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居家运动锻炼方法

居家运动锻炼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居家运动锻炼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居家运动锻炼方法

居家运动锻炼方法范文第1篇

摘要: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全国人民都在积极抗击新冠肺炎,在学生居家学习的这段期间,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在悄然打响,全国推出“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练”的号召,在延迟开学期间,学生居家锻炼方面的空中课堂、网络直播、钉钉应用程序等隔屏教学应运而生,居家锻炼方法和手段视频更是层出不穷,遍地开花。但如若学生锻炼的内容不适宜、锻炼的方法不科学、锻炼的地点不合理,想必会适得其反,不仅收不到锻炼的效果和价值,而且还会破坏家庭环境,影响邻里间的关系,甚至影响到自身的身体健康。因此,我们不得不去研究学生进行怎么样的锻炼才有效、什么样的方法才科学、我们要遵循什么样的原则、要关注学生哪方面的发展?

关键词:疫情防控、科学锻炼、习惯养成

疫情防控期间钟南山院士多次指出多运动能够有效提高免疫力,疫情面前积极防护和强身健体同等重要。2020年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老师们的教学方式和同学们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变化。为鼓励同学们居家运动,积极引导学生科学有效地锻炼,各地体育老师及时制定居家体育锻炼方案,坚持“停课不停学,锻炼不停歇”的原则,将室外锻炼全部调整为室内锻炼,积极指导学生开展科学有效的居家体育锻炼,让学生们防疫不出门,也能因地制宜开展室内运动,自主锻炼。那么,这样的居家锻炼该如何推行呢?针对学生们的居家体育锻炼情况,体育老师们做出了针对性的研究,以便有利于课程的实施以及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

一、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孩子们喜欢上你的线上体育课。作为一名体育老师,面对空中体育课堂,体育教师除了新鲜感和好奇感,还有一点手足无措。课堂形式如何开展?课堂内容如何选择?网络一端的学生训练状态如何?一个个现实的问题摆在面前。面对问题,必须一个个突破。

首先,要认真备课,花样要创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体育教师发布的锻炼内容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无科学周密的计划,无规律可循,随意性地发布。在发布视频前体育教师要如同正常备课一般,从单元到课时的制定,以目标为引领,以健康为抓手,以兴趣为切入,制订科学详实的居家锻炼计划,配以锻炼的原则和注意事项,并利用小视频予以直观形式的呈现。体育教师尤其要注意此时的学情发生了变化,外界环境的改变让我们需要考虑每个社区环境的不同、每个家庭的不同、每位学生的不同。在内容的选择上体育教师要考虑学生的水平阶段,选择适宜学生当前年龄阶段的运动项目,还要适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身体条件,做到因材施教、私人订制、精准施策,并且也要注重锻炼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需有准备活动、基本部分和拉伸放松,与体育课的结构保持一致,不能只关注基本部分,而忽略了运动前的热身和运动后的拉伸,这对身体健康是不益的。在内容的选择上,低年级的学生应注意练习的趣味性,注重他们体育兴趣的培养,枯燥的体能练习会让他们对体育运动产生抗拒心理;中学生可以中考的体育项目为主,制订合理的方案,适当融入游戏,提高参与度;大学生则趋于成人,他们可以选择偏向于体能练习、核心素质的训练,主要是要学习科学锻炼的知识,养成锻炼的习惯和意识,形成终身体育观。

其次,用心上课,营造氛围,师生互动。线上直播课中,与学生连麦,与学生互动,布置任务,要求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的运动项目,让孩子家长也参与到运动中来,既增添了家中的运动趣味性,增加了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又增加了挑战。上直播课时,笔者始终保持微笑、积极的状态,并及时在课中表扬优生,借此带动其余同学参与体育训练的积极性。

作为任课教师以上两点做好了,学生自然而然会增加运动兴趣,爱上宅在家的体育课,这样学生居家锻炼的效果就有了,我们线上体育课的目标也就达成了。

二、选择科学的运动处方,更加有利于运动习惯的养成

在学生居家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受制于环境、时间、空间等因素,学生的居家体育锻炼效果并不是很好。

首先,运动的时间能否得到有效保证是决定学生运动效率的重要因素,居家体育锻炼不同于在校上体育课,往往线上教学都是接二连三,多数地方都把艺体课程挤占,甚至压缩的很短。学生得不到足够的休息,学习成绩也难以得到有效的提高,所以运动时间的选择也能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学生或者一个班级整体素质的情况。练习时间的选择、练习密度的设置、练习项目的安排很大程度上决定一堂课或者一个阶段居家体育锻炼的效果。比如;学生居家锻炼环境的选择一定要适宜。很多城市里的学生居住的是高层楼房,农村里的学生住的房子大多数都有小院子,不同场所应选择不同的锻炼方式。特别是学生若在楼层的密闭空间内进行锻炼,跳来跳去的“咚咚”声是否会造成扰民?一些诸如篮球等球类练习都有可能影响到左邻右舍,轻则登门提醒,重则破坏邻里关系。因此,体育教师在设置内容时,必须予以重视,并做出可预判的不良后果提醒。这样更加有利于居家体育锻炼的实施。

