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物医学实验技术

生物医学实验技术

生物医学实验技术

生物医学实验技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医学院校 生物技术 实验室建设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将生命科学与医学有机融合是生命科学当前发展的趋势和主流。医学生物技术专业是医学院校为适应我国中长期发展战略及整个生命科学领域的发展要求而设立的新兴专业[1]。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医学生物技术已经成为生物技术中发展最快、成果最多的领域[2]。生命科学的迅速发展对医学院校生物技术实验室的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加强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实验室科学化、人性化管理,建设具有良好实验环境的实验室成为教学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许多高校就如何加强生物技术实验室建设进行了探索,陶士强[3]等通过优化生物技术实验室开放运行模式,在开放实验室建设中就如何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培养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方面进行了探索;喻林华[4]、黄志君[5]、曲戎梅[6]分别从实验室规范化管理、高效化管理、开放式管理对生物技术实验室建设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从近年来我校对生物技术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改革实践出发,结合多年教学经验,现将具体做法、经验及取得的成效简介如下:

1 医学生物技术实验室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

实验室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场所。生物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成为具有生物科学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生物技术人才,因此加强实验教学环节的学习对培养目标的实现非常重要。然而由于种种原因, 我国的生物实验教学起步较晚,以致重知识、轻实验, 重理论、轻实践,学生“高分低能”现象至今仍相当普遍[7]。生物技术专业仅有十年左右的历史,属于一个全新的专业,而医学生物技术实验室建设更是缺乏相关经验,如果完全照搬综合性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实验室建设体系,既不能满足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又不能体现医学院校生物技术实验室建设特色。因此,探索一种能体现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实验室的建设模式,对提高医学生物技术实验室建设水平,加强医学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无疑将起到一个积极的推动作用。

2 加强医学生物技术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

2.1 严格执行人才引进制度,争取引进最适合实验室工作的人才

医学生物技术实验课具有医学和生物技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实践性很强,实验室技术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实践操作水平。我们在实验室人才引进过程中严格把关,重点引进具有生物技术相关学科背景的本科以上学历人员,优先录用具有医学和生物技术交叉学科背景的人才。在人才引进过程中,不是一个人说了算,而是成立人才引进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各教研室、实验室主任和科研骨干教师为组员,整个引进过程在一个公开、公正、公平的环境中进行。

2.2 改革实验室人员工作方式和方法,尽量做到事半功倍

2.2.1 实验室工作人员参与专业教师集体备课活动

长期以来,实验室工作人员只负责实验课的准备工作,不参与实验带教;而课程授课教师只负责实验课带教工作,不参与实验课的准备,这种方式无疑加大了带教教师和实验室人员之间相互沟通的难度,遇到问题也不能及时解决。通过几年的努力,我们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即让实验室工作人员参与专业教师集体备课活动。通过这种形式的集体学习和交流,增强了实验人员与专业教师的沟通,使教学在理论和实践两个环节更好地衔接。

2.2.2 带教教师参与实验室准备工作

针对医学生物技术专业以实验技术和实际操作为基本专业技能的特点,我们规定专业教师轮流到实验室工作,时间由半年到一年不等。专业教师要参加实验室的常规工作,包括各课程的实验预示、实验准备、实验课带教、开放实验室项目的确立、综合性实验方案的拟订等。通过参加实验室的工作,各位教师都能熟练地掌握实验过程,对实验过程出现的异常现象也能从中找出原因并加以解决,使实验能够顺利进行。

2.2.3 建立实验教学队伍考核机制

为了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学院定期对实验技术人员业务能力进行考核,考核内容是生物技术实验室承担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实验操作,所有实验室工作人员均须参加考核。考核以闭卷考试及现场操作的形式进行,各位教师积极准备,认真对待,把此次考核作为一次自我提升的机会。考核成绩将存入个人业务档案,作为职称晋升和年度考核评优的重要依据。

3 大力加强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

我校医学生物技术实验室成立于2006年1月,是一个承担生物技术专业相关课程实验教学的综合实验室,经过几年的建设和发展,实验室已经基本具备了较好的场地条件和实验仪器。但随着医学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实验室现有实验场所和实验设备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从2010年开始,实验室积极向学校争取实验场所,新增加了1个发酵室、1个细胞培养室、1个微生物培养室和1个实验准备室,现有实验面积近1 500平方米;2011年,实验室在原有超速冷冻离心机、全自动机械搅拌玻璃发酵罐、生物发酵与提取系统、高速逆流色谱等高档仪器设备的基础上,与山东省财政厅共同投资近300万元购买了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系统、凝胶成像分析系统和荧光分光光度计等一大批大型实验仪器,教学和科研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为培养高素质的创新性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4 进一步完善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重点做好制度的落实工作

