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物知识点汇总

生物知识点汇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物知识点汇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生物知识点汇总

生物知识点汇总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英语 词汇教学 有效性 提高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4-042

英语学习从单词开始,打牢词汇基础,学生才能更好地阅读、开口说简单的英语句子。但小学生好动爱玩,枯燥的朗读、单一的操练、无章法的记忆单词,易扼杀其对英语的学习热情,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要改进教学策略,探寻多样路径,提高教学有效性。

一、生活为引,增加知识亲切感

对小学生而言,如果教师由学生熟知的生活事物导入,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与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可提高新知的亲切感与现实感,帮助其克服因新知陌生感而产生的心理障碍。因此,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心理特点,将学生感兴趣的、熟知的生活事物带入课堂,优化教学情境与氛围,激发学生对英语词汇的学习热情。

如教学《Nice to meet you》时,目标是让学生能听懂、会说brown、black、red等单词,为了拉近学生与知识的距离,消除紧张情绪,将学生熟悉而喜欢的动物玩具巧妙引入枯燥的词汇学习中,让学生主动学习与复习颜色单词。比如教师拿出一只黑色小熊,提问:“Look at the bear,what colour it?”学生回答黑色,教师讲授“Black”。而后继续引导:“这几天小熊在学画画,一起看看小熊究竟画了什么,画得好不好。”(展示白云图)都师:“Look,what’s this?”学生:“白云”。教师结合白云图片与卡片,带领学生学习白色“white”。接着展示斑马与熊猫的图片,让学生说说它们是什么?分别有哪几种颜色?引导他们复习白色与黑色以及“what’s this”和“what colour is it”句型。这样,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动物玩具,营造和谐轻松氛围,使学生积极参与对话,学习新词汇,复习旧知,巩固记忆。

二、活动促学,增强教学趣味性

在教学英语词汇时,若要让学生保持长放的注意力,维持其对词汇学习的兴趣,教师就要设法提高词汇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愉悦学习,喜欢学习。如借助图片、动作等教学辅助工具,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形式多变、有趣的词汇游戏活动、角色表演等活动,将乏味的词汇操练活动变得多元化、趣味化,满足学生好玩、善模仿、乐于实践的心理特点,调动学生词汇学习与操练积极性,体验语言实践的快乐,对英语充满热情,促进有效教学的开展。

如学习bear、dog等动物词汇时,利用图片与动物叫声来吸引学生注意,优化词汇教学。比如播放狗的叫声,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动物。再展示小狗的彩色图片与字卡,带领学生拼读与认读。然后通过半遮图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bear等单词。当学生掌握动物词汇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玩具柜台”,粘贴各种玩具图片,扮演售货员,再请一位学生扮演顾客,引出“That’s a nice… / Can I have a look?”等句型。然后引导学生通过伙伴合作、小组合作等方式,借助手中的动物玩具进行拓展说话,提高词汇操练活动的趣味性,促使学生更主动地运用所学词汇与句型进行交流表达,巩固深化,避免机械记忆。

三、学法指导,提高学习有效性

在小学阶段,学生初学英语时有着一定的新鲜感与较大的好奇心,但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新鲜感逐步消退,而所学词汇逐步增多,机械性的重复记忆难免枯燥无味,而且效果也有所欠佳,这就容易让学生产生消极情绪。因此,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既要教授词汇内容,还需要渗透方种方学法指导,让学生轻松愉悦地巩固与记忆词汇。

生物知识点汇总范文第2篇

[关键词]:英语词汇教学 认知语言学 隐喻

词汇是构成语言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词汇知识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言学家Wlikins说过,没有语法人们不能表达很多东西,没有词汇人们无法表达任何东西。Pierson认为,“多数中国大学生虽然已受过14年的正规英语教育,许多人却还是对原文没有把握。他们的困难仅仅是由词引起的。”可见,英语词汇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

