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雕刻专业培训

雕刻专业培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雕刻专业培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雕刻专业培训

雕刻专业培训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职 水晶雕刻专业 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

素有“中国水晶之都”美称的东海县,依托丰富的水晶、石英资源,水晶及硅资源深加工已成为拉动东海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产业的发展必然要带来人才与技术需求量的增长。然而,水晶雕刻专业是传统的特色专业,地方性强,个性突出,相对于其它一些专业来看,科技含量不高,传统手工操作性强。借鉴于区域外的宝玉石雕刻技法,继承传统的父带子、师带徒的人才培养模式,要将其搬上了职业教育的课堂,而这一专业特点,决定了许多的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在课堂上是很难完成的。

近几年来,东海中等专业学校在加强水晶雕刻专业建设的同时,密切联系地方水晶工艺品加工业的实际,在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有效的尝试,因地制宜地培养地方水晶雕刻特色人才。

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工学结合”,即一边在企业实践,一边在课堂学习。与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关联度较高的有: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前厂后校、订单式培养等等概念,然而他们彼此间相互包容、渗透和替代,充分体现了教育与经济、学校与企业、读书与劳作的有机结合。校企合作是一种办学模式,是工学结合的基础和条件;工学结合是一种教育模式,是校企合作的表现形式;订单式培养是工学结合的途径,半工半读是工学结合的方法,前厂后校是办学实体的较高境界。

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类型

1.引企入校模式。引企入校就是利用资源、区位优势,校企双方共签合作协议,让企业在学校成立生产基地或生产车间,使水晶雕刻专业学生不出校门就能拥有近距离的顶岗实习岗位。

东海县至善坊水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是我校水晶雕刻专业率先引企入校的首例,通过“引企入校”,有效地变实训车间为生产车间,既利用了企业的资金和设备,为学生创设了直观、真实的教学环境和条件,又为企业创造了不菲的经济效益。这种模式满足了区域经济发展对一线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解决了培养与使用“两张皮”的现象,使学校与企业保持“零距离”,使“学生”与“工人”角色实现“无缝对接”。

2.订单定向培养模式。订单培养是目前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最为常见的一种形式。2005年起我校与东海县晓云阁水晶礼品有限公司联合办学,该公司为了提高职工的素质委托我校每年定向招收学员20人,这种订单式培养使校企合作双方的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学习与就业同步。真正实现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为企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毕业后,这些学生就可以“零距离”就业。

3.顶岗实习培养模式。

顶岗实习是指学生在校学习一定时间后,到企业从事生产实践的学习方式,是一种“1.5+1.5”或“2+l”的短期订单培养方式。学校按照企业岗位的需要灵活地安排综合训练内容,集中进行岗前培训,或到企业的按工作岗位要求从事实践活动,为所学与所需“零距离”对接打下基础。

4.半工半读、勤工助学培养模式。半工半读、勤工助学是实施工学结合育人模式的有效途径,特别有助于解决贫困家庭学生入学难、就业难的突出问题。从2006年起,我校充分利用校内外多家水晶雕刻企业共同签订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协议,先后为268名学生提供工学结合、定向实习或自助求学的机会,学生通过免费入学、带薪实习、以工养读的方式完成学业,从而满足贫困家庭学生“边学习、边赚钱,家庭零负担、学生自成业”的愿望。 转贴于

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实现途径

1.建立稳定“双师型”教师团队。每年利用寒暑假期间安排专业教师下企业参与生产实习锻炼,了解生产第一线的新工艺、掌握新设备的使用。通过企业中的师父以传、帮、带等多种形式,使教师尽早熟练掌握相应的技术,适应深化教学模式改革的需要。

不仅如此,我校充分发挥县科教创业园区企业人才与技术优势,通过与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人才培养基地,举办水晶雕刻专业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鼓励校企合作、企企合作,支持水晶加工企业与园区内学校共建水晶工艺实训基地。学校要积极争取县人力资源部门的支持,尤其是面向福建、河南等玉石雕技术水平高的区域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不拘一格引进水晶设计、加工高层次人才,不断充实专业师资队伍。

2.完善与工学结合相配套的专业课程体系。打破原有的学科本位的课程体系,根据职业标准的要求,建立能力本位,注重技能培养,实现岗位目标要求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细化教学环节。积极吸收地方经济组织和企业在专业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充分发挥有企业、行业专家,工艺美术大师和水晶专业教师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或咨询委员会的职能,广泛听取他们对专业课程建设尤其是人才结构与素质培养的建议。通过深入市场进行专业社会调研与论证,制订整套课程计划,合理安排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数量、顺序、分配,使教学过程逐步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需要,以专业素质和能力作为最终的培养目标,建立相应的模块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体系。

