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商业化的特点

商业化的特点

商业化的特点

商业化的特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美国商业好莱坞中国民族化电影《风声》

电影《风声》通过高群书与陈国富两位导演们高超的拍摄技术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发生在40年代的抗日战争时期,汪伪政府的高官连续被暗杀。引起日军高度重视,日军抓住一个女地下党,通过残酷的咬刑,让其招供,从而了解到地下党的活动地点与消息传播途径。最后发现有内鬼,于是在日本高官武田长的圈套下,锁定了伪军情报机关内五名官员有一个是内奸“老鬼”,在审问过程中,希望能抓住老鬼。以及背后的地下党派,在这个过程中地下党员们经历了从心理战到酷刑的严峻考验,而最终老鬼牺牲自己拯救了同伴让组织获得了安全。影片可谓是精彩十足,过程展现的是充满玄机,这就让我们想起了,有着同类特点的美国好莱坞。

一、美国商业好莱坞与国产商业大片《风声》的异同特点分析

《风声》是今年秋季上映的谍战电影。在影片中有着十分扣人心弦的电影情节。跌宕起伏,充满刺激的叙事结构,以及让观众十分期待的剧情悬念,紧张的节奏,人物的角色张力也是做得十分丰富与饱满的,影片的基调也是十分带有商业大片气息的,这些特征可以说与好莱坞的商业影片是不相上下的,但是《风声》不仅仅是一部有着“美国好莱坞商业气息的影片”,它还具有我国的民族化气息,从以下的几个特征来看尤为凸显。

1人物所处时代环境与人物特色

《风声》整个影片的故事背景是依托我国的抗日战争为基础,真实的反应出我国在40年代处于时代背景,即以为代表重庆政府,以为代表的延安革命根据地,以及在日本扶植下汪伪南京临时政府的三权对立下的割据。这些都是让中国观众十分耳熟的背景,影片一开始就让观众进入剧情,而美国的商业好莱坞大片却往往不是以真实的故事为铺垫,它靠的是希区柯克式的悬念,引出下面的剧情,从而带动观众进入剧情,情节与时代背景往往是通过编剧巧妙地虚构设置,在人物的塑造上面,更是有着天壤之别,在《风声》当中的几大主角,每个角色的特征不仅有着很独特的性格。而且还被赋予了中国特有的民族化象征,首先是金生火,他戴着一副金丝眼镜,圆圆胖胖的嘴脸,胆小怕死的性格,对人对事都十分圆滑,担任汪伪政府的军机处处长,角色背后反映出的汪伪政府的腐败与灭亡,不管是从影片还是历史都印证这一事实。再次是白小年,一个深受司令宠爱,爱唱昆曲,斯文清秀的外表,内心的软弱无助,侧面反映出当时生存环境的艰难,装腔作势的娘娘腔讨得司令的宠爱,才能生存,通过靠着它的独特台词以及肢体语言为本片缓和了气氛,使观众的节奏有松有驰,而以王特务长为代表的是一种十分残暴。奸诈。狠毒的统治者手下的爪牙形象,代表着汪伪政府的血腥与残暴,而代表中共的“老枪”却显得十分成熟老练,在关键时刻承受着心理与身体巨大折磨,依然没有屈服,最后与一个看似洒脱骄纵的,其实重情重义的“老鬼”相互合作下拯救了整个组织,不惜牺牲自己也要传送情报,从他们身上看到中国共产党党员的高尚集体主义价值观与爱国主义,也看到革命必将胜利的希望。

2人物的精神价值观与道具服装

通常我们看到的美国商业好莱坞影片都非常强调个人英雄主义,这是因为美国这个国家的是个移民大国。自然在这个国度里交汇了许多价值观。美国以前是英国的殖民地,所以受文艺复兴的影响比较严重,它强调主张追求个性解放和平等自由,要求现世幸福,强调个人利益,使其在追逐的过程中,形成了冒险,个人拼搏,不屈不挠的顽强精神,一直到今天形成美国人独特主流意识与价值观,我们从美国的商业大片中就可以看出,如《我是传奇》别凸显出,仅靠主人公能够拯救人类的生存与延续,而《风声》中却体现的是“老鬼”与“老枪”的默契配合,才使得消息能够传出。使得整个地下党组织不被剿灭,而在《风声》中我们看到了中国共产党的精诚团结,宣扬正义,哪怕在面对如此残酷的刑罚面前依然不屈服的高尚精神价值观,这些都源自于我们中国民族悠久的良好传统文化体系。

