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如何培养创新思维方法

如何培养创新思维方法

如何培养创新思维方法

如何培养创新思维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思维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必要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民族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高,关键还是在教育。数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语言,学习数学不仅仅是用之计算和证明,还要用之去交流和创新,信息时代各种统计图表、数学符号向大众传递着大量信息,数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得更加紧密。因此,必须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随着新一轮的教育改革,“使学生具备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已成为数学教学成果的重要指标。因此,广大小学数学教师都应该积极探索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这个问题,并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来找到新的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是数学学习的开始,对于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就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之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必定能使数学教学的效果有一个质的飞越。

二、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主要方法

教学实践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多方位的,既需要教师的主导,也需要学生的主体,只有在师生共同的配合下,才能真正实现创新化教育的目标。

笔者通过不断的摸索,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一些心得,现将其表述如下:

(一)教师自身创新意识的培养

教师必须自身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并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目标,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确立创新型教学方式:

首先,教师必须树立创新教学理念。教师一定要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圈子跳出来,形成新型的创新教学理念。传统教育观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主要强调老师的作用,而新式教育观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特别强调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创新精神,把教学的重心转移到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上来,引导学生想学、会学、善学。

其次,教师要努力打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心理学研究证明:兴趣、快乐等与知觉联系起来的温和、愉悦、宽松的情绪,对认知具有组织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打破传统的“一言堂”的严肃的教学模式,进而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们能够非常自然的融入到教学中去,与老师进行思维的互动。这样,既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学生也乐在其中,这是学习别需要的,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要打造这样的课堂氛围,需要教师们多多努力。

(二)激发学习兴趣,创新教学方式

“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动力,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推荐几种教学效果良好的创新教学方式:

一是引导式教学法。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提出学生们感兴趣的问题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

二是成功教学法。初中学生都会有强烈的求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应该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比如: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几何图形设计大赛、数学笑话晚会、逻辑推理故事演说等等,发挥它们不同的特长,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感受自己胜利的心理,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机会和快乐,培养创新的兴趣。

三是知识拓展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数学方面的一些课外知识,来增添学生学习的乐趣,譬如,讲述数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发现,著名数学家的有趣轶事,某些数学定理的来历,数学应用在科技发展中的贡献。通过拓展课外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这门科学的魅力所在,学生们通过对数学历史的了解,通过对数学领域前辈们所作的创新之举,来学习如何去进行创新。

四是多向思维法。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通过这种思维能突破常规思维的界限,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方法、视角去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产生新颖的、独到的、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重点就是要打破三大障碍:思维定势、思维惯性、打破思维封闭。如何来打破这三大障碍呢?这就需要我们采取多向思维方法。通常我们都是用顺向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其实还有逆向思维,也叫反向思维。除了逆向思维以外,还有转向思维,转向思维包括前向思维,后向思维,由上而下的思维,由下而上的思维。

五是质疑法。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心理学研究表明,疑最容易引起定向探究反射,有了这种反射,思维也就随之产生。科学的发明创造往往是从质疑开始,从解疑入手。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质疑、解疑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堂教学必须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培养学生能发现问题、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和发表创造性见解的能力。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激发他们主动创新的能力。如何鼓励学生质疑,指导解疑,需要讲究策略。教学中遇到的疑点或难点,应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在思考讨论的过程中逐步解疑,在探索讨论中有所发现和创新。所以,平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学会学习,提出自己的见解,形成质疑争辩之学风。如:在学生回答出解决新问题的方法时,教师要追问:“为什么?”“你是怎样想的?”“他的方法正确吗?”“谁还有不同的意见?”等语言教学生去思考,去讨论。

总之,每一名小学数学教师都必须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落实到每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去,不断实践,勇于探索与创新,确保学生们能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培养良好的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朱娉娉.谈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J].华章,2011(01)

[2]平措.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新课程(教师),2010(10)

如何培养创新思维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新;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0.引言

数学教育的本身就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在教学方式上大胆创新,通过数学复杂严密的思维活动,从未使学生认识数学知识的本质和规律,获得对数学知识理性上的认识。初中数学教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结合实际,根据学生的特点,通过合理的思维训练,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通过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找到有效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教师要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初中学生创新能力,让学生主动大胆创新。

