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物多样性教学设计

生物多样性教学设计

生物多样性教学设计

生物多样性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高中生物课程设计就是指生物课的课程安排是怎样的,就其需求来分析高中生物需要什么样的课程,选择什么样的方法来设计高中生物课程,对于高中生物课程实施的有效性评估,以及对于高中生物课程制度化的建立及实施。同时,对于高中生物课程设计后实施情况的利与弊进行实时分析,对于其中有利的加以保持与继续发扬,对于其中不合理的加以改进和完善。

关键词:

高中生物;课程设计;区域性知识

高中生物对于学习生物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但是如何学好生物?如何科学地学习生物?如何有效地学习生物都是学生面临的难题!所以,我们要研究的就是如何科学合理地设计高中生物课程,让该课程更加有活力、有动力,更有效率。

一、科学地对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安排进行需求分析

在进行课程设计以前,教师要确定自己设计该课程的目标是什么?是想寻找一种可以在全县市、全省或是全国范围内可以推行的教育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生物在整个领域的重要性,还是单纯地区分出教与学的利与弊,就分析生物的课程设计来论证教学的重要性及与学生认真学习的关联性……不管是哪种目的,都要为课程本身的设计服务。

二、教师在设计生物课程前,要对生物课程的各个要素进行排序

首先,我们要明确生物本身的思考方式重要,还是知识本身重要。很多人可能说知识很重要,但我想说,知识随时可能忘记,就像我现在,读了几年的大学,你现在问我高中的知识,我很多都已经忘记了,但是方法不会,很多时候你可能认为自己什么知识都没有学到,但是当你真的遇到事情的时候你会不自然地用你曾经学到的知识思考问题。现在每次遇到不会的问题,我就很苦恼、很后悔,后悔自己当初没有多学一点关于分析问题的方法,知识人人都可以学会,但是方法不一定。生物课程的设计也是一样,你只要掌握了生物课程设计的实质,对于生物本身的学习相对来说就没有那么困难了。

三、设计生物课程时还要考虑课程设计的具体实施

生物课程的设计包括生物课程结构性知识的课程设计、体系性知识的课程设计、创新性知识的课程设计、生理性知识的课程设计、思想方面知识的课程设计、理论类知识的课程设计、实践性知识的课程设计、区域性知识的课程设计、民族性知识的课程设计等方面,都是我们在生物课程设计方面应该考虑的方面。其中就区域性知识的课程设计来说,每个地区的教学条件不一样,东部发达地区的教学水平相对较高,教学质量较好,教学环境氛围浓厚,师资队伍的实力雄厚等方面的因素决定了东部地区的课程设计更科学合理,实用性、可操作性更强,对于孩子们就生物方面的提升来说更有效、更实用,更加容易理解和更加容易被认识。但是,对于西部边区来说,有一个安静的、安全的、整洁的教学环境都有一定的困难,知识就更不用说师资力量了,还有教学课程的设计都是根据老师的个人经验来教学,根本不可能科学合理。我印象很深刻的就是初中时学习生物。那个时候的孩子都是童真且充满着好奇,可是那个时候的老师都不是专门教生物的,都是随便什么教语文的老师来讲讲生物知识。对于生物知识中关于生理方面的知识,大多数老师都是采取回避政策,有时候老师甚至将男生和女生分开讲解知识,对于课程的内容多是敷衍了事,更不用说对于课程的科学合理设计了,这样学生就不能更加深入地理解生物这门学科。

四、课程实施情况的分析不可或缺

就课程本身知识体系的设计来说,一个课程的实施要求老师必须熟悉课程本身的结构,有哪些知识点,怎样讲解学生才能理解也必须做到心中有数。这就需要老师提前做好笔记,对于知识点的讲解有自己的看法。老师在讲解某一学科的时候,都有教案,这个教案就是老师对于课程的内容设计,老师在教授一门学科时,都有自己课程完成情况的考核。

