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债务危机爆发的后果

债务危机爆发的后果

债务危机爆发的后果

债务危机爆发的后果范文第1篇

关键词:欧债危机,区域一体化,亚元

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经济进入到金融危机频繁爆发的阶段。从拉美债务危机和东南亚金融危机,到爆发于本世纪的次贷危机、美国债务危机以及欧债危机来看,合理的风险管理策略和政府债务规模是治理金融和经济危机的关键所在[1]。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欧元区国家普遍出现了高额的公共债务和财政赤字,以西班牙、葡萄牙、爱尔兰和希腊四国尤为严重,其中希腊于2009年12月爆发了债务危机。一场波及多个欧元区国家的债务危机开始不断的发酵和蔓延。目前,欧债危机问题就成为国内外学者讨论的焦点。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关于在亚洲成立最优货币区以及亚元的呼声不断高涨,甚至在欧元区债务危机爆发以前,许多金融专家和学者认为欧洲是亚洲可以借鉴的模式,这次爆发于欧元区的债务危机暴露出来欧元货币体系的一系列缺点,为亚元的构建提供了借鉴意义。

一、欧债危机产生的主要原因

关于欧债危机产生的原因,学者们已经从不同的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部分国家高额的财政赤字是欧债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

余永定(2010)认为,欧元区国家之所以会爆发债务危机,主要是源自欧元起国家长期以来比较僵化的经济制度以及社会福利体制导致的财政赤字过高,同时当这些国家发生财政问题时,由于欧元区内部的经济治理机制不完善,并缺乏有效的货币政策手段,再加上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比如德国和法国迟迟不愿伸出援手,最终导致了债务危机的爆发[2]。

(二)国际信用评级机构下调欧元区国家信用评级是欧债危机起着助推作用

据imf统计,美国、日本以及英国的财政赤字率均和希腊12.8%的财政赤字率水平相当。但是为何仅有希腊爆发债务危机?我们认为正是国际信用评级机构降低了欧元区国家的信用评级,导致这些国的融资能力下降和融资成本上升,最终导致债务危机的爆发。徐明祺(2010)认为,正是国际信用评级机构调低希腊的信用评级,导致希腊市场融资能力的降低,才引起债务危机的爆发[3]。国际信用评级机构难以形成科学合理和客观公正的信用评级,助长了全球信用风险的积累和资源的严重错配,由此引发了金融市场的动荡以及债务危机的产生。

(三)欧元区经济制度缺陷与欧元区内部经济结构不平衡是欧债危机爆发的内部原因

欧元区债务危机的爆发,许多学者认为欧元区经济制度的缺陷是主要原因,即货币政策统一,财政政策不统一。费尔德斯坦曾经预言,欧元区的这种缺陷有利于长期处于财政赤字的国家,但最终会导致欧元区的解体,其内在逻辑是:欧元区内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不统一,财政政策归各个成员国所有,货币政策归欧洲央行所有。但是,在当前的国际经济中,不管是经济完全独立的国家,还是经济一体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国家的最基本利益仍是民族利益[4]。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本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是首要目标,但在欧元区,欧洲央行的首要目标是维持物价和汇率稳定。因此,当各国的经济发展出现不一致的状况时,部分成员国必定会出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错配。

此外,欧元区内部的经济结构不平衡也是欧债危机爆发的主要内部原因。这主要体现在:首先,欧元区并不具备蒙代尔(1961)所提出的最优货币区理论条件。蒙代尔(1961)认为,在一些商品、劳动力和资本一体化,通货膨胀率和经济发展水平接近,经济政策比较一致的国家和地区可以组成独立的货币区。在这个货币区内,各个成员国可以实行统一的货币和货币政策,对内采取固定汇率制度,对外采取浮动汇率制度,这样可以实现各个成员国的内外部均衡。但目前,欧元区各个国家之间的通货膨胀率、经济结构、经济周期以及劳动力成本方面都有一定的差异,并且差异有逐渐扩大的趋势。同时,欧盟各个成员国也具有不同的生产结构,它们对原材料的进口和依赖程度也有所不同,再加上各个国家之间具有不同的劳动生产率,因此国家之间的劳务和产品

价格竞争趋势依然存在。其次,欧元区各个成员国的经济实力呈两极分化的态势[5]。主要体现在欧元区核心国家与国家的经济体系差距不断拉大以及经济结构明显失衡,同时核心国家不断向国家出口并输出贷款,国家的负债比较严重。

