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外贸易经济分析

对外贸易经济分析

对外贸易经济分析

对外贸易经济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对外贸易 经济增长 协整分析 格兰杰因果分析

在我国,由于历史和制度的原因,内贸与外贸是割裂的,不仅政府管理上是分开进行的,而且在企业运营过程中也是割裂的。为了改变这种不适应国际、国内市场对接的内外贸分割的旧体制,自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打破了两者割裂的局面,内外贸开始逐步一体化。我国多年来在对内与对外贸易管理与经营上的分割,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经济增长的效率,因此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主要对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计量分析。

一、对外贸易额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

为了避免非平稳时间序列建立回归模型引起的谬误回归,在对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分析之前,先对其进行单、协整检验,分析其间的协整关系,然后再建立虚拟变量模型。为了消除一定的趋势和异方差,指标在进行分析之前均进行对数化。这里分别采用对外贸易额(进出口总额)与对外贸易依存度作为量化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指标,国内生产总值作为经济增长指标,分别记为Zt、Wt和Yt。

1、单整检验

首先对对数化的经济增长指标国内生产总值lnYt和对外贸易指标进出口总额lnZt进行检验。用Eviews软件分别对经过对数化的1952―2006年的进出口总额(1978年不变价格)lnZt进行单位根ADF检验,确定滞后阶数的方法采用AIC最小原则。通过检验可以得出,在95%的置信水平下 lnZt~d(1)、 lnYt~d(1),因此,lnZt与lnYt同阶单整。

2、协整检验

采用Engle―Granger的两步检验法对对外贸易额与经济增长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进行检验。建立如下回归模型:

1nYt=0+11nZt+ut

采用最小二乘法对模型进行回归, 根据这一步的回归结果,通过计算得出残差,对残差进行的单位根检验,通过检验可以得出,在95%的置信度下,是平稳的,即~I(0),则lnZt与lnYt ~CI(1,1),即lnZt与lnYt为(1,1)阶协整,说明1952―2006年我国对外贸易额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3、模型分析

根据上述检验分析,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所以,可以建立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回归模型,进一步量化其间的关系。建立如下回归方程:

1nYt=0+11nZt+ut(1)

为了考察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对经济增长是否产生了阶段性的影响作用,本文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以1978年、1994年、2000年为界划分为四个阶段,这里拟在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模型中加入虚拟变量。在加入虚拟变量之前,采用Eviews软件先对模型(1)以1978年、1994年、2000年为界,进行结构稳定性检验,采用邹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稳定性检验结果

检验结果显示,模型(1)在研究期内,结构稳定,无须建立虚拟变量,对模型(1)直接进行回归,结果如下:

=4.193+0.6521nZt

t(40.103) (41.716)

p(0.000) (0.000)

从模型可以看出,对外贸易额的增长对经济增长起着拉动作用,进出口额每增长1个百分点,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0.652个百分点,但是,在我国经济体制和贸易体制的改革下,其影响作用未发生显著的阶段性变化。

二、外贸依存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

根据上述对外贸易额与经济增长的分析,得出我国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没有显著性的变化,这可能是因为对外贸易额中的进口额对经济增长有一定程度的负作用,抵消了一部分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因此,在模型中没有反映出对经济增长阶段性的促进作用。这里选用另外一个反映对外贸易发展的指标,外贸依存度记为Wt,进一步对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分析。

1、单整检验

本文对对数化的外贸依存度lnWt进行检验。用Eviews软件分别对经过对数化的1952年至2006年的外贸依存度lnWt进行单位根ADF检验,确定滞后阶数的方法采用AIC最小原则。通过检验可以得出,在95%的置信水平下,lnWt为1阶单整,即lnWt~d(1)。根据前面的检验结果,lnYt~d(1),因此,lnWt与lnYt同阶单整。

2、协整检验

采用Engle―Granger的检验法对外贸依存度与经济增长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进行检验。建立如下回归模型:

1nYt=0+11nWt+ut

采用最小二乘法对模型进行回归,并根据这一模型的回归结果,通过计算得出残差,对残差进行单位根检验。通过检验可以得出,95%的置信度下,~I(0),则lnWt与lnYt~CI(1,1),即lnWt与lnYt为(1,1)阶协整,说明1952―2006年我国外贸依存度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3、模型分析

根据上述检验分析,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协整关系,然后,建立我国外贸依存度与经济增长的回归模型,进一步量化其间的关系。建立如下回归方程:

1nYt=0+11nWt+ut(2)

同样,为了考察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对经济增长是否产生了阶段性的影响作用,这里拟在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模型中加入虚拟变量。在加入虚拟变量之前,根据上一章对对外贸易的发展划分的阶段,先对模型(2)以1978年、1994年、2000年为界,进行结构稳定性检验,采用邹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稳定性检验结果

根据上述模型检验结果,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模型以1978年、1994年为界分为3个阶段。设置虚拟变量di(i=1、2),模型如下:

1nYt=0+11nWt+2d11nWt+3d21nWt+ut

其中,d=1,1978≤t0, 其他,d=1,1994≤t0, 其他,ut表示随机误差。

对其进行回归,由于1不显著,其他回归系数均显著,故将其剔除。剔除后,回归结果如下:

