将课堂看作了一个“小社会”,视教学为人际交往的过程。

再次,任务型教学的另一明显进步性体现在:它不仅意识到使学习者学会学习是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还试图把这一目标落实在教学过程的具体环节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报告《学习,财富蕴含其中》中将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作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可以说,任务型语言教学正是以这四大目标为宗旨的。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任务型语言教学强调“做中学”、“用语言做事”,它以学习者为中心,以任务为途径,其“其意义表达第一性、有交际问题要解决、完成交际任务是首要的考虑”等原则关注语言的运用,强调真实意义上的交际,把培养学习者语言运用能力置于语言学习首位。它代表了重视输出的语言学习文化。这种思想在我们建构具有本土化色彩的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是应该借鉴的。若运用得当,它将使我国以输入为主的外语学习文化得到有效匡正,使外语教学呈现新面貌,学习者的语言运用能力将从根本上得到提高。

二、应该知道怎样“拿”

第一,要形成正确的拿来主义观。目前国内的教学专家及广大一线英语教师对任务型语言教学争论的焦点是它的实际性问题。由此形成了四派,即保守派、激进派、反对派和本土化派。对于如何拿的问题鲁迅先生在其“拿来主义”一文中指出:“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古今中外任何一种教学法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广大英语教学者应该继承和发扬“拿来主义”,从“拿来主义”的新视角去看待外语教学法。即我们不但要从国外拿,还要从国内拿;不但从城里拿,也从乡下拿;不仅要从现在中拿,还要从过去中拿;拿来的目的是为了送出去。广大英语工作者对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态度和观点直接影响其在中国本土化的进程和能否实现的问题,是结症所在,必须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