(四)僵化的劳动力市场以及高福利的社会保障制度也是欧债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

首先,欧洲国家的劳动力市场缺乏必要的弹性。虽然欧盟内部统一市场的建立促进了国家之间商品和资本的流动,但由于文化和语言方面的障碍,以及社会和教育问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劳动力缺乏必要的流动性,再加上欧盟内部普遍存在的工资刚性也限制了劳动力自由流动。此外,劳动力在工会组织强大的保护下,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比较困难。其次,欧洲国家相继建立了高福利的社会保障体系,不仅扩大了财政支出,也推高了政府的债务,并使其在经济全球化竞争中逐渐丧失了区位优势。

二、欧债危机对区域一体化的经验借鉴

对于区域经济一体化而言,如果说欧元区处于金字塔的顶部,那么北美自由贸易区处于第二和第三阶段,而东亚地区仅处于一体化的初级阶段。因此,从欧债危机的产生和发展可以得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验借鉴,从而对亚洲地区货币金融的合作前景进行分析。

(一)建立区域范围内的金融监管和救助退出机制从而有效地防范各种风险

在目前的“清迈协议”框架下,各国财长在同意建立共同基金的同时,还倡导成立一个对各国经济金融形势进行监测的支付系统。但东亚地区内各个国家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因此也有可能出现类似欧元区的“道德风险”。因此在建立这种监管与救助体系的同时,还应该建立一种退出机制。

(二)扩大共同基金的规模,积极推动区域间货币与金融合作

从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及演进可以看出现有的国际经济组织和货币体系不足以有效地解决东南亚的区域性问题。从欧债危机、迪拜以及冰岛的债务危机可以看出,在区域间建立共同货币基金才是有效的解决区域间金融风险的途径。在欧债危机爆发以后,由于区域内缺乏共同基金,而基于各个国家独自的利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区域内的德国等成员国未能实施及时救助,从而导致欧债危机的负面影响扩大。因此,加强区域内的货币金融合作,利用区域内共有的金融资源可以有效地防范和化解可能产生的金融危机。

(三)加强经济合作和政治对话,稳步推进区域间货币金融合作

目前,货币合作共有两种模式:一是美元化;二是类似欧元区的共同货币。一些学者的观点认为,欧元区的货币合作模式更像是政治合作的产物,而美元化才是市场化的结果,正是由于欧元区的这种非市场化的合作方式才导致目前危机的产生。因此对于东亚区域一体化而言,如果强行通过政治合作来推动,区域内各个成员国经济条件和经济政策的差别可能会给区域一体化乃至货币区的稳定带来重大挑战。

(四)建立独立的信用评级体系

从美国次贷危机到欧债危机,美国的三大信用评级机构一直扮演着推波助澜作用。美国正是通过对国际评级长期话语垄断权来保持自身在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因此在推进区域一体化的过程中,建立属于自己区域内的信用评级体系,有利于维护区域一体化进程中的经济金融稳定。

三、欧债危机对建立

亚元的启示

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后,关于推出“亚元”的呼声不断,但亚洲各国的政治合作意愿、经济发展水平等差距预示着推出亚元的道路还比较漫长。欧债危机的爆发更让我们不得不重新考虑亚元的前景,并为构建亚元蓝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一)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要统一欧元区统一

的货币政策和独立的财政政策是欧债危机的深层次原因。在亚洲,由于现实原因和历史原因,亚洲各国间的隔阂和差异更多,对看得更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实施一体化的货币政策,在缺乏必要配套措施的情况下,当类似欧债危机的事件发生时,亚洲各国面临的压力和威胁将更大。所以,如果要推行亚元,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统一是一个必要的条件。

(二)政治和经济要相辅相成

虽然超货币是一种革命性的创建,但欧洲货币联盟毕竟是在缺乏政治联盟的基础上产生的,这导致危机爆发后,救助措施寸步难行。这要求亚洲各国在推行亚元时,必须首先考虑政治联盟。虽然亚洲的历史发展表明,在亚洲实行政治联盟是一件非常困哪的事情,但这次欧债危机充分说明,只有在政治和经济上的相辅相成,才能有利于陷入危机的国家迅速恢复经济。

(三)构建亚元要稳定推进

在亚元的推进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最优货币区的理论条件,即只有各个国家在要素流动性、经济互补性、市场一体化、经济开放度以及政治文化制度等方面趋同的情况下,组建最优货币区才能带来最大的市场红利。如果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勉强加入,就有可能得不偿失。亚洲各国应以欧债危机为借鉴,循序渐进地推进亚元,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决不能强行推出亚元,否则就会陷入比欧元区更加严重的危机中。

(四)增加货币金融合作的透明度

相对于欧元区,亚洲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要求亚元必须要在一个货币金融合作更加透明的环境中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减轻投机者的供给。同时也要建立一个具有更多话语权、信息高度透明以及交易比较便利的金融稳定组织。这个组织的建立也需亚洲各国不断地进行研究和探索。

总之,当前欧债危机还没有完全结束,欧元未来的命运也很难判断。亚洲各国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密切关注欧元的动态,积极研究欧元在运行过程中的优缺点,并吸取欧债危机的经验教训,只有这样才能为区域一体化及亚元的构建做好充足的准备。

参考文献:

[1]安国俊.欧债危机和美债危机的反思[j].中国金融,2011(18).