4.1 建立健全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尽量做到各项工作都能有章可循

自2006年实验室组建开始就建立了一套比较全面的实验室规章制度,内容包括实验室人员日常管理规定、实验物品管理规定、实验仪器使用管理规定等。另外,根据日常工作需要,我们又建立了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分册,比如实验室涉及有毒微生物的保存、实验废弃物的处理以及水、电、气等危险因素的应急预案;对于实验室所涉及的实验物品管理,包括平时实验药品的损耗情况、大型实验仪器的使用情况,我们引入了相关软件管理系统进行科学管理。

4.2 做好实验室规章制度的更新和完善工作,更要抓好各项制度的落实

4.2.1 对实验室各项制度定期进行更新和完善

随着医学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实验室各项工作也将日新月异。由于实验室的特殊性,如果疏于管理极易出现人身伤害、财产损失及环境污染等重大安全事故,为了科学、有效地服务教学和科研工作,实验室定期对规章制度进行增补、修订和完善,如重新修订《危险化学品及有毒化学品管理办法》和《实验中心仪器设备损坏、丢失、赔偿制度》,新增《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大型贵重仪器设备管理办法》《低值耐用品管理办法》等多项内容。这些制度为顺利完成实验、实践教学任务,充分发挥实验室作用提供了保障。

4.2.2 千方百计做好实验室各项制度的落实工作

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由实验室主任监督其全面落实情况,对于出现的违章情况报生物科学学院办公室处理;严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由实验室工作人员具体实施各项规章制度;另外,对于安全管理制度和设备安全操作规程等重要规定,应张贴在实验室明显易见的地方,严格执行,相互监督,不得违章。

5 成效

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生物技术实验室改善了实验教学条件,明确了相关人员的岗位职责,实验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同时还完善了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实验室的教学、管理工作趋于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实验室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曹新.关于医学院校生物技术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思考[J].医学教育,2005(2):21-26.

[2] 向仁德.现代生物技术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概况[J].中国医学生物技术应用,2003(2):1-5.

[3] 陶士强,闻燕,江明珠.生物技术实验室开放运行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0,13(1):127-128.

[4] 喻林华,项文化,王义强,韩文军,邢伟一,孙吉康,李爱英.生物技术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浅谈[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4):140-143.

[5] 黄志君,杨婉莹,叶可可.生物技术实验室高效管理的探讨[J].广东蚕业,2010,44(3):18-20.

生物医学实验技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医学微生物学 实验教学 留学生 多媒体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留学生教育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体现,也是衡量高等医学教育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随着教学科研实力的提升,我校自2005年招收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目前已招收来自五大洲20多个国家近1000名留学生,在校留学生人数达400多人。本教研室承担了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的理论和实验教学任务。医学微生物学是基础医学的必修课程之一,也是学习其它相关拓展课程,如免疫学、生物化学、传染病学、内科学等课程的基础,是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医学微生物学实验与基础理论课紧密相连,是一门着重操作技术的实验课程,通过学生的亲自操作和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病原微生物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将理性知识与感性认识有机结合,将书本知识应用于实验,在实验中更透彻地理解基础理论知识。通过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还可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本教研室将多媒体教学模式应用到留学生医学微生物实验教学已有两个学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主要对比传统留学生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授课特点,分析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必要性,实践过程及注意事项,为留学生实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1传统留学生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模式及局限性

我校留学生大部分来自巴基斯坦、印度、苏丹等国家,除此以外近年还接收来自卢旺达、叙利亚、科威特、埃及、坦桑尼亚、索马里、刚果、赞比亚、不丹等国家的留学生。大部分留学生以英语作为官方语言,所以我校留学生实验教学采用全英文授课,但是部分学生地方口音浓重,与标准英语发音差别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与中国教师之间的沟通与课上互动。

