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建筑市场的认识

对建筑市场的认识

对建筑市场的认识

对建筑市场的认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工程造价;建筑市场;关系

建立良好的建筑市场秩序,可以使建筑市场混乱的局面得到根本上的扭转。我国需进一步加强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使其适应市场化工程管理的需要,更好的适应国际化竞争。

一、建立市场形成工程价格机制是规范建筑市场的切入点以及治本方案

(一)工程造价形成机制的市场化能合理配置建筑市场的资源

在市场经济学中,“价格”和“市场”是市场经济的灵魂,而经济学的基石是价格理论。价格机制则是市场机制的核心,在当前市场经济的环境下,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借助于价格机制的功能,通过公平的市场竞争形成交易价格来完成的。而在建筑市场中最重要的机制是工程的价格机制,所以,建筑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是通过市场的竞争,形成工程价格的机制来实现的。

(二)工程造价形成机制的非市场化使建筑业的结构优化调整缓慢,效率较低

1 目前我国的工程价格机制没有资源合理配置的功能。众所周知,工程建设项目本身具有较大的“油水”,诱惑力大,特别是国家投资的项目。以民间流传的一个比例为例:国家项目投资建设的总造价基本是按三三制:即公关行贿的钱占1/3、投资工程占1/3,企业的利润占1/3。媒体曾经报道过一个典型的实例,太平洋建设集团严介和,承揽了一个3000万的南京绕城公路工程,最后获得利润860多万,成为其第一桶金。而造桥修路堪称是利润率最高的行业,众人皆知“金桥银路”,因此,在某国有或集体单位准备兴建一个工程时,很多施工单位不管招标与否,都想尽一切方法要揽过来做。而且施工单位在承揽该项目时,根本不做事前风险分析。这些不合理的因素就使一些单位投资工程价格按国家定额和文件规定进行计价,并非市场竞争形成。而本是以追求工程造价、提高投资效益为首要目标的国家定额本,却因为指导思想和管理方法不适应时展的要求,从而使其中隐含着较大的利润。

2 在经济学中的供求关系影响价格,价格反过来又影响供求。而在我国的建筑市场中由于工程价格的形成非市场竞争,使供求的交易以暗箱操作、不公开及非法的方式进行。从而,使经济学中的供求关系在我国的建筑市场中没有得到应用,造成了建筑市场混乱的局面。我国建筑市场的工程造价的形成非市场竞争,从而在招标工程中,使一些施工单位只顾利润,在事前根本不做风险分析,通过不合理的因素承揽工程。因此,工程造价形成机制的非市场化造成我国建筑业的结构优化调整缓慢、效率较低最主要的原因。

(三)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改革是建筑市场改革的切入点和治本方案

目前,我国建筑业主管部门对工程造价对建筑市场的经济学意义的意识不够。在实际工作中会议,很少要求工程造价管理机构的人员参加。工程造价改革是建筑市场的灵魂,建筑市场构建方案中如果没有工程价格的改革是一个不完善的方案。我国建筑业自改革改革开放以来,制定了一系列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制度,但都没有涉及到工程价格的改革,都使建筑市场没有办法真正发挥市场功能。所以,工程造价管理的改革是建筑市场改革的切入点和治本方案。

二、以投融资体制方面改革为前提的市场形成工程价格的建立

(一)投资管理体制决定工程造价是否由市场形成

市场竞争形成工程造价的本质是业面有效的运用投资,优化配置资源,提高了投资的效益,从而使业主从中受益。所以,由市场竞争形成的工程造价是业主发包工程的一个必然选择。但是,在我国的工程项目中国家投资的比例大,由于一些不合理因素没能形成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使一些施工单位以按国家定额进行计价为借口,不通过市场竞价进行发包工程。在最近几年里,我国相关部门及管理机构对工程造价的计价模式进行了改革,使工程量清单模式逐渐与国际惯例接轨。而工程量清单计价只是一种计价模式,是对市场竞争形成交易价格的工程进行计价的一种技术手段。在工程造价改革中只推选工程量清单计价是不到位的一种改革。所以,投资管理体制决定工程造价是否由市场形成。对于工程量清单的计价依据是政府利用行政的手段对工程造价进行的宏观调控,根本转变不了工程造价的形成机制,而推出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方式是为了给市场竞争形成计价模式提供一种技术支持。我国的市场形成机制的改革的前提条件是:改革投资体制、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工程担保制度等。改革市场形成机制,使其适应我国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特别是适应国际化竞争的市场化计价需要。