本文主要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出了几点建议,旨在提高初中生创新能力,进而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仅供广大同仁参考借鉴。

1.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能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学生看作被管理对象和灌输知识的对象,每个学生都有创造潜能,也是有着丰富个性和特点的主体。教师要重视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和学生的个性发展,继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2.1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想象能力培养非常重要,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实际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系非常紧密,如果离开了想象力,那么数学学习将会枯燥乏味,没有学习兴趣。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如果教师是单纯的讲、学生单纯的听,那么学生的创新力就被抑制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

2.2 培养学生数学猜想的创新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猜想能力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思想,初中生比较活泼,思维能力很强,想象力也比较丰富,并且富于幻想和猜想。猜想也是一种理解事物内部联系的思维过程,猜想一般是证明或者计算的先导,猜想不一定是正确的,不一定是唯一的,所以真实性要通过逻辑思维和实践来验证,通过实践,确定猜想的正确与否,猜想有着极大的创新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测与猜想,不要害怕犯错误,猜想本身就具有不确定性,学生要从简单入手,根据猜想内容的数形对应关系和学习的已有知识,通过思考猜测,主观进行判断,或者将一般性的规律进行延伸。

2.3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创设情境,设计一些复杂有讨论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来解决,或者通过课堂讨论让学生拓宽思维,发表出具有个性的见解。鼓励学生大胆提问,突破思维定式,让学生感觉提出质疑,并且针对质疑勇于进行实践验证,寻求解决方法。例如在二次函数的学习中,对于二次函数的基本形式:y=ax2+bx+c,细心的同学可能会想到,a,b,c是否可以取任意值呢?当二次函数表示某个实际问题的时候,,自变量x的取值有没有要求?通过学生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可以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教师要对授课内容及时进行总结,

2.4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性的思维更有利于创新,发散思维是对一个问题提出多种解决方法,突破了一个问题一个答案的模式,让学生多方面思考,从多个方面寻找正确答案,寻求正确结果,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重要组成,教师在教学中要重点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求解。例如一题多解,一题多解可以充分发散思维,例如在学次函数的时候,求解:

第一种解法:

x2=6,x=6,

第二种解法:

x2=4-1-6+12

x2=6,x=6,

通过这种一题多解的求解,学生可以探索不同的求解方式,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2.5 及时进行归纳总结

教师要对教学内容都要进行各种总结,重点难点要重点总结,也要让学生每节课都要做总结,总结是对所学知识巩固吸收的过程,能充分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集中思维能力,使学生能灵活掌握所学知识,提取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培养学生总结能力,教师要把机会给多学生,例如总结讨论结果,总结一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等,总结完后,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进一步对所学知识延伸,拓宽创新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创新性能力是复杂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要在不断的学习中慢慢培养。教师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将一些实际方法应用于教学,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3.结语

总而言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看到明显成效,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我们应该在数学的教学中要不断吸取经验教训,采取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取长补短。留给学生足够的学习和知识吸收时间,启发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相信经过长时间的教学,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素质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学蓬.浅析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0(6):23-25

[2]王丽敏.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1(9):192-193

[3]崔海英.浅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的途径和方法[J].新课程(教研版).2010(3):122

[4]陈金长.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课外阅读:中下.2012(7):51

[5]孔凡强.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华人时刊(理论研究).2012(3):148-149

如何培养创新思维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等数学教学;创新思维

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已成为当前高校教学面对的必要问题。由于数学学科的特殊性,对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具有积极作用,可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观念与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素质的全面发展。教师在课前做好设计与准备工作,将原本抽象的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将数学问题回归到生活领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开拓学生视野,从而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一、如何激活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高等数学的复杂性、枯燥性,学生畏难心理强烈,因此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创新意识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从此可见,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高等数学教育与其他学科或者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充满高等数学的“影子”,学好高等数学非常重要。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转变思路,引入多元化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中应用几何直观教学法,以学生更加容易理解的几何图形方式,对概念、习题等进行描述与讲解;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以图像、文字、声音、动画相结合等方式,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二、加强学生的数学审美能力