我校留学生的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根据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要求,并参考他国职业医生大纲的要求,为留学生开设了八次实验课:实验室安全和显微镜的使用;革兰染色;细菌的接种技术;细菌的分布;外界因素对细菌的作用;抗酸染色;球菌、杆菌形态及培养特性观察;真菌及其他微生物形态观察。每学年留学生实验课开设两个教学班,每个班配备两位教师,一人讲授,另外一人辅助主讲教师解决学生实验进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每班按学生意愿分组,每组5-6人完成实验。前几年,实验室没有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每次实验课,授课教师主要利用板书进行讲授。实验目的、材料、原理、步骤、结果观察等内容都在授课过程中一一书写到黑板上,或者在课前把部分板书书写好,讲授结合示教,然后学生动手操作。

传统板书的特点是停留时间长,能够清晰地体现出教学意图,使所讲内容按顺序逐次展开、层次脉络一目了然、教学重点突出、直观性强,便于巩固记忆和梳理。但是知识信息的日益增多受到了授课学时限制,利用传统板书进行实验教学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这种局限性在留学生的实验教学中更加凸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板书教学传达的信息量较少。黑板的书写空间是有限的,授课时间是有限的,这两个因素限制了板书教学的信息量。这不符合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内容多且琐碎的特点,也不符合知识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向学生高效率传输知识信息的授课特点。其次,板书教学缺乏直观性。医学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为肉眼不可见的微生物,相关知识抽像,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实验课内容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一方面要加强学生对微生物的认识,如学习独立使用显微镜观察各种常见微生物形态及特殊结构等,另一方面要加强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的掌握,如无菌操作技术这一贯穿实验始终的基本操作技术、接种技术等。板书教学中,单纯用语言文字描述这些知识和操作技术,留学生很难在实验课学习时限内将全部内容接受理解,而且留学生和任课教师之间的语言沟通本来就存在一些障碍,更不利于教师灵活地控制整个课堂。再者,板书教学影响师生间的课上互动和交流。传统的板书教学书写板书会占去实验准备和课上的一部分时间,不利于授课教师的课前准备和对课堂时间的掌控。书写的板书是静止的,教师的语言表述是抽象的,这样不能动态地向学生展现实验原理、实验步骤等内容,不利于留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反思,而且也不利于教师及时观察留学生对授课内容的理解程度。教学实践证明,板书教学缺乏高效性和灵活性,不适应我校留学生的实验教学。

2留学生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及优势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计算机将文字、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媒体信息有机结合在一起,将授课内容直观、生动地展示给学生,这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重大变革,课堂内容更丰富,师生互动更灵活,更符合高校课堂高信息量的特点。2014年我校为实验室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使多媒体教学课件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得以实现。基于留学生实验课板书教学的局限性,我们优先尝试将多媒体课件应用到留学生的实验教学中。

2.1留学生医学微生物学多媒体实验教学课件的制作

教研室集体备课讨论,参照《Laboratory Exercises in Microbiology》英文原版教材和张玉妥主编的《医学微生物学和微生物检验》中文实验教材,结合留学生的特点,并结合实际教学内容精心编排,制作了适合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的英文实验教学讲义和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课前发到学生邮箱供学生提前预习,讲义课前发给学生供上课浏览使用。课件内容包括八个部分:“Safety in the laboratory and methods of handling microscope”,“Gram-stain”,“Cultivation methods of bacteria”,“Distribution of bacteria”,“Effects of physical,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agents on bacteria”,“Acid-fast stain”,“Morphology and cultivation properties observation of pathogenic cocci and Enterobacteriaceae”,“Morphology observation of other microorganisms”。

除了原来英文实验的内容,在多媒体课件中插入了大量微生物形态染色的图片,我们还精心录制一些示教视频,如高压蒸汽灭菌器的使用及注意事项,细菌的各种接种技术。每个小视频控制在5分钟左右,录制过程由任课教师亲自操作和英文解说。我们还将预实验中观察到的鞭毛的运动录下来,插入幻灯片中供学生参考。此外,从网络上搜集了一些有关致病微生物的英文视频,这些视频资料大大丰富了实验教学课件的内容。