[2]余永定.欧洲债务危机的启示及中国面临的挑战[n].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月报,2010(6).

[3]徐明祺.欧洲债务危机也是欧元的信用危机[j].社会观察,2010(6).

债务危机爆发的后果范文第2篇

所谓债务,是指以国家的为担保,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所借的款。由于很多债务是以外币计值,向国际机构、外国政府或国际金融机构借款,因此,一旦这些国家的信用评级被调低,就很容易引发债务危机。人们可能会抛售这些国家的债券,这些国家债券的利率可能会被迫提高,违约风险互换(CDS)的利差可能急剧扩大。

希腊债务危机的起源与演进

希腊债务危机,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希腊谋求加入欧元区的努力。

在加入欧盟之前,希腊的财政状况已经渐趋恶化,在高盛等华尔街投行的帮助下,通过“外汇掉期交易”的方式,希腊掩盖了真实的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水平,顺利加入了欧元区,但是负债加重。为举办2004届奥运会,希腊举债近100亿欧元,并大兴房地产。但是,奥运之后,房地产泡沫破灭,财政亏损达30亿美元左右,希腊对外债务也像雪球越滚越大。

缩减财政赤字对希腊来说,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任务。庞大的公务员队伍以及政府机构和国企腐败和浪费现象严重,侵蚀着希腊的财税。恶化的财税状况又导致希腊公民纳税积极性受挫。据统计,希腊每年由于逃税而损失的税收高达150亿欧元。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无疑使希腊经济雪上加霜。危机中希腊的重要支柱产业,即海运业和旅游业受到严重冲击,并引起了一系列的连锁经济反应。2009年12月初,希腊政府宣布其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占比已分别升至12.7%和113%。2009年12月16日,标普下调希腊的评级至“BBB+”,22日穆迪也将其评级由原来的A1下调到A2。至此,希腊信用危机爆发。

受债务危机拖累,加上金融危机暴露的希腊经济严重依赖海运、旅游和侨汇三大外向型产业的结构性缺陷,希腊经济形势衰退,加上政府融资成本的上涨,令原本捉襟见肘的希腊财政压力进一步加大。希腊央行3月22日报告称,希腊经济正处于“恶性循环”中。

危机的溢出效应还可能影响欧元区和欧盟各国债务状况,进而影响欧元区金融体系的稳定。4月27日、28日标普又分别将葡萄牙、西班牙信用评级下调。由于在金融危机中积累了巨额公共债务,英国、法国和德国等信用长期获评最高3A级的欧盟成员国也多次被警告将会被下调评级。

欧洲的联合再次面临严峻的挑战

希腊债务危机爆发之后,是否及如何对希腊进行救援,一直是一个争议不休的问题。

以德国为首的援助国,面临较大的国内政治压力,不愿以其纳税人的钱,去援助过度借债的南欧国家。德国担心,在支援希腊之后,会为其他债务较高的国家开一个先例,以后德国就会遇到更多的负担。但如果不支持希腊,市场可能出现更大范围的恐慌,最终,救援的成本可能会更高。德国曾经提出“欧洲货币基金”的构想,其本意就是想对赤字国有更严格的约束,并使德国在谈判中有更多的讨价还价能力。南欧国家债务危机的爆发,使得欧洲的联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比如,如果希腊能够脱离欧元区,就可以借助本币贬值,减轻债务、促进出口。但是,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退出欧元区之后,如果改用本国货币,则会遇到巨大的转换成本。如果德国认为其负担太重,也可能会威胁退出欧盟。但这在欧盟的法律层面将遇到巨大的阻力。德国一旦退出欧元区,再度使用马克,则马克将急剧升值,这将对德国的出口带来沉重打击。