3.加强工学结合一体化专业教材建设。教材是教学内容、教育教学思想的载体,同时也是教学改革思想的载体,是育人模式在教学模块和课程中的具体体现。水晶雕刻工艺专业大力积极推进工学一体化的教材建设,着力强化专业精品实训教材建设,并把精品教材作为教材选用的主要目标。水晶专业教材的编写人员不仅来自学校的专业教师,而且还邀请了企业、行业的专家、高级技师等共同参与,不断形成本专业教学独具特色的校本教材。对各专业基础课的内容进行统一编裁,以适应学生年龄段身心发展特征的教育教学需要。

4.建立多元化的评价考核体系。打破单纯以课堂考试结果评价学生的传统做法,探索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和学生考核办法,建立突出能力、全程评价、多元考核的开放性评价体系,以企业的专家作为评委评定实习、实训课程的总评。训练过程中,注重对每一个学生综合索质的培养,要将能力训练、知识学习、素质培养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注重以人为本、校企参与,体现人才评价的多元化和开放性。

参考文献

[1]曹晔 国外职业教育产教结合的比较研究[J].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3)。

[2]徐平 美国合作教育的基本模式[J].外国教育研究,2003(8)。

[3]袁长明 职业院校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培养模式初探[J].职业时空(研究版),2006(12)。

雕刻专业培训范文第2篇

关键词:木雕技术 项目教学 大学生创业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a)-0030-02

木雕艺术品是广受大众喜爱和收藏的工艺品种类之一,在中国的艺术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以高度娴熟、精致的工艺技术与具有民族特色的典型艺术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品。它是我国重要的雕刻艺术门类之一,我国也是世界上将木雕艺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建筑装饰方面最广泛、最集中的国家。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选择农耕生存方式的民族之一,其大地文化与土木情节塑造了华夏民族对自然生命的眷恋之情。而我国幅员辽阔、气候适宜、木材丰富。可想而知自从有人类以来,在这块土地上我们的祖先就开始了对木材的广泛利用。中国木雕深邃悠远,并始终伴随着历史的步伐,默默的存在在天地之间。大到殿堂楼阁,图腾造像,小至案几陈设、小品物件,都有木雕艺术深沉的痕迹。在我国最著名的四大流派是被称为“中国四大木雕”的乐清黄杨木雕、福建龙眼木雕、东阳木雕、广东潮州金漆木雕。在我国台湾,除了本土的木雕技术外,大部分木雕技术都来自中国大陆,而这些技术在闽、粤地区,主要为建筑装饰,寺庙雕刻神像及针对富有人家进行服务。亚洲的泰国木雕具有浓郁的东南亚风格,比较闻名,雕刻原材料以柚木为主。民族传统木雕风格主要是西非雕刻,小雕像和面具是它的主要表现形式。具有悠久历史的木雕创作手法,拥有古老的传承,散发出迷人夺目的光彩。我国南方的木雕技术的发展与传承在传统文化的承袭上,更胜北方一筹。

木雕家具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尤其在民间无论是床橱箱、桌、椅等都习惯用木雕装饰。利用木雕艺术装饰的家具摆设于厅堂、卧室,具有古朴、典雅的风味,给人以美的享受。木雕工艺在家具雕刻上的应用最为广泛。我国绝大多数的古典园林里都陈列着雕刻家具,尤其是苏州园林里陈列那些名贵家具如台、凳、桌、椅、几、案、屏风等无不雕刻着精美典雅的图案花纹用木雕艺术装饰的家具,具有古朴、典雅的风格。我国出口红木家具,由于其造型古朴秀雅,雕刻精细动人,具有独特的东方民族风格,深受海外朋友的欢迎。木雕工艺在我国流传范围很广,如江苏、浙江、湖南、江西、福建、广东、上海、北京等地。我由于各地区的风俗习惯及人们审美情趣的差异木雕家具无论从木工制作的造型及雕刻装饰的图案花纹和雕刻技艺都各具特色。如北京的木雕家具,用的主要是高级硬木,在表现手法上无论是圆雕、浮雕或镂雕等都很成熟,其中最富有特色的是龙、凤图案及一些吉祥图案。雕刻凿口利落,层次多,具有立体感,艺术上古雅、淳厚。苏州的红木雕刻家具和浙江东阳的木雕家具可谓举世闻名。苏州的红木雕刻家具端庄、简洁雕刻的图案花纹古拙、典雅;而浙江东阳的艺术雕刻家具则精美别致,雕刻技艺精湛,图案花纹细腻入微;广州的红木雕刻家具却另有一番趣味,造型简练、古朴、图案花纹清秀淡雅。木雕家具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尤其在民间。无论是床、橱、箱、桌、椅等都习惯用木雕装饰。利用木雕艺术装饰的家具摆设于厅堂、卧室,具有古朴、典雅的风味,给人以美的享受。

