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常见疾病康复护理

常见疾病康复护理

常见疾病康复护理

常见疾病康复护理范文第1篇

方法:以我院2010年3月—2011年3月治疗护理的146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3例。一组研究对象按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为对照组;一组研究对象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为观察组。对两组研究对象的心血管疾病了解程度、一年内复发次数、合理用药、年住院天数、并发症及生活习惯等临床数据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一年内平均复发次数为1.96次较对照组3.68次有显著优势,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

结论:心理康复教育与护理应用于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能够显著改善疾病的复发和住院次数,指导合理用药,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老年 心血管疾病 年复发次数 合理用药 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210-01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剧,老年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逐步发展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威胁健康及生命的常见疾病。因此对老年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治疗和护理已成为临床和社会关注的课题[1]。近年来,临床研究证实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进行心理康复教育与护理,可以显著降低疾病的复发,对改善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我院就此展开研究,综合分析心理康复教育与护理的临床价值,现将研究过程及结论汇总如下。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1年3月治疗护理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146例为研究对象,其基本临床资料如下:①观察组:观察组患者73例,男45例,女28例;年龄在63-78岁之间,平均年龄68.4岁;高血压32例,肺源性心脏病12例,冠心病26例,退行性心瓣病3例;病程在1-13年之间,平均病程4.8年;②对照组:对照组患者73例,男47例,女26例;年龄在62-79岁之间,平均年龄68.2岁;高血压34例,肺源性心脏病11例,冠心病24例,退行性心瓣病4例;病程在1.5-12年之间,平均病程5.1年。对两组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病程及疾病类型等基础资料进行比较,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护理。对照组研究对象按临床心血管疾病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患者入院后进行常规护理,出院后予以相应的用药指导及注意事项的宣教。

1.2.2 观察组护理。观察组研究对象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护理,具体内容如下:①了解患者情况:通过查看临床病历及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疾病类型、发病情况、治疗情况、心理情况、用药及生活习惯等基本情况;②疾病宣教:a.方式:根据患者的认知程度,学历及医院的条件等,分别采取口头讲解,发放宣传单,播放影音资料,墙报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2];b.宣教内容:包括疾病的病因、诱因、影响因素、治疗方法、预后注意事项等疾病基础内容,同时根据患者疾病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指导;③心理护理:根据掌握的心理情况,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使患者保持稳定乐观的心理状态。同时告诫患者家属应避免各种刺激因素,尽量保证患者情绪稳定;④用药指导:及时准确使用药物是减少心血管疾病复发的重要方法,因此对老年患者进行用药指导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向患者介绍药物的起效时间,作用时间及药物不良反应的自我观察和处理等。告诫患者严格遵守医嘱用药,不能随意停药或增加药量[3];⑤生活及饮食指导:a.生活指导:叮嘱患者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防止感冒;洗澡时注意水温,通风,防止因呼吸困难诱发疾病;坚持体育锻炼,增强体质;b.饮食指导:多食用清淡、低胆固醇、低脂及富含维生素的果蔬等有利于疾病康复的食物,禁食或少食诱发疾病的食物。采取少食多餐的饮食方式,忌烟酒,少用浓茶、咖啡等物质,保持患者大便通畅;⑥出院指导:患者病情稳定出院时,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出院指导。就疾病的认识,预防,用药方法及剂量,自我心理调节,运动方式,饮食及生活习惯等内容对患者进行指导。提醒患者避免疾病的诱发因素,教会患者及家属血压、心律、心率等检测方法及出现危重症候时的紧急处理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将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并采用SPSS15.2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当P

2 结果

2.1 临床数据。研究对象出院后1年进行随访观察组研究对象1年内平均复发次数为1.96次较对照组3.68次有显著优势,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

3 讨论

老年心血管疾病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多为慢性疾病。常见的有高血压,肺源性心脏病,冠心病,退行性心瓣病等,以反复发作,长期用药,并发症多为临床特征,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的影响[4]。近代有研究证实,心理康复教育与护理对老年性心血管疾病的复发,并发症,合理用药程度及生活习惯均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在合理用药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心理康复教育与护理在常规临床护理的基础上,针对心血管病患者常伴有焦虑、紧张等不良心理情绪,通过对心血管疾病的病因,诱因,影响因素,治疗方法,治疗水平,预后,注意事项,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等知识进行宣教,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使其以乐观稳定的心态投入到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中来[5]。同时对患者的合理用药,饮食及生活习惯等内容进行健康指导,使患者增强对疾病的认识,合理使用药物,增强对并发症的预防,从而降低疾病的复发,并发症的发生,最终实现合理用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综上所述,心理康复教育与护理应用于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能够显著改善疾病的复发和住院次数,指导合理用药,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 徐迎庆,王冬梅.老年人心血管病患者的心理分析及心理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0,12(1):144-145