2.2留学生医学微生物学实验多媒体辅助授课的实施

多媒体实验教学课件制备完成后,我们进行了一遍遍的演练,严格控制讲授的时间。我们对于实验教学安排是这样的,先通过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包括实验目的、原理 、方法、预期结果如何观察等内容,然后给学生几分钟时间对不理解的地方进行提问,教师进行解答。最后如有需要示教的内容通过播放录制好的或从网络上收集来的示教视频来完成。对于学生实验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多媒体课件再次强调讨论并解决,并对实验中的不足进行点评和总结。实验结束后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完成实验报告。实验考核除了对实验报告评分之外,我们参考医学教育同仁在实验考核方面的经验,还把重点实验考核内容做成多媒体课件,题型包括辨图、填空、选择等形式,这种考核模式省时省力,节约了教学资源,而且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3留学生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意义

2.3.1丰富教学信息量,节省教学时间

近年来,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医学微生物学的知识大量增加,如何合理地安排一次实验课,既传授了更多的相关知识又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我们要攻克的一个难题。应用多媒体教学,可以缓解教学内容多与课时少之间的矛盾,而且多媒体课件可以替代传统的挂图、幻灯,在保证实验质量的前提下又节约了教学资源和成本。比如在没有使用多媒体课件授课前,高盐蒸汽灭菌器的使用、细菌的接种方法等内容需要授课教师亲自示教,由于空间的限制,每次示教时学生都想在最前面观看示教,导致学生全都围在老师周围,而后面的学生不能清楚地观看示教。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每次每班学生分2-3次进行示教,虽然问题得到了解决,保证了所有的同学能清楚地观看示教,但无疑延长了授课时间,每次课下来教师也是筋疲力尽,不利于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随着多媒体设备的配备,我们把录制好的或收集来的示教视频在大屏幕播放示教,教室中每个学生都能清楚地观看,而且能给学生实验过程的真实感受,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如果没有观看明白,学生在操作时,授课教师还可以再次播放该视频,既不耽误学生动手操作,还能更好地起到示教的作用。

2.3.2避免师生沟通的语言障碍

全英文授课对于留学生的任课教师来说是个极大的挑战,一节留学生实验课的准备工作至少是普通实验课准备工作的五倍,授课内容需要书写出完整的讲义,具体到每个单词的发音都要保证没有错误,因为一个关键词语的发音错误可能导致学生整节课听不明白,影响整体教学效果。教师虽然对授课内容进行了长时间的准备,但英语毕竟不是我们的官方语言,不可能做到像中文授课那样游刃有余,再加上部分留学生发音带有地方口音,这两个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师生交流和授课质量。而全英文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实验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通过清晰的文字、图片、视频或动画展示给学生, 弥补了教师讲述的不足,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2.3.3 激发留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师对留学生实验课的管理

我校留学生来自多个国家,他们有着不同的文化习俗,其学习习惯与中国学生有很大差别。他们思维活跃、乐于提问,听不懂随时提问,如果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还会产生抵触情绪,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尽量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兼具直观性、生动性、形象性和灵活性等特点,更有助于授课教师对整个课堂氛围的控制和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如细菌革兰染色这节课,要求每个学生亲自制片染色,很多学生忘记了已经学习过的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在开始时找不到镜下微小的细菌在哪里。如果再完整地讲解一遍显微镜的使用,这在时间上是不允许的,于是我们把多媒体课件播放到显微镜的使用方法那一页,让学生参照使用流程操作,授课教师再稍微强调一下显微镜使用的关键点,这样很多学生找到了染色区域,并很快找到了镜下清晰的图片。同时我们把预实验中革兰染色阳性和阴性的结果投映到大屏幕,让学生对比一下自己的染色结果和老师的预实验结果是否一致,这样进一步激发学生去思考自己哪里操作对了,哪里操作错了,染色的关键步骤在哪里等等。总之多媒体教学课件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能有效地避免错误操作,有利于师生间互动,同时大大提高了留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积极性,整个课堂氛围融洽,学生对课堂质量也很满意。

3留学生医学微生物学多媒体实验教学的注意事项

3.1 多媒体课件的内容与形式

实验教学多媒体课件内容多侧重于实验原理、操作方法及结果等方面内容的展示。由于课时的限制,(下转第40页)(上接第38页)课件中不应出现大篇幅的语句,内容应言简意赅、直观、形象。实验原理可以引导学生参考理论课本具有哪一章节的内容,切不可大篇幅的描述,实验方法和步骤可用简洁词语构成的流程图来展示。课件整体要简洁、朴素,不要过于华丽,过于华丽的多媒体课件容易分散留学生的注意力,这样反而影响教学效果。

