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青少年心理疏导心理的观点

青少年心理疏导心理的观点

青少年心理疏导心理的观点

青少年心理疏导心理的观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疏导原则 思想政治课教学 运用

疏导,就是疏通引导。传说尧舜时代,洪水泛滥,尧用鲧治水,鲧用“湮”雍堵之法,“九年而水不息”。后舜用禹治水,“高高下下,疏川导滞”,用疏通河道的办法,把洪水因势利导,终于消弭了水患,发人深省,给我们以启示。就像大禹治水一样,在思想政治教学中采取疏通的办法,就要采用生动灵活、有感染力、说明力,适合学生特点的多种方式,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想和实践解开思想上的疙瘩。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引导,就是向学生灌输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知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运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积极地思考并解决自己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增强政治责任感。疏通和引导密不可分,疏通是引导的前提,引导是疏通的继续和目的。

一、疏导原则的重要作用

疏导原则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作用,是由思想政治课本身的性质、作用的特殊性所决定的。《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指出:“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它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为了对高中生进行有效的教育,思想政治课教学除了必须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和启发性原则之外,还必须贯彻实施疏导性原则。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实施疏导原则是青年学生思想认识发展的客观要求。实施疏导能较好地解决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一些学生虽然经常会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和行为,对自己的错误甚至表现出固执的态度,但他们的问题总的说来是属于思想认识的问题。只有充分考虑到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理解接受能力,对学生实施疏导原则,以爱护的态度,用民主说服的方式,采取说理、讨论、规劝等各种疏导方法,使学生明辨是非,提高认识,得到进步,才能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和责任感,自觉地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心悦诚服地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因而实施疏导原则是十分必要的。

二、疏导原则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1.正确处理疏导与灌输的关系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疏导和灌输是一致的,向青年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观点的灌输是实施疏导原则的先导和依据。疏导是为了更好地进行灌输。青年学生既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富于进取的精神和勇于思索、思想活跃等优点,又有年轻幼稚、涉世不深、认识浅薄、偏颇自负等弱点,所以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根据青少年的这些特点用发展的观点对待他们,实事求是评价它们,帮助他们发扬优点,克服弱点,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在物欲横流的现代市场经济社会转换期,社会上鱼龙混杂着拜金主义,厌世颓废等消极思潮,思想政治课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抵制这些消极思潮的影响,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根据高中生的心理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但这种教育不是教条式的僵化理论,而应该形象生动地联系学生的社会关系、在校表现和心理实际,以对学生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获取较好的教学效果。

2.了解学生

在思想政治课教育中,教师认真研究高中生的心理,对较好地实施疏导原则,增强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有重要作用。在高中阶段,青少年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在进行疏导教学时,如果能从内容与形式上不断地使学生保持一种新鲜感,满足中学生求新的心理需要,就会收到显著效果。此外,还要注意高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教师要注意提高自身的思想和业务素质,学好教育学和心理学,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注意和学生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从而较好地避免学生在接受教育产生逆反心理。

3.研究形势

青少年心理疏导心理的观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逆反心理表现成因调适的措施

近来班上有一个学生小a的家长向我诉说,她的女儿最近一段时期特别不听话,经常与家长对着干,总是反其道而行之。家长不能多管她,管她,她就嫌烦,父母对她是一筹莫展。虽然我从事教育的时间不是很长,但象女生这样不顺从,甚至是反抗父母和老师的现象,也接触过不少。这种心理表现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逆反心理”,是困扰我们教育的一大难题。尤其对私立学校B层次的学生来说,若能找正确的方法来调适学生的“逆反心理”我们的教育就成功了一半,所以对高部分学生“逆反心理”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今天我就在这浅谈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及其调适的措施,希望能够给深受此问题困扰的同仁,包括我自己一点启示:

一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危害性及其表现:

逆反心理是指客体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具有强烈抵触情绪的社会态度。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危害和具体表现:逆反心理会导致青少年对人对事多疑、偏执、冷漠逆反心理会导致青少年对人对事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等病态性格,使之信念动摇、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学习被动。逆反心理还容易造成感情失控,与家长、教师感情疏远、关系僵化,甚至产生对立情绪,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犯罪心理和病态心理转化。

