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不同文化的差异

不同文化的差异

不同文化的差异

不同文化的差异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不同地区;中职学生;文化差异

Abstract: how is cultural difference students of the medium-sized professional institute can? This text has done some interesting discussions, because of the author Have an opportunity to contact and come from different students of three places in teaching, therefore realize one not brought with the culture background in giving lessons Body difference, and experience their each understanding to different culture.

Key words: Different areas; Students of the medium-sized professional institute; Cultural difference

不同地区中职学生的文化差异会是怎样?本文将作一番有趣的探讨,这里的不同文化背景并不跨越国界,仅就江苏省的苏北、苏中、苏南三个地区而言,恰巧笔者有机会接触来自三地不同的学生,因而在授课之中体会不同文化背景带来的个体差异,并且感受他们对不同文化的各自理解,这一切都引发了笔者的极大兴趣。

首先来看这三个班级的基本构成:一个是苏北的徐州班,全班40人,男4人,女36人;一个是苏中的扬州高邮班,全班29人,男2人,女27人;一个是本地的苏州班,全班51人,男9人,女24人。这三个班级的性别基本特点是:女生占绝大多数,男生占少数,这与所在学校所学专业有关(主要是第三产业的餐饮与旅游行业)。

那么这三个班级的学生个体差异又如何呢?先来看徐州班。徐州地处江苏省西北,北接山东省,西临河南、安徽两省,有四省通衢之称,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已有三千多年历史,从布置的作业“我的家乡”中,可以了解到以下信息:①徐州属于楚汉文化,尤其两汉在徐州留下众多遗迹,比如汉兵马俑、楚王陵、项羽戏马台等。②徐州名人众多,以汉代的刘邦最出名,北宋的苏轼也曾在此为官。③徐州虽地处苏北,但语言、文化习惯却与山东、河南相似,语言属于北方官话,在历史上曾经隶属于山东省。当问及他们对苏州、扬州的了解程度,有较多的学生知道苏州园林名胜,尤其是寒山寺,而进一步的苏州文化则几乎为空白,说到扬州下属的高邮,几乎很少有人知道,但也有一两个知道高邮有名的咸蛋。当问及他们是否知道昆曲、评弹、黄梅戏,则几乎无人知晓,不过北方的豫剧、评戏一般都能了解。

再来看看扬州高邮的学生。扬州下属的高邮,地处长江之北,地理上处于长江和淮河之间,属于江淮文化。同样的作业中,也得到了以下信息:①高邮同样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唯一以“邮”字命名的城市,市内有明代盂城驿遗址,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古代驿站,反映了这个城市独有的文化。②同样名人众多,最出名的要属北宋词人秦少游和当代作家汪曾祺,在这一点上,学生的骄傲感特别强,但遗憾的是几乎无人能完整地背诵秦少游的作品,如最著名的《鹊桥仙》。③高邮地处苏中,语言是典型的扬州话,属于下江官话,“怪怪龙地冬”是人人皆知的话语,连香港四大天王的郭富城在他的一首歌中都用到了这五个字。与前面徐州班显著不同的是高邮学生几乎都知道黄梅戏,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在地域上接近安徽中南部,受其影响,所以一般都知道并且还会唱上两句。除了最让他们自豪的秦少游外,最能代表他们文化也让他们最感骄傲的是高邮咸蛋,这有点类似扬州炒饭、兰州拉面、重庆火锅、嘉兴粽子一样,名满天下。

最后是本地的苏州班。苏州,地处江南,有“天堂”之称,属于吴文化,讲的是吴方言。自古以来尤其唐宋以降,经济发达,与之相适应的是文化发展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这种氛围浸润下的学子多少带有做事精细、情感内敛的特点。因为学校地处自己的家乡,总的来说家乡的文化背景都能知晓不少,但相对处在北方的扬州、徐州,学生总体不了解,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①混淆江北和苏北这两个概念,认为扬州、徐州学生都是江北人,这与苏州文化排斥外地人,尤其是苏北人有很大关系。②混淆徐州话和苏北话,徐州话和苏北话实际上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方言,前面已经提到,但学生并不清楚,这主要与他们对这两个地方的文化缺乏了解有关。