=7.382+0.513d11nWt+0.259d21nWt

t值(108.364) (13.736) (6.164)

p值(0.000) (0.000)(0.000)

回归系数显著。分段模型如下所示:

1978年及以前:=7.382

1978年―1993年:=7.382+0.5131nWt

1994年及以后:=7.382+(0.513+0.259)1nWt=7.382+0.772

1nWt

从以上模型可以看出,从对外贸易依存度反映对外贸易的发展角度,对外贸易的发展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以1978年、1994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78年之前,对外贸易依存度的提高对国内生产总值没有促进作用;1978―1993年间,对外贸易依存度每增长1个百分点,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0.513个百分点;1994年以后,对外贸易依存度每增长1个百分点,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0.772个百分点。可见,对外贸易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在我国经济体制和贸易体制的改革下,也是逐渐增强。

三、结论

贸易体制改革和内外贸逐步一体化措施的实施,不仅使我国国内贸易与对外贸易呈阶段性快速发展,在其影响下,国内贸易与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也是逐渐变大,并且,内外贸易共同协调地促进经济的增长。可以看出,我国贸易体制改革和内外贸逐步一体化措施的实施是有效的,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是建立大市场、大流通,提高流通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前提条件,是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同世界贸易体制接轨的必要手段和内容。因此,加快我国内外贸一体化是我国贸易体制改革现阶段的主要任务。

【参考文献】

[1] 范柏乃、毛晓苔、王双:中国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实证研究,1952―2003年[J].国际贸易问题,2005(8).

[2] 高峰、范炳全、王金田:我国进出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基于误差修正模型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5(7).

[3] 何亚东:从流通对生产的决定作用看内外贸一体化带来的挑战[EB/OL]..

对外贸易经济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经济自主性;对外贸易依存度;企业竞争力;话语权

[中图分类号]F74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7)04-0008-03

一、对外贸易经济自主性相关概念阐释

对外贸易经济自主性是国家经济自主性在对外贸易方面的表现形式,而国家经济自主性是国家自主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说明国家经济自主性之前有必要首先介绍一下国家自主性的具体内涵。国家自主性反映了国家自主处理本国事务、应对国际危机的能力。它主要包括经济自主性、政治自主性和文化自主性。经济自主性是国家自主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探究国家经济自主性的相关问题。

国家经济自主性是传统的民族国家经济在国际关系上的表现形式,主要是一国政府拥有在对外经济活动中的自主决策权。这种自主性的决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自主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权利;第二,自主参与国际活动保护国家利益安全的能力。[1]经济自主性对国家而言,既是一种经济表现形式,也是一种自主处理本国经济事务的决策权,更是一种驾驭本国经济的能力。而对外贸易经济自主性则是国家经济自主性在外贸领域的重要体现形式之一,因此,增强一国对外贸易经济自主性是每一个国家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保证国家核心利益的必要手段。

二、对外贸易经济自主性指标模型构建

在构建对外贸易经济自主性指数时主要采用以下几个评价指标:1对外贸易依存度:一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与该国GDP的比值,该指标主要用来判断一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进出口贸易的依赖程度;2初级产品贸易竞争力,即初级产品(出口额-进口额)/(出口额+进口额);3工业制成品贸易竞争力,即工业制成品(出口额-进口额)/(出口额+进口额);4内资企业贸易竞争力,即内资企业(出口额-进口额)/(出口额+进口额)。[2]这四项指标构成了我国外贸易经济自主性指标评价体系。

在构建经济模型时,要充分考虑到指数的合理性与科学性。首先,建立判断矩阵的层次结构。本文利用“层次分析法”构造判断矩阵,矩阵共分为两层,即目标层和指标层。假设A层中因素A1(国家对外贸易经济自主性)与下一层中因素B1(对外贸贸易依存度)、B2(初级产品贸易竞争力)、B3(工业制成品贸易竞争力)、B4(内资企业贸易竞争力)有线性联系,则构成判断矩阵,如表1所示。其次,根据指标间的相互重要程度采用“1-9标度法”,相对重要程度随着数值的增大而依次增大。依据指标间的相对重要程度给出判断数值,写成矩阵形式,形成判断矩阵,随后用“求和法”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如表2所示。最后,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本文采用“直线型无量纲化”方法中的“规格化”方法对各指标数据进行处理。处理过程如下,先进行指标类型的一致化处理:在四组指标数据中,对外贸易依存度为逆向指标,其他三组指标为正向定量指标,为方便计算,我们对逆向指标进行正向定量处理,即将对外贸易依存度指数的原始数据进行极大化处理(1-对外贸依存度指数数值)。其次,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四组数据中,对外贸易依存度为比例形式,数值在0-1之间,暂不做技术处理,其他三组关于竞争力指数的数值都处在-1―1之间,因此,我们在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时采取“规格化”方法(即指标实际值减去指标最小值-1,再除以极差,三组数据的极差都为2)对数据进行纲化,其公式为:yi=(xi-min)/(max-min)。在经过一系列指数处理后,采用“线性加权合成法”对我国对外贸易经济自主性指数进行合成,计算公式为