尽管欧洲至今仍然处在危机之中,但是从过去的经验来看,凡是在危机到来的时候,欧洲国家反而能够更加团结。这一次,欧洲可能仍然有决心和勇气再次度过难关。

避免过分依赖外需的结构性弊端,转向国内需求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方式

希腊经济存在过分依赖外需的结构性弊病,金融危机之后一蹶不振,债务危机不断升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度实施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经济严重萎缩,中国的出口也首当其冲受到影响。2008年11月,中国出口出现了2001年中期以来的首次下滑,直到2009年12月份才回到正增长轨道。2009年对外贸易比2008年下降了13.9%。其中出口总额同比下降了16%;贸易顺差同比减少34.2%;净出口对经济增长变为负拉动。为减少贸易萎缩对经济的冲击,我国实行了4万亿投资计划。但是必须看到,今后随着美国国内消费的减少,全球市场上将会出现巨大的“需求缺口”,中国的出口贸易条件有可能进一步恶化。因此中国应该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增强经济的内生可持续性动力。

防范国际热钱的冲击,防止资产价格泡沫风险

国际游资的炒作也是希腊债务危机的一个诱因。金融危机爆发后,原本流入新兴市场国家的游资开始撤离,股市和楼市泡沫迅速被挤出。从中国的情况来看,上证综合指数在2008年11月4日跌至低谷,之后开始震荡上行,2009年全年涨幅为79.98%;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和国房景气指数在2009年3月均降至低谷,之后开始反弹,特别是一线城市的房地产表现更为突出。这其中不乏国际热钱的身影。考虑到央行加息和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未来可能还会有较大规模的热钱流入。中国应切实加强资本管制,建立金融体系的防火墙,同时,要防范资产价格泡沫迅速推升和挤破的风险,防止经济出现大起大落。

债务危机爆发的后果范文第3篇

【关键词】欧债危机;拉美债务危机;启示

欧债危机和拉美债务危机的产生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通过分析两次危机出现的问题,并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现状,提出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应避免重蹈这些国家的覆辙。

两次危机的相同点:

一、大量举借外债

20世纪下半叶拉美国家为了实现本国的工业化,急需增加投资规模,尤其是对基础设施的建设。而当时发达国家推行的低利率政策对这些国家形成了极大的诱惑,于是很多拉美国家通过举债来弥补投资缺口,外债越积越多,到80年代初,外债规模超过了本国的支付能力而陷入债务危机。有数据统计,截止到1982年末,拉美主要四个债务国外债总额达2575.6亿美元,占拉美外债总额的83.58%,其中墨西哥外债余额876亿美元,巴西913亿美元,阿根廷436亿美元,委内瑞拉350.6亿美元。

而欧债五国债务总额达债务总额达33306.77亿欧元,其中爱尔兰债务率为104.95%,赤字率9.85%,希腊债务率160.81%,赤字率9.18%,意大利债务率120.11%,赤字率3.95%,葡萄牙赤字率106.79%,赤字率4.04%,西班牙债务率68.47%,赤字率8.48%。根据《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要求欧盟成员国的赤字率应控3%以内,债务率应在60%以内。欧债五国债务率和债务率已经严重超出安全标准。

二、两次危机爆发的背景

拉美债务危机发生在国际资本主义危机爆发之后,欧债危机爆发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后,产生的国际环境比较类似。由于在危机爆发后,对消费者和投资者的心理预期产生消极作用,使危机爆发的地区和受影响的地区消费和投资需求会大幅下滑,使经济进一步萧条。这个时候政府一般采用财政赤字手段刺激经济的发展,通过举债来弥补赤字,当债务总量超过政府的偿债能力就会爆发债务危机,拉美债务危机和欧债危机就是这种形式。

三、借债成本的提高

拉美国家的债务大都是向西方发达国家借来的,出现赤字后又要通过借新债来弥补,这些贷款偿还期短,条件苛刻,而且西方发达国家为了自身利益,为了应付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提高利率,使拉美国家蒙受巨大损失。据统计,利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智利多付利息8500万美元,巴西多付5.7亿美元,阿根廷多付1.8亿美元,利率的提高大大增加了拉美国家的债务负担。从2009年底到2011年7月,标普将希腊评级从A-下调到CC级,葡萄牙和西班牙也遭到评级的下调,意大利的评级展望在2011年5月夜被调整为负面。信用评级的下调加剧了投资者的恐慌,引起资本外逃,同时也使得融资成本的提高。