他们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又是怎样的呢?三个来自不同地域接受不同文化熏陶的学生,虽然都处于高二阶段,个性差异十分鲜明。来自徐州的学生由于受北方文化的影响,所以为人显得较为豪爽,待人热情;在江淮文化浸润下的高邮学生,则比较诙谐,欢喜说笑话;而受两千五百年吴文化影响的苏州学生,则显得较为内敛,较有主见。这是他们性格上明显的差异。但毕竟都是学生,都就读于职业学校,相对的文化知识比较缺乏,这与他们所受的地理、历史、文学、艺术等知识较少有关。比如苏州学生对徐州的兵马俑一无所知,觉得徐州在很远的地方;而徐州学生听不懂高邮方言,总以为讲话好象在吵架;高邮学生则认为苏州人说话嗲里嗲气,不舒服,只知道有个唐伯虎很风流(主要受电影影响),却不知其一生坎坷,仕途艰辛。可见虽然只在一省之内,不同文化交流的缺乏导致了彼此之间的隔膜,因而也形成了所谓的帮或圈子。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三地的学生都比较爱阅读,尤其是徐州、高邮的学生比较爱读《读者》、《意林》、《知音》等全国优秀期刊,尤其是当中励志类的文章(他们特别喜欢用这个词),这说明学生精神面貌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当然,这些学生也喜欢读时下流行的情感类小说,有国内当代的,也有翻译过来日本、韩国的小说,问及为什么比较喜欢读,回答主要还是涉及年轻人情感、恋爱的话题。也有他们认为写得比较现实的国内新潮流作品,如《左耳》(且向笔者极力推荐,作者是饶雪漫)等。

笔者在授课中还发现,其实三地的学生有相当部分渴望阅读名著,其中的一个班级里自设的书架上摆放了大约二三十多本中外名著。但问及是否读过我国四大名著原作,3个班级回答者均寥寥,看过的主要都是影视作品,更不用说外国名作,尤其是原版的了。不读名著主要还是与这些作品的时代、内容、文字有关,责任并不全在学生身上。而这一结果既是预料中的,又是让笔者甚感遗憾的。它说明文化的缺失已经具有相当的普遍性,这也实际上昭示社会大众普遍精神食粮的缺失。因为当今社会心态相当浮躁,而要静心阅读名著,似乎让人匪夷所思。然而,一个不阅读名著的民族会是怎样?现在恐难回答,但是其弊端将随着经济发展的逐渐深入而日益显现。

不同文化的差异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司马相如 卓文君 中日文化差异 《十训抄》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1 先行研究及论文问题的提起

1.1 先行研究

《史记》是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约公元前3000年)时代,下至汉武帝(公元前122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在中国流传了两千多年。最早见于司马迁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司马相如列传》出自《史记卷一百一十七·司马相如列传第五十七》,此文是西汉著名文学家司马相如的传记。作者采用“以文传人”的写法,简练地记述了司马相如一生游粱、娶卓文君、通西南夷等几件事,并全文收录了与此有关的文和赋。“连篇累牍,不厌其繁”,文字之多,远超司马迁自己的记述,足见作者“特爱其文赋”,“心折长卿之至”。后来该故事又被收入到班固的《汉书》,《西京杂记》中又增添了“茂陵女”和“白头吟”的情节。由于这个故事产生的时间很早,且主人公形象又具有典型性,因此在后世一直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就连日本的古书《十训抄》中也有收入。

《十训抄》共3卷,编者不详,成书于1252年,是日本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集。该书针对青少年,以“教训”为主题,将印度、中国和日本的传说故事按“朋友”、“思虑”、“忍耐”等列为10项,佛教色彩浓厚。①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被收入在该书的第五项——“朋友”中。

