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外加工

对外加工

对外加工范文第1篇

第一条 合同双方

甲方:_________省_________市_________公司

法定地址:_________

法定代表:_________

开户银行及账号: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国(或地区)_________公司。

法定地址:_________

法定代表:_________

开户银行及账号:_________

第二条 双方责任

甲方责任:

(一)提供加工(或装配)生产厂房_________平方米;

(二)招聘工人_________名;

(三)提供厂内加工生产所需要的水、电及设备,费用由甲方支付;

(四)按照本合同规定按质、按量、按时向乙方交付成品;

(五)协助乙方办理驻厂人员暂住户口、入出境申报手续;

(六)协助乙方办理加工所需原材料的进口和加工成品的出口手续;

(七)乙方要求甲方协助办理的其他事宜。

乙方责任:

(一)为甲方进口_________套加工生产所需要的先进的机器设备(详见附表一),其价格应经双方协商认可,所需费用由乙方垫支,甲方则从乙方支付的工缴费内逐月偿还乙方垫支的本息,偿还期为_________年。

(二)为使加工生产正常化,由乙方无偿提供生产所需要的其他专用设备、测试仪器、检验工具等。这部分器材,所有权仍属乙方所有,只在合同期限内由甲方保管使用,损坏和丢失由甲方负责修理或赔偿,但正常维修由乙方负责。合同期满后,由乙方自行处理。

(三)按照本合同规定的数量、规格、质量及时间要求,提供加工生产的原材料(或零部件和元器件)和包装物料、辅料(或辅件)。

(四)甲方要求乙方协助办理的其他事宜。

第三条 加工(或装配)的项目、成品的名称、规格、质量和数量 (注:根据实际情况逐项逐个列出)_________。

在合同期内,乙方如需改变加工项目,增加或减少加工(或装配)的数量,必须提前一个月以书面形式向甲方提出要求,经双方协商同意后,另立补充合同,才能进行生产。

第四条 原材料(零配件和元器件)和包装物料的名称、规格、质量和数量(注:根据实际情况逐一写明)

_________。

第五条 来料(或来件)时间和交接手续

乙方每月必须分_________次(即每月的_________日、_________日以前)把加工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或零配件、元器件)、包装物料等运到生产场地,并办理交接手续。

甲方对乙方送来的原材料(或零配件、元器件)等必须派专人负责验收和保管。经验收不符合规格、质量要求的原材料(或零配件、元器件)或包装物料,或数量不足时,甲方应及时通知乙方更换或补足。

第六条 原材料损耗率

乙方提供的料、件损耗率分别按下列规定计算:(注:根据各种料、件的不同情况,逐类规定)

_________。

第七条 交付产品的时间和交接手续

甲方每月分_________次(即每月的_________日、_________日和_________日)在甲方厂区或仓库向乙方移交加工成品。并按下列方法办理交接手续:

(一)双方必须派专人参加;

(二)交接的产品必须是在包装前经过双方检验合格的成品或半成品;

(三)双方代表必须在交接清单上签字盖章。

第八条 产品质量

(一)产品质量,以乙方提供的并经双方商议确定的样品为标准;

(二)加工生产应在双方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以工艺比较复杂、技术要求较高的产品,乙方必须派出常驻技术人员,对生产进行具体的检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以保证产品质量;

(三)产品质量检查应有双方的技术人员参加;

(四)技术要求较高,人工无法检查的产品,应以机械测试检查为准;

(五)不合格的产品,若纯属甲方加工质量问题,甲方负责免责返修;若是原材料本身质量问题,或是技术设计等原因造成,则乙方应负担返修费用。

第九条 工缴费

来料加工的工缴费应包括工人和管理人员的工资、厂区的水电费、国家税收、固定资金折旧费、各项管理费和合理利润等。收费办法为:

(一)试产期(包括对职工培训)为_________天,采取计时工缴费,工人每人每天(八小时)工缴费为_________港元;

(二)试产期满,采取按件计算方式收取工缴费。甲乙双方根据加工的品种、规格、款式或工艺繁简不同进行定价,并在每批加工合同中订明,以港元支付。

第十条 结汇方式

结汇应以乙方已签收的合格产品数额为依据,采取d/p即期结汇或_________方式结汇。产品交付一次结汇一次,每月总结一次。

乙方逾期支付工缴费,应按银行贷款利率向甲方加付延期利息,如连续_________天不支付,甲方有权停止交付产品。

第十一条 运输

乙方提供的加工机械设备、原材料、包装物料等,以及甲方加工的成品提供的运输工具和付出的费用,由乙方负担。

第十二条 保险

甲方的厂房、设备等,乙方的加工物料、设备和加工成品等,由甲、乙双方分别向_________市保险公司投保,所需费用各自承担。

第十三条 税收

双方均应遵守中国的有关税法规定,按时缴纳各自应该缴纳的税款。

第十四条 违约罚款和损失赔偿

(一)乙方应按本合同规定的规格、质量、数量和时间要求进料,并及时结汇,如因乙方的原因造成停产或其他经济损失,乙方应负责赔偿;