雕刻专业培训范文第3篇

设计艺术在现代社会中愈来愈受到重视,它已深入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具有手工艺特性的产品设计类专业,在中国现行的教育中仍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过分地注重设计理论的灌输,而忽视必要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如果不及早有效地改变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是“纸上谈兵”,缺乏实际操作的能力,将来势必很难满足社会的需求。

二、实践的重要性

学生的实践训练,除了基础的素描、制图、设计等课程训练之外,更重要的是进行实际工艺制作能力的训练。实际制作不仅是手的训练,更是脑的训练、是组织能力的训练。实践,不仅可提高学生的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也可提高其对自然地洞察力及理解力、记忆力和想象力,从而使他们具有把想象变为现实的设计能力。因此,实践是产品设计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学生的设计作品,往往因为经验不足,或者一味的对效果图的追求,导致作品过于夸张、工艺上无法实现。蜡雕工艺制作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材料、设备、成本等有初步的认识,有助于学生对作品细节的设计与把握,使设计的作品构思更加合理,避免设计脱离工艺。

三、雕蜡铸造工艺

蜡雕工艺不仅仅是一门简单的工艺,而是涵盖了设计的概念、方法的一门造型艺术,我们可以利用蜡雕工艺锻炼空间造型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们对作品尺寸的精准把握,达到能拥有严谨的学习、工作态度的目的。雕蜡铸造工艺又称失蜡浇铸工艺,早在四五千年前,中国和欧洲的先民们就已利用失蜡浇铸的原始方法来制取青铜质和金银质的工艺品。此种方法适用于白银、黄金、铂金、钯金、K金以及其他合金材料,是当前在珠宝工厂、中小型工作室都比较常用的珠宝首饰加工镶嵌方法。它的主要特点是细致精巧,最适于精细首饰制作。利用雕蜡铸造工艺批量生产过程可分为8个工序:原模型、橡胶模具、蜡模组、蜡模的完成、石膏型、脱蜡及烘焙、熔化金属、铸造。每个工序之间都有着必然的联系。其中,本文主要研究整个工序中用硬蜡雕刻成蜡模的雕蜡工艺,雕蜡工艺直接影响、决定产品的形状、质量。在制作蜡模的过程中,可以将几个不同的蜡质构件熔接在一起,或者是逐次把蜡层堆积起来形成蜡模,堆砌的手段主要通过加热雕蜡刀等工具把蜡质添上去。蜡首先熔化并粘在蜡刀上(牙医用的雕蜡刀最适宜),然后把蜡堆积起来,形成特别的造型,最后用于铸造,或使蜡熔化做成随机的肌理效果,把蜡雕刻成玫瑰花的造型,做成皮革纹路戒指,这些都与金属材质的冷峻、坚硬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是其他任何一种金属工艺都无法达到的效果,这也正是铸造工艺比其他工艺在造型和表现方面的特殊优势。在雕刻镶口的时候,爪镶和包镶镶口都是和蜡型雕成一体的,见图四、图五,这样比在金属上焊成一体要容易得多。如果有宝石作支撑,镶口的框架和造型的制作就很容易完成。建议把宝石安放到蜡型上比试之前,在石面上抹上凡士林或油,这样就很容易把宝石从蜡型上取下。用蜡雕成的包镶镶口不宜刻得太厚,过厚很难镶嵌。爪镶口可以用蜡线按宝石的大小盘上去,操作可用电热雕蜡刀或手术刀。蜡以它的软硬程度可分为硬蜡和软蜡,一般硬蜡可用于各种工具的雕刻,软蜡因为其软、薄、延展性好的特征,一般可采用裁剪、碾压、揉捏等手法,易于做成曲面特征明显的各种造型,如各种花瓣、树叶等。