[2] 景艳.对于120例老年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的心理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1,30(24):124-125

[3] 顾媛媛,张岚,陈海花,等.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康复运动的研究进展[J].护理管理杂志,2012,13(1):321-322

常见疾病康复护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普外科;手术;心理特点;护理

普外科手术是临床治疗疾病的常用方法,对普外科各疾病症状的处理具有优越的疗效。新时期医疗研究显示,除了对普外科患者采取整个的手术操作外,还可适当地进行心理护理。通过护理稳定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状态,保证术后能以加快病情的有效恢复。本次研究对我院的80例进行对比分析,掌握普外科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状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为随机性抽取2010年10月-2012年10月在我院接受普外科手术的患者资料,一共80例。所有患者的年龄范围25-65岁,平均年龄45.2±4.0岁;其中男性50例,平均年龄48.5±3.5岁;女性30例,平均年龄42.8±2.6岁。80例普外科患者中,肝脏20例,25.0%;胆道10例,12.5%;胰腺18例,22.5%;胃肠12例,15.0%;其它(肛肠、血管疾病、甲状腺)20例,25.0%。

1.2 方法

1.2.1 分组 此次选择的80例平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0例。采用随机分配方式,观察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对照组40例,男19例,女21例。两组普外科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症状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具有可比性。

1.2.2 护理 观察组普外科患者围手术期除了正规操作外,40例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对照组仅按照常规手术流程。术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判断心理护理对患者病情的恢复作用。

2 结 果

根据普外科围手术期常见的几种心理状况,包括:紧张、恐惧、焦虑、抑郁等四种,手术结束后对比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病人的心理状况,见表1。

本次观察组、对照组术后心理状态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普外科手术是临床常用的病症处理方法,也是彻底清除病根的最有效方式。随着医疗理论研究的深入开展,除了按照标准规范实施治疗外,还应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术前、术中、术后均实施心理疏导,使其保持正常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

3.1 普外科的常见疾病 普外科是以手术为主要方法治疗肝脏、胆道、胰腺、胃肠、肛肠、血管疾病、甲状腺和的肿瘤及外伤等其它疾病的临床学科,是外科系统最大的专科。普外科即普通外科,一般综合性医院外科除普外科外还有骨科、神经外科、心胸外科、泌尿外科等[1]。有的医院甚至将普外科更细的分为颈乳科、胃肠外科、肝胆胰脾外科等,还有肛肠科、烧伤整形科、血管外科、小儿外科、移植外科、营养科等都与普外科有关系。一般来说普外科包括的疾病有:颈部疾病、乳腺疾病、周围血管疾病、腹壁疾病、胃肠疾病等。目前,国内对普外科疾病处理多数选择手术方式,由主治医生按照标准流程操作,以综合处理普外科病症,可取得显著的疗效。

3.2 围手术期心理护理的意义 常规普外科手术操作取得的治疗效果显著,但围手术期实施心理治疗措施也不容忽视,双方面结合才能取得更好的疗效。由于心身疾病的治疗和转归与心理社会因素更加密切,普外科患者的情绪状态和心理变化直接影响着疾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程度[2]。因此,对心身疾病的心理护理就显得格外重要。本次观察组40例接受心理护理,其主要目的在于:①解除病人对疾病的紧张、焦虑、悲观、抑郁等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②正确及时的健康教育,使病人尽早适应新的角色及住院环境。③帮助病人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医-患关系,以适应新的社会环境。④缩短患者临床治疗的时间,使其身体机能尽快恢复健康,在心理上保持较好的状态。同时,从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治疗费用的开支。

由于突然充当病人角色以及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的改变,病人往往难以一下子适应,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这就需要通过心理护理,帮助病人创造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3]。心理护理不但有利于病人康复,还能贯穿于对病人实施的整体护理中,提高护理效果。本次观察组、对照组病人在术前、术中、术后等阶段,通过实施心理护理不仅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使病人早日康复。

4 结 论

总之,护理学是临床医学研究的重点内容,将其运用于普外科手术指导可取得良好的辅助疗效。通过本次两组患者对比,紧张、恐惧、焦虑、抑郁等是围手术期病人多见的四种心理特点,制定且实施综合性的心理护理方案后,患者的心理状况得到恢复,病情恢复期缩短。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普外科常见疾病及手术前后的护理措施[J].临床护理学,2011,15(12):37-39.