一、认知语言学理论背景

认知语言学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美国与欧洲兴起的新的语言学科,是认知心理学与语言学交叉学科,处于语言研究的前沿。一般来说,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包含以下的范围:范畴化和原型理论;隐喻概念理论;认知语法理论。这个特殊的语言学理论在传入中国之后,便受到了学术界和理论界的广泛关注,对英语教学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认知语言学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对于英语教学来说,词汇的掌握情况,直接影响着学生听说读写译等各项能力。在传统的英语词汇教学当中,教师一般是先教单词读音,然后结合语境讲解单词的各种意义和用法,并要求学生进行记忆。但是,在现实世界中,人们并不是采取“一对一”的语言表达形式来认识世界,往往一个词可以指代多个事物,表达多层意义,“一词多义”成了语言表达的主要形式。学生在面对纷繁复杂的英语词汇时,往往感到无所适从。

通过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以人认识事物的规律为基础说明语言中词汇习得的内在认知机制,从而形成更为有效的英语词汇教学方法。

(一)重视基本范畴词汇的教学

基本范畴词是人们与世界相互作用最直接、最基本的层面,是语言使用者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这类范畴中的词汇一般是不可分析的稳定词,其词形简单、音节少、用法较多、构词能力强。一般而言,人的思维是在基本范畴层次上进行的,人类认识外部世界也是从事物的基本范畴开始的,这一点为英语基本范畴词的词汇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根据认知语言学范畴理论,对于这类基本范畴词汇(如study,eat,do),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及词汇使用频率表优先重点教学。对教学大纲中的基本词汇,通过归纳、总结,如,可把基本词汇归纳为:动物、植物、职业、文具等基本范畴,每一个基本范畴下可容纳较多的相关词汇,形成“语链”,然后随着词汇量的增加,逐渐形成一个以这些基本词汇为核心成发散状的网络。如果形成了这种思维模式,学生遇到一个新单词时就会自然而然地把它归类,并记忆起同类的相关词汇,举一反三,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二)重视词汇原型意义的理解

根据原型范畴理论,在一个语义范畴当中,每个义项成员的地位不同,有一个则具有更为中心或核心的意义,因而成为其他词义的原型,其他词义都是在它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或辐射出来的,而其延伸的词义也具有着越来越高的抽象程度。以单词“head”为例,head最初指的是人或动物的头。从这个义项中,派生出以下词义:(1)顶部,上端;(2)才能,智慧;(3)首脑,领袖。从义项来说,这几个义项虽然表达意思不同,但都与head的中心意义有着很大的关联性,义项(1)是意义转移;义项(2)是意义的特殊化;义项(3)是对其中心义项的引申。由于各义项有着很大的相似性、关联性,在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需要对词汇的原型意义进行详细的重点讲解,并在讲解派生义项时,结合语境,对其与中心义项的相似点及关联性进行分类、总结,而不是将所有的义项进行填鸭式讲解,让学生词汇习得过程中注意到各个义项之间的深层次关系,培养其根据上下文猜测推断具体意义的能力,这样可以让学生更轻松、更全面地理解记忆英语词汇。

(三)加强词汇隐喻义的教学

在基本范畴的基础上,人们首先认识身边的事物,并随着生产生活经验的丰富,事物范畴也随之扩大,人类的思维也开始从具体走向抽象,通过建立事物之间的关联,将一种概念投射到其他的概念域当中,这便是认知语言学家所谓的映射(cognitive mapping)。隐喻在英语语言中大量存在,词汇的隐喻义在英语词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词汇教学中培养和提高隐喻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透过英语语言的表层形式了解其民族的思维特点和概念模式,将某些看似互不关联的词语与其反映的底层概念结构结合起来,最终掌握语言形式背后隐藏的那些概念理据。以英语单词back为例,它的原始意义为“人或动物的背部”。此原始意义后来引申为“后面”,而由此又进一步派生出“较之不重要的一边”、“背面、反面”、“靠背”、“报纸的版尾”、“后卫”等多个意义。鉴于back的词义发展过程,教师在讲解其多种义项时,可以将其原型意义与层层隐喻义相关联,引导学生认识到在由原型义派生出一层又一层的喻义的过程中,语言的隐喻思维规律所起的重要作用,进而指导学生循着此规律,逐步推理联想,最终得到多个义项。