该式中为wi权重,yi为指标标准值,通过各项处理,得出我国对外贸易经济自主性的合成指数,如图1所示。

三、我国对外贸易经济自主性现状分析

对外贸易经济自主性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变量,它反映的是我国在对外贸易中客观的经济现象。由图1可知,1995-2015年,中国对外贸易经济自主性总体上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对外贸易经济自主性指数最高值为62%,最低值为41%。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对外贸易经济自主性较强。这是因为:一是我国刚步入世界全球化浪潮之中,社会经济各个方面还没有进行全方位开放,我国对外贸易的依赖程度较低;二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尚不完善,政府对经济的管控比较严格,宏观调控力度较大,国家自主处理经济事务的能力较强。随着时间推移,我国对外贸易经济自主性指数开始急速下降。尤其是在2001-2005年这四年间,指数下降趋势极其显著。自2001年我国加入WTO后,贸易量剧增,同时由于我国出口产品都是比较低廉的加工产品,对外依存度较高,进而导致对外贸易经济自主性指数下降。伴随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投资、消费对拉动国内经济的增长作用日益明显,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企业产品科技含量提高,因此2006-2015年,我国对外贸易经济自主性指数逐步提升。

四、我国对外贸易经济自主性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对外贸易依存度过高

2016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达243万亿元,在肯定对外贸易发展成绩的同时,我们应注意到,当前我国GDP增长出现了片面依靠进出口贸易的不利状况,2016年进出口贸易总额占GDP的比重为327%,对外贸易依存度过高。出口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三架R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经济的繁荣昌盛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从长远来看,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最终要依靠本国经济的独立发展能力。对外贸易依存度越高,越不利于我国对外贸易经济自主性建设,因此,一味依赖出口拉动经济增长最终会削弱我国经济的自主发展能力。

(二)产品结构不合理,贸易竞争力不足

当前,我国经济存在产品结构不合理、贸易竞争力不足等问题。在竞争力指数之中,工业制成品贸易竞争力的作用尤为关键。一国工业制成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体现了该国技术进步和产业优化升级的程度。近几年,我国出口产品大多是一些技术含量较低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高科技产品出口比重偏低。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2006―2014年我国高科技产品出口比重一直处在25%~30%之间低位徘徊。从长期来看,贸易竞争力不可能单纯依靠低成本竞争优势维持,竞争力的最终获取要依赖于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的提升。

(三)内资企业创新能力不足

从整个经济发展状况来看,内资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是制约我国对外贸易经济自主性的重要因素。内资企业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体和核心,推动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然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竞争的关键在创新,没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完善的创新机制、良好的创新环境,无法培养和吸引创新型人才,进而难以做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最终导致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竞争力下降。

五、提升对外贸易经济自主性的主要途径

(一)调整经济发展战略,降低对外贸易依存度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对外贸易依赖度高且产品技术含量较低,易受到国际经济危机的冲击。为了降低对外贸易的依赖程度,增强对外贸易经济自主性,调整经济发展战略,降低对外贸易依存度。我国在调整经济结构过程中,要充分协调好出口、投资、消费的比例关系。投资是经济增长的推动力,消费是启动内需的关键,而出口是经济平稳增长的调节器。正确把握投资、出口、消费的关系是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基础。中国人口众多,有着巨大的消费市场。政府作为政策的制定者要发挥政策优势,制定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引导和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扩大内需,降低对外贸易依存度,增强我国对外贸易经济自主性。

(二)大力发展高精尖产业,增强企业贸易竞争力

今天,中国已成为世界贸易大国,但贸易大国与贸易强国之间存在着质的差距。传统的贸易竞争力模式已经无法适应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行产业升级、增强企业贸易竞争力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问题。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以高投入、低产出的粗放型经济为主,产品的科技含量低,经济效益较差,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劣势。扭转这一劣势的根本方法是大力发展技g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企业,重点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增强贸易竞争力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树立品牌效应,提高产品的和服务的质量,培育一批在核心领域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国际知名企业。其次,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努力掌握核心科技,构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新优势,提高我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第三,提升贸易专业化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第四,政府要制定一系列鼓励出口的政策,推动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例如,增加出口退税,对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出口扶植等。

(三)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加快“产学研”一体化建设

十报告提出创新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经济的发展要靠创新带动。在对外贸易活动中创新显得尤为重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竞争力强,在国际贸易中往往位于产业链的顶端,占据着有利位置。把握对外贸易自,增强对外贸易经济自主性,要把创新放到一个关键位置。

我国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要做到:1加强创新型人才建设,培养社会创新观念。在信息化社会,人才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必须重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2企业在自主创新过程中,要着眼于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观念创新。3完善自主创新政策,推动制度创新,加大对自主创新企业的保护力度。企业要以产业创新为导向,以产品创新为关键;政府要加快 “产学研”一体化建设,将科学技术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以福建省尤溪县洋中镇“绣球菌”生产基地为例,该基地由福建农林大学、洋中镇镇政府、后楼村村民三方面组成。福建农林大学将其最新科研成果“绣球菌”,通过洋中镇生产基地,迅速投入实际生产,并投放市场。这种产品生产模式,能够迅速满足市场的需求,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这个过程中,高校进行产品研究,政府负责牵头,农民管理和生产产品,三者有机结合,保证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了企业可持续发展。

此外,提高对外贸易经济自主性意识,积极参与制定国际贸易政策等也是提升我国对外贸易经济自主性的有效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舒展后危机时代国家经济自主性及其路径选择[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 (4): 86-87.