(二)影响市场形成价格的主要障碍是投融资体制的改革

政府针对投融资体制的改革要建立起投资决策咨询制度,对于数额较大的政府投资项目,要有专家评价制度和公众参与,同时也要征询大型投资顾问机构和政府法律顾问的意见。政府投资项目后要建立评价制度,在项目交付投入使用以后,政府委托的独立机构对其进行评估和提出审计报告。对于政府非经营性项目的建设要引入政府工程市场准入制度:以最大的经济效益、公平竞争及公开为政策目标,引入注册工程顾问公司的制度和国际通行认可的承包商。政府投资要根据具体情况鼓励其他的经济成分参与投资入股,以建立起投资回报的机制,从而实现融资渠道的商业化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改革投融资的体制,将会形成对投资主体的有效激励和约束机制,有助于建筑市场形成工程价格在我国建设市场中发挥的作用,加快我国建筑业的结构优化调整及提高其效率。

对建筑市场的认识范文第2篇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建委系统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抢抓机遇,积极探索符合建设工作实际的科学发展之路,坚持统筹城乡建设发展,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加强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推进建筑节能实施,做大做强建筑业企业,促进了建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统筹城乡建设,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目前,全市城镇建成区总面积已达500平方公里,人口250万人,城镇化率达33%,年均增长1.9个百分点,已跨入世界公认的30%—70%的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城镇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

(四)加强建筑市场管理,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水平稳步提高。依法全面加强对建设工程招投标、质量监督、 二、认真查找问题,明确科学发展方向

建委党组按“四对照、四检查”要求,多种形式认真查找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上存在的突出问题,综合起来有以下方面:

(一)解放思想不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意识不强。对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理解的还不透,对其要义、本质、基本要求、基本方法把握得不够准,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城乡建设工作力度不够。由于思想解放程度不够,创新意识不强,习惯于走老路,特别是联系建设系统的实际,在建筑国企改革等方面没有迈出更大的步伐。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缺乏超前意识,没能经常向市委、市政府提供超前的、符合**实际的切实可行的城乡建设改革措施。

(二)统筹城乡发展意识不强,对村镇建设指导不具体。政府赋予建委负责综合管理全市城市建设、村镇建设、工程建设职能。而我市建设口职能部门多达六个,职能分割严重,客观上建委“三建”职能受到弱化。工作中存在重城市建设轻村镇建设,重工程建设轻城乡建设,重加强工程建设轻建筑业管理的现象。受职能弱化的影响,没有从全局的高度、全面协调发展的角度统筹考虑研究城乡建设工作,没有积极向市委、市政府提出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的思路与对策。借口市级城建口职能部门多,且都对县区负有工作指导职责,怕加重县区对口部门的工作负担,对村镇建设工作只停留在发发文件,收集情况上,深入县区、基层调查研究、指导少,解决村镇建设发展问题少。依法治建,对开发区、管理区及村镇建设工程管理上力度不够。各管理区、开发区及村镇公共建筑工程没有纳入统一管理,个别县区以政府采购方式发包工程,带来工程质量、安全等诸多隐患。

(三)建筑市场管理有待加强,科学管理水平不高。 (五)工作作风不够扎实。一些干部存在作风漂浮,敷衍塞责,遇事推诿扯皮,责任心不强,草率应付的现象。大局意识不够牢固,存在为小部门、小团体的利益打算的现象。全委系统工作一盘棋的思想还不牢固。忙于应付会议,热衷于以文件传达文件,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不够。

四、制定整改措施,促进建设事业科学发展

市建委党组及全体领导班子成员决心贯彻落实边学边改、边查边改原则,按照市委关于学习实践活动的要求,采取坚决措施,对存在的问题认真加以整改,真正达到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打造和谐团体的目的,从而把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