(二)甲方应按本合同规定的成品数量、规格、质量和时间要求向乙方交货,如违背合同的规定造成乙方的经济损失,甲方应负赔偿责任。

第十五条 不可抗力

因地震、台风、水灾、火灾或战争以及其他不能预见并且对其发生和后果不能防止和避免的不可抗力的事故,致使合同一方不能履行时,事故方应尽快将事故情况通知对方,并协商解决办法,由此造成的损失,双方均不负违约责任。

第十六条 设备安装与技术培训

由乙方代购或借用的设备,乙方应派出技术人员协助安装,并对甲方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乙方技术人员的工资及一切费用,由乙方负责。甲方为乙方派出的技术人员提供生活的方便条件。

第十七条 仲裁

合同履行期间双方如发生与本合同有关的争议,应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能解决时,将争议事项提交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对外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仲裁裁决是终局的,对双方均有约束力。

第十八条 合同期限

本合同有效期限为_________年,自中国主管部门批准之日起生效。任何一方如要求提前终止合同或延长合同期限,均应提前_________天通知对方,经双方协商一致,并报请原批准机关批准方能生效。提前终止的还应按合同规定做好财产、债权和债务的处理。

第十九条 其他

本合同一式三份,甲、乙方各执一份,呈报审批机关一份,均具有同等效力。

本合同在执行中,如有未尽事宜,经双方协商一致,并报请原批准机关认可,可进行修改或补充。

甲方(公章):_________乙方(公章):_________

代表(签字):_________代表(签字):_________

对外加工范文第2篇

【关键词】加工贸易,现状,对策

一、我国对外加工贸易现状

加工贸易是指从境外保税进口全部或部分原辅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包装物料,经境内企业加工或装配后,将制成品复出口的经营活动,包括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来料加工是指进口料件有外商提供,既不需付汇进口,也不需用加工费偿还,制成品由外商销售,经营企业收取加工费的加工贸易。进料加工是指进口料件由经营企业付汇进口,制成品由由经营企业外销出口的加工贸易。

加工贸易是当今国际贸易的主流。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化,跨国公司通过产业转移,将一个产品的不同生产环节放到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地区,已成全球产业与贸易发展的趋势。产业链条越长的产品,越可能成为加工贸易产品;传统上从源头到最终产品在一国完成的“一般贸易”产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比重越来越低。技术含量越高的产品,通常加工环节也越多,相应地,全球化采购、全球化加工、全球化销售成为这种产品的基本特征,也就可能采取加工贸易的方式。

中国的外贸事业长足发展,成绩显著,外贸增长迅速,外贸增长率领先于国民经济增长率,按出口贸易额,2011年已排到世界第1位,这和加工贸易在我国的蓬勃发展是分不开的。日益壮大的加工贸易已经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近20多年来中国出口以比GDP增长率平均高出一倍的速度发展,中国出口商品占世界市场的份额已经从2001年的0.75%上升2002年的5.1%,中国在世界出口大国中的排名相应地从2001年的第32位上升2002年的第5位;出口占中国GDP的比重从2010年的20.3%上升到2010年的26.6%。出口商品结构也有了显著改善: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的比例已经从2001年的25.2∶74.8变为2010年的9∶91,其中,高技术产品出口比例从20.18%上升到34%。这表明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地贸易大国。

近年来,随着科技兴贸计划的实施,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贸易快速增长,高新技术产品在我国商品进出口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在全球高新技术产业出口增长乏力、高技术产业发展普遍不景气的环境下,我国高新技术出口依然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成为全球关注的亮点。在连续10多年高速增长、且出口基数接近500亿美元的情况下继续增长了近5成,显示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已进入鼎盛的发展时期。“十五”计划实施的头两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累计突破已1000亿美元,达到1143.17亿美元,超过了整个“九五”期间的1109.60亿美元,是“八五”期间的4倍。与2006年相比,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10年翻了4番,年均递增32.7%,是同期GDP增长率的3倍多。2010年,技术含量较高的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一直是拉动中国对外贸易快速增长的主要商品。前三季度,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分别为1564.4亿美元和733.3亿美元,增长41.4%和58.2%,增量分别占全国总出口增量的61.0%和35.9%。

二、我国对外加工贸易在发展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我国加工贸易取得了长足发展。2011年,加工贸易进出口13052亿美元,增长12.7%。加工贸易出口8354亿美元,增长12.9%。加工贸易进口4698亿美元,增长12.5%。过去20多年中,加工贸易快速发展,对我国出口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这些都表明加工贸易已经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式。但我国对外加工贸易在发展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一)加工贸易附加值过低

由于加工贸易国内采购率低,加工链条短,往往只承担产品增值链条中附加值较低的加工组装环节,从而使得中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处于低位。