[2]吕永刚,华桂宏中国经济自主性的评价指标构建与实证分析[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6):2-3.

[3]毛日N,中国制造业贸易竞争力及其决定因素分析[J].管理世界(月刊),2006 (8):65.

[4]郭熙论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及其转变[J].当代财经,2011 (3):7.

[5]曹华改善投资、消费、出口的比例关系促进经济协调发展[J].经济问题探索,2007 (5):8.

对外贸易经济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对外贸易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近年来一直是国际贸易研究的活跃领域,对外贸易与经济增的关系理论界一直有不同的观点:大致形成促进论、阻碍论、折中论。这些观点都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证作基础,但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实际情况差异较大,对某个地区进行分析得到的结论在其他地区不一定实用,所以对某个特定地区就要具体分析对外贸易对该地区起到什么作用。

改革开放尤其是近十年来,烟台市对外贸易额和GDP迅猛增长,不管是从总量上看还是从增长速度上看都要高于开放前的水平,所以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有某种促进作用,下面本文就运用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并结合烟台的实际情况对它们的关系进行分析。

一、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回顾

最早提出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是亚当・斯密:他假定一国在开放前存在闲置的土地和劳动力,剩余资源用于生产更多的商品出口,由此为利用剩余生产能力开辟了出路,这样贸易就可以在不降低国内生产的情况下扩大出口,结果提高了经济活动水平。后来李嘉图提出比较优势学说,他认为比较优势决定贸易形式,给一国带来收益的不是剩余资源的使用,而是更有效的资源配置。出口使得一国能够在较国内生产更为有利的条件下购买进口品,同时,通过专业化生产成本相对低的商品,即使没有资源增长和技术变化,贸易也能促使各国生产最优化,促进经济增长。穆勒进一步指出,贸易的直接优势在于促进世界生产力更有效的利用,贸易的间接优势最显著的是市场的扩张带来的增进生产进程的趋势,生产的扩张会导致生产专业化,充分利用各种要素,并进行发明改造,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当代经济学家赫克谢尔和俄林创立要素禀赋理论:他们认为各国应输出密集使用本国充裕要素生产的产品,输入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生产的产品,可以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使两国均获其益。纳克斯从需求的角度强调了对外贸易尤其是出口贸易的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重要作用,他认为发展中国家国内储蓄和资本形成不足,生产率低下,发展对外贸易能够启动本国经济摆脱贫困恶性循环实现经济增长。

二、烟台市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烟台地处山东东部,北接渤海,东北面与日本韩国相近,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对外贸易额与GDP近年来一直保持较快增长,下面根据1999年到2006年的数据并用前述理论对它们的关系进行分析。

1.定性分析。

(1)对外贸易促进了生产的扩大和资源的更为充分的利用。烟台对外贸易中加工贸易额由2000年的9.33亿美元提高到2006年的49.99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超过30%。加工工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工贸易迅猛的发展也伴随着劳动力使用的大量增加,因为烟台劳动力非常充足,加工贸易的迅猛发展大量吸收劳动力,使剩余的劳动力资源得到了使用,从而生产出更多的出口产品创造更多的产值,提高了经济活动水平。同时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烟台利用这个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并充分发挥其优势以扩大出口量,加工贸易的发展也带动了与之相关的交通运输、旅游、信息、餐饮、金融服务等行业的发展,极大的提高了经济活动水平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烟台对外贸易中一般贸易额从2000年的10.3亿美元增加到2006年的37.94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超过20%,出口需求的扩大导致了生产的扩张,从而导致了GDP的增加。

(2)对外贸易促进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首先,加工贸易的快速增长,导致了生产的扩张并推动了生产的专业化,使机器设备得到了更为充分的使用,并为发明创造提供了契机,促进了技术进步和生产率的提高。其次,外商投资的增加给本地带来了更多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和机器设备,这些要素与当地的土地及劳动力资源结合起来会使生产率和技术水平大幅度提高,为社会提供更多更为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提高了国民收入。同时由于技术及管理的外溢性,整个地区的劳动生产率都会提高,推动了经济的增长。

(3)对外贸易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合理化。烟台市的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的比重逐年下降,而产值却逐年上升,第二产业的比重总体上升产值增加迅速,第三产业的产值也是逐年上升的。第一产业产值上升表明农产品在逐渐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经济价值在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出口提高了对农产品的品质要求,使农产品的生产必须按照出口的要求进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必然会提高其经济价值,导致该产业产值上升,使其所占比重更加合理。工业品出口和外商投资的大幅增加要求二、三产业必须适应国际化的要求,搭配更加合理并能更好的发展。

