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物教学质量分析

生物教学质量分析

生物教学质量分析

生物教学质量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专生物;教学质量;途径;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288-02

新课改工作的不断深入,对于现阶段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目的是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良好课程体系,不断提升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应试教育在我国现阶段的教学工作中仍然占据较大的比重,对于学生们的全面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生物是教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们的全面学习和发展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在开展生物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需要仅仅抓住生物学科的特点,从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入手,采用积极有效的教学方式。中专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符合新课改的工作要求,创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1.当前中专生物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1.1 教学效率较低。在开展中专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们的实际学习状况和心理特点出发,有针对性的采用积极有效的教学方式。中专学生本身的学习能力和基础较差,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采用切合W生需求的教学方式。但是当前中专生物教师使用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没有从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入手,采用的课程资源较为匮乏,严重影响了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1.2 教师自身的水平不高。很多中专学校中的教师本身的水平就不够高,主要是生物教师的专业知识不够全面充分,所使用的教学理念较为陈旧,同时还有的教师本身的教学经验不够丰富,无法有效应对学生们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中专生物教师自身有的时候会缺乏相应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够及时有效的适应现代社会教学课程的需求,不能够良好适用新课改的要求,影响到了中专生物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2.提高中专生物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2.1 不断提升中专生物教学课堂的效率。提升中专生物课堂教学的效率对于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十分重要,主要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不断激发和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们最好的老师,对于学生们掌握全面的生物知识,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中专生物知识较为抽象,很多学生都不愿意主动投入到学习当中去,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积极使用一些幽默的语言,将生物知识具象化、形象化,学生们能够从中感受到相应的乐趣。(2)积极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教学工作。新课改之后,对于学生们自身的能力要求较高,自主性探究学习的方式,能有效增强学生们的学习能力,让学生们自觉主动的探索知识。(3)积极使用一些多媒体素材和技术。中专生物教学涉及的方面较多,比如说细胞分裂方面的知识点,学生们仅仅凭借着教材内容,无法形成较为完整的印象,教师使用多媒体技术,能对细胞分裂的具体情况进行充分展现,这样学生们能够有效提升自身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多媒体技术,学生们能够直观的感受到中专生物中的抽象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思维认识。(4)有效开发和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中专生物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针对当前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和开发,积极发挥教材的优势作用,并和现实生活进行充分联系,增强学生们的理解。

2.2 有效提高中专生物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中专生物教师本身的水平不太高,需要不断提升教师们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中专学校在引进生物教师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些专业学历较高、教学经验较为丰富的人才,针对学校现有的师资队伍,需要不断加强和提升师资队伍的建设水平。学校可以给中专生物教师提供更多的进修和学习机会,让教师和一些其他学校的优秀教师进行交流和沟通,积极参与到一些优质课程的学习当中。中专学校还可以积极组织开展一些培训机会,让生物教师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当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储备和教学能力。中专生物教师还需要针对新课改的各项要求,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

2.3 积极开展生物实验教学。生物教学对于实验的要求较高,学生们需要对多种生物实验的内容和知识进行充分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中专生物教学中,想要积极提升教学质量,需要有效开展生物实验教学工作。中专生物实验教学中,需要积极引入相应的创新理念,积极发挥学生们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们亲身感受到实验过程,这样能有效培养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技巧。中专生物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的时候,需要积极从现实生活出发,尽可能的选择一些学生们易于接受和理解的实验课题,让学生们主动的参与到实验当中,这样能够有效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对于有效提升学生们生物学习技能具有良好作用和效果。

3.结束语

生物教学,对于培养学生们的综合思维,促进学生们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影响。课堂教学效率低和教师水平低下,是当前中专生物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对于学生们的良好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针对这种情况,需要积极采用良好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提升中专生物教学的质量。现阶段中,提高中专生物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主要有不断提升中专生物教学课堂的效率,有效提高中专生物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以及积极开展生物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1] 宋树军.对提高中专生物教学效率的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 2016(37):153-154.

[2] 刘武,杨晓华.浅谈在中专生物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J].教育:文摘版, 2016(13):00236.

[3] 李祯林.探究性学习方式在中专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群文天地月刊, 2012(7):172.