隐喻义丰富的词经常是基本范畴词,而且十分常用。如fish(鱼),除了其基本词义外,在日常生活中由于隐喻的作用还产生了许多的其它意义:aloosefish(放荡之人),have other fish to fry(另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教师在教学中应特别重视这些基本词汇隐喻意义的介绍,还可引导学生在写作中使用这些隐喻义。而且在很多情况下,词汇的隐喻义存在文化上的差异。比如,英语中“white”通常被看作纯洁、贞洁之色,因此,一些与“white”有关的习语也隐含着褒义,days marked with a white stone(幸福的日子),lie a white lie(善意的谎言)。与此相反,汉语中的“白色”通常被视为苍凉悲惨、衰败死忙的象征,如“白骨遍野”、“白色恐怖”等。这就要求教师在隐喻义的教学中还应注意隐喻文化背景的导入,使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语言的内涵及其意境。

三、总结

认知语言学中的范畴、原型、隐喻理论,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提供了重要启示。教师可以借助它们指导学生进行归纳、联想和推断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作用,把握词汇意义形成、发展的规律,从而更全面系统地掌握词汇知识。

参考文献:

[1]Wilkins D. A. 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M].London: Edward Arnold, 1972.

[2]蔡基刚.制约我国大学英语词汇要求发展主要因素及其对策研究[J].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1).

生物知识点汇总范文第3篇

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具体内容标准,其中对语言知识中的词汇提出了二级,五级和八级的目标要求,提高了对高中学生对词汇量的要求。每一模块每一单元的词汇量都比较大,这种词汇量的增加无疑给英语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也是对词汇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词汇是语言的基础。没有词汇,就无法去表达意思,去传达信息,去交流情感;离开了词汇学习,语言知识的掌握便无从谈起,语言技能的运用便是无源之水,外语教学也就无法进行下去。词汇学习对于理解语言和语言的运用都非常重要,有了足够的词汇量,才能就话题与他人进行交流,才能写出连贯且结构完整的短文,才能阅读各种体裁的文章。

在当前的词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对英语词汇感到“难”的问题,如难记,难写等,这些“难”影响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大多数的学生对词汇的记忆是死记硬背,不遵循一些单词的拼读规则,不重视构词法,默写单词只是凭着记忆,默出的单词错误率高,也有许多学生抱怨刚记住或掌握了一些单词或词组,第二天就遗忘了。也有一些问题存在于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解生词时,遇一个讲一个,没有上下文的语境理解,只是一个个孤立的个体,或是讲解单词时过细过多,导致学生不能有效的记忆,学得快,忘得也快。诸如此类的问题制约着学生对词汇的学习。

针对学生和教学中的问题,笔者总结出一些学习方法,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训练。

一、利用语境记忆单词

词汇不再被看作长长的孤立的单词,而在词义语境中具有实在的交际语言。教师可以利用情景和语境猜测生词,引导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学习词汇,通过词与词之间的关系来推测词义。这种教学比单纯的英文-中文对应的死记更让学生记住,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师在教新单词的时候也可创设一些情景和语境,让学生先来猜测词的意思,然后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单词的时候可摘一些课文原句让学生进行推测,以便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词的意思和课文。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记忆单词,也有利于学生学课文。所以平时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类似的训练,不但有助于学生记忆单词,理解课文,碰到此类题型学生做起来就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二、利用构词法知识扩展词汇

在词汇教学中,教师可有意识地教给学生一些构词方面的知识,利用方法记忆单词,利用构词法原则,学生可以在原有的单词基础上进行一些新单词的推测。掌握一定的构词法对学生扩大词汇量很大的帮助。如一些前缀,后缀以及合成词等。学生学了这些构词法后,可就原有基础上背诵记忆单词。背诵pressure时,根据所学单词press再加后缀-ure。记忆requirement时,依据require加后缀-ment构成名词。而且通过构词法,学生遇到新单词,可进行推测。这种方法更有利于学生记忆单词。