2.定量分析。烟台市1999年~2006年GDP与对外贸易数据如下表:

数据来源:烟台统计年鉴GDP;人民币外贸及出口额:美元

用SPSS软件对GDP与外贸额进行回归得Y=538.219+12.707XY:GDPX:外贸额,样本决定系数R=0.997,常数的显著性检验:t=16.86>t(7)=2.36检验通过,系数的显著性检验t=31.61>t(7)检验通过(显著性水平为95%)。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它们的线性关系成立。烟台每增加一个单位的贸易额就增加将近十三单位的GDP,对外贸易对GDP的促进作用十分明显,正如前面分析中所提到的对外贸易发展具有很强的乘数效应会促进许多相关行业的发展,使经济总体水平得到提高。再对外贸额与出口额进行回归得Y=517.603+22.376X1 X1:出口额。R=0.993 常数与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值分别为10.388和20.581远大于2.36,出口与GDP线性关系显著,并且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出口GDP增加超过二十二个单位,所以出口对GDP的作用更为显著。烟台在国内属于比较发达的地区,但与其主要贸易国日、韩、美相比是有很大差距的。烟台出口贸易的作用如此显著,这正如纳克斯所认为的,不发达地区应积极发展出口贸易,促进资本形成并提高生产率以促进经济快速增长摆脱不发达状态。所以烟台应当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尤其是出口贸易,积极推进外向型发展战略。

三、结论及政策建议

从前面的理论及实证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烟台市的对外贸易对经济发展具有非常强的促进作用,所我们应该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同时我们也应该创造有利条件提升自己的优势以使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更为有利。

1.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入,努力培养技术型管理型人才。技术 管理水平的提高能够加快创新并提高产品的价值量,并能在国际贸易分工格局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烟台的出口产品中劳动密集型部分所占比重很大,技术含量低, 产品附加值低,产品价值与外国同类产品相差很大,出口利润率低,出口产品的大部分利润被外国进口商获得。所以我们要加大对资本和技术的投入并提高管理水平,以增强产品的资本、知识、技术密集程度,提高产品的价值增量,以赚取更大的利润。

2.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首先,加大对第一产业的调整,促进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大力发展适合内外市场需求的农作物,使农业资源的配置更加合理以获取更好的经济效益。同时积极对二三产业进行技术改造,提高其产品和服务的技术含量,增加其附加值,政府可以选择某些具有潜力的行业像信息、金融服务、新产品开发等进行扶持以增强其竞争力,让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在外贸和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市场引导和政府参与相结合使本市产业结构更能满足经济不断发展的要求能促进经济更好增长。

3.合理引导投资流向提高投资效益。烟台市投资增长迅速,但重复投资严重,根据资本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重复投资的收益率要低于市场收益率甚至会出现负值,重复投资不仅会带来很高的机会成本也会失去发展机会,所以应避免重复投资。烟台近几年发展起很多新兴行业,他们目前利润较低,资金缺乏但非常具有前景,我们应该把资金引向这些部门,让其尽快摆脱起步阶段进入迅速发展期。投资合理会使产品能更好的适应市场,使我们在国际贸易中更具竞争力,更有利于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

[1]杨全发舒元:中国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8(8):54~58

对外贸易经济分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经济发展水平;外贸发展水平;贡献率;比较

中图分类号:F7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1)03-0067-06

一、引言

我国中部崛起战略实施以来,安徽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随着安徽省融入“泛长三角经济区”步伐的不断加快,安徽省进出口贸易和外商投资额增长迅速。但是,与临近的江苏省相比,安徽省的外贸发展水平以及对外贸易对GDP的贡献率等还存在很大差距。究竟安徽省与江苏省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多大差距?外贸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差距有多大?外贸发展水平存在多大差距?本文试图回答以上问题。

二、文献回顾

近年来,国内学者关于对外贸易及经济增长的研究较多,庞英(2004)运用1992-2002年的数据,对内蒙古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进行了回归分析,发现内蒙古对外贸易对推动其经济功不可没,但是与全国相比,对外贸易对经济的带动作用还存在很大差距。王滨(2006)根据1993--2004年的相关经济数据,实证分析了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所起的作用,分析表明,在最近lO年中,对外直接投资并没有挤出国内投资。吕立才、黄祖辉(2006)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对我国农产品和食品贸易与外商直接投资(FDI)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产品和食品进口、出口和总贸易量与FDI之间皆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而且这种关系具有互补性。吴一丁、毛克贞(2006)研究表明,我国出口贸易通过不同路径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出口贸易对人力资本积累的贡献较小、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有限、对市场化进程及技术进步有一定的作用;出口贸易主要通过带动投资促进经济增长。吴德进(2007)根据1981--2006年福建省统计数据,运用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对福建省FDI流入、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长期看,福建省FDI、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FDI、出口和进口明显促进了经济增长。从短期看,FDI、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水平产生了偏离,但偏离误差修正的速度较快。康赞亮、张必松(2006)研究结果表明外国直接投资、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间具有长期均衡关系,且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与外国直接投资有双向因果关系,但相互影响的程度不同;我国为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国家且外国直接投资对国际贸易具有促进作用。姚远(2007)运用GMM估计方法,对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外国直接投资对出口贸易具有创造效应,对进口贸易主要体现为替代效应,进一步比较各区域,发现东部地区的创造效应和替代效应最为显著,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弱。钟晓兵(2007)在对黑龙江省外商直接投资和省内生产总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因果关系检验和协整检验等检验方法,对二者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并在协整的基础上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分析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存在正向的相关关系、单项的因果关系和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说明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长对黑龙江省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正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安徽省和江苏省1997-2007年的统计数据,通过计量经济学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分别比较了两省的总体经济发展水平、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以及对外贸易发展水平。