然而当代中学生,主要有以下主要特点:1)见多识广,接受信息渠道多。2)乐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有较强的平等意识、自我保护意识,而绝不随声附和,不再是老师讲什幺、他们就听什幺。3)兴趣广泛,尤其接触网络,更是丰富了他们的生活。

今年本人担任高二四班班主任。高二四班是个理科B层次的班级,在教育过程中我可以明显感受到的,这个班级几乎都是独生子女,而且是男生居多,受自我意识觉醒等因素的影响,他们思维异常活跃,同时学生较大一部分的或多或少存在着“逆反心理”,只是有的还尚处于潜伏阶段,而有的学生已经较为明显地表现出来,如:

1.是对正面宣传作反面思考。正面宣传作反面思考,这在平时的班级的日常管理中普遍存在的。我印象中较为深刻的是在一次班会课上,我想通过讲述了《白猫与黑猫》的文章,以培养学生的独立与吃苦精神。文章大致内容是两只小猫兄弟的成长过程,小黑猫虽遇到重重困难却自立,自强,成为捕鼠高手:而小白猫一直依赖母猫,后来母猫死,小白猫也最终饿死了。而当我让学生发表看法的时候,班上一些学生故意大谈小白猫是多么聪明,活得潇洒,反正最终谁都要死的,何必要那么累呢等观点。居然还有一部分学生趁机应和着。虽然当时尴尬的局面是控制住。可我的心并没有静下来,事后我反复地思考:高二的学生不会不明白老师的用心良苦,而是他们所处的心理阶段的叛逆和抵触情绪所致。而现在还有相当数量的青少年对学校、领导、教师的宣传,表现出一种不认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他们往往以社会上某些个别的不公正的事实来以偏概全地全盘否定正面宣传。

2.是对榜样及先进人物的无端否定。在教育过程中,许多教育者和家长都希望通过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来教育感染青少年,唤起他们的热情,以期达到激励后进的目的。但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一些先进人物被说成是沽名钓誉的“投机家”或“傻子”,无端怀疑这些先进人物的动机,进而否定他们的先进事迹。对于身边的榜样,则冠以“拍马屁”给予排斥和嘲笑。

3.是对不良倾向产生情感认同。在一些青少年当中,打架斗殴被看作是有胆量;与老师、领导公开对抗被视为有本事;哥们义气等不良的行为倾向却赢得了很多人的认同。而对于乐于助人、爱护集体、爱护公物、遵守校规校纪的青少年则被肆意讽刺、挖苦,造成在集体“正气无法上升”的局面。

4.是对思想教育、遵章守纪要求的消极抵抗。有逆反心理的青少年,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十分冷淡,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大而空、形式化,不符合青少年的现实生活。因此,对思想政治教育采取应付、抵制、消极对抗的态度。

5.更甚至学生公然顶撞老师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以上种种表现正是我们甚为头疼的问题,也是我们教育之所以苍白无力,长期存在“隐患”的根源。

二、青少年逆反心理产生原因。

要想对青少年“逆反心理”进行及时的,我们必须先“寻得病因”,这样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的开展调适和引导工作。影响青少年逆反心理产生的因素,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主观因素。1.青少年逆反心理的产生首先和青少年时期特殊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紧密连在一起的。青少年时期由于大脑的发育成熟并趋于健全,脑机能越来越发达,思维的判断、分析作用越来越明显,思维范围越来越广泛和丰富。向着逆向思维、多向思维或发散思维等方面发展。尤其是在接触社会文化和教育过程中青少年渐渐学会并掌握了逆向思维等方法。正是青少年思维的发展和逆向思维的形成、掌握,为逆反心理的产生提供了心理基础和可能。

2、青少年时期青少年在各方面的发育逐渐成熟,进而形成渐趋强烈的个性意识、独立意识、成人意识。正是这些意识的形成,使他们认为自己已长成大人,理应自己管理自己,决定自已。面对老师的教育,家长的指教,有意无意的回避、反感甚至背离。教师诲人不倦的施教、家长苦口婆心的相劝等等,早已被强烈的独立意识和成人感意向驱散了。