五、高中课程的设计要从多方面考虑

对于课程设计中存在的弊端教师要及时解决。比如说在课程设计中会碰到需不需要课程设计的问题,每一个设计者都需要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才能论证自己观点的正确性。还有,很多学校对于生物课程的设计很合理,但是对于课程实施后的评估工作做得很差,经常只有前面的过程,而没有对于课程进行反馈,这是现在很多课程设计后实施情况的弊端,所以,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要做的就是在科学的需求分析下,设计出有效的课程设计。在课程设计实施后,要对课程实施的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与评估,对于其中不合理的地方加以改正与完善,对于合理的地方继续坚持。同时可以建立监测反馈的小组机构,专门负责课程设计的实施,对于课程设计的弊端进行及时的修改。

作者:董蓓 单位:江苏省溧阳市第三中学

参考文献:

生物多样性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同时,生物统计作为数理统计在生物学领域的应用,是教学难度较大的一门课程。因此,在生物统计学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针对各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因材施教,更新教育理念,加强实践训练,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进行改革和大胆探索。

二、二十一世纪对生物统计学课程的重新定位。

(一)新世纪对生物统计学课程提出的新要求。

二十世纪上半叶农业和遗传统计学首先获得了发展,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生物统计学、统计流行病学、随机化临床试验学已经成为攻克人类疾病的一个里程碑。这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显著提高了人类的期望寿命。

21世纪人类基因组,基因芯片等实验科学产生出的巨量数据,需要新工具来组织和提取重要信息。

将数据转化为信息需要统计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洞察力、技术和训练。

未来的生物统计学将会与信息技术密切结合,较少侧重传统数理统计,而会更多注意数据分析,尤其是大型数据库的处理。生物统计学越来越不同于其它数学领域,计算机和信息科学工具至少和概率论一样重要。

(二)生物统计学对大学生素质培养的作用。

生物统计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通过样本来推断和估计总体,这样得到的结论有很大的可靠性但有一定的错误率,这是统计分析的基本特点,因此在生物统计课程的学习中培养了一种新的思维方法———从不肯定性或概率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和分析科学试验的结果。

生物统计学是通过个别的试验研究得出其一般性结论,属于归纳推理的范畴。但其有别于简单枚举法和科学归纳法,是一种或然性归纳推理或者概率归纳推理。在生命科学的研究中绝大多数涉及到的是随机事件,因此,生物统计学不仅是试验设计与统计方法的教学,更重要的还是大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这对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很有必要。

生物统计学包括试验设计和统计方法两个有机联系的组成部分。通过试验设计的教学可提高大学生设计研究课题试验方案的能力,使之明确课题的研究目的、试验因素与水平以及试验设计方法等方面的内容。通过统计方法的教学除让学生弄清各种统计方法的内涵外,还需要使学生能够正确地选择最适合的统计方法,以揭示资料潜在的信息,达到研究的最终目的,从而提高大学生科学研究素质。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一)加强电子课件及网络平台建设。

生物统计学是应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原理研究生物界数量变化的学科,而概率统计的理论和思维方法对本科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加之课程学时的减少(由原来的60-70学时,降到现在的40学时左右),如何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入门,并使学生在了解概率统计思想的基础上,掌握常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应用及使用条件是课程的教学难点。为此,我们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了与教材配套的课件,通过在课堂上把抽象内容形象化与直观化,收到了良好教学效果。建设了一个生物统计学教学网络支撑平台,现有课程简介、教学大纲、师资力量、授课教案、电子版《生物统计学》教材、课程录像、实习指导、在线测试题、参考文献、其它教学资源等栏目,免费向全校师生开放。

(二)将多媒体教学优势与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机结合,用较少的学时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具有信息量大、形象化、直观化的特点。

但是如果不能很好地将多媒体这些特点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相结合,多媒体教学就可能会带来一些弊端诸如:(1)内容多,幻灯片变换快,由照本宣科变为照屏宣科,为新的“满堂灌”;(2)课件图片多,内容以展示为主,缺乏启发性;(3)教学内容常用满屏的方式显示(即所谓“死屏”),老师照着屏幕上的内容给学生讲解,失去了传统教学方法,老师边讲边板书能给学生留下比较深刻印象的特点,缺乏吸引力。

而多媒体在教学中只能充当工具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将多媒体信息量大、形象化、直观化的特点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制作课件时,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精炼教学内容,模仿传统教学书写板书的过程,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采用逐字、逐句、逐段显示教学内容的动画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仍然保持传统教学方法的教姿教态,在授课的过程中与学生保持互动,根据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知识的能力,掌握屏幕上显示内容的速度,必要时辅以板书进行讲解。这样做既发挥了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又充分照顾到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内容没有缩减,学时减少近三分之一的情况下,仍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长期坚持教育教学方法及教学规律的研究。