三、安徽省与江苏省总体经济发展水平的比较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中部地区经济特别是临近江苏省的安徽省,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与临近的江苏省经济发展水平相比较,可以明显发现两省的差距非常大。

1.GDP的比较。安徽省GDP从1997年的2669.95亿元增至2007年的7 364.18亿元,增长了约2.76倍,年均GDP增长率约12.45%;而且GDP增长率波动较大,从1997年的14.14%跌至1999年的3.68%,然后又增至2007年的20.11%。江苏省GDP从1997年的6680亿元增加到25 741.15亿元,增长了约3.85倍,年均GDP增长率约13.83%。另外,江苏省与安徽省GDP的差距由1997年的2.5倍扩大到2007年的3.5倍(见表1)。

2.进出口贸易额的比较。安徽省进出口贸易总额由1997年的31.16亿美元增至159.31亿美元,增长了约5.11倍,其中出口贸易额从1997年的20.05亿美元增至88.21亿美元,增长了4倍多,年均增长率为21.61%;江苏省进出口贸易总额由1997年的238.77亿美元增至3 496.71亿美元,增长了约15.90倍,其中出口贸易额从1997年的152.18亿美元增至2 037.33亿美元,增长了13.38倍,年均增长率为33%。而且,江苏省与安徽省的差距由1997年的7.66倍扩大到2007年的12.79倍(见表1)。

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较。安徽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由1997年的687.3亿元增至2007年的5 093.68亿元;江苏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由1997年的2 203.09亿元增至2007年的12 268.07亿元(见表1),江苏省与安徽省的差距由1997年的1 516.6亿元扩大到7 174.39亿元。

4。FDI的比较。安徽省FDI由1997年的3.85亿美元增至2007年的35.71亿美元;江苏省FDI由1997年的92.71亿美元增至2007年的527.07亿美元(见表1),江苏省与安徽省的差距由1997年的88.86亿美元扩大到491.36亿美元。

四、安徽省与江苏省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比较分析

就地区而言,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主要由出口贸易额、进出口贸易总额、FDI以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来反映。因此,笔者运用OLS法,采用Eviews5.0软件分别对1997-2007年安徽省和江苏省GDP指标与出口贸易额、进出口贸易总额、FDI以及全社会固定资产总额进行了回归分析,回归结果见表2。从表2中可以看出R2和调整的R2都在0.9以上,说明回归方程拟合优度较高;相关系

数R都在0.95以上,说明自变量都与GDP呈正相关关系。另外,F统计量、T统计量均通过了α为5%的显著性检验。因此,回归方程的可信度高。

(一)出口贸易、进出口贸易对GDP作用的差异分析

从回归结果中可以看出(见表2),R都在0,99以上,表明出口贸易、进出口贸易与GDP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另外,就自变量系数而言,安徽省增加1个单位出口贸易可以使GDP增加4.6个单位;而江苏省增加1个单位出口贸易可以使GDP增加1.26个单位;安徽省增加1个单位进出口贸易可以使GDP增加4.6个单位;而江苏省增加1个单位进出口贸易可以使GDP增加0.71个单位。这表明安徽省进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远大于江苏省,这主要是因为与江苏省相比,安徽省经济基础较差、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因此,安徽省要提升GDP总量水平,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应该大力发展进出口贸易。

(二)FDI对GDP贡献率的比较分析

从表2中可以看出,R都在0.95以上,表明FDI与GDP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另外,就自变量系数而言,安徽省增加1个单位FDI可以带动GDP增加19.4个单位;而江苏省增加1个单位FDI仅使GDP增加4.5个单位。这说明安徽省FDI对GDP的带动作用远大于江苏省,也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安徽省的促进作用潜力巨大。因此,未来安徽省应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发挥外资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对GDP带动作用的比较分析

从回归结果看(见表2),相关系数都在0.98以上,表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GDP之间呈很强的正相关关系;另外,就自变量系数而言,安徽省增加1个单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可以带动GDP增加1.08个单位;而江苏省增加1个单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使GDP增加1.8个单位。说明安徽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对GDP的带动作用略小于江苏省,主要是由于投资结构不尽合理,投资效益不够高,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不相适应,以及投资体制问题较多,民间投资不活跃,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不相适应。因此,应改善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活跃民间投资,尽力发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五、安徽省与江苏省对外贸易发展水平的比较分析

为了进一步认清安徽省和江苏省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差距,笔者结合以上基础指标(见表1),并运用与其相关联的衍生指标作进一步的分析。具体如下:

(一)指标及计算方法说明

对外贸易发展水平的测度,本文主要是借鉴庞英(2004)的测算方法,主要指标包括:出口依存度、外贸依存度、外资依存度、对外开放度、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百分点、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直接利用外资能力,各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

出口依存度=当年出口额÷当年GDP

外贸依存度=当年进出口贸易额÷当年GDP

外资依存度=当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当年GDP

对外开放度=外贸依存度+外资依存度

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当年出口额一上一年出口额)÷(当年GDP-32一年GDP)

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百分点=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GDP增长率

直接利用外资能力=当年外商直接投资额÷当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

(二)对外贸易发展水平的对比分析

笔者运用以上公式,分别计算了安徽省和江苏省对外贸易发展水平的具体度量指标,计算结果见表3。利用表3的数据,运用Evlews5.0软件作图,分别对两省11年来出口依存度、对外开放度、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百分点和直接利用外资能力的走势进行了比较(见图1、图2、图3、图4、图5)。

1.出口依存度的比较。据统计资料显示(见表1),安徽省1997年以来出口贸易和GDP都有一定程度的增长,出口从1997年的166.42亿元人民币增加到2007年的679.22亿元人民币,GDP从1997年的2669.95亿元人民币增加到2007年的7 364.18亿元人民币,分别增长了4.08倍和2.76倍。1997年以来安徽省的出口依存度有所提高,但增长很缓慢,11年间的年均值仅为0.07。江苏省1997年以来出口贸易和GDP都有了飞速发展,出口从1997年的1263.1亿元人民币增加到2007年的15687.44亿元人民币,CDP从1997年的6680亿元人民币增加到2007年的25741.15亿元人民币,分别增长了12.42倍和3.85倍。1997年以来江苏省的出口依存度提高迅速,11年间的年均值为0.36。就变化趋势而言(见图1),江苏省的出口依存度在逐年上升,呈不断增长态势,安徽省与江苏省的差距越来越大。因此,安徽省应加快融入“泛长三角经济圈”的步伐,不断挖掘出口贸易的自身潜力,充分利用好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促进全省经济的快速发展。

2.对外开放度的比较。根据表3计算出,1997-2007年安徽省对外开放度的年平均值为0.13,其中外贸依存度为0.11和外资依存度为0.02;而同期江苏省对外开放度的年平均值为0.79,其中外贸依存度为0.65和外资依存度为0.14,就对外开放度而言,安徽省比江苏省低66%,表明安徽省进出口规模较小和吸引外资能力弱。

从11年的变化趋势来看(图2),代表安徽省对外开放度的曲线相对平缓,说明从1997-2007年安徽省的对外开放度增长缓慢;而代表江苏省对外开放度的曲线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在1997-1999年与安徽省对外开放度曲线的距离不大,但是1999年以后两曲线的距离越来越大,表明江苏省的对外开放程度越来越高,相反则表明安徽省对外资和国外资本市场的利用程度严重不足。

3.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比较。据表3数据计算得,1997-2007年安徽省和江苏省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年均值分别为0.08和0.61,安徽省比江苏省低53%,表明安徽省的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远不及江苏省。从趋势上看(见图3),两条曲线变化趋势基本同步,但是安徽省的趋势线波动较大,由于出口的不稳定使得1999年的出口额减去1998年的出口额后所得的出口增加额为负数,以致1999年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负值。另外,两条曲线之间的差距很大且有不断扩大的趋势,说明安徽省和江苏省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差距不仅不会缩小还呈不断拉大之势。

4.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百分点的比较。从趋势图上看(见图4),安徽省的曲线较平缓而江苏省的曲线变化较大且上升幅度很大,两条曲线的距离越来越大;而且1999年由于安徽省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负值,导致其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百分点为负值。另外,从数值上来看(见表3),11年间安徽省和江苏省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百分点的年均值分别为

1%和8%,江苏省比安徽省高7个百分点;而且2005年江苏省和安徽省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百分点分别为14%和2%,相差12个百分点,达到期间最高水平,表明安徽省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很弱。因此,安徽省应借鉴江苏省的成功经验,改善出口结构,促进出口贸易增长,不断缩小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

5.直接利用外资能力的比较。利用表3的数据计算出1997-2007年直接利用外资能力的年平均值,安徽省和江苏省分别为0.05和0.36,江苏省是安徽省的7倍多;而且2003年直接利用外资能力江苏省为0.48而安徽省仅为0.06,相差42个百分点,是11年中差距最大的。另外,从趋势图上看(见图5),代表安徽省直接利用外资能力的曲线很平缓,表明其直接利用外资能力提升缓慢;代表江苏省直接利用外资能力的曲线高悬于代表安徽省直接利用外资能力的曲线之上,而且两条曲线之间的距离2003年以后虽有所缩短,但总体而言两者之间的间距还是很大,表明与江苏省相比,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安徽省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FDI所占比重较小,而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都在0.99以上(见表2)。因此,安徽省应加大吸引外资的力度,充分利用外资形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弥补经济发展过程中资金的不足。