在人物服装与道具上,《风声》根据时代背景真实的还原了40年代抗战时期的服装,并且根据故事的情节与人物的特殊性格,为角色量身打造了他们的服装,特别是对于“老鬼”这个角色。根据她身上带有的危机感,活泼潇洒,以及一份凝重感,导演为她选取了有点带深红的旗袍,本身旗袍就是40年代女性的普遍服装,选取带点深红,是为了符合她作为“老鬼”的危机感,象征随时可能会面临血腥的残害,以及代表她的热情的洒脱。而李宁玉这个角色,需要表现得文静,高贵,单纯的气质。所以选取了带点绿色的旗袍,以凸显这种气质,而在美国商业好莱坞电影中的服装上,主要都是以西装来展示,根据美国的独特思维模式。编剧们常常把人物塑造成高大帅气,又充满绅士感的英雄,从这里可以看到同为商业电影,但是却有如此不同的特点。

商业化的特点范文第2篇

一、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南开区“六区三带”功能布局,抓住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重大历史机遇,紧紧围绕加快建设现代化商业体系的基本目标,坚持规划引导、以人为本、保存历史文脉和提升经济贡献率的原则。统筹规划,科学引导,突出发展重点,逐步建立规模适度、布局合理、功能齐全、业态先进、竞争有序的现代化商贸服务业体系。

二、总体思路、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

从我区“十一五”规划的总体要求和“六区三带”总体功能布局出发,立足于区位优势和发展潜力,按照“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强化特色、综合协调”的原则,功能调整与定向建设并举,引导我区商业建设有序发展。做到发展高端商贸和民俗商业相统一,商贸服务业总部和科技产业总部相统一,特色商业建设与社区便民商业相结合。进一步增强我区商贸服务业的辐射力和竞争力,使商贸服务业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

(二)发展战略

着力打造不同层次的中心商圈,发挥大型的商业集聚区对区域商业发展的带动作用;培育大型商贸服务企业和特色服务品牌,挖掘天津“老字号”和特色商品,引进国际、国内著名品牌;开发整合我区的历史文化资源,创造消费文化时尚,促进商贸服务业的持续繁荣。

(三)发展目标

近期目标(*-2015年)

全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年增长率不低于18%,2015年实现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到*0亿元,商业增加值达到2*亿元;人均商业服务业面积由2008年的1.55平方米,增加到2.2平方米;人均零售面积由2008年的0.6平方米,增加到1平方米;区域总营业面积达到280万平方米。

远期目标(2016-2020年)

全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年增长率不低于15%,2020年实现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到1200亿元,商业增加值达到500亿元;人均商业服务业面积由2015年的2.2平方米,增加到2.8平方米;人均零售面积由2015年的1平方米,增加到1.2平方米;区域总营业面积达到400万平方米。

三、商贸服务业布局

(一)商贸区、街的建设

1、商贸区

(1)东马路民俗商贸区

规划建成我区规模最大、集商务、商业、旅游、餐饮、娱乐于一体的商贸中心区。重点规划建设老城厢核心地带,充分利用旅游、休闲设施和聚集的大型商业设施,建设成符合商贸旅游业发展要求的,带动高端消费的鼓楼不夜城。

(2)奥体中心休闲商务区

规划建成高档休闲商务区(RBD)。把握水上公园开放的机遇,在水上东路、水上西路、南翠屏公园等地,建设大型商业商务设施。与此同时,对水上公园周边重点地块和重点道路沿线规划发展餐饮、旅游、娱乐、体育和总部等商务休闲产业。

(3)环天南大科技研发贸易区

规划建成环渤海科技转化及商务总部区。形成集中心商务商贸、科技研发、创意产业、生物医药多功能于一体的科技贸易区,同时发展饮食娱乐、特色文化与国际名品等多种高端设施。

(4)海光寺-西南角商业商务区

规划建成区级商业商务中心区。规划建设七大特色功能区,即:特色商业商务区;酒店商住区;文化娱乐区;金融机构总部区;核心商务区;长江道沿线两侧要建设高档商业商务设施。