1.2 问题的提出

在中国,对于《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记载的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司马迁采用的是积极肯定的态度进行记述。尽管后世对该故事有不同的解读,但基本上也无外乎两种:一种认为,相如和文君的爱情折射出女子对爱情的大胆追求;另一种则认为,所谓的“凤求凰”实际上是劫财劫色的骗局。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解读实际上是体现了后人对爱情故事主人公或褒誉或贬斥不同态度和评价,也反映出读者背后的文化心态。

与《史记》不同,日本古书《十训抄》中引入该故事却引用了惟乔亲王的诗句来评述:“相如昔挑文君得,莫使簾中子细听”,②以此教育读者夫妻关系平等的道理,相互尊重、相互扶持的夫妻关系对于维护家庭的稳定与和谐的重要性。

本文拟以《史记》和《十训抄》为例,从中日文化差异的角度对比中日两国对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爱情故事的不同解读,并分析导致不同解读的原因。

2 《史记》中的解读及其原因

2.1 故事的解读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取材于司马相如《自叙》,司马迁采用“以文传人”的写法,简练地记述了相如一生游粱、娶文君、通西南夷等几件事,而将与此有关的文和赋却全文收录。相如、文君的故事不但是《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也是整个《史记》中文学性最强的部分。从史书的记载可以看出故事梗概是:卓王孙慕相如名声,将他与县令请到家中做客,相如弹琴(以琴声文君),卓文君偷听偷看,“心悦而好之”,便与相如私奔至成都。

司马迁著史的目的,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而“琴挑”、“夜奔”乃儿女情事,非关社稷。但司马迁却以极大的文学兴趣来叙述这一故事,并在叙述故事的过程中,使用倒叙、插叙、曲笔等手法,把“托喻凤凰”、“曲传心声”、“以琴为媒”等韵事,写得引人入胜。并在其描述之中流露出对此故事所持的欣赏与肯定的态度。

2.2 原因分析

中国文学的基本功能和观念是载道、治世、教化、讽喻,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李泽厚在《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指出:“在以儒学占据主要统治地位的传统思想中,由于从一开始就具有宗教性因素与政治性因素的交融合一,使‘修身’与‘治平’、‘ 正心诚意’与‘齐家治国’、‘内圣’与‘外王’呈现出两极化的歧义关系。”③而以“内圣外王”思想、忧患意识和积极进取精神为重要内容的儒家文化精神作用在文学上,使得中国文学表现出鲜明而强烈的社会性和政治性。“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作为司马迁著《史记》的目的,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学注重社会功利性的特点。

司马迁在《史记》中所记载的司马相如事迹有三:一是他仕于武帝前的经历,二是通西南夷,三是其文赋创作于作品。仕前经历才主要写相如与文君的婚姻,生动地描画了相如落拓不羁的才子性格。但这并不是司马迁为相如立传的主要原因,相如的辞赋创作才是立传的基点所在,这一点不仅《太史公自序》中有明确的说明,从传中所载相如作品之多,所占篇幅之大,以及文中议论都可表明司马迁的着眼所在。实际上司马迁是借传主之文来反映自己的思想,相如文赋的思想都是司马迁赞成的,对相如及其文赋的评价,皆寓于相如的文章之中。他肯定《子虚赋》、《上林赋》倡言节俭的主旨,高度评价相如作品的讽谏作用与《诗经》无异,反映了作者重视作品教化作用的文学观念。正所谓“驱相如之文以为己文,而不露其痕迹”。④由此可见,用文学改造社会、启蒙民众是中国作家的自觉意识,从而使文学与政治保持着较为紧密的关系。这也就成为《史记》中对司马相如持褒赏态度的主要原因。

