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防止危化品泄漏的措施

防止危化品泄漏的措施

防止危化品泄漏的措施

防止危化品泄漏的措施范文第1篇

1.1严格实行危险化学品运输行业准入制

鉴于危险化学品运输所具有的危险性和特殊性,必须严格实行危险化学品运输行业准入制,严格审查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资质条件。对于未经资质认证、不具备要求条件的单位,坚决禁止从事危险化学品运输工作。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相关人员,如管理人员、驾驶员、装卸人员、押运人员等必须经过系统学习,并经政府交通和安全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上岗资格证后方可上岗工作。危险化学品的托运人,要对危险化学品运输的特殊性和危险性有着清醒认识,只能委托具有合法资质的企业进行危化品的运输工作。交通、工商、质监、安全等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危化品运输行业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危化品运输企业档案,严厉打击少数企业的非法运输现象,保护消费者和正规运输企业的合法利益,维护危化品运输行业的风清气正。

1.2加强从业人员职业培训

危险化学品运输工作能否顺利安全完成,运输人员的作用至关重要。提高危化品运输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法律意识,是保障危化品运输安全的重要措施。危险化学品种类繁多,性质各异,发生事故后的处置方法也不一样。相关企业单位要经常组织日常工作与危化品接触的人员就本单位、本部门所涉及到的危化品性质、危害、应急处置、防护措施等相关知识进行系统学习。对于运输人员还要加强运输过程中注意事项的学习,并定期组织危化品应急演练,熟悉劳保设施和消防工具的使用方法和适用范围,强化工作人员的实践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加强危化品危害和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提高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和对危化品危害的认识。

1.3正确使用包装容器

危化品的性质特点各不相同。要保障运输安全,必须选择正确材质的容器,按照规范的方法进行包装存储。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用于危险化学品运输储存的容器必须由专业企业定点生产,检验合格后才能使用。要规范执行运输规程,化学品分类摆放,做好隔离,尤其是性质不同、乃至冲突的化学品,更不能混装混运。配装货物时,要注意选择正确的包装材料和包装方法。包装务必做到牢固、紧密,不能出现漏点。很多化学品都具有强腐蚀性、强氧化性,包装材料的选择尤其要正确,防止容器遭受腐蚀破损,化学品泄露的事故发生。如溴素应选用抗氧化性高、耐酸的陶瓷坛盛装。同时,由于溴素氧化性强,遭受机械冲击易依法爆炸,所以包装衬垫材料要选用具有缓解冲撞和摩擦、吸附作用好的无机难燃轻质材料,如矿渣棉、岩棉、硅酸铝棉等。有些材料,比如草垫、草套、木箱、瓦棱纸等,虽然也具有较好的缓冲功能,但不耐腐蚀氧化,一旦溴素泄漏,就会与这些材料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从而引发火灾,所以不能使用。

1.4做好应急处理准备工作

运输车辆、容器要在显眼的位置做好危险品标示。随车配有检验合格的消防器材和应急工具,比如铁锹、警示牌等。随行人员要配有防护服、防毒面具、护目镜等。出车前,对运输车辆进行全面检查和保养,保障车辆正常运行。针对运送的物品种类和容器大小、外形等,还要做好必要安全措施。比如装运易燃易爆物品,车厢的底板若是铁质的,应铺垫木板或橡胶板进行隔绝,并加挂静电导出链。

2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2.1立即报警,组织抢救

危险化学品运输过程中,一旦发现化学品发生泄漏,应立即向当地公安消防部门报告,并采取应急措施,防止泄漏进一步扩大。同时,要隔离现场,在事故现场周围设立危险源警示牌,疏散周围群众,把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2.2杜绝火源,防止起火

如果泄漏的危险化学品具有可燃性质,应立即消除现场附近的所有可以引发燃烧的因素。车辆停车,关闭引擎和电气设备。现场的手机全部关机或远离现场后再开机使用,避免电火花引燃可燃气体或可燃粉尘。要对破损的容器进行应急处置,尽快堵塞漏洞,防止危化品进一步泄露。堵塞漏洞可使用的物品有软橡胶、胶泥、塞子、棉纱、棉被、肥皂等。