生物教学质量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生物药物分析 “专接本” 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a)-0091-01

以生物技术和现代工程相结合为特征的生物制药是近十年来发展最快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生物药物分析》是生物制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是一门研究与发展生物药物质量控制的方法科学。生物药物分析课程作为“专接本”生物制药专业的专业科,根据“专接本”学生的特点,应力求通过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及形式,使学生不断提高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生物药物及其制品研究与质量控制中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基本素质[1]。在生物药物分析教学中,笔者针对“专接本”学生的特点进行了课程教学,有效地提高了生物药物分析的教学质量。

1 根据“专接本”学生特点,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生物药物分析》课程需在分析化学、生物化学、生化技术以及微生物学、生物制药工艺学等有关课程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生物药物分析课程总论部分主要包括生物药物的概述和生物药物分析方法。在总论教学中,因“专接本”学生对有关课程的基础参差不齐,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学。多数“专接本”学生具有药物分析知识,熟悉化学药物及其分析方法,比较容易理解生物药物分析方法。故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主次分明地讲授重点和难点,不断进行巧妙设问,再结合提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并且,在课堂教学中,展现教学激情,热情洋溢地讲解知识内容,积极鼓励做笔记,加强教师与学生互动,活跃课堂学习氛围,促进互动学习。能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增强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由于在生物药物分析的学习要求既要具备分析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等基础知识,又要有药物化学、生物技术等专业知识。同时生物药物复杂的结构及其性质、分析特点、多方面的生物活性与功能等繁杂而枯燥的内容,大多数学生普遍感觉学习困难,课堂教学达不到预期效果。在生物药物分析中许多技术和方法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采用部分内容由学生授课的教学方式[2],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

随着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生物药物的品种与应用日益增多。生物药物是采用现代生物技术,进行加工、制造而形成的一大类用于预防、治疗以及诊断疾病的药物。因此,生物药物的质量与人的生命安全攸关,质量好的制品可增强人们的免疫力,治病救人,造福人民;质量差的制品不但不能保障人民的健康,还可能带来灾难、危害人民。如许多基因工程药物(主要有重组蛋白质或多肽类、抗体、疫苗等),特别是细胞因子药物都可参与人体机能的精细调节,在极微量的情况下就会产生显著效应,任何性质或数量上的偏差,都可能贻误病情甚至造成严重危害。因此,对生物药物及其产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就显得十分必要。一些有教育意义的药害案例可以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态度和肩负责任有一个很好的认识。故在教学过程中,以国内外重大药害事故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制作教学视频向学生播放,说明药物控制质量的重要性,加强学生生物药品质量观念,强调生物药物分析课程学习重要性。

药物分析的基本任务是检验药品质量,保障人们用药安全、合理、有效。药品质量标准是药品现代化生产和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药品生产、供应、使用和监督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技术依据,也是药品生产和临床用药水平的重要标志。国内先后出版了九版药典,现行版是2010年版《中国药典》。中国药典从2005年版开始,首次将《中国生物制品规程》写入药典,作为药典的第三部。以作业的形式让学生查阅2010年版《中国药典》,加强学生对中国药典的意识,融入中国药典知识于生物药物分析课堂教学之中。

2 合理制作多媒体课件,提高教学质量

在生物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借助于多媒体课件以丰富教学内容和手段,将抽象的知识简单化、形象化,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在课件制作过程中,选择清新自然而又不影响内容显示的模板,让学生在接受课程内容的同时,有种赏心悦目的感觉。讲授药物分析法部分内容时,加一些相关视频和图片等,图文并茂的方式加深学生直观印象,更有利于对内容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此外,在教学内容上,拓展相关新的知识和研究进展,从而充实和丰富课堂教学。

3 适当安排实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生物药物分析实验是生物药物分析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掌握和巩固理论知识以及实验操作技能的重要途径。生物药物分析的验证性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而综合设计性实验是对学生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进行综合训练的一种复合性实验。适当安排验证性实验和综合设计性实验,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而且可以使他们的专业技能得到综合训练。

4 因材施教,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

“专升本”学生的因材施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高校“专升本”学生与普通本科生相比,具有目标明确、思想成熟、学习刻苦等的优势特点的同时,“专升本”学生面对基础参差不齐、学习压力大、特殊问题多等问题[3]。因此,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组织教学,通过了解学生的特点,对不同标准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专升本”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材,调整适合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掌握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态度,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此基础上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来保证本课程的通过率和达到“专升本”学生的培养目的。

总之,在“专升本”学生生物药物分析教学中应根据生物制药专业的自身特点,因材施教,突出生产实践应用,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习主动性,提高生物药物分析课程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忠山,王晓梅.生物药物分析课题教学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探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8):44-45.