(5)新南马路五金城机电物流区

规划建成市级商贸物流中心区。通过建设、改造、提升,推动大型批发市场向现代化、信息化、规模化发展,使其成为带动全区、辐射三北、影响全国的现代化商品物流集散地。

2、特色商业街

(1)古文化街

规划期内,古文化街要进一步整治周边环境,提升文化品味,发展成为天津市独特的商贸旅游互动、具有古典文化特色的商业街。

(2)鼓楼商业街

规划期内,鼓楼商业街要以民俗文化拉动商业经营。鼓楼南、北、东街要保护好文化古迹;恢复和引进传统“老字号”。西街则建成国际一线品牌云集的高端奢侈品消费商业街。

(3)鞍山西道科贸街

规划期内,依托现有大型卖场和专业卖场,通过提升改造景观灯光,改造完善沿街IT专卖店标识广告等标志设施,提升景观形象,成为我市乃至环渤海地区独具特色的科贸街。

(4)水上北道饮食文化街

规划期内,全力引进知名餐饮企业入驻,打造高档商务餐饮的优雅环境,建立显著街标,提升灯光装饰和外檐装修,使之成为企业界和成功人士开展社交活动的重要场所。

(5)水上东路餐饮酒吧街

规划期内,按照餐饮、酒吧、咖啡屋等休闲娱乐业态定位。通过对现有设施的业态调整和提升改造,打造以中高端消费群体为目标顾客的餐饮酒吧街。

(6)长江汽贸商务街

规划期内,长江汽贸商务街要在加大改造力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同时保留长江汽贸商务街的必要功能,建设4S专营店、汽车配件、维修、仓储区。

(7)上谷商业街

规划期内,进一步加大招商和业态调整的力度,引进餐饮、酒吧、咖啡、冷饮等夜市网点,不断扩大二次消费的经营业态。同时进一步对建筑物的外檐和夜景灯光进行装饰改造。

(8)老城厢河床酒吧街

规划期内,要充分利用湖畔水景景观,引导和鼓励国内外著名餐饮、品牌商业进驻,打造以西餐、酒吧、高档中餐为主的高级休闲娱乐街区。

(9)黄河道商贸商务街

规划期内,通过完善商贸氛围,改造沿线环境,提升黄河道商贸商务街的整体形象,成为我区独具特色的商贸商务标志路。

3、社区商业

社区商业要重点解决配套用地不足和规范程度不高问题。

(1)菜市场

规划期内,应从在缺乏菜市场的地区选址建设标准化菜市场和对现有菜市场进行规范化管理两个方面加强菜市场建设管理工作。在原有28个标准化菜市场的基础上,规划建设14个标准化菜市场,使总数达到42个。

(2)便民商业网点

规划期内,对现有的便民商业网点以提升设施档次、完善服务功能、规范运营机制为主,加快商业网点连锁化进程。同时推动市场化程度不高的银行、邮政、药店等商业网点进驻社区,使便民商业网点在实现便民利民功能的同时,与区域经济发展保持协调一致。

(3)社区商业中心

社区商业中心不仅满足了居民的生活需求,更提高了居民综合生活质量。截至2008年底,我区共培育社区商业中心9个。规划期内,再根据实际情况培育社区商业中心30个,达到每三万人拥有一个社区商业中心。

4、专业批发市场

规划期内,对基础较好、有一定规模专业批发市场进行升级改造,不断提高新南马路五金城、兴业里鞋城等专业批发市场电子化交易和管理水平。根据西区规划定位需要适量建设特色专卖市场,同时对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的市场予以保留和提升。整合资源,对不锈钢市场规划逐步西迁。

(二)商业业态的建设与发展

1、大型百货商场

大型百货商场应布置在市级商业中心区,目标顾客以流动顾客为主。目标地区主要为东马路民俗商贸区、海光寺-西南角商业商务区和奥体中心休闲商务区,规划期内达到12个。

2、大型综合超市

大型综合超市应选址在交通便捷、居民稠密的区域,要有足够的停车位等配套设施,并尽量减少对居民的干扰。目标地区为新南马路五金城机电物流区、海光寺-西南角商业商贸区、奥体中心休闲商务区。