六、简要结论

本文通过将安徽省与江苏省总体经济发展水平、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以及对外贸易发展水平做了详细的比较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

1.就总体经济发展水平而言,安徽省GDP从1997年的2669.95亿元增至2007年的7364.18亿元,增长了约2.76倍,且GDP增长率波动较大;江苏省GDP从1997年的6680亿元增加到25 741.15亿元,增长了约3.85倍。江苏省与安徽省进出口贸易额的差距由1997年的7.66倍扩大到2007年的12.79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差距由1997年的1516.6亿元扩大到7174.39亿元。FDI的差距由1997年的88.86亿美元扩大到491.36亿美元。

对外贸易经济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 对外贸易 协整

在全球一体化背景下, 各国经济间的关联日益加强。对外贸易成为影响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而经济增长又成为加速对外贸易发展的强劲动力; 外商直接投资( FDI)也通过增加东道国资本积累和技术外溢等形式不同程度促进一国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通过加速数原理反作用于投资。十年间,广东省服务业引资规模达657.12亿美元,占全国引资总规模(2246.03亿美元)的29.26%。同时,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从1978年 到2010年,广东省的进出口总额从16.18亿美元大幅增长至9133.34亿美元。

一、FDI、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理论研究

近年来,关于FDI、国际贸易、经济增长的关系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 但上述研究大多只是分析某个地区出口或进出口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 以及FDI 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比较少的文章把这三方面综合起来共同分析;同时,以前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于国家层面的分析与研究,却较少的涉及到省级区域分析与研究。本文将这三方面结合起来共同分析,从广东省的数据与视角进行实证分析,同时得出广东省的外商直接投资、对外贸易以及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关系。

二、广东省FDI、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1.数据的选取与模型的建立

lnRGDP、lnFDI、lnTIE分别为RGDP、FDI和TIE的对数形式.本文所选用的1990~2011年间数据,均根据相应年度的《广东统计年鉴》整理而成。其中为了避免物价对于变量的影响,GDP以2000年为基期进行调整,使之从名义值变成实际值。文中各符号解释如下:

TIE——进出口总额;

GDP——广东省生产总值; FDI——外商直接投资。

构建模型为:

lnGDP=C1+β1lnTIE+β2lnFDI+ε1

2.ADF单位根检验

单位根检验是指检验序列中是否存在单位根,因为存在单位根就是非平稳时间序列了.单位根就是指单位根过程,可以证明,序列中存在单位根过程就不平稳,会使回归分析中存在伪回归。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变量的平稳性检验结果

注:检验类型中的c和t表示含有常数项与趋势项,k代表滞后的阶数;代表对原数列进行一阶差分;*、**、***分别代表在10%、5%、1%的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下同)。

检验结果表明:所有变量的原始序列lnFDI、lnGDP、lnTIE均为非平稳序列,存在单位根,而这些变量的一阶差分序列lnFDI、lnGDP、lnTIE是平稳的,即都属于Ⅰ(1)过程,因此,这些序列都属于一阶单整序列。据此,我们可以判断出,对外贸易、外商直接投资(FDI)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协整的关系。因此可以进一步进行协整关系的检验。

3.Johansen协整关系的检验

根据无约束的VAR模型的最优滞后阶数减1后可以得出协整检验的最优滞后阶数,即为3。

lnGDP、lnTIE、lnFDI之间存在一个协整关系,表达式如下:

LnGDP=0.456841LnFDI+0.714101LnTIE

(0.19449) (0.03531)

从协整关系的表达式来看,我们可以得知,FDI增长46个单位的时候,将会拉动GDP增长1个单位。同样,贸易总额增加71个单位的时候,也会使GDP增长1个单位。

4.Granger格兰杰因果检验

表6 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

前文的分析得出了广东省FDI、GDP与贸易总额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与短期修正的关系,但各变量间的因果关系还需进一步探讨以得出正确的结论与政策建议。在时间序列情形下,两个经济变量X、Y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定义为:若在包含了变量X、Y的过去信息的条件下,对变量Y的预测效果要优于只单独由Y的过去信息对Y进行的预测效果,即变量X有助于解释变量Y的将来变化,则认为变量X是引致变量Y的格兰杰原因。

三、结论与讨论

(2)GDP是FDI的Granger原因。由上文的误差修正模型(VEC)与Granger因果检验可以看出广东省的GDP增长是FDI增长的原因。改革开放30年以来,广东在加快资本形成、扩大对外贸易、创造就业与技术进步等方面取得巨大成果。但引资规模、引资结构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3)GDP与对外贸易之间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广东省是出口导向型的经济体,对外贸易是推动广东省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广东省经济中,经济的增长带动对外贸易的发展,反过来对外贸易的发展也促进了经济增长。但通过上文的数据分析,对外贸易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要更明显。

(4)外商直接投资具有对外贸易的替代作用。短期内FDI与对外贸易之间存在互补的关系,但是长期内FDI与对外贸易却是替代的关系。FDI 通过其出口导向与进口替代作用, 进而间接促进了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

[1]吕立才,牛卫平.广东利用外资30年:现状与前景[N].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0(5):6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