生物教学质量分析范文第3篇

药物分析学科特点决定了药物分析课程涵盖内容的广泛性,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有分析化学、有机化学、药物化学等课程的基础,又要具备药剂学等相关知识,且在学习过程中要接触大量的化学结构、分析方法等繁杂而枯燥的内容。因此,为了培养合格的、能够胜任今后药品研究、生产、供应、临床使用及监督管理过程中的分析检验工作的专门人才,对任课教师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根据药物分析的学科特点,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初步探讨如何有效的组织和提高药物分析学科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1 树立药典在药物分析中的指导地位

《中国药典》是我国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和监督管理等均应遵循的法定标准,是国家药物领域及药物体制的最高法规,也是药物生产、流通领域的必备法典[3]。随着药物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以及医药技术的整体发展和进步,《中国药典》随之做相应的调整和完善。目前《中国药典》每五年更新一次,与之密切相关的药物分析的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必须保持同样的更新和发展。药物分析学科的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也决定了对药典等法典和规范的学习不仅是药物分析学习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学生胜任未来的药物分析工作的重要保障。

因此,在药物分析的教学实践中,《中国药典》要始终处于不可动摇的指导地位。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在理论课授课过程中加强《中国药典》的教学力度。当前,药物分析教材中尽管有介绍药典概况的章节,但其仅仅局限于了解中国药典的基本结构及其沿革,掌握凡例中部分与药学相关的术语和计量单位等。对于初步学习药物分析以及首次接触《中国药典》的学生来说,这部分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很难理解《中国药典》的重要地位以及在药品研发、临床用药中的使用价值。大多数药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完药物分析课程后,仍然对《中国药典》理解不深入,更不用说掌握《中国药典》的使用方法了。因此,教师在理解吃透《中国药典》的基础上,在教学过程中,将之逐章渗透,对主要药物类型的分析方法教学中,要有意识结合药典规定的实例进行,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逐渐掌握中国药典的相关内容,同时熟悉和掌握药典各部分的功能和重要性。

此外,为了开阔学生的药学视野,在授课中有意识的介绍国外药典对特定类型药物的分析方法,并将之和《中国药典》进行比较分析。采用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既能掌握特定类型药品分析方法的原理、本质及优缺点,又可以初步了解和认识国际药学的研究领域,对培养合格的药物分析专门人才,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重视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是美国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研究生院1918年首创的教学方法,通过组织学生研究讨论一系列案例,并引导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使学生掌握相关课程的专业技能和知识等[4]。作为国外企业管理教学中一种较为成功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能够很好的解决教学中出现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因而也引起了国内企业及高校的关注。

前文已经提到,药物分析内容复杂,涉及到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及药物化学等学科的知识,因此,单纯依靠老师的照本宣科,很难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再加上药物分析涉及到大量的药物结构信息及分析技术,会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厌学情绪,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保证教学质量。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药物分析研究的重点是药品及其制剂的质量问题,与大众的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药品质量案例普遍存在,药品安全问题同样突出,这就为药物分析课程开展案例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土壤。通过引入和药品质量相关的案例,积极引导学生对药品质量控制的关注,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检测药品质量所需要的理论和手段。通过将案例教学法引入课堂教学,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能提高课堂效率,同时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奠定专业基础。

3 PBL教学手段的应用

俗语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这种以问题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的教学模式即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教学法[5]。采用该教学模式,可以逐步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中。

比如,食品安全关乎国民健康,在药物分析教学中可以引用一些重大的食品安全事件,结合药物分析的基本理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例如,针对瘦肉精事件,给学生提出以下问题:(1)瘦肉精对人健康的危害是什么?(2)瘦肉精的化学结构及性质如何?(3)如何建立有效的检测瘦肉精的方法,以避免今后出现类似的食品安全事件等。通过上述问题的提出,鼓励学生收集相关资料,通过资料的收集及提取,引导学生从瘦肉精的结构入手,去建立合适的分析检测方法。完成上述工作后,学生会认识到瘦肉精的化学结构和书上的“苯乙胺类药物分析”相关知识比较接近,然后再鼓励学生以书上的知识为基础,提出他们认为的较为可行的质量检测方法。通过这种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锻炼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知识归纳应用能力、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采用类似的教学方法,要注意设置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探索问题答案的兴趣。同时针对中国学生怕出头、害怕失败及畏惧的心理,老师要积极引导,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争取让全体学生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去,充分享受到讨论问题收获知识的乐趣。