根据“微笑曲线”模型(微笑嘴型的一条曲线,两端朝上,在产业链中,附加值更多体现在两端,设计和销售,处于中间环节的制造附加值最低),一个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究竟做什么,参与高端分工还是低端分工,主要取决于本国的要素禀赋。只要按照本国的要素禀赋,利用本国具有竞争力的要素去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那么不管是做低端还是做高端,都可以获得国际分工与贸易的福利。而且,在市场竞争的作用下,不管做低还是做高,资本的所得最终都会走向均等化。所以,我国加工贸易产品附加值较低,是由于受到中国存量禀赋的制约,即稀缺的资源、技术含量低、严重不足的内需和大量过剩的劳动力等诸多因素决定。

(二)发展加工贸易所造成的外部依赖

当今世界,几乎所有的工业国家都是从国外进口能源与原材料的,而所有出卖资源的国家最终都没有能够走上工业化发展道路,除了少数几个石油生产国家,大部分都走上了贫困化的发展道路。那些历来强调资源自给自足的国家,大都没有能够走上经济高速增长的道路。由此可见,中国目前这种通过发展加工贸易、引进外部资源来发展经济的做法是正确的和可行的。应该看到,能源价格,特别是石油价格的上涨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提高企业成本、削弱其竞争力的同时,也在激励人们进行技术与产业创新。所以政府要做的事不是人为地压抑加工贸易的发展,而是应当为未来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创造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条件。

(三)加工贸易造成中国出口贸易对外商企业严重依赖

中国今天的许多加工贸易是掌控在外商手中的,这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因为政府给予外商较多的政策优惠所造成的,其结果将使内资企业发展长期受到压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只有生产单位,而无企业,随着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中国开始有了自己的企业,但是数量还是太少,中国有太多的干部的企业(国有企业)和资本家的企业(民营企业),就是缺乏企业家的企业(真正的企业)。因此,对于中国的开放来说,我们需要引进的不仅是外资和外国的先进技术,还需要引进外企和企业家资源。随着外国企业的进入,中国对外开放度有了显著提高,与此同时,中国对外贸易(包括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被外资企业所垄断的现象也是不可避免的。

三、我国对外加工贸易发展的对策分析

(一)大力支持加工贸易企业的技术创新,培育本土的跨国公司

继续吸引跨国公司建立独立的科研机构,实行科研设备进口免税、研发投入抵扣所得税等税收优惠政策。各级政府应增加财政资金投资力度,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或市场潜力巨大的关键技术商业化给予支持。同时,选择治理结构良好、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公司,开展培育本土跨国公司试点。按照便利跨国经营的要求,在试点企业对外投资、外汇管理、人员进出境、境内外融资、知识产权保护、自主品牌等方面实行便利的管理与政策。这样可以使本土跨国公司逐渐成为引领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龙头。

(二)抓住国际产业转移机遇,努力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目前新一轮全球生产要素优化重组和产业转移呈现新的特点,跨国公司开始将更高术水平、更大增值含量的加工制造环节和研发机构向外转移,国内企业可以加强国际间的科研合作,不仅把加工贸易作为承接新一轮产业转移的载体,更要采取措施进一步提升加工贸易发展水平。参与国际分工的模式要从引用外资为主转化为引用外资与对外投资齐头并进的新思路。政府要出台支持研发机构开展加工贸易的监管模式和更加积极的出料加工产业引导政策,在承接境外高端产业转进的同时,将我国的饱和产业向境外转出,使加工贸易由单向转移向双向转移升级。

(三)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积极实现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第一,要处理好转型升级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要通过对加工贸易产品的深加工、精加工,提高加工程度,延长加工贸易的产业链,增强国内配套能力,释放加工贸易的辐射能力和聚集效应,打造一批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和配套协作型企业。

第二,是要处理好转型升级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关系。鼓励东部地区发展空间较小、已趋饱和的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逐渐向中部地区转移,并辐射至西部地区,带动中西部的发展。政府在“梯次转移”中要体现区域间的政策落差,给予不同地区以不同的加工贸易管理模式。

第三,处理好转型升级与引资量质并举的关系。吸引外资加快向有条件地区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领域扩展。加强加工贸易的产业分类评估,明确细化限制类、禁止类的商品目录,引入企业准入机制,通过政策上的落差,有效地将资金和资源引入高新技术、高附加值的产业。同时,政府在给予政策优惠之外,还可给予高新技术行业、高附加值加工贸易企业管理上的优惠,根据企业规模、行业特点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方式。

(四)主动突破传统监管理念,创新引领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传统监管理念认为,经营加工贸易的企业应当具备生产能力,否则不得开展加工贸易;加工贸易应以有形物质为监管对象,无形知识产权的生产不能成为加工贸易监管对象。在这看似合理的理论基础上制定的加工贸易产业政策,已严重不适应当前产业垂直分工引起的产业链环节外包化的加工贸易发展趋势,如不加以调整必将严重制约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