三、亲身示范,带动学生练习

每一名体育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按照自己设置的教学目标去完成训练,线上锻炼与线下训练不一样,很难检测到每一个学生的运动状态。因此,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们要求学生每天坚持体育锻炼,那么体育教师是否自己也做到每天锻炼了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更不要为了录视频而锻炼。能够坚持每天运动的人定是令人心生敬佩的!这些不仅体现在身体上,而且深深地印在意识中。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体育教师每天的自律、率先垂范、身先士卒定会让学生信心倍增。最近一个月,我每天都会在朋友圈上传自己利用悦动圈完成跑步的情况,久而久之,我发觉朋友圈里很多学生也爱上了跑步,他们有的跑1公里,有的跑1.5公里,虽然时间有点长大约10分钟一公里,其实这样已经很不错了,一种好的运动习惯正在养成,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也在提升。

四、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思想态度决定运动高度

健康是人们愉快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基础,而体育运动是获得强健体魄的有效手段。疫情防控期间,坚持居家体育锻炼对于健康的益处有很多。

人们可能都有过这样的感觉:进行愉悦轻松的体育锻炼后,心情会大好,人们运动的专注,以及运动的趣味性、竞技性,有助于人们日常精神压力的转移。尤其是经常体育锻炼的人,他们血中的脑啡分泌量会增加,可使人精神愉悦。另外,经常体育锻炼能使自身的身体外型获得改善,有助于自我形象的提高,以及自尊的建立。所以让学生和家长从居家锻炼中获得愉悦感,进而能让他们在心理上也更健康。

此外,如果居家学习的孩子长时间不锻炼、不运动,就会导致肥胖。大家也知道,肥胖是由于能量摄入超过人体的消耗,体内脂肪过度积聚,造成人体中脂肪储存过剩,并对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一种超体重状态。而大量研究表明,有氧运动结合力量练习是最有效的减肥方法之一,不仅能提高基础代谢率,消耗能量,燃烧脂肪,还可起到减肥效果。因此让学生了解居家体育锻炼的意义与作用,也是影响居家体育锻炼的一方因素。

结语:少年强、则国强。在疫情防控期间,一个好的学习习惯、锻炼习惯是从自律开始的。在停课不停学期间,体育老师的正确引导和激发,不仅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还能让学生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能更好地学知识、长身体。

参考文献:

居家运动锻炼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健身走;锻炼法;着地脚

走步是人体最基本的运动能力,正确的走步姿态对人体健康与形象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医学研究也证明,步行健身有助于防治现代生活由于缺乏体力活动与锻炼而引起的多种“富贵疾病”。早在1995年国务院就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在随后国家体育总局出版的《中华体育健身法》中将健身走列入最行之有效的一种大众健身途径向全民推广。目前,通过研究发现,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以及没有建立起正确的健身走概念,在社区健身走锻炼者当中有许多人的走步姿态存在内八字脚、外八字脚、躯干左右摇摆、躯干前俯后仰等错误动作。本文通过研究与分析得出,有意识进行正确的健身走锻炼可以有效地纠正错误的走步动作,建立起正确健美的走步姿态,从而达到既健身又健美的锻炼目的。

一、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对6所社区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①《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及《一、二、一启动工程》是否了解?②健身走的锻炼效果如何?③你本人是否参加健身走锻炼?

(2)观察法。对3所社区的180名居民进行走步姿态观察,观察内容:内八字脚、外八字脚、躯干左右摇摆、躯干前俯后仰以及正确走步姿态进行定量统计。

(3)测量法。对3所社区的60名居民的鞋底磨损部位、磨损程度进行测量。用以检验走步错误动作的产生原因及纠正方法。

(4)录像分析法。在一所社区中选择走步正确的30名居民,男15名、女15名进行一个复步录像,通过对一个复步动作录像分析,分析步长、步频、步速、躯干、四肢、头颈部位,测量相关数据,建立正确健美走步动作的模式。

二、研究结果

(1)问卷调查结果。对6所社区60名居民的问卷调查结果:①《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及《一、二、一启动工程》了解程度:深刻全面了解的21人,占35%;一般部分了解的33人,占55%;不了解的6人,占10%;②健身走的锻炼效果了解程度:深刻了解的15人,占25%;一般部分了解的41人,占68.3%;不了解的4人,占6.6%;③你本人是否参加健身走锻炼:经常参加锻炼的有11人,占18.3%;不经常参加锻炼者39人,占65%;没有参加锻炼者10人,占16.6%。

(2)观察法调查结果。对3所社区180名居民进行走步的观察,结果:①内八字脚者27人,占15%;②外八字脚者45人,占25%;③躯干左右摇摆者36人,占20%;④躯干前俯者11人,占6.1%;后仰者7人,占3.9%;⑤正确走步者54人,占30%。

(3)鞋底磨损部位及程度测量结果。对3所社区共60名居民穿过半年以上的平底鞋磨损部位及程度测量结果:①鞋底外侧磨损较大者16人,占26.7%;②鞋底内侧磨损较大者18人占30%;③鞋底前部磨损较大者5人,占8.3%;④鞋底后部磨损较大者6人占10%;⑤鞋底磨损部位及程度均匀者15人,占25%。

(4)正确走步动作模式。躯干正直,头部与躯干纵轴成一条垂线,双眼平视。两换迈步动作协调自然、放松、前摆腿伸直、足踵着地滚动到全脚掌着地,后蹬腿髋、膝关节伸直,利用踝关节柔和伸展蹬离地面。支撑腿在垂直部位时膝关节伸直,不存在两脚腾空动作,身体中心始终保持水平运动。两臂配合两腿自然前后摆动,始终保持肩肘关节放松。两脚着地时,足尖保持正对走步方向,两脚着地保持脚掌在走步方向线的近侧或是脚掌内侧踏在走步方向线上。