4 加强实验环节,培养学生科学态度

药物分析还是一门实验学科,药物分析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培养能够使用和监督管理药品研发、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分析检验工作,并具备解决药品质量问题的基本思路和能力。药物分析实验课是《药物分析》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药物分析实验,学生才能将理论知识在实验实践中加以运用和理解,同时通过实验实践,学生才能熟悉并掌握药物分析工作所要求的实验操作技能,并逐步培养独立设计分析实验的能力。

因此,在药物分析教学中,任课老师应当给学生强调实验的重要性,并结合教学大纲和《中国药典》的实例选择合适的案例开展实验教学,帮助学生理解药物分析学科的特点,使学生逐步理解实验研究对象、研究目的以及实验方法之间的联系。实验方法方面,要尽可能多的涉及药物分析中经典的方法,比如容量分析法、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等,进一步完善学生药物分析的知识结构,提高对药物分析学科的理解和认识。

药物分析是保证药品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事关全民健康的大事,所以在具体的实验教学实践中, 教师要强调药物分析实验所要求的严谨、求实、求是的科学态度。要求学生首先从细节着手, 不论是分析仪器的清洗、实验设备的使用、实验数据记录等均要做出严格的要求,培养诚实严谨的科学态度。

5 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

现行的药物分析教材除了药物的制剂分析、药典知识简介及药品杂质分析外, 大部分章节是以药物的化学结构来分类的。从药物的化学结构出发,来分析药物及其衍生物的性质和分析检测方法,尽管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明确的知识体系,但由于药物化学结构抽象、枯燥,再加上药物分析、仪器分析理论艰涩难懂,使用传统的黑板板书教学模式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出现可以很好的解决上述难题。

使用动态的幻灯片及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把药物的分子结构清晰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以加深学生对药物化学结构的理解。此外,使用动画技术或通过超链接的形式,把药物分析、仪器分析的原理以动态或影像的形式展示给学生,把复杂、枯燥、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的、鲜活的、形象的实例。对于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和知识点,通过更改文字的大小、颜色以及增加醒目的标示予以提醒。

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模式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但在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时切记,教师要重视课件内容的编排,哪些地方需要重点讲解?哪些地方需要动画展示?哪些地方需要影像表现?教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尽可能的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切忌把课本上的内容简单、机械的拷贝到PPT上,然后再对着PPT照本宣科。

生物教学质量分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过程与方法;定性与定量;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书写;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过程与方法”是指为了实现“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教学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所采用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它是新课程三维教学目标中最核心、最活跃的课程目标。

就目前高中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书写教学的现状来看,学生最大的障碍有两个:一是物质的判断(最主要是生成物是什么,有些也会涉及到反应物有哪些),这是定性方面的问题;二是方程式的配平,这是定量方面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在教学时,忽视了从微观的角度将反应的过程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忽视了将反应物、生成物的分析推测过程与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展示出来,而只是告诉学生象背诵英语单词一样去记忆反应的产物,没有学生的主动思考、自主探究的过程,没有学生的学科思维与学科方法的训练。因此,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书写的教学,既要过程与方法同行,又要定性与定量并重。

二、教学案例

1.【例题】写出次氯酸钠溶液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定性分析】

【教师引领】次氯酸钠具有较强的氧化性,硫酸亚铁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它们反应会得到什么产物?

【学生分析】硫酸亚铁会被氧化为硫酸铁;次氯酸钠会被还原为氯化钠。

【教师引领】次氯酸钠变成氯化钠后,剩下的氧离子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学生分析】在水溶液中,氧离子可能会与水分子结合形成氢氧根离子。

【教师引领】形成的氢氧根离子还会发生什么变化?

【学生分析】氢氧根离子会与硫酸铁电离产生的铁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铁。

【教师引领】分析至此,你认为反应物有哪些?生成物是什么?