2.3采取针对性措施,防止化学品伤害

泄露的化学品,如果具有腐蚀性或毒性的话,要立即有针对性地采取有力措施,降低其危害强度,防止对人员、环境造成伤害。如是氯气泄漏,可用大量水对现场进行喷洒,降低空气中氯气浓度。可以使用弱碱性物质和氯气进行反应,生产无害物质。比如在水中或地上加入苏打粉(碳酸钠),或者把漏气的钢瓶破损处放置于石灰乳水中。不但能加大氯气溶于水的速度,利于氯气被吸收、收集,而且最终生成的氯化钙、氯化钠对人体和环境没有毒性。如果是氨气等碱性物料泄漏则在用水稀释的同时,用酸性溶液浸泡。进行处置时,工作人员应穿好防护服,戴好防毒面具、防毒靴、护目镜等,防止化学品通过呼吸、皮肤沾染等方式与人体接触,避免伤害人体。另外,有些危化品,比如液氯、液氨、液化石油气等,在处理过程中除了防止燃烧、爆炸、毒害以外,还要防止冻伤。由于上述物质使用加压液化的方式存储,一旦出现破损,液化的气体会因为外界气压下降而迅速气化。气化过程会吸收大量热量,造成局部空间温度急剧下降。处理人员如果没有做好防护,很容易发生冻伤。

2.4加强对现场环境监测

危险化学品泄漏处置过程中及之后一段时间,还应对现场环境加以监测。特别是剧毒或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泄漏更要注意。安全、环保等有关部门应组织专业人员和检验设备现场检测,对泄漏的化学品进行详细的分析,测定其性质、种类、危害程度、扩散范围和泄漏量,并根据检测结果制定后续处理方案。该项工作要持续进行,直至判明危险源已经受到完全控制,并消除干净。对于危化品污染进入周围水体、土壤,短期内难以完全消除的情况,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二次危害的发生。

3结束语

防止危化品泄漏的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危险化学品 事故处置

危险化学品在生产、储存、运输、运营、使用和遗弃过程中容易造成人身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不包括开采矿山时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以及爆炸事故),因此要引起各方人员的特别注意。

化学品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其固有的危险性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威胁。随着经济发展,各行各业对化学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化学品的潜在危害愈来愈大,一旦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不仅会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极大损失,也会伤及生态环境。近年来,我国危险化学品事故率居高不下,根据有关统计,仅04~07年,我国发生此类事故千余起,累计造成一千多人死亡,近两千人受伤。03年年底,重庆高桥镇发生天然气井喷事故,243人死亡,2100多人中毒,这引起了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1 事故特点及危害

1.1 发生率高,不可预知性大

危险化学品在运输过程中受到行驶路况、车体状态及自然因素的影响,事故发生率一直居高不下。化学品槽车运输距离一般较长,司机驾驶时间较长,容易造成疲劳驾驶,一旦遇到紧急情况来不及在短时间内做出应急反应,不少驾驶员对所运输化学品的理化性质不了解,危险性认识不足,导致事故灾害不能及时得到有效控制。另外,一些个体户片面追求利润,多拉快跑,无形中降低了车辆的安全系数,常因超速超载而发生事故。

1.2 泄露(漏)、爆炸现象频繁

槽车运输的危险化学品一般是易燃易爆液体或可燃性气体,一旦遇到外界干扰,很容易燃烧爆炸。未起火时,危险化学品迅速扩散、蒸发、流淌,可燃气体弥漫于现场,周围快速经过的车辆摩擦产生的火花会点燃易燃气体液体,引起爆炸。

1.3 伤亡后果严重,财产损失大

槽车装载的多是剧毒、易燃易爆物质,若泄漏未及时控制,极易造成大面积人员伤亡和持久的环境危害。大部分化学品有严重毒害性,一旦侵蚀人体,很难痊愈,伤及内部器官时,会引起炎症甚至死亡。

1.4 救援难度大

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发生有偶然性,一般都在距离城市中心较远的偏僻地区,地点时间不确定;一旦发生事故,便会引起交通堵塞,给现场组织施救带来极大障碍;同时,偏远地区的水源稀少,施救场地不便于驶入大型营救车辆。这些因素都给救援工作带来了巨大考验。