常见疾病康复护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精神疾病患者;家庭护理

精神病指的是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识、意志、情感、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从而阻碍了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此外,精神疾病患者的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杀或者攻击、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1]。精神病是由于多基因缺失或重叠而引起的丘脑、大脑功能的紊乱,而导致患者在感知、思维、情感和行为等方面出现异常。常见的精神病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抑郁症、情感性精神障碍、脑器性质精神障碍等,需要依靠亲朋、父母、医生的共同配合与帮助。现将2012年2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精神疾病患者68例进行分组比较,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精神疾病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4例。其中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15例,年龄28~42岁,平均(34.72±2.61)岁;观察组男性22例,女性12例,年龄20~47岁,平均(30.53±3.27)岁。所有患者经诊断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第三版)。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完善陪伴制度

家庭护理要求精神疾病患者由直系亲属陪护,为了给患者营造一个轻松、良好的休息环境,原则上陪护的亲属不得超过2人。患者可以自由着装,不需要佩戴病院标志,允许在家属的陪同下在规定区域内自由活动,并且自由支配财物以及购物。为了消除精神疾病患者的心理障碍和情绪波动,医院将取消统一化物品放置的管理制度,患者能够随意放置没有危险性的日常用品或者娱乐用品。为了让精神疾病患者感受到来自家庭、社会的关心与爱护,家属可以在护理人员的配合之下增加病房的温馨气氛,促进医患之间的相互融合。

1.2.2学习精神疾病知识

想要提高家庭护理对精神疾病患者的干预实施效果,家庭成员就必须深入了解精神疾病的一般规律和常见症状,以便及时预防或应对突况。经研究结果显示,家属对患者疾病的了解程度在很大层面上影响了患者疾病的复发率[2]。因此,精神疾病患者家属必须学习精神疾病知识,在日常护理过程中通过对患者表现、情绪、睡眠的观察以掌握患者病情的动态变化。必要的情况下,家属需要及时带患者到医院就医,以免因精神疾病发作而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1.2.3心理护理

出于对精神疾病患者害怕、恐惧的心理,社会上许多人群对该类患者存在着歧视、偏见的现象,导致精神疾病患者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得不到来自社会的关心与爱护。因此,心理护理主要针对社会人群和患者两个部分。对于社会人群而言,护理人员必须加强对精神卫生方面知识的教育和宣传,倡导社会群众多了解、关心精神疾病患者,为患者的康复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帮助患者树立康复的信心。对于患者而言,其康复的根本动力来自家庭的支持。因此,精神疾病患者家属必须随时掌握患者的心理活动状态,给予患者更多的耐心和支持,鼓励患者正面、积极地克服困难,面对疾病,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建设,促进其尽快恢复社会功能、融入社会集体。

1.2.4生活技能训练

生活技能的训练主要分为日常生活训练和职业技能训练两个部分。其中日常生活的训练要求家属给予患者生活上的关怀,帮助患者制定良好的作息时间表,督促患者规律生活、健康饮食。此外,在家属的陪伴和指导之下,患者还可以进行一些家务、娱乐、健身等活动,以增加患者的自我价值和自我认同感,提高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而职业技能训练的根本目的在于帮助患者恢复原有的工作和技能,家属可以充分结合患者的个人能力以及兴趣爱好,尊重患者的个性发展,从而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指导与训练,帮助患者循序渐进地恢复工作和技能。

2、结果

观察组患者一年之内的复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1年内复发率比较[n(%)]

3、讨论

家庭既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的缩影。而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可以视为一个重新适应、重新融入社会的过程。因此,家庭护理干预对患者更好更快地回归社会至关重要。对精神疾病患者采用家庭护理干预的办法,能够有效帮助患者树立治疗和康复的信心,增强患者的心理建设和心理承受能力,帮助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治疗[3]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对家属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依赖,这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的核心,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疾病的复发率。家属介入到患者的治疗过程当中,能够减缓患者的心理压力以及情绪波动,从而提高治疗的积极性与配合度。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通过不同的护理方式,对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均有良好的作用,其中观察组的患者家属通过完善陪伴制度、学习精神疾病知识、心理护理、生活技能训练等等科学、合理的优质护理模式,相较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而言,观察组患者的疾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上述比较数据表明,针对于精神疾病的患者,应该采用家庭护理的方式,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有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对精神疾病给予科学、合理的优质家庭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疾病的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汪灵芝. 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06:216-217.