无论是高端产业还是传统产业,对于跨国公司而言,产业链上研发设计、营销、服务等环节蕴涵的附加值最大,因此在国际分工中也是各国争夺的焦点。我国在国际分工中要摆脱单纯制造业基地的不利境地,就必须调整加工贸易监管制度,创造一切条件使产业链“上伸下延”,提高加工贸易的质量和效益。

当企业的产业链有效延长,产业层级向高端推进的时候,政府部门管理职能必须及时从平面监管向立体监管跃升。

(五)提高加工增值含量,共同助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近年来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激烈,加工贸易企业的利润相应削薄,有的企业甚至已处在亏损边缘,加工贸易制造环节中的增值含量有不断降低的趋势。为此,政府要通过完善监管机制,抵御监管风险。如制定加工贸易准入规则,通过“控制增量”来“提高水平”,将不符合条件的加工贸易企业逐步淘汰出局;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对企业出现加工增值含量降低的情况及时作出反应,进行客观分析;完善进出口金额“倒挂”手册保税料件的内销补税审价机制,防止国家税收流失。在对加工增值规律研究的基础上,出备的法律监管体系,指导海关、国税、外汇管理等部门加强对加工贸易的联合监管,促进守法企业转型升级,对心存侥幸的违规企业加大打击力度。

(六)重视社会责任标准,协调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目前,欧美国家正在积极强制推行SA8000标准认证。这个被称为“社会责任认证”的标准,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许多跨国公司订单的附加条件中,如果企业没有取得认证或者存在违反标准要求的行为,就会被停单、撤单,它们的产品将无法进入欧美市场,这对我国广大中小型加工贸易企业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这要求企业在加工贸易备案环节贯彻社会责任标准采取不同措施,也为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七)发挥政府部门管理效能,着力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近年来,加工贸易活动发生了很多新变化,对现行政策与监管体制提出了不少新要求。加工贸易管理,涉及到贸易政策、产业政策、财税政策的综合平衡,涉及到区域经济发展以及利用外资、增加就业等。要做好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及其监管工作,有赖于国务院各部门的协调配合,有赖于商会、行业协会、报关行、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的积极参与,更需要与企业建立起更紧密的伙伴关系。必须积极、有效、充分、合理地发挥综合协调的整体效能,实现制度创新和手段创新,形成促进与监管的整体合力,使加工贸易与国内工业体系融为一体,着力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真正把我国发展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世界制造业基地。

参考文献:

[1]高建.对加工贸易的几点思考[J].中国商务报,2009(6) :10-32.

[2]洪滢.试论21世纪前期我国的加工贸易[M].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7):12-32.

[3]汪五一.从经济全球化看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M].经济问题探,2009(3):10-24.

对外加工范文第3篇

关键词:境外加工贸易;贸易壁垒;原产地规则

中图分类号:F12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5-0082-02

2009年9月11日,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决定对中国轮胎“特保”案实施限制关税,为期三年。目前来自中国的进口轮胎在美国的消费市场中占有17%的份额,其中主要集中在中低端的市场。美国企业生产的轮胎主要是为品牌汽车配备的高档轮胎[1]。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国的大量消费者开始节省开支购买相对低档的轮胎或者是干脆减少轮胎的更换频率。这使得美国轮胎生产厂商的利益受到巨大的威胁,也是此次美国轮胎“特保”案的导火索。我国有着天然的物质资源以及劳动力资源优势,大量的廉价工业制成品(如纺织品、人工制品)涌进欧美市场,对当地产业工人的福利带来严重冲击,导致频繁的贸易纷争;欧盟森严的技术贸易壁垒大大限制了我国对当地的产品输出。再加上此次的美国轮胎“特保”案,对我国无论是轮胎的出口还是其他产品的出口都是致命的一击。出口的减少必然会带来产品回流到本国市场,产品的的供给增多,价格下降,厂商的利润减少,同时伴随着失业人数的增加,以及种种的社会问题。可见,一旦我国产品的出口不能够正常发展,其后果的涉及面是很广的。

面对越来越多的出口贸易摩擦,寻找有效的解决办法不仅越来越重要,而且也相当的迫切。努力发展我国的境外加工贸易,不失为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既能够突破我国目前出口所面临的瓶颈,也能够改变我国单纯依靠廉价劳动力占有世界市场的这种战略。

一、后危机时代我国对外贸易形势

金融危机后,各国为应对发展的窘境,降低失业率,保持经济增长,纷纷采取贸易保护措施,各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增加,2009年6月17日,美国商务部就对中国钢铁产品发起了双反调查。6月18日,对中国出口美国的两种类型轮胎征收特别关税。这是美国对中国发起的涉案金额最大的轮胎“特保”案。随之而来的是欧盟为首的国家及地区开始对我国出口贸易发难。单从2010年1到5月份,中国受到“双反双保”调查近46起,涉案出口总额达77亿美元,同比增长130%。金融危机后,中国制造业出口遭受了最为密集的贸易保护主义的打击,我国出口到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及地区受到层层障碍。