1.5 衍生灾害影响大

即便完成了现场的事故救援,但某些有毒物质仍会对周围的空气、土地、水源产生不可预估的持久性伤害,这种影响在事后很难补救。

2 处置的基本原则和方案

2.1 准确接警,及时调动救援部队

在接警前,要对事故发生时间、地点、车载化学品属性、泄漏情况及人员伤亡数目有一个清晰把握。根据现场环境及时调集救援车、灭火车、大型水管车。在调集救援力量时,力求集中,而不要零打碎敲。同时还要通知医疗救护、交管部门、公安部门的人员协力做好救援工作。

2.2 随机应变,选择最佳行驶路线

如果高速公路的出入口相隔甚远,消防车可尝试从护栏以外的地段到达事故现场,或从反方向行至现场,也可以借助中央隔离带活动段,调整上下行方向以在最短时间内到达事故现场,但这个方案需要交管部门协助进行。救援车的停靠位置宜选在上风处,尽可能远离地势低凹处。如果事故现场空间狭小,不允许救援车靠近,救援队应轻装上阵,及时进行人工施救。

2.3 设置警戒区,疏散现场车辆

对于事故段的交通实行管制,无关车辆和人员禁止靠近。消防部队到达现场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设置警戒线。警戒范围的大小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取决于化学品性质、扩散能力、泄漏量等。举例说明,液化石油气泄露时,隔离区不得低于100米,泄露量特别大时,要在800米以上;NH4泄漏时,气体隔离带要在200米以上,大量泄露时不得低于600米。每个关键区域需要多名人员重点把守,重度危险区更要严格控制人员进入。

2.4 泄露的处理方法

(1)稀释:危险化学品槽车泄漏时,起初的气体浓度很大。这时要用喷雾水枪冲散、稀释气体。直流水枪效果不大。泄漏口上部和气体积沉较严重处要重点处理。根据泄露量的大小确定水枪数目。如果气压很高、泄漏量巨大,可用交叉立体喷射方法。稀释时要确保水源稳定。稀释后的水流也有一定的污染性和毒性,可采取筑堤法控制水流蔓延,谨防二次污染。

(2)堵漏:槽车泄露事故的处置核心就是有效堵漏。堵漏前要仔细分析泄漏部位、化学品性质、液体气体压力,有的放矢,采取针对性较强的堵漏措施。1)罐体泄漏。外封式堵漏带、电磁封闭工具、密封胶可以有效封堵缝隙;对于面积较大的孔洞、裂缝,可用木楔、夹具进行闭合。2)安全阀泄漏。由于外力作用失灵,会导致安全阀泄漏。制止这种泄漏要使用阀门堵漏专用工具。如果没有专门工具,可临时借用汽车内胎,一般都要进行四层以上的严密包扎,并用铜丝固定。3)法兰泄漏。由于常时间的冲击造成紧固螺栓松动,引起法兰泄漏时,要用隔爆工具拧紧螺栓,防止泄露。法兰垫片老化、密封圈失效导致压力泄漏时,要用到法兰夹具固定法兰,在法兰垫圈之间钻孔,诸如高压密封胶。4)卸料口泄漏。这种泄漏相对处理难度较小,压力不高时,直接用橡胶塞或木楔进行封堵。

(3)倒罐:如果用以上所有手段还是无法完全根治泄漏,就要采取倒罐措施。将槽车运载的危险化学品用泵注入备用槽车罐。倒罐要特别小心,严格遵守安全规定和操作流程,防止二次事故发生,整个操作过程要时刻用喷雾型水枪进行稀释。

(4)起吊转移:在堵漏成功后,确定无泄漏时,要吊走事发槽车。起吊前要关闭所有的阀门,并进行拆卸。钢丝绳与罐体间要加入绝缘胶垫,防止静电火花产生。同时要用水枪冷却车罐。成功起吊后,要在消防车的护送下选择偏僻公路驶向预定处。

参考文献:

[1]张江华,赵来军,吴勤.危险化学品泄漏扩散研究探讨[J].风险管理,2007:3(8):38-37.