常见疾病康复护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整体护理; 健康教育; 护士

健康教育是责任制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护理工作基本上是以疾病为中心的,护士们在观念上往往把自己的工作局限在执行医嘱的范围之内,习惯于按医嘱进行常规操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多数护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水平不能适应整体护理的需要,现有的专业技能不足以承担整体护理所规定的任务,迫切需要提高[1]。特别是护士在责任制整体护理中开展健康教育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因此,本院自1998年开始,在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中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

1 在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中开展健康教育是医学模式转变的必然要求

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已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医学的目的已不仅仅是“治疗疾病,延长生命和死亡率”,已逐步拓展为“预防疾病,减少疾病发生率,优化生存环境,增进身心健康和提高生存质量”。随着人们新的健康理念和现代医学模式的改变,护理学也相应地从传统以疾病为中心,逐渐转变为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护士的职责已不只是为患者打针、发药和做治疗等“常规护理工作”,现代医学模式要求护士应向患者、家属及社会的个体和人群提供卫生咨询和健康指导,并有计划地为患者解除病痛,保障患者的身心健康,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2]。健康教育作为医院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护士不仅要配合医疗给患者以适当的治疗与护理,而且要结合患者的身、心、社会需要,向患者解释疾病的常识、用药的注意以及饮食、活动、休息等如何合理安排以取得最佳效果。从本院实施整体护理以来,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其中主要因素也包括护士对患者进行的健康教育。通过这方面的帮助,使患者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知道如何自我保健,防止疾病的复发,同时,也因此使护理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们也渴望掌握必要的卫生保健常识,以提高生活质量,保持身心健康。因此,护士针对不同患者、不同人群所开展的临床常见疾病的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和医学模式转变的必然要求。

2 加强健康教育知识培训是患者得到优质健康教育的保证

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后,护士是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探讨护士如何在责任制整体护理中开展健康教育,从而使患者改变不利于健康的行为习惯,建立起科学的生活方式,是护士的神圣职责。从近几年护士从事健康教育的实践看,护理人员现有知识的缺乏是健康教育发展的障碍,护理人员也迫切希望掌握她们向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系统性知识,因此,笔者首先从以下几方面加强了护理人员健康教育的知识培训。护士必须掌握的健康教育内容包括营养与饮食相关知识指导,常用药物知识指导、各种常见诊疗技术相关知识指导,手术前后相关知识指导及内、外、妇、儿、五官,肿瘤等各科常见疾病知识指导,临终护理指导[3]等。通过护士采用个别教育、小组教育、口头教育、图片教育等不同的教育形式,针对不同患者进行通俗易懂的讲解,使各科患者了解到了应该了解的健康知识,只有这样不断提高护士的理论水平,才能使患者得到优质的健康教育。

3 做好健康教育指导,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专业、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3.1 护士在为患者做健康教育时,不仅限于疾病知识,而且要把患者入院后遇到的各种问题和日常生活中需要的饮食知识给予指导,如包括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在一般饮食中应如何搭配才能获取适当的营养,常见各类疾病的特殊饮食如何配置及其意义,中老年人关心的常见食物的胆固醇含量等。

3.2 患者入院后需做一系列常规检验及常规仪器检查,对此护士也要详细地予以介绍,如患者采取标本前及其他检查前需要做的准备,哪些因素影响结果,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等,检查须知、检查地点、出结果时间、正常值范围等,以解除患者的顾虑,为临床疾病诊断、疗效观察、病程监测、预后判断和预防提供客观依据,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3.3 在用药方面,护士职责已不仅是将药发给患者,而需要了解患者的主要用药目的,护理程序在药物治疗中的运用对使护士在各种药物治疗的实施中承担起了用药前后的监护者的作用[4]。对患者进行规范的用药指导,说明此种药品的作用、常用剂量、服药时间以及应注意观察的反应与可能发生的副作用。这样患者在出院后继续服药时仍可清楚准确地服用,并学会观察早期不良反应,发生药物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及时上报,避免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3.4 护士还要根据各系统常见疾病应用护理告知程序[5]的内容和方式进行介绍,其中包括讲解各种疾病的病因,特别介绍治病方法、药物、重点解释饮食、活动、复查时间及指征,对特殊治疗护理问题交代清楚。在某些易引起情绪变化的疾病如肿瘤、心脏病或大手术后患者的恐惧、焦虑等不安心理,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安慰患者,使其解除紧张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通过十几年来探索培训护士如何在责任制整体护理中开展健康教育,使护士在协助医师完成治疗性工作的同时,真正注重运用专业技术知识,对分管的患者履行专业照顾、病情观察、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等护理职责。在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深入、持续、健康发展过程中,准确把握优质护理服务的工作实质,切实将临床护理模式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责任制整体护理。要抓住转变护理模式的有利时机,转变观念,加强培训,更新知识,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专业、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参 考 文 献