四、不同点分析

首先,欧债五国实体产业的缺失是危机发生的元凶,这些国家经济结构失衡。出现危机的五国是西欧相对落后的国家,这些国家主要靠旅游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欧债五国服务业所占比重其中爱尔兰为66.57%,意大利72.51%,希腊78.8%,葡萄牙74.82%,西班牙74.06%。而五国的服务业无一例外都是旅游业,旅游业具有很强的周期性,在经济繁荣时期会带来巨额的收入,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但在经济衰退时期,就会非常脆弱,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给这些国家的旅游业带来巨大冲击。缺乏实体经济的支撑,在经济出现问题的时候,很容易爆发危机。此外,高福利也是欧债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这些国家中,医疗费用和上学费用都比较低,对于失业者也发优厚的工资,这就很容易引发道德风险。多年来欧洲的高福利制度加重了政府的负担,在金融危机爆发后,为了继续维持高福利,政府不得不举债度日。再次,欧债五国是欧元区成员国没有独立的货币自,欧元区没有统一的财政政策,欧洲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是平衡欧元区各个国家利益的结果,相对于每个成员国,欧洲中央银行制定的政策不是最优,这就意味着在危机爆发时,希腊五国希望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而德国法国为了稳定本国物价水平,希望稳健的货币政策,成员国意见不统一,这也是危机产生的有一个重要因素。

拉美国家和欧债五国有很多不同,首先拉美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落后,虽然没有高福利政策增加政府负担,但是这些国家在实现工业化的道路上,主要依靠出口来创造外汇,而出口产品中大部分是初级农产品和矿产资源,其中,巴西、哥伦比亚、厄瓜多尔主要出口咖啡和香蕉,委内瑞拉和墨西哥生产石油,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之后,国际市场上石油价格持续下降及咖啡。香蕉等农产品价格一跌再跌,使这些国家苦不堪言,进一步恶化了本国经济的发展,还债能力下降,债务总量不断上升,使拉美经济雪上加霜。其次,拉美这些国家没有像欧债五国那样有坚强的后盾力量,欧洲成员国一旦出现问题,欧洲中央银行和欧元区其他成员国为了避免危机的扩散,不会坐视不管,可以说欧债五国出现问题的原因更多是由于这些国家的道德风险产生的。而拉美国家在发展过程中没有像欧洲中央银行那样强大的经济实力作后盾,一旦经济出现问题,那些西方债权国不仅会见死不救,而且还会落井下石,这是拉美债务危机一个重要因素。

五、欧债危机和拉美债务危机对我国的启示

第一,保持适度的债务规模和优化债务结构。在发展本国经济的时候,要积极吸引外资,适当控制外债规模,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增强外债项目的投资效益。在完善债务结构方面,一定要着重汇率和利率风险,完善外债利率结构,固定利率外债和浮动利率外债要保持适度的比例。使借债成本降低到最低限度,才能减轻债务负担,提高债务的利用效益,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按照国际经验,一个合理的利率结构是固定利率计算的外债总额占以浮动利率计算的外债总额的2.3到4倍之间为宜。这样就有利于避免因利率变动而带来损失。

第二,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使我国的出口产品从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创造型转变,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提高国际产业竞争力度。这两次债务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就是国家产业缺乏国际竞争力度,在国内私人投资不足的时候,政府只有靠借外债增加投资规模,久而久之国家的发展就会过度依赖政府扩大财政支出来刺激经济的发展,债务越积越多,最后产生债务危机。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在这关键时期,我们一方面要降低对投资和出口的依赖,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调整产业结构,实现有投资和出口带动经济增长向消费带动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另一方面,应加大对科技创新型产业的资金投入规模,实现我国产品有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第三,我们要坚持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要兼顾公平分配的原则,实行循序渐进的福利制度,避免欧洲国家高福利政策下所带来的道德风险。欧债五国依靠财政赤字来维持本国的高福利制度,债务越积越多,当债务规模超过本国偿债能力时,就容易爆发债务危机。而如果缩减财政支出,降低福利标准,就很有可能引起民众不满,甚至产生社会动乱。虽然现阶段我国在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方面的比例远低于欧洲国家,但这是由我国的国情所决定的,福利制度关系到民生,但不可一步到位,而应坚持循序渐进量入为出的原则。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现状,逐步提高福利水准。

参考文献:

[1]周逢民.欧债危机的成因及对我国的启示[J].哈尔滨金融学院学报,2012.

[2]叶谦,沈文颖.拉美债务危机和欧债危机成因的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经济探索问题,2011.

[3]潘晓惠,陆岷峰.欧洲债务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和启示[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2011.

[4]李欢丽,李石凯.债务危机与欧债五国银行产业衰退[J].中国金融,2012.