三、通过联想记忆法,增加词汇

凡是熟悉的事物容易记忆,而不熟悉的事物的记忆则可通过与熟悉事物和当前被记忆事物进行对照,比较,分析,在两者的联系中寻找共同点,不同点,从而扩大词汇。从一个事物联想到其他相似或相对的事物,通过联想,把已学的单词归类在一起,便于记忆。

1.利用“头脑风暴法”

新教材中的每一单元的“welcome to the unit”和有些 “Word power”版块,可以用头脑风暴联想到有关话题的相关词汇,利用头脑风暴将所学的知识与新知识进行联系和归类,从而对单词进行系统记忆,而不是单个记忆。这种头脑风暴还可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激发和鼓励学生进行探索和开发新知识。利用头脑风暴法,能帮助学生扩展词汇,启发学生对有关话题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兴趣,总结已有的语言知识。

2.利用同义词,反义词,一词多义联想

学生对词的掌握是孤立的,缺乏一定的词汇间的联系。教师在教一个单词或词组时可以介绍其他相关的词,帮助学生加深对单词或词组的记忆。通过他们之间的联想,联系或比较,帮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这些单词或词组。

词汇教学的方法是多样的,应该针对不同的词汇教学采用不同的方法,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不再让他们对写作是感到“无米之炊”,阅读时是“雾里看花”,不知所云。在词汇教学时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提高词汇的复现率。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告诉我们,人的遗忘具有“先快后慢”的特点,刚记住或掌握的单词要及时复习,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逐渐拉长两次复习间的间隔天数,尽量增加词汇的复现率。词汇的学习是一个循环反复的过程,遇到新单词,进行初步学习,然后再次遇到这些单词,每次都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只有注意词的巩固,提供一定的复习空间,才能逐步加深对词汇的理解和记忆,一个单词至少出现五到六次学生才能掌握。许多研究表明,词汇的复现频率越高,学生越容易掌握。教师在讲解词汇时,尽可能地增加词的复现率。学生在学完单元的词汇后,可进行默写,词和词义搭配的练习,根据首字母完成句子,课文改写后的词汇填空等手段,让学生多次和运用词汇,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掌握他们。

二是词汇教学的多样性。词汇的记忆过程是枯燥的,教师应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词汇教学,提高学生对词汇学习的兴趣,鼓励他们去思考,积极参与词汇学习。教师可采用肢体语、游戏、多媒体上的图片、flash动画等手段,加深学生对枯燥单词的记忆。在教“press”时,教师可作出往下压的手势,给学生加深印象,让学生记住press是指“压,按”的意思。

三是听说读写相结合,加强对词汇的运用。词汇不仅仅是指单个的单词,合成词,短语,甚至句子也可以是词汇表中的词汇项,所以词汇的掌握不仅仅是单个词的运用,它一方面与语言、句型、课文相结合,另一方面在听说读写中体现。词汇的掌握要靠我们经常运用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掌握。教师平时要加强对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训练,多读,多说,多写,经常运用,才能使枯燥的词汇变得具体起来,从而巩固学生对词汇的掌握。

生物知识点汇总范文第4篇

(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摘 要】语言的掌握一直是人类语言学习上的重心与基础,对于国际交流与发展日益被重视的今天,外语学习的必要性更是毋庸置疑。现如今随着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学习汉语,如何在对外汉语课堂上有效地进行词汇教学已成为众多汉语教师关注的焦点。笔者在本文中例举了部分具有汉文化特点的词语,在提出对汉文化词语教学方式的建议的同时,介绍了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跨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关键词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跨文化意识

0 引言

国际上对外汉语教学的难点很多都是词汇的理解和记忆,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就必须要注意相关的文化内涵,有跨文化意识的教学才可以保证知识性词汇和文化性词语的有效记忆和理解。