二、利用境外加工贸易规避贸易壁垒

1.境外加工贸易引导我国从原产地规则方面规避贸易壁垒

原产地规则也称“货物原产因规则”指,经一个以上国家加工制造的产品的原产地,是对该产品市价最后一个实质新改变的国家。(这种改变包括名称特征、用途)。货物的原产地被形象地称为商品的“经济国籍”,原产地规则在国际贸易中具有重要作用。原产地规则对贸易壁垒的规避作用主要体现在关税和反倾销等一些传统的贸易壁垒。

首先,我国对廉价工业制成品的出口造就了我国常年的贸易顺差的现象,这给进口我国产品的国家带了巨大的压力,为了缓解这种贸易逆差的现象,他们对印有“中国制造”的产品征收较高的税收,甚至有些国家会出现征收报复性税收的情况,这使得我国的出口产品价格上升,出口大幅度减少。开展境外加工贸易,我国提供原料,产品的生产在别国,产品最重的原产地也自然就不是我国了,那么可以避免我国出口的产品遭遇这种不公平的关税税率。

其次,发展境外加工贸易还可以使我国借助第三国相对优势的出口环境,来扩大我国出口。比如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原产地规则以“增值标准”为基础。根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货物贸易协定》规定,如一产品的本地加工增值不低于该产品总价值的40%,则该产品可被认为是原产于中国―东盟自贸区的产品,在进出口贸易中享受自贸区的优惠关税待遇[2]。

2.境外加工贸易赋予了我国出口产品低成本可持续性

首先,零配件的出口税收要远远低于成品的出口税收,产品的成本就会下降。我国的产品即使在现在国内日益上涨的工资水平下,也能够用低成本来获取国际贸易中的利润。

其次,那些更加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为了发展经济,与世界接轨,会不断的吸引外资给予我们更多的优惠政策,这些优惠包括税收优惠即保税、免税等,费用优惠即对土地、厂房租金、水电的使用给予优惠价格,还有金融优惠。这些优惠也间接地降低了我们产品的成本。

境外加工贸易对我国出口产品成本的降低是可持续的,而我国大量利用廉价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以达到产品成本的降低是不可能永远维持下去的。目前我国不少行业劳工成本不断上升就是最好的例子。

三、我国发展境外加工贸易的可行性

所谓境外加工贸易是指我国境内企业在境外进行直接投资的同时,利用当地的劳动力开展加工装配业务,以带动和扩大国内设备、技术、原料、零配件的出口的一种国际经济合作方式。我国企业开展境外加工贸易可是说是刚刚起步,还缺乏经验,但是它应当被看作是培育新出口形式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

1.许多政策和措施鼓励鼓励境外加工贸易

我国政府近年来一直都在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有市场潜力的地区发展加工贸易,对于一些有着明显的比较优势的行业,国家给予许多政策上的支持:一是凡符合规定贷款条件的企业,有关银行对其到海外建厂提供人民币中长期贷款。二是凡已获准开展境外加工贸易项目的国内生产企业,如尚未获得自营进出口权,只要提出申请,外经贸部即赋予其自营进出口权。三是举办境外加工贸易项目的企业申请批准的周转外汇贷款,银行按正常的贷款利率执行,由中央外贸发展基金对出口企业贴息二个百分点。四是境外加工贸易项目下出口设备、技术、零配件、原材料,如涉及出口许可证或配额,给予优先安排。五是境外加工贸易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在外派审批手续上予以适当简化。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外汇管理、金融服务、政策性保险等方面的政策[3]。

2.我国加工贸易经验丰富且有充足的资源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展开加工贸易方面获得了丰富的经验,培养了大批的管理人才,加工贸易本身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也使我们的经济快速的增长,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升级为我们走出国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外,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某些原材料在国内有库存积压,通过带料加工,即有助于国产料件的出口,也解决了东道国资源不足的问题。

3.国内的现状决定了发展境外加工贸易的必要性

我国某些行业的生产技术已经成熟,要想在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的压力下维维持产品的国际竞争理,必须将产品转移到相对落后的地区和国家,利用那里相对廉价的劳动力来支持本多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我国利用东道国较低的生产和运输成本获得经济利益是完全有可能的。

4.我国有一些历史悠久的行业具备“走出去”的实力

目前轻工、纺织服装、机电等传统行业仍是我企业开展境外加工贸易的重点行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企业的设备、技术以及产品已形成了较强的优势,许多产品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而且在某些行业出现了一批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大型企业集团。这些企业近年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迅速崛起,实力不断加强,已经具备了参与国际竞争和开展境外加工贸易的能力。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推动和鼓励企业到境外开展加工贸易的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出台,加快了我国企业向境外投资的步伐,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积极探索和筹划到境外投资办厂,开展加工贸易。