3.2合理使用多媒体课件,正确处理多媒体课件和教师的关系

多年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在教学中只有科学、有效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师授课的一种教学工具和手段,它不能完全取代教师的主导地位,作为教师也不能完全忽略板书教学的作用。只有将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相互融合,充分发挥多种媒体组合的综合优势,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比如在介绍细菌的特殊结构鞭毛、荚膜和芽胞时,单纯的多媒体课件中的图片不利于留学生很好地掌握这些特殊结构,相反采用板书教学边画边讲解更能吸引留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请几个学生在黑板上画出这些特殊结构,这样更能加深留学生对特殊结构的掌握。此外,对于多媒体课件我们不能完全依赖,不能机械性地讲解,应多观察学生的反应,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

总之,经本校留学生医学微生物学多媒体实验教学的实践证明,合理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开展留学生实验课,极大激发了留学生实验课的学习热情,有效地提高了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的教学质量,为留学生其他课程的实验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教育教学是一个不断摸索的过程,为了更好的提高留学生实验课的教学质量,我们不应只关注多媒体技术应用这一方面,还应融入如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教学方法,更进一步提高留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实验课教学质量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陈丽萍,田小苗.试点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内涵发展”研究―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调研报告[J].中国高教研究,2014(11):49-53.

[2] 李明,申晓冬,胡晓梅等.推行本科生导师制 提升医学微生物学教学质量[J].微生物学通报,2011,38(5):774?778.

[3] 郭晓光.多媒体教学与板书教学的再认识[J].中国教育学刊,2014(2):71-74.

[4] 王娟.影响高校多媒体教学效果的因素分析与建议[J].电化教育研究,2009(5):95-98.

生物医学实验技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医学检验;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趋势

目前我国科学技术得到飞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现代医学的发展,其中对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多,而且从某一角度来看,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医学的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整体上来看,基因克隆技术等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出现,已经开始极大的影响到了现代医学发展,并随着逐步完成的基因测序工作,也很好的解决了原先一直得不到解决的难题。在逐步进入到后基因时代后,在生物学界也逐渐开始广泛的应用数理科学,这为生物学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同时也为应用分子诊断技术提供可能。因此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现代医学中的作用已经十分显著,在医学检验中可以加强对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有效应用,这对多种疾病的有效诊断与治疗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

(一)分子生物传感器

分子生物传感器作为一种固定的化学、生物技术,具体指的是在换能器上固定好相应的动植物组织、微生物、细胞、受体、核酸、蛋白、抗原、抗体、酶等生物识别元件,如果待测物在检测过程中会与生物识别元件之间生产特异性反应,那么换能器就能够输出相关的反应结果,也可以检测到一定的光信号和电信号等,进而实现对待测物进行定量、定性分析,得到检验结果。目前在体液中核酸、小分子有机物、微量蛋白等多种物质检测中都已经广泛的应用分子生物传感器,能够为多种疾病的临床分析和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在Skladal等人的研究结果中显示,压电传感器在经过寡核苷酸探针修饰后对血清中的HCV(丙型肝炎病毒)进行检测,并对其DNA的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以及结构转录过程进行实时监测,整个过程用时比较短,一般都可以控制在10min左右,而且这一检测装置还能够重复使用。

(二)分子生物芯片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人们对各种疾病的认识水平和程度都不断加深,再加上不断改进和优化的分子生物学,原先传统的医学检验技术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当前社会对全面、准确、快速、微量等检验要求。分子生物芯片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检验手段,指的是在支持物上固定好大量的探针分子,固定好后与标记样品之间进行反应或杂交,然后根据自动化仪器检测到的反应或杂交信号来对样品中靶分子数量进行判断。另外就病原菌检测来说,目前已经完成了大部分病毒、细菌的基因组测序工作,并根据每种微生物的特殊基因制成具有代表性的一张芯片。这样一来,就看将可检测标本中有无病原体基因表达以及相关情况进行反转录,就能够有效的对患者感染和感染病源宿主、进程反应进行综合判断。