作者简介:

债务危机爆发的后果范文第4篇

美国债务危机:太大了反而未必能发生

2010年圣诞节前,华尔街著名分析师迈瑞迪斯・惠特尼关于2011年美国将有100个城市“破产”的预言,引发了人们对美元后市的讨论。人们担心,一旦大批地方政府入不敷出,美国的地方债市场将殃及美国面向全球的国债市场,美国国债利率会急升,导致美国政府筹资成本大幅上升,可能把美国政府拖入债务危机。一旦这种情形发生,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美元暴跌。

但这还不是最严重的,目前仅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就至少持有2.5万亿美元美国政府国债,还可能有相同数量的美元资产。如果中国率先向美国政府追讨债务而其他国家纷纷跟进的话,美元将暴跌20%。

在欧元区爆发债务危机的时候,市场已经想到了最坏的结果,那就是英国、日本包括美国也会爆发类似的债务危机。尤其是美国,它太庞大了;更严重的风险是,美元是世界货币体系的支柱,一旦爆发债务危机,全球各国拒绝购买美国国债,全球市场将拒绝美元结算,世界金融体系将立即出现大混乱――这将是一场无法挽救的危机,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很难想象,全球各国会允许这种玉石俱焚的惨状发生。

美国今明两年爆发经济危机的概率并不大

与大多数人的担心相反,笔者认为,美国在2011~2012年爆发由债务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概率并不大。

欧元区危机之所以爆发,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思想麻痹。欧元的设计者们太希望欧元走强了,从2000年开始,欧元兑美元上涨了七年半,期间欧元的“声誉”达到顶点,用欧元替代美元的憧憬一时间弥漫于整个国际市场,忽悠了很多人,也忽悠了欧洲人自己。笔者认为,“欧元危机”爆发的原因之一正是忘乎所以。

与欧元相反,美元是从崩溃的边缘走过来的,期间还经历了次贷危机和房地产危机,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使得美国人先于别国正视自身经济存在的巨大金融隐患,也高度关注美国的债务问题以及美元暴跌的可能。这种现实主义的态度,是防范重大危机发生的心理“防火墙”。注意力集中了,美元大危机爆发的可能性反而降低了。

与欧元区相比,美国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不同。直至今日,美国政府的还债能力还很强,不像欧盟有些国家那样只能靠“拆东墙补西墙”,美国国债标售市场一直很火爆,这种趋势在2011年立即逆转的可能性不大。

同时,尽管美联储疯狂印钞,但不等于忘乎所以,像很多人诅咒的那样――自己找死,上救不了;美联储还不至于如此疯狂。而且美国经济自身的活力和弹性比欧洲,甚至比英国、日本都强。债务谁都有,关键是偿债能力,对美国这样的经济体来说,关键是创新。只要维持住创新经济的领先优势,美国的国债市场就能维持。

更重要的一点来自中国,来自人民币。中美关系稳定,美元就能基本稳定,中美关系吃紧,美元一定暴跌。人民币走强,美元就“不敢”单方面走弱。中国经济获得良好发展,人民币升值预期与中美关系都会得到稳定。

展望2011年的中美关系,最大的变数是美国政府有可能遏制中国发展,包括引发中国周边国家出现紧张局势。但只要中国自身强大,谁都不敢轻举妄动。主席访美后,两国政治关系出现一定时间稳定的预期在加强。如果是这样,美元出现大麻烦的可能性也就进一步降低了。

经济数据好转,货币政策存变数

尽管强力唱空美国经济的声音一直不绝于耳,但当前美国经济数据初露一些积极因素,这也是美国国债市场近期保持强势的基本面原因。

我们知道,导致美国债券市场出现较大波动一般有两大因素,一是避险需求,或日风险偏好,即当美国之外的国家或市场发生重大风险隐患,导致市场对风险偏好进行重估之时,美国债券会被全球投资者追捧;反之,风险偏好指数上升,会使股市上涨,债市发闷,美元走弱。二是当美国经济内生动力增强,市场预测未来美国经济增长将快于其他经济体时,美国的债券收益率也会上涨,由此导致美元走强――当然,这种情况一般只会发生在美元处于底部区域的时候。

而当前的情况恰恰是,美国经济数据好转,而美元还处于历史底部区域。2010年11~12月,美国债券利率持续走低,圣诞节后拍卖的300亿美元国债,中标利率只有0.74%,说明买盘踊跃。同时,美国经济中最重要的数据:房屋数据、通货膨胀数据,以及劳动力市场的数据近期都出现好转迹象,其中11月份成屋销量增幅为6.5%,虽略低于预期,但仍有较大幅度上升,而且11月的成屋价格也小幅上涨,为2010年以来首见。再如去年11月申领失业金人数,已降至金融危机爆发前的水平,这也是个积极信号。