【学生分析】反应物有:次氯酸钠、硫酸亚铁、水。反应的产物一定有:氯化钠、氢氧化铁;如果铁离子没有被完全沉淀,还有硫酸铁;如果铁离子完全沉淀,还有硫酸钠。最终的产物有两种可能:氯化钠、氢氧化铁、硫酸铁;氯化钠、氢氧化铁、硫酸钠。

(2)【定量分析1】

【教师引领】要确立产物是哪种情况,必须进行定量分析。请同学们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守恒的规律进行分析推断。

【学生分析】次氯酸钠作氧化剂时,每摩尔得到2摩尔电子,硫酸亚铁作还原剂时,每摩尔失去1摩尔电子,因此反应中次氯酸钠与硫酸亚铁的物质的量之比应为1∶2。根据O2―+H2O=2OH―可知,氢氧根离子与铁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应为1∶1,铁离子不能被完全沉淀。反应的产物应该是:氯化钠、氢氧化铁、硫酸铁。

NaClO+FeSO4+H2O――NaCl+Fe(OH)3+Fe2(SO4)3

(3)【定量分析2】

【教师引领】确定了反应物和生成物以后,就是配平的问题。怎样确定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呢?

【学生分析】根据上述分析,若参加反应的次氯酸钠为1摩尔,则生成的氢氧根离子为2摩尔,为了保证氢氧化铁的化学计量数不出现分数,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应为6摩尔;这样一来,次氯酸钠的化学计量数确定为3的话,氯化钠的化学计量数也为3,硫酸亚铁的化学计量数就为6,根据O2―+H2O=2OH―可知水的化学计量数也为3,氢氧化铁的化学计量数为2,再根据铁元素质量守恒或硫酸根质量守恒,确定硫酸铁的化学计量数为2。

【答案】3NaClO+6FeSO4+3H2O 3NaCl+2Fe(OH)3+2Fe2(SO4)3

2.【变式例题】写出次氯酸钠溶液与用硫酸酸化的硫酸亚铁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定性分析】

【教师引领】变式例题与例题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学生分析】不同的地方是反应物溶液变成了酸性。

【教师引领】当溶液变成酸性后,次氯酸钠变成氯化钠后剩下的氧离子会有什么变化?反应物和产物会有什么不同?

【学生分析】氧离子不再与水分子结合形成氢氧根离子,而是与氢离子结合生成水。所以,反应物有:次氯酸钠、硫酸亚铁、硫酸;生成物是氯化钠、硫酸铁、水。

NaClO+FeSO4+H2SO4 ―― NaCl+Fe2(SO4)3+H2O

(2)【定量分析】

【教师引领】请同学们根据例题的分析思路,确定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学生分析】与例题的定量分析相似,反应中次氯酸钠与硫酸亚铁的物质的量之比应为1∶2。若次氯酸钠的化学计量数确定为1,硫酸亚铁的化学计量数就为2,根据O2―+2H+=H2O可知,硫酸的化学计量数为1,再根据质量守恒原则,可以确定氯化钠的化学计量数为1,硫酸铁的化学计量数为1,水的化学计量数为1。

【答案】NaClO+2FeSO4+H2SO4 NaCl+Fe2(SO4)3+H2O

三、总结与反思

1.准确把握“过程与方法”的内涵 “过程与方法”是学生的学习经历、体验和思维方式的变化、发展程度,是指获得和怎样获得“知识与技能”的经历,并形成从这些经历中抽象或概括的更有统摄力的思维程序和思维方法。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书写的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体验问题的整个分析、探究、推断过程,感受整个探究过程的艰辛,分享整个探究过程的快乐,体会分析、探究、推断的思维方法,实现由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判断、自主建构的目标,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学会“化学探究过程与探究方法”。从而突破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书写的“瓶颈”。

生物教学质量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药物分析 实验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药物分析是药学专业和制剂专业的一门核心技能型课程。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强烈的药品全面质量控制观念,使学生能够胜任药品研究、生产、供应和临床使用过程中的分析检验工作,并具有探索性解决药品质量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基本能力。作为一门研究与发展药物质量控制的方法学科,药物分析课程具有实践性和应用性强的特点。①实验是药物分析课程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综合运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②为了培养适应就业岗位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药物分析课程应对药物分析实验进行改革实践。