(三)分子生物纳米技术

目前在临床中用来检验生物活性物质的方法种类比较多,其中最基础、最关键的技术主要是以抗体为基础,这也是应用范围最广的一种检验技术比如当前在各种异生质以及生物活性物质检测中已经成功的应用了免疫分析联合磁性修饰技术。在纳米磁表面固定一定的特异性抗原或抗体,以化学发光物质、荧光染料、放射性同位素、酶等物质作为检测基础,相较于传统微量滴定板技术来说,该技术具有灵敏、快速、简单等多方面优势。在VanHelden等人的研究结果中显示,将快速、高效的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联合与抗体连接的纳米磁性微球组成自动检测系统,目前已经在HIV-1和HIV-2检测中得到成功应用.另外目前也已经建立了在人胰岛素检测中应用的全自动夹心法免疫测定技术,其中也需要借助碱性磷酸酶标记二抗、蛋白纳米磁性微粒复合物以及抗体。

(四)分子蛋白组学

随着相关人们对分子蛋白质组学的深入研究,目前已经获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从整体上来说,部分结论还是存在着相互矛盾、众说纷纭等缺陷与不足,比如在以SELDI-TOF-MS(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技术)为代表的蛋白质组学技术中不能很好的体现出部分具有代表性的肿瘤标志物。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该技术自身就存在限制性,如重复性、敏感性,而且在具体检测过程中检测设备在确认每一峰值蛋白的时候都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二是在选择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时候是否合理,如果选择不合理的话,就会出现某一蛋白组模式反映的仅仅只是代谢紊乱、炎症反应或者是肿瘤的特异性;三是就不同的实验室结果来说,其标本处理过程差异、结果可比性等都难以确认。因此,如果在医学检验中需要加强对分子蛋白组学的广泛应用,深入解决这些问题尤为重要,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医学检验中将SELDI-TOF-MS技术的革命性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二、在医学检验中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发展趋势

就在医学检验中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发展趋势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定量PCR,另一方面是实现PCR的全自动化。比如通过对集检验与扩增为一体的一次性试验卡的应用,就能够很好的处理PCR污染的问题,或者是还可以推广和普及从制备到检测标本整个过程的相应自动化仪器以及全封闭系统,这对PCE交叉污染问题的有效解决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目前在临床科研中,除了对PCR增强研究力度,同时也加强了对Q复制酶扩增系统、3SR(自限序列扩增系统)、TAS(转录扩增系统)、SDA(链置换扩增系统)、LCR(连接酶反应)等体外基因扩增技术的应用。另外人们也逐渐开始更加关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质量控制以及标准化两个方面,尤其是卫生部颁布、推广的PCR实验室管理办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PCR技术的健康发展。

结语:总的来说,随着不断成熟和完善的基因克隆技术以及基因测序工作,目前我国已经逐步进入后基因时代,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各个行业和领域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对于医学检验来说,通过应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不仅仅能够更加快速、准确的获得疾病检验结果,为患者疾病的确诊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同时也大大节省了医疗资源,对我国医疗事业的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进展[J]. 王海英.当代医学. 2011(06) 

[2]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J]. 李鹏.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7(03) 

[3]为21世纪中国检验医学事业崛起而奋斗——写于本刊更名之际[J]. 杨振华.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0(01) 

[4]四年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教学的思考[J]. 陈婷梅,尹一兵,冯文莉,涂植光.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4(08) 

[5]医学检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 张继瑜,王前,郑磊,裘宇容,亓涛,熊石龙,李海侠.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14 (01) 

[6]临床检验基础课程的实验教学改革与体会[J]. 曾涛,马丽.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3(12) 

生物医学实验技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高专实验动物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0-0346-01

目前,我国的医疗卫生系统及科研实验等系统急需大量的实验动物专业人才,而现有的大部分实验动物从业人员是由兽医专业、人医专业等转行而来,从业人员构成复杂、专业教育背景普遍不足、职业素质整体不高。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培养掌握实验动物技术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能从事实验动物生产和动物实验技术工作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人才尤为重要。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农业高职高专院校,2006年设立了实验动物专业,6年来,以职业为导向进行实验动物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人才培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不同院校实验动物专业的课程体系