从表面来看,数学是一门演绎性、系统性的科学,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数学更加偏向于具有实验特征的归纳科学。因此,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强化高等数学的美感。有关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可有通过敏锐的判断识别、跳跃性的思维想象等,从根本加强对数学的认知,提高数学创造性。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数学公式、概念以及图形等,表现了对称的、整齐的、和谐的美感,让学生提高数学审美观念,并且应用数学美来解决问题。这样,帮助学生寻求一条解题捷径,以数学的美感,提高解题效率、总结数学规律、启发创新思维,促进学生创造力的成长。例如,在学习“正弦曲线”时,可利用大雁飞过天空时,双翼画出的曲线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力;再如,将函数微分应用于生活实际中,解决更多民生问题,更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挖掘数学中的兴趣,将原本枯燥的数学学习灵活化,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让学生认识到高等数学的重要,主动获得知识。这样,既利于提高学生的激活创新的思维,也更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

三、挖掘教材的创新因素,为学生提供创新途径

教师应当充分挖掘教材中能够培养与训练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因素,根据学生的基础和认识水平,以难易适度、学生“跳一跳够得着”的教学内容为素材,实施必要的创新思维素质的训练。从案例出发引出知识点,设计有利于学生发现知识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借助直观的几何图形、物理含义和实际背景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的产生、发展和解决过程有一定层面上探索,感受数学的基本思维和方法的过程。这种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成为创新思维训练的过程,可以使学生逐渐产生主动的、创造性地去学习的意愿,经过不断的加强训练,最终一定程度上为学生自觉的、本能的创新思维素质。例如对于导数概念的引入、函数的单调性判定、曲线的凹凸性判定、曲边梯形的面积计算、用定积分求平面图形的面积、旋转体的体积、变力做功等教学内容等都可以设计成恰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观察分析情境中的信息及背景材料,促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思考、探究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素质。

四、开展数学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素质

1.重视直觉思维性训练。我们要培养遇见问题能独立思考的学生,要独立思考,就必须能直觉决策,直觉思维是创新的基础。直觉思维不受逻辑规则的约束,而是直接对一个问题省略了分析推理过程的环节,通过丰富的想象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大胆合理的猜测、设想及判断,“突如其来”表现出思维者的灵感,可以“一计不成,又生一计”。然而许多教师教学中往往侧重于逻辑思维训练而忽视直觉思维的训练,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角度看,数学教学更应重视直觉思维的训练。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基础,创造问题情境,借助于多媒体的图像动态进行直观性的探究教学,引导学生利用几何直观,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指导学生多猜多想,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函数的单调性和极值的判定、曲线的凹凸性和拐点的判定的面积求法、幂指函数的求导运算、可分离变量微分方程求解等一些内容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从问题的整体考察,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大胆直观地猜想结论或解决方法,尽量发挥学生的直觉判断能力,以促进学生的直观思维的发展。

2.激活学生的课堂思维。首先,在课堂上通过各种有意义的生活情景、社会情景、问题情景的创设,使学生兴奋和活跃起来,激活学生原先的经验,激起认知冲突,变被动的大脑活动为积极主动的思维,有效地促进新的学习信息与已有经验的耦合。而在这种数学学习活动中,学生各自的思维方式、智力活动是不一样的。因此,让学生经历合作和交流,感受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大胆思考过程,学生的思维会互补、会开阔,最后集思广益,学生获得概念会更清晰,结论会更准确。

学生的思维由此被真正激活。然后进入“问题解决”这一环节,学生便能得心应手地把课堂学习成果应用于生活实际。因为学生在强烈的认知冲突与合作交流中获得了学习体验,在解决问题中,学生还将不断地拓展学习体验。

3.加强类比思维训练。类比思维是根据两个对象间在某些方面的相似,类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的思维方式。类比是探索解决问题并发现新结果的重要思维方法,是创新思维的重要形式。教学中加强类比思维的训练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素质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当充分挖掘教材中具有性质法则或公式相似、数与形的结构或解决问题的方法相似、低维到高维、有限到无限等可以进行类比思维训练,通过精心设计,引导学生由已熟悉的知识,通过类比联想而引申出新的猜测、新的概念、新的理论,找出新规律,不但易于接受、掌握、理解,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类比思维。比如引导学生类比一元函数极限、导数、积分的概念和性质探究二元函数极限、导数、积分的概念和性质,探究相同或变异之处,揭示其本质;习题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用类比思维寻找解题方法等等,通过加强类比思维的训练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素质的发展。

五、结语:

现代教育观认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和思维的人。因此,在基础教育阶段,作为数学教师就需要更新观念,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培养出适应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波,王振辉.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新思路的探讨[J].科技信息,2010,(8).