防止危化品泄漏的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危险化品;处置;方法;问题;思考

一、事故处置程序

1、响应程序

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总的处置原则是本级能解决的问题尽可能本级解决,缩小处置范围;在确保安全前提下,可边处置边请示,力求将事故的影响范围降低到最小程度。

通常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置的响应程序是:当接到需要执行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处置任务时,应通过多种途径了解事故发生的时间、确切地点、危险化学品的种类、特征,已经造成的伤害后果和发展趋势等基本情况;当任务明确并受领任务后,指挥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迅速按照行动方案、计划和上级指示,向执行救援任务的一线指挥人员下达遂行处置任务的命令。救援指挥人员接到命令后,在随队指挥员的带领下迅速出动。应急处置人员到达现场后,指挥人员应立即向现场指挥部报告,并根据下达的命令,及时了解现场情况,合理分配救援力量,按分工进入各自岗位展开处置行动。

2、处置程序

事故发生后的情形很可能与预案设想的不一致,指挥人员和处置人员应根据现场具体情况灵活处置。处置的一般程序为:

(1)防护:搞好自身防护,根据危险化学品的性质选用防护装备进行全身防护或呼吸道防护。

(2)撤离:在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现场若不能准确判断危险化学品的种类、毒性及污染浓度时,应当组织现场人员严格控制人员进出事故现场。

(3)检测:使用专用检测仪器,确定出重度伤害区,风向等,以确定扩散范围。

(4)警戒:警戒内容包括根据现场所了解的情况和检测结果确定警戒区域;将警戒区域划分为重危区、中危区、轻危区和安全区,并设立警戒标志,在安全区外视情况设立隔离带;合理设置出人口,严格控制各区域进出人员、车辆、物资,并进行安全检查。

(5)救护:撤出污染区的中毒人员视伤害情况,采取不同的救护措施,根据不同的危害物,合理区分和使用急救药品。

(6)消毒:确定危险化学品种类和污染区域后,选择适当的消毒剂,对事故现场及周围的地面、道路、水源等及时组织消毒。必要时可在危险区和安全区之间设置消毒点对离开污染区的人员和救援设备进行消毒,要处理好污水,以防造成二次污染。

(7)清理:对低洼、沟渠和不通风的场所进行现场清理,确保不残留有毒物质;清点人员、车辆和器材;撤除警戒等。

二、几种常见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处置方法

1、运输过程中危险化学品泄漏的处置

现场人员迅速采取防护措施,封锁交通并发出危险化学品泄漏警报,阻止无人员向事故区域集结。为减少泄漏进一步造成伤害,可由已采取防护措施的押运人员对泄漏危险化学品使用汽车蓬布、塑料布或泥土进行覆盖隔离,等待专业救援人员和后续力量到现场后进一步处置。

2、库存和车间危险化学员泄漏事故的处置

现场人员迅速采取正确的防护和控制措施,组织查明危险化学品的泄漏点和扩散情况,现场救护,组织抢救现场中毒人员,并视情送医院治疗,组织对现场人员和救援设备进行消毒和卫生处理。

3、危险化学品爆炸事故的处置

现场人员应迅速采取有效防护措施,防止危险化学品对人员产生新的伤害。迅速向单位领导报告,同时尽可能采取紧急隔离措施阻止危险化学品二次爆炸。组织周围人员防护并向上风和侧风方向撤离。立即通知下风方向人员防护并向侧风方向转移。应组织专业人员对事故区域进行标志和安全警戒,抢救中毒和巧遇复合伤的人员。在下风地域设置监测哨,由专业人员使用专业检测仪器进行监测。后续处置按照专业技术人员提出的要求进行。

4、危险化学品燃烧的处置

迅速采取正确而有效的防护措施,立即发出危险化学品火灾警报,确保扑救时的针对性。危险化学品火灾扑灭后应按照专业消防人员的指导意见对现场进行清理。现场消毒及后续处理按照专业技术人员提出的要求进行。

5、危险化学品误伤的处置

迅速报告单位领导,讲明受危险化学品误伤时的时间、地点、误伤人员数量、伤害程度及危险化学品的种类。迅速将误伤人员送医院进行对症治疗。对接触过的物品和附近区域进行彻底消毒,消除事故隐患。查明危险化学品误伤事故的直接原因,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三、危险化学品事故处置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1、灵活运用处置程序

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处置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它涉及到防护、撤离、检测、警戒、救护、消毒和清理等一系列处置过程,指挥人员必须根据事故现场的实际情况做出准确的判断,灵活利用处置程序应对现场可能发生的任何情况。

2、服从现场统一指挥

在响应阶段,可能参加危险化学品事故处置的力量广泛、涉及的单位较多,协同复杂。方方面面的配合协调对危险化学品事故处置十分重要,必须有一个综合、权威、组成精干的指挥机构实施统一指挥,有时在特殊情况下,需要简化指挥程序,实施对事故地点的聚焦式指挥,这样可以大大减少所有可以减少的中间指挥层,避免层层请示所造成的时间延搁。此外,对一些具有突发性、不定向性、短时间危害效应明显的危险化学品事故来说,更应强调突出现场指挥和靠前指挥。