3、青少年时期尽管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有了极大的飞跃,但其发展又是不平衡甚至是矛盾的。这种矛盾和不平衡主要表现在生理上的成熟和心理上的不成熟.青少年由于阅历和经验的不足,造成其认识的不坚定性和易动摇性;他们的思维具有独立性、批判性,导致他们认知事物和看问题时的偏差太大,从而出现认识上的片面、偏激、固执和极端化。对老师的正常教育往往从对立面去思考,把老师的劝说、要求、批评,把家长的指点、提醒、督促等看成是“管”、“卡”、“压”,是和自己过不去,是对自己自尊心的伤害,进而把自己放在施教者的对立面上。

第二、客观因素。青少年逆反心理形成的客观因素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不良的家庭及学校因素。首先,家庭中不同的教育方式会培养出孩子不同的心理品质和个性。一些家庭中不良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着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形成。例如家长教育方式的简单粗暴或命令式、专断式等惯用的教育方法,以及在生活、学习等方面期望值过高,要求过严等。再者,教育者对被教育者不了解、不尊重、不信任、不公平公正,或教育方法武断粗暴,动辄指责批评、讽刺挖苦,或唠唠叨叨地说教等等。这些都无形的在孩子心理上造成一种压力,当这种压力不断积蓄、沉淀,青少年又找不到良策排解时,孩子感觉自己一无是处、自卑而无助,便破罐子破摔,采取对立的态度,这产生了逆反心理。

2、不良的社会因素。一、大众传播及社会文化的影响。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及大众传播事业的发展,给青少年提供了学习、求知和受教育的新途径,而一些文化中不良的、世俗的因素上也给青少年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二、同辈群体不良因素的影晌。少年同辈群体中不良的价值观和行为倾向则对置身其中的一些青少年心理产生不良影响。比如在青少年学生中存在的不良英雄观、出风头、唱反调筝就使一些本来正常的青少年心理上被潜移默化了,再加上青少年自身心理的不稳定和模仿性,容易使其逆反心理形成。

三、“求解药---疏之,导之”——对于青少年逆反心理进行调适的措施。

因为“逆反心理”是人类意识深层的心理问题,决不是靠“堵、管、卡”等粗暴的方法可以解决的。所谓“川壅而溃”,水尚且如此,更何况人类的意识情绪呢?所以我们在了解逆反心理的“病因”的基础上,要求得对中学生“逆反心理”进行调适的“解药”———即要坚持疏导原则。

疏导是通过妥善的方法,引导学生走出认识的误区,进入广阔的精神境界,调解消极的情绪、情感,使之适应社会的要求。坚持疏导原则,就是把堵移到导。因此,教师不要轻易责备学生不该这样,不该那样,而应引导学生去干这样,去干那样。教师要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进行妥善的引导。

根据本人的观察和实践我们可以从多方面进行疏导;

1、“多一些微笑”

“微笑是沟通的桥梁”这句话不但适用于普通的人际关系,更适用于师生之间。在我的印象之中,读书时自己最喜爱的那些老师大多都是一些和蔼可亲不容易发脾气的人,而整天板着脸孔的那一些呢,上课固然是没心思去听的,下课了有问题也不敢去问。因为他们总给人一种拒人千里甚至很凶的感觉。对待学生,应该友好而亲切,不要动辄训斥。诚然学生犯错让人生气,但是如果他们能够真正懂得分辨对错,并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话,他们也就无需我们的教导和指引。学生是我们的孩子和朋友而不是敌人。

“学生是我们的孩子和朋友而不是敌人”,已清楚地说明了情感教学的必要性,学生和我们一样,都需要情感的交流。多一些微笑,能使大家都很愉快,都拥有快乐的学习和教学的心境,再调皮的、再桀傲不逊的学生,也会接受老师真诚的微笑的。

因此,“多一些微笑”能较好搭建起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沟通的桥梁,从而才能避免正面冲突,进而会减少青少年的心理反感,削弱和消除逆反心理。

2)与学生多一些思想交流

加强感情投入,密切关系是基础。无论是心理学理论还是大量的社会现实都在说明,感情是一只无形的手,推动着人们的行为倾向和一些做法。有些事情并非顺理成章,并非符合科学要求,但由于感情的因素,无形地左右着人们的某些行为,这就是情感魅力。对于生理、生理均不成熟的青少年来说,在其行为意向和决策中,受感情因素影响很大,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好感与否、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行为。有经验的教育工作者们都有体会,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很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喜欢某个老师的结果。如果我们教育者在感情上与被教育者多些相容、多些亲近,相信在青少年心理上就不会再有那种厌恶、背离、逆反心理自然就会淡化或消除了。