3、餐饮店

规划期内要对餐饮网点的分布和发展进行规范和引导,在现有11家国家特、一级餐饮企业的基础上,再发展30家左右国家特、一级餐饮企业,从而形成管理规范、分布合理、品类丰富的发展格局。严格限制大型餐饮网点进入居民社区。

4、星级酒店

规划期内,要鼓励建设四星、五星级酒店,提升高星级酒店的比例,以东马路民俗商贸区、海光寺-西南角商业商务区、黄河道商贸商务街、水上北道餐饮街和奥体中心休闲商务区为目标区域,使高星级酒店达到12个。

四、实施举措

(一)发挥规划引领作用

商贸服务业的规划建设必须要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出发点,又要以商贸服务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为依据。要在政府统一协调下,合理规划布局,控制土地使用,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保证商贸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二)加强引导调控作用

商业行政主管部门要严格按照《南开区商贸服务业发展指导意见》加强与市、区有关部门的协调与沟通,认真做好商贸区、特色商业街和社区商业建设与发展的指导、协调、监督和管理。提升商贸区、特色商业街注册企业的公司化比例,提升商业企业的税收贡献率。

(三)开展提升服务质量,创建服务品牌工作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商贸服务业行业服务规范,开展服务技能培训。强化质量管理,建立和健全政府与企业间长效机制,推动服务达标,使我区商贸服务业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明显提升,服务环境、效率明显提高,创建鲜明特色的服务品牌,提升我区商贸服务业的整体水平。

商业化的特点范文第3篇

一、发达地区商业空间布局的措施

(一)美国

美国是世界拥有零售商场最多的国家之一,零售市场占全国经济的三分之一。美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对商业网点的规划建设都没有具体政策规定,而是由各城市政府负责。市政府结合本城市的特点和需求制定城市总体规划,政府对商业网点的把控则通过城市总体规划来实现。

1.制定规划方案,严格执行。美国各城市的商业网点规划一般由职业民众和规划专家组织的规划委员会负责,他们提出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方案,供市长或议会决策、受理并审查商业建设项目。此规划按照一定程序制定、审批,一经审批,不得变动,如需变更,要按原程序报批。市政府对商业的规划主要考虑交通方便。而建什么档次的商店主要考虑当地消费水平,由开发商和建筑商决定,规划局只提供有关情况和数据,或提一些参考性建议。

2.等级化和郊区化的布局特点。美国商业等级体系分为八种形式:住宅商业街、社区商业中心、大型商业中心、商业广场、区域性商业中心、时尚/专业店商业中心、经销型商业中心、主题/节日购物中心。其中,商业广场内业态结构丰富,消费者能享受“一次购足”的消费乐趣,全天式经营,聚商环境优越。主题购物中心突出商品或商店的主题,布局于较有历史特色的地段,对游客吸引力大。城市郊区化对其商业中心的发展影响非常重大,美国住宅郊区化加上交通革新,刺激了郊区购物中心的发展,商业分布郊区化的特点明显。

3.以保护环境和公众利益为首要原则。美国商业规划有七个原则:第一,减少交通堵塞;第二,避免火灾和恐慌的产生;第三,推广大众健康和福利;第四,提供充足的光线和空气;第五,防止土地的过度使用;第六,避免人口过度拥挤;第七,促进基础设施、学校、公园的建设。商业规划的主要目的是使商业设施对环境带来有益影响,提倡土地及相关资源的综合利用,增强流通及服务的效能,推进新型化城市的发展。

4.重要交通节点位置的商贸空间打造。美国商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交通系统的主干道附近发展购物中心等商业业态,从而构建住宅区到公交站点和核心商业区有着舒适步行距离的功能混合区。

(二)德国

在商业网点建设中,德国一直奉行自由竞争政策。为防止商业网点的盲目竞争,德国将商业网点规划纳入国土发展规划,加大对商业网点的规划力度,同时出台一些专项法规来规范和管理大型商业设施的建设。

1.城市按功能分区,建立日用品就近供应网络。城市按功能划分为专门区、居住区、村庄区、市中心区、工业区、混合区、工商业区等,大型店铺只能在中心区和专门区域设立,小型商业网点可以分布在各区域。每个区域都会建立日用品就近供应网络,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2.很多大城市都以市区为中心放射状规划商业网点的分布。其发展规划中,将该市商业区分为周边地区中心、居民区中心、城区中心、市中心四个等级。不同等级的商业中心,各自承担相应的商业保障任务,见表1。此外,政府专门开辟、适于驾车采购的购物区和商业中心。