三、研究结果分析

(1)对问卷调查研究结果的分析。健身走锻炼效果主要是:①增强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功能。②促进下肢肌肉力量的增大,提高人体最基本的行走能力。以上问卷内容深刻了解的占问卷人数的25%,一般部分了解的68.3%,不了解占问卷人数的6.6%。证明健身走锻炼效果在社区居民中并没有达到深刻了解程度。在问卷的60名社区居民中,经常参加健身走锻炼者11人,占8.3%,不经常参加健身走锻炼者39人,占65%,没有参加健身走锻炼者10人,占16.6%。说明社区居民80%并没有把健身走列为健身方法。

(2)观察社区居民走步姿态的调研结果分析。内八字脚者占观察人数的15%,证明走步时脚着地的部位不正确,一般是脚尖向内着地并以脚的外侧着地。这是错误的脚着地动作应纠正。外八字脚者占观察人数的25%,证明走步时脚尖向外以脚掌内侧着地,这是错误的脚着地动作应纠正。躯干左右摇摆者占观察人数的20%,证明走步时脚着地时躯干向着地脚方向倾,或是脚着地时左脚向右侧着地,右脚向左侧着地,造成躯干左右摇摆,这种躯干倾斜或脚向左右着地的错误动作应纠正。躯干前俯者占观察人数的6.1%,证明前腿着地时用前脚掌着地,或是低头走步造成的,这种错误动作应纠正。躯干后仰者占观察人数的3.9%,证明前腿着地时采用足踵前伸着地或是后仰头走步造成的这种错误动作应纠正。

(3)对正确走步者录像解析研究结果分析。正确日常走步的步长要控制在:男生80厘米左右、女生70厘米左右;步频要控制在:男生90步/分、女生90步/分左右;步速要控制在男生75米/分、女生70米/分左右。对男15人,女15人的复步录像解析探讨正确走步的动作模式,在研究结果中具体论述。因为走步是人体在生活中每天都需要进行的最基本的运动。正确的走步姿态不但对健康有直接影响而且对健美起到重要作用,所以要求社区居民要掌握正确的步行姿态。

四、结论与建议

(1)对社区居民问卷内容的调研结果。对问卷60名社区居民中只有25%深刻了解健身走锻炼效果,证明75%的社区居民对健身走锻炼效果认识不清。建议社区对健身走的锻炼效果进行深入宣传和指导。对问卷60名社区居民中只有18.3%经常参加健身走的锻炼,证明81.7%的社区居民不经常参加健身走的锻炼。建议社区加强正确健身走锻炼方法推广及锻炼实施。

(2)观察社区居民走步姿态的调研结果。内八字脚、外八字脚、躯干左右摇摆、躯干前俯后仰等错误动作占观察180名社区居民中的70%,证明大多数社区居民走步姿态存在错误动作。建议社区居民本人要有意识地自我纠正错误走步动作,建立正确的和健美的走步动作。

(3)测量60名社区居民鞋底磨损部位及程度。其中有75%社区居民鞋底磨损部位和程度不合理,证明大多数健身爱好者走步动作不正确。建议社区居民本人对自己鞋底磨损部位及程度进行鉴定,及时纠正走步时脚着地的错误动作。

(4)对正确走步者录像解析结果。掌握正确健身走方法的前提是控制好合理步长,合理步频及合理步速。建议社区居民在进行健身走锻炼时,应有意识地自我控制合理的步长、步频、步速,养成正确的健身走习惯,只有这样再加上长期锻炼才能达到既健身又健美的锻炼目的。

作者单位:刘壮丽保定职业技术学院

高强保定职业技术学院

韩菲河北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中华体育健身方法[M].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1996.

居家运动锻炼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前山镇;居民;社会体育;现状

社会体育也称“群众体育”、“大众体育”。是与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对应的概念。由企、事业单位职工,以及城镇居民与农民,为达到健身、健心、健美、娱乐、医疗等目的而进行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身体锻炼活动。群众体育是指以社会全体成员为对象,以增强体质、丰富余暇生活、调节社会情感为目的,形式多样的体育运动。通过调查研究,可以了解珠海市香洲区前山镇的大众体育的开展现状,探寻其开展的制约因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促进大众体育的发展作参考。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该文以珠海市香洲区前山镇居民社会体育开展状况为研究对象,对前山镇10个社区进行了走访调查。

1.2研究方法

该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等方法进行研究。为了解前山镇居民大众体育开展状况,此次针对前山镇前山村、后村、吊坡村、冯村、南边田5个村镇社区开展了走访调查,共发放问卷250份,回收248份,有效问卷233份,有效率93.2%。

2结果与分析

大众体育的开展是社会群众丰富文娱生活、强身健体、娱乐交流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体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民健身的具体表现。