正是因为数据好转,美国一些重量级人物已经开始呼吁美联储在2011年应该调整量化宽松规模。在美联储决定推出第二轮量化宽松之后,美国的通胀数据也有上升迹象,因此美国国内的反对声日益强烈,美国民众很担心前门拦虎,后门进狼――经济没有怎么好转,通胀却不期而至――而且很难赶走。

债务危机爆发的后果范文第5篇

1财务危机运营的含义

财务危机运营,顾名思义,就是对财务危机进行经营和管理,它的对象是财务危机。针对不同阶段的形成特点来应对财务危机。财务危机运营是从安全理财和有效防范及处理财务危机的角度所提的一种策略理论。其基本理念是:财务危机是可防、可预、可控和可转化的;其中心策略思想是:以防为主,减少危机损失;其主要策略是:财务损失风险防范的策略、扭亏增盈的策略、改善资金流动性策略和破产清算、破产和解、自救免破的策略等。

2财务危机运营的必要性

2.1应对财务危机的需要。

财务危机是企业无法绝对避免的根本性危机,具有严重的危害性。如果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运营,会使企业以及多方的利益遭受损失。这时需要对财务危机进行有效运营,及时解决财务危机,避免企业利益遭受严重顺损失。

2.2实现企业目标的需要。

上市公司最根本的目标就是盈利,而企业一旦发生财务危机,必然会影响到企业目标的实现甚至有可能危机企业的发展和生存。这样企业的盈利目的必然受到影响甚至不能实现,这样企业的目标也就很难实现了。此时有效的财务危机运营显得格外重要,它能够防危争机、避危争机和化危转机。从而实现企业的健康生存和发展,实现企业目标。

3 财务危机运营的策略

3.1财务危机爆发前期的特点及其运营策略。

3.1.1财务危机爆发前期的特点。

3.1.1.1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缺陷。表现在三个方面:①控股股东不履行忠实义务。在我国控股股东履行忠实义务的法律基础尚不牢固,存在许多漏洞。控股股东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为自己牟取私利,从而使公司的利益受到损害。②董事会缺乏独立性。国有独资公司和国有独资公司发起设立并控股的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和经理人员几乎都由政府人事部门直接任命和委派,并且保留国家干部身份和行政级别。虽然履行了《公司法》规定程序,但实际上仍然由政府“问接”任命干部。在大股东的操纵下,一些上市公司的董事会为了达到上市或再融资甚至操纵股价的目的,置国家法律于不顾,不及时披露甚至不披露重大信息,使公司在虚假业绩的外衣下步入财务危机的深渊。③监事会的功能过于弱小。我国上市公司采用的是单层董事会制度,与董事会平行的公司监事会仅有部分监督权而无控制权和战略决策权。

3.1.1.2财务结构不断恶化。财务结构恶化主要表现:①筹资结构不合理,长、中、短期债务搭配不当。这就会引发两个问题,一是筹资成本过高,导致企业盈利能力下降;二是偿债高峰过于集中或过早到来,造成偿债困难。②投资结构不合理,长、中、短期投资比例失当。这也会形成两个问题,一是投资回报率低,致使盈利能力减弱;二是变现困难,不能及时偿还到期债务。

3.1.1.3经营效益明显下降。经营效益明显下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销售额连续下滑,尽管企业全力以赴,销售水平仍难提高,市场份额不断丢失,甚至靠打折、让利维持销售。二是销售额提高而利润未增加,这往往是财务危机的明显征兆。

3.1.1.4三角债严重。企业之间常互相拖欠货款,更严重的是,在现实情况下,这种债务关系更超出了“三角”关系,从而成为一环套一环的债务链。这主要是因为企业之间对法律的了解及执行观念不强,常常不能严格履行合同,导致企业之间互相欠债,这种严重的三角债问题,不但造成企业的坏账,还导致原来信用不高的商业信用更低,甚至影响到银行的信用。因此,三角债的危害性远远大于一般的高负债率,是即将触发财务危机的征兆之一。

3.1.2财务危机爆发前期的运营策略。

3.1.2.1变革公司治理结构。主要包括:①完善股东大会选举制度,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调整公司产权结构,实行股东多元化,力求使经营层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与股东价值最大化相一致。②正确发挥董事会职能。增强董事会的独立性,建立董事会的自我评价体系,强化董事会的战略管理功能和责任。③完善监事会运作机制,进一步巩固监事会的监督地位,在监事会的人员构成上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切实发挥监事会及公司其他机构对公司的内部监督和约束制衡作用。

3.1.2.2优化财务结构。企业筹措资金的来源主要有:商业信用、银行借款、发行公司债券、发行股票等,在选择筹资方式时,根据企业发展的不同时期,充分考虑经营扛杆、财务杠杆、盈力能力及金融市场状况,选择使综合成本最低的融资组合,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使财务风险降到最低水平。财务结构优化是企业财务稳健的关键,其具体标志是综合资金成本低,财务杠杆效益高,财务风险适度。