生物统计学的理论基础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从这个层面上讲,它有非常浓的数学味道,但是它又有别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生物统计学更主要强调的是概率论及数理统计的思想和方法在解

统计学在生物学中的应用已有长远的历史,许多统计的理论与方法也是自生物上的应用发展而来,而且生物统计是一个极重要的跨生命科学各研究领域的平台。现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与生物信息学的蓬勃发展,使得生物统计在这些突破性生物科技领域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在课程建设中,随时注意纳入生物统计学在前沿领域研究应用的内容,增强课程的活力,提高教师和学生面向生物产业主战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生物统计学要不要开实验课,怎样开实验课,一直存在争议,在此认为生物统计学不仅应该开设实验课,而且还要将实践教学的重点放在计算机技术和统计软件的应用上,让学生不仅掌握统计方法,而且加深对原理的认识,获得就业或升学的必备计算机统计技能,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一)开展统计软件的实习,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素质。

20世纪20年展起来的多元统计方法虽然对于处理多变量的种类数据问题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但由于计算工作量大,使得这些有效的统计分析方法一开始并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很好推广开来。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诞生与发展,使得复杂的数据处理工作变得非常容易,所以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技术,通过计算机软件将统计方法中复杂难懂的计算过程屏障起来,让用户直接看到统计输出结果与有关解释,从而使统计方法的普及变得非常容易。在课程体系改革中,各课程的教学时数与达到培养目标所需完成的教学内容相比还是不足的。为此,可以通过标准的统计软件的教学实习来达到以点带面,扩大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素质。

为此我们建立了一个专用于实习教学的生物统计电脑实验室。现共有50余台电脑,并连接到校园网。实验室配备有指导教师,负责对上机的学生答疑。除按教学计划进行的正常实习教学外,实验室还对优秀学生免费开放,鼓励他们结合教师的科研活动,应用所学生物统计学知识,学习新的生物统计学知识,掌握应用计算机解决生物统计学问题的技能。

(二)全方位、多层次的实践教学。

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必须将本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延伸到课堂教学外,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实践教学。

在原绵阳农专期间,主要在作物育种、作物栽培、动物营养等课程实验与实习中,根据相关内容加入了试验设计方法以及数据统计分析的相关内容。

组建了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以后,由原来的单一农科专业变成了理、工、农三大学科均有专业的格局。虽然专业的学科归属不同,但有一点是相通的,其内涵均属于生命科学的范畴。以科学研究的方法进行划分,均属于实验科学。

掌握正确的实验设计方法,从不确定性数据中挖掘事物的客观规律,是实验科学工作者必备的技能。因此,我们将原来只是在农科专业上延伸实践教学的作法推广到全院的所有专业,结合实验课教学的改革,对发酵工艺学实验、植物细胞工程实验、食用菌实验、微生物学实验等课程的内容全部或部分改为用生物统计学指导学生自主进行实验设计,把过去单一的实验流程、样品观察或检测实验改变为试验条件的优化试验,提出在不同条件下对样品测定的比较试验设计、单因素试验设计、多因素试验设计、正交试验设计、均匀试验设计,对试验结果要求学生使用统计学的方法对进行分析和讨论,最后得出最佳试验条件。

这样的实验教学改革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从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的角度看,改验证性实验为设计型、综合性实验,增强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从生物统计学角度看,将课程的教学实践延伸到课程外,弥补了学时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学生将自己学到的统计学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知识得到很好的内化。

此外,在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中指导学生选用正确的实验设计和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提升科技作品的档次;在毕业论文(设计)中要求学生采用恰当的生物统计学方法进行设计与分析,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设计)。

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训练了学生的统计思维能力,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掌握生物统计学这一工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了学生学好用好这门工具的信心,提高了学生从复杂的生命现象中挖掘事物客观发展规律的能力。