实验动物科学是近几十年兴起的一门新型学科。尽管我国开展实验动物学科建设起步较晚,但在20世纪80年代,伴随实验动物学科建设与发展,我国开始关注实验动物学专业人才的培养。1985年至今,中国农业大学、扬州大学、中国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南通大学、徐州医学院先后开办了实验动物学专、本科专业,之后实验动物高等学历教育事业得到快速发展。以扬州大学、南通大学和首都医科大学的实验动物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为例,目前扬州大学是总课程门数和专业课程门数开设最多的院校,该校有较强的承办专业教育的条件。在以兽医为背景的实验动物学专业中,扬州大学已建立了经典的实验动物本科学历教育与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模式。南通大学为学生开设了多门大生物实验技术课程,该校更强调学生系统知识学习,在以生物学、基础医学、动物医学相结合办实验动物学专业方面做了有益探索。首都医科大学在课程设置上要求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实验动物学基本理论和技术知识,同时也要掌握医学的基本理念和技术,所以医学实验动物学专业的课时设置最多,学生的学习任务最重。开办实验动物学本、专科教育在国内外没有可借鉴的经验,加之几所高等学校所属行业不同,因此,各自在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1-2]。

2 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实验动物专业的培养目标

2006年,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设立了实验动物专业,该专业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掌握实验动物技术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能从事实验动物生产和动物实验技术的高级技师,即培养具有实验动物繁殖育种、饲养管理、动物实验技术、实验动物饲养设备(笼器具、垫料、饲料)生产等工作能力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人才。作为高职高专院校,该专业教学要以能力教育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既要突出高等教育的层次,又要突出职业教育的特征。因此,形成一套突出职业教育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及人才培养模式尤为重要。

3 以职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

3.1 课程体系改革

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不断的改革和实践,对实验动物专业的实验动物繁殖育种、饲养管理、实验动物疾病防治、动物实验技术、实验动物饲养设备、用品(笼器具、垫料、饲料)生产等工作岗位进行职业能力分析(表1),紧扣实验动物专业的人才需求,培养实验动物饲养员、动物实验技术员、实验动物生产销售员等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以职业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方式进行实验动物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表2)。所有课程计划总学分164分,其中:基本文化素质课36学分,职业技术课9分,职业拓展课15学分。另外,第二课堂(专题讲座、专业技术实践、创新创业教育、实验动物专业岗位见习)8学分,考证6学分(英语、计算机、职业资格各2学分)。

3.2 课程开发与建设

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与多家实验动物专业相关企业合作,共同开发课程,以工作任务为载体,进行系统化工作过程分析,引入实验动物员和动物实验技术员等职业标准,确定学习内容,设计学习情境和子情境。在课程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强调“三实四化”,即课程内容贴近实际,教学素材取自实际,教学情境接近实际;教学情境职业化,教学方式互动化,课程考核全程化,课余学习多样化,实现专业技能与岗位需求相对接、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相融合[3-4]。

4 课程体系实践效果

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紧扣实验动物专业的人才需求,培养实验动物饲养员、动物实验技术员、实验动物生产销售员等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该学院实验动物专业招生6年来,通过以职业导向设置课程体系,同时构建以职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改革实施4年来,学生的综合素质较高,就业情况良好,就业率达96%以上,获得了市场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5 参考文献

[1] 吴建华,任曙光,巨英超.农业院校开设实验动物专业的优势讨论[J].黑龙江畜牧兽医:下半月,2012(3):38-39.

[2] 刘进辉,孙志良,王水莲,等.动物科学专业基础实验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9):1106-1108.

生物医学实验技术范文第5篇

生物技术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主要包括医药卫生、食品轻工、农牧渔业、能源工业、化学工业、冶金工业、环境保护等几个方面。而现代生物技术从它诞生起,就被应用到医药研究及医药产业,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成效最显著、发展最迅速、潜力也最大的一个领域[1]。医药研究和医药产业也反过来极大地推动了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与之相应的,各高等院校也相继开设生物技术专业[2]。综合性大学一般在生命科学院系的生命科学专业基础上,开设生物技术专业。而专科院校,如农科、医科、药科和工科院校一般开设与本专业有关的生物技术专业。笔者于1999年整合全校资源,开设以现代生物医药为培养方向的生物技术专业,取得一定的成绩和较好效果。

1 课程设置

总计安排37门必修课和14门选修课,以下带*号为选修课程。其中公共课程16门,包括思想道德修养、高等数学、计算机基础、英语、体育、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形势与政策、计算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法学基础、文献检索*、汉语言文学*、公共关系学*和科学史*等。