(一)抓住“理论武装”重点,不断提高思想和政治素质。在科学理论的学习上做到“四抓”:一是抓认识的提高。用科学的理论武装思想,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工作。真正认识到只有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二是抓制度落实。进一步完善学习制度,创新学习激励机制,狠抓学习制度落实,使学习成为广大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努力建设学习型机关、学习型系统。三是抓学习深化,真正全面、系统、深入地学习科学发展观,做到理解要义、掌握精髓,不能停留在浅尝辄止。四是抓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科学发展观理论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努力实现学习实践活动提出的“八个转化”。

对建筑市场的认识范文第3篇

1.缺乏优化设计意识

目前,很多建筑企业将管理的重心放在建筑工程的具体施工环节,没有充分认识到建筑设计管理的重要性,在建筑设计阶段缺乏优化设计意识。通常情况下,很多业主都是通过招标环节控制工程造价,没有认识到优化建筑设计也可以降低造价和成本。很多建筑设计人员往往根据业主的要求进行设计,不重视后期的设计优化,由于业主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也不会提出建筑设计优化的要求。

2.运行机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的建筑设计市场缺乏健康的市场竞争机制,各地建筑设计管理部门都会严格保护本地区的建筑设计企业,一般不会进行公开设计招标,这样就不会充分调动设计单位的积极性,一些优秀的设计单位在设计招标的过程中就无法获得工程。此外,建筑设计的法律法规也不够健全,这些都导致建筑设计市场缺乏一个健康、良性的市场竞争机制。

3.缺少必要的压力与动力

由于我国的建筑设计市场竞争竞争机制不健全,市场发育不完善,很多设计单位不注重提高自身的设计质量,而是依靠关系来中标。因此,很多设计单位缺乏改善设计质量的积极性,没有技术创新的动力。另外,建筑设计的收费方式也有不合理之处,建筑设计收费与建筑设计的经济效益不挂钩,这就导致建筑设计单位在设计的过程中不能充分考虑建筑的经济性,进而降低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

4.政府监控不到位

虽然我国制定了一些建筑设计方面的法律法规,也制定了相应的标准,但是这些法律法规和标准的执行情况却不容乐观,很多设计单位不重视对设计质量的量化考核,缺乏相应的量化考核标准,评价人员的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有很大的影响。建筑设计单位往往将建筑功能和质量作为建筑设计的重点,没有对建筑成本和造价综合考虑。此外,目前的建筑市场还不够规范,管理相对混乱,很多建筑设计单位并没有相应的设计资格,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建筑设计的质量。

二、加强建筑设计管理的对策

1.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完善是规范建筑设计市场的根本性保障。虽然目前我国已经建立包括《建筑法》、《合同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招投标法》在内的法律体系,对工程项目具有一定的规范作用。但是,这些法律法规都没有从建设项目的总体出发,缺乏具体化的设计规范。因此,政府部门为了更好地发挥建筑设计的监督管理作用,就必须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对设计招投标、设计监理、价格管理和设计市场进行规范,将设计监督管理工作具体化。

2.建立充分的市场竞争机制

为了建立充分的市场竞争机制,设计经营单位也需要通过招标投标的过程选择。虽然在《工程设计招标投标暂行办法》、《城市建筑方案设计竞选管理办法》和新颁布的《招投标办法》中都对招标投标过程作出了具体的规定,但是在具体的建筑设计中招标项目的数量只占总项目的10%左右。因为招投标的管理体系不完善,评标的方法不合理,招投标的过程也缺乏公平性与公正性。为此,必须要完善建筑设计的招投标环节。第一,要设立建筑设计的招标机构,并保证其符合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第二,地方建筑设计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招投标方面的规定,对于符合条件的工程项目,一定要开展招标投标工作;第三,业主要明确工程建设项目的功能和投资要求,并且要具备编制完整的招标文件;第四,在招标阶段要对投标单位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了解投标单位的资质和信誉等方面的具体情况。第五,要建立健全建筑设计方面的评标方法,保持评标机构的公正性和评标方法的合理性,从而为设计单位营造一个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以限制业主在招投标过程中的主观随意性。