四、我国发展境外加工贸易应注意的问题

1.选择正确的目标市场

到境外投资办厂,目标市场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可以选择某些产品相对集中的销售地区,实施“产地销”和“销地产”的转变,缩短从产品到销售地的距离、降低销售和运输成本。其次,选择那些经济欠发达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他们不仅会提供更加优惠的投资政策,还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供我们使用,比如印度、埃塞俄比亚,还有许多非洲国家等[4]。第三,选择政局稳定,投资环境较好,并且与我国关系友好,双方有经贸合作挤出的国家和地区进行投资,如东南亚、南美等广大发展中国家。

2.保证出口设备、原材料、零部件的质量

虽然我们是在经济欠发达国家发展境外加工贸易,但是绝对不能把本国已经淘汰的设备和技术转移到境外,这样就是自毁前程。严把质量关,从设备、原材料、零部件到产成品均需严格遵照对方的要求,尽量减少由此产生的摩擦,保证投资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并维护中国企业的信誉[5]。

3.我国出口的产品要有自己的品牌

美国的耐克体育用品大家都非常熟悉,在我国的直接投资也是以加工贸易为主的,我们在中国大陆使用的任何耐克产品都是中国制造的,但是关键就在于我们宁愿去选择中国制造的外国产品也不愿意购买中国制造的国产货,即使的前者的价格远远高于后者[6]。其原因就在于美国的耐克公司已经是一个有很好口碑的品牌了。品牌的力量想对比与低廉的成本是无限的、更具有竞争力更无可替代的。

4.政府应该充分的发挥自己的职能

我国开展境外加工贸易与政府的支持是密不可分的,政府应该适当的放宽政策。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投资主题自己承担着盈利和亏损的责任。投资是企业的行为,企业应当拥有决策权。政府在放宽政策的同时还应该加强服务,政府要积极的保护和推动走出去的企业经营的好。加强调查工作,深入研究从事境外加工贸易的企业,服务好企业,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易露霞.发展境外加工贸易应对纺织品“特保”壁垒[J].湘南学院学报,2006,(3).

[2]王亚星.中国出口贸易壁垒监测与分析报告(2010)[R].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41.

[3]顾建清.中国加工贸易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21-22.

[4]郭燕.纺织服装业“走出去”战略[J].科学决策,2002,(11).

对外加工范文第4篇

【关键词】动画产业 加工制作 艺术 技术

一、国产动画制作产业发展现状

上世纪80年代初,国外动画片加工业大举进入国内动画市场,给中国动画制作行业带来了一股新风。随着国外动画片形式的多样化和制作的格式化、规范化,我们看到了国外动画业的繁荣和异彩纷呈;但不得不引起重视的是,国外动画片的制作费用是中国动画片制作费用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这使得中国动画行业受到了极大冲击。

“美影厂”的在职中老年创作人员和刚刚进入行业的青年人纷纷离开原单位去给国外动画片进行加工制作,当时在国内产生了巨大影响;许多美术行业和各大专院校的高才生都“蜂拥而上”,瞬间,国外动画加工业在中国“遍地开花”,中国动画行业因此受到了很大打击;以及一些行政方面的干预等,这些都是影响中国动画原创力量的原因。

在“”这个特殊时期,国内专业内还形成一个规矩,离开了原单位就不准回来,很多人后悔了也不行。管理层也出现了问题,一些领导都是从党政机关上台的,对人才毫不关心,权力最大,但对动画却不太熟悉,使用各种行政方法阻止这些离开的创作人员再回到原单位,这真正地打击中国动画的原创力量。

二、国内外动画加工制作的区别

国外动画在中国的加工形式都是最低端的。因为在国外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加工模式。原创、剧本、造型、故事分镜、对白、摄影表(动作要求)、音乐音效等都是在国外创作完成好了的,甚至动作表演都在律表上,有严格的规定,一格都不能改动,这样把我们的创作发挥几乎降到了零。

在国内加工行业中被重用和被提升为执行导演的人员,只要美术基础好,能尽量猜透客户在动画片加工上的要求就可以,这和动画片的创作要求相差甚远。我国的原画(动作设计)只是“依样画葫芦”,多一格、少一格都不行。另外,语言不通,我们根本不知道在做什么,词不达意,对于为什么要规定得那么严全然不知。这样培养出的一代动画人,不懂得表演,只懂得按照动作概念做,没有文学修养,没有电影理论修养,对于动画片的表演理论一窍不通,再加上需要的能力就是绘画基础好,动作要求也是模仿真人,包括每步多少格等一些最基础的东西,这样就开始做动画了。