2.1珠海市香洲区前山镇体育锻炼参与者的年龄特征分析

前山镇居民在社会体育锻炼中,有着丰富的项目形式与参与形式,反映了不同群体对体育运动的需求特点。通过走访调查,在社会体育各项目中,广场舞较其他项目在居民锻炼中的参与度较高,参与群体主要以女性为主,男性较低。而在其他体育项目中,从事球类运动的主要以男性为主,另外还有部分人群以跑步、健身操等运动作为锻炼项目。在对抗性较强的运动中,如篮球、足球,主要以20~30岁的年轻群体为主,40岁以上的中老年男性主要以乒乓球、羽毛球等隔网对抗性项目进行体育锻炼。通过调查,将参与社会体育运动的人群按照年龄层的划分如下:由表1可见,前山镇社会体育锻炼的主要人群年龄集中分布在40~50岁以及50~60岁,而40岁以上人群占据了参与社会体育人群总数的85%。造成这种结果最直接的原因是前山镇社会体育开展过程中的主要群体是40岁以上的中年妇女,因此,广场舞的普及使得40岁以上的中年妇女在前山镇社会体育中的参与度非常高。除了参与广场舞的人群之外,还有部分人员从事篮球、乒乓球等球类运动。在20~30岁、30~40岁的人群之中,由于较大的生活压力导致在社会体育参与度上并不高,无论是在参与频率还是在参与时间都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在10~20岁的人群之中,以学生群体为主,更多的是参与学校体育,而社会体育的参与主要在课外进行。

2.2体育锻炼参与者的动机分析

通过表2可以看出,锻炼身体、休闲娱乐是参与者最为突出的动机,分别占到了问卷调查群体的78%和76%,也就是说超过3/4的群体参与社会体育是为了锻炼身体与休闲娱乐,如此高的比例与社会体育参与者的年龄分布是密切相关的。在社会体育参与者的人群中,85%以上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群体,他们有着更加强烈的身体锻炼需求,也有着更多的空闲时间进行休闲娱乐。而在20~40岁的群体中,社会体育的参与则有很大的动机来自于人际交往与释放压力,这样的动机也明显与其年龄层次所带来的社会角色定位有着密切的相关,在工作、学习压力大的情况下,社会体育的是他们释放压力的绝佳方式,并且,可以在社会体育的参与中结交朋友、加深情感,例如篮球运动就是一项他们经常参与者社会体育运动。

2.3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长

社会体育参与者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长无疑是衡量一个地区社会体育开展质量的重要指标,由表3可得,前山镇居民参与社会体育锻炼时长较高,大多处于1~3h之间,其中1~2h锻炼时长最为普遍,占到了48%,几近参与人群的半数,而2~3h又占到了32%,二者统共占据了80%的比例,可见其参与者中八成有着较长的体育锻炼时间。在这部分人群当中,广场舞参与者的中老年妇女人群是占比最大的一部分,由此也可见广场舞在前山镇的开展为前山镇社会体育的开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4参与体育锻炼的频率

由单次社会体育运动参与时间来看,当前前山镇居民社会体育运动开展状况良好,尤其是中老年妇女群体,其社会体育运动以广场舞的形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由表4可得,前山镇社会体育项目开展居民参与频率较为乐观,90%的参与者在每周都能有一次参与社会体育锻炼的机会。其中,近1/4的人群,每天都会参加社会体育锻炼,这其中大部分为广场舞参与者,也有对球类运动十分钟爱的年轻人群体与老年人群体。而每周参与4~6d则是参与频率中占比最高的群体,这一数据充分反映了前山镇居民对于社会体育锻炼的热爱,近半数社会体育参与居民,每周会抽出一半以上的时间进行社会体育锻炼。在所有参与者当中,每月1~3d以及每季度1~3d的随机参与者,只有10%,对于整体热爱社会体育锻炼的氛围并无太大影响。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综上,当前前山镇居民在社会体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结构失衡问题。首先是社会体育开展结构不合理;其次是社会体育总体场地设施建设不足,远远不能满足居民对于运动场地、设施的需求,限制了前山镇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再次是社会体育发展政府功能发挥不足,造成了前山镇社会体育事业开展的的发展乏力与不规范。

3.2建议

通过调查研究,对于前山镇社会体育事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开展珠海市前山镇居民社会体育,首先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功能,使其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其次要积极发挥政府力量、引入社会民间资本,大力开展场地设施建设,为前山镇居民开展社会体育运动提供硬件条件;再次,要积极响应国家全民体育的政策,积极促进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强宣传,明确体育健身对于居民健康、精神的积极作用,加强引导,营造全民健身的良好氛围,加强梳理管控,为全面建设的长远发展打造坚实基础。

作者:李茂炬 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姚卫,田婵,李晶晶.上海市杨浦区五角场镇大众体育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J].金田,2012(7):327.

居家运动锻炼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山东省;社区居民;体育锻炼

中图分类号:G8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3612(2010)02-0045-04

A Study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Sport Exercise Participa tion by Shandong Community Residents

GONG Xiaoli

(Physical Education Institute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 Jinan 250014, Shandong China)

Abstract: The thesis adopts the methods of questionnaire and mathematical analysis to make

an indepth analysis on the sport exercises taken by the Shandong Community re si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physical condition of community sport, the behavior and organizing mechanism of the sport activity of the residents, and sp ort value of residents. It also analyzes the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it to provi de consultancy to further improve the community sport service system.