3 《十训抄》中的解读及其原因

不同文化的差异范文第3篇

(一)文化的含义 

作为一个人们长期生产生活过程中形成的社会物质和精神文化综合体,可以将文化界定为:由人类创造的,经过历史检验沉淀下来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文化的形成受社会历史、风俗习惯以及宗教信仰等诸多因素影响,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由于在特定的生活区域内,影响文化形成的因素存在差异,也导致了不同地方的人群有着不同于其他区域的文化特征和思维方式以及观察世界的方式。 

(二)文化差异的表现 

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客观和主观两个大的方面。客观差异主要表现为自然地理因素的差异。所谓自然地理因素,是指所有能够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地理要素,如地形、气候、河流和湖泊、土壤、动物和植物等,这些因素在各个地域的分布存在很大差异,进而影响到文化形成上的差异。文化差异的主观表现则是人文历史的差异。所谓人文历史上的差异,主要是指人类自身长期在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的民族、语言、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政治、经济和法律等因素。 

从国际商务实践来看,文化主观差异是影响国际商务开展的主要因素。本文对于文化差异也主要着眼于主观差异分析。国际商务中的文化主观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化差异在政策和法律观念上的表现。在国际商务开展过程中,活动双方由于对对方国家政治、经济、法律以及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缺乏足够的信息和了解,这往往导致彼此会惯性地按照本民族、本国家的文化习俗和观念对商务伙伴的资料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忽视文化差异而导致交易过程中文化上的冲突。此外,由于每个国家历史传统、先行的政治制度不同,由此而形成的价值观念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企业在向他国销售其产品时,在某种程度上很可能会因为与意识观念相冲突而遭到抵制。 

2.文化差异在价值观念差异上的表现。对于不同国家和区域的企业,其成员文化背景千差万别、错综复杂。因此,对关于“人和自然”、“人和社会”的评价标准各不相同,即价值观念差异,由此产生文化差异。 

3.文化差异在对信息理解的不同上的表现。良好有序的文化沟通是社会群体、个体之间进行交流合作以及传递信息的重要途径和桥梁。但是,在国际商务活动中,各个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观念和理解方式。因此,企业在开展国际商贸活动中,交易双方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就同一信息出现不同的认知,从而形成沟通上的误会。 

4.文化差异在对文化符号的不同理解上的表现。在文化交流和传播过程中,文化符号作为一个企业、一个地域、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独特文化的抽象体现,是表现文化内涵的一个重要媒介和形式。在现实生活,人们经常使用各种各样的符号来传递文化信息。但是很多时候,在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对于同一符号所表达出来的内涵理解是迥然不同的。比如,红色在中国被认为是吉祥,而在泰国它被看作是不吉利的颜色。 

5.文化差异在风俗习惯上的不同表现。风俗习惯是指特定文化区域内的社会群体在长期历史演变中所形成的对其群体成员能够发挥较强的约束和制约作用的、能够为社会成员所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世界各个国家、各个地区文化不尽相同,风俗习惯千差万别,这种差异也影响着企业的商务活动和行为。 

不同文化的差异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文化因素;国际商务谈判;文化差异;影响

国际商务谈判是一种对外经济贸易中普遍存在的跨国界活动,也是对外经济贸易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很大程度上会涉及各个国家的不同文化和风俗习惯。因此,了解各国不同的文化差异是非常重要的。

一、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

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特定的观念和价值体系,构成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行为。由于特定的历史和地域差异,世界各民族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文化传统和模式。由于中西方传统习惯、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等的不同,中西方文化表现出诸多差异。这种不同文化导致了商务谈判中的各种矛盾,因此,了解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人员来说是相当重要的。

1.时间观的差异

不同的文化背景会体现出不同的时间观念,例如在西方国家,时间观念很强,比较追求速度和效率,力争在谈判中速战速决。德国人在会谈时很注意对方是否准时,他们认为准时是一种基本礼貌,也是有责任感的一种体现。不按时守约,不仅浪费了双方的时间,也是缺乏诚信的行为。另外,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中国人的时间观念也有了很大的改善,“时间就是金钱”这种西方人的价值观也正在被我国民众所接受。由于持有不同的时间观念,不同谈判人员的谈判风格和谈判方式是存在很大差异的,为了避免因时间观的差异所引起的冲突,要对各国的文化进行深入的了解,这样谈判双方才能顺利地谈判。