3)冷静处理师生矛盾

师生之间难免有矛盾,关键是怎样处理这些矛盾。若处理不得当,其后果不堪设想。我相信,绝大多数老师的教育初衷是好的,有时出于“恨铁不成钢”的心理,严厉批评学生或甚至发生过激行为,我曾有闻老师与学生争执,甚至动手的现象发人深省,令人遗憾。看过这样一则资料;一位老师因为教学上的一件小事与学生发生了不愉快,本来是有些误会,遗憾的是,这位老师当时比较生气,冲动下大声说了那位学生,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由于事后没有相互沟通,事隔一段时间以后,学生还在耿耿于怀,在同班同学中相互传说,在本次期中学生座谈中提及了此事,该班学生一致认为这位老师没有修养,而且语言十分偏激,而完全忘了自己的同学也有错。相信如果当时这位老师稍微冷静一下,事态就不会扩大了,学生也可能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师生之间产生摩擦、不愉快时,不管成因如何,老师都应保持冷静,保持理智。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我们的教育对象大约都在18~19岁的青少年学生。从心理特点来看,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自尊心强,逆反心理也很强。他们对老师的态度极为敏感。往往是老师的一言一语都可能使他们激动或愤怒,当受到老师的信任和公正评价时,会感到精神上的满足,会产生奋发向上的力量。相反,如果老师对学生不尊重,用简单粗暴的态度对待他们,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逆反心理加重,可能会朝错误的方向发展,甚至引起学生的过激反映。这一点,相信老师们都会有同感的。

4)创设情境,探求多样疏导方式。

A利用人际关系进行疏导。这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办法。任何群体都会对个体产生一种心理压力,这种压力或者说是一种生存、生长环境对人的压力作用。积极的群体对个体的正常心理产生的则是一种动摇力量。为此当发现不良风气,积极地正确利用群体力量进行的正面教育和疏导,做到尽早扭转是防范逆反心理和不良习气滋生、扩大,则是非常必要的。如让学生信赖的亲戚、朋友来做思想工作;班级班干带头造舆论。这些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比老师单纯正面教育效果要好一些。

B要善于把消极的情感和欲望引导到社会认可方面去,因情而导,并使其升华。可以化自私自利为自尊自强,化嫉妒为进取向上,化成帮结伙的情感倾向为热爱集体的精神,化哥们义气为忠诚信义,化打仗斗殴为见义勇为等。教师要创造情境和氛围,使他们体验到升华后的情感愉悦和幸福。并使这种升华得以加强和巩固。

C要引导学生学习点辩证法。青少年的思维尚不成熟,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程度较低,有时人云亦云,有时固执己见或钻牛角尖。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不够,常常孤立片面地看问题,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对此,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愿意议论时政,针贬时弊的兴趣,引导他们去探讨感兴趣的社会问题。利用科学的辩证方法去观察分析问题,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唯物辩证法的科学勉力。”并以此来激励他们学点辩证法,使他们的思维逐渐成熟起来。

青少年心理疏导心理的观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青少年;逆反心理;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6-0090-02

作为一名班主任,在我与家长探讨孩子的成长问题时,常听到一些家长感叹:“唉!我们这孩子不知怎么回事,升入初中后变得不爱学习了,也不听话了。”“我们家孩子成天关在自己的房间里,什么话都不愿和我们讲。”“我们家孩子不知何时迷上打游戏,连作业都不写,甚至彻夜不归,我们管都管不住。”“现在的孩子怎么管?我们教育他,他竟敢回嘴,我们真拿他没办法。”为什么会出现以上现象?难道真的是学生变坏了吗?我们真的就无计可施吗?以上学生的种种表现,究其原因,都是他们的逆反心理在作怪。

一、逆反心理的表现

逆反心理现象在青少年成长过程的不同阶段都可能发生,具体表现为“要我这样,我偏要那样;你说这个好,我非说那个好;让我相信这个,我非相信那个”。我们应探明其成因,因势利导,使青少年健康成长。