Key words: Shandong; community residents; sport exercises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体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扮演 着重要的角色,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体育与健康水平,必将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产生积极 的影响。社区是人类生活最基本的社会单位,社会的发展以社区的发展为基础,作为社区文化 主体的社区体育无疑在社区发展中起到突出的作用。但在社区体育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资金 、设施、制度、观念等各种软硬件条件的制约,社区体育还存在一系列问题与困难,这些问 题影响着社区体育的全面发展,进而制约着和谐社会进程步伐。因此,解决好社区体育问题, 一方面有利于全民健身健康,有利于全民和谐相处,有利于体育的全面健康开展,有利于推动 和谐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通过体育文化形态来亲和人际关系和培养民族精神,实现人与社 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对促进社区体育文化繁荣也具有现实意义。

山东省是中国东部沿海的一个重要省份,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使 山东省成为全国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城市之一。因此,以山东省社区体育为研究对象,梳 理与分析其社区体育发展状况,对于全面把握我国社区体育的现状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山东省社区体育作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文献检索、网络检索等方式查阅了大量有关社会学、社区、社会转型、大众体育、 社区体育、社会学研究方法等文献资料,以此作为本研究的理论基础。通过查阅被调查社区 的文档资料,了解各社区体育场地面积、社区人口、社区主要体育器材的数据及信息。

1.2.2 问卷调查法

正如美国社会学家艾尔•巴比所说:“一个认真抽取的概率样本,加上一个标准化的问 卷,可以提供对某一学生群体、某个城市、某个国家、或其他大总体的精确描述”。因此, 根据研究需要,本文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山东省17地市138个农村社区,119个城市社区 中的2 400个居民以及180位社区体育工作人员。然后由山东枣庄学院510名学生利用2009年 寒 假对所抽取居民及社区体育工作人员进行入户调查。问卷的设计分单项选择与多项选择两部 分。对社区居民发放问卷2 400份,回收2 324份,其中有效问卷2 313份,有效回收率为96. 3% 。对社区体育工作人员发放问卷180份,回收171份其中有效问卷168份,有效回收率为93.3 %。本次调查男性占53%,女性占47%,20岁以下占14.8%,21~30岁占36.6%,31~40岁占17.9 %,41~50岁占20.6%,50岁以上占10.1%。

1.2.3 访谈法

走访部分被调查社区,就本研究所涉及的居民参与体育锻炼有关的问题对相关专家、 社区工作人员、社区居民进行面对面访谈,获取直接信息,并做好记录、整理与分析,作为 研究的重要依据。

1.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0.0软件对本研究问卷所获取的数 据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山东省社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

2.1.1 山东省社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意识的调查与分析

投稿日期:2009-12-14

作者简介:宫晓丽,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体育人文社会学。 意识(consciousness)是人们对自身、对外界的环境事件以及自己与外界环境事件关系的 觉知状态,人的主观意识决定行为。社区居民对于体育锻炼的认识和态度深刻地影响着其参 与体育锻炼的行为。

对山东省社区居民对于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认识的调查发现(图1),23.35%的居民认 为非常重要,29.18%的居民认为重要,认为比较重要的也占到了32.7%,只有13.62%的居民 认为一般,1.17%认为不重要,这说明山东省社区居民已经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健康的重要性 ,体育锻炼的意识已基本形成。

图1 山东省社区居民认为参加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调查统计 n=2 313 在对山东省社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目的的问卷调查发现(表1),选择改善精神状态 、防病祛病、丰富业余生活、休闲娱乐、健身等目的的人数排在了前5位,占被调查者总 数 的比例也接近或超过50%,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山东省社区居民的体育锻炼意识不断增强 ,对体育的本质、功能认知度较高。

山东省居民体育意识的提升与山东省近年来对体育的 宣传和重视程度是分不开的,随着十一运会的成功申办与举办,山东省加大了对体育的投入 力度,“和谐中国 全民全运”的主题口号极大地调动了山东省居民的体育锻炼积极性和主 动性,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思想基础业已形成。

2.1.2 山东省社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场地、器材状况

社区体育锻炼的场地、器材等状况是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客观条件。良好的锻炼环境能 够调动居民参与体育的积极性,提升锻炼的效果和质量。

调查数据显示,各社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0.35 m2,低于“十五”期间山东省人均体育 用地面积1.18 m2,与“十一五”人均2平方米的目标还有更大差距,这说明各社区体育场 地面积严重不足。

在体育器材设备方面,各社区主要是依托全民健身路径进入社区而建立的占地不多,投 资不大,美观实用,方便群众,老少皆宜,具有科学性、趣味性、健身性的群众公共体育设施, 比如各种力量练习器械、梅花桩、太空漫步机、乒乓球台等等。大多数健身器材分布在居民 小区的空绿地或居民较为集中的街道所建的街心花园内,方便居民就近锻炼。这些器材、设 施在晨、晚练中的使用率还是相当高的。

但调查中也发现,一些群众基础较好的运动项目比如篮球、网球、羽毛球等的场地设施 却非常少。

通过问卷调查也证实了上述器材设备短缺造成的结果(表2),只有29.18%山东省社区 居民对周边的体育锻炼环境基本满意,满意的和非常满意的也只占8.17%和0.78%,而对社区 体育锻炼环境不满意的居民却达到了57.98%。这说明山东省社区居民对体育锻炼环境的满意 度较低,山东省社区体育锻炼环境一般,社区应在改善社区体育锻炼的环境方面做出努力, 以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