2.价值观的差异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价值观、立场和经历各不相同,美国人在谈判期间更愿意将他们的讨论集中在工作上,而不是集中在个人上;在拉丁美洲和中东,与谈判人员在会谈工作前,彼此熟识起来是很重要的。而他们所谈论的内容往往是体育文化活动、个人爱好、公司的历史等来联络私人感情,这对于进一步谈判也是很重要的。

3.礼仪的差异

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相互尊重的行为,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最常见的表现就是饭局和观光等活动,希望通过饭局和观光等活动来建立一种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而美国人则个性比较开朗,不拘小节。不同国家礼仪的差异对商务谈判也有着很大的影响,了解各国的礼仪差异,可以更好地完成商务之间的谈判。

二、文化差异中不同的商务谈判风格

谈判风格,主要是指在谈判过程中,谈判人员所表现出来的言谈举止、处事方式以及习惯爱好等特点,由于不同国家、地区的文化背景不同,谈判者具有不同的谈判风格,他们的这种不同风格也反映了他们不同的文化特征。

1.在国际贸易中,美国人的谈判风格是很有影响力的

一方面,美国人属于性格较为外向的民族,在谈判中、言语上比较直接坦率。另一方面,美国谈判者有着与生俱来的优越感和自信,他们善于直接向对方表露出真挚的感情,即使是刚结识不久,他们的表现也会很友好,让你在交流中倍感亲切。

2.美国与英国虽然都是讲英语的国家,但是却有着不同文化上的差异

英国人虽然很讲礼仪,善于交往,与美国人不同的是他们往往是先与谈判者保持距离,然后才会慢慢地接近。英国人在谈判时一般不急于求成,在价格或有关条款方面都可有商讨的余地,他们所谈判的焦点往往是谈判过程是否能够顺利地进行。

3.中国人在商务谈判中与美国和英国的谈判风格不同

中国人有着强烈的民族优越感,希望别国的谈判人员能够尊重本国的文化。另外,中国人善良好客,在与中国人进行商务谈判时,他们一般不会表现出那种盛气凌人的样子,相比之下,他们更喜欢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进行商务谈判。

三、商务谈判中文化差异的协调与沟通

跨文化的谈判首先表现在谈判的语言沟通中,为了使谈判顺利进行,谈判者一般都会借助翻译人员来进行。一个好的翻译不仅要熟练掌握语言方面的技能,同时也要对对方的文化有着深厚的了解。当然,文化差异对谈判的影响不仅表现在语言沟通中,还体现在非语言的沟通中,通过手势和面部表情等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然而由于文化的差异,非语言沟通也存在不同的含义,比如,很多国家和地区,人们多以点头表示赞同和接受,以摇头表示反对和不同意;在北美,为了避免在谈判过程中出现一些令人不愉快的问题,人们总是小心谨慎,在指出别人的错误时,尽量做到得体而不得罪人。此外,西方人在与中国、日本等东亚的商人建立商务关系时,就非常注意东方人的文化,他们认为中国人的主要特点是谈话存在着不明确性,比如中国人很不情愿在谈判中说“不”,担心说“不”会对商务关系造成伤害,由于这种不明确和间接的交流风格,使很多谈判都没有达到理想中的效果。

四、如何对待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

国际商务谈判涉及面广首先要充分了解各国的文化差异,正确地对待文化的差异。谈判者也要具有随机应变的能力,避免谈判中因文化差异的不同而引起的利益冲突。

克服沟通障碍是指谈判双方在进行商务谈判过程中所遇到的由于主观原因造成的理解障碍,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或者表达不明确而引起的。对于跨国谈判来说,在交流过程中沟通障碍是经常出现的。所以要了解各国的文化背景,克服沟通障碍,使谈判达到理想中的效果。