动画影片的制作(创作)需要多种艺术修养以及长期的创作,不仅要有很好的美术基础,还要有较高的文学修养、电影知识、戏剧化的表演,尤其是动画的表演非常重要。中国老一辈动画艺术家都有非常全面的艺术修养,对中国传统戏曲、戏剧都有很深的了解,把动画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得非常好,创作出了很多精品。我们对动画创作了解得越深入,就越能感受到动画前辈对中国的动画发展做出了多么伟大的贡献。动画不同于实拍电影,二者的差距是非常大的。动画更像是戏剧类电影,它的剧本和故事都不是写实的手法,注重很强的戏剧效果,甚至是反讽的、逆向思维的戏剧效果,是用电影拍摄的舞台剧,场景中有很强的舞台灯光效果。因此,动画与实拍电影无法相提并论。现今发明了“真人动作捕捉仪”,可将动作完全不加修改地放在动画人物中,笔者认为这已经不是动画了,而是3d电影,那些动作情节与动画片也没什么关系了。

三、国产动画加工制作的标准和要求

中国动画的发展路径是和中国的戏曲戏剧艺术结合得非常完美的艺术成果。“”之前,中国动画人才的培养是向社会上招收有良好美术基础的人,到“美影厂”后,接受一定的美术培养,就是主要向中国戏剧大师学习戏剧化的表演、京剧中的程式化表演及夸张的肢体语言。编导人员更多地是向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如苏州评弹、京剧、地方戏曲、民间艺术等,这是他们经常在一起津津乐道的艺术门类。“”中对于传统的学习中断了,完全停止了艺术创作,而“”后,当时的青年已进入中年,而老艺术家的时代也已经过去,中国动画没有做好传帮带。上世纪80年代,动画处于恢复期,又迎来了改革开放,国外动画片加工业纷至沓来,加上我们对于人才不够

珍惜,彻底冲垮了国内动画片的创作。动画创作是现代技术和传统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尤其是创作经验,不大可能依靠自然生长的方法。世界动画发展得非常快,其实技术水平也不过如此,而艺术水平却突飞猛进,这是一场思想艺术的大飞跃,而中国动画业还没有摆脱困境,笔者认为,这是因为我们的传统没有被很好地传承。随后,在日本动画的强大攻势下,青年一代受到了很大影响,中国动画开始向日本动画学习。最早,日本动画有很长一段时间被世界排斥在外,世界动画节上根本不接受日本动画参赛,但后来日本的“宫崎骏动画”使这些得到了改观,加上日本是世界上动画片的生产大国,价格也相对低廉,使得世界人民慢慢接受了日本动画片,承认了其动画形式。但仍有部分欧洲国家不接受日本动画。

四、国产动画产业发展契机

中国动画片是从苏联传承下来的,基本上是欧洲的动画模式。动画片本土化后和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结合得非常好,在世界动画之林中独树一帜。但中国动画片以受教育为主,限制题材,而且主要针对的是青少年儿童,再加上国家对此也不够重视,投入得非常少,因此产生了极不正常的现象。而且这种低端制作也导致了动画业很难恢复,加上中国传统戏剧的退场,年轻人大多已不再了解传统戏剧表演。但中国动画的前辈就是在中国戏剧艺术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所以中国动画片在全世界的地位一直是被认同的,在艺术上也一直受到好评。

(注:本文为西华大学2013 年教改项目《探讨式互动教学法的实践与研究》)

对外加工范文第5篇

在已经放开的行业中,外资在不少领域占领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有的领域已被外资垄断,有的由少数外资企业占据主导地位。在工业39个行业中,“三资”企业在19个行业的销售额已超过30%。

日用化学品:

全国四大年产8万吨以上的洗衣粉企业,三家被外资收购。美国宝洁系品牌占有60%以上的国内市场。国内十大民用洗涤剂品牌基本消失。如沙市日化总厂的活力28,销量曾占我国浓缩洗衣粉市场80%,由于政府轻率强令企业合资,导致品牌丧失。

美加净(上海家化):原占国内市场20%。1990年上海家化与庄臣合资,“美加净”商标被庄臣搁置,上海家化的销售额从3亿元骤降至600万元,只得花费巨资回购美加净商标。

小五金:

法国SEB并购苏泊尔:苏泊尔压力锅,销售额占全国40%,拥有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等称号,评估品牌价值16.248亿元。2006年,法国SEB(世界小家电的头号品牌)以2.4亿欧元购得苏泊尔61%的股权。中国五金制品协会烹饪炊具分会3/4会员随即声明:此并购案违反《外国投资者并购中国境内企业规定》关于“并购导致一方市场占有率达到25%”红线,威胁广大中小企业生存。商务部对此案进行了反垄断调查后,于2007年正式批准。

干电池:

南孚电池:前身是福建南平电池厂(1988年与华润等公司合资组建有限公司),从200万资本起家,迅速发展,到2000年占领了大半个中国市场,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五大碱性电池生产商。

1999年,南平市政府搞产权改革、“靓女先嫁”,联系中金公司之鼎晖、摩根士丹利、新加坡投资、荷兰投行(共占49%股权),与中方股东在香港组建“中国电池”。此后至2005年,中方股东相继向外方股东出让所持有股权,南孚72%的股权落入其竞争对手“吉列”手中。原总经理黯然隐退。此后又数度转让,由美国宝洁集团控股。一个处于巅峰期的行业龙头企业因盲目“引资改制”,断送了自己的前程,成为外国资本玩家的筹码。