表1 德国商业区等级

3.业态结构丰富。保持产品的和服务的多样性,防止过度竞争,同时增加购物乐趣。

4.保持城市风貌和特点是增强城市商业活力和特色的重要因素。德国政府十分注重保护古建筑,将城市古典风貌与商业相结合,以此增加特色商业和提升城市的历史文化品位。另外,德大多数城市以低层建筑为主,禁止在市区内开发高层建筑,以此维护城市的整体面貌。

(三)上海

1.多中心商业空间格局的打造。上海的中心城区根据区位交通、人口分布、消费水平、产业基础和环境条件等综合因素被规划为三个级别的商业中心体系,包括12个市级商业中心,22个地级商业中心和102个社区级商业中心,在上海打造多中心的商业空间格局。3个级别的商业中心布局将上海市的商业活动全面覆盖。

2.新城商贸中心的打造。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展,新城区的建设造就了上海商贸发展的新格局。根据上海城乡规划体系,上海要建设形成9个新城,将中心城区环抱,同时发展相互错位和互补的产业聚集区,服务于不同区域的人口,承载城市不同的功能。

3.地下商业的开发。上海市的地下商业由来已久,已经逐渐形成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商业地产类别。从地下封闭式到半开放式,从平战结合的防空洞到专门开挖的地下街,从品类单调的路摊到综合性的百货店,总商业面积约70—90万平方米。这些各具特色的地下商业在疏缓地面交通压力的同时,也为市民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生活与休闲空间。未来几年内上海市计划将打通1600多万平方米的地下空间,形成一个规模宏大的地下网络。

4.商业业态创新发展。上海的商业业态呈现四大态势:一是连锁企业开店速度放缓。伴随连锁企业租金、用工等开店成本快速上升,网点扩张速度呈现下降趋势;二是超市、便利店进入市场细分阶段。为适应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发展,高端超市、精品超市、提供更丰富即食食品和服务功能的便利店等细分业态发展前景广阔;三是百货业探索回归自主经营。四是购物中心向社区和郊区发展。随着上海加快推进社区商业中心发展,社区型购物中心迎来快速发展机遇,未来新建购物中心发展重点将移向新建大型居住社区和郊区市场。

二、我国城市的商业布局现状

商业网点规划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政府和民众对商业网点规划的意识不强。2001年,原国家经贸委才提出商业网点规划的工作,之后相继印发了《关于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大中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加强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通知》。2012年,商务部《城市商业中心等级划分》(征求意见稿),为商业网点规划的编制提供了指导性的意见。从以上措施可以看出,我国商业网点规划并未纳入法律法规中,只是一些指导意见和通知,没有任何法律约束力。

目前,国内大多城市都已制定商业布局规划,但商业布局规划与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不符,没有太多的实用价值,政府在审批大型商业设施设置时,不考虑实际情况,大多拍脑袋决定。商业规划形同虚设。

近些年,我国商业网点数目增长迅速,但商业服务设施大都集中在老城区,而在城市扩展的新开发地区设施分布明显偏少,滞后于城市发展。主要有两大问题:一方面大多数地区商业网点总量不足,商业流通设施建设不足;另一方面结构性矛盾严重,业态结构比例失调、大中小商店发展不均衡、布局的不合理导致商业企业盲目竞争,商业区交通拥挤,商业网点的建设与经济发展越来越不协调。

三、发达地区商业布局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和德国在商业布局已有近百年的经验,而上海是国内商业空间布局的典范。因此,对美国,德国和上海地区的商业空间布局进行分析,为完善我国商业网点建设的管理制度提供借鉴。

(一)制定城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加强规划的执行力度

大多商业规划商业网点规划要建立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居民消费水平市场容量、布局、规模结构、辐射范围,既要方便人民生活,又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同时,将商贸业空间发展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之中,与市区建设同步,使其具备法律和法规效力。