四、结论

雕刻专业培训范文第4篇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252-02

高职高专口腔解剖生理学这门课程由牙体解剖、口腔颌面颈部解剖及口腔生理三大部分组成,教学内容与口腔医学专业基本接近,理论课占了比较大的比重,学生操作少,动手能力不强。牙体解剖是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采用传统的教学法,以教师为主导,存在严重的理论与实践、教与学相脱节的现象。

为了加深学生对牙体形态的理解、正确掌握牙体外形特点及其功能意义,将牙体解剖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对口腔医学技术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进行适当的调整,结合现有教材中的方法和日进公司教授的方法,逐步探索符合专业特点牙体雕刻技术“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一、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牙体解剖教学现状

牙体解剖是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现象。很多院校早期实践教学课时较少,牙体解剖的实践训练课时量明显不足。在实践教学中,多以教师演示雕刻牙齿为主,对学生牙体雕刻训练不做具体要求。部分院校由于师资力量不够,聘请的授课技师在教学方法上有所欠缺,教学时间得不到保障。从而导致学生只会死记硬背牙体解剖形态、实践技能不强。同时,绝大多数院校没有明确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无法监控教学质量。

二、牙体雕刻技术教学做―体化教学改革的设计思路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需要打破了传统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界限,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由同一名教师来完成教学,将理论和实践教学有机地融为一体。要实施牙体雕刻技术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并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具备:配套的教学做一体化教材: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科学的教学方法与考核设计等。

(一)开发教学做一体化校本教材

1.编写牙体雕刻技术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大纲是教学的纲领,它反映了该课程的教学内容、知识重点和课时分配情况。牙体雕刻技术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课程大纲要区别于一般的教学大纲,要突出实践性、实用性的要求,使教师的教学过程有章可循。根据各个不同的牙位特点,将28颗恒牙的牙体解剖形态特点和雕刻技术结合起来,形成28个教学项目,共计128学时。按照任务项目合理安排课程的先后顺序,适当分配各内容的教学时数,以确保教学系统地、循序渐进地进行。大纲要求学生每人累计完成牙体形态雕刻及牙体堆塑200余颗。

2.编著教学做一体化教材

教材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基础。根据本专业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组织授课教师及相关教师一起进行反复研讨,对传统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取舍与创新整合,对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进行适当调整,编写出以项目为引导、突出以能力为本位、以技能训练为主线,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牙体雕刻技术教学做一体化教学配套教材。每个项目都包含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理论知识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实践教学要以突出操作要领,强化实践能力培养为主。

在处理理论和实践整合问题时,要注意:第一,每个项目涉及的理论知识不要太多,理论教学为实践教学环节服务,以免教学组织比较困难;第二,在教学组织上要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

(二)培养教学做一体化教师

双师型教师是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根本保障。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许多教师只求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任务,对能否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及动手能力关注较少。而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观念的指导下,教师的教学活动重心由关注“教”转向了关注“学、做”,由关注“学会”转向了“会学、会做”。由于该课程的实践性极强,担任该课程的教师都属“双师型”教师,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更要具有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材分析及过程组合的能力。教师必须要获得口腔执业医师资格,参加口腔医学技术短期技能培训或去义齿加工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和进修学习。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吃透知识要点,教会学生合理规范的操作方法,在实践过程中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操作,从而保障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三)教学做一体化课程考核

雕刻专业培训范文第5篇

关键词:雕刻艺术与家具设计;中高职衔接

“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 是高职院校与中职学校中相对应专业对口合作、 高职院校自主考试招收中职优秀毕业生,统筹安排中职学段(三年)和高职学段(二年)连贯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分段开展教学活动的一种办学方式,三二分段是中高职构建新型职业教育体系的探索。东莞职业技术学院雕刻艺术与家具设计专业为做好三二分段教学工作,努力培养出高水平的技术、技能型家具设计专业人才,在秉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广东省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等文件的理念下正积极探索中高职分段衔接的有效方式、努力创建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1 基本思路

“雕刻艺术与家具设计”专业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创建要树立系统培养和终身教育的理念,以建立中高职相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目标,进一步明确中高职办学定位,加强中高职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等方面的衔接,优化职业教育的层次结构,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竞争力;要以社会发展需求为依据,以内涵建设为重点,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强化办学特色,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办学水平。结合实际情况和客观要求,建立雕刻艺术与家具设计专业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思路是:建立合理的三二分段职业教育招生测试方案,重点探索发展“中高职一体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衔接,加强中高职专业课程与教学标准衔接,加强一体化的中高职管理模式研究,为我校雕刻艺术与家具设计专业三二分段人才培养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2 主要措施