精品课程是集科学性、先进性、教育性、整体性、有效性和示范性于一身的优秀课程。作为精品课程的载体,应具有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学管理等特点。与之相比,我们在生物统计学精品课程的建设上,才刚刚起步,今后还要在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加大力度,将生物统计学建设成体现现代教育教学思想、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和适应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深受学生欢迎的一门课程。

生物多样性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我们提出物理课堂教学的“六主”教学理念,即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知识为主线、方法为主略(策略)、思维为主攻(攻略)、能力为主标(目标).为使之形象,可将“六主”类比于植物生长之根、气(魂)、茎、叶、花、果,希望渗透到教学设计中,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学生为主体是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之根

学生之成长相近于树之长成,浇树浇根,才能枝繁叶茂,果实累累.教学过程中如何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是具体的课堂教学中的重要问题.教师要知道学生需要什么,能理解到什么层次,就像给树浇水施肥一样,既要考虑时间,又要明确数量;教师让学生思、让学生问、让学生说、让学生动,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创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 “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是以学生所疑为老师所想、学生所需为老师所思、学生所做为老师所设的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动,让学生在动中吸取知识、建构能力才是教学设计的根基.

2教师的主导是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之气之魂

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相当于植物赖以生存的空气,无处不在,又是无形之手,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实现有效教学.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设法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多讲、多议、多思、多作,教师少说精讲,及时启发引导,像魂一样附着于课堂,像气一样无处不在,但又不显山露水,才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作法;教师设法让学生出现灵感与火花,才是教学设计之气之魂,也是高效课堂之魂.

3知识为主线是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之茎

茎是植物的营养器官,是植物的主干,是连接根、叶、花、果的通道,通过茎中的毛细管网络,下连深根,上通叶气.课堂教学中的知识相当于植物之茎,连接学生、连接教师、连接方法、连接过程、连接思维、连接能力.不以知识为主线的教学就像枯死之树,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课堂教学要以教学大纲的三维目标要求为基点,以所学概念、规律知识为脉络,用问题、实验、方法、策略溶解重点,化解难点,使学生高效吸收,融会贯通,这是“六主”教学设计的核心理念.

知识为主线不仅是教学设计之茎,也是教学反馈之茎,也就是说,教学反馈主要以知识主线的理解,掌握为起点和落点,就像植物之茎,根吸水分营养输送至茎叶,叶吸收能量传送茎根,在教学设计中反馈信息和方法策略都应通过学生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和反应作出判断.

[JP3]4方法策略的选取、制定和应用是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之叶[JP]

叶也是植物的营养器,植物通过叶,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夜晚释放氧气,枝繁叶茂使植物就茁壮成长.在教学设计中,方法和策略是我们要达到掌握主干知识,提高能力目标所想的办法.方法与策略隐于教学过程,但明于教学设计,方法与策略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是教学设计的特色要素体现.

方法策略包括教学方法策略和学生的学习方法策略,教学设计中方法和策略的应用核心要素之一是要有针对性,既要针对具体的知识、不同的课型(概念规律课、实验课、习题课等),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学生的程度、状态.体现的是教学设计者对教材和学生的了解和研究的水平.

5思维的培养是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之花

花之美外在于其艳,而内在于其实,植物的成长目标就是获得果实与种子,完成生物学意义上的一个轮回.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是为达到终极能力目标提高的最重要环节,相似于花与果实之关系,没有花,就不会结果,没有思维过程,就不可能有能力形成,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是行为的重要决定因素,是教学设计追求的绚丽之花.

思维习惯和思维方式就是思维能力的主要表现形式,新的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上.而物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就是思维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原则.

思维能力培养的基点在于让学生思考,思考的源泉在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把提出的问题设法解决和提出一些解决方案,这样一个过程就是很好地培养思维方式和能力提高的过程,也是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的探究过程;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点串线,举地反三,多题归类,是思维多样性、灵活性、发散性、敏捷性培养的重要途经.思维过程是隐性的、但又是开放的,教师周密设计系列性问题,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找准问题切入点,创设出一种能使学生积极思维的环境,使学生沉浸在生动、紧张、活跃、和谐的氛围中,给学生提供思维空间,使学生在自觉、主动、深层次的参与过程中,达到发现、应用与创造的要求,使学习过程升华为能力形成过程,烂漫的思维之花才能盛开于学生的脑海.