1 能够体现汉民族文化的独有词汇的教学重难点及技巧

能够体现汉民族文化的独有词汇主要包括:(1)反映汉民族特有文化的节日词汇,如中秋、寒食、春节、端午等指称民族传统节日的词语,蕴涵着浓厚的文化特色;(2)汉民族的历史、传说和文学作品所特有的人物词汇,如曹操、林黛玉等,这些词汇往往具有象征和隐喻意义,如“曹操”可代指乱世奸雄,“林黛玉”则可代指多愁善感的女子;(3)指称汉民族传统食物的词汇,如饺子、豆腐、粽子、麻花等,而对于西方人而言,他们的语言存在着这些词语的缺失现象;(4)反映汉民族独有的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特点的某些特殊词汇,如臣为君纲、计划生育、小皇帝、下岗等;(5)某些成语典故,如叶公好龙、揠苗助长、画龙点睛等等。这些词一般单从字面上是无法探究其含义的。它们是汉文化所独有的,其内容从表层意义和形象构词到深层内涵的文化特征,都难以用其他语言进行对译。这类词在英语中,很多直接用汉语拼音拼写。因此要真正学好汉语,就必须尽可能的掌握这些词语以及这些词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

以“饺子”为例,其中最重要的文化信息有两种。其一,它是我国传统节日春节的一种特别典型的食物。其二是它代表人们对新年来临的企盼。饺子是“交子”的谐音,“交”是交替的意思,“子”则是指夜里十一点到第二天一点的时间,表示新的一年的到来。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采用实物教学的方法,展示饺子的图片,来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饺子。对于饺子的隐含文化含义,则可以通过看PPT和视频,老师讲解来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十二生肖和中国古代的计时方式。这样既可以减少纯文字教学带来的乏味,避免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又可以让学生了解此词背后的故事,一举而数得。

2 反映汉民族传统观念的词汇的教学重难点及教学技巧

这一类别的词汇主要包括:(1)颜色词汇。不同的民族对同一色彩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因此指称色彩的词语常常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稍不留意就容易导致语用错误。例如:中国人认为红色是吉祥、喜庆、高贵的象征;西方国家则认为红色是暴力和色情的象征。(2)指称动植物名称的词汇。语言中有大量指称动植物的词汇,是同使用该语言的民族所特有的历史文化、生活习俗、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东西方相同的动植物词语往往具有不同的寓意。例如:中国人自称“龙的传人”,中国皇帝穿龙袍,自称是“真龙天子”,很多地方都建有龙王庙,民间在喜庆的节日里常常举办舞龙大会,划龙舟比赛。在中国,龙经常与水联系在一起,被认为是一种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动物。最重要的是,龙被认为是中华民族长期相互影响、融合、团结的象征。西方也存在有口喷火焰的龙,但它则被认为是童话故事里的一种邪恶的怪兽。

针对此类文化词语,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注意多使用语料。一些有趣的笑话、寓言故事或者是图文搭配的讲授,或者是关于此类文化词的视频都能够对语言学习者的语言学习起到一定的帮助。这些方法寓教于乐,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文化和风俗民情。

3 跨文化意识教学的技巧和优点

传统的教学方式里,教师授课只教授学生单词的个别含义或者教师根据自己多年经验总结的单词的常用含义,致使学生不能灵活运用词汇进而不能理解整个语句的含义。一物多词让人头疼,一词多义现象在汉语的学习与运用过程中更是占据主导位置,汉语对于外国人来说看上去简单实际运用却总是出现差错。很多来中国学习的留学生都以通过HSK考试为目标,他们在HSK考试后反映阅读理解是整套试题当中最难的部分,因为他们不能完全理解文章的内容,这时,做到结合部分词汇的含义来猜测上下文的含义及整篇文章的内容就变的尤为重要了。这样的答题方式既可以减轻学生由于生词量大背不下来的负担,又可以提升考试解题的效率,同时也能让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与快感,使汉语学习形象、灵活、轻松。跨文化意识教学的特点就是把人们日常的学习经验看成是语言使用的基础,再加上人的语言能力进而形成人的一般认知能力。