2.1 合理确定招生测试方案

招生测试方案是中职毕业的学生进入高职院校三二分段学习的入门考试,也是影响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质量的最直接、最关键的环节,是保证中高职衔接合理的基础。招生考试政策若不完善,将会严重影响高职院校招生的数量和质量、制约中高职教育的顺利衔接。

为合理确定招生测试方案,东莞职业技术学院雕刻艺术与家具设计专业与对口中职学校进行了多次探讨,一致认为招生测试方案应在人才培养方案定位的基础上采用职业能力和理论考试相结合的形式,招生测试方案为避免偏离职业教育方向,将职业技能考核成绩提高到60%,职业技能考核主要以CAD、3DSMAX软件实操为主;理论考核占总成绩的40%,理论考核特别强调不能与中职教学内容错位,考试制度须保证中高职的培养目标与能力的有效衔接。同时对于在中职学习期间获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一等奖和获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一、二、三等奖者,经省教育厅主管部门复核可免试就读。

2.2 努力创建“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

为加强中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推进雕刻艺术与家具设计专业三二分段教育的深入实施,我校联合中职学校、行业、企业共同形成雕刻艺术与家具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在明确中职和高职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前提下根据东莞家具行业人才需求以及产业升级背景下的东莞特色联合探讨并制订了中高职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最终确定我校雕刻艺术与家具设计专业“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基于中职培养家具绘图人员、生产一线人员以及高职培养家具设计、家具产品制造、家具质量检测、家具产品营销、家具企业管理等各项能力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同时以高职院校牵头,联合中职学校专业教师和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探讨企业就业岗位对中、高职两个阶段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的要求(表1),将职业技能培训纳入教学计划,分段完成职业技能培训。

2.3 加强中高职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衔接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的融会贯通是“三二分段”的核心。要实现雕刻艺术与家具设计专业二个阶段培养目标的相互融合,必须以全局观念统筹构建课程体系。在明确各阶段的培养目标的前提下按照“中职课程重基础,强应用;高职课程重实践,强创新”的思路以及不同阶段人才培养目标设定的职业岗位要求,建设以“能力本位”的模块式中高职教育衔接的课程体系,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课程设置与职业技能鉴定接轨,实现中高职人才培养的实质性衔接。教学实施注重职业情景的创设,以学生为本,以任务实施为导向,突出应用性,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增强职业意识,训练其综合职业素质。专业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化设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不同岗位、不同层级的职业活动,根据真实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职业能力要求来设置课程、选取教学内容,制订相互衔接的课程标准,避免中高职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重复与脱节,实现中、高职课程内容的对接。同时中高职课程安排要各具特色,中职阶段要适当加强语、数、外、计算机等文化课及技术基础课如CAD、3DSMAX等软件技术的教学,专业课程如家具发展史、家具材料与五金、家具造型设计等课程分层逐步递进,以提高学生基本文化素养和职业适应能力。高职教育阶段在基础课上可进行适当取舍,如外语、数学、计算机在考虑中职已开设的前提下不作安排,将专业课程在深度、维度以及广度上结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如高级家具设计师证、计算机辅助绘图员证等)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进行拓展,可开设系列家具设计、品牌传播设计、家具营销、综合家具设计以及计算机综合绘图技术等加强、提升专业技能的课程以体现中高职的层次区别,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

2.4 探索建立中高职一体化的管理机制

在推进“雕刻艺术与家具设计”专业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过程中,我校与中职学校要加强统筹管理,采取多种形式,积极探索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同时应由我校牵头制定教育教学管理以及学生管理方案,在三二分段培养过程中结合中职院校定期组织和召开管理协调会议,督查中职学校教学计划的实施、组织情况,参与中职学校教师教研和培训,研究解决教学和学生管理中的相关问题。

3 结语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雕刻艺术与家具设计专业中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创建是当前我校雕刻艺术与家具设计专业三二分段教育实施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办好良好的三二分段教育、形成合理的教育结构体系、促进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推进我校雕刻艺术与家具设专业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衔接有利于提升我校雕刻艺术与家具设计专业职业教育的竞争力和吸引力;有利于家具行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也将会更好地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有利于职业学校学生多样化成长,为满足地方经济、地方家具行业的特色需求提供了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 何玉兰,林彩梅,彭益武.“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 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1(12):4144.

[2] 汤霞,王新桥.物流管理专业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问题探讨[J].职教通讯,2012(12):13.

[3] 吴勇.“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研究[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1(7):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