掌握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商务谈判技巧,由于他们彼此存在着文化差异,所以必须充分了解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谈判人员的文化环境及其差异,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知己知彼,促使谈判最后取得成功。

作为一名商务谈判人员,必须具备广泛的世界文化背景知识,充分了解不同国家、地区间存在的差异。在跨文化谈判中,除了基础的谈判技巧以外,理解文化差异并确定相应的谈判技巧是重要的。无论谈判双方有着怎样不同的背景,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达到两方的双赢,因此在谈判过程中不应该局限于如何缩小双方因文化差异而在理解上可能存在的误差或矛盾,而应考虑到不同文化的因素,从而提高谈判成功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刘雯祺.中西文化差异对涉外商务活动的影响[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4.

[2]张强.谈判学导话[M].四川大学出版社,1999.

[3]李辉.国际商务谈判[M].上海财经出版社,2005.

[4]赵银德.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行为的影响[J].实务探讨,2002.

[5]唐德根.跨文化交际学[M].湖南:中南大学出版社,2003.

[6]邱革加,杨国俊.双赢现代商务英语谈判[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不同文化的差异范文第5篇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中西文化,文化差异

 

一、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按Samovar(1998:48)的理解,就是指“具有足以改变交际效果的不同文化知觉和符号系统的人之间的交际”。国内学者贾玉新(1997:23)的定义更为简单明了,即“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可见,跨文化交际最显著的特征是持不同语言的交际者之间的“不同文化知觉和符号系统”或者“不同文化背景”。简而言之,就是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既有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也存在非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1、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1)、词汇隐含的文化差异,中西文化差异表现在语言系统上,可以体现在不同层面上,但词汇作为构成语言的基本要素是整个语言系统的支柱,必然最突出最广泛地反映文化差异。论文大全。事实上,词汇隐含的文化意义往往随着文化、时间和个人经历的不同而变化;同一词汇会由于不同的文化环境而表现出不同的意义。论文大全。如:“西风”与“west wind”而言,这两词是汉英两种语言中的对应词,但所涵盖的文化概念却完全不同。在汉语文化中,“西风”指“秋风”,还喻指一种势力或倾向,《红楼梦》第80回中,“但凡家庭之事,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西风有时甚至是破坏者:“昨夜西风过园林,残菊飘零满地金”(王安石《残菊》)。看来,“西风”在中国是不受欢迎的,与英语west wind 的内涵截然相反,对英国人来说,“西风”是温暖的春风,生命的催生剂,它给英伦三岛送去春天,故有“西风报春”之说。英国诗歌中有许多赞美西风的诗句,其中最著名当数雪莱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西风颂》(ode wind),在诗的最后,诗人名传千古的佳句表达了他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坚定信念:

O, wind,

If wintercomes, can spring be for behind?

(2)、用语表现出的文化差异。用语表现出的文化差异可以反映在许多方面。学生由于缺乏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对英语的会话规则知之甚少,从而出现语篇运用失误。笔者曾观察如下一幕:一名外教邀请一名学生给全班同学做一次五分钟的教学示范,该生面对同学,说了如下一段“开场白”:

“Ladies and gentlemen,at fist I’d like to say, Miss Flora, thank you for giving me such achance to stand here. Then I’ll tell my classmates, thank you for coming andlistening to me. Now I am feeling excited because this is the first time for meto give an English class. I’m feeling nervous because I’m not sure whether Ican give you a satisfying class. If I can’t, I’ll say I’m sorry to waste yourtime.”