专业基础课程26门,包括无机化学、电子技术、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分析化学、普通物理学、生物学基础、有机化学、生理学、医学心理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分子遗传学、细胞生物学、药理学、生物统计学、临床医学概论、分子生物学、实验核医学、电镜技术*、实验动物学*、生物物理*、发育生物学*和神经生物学*等。

专业课程8门,包括酶工程、细胞工程、基因工程操作技术、发酵工程、新药研制与开发、医药生物技术新产品研发及产业化、生物技术综合大实验、市场营销*等。

2 师资配置

对于上述课程,一般医学高等院校都有相应的教研室。其中公共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由相关教研室承担。这些课程的设置和安排与临床、口腔等医学院校常规专业基本相同,只是有些课程的侧重点不同而已。

对于专业课,专门成立医学生物工程教研室,老师由相关教研室调配,并引进了既有扎实的现代生物技术基础,又有现代生物技术制药经验和经历的人员。

3 实验室建设

基础课程的实验课程由相关教研室承担,考虑到专业对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的特殊性,专门成立了中心实验室,该实验室没有专门的编制,附设在医学生物工程教研室,开展相关的实验课、综合大实验、生产实习和科研工作[3]。

4 学生管理

考虑到授课单位大都是基础医学院的教研室,生物技术专业由基础医学院主办。初创阶段,学生工作由专业教研室代管,办学条件比较成熟后,在基础医学院下设学生办公室,设专门辅导员和兼职班主任进行日常管理工作。

5 课程考核和毕业论文

所有必修课、选修课均按教学计划进行严格的成绩考核,考核的内容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注重考核学生的分析、判断及解决问题等综合知识应用的能力,4年内全部必修课的考试或考查合格,选修课达到规定的学分数,并通过毕业论文答辩者,准予毕业,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6 体会

生物技术专业招生8届,已毕业4届。实践证明比较成功,生源质量较高,录取分数线基本在全校各专业前三名,就业率基本都在100%。通过8年的实践,笔者有下列体会。

6.1 量力而行:各个学校具体情况和条件不同,不必要一哄而起,都办生物技术专业,和综合性大学或理工科大学相比,地方医学院校有其局限性。所以即使办生物技术专业,也不能贪大求全,要根据自己条件,选择合适的培养方向,一般地说选择与医药有关,力求小而精、少而精,在当今就业形势严峻的大环境下,这点尤其重要。

6.2 市场导向:时刻调研就业市场,密切关注市场需求的变化,了解用人单位意见,及时调整培养方向和培养模式,紧紧围绕就业市场设置培养方向和课程,努力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可用人才。

6.3 扬长避短:发挥医学学科门类齐全,充分利用相关师资、教学设施等有利条件,选择培养方向和设置课程,避免和综合性大学或理工科大学的专业方向撞车,在狭缝中求生存求发展。

6.4 注重实践:培养跨学科、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动手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在实验课、见习和生产实习的设置和安排上尤其要得到足够重视。

6.5 适当投入:虽然一般医学院校生命科学相关学科比较齐全,但要开设生物技术专业,必须适当增加投入。我们的体会是基础学科可以利用现有资源,但专业课程建设一定要额外投入,师资和实验条件的建设要求比较高,投入比较大,实验课经费支出很大。即使对于基础课程,选配授课老师和安排实验课也有所考虑,因为医学院校的基础课程一般局限于医学有关的内容,而生物技术专业的基础课的广度和深度远远超出医学,所以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授课教师和内容安排上偏向于综合性大学和理工科,兼顾医学[4]。

6.6 校企合作:由于专业和培养方向的特殊性,在较深层次上进行校企合作,是一种很好的培养模式。但由于实际操作上存在很多具体问题,我们目前只限于一般的合作。教学环节中,有关课程尽量请有关企业的技术人员讲授,或举办相关讲座。生产实习尽量安排在有关企业进行,既能学以致用,又能学到实用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表现较好的学生一般都被实习单位留用或录取深造,解决了就业问题[5]。

参考文献:

[1] 张 木,魏于全.医药生物技术研究与产业化进程[J].生物工程进展,2002,22(1):3.

[2] 宗琴珍,王明丽,韩 卉,等.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初步探讨[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4,6(1):96.

[3] 薛绍礼,王 怡,宗琴珍,等. 医药生物技术专业综合实验课程的研究与实践[J].药学教育,2006,22(1):40.

[4] 曹 新.关于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思考[J].医学教育,2005,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