6能力的培养是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之实

春华秋实,在浩荡的春风吹拂下,才有满野秋色和大好的收成.教学设计中对能力形成的关注和重视相似于植物生长过程中果实之形成,能力培养是教学的根本目标,就像植物生长轮回就是为了结出累累果实一样.能力培养是贯穿教学设计始终的一条暗线,重视能力的培养已是世界性的共识,物理教学目标虽已明确了五种能力要求,但是能力的培养是多角度的多方面的,没有一种能力是独立存在的,在教学设计中应有意识地渗透各种能力的训练,寓能力培养于新授知识中,寓能力培养于实际生活中,寓能力培养于科技活动中.加强实践活动、实验操作和研究性学习是教学设计中能力培养的良好途径和方法.

生物多样性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高中物理 探索性实验 设计理论

物理探索性实验,在物理教学领域虽然是一项新型实验方式,但是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其他的物理实验无法比拟的优点。在教学中,教师要应用好物理探索性实验,必须设计得适合学生发展并且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笔者从事物理教育多年,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将从探索性实验的设计指导思想、设计原则等方面进行剖析,提一些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一、高中物理探索性实验的设计指导思想

高中物理探索性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物理实验研究方法的训练,是让学生在实验时接触探索、发明发现的一个过程和方法。因此,高中物理探究性实验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它的设计指导思想是服务于学生的物理学习。

所谓的探索性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注重的是学生探索和发现知识的过程。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任务繁重,学习时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很容易生出厌学的情绪。物理是一门难度较大,具有挑战性的学科,但是它同时是一门容易让学生反感的学科,复杂的定理和公式,让许多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提不起兴趣。基于这样的原因,教师在设计物理探索性实验时应当注重实验设计的趣味性,通过趣味性的设计,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令他们自主的投入物理探索性实验中,通过自主探索获取知识。

二、高中物理探索性实验的设计原则

1.探索性设计原则

所谓的探索性实验,设计原则必定离不开探索性。运用探索性原则设计实验,是指在物理实验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和规律,不是学生简单地做一下实验就能寻找出来的,它需要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反复挖掘、探索,才有可能寻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探究性设计原则,在物理探索性实验中的展现手法有多种方式,它对于学生的学习也提出较高的要求,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深入仔细观察,在设计实验时设置一定的障碍。学生只有扫除这些障碍才可以找到正确的答案,而这些障碍在物理实验中,其实就是一个个细小的知识点。

2.趣味性设计原则

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知识相比较,难度更大,而且教师在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时较少考虑到趣味性,更多考虑的是通过哪种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好地应对高考,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的这种想法应用到实际教学中,虽然能够使学生学到较多的物理知识,但是这种教学方法压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令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的状态,甚至会让他们产生厌学的情绪。

因此,教师在设计探究性实验时一定要注重趣味性,通过有趣的实验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学习物理知识的时候接触熟悉的事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没有距离感,学得更轻松,学习兴趣更浓厚。

3.简易性设计原则

在平时的学习中,有些学生原本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十分浓厚,但是在做实验的时候需要准备的物理器材较为繁杂,学生即使要自主地进行探究性实验,也苦于没有实验器材,有心无力。

因此,教师在设计实验时应当注重实验的可操作性,尽量设计一些采用较少的仪器,便于学生动手操作的实验。同时,尽可能地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使学生逐步认识到物理知识并不是“天书”,它的知识可以应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学生的认识得以转变,就更乐于参加实验。

简易性原则实验的设计,主要在于器材少,但是能够达到实验效果。比如学习热能方面的知识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探索热水瓶的保温性能”实验,这个实验的器材十分常见,温度计和热水瓶是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的两种物品,学生较熟悉它们的使用方法。这种实验简单易于操作,学生的探索欲望能通过实验有效激发出来。

总之,高中物理探索性实验的设计,一定要注意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教师在设计实验时既要兼顾知识性,又要兼顾学生的个人发展,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实验,只有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可以真正感受到物理学习的魅力,积极主动地探索物理知识,提升自己的物理学习成绩,体现物理探索性实验的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建平.浅析高中物理探究性实验设计方法[J].成功(教育),2007(08).