3.加强设计优化意识,重视管理

建筑设计的优化过程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能够有效地控制投资。但是,也不能一味地节约投资,要把握好技术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做到技术和经济的和谐统一是控制投资的关键。因此,建筑设计人员应当增强设计优化意识,注重建筑设计优化的综合性,充分利用价值工程原理分析建筑设计方案,提高建筑设计的价值,做好功能分析工作,树立系统观念,追求建筑设计的总体效益,从而达到优化设计的目标。此外,建筑设计部门应当重视设计管理,认识到建筑设计的重要性,提高工程质量,控制工程造价,打造高品质的建筑工程。

三、结束语

对建筑市场的认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建筑工程 施工 监理工作 监理市场

中图分类号:TU204+.2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我们国家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与建筑有关的问题也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有关建筑质量安全问题及事故也层出不穷!解决以及减少这些问题的出现,这就要求监理人员做好施工现场的监理工作,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对在建工程的安全与质量进行认真的监督管理,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制定的质量和安全管理条例标准!唯有确保建筑物质量安全,维护人民的利益,建筑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同行竞争之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实行建筑工程建设监理的必要性

大多数建筑企业安全意识不强!对安全不够重视,使安全仅仅停留在标语形式上!成为一句空话,施工现场人员不能把施工质量及安全摆在首位,没有真正的意识到质量安全在整个建筑工程的重要作用,对在建工程安全没有有良好的预控能力!此外,有些监理人员专业技术能力不足,不能与时俱进,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使得许多较大的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一系列的安全质量问题,还有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意识淡薄,必需的安全防护措施比如“出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高空作业者必须系安全带等”不能落实到位,有时戴安全帽只是为了应付检查,并且大多数的员工上岗之前未能接受专业的安全知识培训,导致大多数员工安全意识非常淡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导致一系列安全事故的发生,对整个建筑行业造成了相当恶劣的影响,以及对建筑质量必要性的认识存在缺陷!此外,由于工期等其他因素的影响,致使部分企业为赶工期而降低对在建工程质量的要求,导致工程存在重大安全质量隐患,严重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

二、我国建筑工程建设监理的现状

由于我国的建设监理制度订立的较晚,旧的工程管理体制还在运行并抑制着新的监理制度的发展,我国工程建设监理的法制还不完善,使我国的工程建设监理行业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还有许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1.建筑工程监理市场不规范。

(1)我国建筑工程监理惩罚体系不够规范。大多数建筑工程监理人员只是做一些表面文章,对于在建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安全质量问题只是简单的批评几句,或者处于少量的罚款,而不是进行旁站等施工人员把工作做规范了在离开,或者是直接下达监理停工通知单。这就导致很难对施工单位产生威慑力。监理所开出的罚单金额相对于施工单位通过非法手段所得到的利润来说是相当低的,这就导致施工单位敢于去冒险,从而再次进行违法施工,做出各种违背安全和质量管理条例的事情来,以至于建筑工程施工安全质量越来越得不到有效控制的恶性循环。

2.监理人员的监理水平比较低,不能胜任工作。

由于监理公司是近几年建筑市场才出现的产物,建筑工程监理市场不规范,大部分监理工作人员上岗没有进行严格要求以及上岗培训,大部分监理人员是一些资历较老建筑工人,或者是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这就造成大部分建筑监理人员没有相关的技术以及经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部分监理公司人员是老的老小的小,从而导致部分年轻的监理人员只有书本上的知识,却没有多少工程现场施工的经验,对施工中出现的安全质量问题,既不能进行监督管理,更不能指导解决。另外,部分监理工作人员不能够扎实的工作,缺乏艰苦奋斗的信念,大多数都只是走走过场,不能够认真的对施工安全质量进行监理,监理人员也没有有效的监理方法和手段去监督管理建筑工程施工。

3.监理市场不规范。

承接监理业务的方法不规范。转包所中标的监理业务、挂靠监理证件等,更有甚者,部分区域质监人员也以别人的名义来成立公司,利用手中的职权来承接业务,对于不是自己所接的建筑工地进行恶意的阻扰别人工作,致使别人不敢来这个区域承接业务,进行业务垄断,致使整个区域监理行业没有竞争力,造成监理市场越来越不规范的一个恶性循环。