如何培养创新思维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培养 学生 探究能力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1)22-0089-01

学习本身只是一个过程,其目的不是学知识,而是培养能力。什么叫知识?什么叫能力?当你学到的东西都忘了,剩下的才叫能力。学生在学知识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挫折,熬过了黎明前的黑暗,便能享受到光明,素质得到了提高,这就是学习。

学生如何学与老师如何教一直都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而对于老师来说学习如何教学生,也可以看做是学习。《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中小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水平、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所以我认为,中学的科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丰富的基础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探究与创新的能力。六年多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认识到,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就应改变以往的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并充分利用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等特点,及时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中来,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在课堂中真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现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一 探究能力的培养

第一,观察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课上和课后应养成观察的习惯,教师也应慢慢引导他们养成观察的习惯。因为观察是提出问题的前提。许多科学家的发明都来源于观察。善于观察的学生,定能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有了问题后才能进行探究活动。

第二,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思维能力包含的范围很广。科学学科特别要注重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有了这些能力对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有很大的帮助。现在的学生由于各种原因,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还需重点培养思维能力。具体方法如下:(1)逆向思维的培养。逆向思维就是突破思维定势,从相反的、对立的角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大多数学生在独立思考时,会用正向性思维思考问题。所以在平时教学中要多为学生提供材料,训练他们的逆向思维,以避免一般思维中学生自发出现的思维惰性和思维定势。(2)发散思维的培养。思维决定着语言的表达,反之,语言又促进思维的发展,使思维更富有条理,而发散思维的主要特征是独创性、变通性、流畅性及新颖性。发散思维是指对某个问题从不同角度入手,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重组已有的信息和认知结构,通过联想、想象,使思维达到一种独到的境界。

第三,自学能力的培养。教育局规定学生课外作业控制在1.5小时以内,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大多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不多,但现在的大多数学生,若没有老师布置的作业,都不知道如何支配自己的学习时间。即使有了课余学习时间,也不会好好地利用,所以学生自学能力培养也很重要。教师可在课前5分钟让学生浏览新课,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把问题写在草稿上,在课上适时提问。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够掌握自学的要领了。

二 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一,实验课上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在上实验课时,一些学生习惯看别人做实验,原因是他们认为自己做不好,所以这时老师要鼓动学生多动手,即使学生做错了,也不能责骂,要耐心地指导。也可问他们有没有更好的实验方法,若有,一定要学生大胆地说出来。这样学生会越来越感到学习的乐趣,如果课堂时间不够,也可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自己探究。

第二,生活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源于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我们也需要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教学中的事例也尽量取源于生活,让学生喜欢在生活中探索。

如何培养创新思维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 创新 人才 培养 创造性思维

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各个方面在各自基础上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一形成丰富而独特的综合素质。这一综合素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就是创新精神。创新教育是我们这具时代教育的主旋律。创新教育对教育者来说有两层含义:一是方法的创新。墨守成规,因循守旧,固步自封,永远也不会有奇迹发生。要敢于打破常规,尤其是对于有特长的学生,绝不能“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二是教育学生要学会创新。如果教师教的学生只是一个知识的储存器,那他就只完成了教育任务的一少半,教育学生不但能掌握知识,而且还能够大胆思考,发展创新,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才。

那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一、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

著名心理学家托巴斯说:“我们要想创造创造能力,就需要提供一个友善的和有奖赏的环境,以便使之在其中繁荣发展。可见,和谐的富有创造性的情景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重要条件。