3、强调专业技术处理

危险化学品事故不同于一般事故,如处置不当或处置不及时都有可能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必须依靠专业技术力量和专业设备实施技术处置,要充分发挥好专业分队在处置危险化学品事故中的地位和作用。

防止危化品泄漏的措施范文第4篇

应急演练方案中的环境应急部分要按照废物的产生情况来编写。编制应急演练方案前要判断事故会产生哪些废物,产生废水的事故有:火灾事故(消防水)、物料泄漏事故、有毒气体泄漏事故(水幕掩护)等。产生有毒气体的事故有:有毒有害气体泄漏、火灾事故、苯系物等挥发性液体泄漏等。

环境应急预案包括水体污染、大气污染、码头海上溢油、危化品泄漏4个专项预案,应急演练方案应按照预案的要求编制,重点考虑环境监测和废物处置两个方面,运行部编制演练方案的环境应急措施时可以参照以下内容编写。

1、 有毒气体泄漏处置措施:

(1) 划定警戒区,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2) 及时向下风向人员发出预警,采取措施给予保护和安全疏散;

(3) 及时联系化验中心进行厂界环境质量监测;

(4) 根据风向、地形和应急监测结果组织人员撤离。

2、 危化品、危险废物(固体)泄漏处置措施:

(1) 防止泄漏物进入雨水系统;

(2) 穿戴防护用品将泄漏物转移至合适的容器内;

(3) 具有挥发性的固废应联系进行环境监测;

(4) 做好防雨,尽快转移至防雨区域,来不及转移的须遮盖雨布。

3、 事故水处置措施:

(1) 外操立即切断泄漏点,利用装置小围堰或砂袋对事故水进行封堵(如果罐区泄漏即关闭罐区至雨水系统手阀),将含油污水经地漏收集至含油污水池/罐,启动提升泵将事故水转输至污水处理场,需密切监控含油污水池/罐的液位变化。

(2) 汇报调度联系化验中心,按照事故水特性进行水质监测。

(3) 外操封堵事故装置区内所有含油雨水系统入口及雨排口,防止事故水进入含油雨水系统(FRD管线)及雨水明沟。(如果预判事故水量过大,无法控制在装置范围内,直接执行(4))

(4) 当事故水量预期超过含油污水池及含油污水系统转输能力时,运行部向生产指挥组汇报,请求启动二级响应(公司级)。

(5) 一期装置事故通过装置周边的含油雨水沟收集,通过地下雨水管线进入雨水监控池;一期罐区事故通过雨水明沟进入雨水监控池;二期装置及罐区通过地下雨水管线进入雨水监控池。原则上优先走地下雨水管线进入雨水监控池。

防止危化品泄漏的措施范文第5篇

纯品为无色或微黄色晶体,有发霉的气味,熔点146℃,沸点328℃,相对密度(水=1)1.72,可燃,不溶于水,微溶于醇、苯、氯仿、二硫化碳。五氯硝基苯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应特别注意对水体的污染。主要用作中间体,及用于土壤杀菌、除草剂等。对人体的危害:本品有毒,侵入人体途径主要为吸入、食入和经皮吸收,主要损害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肝、肾和造血系统。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五氯硝基苯后,要立即脱去污染的衣服,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眼睛接触后,要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吸入后,要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若呼吸困难,就输氧;若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食入后,要饮足量温水,催吐。采取急救措施后,均需就医。

防护措施:车间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MAC)我国为1毫克/立方米。生产过程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空气中粉尘浓度较高时,建议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透气型防毒服,戴防化学品手套。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职工要及时换洗工作服,工作前后不许饮酒,用温水洗澡。单位要安排职工的就业前和定期体检。

消防措施:五氯硝基苯遇明火、高热可燃,与强氧化剂接触可发生化学反应,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氮氧化物和氯化物气体。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可使用以下几种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操作注意事项: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操作时,远离火种、热源,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还原剂、碱类接触。工作场所严禁吸烟,并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操作地点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运注意事项:本品要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与氧化剂、碱类、食品及食品添加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同时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酸类、氧化剂、食品及食品添加剂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高温。