表2 山东省社区居民对周边的体育锻炼环境满意程度的调查统计 n=2 3 13

满意度 非常不满意不满意基本满意满意非常满意人数/人1081 34167518918百分比/%4.6757.9829.188.170.78 2.1.3 山东省社区体育组织服务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社区体育组织机构的完善程度及服务质量对社区居民体育锻炼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调 查发现(图2),有37%的社区居民对社区体育服务基本满意,而48.12%的社区居民对社区体 育服务不满意,10.64%的社区居民对社区体育服务非常不满意。这说明山东省社区体育组织 的服务质量仍然不高,居民对社区体育服务的满意度较低。

图2 山东省社区居民对社区体育服务满意程度统计 n=2 313 进一步调查发现,之所以社区居民对社区服务不满意,除了场地器材等方面的问题以外 ,还存在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社区组织的体育活动数量少,频率低。在对社区每年组织群众体育活动次数的调 查中发现(表3),有39.29%的社区体育工作者选择“没有”,即从未举行过社区体育活动 ,另外,选择“1次”、“2次”、“3次”的社区体育工作者也达到了接近45%,只有16.07% 的被调查者选择每年举办3次以上。因此,有组织的社区体育活动匮乏限制了居民参与体育 锻炼的机会。

表3 山东省社区每年组织多少次群众体育活动的调查统计 n=168

活动次数没有1次2次3次3次以上人数/人6631242027百分比/%39.2918.4514.2911.9016.07

其次,社会体育指导员短缺。在所调查的168为社区工作者中(表4),有20.83%选择其社 区体育指导员“5个以下”,有4.17%的人选择“5-9个”,有34.52%的社区体育工作者选择 “没有”,甚至还有39.29%的社区体育工作者选择“不知道”。这说明社区社会体育指导员 的数量仍然存在很大的缺口。

表4 山东省社区有多少位社区体育指导员的调查统计 n=168

没有不知道5 个以下5-9个10-19个20个及以上人数/人 5866

35

7

1

1百分比/%34.5239.2920.834.170.600.60

与此同时,如图3所示,有66.97%的社区居民非常希望在参与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有人进 行指导,25.46%的社区居民选择了“非常希望”,这也说明了社区居民的要求与现实实际情 况之间巨大的落差。

另外,调查还显示(图4), 山东省社区居民获得体育健身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看电视听 广播(49.1%),其次是报纸杂志(25.3%)、上网(13.6%),而社区宣传仅占4.3%。这说 明社区在宣传体育健身知识方面做得还不够,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需要。

图3 山东省社区居民对社会体育指导员需求程度统计 图4 山东省社区居民获得体育健身知识主要途径的统计 n=2 313 综上所述,山东省社区体育组织的服务状况不能令人满意,一方面现阶段社区体育组织 管理制度很不健全,另一方面,社区组织在执行、宣传和重视程度上都做得很不够。因此,社 区体育基层组织管理机构不完善和不作为也是制约社区体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2.1.4 山东省社区居民体育活动行为方式的调查与分析

为全面了解社区居民体育活动行为方式,本课题设计了居民每周锻炼频率、每次锻炼时 间、锻炼方式及锻炼地点等几个问题进行问卷调查。

在锻炼频率选项上(图5),有49.8%的居民选择了“偶尔参加”,有21%的居民选择 了“1-2次”,还有6.7%的居民选择“不参加”,只有22.6%的居民每周锻炼次数不少于3次 。在每次锻炼时间方面(表5),在所有选择参与锻炼的人群中,有54.17%的居民每次锻炼 时间不足30 min,有40.83%的居民选择30~60 min,60 min以上的选择人数较少。这说明 山东省社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频率底,每次锻炼时间短,影响了锻炼的效果。

图5 山东省社区居民每次参加体育锻炼时间统计 在居民经常参与的锻炼项目方面,调查显示(图6),山东省社区居民主要锻炼方式排 名前4位的是散步与慢跑、羽毛球、乒乓球、篮排足球,其中散步和慢跑简便易行,受场地 器材影响小,而足、篮、排、乒、羽等项目群众基础好,民众喜爱。

表5 山东省社区居民每周参加体育锻炼次数的调查统计 n=2 313

不参加偶尔参 加1~2次3~4次5次以上人数/人 1531 152 486 342180百分比/%6.6149.8121.0114.797.78图6 山东省社区居民体育锻炼项目调查统计图(多项选择)n=2 160 在体育锻炼场所方面(表6),被调查居民选择的主要地点有公共体育场地(44.58%) 、家里(40.00%)、公园广场(37.08%)、公路街道旁(35.42%)以及社区空地(34.17% ) ,另外还有27.92%的居民选择了“附近学校体育场地”。上述数据的离散程度较大,说明社 区居民在体育锻炼场地选择上存在较大差异,一方面可能与居民的锻炼习惯有一定的关系, 另一方面可能与各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的配置不同以及场地与居住地的远近有关。

表6 山东省社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地点的调查统计(多项选择) n=2 160

项目家里公路街道旁公共体育场地社区空地附近学校体育场地收费体育场馆公园广场单位其他人数/人864765963738603180801 144171百分比/%40.0035.4244.5834.1727.928.3337.086.677.92 2.1.5 山东省社区居民体育消费状况