过去教师总爱滔滔不绝的给学生灌输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学生很难很少有自和参与活动的机会,久而久之,他们的学习热情消失了,自信心不足了,思维能力退化了,创造性潜能被无情的扼杀了,教师教的幸苦,学生学的烦躁,学生学习成绩总不见长进。教师们何不大胆放手,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呢?为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提供一个轻松的环境呢?在这个环节上,我是这样做的:首先,在课堂上,教师必须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营造民主氛围。对于培养学生敢于提问的习惯,开始时学生很不习惯,我便鼓励他们给老师提问,问题越新颖独特,知识面越广越好,倘若老师被难倒了,这便是学生最大的光荣。渐渐的学生对质疑提问感兴趣,信心也十足了。继而,老师要鼓励学生互相提问,并且每学完一个单元,就进行一次答题竞赛,看谁的问题提的深刻,谁答的题有创新性,选取出优胜者给予鼓励,这些措施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观性。为使学生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我鼓励学生进行试教。比如一个单元内,教师以讲读课文为例,引导学生如何学,如何教,然后学生自愿报名,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备课,试教自读课文,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发现学生的分析能力确实提高了不少。有时,学生设计的问题是老师始料未及的。

二、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教师要善于创设情景,激发学生产生疑问诱发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知识。在教学中有些易错的地方,如果教师直接给出结论,尽管再三强调,学生只能一时记住,遗忘的很快,相反,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设置一些疑问情景,激发学生产生疑问通过自身的探究解决,印象就比较深,更有利于增减学生的思维。教学提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应该允许学生带着批判的目光重新审视教材,敢于向书本,向权威挑战,在学习中有所发现,发明,创造,成为有所作为的探索者,使主体性发挥得到实效。应积极鼓励学生不墨守成规,允许学生标新立异。当学生的质疑有一定创新萌发时,教师要抓住契机,激励学生勇于探索,去品尝很少人能享受到的成功的滋味。一般说来,学生的质疑一般有审题不清,产生疑问,知识点不清,产生疑问,解题方法和思维方式的疑问,求异创新的疑问,对于学生的疑问教师千万不能回避或制止,而是可以在其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适当给以补充和提高,对于一些有创新意义的疑问,还可以介绍给更多的学生一起探讨,形成一种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氛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望。

三、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在教学中坚持通过培养学生的观察,猜疑,质疑等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1、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离不开一定的问题情境。教师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巧妙地抓住课文耐人寻味的地方,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想象,鼓励学生发展思维。如:在认识“2”这个数字时,可以先贴两个苹果,两只小鸟,两支铅笔的图形,让学生数数看,在让学生自己摆出两件物品,从而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认识到,摆的东西虽然不同,但表示的数量都是“2”。在教学“2”的写法时让学生想“2”像什么?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回答,同此展开了一个关于“2”像什么的激烈讨论,这样就打开了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2、在教学中,多角度,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训练学生“创新立意”时,可采用拓展新角度的方法,打开学生的思路。

(1) 联想法。由此及彼,生发联想,培养思维的开阔性。

(2) 逆向法。反面着眼,正反相济,及地点拨,注重发散思维训练。

(3) 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创造的基础。这种思维是根据已有的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展开行思维方式。这是一种寻求多途径,多模式解决事情的方式。因此,体现出高度的创造思维特征。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捕捉那些思维快,好奇心强的学生保护他们的好奇心,想象力,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开展师生,学生间的多项交流,探索,思考,保护他们创新意识的萌发,启发学生通过分析,判断,归纳,综合,使他们的发散思维得到充分的表达,以求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久而久之,学生就形成凡事要问个“为什么”的良好习惯,从而促使创造性思维的不断发展。要通过发散思维的训练提高学生思维的流畅度,变通度,独创度,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当今世界,创新能力与科技强弱,国力强弱成正比关系,二十一世纪的激烈竞争呼唤着多样化思维和具有创造力的人才,哈佛大学校长普西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新思维,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可是,培养学生思考,勇于质疑,追求真理的创新思维势在必行。创新是素质教育的着眼点,教育需要创新。教学中,我们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素质为己任,每个教师都要意识到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重要性和可能性,为学生尽力创造一个适合自己兴趣。爱好,特长和个性发展的环境。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应首先在教学方法中有所创新,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思维的环境,创造性的激情,更鼓励学生大胆的去发现,去创造,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得以提高,思维才能发展,才能从被动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去主动学习,去接受问题的挑战,去探索知识的奥秘,使蕴藏在头脑中的智慧的种子发芽,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