二、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由于青少年生活、学习的环境不同,因此青少年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客观原因。①社会原因。当今社会环境相当复杂,而青少年的社会阅历较浅,辨别能力不强,加上受各种宣传媒体的影响,很容易被社会中的金钱崇拜、腐败现象、封建迷信等引得躁动不安,似乎与学校的教育相差甚远,从而产生逆反心理。②家庭原因。有些家长没有认识到孩子青春期的变化,过分限制孩子的行为,伤害他们的自尊,使孩子产生不满和反感的情绪;有些家长观念上存在误区,还认为棍棒下出人才,对孩子实行打骂式教育,还有些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要求过严等。这些都无形中在孩子心理上造成了一种压力,当这种压力不断积蓄、沉淀,而又找不到良策排解时,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2)主观原因。青少年逆反心理的产生与青少年时期特殊的心理发展有紧密联系。青少年进入青春期后,有了自己的思想,开始独立行事,渴望从家长那里拿到“解放证书”,出现了强烈的成人感和独立感,可在认识过程中,青少年的思维独立性和批判性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还不够成熟,加之经验不足,认知的偏差性较大,看问题易偏激,固执已见。他们对教师、家长的教育、劝说,看成是吹毛求疵,是对自己自尊心的伤害,因此把自己放在教育者的对立面,进而产生逆反心理。

三、逆反心理的正确看待

一提到逆反心理,很多人会认为它是消极的,甚至认为是一种变态心理,这些看法显然是错误的,因为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任何一个正常的社会成员都可能产生这种反应。在家庭、学校教育中施教者也难免有误区,青少年的有些反抗不无道理,因此,对于逆反心理,要辩证地分析,不能一概说是错的。

四、逆反心理的危害

逆反心理在一定程度上是青少年思维活跃、自立自主意识增强的表现,但其强烈的逆反性和对抗性如果得不到及时、正确的疏导,青少年容易做出过激行为,对他们的心理发育、日常学习和生活都是有害的,而且也会伤害到自己最亲近的人,甚至危害家庭、学校及社会,所以必须采取有效的对策来克服和防治其发生。

五、逆反心理的克服

青少年的逆反心理是可以克服和矫正的,我认为应从学校和家庭两方面共同进行。

1.学校教育。(1)正确认识,科学疏导。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对逆反心理要有正确的认识。从心理学角度来看,逆反心理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存在非常正常,是每个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必要过程。因此,即便是不能接受青少年的观点,我们也要冷静地面对,用理解、豁达、包容的心来对待。对于青少年的这种盲拒或盲从,教师首先应深入细致地了解情况,然后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关键的是要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和个性特点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2)投入真情,融洽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消除青少年逆反心理的有效途径之一。“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令而行,行其所服”,教师应学会理解学生,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做到与学生心相印、情相容。师生感情越深,青少年的逆反心理越小。(3)改进方法,正确对待。教师要改进对青少年教育的方式方法,针对不同青少年的不同特点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坚决克服简单、粗暴,甚至挖苦、讽刺、体罚青少年的做法;学校和教师要根据青少年的实际,对他们提出实事求是的目标要求,避免造成过重的心理负担;对青少年要以表扬、鼓励为主,充分肯定他们取得的成绩,有策略性地指出他们的不足,以增强青少年的自信心。(4)注重学习,与时俱进。教师应加强自身学习,避免由于知识不足、认识片面、视野狭隘造成自身认识错误,造成与青少年的对抗心理。同时,要真正融入青少年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克服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大有裨益。

2.家庭教育。作为家长应积极地帮助孩子平稳度过逆反期,与他们一同寻找释放逆反心理的有效方式。家长自身应具备良好的品德修养,学习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心理知识;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过高,也不要让孩子习惯于靠撒娇、索要或哀求等手段达到目的,要让他们学会“碰钉子”;家长也要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应首先做到;要注意配合学校,达到学校教育的要求。

总之,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并非不可解的疑难问题,经过合理调适、疏导,会得到有效的矫正,会帮助青少年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作为施教者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育,并用真诚的爱心感化他们,用恰当的方法教育他们。转变青少年的不良心理,使之转化为前进的动力。一个良好的心态会使一个人受益终生,心态的培养,靠教师、家长等多方面的配合,靠外界的良好条件,更靠自身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沈贵鹏,扈文华,等.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青少年心理疏导心理的观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健康保障平台建设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力