(二)构建合理的等级体系

对于不同消费人群和定位,德国、美国和上海在商业布局中都规划不同等级体系以满足各种需求。我国城市要特别重视商业网点的分层布局,既要有为市内外服务的城市商业中心,也要有为城市的较大区域和其邻近区域服务的区域商业中心,还要有为市郊城镇服务和生活区的郊区商贸中心、社区邻里中心等,形成大小不同类型的商业群。这种层次有别的“多中心”的布局结构,能更方便消费者购买的需要,也是现代城市商业布局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

(三)交通节点的商业空间立体开发

针对各类枢纽站点不同的需求和特点,重点发展大型枢纽站点,集中考虑沿线商业布局,是美国和上海等城市的成功经验。我国应抓住地铁、高铁等大型交通项目建设商机,优先发展交通节点商业,强调地下与地面商业的融合。地下商业的开发,将有助于解决城市发展进程中的许多瓶颈问题。例如通过建设地下商业街道来疏导地面拥挤的消费人群,达到交通便利和美化城市的目的。

(四)注重商业布局与历史文化的有机结合

商业化的特点范文第4篇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消费结构的升级,商业街建设发展迅速,对于创新消费模式、促进消费升级、拉动经济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目前各地商业街发展缺少行业标准和有效政策引导,无序化建设和特色不鲜明等问题较为突出。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意见》([2008]134号),积极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引导和扩大消费,挖掘消费新热点,推动各地商业街走特色化发展之路,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推动商业街的建设与发展,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突出特色;坚持科学规划和分类指导;坚持规范化管理、优质化服务。通过合理布局、优化环境、提升服务,切实发挥商业街在引导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发展目标:争取利用2-3年时间,在全国形成定位准确、特色鲜明、消费便捷、服务优秀的商业街网络体系。培育一批集聚效应显著、文化底蕴深厚、建筑风格鲜明、基础设施完备、街区管理完善、拉动消费作用明显的商业街,使商业街成为促进中小商贸企业发展、弘扬商业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

二、基本原则

(一)合理规划,科学定位。按照“提升现有商业街、创建特色商业街”的工作目标,因地制宜,明确商业街的布局定位、个性特色、业态规模和发展目标,做到理念创新、规划先行。商业街发展规划应当符合城市商业网点规划。

(二)挖掘内涵,强化特色。充分挖掘原有商业街的历史文化内涵,保护传统风貌的商业建筑,发挥商业街在商业特色、产业特色、地方特色和文化特色等方面的优势,强化商业街独特性和差异性的塑造。

(三)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商业街的建设和发展,必须坚持“政府引导、协会配合、企业为主、市场运作”。政府充分发挥规划布局、政策支持、建设管理、优化环境、提供服务、督促检查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商业街协会组织要对商业街建设给予配合,鼓励国内外有实力的商业地产开发商和商业企业积极参与商业街建设。

三、主要任务

(一)制定发展规划,认真组织实施。各级商务主管部门要组织力量,对本地商业街建设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本地区商业街建设、改造和提升工作的总体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确立发展目标和计划进度,提出对商业街建设的具体要求和措施,分步实施商业街的建设改造提升工作。

(二)制定行业标准,规范商业街建设。商务部将积极推动有关商业街行业标准的出台。各地商务主管部门也可根据本地区发展实际情况,制定地方标准,明确商业街的空间规模、业态特点、服务特色、配套设施等内容,依据标准进行规范化建设。

(三)调整功能布局,着力突出特色。各地要利用自身的区域优势、产业优势、历史文化优势和经济优势,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商业街。综合型商业街的培育,要注重把规模、经营、文化、特色、功能等要素进行整合,充分发挥购物、娱乐、旅游、商务、文化、休闲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商业街集聚作用;专业型特色商业街的培育,应强调特色化、专营化、规模化;对于新建商业街,要注重市场定位清晰和个性化设计,强调业态结构合理和服务功能互补,实现错位发展,集聚特色品牌。

(四)完善综合功能,健全配套设施。要以营造人居环境、构建和谐环境为出发点,完善商业街的综合服务功能。在满足购物需求的同时,增强商业街的休闲和旅游功能,充分发挥商业街的集聚效应,完善各种人性化、无障碍等公共服务设施,以体现对消费者的人文关怀。增强商业街及其周边区域的交通便利功能,营造舒适便利的消费环境。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商业街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众多行政管理和执法部门。各级商务主管部门是商业街建设的行业管理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成立相应的组织协调机构,加强同规划、建设、财政、工商、税务、消防、交通、环保等部门的协作,形成长效机制。同时,要发挥商业街协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形成全社会互联互动、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