体育消费是居民体育行为之一,它受经济水平、闲暇时间、体育运动水平、体育社会化 程度、体育运动的观念和消费的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调查显示(表7),有30%山东省社区居民每年用于体育消费的资金是10元以下,40.5% 的居民是11~100元,24.9%的居民是100~400元,3.9%的居民是401~600元,0.7%的居民 在 600元以上。这说明山东省社区居民体育消费水平较低,体育消费的范围较窄。这一方面可 能与 居民的收入有一定的关系,另一方面可能与居民的消费意识、消费观念有关,还可能与体育 消费的途径较少有关。因此,社区一方面应加强体育消费知识、体育消费观念等方面的宣传 ,另一方面还应该拓展体育消费渠道,吸引居民进行体育消费。

通过对山东省社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进行的现状调查及系统分析,山东省社区居民对于 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认识程度较高,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较强,说明山东省社区居民参与体育 锻炼的主观条件已经基本具备。但调查结果仍然非常明确地显示出,在社区体育组织的健全 程度、场地设施、服务保障等客观软硬件条件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和不足,严重影响了山东 省社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造成居民体育锻炼的频率低,活动时间短,锻 炼效果不尽如人意等现象。

为了进一步了解和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本文将从影响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因素方 面继续进行剖析。调查显示(图7),排在影响山东省居民参与体育锻炼影响因素第一位的 是“没时间”,有60.70%的被调查者选择了这一选项。这说明人们生活节奏加快,余暇时间 少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当前社区居民缺乏体育锻炼的责任也不能全部归结为社区提供 的体育资源有限这一方面,改变这一现象是整个社会的责任,需要政府、社会、个体共同协 作与努力。

排在居民参与体育锻炼影响因素第二位的是场地器材的匮乏,有45.14%的被调查者选择 该选项。一方面,政府为社会提供的公共体育资源有限;另一方面,社区自身体育场地器材 也非常短缺。在本研究进行的实地调查中这一问题也得到了印证:大部分社区体育场地设施 不能满足居民就近锻炼的要求。

第三,有21.4%的被调查者认为“没精力”参与体育锻炼,这一现象与排在影响因素第 一位的“没时间”反映了同一个社会问题,即当前很多社区居民生活压力较大,工作、学习 、家务等任务繁重,耗尽了人们大部分的精力,使得参与体育锻炼成为一种无能为力的奢望 。

第四,19.46%的被调查者认为影响其参与体育锻炼的因素之一是不懂得锻炼方法。的确 ,如前所述,社区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少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人们的健身 意识、健身锻炼方法的普及和培训不仅仅是社区自身的事情,政府体育部门、学校、媒体、 社会其他体育组织,甚至健康、医疗等部门都应对此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另外,无人指导、缺乏运动技能、没兴趣等也是当前影响社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行为的 主要因素,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并提供相应的改善措施。

图7 山东省社区居民体育锻炼影响因素统计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 山东省社区居民已经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健康的重要性,体育锻炼的意识已基本形成。

2) 各社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小,体育器材设备匮乏,社区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不足,社区 居民对体育锻炼环境的满意度较低。

3) 社区居民每次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较短,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较少,参加体育活动 的方式比较单一。

4) 没有锻炼时间、健身器材的不足以及没有精力是影响社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三大关键 因素。另外,无人指导、不懂得锻炼方法、缺乏运动技能等也是影响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重 要因素。

3.2 建议

1) 全社会共同承担体育资源供给责任,为社区居民创设良好的体育锻炼环境。

2) 修订社区规划与布局审批标准,增加体育场地、设施的数量和种类。

3) 完善社区体育组织,增加社区体育指导员的数量,提升服务质量,并积极开展各种体育 活动。

4) 加强宣传和教育,培养社区居民体育消费的观念和意识,引导居民体育消费行为。

参考文献:

[1] 邓跃宁,李峰.社区体育生态化服务体系及其建设[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 005,7:1-13.

[2] 陈青梅.社区体育服务体系探析[J].体育与科学,2005,26(3):37-38.

[3] 张文圣.构建我国社区体育服务体系探析[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研究生论文专 刊,2005,20(12):1-3.

[4] 李一平.社区体育健身服务体系的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07,26(2):13-14.

[5] 史孔仕,覃俊平,马永强.我国社区体育多元化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现状与发展模式的 探讨[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5,19(2):8-10.

[6] 佘静芳.城市社区创新体育服务体系的构建[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5,2:30 -31.

[7] 贺凤翔.对建立和完善我国社区体育服务体系的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5,7: 3-4.

[8] 邓文冲,杨英.小康社会中的多元化社区体育服务体系[J].继续教育研究,2005,3:9 6-98.

[9] 陈瑞玉.城市社区体育服务网络建设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4:26-29.

[10] 饶英.深圳住宅小区群众体育调查与研究[J].体育科技,2006,27(4):76-78.

[11] 王雷,王芳.我国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影响因素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 ,38(5):1-3.

[12] 苗大培,王蒲,高元义.我国城乡社区社会体育组织调研报告[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4,19(3):10-14.

[13] 吴素芬.对社区体育的特点、功能及面临的挑战的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7, 4:172-174.

[14] 张永军.山东省乡镇社区体育的调查研究[J].体育科学,2005,25(8):21-27.