生物多样性教学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 作业设计 批改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生物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一节课结束以后,一套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匹配的作业对于教学活动质量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通过作业,不但能够巩固之前学习过的知识,而且能够通过作业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不再强调过去那种机械的、反复作业练习形式,转而把作业设计的重点放到了提高作业质量上。

一、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的措施

1.有效控制作业量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一些传统的教学理念对于教师的作业设计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教师过分重视作业量。很多教师总是试图通过布置大量的课外作业来挤占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希望通过作业量的优势来迫使学生重视生物学科的学习,尤其是进入高中以后,每个学生都要面临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高考。教师为了让学生在高考中考出高分,不惜通过加大学生作业量,利用“题海战术”来提高学生的考试能力。殊不知,这样的作业设计理念不但无法达到预想的效果,反而让学生对生物学科充满恐惧、厌倦的心理。很多学生被大量的生物作业压得不能喘息,从而采取拖拉作业、不完成或者抄袭他人的作业来应对老师所布置的作业任务。因此,要想提高作业质量就要有效控制作业量,对于那些重复性的、简单记忆性的作业不需要布置得过多,例如,一些概念、规律的重复书写等,否则除了增加学生的负担外,并不会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提高起到多大的作用。

2.控制作业的难易度

太简单的作业,学生缺乏挑战性,且无法达到巩固和延伸课堂教学的效果,而太难的作业又会给学生的作业完成带来困难,尤其是一些基础不是很好的学生,太难的作业会给他们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不但造成作业无法正常完成,而且严重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有效的作业设计一定要注意控制作业的难易度,要布置一些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作业。为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还可以选择一些具有层次性的作业形式,这样有难有易的作业会有效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

3.注意丰富作业的形式

书面作业是教师所布置的生物作业的最主要形式,却不是唯一的形式。教师在设计生物作业的时候,只有通过设计不同形式的作业,才能够让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例如,在生物学科中,观察型作业、实践型作业、拓展型作业、实验型作业等都可以作为教师布置作业的形式,只有在各种不同形式的作业练习下,学生才能够获得综合素质的提升。

布置什么样的作业,在设计作业的时候遵循什么样的理念都反映了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而在作业完成以后,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批改作业也是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

二、作业批改中要注意的问题

1.及时性

作业设计其中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使得教师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获取一定的反馈信息,教师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会大致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在学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等,而在了解了这些反馈信息以后,教师就能够对教学步骤进行及时的调控,在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推动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而为了及时调整教学活动,教师越早获取反馈信息越好,否则时间拖得太长,教师没能及时发现问题,获取信息,从而就无法及时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整。这样,会给以后的学习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及时性是非常重要的原则,教师一定要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快完成作业的批改工作。这样才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效提高教学活动质量。

2.批改方式多样化

一般来说,教师在进行作业批改的时候往往采取的是全批全改的方式,这样的批改方式对于教师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有很好的效果,但是这种全批全改的方式往往会给教师带来巨大的工作量。这样,会影响作业批改的效果。例如,很多教师只能简单地用“√”或者“×”来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而无法做到更加详细的批示。因此,除了这种全批全改的方式外,教师还可以适当采取学生互批互改、学生自批自改等方式来批改作业。这样不但可以让教师的工作量有所减少,而且可以让学生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更加直观地发现自己或者他人的问题,从而给他们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当然,这种自批自改、互批互改的方式只能选择性运用,教师不能为了减轻工作量而过度依赖这些批改方式,否则就使得作业批改失去了真正的效用。

3.重视复批

复批是作业批改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然而很多教师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却不是很重视复批的环节。在第一次的作业批改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揪出错误、找出问题,然后当学生把这些错误进行订正以后,还要对学生订正后的题目进行认真复批。这样才能够有效监测学生对于错误的改正情况,从而更加有利于发挥作业的功能。

总之,作业的设计和批改工作是生物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学的作业设计和有效的作业批改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课堂上所要学习的生物概念、原理、规律等,并在帮助他们巩固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拓展能力,实现生物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因此,高中生物老师不但要重视生物作业设计和批改工作的重要性,而且要把提高作业设计和批改质量作为自身教学水平提高的重要内容,要通过科学的作业设计和批改工作来推动生物教学工作朝着更加健康、高效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林聪.高中生物作业设计有效性探析[J].成才之路,20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