(二)深入调研,加强工作指导。各级商务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商业街建设工作,把加快商业街发展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有效手段。认真落实商务部关于商业街的年度统计工作,掌握建设进度,加强对城市商业街的调查研究;引导商家积极应对金融危机造成的影响,调整商品结构,创新经营方式,合理布局经营业态,为名品、名店进名街创造条件。

(三)创新模式,强化商业街管理。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应结合本地实际,探索商业街管理的新模式。一是要制定科学完善、行之有效的管理规章,加强管理,完善服务,切实做到以诚信为本,以诚信待客。二是要协调处理好交通、环境卫生、公共设施、社会治安等影响商业街建设的问题,为顾客创造一个集商旅互动、休闲娱乐、文化观光为一体的和谐环境。三是要建设一支具有高素质、相对独立的综合管理队伍,做到权责统一、服务到位、管理到位、监管到位。

(四)政策扶持,多元化投入。各地商务部门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重点培育的商业街加大资金投入。要扩大商业街建设资金的筹措途径,通过市场化运作,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争取各方面的财力支持。

商业化的特点范文第5篇

互联网+是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互联网的创新成果应用于实体经济,将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与资源整合的优化作用,提升实体经济的生产力和创新力。2015年3月15日,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5月4日,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国家鼓励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态度,指明了利用电子商务培育经济新动力的发展方向。5月15日,商务部制定了《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立足于互联网技术在我国流通领域的应用现状,提出了以互联网为载体,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明确了以电子商务推动物流产业现代化发展的战略任务。

互联网+的本质在于创新,核心理念是包容、开放、共享与共赢,而高效物流配送运作的目标是整合资源、优化流程、降低成本。然而,由于根深蒂固摒弃传统的竞争思维,导致我国企业将互联网作为竞争的工具,阻碍了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的快速实施。如何实现互联网+与物流配送的融合创新是我国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鉴于此,本文以河北省特色产业基地为例,探究产业基地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整合的重点工程,研究结果不仅可为政府部门通过加快电子商务与物流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提供可操作性参考依据,而且为我国产业基地在互联网+环境中高效配置资源,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竞争优势提供可行路径。

河北省特色产业基地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现状

截至2016年1月,国家火炬计划批准了部级特色产业基地412家,其中河北省13家,分别为沙河现代功能与艺术玻璃特色产业基地、保定新能源与能源设备产业基地、唐山焊接产业基地、唐山机器人特色产业基地、承德仪器仪表产业基地、邯郸新材料产业基地、安国现代中药产业基地、大城保温建材特色产业基地、廊坊信息产业基地、宁晋太阳能硅材料产业基地、衡水工程橡胶特色产业基地、张家口新能源装备特色产业基地与唐山陶瓷材料产业基地。可见,河北省初步形成了一批以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新材料、机器人以及先进装备制造等新兴技术领域为专业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目前,我国统计部门尚未建立完整的物流产业统计指标体系,暂无精确到特色产业基地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相关统计数据,调研工作中数据收集整理、统计资料获取比较困难。笔者对省内外部级、区域特色产业基地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发展情况进行了电话访谈与实地调研,发现河北省特色产业基地与其他省市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数字鸿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电子商务应用水平低下

与广州、江苏、浙江、上海等省市特色产业基地相比,河北省特色产业基地电子商务发展处于起步阶段,仅部级特色产业基地衡水工程橡胶特色产业基地、安国现代中药产业基地、大城保温建材特色产业基地建有网站,其功能局限于宣传与信息交流。调研结果显示,存在特色产业基地内基于互联网的营销水平低、基地内企业入网数量少、基础设施不配套、市场体系不规范与网络安全不成熟等问题,尚缺标准规范和法律支撑电子交易,处于一种局部、离散和自发性状态,在技术水平、应用规模、配套环境等方面差距明显。