居家运动锻炼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社区居民;社区体育;全民健身;健身操舞;现状;成都市1前言

通过对成都市社区居民参与健身操舞锻炼的现状调查研究,以此来针对社区体育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旨在推动全民健身操舞锻炼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为健身操舞在成都市乃至全国更广泛地开展做出点滴贡献。

2研究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文以成都市所辖9区部分全民健身操舞锻炼者相对密集的社区居民为主要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大量阅读书籍和网络搜索,获得研究内容的相关资料。

2.2.2综合比较分析法

进行对比教学根据掌握的资料和数据结合实际,进行较全面地比较和分析研究对象。

2.2.3统计法

根据所拥有研究对象的资料和数据的统计,得出相关结论。

2.2.4逻辑推理法

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相关资料进行思考和分析,推导。

3结果与分析

3.1全民健身操舞在成都市社区开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1安全性和有效性问题

通过相关调研得知,全面健身操舞在成都市社区开展过程中对于锻炼环境的关注度、对于教学过程中的运动强度、动作内容的选择以及运动损伤的相关防治措施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在今后的发展推广过程中急需调整和补充。

3.1.2性别偏差问题

当代社会体育参与价值取向与参与内容方面的性别差异是颇为显见的。在这日益丰富多样的体育价值取向与参与内容中,男女两性之间的性别差异也日益显现。但针对全民健身操舞这项运动来讲,应该从健身理念的推广和动作设计的编排上加以创新和探索,使得更多的男性锻炼者也积极地参与到当中。

3.1.3内容资源匮乏问题

从成都市社区全民健身操舞开展现状的调查中得知,社区居民进行健身操舞锻炼主要体现在以群体形式为主。针对于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借鉴和吸收较少,同时针对特殊人群相应症状调节的操舞类内容缺乏开发和采用。如秧歌类的健身操舞、太极类的健身操舞、针对经络的健身操舞、八段锦健身操舞等既传承了传统体育文化,又能对特殊人群产生一定针对性锻炼的全民健身操舞都可以引入到锻炼过程中。

4促进成都市社区居民全民健身操舞进一步良性发展的措施

通过对健身操舞在成都市社区居民中的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和健身操舞在全民健身运动中的优势分析发现,健身操舞在发展中应该取长补短,采用“扬弃”的精神借鉴吸收相关素材形成健身操舞独有的表现方式,这就需要从健身操舞的锻炼意识、锻炼知识、锻炼能力几方面下工夫,进一步关注健身操舞的科学锻炼加快健身操舞的良性发展,为健身操舞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打下坚实的基础。

4.1增强成都市社区居民参与健身操舞锻炼的科学意识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城镇居民参与健身操舞锻炼的科学锻炼意识,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进一步提高社区居民参与健身操舞锻炼的安全性和成效性的认知程度。

4.2增进成都市社区居民参与全民健身操舞锻炼的科学健身知识

4.2.1提高教练员业务水平使其“因材施教”

影响参与健身操舞锻炼的因素主要表现在教练员业务水平中还尚待提高,健身操舞的内容丰富多彩,种类各式各样,选择哪一类健身操舞进行健身锻炼?自身体质、体能以及外界环境对健身锻炼有何影响?人的遗传、环境、营养、工作性质、疾病、精神因素与科学健身之间的关系怎样?这一切有待于健身操舞教练员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其在锻炼中根据不同的锻炼对象,精选锻炼内容,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有计划,按步骤地“因材施教”。

4.2.2重视和加强健身操舞健身的科学研究

健身的科学化是提高健身操舞锻炼效果的有效途径,也是吸引城镇居民参加健身操舞锻炼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广泛地动员社会的一切力量,一方面从健身操舞健身方法与手段、健身操舞器材用品、体质监测等方面进行研究、开发、生产和咨询服务,加快科研成果向健身操舞健身实践的转化,提高健身操舞健身服务中的科技含量。

4.3提高成都市社区居民参与健身操舞锻炼的能力

4.3.1增加健身操舞健身的竞赛和表演活动

比赛和表演既是健身操舞的突出特点,又是推动健身操舞在城镇居民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的动力之一。经常组织各种形式的健身操舞表演和比赛,尤其是开群众性的健身操舞观察和交流会,使健身操舞通过观察和交流相互学习,达到提高健身操舞科学锻炼的能力,显得非常重要。

4.3.2采取多途径重视健身操舞社指导员的培训

社会指导员是社会体育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传播者,其作用的发挥对大众体育的进一步深化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经过专业培训的健身操舞指导员数量不多,健身操舞指导员质量不高是阻碍健身操舞健身在城镇居民全民健身运动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4.3.3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场馆利用率

现阶段,我国体育场地(馆)产权分属各异,经营方式多样,实际使用率普遍较低,管理水平不高,高级管理人才极其缺乏,市场拓展能力不足,品牌企业和品牌服务还不成熟,经营和维护成本偏高,绝大多数依靠政府投入维持。

5结论

健身操舞在全民健身运动中的开展是可行的,良好的,它很好的贯彻了全民健身运动计划的实施,并在成都市独特有利的文化背景衬托下通过不断的借鉴吸收推陈出新形成独特的锻炼方式和自身优势,将成为成都市社区居民所喜爱的主要健身活动之一。

参考文献:

[1] 肖国良.21世纪初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趋势及对策[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1(1).

[2] 戚白云,赵先卿.现阶段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现状与对策研究[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

[3] 陈国成.全民健身意识不良现状分析及相应对策探讨[J].浙江经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3).

[4] 魏亚妮,等.四川省全民健身供给现状与对策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1).

[5] 宋允清,等.广东省少数民族全民健身活动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3).

[6][7][8] 汪晓赞,等.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