1 实验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在教学模式上,传统的药物分析实验是教师依据实验教学计划,安排实验内容,在实验前由教师讲解实验目的、原理、内容、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然后由学生进行操作。若实验出现问题,学生很少独立分析原因,多半都需要咨询教师,让教师帮助完成。这种以具体课程为单元设置的实验教学不能满足于专业实际工作的需要,也不利于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内容上,传统的药物分析实验内容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研究性实验较少,实验缺乏连续性、探索性和创新性。验证性实验一般都是学生按实验讲义按部就班操作,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这样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次,很多院校药物分析实验内容一成不变,实验内容与生产实际严重脱节,同时随着分析检测手段的不断更新,实验内容亦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此外,受院校实验条件的影响,很多药物分析实验并没有严格按照《中国药典》的方法分析药物,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质量控制观的培养。

2 实验内容的选取

通过问卷、座谈等方式调查分析医药行业药品检测及质量控制人才市场需求状况和药品检测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结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药物分析工”等高级工的考核标准,重构的药物分析实验内容主要有:EDTA标准液配制与标定、甘油相对密度的测定、葡萄糖一般杂质检查、水溶性维生素的鉴别、枸橼酸钠含量的测定、硫酸阿托品注射液的含量测定、生血片中铁的测定、地塞米松磷酸钠滴眼液中甲醇与丙酮测定、克霉唑乳膏的含量测定、氢氧化铝片剂的质量分析。

本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的设计特点在于:在检验对象的选取上,基本涵盖了不同剂型药物分析种类;在内容的设置上,以药品检验基本程序为主线,囊括了药物的鉴别、药物杂质检查、药物含量测定、药物制剂的常规检查等,同时考虑到学生认知规律,设计了等级由底到高的检验内容;在检验方法上,既有药物常用法定方法及规范化操作技术,又有现代药物分析技术。③在能力培养上,既有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又有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如综合性实验如氢氧化铝片剂的质量分析。

3 设计性实验教学模式

设计性实验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设计性实验的开设营造了一种积极的实验课氛围,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和勇于开拓的创新意识。教学反馈问卷调查表明,学生对设计性实验兴趣浓厚,普遍认为实验教学对理解药物分析抽象的理论知识和掌握繁杂的实验技术极为重要,设计性实验可以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④

设计性实验主要程序包括选题、查找资料、方案设计、方案修改和实验开展、分析与总结、实验报告等几个环节。以克霉唑乳膏的含量测定为例,首先教师确定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单独查阅相关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归纳,结合学校实验室条件,设计出实验方案。再由每组派一名代表对本组的实验方案进行讲解,其它组学生可以提问、讨论。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实验设计,指出实验设计中的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小组学生再对自己的设计进行修改,最后确定实验方案及实验所需的仪器、试剂等。再由小组对实验方案进行实施,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最后完成报告的书写。

需要说明的是,设计性实验的选题是整个设计性实验的关键所在。选题内容既要有一定新意,最好能与生活实际联系,又能考虑到现有的实验条件,保证实验方案的可执行性;既要有基本技能的训练,又要有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保证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知识、技能获得最大化。

其次,教师一定要转变教学观念,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教师只起到指导、引导和监控作用。

4 实验教学考核方式

传统的药物分析实验成绩主要包括实验报告成绩和考勤成绩,并不能客观反映学生对药物分析实验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致使很多学生认为要想期末实验成绩高,只要出勤率高,实验报告编写得好就可以了。因此在平时的实验课中,学生袖手旁观的多,动手操作的少,有的学生甚至在实验中途偷偷退场,事后抄袭他人的实验报告。

为了全面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实验技能、科学态度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达到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药物分析实验教学需要制定一套多层次、多角度的考核体系。在考核体系中,既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考核,也要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考核;既有学生知识的考核,也有学生技能的考核;既有职业技能的考核,也有职业素质的考核。让学生通过考核成绩的评定中找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期达到提高其综合素质的目的。

在药物分析实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如采用设计性实验教学,由于每组的实验方案不同,实验室要进行大量耗材的准备;同时,设计性实验教学对教师专业知识的要求更高。但不可否认,对药物分析实验进行改革,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掌握理论的同时,锻炼了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释

① 丁淼等.高职药物分析与检验技术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11.11:37—39.

② 张相飞.设计性药物分析实验教学模式初探[J].科技信息,2010.25(10):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