可以想象这位外籍教师当时对这段语篇的迷惑不解。

再如:曾有一位美国友人邀请一位中国学者到家中吃饭,这位学者在电话中不停地说“thank you。”最后还加上一句“I will try to come.”这使得这位美国友人十分纳闷,并感到不知所措,因为他不知这位学者到底是来还是不来。

2、非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间的文化差异不仅仅反映在语言交际上而且反映在非语言交际上。所谓非语言交际是指语言行为以外的交际行为,它是不依附语言代码而进行的交际,在人类交际中起着语言代码无法替代的作用[3]。同语言交际一样,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非语言交际行为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例如: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尤其是女性,在表达情感方面一般都比较含蓄委婉。即使中国女性在微笑时,也常常“笑不露齿”或“掩面而笑。”而美国人则截然不同,相反,他们情感外露,喜怒哀乐往往表露无遗。又如,美国人伸舌头表示对对方的蔑视和挑衅,而中国人伸舌头是一种自知失礼或失言表示尴尬的方式;再如,美国人伸出拇指和食指表示的数目是“二”,而中国人做出同样的手势表示的数目却是“八”。

二、中西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ds,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不同于其他民族语言和文化,这种语言和文化具有本民族特有的表现形式和内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3]。不同民族的文化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如果交际双方不注重彼此间的这种文化差异,交际时必然会有文化的不同而产生误解,导致语用失误,使彼此间的交流产生杂障碍。

1、文化差异会引起交际中的语用失误。不同的民族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以及思维方式的差异会带来语言使用上的差异。若不了解文化差异,就会出现语用失误,闹出笑话甚至不快。让我们来分析以下两个例子:

(1)、田惠中笑迷迷地举起祝酒:“来,来。今天各位光临寒舍,蓬荜生辉。我代表我自己,也代表我美丽的夫人……”

“去,去,去”!章淑娴扬着手,那样象轰一只苍蝇。“……再就是,我们美丽的密斯林远道而来。”

“什么密斯林,都老太太了。论文大全。” 密斯林又笑又摇头(谌容《散淡的人》)。

(2)、Philip Said:“Oh, Lucy, you are more charmingeach passing week. I guess no one can help loving you when they see you.”

(菲利普说“露西,你真是越发动人了。我想每个人看到你时,都会情不自禁爱上你。”)

Miss JohnsonSmiled: “Thank you,Philip, Thank you.”(约瀚逊小姐笑着说:“谢谢,菲利普,谢谢你的夸奖。”)

在例(1)中,中国女士章淑娴被男士夸“美丽”反应很强烈,用了几个“去”。而例(2)中,西方女士露西面对男士的称赞,欣然接受,视夸奖为一种礼貌的表示。这种对称赞行为的回应方式的不同源于中西心理文化特点的差异。若用中国对称赞行为的回应方式去对待外国人,后果不堪设想。

2、文化差异导致跨文化交际中的信息差。由于文化的差异,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对事物的表达方式也存在着差异,赋予语言不同的含义,如果不加了解,势必造成交际中的信息差。如:“girl friend/boy friend”与汉语的男女朋友字面意思相同,但内涵不同。英语文化中以“girl friend/boy friend”相称,其内涵与性关系有关,而汉文化中男女朋友则专指结婚前的恋爱关系,二者没有性关系;“Valentine’s Day”(情人节)在英语文化中是指将信、卡片或礼物作为爱情的象征赠给异性朋友以表示倾慕的节日,而在汉文化中“情人”却专指配偶以外的异性;“single parent”(单亲)在英美文化指单身父亲或单身母亲,意味着未婚或离异,汉文化中则指离婚或丧偶的一方;“love child”(私生子)在英语文化中未婚先孕女子一般不愿意在社会上公开自己的身世,将孩子称为“love child”显示了英美对其的理解和宽容,在汉语中“私生子”却反映了其与汉文化不相容甚而遭到歧视。

三、结论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表达又靠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各民族之间沟通交流的机会大大增多,包容多元文化标准是大势所趋。如果与外国人或赴外国学习工作,就要了解对方的文化,努力做到“Do in Rome as the Romans do ”(入乡随俗)。

参考文献:

[1] Samovar, Larry A. et al. 1998.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3rd edition). CA: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2] 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 [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3] 熊金才非语言代码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5)