饮料:

国内原有9大碳酸型饮料公司已有7家被可口可乐、百事可乐收编,外资饮料已经占领我国饮料市场70%以上的份额。

2009年,可口可乐意图控股汇源果汁(占国内纯果汁市场的50%、中浓度果汁市场的38%、果汁饮料的20%),被商务部禁止。这是2008年反垄断法颁布以来首个未通过的收购案例,居然引起国内经济界的一片批评。

啤酒:

1990年代,各外国啤酒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受挫,后改以参股并购方式渗透。至2006年,国内六十多家大中型啤酒企业已全部引进外资或与外商办合资企业。全球知名啤酒商SAB、AB、英博、嘉士伯等已占领中国啤酒市场50%以上市场份额。

华润啤酒在中国大陆拥有34个生产基地,产能超越燕京、青岛,居中国啤酒第一位。华润啤酒又由南非SAB(居全球啤酒业第二)绝对控股。

美国AB公司(占全球11%市场份额)于2002年与青岛啤酒签约,青岛啤酒向AB发行1.82亿美元定向债券,7年后可转为股权,AB遂持有青岛啤酒27%的股权。AB还收购了武汉的中德啤酒厂;收购哈啤全部流通股份和受让SAB所持有29.6%哈啤股权,成为哈啤第一大股东。从而对青啤施加更大影响力,威胁燕京啤酒。

肉制品:高盛并购双汇,占行业主导地位

双汇集团是漯河市国企全资控股企业,国内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下属核心企业“双汇发展(上市公司)”,由漯河市政府、双汇集团(35,72%)、漯河海宇投资(25%)共同持股。2006年12月,商务部批准:漯河国资委将其持有的双汇集团全部股权转让给香港罗特克斯(高盛51%,鼎晖49%);同意海宇将其持有的双汇发展25%股权转让给罗特克斯。罗特克斯遂持有双汇发展60.72%股份。高盛通过这种方式,绕过“要约收购不超过30%”限制,拿下了双汇发展的控制权。高盛已持有中国雨润(双汇的最大竞争对手)13%的股权,高盛对这两个企业整合后,将在中国肉类加工业稳居主导地位。

双汇的发展历程,证明国有企业一样可以做好做大。已经是上市公司、已推行了股权激励机制,并不缺现金分红,卖给外资原因何在?管理层对公司的贡献很大,但不能将此作为借助外力搞变相MBO(管理者收购)的理由。

双汇作为外资企业,照样收购病死猪制香肠卖。2011年被媒体曝光后,舆论的追踪不久就销声匿迹,和前一年的“三聚氰胺”风波,形成鲜明对比。

感光材料:

1998年柯达与中国政府签订“全行业收购协议”,柯达并购除乐凯以外的6家国内感光材料厂。2003年柯达最终收购乐凯20%股份,占领中国胶卷市场50%以上份额。

乐凯创业于上世纪60年代,是中国感光材料支柱企业之一。1994年,美国柯达进入中国。1998年,为对付占国内48%市场份额的富士通,柯达向中国政府提出“全行业收购计划”,柯达向中方支付资产转让和经济补偿费3.75亿美元,与中国7家感光企业中的6家进行合资合作(乐凯除外),使乐凯陷入孤掌难鸣的境地。此后柯达并没有履行增资与转让技术的承诺,却封锁了其他外国技术的引进,使中国的感光业错过了最佳发展时机。2003年10月,乐凯最终向柯达出让乐凯胶片20%股份。中国感光企业全部进入柯达阵营。只是不久之后,数码相机的兴起替代了胶片相机,这一页历史才淡出人们的视野。

外资渗入国有粮食流通系统

我国加入WTO条款规定,中国向外资放开粮食流通领域的过渡期限截止为2008年。国际四大粮商,在掌控了中国大豆压榨加工和定价权之后,又谋求与“中储粮”合资,控制投资中国的粮食产业。

中储粮是国有粮食购销机构,功能为平抑农产品价格、农产品进出口;直接管理着中央在地方的粮库(粮食收购单位),以粮食收购价格影响粮食流通价格,与其地位相当的企业是中粮集团。四大粮商谋求参股中储粮,目的在于控制整体粮食产业链。嘉吉正在布局中国化肥市场,试图通过控制化肥等农资控制粮价。

近年来以国有粮食系统为主体的农村粮食合同订购大幅度削减,农村粮食的收购基本靠私商承担,基层粮站无事可做,生存困难,只能出租仓库收取租金。从2005年起,外资乘虚而入,利用现成的国有购销储运网,将势力深进粮食流通领域。据报道,河北、山东、江苏等地基层粮站,纷纷寻求和外资合作。合作方式是:“由外商出资金,确定收购价格和粮食质量、等级,粮食局下属的国有粮库出人力和仓储力量,收购的粮食储存在国有粮库的仓库中。至于粮食怎样处理,由外资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