1.影响社会正能量的传播。一个民族之所以有自强不息源远流长的生命力,就是源于一个明确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核心思想力量作为支撑。扭曲的思想无法培养健康的个体,更不要说建设和谐向上的社会。近年来人们渐渐意识到心理疾病所带来的困扰与潜在危害远远大于身体健康。而每一个青少年,都关系着一个家庭的未来,甚至一个国家的未来命运,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牵动着每一个家庭的神经,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能否培养好这“一发”直接影响到“全身”的顺利建设与和谐发展。

2.影响个体成才培养。百年之前,学者梁启超通过《少年中国说》明确青少年的重要性,世纪之后,在党的报告中再次强调青少年对于一个民族的希望至关重要。高智商低情商已经越来越被社会所淘汰,拥有一个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理,才能适应当今的社会主旋律。心理问题不仅仅会给受困者带来痛苦、消极、自卑等负面情绪,影响其正常的交际、生活、学习。严重的甚至威胁到其自身乃至周围人群的生命安全。如此一来,谈何发展?何以成才?新时期的健康定义早已经不是单纯的身体健全,而是身心的健康。近年来,由于青少年偏激事件频发,并且造成后果惨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被广泛关注,但是关注的背后却总是缺少可行的高效解决方案,重视力度远远不够,并没有形成规范系统的干预与统筹科学的指导。青少年正处于思想以及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雏形期,有效的进行心理健康相关辅导,尽早的开展心理问题的发展,心理疾病的治愈工作,能够切实引导青少年树立健康人生方向,才能使其享受美好健康的生活。

二、青少年心理问题与成因分析

1.过于自我。经过一系列的调查研究,这个问题是最常见最频繁的,总结发现对于这一类人群。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经不起他人的批评与指责,不能良好的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面对责备常常以偏激的角度,恶劣蛮横的态度去对待,导致一系列心理问题的滋生。问题分析:这一类问题的形成,通常伴随着少年时期成长的原生家庭教育有关,少年时期父母的过分溺爱,无休止的纵容娇惯,是形成此心理的主要诱因所在。在社会发展的今天,从上世纪的大庆精神,改革开放精神已经转变为创新精神,团队精神。一个人能否融入团队并且适应团队生活至关重要。拥有自我主见固然重要,但是过于自我,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能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不能正确对待他人的正确批评却万万不可。

2.思想偏激。当今社会不乏这样一群人,将每个人都看作自己的敌人,当作自己的利益威胁者,处处提防小心算计。将自己置身于一个相对孤立的环境之中,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社交能力以及集体牛活的体验。问题分析:个人恐惧论,他人威胁论不停的充斥在脑海之中。长期的思想偏激极易造成行为上的偏激。震惊全国的高校饮水机下毒事件,正是思想严重偏激的产物。这类问题最初不过是无关痛痒的行为思想罢了,可是却没有人及时发现积极疏导,导致问题扩大,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3.行为冲动。这一类行为主要表现为青春期思想早熟,个性追求独立。但头脑相对简单,解决问题方式相对单一且不正当。在集体生活中,难以适应。在个体生活中,处事蛮横。常常难以控制愤怒情绪,通常以小团体的形式对待同学,甚至对无辜群体大打出手。

问题分析:青春期是每个人必经时期,身体的快速发育常常与思想的成熟难以匹配,因此导致成年人的身体下是少年的思维。凡事不计后果,冲动,偏激。在此时期,没有得到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任由其发展,导致部分青少年拉帮结派崇尚暴力,欺辱同学。

4.情感混乱。主要表现在情绪调节能力相对薄弱。不能妥善处理人际关系,难以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与父母的交流中出现分歧,不能及时有效的解决,反而出现疏远父母,刻意回避沟通交流,甚至冷战等行为。对待异性,难以控制强烈的占有欲以及爱慕之心,出现影响双方正常生活的骚扰行为。对待陌生人,防范心理过差,轻信他人,盲目交往。严重者可对自身造成不可弥补的身心伤害。问题分析:青少年情感本末倒置,将最亲近的父母看作最危险的敌人,将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看作对自己青春自由束缚的绳索。将未知的陌生人看作思想與心灵的沟通者。主要因为青少年情感空虚,渴望得到认可,虚荣心强,希望得到陌生人的理解与赞美。这一时期的心理疏导尤为重要。因此面对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青少年心理问题,良好的家庭教育、正确的校方引导、真挚的友情陪伴,和谐的社会环境十分重要。心理问题的及时发现和有效的疏导治疗更是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三、心理健康辅导平台建设的目标