泄漏应急处理:当五氯硝基苯泄漏时,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用洁净的铲子将泄漏物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转移至安全场所。

二、氮气

本品为无色无臭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不燃,常温下和锂能直接反应,炽热时与镁、钙、锶、钡、氧和氢直接化合,微溶于水、乙醇。本品用于合成氨,制硝酸、氰化物、炸药等,作为惰性气体可用于填充灯泡和高温计,也用作物质保护剂、冷冻剂。对人体的危害。本品侵入人体的途径为吸入。空气中氮气含量过高,使吸入氧气分压下降,引起缺氧窒息。吸入氮气浓度不太高时,患者最初感胸闷、气短、疲软无力;继而有烦躁不安、极度兴奋、乱跑、叫喊、神情恍惚、步态不稳,称之为“氮酩酊”,可进入昏睡或昏迷状态。吸入高浓度,患者可迅速昏迷、因呼吸和心跳停止而死亡。潜水员深潜时,可发生氮的麻醉作用;若从高压环境下过快转入常压环境,体内会形成氮气气泡,压迫神经、血管或造成微血管阻塞,发生“减压病”。

急救措施:吸入本品后,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就医。

防护措施:本品生产过程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一般不需特殊防护。当作业场所空气中氧气浓度低于18%时,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氧气呼吸器或长管面具。避免高浓度吸入。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他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消防措施:本品一般储存于高压容器内,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灭火方法为,本品不燃,要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企业管理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漏气容器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储运措施:本品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防止日光直晒及雨淋水湿。库温不宜超过30℃。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本品采用钢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拦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严禁与易燃物或可燃物等混装混运。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三、过乙酸、过酸酸

无色透明液体,有强烈的刺激性醋酸气味。具有弱酸性,易挥发,易溶于水和有机溶剂,如乙醇(酒精)、乙醚、乙酸(醋酸)。熔点0.1℃,沸点105℃,饱和蒸汽压2.67(25℃)kPa,相对密度1.15(20℃),闪点41℃(35%过氧乙酸溶液)。危险性:遇明火、受热、摩擦、振动、撞击时,易发生火灾、爆炸;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等接触或混合时,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温度稍高时,易分解产生氧气;加热到110℃时,会发生猛烈爆炸。有毒,经口LD50:1540mg/kg(大鼠),经皮LD50:1410mg/kg(兔),吸入LC50:450mg/kg(大鼠)。对眼睛、皮肤、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强烈刺激作用。吸入后,可引起喉、支气管的炎症、水肿、痉挛、化学性肺炎、肺水肿;接触后,可引起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

应急处置:皮肤接触,脱去污染衣物,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脸,用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误服者给饮牛奶或蛋清。立即就医。

四、 氧气

为无色无臭气体,是助燃气体,常用于切割、焊接金属和冶金,还用于制造医药、染料、炸药等。对人体的危害:氧气进入人体途径主要是通过呼吸。常压下,当空气中的氧气浓度超过40%时,人就有可能发生氧中毒。吸入氧浓度在40%~60%时,人会感觉胸骨后不适,轻咳,进而胸闷,胸骨后有烧灼感,呼吸困难,咳嗽加剧,严重时可发生肺水肿,甚至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吸入氧浓度达到80%以上时,人会表现出面部肌肉抽动、面色苍白、眩晕、心动过速、虚脱,继而全身强直性抽搐、昏迷、呼吸衰竭,最终死亡。长期处于氧气分压为60千帕至100千帕(相当于吸入氧浓度40%左右)的条件下会发生眼损害,严重者失明。

急救措施:吸入过量氧气时,要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若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必要时就医。

防护措施:生产和使用氧气过程中要密闭操作,并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生产和使用时,应远离火种、热源,远离易燃、可燃物,避免与活性金属粉末接触。工作场所严禁吸烟,还要避免高浓度吸入。个人一般不需要特别的防护,只需穿戴一般的工作服和手套即可。

消防措施:氧气是氧化剂,而氧化剂是火灾发生的三要素之一。氧气能氧化大多数活性物质,能与易燃气体(如乙炔、甲烷等)形成爆炸性的混合物。当氧气的容器或生产设备附近发生火灾,要用水保持其容器冷却,以防其受热爆炸并急剧助长火势。迅速切断气源,用水喷淋保护切断气源的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