[1] 黄人键.在开展整体护理中加强领导的几点建议[J].中国医院管理,1998,18(1):56.

[2] 周君,孙岩.未来趋势-护理人性化服务[J].中国医院管理,2003,23(12):48.

[3] 毕丽云.整体护理健康教育手册[M].广东:广东科技出版社,2000:1.

[4] 肖顺贞,袁剑云.药理学与护理程序[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2.

常见疾病康复护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健康护理;脑卒中;疗效

脑卒中是常见的脑科疾病,本病多发于老年患者,且并发率高、死亡率高。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脑卒中的发病人群也逐渐低龄化,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在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护理是很重要的治疗环节,不同的护理方式对患者有着不同的影响。本院将对健康护理在脑卒中患者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讨论。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40例脑卒中患者,年龄平均(62±17)岁,男性26例,女性14例。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20例,组间患者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1组患者行常规护理,2组患者在1组患者的基础上配合健康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讨论,所有患者均诊断明确。两组患者中病程最长者为17年,最短者为3个月。

1.2护理方式 1组进行常规的疾病护理,2组在1组患者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护理,其护理内容包括:心理健康护理、饮食健康护理、康复指导、家庭护理等内容。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在护理后对疾病知识的了解、身体功能的恢复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分析总结,并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

1.4数据统计 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χ2检验比较。P

2 结果

见表1,表2。

两组患者中1组对疾病非常了解的患者仅有5例,占比例的25%,而2组患者对疾病非常了解的则有13例,占比例的65%。

1组患者身体恢复良好者仅有2例,占总比的10%,2组患者身体恢复良好者为7例,占总比的35%,1组发生并发症的患者为11例,占总比的55%,2组仅有3例,占总比的15%。

3 讨论

近年来由于医疗技术的逐渐改革,脑卒中患者的死亡率明显降低。但大部分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1]。因此对患者进行健康护理是很有必要的,健康护理能够帮助患者很有的认识疾病,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2]。进行健康护理的患者综合情况要明显好于常规护理的患者,因此本院认为应该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健康护理,具体方式如下①心理健康护理:脑卒中患者由于大脑神经受损,很容易影响患者视觉、听觉、语言沟通能力以及肢体协调能力。对患者心理造成打击,有的患者甚至会出现绝望抗拒治疗的现象。因此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治疗状况,对出现心理问题的患者要及时进行疏导,多为患者讲解成功案例,帮助患者提高治疗的信心[3]。②健康知识宣教:积极为患者讲解脑卒中的发病原理、治疗方式、治疗禁忌以及康复训练等内容,让患者对疾病有充分的认识[4]。防止患者在不知情的状况下做出不利于康复治疗的举动,必要时可以采取知识讲座方式进行集中宣教。③健康饮食护理: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进行健康的饮食,要采用低盐低脂易消化饮食。对于有糖尿病的脑卒中患者来说更要严格对饮食进行控制,少食多餐,防止血糖出现过高或过低的状况。同时要叮嘱患者多饮水,不可进食过于刺激的食物,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④康复练习指导:护理人员要根据对脑卒中患者的自身情况以及疾病情况为患者制定合理的康复训练计划。对于肢体不协调的患者来说要指导其每日进行肢体功能锻炼,锻炼的力度与强度要循序渐进,且不可操之过急,若患者在训练过程中出现疲惫感要立即停止练习。此外对语言障碍的患者来说,护理人员可以帮助其从单个字的发音开始练习,逐渐扩展到词语发音最后到连贯成句,在此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有足够的耐心陪伴患者,帮助其走出困境。

总的来说,健康护理能够帮助脑卒中患者充分的认识疾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兰春秀.舒适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14(06):78-81.

[2]侯慧磊.舒适护理在脑卒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2,15(22):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