三、解决建筑工程建设监理问题的对策

1提高监理管理人员的素质

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监理管理制度成立较晚,还存在不足,虽然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监理行业的素质也在提升,但是和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相比还是非常落后的!因此,为了保证监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上岗前应对每个监理人员进行专业和素质的培训,让监理管理人员充分认识到自己在整个工程中的重要性,以及自己所有承担的责任和自己分内的工作有哪些。

2监理管理人员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

监理管理人员一定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理管理,加强对现场施工是否规范的巡视!监管人员必须参加图纸会审,在对工程进行施工前必须熟读图纸,对工程的大致情况应该非常了解,对进场和使用的工程材料必须进行认真严格的检验,对于隐蔽性工程的验收必须遵照相关的规范,发现与相关规范相违背的工程要及时通知施工单位进行整改,对于拒不整改的,监理人员应立即下达监理停工通知单责令施工方停工,待问题解决后方可继续开工,严格按照国家规范进行验收,保证施工质量!

3.制定合理的监理市场管理制度

制定合理的监理市场管理制度,制止不正当竞争。目前监理市场竞争激烈,每一项工程都有若干监理单位竞相投标,当前监理市场最突出的就是采用低价中标的方式承揽工程,给监理操作留下了隐患,对于违反管理制度的监理企业应该严惩不贷。

四、结语

我国的建设工程监理管理体制已经在向专业化、标准化的先进管理模式进行转变。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建设单位是建筑市场三大主体,真正的做好建筑工程施工监理工作,才能促进建筑业良性发展。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逐渐规范监理行业,完善监理行业的各项管理制度、约束参建各方的不法行为、规范我国现行建筑市场,才能实现建筑工程建设监理的良性发展。切实保障我国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戴波.我国监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对策[J].科技信息,

2009(24):673-674.

[2]相炎军.工程建设监理之现状与思考[J].甘肃冶金,2010,32

(1):133-135.

[3]夏侃,卢进东.工程监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究[J].法制

与社会,2009(6):269.

对建筑市场的认识范文第5篇

随着建筑市场的逐渐成熟,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粗放型管理下的建筑产品毫无价格优势,如不及时进行改革调整将直接面临失去市场竞争力的危机。财务会计管理可以有效抑制建筑生产成本的升高,是建筑企业获得最大化利益的重要保证。因此,加强会计管理工作,不仅是建筑企业为适应时展的必然选择,还是建筑企业长远战略目标的实施前提。

建筑企业的管理制度较粗放,一些具体细节管理不够完善。一方面对存货的管理认识不够,月末核算时存货量大,占用资金甚至超过了成本的2倍以上,从而造成资金的呆滞,成为建筑企业资金周转的不利因素。另一方面缺乏严格的赊销政策,使资金收回困难或收回时间变长。许多建筑企业为了争定单,对赊销对象没有进行必要的偿债能力和信誉方面的审查,再加上追债不利,账款不能及时回收而影响了企业的发展。第三方面对现有资金的统筹管理不足,一些建筑企业还是守财奴的思想,存款越多越好,存款越多象征企业越红火,从而造成大量资金闲置。还有一些企业对资金缺乏风险意识,将资金分配十分松散,一旦发生不确定的风险情况,将措手不及使企业财务陷入困境。

一些建筑企业的内部会计核算制度不规范,会计在处理信息时随意性大;还有一些建筑企业认为内部控制的作用不大而忽视对它的建设,甚至出现一人身兼数职的情况,内部控制的乏力直接造成企业的自我认识和自我监控能力低下;对于以项目经理部门制度为核心的经营模式,企业的财务部门根据收取的各个项目经理部门所提供的成本票据实行财务核算,并依据所收到的工程款结转业务收入以及成本,收入由成本倒轧得到,进而再结转利润;会计人员对财务核算的认识不清,财务信息不准确而事后又不进行核实。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经营决策已经成为决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环节,而决策就是以财务信息为主要依据的。因此,保证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和科学性是每一个企业必须具备的。就建筑企业而言,应当设立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同时配备高素质的会计管理人员。当前建筑企业的财务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并非如此,单一而臃肿的管理模式使信息沟通的效率较为低下,财务人员达不到现代企业财务管理要求的标准,不能及时提供有用的财务管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