3.1.2.3建立财务危机预警系统。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就是通过收集各种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当出现可能危害企业财务状况的关键因素时,它能预先发出警告,提醒经营者早作准备或采取对策,以避免潜在的风险演变成现实的损失,起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的作用;当财务发生潜在的危机时,它能及时寻找导致财务状况恶化的根源,使经营者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制定有效的措施,阻止财务状况的进一步恶化。危机预警系统主要从危机监测、危机预测和预报以及危机预控三部分进行。而危机预警的各个部分是相辅相成的,前一部分的工作都是后一部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3.1.2.4正确把握负债经营的度。企业进行负债经营时,必须考虑企业的负债规模和偿债能力,考虑负债经营的度是企业防止发生财务危机的关键。企业财务部门在把握负债度上,首先,要注意负债经营的临界点,在达到临界点之前,加大负债将会获得更多的财务杠杆效益,一旦超过临界点,加大负债将会成为财务危机的前兆;其次,要注重筹资结构,按筹资方式不同可将筹资划分为权益融资和负债融资,这一环节上要对两者安排合适的比例,负债水平要适当,不能超过自身承受能力;再次,要合理安排债务偿还的时问和额度,力求债务偿还平稳,防止还款过于集中,造成无法支付到期债务。

3.1.2.5谨慎提供担保,减少损失和财务风险。企业经营者在向有隶属关系、有投资关系或业务关联单位提供资产或信誉担保时,一定要谨慎行事,对被担保的企业或项目进行全面了解并做到胸中有数,且在符合国家政策规定的前提下,方可结合本企业的情况适度提供一定期限内的担保。

3.2财务危机爆发后的特点及其运营策略。

3.2.1财务危机爆发后期的特点。

财务危机爆发后期呈现的特点主要就是财务危机在爆发前期表现出的“症状”进一步恶化,最终表现在企业丧失偿还到期债务或费用,出现严重亏损甚至面临破产。此阶段对财务危机的运营策略主要包括企业在严重亏损的形势下的危机处理方法和在难以偿还债务形势下的危机处理方法以及企业在破产形势下的危机处理方法。

3.2.2财务危机爆发后期的运营策略。

3.2.2.1企业严重亏损的形势下的危机处理方法:(1)常规策略:加强内部管理,扩大销售、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率提升和改善公司的盈利能力、资产营运能力以达到扭亏为盈目标的各种策略。(2)非常手段:①资产剥离。资产剥离是指企业将现有部分子公司、部门、产品生产线、固定资产等出售给其他企业,并取得现金或有价证券的经济行为,包括减资、转换、出售等多种形式。资产剥离可以直接获得现金或等量证券收人,这对企业来说很有吸引力,尤其是财务危机企业。对于财务危机企业。盘活闲置资产,变“死钱”为“活钱”,不仅可以化解财务危机,为企业筹集新的发展基金,同时又优化了资产结构。提高了企业整体资产质量。② 资产置换。资产置换是指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以优质资产或现金置换上市公司的呆滞资产,或以主营业务资产置换非主营业务资产等情况,包括整体资产置换和部分资产置换等形式。③产业转变。企业在通过对其产业所处的市场环境及产业结构进行了合理的分析后,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状况,灵活的选择产业转变政策。

3.2.2.2企业难以偿还债务形势下的危机处理方法:主要包括①提升公司偿债能力的策略。a、债务重组,所谓债务重组.是指债权人和债务人对原债权、债务的重新安排.通过削债、豁免债务、债务转让、债务豁免、债务抵消、债转股等方式对企业的负债进行重新组合的行为 债务重组是一种报表性的重组,是企业财务运作的重要手段。b、售后回租。售后回租又称出售回租,有时又称回租、回租赁等,是指物件的所有权人首先与租赁公司签订《出售合同》,将物件卖给租赁公司,取得现金。然后,物件的原所有权人作为承租人,与该租赁公司签订《回租合同》,将该物件租回。承租人按《回租合同》还完全部租金,并付清物件的残值以后,重新取得物件的所有权②延缓公司偿债期限。即通过与债权人洽商推迟到期债务要求付款的日期,如银行借款展期或借新还旧,短期借款转换为长期借款等③债务剥离。债务剥离是通过整体资产剥离方式将其连带债务一起剥离出去,以减少企业债务,其实质是企业以转让一部分整体资产的经营权为代价,达到转让债务和减轻偿债压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