通过建设心理健康辅导平台并设立常驻心理辅导师,借助科学有效的方式方法,通过合理可行的疏通手段,为青少年,为社会各界人士,广大民众群体提供一个方便快捷权威的心理辅导平台。为心灵有所空虚,被心理问题困扰的群体解开心头困惑,早日回归正常生活。并且设立暖心驿站,定期发表社会正能量文章,上传温馨小视频,制作精美图文多角度全方位的培养青少年健康的性格品质,提高青少年抗挫折能力,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从而更加游刃有余的面对未来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与挫折。还会邀请志愿服务的大学生作为心理疏导人员,给他们相应的心理培训,让同龄的社会群体在这样一个沙龙中畅所欲言,解除心中烦恼,同时还会设置专门的小屋,提供沙包、橡皮人等道具,可以让青少年摔打,发泄心情,播放安抚音乐以舒缓情绪。心理健康辅导平台建设的目标致力培养身体健康,内心强大的社会储备性人才,促进社会全面和谐健康发展。

四、心理建康辅导平台建设的重要性

自上世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但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若干年前,高考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考试,可如今小升初、初升高、高考、成人白考、公务员无一例外,全部是万人过独木桥的严峻形式,困扰着各行各业的人才以及各个年龄段的学生。随之而来的还有学习、生活、情感等等问题。现如今我国各种心理和精神疾病患者多达1600万之多,占总人口的1.23%。而我国从事这一行业的心理咨询人员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当代人生活节奏匆忙,对待心理疾病有一定的误区,常常忽视或者刻意回避自身的心理问题,更是很少有人会主动进行心理咨询。若是能够早日发现心理问题的苗头,防患于未然,我国心理问题患者数目必定会大大减少。因为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数字多媒体带来的影响力不容小觑,QQ、MSN、微博、微信公众号、网站平台等等方式都可以更加全面更加及时更加方便的传递各种信息。随时随地,打开手机登陆平台,便可以处理心中困惑,这是信息时代所带给我们的快捷生活方式,所以一个广泛的,作用切实有效的心理健康辅导平台就显得尤为重要。

五、心理建康辅导平台的优点

在心理健康辅导平台的建设中,建设网络平台是其突出特点之一。以网络平台为基础的建设相比于传统的教育,能够有效弥补其短板。没有时间与地域的基本限制,任何人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进入平台进行相关文献的阅读或者心理辅导师的实时咨询。借助于网络传播的实时性、广泛性,传播并普及相关心理健康常识,提供基本的高效问题解决方法,提高心理健康常识在社会各界的普及率。网络平台建设的同时,不断积累经验,广泛听取各界建议,日益完善的将平台建设成为观之舒心,用之顺心的心理健康港湾。

1.在不断的分析社会现实问题的前提下,设立青少年自测题库,成年人白测题库。在白认为有心理健康危机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科学试题的检验进一步深入了解。设立专业划分机制,将不同问题的受困群体进行系统划分,依据总体情况广泛疏导:根据个体差异,进行单独面对面交流。达到不歧视、不抛弃、不放弃的中心思想,帮助每一位受困人士解开心头疑惑。同一群体定期由心理导师组织开展线上线下交流活动,共同分享解惑妙招,携手奔向美好人生。

2.建立各年龄段专属心理测评机制,通过问卷作答,主观问题看法等方式,检测被测人实时心理健康水平。让受测人能够及时了解自身心理健康状态,并且通过作答学习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推动心理健康发展。

3.另外,心理健康辅导平台还将建设“心窝窝”小屋,无论你是何种身份,面临何种问题,所有牛活中的压力、困惑都可以在此以匿名形式进行诉说。可以自主选择收听人群,可以是专业心理辅导师,也可以是素未谋面的陌牛人。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舒缓内心压力,从而很大程度上减少心理疾病的产生。我们这里可以进行面对面真实的交流,不同的人之间可以针对一个心理问题组织一次心灵对话沙龙,同时还会设置专门的小屋,提供沙包、橡皮人等道具,可以让青少年摔打,发泄心情,播放安抚音乐以舒缓情绪。