跨文化意识教学就是重视语言的象拟性,通过词语的隐喻意义加上对词语语义理解的解释对语言进行学习。跨文化意识教学强调“隐喻思维能力是随着人的认知的发展,特别是认识抽象事物不可缺少的一种认识能力”。跨文化意识教学提出,对于语言的创建、学习以及运用,基本上都必须通过人类对事物乃至整个世界的认知加以理解。跨文化意识教学认为语法作为语言结构并不足以满足对于汉语的理解,语法跟语言的词汇部分及语义部分都密不可分。而语义又是由主观看法或是心理因素加上客观条件形成的。所以语言边界不明确对于主观客观没有公正的分析。且不同民族、不同种族、不同地域之间的人们认知特点也有很大区别,对整体认知也有一定的影响。我们日常生活中应注重对词语隐喻意义的介绍,通过反复多次的提及来帮助学生掌握词语内部的基本意义。教师应尽力培养学生隐喻义及联想的能力,从而达到学生对语言的更深一层掌握。

4 结束语

无论是学习哪一门语言对于词汇的掌握都是必经之路,各种考试更是强调词汇基础,国人的教育观点一直是以认识的单词多少判断个人语言能力的高低。听、说、读、写、译归结来讲还是样样离不开词汇的基础。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由于文化的差异使得很多外国人不能透彻理解汉语文化词的含义,因此,在词汇教学中培养跨文化意识对于汉语教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张若莹.从中高级阶段学生词汇习得的偏误看中高级阶段词汇教学的基本问题[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27-28.

[2]胡明扬.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4):31-33.

生物知识点汇总范文第5篇

一、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思考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对语言学习通常经历一个体验和建构的过程,包括体验语言(language experience)获得意识(language awareness)实际运用(language in use)。同时教师应该组织三个相应的教学活动:即提供材料或语境(providing materials and contexts)点拨规则(highlighting rules)布置语言运用任务(setting various tasks for using language)。

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该关注到学生在各个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所具有的这种阶段性、渐进性和动态变化的特点。对学生的指导和和要求也应该体现相应的语言学习阶段的特点:先有新语言材料的输入(input),再有对语言材料理解(intake),最后有对新语言的活用(output)。教师所起的作用,就是通过教的活动,有效地促进学生逐步发展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二、基于语境的词汇教学新模式

1. 语境互动促感知

互动是指课堂成员之间的言语交往方式以及由此发生的相互作用,课堂的言语交往包括师生之间的言语交往和学生彼此间的言语交往。在恰当的语境中,围绕目标词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展开互动,使学生感知语言所处的环境,有助于学生理解词汇的意义。

互动中感知语言所处的环境。在课文的导入部分,我先询问部分学生昨天晚餐吃了什么,然后用PPT列出一份图表,请学生们将各种食物依五大类食物grains, vegetables, meat, fruit, and milk products归类(如下表),以测试学生对食物属性的认知程度,并在这种生活化的语境互动活动中,让学生进入学习角色,为使学生感知目标词汇奠定基础。

教学实践的反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语境化导入,使学生在互动中感知语言,可以激发学生对健康饮食这一生活化话题的兴趣。自此,笔者为学生即将学习的目标词汇建立了背景和语境上的联系,学生也对语言所处的语篇语境有了初步的感知。

2. 双重语境学技能

双重语境包括自然语境和教学语境。自然语境指包含有目标词汇的自然句段,即阅读文段;而教学语境则是教师为了教授目标词汇而设计的句段。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双重语境,帮助学生掌握词汇的意义和用法。

在自然语境中猜测词义。自然语境是以传递信息为目的的真实语篇语境。学生可以根据文章上下文语篇和构词法常识等领悟目标词汇的意义和用法。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自然语境,培养学生猜测词义的能力。

以First-reading环节为例,笔者要求学生通读整篇课文,鼓励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依据构词法及语篇上下文语境,初步猜测部分目标词汇(如heart attack, scientific, balance等)的意义,并感知其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