(二)物流配送发展水平滞后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5》、《河北省统计年鉴2015》的数据测算,河北省特色产业基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增长值占GDP的比重在5%-7%的区间内波动,物流相关产业增加值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在17%-20%之间波动,物流业发展实力并未高于全省总体水平,与其他省市特色产业基地相比较而言尚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缺乏必要的协调性、配套性与兼容性,运输设施区域布局不合理,物流网点分布过于分散,尚未建成四通八达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尚未实现跨企业资源整合与业务过程协同。

(三)组织规划各自为政

目前,政府部门、产业基地与入驻企业尚未对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之间相互推动发展以及相互依赖的关系具有足够的认识,对面向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重视程度不高,缺少总体规划和企业间协调,特别是物流各环节相互割裂分离,不具备系统性,难以实现全局优化。没有专门的政府机构负责、协调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整合工作,从而导致物流配送系统落后,限制了电子商务快速、高效、便捷等优势的发挥。入驻企业对现代物流的作用认知仍旧停留在传统的仓储、货运等基础层面,仅仅关注于商业经营,却忽视了物流配送的作用,将在很大程度上对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的协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作用。

(四)复合型人才缺乏

河北省特色产业基地电子商务与物流业发展时间较短,人才的储备和培育无法适应电子商务时代的要求。特色产业基地的发展趋向于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既懂电子商务又懂物流配送的复合型人才缺乏成为制约河北省特色产业基地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整合的一大瓶颈。同时,由于互联网+时代刚刚到来,真正实现产业基地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整合的成功案例缺乏,难以快速复制成功样本。

特色产业基地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整合的重点工程

(一)特色产业基地物流配送中心建设

根据特色产业基地打造基地型电子商务模式的需求,规划建立基地物流配送中心(非库存),应用互联网+时代的先进的管理手段、现代化硬件设备、网络化的先进技术及软件系统,比如条码技术、数据库技术、电子订货系统、电子数据交换、快速及有效的客户反映、企业资源计划等,真正实现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的深度融合,实现物流配送的柔性化、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和智能化,通过与产业基地的良好对接和合作使其运作效率更高。

(二)特色产业基地电子物流系统建设

物流的电子化、网络化、自动化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必然要求,规划建立特色产业基地电子物流系统。改革现行物流体系的组织结构,建立涵盖整个特色产业基地的电子商务物流信息综合服务网络平台,通过物流组织、交易、服务、规范的管理方式、有序的电子化程序,从而保证产业基地的物流配送实现整合现有资源、降低物流配送成本、提高整体运营效率。建立综合性与专业性并存的多层次物流配送网络,保证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的相互支持,提供物流信息、一体化服务交易、服务流程优化与全程跟踪服务,从而真正实现提升物流配送速度、提高物流服务水平、规范物流配送作业以及流程自动化与管理法制化,进而提升产业基地运营效率。

(三)特色产业基地企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

特色产业基地内企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是实现基地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整合的基础,发挥重点企业电子商务示范带动作用,根据战略支柱特色产业基地与传统特色产业基地所具有的不同特点,以企业为点、以产业基地为线、以物流腹地为面,整体推广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研发、生产、销售、售后等过程的应用。同时,以产业基地为单位加强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利用信息技术协助企业资源管理、客户管理管理与供应链管理,实现互联网+与实体经济共存的管理机制。

特色产业基地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整合建议

特色产业基地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整合工作应立足抓规划、抓协调、抓试点三个环节,突出围绕扶持鼓励政策、规范管理政策实施推进,加快发展。

第一,编制《特色产业基地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整合规划与政策》,将该项工作提升到产业基地经济发展战略高度。2015年是十三五发展规划准备工作的启动时期,各省先后编制了《十三五规划编制方案》,建议将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整合纳入十三五专项规划,将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整合提升到省级产业基地经济发展战略高度。组织政府相关部分编制《特色产业基地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整合规划与政策》,构建统一、高效的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整合体制,特别推进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整合的组织模式创新、运营模式创新,为实现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整合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二,积极推动建立特色产业基地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整合联席会议制与工作责任制,统一领导、责任到位、任务落实。加快特色产业基地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整合是一项紧迫、艰巨、长期的重要任务,建议采取联席会议制与工作责任制,建立必要的政府部门间综合协调机制,共同研究协调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发展的有关重大问题与政策。把特色产业基地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整合工作成效作为检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标准,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确保责任到位,任务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