六、结语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从最初的满足温饱,逐渐转变为享受高质量的人生。身心健康是所有质量的基本保证,因此重视心理健康建设,尤其是作为祖国发展的后备力量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建设就变得尤为迫切且重要。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建設要在当今社会加大其重视程度,在各个年龄段,面对青少年本身所面临的成长问题要切实做到分析整理,寻求高效快捷的解决办法。要深入贯彻落实到牛活实践中去,家庭教育在重视成绩的同时更要注意美丽心灵的培养;学校教育在苦抓升学率的同时,要格外重视素质教育的德育培养;社会生活中在追求高物质的同时,要留意自身心理的微妙发展变化。只有通过全社会的积极努力,才能真正的做到正其行,立其身,明其心。希望通过心理健康辅导平台的建立,能够帮助更多被心理亚健康所困扰的人,能够更加有效的提高受助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早日摆脱心里的梦魇,回归轻松幸福的牛活。

参考文献: 

[1]唐青.成教学生心理辅导平台建设[J].科技创新导报,2016(20):146-147. 

青少年心理疏导心理的观点范文第5篇

首先企业的青年职工很多都刚刚走出校园不久,稚气未泯的他们有着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但是现实的生活往往和他们想象的差距甚远。工作压力,人际交往等问题时刻困扰着他们,这种心理上的落差是否能够去从容面对成为了摆在这些年轻人面前的新问题。而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往往心理承受能力差,做事情容易冲动,这种心里不成熟的特点成为了这些年轻人职业发展的巨大障碍。

在当代职场中,职业倦怠逐渐成为企业青年职工的一种普遍心理规律。所谓职业倦怠是指在工作重压下的一种身心疲惫的状态,厌倦工作的感受,是一种身心能量被工作耗尽的感觉。工作上的消极状态还会进而影响整个生活状态。这种消极的心理状态会严重影响到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上文提到的心理落差和职业倦怠已经成为当今企业青年职工的重要心理特点。在当代社会,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更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态度去培养关爱自己的员工,让员工在工作的同时能够实现身心的健康协调发展,这已经成为当代企业的重要使命。随着企业员工援助计划(EAP)的深入,许多企业也开始重视员工积极心态的培养。针对员工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最重要的就是能够真正的改变员工自身的认知模式,让每一位员工能够积极地面对身边的人和事,即使遇到较大的困难,也能够用一种乐观的心态来面对。为了实现这一点,企业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帮助员工。

首先要帮助每一位员工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职业生涯规划,在就业矛盾日益突出的今天,许多年轻人没有理性分析并客观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没有认识到进入社会很难找到专业对口,符合个人兴趣,发挥个人所长的工作。当正式踏上岗位时才真正意识到“上错花轿嫁错了郎”,于是对新的工作茫然不知所措无法适应,从而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会使得自己身心憔悴,精力枯竭。

其次要帮助每一位员工以正确的方式面对和释放压力。当今社会压力无处不在,无论一个人的能力有多强,学识有多么渊博,地位有多高,都会遇到不同程度的压力,适度的压力是进步的原动力,而过度的压力无法释放则会成为一个人严重的心理负担。企业要运用各种方式帮助员工应对压力,例如保证员工必要的休息时间,关注员工的家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增加员工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增强团队凝聚力,必要的时候要进行专业的心理咨询和危机干预。

广大青年职工是我国工人阶级的生力军,教育引导青年职工健康发展,关注青年职工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各级工会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在2010年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职工队伍和社会稳定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进一步加大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与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力度,并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不断满足职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意见》还特别强调,要加强对青年职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疏导,关心职工的生产生活,使广大职工有尊严地生活,实现体面劳动。笔者认为,各级工会组织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确保青年职工的权益,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一是借助科学方法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工会组织协助企业行政部门运用科学的国内外通用的量表,分部门、职工人群逐步进行心理测试,根据测试结果依据标准进行分类并建立资料库。工会组织和管理者可以借助测试结果有的放矢地对个别有心理障碍者及时跟踪疏导,使对职工思想问题的分析更具科学性,对职工个性特点的了解更具客观性,并为开展其他工作提供依据。

二是大力普及心理学知识,加强企业心理疏导骨干队伍培训。必须加快培养心理疏导骨干队伍,把骨干的培养纳入职工素质工程培训的总体安排,把心理疏导的最新成果纳入培训的内容中。其次向本企业员工普及心理学知识,了解掌握心理科学的基本常识、基本原理,使职工掌握健康标准,提高认知能力,增强自我调适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